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不良事件管理
医院不良事件管理规定
![医院不良事件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a0c50e2fce2f0066f43322bb.png)
医院不良事件管理规定
一、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
坚持非惩罚性、主动报告的原则。
医院鼓励护理人员主动、自愿报告不良事件,包括报告本人的或本科室的,也可以报告他人的或其他科室的,可以实名报告也可以匿名报告。
对主动报告的科室和个人的有关信息,医院严格保密。
(一)Ⅰ级、Ⅱ级不良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
(二)Ⅲ级、Ⅳ级不良事件遵循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原则。
二、不良事件报告的时限
早发现、早报告,一般不良事件报告时间为24~48小时以内;严重不良事件或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事件的同时先口头上报护理部或相关职能部门,并在24~48小时内登录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上报。
三、不良事件报告形式
报告形式:网上直报、电话报告、书面报告。
四、不良事件报告的奖惩措施
对主动、及时上报不良事件的人员和科室,将根据不良事件的具体情况按照医院有关规定给予免责、减轻处罚或奖励处理;凡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但隐瞒不报的科室和个人,一经查实,根据事件具体情况给予当事科室和个人相应的行政和经济处罚。
医院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医院不良事件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f532916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5.png)
医院不良事件管理制度一、总则不良事件是指医院在诊断、治疗、护理、管理等过程中发生的对患者造成伤害或可能造成伤害的不良事实。
医院不良事件管理制度是指为规范医院不良事件管理行为,预防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尽可能减少不良事件造成的损害,加强医院内部的安全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权益的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监管机构医院不良事件管理由医院管理部门负责,全面监督不良事件的管理工作。
监督机构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1. 内部监督内部监督主要由医院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并完善不良事件管理制度,指导医务人员正确处理不良事件,定期开展不良事件的评估分析,加强对医院内部医务人员的督导和纠正工作。
2. 外部监督外部监督主要由卫生部门和其他相关监管部门负责,定期对医院的不良事件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对违规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罚和处理,保障患者权益。
三、管理程序1. 不良事件的报告医院内部医务人员对于发生的不良事件应当进行及时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产生不良事件的原因、时间、地点、涉及的患者信息等。
2. 不良事件的初步评估医院管理部门将对报告的不良事件进行初步评估,确认不良事件的确切情况,对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并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进一步处理措施。
3. 不良事件的调查和分析对不良事件进行进一步调查和分析,确定不良事件的原因和责任人,并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 不良事件的处理和追踪对已经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有效处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定期追踪和评估,确保处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5. 不良事件的总结和汇报医院管理部门将对已经处理完毕的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和汇报,对不良事件的相关信息进行归档和备份。
四、责任追究1. 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对造成不良事件的责任人或责任部门,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批评教育、停职检查、降低岗位(职务)等。
2. 加强内部自律医院将对责任人进行严格的内部追责制度,激励医务人员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不良事件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3e560d2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8.png)
不良事件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建立健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处理和分析工作,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所有医疗、护理、药学、检验、放射、手术、行政管理等部门和人员。
三、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对患者、医务人员或医院设施造成伤害或潜在伤害的事件。
包括医疗差错、医疗事故、患者投诉、医疗设施故障、职业暴露等。
四、报告原则1. 及时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应立即报告。
2. 真实性:报告内容应真实、准确,不得隐瞒、虚报。
3. 完整性:报告应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人、事件经过、后果、原因分析等内容。
4. 保密性:对涉及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信息,应予以保密。
五、报告流程1. 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当事人或发现人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2. 科室负责人应在2小时内向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报告。
3. 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应在2小时内向医院领导报告。
