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IR

合集下载

红外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

红外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

红外分光光度法1 简述化合物受红外辐射照射后,使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运动由较低能级向较高能级跃迁,从而导致对特定频率红外辐射的选择性吸收,形成特征性很强的红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又称振-转光谱。

红外光谱是鉴别物质和分析物质化学结构的有效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物质的定性鉴别、物相分析和定量测定,并用于研究分子间和分子内部的相互作用。

习惯上,往往把红外区分为3个区域,即近红外区(12800~4000cm,0.78~2.5μm)。

其中中红外区是药物分析中最常用的区域。

红外吸收与物质浓度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服从于朗伯-比尔定律,因而它也是红外分光光度法定量的基础。

红外分光光度计分为色散型和傅里叶变换型两种。

前者主要由光源、单色器(通常为光栅)、样品室、检测器、记录仪、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以光栅为色散元件的红外分光光度计,以波数为线性刻度,以棱镜为色散元件的仪器,以波长为线性刻度。

波数与波长的换算关系如下:波数(cm-1)= 104波长(μm)傅里叶变换型红外光谱仪(简称FT-IR)则由光学台(包括光源、干涉仪、样品室和检测器)、记录装置和处理系统组成,由干涉图变为红外光谱需经快速傅里叶变换。

该型仪器现已成为最常用的仪器。

2 红外分光光度计的检定所用仪器应按现行国家质量与核查技术监督局“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检定规程”和《中国药典》附录规定,并参考仪器说明书,对仪器定期进行校正检定。

2.1 波数准确度2.1.1波数准确度的允差范围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在3000cm-1附近的波数误差应不大于±5cm-1,在1000cm-1附近的波数误差应不大于±1cm-1。

2.1.2波数准确度检定方法2.1.2.1以聚苯乙烯膜校正按仪器使用说明书要求设置参数,以常用的扫描速度记录厚度为50μm的聚苯乙烯膜红外光谱图。

测量有关谱带的位置,其吸收光谱图应符合《药品红外光谱集》所附聚苯乙烯图谱的要求,并与参考波数(表1)比较,计算波数准确度。

红外分光光度法副本

红外分光光度法副本
§1 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
分子中基团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产生: 振-转光谱
红外光谱法简介(IR) 基于物质对红外区域辐射的选择性吸收引起分子 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而进行分析的方法,主 要用于有机化合物的成分和结构分析.
红外光区的划分: 近红外光区(0.75 -2.5µm ) 中红外光区(2.5 -25µm ) 远红外光区(25 - 1000µm )。
1.辐射光子具有的能量与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相等; 2.分子振动时,必须伴随有瞬时偶极矩的变化.
对称分子:没有偶极矩,辐射不能引起共振,无 红外活性。如:N2、O2、Cl2 等。
非对称分子:有偶极矩,红外活性。
偶极矩是表示极性分子极性大小的一个量。由于是极性分子, 电荷分布不均,正电荷集中在一块,负电荷集中在一块,正、 负电荷中心间的距离 r 和电荷中心所带电量 q 的乘积叫偶极 矩。μ = r×q.
基团频率区:主要包括X-H、双键和叁键的伸缩 振动.基团频率常用于鉴定有机化合物官能团区或 特征区 ,因此,基团频率区又称官能团区或特征区.
指纹区:主要包括C-X键的伸缩振动和C-H键的 弯曲振动.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 明显的改变,类似于人的指纹.
2-丁醇
2-甲基-2-丙醇
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
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由于分子间相互作 用力不同,所得到光谱往往不同。一般气态时 伸缩振动频率最高,非极性溶剂的稀溶液次之, 而液态或固态的振动频率最低。
在溶液中测定光谱时,由于溶剂的种类、溶剂 的浓度和测定时的温度不同,同一种物质所测得的 光谱也不同。
通常在极性溶剂中,溶质分子的极性基团的伸 缩振动频率随溶剂极性的增加而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并且强度增大。
分子振动方程式

2015年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第十章药品质量与药品标准(三)

2015年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第十章药品质量与药品标准(三)

