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时政(中共教育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两会热点解读:工匠精神
【背景介绍】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发出的这一号召,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

在代表委员们看来,过去中国制造的形象更多地体现在“量”上,如今强调的则是一种精益求精的追求,让中国制造也拥有高品质的形象。

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发展理念变革的当下,提“工匠精神”正当其时。

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巨晓林,这位常年奋斗在高铁建设一线的技术工人直言,所谓工匠精神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做品质最高的产品,不断追求完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港集团原董事长李令红认为,工匠精神是对产品锲而不舍地追求极致,既包括追求完美和卓越,也包括一丝不苟确保质量,更包括心无旁骛地、不断地对工艺设计、材料和生产流程进行完善。

【公考角度分析】
中公分析
工匠精神,是生产、设计者在技艺和流程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以质量和品质赢得行业领先和消费者信赖的精神。

工匠精神体现了一种踏实专注的气质,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钻劲背后,是对品牌和口碑的敬畏之心。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离不开工匠精神。

大到汽车、电器制造,小到制笔、制鞋,国内许多产业的规模居于世界前列,使用的也是一流的机器设备,然而,这些产业长期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偏弱。

究其原因,工匠精神的缺失不可忽视。

只有当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执著融入生产、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实现由“重量”到“重质”的突围,中国制造才能赢得明天。

升级的消费需求在呼唤工匠精神。

消费正在成为支撑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解决温饱之后,市场面对的是一群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他们固然喜欢物美价廉,但同时也愿意为新技术和高品质体验“埋单”。

近年来,中国游客在海外抢购一些小家电、化妆品等,一方面反映出国内制造业品质的短板,一方面证明国内消费需求正在升级。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必须发扬工匠精神,善于从细节发现需求,臻于至善地追求品质,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也在呼唤工匠精神。

一个充满活力、创新驱动的中国,既需要天
马行空的“创造力”,也需要脚踏实地的“匠心”。

在这个充满创业创新机遇的时代,需要一种不投机取巧的拙朴,真正创造出经得起挑剔目光检验的产品。

对策
形成崇尚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需要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战略眼光,持之以恒地“补钙”,从职业精神的培养,到职业教育的改革,再到荣誉体系的激励以及文化土壤的培育,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才能让中国制造的筋骨更强健、品牌更响亮。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要我们摒弃“君子不器”的落伍观念,摒弃“精致的物质主义倾向”方面:躲开喧闹,回归宁静;拒绝追风,坚守内在;避免盲从,坚守独立,在技术方面默默坚
守,苦心探索,让工匠精神得到时代传承,让中国制造水平不断提升。

2016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热点解读:工匠精神
【原文摘要】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中公评析】
工匠精神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正摆脱低端竞争格局,中国制造正在向中高端迈进,“工匠精神”正是中国制造亟待补上的“精神之钙”。

[综合分析]
工匠精神,是生产、设计者在技艺和流程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以质量和品质赢得行业领先和消费者信赖的精神。

工匠精神体现了一种踏实专注的气质,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钻劲背后,是对品牌和口碑的敬畏之心。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离不开工匠精神。

大到汽车、电器制造,小到制笔、制鞋,国内许多产业的规模居于世界前列,使用的也是一流的机器设备,然而,这些产业长期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偏弱。

究其原因,工匠精神的缺失不可忽视。

只有当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执著融入生产、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实现由“重量”到“重质”的突围,中国制造才能赢得明天。

升级的消费需求在呼唤工匠精神。

消费正在成为支撑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解决温饱之后,市场面对的是一群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他们固然喜欢物美价廉,但同时也愿意为新技术和高品质体验“埋单”。

近年来,中国游客在海外抢购一些小家电、化妆品等,一方面反映出国内制造业品质的短板,一方面证明国内消费需求正在升级。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必须发扬工匠精神,善于从细节发现需求,臻于至善地追求品质,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也在呼唤工匠精神。

一个充满活力、创新驱动的中国,既需要天马行空的“创造力”,也需要脚踏实地的“匠心”。

在这个充满创业创新机遇的时代,需要一种不投机取巧的拙朴,真正创造出经得起挑剔目光检验的产品。

[对策措施]
工匠精神需要厚植的土壤。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深度结构调整,这为那些在品质、创新上有远大追求的市场主体创造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形成崇尚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需要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战略眼光,持之以恒地“补钙”,从职业精神的培养,到职业教育的改革,再到荣誉体系的激励以及文化土壤的培育,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才能让中国制造的筋骨更强健、品牌更响亮。

【范文赏析】
制造强国需工匠精神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庖丁之语,解答了自己解牛何以神乎其技,道出了一个工匠追求技艺的价值所在。

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工匠是现代社会之前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工作和劳动,主要依靠手工完成。

