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第一课)
诗歌鉴赏第一节如何读懂一首诗歌
诗歌鉴赏第一节如何读懂一首诗歌诗歌鉴赏第一节如何读懂一首诗歌一、知人论世1、了解与掌握诗歌创作背景鉴赏古典诗歌,一般要联系其写作背景,才能从深层次准确的而不是牵强地把握主题。
古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大致分为社会政治和作家个人境遇两个方面。
(1)社会背景知识概览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
现举几例加以说明:A、北朝诗歌多写征战尚武北朝战乱频繁,加之北方少数民族性格粗犷彪悍,在诗歌中往往表现出尚武精神。
《木兰诗》就是典型的女子“不爱红装爱武装”的例子。
又如北朝乐府《琅琊王歌辞(其一)》说新买了一把战刀,每天要多次抚摸,爱这把战刀胜过爱妙龄的女子:新买五尺刀,悬着中梁柱。
一日三摩挲,剧于十五女。
当年,连年征战也给老百姓带来无穷的灾难,《企喻歌辞(其四)》就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时代的主题: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
尸丧峡谷中,白骨无人收。
B、南朝诗歌多写男女相思南朝尽管政权频繁更替,但与动乱的北方相比,社会是比较安定的。
士大夫享乐之风延及民间,因此男女艳情几乎成了这一时期的乐府诗歌的唯一主题。
这类诗歌往往通过双关等艺术手法含蓄的抒发男女爱慕情怀。
《西洲曲》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作。
这首诗歌通过写一个女子盼望所爱的男子,从春天到夏天,从夏天再到秋天,表达了这个女子对心上人的长相思: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浆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C、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的文人从军,自然要用诗歌反映建立军功的愿望,叙写边塞的生活,表达思乡的情怀;有的文人隐居山林四野,自然以诗歌寄情山水,歌咏田园;有的文人献诗于权贵,希望得到引荐,干谒诗则应运而生。
希望建立军功,如杨炯的《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意不平。
如何读懂诗歌课件第一课
读题目——牛刀小试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思考:(1)你从标题中读到了哪些信息? (2)带着标题信息和联系作者及诗句,请猜想本诗歌 可能会蕴含了哪些丰富的感情?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 处,尘暗旧貂裘 。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 天山,身老沧洲。
•
台
3.关注正文(关注首、尾联)
诗歌的正文是阅读的核心,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 所在。 ①懂得诗歌的结构章法——“起承转合”
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第四句最重要)。 有的 讲究 “起 承转 合”
近 体 诗
律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 抒情。
关注正文(关注首、尾联)
①懂得诗歌的结构章法——“起承转合”
2.关注作者(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世”即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也即诗歌的写作背 景;“人”即作者,也即作者的一些主要生平经历。 (1)通过作者来确定朝代,了解朝代背景。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处于社会动荡之际,诗风苍凉雄健, 倡导建功立业! 盛唐边塞诗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诗风表现出来的是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中晚唐国势式微,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边塞 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南宋沦亡半壁江山,外临强敌内政颓靡,诗坛和词苑交织着救 亡御侮的悲怆呼号! (2)看作者的创作风格。
意象的含义)
诗歌的语言:炼字妙处、语言风格等;
诗歌的表现技巧:主要指修辞手法、描写方式、表现手
法等; 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 志。“志”是指志向、抱负、愿望、情怀等。 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
读懂诗歌是鉴赏的关键
高考复习:古诗鉴赏第一课——如何读懂诗歌
古诗鉴赏第一课——如何读懂诗歌(两课时)山西省运城中学语文组景明学习目标1、梳理、归纳读懂诗歌的一般方法。
2、能够进行能力迁移,基本读懂诗歌。
学习思路:温故而知新,每个知识点都“由课本中来,到高考中去”。
一、温故: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忧国伤时、壮志难酬的复杂感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读懂这两首诗歌的?(或者说,你是依据哪些因素分析出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的?)二、知新总结归纳读懂诗歌的方法(一)从下面一组题目能读出哪些信息?《邯郸冬至夜思家》《春夜别友人》《征人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孤雁》《独坐敬亭山》《西塞山怀古》《从军行》《归园田居》《春夜喜雨》《卜算子·咏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琵琶行并序》方法一:读懂题目、小序。
(标题是诗的眼睛,透视它,可知道诗歌的内容,甚至洞察诗歌的主旨。
)(二)了解下列几个诗人的流派及其主要风格特点。
1、李白:豪放飘逸。
(愤世嫉俗)2、杜甫:沉郁顿挫。
(忧国、伤时、伤己)3、王维:清新淡远,自然脱俗。
(半官半隐)4、苏轼:诗清新豪健,词豪放。
(仕途坎坷而旷达)5、李清照:婉约。
(闲适与愁苦)6、辛弃疾:豪放。
(爱国,壮志难酬)…………方法二:了解作者。
(知人论世,诗人的经历、思想、创作风格及所处的时代背景都不同程度的在诗中有所体现。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优秀实用课件)
古诗词特点
凝练含蓄 言简意丰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 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
7
特点: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写诗) 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
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 补充省略!还原语序! 重要词语!
