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法治教育

合集下载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

良师导学109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杜位兵初中生处于三观与德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引导其在复杂多变社会与网络信息的影响下能够树立牢固的正确的价值观念与道德法治意识,为其开拓更广阔的发展上限,奠定终身成长基础。

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结合新课标背景下的育人目标,明确法治素养对中学生的重要性,从多角度进行思想与行为的引导,落实教学实践。

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因为未成年人不懂法而造成的社会惨案不断警醒世人,人们的道德与法治意识越发强烈,但如今在成年人群体中“法盲”也仍旧是一个极为庞大的群体,更何况真正处于三观成形关键时期的初中生。

然而由于初中生在身心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在家长与教师无法顾及的角落,也存在着更过可能受到不法侵害或自身误入歧途的可能。

发展初中生的法治素养势在必行。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阻碍(一)外部环境影响随着我国各方面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初中生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与之相适应的精神生活在部分家长眼中却并未得到重视。

良好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初中生道德修养、法治意识的影响是直接且深远的。

并且初中生在家长与教师的视线之外,接触到来自网络、社会的海量信息中往往夹杂着对其身心造成严重损害的负面内容。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些因素都在学校努力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的同时,在不断消耗既得成果。

(二)学生自身因素初中生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对于家长与教师的教育想回产生更多的疑问,这些疑问的根源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自身内心迫切想要独立的矛盾心理。

这也导致初中生往往在认识上存在片面化的问题,处理问题时具有明显的激进、冲动、短视等缺点。

这也导致家校双方在为学生努力塑造法治素养的同时,学生由于不良的行为习惯难以纠正,或者陷入主观思维定式,屏蔽了作为教育主体的接收渠道,也为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困难。

(三)教学方法低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最基本最充分地培养初中生法治素养提供了沃土。

法治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法治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法治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渗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法治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和法治能力,使他们能够自觉遵纪守法,自觉维护国家的法律权威,实现全面的素质发展的一种教育。

而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就是法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那么,如何将法治教育融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成为了当前教育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构建法治理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首先需要渗透法治理念。

教师们应该通过案例分析、故事讲解、法律知识宣讲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法律是保护人民合法权益的工具,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石。

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明白依法治国、依法行事的重要性,懂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都一样,要时刻把自己纳入到法治的轨道中来。

二、强化法治意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应该强化法治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讨论案例、开展角色扮演、组织模拟法庭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尊重和遵守法律,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个公民都有义务按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利,不能随意违法犯罪,要主动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让学生明白法律不仅仅是规定,更是一种精神和意识,需要每个公民都来维护和传承。

三、培养法治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法治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法律知识竞赛、法律常识测试、案例解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能力。

还可以通过法治实践活动,如法治科普宣传、法治文化艺术创作、社会公益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将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将法治能力转化为实际行动,为社会的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法治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法治理念,培养法治意识,提高法治能力,才能真正做到不违法、不犯罪,自觉遵守法律,积极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法治的权威。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中的法治教育研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中的法治教育研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中的法治教育研究夏冰清【摘要】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等文件的颁布,以及义务教育阶段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正式启用,初中法治教育需要重新被关注、思考、学习。

法治教育的开展直接决定了学生法治观念的深度、法治思维的高度以及法治中国建设的具体成效。

学校和教师都需要对新形势下的初中法治教育进行反思和重构:为什么我们要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立专门的法治教育课程;新教材的法治教育有哪些内容,其核心的精神又是什么;今天的法治教育需要如何开展等等,这些话题都是我们需要关注并进行研究的。

本研究是在法治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对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中法治教育专册,即八年级下册的教材框架、内容与特点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材资源的利用与改进对策。

【关键词】初中;法治教育;道德与法治【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一、问题提出随着新教材法治教育专册的启用,对初中法治教育进行详细的研究,对于一线教师了解法治教育的最新动态具有现实意义。