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化大生产代替了手工作坊的生产,工匠逐渐受到了冷落。

然而,在机器化大生产的时代,更注重产品的精度和品质,更需要工匠精神。

给火箭焊“心脏”的高凤林,在35年里焊接的发动机将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送上太空;潜水器装配首席钳工顾秋亮,组装的我国首个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观察窗密封级别达到头发丝的50分之一;80后海上液化天然气超级冷冻运输船焊接高级技师张冬伟,4个小时连续不断在薄如纸片的殷瓦钢上焊接,没有一个漏点。

科学家钱学森曾说过,在飞船发射的整个过程中,电焊工比自己重要的多。

因为一个小小焊点的脱落,都可能是一场巨大灾难的开始。

苹果如今风靡世界,除了得益于创意、创新外,与乔布斯等人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休戚相关。

然而,在儒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下,“读圣贤书”才是正途,当工匠不能出人头地。

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

而今天的情况也并不乐观,人们趋之若鹜的是当官、做老板、成为大明星,热衷于创新创业。

另外,在中国教育机构中,依然在崇尚所谓“精英教育”,似乎唯有培养“能干一番轰轰烈烈大事业的人”才算是成功教育。

当下中国对工匠以及工匠精神的理解,从知识精英阶层到普通百姓,都缺乏客观公正的认识。

当前,中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培育工匠精神迫在眉睫。

学校要大力加强实践教育,让“心灵手巧”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尤其在职业教育与应用技术教育中要予以体现。

企业要有奖励工匠的体制机制,技艺精湛的工匠,应该在企业内部受到应有的重视,多注重从政策上对工匠倾斜。

工匠和简单从事体力劳动的群体不同,他们的劳动中闪耀着智慧的灵光,具有创造性和开拓性,社会各方对他们理应有足够的予人文关怀。

不管是“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都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愿景,再加上最近热得烫手的“互联网+”概念,也为制造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们迫切需要的“创客理念”和“工匠精神”齐头并进,让“工匠精神”成为时代共识,来引领中国成为创新者的国度。

【关注理由】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对精神层面的考察越来越多,且不论纯文化类主题的考察,即使前面三道题或者四道题是民生环境或者经济等领域的主题时,在最后文章写作中,往往会加入文化层面或者精神层面的考察。

比如如2015年国考副省级以上和地市级一下都考的科技创新,属于经济层面内容,但是文章写作题都考察的是人性等文化和精神层面的内容;2016年国考地市级以下前面小题为国家政策,最后文章写作题为国家政策和公民理性的关系,也是文化层面的内容。

从春季省考来说,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考察文化类的主题,可想而知,今年文化类依然是大热门。

工匠虽已淡出现代人的生活,但他们代表的精益求精、推陈出新的精神却永不过时。

报告强调“工匠精神”,关照当下,切中要害,反映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的现状。

弘扬“工匠精神”,将在全社会倡导一种“做专、做精、做细、做实”的作风。

树立“工匠精神”,将带动我们的制造业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

这都深刻的反应了我们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

由此可见,工匠精神不仅符合当前公务员考试重文化和精神层面考察的基本规律和趋势,也深刻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

两者的结合是公务员考试选取主题最重要的依据。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作为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来说必须重点关注。

2016两会热点解读:延长二孩产假
【背景介绍】
“全面二孩”政策已落地,“延长产假”呼声高涨。

早在2015年底通过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中,就明确提出“根据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的新形势,规定符合政策生育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其他福利待遇”。

“后二孩”时代如何鼓励生育也成为2016年全国两会热议话题。

两会代表贺优琳在其今年提交的两会建议中,建议将产假延长,女方产假时间要比第一胎长一个月,并且保障各种福利,延长男方产假。

这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

【公考角度分析】
中公分析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减缓老龄化压力,增加劳动力供给。

要把这件好事办好,需要配套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从生育到抚养,二孩路上任何一个环节的磕磕绊绊,都可能让很多人生活不顺、让生育政策遇挫。

相关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的供给,是纾解公众生二孩焦虑的最实在的定心丸。

这不仅需要相关政府部门未雨绸缪的意识,对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判,并提前做好积极应对,更亟待相关政策的协同调整与配套措施的及时跟进。

延长二孩产假,不仅有利于适龄女性更好恢复,解除后顾之忧,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做好平衡,也将有利于婴儿健康成长,保障人口质量提升。

对策
独生子女政策已经改变了中国人的生育观,现在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更具实质性的措施鼓励生育,修订现行的一切不利于生育水平回升的法律法规。

二孩政策放开了,我们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也不能“原地踏步”,必须“同步前进”。

延长二孩产假,应尽快纳入立法议程,使之在民意的基础上臻于完善,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抚养一个孩子,不仅是家庭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责任。

