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假定性与真实性
影视艺术审美特性
![影视艺术审美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4a49cc27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d6.png)
影视艺术审美特性
(1)画面运动性。
电影和电视作品主要是由运动的画面组成的。
运动是影视画面最独特和最重要的特征,运动的画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活动的艺术形象和令欣赏者惊叹的审美效果。
(2)时空自由性。
电影和电视艺术都需要同时占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完成形象的展示,而且也要求表现空间与时间的自由性。
电影与电视中运动的画面随时可以打破空间与时间的界限,只要内容需要,天南地北、昼夜古今可以瞬息之间相继出现在画面上。
(3)心理真实性。
影视艺术的特性还表现为使观众心理产生真实感,这种心理真实是逼真性与假定性的有机统一。
电影的逼真性,来源于电影画面的照相本性。
在所有的艺术形象中,电影形象最具有直观的真实,它不但能够再现事物的形状、颜色和声音,而且能够再现人物与事物的活动,甚至能够在人们眼前精确地再现出事物一些最细微的特征。
假定性,同样也是电影基本的美学特性。
电影作为艺术,绝不是对现实生活的机械照相式反映,必然凝聚着电影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感情,体现出艺术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创作个性。
电影艺术的基本类型
![电影艺术的基本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8f4e9667f5335a8102d22067.png)
电影艺术的基本类型影视艺术概论讲义(第一章到第五章)影视艺术概论电影艺术的产生揭开了人类文化历史新的一页。
电影引发了人类思维的一次革命——影像思维。
电影的发明意味着人类的艺术思维进入了一个新境界——影像阶段。
电影:作为艺术的理解电影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以蒙太奇为主要表现手法,在银幕时空中塑造运动的视觉形象,以表现生活、传达思想情感。
电影是看见的世界电影是梦幻工厂电影是长以公里计的滚滚而流的视觉鸦片河电影是诗与画的特别组合第一章电影艺术特性视像性与运动性*真性与假定性综合性第一节视象性与运动性一、视像性“看见的世界”。
“肖似代码”,有意味的视觉符号,在视觉直感中获得满足。
视觉元素:色彩、光线、构图、人物等银幕造型。
色彩造型人物造型二、运动性( Moving picture)1客体运动:拍摄对象的运动2主体运动:摄影机的运动。
机位距离、角度、焦距的变化。
3主客体复合运动4蒙太奇运动:画面组接切换产生的运动三、运动性与视像性的关系空间状态与时间变化,运动中的造型和造型中的运动。
第二节*真性与假定性一、*真性——真实感、接近生活的自然形态。
直观的真实:形式与表象的真实内在本质的真实:故事的真实、情感的真实、符合生活的逻辑、艺术的逻辑。
二、假定性假定性——创造性、人为性、主观性。
非自然、非现实性形态。
“假定性是艺术家的伟大的同盟者。
”电影艺术的假定性:a 时空的假定性b 冲突的假定性c 造型构图的假定性d角色的假定性e 声音(音响)的假定性。
三、*真性与假定性的关系第三节电影艺术的综合性一、各种艺术门类手段与媒介的融合电影与文学电影与戏剧电影与绘画雕塑电影与音乐二、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的融合“视觉列车”。
造型与叙事艺术。
“摄影机捕捉瞬间,把瞬间从延续不断的时间过程中抽区和分离出来,强调意义,使之成为审美对象。
电影的本质特征是空间的动态化和时间的空间化。
”靠镜头画面叙事,具有画面的空间感和时间的连续性。
空间结构中的时间和时间链条中的空间。
电影表演的基本特点与创作技巧
![电影表演的基本特点与创作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3c0b6d03186bceb19e8bb0e.png)
电影表演的基本特点与创作技巧.txt如果青春的时光在闲散中度过,那么回忆岁月将是一场凄凉的悲剧。
杂草多的地方庄稼少,空话多的地方智慧少。
即使路上没有花朵,我仍可以欣赏荒芜。
电影表演的基本特点与创作技巧一、电影表演的基本特点1、电影表演的生活化:由于电影银幕的纪实性和逼真的特点,电影演员往往也是在与现实生活相一致的真实环境中表演。
2、电影表演的镜头感:电影演员必须熟悉并掌握好对摄影机镜头具体感受和适应的本领。
3、表演的非连续性和反程序性:由于电影的拍摄和创作生产特点是按分镜头拍摄,因而是非连续的拍摄和表演。
演员在表演上必须掌握总体感和分寸感。
4、无对象交流以及表演环境的纷乱性:电影中的表现往往是假定对象。
演员必须适应这种无对象的表演气氛。
二、电影演员如何创作角色电影演员的创作活动是“三位一体”的。
也就是说,演员最重要的本钱是自己本身。
因此,几乎所有的演员都特别注重自身的磨练和修养。
在演员创造角色的实践中必然会遇到一个自身和角色的距离问题。
演员必须得缩短这个距离,或者说要克服与角色的矛盾。
自我与角色的和谐统一,才能塑造出真实、典型的人物形象。
演员只有把握好假定性和真实性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地进入角色创造。
这里有两层要求:一是理解角色,二是体现角色。
如何去理解角色呢?除了专研分析剧本外,另一重要途径是体验角色。
电影表演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所谓本色演员和性格表演,因而也就产生了两种类型的演员:本色演员和性格演员。
三、电影表演的内外部技术及表演技术诸元素电影表演的外部技术指演员在表演中所运用的外部形体技术和语言、声音技术。
内部技术也称为心理技术,往往指运用一些如假使、规定情境、启发想象、情绪记忆、真实感与信念、交流、适应等技术来激发演员的创造机制,同时诱发出外部技术来配合,以此来体现角色的心理活动。
为了达到和完成这种创作自我感觉,掌握各种表演技术元素是必不可少的:1、假使和规定情境:假使指演员艺术想象的虚构,能推动演员的想象,它并和规定情景往往联系在一起,唤起演员的情绪记忆。
影视美学复习资料
![影视美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62e1f0c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2b.png)
