压力管道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缝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缝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3fae0bf5910ef12d2af9e73d.png)
德信诚培训网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缝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焊缝射线人员具备的资格、所用器材、检测工艺和验收标准等内容。
本章规定了在焊缝透照过程中,为获得合格透照底片必须遵循的程序和要求,本章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钢及不锈钢材料制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缝射线照透检测。
本规程依据JB/T4730-2005的要求编写。
适用于本公司壁厚T≥2mm钢管对接焊接接头的X射线AB级检测技术。
满足《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5的要求。
检测工艺卡内容是本规程的补充,由Ⅱ级人员按本规程等要求编写,其参数规定的更具体。
2.引用标准、法规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GB50235-1997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6357-199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放护标准》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好好学习社区。
Q)G13J-B-11-08压力管道检验通用规程
![Q)G13J-B-11-08压力管道检验通用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aa7e492b915f804d2b16c1ba.png)
压力管道检验通用规程编制日期审查日期批准日期1总则1.1本守则适用于GB50235-97、GB50236-98标准规定的碳钢、不锈钢管道检验。
1.2依据:《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现场设备、工业金属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低中压锅炉用无缝钢管》(GB3087-82)《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63-99)《钢管的验收、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2102-88)《碳钢焊条》(GB/T5117-1995)《不锈钢焊条》(GB/T983-1995)《化工设备、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HGJ229-83)2 压力管道安装的检验分为二类2.1材料质量检验;2.2压力管道安装质量检验;3 材料质量检验3.1管道、管道组成件及管道支承件的检验3.1.1管材、管件必须有制造厂的合格证明书,否则要补作所缺项目的检验,其指标要符合现行国家和部颁技术标准。
3.1.2管材、管件在入库及使用前应按要求核对其规格、材质、型号。
3.1.3管材、管件在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要求其表面○1无裂纹、缩孔、夹渣、折叠、重皮等缺陷;○2锈蚀或凹陷不超过壁厚负偏差、螺纹密封面良好,精度及粗糙度达到设计要求或制造标准;合金钢管及管件应有材质标记。
3.1.4合金钢管及管件在使用前均应用光谱分析或其它方法进行复查,并作标记。
3.1.5设计文件要求进行低温冲击韧性试验的材料,供货方应提供低温冲击韧性试验结果的文件,其指标不能低于设计文件的规定。
3.1.6设计文件要求进行晶间腐蚀试验的不锈钢管子及管件,供货方应提供晶间腐蚀试验结果的文件,其指标不能低于设计文件的要求。
3.2无缝钢管检验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如一般使用20#(GB3087、GB8163)无缝钢管。
3.2.1检查质量证明书、标识,质量证明书应由供方技术部门盖章,并应有如下内容:○1供方名称或标记;○2需方名称、发货日期、合同号;○3产品标准号;○4钢的牌号;○5炉号、批号、交货状态、重量(或根数)和件数;○6品种名称、规格和质量等级;○7产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检验结果;○8技术监督部门的印记,外径≥38mm的钢管的端部还应有标记,标记内容应包括钢的牌号、产品的规格、标准号、供方商标或印记。
射线检测工艺
![射线检测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59b6805d6529647d26285291.png)
射线检测工艺1目的:为保证射线检测操作的规范性、底片质量和检测结果的准确可信特制定本工艺,本工艺规定了射线检测人员资格、所用设备、器材、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底片评定等内容。
2适用范围:本工艺适用于在用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全熔化焊对接接头的X射线检测和γ射线检测。
对钢制和镍及镍基合金,适用厚度范围为2-250mm ;对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适用厚度范围为2-80mm;对钛及钛合金,适用厚度范围为2-50mm。
3编制依据本细则引用标准未注年号的,应使用最新版本。
