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导学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同步学案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同步学案导学案

同步学案一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理解诗歌内容,领悟诗歌对黄河的赞颂之情。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其在特殊背景下的深刻含义。

3.准确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歌颂黄河、歌颂伟大的中华民族的热情。

【课前预习】
1.作者作品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识记生字词。

巅.()澎湃
..()狂澜.()
屏障
..()哺.育()九曲.连环()
3.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课题目为《黄河颂》,哪个字是关键?
(2)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你认为朗诵词这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课堂探究】
1.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3.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4.“啊!黄河!”在诗中重复出现了三次,这种“反复”的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呢?
【拓展练习】
写一段话,表达你欣赏《黄河大合唱》后的感悟。

(完整版)黄河颂导学案及答案

(完整版)黄河颂导学案及答案

《黄河颂》导学案及答案主备教师:习志国焦立伟杨明杰时间:2014.2 共计1课时课题:《黄河颂》课型:自读课【学习目标】1.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3.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学习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件准备】白板【小组任务】自学合作探究【课堂过程】【自学质疑】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巓()澎湃()狂澜()浊流()滋长()哺育()摇篮()2.用下列词语造句。

浩浩荡荡:澎湃:3.原文填空。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向东南。

惊涛澎湃,()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成九曲连环;从()下奔向()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两面。

4.黄河自古以来都是诗人深情吟诵的对象。

请你至少写出两句有关黄河的古诗句。

⑴⑵5.请你试着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魄__________浦__________磁__________扮________魂__________哺__________滋__________纷________6.用词的引申意义造句。

例: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澎湃——扮演——【合作探究】1.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2.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3.“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4.诗歌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5.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展示提高】1、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1.“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你认为谁是新时期具有“黄河精神”的人?请列举一位,并为他(她)写上一句话的评论。

人物:评论:【巩固拓展】课外语段阅读黄河颂浩瀚壮阔的黄河,奔腾澎湃,流经黄土高原。

《黄河颂-光未然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黄河颂-光未然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黄河颂-光未然》导学案第一课时第一部分:导入引言:在中国文化传统中,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母亲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在历史上,黄河曾经是中华民族的毁灭者,也是中华民族的救赎者。

今日我们将进修一首诗歌《黄河颂》传递的文化内涵与情感。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能够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地位,熟识黄河的象征意义,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与抒情。

第二部分:进修重点1. 了解《黄河颂》的背景和作者介绍2. 探讨黄河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3. 分析诗歌《黄河颂》中表达的情感和抒情第三部分:进修过程1. 导入:让同砚展示对黄河的了解,引导同砚探讨黄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2. 进修诗歌《黄河颂》,了解作者光未然的背景和创作动机。

3. 分组谈论:让同砚分组谈论黄河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并总结出关键点。

4. 分析诗歌:同砚阅读诗歌《黄河颂》,分析诗歌中表达的情感与抒情,谈论诗歌的意义。

第四部分:拓展延伸1. 组织同砚进行小组演讲,分享对黄河的理解以及《黄河颂》中的感悟。

2. 让同砚自由创作诗歌,表达对黄河的奇特感受和理解。

3. 鼓舞同砚进行实地实践,参观黄河风景名胜,亲身感受黄河的壮美与深刻。

第五部分:总结和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对黄河的地位、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有了更深刻的熟识,激发了对祖国文化的热忱和对黄河的奇特情感。

期望同砚在将来能够更加珍惜祖国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第二课时一、诗歌背景《黄河颂》是中国摩登著名诗人光未然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黄河这条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壮丽景象和悠久历史。

光未然以奇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将黄河的波涛壮阔、悲壮历史、壮丽功绩呈现得淋漓尽致,讴歌了这条壮丽河流的壮丽和壮丽。

二、导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和文化意义;2. 观览光未然的《黄河颂》诗歌,感受其中的悲壮和豪迈情感;3. 增强对民族母亲河的尊重和热忱,培育对祖国河流的保卫认识。

