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方法

合集下载

详述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和优缺点

详述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和优缺点

详述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和优缺点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是对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估,以便获取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的信息。

它可以帮助管理者制定有效的保护和治理措施,并提供参考依据。

目前常用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包括物理化学指标法、水质污染指标法、地统计学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请看下文。

1. 物理化学指标法:这种方法通过对地下水中的物理化学性质参数进行监测和分析,以评估地下水环境质量。

优点是测试简单、直观,能够提供较为客观的数据。

缺点是只能对特定物质或指标进行评价,不能全面了解地下水质量状况。

2. 水质污染指标法:这种方法通过建立水质污染指标体系,将地下水中的各种污染物浓度与相应的标准进行比较,以评估地下水环境质量。

优点是能对多种污染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比较可靠。

缺点是只能对指定的污染物进行评价,无法全面了解地下水质量。

3. 地统计学法:这种方法通过对地下水采样点的选择和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地下水变化的分布特征,以评估地下水环境质量。

优点是能够提供地下水质量的空间分布信息,为保护和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缺点是需要大量的采样和分析工作,成本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结合不同方法的优点和缺点进行综合评估。

同时,地下水
环境质量评价还应考虑到地下水用途、地区经济和工业发展等因素,以制定适合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地下水污染检测技术及处理方法评估

地下水污染检测技术及处理方法评估

地下水污染检测技术及处理方法评估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不仅被用作饮用水源,还被广泛用于农业和工业生产。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多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地下水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威胁。

因此,对地下水污染检测技术以及处理方法的评估至关重要。

地下水污染检测技术是评估地下水污染程度的关键一步。

目前常用的地下水污染检测技术主要包括:现场分析仪器、岩芯分析、数学模型和地球化学分析。

现场分析仪器能够直接在野外进行测量,提供即时的污染指标,如pH值、电导率等。

岩芯分析是通过获取地下水穿过的岩石层样本,进而分析其中的污染物质,可以反映出长期以来地下水污染史。

数学模型利用数学方法对地下水的流动和污染扩散进行模拟和预测,为制定地下水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地球化学分析则是通过采集地下水样品,并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判断地下水是否受到污染。

在评估地下水污染处理方法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污染物的类型、污染程度、地下水的水质特征和处理技术的可行性。

根据污染物的类型不同,可采取的处理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

物理方法主要是通过过滤、吸附和沉淀等方式将污染物与水分离,如活性炭吸附、沉砂过滤等。

化学方法则是通过添加化学试剂来改变污染物的性质,使其变为可沉淀或可溶解,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

生物方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来降解或转化污染物,如生物降解、植物修复等。

评估处理方法时,还需考虑污染程度和水质特征。

对于轻度污染,一些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已经足够有效。

但对于重度污染,生物方法往往是更好的选择,因为它可以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彻底降解污染物。

此外,不同地下水的水质特征也会影响处理方法的选择,如水的硬度、pH值、溶解氧含量等。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取合适的处理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单一的处理方法往往难以完全解决地下水污染问题,对于复杂的地下水污染,通常需要采取多种方法的组合来进行处理。

此外,地下水污染问题也需要综合考虑预防、监测、治理和修复等方面的措施,以减少污染源的排放,保护地下水资源。

区域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方法探讨与验证--以鲁北平原为例

区域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方法探讨与验证--以鲁北平原为例

区域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方法探讨与验证--以鲁北平原为例刘春华;张光辉;王威;孟素花;杨丽芝;纪汶龙;刘治政【摘要】In regional groundwater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the impact factors are multiple and complex, and hence it is difficult to determine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the weights of factors objectively. This problem has affected the credibility of the assessment results. Selecting the Northern Shandong Plain as the study area, the authors used innovative overlay and index method. The conventional DRASTIC model was improved and converted into DRITCS model to evaluate groundwater vulnerability. The evaluation factors of DRITCS model included the groundwater depth, integrated lithology of the aeration zone, thickness of clay layer with the thickness of a single layer over 0.5 m within 2 m of land surface, aquifer thickness,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and net recharge. A key factor in groundwater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was determined reasonably, which represented the changes of the clay layer in the aeration zone. The DRITCS model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groundwater vulnerability in northern Shandong plain as an example and was verified by nitrogen pollution status of the study area. The verification of groundwater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results of northern Shandong plain indicates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reflect objectively the spatial differences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water vulnerability caused by phase transition of the basin. It is proved that the DRITCS Model has goodpracticability.%区域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面临影响因子多又复杂、评价指标难以客观性选定和权重不易确定等难题,以至严重影响评价结果的可信性。

地下水质评价方法标准

地下水质评价方法标准

地下水质评价方法标准地下水质评价方法标准地下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水源,但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影响下的地下水质量不断受到关注。

地下水质评价方法标准有助于评价地下水的污染程度和确定合理的治理措施,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目前,地下水质评价方法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水文地质调查法水文地质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采集地下水水质、地下水位、地下水流向及地下水环境等相关数据,并利用水文地质学原理对地下水的质量进行评价。

此方法对地下水水质的评价准确度较高,但需要投入较多,且时间周期较长。

2.水化学分析法水化学分析法通过对地下水中的各种化学元素及有机物质的含量进行分析,以判断地下水的质量情况。

此方法操作简便,样本容易获取,但有可能在分析中出现误差,并且需要同时考虑多种污染因素,评价结果可能不够全面。

3.水质指数法水质指数法是将地下水水质中的各项污染物浓度与水质标准进行比较,逐一计算并赋予不同的权重,最终得出地下水水质指数值。

此方法对地下水水质评价的效率较高,且易于理解,但考虑到污染物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等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指数进行评价。

