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全)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全)

中国现代文学史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1、文学史,就是在创作主体、创作对象(文学形象)、接受主体(阅读与批评)的三个层面上,实践与表现着对人的不断发现。

2、“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革命观念都是有梁启超倡导的。

“诗界革命”在梁启超1899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提出。

“小说界革命”在梁启超1902年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

3、清末小说四大杂志《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

4、民初小说以鸳鸯蝴蝶的言情结合休闲通俗的《礼拜六》风格为主流。

民初言情小说的代表作:徐枕亚《玉梨魂》鸳鸯蝴蝶派作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其作品“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6、20年代的三次文学论争:(1)1919年3月,北京大学旧派人物刘师培、黄侃等人办《国故》杂志,与《新青年》、《新潮》相抗衡,近代翻译文学家先驱林纾,旧文学观念顽固,视文学革命为洪水猛兽。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1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一、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名词解释」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1、文学革命: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学形式和文学内容的大变革活动。

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诌议》,是文学革命开端的标志。

文章提出要以“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的正宗。

1917年2月,《新青年》又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举起“文学革命”的旗帜,提出以“国民文学”取代“贵族文学”,以“写实主义”取代“古典主义”,以“社会文学”取代“山林文学”。

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承认白话为国语,通令国民学校采用,成为文学革命成功的标志。

2、文学研究会(艺术倾向)1)主张“为人生”的文学,意思是文学要书写现实人生,表现人生,对人生有现实的意义。

就是很重视文学的现实功能。

反对游戏文学观念,反对消遣的文学态度。

2)文研会作家在创作方法上多注重现实主义。

这在沈雁冰的文论和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中显示出来。

3)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东欧、西欧现实主义名著,介绍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易卜生、莫泊桑等人的作品。

3、创造社:1921年7月,创造社宣告成立,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郑伯奇、张资平等。

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中华新报》副刊发行)、《洪水》、《创造月刊》。

艺术倾向:1)崇天才,重神会,讲求文学的全与美,强调创作的无目的。

通常被歧视为“艺术派”。

2)富有浪漫主义特色,大都尊崇个性,表现自我,富有强烈的反抗色彩。

3)在翻译方面,主要翻译介绍歌德、雪莱、海涅、济慈、惠特曼、泰戈尔、王尔德、波特莱尔等人的作品。

大多数为浪漫主义,也有现代主义作家。

4、郁达夫:名文,是创造社的发起人和最重要的小说家。

在散文、旧诗词、文学理论、翻译等方面也有独到的贡献,以小说创作影响最大。

《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三篇小说于1921年结集为《沉沦》发行,是郁达夫自己第一部、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但其在轰动一时的同时也毁誉参半。

褒者认为它真实地抒写了青年的时代病,开创了小说的新体式,标志着“自我小说”的兴起;贬者攻击它为“诲淫”,是不道德、不端方的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纲要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纲要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纲要复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1、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线索; 2、现代文学产生发展的背景和动因;产生发展的背景和动因;3、具体作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阶段和特点 (一)内容思想 上编:第一个十年(五四文学·1917-1927):民主意识、科学精神、社会主义思想。

中编:第二个十年(左翼文学·1927-1937):阶级解放意识,左翼革命文学的社会主义意识,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人文主义文学意识并存。

下编:第三个十年(抗战和解放文学·1937-1949):民族解放意识和人民解放意识,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文学。

意识,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文学。

(二)创作方法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

现实主义为主潮。

(三)代表作家 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张爱玲、徐志摩、闻一多、丁玲、赵树理、戴望舒艾青、、萧红、艾芜、钱钟书、艾青、路翎、穆旦等。

等。

考核题型分析 试题按能力层次分为三种,即识记性试题、领会和简单应用性试题、综合运用性试题. 命题一般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1分)、多项选择题(5题,每题2分)、名词解释题(2题,每题4分)、简答题(3题,每题8分)、论述题(2题,每题14分)等。

