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合集下载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采血关键点
体温上升期或寒战时 应用抗生素前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血培养的数量和采血时间:
立即获得足够血液并且开始抗生素治疗
• 从不同部位获得2-3套血培养(40-60ml血液) • 最好在5分钟内采集
#1
#2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采血液量的影响
100 90 80 70 60
相% 对Rel产ati量ve 50
增加导管的管腔数量会增加感染的危险性,如有可能尽量选用 单腔导管。
需要长期置管(>30天)治疗的病人,选用全植入的中心血管导 管。
选用抗微生物药物包裹的导管,可以洗必降泰低/磺短胺期嘧插啶管银的高危病人 的感染率。
插入部位
皮肤消毒剂 导管根数
导管使用时间 隔离方式
风险
急救 (emergency) > 自选 (elective)
普通操作者 > 经过专门培训的 (general) > (specialized)
腹股 > 胸部 (femoral)
(subclavian) 70%乙醇,10%碘伏 > 2%洗
必泰
多根 > 单根 时间越长风险越大
----在使用导管前即刻准备输液,并注意无菌操 作
----对进行导管插入和护理的人员进行培训
----不要把动脉或静脉切开置管作为插管的常规 方法 ---- WHO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2011年美国CRBSI防控要点
1 对进行插管和维护操作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 2 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采取最大无菌屏障措施 3 用含氯己定浓度超过0.5%的酒精溶液进行皮肤消毒 4 避免常规更换中心静脉置管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 5 当严格执行上述方法仍不能降低感染率时,使用消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措施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是指在血管导管插入或使用期间引起的血流感染。

它是医院内常见的院内感染,并且可能导致患者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因此,对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防控措施:1. 导管选择选择适当类型的导管对于预防CRBSI至关重要。

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预期的导管置入时间,选择合适类型的导管。

优先选择无导向导管,减少侵入性操作次数。

2. 导管插入导管的插入过程应该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

医护人员在插入导管之前必须严格执行手部消毒操作,使用无菌巾将插入部位覆盖,并确保环境无菌。

3. 导管固定导管固定是预防导管感染的关键环节。

确保导管固定方式合适,避免导管的剧烈晃动和脱落,减少导管周围细菌交叉感染的机会。

4. 导管护理定期对导管进行护理是预防CRBSI的重要手段。

定时更换导管贴固定物,保持导管皮肤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并严格遵循导管护理操作规程。

5. 导管使用时机合理使用导管,避免不必要的导管置入和过度使用。

及时拔除不必要的导管,减少导管在体内停留时间,可有效降低CRBSI的发生率。

6. 严格隔离措施对于已发生CRBSI的患者,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防止感染的扩散。

医疗人员应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并遵循感染控制的相关规范。

结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院内感染,对患者健康造成威胁。

通过遵循以上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减少CRBSI的发生率,保护患者的安全。

同时,医护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共同努力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1.教育和培训:医务人员需要接受相关教育和培训,了解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风险因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医疗机构应该定期组织培训课程,并确保所有医务人员都参与其中。

2.严格的手卫生:手卫生是预防感染的基本措施之一、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之前和之后应该进行彻底的手卫生,包括使用肥皂和水洗手,或者使用适当的洗手液或消毒剂。

3.充分消毒:使用血管导管之前,必须确保导管和周围皮肤充分消毒。

消毒液应该包含适当浓度的酒精或碘酒。

消毒后,应等待足够时间以确保消毒液干燥。

4.使用无菌操作:插入和更换血管导管时,医务人员必须采取无菌操作,包括穿戴手套、口罩和帽子,并使用无菌巾包裹导管和器械。

5.导管选择和留置时间:选择适当类型的血管导管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步骤之一、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适当的导管类型,同时,及时拔除不再需要的导管也是预防感染的措施之一6.管路关联感染(CRBSI)的预防:CRBSI是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一种类型,预防CRBSI的措施包括在插入导管时遵循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导管和消毒插头等。

7.导管护理:定期检查导管并更换敷料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措施。

敷料应该保持干燥、清洁,并及时更换。

导管周围的皮肤应定期检查并保持清洁。

8.感染监测和报告: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并及时报告和分析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数据。

这有助于指导和改进预防和控制措施。

9.医疗机构的管理支持: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需要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支持,确保预防和控制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指南得以有效实施。

他们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程序,并监督实施情况。

10.患者教育和参与:医务人员应该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教育,使他们了解预防感染的重要性,并如何参与其中。

