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考公式大全教学文案
完整版)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完整版)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1.包含关系若集合A包含于集合B,则AB=B;若AB=B,则A为B 的子集;若C为A和B的并集,则B包含于C;若A和B的交集为∅,则AB=∅;若AB=R,则A和B互为补集。
2.集合的子集集合{a1,a2,…,an}的子集个数共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非空子集有2n–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2个。
3.充要条件1)充分条件: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p,则p是q的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p→q,且q→p,则p是q的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4.函数的单调性1)设x1≠x2,且x1,x2∈[a,b],则有:f(x1)−f(x2)>0 ⇔ f(x)在[a,b]上是增函数;f(x1)−f(x2)<0 ⇔ f(x)在[a,b]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y=f(x)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f′(x)>0,则f(x)为增函数;如果f′(x)<0,则f(x)为减函数。
5.函数的性质如果函数f(x)和g(x)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f(x)+g(x)也是减函数;如果函数y=f(u)和u=g(x)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y=f[g(x)]是增函数。
6.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则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则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7.函数的对称轴对于函数y=f(x)(x∈R),若f(x+a)=f(b−x)恒成立,则函数f(x)的对称轴是函数x=a+b/2;函数y=f(x+a)与y=f(b−x)的图象关于直线x=a+b/2对称。
8.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约定a>0)1)f(x)=f(x+a),则f(x)的周期T=a;2)f(x+a)=−f(x),或f(x+a)=f(−x)(f(x)≠0),则f(x)的周期T=2a。
学科数学公式总结教案高中
学科数学公式总结教案高中
学科:数学
年级:高中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高中数学常见公式的应用和推导,提升数学
学习的效率和深度。
教学重点:掌握高中数学常见公式的应用和推导。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高中数学学习中常见的公式,通过询问和讨论激发学生对数学公式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给学生讲解高中数学常见的公式,并结合具体的例题进行演示和解答。
2. 强调公式的推导和应用,让学生理解公式背后的原理和运用方法。
三、练习(25分钟)
1. 让学生结合课堂讲解的公式,完成一些相关练习题,检测他们对公式的掌握情况。
2. 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学公式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鼓励学生多多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习题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他们主动学习和研究更多数学公式。
板书设计:
学科数学公式总结
公式推导与应用
总结:学好数学公式,事半功倍。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数学公式的掌握程度还有待提高,需要更多的实际练习和应用来加深理解。
下节课我将设计更加具体和实用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公式的应用。
高中数学公式教案
高中数学公式教案
课时数:1课时
适用对象:高中学生
教学内容:数学公式
教学目标:学会运用常见的数学公式解决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入今天的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兴趣和思考。
2.讲解:依次介绍常见的数学公式,包括但不限于:
- 一次函数的一般式 y=kx+b
- 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 x=-b/2a, y=-Δ/4a
-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公式sin^2θ+cos^2θ=1
- 平面几何中的勾股定理 a^2+b^2=c^2
3.练习:请学生尝试运用这些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数学题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在课程结束前,对学生掌握的数学公式进行总结和梳理,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5.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练习运用数学公式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扩展阅读: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拓展更多数学公式的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练习题的解答情况,评估学生对数学公式的掌握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反馈。
教师备课:提前准备好课件和练习题,确保教学内容有条理和清晰度,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各种常见数学公式,提高数学应用能力,为更高水平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高中数学会考必修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数学会考必修公式总结大全作为高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考必修公式的掌握对于学生的数学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总结高中数学会考必修的公式,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一、有理数运算公式1. 加法交换律:a+b=b+a2. 加法结合律:(a+b)+c=a+(b+c)3. 减法法则:a-b-c=a-(b+c)4. 乘法交换律:ab=ba5. 乘法结合律:(ab)c=a(bc)6. 乘法分配律:(a+b)c=ac+bc二、数列求和公式1. 等差数列求和:Sn=(a1+an)n/2或Sn=n(a1+an)/22. 等比数列求和:Sn=a1(1-q^n)/(1-q)或Sn=A1/(1-q)+An/(1-q)三、基本不等式公式1. 平均值不等式:a+b≥2√ab(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2. 海伦-秦九韶公式:√(p(p-a)(p-b)(p-c)),其中p=(a+b+c)/2四、几何公式1. 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点A(x1,y1),B(x2,y2),则AB的长度为|AB|=√[(x2-x1)²+(y2-y1)²]2. 向量加法、减法、数乘运算公式:(1)a=(x,y),b=(x',y')→a+b=(x+x',y+y');(2)(c,d)+a=(c+x,d+y);(3)λa=(λx,λy);(4)(a-b)·i=x-y,(a-b)·j=xj+yj;3. 圆的方程:圆的一般方程为(x-a)²+(y-b)²=r²,其中圆心坐标为(a,b),半径为r;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判断公式:d<r,则直线与圆相交;d=r,则直线与圆相切;d>r,则直线与圆相离。
五、三角函数公式高中数学会考中,三角函数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三角函数公式:1. 正弦函数(sin):y=sinx;余弦函数(cos):y=cosx;正切函数(tan):y=tanx。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7篇)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7篇)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1空间两条直线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1、按是否共面可分为两类:(1)共面:平行、相交(2)异面:异面直线的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或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面外直线的判定定理:用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之间的直线,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为面外直线。