政府有义务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包括婴幼儿时期父母的照料和陪伴。

而目前,我国的生育政策,还需要更多关怀性的措施。

若要延长二胎产假,就需要政府拿出真金白银,以国家福利的形式为“全面二孩”兜底。

2016两会热点解读: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背景介绍】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民建和工商联的联组会上做了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讲话,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初期,非公有制经济则在满足国内外消费需求等方面不可或缺。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创新对于增长的重要性越来越大,有些基础性的创新,需要比较大的投入,需要依靠国家力量集中资源来推动,但越来越多的创新有赖于万众参与,需要通过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来实现,非公有制企业在其中应该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这极大的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是巨大的鼓舞。

【公考角度分析】
中公分析
如果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不能得到制度化的平等保护就不会有信心,如果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在获得要素和市场准入方面机会不平等就不会有士气。

习近平主席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肯定,在打消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疑虑,增强其信心,鼓舞其士气非常重要。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具有战略意义。

一是非公有制经济将是国民经济发展强劲稳定的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平均增长率远远超过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增长率,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由于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将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期,非公有制经济将会成为国民经济强劲稳定的发展动力。

二是非公有制经济将是创造就业机会的最大来源。

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将是各级政府的一个较为长期和艰巨的任务。

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就业人数持续减少,而正是非公有制经济每年创造了数百万的就业机会,不但吸收了新增的就业人员,也吸收了从国有企业分流出来的人员,今后,非公有制经济仍将会是创造就业机会的最大来源。

三是非公有制经济将会是越来越重要的税源。

尽管国有经济目前在整体上仍然是政府最大的税收来源,但非公有制经济直接和间接创造的税收将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特别是在增量上会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但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结构不合理;企业整
体素质和管理水平不高;部分非公企业资金紧张,流动资金缺口增大,融资困难。

这些问题既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同时又阻碍了企业规模的扩大。

对策
一是要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二是要着力放开市场准入;三是要着力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四是要培育一批特色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五是要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降低企业成本。

2016两会热点解读:建立新型政商关系
【背景介绍】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协会上用“亲”“清”二字定位新型政商关系。

习近平指出,对领导干部而言,所谓“亲”,就是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多关注、多谈心、多引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所谓“清”,就是同民营企业家的关系要清白、纯洁,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搞权钱交易。

对民营企业家而言,所谓“亲”,就是积极主动同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部门多沟通多交流,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满腔热情支持地方发展。

所谓“清”,就是要洁身自好、走正道,做到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

【公考角度分析】
中公分析
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的落马和企业家的“出事”,多与其背后的权钱交易有关。

全国过去,少数领导干部和企业老板“勾肩搭背”“亲如兄弟”,常常“公事私办”,既对其他市场主体造成不公平待遇,也极易形成畸形的利益共同体,导致腐败。

事实上,随着近年中央反腐“重拳出击”,政商关系得到明显净化,一些企业不再一办事就想着托人找关系,腐败现象得到遏制。

但政商关系到底怎么摆,一些领导干部和企业家也确实存在着困惑。

甚至在一些地方一定程度上存在“为官不为”的现象。

一些领导干部落实国家政策方面消极懈怠,对找上门反映困难的企业疏淡冷漠,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政商关系的这种不正常现象,已经影响到一些企业投资创业的积极性。

新型政商关系的提出,是鼓励政府官员在厘清权力边界的同时,要敢于同企业亲近互动,
尤其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要真正帮企业排忧解难。

企业愿意向政府反映真实情况,政府则依法办事,不推诿不消极,这样的良性互动对政企双方都是互利的。

对策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就是要坚决摒弃这种扭曲的政商关系;而“亲”“清”的概括,则给新时期政、企如何正确相处提供了具体指导。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既有利于国家社会发展,也有利于企业家个人成长。

把握了“亲”“清”二字,底线有了,做事原则也有了。

进一步将“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落实到完善的制度设计中去,让民营企业能有更多的安全感、获得感。

作为企业来说,一方面需要饮水思源,通过对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及壮大历程的回顾,进一步增强对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改革开放道路的信念;另一方面要
认清形势,在科学看待新常态、化挑战为机遇中,进一步坚定转型发展、迎难而上的信心。

2016两会热点解读:关注乡村教师
【背景介绍】
2016年3月9日,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副主任李卫红提到虽然15年国务院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乡村教师支持力度比较大,但建议下一步对乡村教师给予更大更必要的倾斜政策。

3月10日,从农村走出的教育部长袁贵仁10日在回答记者“愿不愿意回去当乡村教师”问题时说,当年他以中学教师身份报考北京师范大学,曾做好充分准备学成后继续在农村中学任教。

尽管最终进入教育部工作,但他一直关注农村教育,愿为中国的农村教育,特别是中国的农村教师,尽最大努力补足短板。

这些年,有关乡村教师艰难“留守乡村”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所披露的细节常令人唏嘘落泪。