影视美学复习资料一、影视美学概述影视美学是研究影视艺术的美学特征和审美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以影视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审美规律和审美价值。
二、影视美学的特征1、综合性:影视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融合了影像、声音、表演、剧情等多种元素,使得影视作品能够更加生动地展现出艺术的美感。
2、动态性:影视作品是动态的,它通过影像和声音的结合,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现实性:影视作品所呈现的场景和人物形象往往来源于现实生活,它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和加工,反映出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文关怀。
4、娱乐性:影视作品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它通过精彩的剧情、出色的表演和引人入胜的特效等手段,为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同时也能够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
三、影视美学的审美规律1、节奏感:影视作品需要有节奏感,使得剧情能够有张有弛,起伏有致,从而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感受到一种节奏感和韵律感。
2、表现力:影视作品需要通过生动的表现力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从而让观众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真实感:影视作品需要具有真实感,使得观众能够感受到作品所呈现的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4、情感表达:影视作品需要通过情感表达来传递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从而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四、影视美学的审美价值1、艺术价值:影视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品,其审美价值首先体现在艺术性上。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不仅需要有精湛的技艺和出色的创意,还需要有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从而给观众带来深刻的艺术享受。
2、教育价值:影视作品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传播文化、传递价值观和弘扬正能量等方面。
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向观众传递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思想观念,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文明进步具有积极的作用。
3、社会价值:影视作品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反映现实生活、社会问题等方面。
名词解释电影的美学特征
![名词解释电影的美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38c24047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c1.png)
名词解释电影的美学特征
电影的美学特征是指电影所具有的艺术特性,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性:电影综合了文学、绘画、雕塑、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形成了一个有机统一体。
2、逼真性和假定性:电影通过摄影、剪辑、音乐和色彩运用等手段,创造出逼真的影像和声音,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同时,电影也通过假定性的手法,如特效和化妆等,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场景和人物。
3、动态性:电影通过连续的镜头和画面,呈现出动态的影像和声音,让观众感受到时间和空间的流转。
4、多义性:电影所呈现的影像和声音具有多义性,不同的观众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和理解。
5、情感性:电影通过影像和声音的感染力,让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和反应,从而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04-电影艺术欣赏 ppt讲义
![04-电影艺术欣赏 ppt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361df7cf08a1284ac85043d7.png)
电影艺术欣赏韶关学院文学院邓年刚第一讲电影是什么电影是什么电影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乐和消遣方式,成为都市人的生活方式。
电影已成为一门值得认真研究的学问。
电影是一种用摄影机把人物、景物及其它被摄对象拍在胶片上,成为许多有连贯性的画格,再由放映机放映到银幕上,造成活动影像以供观赏的艺术。
——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一种用现代科学技术(声、光、电、化、自动控制等)手段全面装配起来的集艺术、审美、大众娱乐功能于一体的媒介手段。
电影是自我与社会的对话。
电影是一种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换讯息的方式。