1《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1.陈独秀提出“三大主义”的《文学革命论》,发表在( A ) A.《新青年》 B.《新潮》 C.《小说月报》 D.《现代评论》2.《故事新编》是一部( A ) A.历史小说集 B.散文集 C.现代小说集 D.杂文集3.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是( B ) A.郭沫若 B. 冯至C. 徐志摩 D. 刘半农 4.在文学研究会作家中,作品具有浓郁异域色彩的作家是( D ) A.叶绍钧 B. 王统照 C. 王鲁彦 D. 许地山 5.鲁迅《狂人日记》发表于( C ) A.1917年1月 B.1917年2月 C.1918年5月 D.1920年3月 6.认为诗仅仅是“个人灵感的记录”的诗人是( D ) A.冯至 B.汪静之 C.冰心 D.李金发 7.下列哪一组作品是田汉1920年代所作( B ) A.《获虎之夜》《咖啡店之一夜》《名优之死》 B.《咖啡店之一夜》《名优之死》新儿女英雄传》 C.《火之跳舞》《咖啡店之一夜》《名优之死》 D.《新儿女英雄传》《火之跳舞》《风云儿女》 8.中国新文学史上“多余人”形象是( A ) A.《家》中的觉新 B.《灭亡》中的杜大心 D.《家》中的觉慧 C.《寒夜》中的汪文宣 9.老舍执教于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时创作作品有( A ) A.《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B.《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C.《月牙儿》、《微神》、《断魂枪》D.《残雾》、《张自忠》、《面子问题》 D ) 10.沈从文的主要文学观念与创作倾向是( A.表现社会主义的理想 B.表现农民的命运与前途 D.表现理想的“人性” C.表现阶级斗争与社会矛盾 211.郁达夫30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 C ) A.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B. 性苦闷的情绪 C. 隐逸的思想 D.追求革命的思想 12.朱自清发表于“五四”之后的抒情长诗是( B )A.《踪迹》B. 《 毁灭》C. 《 火把》D. 《 北 游》13.萧涧秋这个人物形象出自于( A ) A.柔石的《二月》 B.蒋光慈的《短裤党》 C.丁玲的《梦珂》 D.艾芜的《故乡》 14.赵树理的小说成名作是( D ) A.《李家庄的变迁》 B.《李有才板话》 C.《邪不压正》 D.《小二黑结婚》 15.水生嫂这个人物出自( C ) A.《光荣》 B. 《麦收》 C. 《荷花淀》 D. 《芦花荡》 16.何其芳获1932年《大公报》文艺奖的《画梦录》,属于( D ) A.长篇小说 B. 短篇小说集 C. 诗集诗集 D. 散文集散文集 17.抗战初期的街头剧不包括( A ) A.《终身大事》 B. 《最后一计》 C. 《放下你的鞭子》 D. 《三江好》 18.方鸿渐这个人物形象出自( B ) A.《倾城之恋》 B.《围城》 C.《长河》 D.《塔里的女人》的女人》 19.《吕梁英雄传》的作者是(《吕梁英雄传》的作者是( A ) A.马峰、西戎 B. 孔厥、袁静 C. 欧阳山 D. 柳青 20. 徐志摩最早出版的诗集是( B ) A.《翡冷翠的一夜》 B.《志摩的诗》 C. 《猛虎集》 D. 《云游集》 21.曹禺唯一一部以农村为题材的作品是( C ) A.《雷雨》 B. 《北京人》 C.《原野》 D. 《农村三部曲》 22.张爱玲笔下带着黄金枷锁、人性被严重扭曲的人物是( B ) A.白流苏 B. 曹七巧 C.长白 D. 葛薇龙 23.《暴风骤雨》的作者是( B ) A.丁玲 B.周立波 C. 孙犁 D. 赵树理 24.被称为“泥土诗人”的作家是( B ) A.田间 B.臧克家 C. 艾青 D. 李季 25.以写作爱情诗为特色的“湖畔诗社”成员是( B ) A.冯雪峰 潘漠华 胡适 应修人 B.汪静之 冯雪峰 潘漠华 应修人3C.应修人 刘大白 冯雪峰 潘漠华D.应修人 刘大白 汪静之 潘漠华 26.林语堂主张幽默文学的命脉是( D ) A.“语言” B .“闲适” C. “笑料” D. “性灵” 27.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是( C ) A.《丈夫》 B. 《长河》 C.《边城》 D.《湘西》28.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等所属的文学社团、流派是( D ) A.创作社 B. 新潮社 C. 新月社 D.鸳鸯蝴蝶派 29.洪深的话剧代表作是( D ) A.《五奎桥》 B. 《香稻米》 C. 《青龙潭》 D.《农村三部曲》 30.长篇小说《新儿女英雄传》的故事背景地是(《新儿女英雄传》的故事背景地是(D ) A.吕梁山地区 B. 陕北地区 C.胶东地区 D.白洋淀地区 31.现代“乡土文学”的出现溯源于( A ) A.鲁迅的《故乡》 B.许杰的《惨雾》 C.废名的《竹林的故事》废名的《竹林的故事》 D.沈从文的《边城》沈从文的《边城》 32.胡适的《终身大事》是( C ) A.短篇小说 B.杂感 C.独幕剧 D. 诗歌 33.关于陈白露这个人物的准确概括是( B ) A.被压迫被损害的下层贫民 B.骄横自尊、堕落放荡,但善良富有同情心 C.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的时代的女性 D. 自作多情、俗不可耐的富孀 34.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部( B ) A.抒情散文集 B. 回忆性叙事散文集 C. 传记 D. 杂文集杂文集 35.属于鲁迅《呐喊》小说集的作品是(属于鲁迅《呐喊》小说集的作品是( C ) A.《伤逝》 B.《在酒楼上》 C.《阿 Q 正传》 D.《祝福》 36.叶圣陶的小说中被茅盾赞誉为“扛鼎之作”的是( C ) A.《潘先生在难中》 B. 《多收了三五斗》 C. 《倪焕之》 D.《城中》《城中》37.标志老舍创作幽默风格成熟的作品是( C ) A.《二马》 B.《骆驼祥子》 C.《离婚》 D.《月牙儿》 38.茅盾在“五四”时期提倡( B ) A.革命文学 B.为人生文学 C.为艺术 D. 表现自我文学 439.茅盾的《蚀》三部曲包括的三部作品是( D ) A.《幻灭》 《彷徨》《彷徨》 《追求》 C.《呐喊》 《动摇》《动摇》 《追求》 C.《幻灭》 《动摇》 《新生》 D. 《幻灭》 《动摇》《动摇》 《追求》 40.巴金的小说《火》三部曲又称( B ) A.激流三部曲 B. 抗战三部曲抗战三部曲 C. 爱情三部曲爱情三部曲D. 都市三部曲 二.多项选择题1.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有(A B D )A.取材广泛,不拘一格 B.恬淡从容,真率亲切 C. 情景交融,感情真挚 C.简素质朴,庄谐并出 D.构思精巧,虚实并举 2.属于20世纪30年代“社会剖析派”的小说家有( B C ) A.张天翼张天翼 、老舍 B.茅盾茅盾 、吴组缃 C. 沙汀、艾芜 D. 叶紫、柔石 E.丁玲、罗淑罗淑3.最早在《新青年》刊物上发表白话文学作品的作家有( A B ) A. 鲁迅、周作人、胡适 B.刘半农、沈尹默、陈衡哲 C. 叶圣陶、杨振声、汪敬熙叶圣陶、杨振声、汪敬熙4.下列关于老舍创作特色的正确表述有( B D ) A.现实主义、口语化 B.文化反思色彩、“京味儿” C.讽刺、浪漫主义 D.象征主义、抒情性5.鲁迅杂文的主要艺术特色是(A B C E ) A.形象性 B.抒情性 C.讽刺性 D.闲适性 E.文字简练隽永、机智幽默6.下列各组中作者都曾写作“问题小说”的又( B D ) A.叶绍钧、胡适、鲁迅 B. 冰心、叶绍钧、王统照 C. 冰心、庐隐、张资平 D.许地山、王统照、冰心 E. 冰心、王统照、郁达夫 7.下列沈从文创作的小说有(B C D ) A.《竹林的《竹林的 故事》 B.《柏子》 C.《丈夫》 D.《长河》《长河》 E.《南行记》《南行记》 8.下列属于新格律体的白话诗集有(B E ) A.《昨日之歌》 B.《死水》 C.《繁星》 D.《尝试集》 E.《翡冷翠的一夜》《翡冷翠的一夜》 9.“五四”文学革命在理论上的主要倡导者有(A B C D ) A.鲁迅 B.陈独秀 C.胡适 D.蔡元培元培 E.周作人周作人 10.沈从文小说《八骏图》描述正确的有:(ABCDE ) A 是一篇具有鲜明的讽刺意味的都市题材小说 B 运用了复杂的叙事手法用了复杂的叙事手法 D 教授丙是哲学教授教授丙是哲学教授 C 达士先生的书信构成一个多功能的独立的叙事声音 5E 是组织一个梦境。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缩印版排版完整)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缩印版排版完整)

改革文学 1开篇之作:蒋子龙的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 2背景:中国自1978底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便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经济体制改革。

与此同时,许多作家开始把创作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一边关注着现实中的改革发展,一边在文学中发表自己关于祖国发展的种种思考和设想。

这就是风骚一时的“改革文学”。

3农村题材:代表作: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何士光短篇《乡场上》,张一弓短篇《黑娃照像》,张炜中篇《秋天的愤怒》,蒋子龙中篇《燕赵悲歌》,贾平凹中篇《腊月.正月》,《鸡窝洼的人家》。

背景:对于农民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土地",因而1979年后,土地承包和生产责任制的实行在农村掀起了一次经济和精神上的巨大变革。

许多敏感的作家便抓住拥有土地支配权后农民的新状态进行了大量的创作。

4城市题材:相对于农村来说,城市的改革更加繁杂艰难,因而作家们反映城市改革的小说作品也更为多样、深刻。

城市题材的改革小说涉及的领域上至国家的要害行政部门,下至街道小厂、普通人的内心世界,反映出作家对社会、时代的广泛思索。

代表作:张洁《沉重的翅膀》,张贤亮《男人的风格》李国文《花园街五号》,柯云路长篇《新星》 反思文学 (一)主题:人道主义”的刻意张扬 ,婚恋主题的开掘,人的生命价值的赞颂。

主要作品: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张弦《记忆》、刘真《黑旗》等。

表现手法:采用大段的议论和心理独白,带有浓厚的思辩色彩。

(二)伤痕和反思:如果说伤痕文学是对疼痛的本能反应的话,那么反思文学就是对疼痛原因的追问。

1."人道主义"的刻意张扬: A 谌容的中篇小说《人到中年》从主题上看,这部小说关注的是“人”的基本生存境况,探讨人的价值和“人”所应该得到的权力,可以说,《人到中年》是一篇典型的人道主义的宣言。

B 作者的创作目的,是呼吁社会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同时指出他们的生存状况及价值实现与我们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新文化运动------1917年,《新青年》由上海迁京。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这场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其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并于1919年借“五四”运动将整个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推向高潮。

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

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

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有任意言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拨辣幽默,讽刺强烈。

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问题小说——五四启蒙思想,造就了“思考的一代”,青年作家积极思考现实人生,尖锐提出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这是五四前后三四年间的一股小说“题材热”。

“问题小说”是充满各种矛盾的社会现实和写实派作家热心上下求索的创作心态碰撞的产物,也是五四启蒙精神和作家的人生思考相结合的产物,它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精神心理的需求。

在当时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代表作家冰心、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庐隐等。

初期的问题小说大多是只问病源,不开药方,而以冰心为代表的作家也试图用爱的哲学解决当时社会存在的各种复杂问题,但“爱”不是万能的,问题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爱的作用,解决问题的方法过于简单。

