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税收与经济关系内容体系的辨析
经济发展中的税收体系与税收政策解析

经济发展中的税收体系与税收政策解析税收是国家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税收体系与税收政策的合理设计和调整对于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税收体系和税收政策两个方面对经济发展中的税收进行深入解析。
一、税收体系的构建与特点税收体系是指国家通过各种税种的组合构成的一套完整的税制。
税收体系的构建应该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进行合理的设计。
具体而言,税收体系应该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两大类。
1. 直接税指的是对个人和企业所得直接征收的税种,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资本利得税等。
直接税有着明确的对象和税基,可以公平地对待纳税人,但征收成本相对较高。
2. 间接税是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购买、销售等环节征收的税种,主要包括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等。
间接税具有征收成本低、便于管理和调控的特点,但对于消费者来说,税负相对较重。
税收体系的特点是多样性和综合性。
即税收体系由多个税种组成,每个税种有其独立的征收对象和税基,同时税种之间还存在相互关联和影响。
在构建税收体系时,应该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国家的财政状况和税收政策来合理设计。
二、税收政策的制定与调整税收政策是指国家为达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制定的有关税收的政策措施。
税收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应该基于经济运行的需要,旨在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税收政策的制定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增长目标:税收政策应该与国家的经济增长目标相一致。
通过减税和优惠政策来刺激企业投资和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2. 产业结构调整:税收政策可以通过调整不同行业和地区的税率来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给予更多的税收优惠和减免,以促进其发展。
3. 社会公平与分配:税收政策应该追求税收公平与分配的公正。
对于高收入者可以适度提高税率,对于低收入群体可以减少税负,实现税收的公平调整。
4. 财政收支平衡:税收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国家的财政收支平衡。
税收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分析

税收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分析税收制度作为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税收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仅关系到财政收入的稳定,还关系到国家治理的能力,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从税收制度与经济增长、投资环境、收入分配以及经济结构转型等方面的关联性展开分析。
首先,税收制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个科学合理的税收制度能够为国家提供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进而有效地支持经济发展。
合理的税收制度可以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确保资源的正确配置和社会公平。
同时,税收制度的稳定与灵活也能够减少对企业和个人的干预,降低操纵经济运行的风险。
此外,税收制度的公平性和透明度也直接影响到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税收制度对投资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一个稳定、透明、公平的税收制度可以吸引国内外投资,为企业提供可预期的税负环境,从而促进投资的增长。
相反,过高的税收负担和复杂的税收政策可能会限制企业的发展和投资动力。
因此,税收制度的简化和税收减负政策的出台对于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投资具有重要的意义。
税收制度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税收制度的合理性和公平性直接关系到贫富差距的扩大与否,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一个公正的税收制度应当通过适当的进步税制,减少贫富差距,促进社会中下层的消费能力和市场需求的提升。
税收制度的设计应当兼顾财富创造和公平分配的目标,努力实现收入分配的合理化和调节。
最后,税收制度还对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税收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可以通过调节税收的差异来引导和优化经济结构。
例如,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新兴产业给予税收减免和优惠政策,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税收制度的创新也可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发展,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税收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
浅析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了激烈讨论。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对税收与经济增长(主要指GDP的增长)关系进行研
究,试图找出一定的规律,建立适当的模型,以供参考。
【关键词】税收GDP税收收入协调发展
经济是税收的源泉,经济决定税收,而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这是税收与经济关系的一般 原理。对税收与经济增长进行相关分析,首先要选择能代表 “经济 ”的具体指标。虽然在影响
当政府增税时,国民收入减少,减少的数额为税收增量的d/(1-d)倍仮之亦然。当政府支出
增加时,国民收入增加,增加额相当于政府支出数量的1/(1-d)倍,反之亦然。如果同时考虑这两
个因素,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在税收增加的同时,增加相等数额的政府支出,则 有:-d/(1-d)+1/(1-d)=1。这说明数额较大的税收和政府支出,即使保持相等,也会产生扩张效应
得多。 可产生最大生产量和税收收入的点是A点,超过A点,生产和税收都会下降。 拉弗曲线
表明,宏观税负与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理论上讲,税
率设计有一个最佳点C,在这个最佳点上,使得宏观税负水平处于最优状态,即能兼顾税收收入 和经济增长。如果技术水平出现了进步,C点会发生向左或向右的移动。从长期来看,C点最 终的运动方向只能是向左,即越来越接近于0。不过在短期内,C点的运动态势应当结合技术 进步对社会公众收入的具体影响来谈,如果技术进步在一定时期内,使得低收入人群显著增多 社会公众自然会希望采用政府提供的方式来获取自己所需的产品与服务,C点必然会向右移
浅析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学员姓名 入学时间 指导老师 试点学校
摘要
关键词
绪论
经济发展与财税政策的关系分析

经济发展与财税政策的关系分析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如何让经济发展良性循环,财税政策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重点分析经济发展与财税政策的关系。
一、经济发展与财税政策的互动关系首先,经济发展与财税政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财税政策起到调节和引导经济发展的作用。
比如,当国家需要加大公共投资力度,刺激经济发展时,财政政策可以适度增加财政支出,以实现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支持。
此外,财税政策也可以通过优化税收政策来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带动全局性的经济发展。
二、财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其次,财税政策对经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财税政策可以通过调节和引导经济发展,改善经济结构和改进投资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来促进经济发展。
在税收政策方面,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增加税收负担则有可能制约企业发展的动力。
同时,在公共财政领域,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节财政支出结构和适度加大财政支出来推动经济发展,同时对大部分民众也会产生正面的影响。
此外,税收和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汇率等方面来推动经济的发展,以提高全社会的福利程度和整体的经济水平。
三、不同类型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不同类型的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各有不同的。
比如,财政政策适度增大公共投资力度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而过度增加财政支出则可能会导致通胀和不良债务。
另外,税收政策的引导作用需要合理的取舍,通过合理的调节企业所得税和消费税等政策,以调动个体和企业的创新和劳动动力,促进了整个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而过度增加税收则可能会影响经济的良性循环和长远发展。
总之,经济发展与财税政策有着不可分割的互动关系。
财税政策可以通过调节和优化税收政策、合理增大财政支出等方面对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但是在放眼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需要更高效率和合理性的调集社会资源,以实现经济的长远发展。
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为维持社会运转和公共服务所需要的必要资金来源。