电影是艺术,也是商业。
电影是国际间相互了解的媒体。
电影是什么电影是宣传工具。
电影是人们心理和行为活动的映射。
电影是人格魅力的展现。
电影是切去平淡无奇的段落之后的精彩人生。
电影是满足人类独有的窥视欲的工具。
电影是借别人的故事做自己的梦。
电影是什么◎第七艺术◎刘一兵◎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作为情感媒体的电影艺术◎观点:电影是传递情感的艺术媒介电影应当打动观众的情感自己先感动,再感动别人抑制住或抑制不住的情感情感要有抑制故事要有悬念电影是一种满足人们审美需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它对人类思维方式的深刻影响,不亚于文字和印刷术。
电影作为一种语言符号形式,可以全面反映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方方面面。
电影广泛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段,又能充分表现和阐释其他艺术作品。
很多人从电影学会生活。
学会成为一种什么样的人。
学会如何遵守社会规范。
学会如何面对社会压力。
△佳片有约◆大嘴美女◎漂亮女人◎诺丁山◎永不妥协◎蒙娜丽莎的微笑◎生死时速◎黑客帝国◎朱莉娅·罗伯茨1990年,凭《漂亮女人》一夜成名。
2000年,以《永不妥协》成为第73届奥斯卡影后。
以八位数的酬劳成为好莱坞片酬最高的女星。
漂亮女人美丽活泼、沦落风尘的维维安风月俏佳人现代版的灰姑娘诺丁山新娘百分百1999浪漫爱情喜剧反串灰姑娘故事威廉塞克旅游书店老板安娜·史考特当红电影明星永不妥协2000艾琳-布洛科维奇有三个孩子的单亲妈妈为弱者辩护,与制造污染的大公司对抗,赢得3亿3千万美元的赔偿。
电影特性总结
![电影特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da0b4f3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9c.png)
电影特性:电影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殊规定性。
具体表现为:1.综合性:电影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综合体,电影像时间艺术那样,在时间的流逝中,展示画面,延续形象;电影又像空间艺术那样,在空间的呈现面上展开形象,一身兼有叙事和造型的双重表现力。
电影吸收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元素,融合成一个具有崭新特质的艺术整体;2.视象性:电影是诉诸视觉为主的视听艺术,它主要以画面塑造形象叙述故事,抒发感情,阐述哲理。
它的镜头、色彩和光影等外在因素直接构成形象的感性形式,镜头的画面美是整部影片审美价值的重要条件,影片内容是通过可见的人物造型、环境造型在银幕上展现出来的;3.逼真性:由于电影以活动摄影为自己的基本表现手段,所以它能逼真地纪录现实生活中人和物的空间状貌及其流动演变形态,同时又能再现事物的声音和色彩,具有其他艺术难以达到的真实直观的效果;4.运动性:由于电影是在延续时间中变换画面完成其叙事功能的,电影又通过每个画面内部的运动再现现实世界中人和事物的流动演变形态,电影还通过摄影机的运动产生多变的景别、角度、场面和空间层次,达到多变的视象效果;5.群众性:电影拥有最广大的观众。
电影作为直观的艺术,十分通俗,使不同文化水平甚至不同国籍的人都能看懂;从技术上看,一部电影制作出以后可供成千上万名观众观看。
此外,电影的商品属性要求通过票房收回成本,获得盈利,所以影片应该适应广大群众的审美水平和欣赏趣味;6.技术性:电影是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创造形象的,在电影的发展过程中,技术上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对电影艺术有重大的影响,电影艺术的特性往往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这是电影与其他艺术相区别的时代标志。
电影综合性:电影的基本特性之一。
电影具有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的特点,它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元素。
它们相互融合,形成电影自身新的特性。
电影从文学中吸取它通过事物的一切表象和联系来反映生活的能力,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体裁的文学的特点都能融化在电影中。
电影声音设计中的假定性
![电影声音设计中的假定性](https://img.taocdn.com/s3/m/90dc4fdb81c758f5f61f673f.png)
电影声音设计中的假定性作者:梁锐来源:《电影评介》2017年第11期声音作为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承担电影叙事、抒情及表现的重要任务。
本质上来看,电影中的声音是人们对现实存在方式的一种复制体验。
电影声音在创作过程中,其逼真性是声音设计师关注的重点,但这并不是唯一重点。
假定性是影视艺术非常重要的一个艺术特征,它与逼真性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让观众在导演假定的“现实”中感受喜怒哀乐与理想哲思。
电影声音的设计与创作也深受这种辩证关系影响。
一、电影声音的假定性真实与生活真实尽管电影艺术在很多方面都要高度逼真地反映现实面貌,但是它所呈现的是经过艺术构思、艺术加工处理之后的对现实生活的复制影像,并不是现实本身。
否则,电影也不能称之为艺术。
因此,电影也就出现了生活的真实和假定性真实的矛盾。
生活的真实即是人类生存的物质世界的真实。
假定性真实则是艺术家通过各种视听语言的手段设造的真实。
影视艺术中的逼真性和假定性即对应了这两种情况。
虽然导演们为了营造镜头中的“现实”不遗余力(例如服装、化妆和道具等),但在摄影、照明和声音等艺术表现形式的作用下,假定性的真实几乎是在不自觉的状态下显露出来。
过分强调电影的逼真性会降低其审美趣味。
同样,过分强调电影的假定性会让作品变得虚幻、难以理解。
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纪实美学大师巴赞也承认:“艺术的真实显然只能通过人为方法实现,任何一种美学形式都必然进行选择:什么值得保留,什么应当删除或摒弃;但是,如果一种美学的本质在于创作现实的幻景,这种选择就构成美学上的基本矛盾,它既难以接受,又必不可少。