4. 医院领导应在2小时内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5. 对重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立即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六、处理措施1. 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对报告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调查、核实和处理。
2. 对发生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当事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暂停执业资格、解除劳动合同等处理。
3. 对发生医疗设施故障、职业暴露等事件的,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并及时进行维修、消毒、治疗等。
4. 对患者投诉,应认真调查,及时给予答复,对确有问题的,应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患者权益。
七、分析与改进1. 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应定期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汇总、分析,提出防范措施。
2. 对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3. 对重复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加强监管,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与解决方案
![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与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76e57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fc.png)
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与解决方案一、引言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可能给患者带来伤害,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医院应制定完善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鼓励护理人员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二、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1. 目的鼓励护理人员参与患者安全管理,主动、及时上报不良事件,预防和减少不良事件对患者造成伤害,保障患者安全。
2. 范围全院各护理单元。
3. 权责(1)护理部:规定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时限与程序,鼓励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行为,按不良事件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措施降低损害程度。
(2)各护理单元:及时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且积极采取补救或整改措施,尽量将患者的伤害降至最低。
4. 定义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
包括护理投诉、药物错误、医嘱执行错误、非计划拔管、意外拔管、意外脱管、压力性损伤、高危压力性损伤、跌倒、坠床、烫伤、输液/输血及相关并发症、VTE、标本错误、特检错误、设施使用不当、物品管理错误、锐器伤以及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其它意外事件。
5. 报告程序与时限(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向所在护理单元负责人报告。
(2)所在护理单元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核实并上报护理部。
(3)护理部接到报告后,应根据事件性质和影响程度,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组织调查和处理。
(4)护理部应定期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并向全院通报。
6. 奖励与惩罚(1)对于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护理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
(2)对于未按照规定及时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导致患者伤害加重或其他严重后果的,按照医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三、医院护理不良事件解决方案1.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1)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护理操作水平。
医院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管理制度
![医院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da0a583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2.png)
医院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规范医院内部的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水平,依法合规运营,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部医务人员和相关人员。
第三条定义1.不良事件:指医疗活动中发生的不符合预期结果或影响患者健康和医疗质量的事件。
2.医务人员:指在医院从事医疗活动的医生、护士及其他技术人员。
3.相关人员:指医院管理人员、行政人员以及与医疗活动相关的服务人员。
第二章不良事件报告流程第四条报告义务医院内任何发现或知悉不良事件的医务人员和相关人员有义务及时报告。
第五条报告途径医务人员和相关人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不良事件的报告: 1. 口头报告:直接向上级主管或医院质控科报告。
2. 书面报告:以书面形式向质控科提交不良事件报告表。
第六条报告内容不良事件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 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方和相关人员; 2. 不良事件的具体描述,包含事件发生的过程和影响;3. 对不良事件的初步分析和评估;4. 针对不良事件的整改措施和改进建议; 5. 报告人的姓名、联系方式和报告日期。
第七条报告时限不良事件发生后,相关人员应及时报告,不得拖延。
第八条报告保密医院对不良事件报告的内容应予保密,不得泄露报告人的姓名和其他个人信息。
第三章不良事件处理流程第九条初步处理1.收到不良事件报告后,质控科应立刻成立特地的处理小组进行初步处理。
2.处理小组应进行事件调查,并对事件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
3.处理小组应尽快确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订立整改方案。