如不久前曝出的山西省陵川县代课教师宋玉兰任教40年,教出千余名山村学生,但她月薪仅150元,事件曝光后才升至900元。

又如湖南一位乡村教师是村里收入最低的人,为贴补家用,他“白天上课,晚上搬砖”。

类似报道每每激起舆论的强烈反响。

我国乡村教师有330万之众,是非常庞大的群体。

这可能还不包括许多无编制的代课教师等。

他们分布在广阔的山村乡野,有的是语、数、音、体、美等“全能教师”,有的则是教师、厨师、保姆等“一肩挑”,有的还要翻山越岭接送学生。

【公考角度分析】
中公分析
客观地说,近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扶持政策改善农村教育,如免费师范生教育、特岗计划、国培计划等,这些年乡村教师的待遇在逐步提高。

但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巨大,乡村教师问题呈现出异常复杂一面。

譬如受地方财政和编制所限,许多乡村教师是“编外人员”,无法享受正规教师待遇;又如缺少进修培训机会,严重制约乡村教师的业务水平。

而由于工作艰辛和待遇低下等原因,不少地方乡村教师奇缺、无人接班。

这些都制约着乡村教育,使其成为整个教育的“短板”。

乡村教育是千百万农村孩子的出路和希望所在。

而能否补齐乡村教育的“短板”,关键取决于乡村教师。

因此,对于乡村教师,不仅要在社会地位、薪资待遇等方面予以重视,更应在编制、投入等方面有打破常规的思路,甚至可考虑将一些特殊地区的乡村教师纳入专项“国家计划”,特岗特助,展现出政府的责任担当。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这些乡村教师仿佛“不灭的蜡烛”,照亮着穷乡僻壤泥泞的小路,引导一批批学生走出农村、走向城市,而他们自己则年复一年与清贫和操劳为伴,固守着三尺讲台。

他们用辛勤劳作夯筑着农村教育的根基,但其薪资待遇等诸多问题却常被忽视,以至本应受人尊重的“乡贤”许多都在生活底层艰难生存。

对策措施
加强农村教育,关键要把农村教师队伍建好,而建好的根本是农村的教师能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这涉及农村教师的补充、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农村教师的水平等诸多问题。

解决乡村教师编制问题,首先要统一城乡编制标准。

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过去城市的生师比编制标准高,然而农村的生师比标准普遍偏低。

要结合农村教育的特点,使得农村学校逐渐拥有和城市一样的生师比。

除了生师比之外,推行统一标准的过程中还需要照顾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和村小,同时还要参照班师比。

切实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袁贵仁介绍,要对所有的乡村教师都进行生活补助。

同时也要拓展农村乡村教师的来源渠道,多方面源源不断地为乡村教师充实新生力量。

加大乡村教师培训力度。

要让教师留在基层一线工作,需要充分激发内生动力,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素质和师德水平,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

各地教育部门还要推进和推广乡村教师县聘校用,使他们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和发展通道。

人们常赞美“最美乡村教师”的坚守,但仅凭坚守难以撑起乡村教育的蓝天。

乡村教育要上
档次,缩小与城镇的差距,并进而提升全社会教育的水平,还需靠几百万乡村教师充分焕发潜
能、展现活力。

2016两会热点解读:慈善立法
【背景介绍】
2016面3月9日,慈善法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草案指出:①依法登记或认定满二年的慈善组织,可申请公开募捐资格。

②摊派募捐被明令禁止;③捐赠财产用于慈善活动,享受税收优惠。

④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个人开展公开募捐,或被罚1万元至10万元。

据悉,草案将在3月16日进行表决。

【公考角度分析】
中公分析
慈善法,这部我国慈善事业建设的第一部基础性和综合性的法律,在经历自2005年民政部提出立法建议的10年“长跑”后,终于摆在了参加本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面前。

[存在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人们经常可以看到网上、微博上有人发起募捐,并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捐赠。

这种网络募捐在帮助到一些需要帮助的人的同时,也极易衍生出诈捐、骗捐等问题。

亟待通过立法进行规范。

随着我国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关于慈善事业的立法显得相对滞后,难以为慈善事业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护。

慈善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鼓励公民企业乐善好施,扶贫济困,守望相助,支持公益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一些慈善组织在募捐情况、募集款物使用详情等方面不够公开透明,在运作和管理中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屡遭公众质疑。

信息公开成为摆在慈善界面前的一道不可回避的命题。

[影响]
慈善法的出台会是个慈善行业重新洗牌的机会,打破既有利益格局,建立新的秩序形式,给更多的民间慈善组织生存空间,能保持慈善的开放和多元化。

作为“开门立法”的表率,本次
草案上两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016两会热点解读:“天价”宰客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