因为只有通过这种选择,艺术才能存在。
”[1]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之间,存在着一个必然的界限。
电影声音在这个问题上充分体现了其辩证统一的美学内涵。
电影声音会对镜头中所呈现的现实情境进行再现。
声音工作者都在为如何逼真地将生活中的声音呈现给观众而努力。
为了获得与画面道具相符的枪械声,录音师想尽一切办法拾取到真实枪械的声音。
电影艺术的审美特征
![电影艺术的审美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ec526ddc51e79b896802266f.png)
电影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是高度的逼真性。
在各门艺术中,电影对于真实性的要求是最高的。
它不像戏剧可以有虚拟性、间离性和夸张化的表演,电影要求以生活的本来面目呈现在观众眼前,使人产生如临其境的真实感,具有真接诉诸人的视听器官的直觉逼真性。
当然,电影的逼真是以艺术的假定性为前提的。
电影的时空、音响,画面的一切逼真感,都是用丰富的技术手段以及演员的表演创造出来的,故实际上是一种虚幻的逼真。
二是造型的视像性。
电影是一种动态艺术,它需伴随时间的活动而不断交换空间,它最富于动作和场面性,是视像性很强的艺术。
所谓视像性,就是电影以活动的、相互衔接的镜头画面形象作为基本表现手段,主要诉诸人的视觉。
三是蒙太奇的运用。
“蒙太奇”原是法语建筑学中的一个术语,本意是“构
成”、“装配”的方法。
作为电影艺术中的一个专门术语,表示镜头组合关系和连接方式。
一部影片是由无数不同的镜头组成的,拍完各种镜头后,需要按照剧本的内容和导演创作意图,将这些分散镜头经过选择、加工、剪接、排列,有机地组接起来,使之产生连贯、呼应、悬念、对比、暗示、联想等效果,从而构成一部完整的影片。
电影表演中的假定性
![电影表演中的假定性](https://img.taocdn.com/s3/m/9c460e6a1eb91a37f1115c0f.png)
电影表演中的假定性.txt生活是一张千疮百孔的网,它把所有激情的水都漏光了。
寂寞就是你说话时没人在听,有人在听时你却没话说了!电影表演中的假定性一般认为戏剧表演是假定性较强的表演,而电影则是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的。
为什么反而说电影是假定性极强的表演呢?这是因为电影表演的银幕形象的完成要经历一个相当复杂的创作过程。
它所扮演的角色实体只不过是电影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众多的因素制约着他,使他在从“自我”走向影像的过程中并非能够做到“自我”主宰一切。
电影的纪实性、逼真性特点体现在它面对观众时使人有置身于真实环境的感受,而实际上,在现场拍摄时,由于拍摄的非连贯性,以至于每场戏都被无数次地打断,再开始、再打断……这使得演员并不是真的在一个十分真切的环境中演完一场戏。
在这点上,电影表演创作的环境远不像在戏剧舞台上那样有一个相对真实、完整的空间,有一个自己的天地。
戏剧演员用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一鼓作气地将多幕话剧演完,即使场与场之间稍有间歇,但观众仍在剧场中等待观看。
直到最后大幕落下,演员才在舞台上向观众谢幕。
而电影演员的特殊创作形式,使他们表演时从不面对观众,而是面对一台冷冰冰的摄影机,它没有表情,没有反应,它会时时在演员的左方、右方、前方阻碍脚步,挡住演员的视线。
电影演员完全失去了及时得到观众反应的机会。
有经验的戏剧演员常常会感受到观众的热情,演到最激情的时候也会感到观众被深深吸引、台下寂静无声,到落幕时才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这对演员来说是一种幸福,是一种满足。
这说明观众对他的表演给予了充分肯定,演员也会因此更好地调整自己,把握人物,会一场比一场演得更好。
相比之下,电影演员是可怜的,他们拍完一场戏的许多孤立镜头,要在很多天后看样片时才能看到自己的表演。
这种非独立性、非连贯性的创作方法,决定了电影表演确实是假定性极强的表演形态。
电影的拍摄也可以到某些真实的环境里去拍。
例如,需拍摄在医院病房里的一场戏,就可以到病房里去拍;需要拍监狱的戏,也可以到真的监狱里去拍。
电影美学
![电影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87b72824ccbff121dd368317.png)
电影美学一:电影美学的发展阶段:①:20世纪60年代以前,将其称为“经典电影理论”(把背景同社会背景相分离,把艺术经验和生活经验相分离,主题是从背景的各个组成的部分关系中整体表达出来)②: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现代电影理论,使用符号学、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和叙事研究等方法论把电影当做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来加以表达③:八十年代——至今,发展了一些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二:电影审美的特点:①:被动性与主动性的统一,被动性的方面体现在:1)画面的直观运动和真实性,限制的观众感知中的想象参与2)特定的观映环境强化着观众的幻觉认同3)银幕信息的单向传达延迟了交流的对话性主动性体现方面:1):电影强化了幻觉认同,但并没有完全限制自我意识2):使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主客体相互交融审美主体将主观情感报射到作品之中②漂游性和固有性的统一:漂是指:观众审美心理不断的发散游移或使从审美情感回到心理情感或审美状态过程中产生不同心理状态固有性:观众将主要兴奋点、注意力集中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③:直觉与理性的统一1)感性的影视画面蕴含着丰富的的理性内容2)审美感受是一种渗透着观映经验和文化积淀的深刻的形象感受④个体性与集体性的统一三:电影审美的意义:1)电影审美是人们生活中的精神寻求2)是电影的社会作用得以实现的桥梁3)是培养主题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4)是作品创作和评论的基础四:电影艺术的基本特征:①逼真性和虚假性(电影基本的美学特征)逼真性:1)物质和技术手段上的逼真(声光技术)2)蒙太奇手法上虚假性:1)画