随着国家教育部颁布《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继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初中阶段的法治教育涵盖哪些内容、对初中生的法治教育有哪些特点和原则、新教材的法治教育专册通过怎样的形式体现了国家对法治教育的要求,这些都是每一位政治教师在开展教学前应该思考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在这些方面做一些探索,为今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法治教育开展提供一些可操作的建议、措施及对策。

另一方面,对初中法治教育开展研究也有利于促进法治国家的建设。

初中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教育的关键时期,做好这一时期的法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牢固的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有助于其成长为知法、懂法、信法、守法的现代公民,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治的良好风气,同时也能够推动法治国家的建设。

二、文献综述对“法治教育”这一主题词进行搜索,在“读秀学术”中搜索到了402种中文图书,但其中绝大部分是法治教育的宣传和辅导读本。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案:家庭教育与法治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案:家庭教育与法治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案:家庭教育与法治教育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也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最重要的场所之一。

家庭教育在塑造孩子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不仅传递着父母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还是培养孩子遵纪守法的基石。

因此,家庭教育和法治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家庭教育首先应该关注孩子的道德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出良好的道德榜样。

只有父母自身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才能有效地传递给孩子。

父母要注重对孩子的言行举止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品质,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勤奋努力等。

同时,家庭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让孩子参与公益活动、关心社会问题,让他们懂得自己应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法治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家庭教育应该与法治教育相结合,让孩子从小就对法律有一定的了解和尊重。

法治教育是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重要途径,它能够增强孩子的法律道德意识,让他们从小就学会遵守法律。

首先,家庭教育可以通过给孩子提供法律知识的教育,让他们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意义。

父母可以让孩子了解不同法律的内容和规定,并告诉他们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例如,父母可以用生动的例子和故事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可以偷窃、伤害他人等行为是违法的。

通过这样的教育,孩子能够对法律有初步的认识。

其次,家庭教育还可以通过给孩子创造遵纪守法的环境,促进他们养成积极守法的习惯。

父母可以设置家规家训,让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遵守交通规则等。

同时,父母还要给孩子提供正确的法律信息,让他们了解违法行为的后果和责任,培养他们遇事冷静思考、正确判断的能力。

父母要与孩子进行反复的沟通和交流,解答他们对法律的疑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三、如何加强家庭教育与法治教育的融合为了更好地加强家庭教育与法治教育的融合,家长们可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法治教育板块的使用思考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法治教育板块的使用思考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法治教育板块的使用思考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孟庆霞北京市第十中学王红在建设法治中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成为新时代的重要任务的背景下,如何在初中生中树立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也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2020年12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对初中阶段思政课课程目标明确为重在打牢学生的思想基础,关于法治教育提出“加深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具有初步的宪法意识、法治观念等;明是非、讲规则、辨善恶”的要求。

这些必将成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提升审视法治教育意义,探索法治教育新途径的迫切任务。

如何上好初中思政课,如何深入理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设置诸多栏目的意义,尤其是针对法治教育内容栏目功能的使用,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

现就教育部统编教材使用一个循环后,谈一下实践后的思考。

一、栏目功能教育部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在栏目设置上包括主要栏目和辅助栏目两类,主要栏目包括“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拓展空间”三种[1],一般以“材料+问题+活动+要求”呈现,其功能各不同。

每课开篇的“运用你的经验”功能是运用学生自身个体化的生活经验,通过其自我的承认和接受,来鼓励学生表达与分享,从而导入新课;“探究与分享”是每课的重要栏目,功能是揭示学生之间矛盾或不同经验的碰撞,通过活动体验、辨析与践行,从而生成知识,提升能力;“拓展空间”具有教学内容的拓展功能,通过知识的延伸,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辅助栏目包括“方法与技能”“阅读感悟”“相关链接”三种,一般以材料形式呈现,如:“方法与技能”栏目的功能是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介绍,使学习导向实践。

这些栏目内容作为课程资源可让学生自主阅读,也可集体阅读后教师补充问题,变成活动探究[2]。

总之,教材栏目作为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对教学任务与栏目之间的内在联系有足够的认识和深层次的思考,从教学整体出发,进行规划统筹;从教学目标达成,进行综合把握;综合学生实际,进行合理取舍,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真正发挥栏目“脚手架”功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开展法治教育实践活动策略探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开展法治教育实践活动策略探究