三、导学内容1. 黄河的地理位置与特点黄河,中国第二大河,源头在青藏高原,主流流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七省区,最终注入渤海。

CC黄河颂导学案及答案

CC黄河颂导学案及答案

教(学)反思:1.请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巅(diān)屏(píng) 障(zhàng) 狂澜(lán)哺(bǔ)育澎(péng)湃(pài) 九曲(qǔ)连环diān (巅)峰流xiè(泻) 发yuán(源)2.解释下面词语。

(1)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

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

(2)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3)起源。

形容黄河孕育了中华的文化。

(4)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5)狂澜:巨大的波浪。

(6)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

(7)屏障:象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3.作者链接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

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

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4.相关知识《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5.背景链接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

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

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

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的心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黄河颂导学案

黄河颂导学案

2、《黄河颂》导学案学习目标:1、品味语言,联系背景,概括出诗中黄河的形象与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重点】2、为课文的精彩段落与关键语句做批注,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的理解。

【难点】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横线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劈开( ) 滋长( ) 婉转( ) 榜样( ) 臂膀( )狂lán( ) 屏zhãng( ) 摇lán( ) 浩浩dãngdãng( )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就是( )A.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这里就是气势的意思)。

B.掀起万丈狂澜(巨大的波浪)。

C.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幔帐)。

D、您就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文化的发源地)。

3、批注:常用的读书方法。

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

二、整体感知。

找出课文对应部分内容:朗诵词+歌词,概括其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诵全文。

三、合作交流。

1、找出统领全诗思想感情的文眼,朗诵词中的“赞歌”并结合课文批注思考回答:全诗赞扬了黄河哪些方面?如何赞扬?为何要赞扬?2、根据批注,选择您认为最恰当的方式,进行合作朗读交流。

提示:小组的搭配形式: 邻座同学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生混合组等;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可以生生合作分角色朗读,也可以插入艺术家的朗诵,与名家进行虚拟合作朗诵。

四、拓展延伸。

1、用“黄河母亲,我想对您说……”的句式作为领起,以第一人称说出自己读完诗歌后的感受。

2、据学者们研究,两千多年前,黄河并不姓“黄”,而就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河水也就是相当清澈的。

现在,我们的母亲又变成了什么模样?黄河今天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现状堪忧。

请针对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或就是广告词,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

五、课后作业。

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揣摩关键语句与精彩内容,做出批注。

6《黄河颂》导学案附答案

6《黄河颂》导学案附答案

6*黄河颂导教案出色开篇词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培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后代。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滔滔东去的黄河浪涛目睹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汹涌的惊涛,恢弘的气概和那奔跑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子女为之拼搏奋斗。

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邃豪放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发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激情。

学习目标理解诗歌内容,以及诗歌颂扬黄河、颂扬民族伟大精神的要旨。

品尝语言,体会歌词境界,累积经典语言。

3.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感觉中华民族坚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领会诗歌蕴涵的浓郁的爱国热忱,培育爱国情怀。

教课过程一、新课导入当一个民族处于紧急生死的时辰,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的呼唤!当抗日战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已然随军前进在黄河岸边。

雄奇壮丽的河山,勇敢抗敌的战士,使他感觉到中华民族坚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放的颂歌!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沟通1.请依据汉字写拼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

巅(diān)屏(píng)障(zhàng)狂澜(lán)哺(bǔ)育澎(p?ng)湃(pài) 九曲(qǔ)连环diān峰(巅) 流xia(泻) 发yuán(源)wǎn转(宛)2.解说下边词语。

1)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

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计的源地。

2)滋生: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3)发源。

形容黄河孕育了中华的文化。

4)汹涌:形容波浪相互撞击。

5)狂澜:巨大的波浪。

6)委宛:弯曲折曲地流过。

7)屏障:象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作者链接光已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初次演出,今后在全国各地宽泛传唱,遇到抗日军民的热忱欢迎。

这组诗,雄健澎湃,深邃浑朴,是中华民族抵抗外侮的英豪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

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5 黄河颂素养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及主旨。