JB/《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JB/《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R7001-2004《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其他有关规范、规程、标准4检测质量控制和底片评级:检测技术等级根据有关规范、标准及设计图样的规定选择;检测质量控制和检测级别评定依照JB/标准进行;合格级别应按照相应安全技术规范与标准确定;检测部位和比例,应符合有关规程、规范和本中心有关检验规范的要求。
5检验前准备检验时机:按有关规范、规程、标准相应条款执行。
现场条件:设备内气体分析合格,有关手续齐备方可入罐;脚手架搭设应牢固;保温层应拆除;工作表面应清理干净。
根据射线防护要求设置安全警戒区域。
人员要求5.3.1检测人员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取得该项目的无损检测资格,并从事与资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5.3.2检测人员每年应检查一次身体.其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不低于(小数记录值为)。
设备要求:检测所用设备完好且校验或自校合格。
检测准备5.5.1检测人员应详细了解受检工件的制造、使用及历次检验情况。
5.5.2检测部位:5.5.2.1压力容器重点检查以下部位:丁字口、封头与筒体连接焊缝、错边量和棱角较大的焊缝、局部变形的焊缝、多次返修的焊缝、检验员有怀疑的部位等;5.5.2.2压力管道重点检查以下部位:与压缩机、泵进出口连接焊缝,表面检测发现裂纹的焊缝,错边量、咬边和棱角严重超比的焊缝,支吊架损坏部位附近的焊缝,异种钢焊接的焊缝,硬度检验发现异常的焊缝,使用中发生泄露的部位附近的焊缝,多次返修的焊缝、检验员或使用单位有怀疑的部位等。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7de6e125dd3383c4ba4cd215.png)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1.1 适用范围1.1.1 本规程适用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熔化焊对接接头的射线检测。
1.1.2 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制造与现场组焊。
1.1.3 焊接工艺评定及焊工考试的试件,产品焊接试板或工艺纪律检查试板的焊缝。
1.2 焊缝表面要求1.1.1 射线检测前,焊缝及热影响区(包括焊缝余高)的表面质量应经外观检查合格。
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像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相混淆,否则表面应经修整合格后方可进行检测。
1.1.2 具有延迟裂纹倾向材质的焊缝,射线检测应在焊后24小时后方可进行。
1.3 探伤设备1.3.1 射线机、观片灯、黑度计等射线检测设备应经调试合格并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1.3.2 使用射线检测设备,必须严格按其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1.4 胶片与增感屏1.4.1 胶片:工业X胶片按工程(产品)设计或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所要求的无损检测标准的规定选用。
胶片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胶片应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潮湿、高温和爆晒,并远离射线源。
1.4.2 增感屏:按工程(产品)设计或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所要求的无损检测标准的规定选用,可优先选用金属增感屏,应保持增感屏的表面平整。
不准有油脂、污物、斑痕及机械损伤。
1.5 线型象质计选择、放置1.5.1 线型象质计:按工程(产品)设计或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所要求的无损检测标准有关规定选用相应系列的象质计,线型象质计的型号和规格应符合GB5618-85的规定。
1.5.2 线型象质计应放在射线源一侧的工件表面上,被检焊缝区的一端(被检区长度的1/4部位),中间一根钢丝的影像应位于底片两端1/4部位,且细丝朝外。
当射线源一侧无法放置象质计时,也可以放在胶片一侧工件表面上,但象质计应提高一级或通过对比试验,使象质指数达到规定的要求。
当象质计放在胶片一侧表面上时,应附加“F”标记以示区别。
1.5.3 采用射线源置于园心位置的周向曝光时,象质计应在内壁每隔90°放置一个。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897db3b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7c.png)
1.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厚度2~80mm的钢、镍及镍合金材料制承压设备、承压设备管子及压力管道环向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透照检测和缺陷等级评定。
焊接接头的型式包括板及管的对接接头对接焊缝、插入式和安放式接管角接接头对接焊缝。
承压设备支承件和结构件的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也可参照适用。
本规程规定了射线探伤基本的技术要求和通用的工艺守则,每种型式的产品射线探伤,必须另行编制工艺卡,以具体指导探伤操作,工艺卡的内容必须符合本规程的要求。
2. 引用标准、法规本规程以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为依据。