第二节药品质量检验与体内药物检测考试要求 (二)药品检验 与体内药物检测1.药品检验程序与项目1.取样2.性状3.鉴别4.检查 5.含量与效价测定 6.微生物限度检查 2.药品质量检验1.药品监督机构 2.药品检验类别 3.药品检验报告 3.体内药物检测 1.体内样品的种类 2.体内样品的测定 3.药动学参数的测定重点:1.药品检验项目 2.体内药物种类(一)取样取样的要求:全批、分部位取样,一次取得的样品至少可供3次检验用。

n ≤3时,应每件取样:n ≤300时,取样的件数应为《程+l ; 当n>300时,按4:1/2+1的件数来取样; 重点:取样量的计算【A 型题】例题.为使所取样有代表性,当药品为100件时,取样为 A 100 8 50 C .11 D .10 E .9 【答案】C【解析】当3<n ≤300时,取样的件数应为氟+l 。

(二)性状与第一节呼应 熔点测定法适用范围:遇热晶型不转化,初熔点和全熔点容易分辨的药品。

测定方法:毛细管测定法第一法用于测定易粉碎的固体药品;第二法用于测定不易粉碎的固体药品,如脂肪、脂肪酸、石蜡、羊毛脂等;第三法用于测定凡士林或其他类似物质。

旋光度测定法旋光现象:当平面偏振光通过含有某些光学活性物质,会使振动平面向左或向右旋转。

向左旋转——左旋。

向右旋转——右旋。

具有手性的物质都具有旋光性比旋度:偏振光透过长ldm,且每Iml中含有旋光性物质lg的溶液,在一定波长与温度下,测得的旋光度。

以[a ]tD表示。

(规定了温度20'C、波长钠光谱589.3nm、浓度1g/ml和旋光管长度1dm的旋光度)对于某旋光物质来说,在给定的条件下,比旋度是固定的。

测定旋光度的意义:比旋度是旋光物质的重要物理常数,可以用来区别药物或检查药物的纯杂程度,也可用来测定含量。

应用:肾上腺素、硫酸奎宁、葡萄糖、阿莫西林、氢化可的松等。

历年考点:比旋度相关的计算比旋度的测定条件【A型题】例题.测定某药物的比旋度,若供试品溶液的浓度为10.0 mg/ml,样品管长度为2 dm,测得的旋光度值为+2.02。

红外分光光度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

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又称“红外分光光度分析法”。

简称“IR”,分子吸收光谱的一种。

利用物质对红外光区的电磁辐射的选择性吸收来进行结构分析及对各种吸收红外光的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法。

红外光谱法的一般特点特征性强、测定快速、不破坏试样、试样用量少、操作简便、能分析各种状态的试样、分析灵敏度较低、定量分析误差较大。

红外光谱法的应用1.定性分析和结构分析红外光谱具有鲜明的特征性,其谱带的数目、位置、形状和强度都随化合物不同而各不相同。

因此,红外光谱法是定性鉴定和结构分析的有力工具2.定量分析红外光谱法对试样的要求红外光谱的试样可以是液体、固体或气体,一般应要求:(1)试样应该是单一组份的纯物质,纯度应>98%或符合商业规格才便于与纯物质的标准光谱进行对照。

多组份试样应在测定前尽量预先用分馏、萃取、重结晶或色谱法进行分离提纯,否则各组份光谱相互重叠,难于判断。

(2)试样中不应含有游离水。

水本身有红外吸收,会严重干扰样品谱,而且会侵蚀吸收池的盐窗。

(3)试样的浓度和测试厚度应选择适当,以使光谱图中的大多数吸收峰的透射比处于10%~80%范围内。

目前主要有两类红外光谱仪:色散型红外光谱仪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一、色散型红外光谱仪1 . 光源红外光谱仪中所用的光源通常是一种惰性固体,同电加热使之发射高强度的连续红外辐射。

常用的是Nernst灯或硅碳棒。

Nernst灯是用氧化锆、氧化钇和氧化钍烧结而成的中空棒和实心棒。

工作温度约为1700℃,在此高温下导电并发射红外线。

但在室温下是非导体,因此,在工作之前要预热。

它的特点是发射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稳定性较好。

缺点是价格地硅碳棒贵,机械强度差,操作不如硅碳棒方便。

硅碳棒是由碳化硅烧结而成,工作温度在1200-1500℃。

2 . 吸收池因玻璃、石英等材料不能透过红外光,红外吸收池要用可透过红外光的NaCl、KBr、CsI、KRS-5(TlI 58%,TlBr42%)等材料制成窗片。

红外光谱法(IR)

红外光谱法(IR)