税收的收入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民生保障至关重要。
而税收制度的合理性和适应性,也成为了经济发展中的必备考虑因素。
税收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税收直接与财政投资、支出以及公共服务的提供有关系。
还可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总规模以及产业的盈利能力等,因为税收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是明显的。
因此,当我们探讨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税收与财政投资现代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公共财政的稳定性。
因为现代国家需要居民缴纳税款,以及能够实现财政调控,发挥积极作用,维护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财政投资是指政府对于公共事业和其他国家重要事项的资金投入。
税收收入则主要来源于居民的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的营业税等,这些税收不仅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财政投资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任何税收政策的改变,都将会对财政投资造成影响。
二、税收与经济规模税收收入与国民经济的总规模有着密切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税收收入的增长也参与了这个过程。
这是因为税收主要来源于企业的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等。
而这些税收收入往往又和企业营业收入和个人收入有关系。
当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收益增长时,相应的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在同步上升。
这就能保证经济规模每年得以增长,国家的税收收入也能够随之增长。
三、税收与产业盈利能力税收的收入能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
税收多收少收,都会影响企业的总收益。
如果税收过高,会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受到了限制,企业也就难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对于企业来讲,合理的税收政策也是十分重要的。
税收对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大型企业来讲。
当税收扣除了企业的收益时,企业就难以有足够的资金用于下一轮的投入。
一方面,这会影响企业长期的发展,另一方面,可能进一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税收政策与经济运行关联分析

税收政策与经济运行关联分析在一个既定的社会经济形态中,影响经济运行的因素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市场,另一类是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其中税收因素又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方面。
税收在经济生活中覆盖面广,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都有紧密的联系。
因此,从税收影响经济的视点来探讨税收政策与经济运行关系,以及如何促进经济的稳健运行是一个鱼需解决的任务。
税收对经济的影响是客存在的,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且为经济建设服务,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而发展,它可以促进人类经济的不断健康发展,在某种时候又可能阻碍甚至破坏经济发展的进程。
税收中性原则是一种减少政府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干涉、更多的地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作用的原则。
所谓税收中性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它的额外损失或负担;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成为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调节,其实质是政府运用不同时期、不同形态的市场机制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的税收干预,是税收内在职能的一种外部效应。
税收调节在不同的市场经济形态下具有不同特点和作用,但其基本特征是相似的,就是对市场的干预。
一项新的税法出台,尽管可能力求遵守中性原则,可是实际上,仍然会引起居民与企业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
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税收中性原则与税收调节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如何选择,关键在于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市场机制具体情况。
当市场体系比较健全,市场机制比较完善时,税收应更多的保持中性,让市场本身所固有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在仅靠市场不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时,就需要用非中性的税收政策加以调节,引导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增税和减税并不是指全面性减税和增税,而是对税收负担进行结构性调整。
适度减税,会使高收入者的税收负担降低,增加其可支配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高收入者消费和投资的积极性,积极的税收政策下的减税不是减收型的减税,而应是“扶强造血型”的减税,是有针对性和明确目标的减税,是为了刺激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减税。
理论经济学中的税收与经济发展

理论经济学中的税收与经济发展税收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一直是经济学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
在理论经济学中,税收被视为一种经济调节工具,旨在平衡政府支出和经济增长。
然而,税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并非易事,因为其结果可能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理论经济学中税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首先,税收对于经济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
税收是经济活动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
高税收政策可能对投资者和企业家的积极性产生打击,导致投资减少,创新力下降,从而抑制经济发展。
相反,适度的低税收政策则能够激励企业家精神和创新,促进经济增长。
其次,税收还影响着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
税收政策的改变会引起资源的重新分配,改变经济结构。
例如,通过减少对劳动力收入的征税,可以鼓励就业,并提高劳动力参与度,从而改善收入分配。
然而,税收的合理调节需要权衡各种利益,并避免对弱势群体造成不利影响,以确保更加公平的收入分配。
除此之外,税收还可以通过支持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提供来促进经济发展。
政府通过征收税款,得以提供医疗保健、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为经济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
这些公共服务的提供能够使得企业更容易开展业务,并增加投资者的信心,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
然而,税收政策的调节也需要注意风险与挑战。
一方面,税收增加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进而影响经济的稳定。
另一方面,税收优惠可能会引起经济不平等问题,增加社会不满情绪。
因此,在制定税收政策时需要权衡各种因素,确保税制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税收还可以用来引导经济发展的方向。
例如,针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考虑,政府可以通过环境税收或碳排放税等方式,鼓励企业实施环保措施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这不仅有助于推动经济向绿色低碳发展转型,还能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基础。
综上所述,税收在理论经济学中被视为一种经济调节工具,对经济发展产生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税收政策可以通过影响企业盈利、资源配置、收入分配以及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经济发展与税收关系