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范围为(0°,90°)esp.空间向量法两异面直线间距离:公垂线段(有且只有一条)esp.空间向量法2、若从有无公共点的角度看可分为两类:(1)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相交直线;(2)没有公共点——平行或异面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平面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在平面内、与平面相交、与平面平行①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②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平面的对角线与其在该平面上的投影所形成的锐角。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2(一)导数第一定义设函数 y = f(x) 在点 x0 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 x 在 x0 处有增量△x ( x0 + △x 也在该邻域内 ) 时,相应地函数取得增量△y = f(x0 + △x) - f(x0) ;如果△y 与△x 之比当△x→0 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 y = f(x) 在点x0 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的导数记为 f(x0) ,即导数第一定义(二)导数第二定义设函数 y = f(x) 在点 x0 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 x 在 x0 处有变化△x ( x - x0 也在该邻域内 ) 时,相应地函数变化△y = f(x) - f(x0) ;如果△y 与△x 之比当△x→0 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的导数记为f(x0) ,即导数第二定义(三)导函数与导数如果函数 y = f(x) 在开区间 I 内每一点都可导,就称函数f(x)在区间 I 内可导。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必备公式
一、1、定义域:〔1〕根号: 〔2〕分母: 〔3〕对数: 2、对数与指数互换:725log 8x a =⇔=⇔()a b a b a b x x x x x =÷==3、奇函数:f(x)与f(-x)_____ 偶函数:f(x)与f(-x)_____二、1、诱导公式:sin ()πα+= cos ()πα+= tan ()πα+=sin () πα-= cos () πα-= tan () πα-=sin ()2πα+= cos ()2πα+=sin ()2πα-= cos ()2πα-= sin 2) (πα+= cos 2) (πα+= tan 2) (πα+=sin (2)πα-= cos (2)πα-= tan (2)πα-= sin ( )α-= cos ( )α-= tan ( )α-= 2、两角和与差公式: Sin: Cos: Tan:3、二倍角: sin2α=cos2α= = = tan2α=4、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log log log log a a a a M N M N +=-=6、sin()y A x ωϕ=+的周期是: cos()y A x ωϕ=+的周期是:tan()y A x ωϕ=+的周期是:7、同角三角函数关系:〔1〕 〔2〕三、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前n 项和公式: 等差中项:〔a,b,c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前n 项和公式: 等比中项:〔a,b,c 〕四、直线:1.〔k 与倾斜角〕k= 两点的斜率公式k=2.3.直线Ax+By+C=0的斜率:4.点到直线距离公式:5.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6.圆的标准方程: 圆心: 半径:7.圆的一般方程: 〔方程表示圆的条件: 〕 圆心: 半径:8.直线与圆相切,则:9.直线与圆相交的弦长公式:12//l l ⇔12l l ⊥⇔220x yDx Ey F ++++=公式答案:一、1、定义域:〔1〕根号:大于或等于0 〔2〕分母:不等于0 〔3〕对数:真数>0 2、对数与指数互换:2725log 5log 878x ax a =⇔==⇔=()a b a b a b a b a b a bx x x x x x x x +-=÷== 3、奇函数:f(x)与f(-x)_相反____ 偶函数:f(x)与f(-x)__相同___二、1、诱导公式:sin ()πα+= —sin α cos ()πα+=—cos α tan ()πα+=tan αsin () πα-=sin α cos () πα-=—cos α tan () πα-=—tan αsin ()2πα+=cos α cos ()2πα+=—sin αsin ()2πα-= cos α cos ()2πα-= sin α sin 2) (πα+=sin α cos 2) (πα+=cos α tan 2) (πα+= tan αsin (2)πα-=sin α cos (2)πα-=cos α tan (2)πα-= tan α sin ( )α-= —sin α cos ( )α-=cos α tan ( )α-=—tan α 2、两角和与差公式:()()()sin sin cos cos sin cos cos cos sin sin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3、二倍角:22222sin 22sin cos 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2tan tan 21tan ααααααααααα==-=-=-=-4、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R 为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log log log ()log log log a a a a a aM N MN M M N N+=-=2222222222cos 2cos 2cos a b c bc A b a c ac Bc a b ab C=+-=+-=+-6、sin()y A x ωϕ=+的周期是:T ω=cos()y A x ωϕ=+的周期是:T ω=tan()y A x ωϕ=+的周期是:T πω=7、同角三角函数关系:〔1〕22sin cos 1αα+= 〔2〕sin tan cos ααα=三、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前n 项和公式: 等差中项:〔a,b,c 〕 :2b=a+c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前n 项和公式: 等比中项:〔a,b,c 〕:四、直线:1.〔k 与倾斜角〕k=两点的斜率公式k= 2.3.直线Ax+By+C=0的斜率:4.点到直线距离公式:5.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6.圆的标准方程:圆心:〔a,b 〕 半径:r 7.圆的一般方程:圆心: 半径:8.直线与圆相切,则:d=r 〔d 为圆心到直线距离〕 9.直线与圆相交的弦长公式:2121y y x x --1(1)n a a n d =+-11()(1)22n n a a n n n d S na +-==+11n n a a q -=111,1(1),111n n n na q S a a q a q q q q =⎧⎪=--⎨=≠⎪--⎩2b a c =tan α1212//l l k k ⇔=12121l l k k ⊥⇔=-d =Ay =-d =222()()x a y b r -+-=22220(40)x y Dx Ey F D E F ++++=+->(,)22D E --2r =AB =。
高三数学公式归纳大全
数学考试主要考察大家的公式运用情况,所以要想数学考出好成绩,一定要牢牢记住数学公式。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总结了整个高中都会用到的数学公式,一共有五十条,大家一定要熟背哦~1 . 适用条件[直线过焦点],必有ecosA=(x-1)/(x+1),其中A为直线与焦点所在轴夹角,是锐角。
x为分离比,必须大于1。
注:上述公式适合一切圆锥曲线。
如果焦点内分(指的是焦点在所截线段上),用该公式;如果外分(焦点在所截线段延长线上),右边为(x+1)/(x-1),其他不变。
2 . 函数的周期性问题(记忆三个)(1)若f(x)=-f(x+k),则T=2k;(2)若f(x)=m/(x+k)(m不为0),则T=2k;(3)若f(x)=f(x+k)+f(x-k),则T=6k。
注意点:a.周期函数,周期必无限b.周期函数未必存在最小周期,如:常数函数。
c.周期函数加周期函数未必是周期函数,如:y=sinxy=sin派x相加不是周期函数。
3 . 关于对称问题(无数人搞不懂的问题)总结如下(1)若在R上(下同)满足:f(a+x)=f(b-x)恒成立,对称轴为x=(a+b)/2(2)函数y=f(a+x)与y=f(b-x)的图像关于x=(b-a)/2对称;(3)若f(a+x)+f(a-x)=2b,则f(x)图像关于(a,b)中心对称4 . 函数奇偶性(1)对于属于R上的奇函数有f(0)=0;(2)对于含参函数,奇函数没有偶次方项,偶函数没有奇次方项(3)奇偶性作用不大,一般用于选择填空5 . 数列爆强定律(1)等差数列中:S奇=na中,例如S13=13a7(13和7为下角标);(2)等差数列中:S(n)、S(2n)-S(n)、S(3n)-S(2n)成等差(3)等比数列中,上述2中各项在公比不为负一时成等比,在q=-1时,未必成立(4)等比数列爆强公式:S(n+m)=S(m)+q²mS(n)可以迅速求q6 . 数列的终极利器,特征根方程首先介绍公式:对于an+1=pan+q(n+1为下角标,n为下角标),a1已知,那么特征根x=q/(1-p),则数列通项公式为an=(a1-x)p²(n-1)+x,这是一阶特征根方程的运用。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2024年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2024年嘿呀!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要来聊聊《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2024 年》!
