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视角下的手机媒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传播学视角下的手机媒体
新闻传播学视角下的手机媒体
近年来,手机媒体迅速发展,手机媒体传播已经逐步走向了从人际传播到大众传播的历史进程,从而成为新兴的公共信息传播平台。在公共信息传播表现上则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手机最初的功能只是通话的工具, 是人际交流中重要的传播媒体。然
而, 随着手机用户的快速增长以及手机技术的迅猛发展, 手机逐渐显现出大
众传播的性质和特点。时至今日, 从人数来说, 全国已经有超过4.6 亿的手机用户。从技术来说, 手机也已经昂首进入了“3G时代。人们不仅可以用手机通话,还可以通过手机收发短信、彩信,收发E-mail,在手机上玩游戏、看电视电影,还能应用WAP及GPR享受无线上网服务。手机正在由原始的语音通话功能逐渐转变成为利用手机短信及手机上网等功能来传递信息的新型传播媒介。它融合了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的诸多特点, 同时还具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优势:便携、互动、定向。因此, 有学者将手机定义为多媒体的、交互的, 可以随身携带的大众媒体。
麦克卢汉曾说“媒介是人的延伸”。报刊、广播、电视事实上是和人分离的, 以电脑为终端的互联网, 实际上是把人给“淹没”的。手机媒体的诞生真正实现了人和媒体在时空中的无缝连接, 让人感觉拥有和控制媒体的能力:媒介既不是和人分离也不是主宰人, 而是“人的延伸”。手机媒体作为一种完全以个体为中心构造的媒体,在传播公共信息中体现了突出的优势,如:(1)传播主体的自主性。当其他媒体面临壁垒和被动时,手机媒体的自主性则实现了信息的自由传播,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的延伸”。(2)高度的便携性。手机媒体与人之间几乎相伴相随的密切联系是其他媒体望尘莫及的。这也实现了手机媒体所传递信息的高时效性。实现了人与媒体的高度合一性。3)受众资源极其丰富。在中国,手机用户数已经超过4亿,是网民数的4倍;全球电脑用户则只有手机用户十分之一。(4)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手机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范围广、限制因素少(。5)多媒体。手机真正成为大众化媒体的催化剂是3G,在3G基础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电子邮件、实时语音、实时影像等功能均可以实现。
正如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信息”,手机媒体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也改写了媒体的生态环境。总的来讲,它“第一次实现了传受双方自由、自主的沟通,点对点之间的流动成为现实”。
从新闻传播学角度看,手机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际传播特征使分众传播成为可能
手机的原始功能是进行人际传播,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手机传播已呈现出诸多大众传播的特点。而大众传播中一旦加入了人际传播的元素,信息传递的流程将会变得复杂。而导致这一流程复杂化的,是手机的转发功能。
手机连接的是一个社会关系网络,一个人可以利用手机的转发功能,将接收到的信息很快传递给他的社会关系网中的成员。大众传媒发布的信息经由人际通道,可以惊人的速度和无法预测的方向在人群中扩散,这样一来,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通过手机的转发功能实现了共振。从另一个角度看,来自人际渠道的消息,也可能在一定情况下成为大众传播的议题。手机传播中的人际渠道信息通过不断被转发,就可以导致人际领域的信息快速扩散,从而形成类似于大众传播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