解:(1)Ω=1+n4+1/2(n3-n1)=1+8+1/2(0-14)=2
(2)双键区~1650 cm-1附近无强而清晰的吸收带, 初步排除双键存在可能。
~ 3300 cm-1存在强峰,O-H不可能 ,N-H不可能 , C≡C-H可能。
<3000 cm-1存在 ,说明有饱和C-H的存在。
~ 1470 cm-1、 ~ 1370 cm-1有峰进一步说明-CH3、 CH2存在,~ 720 cm-1有吸收,说明至少四个-CH2-相连。
c)面外摇摆ω:两个X原子同时向面下或面上的振动
AX2型分子
CH 2 ~13c0m 01
d)蜷曲τ:一个X原子往面上,同时另一个X原子往面下的振动
AX2型分子
CH 2 ~12c5m 01
附加 a1)对称的变形振动δs:三个AX键与轴线的夹角同时变大
AX3型分子
C s H 3 ~13c7m 51
a2)不对称变形振动δas:三个AX键与轴线的夹角不同时变大或减小
第二节 红外光谱法基本原理
一、双原子分子的振动
谐振子模型-简谐振动
双原子分子是简单的分子,振动形式也很简单,它仅有一种振 动形式,伸缩振动,即两原子之间距离(键长)的改变。把两个质 量为m1和m2的原子看作为两个刚性小球,连接两原子的化学键设 想为无质量的弹簧,弹簧长度r 就是分子化学键的长度。
键力常数可看成弹簧力常数k
指键角发生周期性变化、而键长不变的振动。
A.面内弯曲振动β:发生在由几个原子构成的平面内 a)剪式振动δ:振动中键角的变化类似剪刀的开闭
AX2型分子
C2H ~14 6 2c 5 0m 1
b)面内摇摆ρ:基团作为一个整体在平面内摇动

红外分光光度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

二、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自旋量子数I≠0旳原子核具有自旋现象,称自旋核。
氢原子核旳自旋量子数I=1/2,可看成电荷均匀分布旳球体, 绕自旋轴转动时,产生磁场,类似一种小磁铁。
当氢原子核置于外加磁场B0中时,相对于外加磁场,可有 (2I+1)种取向。氢核I=1/2,故有两种取向(两个能级):
(1)与外磁场平行,能量稍低,磁量子数m=+1/2
1385cm1和
1375cm1双峰
s C
(CH3
不等强度裂分为
)3
1395cm1和
1365cm1双峰
3. C-C骨架振动
CC 1250 ~ 1140cm(1 弱 中)
(二)烯烃 1.C-H振动
CH 3100 ~ 3000cm(1 弱 中强) CH 1010 ~ 650cm(1 强)
CCH (顺式) ~ 960cm(1 中 强)
实际上氢核周围有运动旳电子,在外磁场作用下,运动旳电 子产生相对于外磁场方向旳感应磁场,起到屏蔽作用,使氢核
实际受外磁场作用减小 即:B=(1 )B0
式中:σ为屏蔽常数,σ越大,屏蔽效应越大。
所以,共振条件修正为: =[ B0 / 2 ] (1 )
因为屏蔽作用旳存在,氢核产生共振需更大旳外磁场强度, 来抵消屏蔽影响
C
(芳环)
C
~
1600
,~
1580,~ 1500

~
1450cm(1 四峰)
Hale Waihona Puke 、醇、酚、醚(一)醇、酚1.O-H伸缩振动: OH 3650 ~ 3200cm(1 强) O(H 游离)3650 ~ 3600cm(1 较强 变,锐峰) O(H 缔合)3500 ~ 3200cm(1 强 中强,宽、钝峰)

红外分光光度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

红外吸收光Infrared Spectroscopy (IR)红外吸收光谱法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基本原理 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光谱 第四节 红外光谱仪及试样制备 第五节 红外光谱解析第一节 概述太阳γ射线 x 射线 紫外 可见 红外 微波 无线电波 0.2µm 0.4µm 0.76µm 1000µm原子内电子跃迁 分子内电子跃迁 振动跃迁 转动 原子核自转 跃迁频率、能量升高一 红外光的划分红外光 近红外 中红外 远红外波长λ波数 σ光谱类型0.76-2.5 µm2.5-25 µm25-1000 µm400-4000 cm-1—OH和—NH倍频吸收 区振动光谱,伴随转动 光谱转动光谱二 红外光谱的跃迁类型AB平衡位置 平衡位置UV-Vis— IR—三 红外吸收光谱法入射光A检测器B 出射光使用红外连续光谱的光源,照射样品,用检测 器记录波数400-4000cm-1范围内入射光和出射 光变化的情况,得到含有分子结构信息的红外 吸收曲线1四 红外光谱图的表示方法(1)T-λ 纵轴——透光率 T 横轴——波长(2)T- σσ五 红外光谱的特点信息量丰富,用于化合物结构鉴定 不太适合定量分析 适用样品种类多 各种状态样品均适用第二节 基本原理 一 振动能级和振动形式(一) 双原子分子的振动能级A、B视为两个刚性小球 化学键视为质量忽略不计的弹簧 A、B间的振动视为简谐振动谐振子非谐振子分子吸收一定频率的红外辐射后,可以由基态跃 迁至激发态,所吸收的红外辐射能量必须等于分 子振动能级差。