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GB3323-2005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TSG G0001-2012《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6357-199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TSG Z8001-2013《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细则》GB18465-2001 《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T16507-2013 《水管锅炉》GB/T16508-2013 《锅壳锅炉》TSG D0001-2009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TSG 21-2016《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D0001-2009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1533 标准对数视力表3.术语和定义3.1透照厚度 W射线照射方向上材料的公称厚度。
多层透照时,透照厚度为通过的各层材料公称厚度之和。
3.2工件至胶片距离b沿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工件受检部位射线源侧表面与胶片之间的距离。
3.3射线源至工件距离 f沿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射线源与工件受检部位近源侧表面之间的距离。
3.4焦距 F沿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射线源与胶片之间的距离。
3.5射线源尺寸 d射线源的有效焦点尺寸3.6圆形缺陷长宽比不大于 3 的气孔、夹渣和夹钨等缺陷。
3.7条形缺陷长宽比大于 3 的气孔、夹渣和夹钨等缺陷。
3.8透照厚度比 K一次透照长度范围内射线束穿过母材的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之比。
承压设备管子和压力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承压设备管子和压力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9d0d8cbbcaaedd3382c4d361.png)
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壁厚T≥2mm的碳素钢、低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镍及镍合金、铜及铜合金制承压设备管子及压力管道的熔化焊环向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
2 引用标准JB4730—2005 承压设备熔化焊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质量分级GBZ117—200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3 人员资格3.1 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和考核。
3.2 射线检测人员必须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参加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取得相关资格后,方可从事检测工作,签发报告者必须持有射线检测Ⅱ级及以上资格证书。
3.3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从事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4 仪器、工具和材料4.1 X射线机见表1表1 X射线机型号4.2 胶片系统:胶片系统按GB/T1938.1—2003分为四类,即T1、T2、T3、T4类。
T1为最高类别,T4为最低类别。
A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T3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
胶片的本底灰雾度不大于0.3。
4.4 观片灯: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JG/T7903的规定。
4.5 黑度计:黑度计性能要求应符合JB/T4730.2—2005标准中3.4.1和3.4.2的要求。
4.6 增感屏:增感屏的选择按JB/T4730.2—2005标准中3.5的要求选用。
4.7 像质计:选用通用线型像质计或专用等径金属丝像质计。
4.7.1 像质计的材料选用按JB/T4730.2—2005标准中3.6.2要求选用。
5 一般要求5.1 表面要求和射线检测时机对接焊接接头的表面应外观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射线检测,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至少在焊接完成24小时后进行射线检测。
5.2 射线检测技术等级选择应符合制造及设计图样规定,我厂一般采用AB级射线检测技术进行检测。
对重要设备和特殊焊接工艺制作的对接焊接接头,可采用B级技术进行检测。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999dbe9365ce05087732130d.png)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1.1本工艺规程规定了承压设备金属材料受压元件的熔化焊对接接头的X射线检测方法、底片质量和质量分级的要求。
1.2本工艺规程适用于承压设备受压元件的对接焊接接头的检测。
用于制作焊接接头的金属材料包括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
1. 3 本工艺规程规定射线检测技术为AB级中灵敏度技术。