2.体会诗歌的意境美,细细揣摩诗歌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做批注。

3.学习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方法。

4.感受诗歌中的黄河形象,体会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重点:感受诗歌中的黄河形象,体会中华民族的顽强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知识链接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属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大河流。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

流域冬长夏短,冬夏温差悬殊,季节气温变化分明。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是我们的“母亲河”。

【预习导学】1.我为预习查资料。

《黄河大合唱》是诗人光未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之水天上来》《》《河边对口曲》《黄河怨》《》《怒吼吧,黄河》。

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刻画出气势宏大的黄河形象,反映了的真实场面。

2.我为新课清字词。

·学习小助手·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学习时要注意多音字、形似字和近义词,联想区别,正确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澎湃..()..()滋长屏障..()哺.育()狂lán()山diān()气pò( ) 摇lán( )wǎn( )转(2)词语填空。

不屈不( ) 惊涛( )浪一( )千里 浊流( )转九曲连( ) 万丈狂( )3.我为课文理脉络。

阅读课文,梳理本文的行文脉络。

·学习小助手·抓住“朗诵词”和“歌词”两个部分。

黄河颂{ 朗诵词:赞美黄河 伟大坚强歌词{主体{ 望 黄河 颂 黄河尾声: 学习 黄河精神 【答案】1.黄河颂 黄水谣 保卫黄河 中华民族英雄儿女团结抗战2.(1)péng pài zī zhǎng píng zhàng bǔ 澜 巅 魄 篮 宛/婉(2)挠 骇 泻 宛 环 澜3.伟大坚强 望 颂 学习【合作探究】任务驱动一朗读课文,感受诗歌情感小组合作,初步朗读诗歌,结合创作背景,感受诗歌蕴含的情感。

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5.黄河颂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体味歌词部分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3.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5分钟)一、预习检测(一)字词对对碰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小组抢答)澎湃( péng )( pài )气魄( pò)高山之巅( diān )狂澜( lán )哺育( bǔ)浊流( zhuó)屏障( zhàng )2.通晓词义,填对词语。

(1)气魄:气势,魄力(2)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或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3)狂澜:巨大的波浪。

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4)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5)一泻万丈: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

文中指前者。

(6)浩浩荡荡:形容广阔或壮大。

(7)哺育:喂养,比喻培养。

(二)背景先了解。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

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

这是一位科学家1938年,抗战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

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当时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这部大型声乐作品共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黄河颂》是第二乐章的歌词。

(三)名家面对面。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

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

1939年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四)常识知多少。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5 黄河颂 学案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5 黄河颂 学案及答案

《黄河颂》导学案【导学目标】1.通过拓展学习,系统了解黄河的历史与地理,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2.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3.正确理解诗文内容,把握感情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培养自己鉴赏诗歌的能力;4.深刻感悟九曲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5.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6.进一步加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导学重点】目标3、4 (遨游知识的海洋,感受求知的快乐)【导学难点】目标5、6【导学方法】自主学习、分组合作、集体探究讨论;重视运用感悟、联想的学法【课时安排】两课时【导学设计】一、导入新课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将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在地理上黄河可做军事屏障,因此,我们作为华夏儿女更应该赞扬歌颂这条母亲河。

今天,我们一起怀着对她的崇敬之情来学习未光然的赞歌《黄河颂》。

二、知识链接1、中国第二长河------黄河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曾写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天上”应当是指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了。

黄河从这里发源,曲折东流,沿途接纳许多支流,经过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的第二长河,从地图上看,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

2、作者简介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

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3、写作背景:《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5《黄河颂》导学案(部分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5《黄河颂》导学案(部分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5《黄河颂》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生字词,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并能从写作方法上理解本诗。

【学习方法】自我感知,读、议、说,展示成果。

【导学设计】一、课前准备:学法提示:预习课文,独立完成,各组上黑板展示,并讲解。

比一比,谁书写工整,讲得出色1、作者及写作背景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稍后因鄂北组织被破坏,失掉党的组织关系。