首先呢,咱们来说说函数这一块。
函数可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呀!像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幂函数等等。
哎呀呀,一次函数那简单的表达式y = kx + b ,这里面的k 和b 可有着大讲究呢!二次函数的图像,哇,那抛物线的形状是不是让你印象深刻?还有幂函数,各种各样的形式,真让人眼花缭乱呀!
接下来,数列也不能落下!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这可是常考的知识点哟!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n - 1)d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q^(n - 1) ,记住这些公式,做题的时候可就轻松多啦!
再说说三角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它们的图像和性质一定要搞清楚呀!什么周期啦,值域啦,定义域啦,都要牢记在心呢!
几何方面,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都很重要哦!平面几何里的三角形、四边形的各种定理和性质,立体几何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可都得好好掌握!
概率统计这部分也不能忽视!什么古典概型、几何概型,还有各种统计图表,都要弄得明明白白的!
最后,数学归纳法也是个重要的方法呢!
哎呀呀,高中数学的知识点和公式真是太多啦!但只要咱们用心去学,多做练习题,相信一定能把这些都拿下!哇,小伙伴们,加油
呀!为了2024 年能在数学上取得好成绩,冲呀!。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整理新版)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整理新版)一、代数1. 一元一次方程:ax + b = 0,其中a ≠ 0。
解为 x = b/a。
2. 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其中a ≠ 0。
解为 x =[b ± sqrt(b^2 4ac)] / 2a。
3. 一元三次方程:ax^3 + bx^2 + cx + d = 0,其中a ≠ 0。
解为x = [b ± sqrt(b^2 3ac)] / 3a。
4. 一元四次方程:ax^4 + bx^3 + cx^2 + dx + e = 0,其中 a≠ 0。
解为x = [b ± sqrt(b^2 4ac)] / 2a。
5. 分式方程:分子和分母均为多项式。
解法为将方程两边乘以分母的乘积,得到一个等价的整式方程,然后求解。
6. 二元一次方程组:由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解法为消元法或代入法。
7. 二元二次方程组:由两个一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解法为消元法或代入法。
8. 三元一次方程组:由三个一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解法为消元法或代入法。
9. 等差数列:首项为 a1,公差为 d。
第 n 项为 an = a1 + (n 1)d。
前 n 项和为 Sn = n/2(a1 + an)。
10. 等比数列:首项为 a1,公比为 q。
第 n 项为 an = a1q^(n 1)。
前 n 项和为 Sn = a1 (1 q^n) / (1 q),其中q ≠ 1。
二、几何1. 平面几何(1)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线方程为 y = mx + b,其中m 是斜率,b 是截距。
(2)圆:圆心为 (a, b),半径为 r。
圆的方程为 (x a)^2 +(y b)^2 = r^2。
(3)椭圆:中心为 (a, b),长轴为 2a,短轴为 2b。
椭圆的方程为 (x a)^2 / a^2 + (y b)^2 / b^2 = 1。
(4)双曲线:中心为 (a, b),实轴为 2a,虚轴为 2b。
(完整版)高中数学学考公式大全
1高中数学学考常用公式及结论必修1:一、集合1、含义与表示:(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2、集合间的关系:子集:对任意x A ∈,都有 x B ∈,则称A 是B 的子集。
记作A B ⊆ 真子集:若A 是B 的子集,且在B 中至少存在一个元素不属于A ,则A 是B 的真子集,记作A ≠⊂B集合相等:若:,A B B A ⊆⊆,则A B =3.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 不属于:∉ 空集:φ4、集合的运算:并集:由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并集,记为A B U 交集:由集合A 和集合B 中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交集,记为A B I补集:在全集U 中,由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补集,记为U C A 5.集合12{,,,}n a a a L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 6.常用数集:自然数集: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二、函数的奇偶性1、定义: 奇函数 <=>f (– x ) = – f ( x ) , 偶函数 <=>f (–x ) = f ( x )(注意定义域) 2、性质:(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成轴对称图形;(3)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 (4)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二、函数的单调性1、定义:对于定义域为D 的函数f ( x ),若任意的x 1, x 2∈D ,且x 1 < x 2① f ( x 1 ) < f ( x 2 ) <=> f ( x 1 ) – f ( x 2 ) < 0 <=> f ( x )是增函数 ② f ( x 1 ) > f ( x 2 ) <=> f ( x 1 ) – f ( x 2 ) > 0 <=>f ( x )是减函数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同增异减 三、二次函数y = ax 2 +bx + c (0a ≠)的性质1、顶点坐标公式:⎪⎪⎭⎫ ⎝⎛--a b ac a b 44,22, 对称轴:a b x 2-=,最大(小)值:a b ac 442- 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0)f x a x h k a =-+≠; (3)两根式12()()()(0)f x a x x x x a =--≠.四、指数与指数函数 1、幂的运算法则:(1)a m • a n = a m + n , (2)nm nmaa a -=÷,(3)( a m ) n = am n (4)( ab ) n = a n•b n (5) n nnb a b a =⎪⎭⎫⎝⎛ (6)a 0 = 1 ( a ≠0)(7)n naa 1=-(8)m nmna a=(9)mnmn aa1=-2、根式的性质(1)()nn a a =.(2)当n 为奇数时,n n a a =; 当n 为偶数时,,0||,0n n a a a a a a ≥⎧==⎨-<⎩.4、指数函数y = a x(a > 0且a ≠1)的性质: (1)定义域:R ; 值域:( 0 , +∞) (2)图象过定点(0,1)5.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log b a N b a N =⇔=(0,1,0)a a N >≠>. 五、对数与对数函数 1对数的运算法则:(1)a b = N <=> b = log a N(2)log a 1 = 0(3)log a a = 1(4)log a a b = b (5)a log a N = N(6)log a (MN) = log a M + log a N (7)log a (NM ) = log a M -- log a N(8)log a N b = b log a N (9)换底公式:log a N =aNb b log log(10)推论 loglogmnaa n bbm=(0a >,且1a >,,0m n >,且1m ≠,1n ≠, 0N >).