4.GIS技术综合评价法GIS技术综合评价法是将地下水水质、地下水环境、土地利用、地形地貌等因素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综合评价。

此方法运用各项指标进行评价,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地下水的质量情况,但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且需要大量的数据输入和处理。

总的来说,地下水质评价方法标准的选择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因素众多,需要综合考虑。

在实际运用中,要注意提高数据质量、加强技术技能培训、档案管理、保护隐私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科学准确的地下水质评价方法标准,可以更好地维护地下水的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七章 地下水污染评价方法

第七章 地下水污染评价方法
1、网格法 将研究区域分为若干个均匀的单元,分析各单元水样 组成成分,统计求平均值。 2、环境单元法 按照不同功能区,如居民区、工业区等,分区进行采 样,已获得各环境单元的环境背景值。 3、无污染区采样法 是目前采用最多的方法,根据已取得研究区域的数据, 将区域内污染物最低值的区域作为无污染区,从而获得 该区域的环境背景值,并把其作为整个区域的环境背景 值。
(五)数理统计法
Component PC1(33%) BDE10 BDE7 BDE8 BDE12 BDE13 BDE30 BDE32 BDE17 BDE33 BDE28 BDE35 BDE37 BDE75 BDE49 BDE47 BDE66 BDE77 BDE100 BDE119 BDE99 BDE118 BDE85 BDE155 BDE154 BDE153 BDE166 BDE183 BDE181 BDE190 BDE203 BDE209 0.955 0.933 0.878 0.895 0.833 0.899 0.718 0.664 0.602 0.661 0.661 0.678 0.606 -0.034 0.288 0.123 0.367 0.411 0.505 0.494 0.157 0.607 0.151 0.449 0.501 0.053 0.580 0.257 0.351 -0.256 -0.074 PC2(30%) 0.128 0.158 0.277 0.259 0.371 0.244 0.450 0.564 0.628 0.565 0.566 0.530 0.621 0.778 0.823 0.845 0.705 0.708 0.687 0.756 0.347 0.638 0.719 0.764 0.648 0.738 0.525 0.247 0.232 -0.286 -0.258 PC3(19%) 0.202 0.274 0.321 0.291 0.352 0.296 0.393 0.397 0.416 0.358 0.385 0.342 0.167 0.200 0.306 0.352 0.502 0.427 0.331 0.263 0.366 0.372 0.428 0.404 0.466 0.575 0.557 0.878 0.841 0.838 -0.124 PC4(11%) 0.111 0.161 0.211 0.205 0.150 0.200 0.319 0.265 0.143 0.308 0.282 0.346 0.351 0.299 0.112 0.348 0.246 0.224 0.241 0.269 0.629 0.225 0.447 0.286 0.304 0.282 0.241 0.171 0.279 0.248 0.621

地下水的水质评估与地下水污染治理

地下水的水质评估与地下水污染治理

地下水的水质评估与地下水污染治理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于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的推进,地下水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进行水质评估和污染治理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地下水的水质评估方法和地下水污染治理的策略。

一、水质评估方法1.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最常用的水质评估方法之一。

通过采集地下水样品,测定其中各种离子、溶解氧、重金属和有机物等物质的浓度,来评估地下水的水质状况。

该方法简便易行,能够全面了解地下水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情况。

2.地下水污染指数法地下水污染指数法是一种通过对地下水中污染物浓度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建立污染物浓度与标准浓度之间的比较,计算出一个综合的污染指数值,从而判断地下水是否受到了污染。

这种方法对于快速评估地下水污染情况非常有效。

3.地下水潜在生态风险评估法地下水潜在生态风险评估法是一种以地下水为基底,综合考虑地下水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评估地下水潜在生态风险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建立各种环境参数与地下水潜在生态风险之间的关系,评估地下水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为地下水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下水污染治理策略1.源头控制源头控制是地下水污染治理的首要策略。

通过加强对工业企业、农田和城市垃圾处理等污染源的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防止其进入地下水体系,从根本上控制地下水污染的发生。

2.地下水补给管理地下水补给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管理地下水补给系统,保持补给量与需求之间的平衡,避免地下水过度开采引起水位下降和地下水流向逆转等问题。

这样可以减少地下水受到污染的风险,保护水源地的可持续利用。

3.修复技术对于已经发生污染的地下水体系,采取修复技术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方法。