第十条事件调查1.事件调查应包含对事件的事实真相、责任人、诊疗过程和医疗记录等进行认真核查。
2.事件调查可以采取访谈、查阅资料、收集证据等方法进行,必需时可以请教外部专家看法。
第十一条分析评估1.事件调查结束后,处理小组应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
2.分析评估的重点包含对事件原因的查找、责任的界定、过程问题的识别,以及对后续改进措施的提出。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48c1078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8e.png)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1.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那可是医院里的一道重要防线啊!就像守门员守着球门一样,容不得半点马虎。
你想啊,如果没有这个制度,那医疗过程就像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乱成一锅粥了。
我有个朋友去看病,结果护士拿错了药,还好发现得早。
要是有完善的不良事件管理制度,这种事儿就很难发生啦。
2. 咱们说说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它就像一个超级侦探。
一旦有不良事件冒头,立马就能把它揪出来。
比如说,有个病人手术后伤口感染了,这时候这个制度就开始发挥作用啦。
它会调查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手术器械没消毒好,还是术后护理不到位?就像侦探破案一样,不找到真相誓不罢休。
3.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嘿,这可关系到咱们每个人的健康呢!你把医院想象成一艘大船,这个制度就是船上的瞭望员。
要是没有瞭望员,船随时可能触礁。
就像之前我听说的,有个医院在输血的时候输错了血型,多可怕呀。
要是他们严格执行这个制度,就像瞭望员时刻盯着海面一样,这种危险就能避免了。
4. 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啊,就像是医疗世界里的纠错本。
医生护士们在这个本子上记录下自己的错误或者差点犯错的事儿。
比如说,有个医生差点开错药剂量,他把这件事记录在这个制度要求的地方。
这样,以后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啦,就像学生通过纠错本提高成绩一样。
5.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那可是给患者的一颗定心丸啊!患者来医院看病,心里本来就七上八下的。
要是知道有这么个制度在保驾护航,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盏明灯。
我见过一个老人,他本来担心手术会出问题,但是当他知道医院有严格的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后,就安心多了。
就像在暴风雨中的船找到了避风港。
6. 咱们来聊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它就像医院的良心监督者。
你想啊,医院每天人来人往,各种治疗检查,难免会有差错。
这时候这个制度就站出来了。
比如说,医疗器械出现故障,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
这个制度就会督促医院赶紧解决,就像一个严厉的老师监督学生一样,让医院不敢懈怠。
2024年不良事件管理制度(精选6篇)
![2024年不良事件管理制度(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b1d75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e7.png)
2024年不良事件管理制度(精选6篇)不良事件管理制度篇11、护理不良事件分为护理差错、护理事故、在院跌倒、护理并发症、护理投诉及其他意外或突发事件。
2、护理部及各科室具备防范、处理护理不良事件的预案,并不断修改完善。
各护理单元应建立不良事件登记本,及时据实登记。
3、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当班护士要立即向护士长和当班医生汇报,本着病人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尽量避免或减轻对病人健康的损害,或将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4、护士长要逐级上报不良事件的经过、原因、后果,并按规定填写对应的登记表。
情节严重的差错、投诉或病人自杀等突发事件2小时内上报护理部,其他不良事件48小时内上报护理部,护理部及时了解情况,给予处理意见,尽量降低对病人的损害。
不论是院外带入压疮或院内发生压疮,一旦发现,均需填写“压疮报告单”。
5、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药品、器械等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必要时封存,以备鉴定。
6、护理部制定护理投诉和纠纷的接待流程,热情接待、认真调查、尊重事实、耐心沟通、端正处理态度,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
重大护理投诉,上报医院备案、讨论。
7、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病区和科室要组织护士进行讨论,分析原因,及时制订改进措施,并跟踪改进措施落实情况,定时对病区的护理安全情况分析研讨,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
8、执行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鼓励积极上报未造成不良后果但存在安全隐患的事件,以及有效杜绝差错的事例。
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已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一经查实,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9、各科室和护理部如实登记各类护理不良事件。
10、由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小组,对上述事件每月汇总进行讨论,从制度合理性、制度执行、环节管理、工作流程、职业道德、主观态度等方面综合分析,根据事件的情节及对病人的影响,确定性质,提出奖惩意见和改进措施,在全院护士长会上传达,共享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b71e710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c3.png)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规范不良事件上报,及时发现及排除医院存在的质量安全缺陷,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切实保障医疗安全,确保患者安全,根据《2012版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细则》和中国医院协会《2018版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标准》的要求,现制定我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一、目的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管理,增强全院职工的风险防控意识,及时发现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并对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切实保障医疗安全,保护病人安全。