(11)log a N =aN log 1(12)常用对数:lg N = log 10 N (13)自然对数:ln A = log e A (其中 e = 2.71828…)2、对数函数y = log a x (a > 0且a ≠1)的性质: (1)定义域:( 0 , +∞) ; 值域:R (2)图象过定点(1,0)YX1a > 1YX1 0 < a < 10 YX1a >1XY10 < a < 1六、幂函数y = x a 的图象:(1) 根据 a 的取值画出函数在第一象限的简图 .例如:y = x 221x x y ==11-==x xy七.图象平移:若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 得到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 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八. 平均增长率的问题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 ,平均增长率为p ,则对于时间x 的总产值y ,有(1)xy N p =+. 九、函数的零点:1.定义:对于()y f x =,把使()0f x =的X 叫()y f x =的零点。
高中学考数学公式总结
高中学考数学公式总结
高中学考数学作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公式,掌握这些公式对于高中数学考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高中学考数学公式总结。
1. 三角函数公式:
sinx + cosx = 1
1 + tanx = secx
1 + cotx = cscx
sin2x = 2sinxcosx
cos2x = cosx - sinx
tan2x = (2tanx) / (1 - tanx)
2. 平面几何公式:
圆的面积:S = πr
圆的周长:C = 2πr
三角形面积:S = (1/2)bh
三角形周长:C = a + b + c
四边形面积:S = (1/2)(d1 + d2)
正方形面积:S = a
正方形周长:C = 4a
长方形面积:S = lw
长方形周长:C = 2(l + w)
3. 解方程公式:
一次方程:ax + b = 0 x = -b/a
二次方程:ax + bx + c = 0 x = (-b ±√(b - 4ac)) / 2a 4. 统计公式:
平均数:(x1 + x2 + … + xn) / n
中位数: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后,位于中间的数值(若n为奇数,则为(n+1)/2,若n为偶数,则为n/2和(n/2 + 1)的平均数)众数:出现最多的数值
标准差:√[(∑(xi-μ))/n]
以上仅是高中学考数学公式的一部分,掌握这些公式并能够熟练运用将有助于高中数学考试的顺利通过。
高中数学必备公式汇总
高中数学必备公式汇总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公式是解题的基础和关键。
熟练掌握各种公式,能够让我们在解题时更加得心应手,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下面为大家汇总了高中数学中一些必备的公式。
一、函数相关公式1、一次函数:y = kx + b(k 为斜率,b 为截距)2、二次函数:y = ax²+ bx + c(a ≠ 0),其顶点坐标为(b/2a, (4ac b²)/4a) ,对称轴为 x = b/2a3、反比例函数:y = k/x(k 为常数)二、三角函数公式1、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sin²α +cos²α = 1,tanα =sinα/cosα2、诱导公式:sin(π +α) =sinα,cos(π +α) =cosα,sin(α) =sinα,cos(α) =cosα 等3、和差角公式:sin(α ± β) =sinαcosβ ± cosαsinβ,cos(α ± β) =cosαcosβ ∓ sinαsinβ4、二倍角公式:sin2α =2sinαcosα,cos2α =cos²α sin²α =2cos²α1 =1 2sin²α,tan2α =2tanα/(1 tan²α)三、数列相关公式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n 1)d,前 n 项和公式:Sn =n(a1 + an)/2 = na1 + n(n 1)d/2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 = a1q^(n 1),前 n 项和公式:当q ≠ 1 时,Sn = a1(1 q^n)/(1 q);当 q = 1 时,Sn = na1四、导数相关公式1、(C)'= 0(C 为常数)2、(x^n)'= nx^(n 1)3、(sin x)'= cos x4、(cos x)'= sin x5、(ln x)'= 1/x6、(e^x)'= e^x五、向量相关公式1、向量的数量积:a·b =|a||b|cosθ2、向量的模:|a| =√(x²+ y²)(a =(x, y))3、向量的加法:a + b =(x1 + x2, y1 + y2)4、向量的减法:a b =(x1 x2, y1 y2)六、立体几何相关公式1、长方体的体积:V = lwh(l 为长,w 为宽,h 为高)2、正方体的体积:V = a³(a 为棱长)3、圆柱的体积:V =πr²h(r 为底面半径,h 为高)4、圆锥的体积:V =1/3πr²h5、球的体积:V =4/3πr³6、球的表面积:S =4πr²七、概率相关公式1、古典概型概率:P(A) = A 包含的基本事件数/基本事件总数2、互斥事件概率:P(A + B) = P(A) + P(B)3、独立事件概率:P(AB) = P(A)P(B)八、统计相关公式1、平均数:x=(x1 + x2 ++ xn)/n2、方差:s²=(x1 x)²+(x2 x)²++(xn x)²/n3、标准差:s =√s²以上只是高中数学中的一部分必备公式,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多做练习,熟练运用这些公式来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学考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学考常用公式及结论必修1:一、集合1、含义与表示:(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2、集合间的关系:子集:对任意x A ∈,都有 x B ∈,则称A 是B 的子集。
记作A B ⊆真子集:若A 是B 的子集,且在B 中至少存在一个元素不属于A ,则A 是B 的真子集,记作A ≠⊂B集合相等:若:,A B B A ⊆⊆,则A B =3.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 不属于:∉ 空集:φ4、集合的运算:并集:由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并集,记为 A B交集:由集合A 和集合B 中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交集,记为A B 补集:在全集U 中,由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补集,记为U C A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6.