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优秀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优秀导学案

1 《春》导案整体安排本文导学共安排三个课时,第一课时指导学生自主预学,完成学案中“基础知识预学”全部内容,试做“重难点预学”中的问题。

第二、第三课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完成“重难点预学”及“拓展迁移训练”。

第一课时课前5分钟语文基础知识巩固(5分钟)请同学们默写出3句关于春的诗句,并与同学们分享。

一、新课导入(2分钟)(一)情境导入(1分钟)同学们,想到春天,浮现在你脑海中的是什么呢?是大片大片的花田,还是田野上小草的嫩芽?是河中潺潺的流水,还是那忽然变暖的阳光?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一起看看他笔下的春是怎样的。

(二)明确目标(1分钟)1.掌握“朗润、酝酿、花枝招展、应和”等生字词,及作家相关信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分析文章结构。

3.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会从修辞、感官角度赏析句子。

4.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师多媒体展示目标,学生齐读强化)二、通读课文(8分钟)(一)学生独自认真朗读课文一遍,圈点勾画生字词和文中描写春天的精彩语句,为每个段落标注序号。

(二)小组内对子间互读课文并指点问题。

(或者小组长组织齐读课文发现并纠正朗读问题)(三)教师指定或者抽取一至两个小组集体朗读,其它小组注意发现问题并纠正。

(教师视朗读情况给予5-10分评判)三、完成基础知识预学(10分钟)(一)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中“基础知识学习”中的问题。

(5分钟)(二)小组长组织交流预学问题,集体订正,统一答案。

(3分钟)(三)教师巡视,发现问题,然后PPT展示预习问题参考答案,并做相关重点强调。

(5分钟)四、尝试完成学案中“重难点预学”前三个问题(15分钟)(当堂未完成的各小组组长一定要督促本组成员用课后时间完成)第二课时课前5分钟语文基础知识巩固(5分钟)听写生字词:朗润、酝酿、喉咙、应和、窠巢、抖擞、黄晕、嘹亮。

一、新课导入(5分钟)(一)回顾导入:教师带领同学们回顾上节课知识来导入本节课。

七年级语文《春》

七年级语文《春》

《春》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识记作者和代表作品,积累“朗润、酝酿、卖弄”等课后14个词语,理解“卖弄、酝酿、呼朋引伴”在文中的意思。

2、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抓住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写景的方法。

3、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点: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抓住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写景的方法学习重点: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抓住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写景的方法学习难点:学习抓住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写景的方法。

一自主学习1《春》作者________字_____现代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品有著名诗文集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_____散文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

本文是篇优美的___________ 文章起于拟人,结于拟人,从“_______ ”开始到“______________ ”结束,其构思布局颇具匠心。

通过_______ 图、_______ 图、_______ 图、_______ 图和_ _______图五幅图,描绘了_______、_______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_______带给人以_________。

从而激励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对描绘景物特点、抒发感情有突出作用。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抖擞.()应和.()黄晕.()liáo()亮 hōng()托朗rùn() wǎn()转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1)涨(2)散()()()()(3)晕(4)藏()()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第1课《春》导学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副本

第1课《春》导学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副本

第01课《春》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了解课文内容;2、听录音,学习重读与停连的技巧。

【导学流程】一、学一学在老师精心设置的问题和预习要求的引导下,学会课前预习,提高预习效率!1、整理作者常识及写作背景要求:根据资料链接整理出你认为重要的与作者有关的常识内容,要抓住重点,语言简洁。

资料链接:作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故自称“我是扬州人”。

现代家、、、民主战士。

散文有《春》、《欧游杂记》、《绿》、《背影》、《荷塘月色》等,著有诗集《雪朝》,诗文集《踪迹》等。

朱自清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有真情实感。

朱自清的清廉爱国,也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评价。

2、通篇诵读,划出文中的重点字词,并准确断句。

(1)掌握下列词语的字音字形和词义(参照文下注释)酝酿..()()卖nòng()嘹.()亮黄晕.()烘.()托静.()默呼朋yǐn()伴抖擞.()精神花枝zhāo()展朗.( )润应和.( ) 风筝.()喉咙.()(2)通读课文,标出段号,划出文中的关键词和关键语句。