经济发展与税收关系摘要: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是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二者之间存有互相依存五相影响互相促进的辨证关系.在财政政策中,税收政策是核心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键全,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作用得以显现,其中税收作为财政政策的核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建国50年来最突出的,税收的双重职能以及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得到充分体现.关键词:税收经济发展财政政策宏观经济调控一、从理论与实践上准确把握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是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二者之间存有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辨证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是在什么条件、什么社会经济制度和什么经济运行模式之下都自动生效,只有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经济运行模式之下,才可以使二者具有良性互动关系.计划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只不过是一种理论上的说明,并不具有实际意义.在实践中不可能充分体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关系.税收有两种基本职能,一个是财政收入职能,另一个是宏观经济调控职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财政收入的模式是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加税收,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为主体,以税收为补充.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改革开放以前,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占60%左右,税收只占30-40%.税收对经济的关系得不到充分体现,经济发展主要不是靠税收调节,而是靠计划调节,如果汁划发生重大失误,经济发展就要遭遇严重的困难和障碍.税收收得再好、设计再好,对经济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甚至在很多情况下,它是一种从属的关系.财政仅仅摆设,为了保证计划的实施完成.而进行跟进式的财力保障.大跃进时有句荒谬的话:“经济需要多少,国家财政就拿多少,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给.”好象国家财政是一个随时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任何财力保障的东西.因此,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经济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体现不出来.只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财政收入模式的转变和税收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地位的持续提升,经济发展与税收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才为人们所认识才受到举国上下的充分关注.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财税体制改革才基本走上正轨.在此之前也进行了税收体制和税收制度的改革,主要表现在1983年实施的利改税以及1984年实施的第二步利改税.随着计划经济烙印的消退和计划对国民经济影响的逐步减弱,市场机制、市场调节的作用在增强,但随之而来的,是市场调节的无序性、自发性、盲目性等市场缺陷、市场弊端逐步暴露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增强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用宏观经济调控纠正市场固有的缺陷和弊端,使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更加充分完善、准确.实践证明,只有宏观经济调控加市场经济的作用.才能保证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既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有利方面,又克服其固有弊端.资本主义一百多年的历史已充分证明,市场经济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再加上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资源配置方式才是有效的.市场经济越成熟、市场机制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也越重要、越明显.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的双重职能必然为人们所认识,因为税收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最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大支柱性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是派生性的宏观调控政策.在财政政策中,税收政策是核心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作用得以显现,其中税收作为财政政策的核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建国50年来最突出的,税收的双重职能以及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得到充分体现.(一)经济发展与税制的关系税制的确定要遵循若干原则,如公平与效率原则,税收既要照顾到社会的公平、公正,为不同的经济主体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同时,又必须有利于促进效率的提升;激励与约束的原则,税制要体现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客观要求,要有利于建立促进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税收不能妨碍经济的发展和增长,对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行为要加以约束和抑制;促进社会进步和社会公正的原则.如果体现了这些原则,税制就是比较好的,如果违背了这些原则,税制就不好,必须加以是废除.我国的现实情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1983年以前,我国财政收入的模式是利润加税收,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为主,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的比重在40%左右,这种模式对经济发展极为不利,主要表现在企业缺乏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因为企业的利润指标是由政府下达的,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围绕着国家下达的产量指标和利润指标,如果超额完成了利润,也要原封不动地上缴给国家,它自己不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利润的多少和它自身的物质利益没有必然的关系.这种模式对经济发展极为不利.不利于经济活力的增强,起不到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作用.基于这种情况,中央在1983年作出利改税的决定,把原来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改为交税,这是第一步利改税.之所以叫第一步利改税是因为改得还不彻底,是过渡性的.1983年实行利改税时还保持了国有企业利润与税收并存的形式.国有企业先交55%的企业所得税,剩余的利润再和政府签定上级96比例,剩下的留给企业.1984年实行第二步利改税,改变税利并存的格局,实行完全的以税代利,国有企业只要上缴企业所得税,不再上缴利润.但当时的价格很不合理,行业企业问的利润悬殊很大,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企业,因为原料价格便宜,利润很多,而以工业原料为生产要素的企业,成本较高、利润较少,为了调节企业之间利润的过于悬殊问题,国家征收所得税后,还根据企业利润的高低征收利润调节税。
税收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

税收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摘要:税收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经济运行状况的综合反映。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
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对政府职能的顺利履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正确认识税收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关系,才能深入分析和挖掘税收与经济不能同步增长的根源,进而为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提出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税收;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经济是税收的源泉,经济决定税收,而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
从理论上看,如果不考虑税收使用,只考虑税收汲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其影响方向一定为负。
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对经济增长和投资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如果考虑到税收收入的使用,税收又会促进经济增长。
可见,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双向的,这是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一般原理。
税收效应理论表明,政府通过征税,可以影响纳税人的消费、储蓄和投资行为,使其作出一种使自己获得最大化效用的理性选择,进而影响资源配置。
而宏观税负理论、税收弹性理论和平衡预算理论有助于阐明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关系。
一、税收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税收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理论从财政收入角度看,政府向私人部门征税,减少了私人用于投资的可支配资源,对投资和经济增长具有负面影响。
但从财政支出角度看,税收用于提供公共产品,产生了正外部性,或者改善了私人部门的投资环境,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可见,从税收汲取角度,抑制私人部门投资,对经济增长负激励;从税收收入使用角度对经济增长存在正激励,其净效应取决于这两种效应的大小。
这说明,经济增长是税收规模的函数,但不是单调函数,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只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当政府税收规模和公共支出水平较低时,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短缺,增加税收提供公共产品的边际正效应大于增加税收的边际负激励效应。
而且,此时税收的收入效应一般大于替代效应,即征税使投资的收益降低,而投资者要维持相同的净收入,必须增加投资数量。
经济发展与税收之间存在哪些关系

【tips】本税法知识是由梁志飞老师精心收编整理!