患者应被鼓励主动参与敷料更换、保持插管部位清洁等活动。

总的来说,预防和控制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需要医务人员的合作和共同努力。

通过严格的手卫生、消毒、无菌操作、导管护理和定期检查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其预防与处理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其预防与处理
对于革兰阴性杆菌导致的导管相关菌血症,建议拔除中心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合并金葡菌感染应该立即拔除导管,并需明确是否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念珠菌导致的导管相关菌血症时,建议拔除中心静脉导管。
CRBSI的处理建议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导管相关感染,抗生素药物治疗至少2周。
01
一旦诊断为念珠菌导管相关感染,应立即进行抗真菌治疗,疗程至临床症状消失和血培养最后一次阴性后两周。
CRBSI严重并发症的处理
由中心静脉导管引起的感染性血栓性静脉炎,可能出现上肢、颈部、胸部的肿胀。
感染性血栓性静脉炎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其他病原微生物还包括念珠菌和革兰阴性杆菌。目前没有关于感染性血栓性静脉炎适当疗程的随机研究结果。治疗主要包括:拔除导管、抗凝如低分子肝素(中心静脉受累时)、外科切开引流或结扎切除受累的静脉等,不推荐溶栓治疗。抗生素疗程一般4~6周。
CRBSI的预防
导管插入核查表手卫生穿刺点,避免股静脉最大屏障保护洗必泰消毒皮肤
植入 bundles
1
维护 bundle
擦拭接口(洗必泰或酒精,>15m)使用抗菌导管含洗必泰的贴膜抗菌剂封管洗必泰洗澡(ICU)立即拔出不需要的中心静脉导管
2
临床出现可能的导管感染表现时,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导管本身的处理、全身或局部抗生素使用以及必要的检查和化验,治疗方案的制定除了参照临床表现、可能导致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流行病学资料以外,不同导管的类型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临床拟诊导管相关感染时,应当考虑临床相关因素后再做出是否拔除或者更换导管的决定,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导管的种类、感染的程度和性质、导管对于患者的意义、再次置管可能性及并发症以及更换导管和装置可能产生的额外费用等。
周围静脉导管:周围静脉导管是引起导管相关感染常见的原因之一。由于周围静脉导管留置相对容易,操作创伤较小,所需费用较少,所以如果怀疑导管相关感染,应立即拔除导管,同时留取导管尖端及两份不同部位的血标本进行培养(最好在应用抗生素药物之前,其中一份血标本来自经皮穿刺)。

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处理措施
立即拔除导管,并进行抗生素 治疗。
预防建议
定期更换导管敷料,保持导管 接口清洁干燥,严格遵守无菌
操作规程。
05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01
02
03
预防措施不足
目前对于导管相关感染的 预防措施还不够完善,缺 乏有效的预防策略和规范 的操作流程。
诊断标准不统一
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标准 不统一,导致感染的漏诊 和误诊率较高。
01
02
03
04
患者情况
患者因长期住院接受化疗,留 置中心静脉导管,后出现高热
、寒战等症状。
感染诊断
血液培养阳性,诊断为导管相 关感染。
处理措施
立即拔除导管,并进行抗生素 治疗。
预防建议
定期更换导管敷料,保持导管 接口清洁干燥,严格遵守无菌
操作规程。
案例二:导尿管相关感染
患者情况
患者因手术留置导尿管 ,术后出现尿频、尿急
置管操作规范与无菌原则
严格无菌操作
在置管过程中,遵守无菌原则,确保操作环境、操作者和导管的无菌状态。
规范置管操作
遵循标准的置管操作规范,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感染的风险。
导管护理与敷料更换
定期清洁消毒
定期对导管的皮肤入口和出口进行清 洁消毒,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敷料更换
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敷料潮湿、污染 或过紧,以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03
导管相关感染的控制
早期识别与诊断
早期识别
对疑似出现导管相关感染的患者,应尽早进行临床评估和诊断,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微生物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为导管相关感染。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及处理流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是指在使用导管过程中导管以及导管周围的皮肤细菌定植,通过导管进入血液循环导致感染的一种并发症。

CRBSI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败血症等危重疾病。

为了预防和处理CRBSI,需采取以下措施:1.导管的选择:选择适当的导管类型及其材质,以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例如,选择能够降低导管相关感染风险的抗菌涂层导管。