(能体现景物特点、情感、揭示主题的词句应为文中的关键词句)3、细读课文,整体把握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要求:细读课文,按下列问题的要求整体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

(1)《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体裁)。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地理位置)的春天特有的景象。

抒发了之情,表达了作者的情怀。

(2)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分成哪三大部分?各部分又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二、议一议,导一导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在议论、交流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并寻求老师的辅导!(一)情景导入: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

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导学案及答案

《春》导学案及答案

他还是一位画家,对绘画有很深的造诣。因此他的诗很有些“绘画美”。
3、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关于这首诗的背景, 这首诗是在安史之乱以后,王维为了谋求政治上的出路,不得已而请缨出塞,单 枪匹马赶到碎叶去勤王的情景。当时他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苦,对好友元二使非 常留恋,以酒相送,把满腔愁绪倾吐在明丽的字句中。
《春》导学案及答案
目录
01 一、课前热身
03
④最后一幅图在全文 中有什么作用?
02 二、课堂探究 04 参考内容
1、积累字词,以课本“读一读, 写一写”中的为主。
2、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
3、体会语言的清新、细腻。
4、感受作者对春的喜爱、赞美 之情。
5、学会在生活中观察景物,抒 发自己的感受。
3、你觉得哪些词语的意思比较难以理解需要大家帮忙解决一下?(教师根 据学生的需要来点拨)
4、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诗意说给 大家听一听?试着说说看。
5、教师小结并板书:景美、情 真。
6、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 读这首诗。
四、品读古诗,深化理解。(你 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7、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谈:一是从王维的角度 体会他的情感;二是从元二的角度体会他和王维之间的情谊。)
①第①②段总写春天来了,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一个新来的季节写得有形有 情,有声有色。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你找出描述性的语句划下来,并体 会其作用。
②课文中“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句中“山” “水”“太阳”的特点是什么?并用一个词概括这一段所写的内容。前两个分句 分别从山的哪一方面,水的哪一方面说的?“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运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
8、在这短短的一首诗中包含着深深的情谊。请大家再读一读这首诗,找一 找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出王维和元二之间的深情厚谊?为什么?

《春》导学案及答案

《春》导学案及答案

9、《春》导学案班别:姓名: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并了解作者,感受文章思路。

2 学习诵读方法,包括认知朗读、感知朗读、默读、声情并茂朗读,以读求知,以读悟情。

学习重点:1、理解本文的思路2、掌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难点: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课时安排:2课时一、自主预习1、音形积累酝酿()宛转()黄晕()应和()蓑笠()抖擞()笼罩()朗润()落地()烘托()嘹亮()涨起来()宛转()抖擞()薄烟()朗润()捉迷藏()仿佛()稀疏()鸟巢()抚摸()发酵()喉咙()2、词语释义呼朋引伴:;花枝招展:;宛转:;酝酿:;郎润:;嘹亮:;应和:;欣欣然:;3、走进文本和作者《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作者抓住了春的特点,准确生动的描绘出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之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

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诗人、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

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二、合作探究12)3、课文对“春”的描写可分为三个部分,试用简练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三部分的内容。

(《同步指导》P27)4、文章最后一部分,作者用了三个比喻句分别抓住了春天的什么特点?这三个比喻句能不能颠倒,为什么?三、拓展延伸仿写句子:旅游者说:“鸟语花香、清风吹拂的西子湖就是美,一种自然的美。

”四、测评1、请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3)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2、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4)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第1课《春》(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第1课《春》(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春》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3.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4.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会情感。

(2)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难点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三、学习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批注法:在阅读过程中,对重点语句进行批注,分析其表达效果。

3.讨论法:与同学交流讨论,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四、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朗润(rùn)酝酿(yùn niàng)卖弄(nòng)喉咙(hóu lóng)应和(hè)嘹亮(liáo)烘托(hōng)静默(mò)风筝(zhēng)抖擞(sǒu)健壮(jiàn)3.解释下列词语。

朗润:明朗润泽。

酝酿:原意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卖弄:炫耀。

应和:(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烘托:陪衬,使明显突出。

静默:寂静;没有声音。

抖擞:振作。

健壮:健康强壮。

(二)课堂学习1.导入新课同学们,一年四季中,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呢?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一起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2.朗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和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3.整体感知(1)文章围绕“春”写了哪些内容?答案:文章围绕“春”依次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