经济发展与税收之间存在哪些关系
一、从理论与实践上正确把握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
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是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二者之间存在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辨证关系。
但这种关系并不是在什么条件、什么社会经济制度和什么经济运行模式之下都自动生效,只有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经济运行模式之下,才可以使二者具有良性互动关系。
计划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只不过是一种理论上的说明,并不具有实际意义。
在实践中不可能充分体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关系。
税收有两种基本职能,一个是财政收入职能,另一个是宏观经济调控职能。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财政收入的模式是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加税收,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为主体,以税收为补充。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改革开放以前,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占60%左右,税收只占30-40%。
税收对经济的关系得不到充分体现,经济发展主要不是靠税收调节,而是靠计划调节,如果汁划发生重大失误,经济发展就要遭遇严重的困难和障碍。
税收收得再好、设计再好,对经济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甚至在许多情况下,它是一种从属的关系。
财政只是摆设,为了保证计划的实施完成。
而进行跟进式的财力保障。
大跃进时有句荒谬的话:“经济需要多少,国家财政就拿多少,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给。
”好象国家财政是一个随时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任何财。
税收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税收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税收制度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探讨税收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税收和经济增长税收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增长,这是一个双向的关系。
一方面,税收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之一,可以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和资源;另一方面,税收的高低和税收制度的合理性也会影响到经济参与者的活力和积极性,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在税收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中,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
税收的高低、征收方式的公正性、税收利用效率的高低,以及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等方面,都会对税收和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二、税收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税收的分配方式对经济增长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税收在征收的同时,也需要转化为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
这就需要考虑到税收的分配方式是否能够保证社会公平和公正,以及是否能够提高国家整体的生产力和创造力。
税收的分配方式不公平或者不合理会导致社会和谐的破坏,一些外部成本也可能会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而公平的税收分配方式可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推动经济的发展,并促进社会和谐。
三、税收透明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税收的透明程度也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之一。
税收的透明度对于增强经济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以及支持经济参与者的决策能力等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税收的透明度越高,公民和纳税人越能够理解和接受税收政策,有助于增强市场监管,维护社会公平和公正,从而促进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税收透明度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活力。
四、税收利用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税收利用效率对经济增长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
税收的用途应当是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社会福利,以及提高公共设施和服务的框架,增强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系统。
税收利用效率的高低关系到国家整体的资源利用效率,以及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提升。
高效的税收使用能够最大化收益,提高社会和谐和成员的积极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论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税收调控与经济发展
(一)调节供求关系,促进供求平衡。
(二)调节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促进全国经济平衡 发展。
(三)调节个人收入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个人结论
税收政策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国家应该做好调控,使税收真正的为国民经济作出 贡献
第一,经济包括分配,分配包括税收,税收是分配 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国家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
第二,经济决定分配,分配反作用于经济。 第三,国家政治权力和国家所有制高于企业和个人
的财产权和所有权,决定劳动权、财产权和所有权 的收益分配关系。 第四,财产和分配关系是经济的核心和要害。
当前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几个矛盾
从经济信息管理角度 论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从理论上弄清税收与经济的 关系问题,对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适应世界经 济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 税收宏观调控作用,促进我国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各 项建设事业的全面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政治 经济意义和社会历史意义。
税收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