∆E = hυ ⋅ ∆V(二) 振动频率 简谐振动的振动频率可由虎克定律和牛顿定律推导υ= 1 K 2π uσ= 1 2π cK = 1302 uK u′V-化学键的振动频率 K-化学键力常数 u-折合质量 u’-折合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u = mA • mB mA + mB例题: 已知C=C键的K=9.5 ∼ 9.9 ,令其为9.6, 计算波数 值。

第十章 药品质量与药品标准

第十章 药品质量与药品标准

第十章药品质量与药品标准高频考点>>药品标准与药典,包括国家药品标准,主要的国际药典以及中国药典,药典凡例中的各项规定。

>>药品检验与体内药物检测,包括药检程序与项目,药品质量检验和体内药物检测。

一、国家药品标准1.国家药品标准的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标准》和药品注册标准。

颁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

2.国家药品标准的制定原则(1)检测项目的制订要有针对性;(2)检验方法的选择要有科学性;“准确、灵敏、简便、快速”原则。

(3)标准限度的规定要有合理性。

【多项选择题】属于我国现行国家药品标准的有A.《中国药典》B.《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C.药品注册标准D.地方药品标准E.企业药品标准『正确答案』AC『答案解析』国家药品标准的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标准》和药品注册标准。

二、国际药品标准1.《美国药典》(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简称:USP,收载原料药和剂型的标准;《美国国家处方集》(The National Formulary)简称:NF,收载药用辅料的标准。

特点:USP通常与NF合并出版,USP39-NF34。

2.英国药典(British Pharmacopoeia)简称:BP;最新版:BP2016。

3.日本药局方(Japanese Pharmacopoeia)简称:JP。

4.欧洲药典(European Pharmacopoeia)简称:Ph.Eur或EP。

特点:由欧洲药典委员会编辑、欧洲药品质量管理局授权出版发行。

【配伍选择题】A.JPPC.BPD.Ch.PE.Ph.Eur.以下外国药典的缩写是1.美国药典2.日本药局方3.欧洲药典『正确答案』BAE『答案解析』A.JP——日本药局方P——美国药典C.BP——英国药典D.Ch.P——中国药典E.Ph.Eur.——欧洲药典三、中国药典《中国药典》,英文缩写Ch.P或CP。

红外分光光度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
B:面内摇摆ρ:基团作为一个整体在平面内摇动
二、振动形式
2)面外弯曲γ:弯曲振动垂直几个原子构成的平面 A:面外摇摆振动 ω:两个X 原子同时向面下或面上的振动
B:蜷曲振动 τ:一个X原子在面上,一个X原子在面下的振动
二、振动形式
3、变形振动
1)对称的变形振动δs:三个AX键与轴线的夹角同时变大 或缩小。形如花瓣开、闭的振动。

波数:13158—4000cm-1
中红外区:2.5—25μm
振动、伴随转动光谱
波数:4000—400cm-1
远红外区:25—1000μm 纯转动光谱
波数:400—10cm-1

二、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T~λ 曲线 →前密后疏 波长等距
T ~σ 曲线→ 前疏后密 波数等距
“谷”是IR中的吸收峰
三、红外光谱与紫外光谱的区别
定量(准确)
结构研究的主要手段(官能团、化合物类别、 结构研究(推测有机化合物
结构异构、氢键以及某些链状化合物的链长等)共轭骨架)
4—2 IR 基本原理
一、振动-转动光谱 二、振动形式 三、振动自由度 四、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 五、吸收峰强度 六、吸收峰的分类 七、吸收峰的峰位及其影响因素 八、吸收峰峰数的影响因素
二、振动形式
振动频率不仅受化学键性质和原子质量的影响,也受到整个 分子的影响
双原子分子 多原子分子
伸缩振动()
1、伸缩振动 1)对称伸缩振动s 2)反称伸缩振动as
1)面内弯曲振动β
A:剪式振动δ B:面内摇摆ρ
2、弯曲振动
2)面外弯曲γ
A:面外摇摆振动 ω B:蜷曲振动 τ
3)变形振动
A:对称的变形振动δs B:不对称的变形振动δas