2.导管的置入:导管置入前需洗手、戴手套、穿无菌衣物,同时确保采取正确的消毒程序,以减少皮肤菌落的污染。

为了降低CRBSI发生率,最好采用最少的导管数量及最短的持续时间。

3.导管定期更换:定期更换导管并清洗导管周围皮肤,以减少感染发生的几率。

导管更换间隔一般为每2至4周,需遵循医院制定的导管更换政策。

4.导管固定:导管固定可以减少导管的移动和脱落,减少导管周围皮肤感染的风险。

固定导管时应使用无菌敷料和透明固定贴,避免使用胶带等不透气的材料,以免导致湿疹和皮肤损伤。

5.清洁和消毒:每天清洁导管和导管周围皮肤,可以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风险。

清洁时应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或适当的清洁剂,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清洁剂,以免对皮肤造成刺激。

清洁后应进行适当的消毒,可以使用适量的抗菌药物。

6.卫生措施:患者及护理人员都应重视基本手卫生和防护措施,包括洗手、佩戴手套和口罩。

护理人员应每天检查导管是否存在感染迹象,并定期更换护理敷料。

7.合理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需遵循严格的指南,并在无必要的情况下避免过度使用。

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减少耐药菌的增加,并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风险。

8.并发症处理:一旦发生导管相关感染,需要及时处理并注射适当的抗生素。

在治疗期间需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症,例如败血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

9.培训和宣教: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宣教,提高其对CRBSI 的认识和防控措施的理解。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是指在使用导管引流尿液的同时发生的尿道感染。

预防和控制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制度至关重要,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导管使用决策1.严格遵循导管使用指征,根据医学需要进行合理的导管置入和使用决策。

2.在不影响正常尿液排出的情况下,尽量避免使用导尿管。

如非必要,不在长时间内使用导尿管。

二、导管置入和护理1.导尿管置入前首先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消毒,避免细菌感染。

2.由有经验的医务人员进行导管置入,注意手卫生和无菌技术操作。

3.导管置入后定期检查导尿管固定情况,避免滑脱和移位,以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4.对于使用导尿器的患者,定期更换导尿器,避免导尿袋内细菌滋生。

5.导管必须保持通畅,定期排除尿液残留和血凝块,避免导尿管内细菌感染。

三、手卫生和个人防护1.所有医务人员在触摸导尿管和相关设备之前,必须进行有效的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或含酒精的手消毒剂。

2.医务人员在进行导尿操作和护理时,必须佩戴一次性手套,避免感染的传播。

四、患者教育与明示知情1.为患者提供关于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的教育,包括正确清洁下体、正确使用尿液收集袋、保持适当饮水量、避免导尿袋满溢等知识。

2.患者和家属在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时应明示知情,了解可能出现的导管相关感染风险及其预防措施。

五、导管周围皮肤护理1.导管周围皮肤应保持干燥和清洁,避免皮肤磨损和感染。

必要时,使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

2.定期更换导尿带,松紧适宜,避免过紧或过松导致皮肤受压或滑脱。

六、导管拔除1.导尿管只在医生的指导下拔除,避免因非必要的拔管而导致细菌感染。

2.在拔除导尿管前进行手卫生,避免感染传播。

七、感染监测和报告1.感染管理委员会应建立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感染发生情况,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处理措施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处理措施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处理措施引言导管相关性感染是指在使用导管(如导尿管、静脉插管、气管插管等)时导致的感染。

它是医疗领域中常见的一种感染类型,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正确的处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处理措施以及常用的预防措施。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常见症状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症状常常包括: - 发热 - 导管周围红肿、疼痛、渗液 - 导管周围皮肤感染 - 肺部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处理措施及时更换导管导管使用时间过长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因此,定期更换导管是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不同类型的导管更换频率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建议每3至7天更换导尿管,每7至10天更换静脉插管。

保持导管清洁导管使用期间,定期进行导管清洁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清洁导管时,应使用温水和适量的洗涤剂轻轻擦拭导管表面。

切忌使用含酒精的溶液清洗导管,因为酒精可能会导致导管材料的损坏。

注重手卫生手是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因此保持良好的手卫生至关重要。

在操纵导管之前和之后,请务必洗手,并正确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洗手液。

避免过度操作过度操作导管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在操作导管时,应尽量减少操作次数和时间,避免频繁更换导管位置。

使用抗菌导管对于高危患者,如重症监护室患者、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等,可以考虑使用抗菌导管。

抗菌导管表面涂层含有一定浓度的抗菌物质,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减少感染的风险。

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常用措施培训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对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和处理措施要有清晰的了解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因此,培训医护人员是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重要步骤之一。

规范导管的选择和使用选择合适的导管,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正确使用导管,可以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