税收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税收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税收制度是一个国家的财政收支和经济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
在现代经济中,税收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和市场供求,进而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增长。
因此,当我们分析税收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有必要从税收体系、税收政策和税收富裕性几个方面来进行综合分析。
税收体系的稳定性和透明度税收体系的稳定性和透明度是保证税制平衡发展和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
在一个国家的税制中,税收种类和税率应该合理,税制体系应该清晰透明。
缺乏稳定性和透明度的税制容易令税收缺口扩大,企业投资意愿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减缓。
在我国的税收体系中,曾经存在过许多问题,比如税收优惠政策滥用、税费内容繁杂等问题。
但是,在近年来我国税制变革的推动下,我国税收体系逐步走向了稳定。
比如,我国开始实施营改增、增值税等减税措施,优化税收体系,为经济的稳健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税收政策的灵活性和权威性税收制度的改革必须紧紧围绕着国家财政和国家发展的需要而进行。
税收政策的灵活性和权威性是税收体系的重要保障。
税制必须随着国家发展的步伐而做出相应的调整,灵活变动。
税收政策的权威性则是保障政策稳定性和可执行性的重要条件。
比如,我国近年来提出了“减税降费”等政策,灵活调整了税收制度,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增加了企业投资和发展的投入。
政府采取灵活、权威的税收政策,有助于保证税收政策的平衡、可循环性和稳健性,为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税收富裕性税收富裕性是税收体系的根本出发点,是一个国家财政健康和经济发展顺利的基础。
税收的富裕性不仅仅取决于税收总额的多少,还取决于税收来源的多样化,税收征收的悬殊程度和税收方式的合理性。
在税收富裕性方面,我国属于中等偏上水平。
虽然经济总量已经处于世界前列,但是税收总额还有待提高。
在增加税收总额的同时,我国还应该增加税收来源的多样性,进一步强化税收制度调整的灵活性和权威性,促进税负调节,增加税收制度富裕性。
经济发展和税收关系

经济发展和税收关系
经济发展和税收关系
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国家公共财政需求而征收的一种费用。
作为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税收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支持国家公共领域的建设和维护、推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税收对于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税收能够提供资金支持政府的公共服务,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如何分配税收收入和支出,对于经济的发展和公平性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如果政府能够合理地支配税收,那么就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从而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税收对于经济的发展还有另一方面的影响,那就是税负的高低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和投资。
企业在其生产和投资决策中会考虑到税负的因素,如果税负过大,就会抑制企业的生产和投资活动,从而影响到经济的发展。
因此,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政府应该合理设置税收政策,降低企业的税负。
此外,税收还可以通过对经济进行调节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税收可以通过设置税率、税基、税前扣除和税收优惠等方式来引导社会资源的配置,从而实现经济的调节。
比如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来鼓励企业增加投资和创新,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可以通过调节个人所得税率的设置来促进消费和投资的平衡,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总之,税收和经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税收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政府应该积极推进税收改革,优化税收结构,提高效率,减少税负,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
同时,税收也需要更具可持续性,方案的实施需要政府引领,结合社会需求,为了使税收从单一的传统型转变为更有生命力的全方位税收,引领产业提高新的能力和绩效。
税收政策与经济发展

税收政策与经济发展税收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税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经济的繁荣和稳定有着深远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税收政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税收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挑战。
一、税收政策的定义和目标税收政策是由政府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旨在通过向居民和企业征收一定的税收来筹集资金,以满足公共支出,并达到经济和社会的目标。
其主要目标包括经济平稳增长、资源分配的公正性、社会保障和财政可持续性等。
二、税收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 经济增长的推动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合理的税收政策,政府可以通过征收所得税、消费税和企业税等方式来筹集资金,用于投资基础设施、教育、科技等领域,促进生产力的提升和经济增长的推动。
2. 资源分配的公正性税收政策可以通过调整税收的征收方式和税率来实现资源分配的公正性。
例如,通过适当设计的个人所得税和财产税,可以从富人和高收入者身上收取更高的税款,以实现财富再分配,减少贫富差距,提高社会公平性。
3. 政府财政的可持续性税收政策对保持政府财政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政府通过征收税收来筹集资金,支付公共支出和债务。
合理的税收政策可以确保政府财政的平衡和稳定,避免财政赤字和债务危机的发生,进而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税收政策面临的挑战税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面临着一些挑战,这些挑战可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1. 税收逃避和规避税收逃避和规避是税收政策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个人和企业可能通过各种手段来避免支付应缴的税款,这将导致税收收入的减少,影响政府财政的健康发展。
2. 不合理的税收结构税收结构的不合理也是一大挑战。
如果税收结构过于依赖某一项税种,如消费税或企业税,可能导致税负过重,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政府应该建立合理多样的税种组合,以实现税收的公平、有效和可持续发展。
3. 全球化的挑战全球化带来了跨境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增加,对税收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
论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国家应该做好调控,使税收真正的为国民经济作出