通过改变地下水流动路径、清除或转化污染物、利用生物降解作用等手段,恢复和改善地下水水质。

4.监测与预警建立完善的地下水监测体系,对地下水水质进行长期监测,及时掌握地下水污染的动态变化。

江西省吉安市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

江西省吉安市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
评价指标
地下水埋深(D) 降雨入渗补给量(Rp)
含水层岩性(A) 土壤介质(S) 地形坡度(T)
非饱和带介质岩性(I) 含水层渗透系数(Ca)
权重
5 4 3 2 1 5 3
3.3 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相对程度评价 在评价区 462 km2 范围内(即吉安市 2000 ~ 2020 年城市总体规划面积),采用上述评
面积比
已建成区及周边、青原山、 红 层 孔 隙 裂
收稿日期:2006—07—21 基金项目:国家地质大调查项目江西省主要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1212010540303) 作者简介:刘细元(1958),男,高级工程师,从事区域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工作,E-mail:jxlxy108@。
1
水则在阶地前缘或遭受冲沟切割破坏的低洼部位以下降泉形式排泄。覆盖型碳酸盐岩分布 区,松散岩类孔隙水与下伏岩溶水之间一般无明显的隔水层存在,多构成统一的含水体。局 部地段砂砾卵石层中夹有薄层亚粘土透镜体,致使形成一部分悬挂水,出现孔隙水水位高于 岩溶水水位的现象,其径流排条件仍直接受岩溶水的控制。
页岩/ 1~3,变质岩与火成岩/ 2~5,风化岩与火成岩/3~5, 层 状砂岩与页岩/ 5~9,块状砂岩/ 4~9,块状石灰岩/ 4~9,砂 砾岩/2~10,岩溶发育灰岩/9~10 薄层或裸露/10,砂石/10,砂/9,未压实和团聚土/7,砂质亚粘 土/6,粉砂质亚粘土/4,粘土质亚粘土/3,垃圾/2,淤泥/2,压 实和团聚粘土/1 0~2/10,2~6/9,6~12/5,12~18/3,>18/1 承压层/1,粉砂/2~6,页岩/2~5,石灰岩/2~7,砂岩/4~8, 板状石灰岩与砂质页岩/4~8,含粉砂和粘土的砾石/4~8,含粉 砂和粘土的砾石/2~8,变质岩与火成岩/6~9,砾岩与玄武岩 /2~9,岩溶岩/8~10

覆盖型岩溶区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方法

覆盖型岩溶区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方法

4 覆盖型岩溶区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方法西南岩溶区人口相对集中的城镇大多建在地势相对平缓、地形较开阔的覆盖(浅埋藏)型岩溶区,也是目前岩溶地下水污染调查的重点区。

在覆盖型岩溶区, 局部岩溶裸露, 具有裸露型岩溶区特点——表层岩溶带发育; 在松散覆盖层较厚地区, 浅层地下水系统具松散含水层特征, 且与深部岩溶水系统间具有明显的水力联系。

因此, 前述两种方法都不能直接应用于覆盖型岩溶区。

针对覆盖型岩溶发育及水文地质条件的特殊性, 在EPIK、COP 和DRASTIC 模型的基础上, 建立了PLEIK 评价模型, 该模型突出了P、L 因子, 并赋予各因子比EPIK 模型更丰富的内涵, 同时采用多种替代方法来确定各因子量值, 充分体现了指标体系的易获取性和可量化原则。

4.1 保护性盖层(P)含水层上部覆盖的松散层通常被认为是影响地下水防污性能的最重要因素。

本指标体系中的保护性盖层是指地下水位以上的所有岩土层, 既包括上覆非岩溶地层(如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等土层), 也包括地下水位以上的岩溶化地层(如表层岩溶带上部)。

在岩溶区, 保护性盖层对污染物的拦截作用显著(最具效果的是粘土层), 污染物一旦突破保护性盖层, 对地下水的污染将是迅速而严重的。

保护性盖层厚度与水滞留时间密切相关, 是评价地下水防污性的重要特征参数; 盖层越薄, 地下水系统的防污性越低。

根据碳酸盐岩上覆地层(土层)存在与否及其导水率可将土层分为两种情况, 再按厚度和性质划分为四类(表1)。

土层性质, 包括结构、构造、有机质和粘土矿物及饱水度和导水率等与物理、化学和生物有关的特殊要素, 使土层对大部分污染物具有潜在的降解(或吸附)功能。

为此, 增加CEC(阳离子交换容量)这一可以体现上覆岩土层防污性能的指标, 与覆盖层厚度属性共同构成评分矩阵(表2)。

土层之下的保护性盖层的防污性能主要取决于溶蚀缝内充填物性质和充填程度: 全充填裂缝,按相应的充填物CEC 值计算, 再与上覆土层CEC进行比较, 取CEC 最大值; 半充填(或无充填)时,污染物可随水流顺利通过, 则根据溶缝发育程度降低根据上覆土层性质得到的保护性盖层评分1到2 个等级。