并且问题小说的创作比较概念化,存在着文笔空虚、人物成为作者某种“主义”的传声筒等弊病。

新诗格律化——闻一多提出“新诗格律化”的主张,鼓吹诗的“三美”,即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绘画美强调诗画相通。

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骆驼祥子》虎妞、祥子人物形象分析、理解。

1.祥子:祥子,是中国文学史上颇具代表的一个城市贫民的形象。

初到北平时,祥子是一个憨厚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人。

他正直善良,乐于帮助穷人,顽强拼搏希望实现梦想。

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后,他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但是接下来的日子里祥子连遭厄运。

生活上的“三起三落”使他尝尽了现实的苦难与无奈,在旧社会的逼迫和虎妞的诱骗下,他的生活与最开始的理想渐行渐远。

可以说,无论是买车还是娶妻,他都失败了。

但是在命运的捉弄面前他仍不甘失败、竭力挣扎、抗争。

虽然迫不得已娶了虎妞,但他仍然想自食其力,不愿依靠虎妞的经济优势和受她钳制。

他曾经企图反抗命运却最终屈于命运的安排。

当虎妞身亡,祥子卖车葬妻,而小福子也自尽而死后,祥子的精神支柱崩溃了,个人性格上心理上的弱点集中暴露,开始自暴自弃,自甘堕落,成为了一个吃喝懒赌、打架、占便宜、举止肮脏的一个无产者流氓。

甚至为了钱财出卖人命。

完全成了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2.虎妞:是一个工于心计,泼辣、粗俗的市井女性。

从小的生活环境使她沾染了剥削阶级家庭传给她的好逸恶劳、善玩心计和市侩习气,她缺乏教养,粗俗刁泼,她诱骗胁迫纠缠祥子,强势进入祥子的生活,设计欺骗刘四爷和祥子,逼迫祥子娶她,婚后仍好吃懒做,对祥子有着强烈的占有欲、支配欲和变态的控制欲。

另一方面,她也是一个勇敢的人,为了获取自由的爱情,敢作敢为,甚至敢于反抗父权的统治。

她对祥子真诚的爱让她即使与父亲闹翻也要义无反顾地嫁给祥子,主动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同时她也是封建父权统治的牺牲品。

刘四爷出于私心(想让她作长期的免费劳动力、赚钱机器)而延宕了虎妞的青春,掌控了虎妞的人生和婚恋,在虎妞出嫁后不久就卖掉车厂离开北平,一点后路也不留给虎妞。

他自私自利,一点也不为女儿的幸福考虑,一心为钱。

虎妞对爱情与幸福的追求长期被压抑,深受封建剥削家庭的损害和压迫,心理也因之变态。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汇总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汇总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汇总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从20世纪初到现代的文学作品和发展历程。

下面是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整理资料汇总。

1.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它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

在这一时期,一批有志青年投身于文学创作和思想的探索,提倡新文化运动。

2.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的一部分,主张彻底改变旧文化、旧教育和旧社会制度,提倡民主、科学和人权。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胡适、陈独秀、鲁迅等。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学杂志,如《新潮》、《新青年》等,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鲁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是一位作家、思想家和文化评论家。

鲁迅的作品以揭露社会黑暗、批判封建社会为特点,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心理主义文学:心理主义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强调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和思想感情的表达。

代表作家有郁达夫、沈从文等。

5.抒情诗:抒情诗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另一个重要流派,它以表达诗人自身感情和思想为主要特点。

代表作家有徐志摩、戴望舒等。

6.新诗运动:新诗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文体运动,它试图打破传统诗歌的形式和内容,追求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代表作家有胡适、周树人等。

8.现代小说:现代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代表作家有老舍、茅盾等。

9.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对中国的文学创作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许多作家和文学作品受到审查和限制。

10.开放以来的文学发展:开放以来,中国的文学创作得到了空前的自由和活力。

一些作家以写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为特点,代表作家有余华、莫言等。

以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内容和代表人物,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文学的主要流派。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篇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复习资料现代中国文学绪论(1)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含义1、1917年1月杂志刊出的胡适的为标志,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2、什么是现代文学?所谓“现代文学”,不仅是时间概念上所划定的1917——1949年这一通常所说的“现代”阶段的文学,更是“现代”性质意义上所指的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新的文学。

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从性质来看,“现代”是相对于“传统”中国文学而言的。

“现代”作为时间的标志,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的联系性,说明了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到20世纪出现的一种形态的文学;“现代”作为性质的标志,则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是与中国传统文学有着本质区别的一种新型的文学。

绪论(2)二、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段从1917年开始,到1949年为止,大体上每十年为一个发展阶段1、1917-1927年期间的文学,叫五四文学,也叫20年代文学。

其主要特点是文学革命和文化启蒙。

从整体上看,五四文学具有一种活跃、开放的青春气息(第一编)。

2、1928——1937年左翼革命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30年代文学是20年代文学的发展和变化。

其整体特点是走向成熟。

具体标志有两点:第一点,文学多元化。

第二点,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家和作品(第二编)。

3、1937——1949年以全民族的抗战文学为开端以及继承、发展的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40年代文学(第三编)。

三个十年中发生的重大事件背景第一个十年①1915年五四新文化运动,②1917年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二者者互为因果),③1919年的五四运动(爱国的政治运动)。

由于前两项而形成了文化统一战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封建文化。

后来随着五四文化运动的深入,这个统一战线逐渐分化。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重要时间和事件1.1930.3.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

2.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3.1938.3 在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

4.1949.7 第一次中华全国文艺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

5.1896年梁启超主编《时务报》(当时影响最大)。

6.1891年苏曼殊翻译的《拜伦诗选》是中国最早的翻译诗集。

7.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第一份中文小说杂志《新小说》。

8.1906年成立春柳社;1910年成立进化社,都专演话剧。

9.1915.9 《新青年》创刊于上海,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10.1917.1发表胡适《文学改良诌议》,它是“五四”文学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

11.1917.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12.1917.2《新青年》发表白话新诗。

13.1918年5月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

14.1922.1成立学衡派;1914.5在东京成立的甲寅派。

15.1920.9《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迁回上海。

16.1924年《现代评论》创刊由徐志摩、王世杰、陈源等主编。

17.1921.1在北京成立了最早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18.1910.7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

19.1921.7创造社成立。

20.1924.11.17在北京成立语丝社,《语丝》周刊。

21.1923年在北京成立了新月社,《新月》月刊。

1927年多数成员南下,从此分为两个时期。

22.1921.5在上海成立了“五四”以后最早的话剧团体——民众戏剧社。

创办了第一个戏剧杂志《戏剧》周刊(1921.5~1922.4)。

23.1921年冬在上海成立了戏剧协社,是中国早期话剧团体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

24.1922成立“浅草—沉钟社”(1934年解散),被鲁迅称为中国最坚韧、最诚实的…….. 25.1917.2在《新青年》发表了《白话诗八首》,其中《朋友》一诗创作于1916.8。

《现代文学史》期末总复习

《现代文学史》期末总复习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等主编)学习参考资料(“30、40年代文学”部分)一、基本知识与基本概念[填空类知识]1、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基本理论主张是由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首先提出的。

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兴起于1928年。

3、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大会在上海举行。

鲁迅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讲话。

4、1930年代中期,李劼人发表了三部连续性的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它们将辛亥革命时期的四川社会史诗般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5、丁玲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最早以明确强烈的女性意识写作的女作家,是20世纪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

6、1931年秋丁玲在《北斗》杂志上发表了短篇小说《水》,茅盾认为这是一篇标志着“过去的‘革命与恋爱’的公式已经被清算”的小说。

7、丁玲的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表现了“我”对年轻的贞贞的同情与对解放区仍然存在的浓厚的封建意识的批判。

8、施蛰存取材于《水浒》而作的《石秀》,从弗洛伊德学说出发,几乎把《水浒》中的英雄写成了一个现代色情狂和性变态者。

9、《蚀》是茅盾小说的处女作,原稿笔名为“矛盾”,后由叶圣陶改为“茅盾”。

它是由三个系列中篇所组成:《幻灭》、《动摇》、《追求》,各自独立成篇,又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10、《子夜》原名《夕阳》,初版本内封的题签下反复衬写着的英文是:。

