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第七章 油层对比[详版课资]

合集下载

碎屑岩油层划分与对比的依据、方法与步骤

碎屑岩油层划分与对比的依据、方法与步骤

碎屑岩油层划分与对比的依据、方法与步骤文档下载说明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碎屑岩油层划分与对比的依据、方法与步骤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碎屑岩油层的划分与对比是油气地质领域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它对于准确评价油气资源、指导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碎屑岩油层划分与对比时,通常会依据岩性、地层序列、岩性特征、沉积环境等因素,采用一系列方法和步骤来完成。

下面将详细介绍。

1. 岩性特征。

包括颗粒大小、成分、结构、颜色、质地等,这些特征反映了沉积环境、成岩作用等因素。

油层物理基础PPT课件

油层物理基础PPT课件

二 油层物理的研究对象
储运工程 采油工程 油藏工程
用户
对整个油气藏的认识
Gas
GOC
Oil
取一小块岩 心出来研究
WOC
Water
第3页/共142页
三 油层物理学的研究内容

基质
单间
重孔 介隙
裂缝
质介 质
溶洞
裂裂双 缝缝重 孔溶多 隙洞重 介介介 质质质
岩石骨架
孔隙(含有Gas、Oil、Water等)
第5页/共142页
五 油层物理学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数学 物理学 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 表面化学 流体力学
油藏物理学
渗流力学 油藏工程 采油工艺原理 油藏数值模拟 现代试井分析 提高原油采收率原理 采油新技术 油井增产措施
自我体会:学好油藏物理是学好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
第6页/共142页
六 油层物理学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第一章 绪 论
一、 什么叫油层物理学? 二、 油层物理的研究对象. 三、 油层物理学的研究内容. 四、 油层物理学的发展历史. 五、 油层物理学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六、 油层物理学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七、 油层物理学的授课计划. 八、 主要参考书目. 九、 课堂要求及考核方式.
第1页/共142页
一 什么叫油藏物理学?
第17页/共142页
4 石油中的非烃类化合物
含氧化合物
环烷酸,脂肪酸,苯酚等Fra bibliotek石油含硫化合物
硫化氢,硫醇,硫醚,噻吩等
含氮化合物
吡咯,吡啶,喹啉,吲哚,咔唑等
胶质与沥青
高分子杂环硫,氧,氮化合物, 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
第18页/共142页
5 原油的分子量、含蜡量及胶质、沥青含量

碎屑岩油层划分与对比

碎屑岩油层划分与对比
油田划分油层单元级别 不齐全,油层单元划分 常从砂层组开始。

油层组

油层组
厚度 m
嫩 江
I 13-22

夹层

II 50-60 尔




III 30-40
葡 I 30-40 萄 花
II 30-37
青 高 I 52-58



II 80-84
二台 三
段 III 62-70

IV 90-145
砂层组
4、切片、等高程对比
河流沉积地层的特征:标准层少,河道砂 体在泛滥沉积中随机出现 对比方法:切片和等高程对比
1)切片对比
①两个标准层间控制的大套河流连续沉积地层任意性地等分 或不等分地切成若干个片
②切片厚度不宜太小,切片层段要使绝大多数井都有一定层 数的河道砂体与泛滥沉积组合
③区域厚度变化较大时,要利用地震剖面,切片界线尽可能 参照相对连续性较好的同相轴
辅助标准层(标志层)要求岩性、电性特征 较突出,在油田局部地区具有相对稳定性,稳定 程度在50%~90%,在已确定油层组界线的基础 上,能配合次一级旋回特征划分砂岩组和小层
东 营 凹 陷 胜 坨 油 田 柱 状 图
①号标准层
②号标准层 ③号标准层
顶部灰黑色泥岩和介 形虫泥岩为区域地层 对比标准层(①号标 准层),紧接其下为 一层钙质砂岩,电性 特征极为明显。
35-1、35-2、31-3、35-4
4l 42-1、42-2 43-1、43-2 44-1、44-2、44-3、44-4
51
52
53-1、53-2、53-3 54
55
56
二、油层对比方法