《春》导学案

《春》导学案

《春》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作者的文学常识和本课的词语。

2、努力做到声情并茂的朗读。

3、理清思路,从修辞的角度品味语言。

4、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并背诵课文。

课前展示:1、《春》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号____________,后改为自清,字______。

原籍浙江绍兴人,现代的______,________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2.、积累词语。

(1)给加线的字注音。

酝酿()()宛转()黄晕()应和()()蓑衣()抖擞()()笼罩()朗润()烘托()你认为重要的生字新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词语。

呼朋引伴:花枝招展:朗润:酝酿:宛转:欣欣然:(3).《春》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散文。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________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________之情。

自学与探究:1、分组朗读:在小组内朗读自己最喜爱的段落,一定要读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其他组员可帮助他指出其中不足的地方。

2、朗读展示:小组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读自己喜爱的段落。

3、请再次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思路。

(小组内讨论,派代表回答)4、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散文《春》写得有形、有色、有声、有情,充满诗情画意,具有丰富的美学因素。

(1)、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

(小组内先交流,再班内展示)形式:我认为第段的句子写得很美(或很精彩),因为这句话用(修辞;表达方式;或抓住哪几个词),写出了。

(2)、小组选派代表对精彩的句子进行讲解。

形式同上:我们组认为5、春天这么美,这么好,在这大好春光里,我们是不是只看看草、赏赏花?(小组合作赏析第七自然段,并齐读。

)6、作者朱自清把春天描绘得这么美,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他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好?(讨论,回答。

《春-朱自清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春-朱自清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春-朱自清》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案课题:《春/朱自清》导学目标:1. 了解文章作者朱自清及其写作背景;2. 理解文章主题,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内容;3.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4. 提升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导学内容:1. 作者朱自清简介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字瀚初,号梅花一径。

湖南长沙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散文家、翻译家、教育家。

代表作有《春》、《绿》等。

他的散文作品被誉为“朱自清体”,影响深远。

2. 《春》的内容概要《春》是朱自清的一篇散文作品,描写春天的景色和春天在人们心中引起的情感和联想。

全文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展现了春意盎然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对春天的热爱和感慨之情。

3. 文中的重点内容分析文章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和情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的追求。

文章中的“春天来了,大街上落花成雨”、“路上行人不再穿棉袄,有说有笑”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人们的生活场景。

4. 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文章主题为春天美好的景象和人们对春天的热爱与向往。

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文章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让人在阅读中不仅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更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澎湃情感。

5. 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阅读《春》,学生可以提升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感受到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同时,也可以拓展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阅读技巧,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批评能力。

导学问题:1. 你对朱自清这位作家有何了解?他的作品有何特点?2. 你对文章《春》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有何看法?有何感受?3. 你觉得文章中的春天景物描写有何特点?对你有何启发?4. 通过阅读《春》,你对文学作品有何新的认识?你如何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与意义?拓展阅读:1. 朱自清其他作品的阅读;2. 其他关于春天的文学作品的阅读;3. 文学鉴赏和批评理论的学习和探讨。

《春》 导学案

《春》 导学案

《春》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朱自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写的方法,体会文中优美的语言。

4、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2、难点(1)体会文中优美语言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2)理解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

三、知识链接朱自清(1898 年 11 月 22 日—1948 年 8 月 12 日),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

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四、预习导航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朗润()酝酿()卖弄()喉咙()应和()嘹亮()烘托()静默()风筝()抖擞()健壮()2、解释下列词语。

(1)朗润:(2)酝酿:(3)卖弄:(4)宛转:(5)花枝招展:3、朗读课文,思考:(1)作者围绕“春”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2)文中描绘了哪几幅春景图?五、课堂探究1、整体感知(1)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春天的?(2)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文本研读(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春天特点的语句,并加以赏析。

示例:“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赏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春天里的万物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2)作者在描绘春景时,分别从哪些角度进行观察和描写的?(3)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试找出几处,并分析其作用。

3、情感探究(1)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种感情是如何体现出来的?4、写作借鉴(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写的方法,写一段描写秋天景色的文字。