30年代起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

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由阎述诗谱曲后,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

1937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他的《街头剧创作集》出版。

1939年1月,率领抗敌演剧第三队由晋西抗日游击区奔赴延安。

同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

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

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

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在艺术上,全诗构思完整,布局讲究,以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为贯穿形象,熔铸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诗呈现出强大的力度。

同时由于诗人从中国传统诗词表现手法上汲收借鉴,组诗节奏明快,语言凝炼。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澎湃..()狂澜.()屏障.()一泻.万丈()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摇篮:屏障: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各组分别朗读课文,看谁朗读的最好,选一名代表展示。

)2、精读课文,思考下列各题:(学法提示:用心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①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其中的“望”字统领的什么地方,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②本文从哪三个角度讴歌了黄河的伟大精神?三、合作探究,研读赏析学法提示:自己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并将小组交流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1.诗中“啊!黄河!”出现了三次,这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2.《黄河颂》中的黄河并不仅仅是地理学上的黄河,而且表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什么?四、拓展延伸:1、“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中,“体魄”能否换成“身躯”?为什么?(可查阅两个词在字典中的解释)2、“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的铁臂”,是什么意思?(发挥你的想象)五、个性化备课六、教学反思《黄河颂》专项练习题一、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黄河颂-光未然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黄河颂-光未然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黄河颂-光未然》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了解《黄河颂》是谁创作的,内容和背景。

2.进修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流域特点等基本知识。

3.探讨《黄河颂》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导入让同砚观看视频《黄河颂》的演唱,并引导同砚沉思:这首歌有哪些特点?它表达了什么主题?为什么会有这首歌?二、进修过程1.了解《黄河颂》《黄河颂》由光未然创作,是一首赞颂黄河的歌曲。

歌词中表达了对黄河的深情赞美和对中华民族的永恒情怀。

歌曲中融入了中国民间音乐元素,旋律美丽悦耳。

2.黄河的地理位置黄河,中国的母亲河,位于中国中部,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九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是中国最大的河流之一,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河流之一。

3.黄河流域的特点黄河流域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被誉为中国文明的摇篮。

黄河水资源丰富,浇灌面积宽广,为中国北方的农业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4.《黄河颂》的意义和价值《黄河颂》通过赞叹黄河,呈现了中华民族对黄河的深情厚意和对家国情怀的深挚表达。

这首歌曲旨在让人们深刻熟识到黄河的重要性,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5.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承载了中华民族的灿艳文化和悠久历史。

《黄河颂》通过赞叹黄河,传承和宏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激励人们传承文明、宏扬民族精神。

三、沉思提升1.你觉得《黄河颂》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传达了怎样的情感?2.你认为黄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3.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保卫黄河这条母亲河?四、拓展延伸1.了解中国其他著名的河流,如长江、珠江等,比较它们在中国社会进步中的不同作用。

2.探讨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如何保卫黄河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五、总结反思通过进修《黄河颂》,我们不仅了解了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特点,更深度体会到了对黄河的深情拥戴和保卫之重要性。

期望我们能牢记母亲河的壮丽,共同尽力保卫祖国的河山。

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通过进修《黄河颂》这首诗,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2.了解光未然这位著名诗人的生平宁代表作品;3.培育同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4.激发同砚对诗歌创作的爱好,提高写作能力。

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一、阅读目标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体会歌词部分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重点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层次,感受诗歌中的黄河形象,领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揣摩、品味诗歌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做批注。

难点二、教材预习问题提示问题1: 1939 年春,光未然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

经冼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如有条件,欣赏《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

[示例]可欣赏《黄河颂》歌曲、诗朗诵音频或视频,感受黄河的气势磅礴和雄浑伟大。

问题2:在家国存亡的关头,在抗日的烽火燃遍祖国大地的时候,诗人站在高山之巅,向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想象这一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要读出气势。