地层、油层划分与对比

地层、油层划分与对比

三、地层的对比
了解各地层单元在区域士的变化,如古生物化 石、岩相、岩性变化等内容。将不同地区属
于同一时代的地层对比起来的工作就是 所谓的地层对比。地层划分与对比是相辅相
成的,划分是对比的基础,对比能促进和验证 划分。
四、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关系
地层划分与对比是相辅相成的,划分是对比的 基础,对比能促进和验证划分。
5、中生代
(1)定义
是地质历史时期最后一个时代,分第三纪和第 四纪两个纪。
(2)主要特征
由于新生代时间短,距离现代近,地层保存 比较完整和全面,与人类现实生活的关系最密 切,所以研究得最详细。 在新生代时期,除了初期阶段我国的西藏、 台湾等地仍为地槽区外,其他地区均已上升为 陆地。 新生代是哺乳动物兴盛的时代。在植物方面, 是种子植物兴盛时代。
3、古生代
(1)定义
古生代是从元古代以后到中生代以前的一段地 质历史时期。分为上、下古生代,包含6个纪。
(2)主要特征
出现了第一批生物并且很多生物以后完全灭 绝,如笔石和三叶虫等。 古生代曾发生两次造山运动,一次是发生在 寒武纪到泥盆纪的加里东运动,另一次是发生 石炭纪到二叠纪的海西运动。 6个纪的主要特征分述如下:
①寒武纪
寒武纪是一个比较平静的时期,在世界各处 广泛发生海侵,将各地相互沟通。在中国,当 时由于地壳缓慢下降.海水由西南侵入,经由 华东、华北与北冰洋侵入的海水汇合。在世界 各地普通发现古杯海绵及藻类化石,以及砂泥 相的沉积,说明当时是以气候温暖的浅水环境 为主。
②奥陶纪
寒武纪末期,部分地区海水退却,到奥陶纪 各处又发生海侵。在中国奥陶纪沉积广泛,分 为两个区域,华北以碳酸盐岩石为主,华南以 碎屑岩、笔石页岩为主,代表着不同的沉积环 境。奥陶纪的生物主要有笔石、三叶虫以及头 足类中的珠角石、直角石,腕足类中的正形贝 、扬于贝、海林擒等。

开发地质学课件 油层对比

开发地质学课件 油层对比

B2-6-503
3.4
0.8 1.9
B2-6-502
1.8 0.3
0.4 0.4 0.6
B2-6-506 分流河道中心
B2-6-501 分流河道侧缘
B2-6-502
3 2 1
B2-6-506
B2-6-50
B2-6-505
B2-6-501
B2-6-502
B2-6-504
B2-6-503
0
50
100(m )
洲包括南极在内的大陆拼合在一起,则冰川的分布就不难理解了。此外,古 气候的分带性与现代气候带位置亦不协调,如现在位于北极圈内的斯匹次卑 尔根群岛发 现石炭纪一白垩纪的热带植物群和第三纪温带植物。而现在地处 热带亚热带的南美、非、澳大利亚和印度存在石炭一二叠纪大陆冰盖,我国 西藏和滇西地区 则分布着同时代的山岳冰川或海洋冰山影响。
重 力 流 水 道
安丰 6
半 深 湖 泥
前 三 角 洲 泥
浊 积 岩 远 砂 坝
安丰 5-1
安丰 8 水 下 滑 塌 安丰 10 安丰 4
重 力 流 水 道
浊 积 岩
席 状 砂
间 湾 泥
水 下 溢 岸
河 口 坝
河 道 间
水 下 分 流 河 道
辫 状 河 道
283
288 220
279


Ⅲ Ⅳ 242 Ⅴ
区域地层对比
盆地范围对比
XQ41
SP
Rt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油田内部地层对比
B174
SP
Rt

期 旋 回

系 域

油层对比

油层对比

例如: 某油田杜家台含油层系 ----Ⅰ、Ⅱ、Ⅲ油层组 ----Ⅰ1-3砂层组 ——Ⅰ11-3 单油层
2、沉积旋回级次与划分
油田范围内,沉积旋回的级次从小到大按四级划分。 1)四级沉积旋回(韵律)
※ ※ ※
包含一个单油层在内的不同粒度序列岩石的一个组合 该组合中,油层粒度最粗; 厚度、结构及层理随沉积相带的变化而变化。
SP 1281 2 3 4
(a)
IL
SP
IL
SP
7 8
ML
5 6 7 (b)
9
1 (c)
孤东油田馆上段化石层(标准层)
三级旋回按水进型考虑--顶部均有一层泥岩

中感应、八侧向、中子伽马、井径等曲线。

碳酸盐岩剖面:自然伽马、中子伽马曲线,等等。
第二节
碎屑岩油层对比
二、油层对比的依据

1、岩性特征--岩性及岩性组合

▲ ▲
2、沉积旋回
3、地球物理特征
岩性标准层 特殊标志层 岩石组合 矿物组合
4、油水关系及动态信息
1、岩性特征
岩性特征--指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 岩层变化规律及其特殊标志,等。
3、油层组
由若干油层特性相近的砂岩组组合而成; ▲ 以较厚非渗透性泥岩作盖层、底层,且分布于同一相段内 ▲ 岩相段的分界面--为油层组的顶、底界线。