《春-朱自清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春-朱自清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春-朱自清》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通过学习《春/朱自清》,学生能够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情感表达和文学特点,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导学内容:一、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常熟。

他曾就读于南京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和散文家,代表作品有《绿》、《春》等。

他的作品以清新、含蓄、细腻而著称,深受读者喜爱。

二、作品赏析《春》是朱自清的一篇散文随笔,描写了作者在春天的一个午后,与妻子在院子里晒太阳的情景。

文章以朴实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家庭、生活的热爱和感悟,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独特理解和情感表达。

三、文学特点1. 清新淡雅:朱自清的散文以清新淡雅著称,他善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给人以清新、舒适的感受。

2. 细腻入微:作者对细节的描写非常细腻入微,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琐碎细节的观察和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3. 情感真挚:朱自清的作品充满了真挚的情感,他对家庭、生活、自然的热爱和感悟贯穿于他的文字之中,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导学问题:1. 作者朱自清的生平经历有哪些?他的文学风格和特点是什么?2. 《春》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什么情景?作者通过怎样的方式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3.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有哪些?你最喜欢的一篇是哪一篇?为什么?拓展阅读:1. 读一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作品,比如《绿》、《背影》等,体会他的文学风格和情感表达。

2. 了解一下朱自清的家庭生活和与妻子的感情故事,了解他的创作背景和情感来源。

导学案总结:通过学习《春/朱自清》,我们不仅了解了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文学特点,还深入体会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朱自清的作品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给人以清新、舒适的感受。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次导学,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朱自清的作品,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二课时一、课文背景《春》是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散文,描写了作者在春天的一个下午,看到一株桃树盛开的情景,引发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春》精品导学案(含答案)

《春》精品导学案(含答案)

《春》导学案(含答案)主备沙漠海审核语文组班级:姓名:小组:第1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知识链接】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使他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能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

本文写于1933年7月,作者写此文时,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勃的春天,对春天进行了田园牧歌式的抒情,它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积累词语,给加点的字注音。

朗润.(rùn)涨.起来(zhǎng)嫩.绿(nèn)宛.转(wǎn)应和.(hè)撑.伞(chēng)酝酿.(niàng)窠.巢(kē)蓑.衣(suō)戴笠.(lì)抖擞.(sǒu)黄晕.(yùn)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欣欣然)(2)明亮滋润。

(朗润)(3)本文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是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赶趟儿)(4)本指造酒时的发酵过程,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酝酿)(5)密密地开着的花。

(繁花)(6)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呼朋引伴)(7)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宛转)(8)昏黄,不明亮。

(黄晕)(9)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文中比喻姿态优美。

(花枝招展)3.导语: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

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韩愈在《早春》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导学案与练习题 附加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导学案与练习题 附加答案

《春》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并了解作者,感受文章思路。

2 学习诵读方法,包括认知朗读、感知朗读、默读、声情并茂朗读,以读求知,以读悟情。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社会生活,充满朝气与活力并且积极向上的个性品格。

【学习重点】1 学会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朗读;审美赏美。

享受语感默读【学习难点】1领悟文章的诗画意境,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陶冶个性。

【课时安排】2课时【学法指导】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语言生动,优美,学习本文首先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到作者对于春天的喜爱,并且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在朗读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抓住春的特点,有层次地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

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1 给下列加点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酝酿()黄晕()披着蓑衣()涨起来()宛转()应和()戴着斗笠()抖擞()2 下面四句话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密蜂嗡嗡地叫着B 一年之季在于春C 跟清风流水应和着D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3 朱自清,字,江苏扬州人,现代家,诗人,代表作有,等。

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A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B ……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C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D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5 本文共描绘了哪几幅春天的图景?二、新课学习(一)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设疑:朱自清先生抓住了春天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来描写春天的?描绘了几幅图?2 讨论:在认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讨论提出的问题并作解答3 学生用一句话来描绘自己心目中的春天并与朱自清的《春》作比较。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 赏析:A 在朱自清先生描绘的一幅幅春的画卷里,你最欣赏的是哪幅图?请说出理由。

B 这些春的图画中,找出文中用来哪些优美、贴切的词、句,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的。