同时,应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采用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加强环境清洁保持患者的环境清洁是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演示课件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演示课件
39
覆盖透气透明无菌贴膜
40
填写置管日期、置管人
敷料:穿刺点应覆 盖无菌纱布或者无菌、 透明、透气的专用贴膜。 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或 者有污物时应该及时更 换。
41
七、输液护理
在触摸插管部位前、后,以及插入、重置、触碰、维护导管及更换 敷料前、后时,均应严格执行手卫生程序,可以是传统的皂液和水, 或者用酒精擦手液。在对插管部位进行消毒处理后,不应再触摸该 部位,除非采用无菌操作 1、无针装置至少应与输液装置同时更换。频于每72小时更换,不
消毒剂或抗菌药涂层的短期中心静脉导管和浸有 氯己定的海绵敷料。
23
一、教育、培训与人员配备
( 一 )建立专业化的、固定的医护队伍
缺乏置管和护理经验,护理人员不足,人员流动等均可增加CRBSI 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而经严格培训和主动教育,强化标准化的无菌操作 等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CRBSI的发生率和病死率[51-62]。 具体措施包括: 1.明确插管指征、正确操作和维护程序及正确感染控制措施。(ⅠA) 2.对进行导管插入和维护的相关人员对指南知晓和遵从程度进行周期性 评估。(ⅠA) 3.只有接受过培训并证明有能力进行周围和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和维护的 人员才能被指派本项操作。(ⅠA) 4.确保ICU适当的护理人员的水准。观察性研究表明,没有经验的护士 或患护比例增加,与ICU中插管相关血液感染(CRBSI)相关。(ⅠB)
1. 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周围动脉置管和更换敷料前, 应用含氯己定浓度超过0.5%的酒精溶液进行皮肤消毒。 若患者禁忌使用氯己定,则可选用碘酒、聚维酮碘或 70%酒精。(ⅠA)
2. 尚无研究比较酒精+氯己定和酒精+聚维酮碘皮肤消毒 作用差异。(未明确)
3. 根据生产商的规定,应保证在进行插管时皮肤表面的 消毒剂已干燥。(ⅠB)

医院感染的导管相关感染预防

医院感染的导管相关感染预防

医院感染的导管相关感染预防导管相关感染是医院内常见的医疗相关感染之一,其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感染,医疗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良好的卫生和消毒操作、正确选择和使用导管、加强员工培训等。

本文将就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一、导管相关感染的定义导管相关感染是指与导管插管过程中引入的细菌或其他病原体感染相关的疾病。

常见的导管包括中心静脉导管、导尿管、气管插管等,这些导管在治疗的同时也成为了细菌滋生和传播的温床。

因此,预防导管相关感染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

二、导管相关感染的危害导管相关感染可以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局部感染、败血症、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不仅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费用,还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因此,预防导管相关感染势在必行。

三、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的措施1. 根据导管种类选择适当的消毒措施:不同的导管对应不同的消毒措施,医疗机构应根据导管类型制定相应的消毒方案,并确保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消毒程序。

2. 规范导管的选择和使用: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管,并遵守正确的插管和护理操作流程。

导管的存放、清洗和更换应符合相关规定,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3.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医护人员应接受导管相关感染预防的专业知识培训,了解导管相关感染的危害和防控措施。

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意识,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4. 强化卫生消毒操作:导管插管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洗手、戴手套和口罩等基本的卫生要求。

术前术后的皮肤消毒和导管的清洗消毒应按照规程进行,确保操作规范。

5. 鼓励患者合理使用导管:患者是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的重要环节,他们应按照医嘱正确使用导管,并遵守导管护理的指导。

同时,医护人员应定期巡视患者的导管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四、导管相关感染的监测与评估为了了解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情况和预防效果,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关的监测和评估机制。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预防与处理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预防与处理

03
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案例三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培训和教育,提高预 防意识。
建立监测与报告制度
建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监测与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理感 染病例。
患者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知识,提高患者的 自我保护能力。
并进行分析。
建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报告 制度,确保感染病例得到及时上
报和处理。
对监测和报告的数据进行汇总和 分析,评估感染防控措施的效果
,为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预防意识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导管相关性 血流感染的预防知识,提高他 们的预防意识。
指导患者及家属在留置导管期 间如何保持个人卫生、减少感 染风险。
分类
根据感染发生的时机,CRBSI可分为导管插入部位感染、导管相关性局部感染 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发生机制与影响因素
发生机制
导管作为异物植入人体后,会引发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反应,如血小板在导管表面 黏附、形成血栓,以及炎症细胞和补体系统的激活,这些都为微生物的黏附和定 植提供了条件。
影响因素
影响CRBSI发生的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导管材料与类型、置管技术、医护人 员手卫生、导管护理措施等。
01
在置管、更换导管和敷料等操作 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 则,确保操作环境、操作者和使 用的物品均达到无菌要求。
02
操作者应接受专业培训,熟悉无 菌操作规范,并定期进行考核, 确保在实际操作中能够严格执行 。
合理选择导管类型和置管部位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 导管类型,尽量选择材质好、生物相 容性好的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导管相对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s)是指经过导管插入体内后,由于导管周围的菌群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的感染。