4、含油层系
由若干油层组组合而成。同一含油层系内: ▲ 油层的沉积成因、岩石类型相近; ▲ 油水特征基本一致; ▲ 顶、底界面与地层时代分界线具有一致性。
常见的标准层:
A、砂泥岩剖面中薄层灰岩--高电阻率值; B、碳酸盐岩剖面中石膏、泥岩夹层-泥岩或页岩为低电阻率和高自然伽马; C、碎屑岩剖面中稳定泥岩段--低电阻率、高自然伽马; D、煤层--高电阻率、高自然伽马值; E、薄的黑色页岩层或煤层--地质录井标志明显; F、化石层; G、膨润土层--高电阻率、高自然伽马值。

《油层对比》课件

《油层对比》课件
岩性组合包括四种类型: ①单一岩性层纵向规律变化。 ②两种或两种以上岩石类型组成的互层。 ③以某种岩石类型为主,包含其他夹层。 ④岩石类型有规律地重复出现的韵律层。
第一节 油层对比
砂岩与页岩 石灰岩与页岩
砾岩与页岩
依据岩石(性)组合对比主要地层单元
第一节 油层对比
第三章 地层对比与沉积微相
一、 油层对比单元 二、 油层对比的依据 三、 油层对比的方法
(2)三级沉积旋回 同一岩相段内几种不同类型的单层或者四级旋 回组成的旋回性沉积。它与砂层组大体相当。上下 泥岩隔层分布稳定。
第一节 油层对比
(3)二级沉积旋回 由不同岩相段组成的旋回性沉积,它包含若干三
级沉积旋回,相当于油层组。油层分布状况与油层特 征基本相近,是一套可以组合成一个开发层系的油层 组合。其顶底应有相当厚度的泥岩将它与相邻油层组 完全分隔。 (4)一级沉积旋回
地壳下降 地壳上升
发生水进 发生水退
正旋回(下粗上细) 完整旋回 反旋回(上粗下细)
测井曲线只能响应岩石在粒度上的旋回性
沉积旋回:美国亚利 桑那大峡谷剖面
细 粗
第一节 油层对比
地壳的升降运动是不均衡的,表现在升降的规模 (时间、幅度、范围)有大有小,而且在总体上升 或下降的背景上还有小规模的升降运动。因此,地 层剖面上的旋回就表现出级次来,即在较大的旋回 内套有较小的旋回。
● 旋回对比可用于盆地范围内地层对比; 绝大多数沉积旋回:为地壳周期性升降运动引起, 影响范围广;
● 旋回界限:多以水进开始部分的粗粒沉积或间断面为界 ● 沉积旋回类型:正旋回、反旋回、复合旋回(中间粗上下细) ● 旋回对比所选用曲线:
碎屑岩地区:一般利用SP曲线和R曲线; 碳酸盐岩地区:一般利用自然伽马GR曲线。

07 第七章 油层对比[详版课资]

07  第七章 油层对比[详版课资]

课堂优质
6
第二节 碎屑岩油层对比的方法
一、油层对比依据
主要包括标准层、沉积旋回。
1、标准层
标准层:是指油层剖面上岩性稳定、厚度不 大、特征明显(颜色、岩性、化石、特殊矿物、电 性等)、分布面积较广的岩层。
取得标准层应距目的层较近,实际工作中把标准层
当作等时面。标准层易识别、易对比,把标准层卡住后, 依靠标准层的控制,标准层上下的油层也就可以对比清 楚。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选择标准层的顶面或底面作为对比基 线。确定出水平对比基线后,按一定比例尺将各井剖面置于水 平对比基线上,绘出各井电测资料图,注意要把电测曲线与标 准层关系卡准。
课堂优质
21
2.对比方法
(1)在一个三级构造上钻井比较多时,为了掌握横 向上油层变化规律,首先挑选沿构造轴线的各井进行 对比,然后适当选几条垂直构造轴线方向上的井对比。 初步达到各剖面层位一致,不窜层。再以这些井为骨 干,分区进行对比。经过反复对比,以“剖面控制分 区,分区验证剖面”,直到各井层位统一为止。
对比。这就是“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道理。
课堂优质
15
二、油层对比单元的划分
多油层、多旋回是我国陆相碎屑岩油气层的固有特征,根据油层特
性的一致性与垂向上的连通性,一般可将油层单元从大到小划分为:
顶界面
油以其若一
、厚内干个
水层油相一
分泥层互级
布岩组靠沉
特为沉近积
征盖积油旋 含 一
相层成层回 同;因组内