《春》教案+导学案

《春》教案+导学案

1春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理清行文思路。

2.品味优美语句,揣摩关键词句,深入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

3.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

大家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古往今来,多少作家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散文大师朱自清先生的《春》,看他如何通过优美的文字来描绘春天、歌颂春天的。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理清写作思路1.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春”的?你能划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吗?明确: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

作者运用总分总的结构,第一至二自然段盼春,第三至七自然段绘春,第八至十自然段赞春。

2.细读第三至七自然段,交流讨论:作者具体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如果将这些景物看成一幅幅的春景图,你能不能分别给它们拟一个恰当的三个字的小标题?明确:作者分别从草、花、风、雨、人五个方面具体描绘春天,这五幅画面分别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3.你认为作者笔下哪幅画面最美?美在哪里?你能为你最喜欢的画面配上一句古诗吗?明确:示例一:春草图——这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令人见之则精神振奋。

可配“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句古诗。

示例二:春花图——这是一幅百花争艳的画面,色彩明丽。

可配“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或“乱花渐欲迷人眼”。

示例三:春风图——这是一幅轻柔温暖的画面,可配“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示例四:春雨图——这是一幅绵长、细密、轻柔的画面,可配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示例五:迎春图——这是一幅众人喜迎春天,充满希望的画面,可配“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诗句。

目标导学二:把握景物特点1.比较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的特点,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表格。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春》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春》导学案及答案

《春》导学案朱自清姓名组别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导语:春天是一屡轻轻吟唱的和风,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春天是声声婉转清脆的鸟语,阵阵馥郁醉人的花香;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姑娘面颊上秀美羞怯;春天是我们用汗水、勤劳和智慧栽种的一茬茬希望、梦幻和理想……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憧憬和欣喜,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春》吧!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yùn niàn g )liáo(嘹)亮水涨(zhǎng)黄晕( yùn )散(sǎn)在草丛中抖擞( sǒu )hōng(烘)托应和( hè)朗rùn(润)wǎn(宛)转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欣欣然)(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呼朋引伴)(3)比喻姿态优美。

(花枝招展)(4)舒展、活动。

(舒活)(5)明朗润泽。

(朗润)(6)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酝酿)(7)一年的计划在春季考虑安排。

(一年之计在于春)3. 修辞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D)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 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D. 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4.从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闹飞)着。

②小草也青得________(刺逼)你的眼。

③山________(湿润朗润)起来了。

④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衬托烘托)出一片________ (安静寂静)而和平的夜。

4.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作家、学者、民主战士。

出生在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导学案-【上好课】(统编版2024)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导学案-【上好课】(统编版2024)

胜日寻芳赏春光轻吟慢嚼悟春语——《春》导学案【学习目标】1.想象文中春之景,感受自然的妙曼,生活的醉美。

2.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3.揣摩关键语句,品味优美语言,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4.深入学习比偷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感。

【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品味优美语言,入学习比偷的修辞手法。

【任务群】任务一:积累·字词常识任务二:勾画·绘春之色任务三:朗诵·吟春之句任务四:品味·赏春之言【学习过程】我校文学社计划举办“与春邀约·纵情欢唱”好文推荐活动,朱自清《春》一文以高票入选。

请你以社团成员的身份参加此次活动,并积极完成相应的任务。

【课前学习任务】★任务一:积累·字词常识由于名额有限,本次沙龙活动采取“字词常识积累”闯关的形式领取门票,闯关成功的同学才能获得入场券。

请同学们闯关。

第一关:请给下列标红字注音,并大声朗读下列词语。

嗡.嗡()朗润.()酝酿..()卖弄.()喉咙.()应和.()嘹.亮()烘.托()静默.()风筝.()健.壮()抖擞..()呼朋引伴花枝招展窠.巢()稀疏.()筋.骨()黄晕.()第二关:请根据释义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

(1)形容高兴的样子。

()(2)明亮滋润。

朗,明亮。

润,滋润、润泽。

()(3)本义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4)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5)鸟兽昆虫的窝。

()(6)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7)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本义含贬义,文中是贬词褒用。

()(8)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现在多写作“婉转”。

()第三关:请根据你课前查阅资料所得补全下列空缺。

朱自清(1898—1948) ,字,号。

江苏扬州人。

现代、、学者。

著有诗集《雪朝》,诗文集《踪迹》等。

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著有诗文集《》散文集《》《》《你我》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春》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别评价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