预防和护理CRBSIs是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步骤之一、以下是预防和护理CRBSIs的一些建议。

预防措施:1.规范操作:确保插管前进行适当的手卫生。

导管插入前,医务人员应戴好手套,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和消毒规范操作。

2.导管选择与护理:根据患者需要选择合适的导管类型,如中心静脉导管或动脉导管。

在插入和固定导管过程中要保持导管的尽可能地清洁和固定。

3.导管留置时间:尽可能缩短导管的留置时间,定期评估是否需要继续留置。

及时拔除不需要的导管。

4.引流器材消毒:对于使用引流器材,定期更换,并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避免引流器材的再污染。

5.导管容器更换:按照医院的制定规定,定期更换导管容器,保持导管周围区域的清洁。

6.手卫生:医务人员在接触导管时,特别是在进行活动之前和之后要进行彻底的手卫生。

护理措施:1.皮肤护理:保持导管周围皮肤的干燥、清洁,如果有必要,可以使用适当的皮肤保护剂。

每天检查导管周围皮肤是否有异常,如红肿、起泡等。

2.导管端口护理:在使用导管前后,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

在无菌条件下,用75%乙醇消毒导管端口,使用消毒棉签进行旋转擦拭消毒。

3.导管连接护理:在更换引流器等护理过程中,遵循无菌操作,避免污染导管连接口。

4.导管固定护理:保持导管固定,避免导管在体内移动。

使用适当的固定剂,如透明固定贴,根据导管类型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

5.导管清洗护理:如果导管可以清洗,按照医院制定的清洗方法进行清洗,保持导管清洁。

注意事项:1.医务人员应参加相关培训,了解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护理知识。

2.加强护患沟通,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教育,引导患者正确理解导管相关感染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

3.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监测并评估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和控制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护理措施。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和处置培训课件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和处置培训课件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和 11
CRBSI的危险因素
• 置管的部位
• 置管部位的不同是引起 CRBSI的危险性主要因素之 一
• Kairaitis研究表明,股 静脉置管较锁骨下静脉及 颈内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 高
14 12 10
8 6 4 2 0
股V
颈内V 锁骨下V
颈部出汗 较多,活 动大,易 受痰液、 呕吐物污 染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和 6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定义
• 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出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患者 出现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 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 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 敏结果的致病菌。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和 15
提示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症状特点
• 没有其他明确的局部感染 • 正在使用血管内留置器材 • 穿刺点局部炎性表现甚至化脓 • 细菌培养为革兰氏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
菌等 • 冲洗导管后立即发生发热或寒颤 • 常规抗生素较难控制感染 • 一旦拔除导管,症状显著改善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和 16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和 处置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和 2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和 3
局部感染
• 导管相关性感染
全身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 染CRBSI)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和 4
局部感染的症状
• 穿刺点局部红、肿、热、痛 • 挤压局部有脓性分泌物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和 5
局部感染的处理
离心方向挤出脓液 碘伏消毒 外敷庆大霉素或碘伏消毒液 两天换药一次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和 7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措施 •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处理方法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定义
导管相关性感染是指患者在留置导管 期间或拔除导管后48小时内发生的 感染,包括导管出口感染、隧道感染 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
展望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导管材料和插管技术将更加先进,有望 降低CRI的发生率。
新型抗菌药物和抗菌涂层的研究和应用,将为预防和处理CRI提供更多选 择和手段。
未来需要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对CRI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同 时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增加医疗费用。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感染会导致患者身体虚弱,容 易感染其他疾病,影响生活质
量。
02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措 施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医护人员在置管、维护、封管 等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 菌操作原则,确保操作环境清 洁、无菌。
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确 保掌握正确的无菌操作技术, 并定期进行考核。
全身抗感染治疗
抗生素治疗
根据感染的具体病菌类型,选择敏感 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支持治疗
对于严重感染的患者,可能需要采取 支持治疗措施,如补充营养、维持水 电解质平衡等。
预防再次感染的措施
01
02
03
定期更换导管
根据导管的材质和使用说 明,定期更换导管以减少 感染风险。
提高免疫力
鼓励患者加强营养、适度 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降低感染风险。
处理结果
患者康复出院,未发生任何并 发症。