面本身的假定性——用二维画面表现三维空间3)影片叙事的假定性——逼真于生活不同于生活4)电影拍摄空间和道具的假定性②:艺术综合性1)艺术和科技的综合2)时间与空间艺术的综合3)视听的造型性(所营造的效果听看的综合)五:先锋派电影运动①:含义20世纪20年代出现于欧洲大陆,主要以法国和德国为中心,强调电影不以营利为目的而要求摆脱故事情节,摆脱舞台的剧目,创造一种让画面主宰一切的纯视觉电影②特点艺术主张:1)主张向绘画学习,强调电影的上镜头性2)主张向音乐学习,强调电影的节奏性3)主张向文学学习,逐步探索一条超现实主义道路六:对先锋拍电影的认识先锋拍电影深受现代主义美学思潮的影响,排斥电影的叙事性,仅对电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主张纯粹的运动、纯粹的视觉、纯粹的懒惰,他们往往把物质放在比人更高的位置上,热衷于抽象的线条和图形,运用光影和节奏或并无意义的画面这种做法无视电影艺术的本质特征,不可避免的使影片缺乏艺术感染力,其直接后果就是不能吸引观众,使得先锋拍电影很快夭折,但是先锋拍电影运动在促使电影成为一种艺术,尤其是在探索电影电影无言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后期先锋电影在探索人的内心世界尤其是人的潜意识与无意识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后来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主要人物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先锋拍电影的影响,此外,先锋拍电影运动还丰富和扩大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电影中单纯娱乐并成为独立的艺术做出了贡献。
电影声音设计中的假定性
![电影声音设计中的假定性](https://img.taocdn.com/s3/m/49fc552a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d2.png)
392017年第11期声音作为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承担电影叙事、抒情及表现的重要任务。
本质上来看,电影中的声音是人们对现实存在方式的一种复制体验。
电影声音在创作过程中,其逼真性是声音设计师关注的重点,但这并不是唯一重点。
假定性是影视艺术非常重要的一个艺术特征,它与逼真性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让观众在导演假定的“现实”中感受喜怒哀乐与理想哲思。
电影声音的设计与创作也深受这种辩证关系影响。
一、 电影声音的假定性真实与生活真实尽管电影艺术在很多方面都要高度逼真地反映现实面貌,但是它所呈现的是经过艺术构思、艺术加工处理之后的对现实生活的复制影像,并不是现实本身。
否则,电影也不能称之为艺术。
因此,电影也就出现了生活的真实和假定性真实的矛盾。
生活的真实即是人类生存的物质世界的真实。
假定性真实则是艺术家通过各种视听语言的手段设造的真实。
影视艺术中的逼真性和假定性即对应了这两种情况。
虽然导演们为了营造镜头中的“现实”不遗余力(例如服装、化妆和道具等),但在摄影、照明和声音等艺术表现形式的作用下,假定性的真实几乎是在不自觉的状态下显露出来。
过分强调电影的逼真性会降低其审美趣味。
同样,过分强调电影的假定性会让作品变得虚幻、难以理解。
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纪实美学大师巴赞也承认:“艺术的真实显然只能通过人为方法实现,任何一种美学形式都必然进行选择:什么值得保留,什么应当删除或摒弃;但是,如果一种美学的本质在于创作现实的幻景,这种选择就构成美学上的基本矛盾,它既难以接受,又必不可少。
因为只有通过这种选择,艺术才能存在。
”[1]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之间,存在着一个必然的界限。
电影声音在这个问题上充分体现了其辩证统一的美学内涵。
电影声音会对镜头中所呈现的现实情境进行再现。
声音工作者都在为如何逼真地将生活中的声音呈现给观众而努力。
为了获得与画面道具相符的枪械声,录音师想尽一切办法拾取到真实枪械的声音。
这个声音不仅要符合枪械的型号、性能,甚至还要逼真地模仿子弹飞出的气流声。
电影是什么
![电影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aa7b67c42cc58bd63186bd16.png)
2、听觉性
电影声音的特点: (1)是银幕视觉形象的完善、补充和 延伸 (2)突破画框限制,营造画外空间, 展现立体环境 (3)是某种意念情绪的直接表达, 具有象征隐喻作用。
(三)逼真性与假定性的辨证统一
1、逼真性 含义:以摄影为基础的电影艺术的物 质表现手段,决定了它最能再现现实 的自然形态和最能逼真反映客观对象 的面貌。 避真:对生活素材进行适当的选择和 剪裁,而不是完全按照生活原貌展现 出来。
2、假定性
含义:把实际生活中具体事物创造成艺术形 象,必然有所加工、选择、提炼、集中甚至 变形,假定性正是指这种集中加工变形的程 度。 鲁迅:人物的模特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 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 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电影导演的工作是把真实事件只作为素材, 从中选取一些富有特征的要素,然后用这些 要素创造出一个新的电影现实。 ——普多夫金
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鲁迅 目欲其色,耳欲其声 1、视觉性——电影是画面的艺术 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 ——马尔丹《电影语言》 视觉性的含义:电影是以活动的画面造型 直接诉诸观众的视觉的艺术,动态直观的 形象是电影主要表现手段,也是电影艺术 的基本特性。
具体表现: (1)将一切现实转化为可见的造型形象。 (2)将无法看到的人物内心世界、思想、感 情变化也可变化为可视的银幕造型形象。 (3)与其他艺术相比较,其视觉性特别突出 与绘画摄影相比,电影画面是动态的极富发 展变化的视觉形象,更能真实的反映客观生 活。 与戏剧相比,都是时空艺术,都具有视觉性, 但电影不受人物、时间和舞台演出空间限制。