2.引用标准TSG 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管道元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150-2011 压力管道元件JB/T4730.2-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二部分:射线检测GB/T19348.2~2003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2部分:用参考值方法控制胶片处理GBZ117-200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JB/T7902-2006 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用线型象质计HB7684-2000 射线照相检验用线型象质计JB/T7903-1999 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灯片3.射线检测人员要求3.1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取得射线检测资格证书,评片人员必须持有Ⅱ级或Ⅲ级资格证书。
3.2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3.3射线检测人员必须身体健康,经体检合格,评片人员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
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
3.4射线检测人员应能熟练操作射线机,正确选用透照工艺,合理使用暗室处理方法,并应熟悉焊接工艺、金属材料等知识,应了解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工艺,熟悉有关压力管道元件的法规、标准和技术条件。
3. 5对接接头的表面质量要求应符合通用部分有关要求。
4.射线检测和验收标准4.1范围:必须符合《固定式压力管道元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和设计文件的要求。
4.2凡要求进行100%射线检测的容器,对其A类和B类焊接接头应不低于JB/T4730.2-2005标准中质量等级Ⅱ级的要求。
压力管道X射线作业指导书
![压力管道X射线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7cc1610ec8d376eeafaa31e2.png)
1.目的对公司所承建的压力管道的无损检测作业--X射线探伤工作给予具体指导,以确保工程作业质量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和建设方的要求。
2.适用范围本公司所承建的压力管道及场站施工中按设计文件或规范规定壁厚为2-30mm的低碳钢和低合金钢质管道进行x射线探伤的环向对接焊缝。
3.编制依据和引用标准SY0401-98 《输油输气管道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YJ4001-98 《长输管道线路工程掩工及验收规范》SYJ4002-90 《长输管道站内工艺管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Y4056-93 《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对接焊缝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4792-84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50235-97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B4730-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GB5618 《线型象质计》GB/T12605 《钢管环焊缝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透照工艺和质量分级》4.职责4.1无损检测责任师负责无损检测质量控制.项目无损检测责任人员确定检测对象的检测方案和方法,编制检测工艺卡,填写《管道X射线探伤工艺卡》,由无损检测责任师审核签发。
4.2探伤人员应具有I级或以上资格。
I级人员应在II级或III级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检测操作,并正确记录原始数据和做好状态标识。
4.3探伤人员出具探伤报告须是II级或以上资格人员:项目无损检测责任人员应是II级或以上资格人员。
4.4无损检测责任师对压力管道射线探伤质量负全责。
对合同或设计文件中规定的检测要求进行评审;审核和签发检测工艺;审签报告;并对作业人员资格、设施条件、设备材料、实施作业等进行有效控制。
4 5射线探伤时探伤人员应先确认工件及检测部位,按照作业指导书和检测工艺卡的要求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负责;做好过程参数控制工作,填写检测原始记录和报告:做好状态标识;对超标缺陷焊缝做好标记待返修重检。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1c9132d4a5e9856a571260a4.png)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规定了焊接接头射线检测人员应具备的资格、所用器材、检测工艺和验收标准等。
1.2本工艺依据JB/T4730的要求编写。
适用于板厚2~50mm钢制压力容器和壁厚大于等于2mm钢管对接接头X射线和r射线AB级检测技术。
满足《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GB150的要求。
1.3射线检测工艺卡是射线检测通用工艺的补充。
由RTⅡ级人员按图样,通用工艺、检测委托单要求编写,其参数规定的更具体。