; 、的的 层
级 旋
岩组连 系 回
石合续
类;沉
型积
相;


底界面
沉积相1
沉积相2

地层油层划分与对比

地层油层划分与对比
(1)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
主要是在油气勘探初期,利用地面地质(露头、 探槽、浅钻等)、地球物理勘探(地展、重力、 磁力、电法等)、实验室分析资料(包括岩性、 物性、古生物、生泊指标分析等),再结合钻 井地质、矿场地球物理测井资料等,进行区域 地层划分与对比,目的是解决本地区的地层时 代、岩层旋回特征、岩层接触关系等,确定生 油层、储油层、盖层组合关系、为寻找地质构 造、预测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提供依据。
志留系: S
于相应的系、统、阶符号
奥陶系: O
后面加上汉语拉丁拼音字
寒武系:
母。
震旦系:Z(上元古界)
(4)亚系的符号:
新第三系:N
老第三系:E
表3 地层顺序表
续表3 地层顺序表
三、地质时代单位与地层单位的关系
表4 地质时代单位与地层单位对照表
四、各地质时代单位的含义
1、太古代
(1)定义
从地壳形成到原始生物出现前为止,这一段地 质时代叫太古代或隐生宙,也叫前寒武纪。外 国地质学者也将太古代和以后的元古代合称为 前寒武纪。
相对地质时代划分方法,是国际地质 会议确定的。规定将其相对地质时代 划分为代、纪、世、期4个级别和一个 自由使用的时间单位“时”组成。其 中代、纪、世是国际性的时间单位, 期是大区域性的时间单位,时是地方 性的时间单位。
表1 各地质时代单位划分表
二、地层单位的划分与命名
1、地层单元的分级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地层三级单位是界、系、统,此 外还有大区域性的次一级的两级单位阶和带以及小区 域性的群、组、段、带的各级单位。
(2)主要特征
在这期间发生了两次较大规模的造山运动。 在我国,第一次称为泰山运动,第二次称为五 台运动。太古代地层的特点是岩层大都为变质 很深的花岗片麻岩。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在太 古代地层中没有找到化石,因而认为当时还没 有生物。

生油层研究与油源对比PPT共51页

生油层研究与油源对比PPT共51页

1
0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生油层研究与油源对比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身后Βιβλιοθήκη 名,于我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油层对比

油层对比

地层单元分级 区域地层
2. 岩石地层单元 回顾
(群、组、段、层) •以岩性作为主要分层依据。 •主要用于化石少、
岩性变化大的地区。
教材P108
地层单元分级 区域地层
3. 层序地层单元
•层序是一套相对整一的、 成因上有联系的、 顶底以不整合面或 与之相应的整合面 为界的一套地层 (Mitchum,1977)。
教材P137
221m
86m
93m
砂体 强水淹
泥岩 中水淹
弱水淹
油层对比的方法
6. 全区闭合
(反复验证、全区闭合) √桥式对比 √三角网对比
•w1
•w2
•w3
•w4
•w5
•w6
•w7
•w8
•w9
•w10
•w11
•w12
•w13
•w14
•w15
•w16
三维闭合
教材P137
油层对比的方法
四、地层分层数据表
碳酸盐岩中的薄层泥岩
教材P121
2353
GR
Rd
3300
3500
灰岩
泥灰岩
油层对比的依据 标志层
低 GR SP RT
P12a P12b P13a P13b P13c
油层对比的依据 标志层
(3)与沉积间断相关的标志层
轮古9井
轮古15-2井
GR
0
100
CAL
5
10
BIT
5
10
岩性 剖面
RMSL
0.1
GR
Rt
GR
Rt
逐级对比
GR
Rt
标志层
教材P133
沉积旋回