气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气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气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背景气管导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但它也可能导致血流感染的发生。

血流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医院获得性感染,可能导致患者的健康状况恶化,并增加住院时间和治疗成本。

因此,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预防措施以下是预防气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措施:1. 洁手:医务人员在操作气管导管之前应洗手,确保手部清洁并使用合适的手消毒剂。

2. 穿戴无菌手套:医务人员在插入和管理气管导管时应戴无菌手套,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 使用无菌设备:确保气管导管及其相关设备(如导管锁固定装置)在使用前进行无菌处理,以防止细菌污染。

4. 适当的插管技术:医务人员应使用正确的插管技术,以减少插管过程中的细菌进入。

5. 规范换药程序:定期更换封闭系统、血管通路等器械,避免器械的长期使用引发感染。

6. 防止误吸:采取措施预防误吸,避免气管导管被污染物质污染。

控制措施以下是控制气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措施:1. 建立监测体系:建立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识别血流感染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 培训和教育: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对气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3. 感染控制策略: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感染控制策略,包括规范操作程序和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

4. 监测和反馈:定期监测和评估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并及时反馈给医务人员和管理层,以便持续改进控制措施。

5. 结合科学证据:根据最新的科学证据,更新和调整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提高预防效果。

结论通过采取上述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气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

然而,预防和控制血流感染是一个持久的努力,需要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改进。

只有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我们才能提供更安全的医疗环境,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字数:XXX)。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宣传和教育,使其了解导管相关血流 感染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
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和 登记,及时发现并报告感染病例。
VS
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找出感 染的高危因素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 措施。
一旦发生感染,立即采取措施并追溯感染源
对感染病例进行隔离和治疗,防 止感染扩散。
02
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01
02
03
无菌操作技术
在置管、更换敷料、输液 等操作前,必须进行严格 的无菌操作。
无菌物品管理
确保无菌物品的存放、取 用、运输等环节均符合规 范,防止污染。
消毒剂选择和使用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并按 照规定浓度和时间使用, 确保消毒效果。
规范导管置入及维护操作
2023-11-30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指南
汇报人:
目 录
• 指南介绍 • 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 •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控制措施 • 特殊情况下的感染预防与控制 • 指南的实施、监测和评估
01
指南介绍

目的和背景
01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是 一种严重的医院感染,可能导致 患者死亡或病情恶化。
1 2
设立监测指标
设立明确的监测指标,如感染率、感染防控措施 执行率等,以评估指南实施的效果。
定期检查
定期对指南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收集相关数据 和信息,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3
综合评估
对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原因,提出改进 措施和建议,持续改进指南的实施效果。
对指南进行定期更新和修订的机制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预防与处理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预防与处理

手卫生与无菌操作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 以及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后 ,均应遵循“六步洗手法”彻底洗手 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无菌操作原则
确保在清洁的环境中进行导管插入和 维护操作,使用无菌手套、口罩和帽 子,并遵循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导管选择与插入技巧
选择合适的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 预防与处理
汇报人: 2023-12-01
目 录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概述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措施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处理方法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质量安全与持续改进
01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 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 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 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知识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定义、原因、症状及危 害,提高其对感染的认知。
预防措施
教育患者及家属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 免触碰导管等预防措施。
导管维护
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会观察穿刺部位情况,如发现红肿、渗液等异常 情况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心理干预与情绪疏导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治疗需 求选择适当类型和规格的导管, 尽量使用最小有效管腔的导管, 以减少感染风险。
熟练掌握插入技巧
操作者应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 握导管插入技巧,确保在无菌条 件下进行操作,避免损伤血管和 组织。
导管维护与管理策略
01
02
03
定期更换导管