西南典型岩溶区地下水防污性评价方法

西南典型岩溶区地下水防污性评价方法
L U ig ln 。 we Z I Jn -a LIIi i. HANG i-n — Jae 2
( . n t ue fG oo y, i 1 I s tt o e lg na nNo t h n e lg c l x lr t n B ra , i i 0 1 0 C ia i r C i aG oo i p o a i u e u T a n3 0 7 , h n ; h a E o
a dc na n n scn e sl n e no t ek r ta ufro n eg o n ie h o g h ik oeo t e as e t rs I n o tmia t a a i e trit h a s q i ru d r r u d rv rt r u h t esn h l roh rk rtfau e. n y e
中图分类号 :8 ;6114 X 2 P 4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18 (0 2 0—0 80 1 7—6 3 2 1 )208 —5
A  ̄
e t tos f ru d ae ni l t nC p b i y i l as R o s f otw s r hn n hd o n w t A t ol i a a it i Tpc r  ̄ n uh e enC i Me oG r p uo ly n aK t oS t a
t i p p r a t p c l a s e i n Gu l a s r a i ee t d a d t i e in i d v d d i t e e u - e i n c o d n o d f h s a e , y i r tr g o , i n k r ta e ,ss lc e n h s r g o i i e o s v n s b r go sa c r i g t i a k i s n — f r n e mo p o o y Th d a e h d su e O a s s h r u d t ra t o l t n c p b l y i h u -e in fGu l e e tg o r h lg . e” u l m t o ”i s d t s e st eg o n wa e n i l i a a i t t e s b r g o so i n p u o i n i k r t a e a e n t e fc h t h a s t rh sa c a a trs i f u l u p y Th e u t h w h tat o g h r l v a a s r a b s d o h tt a ek r twa e a h r c e it o a p l . er s l s o t a lh u h t ep o u i l a t c d s s f n s b r g o a to g g o n wa e n i o l t n c p b l y i i n k r ta e , t e u - e i n a e we k g o n wa e a u - e in h s a s r n r u d t r a tp l i a a i t Gu l a s r a o h rs b r g o s h v a r u d t r uo i n i a t o l t n c p b l y i h a s q i r e p cal h e k cu t rd p e so n e k cu t rv l y s b r g o swi u n i l i a a i t n t ek r t u f , s e il i t ep a l s e e r s i n a d p a l se al u - e i n t n p uo i a e yn e h me o sd v l p d sn h l s wh r r u d t r c n e sl e c n a ia e t o ta y p o e t n Co a e O t e p e i u r u e eo e ik o e , e e g o n wa e a a i b o t m n t d wi u n r t c i . mp r d t h r vo s y h o su is t em e h d i h s s u y t k si t c o n h u o fa n i p ra t v l a i n i d x, ih p o ie r e s n b e t d e , h t o n t i t d a e n o a c u tt er n f sa m o t n au t e wh c r v d smo er a o a l e o n r s ls Alo,h t o e u r s ls a a a d e au t s t e g o n wa e n i o l to a a i t u l a i ey a d t u tc n e u t. s t e meh d r q i e s d t n v l a e h r u d t r a tp l i n c p b l y q ai t l , n h s i a e u i t v

平顶山市中深层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及保护措施研究

平顶山市中深层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及保护措施研究

80≤D<100
评价模型的确定
100≤D≤120
基于地下水的特殊性,其水质保护最主要的原则应是以防
D>120
为主,即防止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系统和主要含水层。通过对地
2.2.4
下水脆弱性的评价分析来掌握不同等级脆弱性的分布情况,特
别是了解地下水水质脆弱性高即易于遭受污染的地区,对于地
2.2.5
常位于浅层地下水含水层和隔水层之下,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受
河河谷、
沙澧河冲积平原及部分山前倾斜平原,
面积为 2 808.69
km 。组成岩性主要为下更新统、
上第三系的泥质卵砾石、
砂砾岩、
2
泥灰岩。结构较紧密,
泥质或钙质胶结,
多呈半固结状或固结状,
其储水和导水性能较差。含水砂层底板埋深在山前一般小于
降一致,水力坡度 1‰~2.40‰。山前含水层颗粒较粗,地下水
area with good pollution prevention performance was about 267.37 km2, the area with good pollution prevention performance was about
53.13 km2, and the area with medium pollution prevention performance was about 2,488.19 km2. Corresponding protective measures and
影响因子权重值的确定
3 中深层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
按照各因子对防污性能影响的大小赋予权重值,影响最大
依据上述评价方法,以水文地质和水资源计算分区作为评

探讨地下水污染的治理及评价方法

探讨地下水污染的治理及评价方法

探讨地下水污染的治理及评价方法《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提供的资料中,根据763眼监测井的水质监测资料显示我们国家地下水污染问题已经非常严重,解决地下水污染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标签:地下水污染治理评价1地下水对整个国民经济以及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地下水资源不仅容量大,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水质、分布广泛、使用方便等优点,原位提取,据统计,中国大约有70%的人口以地下水为主要饮用水源,在北方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率比较高,如河流域地下水的利用率超过90%。

地下水的利用和保护是关系到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但一旦地下水的开发与保护不当和污染,不仅其自净能力极弱,还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地下排污的危害(1)地下水遭到污染后治理困难。

地下水被喻为人类的“生命水”。

一旦遭受污染,后果极其可怕。

常规污染如BOD、氮、磷容易处理,成本也不高。

那些难以降解的剧毒致癌物质如PCB、多环芳烃及无法降解的砷和汞等,处理成本高、运输风险大,本应作为剧毒危险物品运送到专门填埋场处理,却被企业悍然排入地下。

(2)我国目前地下水污染范围非常广,从沿海到边疆,几乎无一幸免。

这就势必造成治理难度大。

遗憾的是,这一现象似乎并未引起政府和公众足够的重视,地下排污似乎也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这不只是让更多民众生活于危险之中,而且还引发了恶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

3地下水污染治理3.1物理法3.1.1屏蔽法屏蔽法在地下建筑使用各种物理屏障,水污染的陷阱,防止进一步传播的污染物。

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压力灌浆帷幕注浆在地下,水污染是周围形成的帷幕,从而污染水体的陷阱。

其他物理阻隔法和泥挡水墙,振动桩挡水墙,大规模更换,电影和合成材料陷阱的方法。

适用于地下水污染早期作为一个临时的控制方法。

3.1.2被动收集法在地下水流向下游,挖一个足够深的通道,收集系统,漂浮污染物收集,或被污染地下水的收集处理方法。

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方法(二)

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方法(二)