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二、函数的奇偶性1、定义: 奇函数 <=> f (– x ) = – f ( x ) ,偶函数 <=> f (–x ) = f ( x )(注意定义域)2、性质:(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成轴对称图形;(3)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 (4)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二、函数的单调性1、定义:对于定义域为D 的函数f ( x ),若任意的x 1, x 2∈D ,且x 1 < x 2① f ( x 1 ) < f ( x 2 ) <=> f ( x 1 ) – f ( x 2 ) < 0 <=> f ( x )是增函数 ② f ( x 1 ) > f ( x 2 ) <=> f ( x 1 ) – f ( x 2 ) > 0 <=> f ( x )是减函数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同增异减三、二次函数y = ax 2 +bx + c (0a ≠)的性质1、顶点坐标公式:⎪⎪⎭⎫ ⎝⎛--a b ac a b 44,22, 对称轴:a bx 2-=,最大(小)值:a b ac 442-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0)f x a x h k a =-+≠; (3)两根式12()()()(0)f x a x x x x a =--≠.四、指数与指数函数 1、幂的运算法则:(1)a m • a n = a m + n , (2)nm nmaa a -=÷,(3)( a m ) n = a m n (4)( ab ) n = a n • b n (5) nnnb a b a =⎪⎭⎫ ⎝⎛ (6)a 0 = 1 ( a ≠0) (7)n naa 1=- (8)mnmn a a=(9)mnmn aa1=-2、根式的性质(1)na =.(2)当na =; 当n,0||,0a a a a a ≥⎧==⎨-<⎩.4、指数函数y = a x (a > 0且a ≠1)的性质:(1)定义域:R ; 值域:( 0 , +∞) (2)图象过定点(0,1)5.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log b a N b a N =⇔=(0,1,0)a a N >≠>. 五、对数与对数函数 1对数的运算法则:(1)a b = N <=> b = log a N (2)log a 1 = 0 (3)log a a = 1(4)log a a b = b (5)a log a N= N(6)log a (MN) = log a M + log a N (7)log a (NM) = log a M -- log a N (8)log a N b = b log a N (9)换底公式:log a N =aNb b log log(10)推论 log log m na a nb b m=(0a >,且1a >,,0m n >,且1m ≠,1n ≠, 0N >).(11)log a N =aN log 1(12)常用对数:lg N = log 10 N (13)自然对数:ln A = log e A (其中 e = 2.71828…)2、对数函数y = log a x (a > 0且a ≠1)的性质:(1)定义域:( 0 , +∞) ; 值域:R (2)图象过定点(1,0)六、幂函数y = x a 的图象:(1) 根据 a 的取值画出函数在第一象限的简图 .例如: y = x 2 21x x y ==11-==x xy 七.图象平移:若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 得到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 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八. 平均增长率的问题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 ,平均增长率为p ,则对于时间x 的总产值y ,有(1)xy N p =+. 九、函数的零点:1.定义:对于()y f x =,把使()0f x =的X 叫()y f x =的零点。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 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用X表示 •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对象,用X_1, X_2, ..., X_n表示 • 参数:表示总体特性的数值,如均值、方差、协方差等 • 统计量:表示样本特性的数值,如样本均值、样本方差、样本协方差等
数理统计的方法
• 描述性统计:通过统计量描述样本的分布特征 • 推断性统计:通过样本数据推断总体参数 • 假设检验:通过样本数据检验总体假设的正确性
06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与计算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 随机事件:具有不确定性的现象,如掷骰子、抽彩票等 • 样本空间:所有可能事件构成的集合,用S表示 • 随机事件A:样本空间S中的一个子集,用A表示 • 概率:表示随机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用P(A)表示
概率的计算
• 古典概型:当样本空间S为有限个等可能事件时,概率的计算公式为P(A) = |A| / |S| • 几何概型:当样本空间S为连续空间时,概率的计算公式为P(A) = A的测度 / S的 测度
面积的计算
• 直线段的面积:定积分在区间[a, b]上的积分表示为∫[a, b] f(x) dx • 曲线段的面积:定积分在区间[a, b]上的积分表示为∫[a, b] f(x) dx • 曲面片的面积:定积分在区域D上的积分表示为∫∫_D f(x, y) dx dy
体积的计算
• 柱体的体积:定积分在区间[a, b]上的积分表示为∫[a, b] f(x) dx • 锥体的体积:定积分在区间[a, b]上的积分表示为∫[a, b] f(x) dx • 球体的体积:定积分在区间[a, b]上的积分表示为∫[a, b] f(x) dx
不定积分的计算方法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必背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必背一、集合1. 集合的基本运算- 交集:A∩ B = {x|x∈ A且x∈ B}- 并集:A∪ B={x|x∈ A或x∈ B}- 补集:∁_U A={x|x∈ U且x∉ A}(U为全集)2. 集合元素个数关系(容斥原理)- n(A∪ B)=n(A)+n(B)-n(A∩ B)二、函数1. 函数的定义域- 分式函数y = (f(x))/(g(x)),g(x)≠0。
- 偶次根式函数y=sqrt[n]{f(x)}(n为偶数),f(x)≥slant0。
2. 函数的单调性- 设x_1,x_2∈[a,b],x_1≠ x_2- 对于函数y = f(x),若f(x_1)-f(x_2)<0(当x_1 < x_2时),则y = f(x)在[a,b]上单调递增。
- 若f(x_1)-f(x_2)>0(当x_1 < x_2时),则y = f(x)在[a,b]上单调递减。
3. 函数的奇偶性- 对于函数y = f(x)定义域内任意x- 若f(-x)=f(x),则y = f(x)是偶函数。
- 若f(-x)= - f(x),则y = f(x)是奇函数。
4. 一次函数- 表达式y = kx + b(k≠0),斜率k=(y_2 - y_1)/(x_2 - x_1)。
5. 二次函数- 表达式y=ax^2+bx + c(a≠0)- 对称轴x =-(b)/(2a)- 顶点坐标(-(b)/(2a),frac{4ac - b^2}{4a})6. 指数函数- 表达式y = a^x(a>0,a≠1)- 当a > 1时,函数在R上单调递增;当0 < a < 1时,函数在R上单调递减。
7. 对数函数- 表达式y=log_{a}x(a > 0,a≠1,x>0)- 当a > 1时,函数在(0,+∞)上单调递增;当0 < a < 1时,函数在(0,+∞)上单调递减。
数学学考必考知识点高中公式
数学学考必考知识点高中公式高中数学学考必考知识点公式引言高中数学学考是学生们进入大学的重要关卡,掌握必考知识点公式对于顺利通过考试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为学生们整理和梳理高中数学学考必考知识点公式,帮助大家复习和备考。