11、《离婚》的发表,标志着老舍创作的核心思想――批判市民性格和造成这种性格的社会生活环境、思想渊源和文化传统――得以全面而系统的确立。

12、张大哥是小说《离婚》主人公之一。

13、巴金的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塑造了一个恨人类的主人公――杜大心。

14、在前期创作中,巴金自己所喜爱的是总题为《爱情三部曲》(包括《雾》、《雨》和《电》)的三个中篇,这是一部巴金心目中所认为的革命者的“生活教科书”。

15、左联诗人较著名的是殷夫,鲁迅称其诗“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精心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精心整理)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19世纪、20世纪之交,中国文学开始了在民族存亡背景上的外部与内部双重的现代化努力,许多观念性的变革在1898年前后发生。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器物上感觉不足――制度上感觉不足――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近代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变革对文学发展的影响:1、西方知识观念对文学的促进西学东渐,中国知识分子逐步接受西方的近代科学观念,以此为基点思考国家和民族命运,变革和维新成为时代主潮。

2、社会变革对文学的促进文学活动和创办报刊有了法律保障,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规定了言论、著作、出版等自由。

具有大众化、平民化、民主特征的现代出版业逐步兴盛,为文化和文学的普及奠定了传播基础。

科举制度废除,社会出现了知识分子为主体的自由撰稿人队伍,出现了职业作家群。

文学平民化、大众化的价值取向。

3、文学自身发展的促进。

古典文学形式(诗词文赋)的式微,新的文学形式的孕育。

文学自身发展的现代性追求导致传统文学产生新的质变。

二、文学观念的变革(一)梁启超的“三界革命”晚清时期,出于“新民”目的和改良社会的需要,梁启超提倡“诗界革命”、“文界革命”与“小说界革命”,即“三界革命”。

1、“诗界革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下形成的文化运动。

“诗界革命”为梁启超首倡,其黄遵宪为主将。

“诗界革命”主张诗歌要有新意境,要有新语句,要以旧风格含新意境。

“旧瓶装新酒”,要求保留诗歌的旧形式,变革不彻底。

其目的主要是以诗歌革命的旗帜为政治改革张目。

黄遵宪提倡“我手写我口”,把新思想新材料入诗。

他最早提出了用俗语进行文学创作。

“诗界革命”在观念上影响到1918年的新诗运动。

2、“文界革命”梁启超在1899年提出“文界革命”的口号。

“文界革命”的具体内容:吸收西方的雄辩体、随笔体,结合魏晋文风,把古文从“义理、考据、辞章”中解放出来,以西方近代思潮替代圣贤义理,以丰富的世界进化维新的史实突破拘谨的考据,以俗语、外来语入文以丰富文章的表达方法。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目录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1 双簧戏: (10)2 文学研究会: (10)3 创造社: (10)4 新月社: (10)5 语丝社: (11)6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 (11)7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1)8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1)9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2)10 左联: (12)11 中国诗歌会: (12)12 京派 (12)13 论语派: (13)14 文协: (13)15 孤岛文学 (13)16 七月诗派: (13)17 九叶诗派: (14)18 战国策派: (14)第二章鲁迅 (15)1 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 (15)2 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 (15)3 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 (16)4 分析评价《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 175 分析评价《阿Q正传》的思想及其艺术成就 (18)6 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和妇女问题的提出 (19)7 分析《彷徨》中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知识分子形象和在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 (20)8 分析评价《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 (21)9 分析《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 (23)10 分析鲁迅杂文的思想特色 (23)11 分析鲁迅后期杂文的思想特点 (24)12 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鲁迅杂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25)13 简析《故事新编》中的古人形象 (26)14 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 (26)15 简析《野草》的思想内容 (27)16 简析《野草》的艺术特色 (28)17 简析《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8)18 简析《朝花夕拾》的人物形象 (29)第三章郭沫若 (30)1 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 (30)2 简述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色 (31)3 分析《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31)4 分析评价《女神》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及不足 .. 325 分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作的基本思想 (33)6 分析郭沫若历史剧的悲剧精神 (33)7 分析《屈原》中爱国诗人屈原形象 (34)8 简述《屈原》的浪漫主义特色和诗情 (34)9 简述《屈原》的现实战斗意义 (35)第四章1917年-1927年的文学创作 (36)1 分析评价《尝试集》的思想和艺术形式及其地位与不足 (36)2 分析评价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37)3 分析评价《倪焕之》的思想和艺术 (37)4 分析叶圣陶现实主义小说的特色和风格 (38)5 简析许地山早期短篇小说的特点 (39)6 简析许地山后期小说《春桃》等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 (40)7 简析许地山的散文集《空山灵雨》的思想和艺术 (41)8 简析王统照的长篇小说《山雨》的思想 (41)9 简析王统照小说创作的风格 (42)10 简析冰心的“问题小说”的发展 (42)11 简析诗集《繁星》《春水》的思想和形式 (43)12 简析《寄小读者》的思想和形式 (43)13 简析朱自清以事传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 (45)14 简析朱自清借景抒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 (45)15 简析朱自清对现代散文的贡献 (45)16 分析朱自清散文的创作特色 (46)17 简析《海滨故人》的思想和风格 (47)18 简析庐隐小说题材和思想特点 (47)19 简析《沉沦》的思想 (48)20 分析评价郁达夫小说的思想 (48)21 分析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49)22 分析郁达夫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50)23 分析闻一多爱国主义诗篇的内容 (50)24 简述闻一多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51)25 分析评价闻一多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及其创作实践 (51)26 分析评价徐志摩的前期诗集的思想 (52)27 简述徐志摩后期诗集的思想 (53)28 分析徐志摩诗的艺术特点 (54)29 简述冯文炳小说的思想特色 (55)30 简述冯文炳小说的艺术特色 (55)31 简述冯至的《作日之歌》的思想艺术特色 (56)32 简述冯至的《十四行集》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56)第五章茅盾 (57)1 分析评价《蚀》三部曲的思想内容 (57)2 简析《动摇》中的胡国光形象 (58)3 简析《蚀》的艺术特点 (59)4 分析《子夜》的思想内容 (59)5 分析《子夜》里吴荪甫的形象 (60)6 简析《子夜》里赵伯韬的性格特征和形象意义 (61)7 简析《子夜》的艺术特色 (61)8 分析评价《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62)9 简析《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6310 简析《白杨礼赞》、《风景谈》的思想艺术特色 (64)第六章老舍 (66)1 分析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 (66)2 通过祥子的悲剧分析《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思想 (67)3 分析祥子的形象 (68)4 简析老舍长篇小说《二马》的思想和幽默特色 (70)5 简析《猫城记》思想的复杂性 (70)6 简析老舍长篇小说《离婚》的思想和艺术 (71)7 简析老舍短篇《月牙儿》《断魂枪》等的艺术成就 (72)8 简析《骆驼祥子》中虎妞形象及其对祥子悲剧的意义 (72)9 分析《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73)10 简析《四世同堂》中祁老者的形象 (74)11 简析《四世同堂》中祁瑞宣的性格 (75)12 简析《四世同堂》的结构特点 (76)13 简析《四世同堂》的文化反思色彩 (76)14 分析《四世同堂》的思想内容 (77)第七章巴金 (79)1 简析巴金《灭亡》的思想内容和杜大心形象 (79)2 简析巴金早期表现社会革命的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 (79)3 简析《激流三部曲》的思想内容 (80)4 简析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 (80)5 《还魂草》是风格转变的代表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一、基本结构框架(一)1949——1976文学思潮1949——1976年间的中国文学,包括十七年文学(1949——1966)和“文革”文学(1966——1976)两个阶段。

它们都强调文学的无产阶级与社会主义性质,都把文艺服务于现实政治、配合国家意识形态作为文学的基本目的,重视文学或审美的革命功能和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精神教育人民的作用。