2.引用标准JB/T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GB16357《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18465《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JB/T7902《线型像质计》GB150《钢制压力容器》3.1无损检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取得资格证书,不同无损检测方法的各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3.2射线检测人员未矫正或矫正的近(远)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小于5.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执行。
评片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4.辐射防护4.1放射卫生防护应符合GB18871、GB16357和GB18465的相关规定,曝光室应经环保部门测试合格。
,4.2透照时尽量在曝光室内进行,须现场检测时按照GB16357和GB18465的规定画定控制和管理区、设置警告标志,检测作业事等。
4.3从事射线检测工作时,应配戴个人剂量仪,携带剂量报警仪,控制检测人员接受的最大射线照射剂量不大于每年5×10-2Sv。
5.设备、器材和材料5.1射线源和能量的选择5.1.1使用设备见表1表1注:用r射线透照,当采用内透中心法,在达到像质计灵敏度达到JB4730要求的前提下,允许最小透照厚度下限减半。
5.1.2射线检测时,尽量选用较低管电压,透照不同厚度的钢制压容器时接接头时,允许使用的最高管电压应控制在图1的范围内。
承压设备管子和压力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承压设备管子和压力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12395b93ba0d4a7303763a3f.png)
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壁厚T≥2mm的碳素钢、低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镍及镍合金、铜及铜合金制承压设备管子及压力管道的熔化焊环向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
2 引用标准JB4730—2005 承压设备熔化焊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质量分级GBZ117—200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3 人员资格3.1 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和考核。
3.2 射线检测人员必须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参加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取得相关资格后,方可从事检测工作,签发报告者必须持有射线检测Ⅱ级及以上资格证书。
3.3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从事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4 仪器、工具和材料4.1 X射线机见表1表 1 X射线机型号4.2 胶片系统:胶片系统按GB/T1938.1—2003分为四类,即T1、T2、T3、T4类。
T1为最高类别,T4为最低类别。
A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T3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
胶片的本底灰雾度不大于0.3。
4.4 观片灯: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JG/T7903的规定。
4.5 黑度计:黑度计性能要求应符合JB/T4730.2—2005标准中3.4.1和3.4.2的要求。
4.6 增感屏:增感屏的选择按JB/T4730.2—2005标准中3.5的要求选用。
4.7 像质计:选用通用线型像质计或专用等径金属丝像质计。
4.7.1 像质计的材料选用按JB/T4730.2—2005标准中3.6.2要求选用。
5 一般要求5.1 表面要求和射线检测时机对接焊接接头的表面应外观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射线检测,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至少在焊接完成24小时后进行射线检测。
5.2 射线检测技术等级选择应符合制造及设计图样规定,我厂一般采用AB级射线检测技术进行检测。
对重要设备和特殊焊接工艺制作的对接焊接接头,可采用B级技术进行检测。
压力管道安装监检中射线检测质量控制
![压力管道安装监检中射线检测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0e2e7b3904a1b0717ed5dd8f.png)
压力管道安装监检中射线检测质量控制摘要:国家相关法律对压力管道安装有明确规定,压力管道在安装监检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质量检测。
工作人员在进行压力管道检测时,需要对周边的设备及环境进行监控,并且需要注意监检方法,避免因为质量问题而影响整体的效果。
本文对检测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压力管道;射线;质量控制压力管道安装并不简单,在安装时一旦安装过程不够规范,管道安装的质量很容易出现问题。
工作人员在进行检测时,需要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压力管道质量进行检测,并且检测时一定要运用无损害检测方式,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检测难度。
在进行专业的检测时,可以采用射线的方法进行检测,但检测过程中仍需注意很多问题。
本文对射线检测压力管道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法。