知识点一:函数与极限•函数求导法则:(u±v)′=u′±v′,(uv)′=u′v+uv′,(k×u)′= k×u′•高中常用极限公式:lim x→0sinxx =1,lim x→∞(1+1x)x=e,lim x→0(1+x)1x=e知识点二:数列与级数•通项与前n项和:a n=a1+(n−1)d,S n=n2(a1+a n)•等差数列公式:a n=a1+(n−1)d,S n=n2(a1+a n)•等比数列公式:a n=a1⋅q n−1,S n=a1⋅q n−1q−1知识点三:解析几何•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d=00√A2+B2•两点间的距离公式:d=√(x2−x1)2+(y2−y1)2•直线的斜率公式:k=y2−y1x2−x1•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知识点四:概率与统计•排列组合公式:A n m=n!(n−m)!,C n m=n!m!(n−m)!•二项式定理:(a+b)n=C n0a n b0+C n1a n−1b1+...+C n n a0b n知识点五:三角函数•基本三角函数公式:sin2x+cos2x=1,tanx=sinxcosx•三角函数的周期性:sin(x+2π)=sinx,cos(x+2π)=cosx结语本文仅列举了高中数学学考中的一部分必考知识点公式,希望对大家的复习和备考有所帮助。
在复习过程中,建议结合习题进行练习,加深对知识点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祝愿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数学所有公式汇总总结
高中数学所有公式汇总总结高中数学是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中涵盖了许多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
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些公式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关键。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高中数学中的所有公式进行汇总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代数1. 二次函数的一般式:y=ax^2+bx+c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x=\frac{-b\pm\sqrt{b^2-4ac}}{2a}3. 平方差公式:(a+b)^2=a^2+2ab+b^24. 定比分点公式:\frac{m}{n}=\frac{x_2-x}{x-x_1}5.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sin^2\theta+\cos^2\theta=16. 余切的定义:\cot\theta=\frac{1}{\tan\theta}7. 对数运算规律:\log_ab=\frac{\log_cb}{\log_ca}8.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_n=a_1\cdot q^{n-1}9. 二项式定理:(a+b)^n=\sum_{k=0}^{n}\binom{n}{k}a^{n-k}b^k10. 质因数分解:n=p_1^{a_1}p_2^{a_2}...p_k^{a_k}二、几何1.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frac{1}{2}bh2. 圆的面积公式:S=\pi r^23. 圆锥的体积公式:V=\frac{1}{3}\pi r^2h4. 锥台的体积公式:V=\frac{1}{3}\pi(R^2+r^2+Rr)h5. 二面角余角关系:\alpha+\beta=180^\circ6. 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a^2+b^2=c^27.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S=(n-2)\cdot180^\circ8. 圆心角与弦的关系:\theta=\frac{1}{2}m\alpha9. 角平分线定理:\frac{a}{b}=\frac{c}{d}10. 高度定理:h=\frac{2S}{a}三、概率1. 概率加法:P(A\cup B)=P(A)+P(B)-P(A\cap B)2. 条件概率公式:P(A|B)=\frac{P(A\cap B)}{P(B)}3. 互斥事件概率:P(A\cap B)=04. 独立事件概率:P(A\cap B)=P(A)\cdot P(B)5. 全概率公式:P(A)=\sum_{i=1}^{n}P(A|B_i)P(B_i)6. 二项分布概率:P(X=k)=\binom{n}{k}p^k(1-p)^{n-k}7. 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f(x)=\frac{1}{\sqrt{2\pi}\sigma}e^{-\frac{(x-\mu)^2}{2\sigma^2}}8. 期望的线性性质:E(aX+b)=aE(X)+b9. 二项分布的期望和方差:E(X)=np,Var(X)=np(1-p)10. 正态分布的期望和方差:E(X)=\mu,Var(X)=\sigma^2四、微积分1. 极限定义:\lim_{x\to a}f(x)=L2. 导数定义:f'(x)=\lim_{h\to0}\frac{f(x+h)-f(x)}{h}3. 导数基本法则:(Cf(x))'=Cf'(x)4. 高阶导数:f^{(n)}(x)5. 极大极小值判定法则:f'(x_0)=0\Rightarrow f(x_0)6. 不定积分线性性质:\int(kf(x)+g(x))dx=k\int f(x)dx+\int g(x)dx7. 分部积分法:\int u dv=uv-\int v du8. 定积分定义:\int_{a}^{b}f(x)dx=F(b)-F(a)9. 牛顿-莱布尼茨公式:\int_{a}^{b}f(x)dx=F(b)-F(a)10. 参数方程的曲线面积:S=\int_{\alpha}^{\beta}f(\theta)g'(\theta)d\theta五、线性代数1. 行列式定义:D=\begin{vmatrix}a & b\\c & d\end{vmatrix}=ad-bc2. 矩阵乘法:C=AB3. 矩阵转置:A^T4. 逆矩阵定义:AA^{-1}=A^{-1}A=I5. 矩阵行列式性质:|A^T|=|A|6. 向量叉乘定义:A\times B=|A|\cdot|B|\sin\theta n7.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d=\frac{|ax_0+by_0+c|}{\sqrt{a^2+b^2}}8. 埃尔米特矩阵:A=A^*9.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Ax=\lambda x10. 正交矩阵性质:A^TA=AA^T=I以上便是高中数学中所有公式的汇总总结,希朋对您有所帮助。
数学公式高中大全(优质4篇)
数学公式高中大全(优质4篇)数学公式高中大全(1)1、多看求导公式,把几个常用求导公式记清楚,遇到求导的题目,灵活运用公式。
2、在解题时先看好定义域,对函数求导,对结果通分,这么做可以让判断符号变的比较容易。
3、一般情况下,令导数=0,求出极值点;在极值点的两边的区间,分别判断导数的符号,是正还是负;正的话,原来的函数则为增,负的话就为减,然后根据增减性就能大致画出原函数的图像。
根据图像就可以求出你想要的东西,比如最大值或最小值等。
4、特殊情况下,导数本身符号可以直接确定,也就是导数等于0无解时,说明在整个这一段上,原函数都是单调的。
如果导数恒大于0,就增;如果导数恒小于0,就减。
数学公式高中大全(2)高中数学常用公式总结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a-b|≥|a|-|b| -|a|≤a≤|a|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A)^2]cos2a=(cosa)^2-(sina)^2=2(cosa)^2 -1=1-2(sina)^2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cos(A/2)=√((1+cosA)/2) 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cot(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 5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2(n+1)2/41*2+2*3+3*4+4*5+5*6+6*7+…+n(n+1)=n(n+1)(n+2)/3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弧长公式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扇形面积公式s=1/2*l*r锥体体积公式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V=s*h 圆柱体 V=pi*r2h高中数学重要公式几何与常用逻辑用语复数怎样学好高中数学树立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进入高中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远大的理想。