十七年文学思潮的发展过程,首先体现在一系列的文艺运动——批判、斗争——的交替更移中。

这整个过程,既是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建构的实际步骤,也是确立文学新规范、新秩序的重要部分。

文艺界的批判、斗争,都是在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方针指导下,在文艺——意识形态领域进行的连续不断的斗争,当然每一次运动的政治指向又各有侧重。

文艺无条件地为现实政治服务,是贯穿“文革”文学思潮始终的一个基本理念。

服务于政治被作为文艺的基本属性,“反映革命本质”是完成服务于政治这一目标的基本方式,这些被一同看做文学史审美内同的基本构成。

这些作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通过不同的题材和不同的表现手段,都在努力反映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塑造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英雄典型,努力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在凸现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主题上,进行卓有成效的实践。

(二)五六十年代小说概述这一时期小说题材的分类方式与尺度有鲜明的政治性。

小说批评的价值判断,就是以所写的内容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联程度为标准。

工业、农业、军事,是重大的题材领域。

写当前政治运动与中心任务的,如抗美援朝、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大跃进,属于“重大题材”,被高度重视;其他是“非重大题材”。

在题材方面,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受到重视。

主要作家作品:赵树理《三里湾》、高云览《小城春秋》、曲波《林海雪原》、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梁斌《红旗谱》、周立波《山乡巨变》、杨沫《青春之歌》、冯德英《苦菜花》、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吴强《红日》、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冯志《敌后武工队》、刘流《烈火金刚》、欧阳山《三家巷》、草明《乘风破浪》、柳青《创业史》、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欧阳山《苦斗》、姚雪垠《李自成》、浩然《艳阳天》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名词解释:1、伤痕小说: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王亚平《神圣的使命》、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2、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至80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说.发轫之作: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其他代表性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绿化树》等;长篇小说:《古船》等.与伤痕小说内容上有交叉,是伤痕小说的深化.但存在偏重于政治反思,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3、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又叫后新潮小说、“拟现代派”.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三大特点:(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话语的颠覆与反抗.(2)形式的前卫性,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3)形态的多样性,即现代派小说(余华、残雪)、后现代主义小说(马原)、解构主义小说(王朔)、新历史主义小说(苏童)等.4、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5、朦胧诗:崛起于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气闷的“朦胧”》,诗歌既有主题或内容上哲理的思考,又有写法上现代诗艺如象征手法的运用.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7、寻根小说:对民族文化或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进行反思、审视与批判的小说,其目的主要在于发掘民族文化传统的活用资源,重铸民魂或民族精神,同时在全球化语境下参预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所谓寻根,就是寻求民族文化之根.代表作家有贾平凹、韩少功、阿城等.其特点是:一超越政治视角,走向文化视角.二是追寻民族文化之根,参预与世界文学的对话.8、新写实小说:指(1)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2)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3)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等.二、知识点:反思小说:高晓声的反思小说,从农民个体命运中反思历史的曲折.如其作品《李顺大造屋》.农民李顺大一生造屋的曲折经历. 1)第一次:大跃进将造屋材料全部充公.2)第二次:造屋之钱被文革被造反派头头骗走或抢走.3)第三次:文革中买造屋材料处处碰壁.4)第四次:改革即将来临的1977年,终圆造屋梦.王蒙反思小说的主题内涵与艺术特点:反思类的主题内涵:《坚硬的稀粥》——现实改革的讽刺寓言.早餐改革最终失败,还是稀粥加馒头片及大头菜,最后还是爷爷说了算.长篇:《活动变人形》:从中西文化比较角度反思中国人的文化人格.王蒙小说的艺术特点:1、自叙传色彩.2、意识流手法的使用(东方意识流).3、气势之美.排比句式的大量使用.4、幽默、反讽等.《坚硬的稀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儿强”、“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主义”.3、张贤亮反思小说的主题内涵与艺术特点答:张贤亮的反思小说的主题内涵分别表现为:《肖尔布拉克》:苦难对人生的锤炼;《绿化树》:非常年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获救;《灵与肉》:永不割弃的民族之恋;《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知识分子的奇特情感历程;等.二,张贤亮小说的艺术特点:1、自叙传色彩;2、多样化的叙述方式与文体样式.第一人称(潜对话)叙事.《肖尔布拉克》:司机自叙——向一个虚设的搭车的记者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元小说叙事:《浪漫的黑炮》.注释体叙事.《我的菩提树》.3、哲理思辨.张贤亮:“没有思考和分辨,作家就无法驾御他所要表现的内容,而思考和分辨能力,只能来自学习.”《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与宋江的对话、与庄子对话、与马克思的对话.1、《棋王》的文化意蕴答:阿城的《棋王》是对庄禅文化的精髓的推崇,显示庄禅人生哲学的文化内涵.王一生是其主人公.王一生的下棋,又是有文化的深刻含义.(1)以下棋对抗文革乱世.“何以解忧,唯有下棋” .“虚无恬淡,乃合天德.”(《庄子·天运》)(2)棋艺中深含道禅精神.捡垃圾老头说,棋道中“柔不是弱,是容,是收,是含”.王一生同意与冠军老者握手言和,也体现了一种平和宽容的文化精神.还有无为的哲学精神.(3)庄子的道.即人有精神的追求,精于某种技艺.2、《爸爸爸》中的丙崽形象答:丙崽是韩少功(民族文化的理发审视者)小说《爸爸爸》中的主人公.丙崽形象:是个弱智、呆傻的侏儒.生下来只会说“爸爸爸”、“X妈妈”两句话.见人不分男女老幼,一律说“爸爸爸”,如果别人朝他瞪一眼,他就翻个白眼,咕噜一声“X妈妈”,除此之外一律不懂.丙崽形象的象征含义:(1)弱智,意味着愚昧与落后.(2)人们对丙崽的敬若神明,象征迷信与落后,表明现代精神或民族理性精神的缺失.(3)丙崽历经劫难而不死,一方面表明民族虽然落后,却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一方面由反映出愚昧、落后的古老民族文化的顽固性.3、寻根小说的“根”指什么,这类小说的特点有哪些?寻根文学的根一是指寻中国文化历史之源,如楚文化、吴越文化、秦文化、晋文化等;二是寻民族文化心理之源,如儒、释、道.主要作家作品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王安忆的《小鲍庄》等.寻根小说最为显著的特点在于: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询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3)更新了小说观念,启动了当代作家的文体意识和语言感觉,使小说的审美功能得以回归.(寻根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韩少功的楚文化系列——《爸爸爸》、《女女女》等.贾平凹的商州文化系列——“商州三录”《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商州再录》.李杭育的吴越文化系列——《沙灶遗风》等(“葛川江系列”)郑万隆的女真文化系列——《老棒子酒馆》等(“异乡异闻”)其他名家如阿城《棋王》、王安忆《小鲍庄》.)先锋小说:a现代派小说(余华)1、余华小说的主题话语答:余华被认为是一个迷恋暴力和邪恶的人:对人的严酷存在境遇与生存状态的冷峻呈示.1、人性的残酷与存在的荒谬:《现实一种》;《十八岁去远行》写暴力倾向与人性的冷漠;《现实一种》:兄弟骨肉相残——人性中的暴力倾向;《一九八六年》:疯子自残;《古典爱情》:少女被肢解做人菜.人性恶具有超时代性;《往事与刑罚》:刑罚的残忍与刑罚专家的宿命.等.2、历史苦难的个体承受:《活着》.(一)死亡与孤独:福贵一家人的历史苦难.(1)儿子有庆最先因为为县长老婆抽血而死,(2)女儿凤霞死于难产.(3)妻子家珍死于饥饿造成的体质虚弱.(4)女婿二喜在城里做建筑工被水泥板夹死.