贡献
谢谢!
1.税收需要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2.税收财权与发展事权不对称的矛盾。 3.税收收入职能与调节职能的矛盾。
(一)调节供求关系,促进供求平衡。 (二)调节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促进全国经济平衡 发展。 (三)调节个人收入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税收政策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从理论上弄清税收与经济的 关系问题,对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适应世界经
济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国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各
项建设事业的全面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政治
经济意义和社会历史意义。
第一,经济包括分配,分配包括税收,税收是分配 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国家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 第二,经济决定分配,分配反作用于经济。 第三,国家政治权力和国家所有制高于企业和个人 的财产权和所有权,决定劳动权、财产权和所有权 的收益分配关系。 第四,财产和分配关系是经济的核心和要害。
西方经济学对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分析

西方经济学对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分析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它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家通过研究和分析税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各种理论观点和政策建议,旨在探讨税收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西方经济学对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关联。
一、税收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1. 资源配置与市场效率:税收可以通过税收机制对资源进行配置,提高市场的效率和公平性。
例如,通过税收对消费税、所得税等进行调节,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2. 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税收的收入可以用于提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如教育、医疗、交通等,从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经济调节与稳定:税收可通过调整税率、减免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进行调节和稳定。
例如,通过降低企业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投资和创新,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二、税收与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1. 高税负与生产成本:高税负会使企业面临较高的生产成本,抑制经济增长和创新活动。
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税收负担过重会加大其经营压力,限制了其发展空间。
2. 税收逃避与非正规经济:过高的税收压力和复杂的税收体制容易导致纳税人逃避纳税,从而形成非正规经济。
非正规经济的存在削弱了税收收入的可靠性,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 资源错配与效率下降:不合理的税收政策可能导致资源错配和效率下降。
例如,高税率可能导致创业动力的减弱,投资的低效率等,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优化税收政策促进经济发展1. 税制改革与简化:通过进行税制改革和简化,减少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降低纳税成本,激发经济活力。
2. 优化税收结构和税率:应根据实际情况优化税收结构和税率,降低税负,促进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3. 强化税收征管和执法:加强税收征管和执法力度,防止逃税行为,提高税收收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 推动国际合作与减税竞争: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加强税收信息交流,遏制跨国逃税行为,同时保持税收竞争的良性循环。
3628 税收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税收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前言当我们谈到经济发展的时候,不得不提到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对经济的影响远远不止于财政收入的作用,它是一个更为重要的生产力。
笔者将深入探讨税收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分享一些观点和经验。
税收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税收制度的本质是调节社会财富的再分配过程。
优秀的税收制度能够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让整个社会更加公平和稳定。
妥善调节收入差距税收制度对于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毋庸置疑。
政府通过税收的方式向上调节社会财富分配,可以减小贫富差距,提高社会的公平性。
合理保障企业和个人财产权益一个完善的税收制度不仅要保障国家财政收入,更要保障税收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平衡税收负担,避免扼杀企业家精神和对创新的投资热情。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税收制度不仅影响企业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也会影响到国家的经济稳定发展。
税率的高低、征收范围的大小、税收政策的灵活性等因素都会对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税收政策能够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障社会的稳定发展。
具体案例新加坡的税收制度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开放和自由化的国家之一。
它的税收制度为低税率制,税率仅为17%。
除了企业利润税,新加坡的个人税率也很低,最高税率仅为22%。
这种低税率制度对企业和个人都起到了鼓励创新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德国的税收制度德国相比较于新加坡的税制要复杂得多,税种也比较多。
但是德国的税率不高,相对平衡。
德国企业所得税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创业和投资也得到了鼓励。
但是在个人所得税及社会保险方面,德国的税收负担相对较重,这对人才的流动性和人才的留存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总结税收制度直接关系到制度、公正、社会平等、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应当在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同时,注重税收制度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希望政府能够在未来继续优化税收制度,让税收制度更加合理化,推动经济快速持续、平稳、健康地发展。