'()"0A G H@234E!A2v7《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学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课内外联结,实现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配合。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开展法治教育有效实践活动能够整合教材资源和社会资源,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创造性,使其积极投身一系列法治实践活动,实现校内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从而强化学生的法治观念,增强学生的法治素养。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开展法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1.助力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法治观念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行为的指引。

通过开展法治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课堂所学内容,感受法律逻辑,使规则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其人生追求和自觉行为,从而间接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同时,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这也是《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规定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2.助力培养学生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是当代公民的必备素质,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能够健康成长,积极融入社会,为未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法治意识是公民意识的精神内核之一,通过开展法治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参与意识、平等意识、权利和义务观念等,巩固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教学效果,从而为学生成长为具有公民意识的社会成员打下坚实基础。

3.助力促进社会和谐。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

一个国家的法治发展程度决定着公民法治意识的强弱,公民法治意识的强弱反过来也影响法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法治教育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助力推动全民守法。

另外,也能加强与社会各界联动,能够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塑造他们良好的品质和价值观念。

2.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国家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培养学生遵守法律、守法意识,增强他们的法治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健康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合作和互助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懂得尊重他人,遵守公共秩序。

二、教学内容1. 道德教育内容。

包括个人道德修养、家庭伦理、友谊、公民道德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要了解什么是道德,什么是好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友善等;学习如何与家人、朋友、同学和社会其他成员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

2. 法律教育内容。

包括法律基本原则、法律知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要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学会尊重和遵守法律,了解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法规,以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引导和情景设计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使他们主动探索和思考道德和法律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2. 实践教学方法。

通过参观法院、警察局等法律实践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法治的力量,了解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制观念。

3. 综合教学方法。

将道德和法律知识与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形成综合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历史课程中讲解一些历史事件背后的法律原则和法律知识,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历史渊源。

四、教学评价1. 考察知识掌握情况。

通过课堂测验、作业、小组讨论等形式,考察学生对道德和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他们的学习成果。

浅谈新形势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

浅谈新形势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

浅谈新形势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需求。

如何进行有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成为当前教育界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注重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思考和应用,从而达到深入理解和记忆的效果。

例如教授“荣誉”这一道德主题,可以设计一个情境,让学生通过模拟比赛、舞台演出等活动,体验荣誉感和团队协作意识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多样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需要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可以在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中进行讲解。

除了传统的道德或法律规则,还可以结合社会热点和时事新闻进行课堂讲解,让学生体会应对复杂社会现实和人际关系的必要性。

三、学生参与式教学通过学生参与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在学校附近进行社区走访,通过问卷调查和询问社区居民,了解各类问题的解决方式和对法律的理解,从而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道德与法律的重要性。

四、注重实践效果道德与法治教育最重要的是实践效果,而不是纯粹的知识表达。

教师应该创造性地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道德与法律知识,掌握有效的实践方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五、巩固复习在教学过程中,巩固复习也是不可少的一步。

除了课堂的复习,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调查和研究,将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提高对道德和法律的知识与理解。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

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需要注重实践效果,多样化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使道德与法治知识贯穿学生的学习生活。

浅谈怎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怎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怎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重要课程,而德育教育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行为规范、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以及与生活实际结合等方面,浅谈怎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怎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行为规范来实现。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讲解国家法律、学校规章制度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使他们在日常言行中遵守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学生做法治教育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使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懂得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关心他人、关爱社会。

怎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还需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而良好的班级氛围对学生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上,通过全班讨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尊重老师和同学,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班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社会热点,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在班级中形成浓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竞争观和法治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还需要与生活实际结合。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社区、参与公益活动等形式,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法治的力量和本质。

教师还可以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到课堂上进行法治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法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法治教育的意义

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法治教育的意义

·中学教育·77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法治教育的意义陕西省武功县长宁镇岗子中学 郭远库【摘要】加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有利于法治社会的建立。