血管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

血管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
血管导管相关性感染 预防与控制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血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成因 • 血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措施 • 血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控制策略 • 血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血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定义
01
血管导管相关性感染是指在血管 内放置导管期间,由于导管与血 管壁或周围组织接触而引发的感 染。
结果
经过操作改进,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安全得到保障。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血管导管相关性感染是医疗领域中常 见的并发症,对患者健康和医疗资源 造成严重负担。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血 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取得了 一定的成果,但仍需进一步努力。
预防和控制血管导管相关性感染需要 多方面的措施,包括导管的选择与置 入、定期维护与消毒、患者教育等。
提高患者免疫力
确保患者获得充足的 营养和休息,以提高 身体免疫力。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 育,提高其自我防护 意识和依从性。
根据病情需要,合理 使用免疫增强剂或抗 生素,以降低感染风 险。
04 血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控 制策略
及时诊断和治疗
早期发现
血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早期发现 是关键,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 、血象等指标,以及观察导管插 入部位有无红肿、渗出等症状。
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
定期监测
建立定期监测制度,对导管留置患者进行跟踪观察,评估感 染风险。
反馈机制
建立感染监控结果的反馈机制,及时将监测数据和感染案例 上报,以便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05 血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案 例分析
案例一:导管置入后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患者情况
患者因病情需要置入血管导管, 置入后出现发热、血象升高,疑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如使用抗菌药物、更换导管等,以 降低感染发生的风险。
预防措施效果评估
评估方法
通过对比实施预防措施前后的感染发生率、感染类型、患者 症状等,评估预防措施的效果。
调整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对预防措施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以提高预 防效果。
05
CATALOGUE
总结与展望
原体和耐药性问题。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和家庭护理的 能力,以降低感染风险和促进康
复。
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以应 对跨国界的感染问题和共同应对
挑战。
THANKS
感谢观看
感染防控流程制定
制定并实施严格的感染防控流程,包 括导管插入、维护、拔除等各个环节 。
定期对流程进行评估和更新,以适应 新的研究和临床实践。
合适的手卫生和防护设备的使用
提供充足的手卫生设施和用品, 确保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前 、中、后都能正确进行手卫生。
监督和定期检查手卫生执行情况 ,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手卫生行为
导管更换规范
确定更换指征
当导管出现故障、感染、堵塞等 情况时,应及时更换导管,避免
问题的扩大。
严格无菌操作
在更换导管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 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整个操 作过程中手部和器械的清洁。
选择合适的导管
应选择适合患者和临床需求的导管 ,避免使用不合适的导管而导致感 染和其他问题。
04
CATALOGUE
感染风险因素
CRBSI的发生与多种风险因素有关, 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导管类型和置管 技术、医疗环境和护理质量等。以下 是一些常见的感染风险因素
导管类型和置管技术:如中心静脉导 管、动脉导管等,以及置管过程中的 无菌操作、皮肤消毒等,对感染的发 生也有影响。

导管相关感染应急预案

导管相关感染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导管相关感染,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各科室导管相关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导管相关感染防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导管相关感染防控工作。

2. 导管相关感染防控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导管相关感染防控措施。

(1)组长:负责全面负责导管相关感染防控工作。

(2)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具体协调、监督、检查导管相关感染防控措施。

(3)成员:负责具体实施导管相关感染防控措施,包括医护人员、感控人员等。

四、预防措施1.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导管相关感染的认识,掌握预防措施。

2. 规范导管操作:严格执行导管置入、维护、更换等操作规程。

3. 严格手卫生:医护人员在进行导管操作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

4. 导管维护:定期观察导管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导管相关并发症。

5.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证导管操作过程中的无菌操作。

6. 加强消毒工作:定期对导管及相关设备进行消毒处理。

五、应急预案1. 发现导管相关感染病例:(1)立即通知导管相关感染防控小组,启动应急预案。

(2)对患者进行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3)采集导管及周围分泌物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4)根据检测结果,给予针对性抗感染治疗。

2. 处理导管相关感染:(1)拔除感染导管,必要时更换导管。

(2)对感染部位进行清创、换药等处理。

(3)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

(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六、监测与评估1. 定期对导管相关感染进行监测,分析感染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

2. 对导管相关感染防控措施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3.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导管相关感染防控意识。

七、附则1. 本预案由导管相关感染防控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3. 本预案如与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相冲突,以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为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段,具有临床感染迹象,并且和外周静脉血中分离出相同种类和抗菌谱的
病原菌,无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提示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症状特点
• • • • • • •
没有其他明确的局部感染
正在使用血管内留置器材 穿刺点局部炎性表现甚至化脓
细菌培养为革兰氏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等
冲洗导管后立即发生发热或寒颤 常规抗生素较难控制感染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处理
• • •
每日评估,尽早拔管
拔管并培养导管尖端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导管的拔除指征 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 48 小 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血培养呈 阳性且找不到其他感染源,而病人感染症状持续,或者是有发 生蜂窝组织炎或菌血症趋势。
2.77/1000
置入者
医生置入
护士置入
医生
医生
不同导管CRBSI的发生率
• • • •
周围静脉导管:0.05% 周围动脉导管:0.17% 血透导管:0.24% 中心静脉导管:90%(几乎占全部)
• CRBSI的危险因素 • CRBSI的诊断 • CRBSI的预防与控制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
最大化的无菌措施

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
范》
(1)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
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
(2)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 应当立即更换