(5)外孙苦根因吃豆子被撑死.活着的非本真存在.(二)造成个体历史苦难的因素:(1)命运.《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2)社会、历史的因素.(3)人祸. 如大跃进、公社化对普通农民造成的惨重灾难,即家破人亡.(三)抗拒命运与苦难.福贵还顽强地坚持“活着”.“活着”成为一种人生姿态.3、活着的异化形式:《许三观卖血记》.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命脉来维持生存.b新历史小说1、国内新历史主义文学潮流的基本特点答:概念:用新的历史观念或历史意识去解释历史的文学潮流——重说历史.基本特点:(1)反叛旧有的历史观念——“一切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历史发展动力).(2)确立新的历史观念——“一切历史都是欲望的历史”(欲望、权力:历史发展动力).(3)(题材)告别“正史”走向“野史”.新历史小说:吃、婚姻、两性、妻妾争斗.(备注代表作家与代表作品::莫言:《红高粱》;格非:《迷舟》、《敌人》、《青黄》;苏童:《妻妾成群》、《我的帝王生涯》、《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米》;余华:《鲜血梅花》、《活着》;张炜:《古船》、《家族》;刘震云:《故乡相处流传》、《温故一九四二》、《故乡天下黄花》;阿来:《尘埃落定》;陈忠实:《白鹿原》;莫言的《丰乳肥臀》、《檀香刑》.)2、苏童新历史主义小说的话语模式答:一、《妻妾成群》:女性悲剧命运的“另类”书写:1、生存的选择:嫁人不要名分要生存.2、女性欲望的压抑:3、女人之间的争斗与暗害.4、疯癫与死亡.女性悲剧命运.5、新一轮历史循环.6、男性:权力、金钱、女人的拥有者与女性悲剧命运的制造者.二、《红粉》:妓女命运书写及对权威叙事的反叛:反叛权威叙事之一:妓女改造给妓女带来了幸福吗?反叛权威叙事之二:妓女是妓女自己的选择,而不是阶级压迫所致.三、《米》:欲望:人性与历史的永恒谜底:1、隐约的历史事件背景(如日寇入侵).2、透视主人公五龙的人性演变.四、《我的帝王生涯》:帝王史——一部权力的血腥斗争史:1、燮国端白政权的内忧外患——权力中心的斗争.2、杨夫人等七人之死——野蛮的殉葬制度.3、太后与母后争权——后宫窝里斗.4、燕郎净身当阉人——野蛮的宫刑.(备注:主要作品有《罂粟之家》、《妻妾成群》、《红粉》,长篇小说《米》、《我的帝王生涯》等)3、《白鹿原》中的白嘉轩形象答:《白鹿原》:对近代历史的阐释——超越阶级斗争模式.对民族文化的解秘.1、白嘉轩形象:仁义文化的载体.(1)耕读传家——虽为地主,有家产(有药房等),但从不放弃劳动,亲自犁田——与农民没有两样.要儿子进山背粮,体验劳动的艰辛.注重子女的教育,严格要求他们读书学习.(2)广行仁义——组织“交农”事件;周济不得不卖地的李寡妇;与长工鹿三以兄弟相称;建乡规民约;建学堂;(3)慎独——批评鹿三从背后暗杀田小娥.宣称“人行事不在旁人知道不知道,而在自家知道不知道.”(4)传统道德卫道士(负面因素)——拒小娥入祠堂;修塔镇“妖”等.4、莫言“红高梁家族”小说的艺术特点.(1)标志着新历史小说的诞生,开创了现代小说一种新的叙事模式.(2)关注的不是历史本真,而是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人、人性、人道以及人的异化.颠覆了抗战历史,民间草根阶层成为抗战的主力.(3)叙事上设置了双重视角,创造了多过程叙述方式,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的局限.c解构主义小说(王朔):简评王朔小说:(1)商业性.(2)叛逆性.(3)反讽性.(4)局限:缺乏深度,人物雷同、结构散漫等. 新写实小说:1、简述新写实小说的审美特征新写实小说的作者大多具有反英雄、反典型的意识,他们力图表现普通人物、下层人物的普遍卑微的生活,但拥有着原动的活泼的生命力.他们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普通人物都可能经历或遭遇的东西,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人情世故、喜怒哀乐、生老病死……都在新写实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新写实小说与以往的写实小说的最大的一个区别是作家审美态度的客观化,追求生活的原色魅力.新写实在叙事时多以非典型的、无必然联系的“生活流”的写作方式为主,让人物、事件、场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自然而然的展现、于是,在新写实小说中,既无骇人听闻的事件,也无大义凛然的英雄,更无戏剧性的矛盾冲突,通常是用人物的心理体验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和折射现实的存在.作家尽量将自己的倾向性和价值取向隐藏,力图避免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对生活原相的过度干预.于是,新写实小说往往不存在一个贯穿于故事始终的中心情节,而多半是由一些散落的琐碎故事拼合而成的.2、如何理解刘震云、刘恒的小说答:一,关于刘震云的小说:他的主题是书写权力等级结构中的人生世相.如:《一地鸡毛》:小人物生存的窘迫和变形的抗争;《官人》:权力欲和人性的蜕变.揭示权力的社会本质及其异化;查水表老头经常说“他年轻时曾给某位死去的大领导喂过马.” (备注:代表作:短篇:《塔铺》等;中篇:《新兵连》、《单位》、《官场》、《官人》等.长篇《故乡天下黄花》等.)关于刘恒的小说:小说主题主要提示了食色的生存内涵.1、对农民基本生存困境的关注:创作思想简析;2、粮食或吃:作为生存基本需求的内涵——《狗日的粮食》.3、性与伦理的剧烈冲突:《伏羲伏羲》.4、以贫嘴消解生活的酸楚:《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4、如何理解池莉、方方的小说答:一,关于池莉的小说:总体上说,池莉是一个为市民生活代言的小说家.其小说主要提示了如下观念: 1、市民烦恼人生的生存景观.如她的小说《烦恼人生》、《太阳出生》、《不谈爱情》等.2、市民的生存哲理之一: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执着、坚韧地活着.——《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3、市民的生存哲理之二:世俗生活责任的承担.4、女权主义的典型文本.《小姐你早》:妻子戚润物与李开玲、艾月等联合起来斗负心丈夫王自力.(姐妹情谊)《生活秀》《有了快感你就喊》.(备注:主要作品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二,关于方方的小说:新写实早期代表的女作家.1、《风景》:低层市民的生活状态与的生存策略.(1)亡灵视角.(第八子)(2)低层市民的卑微生存状态.(3)不择手段往上爬:七哥的生存哲学.(4)诗意的栖居的总体上不可能.女性主义小说:1、从林白女性小说看女性小说的话语模式答:1、女性(身份)认同.表现女性的独特生命体验和生存状态.2、男权抗拒.3、姐妹情谊.同性之爱是纯粹的“友谊”,它接近爱情,又超乎肉欲.林白女性小说的艺术特点:1、自叙性.2、“回忆”——对女性自身经历的“重读”模式.3、诗性语言.《“子弹穿过苹果》:“女人的美丽就像天上的气流,高高飘扬,又像寂静的雪野上开放的玫瑰,洁净、高级、无可换回.”2、陈染女性小说的话语模式答:1、女性成长与性萌动.2、回归女性之爱的“精神家园”.3、对异性爱与同性爱的双重失望. (备注:20岁发表作品,出版有小说集《纸片儿》、《与往事干杯》、《嘴唇里的阳光》、《无处告别》、《潜性逸事》、《站在无人的窗口》,长篇小说《私人生活》及若干散文集,1998年发版有《陈染文集》)3、王琦瑶人生悲剧命运的内涵答:王琦瑶是王安忆小说《长恨歌》里的主角.在小说中,从她解放前的小家碧玉到成为李主任的情妇,到解放后的与康明逊的爱情到被“长腿”杀死的人生轨迹来看.其展现了一个女性悲剧的人生内涵:1、现代都市文化的牺牲品(因选为“上海小姐”,才被李主任包养;被“长脚”杀死,成为金钱主义文化的牺牲品).2、时代变迁带来的人生起伏(李主任的倒台;解放后的人生转折).3、人生命运的捉弄(李主任飞机失事;被“长脚”失手杀死;唯一的女儿长大了却“飞走”了,自己的死与女儿有间接关系).4、女性自身的人性弱点(晚年浮华的生活;与老克腊的老少恋;纠缠“长脚”不放).知青小说:1、知青小说的主题模式答:主要有以下几种:1、伤痕的诉说:描写知青生活的苦难,揭露文革非常历史岁月的黑暗,凭吊流逝的青春岁月.叶辛《蹉跎岁月》.2、神圣的迷恋:认同知青生活的经历,表达“青春无悔”的理想情怀.典型作品:梁晓生《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张承志的《黑骏马》.3、理性的反思:反思知青生活中的历史倒退行为等.韩少功《西望茅草地》.4、生存的观照:从存在哲学角度对知青生活进行描述,揭示存在的荒诞性.王小波《黄金时代》.(备注:知青作家群:梁晓声、韩少功、张承志、史铁生、王安忆、孔捷生、叶辛、王小波、张抗抗、张辛欣、铁凝、叶蔚林等.上山下乡的知青生活经历.)2、如何看待知青小说的得失1、肯定性评价.2、否定性评价:如成坚:“作为集体不幸的知青,对自己的罪孽又作何处置?逍遥:“千千万万知青付出青春、血汗和爱情从事的垦荒事业,竟是将美丽的草原滥垦成沙漠的千古罪人的事业等等.3、正确的评价:理性地看待知青小说,要用时代意识重新审视知青生活与知青文学.新时期诗歌散文与戏剧1、什么是朦胧诗答:朦胧诗:崛起于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气闷的“朦胧”》,诗歌既有主题或内容上哲理的思考,又有写法上现代诗艺如象征手法的运用.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2、朦胧诗的诗歌主题答: 1、对现实的质疑和抗争——包括对人生苦难的倾诉,特别从个人角度对文化大革命表示出强烈不满.诗人们虽然年青,但却是民族的先觉者和思想的抗争者.如北岛《回答》:写对文革的抗拒与批判.“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2、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对整个民族的命运表示忧虑,表现对民族的深沉之爱.如舒婷《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3)对民族文化精神的追寻.如杨炼的《诺日朗》,歌唱民族文化中的男神精神.3、朦胧诗表现方法、诗风与诗歌地位:1、表现方法接受西方现代诗歌的手法——象征、隐喻、暗示等,显示主题的多义性.象舒婷的《致橡树》,写两株橡树根相连,枝叶相依相偎,既有爱情的主题,也有民族情感的主题.2、诗风:诗歌主题显示多义性,诗风趋入深沉而凝重.3、诗歌地位:新时期第一个现代诗歌浪潮.或新时期现代诗歌审美原则的崛起.)。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复习资料-最有用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复习资料-最有用的。