本文分析了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法治教育的三方面意义。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初中生;法制教育引言近年来,人们几乎每天都能从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上看到触目惊心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

加强中学生的法制教育刻不容缓。

加强中学生的法制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

就学校教育而言,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平台落实法制教育。

在诸多途径和平台中,德育课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加强德育建设的主导渠道,理所应当成为法制教育的主要阵地。

思想品德课与法律知识联系得最为紧密,法制教育的内容在政治教材中均有一定的体现,因此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独特价值。

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初中思想品德课是法律知识传授的集中阶段。

因此,加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法制教育,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有利于法治社会的建立。

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必然需要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育不成熟,如果没有法制的约束,有可能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其各项权利往往容易遭到来各个方面的侵犯。

因此,我们政治教师有必要通过思想品德课的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守法意识和权利意识,维护其合法权益,保证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青少年如果不懂法律知识,缺乏法律观念,就不会评判是非,就不能依法办事,甚至还可能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而通过法制教育,能使学生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法律行为规范,养成自觉守纪的良好习惯,做到法律允许的才能去做,法律不允许的坚决不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使广大青少年成长成为“四有”新人。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培养是培养学生在道德和法治方面的基本素养和能力,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

下面我将就这些方面进行探讨。

在道德方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的个人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学生要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权益,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多样性和差异,在人际交往中体现出素质和道德规范。

课程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他们要关心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成为有责任心的公民。

在法治方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

学生应该明白法律对社会的重要性,以及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课程应该教育学生法律知识,使他们了解基本的法律原则和法律规范,以及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约束力。

课程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使他们具备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正确分辨和处理法律问题,遵守法律,并积极参与公民责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

学生要能够全面理解和分析道德与法律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能够正确评价和判断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课程应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使他们具备科学、客观、公正的思维方式。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要把所学的道德和法治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实践,锻炼实践能力。

课程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创新思维,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法律意识和法治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能够成为有品德、健全人格、遵纪守法的公民。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制意识的培养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制意识的培养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制意识的培养策略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法治意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

而初中阶段正是孩子们形成自己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初中生的法制意识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些相关的策略。

一、丰富的法制知识教育培养法制意识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法治的基本原则以及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丰富学生的法制知识,例如通过讲座、案例分析、影视作品、实地参观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国家的法律体系、法律的制定和执行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法律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和作用。

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分析身边发生的一些法律事件,让他们了解事件的法律依据和结果,从而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形成对法治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法制知识,从而增强自己的法制意识。

二、情境化的法制教学针对初中生的特点,法制教育不宜停留在抽象的理论知识上,而应当进行情境化的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编排各种具体情境和案例,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感受法律对他们的保护和约束。

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时亲身体验法律的公正与权威,从而让他们在情感上对法律有更深的认同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品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在演练中理解法律的约束和保护,增强对法治的认知和理解。

三、案例教学与实践活动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他们所熟悉的生活中发生的法律事件和问题,让他们在真实的案例中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了解事件的最终解决结果。

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法律的含义和规定,增强自己的法制意识。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实际感受法律对于社会的作用,让他们在实践中形成对法治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法律的约束和保护,从而进一步培养自己的法制意识。

四、法治理念的贯穿于道德教育法治意识与道德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当贯穿法治理念于道德教育之中。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依法治国方略的渗透与贯彻 ——以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道德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依法治国方略的渗透与贯彻         ——以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道德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依法治国方略的渗透与贯彻——以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要:党的十九大明确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一个重要的治国方略就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而如何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有效融合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具体阐述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如何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贯彻到教学实践之中。

关键词:全面依法治国道德与法治初中法治教育党的十九大明确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一个重要方略就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而如何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有效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如何渗透到教材中,贯彻到教学实践之中,本文将从把握教材编写理念,明确核心素养要求;巧用教材栏目,拓展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灵活开展活动;以及补充时政资料,紧跟时代步伐等方面来论述依法治国方略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渗透与贯彻。