(1)电影与绘画——运动的绘画 绘画是以瞬间的二维形象造型直接诉诸 于人的感官,其基本要素是形线、明暗、 色彩、光影和构图。这也是它们传情达 意表现事物性质的主要手段。
(完整版)影视艺术概论期末复习资料(自己整理)
![(完整版)影视艺术概论期末复习资料(自己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87164b233687e21ae45a931.png)
论述1:电影的综合属性:艺术性、商业性、科技性、意识形态性艺术性:电影的艺术审美特性:1、高度逼真性:2、假定性:以二维平面空间表现三维立体空间艺术取舍加工后的影像艺术真实3、综合性:多种艺术有机融合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性视觉与听觉的综合性电影中的艺术性多体现在镜头对人物或风景的处理上以及服装造型等方面,如《黄土地》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摄影。
影片表现的是翠巧的悲剧,黄土高原上人们生活的贫困落后状态与精神的麻木愚昧。
作为中国电影艺术性的代表,给观众心灵的触动和启迪。
商业性电影具有浓郁的商业性:1、从世界电影诞生时开始切入—-公开售票卢米埃尔梅里爱电影的拍摄制作,商品发行放映,后产品开发2、电影由浩大的社会群体创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3、电影生产在现代工业生产的背景下,具有现代企业的特征,并且快速完善的进入电影文化产业的阶段电影的消费和需求、供需和价格体系、运作模式和分配比例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运行机制和经济规律电影的商业性体现在制作上及目的。
一般商业片制片商为挣钱所以会请时下受欢迎的明星,拍大家喜欢看的,拥有大场面,即使剧情老掉牙。
近年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几部弘扬国家主旋律的影片,充分利用了市场化的商业运作模式,这主要包括覆盖式的集中宣传、全明星阵容、视觉奇观的追求与营造等。
电影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关系:1、电影本身是具有艺术性的产品2、电影的生产需要巨大的经济投入3、电影的艺术性需要通过其商业性得以实现4、电影的商业性又需要艺术性的保障电影事实上是一个商业与艺术的辩证统一体,商业性与艺术性两者在电影这个母体里相互交融,互为依托,因此任何对电影商业性或是艺术性的压制都是对电影本性的扭曲。
这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商业性和艺术性在电影中是能够和谐相处的。
电影既然作为商品,就避免不了被资本所掌控,不过我们也不必为这种状况而感到悲观。
因为电影生产虽然是一种商品生产,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生产,它同时还是一种艺术生产。
新媒体背景下动画“假定性”与“逼真性”的演变
![新媒体背景下动画“假定性”与“逼真性”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13aeaae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eb.png)
新媒体背景下动画“假定性”与“逼真性”的演变一、动画的“假定性”与“逼真性”(一)动画的“假定性”假定性与逼真性是影视艺术重要的美学特性,动画片作为影视的门类之一,同样也具有这两种重要的美学特性。
而动画最本质的美学特征便是它的假定性,动画虚拟性的想象机制更为直观和重要,它是动画区别于其他类型影视的根本前提。
相较于逼真性,假定性更加贴近动画的本性,动画是表现而非再现的艺术,具有更广阔的艺术自由和创造空间。
它的假定性是动画区别于其他影视的一大特征,动画假定性的叙事和夸张的表现,可以借助现代数字技术完成其他影视难以实现的场景,动画以假定性的艺术创作规律展示人类创造力想象力的延伸性和多维性。
在表达方面,相较于真人影视,具有更大的自由性,也是动画的假定性所具有的特征。
动画的表现不受故事类型及情节的限制,动画的假定性表现在制作的每一步,如人物造型、故事情节、镜头语言、非自然元素、运动、音效、画面风格等都离不开创作者的主观意识,带给我们真实又陌生的感觉,是在虚拟的空间里创作出来的虚拟的事物,脱离真人与实景拍摄的限制,使动画能够更自由地发挥自身假定性的优势。
动画的假定性还包括在意向层次方面,使动画的外在与内在协调,比如人在动画世界里可以不受身外之物的制约,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如哆啦A梦的口袋,可以掏出任何它需要的东西,如猫和老鼠动画中,汤姆与杰瑞互斗的过程中受到的冲击,挤压,变成一张纸片等。
(二)动画的“逼真性”动画的逼真性在动画创作中表现为打破传统的夸张、变形的视觉效果,不再是经典的富有张力的猫和老鼠似的橡皮管动画风格,而是动画中的角色、道具、场景等向真实人物场景逼近的一种现象。
这也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一种转变,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动画逼真性的发展得到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视觉听觉上越来越向真实事物逼近。
除了影像层次的直观的逼真外,还有意向层次的逼真。
当影片表现对于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抒发自身真实情感,使虚拟的动画世界拥有真实感情时,其内涵便进入了意象层次的逼真性。
影视艺术的特性
![影视艺术的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b121280e6529647d272852aa.png)
(景深镜头或大全景、大远景的运用) 4. 电视画面则是很少运用景深镜头,多用人物对
话来推动剧情的发展,或者将场景安排在比较小 的空间里。电视画面也多以中景、近景和特写镜 头。
视觉造型性
核心因素:画面构成的造型——画面是构成 影视的基本单位,是影视的词汇,没有画面, 就没有影视艺术的存在。
影视画面是由人、影、物、声、光、色等各 种元素组合起来的综合造型形象。
无声电影、有声电影
视觉运动性
影视是运动的视觉艺术 运动性是影视的又一主要特性 影视通过运动着的画面用以表现运动着的人
假定性是由其表达方式和观众接受方式所决定的。
假定性
假定性的表现形式: 1. 人物 2. 情节 3. 场景 4. 时间 5. 空间 6. 声音 7. 色彩 8. 艺术结构 9. ……….