155
10Ba
无漫滩沉积物的河流冲积物区
132
157
2B
山间河谷冲积物区
132
165
8B
山间河谷冲积物区
162
185
8E
河流冲积物区
176
198
1Eb 西
宽河谷冲积物区(排水性能很好)
180
192
6E
岩溶发育灰岩区
196
216
12D
海岸沙滩区
201
230
11A
岩溶发育灰岩区
218
243
11
沼泽区
224
251
表 3 DRASTIC各因子的类别及其评分[1]
Table 2 Ranges and ratings for DRASTIC factors[1]
地下水埋深(D)
埋深(m) 评分
净补给量(R)
净补给量 (mm) 评分
含水层介质(A)
介质
评分
土壤介质(S)
介质
评分
0―1.5
10
0―50.8
1
块状页岩
2 天然防污性能评价方法
天然防污性能多采用点评分指数模型。其基本原则是,首先选择对地下水污染影响最明 显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作为评价因子;第二,对各因子的评分范围进行划分,各评分范围给 予不同的分值,防污性能好的分值低,反之则高;第四,根据各种因子对地下水防污性能影 响的大小给以不同的权重值,影响大的权重值大,反之则小;最后把各单因子的评分值通过 某种数学方式变为无量纲的防污性能指数,以防污性能指数的大小评价该地区地下水的防污
地调局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技术培训授课资料(二)
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方法

基于熵权系数法的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

基于熵权系数法的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
第 3 卷第 3期 2
21 00年 3月




V I 3 No 3 0 . 2. . Ma .. 01 r 2 0
YE L L OW R VER I
【 资源】 水
基于熵权 系数法 的地下水 防污性能评价
冯翠红 , 余建 民
( 华北水 利水 电学院 资源 与环境 学院, 河南 郑州 4 0 1 ) 5 0 1
作者简介 : 冯翠红(9 3 ) 女 , 17 一 , 河南辉县人, 师, 士, 讲 硕 主要从 事水文水资源 方 面的教 学与科研工作。
E- i: n c io g l w 1e u C malf g u h n @ l l d . B e e .

( )将判断矩阵 R进行归一化 , 2 得到归一化矩阵 曰, B的元
5 ・ 5
Hale Waihona Puke 人 民黄 河21 0 0年第 3期 岩性 、 导水系数 、 矿化度 、 隔水层连续性 、 隔水层 厚度 、 开采强度
岩溶较发育的承压含水层 , 各裂 隙连通 性较差 , 且补给条件 差 , 大量开采易形成降落漏 斗。笔者选 择 Ⅸ含水 层进行 地下 水 防 污性能评价 , 按照 自然 地理单 元 、 行政 区划单 元等将 选定 的分
X =( )
式 中: 为单元 『=12… , m为单元数 ) % ( ,, m; 中指标 i 的特征值。 计算各指标的相对隶属度公式为
0 ≥ Yl0 1

2 应用实例
河南永 城沱 、 浍河 水源地 位于永城 县 中西部 , 其地下含 水
层为第 四系 全新 统 肖砀组 松散层 孔隙潜水含水层 和石炭 、 奥陶
小值 。

三种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研究

三种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研究

三种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研究地下水对人类的生活和工业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保障地下水的水质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评价地下水的水质状况,科学家们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本文将介绍三种常用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分别是物化指标法、生物指标法和地学环境法。

一、物化指标法物化指标法是最常用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之一。

通过分析地下水中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指标,可以直观地评价地下水的水质状况。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pH值地下水的pH值可以反映其酸碱度,一般地下水的pH值在6.5-8.5之间属于中性。

如果pH值偏离这个范围,可能会导致水质问题。

2. 氧化还原电位(ORP)氧化还原电位反映了地下水中的氧化还原性质。

正常情况下,地下水的氧化还原电位应该保持相对稳定,如果出现大幅度波动,可能说明地下水发生了污染。

3. 溶解氧(DO)溶解氧是水体中溶解的氧气分子的数量,通常用于评价水体的氧气含量和水体中的生物活动情况。

溶解氧水平过低可能导致水中生物死亡。

4. 悬浮物悬浮物是指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可以通过浊度等指标来评价。

过高的悬浮物浓度会影响水的透明度,影响水的质量。

二、生物指标法生物指标法是通过研究水中生物群落组成和数量变化来评价水质。

根据不同的生态指标,可以对地下水的水质进行评价。

1. 底栖无脊椎动物指标底栖无脊椎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多样性和数量可以反映水体环境的变化。

通过研究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对地下水环境进行评价。

2. 水生植物指标水生植物是地下水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它们对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污染物有很强的吸收和净化作用。

通过研究水生植物的分布和数量,可以评价地下水的生态质量。

3. 水体微生物指标水体微生物是地下水生态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反映水体的生态状况。

通过研究水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可以评价地下水的水质。

三、地学环境法地学环境法是通过研究地质、水文和地球化学等地学环境因素,评价地下水水质的方法。

如何进行地下水污染测量和地下水治理评估

如何进行地下水污染测量和地下水治理评估

如何进行地下水污染测量和地下水治理评估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广泛应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工业污染的增加,地下水污染问题变得日益严重。

地下水污染的位移和扩散过程比较复杂,为了进行准确的污染测量和治理评估,我们需要结合不同的方法和技术。

首先,地下水污染测量需要采集大量的野外数据。

我们可以利用钻孔、取样器、电阻率仪等设备来获取地下水和土壤的相关信息。

通过分析水样中的溶解物、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浓度和类型,可以初步判断地下水的污染程度。

其次,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地下水污染的范围和传输规律,我们需要采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来进行空间分析。