最新地层(油层)对比

最新地层(油层)对比

67
54
80.6 本区二级标志层
60
45
75 本区三级标志层
62
51
82 本区二级标志层
9 灰绿色泥岩
10
灰绿色泥岩夹薄层砂岩
起伏较明显,呈一 宽一窄两个中峰状
Ⅲ5
56
36
62.5 本区三级标志层
10 扇状砂泥岩 15~20
11 W状泥岩
10
12 W状宽凹兜泥岩 15~16
灰绿色泥岩夹砂岩 绿灰色泥岩
地层(油层)对比
(一)概述
1、地层对比的含义 地层对比是指在一个勘探或开发的区域将收集到的地震、钻井、录井和
测井等各项地质资料,通过单井地质剖面的综合分析和对比,找出层位相当 的地层,把各井地质剖面联系起来,整体上认识沉积地层在纵横向上的分布 与特征。其目的是建立具有等时性各级地层格架单元。
2、地层对比类别 地层对比按勘探开发阶段及目的的不同,分为区域地层划分对比、小层
由于构造的复杂性,存在着地层的断缺, 因此具备这种条件的井往往很难找到,对此 通过对比寻找个别井带有标准(志)层,且 具备旋回关系电性曲线的个别层位齐全的井 段,把不同井具备这个特征的井段拼接起来, 就是我们对比应用的全剖面。
Ⅰ 102.5 m
Ⅱ 108.0m
Ⅲ 94.0m Ⅳ 87.0m Ⅴ 116.0m
(3)地震、测井、地质相结合的地层对比方法
运用地震、测井、地质相结合的综合地层划分对比方法, 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① 在地层对比之前,先进行地震地层学研究,利用反射 结构特征,结合岩相变化规律,确定地层沉积方式(侧积、 加积)。
② 然后应用时间地层概念和层序地层学原理在全区范围 内进行岩电与反射同相轴的对应关系;选择一些在全区内连 续的地震反射同相轴作为地层划分对比的地震标志层;

油矿地质学笔记

油矿地质学笔记

一、地层对比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是地质工作的基础,通过地层研究,以了解地层层序、岩性岩相和厚度变化、基础关系和断裂情况等,掌握生储、盖组合关系和油层的分布状况,为含油气远景评价和油田合理开发奠定基础。

地层对比,按研究范围有世界性的、大区域的、区域的和油田的。

后两类是一个含油气盆地或一个油气田范围内的地层油层研究工作. (一)区域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即大层对比:对比至组、段(见流程图表)因属区域勘探研究范畴、故略。

(二)油层的划分和对比当一个新油田钻完基础井网后,在盆地区域地层对比的基础上,为合理开发油田,必须对其含油层段开展层组划分与对比工作,一般是以岩性、电性资料为主要对比手段。

1、基础资料(1)仔细观察岩心,收集岩性、结构构造、接触关系、沉积旋回(韵律)等资料,填好1/100(或1/50)岩心图。

(2)研究岩性、电性关系,利用1/500标准测井图和1/200组合测井(或横向测井)图划分层组,进行小层对比。

(3)编绘层组划分依据图,包括岩性、电性、物性、粒度、胶结情况及其旋回等项资料。

2、油层划分和对比方法(1)建立标准剖面,选定标准层(标志层)仔细观察岩心,深入研究岩、电关系,建立全油田的层位全,油层发育,标志清楚的有代表性的标准剖面,选定岩性、电性特征明显,分布稳定的岩层作为油层划分和对比的标准(标志)层。

(2)分析旋回划分层组利用岩、电性组合关系,砂岩发育程度,粒序的变化,分析旋回性质,并根据油层特性(岩性、物性)的一致性和垂向连通性(隔层厚度、分布范围)进行层组划分,碎屑岩剖面一般划分为油层组,砂岩组和小层(单层)或只划分油层组和小层(单层)由大到小逐级对比。