逼真性与假定性的辩证关系
影视艺术的逼真性强调反映与再现,注重外 在的真实
假定性强调创造和表现,追求本质的真实 逼真性与假定性互为依存。 处理影视艺术的假定性与逼真性方面,好莱
空间性
影视观众不仅从银幕获得空间形象,而且可 以随着摄影机不断转换视点。
对于人物,摄影机可以正拍,也可以侧拍, 还能俯拍、仰拍、反拍来达到不同效果。
影视还可以通过剪辑和蒙太奇技巧,获得不 同的空间表现。
空间性
影视艺术对空间的处理方式: 1. 再现性空间 2. 表现性空间
空间性——“再现性空间”
5视表现时间性与空间性
时间性
影视艺术表现的时间:影片放映时间和影片 内容时间。
影视内容的时间一般与实际时间有出入。 影视作品的表现时间是变形的:或浓缩与延
电影学概论理论
![电影学概论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9419e23ba1aa8114431d9c1.png)
电影学概论理论————————————————————————————————作者:————————————————————————————————日期:电影学概论(理论)第一節電影本體一、电影存在的物质基础1.透视成像1823年,照相术把造型艺术从追求形似的困惑中解放出来,为现代影像文化的创立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2.视觉暂留银幕视觉的运动感所依托的生理原理就是人眼的视觉暂留,即人们经过精确的测定,发现人眼能把看到的影像保留0.1秒左右,如果先看到的两种影像相隔不到0.1秒,那么这两个影像便会重叠在一起,使人们产生运动的幻觉。
3.视听融合视觉和听觉是人的感觉从外界获得信息的两个主要通道。
现实中的人和物不仅其形状、运动有影像,其声音也有“影像”。
二、电影影像的特性1.逼真性在所有的艺术中,只有电影可以把生活中可见的、像生活本身一样运动着的形态表现出来。
人们可以通过摄影手段把目之所及毫无二致地记录下来,这一特点使电影具有与生俱来的纪实性。
传统——写真、传真目前——仿真、创真2.假定性电影艺术假定性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影像画面虽然逼肖于现实生活,但并不等同于现实,像服装、化妆、道具、布景等都是人造的现实。
电影还可打破现实中的视听逻辑,如镜头的运动、主观色彩、主观音响等,而其中最大的假定性则是被视为电影生命线的蒙太奇。
3.复制性所谓“复制”包括三个意思:其一,它表现为对事物一定程度的还原,而还原的程度又恰好能获得观赏者视觉经验的认同。
其二,复制之所以不是完全的还原而只是“重新的制作”,更在于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的运用已无可挽回地导致了变异,这种“变异”表现为:立体的物象被复制在两度平面上,活动的物象被复制在静止的画面上。
于是复制从客观物象这方面看总是或多或少有所损伤。
其三,就电影的媒介来说,影像画面是一种可以复制的艺术。
一个确证就是,同样一部影片,可以生产出无数个相同的拷贝。
4.幻觉性正因为复制不是还原,所以事物的客体化能被感知为事物本身便有赖于影像的另外一个特性——幻觉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电影的逼真性与假定性
电影艺术的假定性又同创作中的抽象思维密切相关。
抽象思维是任何认识科学认识,艺术认识所具有的性质。
没有抽象思维,就不可能把两个自然界的事实联系起来或者弄清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内在关系,从整体上加以把握。
在电影艺术的假定性又同创作中的抽象思维密切相关。
抽象思维是任何认识——科学认识,艺术认识所具有的性质。
没有抽象思维,就不可能把两个自然界的事实联系起来或者弄清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内在关系,从整体上加以把握。
在艺术创作中,探索真理的方式和表现真理的手段,并不是两个不同的部分,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表现为同一时间,统一的行为。
在这统一的行为中,假定性也就表现为各种因素——客观与主观,一般与具体,情感与理性。
归根到底,表现为内容与形式之间内在而直接的联系。
没有假定性,就说不上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就艺术作品本身而言,它的内部世界对现实世界来说总是被假定性浓缩了的世界。
实际上,在选择、淘汰、剔除一切具体艺术构思所不需要的东西的过程中,就已经有了假定性。