导言(1)从晚清开始,中国文学现代化发生期的观念变革,首功归诸梁启超。

(2)梁启超:揭起“诗界革命”的旗帜,是以诗评家身份出现,倡导“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变革观念【他重在理论倡导】。

真正以诗人面目倡言诗界革命的是:黄遵宪(他主张用俗话作诗——所谓“我手写我口”)【重创作实践】。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一、五四文学革命——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的开端1、时间:1917年5月4日2、直接背景和动力:五四新文化运动3、主要阵地: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4、主要目标和任务:“三反”、“三提倡”A、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B、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C、反对专制迷信,提倡民主与科学5、兴起: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从“八事”入手注重形式方面的改革。

高潮:2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从此文学革命就正式展开了。

发展:(得到了钱学同、刘半农等人的响应)A、得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其他先驱者的响应,钱玄同最早表示“绝对赞同”;刘半农发表了《我之文学改良观》。

B、文坛上的“双簧戏”(钱玄同化名王敬轩,仿照旧文人的口吻,汇集反对新文学与白话文的种种观点与言论,写成一封致《新青年》的信;刘半农根据王敬轩的信逐一辩斥。

此举引起了广泛的社会注意,扩大了新文学的影响,新文学摆出了与旧文学对峙的主战姿态)。

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与《平民文学》,从人道主义出发,对运动做出指导。

6、主要实绩:1918年5月,鲁迅发表他的第一篇百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新青年》4卷5号)二、20年代最有名的三次文学论争:1、对以林纾为代表的“国粹派”的批判;2、对以梅光迪等人为代表的“学衡派”的批判;(1922年)3、对以章士钊为代表的“甲寅派”的批判。