浅析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浅析税收与经济的关系学员姓名学号入学时间指导老师讲师试点学校目录摘要关键词绪论一、宏观经济与税收关系的理论基础1、宏观税负理论2、税收弹性理论3、平衡预算原理二、税收与宏观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1、税收收入与GDP总量回归2、税收收入与GDP双对数回归三、税收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1.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
2.税制变动的影响。
3.税收政策的影响。
四、税收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的若干结论五、促进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建议结论致谢参考文献【摘要】税收收入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指标,也是经济运行状况的综合反映.从税收对经济的影响来看,既可以妨碍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经济、政策和征管三大要素决定了税收的宏观特征,但在三大要素的关系中,税收与经济的关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速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针对经济增长与税收增长展开了激烈讨论。
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对税收与经济增长(主要指GDP的增长)关系进行研究,试图找出一定的规律,建立适当的模型,以供参考。
【关键词】税收GDP税收收入协调发展经济是税收的源泉,经济决定税收,而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
这是税收与经济关系的一般原理。
对税收与经济增长进行相关分析,首先要选择能代表“经济”的具体指标。
虽然在影响宏观经济指标中有很多对税收具有明显的甚至决定性的意义,但要找到一个最能代表经济的规范指标当属国内生产总值(GDP)。
本文通过借鉴宏观税负理论和税收弹性理论,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试图对经济增长与税收的关系做一些探讨。
一、宏观经济与税收关系的理论基础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今社会,谋求本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共同目标。
在西方经济学中,对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颇为丰富,而且不同的学派还建立了各自的经济增长模型。
在这些模型中,很多学者都考虑到了政府的作用,其中政府政策运行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这些政策就包括税收政策。
税收与经济的辨证关系

2009级会计专业社会调查报告班级:会计 0907姓名:陈亚晶班级序号:47学号:20090346调查时间:2011年7月1号—8月30号税收与经济的辨证关系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者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工具。
经济是税收的基础,税收根植于经济,税务部门应当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正确分析促进经济发展与税收增长因素间的区别与联系,正确审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促进经济与税收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税收快速增长的现实因素:1、税收增长的现状:1994年的税制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规模最大、内涵最深、范围最广的一次结构性税制改革。
而此次税制改革后的一个最突出的现象,就是在税制基本未作大调整背景下中国税收持续15年呈高速增长态势,尤其是自1997年后,税收增幅一直处于超经济增长的状态,这也直接导致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994年的11%窜升至2008年的18%。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7年《经济蓝皮书(春季号)》指出:“发生在过去13年来的中国税收收入持续高速增长现象,不仅在中国,而且是世界上的一个特例。
对于这一特例发生的缘由,难以用一般规律加以解释。
”通常认为税收的高速增长是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产业结构不均衡、税收征管的强化以及进出口不平衡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是,不管是那种因素的作用,在经济增长既定的前提下,税收增长连续的超经济增长,即意味着经济资源更多的向政府部门转移,由政府机构进行新的配置。
也就是说它事关GDP在政府与非政府部门的分割格局,牵涉有关中国宏观税负问题的判断,故而,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有重大影响。
2、决定税收收入高速增长的基本因素:综观十年来我国税收运行环境和运行轨迹,可以看到,税收收入的高速增长,主要是由以下基本因素决定的:(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所有制结构优势和活力,使我国的税源、税基大大拓宽,经济体制的结构性变化,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从而为税收收入的高速增长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2)我国扩大开放的对外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对外贸易长足发展,关税等涉外税收大幅度攀升,为税收收入高速增长提供了强大的推动作用;(3)94年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已逐步建立起新型的符合国情的税制模式,通过几年的不断完善,改革的活力得到了持续释放,使税收在组织收入和调节经济上的两大职能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为税收收入高速增长提供了完备的体制保障;(4)各级税务机关坚持“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工作方针,严格“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全面强化税收征收管理,不断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大力组织税收收入,积极推动税收信息化建设,通过推行“金税工程”、“一窗式”办税服务等,征管水平和征管质量大幅提升,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普遍增强,从而为税收收入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优良的内外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月刊)2011年第2期(总第66期)关于税收与经济关系内容体系的辨析◆刘新利内容提要:本文就税收与经济关系内容中的税收与分析、税收与经济关系的内容体系、税收与经济关系内容的再延伸三个方面,论证了经济要素贯穿税收管理的全过程是税收管理的主战场和管理工作的基础部分,是税收与外部环境要素协调的桥梁。
关键词:税收;经济;内容体系;延伸中图分类号:F810.4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80(2011)02-0001-08税收经济关系是税收管理系统的重要内容,多项重大税务工作都基于税收经济关系展开;同时税收经济关系又是将税收管理系统与外部系统进行有效关联,推动和谐税收建设的桥梁。
深入研究税收经济关联关系的内容体系,对于充分发挥税收经济关系对提高税收管理整体效率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一、税收与经济关系问题中的税收与分析首先来观察什么是税收与经济关系问题①中的税收。
在性质上,税收是国家为提供公共产品而依法筹集的资金,有三个定性特征: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或确定性。