在垂向上:由大到小逐级对比、分级控制,达到层位一致。

在平面上:先拉对比骨干剖面,从点到线,由线到面(到全油田)反复对比,互相验证,达到全油田层位统一。

常用电测曲线形态相似,厚度比例关系大致相当的对比方法。

具体步骤要点(1)利用标准层(标志层)和沉积旋回对比油层组。

油层对比讲义

油层对比讲义
•要 求 做 到 以 河 流 - 三 角 洲 沉 积 的 一 次 旋 回 层 为 基 本 单 元 , 内 部 只 包 含 一 个 单 砂 层。 •在 河 道 砂 岩 发 育 的 层 段 , 常 出 现 不 同 时 期 河 道 砂 岩 间 严 重 切 割
和迭加。考虑到沉积单元在注水开发中的相对独立性和测井曲
高Ⅰ20底 厚度:0.5米 岩性:介形虫钙质粉砂岩,富含狼星虫,上下为黑色泥岩。 与高Ⅱ1+2顶部富含女星虫的介形虫钙质粉砂岩层为组合标志。 电性:上下低电阻所夹的一明显锥状钙质尖峰,下面钙质层多叉。
高Ⅱ3--4 厚度:0.4米 岩性:3号层的介形虫钙质粉砂岩下有0.4米的灰黑色泥岩; 4号层的0.6米介形虫钙质粉砂岩下有0.6米的灰黑色泥岩; 二者为组合标志。 电性:泥岩段低凹,被三个钙质尖峰所夹,三个钙尖都分叉。
油层对比的原则和工作流程
•油层对比的原则——旋回对比、分级控制、不同相带区别对待。 •油层对比的工作流程
确定井位、选取井号——以主井为中心,邻井不隔井、不重复、不漏井
利用标准层确定油层组、砂岩组、小层界限;
12个 37个 97个 编写小层号——首先确定出砂体是否跨层 自上而下依次编写 “+”也表示本层层号 “-”表示跨层层号 跨层层号自上层顶号编到下层底号。 注意:特殊砂岩组界线也有与大界线(油层组界线)表示相同的。 萨III4-7底界、葡I2底界的砂岩组界线均与油层组界线相同。
清楚反映各级旋回的组合特征 反映油层的储油物性 反映厚砂岩内部夹层的分布状况及物性差异
自然 电位
不能渗透性相近而岩性不同的岩层 岩性界面反映不明显 幅度值受岩层厚度、泥浆性能影响较大
反映各级旋回的组合特征及单层分界面 反映标准层的特征 明显反映厚砂层内部物性的差异及小旋回界线

何更生版《油层物理》--课后答案经典详细

何更生版《油层物理》--课后答案经典详细

何更生版《油层物理》--课后答案经典详细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24、下图1-1为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请画出与之对应的粒度组成分布曲线,标明坐标并对曲线加以定性分析。

ABLog d iWWi ∑图1-1 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答:粒度组成分布曲线表示了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数,可用它来确定任一粒级在岩石中的含量。

曲线尖峰越高,说明该岩石以某一粒径颗粒为主,即岩石粒度组成越均匀;曲线尖峰越靠右,说明岩石颗粒越粗。

一般储油砂岩颗粒的大小均在1~0.01mm 之间。

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也能较直观地表示出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程度。

上升段直线越陡,则说明岩石越均匀。

该曲线最大的用处是可以根据曲线上的一些特征点来求得不同粒度属性的粒度参数,进而可定量描述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性。

曲线A 基本成直线型,说明每种直径的颗粒相互持平,岩石颗粒分布不均匀;曲线B 上升段直线叫陡,则可看出曲线B 所代表的岩石颗粒分布较均匀。

30、度的一般变化范围是多少,Φa 、Φe 、Φf 的关系怎样?常用测定孔隙度的方法有哪些?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答:1)根据我国各油气田的统计资料,实际储油气层储集岩的孔隙度范围大致为:致密砂岩孔隙度自<1%~10%;致密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5%;中等砂岩孔隙度自10%~20%;中等碳酸盐岩孔隙度自5%~10%;好的砂岩孔隙度自20%~35%;好的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0%~20%。

2)由绝对孔隙度a φ、有效孔隙度e φ及流动孔隙度ff φ的定义可知: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a φ>e φ>ff φ。

3)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方法有实验室内直接测定法和以各种测井方法为基础的间接测定法两类。