(知识点:吴宓、胡先骕都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立场写了《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尝试集》出自胡适】胡适和李大钊引起了新文学内部的“问题与主义之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位“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实际上就是诗人 的美好理想与希望的象征。在中国动乱年代中,特别 是大革命失败后的恐怖笼罩下,青年知识分子普遍存 在的失望和彷徨的心态和若有所思的感觉被戴望舒用 一条阴暗狭窄而悠长悠长的“雨巷”表现得极为逼真 传神。“我”心目中的希望——那位“丁香姑娘”只 是渴望得到而无法得到的想象出来的幻影,很快就消 失得无影无踪了。最后,只有一个孤零零的“我”在 那条寂寥而悠长的雨巷彷徨。这首诗是诗人在特定的 时代,特定的情绪下弹奏出的一支梦幻曲。诗歌借鉴 了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又不失中国古典诗歌的情韵。 戴望舒在技巧上承袭了象征主义,在情感上却和本民 族文化传统一脉相承。在诗歌形式上,强调”诗的韵 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 即在诗情的程度上“,借鉴了法国象征派的创作方法, 但对象征派神秘的内容和晦涩的诗风有较大的突破。 语言上,清新活脱、自然质朴。在中国现代派诗歌的 发展历程中,《雨巷》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3、沦陷区文学
沦陷区文学是抗战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 部分。1941年,上海完全沦陷时,最有影响的 文学杂志《万象》,团结了一大批在上海的进 步作家,发表了大量的揭露旧社会黑暗腐朽生 活的具有爱国主义理想的作品,如师陀的《无 望村的馆主》、《大马戏团》、《剧本》和张 爱玲的小说集《传奇》等,在北平沦陷区,最 突出的是周作人的闲适小品,他的《药党语 录》、《药味集》等散文集典型地表现了一个 民族变节者进退失据的矛盾心理。
7、鲁迅后期杂文的内容和意义
• 与前期杂文相比,鲁迅后期杂文思想更为锐利,内容也更为丰富。鲁 迅后期杂文的内容非常广泛:有政治评论,如揭露当局的反动统治和 文化“围剿”的罪行等;有对文艺界各种现象的评论,如对文艺界表 现出来的倒退、复旧的倾向的批判,对文坛“捧杀”与“骂杀”现象 的批评,对青年作家作品的评论等;有各种思想评论,如对社会上各 种错误思潮的批判,对各种错误的文艺观的批判等。 • 值得注意的是,鲁迅后期杂文中,政治内容大大增加。《为了忘却的 纪念》、《写在深夜里》控诉了国民党进行文化围剿、杀害“左联” 五烈士的罪行。《中国人的生命圈》揭露日寇在“边境上是炸,炸, 炸”,国民党在“腹地上也是炸,炸,炸”的暴行。同时,鲁迅后期 任然注意进行社会批评,写下了大量解剖中国社会思想的杂文,这些 杂文仍然像前期杂文那样对中国传统文明的弊病和各种丑恶的社会现 象进行了综合性的解剖。《二丑艺术》、《爬和撞》、《帮闲法发 隐》、《“题未定”草· 二》等篇通过生动的形象,批判了二丑的投机 艺术和小市民向上爬的市侩哲学,揭露了帮闲们的帮忙、帮凶的实质 和“倚徒华洋之间,往来于主奴之界”的西崽相。鲁迅后期杂文的文 艺批评与政治批评、社会批评的关系更加密切,因而也是20世纪30 年代中国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的最好的艺术记录。
9、丰子恺散文创作的基本特点。
丰子恺散文创作开始于20年代中期,有作品集《缘缘堂 随笔》、《缘缘堂再笔》、《车厢社会》、《率真集》等。 其散文善于描摹儿童的纯洁无垢,自称“儿童崇拜者”, 热情讴歌儿童的天真烂漫。在这类作品中作者又毫不掩饰 他对“成人社会”的虚伪、冷酷、势力。这类作品有《给 我的孩子们》、《儿女》等篇。他的散文中也有佛家思想 的痕迹,颂扬“堕地立刻解脱”(《缘缘堂随笔》)。30 年代,作品现实性加强,逐渐转向对世间百态的描画与讽 喻。如《吃瓜子》、《穷小孩的跷跷板》《三娘娘》等篇。 抗战后的篇章,更多激愤之声,与前期作品平和的格调大 不相同,《防空洞中所闻》、《贪污的猫》等都是控诉讨 伐之力作。丰子恺的散文,继承了我国古代散文夹叙夹议 的手法,常在婉曲的叙写中夹进直言议论,情理并重。他 写儿童生活的篇章,总是从极平常的生活中取材,用明白 如话的文字,和蔼而又超脱的态度,将对象描摹得十分传 神,可谓灵达之作。行文简洁又不时有弦外之音,蕴含着 某种恬静、庄穆的宗教式情绪,也是他散文的一个基本特
1、汉园三诗人
是30年代的中国现代派诗歌创作中三位风格独特的 诗人——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合著了《汉园 集》,被称为“汉园三诗人”。他们在表现现代派诗 歌的主张外,注重以诗传达独特的气质。何其芳主要 表现年青人朦胧的理想和淡淡的忧伤,注重诗歌形象、 情调、气氛的统一。李广田的诗歌,风格质朴,蕴籍 深沉。卞之琳善于在不露声色中深含着情感与哲理, 对现代诗歌的客观化、非个人化、戏剧性、小说性处 理等艺术手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字奇巧。
5、钱钟书创作的基本风格。
•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高超的讽刺幽默手法、大量的奇 语妙喻、深刻的心理刻画使钱钟书的小说独具魅力。 在《围城》中,他十分谙熟地在谈天说地中掺入讽喻 的喜趣,在热辣的喜剧高潮中酿成足够悲凉的气氛。 他集道德、风俗、人情、社会的批判于一炉,从而确 立一种睿智的幽默。同时,小说中妙语连珠,多方引 喻,心理描写淋漓尽致,使事物、人物的特征愈见鲜 明深刻,使作品格外俊逸而畅快。钱钟书不愧为以为 渊博的学者,几乎每写一人一事,与此相类的生活印 象、中外典故、理论学说等万种思想在刹那间齐奔笔 下,使那些不同的知识分子谈吐时充满文学、哲学、 历史、社会的意味,因此也更鲜明深入地表现出他们 各异的心理、性格、教养等。这不仅增添了作品的情 趣,而且更大地开掘了作品题材的意义,使小说更含 蓄、更深沉、有着更发人深省的思想力量。
2、《画梦录》
是现代散文集,作者何其芳。它是一个有朦胧 理想、渴望温暖的青年人在人生旅途中种种寂 寞的记录,内容广泛,文思飞扬,魔幻,现实, 今今古古。作者以诗的笔调创作散文,意境美 丽迷蒙,近于独白式的喃喃自语,情感细腻委 婉,风格纤巧精致,词句典雅。它是中国现代 散文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美文”之一。《画梦 录》曾在1937年获《大公报》文艺金奖,在 当时影响相当广泛。
4、林语堂
• 幽默、细腻、渊博、犀利是钱钟书小说创作的基 本风格。 • 在题材主题上,钱钟书善于在广阔的生活背景 下,精细入微地描绘中国知识分子的众生相,无 情揭示人性的弱点和人生、社会的荒凉。其代表 作《围城》以方鸿渐为主人公,艺术地概括了20 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的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 会一代欧化知识分子的特征和命运,写出了一部 现代中国的“儒林外史”。钱钟书的《上帝的 梦》、《灵感》等小说也都以不同侧面深刻剖析 了处于封建传统文明与现代西方文明夹击下的中 国知识分子进退失据的心理状态和精神怯懦,无 情批判了人性的弱点和人生的荒凉。 •
6、方鸿渐的性格
• (1)作品中的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处在精神危机中的 现代知识分子形象。方鸿渐出身于败落的绅士家庭, 长期的封建家庭影响,形成他软弱屈从的性格,他在 事业、爱情、家庭三座“围城”中挣扎,但均以失败 告终。从主人公艰难的人生旅途中,可以看出他找不 到人生出路而彷徨无主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主人公善 良而迂腐,正直而软弱,不谙世事而玩世不恭的性格 特征。 • (2)方鸿渐不能确认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看不到 生活的意义和行动的必要性,因而总是在社会的边缘 彷徨游移,在生活中总是怯于行动而乐于延拓,只凭 盲目的冲动去碰运气,形成了一种既被动又盲从的性 格。 • (3)方鸿渐是病态的现代文明的病态产儿。作品通 过对方鸿渐这一典型人物的塑造,既揭示了现代文明 的弊病和危机,也启示了人们要有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8、《雷雨》的艺术特结构艺术。《雷雨》的剧情包含了前后20年时间的内容,为了能让 这些内容浓缩到一天时间内来表现,其结构上采用了“回溯法”,即以“现 在的戏”为开端,让“过去的戏”穿插其间,正面展示“现在”正发生着的 事件,以回溯过去的事来推动“现在”剧情的发展,这种“回溯法”使结构 凝练、情节紧凑、矛盾集中。在处理戏剧冲突时,采用的是网状结构类型, 即在全剧中设置一个主要情节线索,让次要情节线索和各种戏剧矛盾围绕这 一主要情节的发展来展开,同时各种矛盾和冲突之间又具有巧合性联系,一 环扣一环,互相引发,互为因果,各种冲突不断促进和推动主要戏剧冲突的 激化,以推进主要情节的完成。剧作还善于运用有关情节结构的多种技巧, 如对重点与穿插、期待与悬念、发展于陡转等方面的处理都非常出色。 具有丰富潜台词和充分个性化的戏剧语言。剧作中不同人物有不同的语言 特色,他们的生活经验、教养、地位、心理,乃至说话的场合和环境气氛的 不同,决定了其所使用的词汇、语句、语调、节奏的不同。作者能够非常细 致地把握并写出种种不同特点的台词,不仅注意戏剧语言的个性化,而且讲 究语言的动作性,即在人物语言中寄寓着潜在的内心活动,有丰富的潜台词, 观众通过人物台词能感受到话中之话、弦外之音。 追求戏剧的诗意。雷雨般的作家的热情与雷雨这一自然界的形象浑然一体, 形成一个完整的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诗意的人物和诗意的语言也增强了全 剧的诗意。
10、戴望舒诗歌特点

《雨巷》是戴望舒诗作的代表作之一,是戴望 舒接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和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 集中体现。诗中写“我”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 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这是“我”对黑暗现 实感到迷茫、失望、忧郁,看不到出路的茫然不 知所措的感觉,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 着愁怨的姑娘”,她终于默默走近了我的身旁, 然而又紧接着“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地飘走了, “我”陷入了更加孤独、寂寞而无奈的愁思之中。
• 中国现代散文家,早年先后去美国和德国留学, 归国后任教于北京大学。林语堂在《语丝》上发 表了大量的小品散文,如《劝文豪歌》、《咏名 流》、《论骂人之难》等,散文集主要有《剪拂 集》、《大荒集》。早年他提倡自由民主,揭露 北洋军阀镇压进步学生的暴行和现代评论派等 “正人君子”之流的虚伪面孔,显示了“真诚勇 猛”的时代战斗精神。但是他的作品中,又集中 反映出他深受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 的不良影响。林语堂的文章追求幽默效果,庄谐 杂陈,深入浅出,语言平实而机智,有一种举重 若轻、从容自如的风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