一、把握教才编写理念,明确核心素养要求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是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材编写建议》而修订的法治专册教材。

教材包含坚持宪法至上、理解权利义务、人民当家做主、崇尚法治精神四个单元,无不与法治紧密相连。

依法治国首先得依宪治国,因此,八下教材通篇体现宪法内容、宪法学理论、宪法地位、宪法原则等,最后拓展到中学生法治精神的养成。

深入贯彻全面依法治国理念,以宪法为主线和核心。

本册教材宪法教育的重点主要包括:“了解国家基本制度,强化国家认同;初步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了解重要国家机构的职权;认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

[1]”从宪法内容、宪法原则和宪法的实施等方面来突出应坚持宪法至上。

教材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依托,八下教材特别注重学生法治意识、政治认同等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从公民与国家、公民与社会的关系为切入点去渗透研习宪法知识,既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又保留宪法文本的科学逻辑性,深入贯彻以法治教育为核心的理念,加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与深化。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摘要:学校的教育不仅仅是语文、数学和英语这些学科的知识教育,还包括法治教育。

初中的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更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以及关注。

在初中时期,对学生进行法治的教育和普及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法治意识;教学过程;课堂游戏由于初中学生的心智和心理还不是很成熟,很容易就受到不良诱惑的吸引,所以,初中时期是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关键时期。

让法治观念扎根在学生的心底,可以有效的预防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能够让学生健康的成长,树立正确的三观,让学生学会如果遇到侵权的行为时,不要一味的退让和忍气吞声,要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好自己。

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能对广大教师与学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教学过程中渗透法治意识教育初中学生的法治意识还处于很薄弱的阶段,作为教师,应该积极的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所要教授的教学内容,从时政热点或者是现实生活中引入一些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

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分析案例,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生活需要法律》这一知识点的时候。

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生活需要法律,法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法律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部分,作为一个中国公民,要明白自己行使权力的同时要自觉地履行义务,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在这节课的最后,可以借助多媒体等形式播放一段之前很火很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一个经典片段,借助这段片段,对学生进行提问。

比如:“视频中赵德汉在面对这笔巨款发现前和发现后的时候,表情都有什么不同表现?”“你们觉得赵德汉在害怕什么呢?又在敬畏着什么呢?”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带着问题思考一下。

浅谈初中政治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初中政治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初中政治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政治法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孩子们接受初中政治法治
教育,可以深刻地理解法治的意义,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以及具有社会责任感。

首先,初中政治法治教育有助于培养正确的法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念。

初中是孩子的社会准备阶段,能够让学生在思想上
明确法律的基本原则,理解法治的意义,建立正确的品格与价值观,
从而在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方面具备价值把握能力,具备良好的社会
行为准则。

其次,初中政治法治教育有助于加强政治教育,培养孩子具有社会责
任感。

政治是孩子生活的重要方面,法治是社会发展的有效推手,引
导学生从政治知识学习入手,以贯彻法治国家宪法为准则,了解国家
法制的分工、职能安排和发展趋势,而不是只关注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国家法制的制定运行和维护,从而加深学生对社会责任以及
政治生活参与的意识,并培养孩子在社会中有话语权。

总之,初中政治法治教育对孩子来说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培养孩子
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让孩子在生活中有正确的人生观,以及
具备社会责任感,从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摘要:立德树人是现阶段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所关注的主要目标,同时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之下,道德与法治教师也要加强学生的法治意识的培养,既能够让学生拥有基础的法治意识,也能够运用法治内容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但是要想真正的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以及实现法治意识培养的核心目标,教师就必须做好教学方式的创新本文,作者就从生活案例出发,让学生树立基础的法治意识,并且通过情境教学引导和延伸教育平台,构建了一个更加立体的法治培养体系,目的是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以及学生法治意识的形成。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法治意识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思想道德品质以及法治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而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培养和提高学生法治意识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成为了德育以及法治教育最为主要的课程之一。