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
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 灭菌水平。

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
(1)成人置管首先PICC,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 (2)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
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 敏结果的致病菌。
中心静脉器材的感染率
急性期CVC PICC PORT 隧道型CVC
留置时间
48小时-30天
1年
3年或以上
6个月-1年
CR-BSI发生率
5.3/1000
0.51/1000
0.21/1000
• • • • • •
置管的部位
导管留置时间 导管与接头的特性与种类
患者年龄与疾病
细菌定植 无菌操作与置管技术
CRBSI的危险因素


14
置管的部位
置管部位的不同是引起 CRBSI的危险性主要因素之
12 10 8 6 4 2 0


股V
颈内V
锁骨下V
Kairaitis研究表明,股
静脉置管较锁骨下静脉及
输液管路更换 输血、输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
换输液管路。注意:脂肪乳单独输注时,应在12小时内输注完毕,如输
注量大也应控制在24小时内,血液和血液制品应在4小时内输注完毕。 导管更换原则 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是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 和动脉导管。
导管接头的护理

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
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 换。

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
提倡肝素帽3~5天、正压接头7天更换1次,导管末端与输液器连接处 应用无菌纱布包裹。

保持管道通畅
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 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导管与接头的特性与种类
(1)导管的类型包括单腔、双腔、三腔及多腔 (2)有研究表明,随着管腔数目和多接头装置的增加,感染危险性 增加。
患者年龄与疾病
(1)患者的年龄、病情及免疫功能与CRBSI密切相关; (2)年龄≤1岁或≥60岁、急性、重症病人、较严重基础疾病、使 用免疫抑制剂、白细胞减少、手术病人感染发生率高;
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预防和控制CRBSI要点
• •
CRBSI预防和控制要点---置管时
CRBSI预防和控制要点---置管后
CRBSI预防和控制要点---置管后
穿刺部位护理 导管接头的护理 保持管道通畅 输液装置更换 导管的更换原则
CRBSI预防和控制要点
---置管后穿刺部位护理
细菌定植
细菌在管腔内的定植也称为生物膜的形成,是造成导管无法长期留 置的原因。 (1)生物膜是细菌吸附于导管壁后,分泌糖蛋白复合物,是细菌相 互粘连形成的膜状物。 (2)抗菌药物难以渗透生物膜内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显著降低。
无菌操作与置管技术
(1)医护人员置管无菌操作与操作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置管后 CRBSI的发生率。 (2)操作时间过长、置管困难及穿刺部位的盲穿时最主要的相关因 素 (3)Connie等报道,肠球菌属引起的置管感染与医护人员的手污染 有关。
小儿:与其他穿刺点比较,股静脉置管发生机械损伤的几率低,感染率
相当。
பைடு நூலகம்
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
(1)消毒方法: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
合置管要求。
(2)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 管操作。
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
一旦拔除导管,症状显著改善
预防和控制CRBSI要点
• •
CRBSI预防和控制要点---置管时
CRBSI预防和控制要点---置管后
CRBSI预防和控制要点---置管时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 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巾 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帽子 – 需盖住所有头 发;口罩 – 需紧密盖住口鼻;无菌隔离衣,无菌手套‘病人必须被一件大的无 菌罩单从头到脚覆盖并只留一个小小的开口给导管放置。

敷料选择
(1)应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 (2)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血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
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次/周;如果 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颈内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 高
颈部出汗 较多,活 动大,易 受痰液、 呕吐物污 染
研究证明 CRBSI发 生率最低
导管留置时间
导管留置时间是CRBSI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随着导管留置时间 延长可增加导管细菌定植及CRBSI的发生率; 导管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 国内薛春华研究显示,置管第8~14天CRBSI发生率最高。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肿瘤二科 李海香
局部感染

导管相关性感染
全身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 染CRBSI)
局部感染的症状
• •
穿刺点局部红、肿、热、痛
挤压局部有脓性分泌物
局部感染的处理
离心方向挤出脓液 碘伏消毒 外敷庆大霉素或碘伏消毒液 两天换药一次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定义

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出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患者 出现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 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CRBSI的诊断
CRBSI的典型临床表现是突发的寒战和高热,体温平均高达39.5℃ ,可 伴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沿导管皮下隧道附近偶可有红斑、硬 结、触痛或化脓。
诊断标准:有留置静脉导管史、临床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体温>38.5℃)、
寒战,外周血像升高、导管尖端及血培养至少可获得1个阳性的结果;导 管端经半定量培养≥ 15个菌落/导管段,或定量培养≥10个菌落/导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