数学学考必考知识点高中公式
数学学考必考知识点高中公式高中数学是中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其中公式是数学学考必考的知识点之一。
公式是数学中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中数学中常见的公式知识点。
一、数列与数列求和公式数列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它是由一系列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所组成的。
高中数学中常见的数列有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其中an表示第n个数,a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r^(n-1),其中r为公比。
数列求和公式是求解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对于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公式为Sn=n/2*(a1+an),对于等比数列,其前n项和公式为Sn=a1*(1-r^n)/(1-r)。
二、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公式二次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其一般式为f(x)=ax^2+bx+c,其中a、b、c为常数,且a≠0。
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b/2a,f(-b/2a))。
二次方程是二次函数的零点问题,通常表示为ax^2+bx+c=0,其中a、b、c为常数,且a≠0。
二次方程的求解可以使用求根公式x=(-b±√(b^2-4ac))/2a。
三、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式公式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常见的三角函数有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等。
在解决三角函数相关问题时,可以使用诸如sinθ、cosθ、tanθ等符号表示。
三角恒等式是三角函数中的重要性质,常见的三角恒等式有:和差化积公式、积化和差公式、平方和公式等。
这些恒等式在解决三角函数相关问题时非常有用。
四、立体几何与体积表面积公式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常见的立体有球体、圆柱体、锥体和棱柱等。
这些立体的计算往往涉及到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球体的体积公式为V=4/3πr^3,表面积公式为S=4πr^2。
圆柱体的体积公式为V=πr^2h,表面积公式为S=2πr(r+h)。
锥体的体积公式为V=1/3πr^2h,表面积公式为S=πr(r+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学考常用公式及结论必修1:一、集合1、含义与表示:(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2、集合间的关系:子集:对任意x A ∈,都有 x B ∈,则称A 是B 的子集。
记作A B ⊆真子集:若A 是B 的子集,且在B 中至少存在一个元素不属于A ,则A 是B 的真子集,记作A ≠⊂B集合相等:若:,A B B A ⊆⊆,则A B =3.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 不属于:∉ 空集:φ4、集合的运算:并集:由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并集,记为 A B U交集:由集合A 和集合B 中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交集,记为A B I 补集:在全集U 中,由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补集,记为U C A5.集合12{,,,}n a a a L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1个;6.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二、函数的奇偶性1、定义: 奇函数 <=> f (– x ) = – f ( x ) ,偶函数 <=> f (–x ) = f ( x )(注意定义域)2、性质:(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成轴对称图形;(3)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 (4)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二、函数的单调性1、定义:对于定义域为D 的函数f ( x ),若任意的x 1, x 2∈D ,且x 1 < x 2① f ( x 1 ) < f ( x 2 ) <=> f ( x 1 ) – f ( x 2 ) < 0 <=> f ( x )是增函数 ② f ( x 1 ) > f ( x 2 ) <=> f ( x 1 ) – f ( x 2 ) > 0 <=> f ( x )是减函数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同增异减三、二次函数y = ax 2 +bx + c (0a ≠)的性质1、顶点坐标公式:⎪⎪⎭⎫ ⎝⎛--a b ac a b 44,22, 对称轴:a bx 2-=,最大(小)值:a b ac 442-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0)f x a x h k a =-+≠; (3)两根式12()()()(0)f x a x x x x a =--≠.四、指数与指数函数 1、幂的运算法则:(1)a m • a n = a m + n , (2)nm nmaa a -=÷,(3)( a m ) n = a m n (4)( ab ) n = a n • b n (5) nnnb a b a =⎪⎭⎫ ⎝⎛ (6)a 0 = 1 ( a ≠0) (7)n naa 1=- (8)mnmn a a=(9)mnmn aa1=-2、根式的性质(1)na =.(2)当na =; 当n,0||,0a a a a a ≥⎧==⎨-<⎩.4、指数函数y = a x (a > 0且a ≠1)的性质:(1)定义域:R ; 值域:( 0 , +∞) (2)图象过定点(0,1)5.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log b a N b a N =⇔=(0,1,0)a a N >≠>. 五、对数与对数函数 1对数的运算法则:(1)a b = N <=> b = log a N (2)log a 1 = 0 (3)log a a = 1(4)log a a b = b (5)a log a N= N(6)log a (MN) = log a M + log a N (7)log a (NM) = log a M -- log a N (8)log a N b = b log a N (9)换底公式:log a N =aNb b log log(10)推论 log log m na a nb b m=(0a >,且1a >,,0m n >,且1m ≠,1n ≠, 0N >).(11)log a N =aN log 1(12)常用对数:lg N = log 10 N (13)自然对数:ln A = log e A (其中 e = 2.71828…)2、对数函数y = log a x (a > 0且a ≠1)的性质:(1)定义域:( 0 , +∞) ; 值域:R (2)图象过定点(1,0)六、幂函数y = x a 的图象:(1) 根据 a 的取值画出函数在第一象限的简图 .例如: y = x 2 21x x y ==11-==x xy 七.图象平移:若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 得到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 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八. 平均增长率的问题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 ,平均增长率为p ,则对于时间x 的总产值y ,有(1)xy N p =+. 九、函数的零点:1.定义:对于()y f x =,把使()0f x =的X 叫()y f x =的零点。
