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第七十四军!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74军三个师的前世今生

1937年8月30日,当淞沪会战已经开打一周的时候,国民政府下达命令,以陆军第58师和陆军第51师合编为国民革命军第74军,原58师师长浙江奉化人俞济时被任命为74军首任军长兼58师师长(不久冯圣法任58师师长),51师师长是山东泰安人、黄埔三期生——王耀武。74军的诞生并不像很多传统意义上国民党嫡系部队一样精心计划、聘请德国顾问耐心培训等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74军刚成立的时候并不认为是严格意义上的嫡系部队,而是一直半中央半杂牌的二流部队。

一年之后的1938年10月,另外一只以5开头的部队加入到74军的行列——安徽桐城人施中诚任师长的57师。抗战八年来,这只“三五部队”(因下辖的三个师都是以5开头)南征北战,几乎满勤参加了正面战场的所有会战,从一只半中央半杂牌的二流部队迅速成长为国民党军队“五大王牌之首”、“御林军”,在赢得自己人认可的同时,他们也凭借铁血的军人意志和傲人的战绩赢得了对手的尊重,被向来瞧不起中国军队的日本人称之为“虎部队”、“三五铁军”!

74军中的三个师从作战能力和战绩上讲无疑都是能征善战的虎狼之师,58师善攻,兰封会战炮轰罗王站,冬季攻势缴获日军誓死捍卫的军旗,鄂西会战猛打猛追;57师善守,

一守武汉会战之田家镇,两个旅长重伤一个,四个团长一死两伤;二守常德会战之常德,8000男儿只剩300;三守长衡会战之邵阳,171团战至不足200;51师则攻守兼备,淞沪会战血战罗店,万家岭大捷阻敌张古山,上高会战获国民政府第一号武功状。

我们已经不能仅仅从作战能力和战功方面给74军的三个师排座次,但是如果摒弃这些因素,从资历、背景、军中地位、代表人物等综合方面分析,我们暂且按照以下排名分别介绍下74军的三个师:58师、51师、57师。

58师的俞济时是74军的后台,为74军赢得了高层的照顾,“背靠大树好乘凉”,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俞济时这个后台,74军早像抗战时期其它杂牌军一样拼没了,哪里还有日后“五大王牌之首”和“御林军”的称号;51师的王耀武是把74军带成“虎部队”的具体实施者,正是依靠他的调教,才把派系复杂的三个师捏合成国军最强的铁拳;57师的施中诚和余程万则是74军精神的升华者,他们干的脏活累活(以常德会战为典型代表)让74军成为当时中国军队的楷模。

58师的前身:从一个民国时期不起眼的“落草军人”说起

淞沪会战74军成军时的58师,是由原来直鲁军陈耀汉

的58师残部、浙江保安团和当年国军最精锐的四个“德械师”之一88师(原蒋介石国民警卫第2师)三者的混合体,而关于58师的最早的称号,应该是属于直鲁军陈耀汉部。

陈耀汉,字子杰,山东阳谷县人士,原来在菏泽“省里六中”教书,在民国初年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这位教书匠出身的文人也像他那位宋朝的老乡武松一样落了草,不过他投靠的不是梁山宋江,而是直鲁军阀褚玉璞(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大陆拍的电视剧《秋海棠》吗?这位就是里面的那个反派大BOSS),在其军队某部任参谋长。

陈耀汉并没有像他的老乡武松那样一直忠于宋江,作为一名教师出生的“落草军人”,他还是能分清“春秋大义”的,当1927年北伐的大潮席卷中华大地的时候,他率部“反正”,投靠了北伐军,所部先后被编为国民革命军先遣军、独立第一旅、新编第26师,他也从一个“纸上谈兵”的参谋长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一师之长。

1931年4月,陈耀汉终于“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他的部队终于不用再使用“新编”、“暂编”这种临时性的称号,国民政府发布命令,将新编第26师被改编为第58师,陈耀汉任师长,下辖第李延龄第172旅和张镜明第174旅,每旅辖两个团(58师这种两旅四团的编制一直持续到1939年国民政府撤销旅级编制才改为三个团的编制)。

但是,国民政府给予陈耀汉正式的编制并没有改变58

师杂牌部队的性质,国民党中央的那些大佬们也没有因此高看这个“反水”过来的师长一眼,旧军阀军队改编的58师的战斗力也不堪一击,接下来的1935年4月,奉命围堵红军贺龙2、6军团的58师遭到了建立以来毁灭性的打击。

在那场被称作“陈家河——桃子溪战役”(位于现湖南张家界市桑梓县,当时隶属湖北,是开国元帅贺龙的家乡)的战斗中,陈耀汉的58师172旅两个团在陈家河被率先歼灭,旅长李延龄等高官被击毙;当陈耀汉率师直属部队和174旅的一个团从桑梓县城赶到陈家河救援可怜的李延龄的时候,我们熟悉的一幕出现了,原本“去向不明的共军”突然包围了他们,最终战斗的结果是58师除174旅348团一个团幸免于难外,其余部队全军覆没。红二、六军团以前没有缴获过山炮,这次一下缴获了两门(其中一门,现在还在军事博物馆展览)。

教书匠出身的陈耀汉最终因为这次战败被免去58师师长的职务,由于没有任何后台背景,他没有继续在国民党军界闯荡,而是回到原籍,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委员、中将参议。相对于他在军事上的无能,他在教育上还是颇有贡献的,1932年他出资3300多元在家乡阳谷县安乐镇创办“山东省立第四职业学校”,或许陈耀汉的内心深处一直是这么想的“其实我的理想一直是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随着陈耀汉这位民国小人物的谢幕,接下来,我们的第

一位正式主角就要登场了。

58师关键人物:74军第一位“大佬”俞济时的奋斗史

1904年,浙江奉化的俞氏家族,家里的第6个孩子降生,父母给这个孩子取名俞济时,字良桢,这位就是日后74军的首任军长,这只“铁血三五”部队的第一位“大佬”。

由于家境贫困、人口多,加上小时候患目疾,俞济时很小就辍学,之后的日子里,他曾经在米店当过学徒、民信局当过信差、县级政府里做过管理杂事的“庶务”,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虽然俞济时后来做了国民党的高官,但是他的童年和少年无疑也是历经了人生的坎坷。

俞济时的发迹与他的同族堂叔俞飞鹏不无关系,正是在这位蒋介石的好友、后来官至国民政府交通部长的堂叔的安排下,1924年,20岁的俞济时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后来在俞飞鹏的照顾下,俞济时迅速成为蒋介石眼中的红人,最为关键的是,1937年的南京保卫战,时任74军军长的俞济时正是走了当时主管国民政府后勤部门的俞飞鹏的后门,为74军留了一艘小火轮,才避免了74军像参加南京保卫战的其它国军部队一样惨遭日本人的杀戮。

1924年12月,黄埔一期毕业之后,俞济时从军校教导团见习做起,历经两次东征陈炯明、北伐、中原大战的洗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