一、压力管道射线检测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在进行压力管道质量检测时,运用射线的方法进行检测,可以很大程度地提升质量。
射线检测技术主要应用的原理为当X射线或γ射线穿透物质后,对缺陷部位和完好部位射线强度差异在胶片上产生不同的形状和黑度进行评判,以这种方式来对设备与零件进行质量检测。
在进行压力管道检查时,科学使用射线,可以获得缺陷的投影图像,缺陷定性定量准确,这就是射线技术检测的优势。
压力管道主要分为工业管道,长输管道及公用管道等,每种管道应用在生活中作用不同,在进行实际工作中对管道进行科学的应用能够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压力管道能够影响城市的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对压力管道的质量进行重视。
射线检测技术不仅能够迅速找到管道的质量问题,还可以对潜在地风险进行分析,并且不会对管道质量造成损伤,能够很大程度地提升压力管道的使用性。
二、检测单位设备以及人员资质(一)检测单位设备以及环境检验监督射线检测的基础为检测单位的设备与检测环境,检测结果想要准确必须满足检测基础条件。
工作人员在进行检测时,周边的环境及检测设备直接能够决定后期检验结果是否可靠,所以,在对压力管道进行射线检测之前,必须对周边的环境及设备进行检验[1]。
压力管道无损检测与安全评估技术规程
![压力管道无损检测与安全评估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dacfec8f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a0.png)
压力管道无损检测与安全评估技术规程本技术规程适用于各类压力管道的无损检测与安全评估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等领域的管道系统。
2. 目的本技术规程旨在确保压力管道的安全运行,预防事故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通过无损检测与安全评估,及时发现管道内部的缺陷、损伤和老化情况,制定有效的维护方案,保障管道的安全稳定运行。
3. 术语和定义3.1 无损检测:利用超声波、射线、磁粉、液体渗透等技术手段,对压力管道内部进行检测,不破坏管道结构,获取管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信息。
3.2 安全评估:对管道的运行、设计、材料、使用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确定管道的安全等级及运行期限。
4. 技术要求4.1 无损检测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设备和工艺,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
4.2 安全评估应综合考虑管道材料、设计方法、使用环境、运行条件等因素,确保评估结果客观可靠。
4.3 对于发现的管道缺陷、损伤等问题,应及时制定维护方案,并在维护后重新进行无损检测和安全评估。
5. 技术流程5.1 对压力管道进行无损检测,获取管道内部的完整性信息。
5.2 根据无损检测结果,进行管道的安全评估,确定管道的安全等级。
5.3 针对评估结果制定管道维护方案,确保管道的安全稳定运行。
6. 技术记录6.1 无损检测报告,包括检测方法、设备、结果和评估意见。
6.2 安全评估报告,包括评估依据、方法、结果和安全等级确定依据。
6.3 维护方案和实施记录,记录管道维护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情况。
7. 安全措施7.1 在进行无损检测和安全评估时,应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7.2 对于发现的管道问题,应及时报告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8. 监督和管理8.1 对无损检测和安全评估工作应建立监督和管理制度,确保工作的规范和有效进行。
8.2 对无损检测和安全评估设备和人员应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确保工作质量和安全。
NBT47013.2-2015射线检测工艺规程(钢质对接焊缝)
![NBT47013.2-2015射线检测工艺规程(钢质对接焊缝)](https://img.taocdn.com/s3/m/bd010d0f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bc.png)
NB/T 47013.2-2015射线检测工艺规程1 目的本规程规定了射线检测工作的一般要求和操作方法,更好地促进检测人员X射线检测操作的规范化和适用性。
2 适用范围2.1 本部分规定了承压设备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X射线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求。
适用于熔化焊焊接接头的金属为钢、镍及镍基合金、铜及铜合金。
焊接接头的型式为对接接头对接焊缝(以下简称“对接焊缝”)。
2.2 承压设备其他金属材料、支承件和结构件的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也可参照使用。
注:a. 钢和镍及镍合金的透照厚度范围2~110mm;b. 铜及铜合金的透照厚度范围2~80mm;c. 上述材料承压设备管子和压力管道的透照厚度≥2mm。