红外分光光度法PPT课件

红外分光光度法PPT课件

2.三键及累积双键的伸缩振动:
2500-1900 cm-1
• -C=C=C, -C=C=O等不对称伸缩振动 • -CC-, -CN等的不对称伸缩振动
对于炔烃类化合物:
可分R-CCH和R-C C-R两种类型。
R-CCH的伸缩振动在2100~2140 cm-1附近;
R-C C-R在2190~2260 cm-1附近;
的重要依据。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 Science
醇、酚溶于非极性溶剂(如CCl4), 浓度于0.01mol.dm-3时,在3650 ~3580 cm-1 处出现游离O-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形尖锐, 且没有其它吸收峰干扰,易于识别。 当试样浓度增加时,羟基化合物产生缔合现象, O-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位移, 在3400 ~3200 cm-1 出现一个宽而强的吸收峰。
分子振动转动 (常用区)
一、 红外光谱特点
1)红外吸收只有振-转跃迁,能量低;
2 )应用范围广:除单原子分子及单核分子
外,几乎所有有机物均有红外吸收;
3 )分子结构更为精细的表征:通过 IR 谱的 分子结构;
波数位置、波峰数目及强度确定分子基团、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 Science
R-C C-R是对称分子,则为非红外活性。
R-CCH 2100~2140 cm-1附近
-C N 基的伸缩振动在非共轭时在2220~2260 cm-1附近。 P49 当与不饱和键或芳香核共轭时,该峰位移到2220~2230 cm-1附近。 -N N 基的伸缩振动在2310~2135 cm-1附近。 =C=C-的伸缩振动在1950 cm-1附近。

红外分光光度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1 简述红外分光光度法是在4000~400cm -1波数范围内测定物质的吸收光谱,用于化合物的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的方法,化合物受红外辐射照射后,使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运动由较低能级向较高能级跃迁,从而导致对特定频率红外辐射的选择性吸收,形成特征性很强的红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又称振—转光谱。

红外光谱是鉴别物质和分析物质化学结构的有效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物质的定性鉴别、物相分析和定量测定,并用于研究分子间和分子内部的相互作用。

习惯上,往往把红外区分为3个区域,即近红外区(12800~4000cm -1,0.78~2.5µm),中红外区(4000~400cm -1,2.5~25µm)和远红外区(400~10cm -1,25~1000µm)。

其中中红外区是药物分析中最常用的区域。

红外吸收与物质浓度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服从于朗伯—比尔定律,因而它也是红外分光光度法定量的基础。

红外分光光度计分为色散型和傅里叶变换型两种。

前者主要由光源、单色器(通常为光栅)、样品室、检测器、记录仪、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以光栅为色散元件的红外分光光度计,波数为线性刻度,以棱镜为色散元件的仪器以波长为线性刻度。

波数与波长的换算关系如下:)(10)41m cm μ波长波数(=-傅里叶变换型红外光谱仪(简称FT-IR )则由光学台(包括光源、干涉仪、样品室和检测器)、记录装置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由干涉图变为红外光谱需经快速傅里叶变换。

该型仪器现已成为最常用的仪器。

2 红外分光光度计的检定所用仪器应按现行国家质量与核查技术监督局“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检定规程”和《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401规定,并参考仪器说明书,对仪器定期进行校正规定。

2.1 波数准确度2.1.1 波数准确度的允差范围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在3000cm -1附近的波数误差应不大于±5cm-1,在1000cm-1附近的波数误差应不大于±lcm-1。

红外分光光度法培训PPT课件

红外分光光度法培训PPT课件
(2)面外弯曲振动 ---弯曲振动在垂直于由几个原子 构成的平面内进行。
面外摇摆振动---两个原子同时垂直向面上或面下 形成的振动。
例: -CH2 CH2~ 1300cm-1 锩曲振动 ---一个原子垂直向面上,另一个原子垂 直向面下
例: -CH2 CH2~ 1250cm-1
(3)变形振动----多个化学键端的原子相对于分子其 余部分的弯曲振动。
例2:线型分子---CO2 振理动论自上由产度生=3四3个-5吸=4收说峰明,C但O实2分际子产有生四2个种,振原动因形?式,
CO2分子的四种振动形式:
O=C=O