通过获取卫星图像数据和地形测量数据,可以绘制地下水位分布图和流场模型,帮助我们理解地下水的流动路径和速度。

另外,地下水污染治理评估的关键在于确定适宜的污染防治措施。

这需要综合考虑地下水流动方向、污染物的性质和分布特点以及地下水补给源与排放源的关系等因素。

针对不同污染源的特点,我们可以采取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进行治理。

物理方法包括土壤通气补给、土壤气吸附等;化学方法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中和反应等来降解或转化污染物;生物方法则利用微生物的降解能力进行治理。

此外,在地下水治理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考虑水资源的可持续性。

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监测和管理都是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措施。

建立科学、高效的地下水管理体系,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参与,才能有效遏制地下水污染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总的来说,地下水污染的测量和治理评估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

通过野外数据采集、遥感技术和GIS分析、污染防治措施的制定和实施等环节的协调配合,才能更好地准确评估地下水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并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案。

保护和管理地下水资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重要任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清洁、可持续的水资源供应。

详述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和优缺点

详述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和优缺点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是指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程度、调查、评价和监测,通过分析地下水的水质状况、相关污染物的分布和迁移规律等,全面评价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

地下水是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水资源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因此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述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和优缺点,通过全面分析和讨论,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1. 传统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传统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包括水质监测、水质分析法和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法。

水质监测主要通过采集地下水样品,对各种水质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如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等。

水质分析法则是通过分析地下水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微生物等污染物的含量和分布情况,来评价地下水环境的质量状况。

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法是通过分析地下水位、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补给补偿条件等,综合评价地下水环境的质量。

优点:传统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简单易行,能够对地下水环境进行初步评估和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地下水环境污染问题。

缺点:传统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只能对地下水环境进行表面性评价,无法深入分析地下水环境的污染源、迁移规律和演变趋势,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待提高。

2. 非传统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非传统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逐渐得到应用,如地球化学评价法、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法和数值模拟评价法等。

地球化学评价法是通过对地下水中元素的含量和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来评价地下水环境的质量,能够深入了解地下水环境的污染源和类型。

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法则是通过分析地下水补给和泉流条件、地下水流动状态和迁移规律,来评价地下水环境的质量状况。

数值模拟评价法则是通过建立地下水数值模型,模拟地下水流动和污染物迁移的规律,对地下水环境进行动态评价。

优点:非传统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地下水环境的质量状况和污染情况,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较高。

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

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

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
地下水评价一直是建筑领域研究者不断致力于综合评价的重要方面,其评价结
果将为建筑设计者、施工者和设备安装者提供有价值的参照或支持。

因此,探讨
准确的、可行的和有效的方法来评估建筑的地下水水质,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今,整体污染水质评估技术正在为地下水评价提供一种更有效的方法,它确
定的参数包括选择性氧化物、理化测试、泥沙检测和有机污染物等,其判断依据由《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标准》规定。

依据首先规定,选择性氧化物(SW-5.1)模式是评价地下水水质的首要方法,它
可以用来检测建筑区地下水的化学情况,如溶液的pH值、溶解性态氧以及硫酸根
离子的含量等,以及其他有害元素的含量。

其次,可以采用理化测试进行具体评估,这是一种迅速、无痛检测技术,可以
显示水质综合状况,如颗粒物、pH值、溶解有机物(TOC)和溶氧量等,以便根据政
府标准进行计算。

此外,如果涉及到土壤污染,还可以利用泥沙检测这种尖端技术来探测水环境
污染,它可以让研究者准确地了解特定区域内的土壤污染程度。

最后,对于有机污染物的评估,可以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获得每个污染
物的准确浓度,这项技术准确灵敏,可以检测到存在于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种类和组成。

综上所述,建筑地下水水质的准确、有效的评价是建设领域的一项重要的责任,其评价方法可以主要分为几个部分,包括选择性氧化模型评价、理化测试、泥沙检测和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等,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建筑行业准确判断地下水水质情况,以供有关相关部门参考和依据。

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方法探讨

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方法探讨

地下水防污性能分为两类%!!$天然防污性能 !!天然防污性能评价方法
!-/)(-/2-,5A?/.(’D-?-)6$’ 它 是 指 在 一 定 的 地 质 与
水文地质条件下"人类活动产生的所有污染物进入
天然防污性能多采用点评分指数模型’其基本
万方数据 收稿日期!"##$ #" "a#修回日期!"##$ #V #%
作者简介!钟佐燊!!XV$&!$"男"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地下水污染和污水处理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 !!
钟佐燊! 地学前缘(&’()*+,-./,.0(1/)-.(2)"##$,!"(特刊)
原则是"首先选择对地下水污染影响最明显的地质 中")?)@)6%个因子的两类权重值有所差别%表
与水文地质条件作为评价因子#第二"对各因子的评 !&$
!!!$
QJe=O=Gf-O-Gf>O>Gf"O"Gf?O?Gf @O@Gf6O6G
式中"QJ为 QGC+HJ3 指数#本文称其为防污 性能指数"下同$"( 为该因子的权重"- 为该因子 的评 分%QJ值 范 围&"V!"V##所 有 污 染 物 $""a! "a##农药类$%QJ值越高"防污性能越差"反之防污 性能越好%美国使用 QGC+HJ3 模型时"并没有按 QJ值对防污性能分级"即没有规定防污性能好和差 的 QJ值范围%表"列举了美国不同水文地质条件 区的 QJ值"该表数据说明"承压含水层 QJ值最低 #$V$"其防 污 性 能 最 好’岩 溶 发 育 的 灰 岩 和 沼 泽 地 QJ值最高#"!a!"$!$"其防污性能最差% !F!F"!各类因子的描述