因此,假定性总是同对被表现事物的态度,同对它的审美评价相联系的。
譬如,一个电影镜头的拍摄角度的艺术假定性,也和绘画或照相一样,首先就是来自作者独特的发现,来自作者的视角。
镜头的四边形框格本身就是一种态度即对所描写对象的干预,有意识地使它从前后左右上下的环境中孤立出来。
由于镜头框格的假定性,我们同样可以把容纳在镜头里的实际空间感受放到另一个空间,一个经过造型概括的、在影片的蒙太奇结构中以新的方式表现出来的空间。
在影片中假定性往往被用作肯定和强化那些应该有的和比现实本身更现实的东西的手段,用作肯定生活内在的真实,审美的现实的手段。
艺术的真实因而要比纪实式的逼真性和照相式的准确性更为深刻,这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关系。
艺术的假定性与生活逼真性在电影中,不同于其它艺术的是,假定性是同高度的造型准确性,高度的自然和逼真结合在一起,而这种自然和逼真是戏剧的特殊假定性所不允许的。
前苏联电影评论家奥赫洛普科夫在其《论假定性》一文中这样写道:“——在电影中,……我终于能够纵情表达我对自然的全部热爱;我爱大海、爱星辰,爱光彩,爱真正的雷雨、爱真正的雷声,而不是指在幕后的铁皮发出的轰隆声——你说地点的统一?时间的统一?动作的统一?这在电影里简直不值得一提,因为在这里,你面前是一个活生生的世界,你能把这整个世界拍摄在胶片上并且只用百分之一秒(通过蒙太奇)便可以从莫斯科跑到北极某地、从北极跑到非洲,从冰天雪地跑到热带沙漠……。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由于电影蒙太奇的出现,使电影的假定性有了新的开拓。
前苏联蒙太奇大师库里肖夫在《镜头与蒙太奇》一书中也曾以拍摄足球比赛为例来说明蒙太奇的假定性:攻门的足球运动员拔腿劲射,守门员一个鱼跃将球扑住,接着便是观众席上神情激动的球迷的特写。
人们要问,一个摄影机怎么能够同时拍摄球门前的搏斗和看台上的反应呢?库里肖夫回答说:“这里需要考虑到电影蒙太奇的一个特性。
看台上球迷的反映可以随时利用任何其它机会拍摄。
也就是说,这组表面看来是‘现实性’的电影画面,实际上是两个互不相干的镜头的组接,是明白无误的电影假定性。
”⑤三
在现代电影的探索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两种看上去是彼此对立的倾向。
一种表现为追求准确的纪实性,追求对一切事物的极端客观化,追求广义的表现上的无假定性。
另一种则相反,在各方面追求公然的假定性,这往往表现为所谓“作家电影”的主张即对所描写的一切带有突出个性化的作家态度,导演可以直接“用电影写作”。
但是严格来说,这两种倾向就其表现的含义而言,如果抛开它们那些极端化的态度,彼此间并不是那么对立的,非但如此,在实践中它们往往相互交叉(有时连自己也并不察觉)。
就像我国80年代初期,探索影片虽热闹了一阵,但逐渐又与传统电影合流,处于两者的结合中。
事实上,电影的表现结构和表现手段,观众的欣赏兴趣和艺术感受,都不能脱离电影的基本特征。
无论导演怎样直接用电影“写作”,无论影片作者的观察怎样具有主观性,这些观察总要以造型的纪实性呈现
在银幕上,否则的话,电影的逼真性,艺术的真实感就会不复存在,电影就会失去观众。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越是向前发展,就越注重通过现代科技成果给观众以逼真的感受和艺术享受。
事实上,电影技术的发展和日趋复杂,已促使艺术家们更加直接接近真实的生活形态,要求艺术家采取各种各样的假定性来概括和表现生活。
银幕能使观众同时看到和听到一切,从而获得巨大的可信性;电影的假定性使观众有可能进入银幕形象,从而得以调动观众的创造性想象和参与感。
因此,我们认为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独特的逼真性和假定性。
银幕为我们带来了真实展现现实生活的可能性,这是我们在电影诞生之前所无法亲眼目睹的。
电影艺术逼真性和假定性的特征,既能广泛概括所描写的现象或人物性格,又能深入窥视到某些现象或人物的“实质性细节”,显示电影的巨大表现力。
同时,电影经久而不衰,归根到底,也就在于电影艺术所具有的假定性和逼真性。
注释:
①⑤B·日丹:《影片的美学》,第99页,第136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
②③萨杜尔:《电影通史》,第一卷,第307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年。
④张涵等:《影视美学》,第57页,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