尽管道德与法治在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以及法治意识上有着良好的条件,教师也需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引用更多的生活案例来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当中了解法治内容,并且树立最为基础的法治意识。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结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来创设情境教育以及延伸教育平台,真正的构建一个更加立体的法治教育体系,让法治践行于课堂之上,渗透于学生的生活当中,既能够让学生明确法治内容,也能够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从而使其在生活和学习当中做出更加积极的道德选择和尝试。

一、生活案例教学,树立法治意识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往往是占据着主导地位的,通过精练内容和标准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这样的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也是较为抽象地导致大部分学生往往无法抓住所学内容的重点,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无法做到对所学内容的内化与理解。

而要想真正地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仅仅通过理论知识灌输是不足的,教师只有通过生活化的实践案例来进行直观了解,让学生主动思考,消除传统课堂的枯燥感,才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也逐步地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取得的成效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取得的成效

一、概述近年来,我国着力加强法治教育,将其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之中。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初中教育的一部分,不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更是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的成效作一探讨。

二、课程设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包括道德教育,更涵盖法治教育。

该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旨在通过各种案例、故事和知识点涵盖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法律,提高法治素养,增强法律意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自觉遵守法律规定。

三、案例故事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更是通过各种案例和故事来生动讲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法治观念。

通过讲述现实生活中的法治典型案例,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法律,提高他们的法治观念。

四、学生主体地位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重视。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法治观念的深层次理解和内化。

五、资源丰富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

通过多媒体教学、课外阅读资料等方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使他们在丰富的信息中筛选出正确的法治知识,提高法治素养。

六、实践教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教学。

通过校园法治实践社团、模拟法庭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法治的力量,增强法治观念。

开展校园法治宣传活动、参观法院等形式,使学生对法治的认识更加深入。

七、学习成效通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成效的调查发现,学生的法治观念得到了明显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增强,法律意识有了明显的增强,学生的法治素养得到了提高。

八、结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治观念对学生的培养越发重要,希望未来《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更加凸显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法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至关重要的,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法治素质。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之一。

公民意识是指学生自觉地履行公民权利和义务,认识到自己是国家和社会的一员,有责任和义务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可以通过教授法律知识、解读法律条文等方式来实现,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还可以通过组织参观法庭、模拟法庭等活动,增强学生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意识。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另一个核心素养。

道德情感是指学生对道德行为的情感体验和价值感受,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可以促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可以通过讲述真实的道德故事或案例,让学生感受到道德行为的美好和正能量,鼓励学生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之情。

还可以开展一些道德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公益宣传等,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增强学生对道德行为的认同和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法制观念是指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

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可以通过教授法律知识、解读法律案例等方式来实现,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明确法律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个人权益的保护。

还应该培养学生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意识,让学生明白法律是公平公正的,违法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法制教育活动、举办模拟法庭等活动,增强学生对法律的认同和尊重。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法治能力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之一。

责任意识是指学生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社会和他人的行为负责。

法治能力是指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和法律思维解决问题和处理矛盾的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法治教育现状及对策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法治教育现状及对策

Teachinginnovation 教学创新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115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法治教育现状及对策文/高少秋摘要:人们经常会随口说出现在的社会是法治的社会,从这段话的普及程度来看我们对于法治的重要性,已经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但是对于当前青少年犯罪事件分析,我们经常会发现我们学生所做的事情其实是惊奇的,他们对于法律的意识是非常淡薄的。

那么当前的现状是处于什么样的原因呢?我们在教育上到底出了什么样的问题呢?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教育现状呢?同时我们该如何去应对当前的法治教育的现状,同时让我们的学生真正的意识到道德的含义,法治的含义,理解道德与法治,学会保护自己,同时学会尊重他人,从而创造和谐美好的社会。

那么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法治教育,本人有一些建议可以分享给大家。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引言:我们的初中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重要的形成阶段。

这个时期的学生对周边的事件对周边事物的认识都是比较迷茫的,同时又充满好奇的,他们并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