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在医院发生的与患者安全相关的不良事件、安全隐患和各类缺陷以及运行不畅等,适用于医院内任何部门、科室和人员。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分级、分类和管理1.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和医疗机构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到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2.事件分级及管理(1)事件分级根据不良事件导致后果的严重程度,划分为I、II、III、IV四个等级。
I级事件(警讯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在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的永久性功能丧失。
∏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差错事件):在诊疗过程中,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机体与功能损害。
In级事件(无后果事件、临界差错):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要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IV级事件(隐患事件、未遂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在实施之前被发现并得到纠正,未造成危害的事件。
(2)分级管理I级、∏级事件采取强制性上报管理,III级、IV级事件采取鼓励性上报管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严重程度评估,采用国际严重性分级代码(SAC)分级统计,按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分为4级。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方案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f1260a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9a.png)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方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管理制度、企业管理、岗位职责、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稿、合同范本、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management systems, enterprise management, job responsibilities,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essay compilatio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方案第1篇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方案XXX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规定为加强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规范不良事件处理流程,推动我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增强医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达到国家卫计委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更好落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工作制度,特修订本规定。
医院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医院不良事件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3686547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9.png)
不良事件的发生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诊疗过程,导致患者 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加强不良事件管理,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标准与示例
01
02
03
04
05
警讯事件
差错事件
临界差错
医疗安全(不良 其他事件 )事件信息
不良事件管理涉及多个部 门,需加强部门间的沟通 与协作,形成合力。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应对策略
智能化管理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 段,实现不良事件的自动监测、
预警与分析。
患者安全文化建设
将患者安全作为医院文化的核心 ,通过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等方
式,提升医院整体安全水平。
完善法规与标准
密切关注国家及地方相关法规与 标准的更新,及时调整医院不良
数据分析与利用
通过对不良事件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 析,为医院管理层提供了有针对性的 改进建议。
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方向探讨
报告积极性不足
部分员工对不良事件的报 告存在抵触心理,需通过 激励机制和文化建设加以 改善。
数据质量有待提高
部分报告存在信息不完整 、不准确等问题,需加强 数据审核与质量控制。
跨部门协作不畅
预警信号设置及响应措施
预警信号设置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设定不同级别的预警信号,如红色、橙色、黄色等,以便 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不良事件风险。
响应措施
针对不同级别的预警信号,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包括启动应急预案、组 织专家会诊、加强患者沟通等,确保在不良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 处置。
04
定期检查 不定期抽查 专项检查 投诉处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d67c194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8d.png)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旨在及时发现、报告、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析事件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