间接测定法影响因素多,误差较大。

实验室内通过常规岩心分析法可以较精确地测定岩心的孔隙度。

4)对于一般的碎屑岩 (如砂岩),由于它是由母岩经破碎、搬运、胶结和压实而成,因此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排列方式、分选程度、胶结物类型和数量以及成岩后的压实作用(即埋深)就成为影响这类岩石孔隙度的主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特征较突出。在三级构造的局部范围具有稳定
性,稳定程度在50%一90%。在已确定油层组界
线的基础上,配合沉积旋回特征划分砂岩组和单
油层。岩性一般为钙质粉砂岩与灰绿色、深灰色
泥岩组合。
课堂优质
10
在钻井剖面中,抓住标准层的电性特征是认准标准层的关键。 标准层的电性特征一般有两种表现方式:
(1)单一岩性特征:标准层在电测曲线上具明显特征,易与上下 邻层区别。如大庆油田葡 I组底灰色介形虫石灰岩或钙质粉砂 岩,在微电极曲线和2.5m底部梯度曲线上呈明显细长“尖峰” 。
C单油层间连通面积小于相邻两个单油层
课堂优质
叠合面积的50%;
16
D单油层相当四级旋回较粗的部分。
表9-1 大庆油田某区萨、葡油层层组划分表
油层对 比单元
油层组
砂层组
单油层
萨Ⅰ组
SⅠ1~5
SⅠ1、2、3、4+5
层组名 称
萨Ⅱ组 萨Ⅲ组
SⅡ1 ~ 3 、4 ~6 SⅡ1、2、3、4、5+6、7、8 、 7 ~ 9 、 10 ~ 、9、10、11、12、13、14 12、13~16 、15+16
(2)二级旋回:在一级旋回中包含的次一级旋回。 在二级构造范围内可以对比,其旋回幅度相当一个地 层“段”。每个二级旋回可以是代表水进的正旋回或 代表水退的反旋回。二级旋回中可以包括几个油层组, 每个油层组是二级旋回中油层特性相近的部分。一般 都有标准层或辅助标准层课用堂优来质 控制旋回界线。 14
(3)三级旋回:同一岩相段内几种不同类型的单层组 成的旋回性沉积(如由几个单砂层与泥岩层组合成 的小的正旋回或反旋回)。它受局部构造控制,在 三级构造范围内可以对比。它与砂岩组大体相当。
第七章 油层分层对比
油气田进入到详探阶段以后,人们把地质研究工作的 重点转移到油(气)层研究上来,纵向上详细划分油层, 横向上掌握其分布范围及变化规律,此项工作即为油层对 比。油层对比是油田地质研究的基础。对于油气田的勘探 和开发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油层对比的概念
一、油层对比的概念
油层分层对比:指在一个油田范围内,对区域地层 对比时已确定的含油层系中油层进行分层对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集中发育的含油砂岩有一定的连通性。上、下
泥岩隔层分布比较稳定。可将上、下泥岩层作为对 比时确定旋回界线的依据。
(4)四级旋回:它是包含一个单油层在内的不同粒度 序列岩石的一个组合。受水流强度控制,其稳定范 围仅局限于三级构造的局部地区。旋回中较粗的部 分相当于单油层。
在利用旋回对比油层时,可从大到小分级次进行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选择标准层的顶面或底面作为对比基 线。确定出水平对比基线后,按一定比例尺将各井剖面置于水 平对比基线上,绘出各井电测资料图,注意要把电测曲线与标 准层关系卡准。
课堂优质
21
2.对比方法
(1)在一个三级构造上钻井比较多时,为了掌握横 向上油层变化规律,首先挑选沿构造轴线的各井进行 对比,然后适当选几条垂直构造轴线方向上的井对比。 初步达到各剖面层位一致,不窜层。再以这些井为骨 干,分区进行对比。经过反复对比,以“剖面控制分 区,分区验证剖面”,直到各井层位统一为止。
地壳运动的区域性,使得同
一次升降运动所涉及的范围内,
旋回
其沉积旋回特征是相同或相似
的。这就是利用沉积旋回划分
对比地层的理论依据。
地壳的升降运动是不均衡的,
旋回
表现在升降的规模(时间、幅
度、范围)有大有小,并且在
总体上升或下降的背景上还有
小规模的升降运动。因此,地
层剖面上的旋回就表现出级次
旋回
来,即在较大的旋回内套有小
课堂优质
7
第 一 油 层 组
第 二 油 层 组
①号标准层为灰黑色泥岩和介形虫泥岩,为区域地层对比标准层。 ②号标准层为灰黑色泥岩层,层位稳定。 ③号标准层为20-30cm深灰色介形课堂虫优泥质 岩层,在三级构造内普遍存8在。
常见的标准层有两种情况:
(1)稳定沉积层。多形成于盆地均匀下沉、水域 最广的较深水相的沉积。特征:分布面积大,岩性、 厚度稳定,在时间上也是等时沉积。如陆相湖泊沉积 中的黑色页岩。
SⅢ1 ~ 3 、4 ~7 SⅢ1、2、3、4、5+6、7、8
、8~10
、9、10
葡Ⅰ组
PⅠ1~4、5~7 PⅠ1、2、3、4、5、6、7
合计
葡Ⅱ组 5
PⅡ1~3、4~6 、 7~ 9、 101~ 102
PⅡ1、2、3、4、5、6、7、8 、9、101、102
15
45