岩溶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方法

岩溶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方法

岩溶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方法邹胜章;李录娟;卢海平;刘芹芹;苏春田;朱丹尼【摘要】岩溶水系统结构复杂,不同类型岩溶区具有不同的岩溶水文地质特征,其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必须采用不同指标体系的评价模型。

本文在对不同类型岩溶区发育特征分析基础上,分别就现有评价模型在不同类型岩溶区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埋藏型岩溶区可采用专门用于承压含水层防污性能评价的PTHQET模型进行评价,而对于补给区局部裸露的浅埋藏性岩溶区建议采用COP 模型进行评价;EPIK模型适用于南方裸露岩溶区;北方裸露型岩溶区因表层岩溶带发育程度弱,亦可采用COP模型进行评价。

针对覆盖型岩溶的特殊性,在欧洲模型基础上提出了PLEIK评价模型,评价因子包括保护性盖层(P)、土地类型与利用程度(L)、表层岩溶带发育强度(E)、补给类型(I)和岩溶网络发育情况(K);突出了P(保护性盖层)和L(土地利用类型)两个因子的作用,并赋予各因子比欧洲模型更丰富的内涵,同时采用多种可替代参数确定各因子量值,最后给出了防污性能指数计算方法与分级标准。

%Due to the complicated structure of the karst groundwater system, different types of karst areas have different karst hyd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models must adopt different evaluated indicator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karst area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existing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models to different types of karst areas. EPIK model can be applied to the bare karst area in South China, whereas COP model to the bare karst area in North China and shallow buried karst area with weak karst surface zone. PTHQE model can be specially applied to the buried karst area. On accountof the particularity of covered karst, PLEIK indicators were put forward based on Europian Models. PLEIK model indicators include 5 factors, i.e., protective cover (P), land use (L), epikarst development (E), infiltration conditions (I), and karst network development (K). The model highlights two factors of P and L, and endows factors with more abundant intensions than Europian Models. In addition, several vicarious approaches for establishing the value of each factor are adopted, and the index calcul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assessment method are put forward.【期刊名称】《地球学报》【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7页(P262-268)【关键词】岩溶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裸露型岩溶;覆盖型岩溶;埋藏型岩溶【作者】邹胜章;李录娟;卢海平;刘芹芹;苏春田;朱丹尼【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 541004;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 541004;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 541004;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 541004;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 541004;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 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5;X523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是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方法
授课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钟佐燊
授课内容
一、基本概念
二、天然防污性能评价方法
(一)DRASTIC模型 (二) 其它模型
三、 特殊防污性能评价方法: LSD 统计学模型 四、 我国地下水天然防污性能评价方法的初步想法
(一) 基本原则 (二) 潜水防污性能评价:DRTA 模型 (三) 承压水防污性能评价:DLCT 模型
表3 DRASTIC各因子的类别及其评分 (Range and rating for DRASTIC factors)
地下水埋深(D)
埋深 (m)
评分
0~1.5
10
1.5~4.6
9
4.6~9.1
7
9.1~15.2
5
15.2~22.9
3
22.9~30.5
2
>30.5
1




净补给量(R)
净补给量 (mm)
◆在潜水含水层地区,垂直补给快,比承压含水层易受污染;在承压含 水层地区,由于隔水层渗透性差,污染物迁移滞后,对承压含水层的污染起 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在承压含水层向上补给上部潜水含水层地区,承压含水层受污染的机 会极少。
◆补给水是淋滤、传输固体和液体污染物的主要载体,入渗水越多,由 补给水带给潜水含水层的污染物越多。补给水量足够大而引起污染物稀释 时,污染可能性不再增加而是降低,但在净补给量的评分上并没有反映稀释 因素。
二、天然防污性能评价方法
防污性能评价方法三种:点评分指数模型、统计学模型和模拟模型。 点评分指数模型的基本原则 天然防污性能多采用点评分指数模型的基本原则是 ◆(1)选择对地下水污染影响最明显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作为评价因子; ◆(2)对各因子的评分范围进行划分,各评分范围给予不同的分值,防污 性能好的分值低,反之则高; ◆(3)根据各种因子对地下水防污性能影响的大小给以不同的权重值,影 响大的权重值大,反之则小; ◆(4)把各单因子的评分值通过某种数学方式变为无量纲的防污性能指数 ,以防污性能指数的大小评价该地区地下水的防污性能的好与差。 ◆到底要考虑那些因子、各种因子的区间(或类别)如何划分、评分值和权 值给多少?用那种数学方式计算防污性能指数?各家都有不同的选择,人为因素 影响很大。
评分
0~50.8
1
50.8~101.6
3
101.6~177.8
6
177.8~254
8
254
9