②理清思路,培养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先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记录疑难问题,再研做导学案。

2.规范书写,认真限时、独立完成导学案。

3.查找资料,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名诗词。

【自主学习案】
一.朗读指导
①读音正确,声音洪亮。

②把握好感情基调的变化。

③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

1.熟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写下来,并说说理由。

2.你最喜欢“春”的哪一幅画面?说说理由。

二.知识链接
作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也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主要作品有散文《背影》、《荷塘月色》《绿》《春》等;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淳厚的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他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三.基础积累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酝酿
..鸟巢.蓑.衣嘹.亮应和.薄.烟黄晕.
水涨.捉迷藏.
2.解释词语
酝酿:
应和:
卖弄:
欣欣然:
呼朋引伴:
宛转:
花枝招展:
【课堂探究案】
【合作研讨·文本探究】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春”的?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春天的?请分别给每幅画面拟一个恰当的小标题。

4.课文开头连用两个“盼望着”,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心情?
5.作者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五幅动人的春之图。

请你根据这五幅图细心体会,说说它们各自的特色。

【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请将自己搜集的写春天的诗文写下来。

【课后训练案】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酝酿.(liànɡ)嫩.叶(nân)抖擞.(sǒu)鸟巢.(cháo)
B.薄.烟(báo)黄晕.(yùn)披蓑.(suō)戴笠.(lì)
C.宛.转(wǎn)赶趟.(tànɡ)嗡嗡.(wēnɡ)眨.眼(zǎ)
D.迷藏.(cánɡ)散.心(sǎn)涨.水(zhǎnɡ)应和.(hâ)
2.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欣欣然:高高兴兴的样子;朗润:明朗湿润。

B.卖弄:炫耀;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C.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舒适:舒展。

D.黄晕:昏黄不明亮;赶趟儿:原意是赶得上,这里是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3.(1)指出下面描写春花的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

()
③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
(2
一幅五彩缤纷立体感很强的繁花闹春图。

【课后总结】
1.学习心得:
2.我的问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和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

2.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熟读成诵,规范书写,认真限时、独立完成导学案。

【复习导学案】
1.《春》的作者是,字,他的名篇散文有。

2.描写春草图及文末的三个比喻句。

【课堂探究案】
【合作研讨·语言品析】
1.体会加线词语的生动性。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②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③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2.找出课文中采用比喻、排比、拟人、反复修辞手法的句子各一句,并体会其作用。

【综合探究·写法借鉴】
这篇散文在写法上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请找出你最欣赏的片段,谈谈其写法的妙处。

【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1.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古人评价相当高,你认为好在哪里?谈谈你的看法。

2.以“家乡的春”为话题写一段文字。

词汇参考:朗润酝酿卖弄宛转嘹亮黄晕烘托(见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尽量用上这些词语)
【课后训练案】
1.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山朗润
..起来了,水涨起来了。

(2)小草偷偷
..地从土里钻出来。

2.描写春雨细密轻盈的句子是:;文章赞美春天“美”的特点的句子是:。

3.从全文结构看,若给每部分拟写一个小标题,应是:()—()—(
)。

4.课文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诗句,是写春雨、春风的。

请你再写出一、两句描写春天的诗句。

阅读文段,然后按要求答题。

(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
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5.文段抓住了春雨、、的特点来写。

6.“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一句中,用“一层薄烟”来比喻
的情状;一个“笼”字准确地写出了这层薄烟的;一个“全”字把展现得非常开阔。

7.文段含蓄地写了春风,从下面哪一句话可以看出?()
A.雨是最寻常的
B.密密地斜织着
C.笼着一层薄烟
D.稀稀疏疏的
8.文段描写的景物给人的感觉是()
A.春雨绵绵,令人喜爱
B.春雨寻常,忧伤烦恼
C.清亮温馨,宁静和平
D.凄神寒骨,撩人思绪
9.(每个方框填写一个字)
(二)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0.这三个比喻句分别概括出春天哪三方面的特点?
11.这三个比喻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谈谈这一部分给你怎样的鼓舞和力量。

13.仿写文末写“春天”的三个比喻句子写“秋天”,突出秋天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