+- + O=C=O
后二种振动形式虽不同,但振
动频率相等,基频峰在图谱 同一位置出现,合并为一个 峰,这种现象称为简并。简 并是使基频峰数小于振动自 由度的原因之一。
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和吸收峰强度
一、 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 红外辐射的能量必须与分子的振动能级差相等,即: hL=EV 或 EL= V ·h 或 L= V·
2. 分子振动过程中其偶极矩必须发生变化,即 0, 只有红外活性振动才能产生吸收峰。 总结:分子吸收红外线发生能级跃迁,产生基频峰必须满 足以上二个条件,缺一不可。
以上讨论了各种振动形式,一般地,每种形式的振动,
都能产生振动能级跃迁,产生相应的吸收峰,但也 有例外。
伸缩振动
弯曲振动
振动自由度
即分子独立振动的数目。 双原子分子---伸缩振动 多原子分子---伸缩、弯曲(复杂) 在中红外区,分子的运动形式有三种:
平动(平移)、振动、转动
如是非线型分子,除平动外,整个分子还绕三个坐标 轴转动,因而,还有三个转动自由度,从总数扣除3+3, 剩下3N-6个振动自由度。

红外分光光度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1简述化合物受红外辐射照射后,使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运动由较低能级向较高能及跃迁,从而导致对特定频率红外辐射的选择性吸收,形成特征性很强的红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又称振-转光谱。

红外光谱是鉴别物质和分析物质化学结构的有效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物质的定性鉴别、物相分析和定量测定,并用于研究分子间和分子内部的互相作用。

习惯上,往往把红外区分为3个区域,进红外区(12800~40000cm-1,0.78~2.5μm),中红外区(4000~400cm-1,2.5~25μm)和远红外区(400~10cm-1,25~1000μm)。

其中中红外区是药物分析中最常用的区域。

红外吸收与物质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服从朗伯-比尔定律,因而它也是红外分光光度法定量的基础。

红外分光光度计分为色散型和傅里叶变换型两种。

前者主要由光源、单色器(通常为光栅)、样品室、检测器、记录仪、控制盒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以光栅为色散元件的红外分光光度计,以波数为线性刻度,以棱镜为色散元件的仪器,以波长为线性刻度。

波数与波长的换算关系如下:104波数(cm-1)=─────波长(μm)傅里叶变换型红外光谱仪(简称FT-IR)则由光学台(包括光源、干涉仪、样品室和检测器)、记录装置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由干涉图变为红外光谱需经快速傅里叶变换。

该型号仪器现已成为最常用的仪器。

2 红外分光光度计的检定所用仪器应按现行国家质量与核查技术监督局“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鉴定规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鉴定规程”和《中国药典》附录规定,并参考仪器说明书,对仪器定期进行校正检定。

2.1波数准确度2.1.1波数准确度的允差范围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在3000cm-1附近的波数误差应不大于±5cm-1,在1000cm-1附近的波数误差应不大于±1cm-1。