三、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医疗设备、药品、技术操作、护理服务等原因,导致患者出现意外伤害、疾病恶化、死亡等不良后果的事件。
四、报告原则1. 及时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医疗机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件扩大,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2. 真实性:报告内容应真实、客观、完整,不得隐瞒、虚报、漏报。
3. 保密性:对报告人及事件相关人员的个人信息进行保密,不得泄露。
4. 分析性:医疗机构应对报告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五、报告流程1. 事件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医疗机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件影响。
2. 事件报告:医疗机构应按照报告原则,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并按要求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
3. 事件调查:上级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组织专家对事件进行调查,查明事件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4. 整改落实:医疗机构应根据调查结果,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存在的问题,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5. 信息反馈:医疗机构应将整改落实情况及时反馈给上级主管部门。
六、监督管理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制定相关应急预案,确保制度落实。
2. 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进行查处。
医院不良事件管理工作总结
![医院不良事件管理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db8ca3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32.png)
医院不良事件管理工作总结医院不良事件管理是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医院服务质量、满足患者需求至关重要。
通过及时发现、快速处理和全面总结不良事件,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损害,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本文将对医院不良事件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包括工作流程、团队建设、质量管理和不良事件经验总结等方面。
一、工作流程不良事件管理工作流程是整个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基础,它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不良事件的发现、处理和预防。
以本医院为例,我们的不良事件管理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事件报告:任何医务人员都可以通过门诊、住院、手术室等渠道将不良事件报告给质量管理科。
2.事件初判:质量管理科会对报告的事件进行初步判断,确定是否符合不良事件的定义和标准。
3.事件调查:对于初判为不良事件的,质量管理科会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详细调查,包括收集证据、采集相关数据、召开讨论会等。
4.责任认定:经调查确认为医院责任的不良事件,由质量管理科进行责任认定,并报告给医院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
5.处理措施:对不良事件责任方,根据责任认定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包括警告、停职、培训、罚款等。
6.事件总结:质量管理科将每个不良事件的处理结果进行总结,并向医院领导报告,并组织全院经验交流会,分享事件经验和教训。
通过以上工作流程,我们的不良事件管理工作得到了较好的开展和落实,对于不良事件的发现和处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团队建设不良事件管理工作是一个涉及多个部门、多个人员的工作,需要形成一个高效协调的团队。
本医院在团队建设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1.明确分工:明确各个部门和人员在不良事件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使每个人员都清楚自己的角色和责任。
2.加强培训:定期组织不良事件管理培训,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使其能够熟练掌握不良事件的处理方法和技巧。
3.建立沟通机制:建立跨部门的沟通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
4.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通过表彰和奖励优秀个人和团队,为他们以更高的热情和积极性投入到不良事件管理工作中。
医院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医院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0e56b85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86.png)
医院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医院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以下简称“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健全医院不良事件报告和管理机制,及时识别、评估和掌控不良事件,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而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全部医疗机构、科室和临床科研单位,包含医师、护士和相关医护人员。
第三条定义1.不良事件:指医疗活动中的意外事故、错误事件、医疗事故等不良结果,包含病人安全事故、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故障等。
2.不良事件报告:指医院内部人员对不良事件进行书面记录,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和管理的行为。
3.不良事件报告者:指医院内部人员对不良事件进行报告的人员,包含涉及不良事件的医师、护士等。
第二章报告流程第四条报告义务1.医院全部医护人员有义务及时报告发生在临床工作中的不良事件,确保报告内容真实准确。