3 编制依据本规程的编制依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相关规范及技术标准3.1 NB/T 47013.1-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3.2 NB/T 47013.2-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3.3 NB/T 47013.2-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第1号修改单3.4 GB 11533 标准对数视力表3.5 GB/T 12604.2 无损检测术语射线照相检测3.6 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3.7 GB/T 19348.1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1部分: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系统的分类3.8 GB/T 19348.2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2部分:用参考值方法控制胶片处理3.9 GB/T 19802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观片灯最低要求3.10 GBZ 117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3.11 GB/T 23910 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用金属增感屏3.12 JB/T 7902 射线照相用线型像质计3.13 TSG Z8001-2013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4 职责4.1 质量技术部负责操作指导书编制和安全管理,项目部拍片人员按操作指导书进行拍片并记录;4.2 评片人员负责底片质量控制和底片评定(初评、复评),记录审核,报告编发;4.3 射线责任师负责操作指导书、底片、报告审核,并对检测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力管道射线检测工艺规程1.适用范围及执行标准1.1.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压力管道、厚度为2mm~400mm钢熔化焊对接接头X射线和γ射线检测方法,检测技术等级为AB级。
1.2.执行法规及标准JB/T4730—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GB/T12605—90 《钢管环缝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透照工艺和质量分级》DL/T821—2002 《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JB/T7902—2006 《线型像质计》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50235—1997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试行)》(2003)《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TSG D0001—2009)2.人员要求2.1.从事射线照相检测的人员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2.2.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
矫正视力不得低于1.0并要求距离400mm能读出高为0.5mm的一组印刷体字母。
3.透照设备及器材3.1.射线机的能量对经常透照的工件应有足够的穿透剩余能量,在满足穿透能力时,使用额定负荷的80%的能量,射线机在投入使用前应制作相应的曝光曲线。
3.2.胶片应采用T3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
对于采用γ射线检测裂纹敏感性大的材料时应采用T2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胶片的固有灰雾度不大于0.3。
3.3.增感方式采用铅箔增感屏,X射线检测时,前屏厚度为0.02mm~0.03mm,后屏厚度≥0.1mm;对于γ射线检测,其前后屏的厚度应符合JB/T4730—2005表1之规定。
3.4.像质计选用及放置3.4.1.根据公称厚度T,透照厚度W,透照方式和像质计摆放位置,按照JB/T4730—2005之4.11.3条选用像质计并确定应识别的丝号,以适应工件透照后对像质计灵敏度的要求。
如底片黑度均匀部位(临近焊缝的母材金属区)能够清晰地看到长度不小于10mm的连续金属丝影像时,则认识该丝是可识别的。
像质计必须是完好的,其所有标记必须完整的显示在底片上,金属丝无变形和错位,像质计的材质必须与被检材料相同或相似。
3.4.2.像质计的放置3.4.2.1.在非连续性拍片时,每张底片都必须放置像质计。
像质计应放在射源一侧的工件表面上被检焊缝一端(被检区长度的1/4部位)。
钢丝应横跨焊缝并与焊缝方向垂直,细钢丝置于外侧。
3.4.2.2.采用射线源置于圆心位置周向曝光技术,至少在圆周上等间距地放置3个像质计。
对于一次曝光连续排列的多张胶片时,至少在第一张,中间一张和最后一张胶片处各放置一个像质计。
3.4.2.3.单壁透照中像质计在胶片侧时,应进行对比试验;凡像质计放在胶片侧时,应在像质计上适当位置放置铅字“F”作为标记,“F”标记的影像应与像质计的标记同时出现在底片上,且应在检测报告中注明,其它放置要求按JB/T4730.2—2005之4.7.2条规定。
3.4.2.4.对比试验的做法:在射源侧和胶片侧各放一个像质计,用与工件相同的条件透照,测出像质计放置在源侧和胶片侧的灵敏度差异,以此修正应识别像质计丝号,以保证实际透照的底片灵敏度符合要求。
3.4.2.5.双壁双影透照像质计可放在射源侧焊缝表面上,这时像质计应与工件表面紧贴,金属丝垂直横跨焊缝正中。
当一张底片上有很多根管子,应至少放一个像质计,且放在最边缘的管子上;但也可将像质计放置在胶片侧,按JB/T4730.2—2005之表7确定应识别的像质计丝号。
3.5.标记带必须有中心和区域标记、代号、像质计等标记。
3.6.观片灯应有观察底片黑度值D=4的亮度,最大亮度应能满足评片的要求,且观察的漫射光亮度可调。
3.7.测量底片黑度应使用精度高、性能稳定的黑度计,每周应用标准黑度片对黑度计校验一次。
4.透照技术4.1.透照条件的选择透照条件应重点考虑使检测的效果达到最佳,即使底片的几何不清晰度、灵敏度、黑度等达到底片技术要求的各类透照条件的最佳选择。
4.1.1.透照焦距透照焦距的选择应保证几何不清晰度Ug符合标准要求。
为使Ug值尽可能小,在射源能量足够的情况下,透照时应适当增加焦距。