2.1.2 波数准确度检定方法2.1.2.1 以聚苯乙烯膜校正按仪器使用说明书要求设置参数,以常用的扫描速度记录厚度为50μm的聚苯乙烯膜红外光谱图。

红外吸收光谱法IR-A共31页文档

红外吸收光谱法IR-A共31页文档

续前
3.基频峰与泛频峰(P324)
1)基频峰:分子吸收一定频率红外线,振动能级从 基态跃迁至第一振动激发态产生的吸收峰 (即V=0 → 1产生的峰)
V1 L
➢ 基频峰的峰位等于分子的振动频率
➢ 对于多基团分子,基频峰的峰位等于基团的振动频率
➢ 基频峰强度大——红外主要吸收峰
续前
2)泛频峰
倍频峰:分子的振动能级从基态跃迁至第二振动激 发态、第三振动激发态等高能态时所产生的吸收峰 (即V=0→V=2,3- - -产生的峰)
波数σ和波长λ的关系
(cm1)104 (m)
红外光谱区
近红外区 中红外区 远红外区
(m) 0.76 ~ 2.5 2.5 ~ 50 50 ~ 1000
(cm-1)
能级跃迁
13158 ~ 4000 -OH和-NH倍频吸收区 4000 ~ 200 振动(伴随转动)
200 ~ 10
纯转动光谱
UV-Vis:200~760nm( UV:200~360nm;Vis:260~760nm) IR:0.76~500μm( 近IR:0.76~2.5μm) ( 中IR:2.5~50μm) ( 远IR:50~500μm)
IR
起源 分子振动-转动能级跃迁
适用 所有红外吸收的有机物 气、液、固样品
特征性 特征性强
用途
鉴定化合物类别 鉴定官能团 推测结构
UV
分子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
具n-π* π-π*跃迁有机物 溶液为主
简单、特征性不强
定量 推测有机物共轭骨架
第二节 红外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红外分光光度法——研究物质结构与红外光谱之间关系 红外光谱——由吸收峰位置和吸收峰强度共同描述
当 r ( re )最 T 大 0, E V U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29
四、特征峰与相关峰
1.特征峰: 凡能证明某官能团的存在又易辨认 的吸收峰
正癸烷、正癸腈、正癸烯-1的红外吸收光谱
30
2.相关峰 :由一个官能团所产生的一组相互 依存的特征峰 通常用一组相关峰来确定一个官能团的存在
31
五、吸收峰的峰数
1.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①辐射能等于振动跃迁所需要的能量,即 L V ②振动前后偶极矩产生变化,即 0
43
还有一种振动偶合称为费米共振。 除上述因素外,内部因素尚有分子结构中 环的大小效应、互变异构等因素的影响。
44
(二)外部因素
溶剂种类、溶液浓度和测定时的温度不同,所 得的红外光谱不尽相同。此外,色散元件的种类 与性能也影响峰的位臵。
45
极性基团的伸缩频率,常随溶剂的极 性增大而降低。极性越大,形成氢键的能 力越强,降低越多
●仪器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33
六、吸收峰的峰位 吸收峰峰位可由化学键两端的原子质量和化 学键的键力常数来预测,但存在多种影响因素 (一)内部因素 (二)外部因素
34
(一)内部因素 1.诱导效应(I效应)
O R C R'
O R C H
O R C Cl
ν C=O 1715cm-1
ν C=O 1730cm-1
对称δs(CH3) 1380 cm-1
不对称δas(CH3) 1460 cm-1
甲基的对称与不对称变形振动
21
(二)振动的自由度 ( f ) 分子基本振动的数目(独立振动数) 双原子分子只有一种振动形式,原子越多, 基本振动的数目就越多
22
分子:N个原子总运动自由度f=3N(平动+转动 +振动) 非线性分子: 3个平动,3个转动
1
剪式(δ)
面内弯曲(β) 面内摇摆(ρ)
CH 1465 cm
2
H C
H
CH 720cm1
2
19
+ H
面外弯曲(γ) 面外摇摆振动 (ω) 扭曲振动 (η)
C
+ H
1
CH 1300 cm +
2
H C
H
CH 1250 cm
2
1
20
3、变形振动:AX3 基团或分子的弯曲振动
中红外区研究最多,本章重点介绍
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发展迅速
4
二、红外吸收光谱的表示方法
T%
1、T-λ
λ
2、T-ζ
5 ζ
三、IR与UV比较
1、起源不同:
UV 波长短,能量高,由外层电子跃迁产生。
IR 波长长,能量低,为振动—转动分子光谱
6
2、适应范围:

UV适用于芳香族化合物,具共轭结构的化 合物,适用于液体 IR 适用于所有有机物和某些无机物的分析
νCH在3000cm-1左右,不饱和碳氢的伸缩振动 频率νCH大于3000cm-1;饱和碳氢的伸缩振动 频率νCH小于3000cm-1
42
6.振动偶合效应 当两个相同的基团在分子 中靠的很近或共用一个原子时,其特征吸收 峰常发生分裂,形成两个峰 基团的对称与反对称伸缩振动频率 酸酐、丙二酸、丁二酸及其酯类,羰基分裂 成双峰
-1 -1
-1
-1
③-C(CH3)3: 1395cm (s)和 1365cm (w) ,裂距为 30cm
-1
④亚甲基 CH2:
CH 1465 cm (m)
2
-1

( CH2 )n 中, n
4 时,振动吸收频率稳定在 722cm
-1
53
正庚烷及庚烯-1的红外光谱图
54
(二)烯烃
ν
=C-H 3100~3000cm -1
C=C H H
H C=C H
770-665
CO2分子的νs(1388cm-1)为对称伸缩振动, 偶极距变化为零,属红外非活性振动,不产生 吸收峰。
32
2. 吸收峰的峰数 实际观察到的红外吸收峰数目并不等于分子 振动自由度即基本振动数,其主要原因是:
●泛频峰的出现使吸收峰多于基本振动数
●吸收峰简并使吸收峰减少于基本振动数 ●红外非活性振动使吸收峰少于基本振动数
U为位能; r0为平衡距离, r为某瞬间两原子间距离
9
分子在振动时总能量为EV
EV U T
(T为动能)
据量子理论,微观物体在振动过程中势能随 振动量数V变化
1 EV (V )h 2
ν为振动频率 V为振动量子数
10
V=0时,势能为0,分子的振动能级处于基态
V≠0时,分子的振动能级处于激发态。
线性分子:
3个平动,2个转动
非线性分子 f=3N-3-3 线性分子 f=3N-3-2
23
例:H2O f=3×3-6=3
O H
s OH
O
H
1
O
H
H
as OH
H
1
H
1