2.报告不良事件应遵从严格的程序和规范,不得隐瞒、窜改或删除相关信息。
第五条报告程序1.不良事件发生后,医院内部人员应立刻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2.科室负责人收到报告后应及时向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报告。
3.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收到报告后,应认真评估事故的严重程度,并依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处理。
第六条报告内容不良事件报告内容应包含以下内容: 1. 不良事件的基本情况,包含事件发生的时间、地方、相关人员等。
2. 事件发生的描述及其对病人和医院带来的影响。
3. 事件原因的初步分析和评估。
4. 事件的处理和改进措施。
第七条报告记录1.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建立不良事件报告记录数据库,对全部报告进行记录并进行归档保管。
2.不良事件报告记录应依照保密原则进行管理,未经相关部门批准,不得擅自泄露或外传。
第八条事件追踪1.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对全部报告的不良事件进行追踪,确保事件的处理和改进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2.对重点不良事件,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及时召开会议进行讨论,订立相应的处理方案。
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7篇
![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7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c7c42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af.png)
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7篇【第1篇】医院护理不良大事报告管理制度职业防护管理制度1.加强教导,加深护士对医疗锐器和职业裸露的认可,把握标准预防的概念和措施,并予以重视。
1) 标准预防的概念: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显然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需实行防护措施。
2) 标准预防的措施:①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极其污染物品,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需洗手。
遇有下述状况必需立刻洗手:摘除手套后、接触病人前后、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②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均应戴手套;对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在任何状况下处理深层体液时必需戴手套,完成工作后应尽快脱去被血液、体液污染的手套。
③上述物质时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医护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受到污染。
④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准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举行清洁和适当。
⑤准时处理污染的床单,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和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扬。
⑥锋利器具和针头应当心安放,准时置于固定的容器内,以防刺伤。
⑦医护人员举行各项医疗操作前后,在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⑧可能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予隔离。
2.教导并订正护士的不规范操作。
不规范操作主要有:将用过的锐器或注射器举行分别、浸泡、清洗;将用过的针帽套回针头;将血液或体液从一个容器转到另一个容器;将针头遗落在不耐刺的容器中;不准时处理用过的利器等。
3.在举行侵袭性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有充沛的光芒,并特殊注重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利器刺伤或者划伤。
4.把握医疗锐器的处理原则及办法,削减污染物和工作人员的二次污染。
处理原则是:锐器使用后立刻放入固定的坚硬的利器盒里;对重复使用的注射器和其他医疗器具举行严格的灭菌处理;禁止徒手接触污染的利器,手术中利器应用传递容器传递。
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2ed87ed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7b.png)
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原则:
1.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应遵循保密性、自愿性和非惩罚性原则,鼓励护士主动报告。
2.报告人须真实陈述事件,遵循本人亲身经历的原则,不得虚假、诽谤,否则将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3.当事人及所在科室不得瞒报漏报不良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规程:
1.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应立即报告主管医师和护士长,并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
2.护士长接获信息后,应立即向XXX及护理部报告发生的不良事件,并在24小时内完成书面记录。
3.发生不良事件后的有关记录、药品、标本、器械等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以备鉴定。
若因抢救急危患
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有关医务人员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
4.护理部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调查、核实,根据事件的伤害等级、性质进行处理。
5.当事人需在24小时内据实记录事件发生的经过上报护士长。
6.相关管理人员应及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性质并提出可执行的改进措施;依据PDCA的原则进行改进。
7.根据护理部分层管理体系,各层级应动态监测本区域内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情况。
