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问题情境教学方法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问题情境教学方法初探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将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加深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当根据学生的固有知识,立足于教学目的,创设难易适中的问题情境。为了提高问题情境教学方法的效果,教师必须加强对教材的钻研,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创新学生思维方式,扩大学生知识面。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情境”实际上就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语言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的优化了的语文学习环境。这就昭示着我们的语文教学应立足教材中的课文,多方位创设情境,进行文学教育,引领学生体味课文。下面就具体谈一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基本策略。
一、从问题出发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问题是智慧的窗口,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只有当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
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探究学习的实质是解决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因此,问题是探究学习的起点,创设问题情境是语文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条件。创设问题情境的路径大致有以下几种:由教师或教材直接提出;由学生加工而形成的问题情境;学生从提供的一组问题中选择而形成问题情境;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这四种不同的方法决定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程度也不同。在具体的教学中采用何种路径确定问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的熟练程度而定。
二、抓住课文题目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课题就是问题的一个着眼点,为此,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思”为核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起点,也是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教学《再见了,亲人》,我在导入课题后,为学生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当你读了这个题目,你会想什么?生:我想知道题目中的《再见了,亲人》是谁与谁再见?生:我想知道文中的亲人指的是谁?生:我想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生:我想知道再见的情景是什么样的?生:我想知道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情景的?师:好!同学们想知道那么多的问题,说明大家很会动脑想问题,那么大家就带着这些问题去认真读课文,你一定能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学生就带着心中的
问题,积极主动地去课文中寻找、探究。很快,他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探究所得。生 1:老师,我经过自读课文,知道了课文是写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说再见,课题中的亲人指的是朝鲜人民。生 2:我知道课文描写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要离开朝鲜了,朝鲜人民在依依不舍送别……由此,我深刻的体会到以往的教学,课堂上的问题是教师提出来的。老师的提问都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思考的机会,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提问,自主学习,以学定教,学生学习的气氛很浓厚,积极性很高,使学生能自主探究学习。
三、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在阅读教学中,教学手段是丰富多样的。教师如果能合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可促进学生自主参与、乐于参与,导启问题意识。巧用插图赏析,创设问题情境。语文教材一般由课文、插图和习题三部分组成。插图是语文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图像不仅有助于学生解读课文,更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使抽象的文字符号和形象的生活图景互相映照、相得益彰。《鸟的天堂》一文的插图是一幅动态的图画:大榕树、小沙岛、朝霞、碧水、小船、游人、树叶、不计其数的各种
飞鸟……在研读“鸟的活动”时,教师让学生欣赏插图,找出问题:“这幅插图表现的是什么情景?画出了文中的哪些描述?作者由看到的、听到的,引起了哪些联想?这样的表达有什么好处?”通过讨论、体会、感悟,学生达到了读课文操练语言的要求,提高了理解和欣赏语言的能力。
四、勤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指幻灯、录音、录像、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各种教学媒体。这些媒体的使用,为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桂林山水》一文文字优美、语言凝练、概括性强。桂林山的特点是奇、秀、险,“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教师用 CAI 课件演示象鼻岩、骆驼峰、老人峰,要求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把它们具体地介绍出来。这种解说词使“奇”的特点具体化、形象化,既培养了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对课文语言的鉴赏能力,使学生真正领悟到“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具体表象。欣赏了桂林山的“奇、秀、险” 后,教师问:桂林的山这样优美,我们能为她做些什么呢?学生说:我们应该宣传一下这壮观的山。怎么宣传呢?学生说:画一幅画,设计几条广告语,写一段解说词等。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特长,让学生选一种表达方式进行练习。再让学生把画、广告语、解说词等放在“学
习园地”中展出。这样,使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得以发挥,在点拨、引导中提高了语文实践能力。
总之,问题情境的创设已成为新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要使课堂动感与鲜活,教师必须以问题的性质,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托,创设出有利于激活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从而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