AB级U g≤b(1/3)/10。
射源至工件表面的距离f应满足:f≥10db2/3,一般焦距不小于700mm;双壁单影透照焦距尽可能小,尽量使射线窗口紧贴工件表面;当采用源在内中心透照方式周向曝光时,f值可降至不超过规定值的50%,而采用源在内单壁透照方式时,f值可降至不超过规定值的20%。
4.1.2.曝光参数对在用的每台射线设备应根据透照材料、胶片、增感屏及其厚度范围制作相应的曝光曲线,并且能满足射线透照条件以得到像质计灵敏度良好的底片,即能获得一定黑度和较好的像质计灵敏度,依据曝光曲线确定曝光参数。
对于X射线照相,当焦距为700mm时,曝光量推荐不小于15mA.min,当焦距改变时,可按平方反比定律进行换算;采用γ射线透照,总的曝光时间应不小于输送源往返所需时间的10倍。
4.1.3.底片黑度在焊缝透照中,焊缝余高部分的最小黑度D min和母材部分的最大黑度D max 都应符合标准规定的黑度范围D=2.0~4.0(包括底片灰雾度)。
4.2.透照要求4.2.1.各类锅炉压气容器及接管部位,应根据射线检测委托单位提供的规格、形状、材质、厚度、技术要求及评定质量等级标准,确认焊缝外观质量合格后,方能按检测程序操作。
4.2.2.探伤时机选择4.2.2.1.低碳钢材质的焊缝,接到委托单并确认焊缝外观检测合格,即可进行探伤。
4.2.2.2.有延迟裂纹倾向材料的焊缝,如合金钢等,至少应在焊接完成24小时后,方可进行探伤。
4.2.2.3.封头(管板)、下脚圈的拼接焊缝的射线探伤一般在加工成型后进行。
4.2.3.按工件外型、结构尺寸及检测部位选择透照方式,确定布片张数,一次透照长度和有限评定长度,并绘出布片示意图,编制射线检测工艺卡,选择合适的曝光参数。
4.2.4.根据布片图标定出每张片的透照中心,对于纵缝应根据射线探伤工艺卡所标注的等分距离,在筒节纵缝焊完没有组对以前进行划线,里外线的误差不得大于5mm。
4.2.5.将装好胶片的暗袋,用磁铁紧贴于背离射线源一侧的焊缝表面,在射线源一侧的焊缝表面沿布片中心贴上标记带,然后量好焦距,使射线机窗口垂直于焊缝表面并正对中心标记位置。
4.2.6.对无用射线和散射线必须进行屏蔽。
用铅光罩限制射线场,进行前屏蔽,胶片后面用铅衬板进行背屏蔽,在暗袋后面必须贴上一个铅字“B”字(高13mm,宽9mm,厚1.6mm)以检查散射线对底片的影响程度。
4.2.7.焊缝的编号,纵缝编号为L或A,环缝编号为C或B。
4.2.8.检查结束后,应根据透照部位的编号在工作表面上打永久性标记(用低应力钢印打),纵缝和环缝局部透照每张底片中心部位打上底片编号,对于100%透照的环缝,钢印的打法是打上焊缝的起始位置编号和布片的方向指示。
钢印离焊缝边缘约5mm。
不能打钢印时可用示意图作标记,便于以后查核。
4.2.9.透照方法透照方法为纵缝透照法、环缝外照法、环缝中心透照法、双壁单影法和双壁双影法。
在可以实施的情况下,应选用单壁透照法,在单壁透照不能实施时,才允许采用双壁透照。
4.2.9.1.环缝透照时,一次透照长度L3,有效评片长度Leff必须满足透照厚度和比K值的要求。
4.2.9.2.双壁单影法在对管状制件进行透照时,射线源应适当倾斜或平移投射,以得到准确的透照影像。
焦点偏离焊缝的移动距离为:S0≤(F-D0)/64.2.9.3.双壁双影透照法对于D0(外径)≤100mm的管子,当T(壁厚)≤8mm,g(焊缝宽)≤D0/4时,可采用平移(或倾斜)透照椭圆成像。
影像的开口宽度应控制在1倍焊缝宽度左右。
不满足上述条件或椭圆成像有困难时,可采用垂直透照重叠成像。
平移距离:S0=b/f(a+g)S0――射线源平移距离a――焊缝宽度g――上下焊缝在底片上的椭圆影像间距4.2.9.4.环缝中心透照法对于筒体的环焊缝,采用环缝中心透照法,周向X光机放在筒体中心,射线机窗口垂直焊缝并尽量在一个平面,暗袋采用鱼鳞式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0mm。
5.胶片的暗室处理5.1.暗室条件5.1.1.暗室应有一定的空间,室内各种器具用品布置适当,便于操作。
5.1.2.暗室内要充分遮光,出入安全可靠,整洁卫生,并设有通风装置。
适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湿度在50%~60%。
5.1.3.安全观察的可靠程度必须保证。
5.1.4.胶片的显、停、定影采用槽浸方式的手工冲洗,尽可能采用洗片机自动冲洗。
5.2.暗室处理要求5.2.1.显、定影液应该按胶片厂推荐的配方,并严格按照先后顺序和要求的温度配置。
5.2.2.显、停、定影的整个处理过程必须在规定温度(20℃±2℃)和时间内操作。
5.2.3.处理时间:显影3min~8min,停影30s,定影15min,在处理过程中应注意药液的充分搅动和底片的抖动,以防止出现底片处理不均现象。
5.2.4.定影后的底片应在流动的清水中冲洗30min,然后加洗涤处理,以防止水迹的产生。
5.2.5.底片冲洗干净后,可采用自然干燥,凉片室要干净,自然通风。
6.底片的评定6.1.评片的基本要求6.1.1.人员要求:评片工作应有取得R TⅡ级及以上资格证书人员担任,一个初评,一个审片。
6.1.2.评片人员要掌握标准中有关条款,并且应了解被检工件的工艺参数、技术要求及形状尺寸。
6.1.3.评片时要认真做好原始记录,对难以判定的缺陷应提出,并由几个评片人员一同探讨,避免错评。
6.1.4.评片室应整洁安静,温度适宜及光线应暗且柔和。
室内照明用光不得在底片表面产生反射。
6.2.底片质量要求6.2.1.在底片有效评定区内(长为搭接标记之间距离,宽为焊缝宽度+2倍热影响区范围内)黑度应符合标准要求,对AB级:2.0≤D≤4.0,用X射线透照小径管或其他截面厚度变化大的工件时,最低黑度允许降至1.5。
6.2.2.像质计灵敏度:底片所显示的应识别像质计丝号必须达到JB/T4730.2—2005之4.11.3条的规定,且像质计影像位置正确。
6.2.3.底片上的定位、识别标记影像必须完整正确,且不能掩盖被检焊缝影像。
6.2.4.在底片有效评定区内不得有下列伪缺陷:6.2.4.1.灰雾6.2.4.2.处理时产生的条纹、水剂等缺陷6.2.4.3.划痕、指纹、静电痕迹等6.2.4.4.由于增感屏不好造成的缺陷显示6.2.5.检查“B”铅字在底片上的影像情况,若在较黑背影上出现“B”的较淡影像,说明背散射线防护不够,应予重照。
如在较淡背影上出现“B”的较黑影像则不作为底片判废的依据。
6.3.底片质量评定6.3.1.评片步骤6.3.1.1.首先,观察底片上是否有危害性比较大的缺陷,如裂纹、未焊透、未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