[示例]《黄河颂》作为抒情诗,感情浓烈。

结合黄河气势磅礴的特点,朗读时要读出这种感情及气势。

三、课文预习资料速查1、作者简介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其他诗作有长诗《屈原》、组诗《三门峡大合唱》等。

2、背景资料1938 年,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途中他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

1939 年1月,光未然抵达延安后,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并在随后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此作,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1939 年 3 月,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3、文体知识颂歌颂歌是抒情诗的一种,又称“赞歌”“赞美诗”“礼赞”等,是诗人对描写对象抒发崇敬、追慕、赞美之情的诗作。

颂歌赞美和颂扬的对象是多方面的,但总是与人密切相关。

《黄河颂》精品导学案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5课】

《黄河颂》精品导学案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5课】
背景: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光未然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狂澜】巨大的波浪。
【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先听读。
2.练习朗读,注意停顿、重音、速度、语调。
四、研读探究:
1、品读诗歌,抓关键语句:
①“…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劈成”改成“分成”行不行?为什么?
答:不行。“劈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劈”字雄健有力,写出了黄河波涛滚滚,横贯中华的雄伟气势。用“分成”就不能表达这种意境。
3.领悟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体会黄河精神的内涵,领悟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一、作者、内容简介:
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这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河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黄河颂》导学案及答案

《黄河颂》导学案及答案

11.《黄河颂》导学案学生姓名:_____班级:_____【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难点: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学习方法:合作、质疑、探究学习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流程】一、过关预习(1)走近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 1927年参加革命, 1935随行军战士到了黄河边,那翻腾的黄河让他再也无法消释心中的情感,国难,屈辱,不屈种种感情齐涌心头,他的激情像黄河之水奔腾而出,于是一组长诗《黄河大合唱》问世了。

冼星海(1905-1945)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游击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

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2)时代背景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在黄河边,雄奇壮丽的山河,面对伟大而坚强的抗日军民,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3)相关知识《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二、导入新课记得高枫在《大中国》中这样唱道:“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是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

导学案:黄河颂

导学案:黄河颂

第3课《黄河颂》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自学指导】
1.给加点字注音。

巅.澎湃
..狂澜.屏障.哺.育
2.听录音,欣赏《黄河颂》,并对音乐中所描绘的内容和表达的主要情感进行自由想象。

3.谈谈你想象到的画面和从音乐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感情。

4.分小组朗读,各组派一名代表朗读自己喜欢的章节,同学们评出最佳朗读者。

【合作交流】
1.全诗分成朗读词和歌词两部分,朗读词可以看出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引出下文颂歌)2.歌词中那些内容是用来歌颂黄河的?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歌颂的?
(从“啊!黄河!”开始到“发扬滋长。

”分别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黄河是我们民族的屏障、黄河是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几个方面进行歌颂的。

)3.最后一段就是尾声,主要写了什么?
(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
4.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课堂展示】
合作交流 1、2、3、4题。