医院医疗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不良事件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de67ba9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8a.png)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一、目的1、通过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揭露,进行资料收集、原因分析、制定改进方案,以促进达到患者安全的目标,并有效、及时地纠正存在的问题及杜绝潜在的风险。
2、为了维护患者安全的医疗环境,建立“自愿上报的危机管理意识”,凡发生或发现有关患者的不安全事件,以及任何有潜在危害患者安全的事件,均有责任上报。
3、医院鼓励员工人人参与医院管理,上报可能导致患者不安全的事件,并提高警觉及事先预防。
二、不安全事件分类1、意外事件(Accident,Ⅰ级事件)是指非因当事人故意、过失、行为不当或不做所导致不可预见的事故或不幸,通常有不良的后果。
2、重大不良事件(Sentinel Event,Ⅱ级事件)是指实施医疗行为后导致患者意外死亡或主要功能永久性丧失(与患者自然疾病过程或患者基础状况无关),或发生下列事件:如患者自杀、拐盗婴儿、输血或使用不相容的血制品导致溶血反应、患者手术部位辨识错误等。
3、未造成伤害的不良事件(No Harm Event,Ⅲ级事件)是指错误或异常事件虽发生于患者、员工及其他人员身上,但是并未造成伤害,或情况并未真正发生。
4、接近差错(Near Miss,Ⅳ级事件)是指由于不经意或是即时的介入行动,而使其原本可能导致意外、伤害或疾病的时间或情况并未真正发生。
5、不良事件件包括:可能(或已)引起患者人身损害或者死亡的事件;可能(或已)引起患者额外经济损失的事件;可能(或已)引发医疗纠纷的事件;可能(或已)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的事件;可能(或已)给医务人员带来人身损害或经济损失的事件;可能(或已)给医院带来信誉等各种无形损失的事件;其他可能(或已)导致不良后果的安全隐患。
三、不安全事件处理原则1、事件发生时,现场医务人员应迅速抢救患者及伤员,安抚家属情绪,以降低伤害、维护患者安全为原则,妥善保护有可能会引发事件的所有物品和现场,发生纠纷时报警。
2、意外事件:告知相关部门/科室负责人,若涉及财物损失,则需告知院保卫部门,由该部门/科室提出改善方案,纳入患者安全项目持续监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目的1.1 界定医院内各种不良事件(警讯事件、其它重大不良事件、轻度不良事件、接近差错)的定义并制定上报和处理流程,确保当医院发生不良事件时能按照制度报告、评估、处理,以期将不良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并分析原因、改进规程,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1.2 建立“自愿上报的危机管理意识”,鼓励员工人人参与医院管理,上报可能导致病人及家属、员工和来访者不安全的事件,并提高警觉及事先预防。
2. 定义2.1 不良事件:医院内意外发生的、有潜在危险的或已造成受害人伤害的事件。
包括以下4种:2.1.1 警讯事件(包括极严重的医疗差错,但不仅仅局限于此)2.1.1.1与病人病情的自然发展过程或潜在病情发展无关的非预期死亡(例如:自杀);2.1.1.2与病人病情的自然发展过程或潜在病情发展无关的永久性功能丧失;2.1.1.3错误的手术部位,错误的手术,错误的病人。
2.1.2 其它重大不良事件(包括中度的医疗差错,但不仅仅局限于此)2.1.2.1严重输血反应:如溶血反应、细菌污染等情况导致的明显、严重症状。
2.1.2.2严重的药物不良事件: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毒副反应,危及生命。
2.1.2.3重大用药错误:违反医疗原则、使用配伍禁忌药物、超剂量用药、给药途径错误等情况导致不良后果或/或引起医疗纠纷。
2.1.2.4手术前后诊断明显不符。
2.1.2.5麻醉和镇静:中、深度镇静和麻醉使用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和不良事件趋势,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和/或引起医疗纠纷。
2.1.2.6治疗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
2.1.2.7感染性疾病爆发。
2.1.2.8严重的医疗设备器械故障,导致不良后果和/或引起医疗纠纷。
2.1.2.9环境和设施、设备不良事件:如:水污染事件、食物中毒、重大化学物质泄漏事件、辐射源泄漏、火灾及医用气体事故、压力容器事故、电梯事故、停电事故、网络故障等导致明显不良后果和/或引起纠纷。
2.1.2.10刑事或意外事件:如:病人走失、病人和员工遭外来人攻击、病人和医院财产被盗或被损坏(10万元以上)、病人之间激烈冲突导致受伤。
2.1.3 轻度不良事件:是指除警讯事件、其他重大不良事件、接近差错(见下)以外的不良事件,包括轻度的医疗差错,但不仅仅局限于此。
2.1.4 接近差错:病人接受医疗护理服务过程中,一个或多个环节出现错误,但错误到达病人之前就被发现并得到纠正,病人最终没有得到错误的医疗护理服务。
+=++注:医疗差错:病人接受医疗护理服务过程中,一个或多个环节出现错误,且错误未能被及时发现和纠正,导致病人最终接受了错误的医疗护理服务,称为医疗差错。
3. 上报程序及处理流程3.1 警讯事件及其他重大不良事件3.1.1发生医院所界定的警讯事件及其他重大不良事件时,首先抢救病人和受伤人员,妥善保存有可能是引发事件的所有物品和/或现场,如各种使用过的器械、使用过的药品及包装、输血袋及输血器械、被污染水、怀疑引起中毒的食物等。
3.1.2事件发生时,当事人或当值班工作人员应在10分钟内口头/电话报告到本病区主任及部门主任、行政总值班;紧急和/或特别严重事件可直接上报分管院长。
部门主任和/或行政总值班在得到报告的第一时间内与事发病区/科室/部门密切协调合作,共同负责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估计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的严重程度,并对事件采取有效的紧急补救措施,防止和最大限度减少事件造成的损害。
相关部门主任或二线值班医师(非正常上班时间)或行政总值班根据对事件严重程度的判断,在适当的时间报告分管院长。
对非常严重的事件,由质管部常务副主任和/或分管院长负责在适当的时间内报告总裁。
涉及刑事的事件请示分管院长后,报政府执法部门。
(可参照附件1“不良事件严重结果评估表”来确定警讯事件及其他重大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3.1.3当事人在事件发生后通过OA网络上报(程序见后)。
3.1.4事件发生后,医院的任何人及部门必须无条件地配合负责处理该事件的主管职能部门对事件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必要时由总裁/分管院长亲自或其指定的授权人负责组织专项调查小组,由调查小组全权调查及处理后续工作。
3.1.5涉及该事件的职能部门或事件调查小组要全面、客观地收集事件的所有资料和信息,并与国家法规、行业惯例、医院制度规程像比较,必要时请相关政府部门协作检测重要物证。
3.1.6涉及该事件的职能部门要在一周之内将调查分析报告及处理情况向医院分管院长和质管部做书面报告,必要时由质管部常务副主任和/或分管院长向总裁汇报。
3.1.7医院“不良事件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根据不良事件的具体情况指派相关职能部门上报政府行政管理部门。
3.2 轻度不良事件及接近差错当该类不良事件发生时,当事人要及时处理并报告质控小组组长或副组长,根据需要口头/电话上报职能部门主任及质管部以协助处理,力将可能导致的伤害降至到最低;同时也应按程序上报。
3. 3 所有不良事件的登记和网络报告程序3.3.1 不良事件的登记3.3.1.1医院各涉及临床部门/科室均需建立并保存《不良事件登记本》,当医疗护理服务过程中任何环节出现不良事件时,都要进行记录。