油层单元级次越小,油层特课性堂优一质致性越高,垂向连通性越17 好。
纵向上油层单元划分
分层对比
横向上课堂油优质层单元对比
1
图9-1油层组及砂课堂层优质组对比示意图
2
区域地层对比
油层对比是在
的基础上进行的。
油气层识别
油层对比:是在区域地层对比基础上进行的,即一个地区只有
在大套地层对比清楚、确定出含油层系的前提下,然后才能开 展油层对比工作。油层对比实质上是地层对比在油层内部的继 续和深化,它和区域地层对比不论在对比所依据的基础理论、 还是基本方法上都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不过油层对比要求的 精度更高,对比单元划分的更细,对比所用资料更丰富、选用 方法综合性更强。
课堂优质
4
三、油层对比的地质理论依据
油层对比不是根据深度对比,也不是根据厚度对比。
地质理论依据:油层对比是以“同一沉积范围内,同一时代 沉积物具有相似的沉积特征”做为分层对比地质理论依据。
这些沉积特征包括:岩性 (颜色、成分)、岩石结构、 构造、电性等。
隔层:由于油层对比直接 为油田开发、开采服务,开 发层系的划分、层间连通情 况,很大程度取决于油层的 隔层条件,因此隔层厚薄以 及在平面上延续的稳定性是 油层划分的重要因素之一。
(2)组合电性特征:不 同岩石类型组成的稳 定层组在电测曲线上 的反映。图 (b)为同一 油田嫩一段萨零-萨 I 组灰黑色泥岩内夹三 层油页岩或三层介形 虫层,在基值平缓的 视电阻率曲线和微电 极曲线上出现三个平 缓的“小凸起”。
课堂优质
11
标准层电性特征示意图
2.沉积旋回
沉积旋回:是指地层剖面上,若干
区域地层对比:它是以大套地层,如界、系、统、组、段为研
究对象,根据古生物化石、岩石、重矿物、构造、地震等进行 地层的纵向划分和横向对比,又称“统层”。
油气层识别:可以用录井资料来综合判断油、气、水层,例如
根据油砂的含油级别或气测曲线显示进行判断;也可以用地球
物理测井资料来解释、判断油课、堂优气质、水层。
的旋回。因此,对沉积旋回可
进行分级。
课堂优地质 壳升降规模与沉积旋回幅度的13关系
在油、气田地质研究中,将地层沉积旋回分为四级:
“沉积旋回”的分级:
(1)一级旋回:相当在整个沉积盆地升降运动背景 下的区域性复合沉积旋回,反映了—个完整的水进-稳 定-水退的沉积过程。分布范围受盆地内一级构造单元 控制,旋回幅度相当于1—2个连续沉积的地层“组”, 与同级沉积旋回以假整合或微角度不整合接触。一级 沉积旋回中岩性较粗的部分相当一个含油层系。
相似的岩性在纵向上有规律的重复出现 的现象。这种有规律的重复出现,可以 在岩石的颜色、岩性、结构、构造等各 方面表现出来,最明显的是表现在岩石 的粒度上。
形成沉积旋回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是由于地壳周期性的升降运动引起的。
正旋回:一般情况下,地壳下降,发
生水进,导致水体由浅变深,在剖面上
形成自下而上由粗变细的水进序列。
课堂优质
5
岩性对比示意图
四、油层对比所用资料
油、气田地质研究的大量资料来源于测
井资料,油层对比也主要借助于测井曲线并结 合岩心、岩屑资料综合完成。
1:200组合测井。
采用的对比曲线:1、视电阻率(R)
2、自然电位(SP)
3、自然伽玛(GR)
4、井径(CAL)
5、微电极(ML,NL)
6、中子(CNL)
3
二、油层对比的目的意义
(1)了解油层的特性(岩性、厚度的变化趋势) 和分布特征。
(2)研究油层空间构造形态。
(3)下一步打井时预测油层位置。
(4)了解油层的连通情况。 油层对比对于油田的开发和开采很重要,特别
是油田开发后期,能量低,需注水或注蒸汽进行。 二、三次采油时,了解油层的连通情况尤为重要。
5)可做开发层系的基本单元。
E DC B A
基同有单上发油 若 砂
本砂泥砂下育层 干 一岩岩层有段组 组 相

致组夹相较;内合互 组
。油层互稳 含而邻
层;靠定 油成近
岩 近隔 砂;的
性 ,层 岩 单
单油层(小层或单层)
特 其; 集 油 A 岩性、物性基本一致,具一定厚度和分布范围;
征内
中 层 B单油层间应有隔层分隔;
(2)大套同类岩性的地层中某些特殊岩性的夹层。
如陆相碎屑岩剖面中的煤(多形成于沼泽环境,分布
很广,如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山西组和石炭系太原组
各有一煤层,厚度不大,但分布稳定,电测曲线上特
征非常明显,易于识别,是本区非常好的对比标准
层)、石灰岩、油页岩、凝灰岩(火山喷发出的火山
灰分布很广,具同时性)等。
对比。这就是“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道理。
课堂优质
15
二、油层对比单元的划分
多油层、多旋回是我国陆相碎屑岩油气层的固有特征,根据油层特
性的一致性与垂向上的连通性,一般可将油层单元从大到小划分为:
顶界面
油以其若一
、厚内干个
水层油相一
分泥层互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