即 ()y f x =的图象与X 轴相交时交点的横坐标。
2.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有()()0f a f b ⋅<,那么()y f x =在区间(),a b 内有零点,即存在(),c a b ∈,使得()0f c =,这个C 就是零点。
3.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步骤:(给定精确度ε)(1)确定区间[],a b ,验证()()0f a f b ⋅<;(2)求(),a b 的中点12a bx +=(3)计算1()f x ①若1()0f x =,则1x 就是零点;②若1()()0f a f x ⋅<,则零点()01,x a x ∈ ③若1()()0f x f b ⋅<,则零点()01,x x b ∈;(4)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ε,若a b ε-<,则零点为a 或b 或(),a b 内任一值。
否则重复(2)到(4)必修2:一、直线与圆1、斜率的计算公式:k = tanα=1212x x y y --(α ≠ 90°,x 1≠x 2)2、直线的方程(1)斜截式 y = k x + b,k 存在 ; (2)点斜式 y – y 0 = k ( x – x 0 ) ,k 存在; (3)两点式121121x x x x y y y y --=--(1212,x x y y ≠≠) ;(4)截距式1=+bya x (0,0ab ≠≠) (5)一般式0(,0Ax Byc A B ++=不同时为)4、两点间距离公式:设P 1 ( x 1 , y 1 ) 、P 2 ( x 2 , y 2 ),则 | P 1 P 2 | =()()221221y y x x -+-5、点P ( x 0 , y 0 )到直线l:A x + B y + C = 0的距离:2200BA CBy Ax d +++=8.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00(,)P x y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若d = d r >⇔点P 在圆外;d r =⇔点P 在圆上; d r <⇔点P 在圆内.9.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直线0=++C By Ax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0<∆⇔⇔>相离r d ;0=∆⇔⇔=相切r d ;0>∆⇔⇔<相交r d .10.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 1,O 2,半径分别为r 1,r 2,d O O =21条公切线外离421⇔⇔+>r r d ; 条公切线外切321⇔⇔+=r r d ;条公切线相交22121⇔⇔+<<-r r d r r ; 条公切线内切121⇔⇔-=r r d ; 无公切线内含⇔⇔-<<210r r d .11.圆的切线方程(1)已知圆220x y Dx Ey F ++++=.①若已知切点00(,)x y 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其方程是0000()()022D x xE y y x x y yF ++++++=. 当00(,)x y 圆外时, 0000()()022D x xE y y x x y yF ++++++=表示过两个切点的切点弦方程.②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00()y y k x x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 ,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 轴的切线.③斜率为k 的切线方程可设为y kx b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 ,必有两条切线. (2)已知圆222x y r +=.①过圆上的000(,)P x y 点的切线方程为200x x y y r +=;②斜率为k 的圆的切线方程为y kx =±二、立体几何 (一)、线线平行判定定理: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
3、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4、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二)、线面平行判定定理1、若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2、若两个平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与另一个平面平行。
(三)、面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四)、线线垂直判定定理:若一直线垂直于一平面,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
(五)、线面垂直判定定理1、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2、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六)、面面垂直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七).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3)转化为线面平行;(4)转化为线面垂直;(5)转化为面面平行. (八).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线平行;(3)转化为面面平行. (九).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面平行;(3)转化为线面垂直. (十).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相交垂直;(2)转化为线面垂直;(3)利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 (十一).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该直线与面内任一直线垂直;(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 (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 (十二).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2)转化为线面垂直. 三、空间几何体 (一)、正三棱锥的性质1、底面是正三角形,若设底面正三角形的边长为a ,则有2、正三棱锥的辅助线作法一般是:作PO ⊥底面ABC 于O ,则O 为△ABC 的中心,PO 为棱锥的高,取AB 的中点D ,连结PD 、CD ,则PD 为三棱锥的斜高,CD 为△ABC 的AB 边上的高, 且点O 在CD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