【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世以来,黄河屡经泛滥,造成了若干破坏。这是人为作用的恶果,是不肖的炎黄子孙的造作。植被的破坏,水土的流失,愈至挽近而愈形严重,黄河怎能不频繁泛滥?如果除旧布新,有所改革,黄河必能充分恢复它原来的哺育力量,中华民族也必能因之早日得到振兴,益臻于繁荣富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浩瀚 繁衍 缅怀 泛滥 蹂躏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1、播放《黄河大合唱》音乐片断,以雄壮激越的音乐演唱和朗诵
来感染、调动学生。
2、学生们把预习所查资料展出并汇报交流,共同了解《黄河大合唱》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颂》中其第二章。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苦难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学习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自主预习案】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巓澎湃狂澜浊流滋长
哺育摇篮
2.用下列词语造句。
浩浩荡荡:
澎湃:
3.原文填空。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向东南。惊涛澎湃,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成九曲连环;从下奔向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两面。
4.黄河自古以来都是诗人深情吟诵的对象。请你至少写出两句有关黄河的古诗句。
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诗歌。
1、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2.梳理作者思路,明确划分“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并能概括大意。
3.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
4.“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5.诗歌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
黄河流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适宜农业的经营。炎黄子孙得天独厚,在此肥沃的土地上,经之营之,日臻文明。淳朴勤俭的风俗,早见于《诗经·国风》的歌育;也深得吴国季札的称道;太史公著《货殖传》、班孟坚撰《地理志》,亦皆颂扬不止。而关西尚雄武,山东称儒雅,两汉将相洵出其间,称为盛世,隋唐而后,更见发扬。人文盛,彪炳史册,令人缅怀留连,无时或已。
自远古时起,黄河流域即为都城所在。三皇五帝的传说,就未远离此城,夏商周三代更辗转迁徒于其间。由秦汉以迄唐宋,咸阳、长安、洛阳、开封,迭为建都之地。都城所在,人文荟萃,历久不衰。奔腾的黄河,激励人民向外发展,齐鲁方士,期望三神山,秦皇汉武,亲临东海上。虽说是景慕神仙,实际是谋图海外开拓。而张骞凿空,甘英远行,始知西域的广大无垠。海上三神山诚渺茫难稽,日南交趾的设郡,汉迁使者遂得远至已不程国。以今地按之,已达到印度南部海岸。这种向往开拓的精神,历隋唐而至于近世,初未稍泯。
6、《黄河颂》导学案
设计:龙的故乡
【学习目标】
1.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3.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人物:
评论:
2.请你试着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魄__________浦__________磁__________扮________
魂__________哺__________滋__________纷________
3.用词的引申意义造句。
例: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澎湃——
扮演——
4.课外语段阅读
三、内容探究
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2.颂歌的首尾如何呼应的?
3.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4.“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是不是病句?为什么要词性活用?
5.探究课堂上生成的各种相关问题。
四、小结课文
五、欣赏《黄河颂》音乐
【拓展检测案】
1.“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你认为谁是新时期具有“黄河精神”的人?请列举一位,并为他写上一句话的评论。
课外阅读:1、略2、热爱祖国,热爱黄河,以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和自豪。3?介绍了黄河流经地域,黄河流域的气候,黄河流域悠久的历史以及以黄河流域为中心,不断向外发展等几个方面。4、语言通俗,应有一定的震撼力。5、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欲渡黄河冰塞川”等
黄河颂?
浩瀚壮阔的黄河,奔腾澎湃,流经黄土高原。黄河流域是黄种人滋生繁衍的地区,也是轩辕黄帝居住营卫的所在。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得到这份自然的恩赐,瓜瓞绵延,永无止境,与山川相辉映,与日月共长久。
据远古记载,黄河流经壶口、华阴、孟津、流入渤海。而砥柱则岿然屹立于浊浪怒涛之中,显示出坚忍不拔的气概。砥柱之北的大阳县也因处于大河之阳而得名,又以在大河之北,遂定名为河北县,其后乃改称平陆。小县得大名,实为鲜见。
2、两篇《黄河颂》虽体裁不同,但都会激起我们自豪之感,读罢全文,你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3、本文向我们介绍了黄河哪些方面的知识????
4、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可是近世以来,黄河屡经泛滥,造成了若干破坏,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以唤起人们对黄河的保护?
5、许多古代诗歌提到了“黄河”,请流域,既是肥沃的地区,又有瑰丽的文化,但与北方草原相毗邻,不免引起游牧族类骚扰。为了促进文化发展,也为了使农业地区不受蹂躏,从战国时起,就修建了长城,历秦汉而至明代,皆有所修建。由于有了长城,黄河流域的文化不仅受到了保护,而且更显得采。长城并未使黄河流域受到封闭,也并未使人趋于保守。霍去病驰骋于祁连山下,徐自为筑城于卢胸山旁,窦宪勒铭于燕然山侧,王越取胜于红盐池畔,都是不以长城为限。而参于可汗道的建筑,丝绸之路的畅通,又皆显示出没有受到任何的阻隔。这些都是开拓和进取,而不是封闭和保守。黄河的激荡和奔放,是不会使人封闭和保守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