而道德与法律开设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法治教育现状(1)从实践情况来看,部分的初中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比如教师在课堂上主要以知识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而没有结合具体的实际案例进行教育讲解,教学方式比较死板,教学内容相对单一;(2)现阶段我们的初中老师对于法律理解还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同时有很多老师认为初中的学生应该以升高年级学校为主要目的,所以我们的法治教育主要是围绕考试内容和方法来开展。

2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对策2.1 进行情感教育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必不可少的教育初中时期加强情感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发散性的思维训练。

所以情感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为了国家进行高素质人才的储备。

(1)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调换座位的方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发布时间:2021-03-03T11:37:42.953Z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10月作者:刘焕对[导读] 法律知识的普及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而初中阶段,也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时期。

为此,学校各级领导和教师,都要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与法治教育。

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逐渐具备相应的道德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还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使学生的未来发展更加广阔。

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今后面对一些生活难题时,可以更加合理地解决。

从而最终引导初中生逐渐形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八一学校刘焕对 233290摘要:法律知识的普及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而初中阶段,也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时期。

为此,学校各级领导和教师,都要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与法治教育。

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逐渐具备相应的道德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还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使学生的未来发展更加广阔。

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今后面对一些生活难题时,可以更加合理地解决。

从而最终引导初中生逐渐形成高尚的人格,进而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使初中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法治素养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是初中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法律素养的培养是这门课程中的重点学习内容,教师必须要重视。

法治素养就是指人掌握和运用法律的能力,青少年正处于懵懂无知的时期,他们需要学会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护自己的安全。

而学校是培养青少年法律素养的主阵地,教师要充分运用道德与法治课程来教授青少年知法、懂法、用法,让他们的安全得到保障,从而有效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法治素养的不断提升。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治资源初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道德与法治教材属于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

因为,在教材中蕴藏着一些相关教学内容,还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非常贴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法治教育
作者:刘兴太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2期
摘要:我们很多时候会随口说出“现在的社会是法治社会”,这样的话来,从这一句话的普及程度来看,我们对于法治的重要性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

但当我们回过头去分析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的案例时,我们惊奇地发现,我们的学生所做的事近乎于法盲,他们对法律意识淡薄程度让人不可思议。

产生这样的问题,我们就需要去反思我们的法治教育情况。

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去面对这些问题,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法治的含义,学会保护自己和尊重他人,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基于此,本人就將本人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法治教育的一些拙见和大家分享如下。

关键词:法治教育;法律;思想意识;学习兴趣
一、法制教育应先从老师的思想意识提高上开始
法治教育主要基于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为载体开展,我们现阶段很多老师对于法律知识的理解也相对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

并且很多老师认为初中学生应该以升到高一级学校为唯一目标,所以我们的法制教育主要围绕着考试的内容和方法开展,具有局限性和盲目性。

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让学生理解法治,更谈不上如何利用法律的武器去保护自己和尊重别人。

这也是最近几年青少年犯罪比例居高不下的一个主要原因。

因此,我们要进行良好的法治教育就需要先从提升教师的思想意识上着手。

改变已有的以考试和升学为唯一目的的教学模式、从学生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上下功夫,让老师认识到法律知识在初中阶段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及时改正现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和老师从原有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

只有老师的思想意识改变才能从源头上去解决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轻应用的错误思想,让法治教育回归应有的本质特点。

二、以情景体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法治学习兴趣
道德和法治相关的知识本身就相对枯燥,有一些理论和知识之间的关系相对复杂,概念也相对于其他知识来说比较枯燥。

在很多时候,我们的老师把这些概念和知识,要求学生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几年中了学生的负担,同时对于没有理解的知识要求学生进行死记硬背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和畏学的心理。

这种教学方法和模式,脱离了素质教育的本质。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道德与法治课的老师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可以按照文本所涉及到的内容,设计与之对应的情景例如:视频短片、历史故事讲述、电视记录片的观看以及教学光盘等影像资料的使用。

利用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故事和案例场景的观看,了解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在情感上体验法治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从内心深处让学生从心灵上真正感悟到学习法治知识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样的意义。

情景教育会很好地把知识与具体的案例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明白法治知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把理论和实际很好地联系在一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