而在数量上,税收有六个数量特征和六种资金形态,其六个数量特征分别是:总量与增长、结构与周期、税负与弹性,其六种资金形态分别是:应征税收②、影子税收、减免税收、流失税收、缓欠税收、退库税收。
关于税收的一切方面都会反映在税收定义和特征中,并由税收定义和特征来体现。
以此推出,税收分析应是对税收收入六特征和六形态及其成因的分析。
这里自然引出,“什么是税收的成因”。
从最常用的税收公式出发,导出税收成因,过程如下:实征税收=代理税基*实际税负=代理税基*法定税负*征收率代理税基ij*调整系数ij*法定税率ij*征收率i=∑i式中③,“代理税基”是一个基于税法定义,通过税收经济分析找到的与税基内涵最为接近的成熟经济指标,可以不严格对应税法规定的法定税基口径,代表纯经济因素影响;“法定税率”显然是纯政策因素④;式中的“调整系数ij[经济*政策]”有双重性质。
从代表经济的角度看,“调作者简介:刘新利,男,上海市国家税务局副局长。
①税收经济关系表现的是二者内在关系的定性方面,使用一定的税收经济指标来表达它们的关联关系;而对关系的分析则更强调应用特定计量方法对关系所作的定量分析,是将表现关系的指标数值分析计算出来。
本文着重定性分析,不严格区别“关系”、“分析”和“关系分析”的精准含义。
②“应征税收”有大小两个口径,小口径指纳税人自主向税务部门申报的应征税收(申报);大口径指经过科学估算的应征税收(真实)。
③该式可更清晰地写成:实征税收=∑代理税基ij[经济]*调整系数ij[经济*政策]*法定税率ij[政策]*征收率i[征管]。
④在税收政策因素中,税率是对应税目的法定税制要素,是唯一的;而税负是与税种或总体对应的计算指标,其分母为代理税基,可能有多个口径的税负,如主营业务收入税负、营业收入税负、增加值税负、资产税负等。
刘新利关于税收与经济关系内容体系的辨析整系数”是从一个最接近税基的经济指标出发,按照法定税基的定义进行调整,得到经济指标与法定税基最为接近的关系,用以连接经济指标与法定税基口径的关系,其数值大小取决于代理税基的结构,体现的是经济因素影响中的结构影响;从政策角度看,在经济结构既定的情况下,“调整系数”主要由法定税率决定,代表政策因素影响。
“调整系数与法定税率”的乘积是理论税负①;而代表各种类型的纳税人对征收率则代表纯征管因素的影响,是实征税收与应征税收的比值②;∑i应的经济、适用的政策、承受的征管。
显然,税收受经济、政策和征管三因素③的影响,三因素的基本特征决定了税收的六特征和税收资金的六形态。
税收经济关系在税收决定要素中具有重要地位。
从公式中可见看出,作为纯经济因素的代表性指标“代理税基”处于最核心的地位,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也就是常说的经济决定税收④。
税收经济关系分析是税收分析的基础,其它二因素的分析也都必须基于税收经济关系的分析。
由此,税收经济关系分析是税收分析的核心,其他关系分析皆是这个核心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同时,也是税收收入管理的核心和税收管理的重大课题,其首先应严格界定在税收分析的范围内,同时又有更独特、深刻和系统的内容。
二、税收与经济关系的内容体系(一)税收经济关系的八个方面1.税收经济关系的八个方面指关于税收与经济的定性与定量、宏观与微观、总体与结构、正向与逆向关系。
税收与经济关系,表现为税收与经济的正向与逆向关系,而税收与经济关系分析则循着此两个方向,分别对税收与经济的总体和结构,进行宏观定性与定量分析以及微观定性与定量分析,并以此构造出税收经济关系研究的框架。
图1:税收经济分析的主要内容框架如图1所示,税收与经济关系体系沿着两条并行的路径展开,一条是经济决定税收的正向关系路径,包括了税收经济宏观总体总量及结构特征的定性和定量关系、税收经济微观总量及结构特征①正是由于调整系数的存在,在比较税负高低时,因主体税种的法定税基口径差异很大,代理税基选择也会存在差异,将不同税种的某个税目的税率或简单平均税率或最高边际税率直接相加得到的只能是“税率之和”,一个没有严格经济含义的数值,更要避免用这个数值说明什么。
②从公式中看出,征收率是关于征收管理的全面和集中的反映,即在税源管理环节,对应着应征税收的客观、真实的程度,由发票使用、帐目记录与核算以及申报的真实程度决定;在税款征收环节,对应着各税收资金形态的客观、真实程度;在税务稽查环节,关于前两环节全面稽查的具体增收效果和潜在震慑效果的整体反映,在多大程度上迫使恶意偷税的纳税人在税源要素的适用上更趋合法,在税款征收过程中使各种资金形态更加真实。
③税收受经济、政策和征管三因素的影响,专家多有专论。
如高培勇教授认为价格也是决定税收的因素,无疑,这些结论都是正确的,但我们总可以把他们归并入三因素。
④包括经济总量决定税收总量,经济增长决定税收增长,经济结构决定税收结构和其它税收总体特征等方面。
Tax and Economic Research的定性和定量关系;另一条是税收影响经济的逆向关系路径,同样包括税收经济宏观总体总量及结构特征的定性和定量关系、税收经济微观总量及结构特征的定性和定量关系。
其中结构关系的定量内容最为丰富,技术最为复杂,应用也最为广泛。
税收经济关系的内容涉及到税收和经济要素之间的全面关联,包括经济诸要素对诸税种及税收总量的独立影响和经济诸要素之间的交叉关系对税收的影响,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结构对税收总量及增长、结构与周期、税负与弹性等的决定性影响。
其中,税收负担与税收弹性综合地反映出税收与经济的关联关系。
具体看经济要素来自于资产生产、分配和使用等经济运行的全过程。
生产过程消耗投入的既有资产并转化为包含增值的新创资产,形成总供给。
新创资产依据资产投入①及消耗关系进行分配,各得其所,形成总需求,即投入的原材料类资产通过生产成本得以补偿,投入的机器通过折旧得以补偿,投入的劳动力通过工资得以补偿,投入的企业组织资产通过利润得以实现,投入的国家组织资产通过税收得以实现;其后是资产的购置拥有和消费耗用,分别满足生产消耗需求和生活消费需求以及国外净需求。
税收与经济关系即由此展开。
2.以税负为例解析税收经济关系内容。
观察税收决定公式中的税负。
实际税负亦由经济、政策、征管三因素决定。
实际税负=(税收收入/代理税基)*100%=[∑i 代理税基ij*调整系数ij*法定税率ij/代理税基)*征收率i]*100%实际税负中的各项构成要素与实征税收相同,但影响方式不同。
特别是经济因素对税负的影响是通过经济结构的变动实现的,对应着公式中的“代理税基ij 占代理税基总量的比重”,而不是通过经济规模影响的。
税负高低与经济规模无直接关系,故而在实际经济中我们可观察到许多GDP 规模很大的地区其税负很低。
税收经济关系在税负问题上的宏观三层次。
在第一层次,经济结构对税负的影响是通过构成GDP 的结构性总量及其与GDP 的关系以及为政策所覆盖的资产与GDP 的关系反映出来,用公式表示为:t t t GDP T T B =t t N t t GDP T T T +++=...21tt N N t t t t GDP B T B GDP B T B GDP B T B ⋅++⋅+⋅=L 2211总体税负与分量税负的关系反映出经济结构和分量税负结构状况对总体税负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两类因素的影响:一是分量税负的高低。
与宏观税负相比,用税收分量与其所对应的税基分量相比得到的分量税负是更接近税收负担内涵的指标,能更客观地描述实际税负的高低。
分量税负越高,总体税负越高,反之则越低;二是受分量税基占GDP 比重的影响。
这个比重完整地反映出经济结构的影响。
当较高的分量税负对应的分量税基占GDP 比重提高时,总体税负提高,而当较低的分量税负对应的分量税基占GDP 比重提高时,总体税负下降。
结构状况,包括分量税负和分量税基占GDP 比重②,决定了宏观税负的水平和变动趋势③。
循此路径,可做多层结构分析,以详细观察经济结构①投入资产的类型包括自然资源投入,加工品投入,劳动力投入;组织资产投入包括企业组织和国家组织资产投入,组织资产投入表现为推动新资产的形成。
投入资产的类型也就是构成资产的要素,最终抽象地由自然资源投入和劳动力投入两因素决定。
②两类因素的共同影响表现为分量税负拉动率,如第一个分量,对宏观税负的拉动率即是: TB 1·(B t1/GDP t ),其中TB 1代表分量税负水平,反映分量税负的高低, B t1/GDP t 代表税基分量占GDP 的比重,反映税基结构或经济结构的影响等。
如果是经济结构变动影响,使宏观税负提高并不意味着微观企业税收负担的实际提高。
③具体表现为:宏观税负=(税收收入/GDP)*100%=增消两税净收入税负*[工商业增加值/GDP]+海关代征进口税收税负*[进口总额/GDP]+出口退税税负*[出口总额/GDP]+营业税税负*[(建筑业+第三产业-商业增加值)/GDP]+企业所得税税负*[营业盈余/GDP]+个人所得税税负*[劳动者报酬/GDP]+城市维护建设税税负*[三税税额/GDP]+财产行为资源环境税负*[资源资产总额/GDP]+其他税收税负*[GDP/GDP]。
两类因素的共同影响表现为分量税负拉动率,如第一个分量,对宏观税负的拉动率即是: TB 1·(B t1/GDP t ),其中TB 1代表分量税负水平,反映分量税负的高低, B t1/GDP t 代表税基分量占GDP 的比重,反映税基结构或经济结构的影响等。
如果是经济结构变动影响,使宏观税负提高并不意味着微观企业税收负担的实际提高。
“现在我国包括辽宁省的税收增长速度要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略高一点,不意味着税收负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