含水层介质(A)
介质
评分
块状页岩 变质岩、火成岩
1~3(2) 2~5(3)
风化的变质岩 、火成岩
薄层状砂岩 、灰岩、页岩
块状砂岩
3~5(4) 5~9(6) 4~9(6)
块状灰岩
4~9(6)
砂砾石 玄武岩 岩溶发育灰岩
4.合适的翻译
为了使这一外来名词术语具有既简单又确切的中文含义,把它意译为 “地下水(含水层)防污性能” 所谓“地下水(含水层)防污性能”是指地下水防止污染的能力。但它的分级 正好与英文的“vulnerability”的含义相反,即地表污染物很易进入地下水地区是 地下水防污性能低的地区,反之是属于高的地区。
(一)DRASTIC模型
1.设计思路 A.因子的选着
选着了以下七个因子:
◆(1)D为地下水埋深(Depth of water-table) ◆(2)R为净补给量[Recharge(net)]; ◆(3)A为含水层介质(Aquifer media) ◆(4)S为土壤介质(Soil media); ◆(5)T为地形坡度[Topography(slope)]); ◆(6)I为包气带影响(Impact of the vadose); ◆(7)C为水力传导系数[(hadraulic) Conductivity of the aquifer]。
无漫滩沉积物的河流冲积物区
薄层土壤的砂岩、灰岩、页岩交错区
所有污染物 53 65 75 93 103 124 129
DI值
农药类污染物 53 91 102 117 134 149 155
10Ba
无漫滩沉积物的河流冲积物区
132
157
2B
山间河谷冲积物区
132
165
8B
山间河谷冲积物区
162
185
8E
表2 美国各水文地质条件区的DRASTIC模型的DI值 (DRASTIC index for hadrogeologic setting, US)
水文地质区编 10号Aa 1Aa东 8A 7Aa 9Da 7Ea 6Da
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 承压含水层 斜坡地区 斜坡地区
上复层状沉积岩的冰碛物区 上复结晶岩的冰碛物区
6~9(8) 2~10(9) 9~10(10)
(4)括弧内的数字为典型评分值
土壤介质(S)
介质
评分
薄层或缺失
10
砾石
10

9
涨缩性粘土
7
砂质壤土
6
壤土
5
粉质壤土
4
粘质壤土
3
非涨缩性粘土
1
续表3 DRASTIC各因子的类别及其评分 (Range and rating for DRASTIC factors)
一、基本概念
1.英文的各种表述: (1)完整的表述 “groundwater(aquifer) vulnerability to pollution” (2)简略的表述 “groundwater(aquifer) vulnerability”“vulnerability”
2.中文的各种翻译: “地下水(含水层)脆弱性”、“地下水易污染性”、“地下水污染敏感性”等。
B.各因子权重
按其对防污性能影响的大小分别给予权重值,影响最大的权重值为5,影响 最小的为1。权值是不变的常数。
权值分两类,所有污染物权值和农药类污染物,其中 S、T、I、C 四个因子 的两类权重值有所差别(表1)。
表1 DRASTIC因子权重(Relative weighting of DRASTIC factors)
河流冲积物区
176
198
1Eb西
宽河谷冲积物区(排水性能很好)
180
192
6E
岩溶发育灰岩区
196
216
12D
海岸沙滩区
201
230
11A
Hale Waihona Puke 岩溶发育灰岩区218
243
11
沼泽区
224
251
2.各类因子的描述
(1)地下水埋深 D (Depth to water-table)
◆ 地下水埋深是指地表至潜水位的深度或地表至承压含水层顶部(即隔 水层顶板底部)的深度。

权值

权值

所有污染物 农药类污染物

所有污染物 农药类污染物
D
5
R
4
A
3
S
2
5
T
1
3
4
I
5
4
3
C
3
2
5


C.各因子评分类别的划分和评分
类别划分 D、R、T、C 是数值类因子; A、R、I 是介质类因子。
类别评分 设计的分值范围是1—10,防污性能最好的 评分为1,最差的评分为10。其中, D、R、S、T 因子每个区间或每类介质只 给一个评分值, A、I 因子的每类介质给一个分值范围和一 个代表性分值。 详见表3
4~8(6)
40.7~81.5
8


含较多粉粒和粘粒的砂砾石
4~8(6)
>81.5
10


变质岩、火成岩
2~8(4)




砂砾石
6~9(8)




玄武岩
2~10(9)




岩溶发育灰岩
8~10(10)


(4)括弧内的数字为典型评分值
D.DRASTIC指数(DI)的计算方法
用下列公式计算DRASTIC指数 DI=DWDR+RWRR+AWAR+SWSR+TWTR+IWIR+CWCR 式中,DI为DRASTIC指数(本文称其为防污性能指数,下同),W为该因 子的权重,R为该因子的评分。 DI值范围:23~230(所有污染物),26~260(农药类)。DI值越高,防污性 能越差;反之防污性能越好。 美国使用DRASTIC模型时,并没有按DI值对防污性能分级,即没有规定防 污性能好和差的DI值范围。 表2列举了美国不同水文地质条件区的DI值,该表数据说明,承压含水层 DI 值最低(53),其防污性能最好;岩溶发育的灰岩和沼泽地 DI值最高(216~251 ),其防污性能最差。
(6)包气带影响 I(Impact of the vadose zone)
◆ 此外,净补给量中包括灌溉补给的来源。
(3)含水层介质 A (Aquifer media)
含水层介质既控制污染物渗流途径和渗流长度,也控制污染物衰减作用(象吸附、 各种反应和弥散等)可利用的时间及污染物与含水层介质接触的有效面积。污染物渗透途 径和渗流长度强烈受含水层介质性质的影响。一般来说,含水层中介质颗粒越大、裂隙或 溶隙越多,渗透性越好,污染物的衰减能力越低,结果防污性能越差。
◆它是一个很重要的因子,因为它决定污染物到达含水层前要迁移的深 度,它有助于确定污染物与周围介质接触的时间。
◆一般来说,地下水埋深越大,污染物迁移的时间越长,污染物衰减的机 会越多。此外,地下水埋深越大,污染物受空气中氧的氧化机会也越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