《不良事件登记本》根据不良事件的定义分为四个栏目,即警讯事件、其它重大不良事件、轻度不良事件、接近差错。
3.3.1.2科室/病区主任或其指定人在《不良事件登记本》中的“警讯事件”或“其它重大不良事件”栏目中记录事件发生的日期时间、简要经过、原因分析及处理结果;3.3.1.3对病人未造成明显身体伤害和/或投诉的轻度医疗差错或接近差错,由差错发现人或当事人在《不良事件登记本》中的“轻度不良事件”或“接近差错”栏目中填写事件发生的日期时间、详细的事件过程、原因分析、对病人的影响、处理过程和病人恢复情况等内容记录。
3.3.1.4涉及安保、医疗设备安全及其他与安全紧密联系的部门/科室也需建立并保存《不良事件登记本》,并按要求登记各类不良事件。
3.3.2 不良事件的网络上报3.3.2.1对警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及轻度不良事件,由当事人在事发12小时内通过OA网络中“工作流”栏目中的“新建工作”项目,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上传至相应职能部门(医务部/护理部/服务部等)。
职能部门主任在该表中确定导致事件的原因,并填写处理和改进意见后,在事件发生24小时内由OA网络上传到质管部。
3.3.2.2对接近差错,由各质控小组组长或其指定人汇总一周之内的接近差错,在OA网络中“工作流”栏目中的“新建工作”项目,分别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上传至职能部门,职能部门主任在各表中填写处理和改进意见后于当周上传至质管部。
3.3.2.3任何员工一旦发现任何不良事件均需记录并根据严重程度按以上程序报告。
若当事人隐瞒不报时,所属的质控小组组长和副组长都有责任按以上程序上报。
4. 医院不良事件的质量改进4.1质管部在收到医院不良事件的个例报告后需与涉及该事件的职能部门共同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行调查、分析,帮助制定整改方案;质管部需每月对全院上报的各种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报告。
警讯事件必须有根本原因分析。
4.2当质管部根据质量改进的原则和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不良事件有明显或严重的趋势时,需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最佳改进重点,并根据需要对流程进行改进,以防止或减少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并将分析结果、改进计划、改进措施、改进效果等相关信息,按照质量改进与病人安全的相关制度通报、上报审批。
5. 管理医院不良事件的注意事项5.1 奖励上报,惩罚不报:医院倡导“鼓励上报不良事件”的氛围,凡发生或发现涉及任何人的任何不良事件,以及任何有潜在危害的事件,鼓励员工、病人及家属上报;对不良事件的处理应当从医院运作系统方面查找原因、改进流程,而不是以单纯惩罚个人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
为建立鼓励上报的机制,医院建立“不良事件上报专项奖励“,由质管部根据上报的统计每季度一次奖励积极上报的相关科室和个人。
对任何隐瞒不良事件、不报告者及其相应科室采取重罚措施。
5.2 及时上报,组织补救:对员工进行不良事件报告流程的培训,一旦发生不良事件,相关人员和科室/部门应按规程要求上报,并当机立断,及时补救,将可能造成的损害或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5.3 协调一致、客观公正:对医院不良事件的调查、分析、处理的过程,各部门/科室要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做到客观公正,对事不对人,最终目的是改进医疗质量和安全。
6. 参考资料JCI医院评审标准,第四版QPS.6-87. 附件7.1 不良事件上报流程7.2 不良事件严重结果对照表7.3 不良事件报告表附1:不良事件上报流程附2:不良事件严重结果对照表不良事件严重结果对照表附3:不良事件报告表不良事件报告表保密,不作为病历或员工档案的一部分系列号:1.性别:男女6. 住院病人门诊病人来访者其他(请说明)______________9.事件发生场所:病房洗手间护士站医生工作站走道治疗间其它(请说明)______13. 事件程度:警讯事件其他重大不良事件轻度不良事件接近差错1. 信息传递错误事件:医师、护士、医技判定意见错误医嘱错误(除药品外,口头及书面)系统故障其它传递方式错误其他:___________2. 药品错误事件:医师未注明药品名称或名称错误医师未注明药品用法或用法错误医师未注明药品用量或用量错误医师未注明药物规格或规格错误医师开错给药对象处方医嘱缺项药物配伍禁忌护士转抄医嘱错误护士给药对象错误护士给药品种错误护士给药剂量错误护士给药途径错误护士给药时间或频率错误护士重复给药或漏给药药房审核调配错误药房配置药品错误药房配送药品错误药房配送时间错误药房发放错误供应商供应药品外观质量异常药房药品外观质量异常科室药品外观质量异常购进假药、劣药其他:___________4.输血事件:7. 医疗技术检查事件:检查人员无资质标本丢失或弄错标本试剂管理不当迟报、漏报、错报结果等其他:___________8. 基础护理事件误吸、误咽处理不及时未按医嘱禁食/禁水约束不当、烧烫伤事件院内压疮其他:___________9.病人跌倒事件病人跌倒/滑倒其他:___________10.营养与饮食事件饮食类别错误11.物品运送事件:延迟、遗忘丢失、破损未按急需急送品种规格错误.其他:______________12.方法/技术错误事件:灭菌/消毒错误其他:______________13.放射安全事件:放射线泄露16.手术室相关事件:病人术前准备不规范麻醉问题/伤害异物置留于病人体内手术当天重返手术室非计划器官摘除非计划器官修补严重并发症其他:_______________17. 医护安全事件针刺锐器刺伤/割伤接触化疗药导致损害传染病职业暴露其他:_______________18.未授权出院事件病人欠费逃跑病人对治疗和服务不满意自行离院病人不听医师劝阻自行出院其他:_______________19. 未作为不良事件处理医疗护理工作中已发现问题,但未及时处理及报告,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等事件20.消防安全事件火灾火警气体泄漏其他:_______________21 .安保事件输血延迟交叉配血不当血液储存不当其他:___________5.设备器械使用事件设备故障使用不当其他:___________6.导管操作事件静脉点滴漏/渗导管脱落导管断裂导管堵塞连接错误其他:___________放射性物品丢失未行防护误照射造影剂反应病人准备不规范等其他:______________14. 诊疗记录事件诊疗记录丢失未按要求记录、记录内容失实或篡改无资质人员书写记录等其他:____________15.知情同意事件:内容告知不准确未行知情告知未告知先签字同意告知与书面记录不一致未行签字同意等自杀倾向病人攻击员工员工攻击病人病人间殴斗偷盗个人财物丢失其他:____________22.其它事件非以上不良事件A. 来自病人的因素A.1 事件发生前精神状态A.1.1 困惑/无方向A.1.2 焦虑的A.1.3 头晕模糊/癫痫B.来自员工的因素:B.1 没有寻求必要的帮助B.2 员工的胜任力B.3 没有照看病人B.4 人力不足C.安全用具/设备C.1 设备故障C.2 使用设备不恰当C.3 系统故障C.4其他__________A.1.4 被镇静的A.1.6 虚弱A.2 缺乏知识A.3 缺乏教育A.4 社会心理的A.5 其他___________B.5 缺乏交流B.6制度规程不清晰B.7 没有遵守制度规程标准B.8 其他________________D.其他因素D.1 语言障碍D.2 疏忽D.3 呼叫器故障D.4 资源不到位D.5 缺乏合作D.6其他___________事件程度:警讯事件其他重大不良事件轻度不良事件接近差错事件程度:警讯事件其他重大不良事件轻度不良事件接近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