3652 cm
3756 cm
OH 1595 cm
24
CO2
f=3×3-5=4
O C O s 1 C O1388 cm
在常温下,ΔV很小,当势能变化不大时,两条 曲线的重合性较好,可用经典力学的理论与方 法来处理微观物体,如振动频率公式的导出
13
振动频率
双原子:
K为键力常数
1307
k

μ'为折合质量
μ
'
A B M M A B
M
M
14
双原子基团的基本振动频率取决于K和μ'
表 6-2 某些键的伸缩力常数 (N/cm)
键 H-F H-Cl H-Br H-I H-O H-S H-N C-H
分子 HF HCl HBr HI H2O H2S NH3 CH3X
k 9.7 4.8 4.1 3.2 7.8 4.3 6.5 4.7~5.0
键 H-C C-Cl C-C C=C C≡C C-O C=0 C≡N
分子 CH2=CH2 CH3Cl
第十章
§1 §2 §3 §4 §5
红外分光光度法
概述 基本原理 典型光谱 红外分光光度计和实验技术 应用与示例 主讲教师:杨 森
1
§1 概述 红外线:波长为0.78μm~300μm的电磁波 红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法): 依据物质对红外辐射的特征吸收而建立 的一种分析方法。属于分子吸收光谱。
2
O C O
1
O

+
as C O
C
O
1
2349 cm
+
O
C
C O 667cm
O
1
C O 667cm
25
三、基频峰与泛频峰 1.基频峰 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由振动能级的 基态(V=0)跃迁至第一激发态(V=1)时所 产生的吸收峰称为基频峰。
L △V
V 1
L
吸收红外线的频率等于振动频率
(m), ν
C=C
~1650cm (w),面
-1
(w),面外 γ=CH 1010~650cm (s)
-1
1.ν=CH >3000cm-1
55
2、νC=C 1650cm-1 -C=C-C=C-C=C-C=O -C=C-Ar 共轭效应增加,K减 少
波数减少
56
3.γ=CH
具有高度特征性,可用于确定烯烃化合物 的取代模式
2400
2000 1900
1800
1700 1600
1500
1400
1300
1200
1100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σ(cm )
-1
基频峰分布略图
27
2.泛频峰 包括倍频峰及组频峰(合频峰,差频峰)
多为弱峰(跃迁几率小),增加光谱的特征性 2000~1667cm-1区间的泛频峰,主要由苯 环上碳氢键面外弯曲的倍频峰构成
40
杂化对峰位的影响
键 杂化类型 C-H键长(nm) C-H键能(KJ/mol) νCH(cm-1) - C- H SP3 0.112 423 ~2900 = C- H SP2 0.110 444 ~3100 ≡C-H SP 0.108 506 ~3300
41
碳-氢伸缩振动频率是判断饱和氢与不饱和氢 的重要依据。
a-a/谐振子 b-b/真实分子 r 原子间距离 D解离能
双原子分子(非谐振子)的振动位能曲线
11
分子吸收某一频率的红外辐射后,可以由 基态迁至激发态,其所吸收的光子能量必 须等于分子振动能量之差,即
h
L
h L △E V △Vh L △V
12
基频峰:若分子吸收某一频率的红外辐射后,由 基态(V=0)跃迁至第一激发态(V=1)时所产 生的吸收峰,为红外光谱主要吸收峰(此时νL=ν)
1650cm-1
36
3.氢键效应 :分为分子内氢键与分子间氢键,氢 键的形成使伸缩振动频率降低
O
…H O
C CH3
O CH3
2-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
νOH为2835 cm-1(酚羟基νOH 为3705~3200 cm-1) νC=O为1623 cm-1(苯乙酮 νC=O为1700~1670cm-1)
48
如C=O和C=C,C=O吸收峰强度远 比C=C吸收峰大。
49
§3 典型光谱
一、脂肪烃类 二、芳香烃类 三、醚、醇、酚类 四、羰基化合物 五、含氮化合物
50
(一)烷烃
主要特征峰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