把古诗当作文言文来读 (重要字词、语序、省略)
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 吴松:即吴淞,江名。
7.读懂诗歌。 (1)题目提供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诗歌正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明显“诗家语”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8.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9.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 【对点训练】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 辛弃疾
▪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山
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
[注] 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陷罢官,长期闲居
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
镜光。(省动词) 3、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向)谁诉?
(省介词)
4、平行语的省略:由于字数或声律的限制,某 些诗句在对举两件相关的事物时,往往把表述后 一件事物的某一词语省略去。
首先,我们分析省去与上文相同的字。如: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应为“翻手作云,覆手作雨”。 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学习教案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三章《诗歌鉴赏》中的第一节“读懂诗歌”。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基本概念、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形象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掌握诗歌的构成要素。
2. 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诗歌美的能力,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情感,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意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的形象思维和情感表达的把握。
重点:诗歌的基本概念、语言特点及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首优美的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讲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诗歌,讲解如何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鉴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另一首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拓展:推荐一些诗歌作品,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和欣赏。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的基本概念2. 诗歌的构成要素3. 诗歌的语言特点4. 诗歌鉴赏方法语言分析形象分析情感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鉴赏。
2. 答案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诗歌创作和鉴赏活动,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2. 实践情景引入的安排;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具体性和指导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1)难点解析:诗歌的形象思维和情感表达的把握是本节课的难点。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使得学生在理解和鉴赏时面临挑战。
诗歌鉴赏第一课:如何读懂诗歌
李益 微风惊暮坐, 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 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 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 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 益诗友。
读懂诗歌的字面意思要注意:
1、注意准确理解字词,要有一定的常识积累。 2、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 图与情感侧重点。 3、注意语言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 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如何明白浅层意思?】
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
填充内容 调整语序 整合句意
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 等。
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 完整的句子。
古典诗歌中词序的颠倒
• 1.主语与谓语倒置。 •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唐· 杜甫《江村》)意即“堂上燕自去自来,
水中鸥相亲相近”。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唐· 崔颢《黄鹤楼》)意即“晴川(晴朗的原 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 萋”。 • “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杏花雨沾衣欲湿,杨柳风吹面不寒” 意即
• 思家步(于)月(下在)清宵(里)立,忆弟看云(于)白日眠。
• 举例: • 如梦令· 李清照
• 昨夜雨疏风骤。 • 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却道 “海棠依旧”。知 否,知否?应是绿 肥红瘦! ”
• 补充省略: • (我看见)昨夜雨疏 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我)试问卷帘人, • (卷帘人)却道海棠 依旧。 • (我)说,知否,知 否?应是绿肥红瘦!
古典诗歌中词序的省略
• 1、主语省略: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我)与君离别意,(我们)同是宦游人。 •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 平明(我)寻白羽,(白羽)没在石棱中。
古典诗歌中词序的省略
《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课件(43张))-优秀课件
(1)《咏素蝶诗》
(2)《征人怨》
(3)《春日秦国怀古》 (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参考答案:(1)①交代了写作对象(素蝶);②点明了诗的题材
类别(咏物诗);③暗示了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2)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征人);②揭示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怨);
③暗示了诗的类别(边塞诗)。 (3)①交代了写作时间(春日)、地点(古秦国)和事件(怀古);②点明
• 1、读不懂诗歌。 • 2、答题思路不清晰。 • 3、答题不规范。
诗歌怎么读
掌握3步阅读法,理解诗歌不偏差。
抓标题
(一)把握标题信息
(二)带着标题去读诗
(一)把握标题信息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 重要切入点。读标题可以读出哪些信息: ①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 ②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 ③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 ④揭示作品的线索; ⑤表明诗歌的题材; ⑥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如:
3.以词语省略压缩的方式组句
诗歌语言为了力求凝练传神,蕴含极丰富的审美信息,往往会以 词语省略压缩的方式组句。省略压缩的情形比较复杂,譬如省略句子 的一些主要成分,或主语,或谓语,或宾语,句中的介词也常常被省 略,所以要求考生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这也是一种可能考到的 题目。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 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的对话, 但作者采用答话蕴含问话的方法,将其精简为二十个字。作者留下了 大量的空白,让我们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 充完善。有时就连极关键的动词也可以全部省略。如温庭筠《商山早 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按句意当为:闻鸡声,出茅 店,见残月一弯,上板桥,踏秋霜,留下移行足迹。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一读懂诗歌PPT课件
《征人怨》
1、交代写作对象(征人)2、点明诗歌的类 别(边塞诗)3、奠定全诗感情基调(怨)
【 名校课 堂】获 奖PPT- 高考复 习诗歌 鉴赏之 一读懂 诗歌( 课件) 推荐( 最新版 本)推 荐
【 名校课 堂】获 奖PPT- 高考复 习诗歌 鉴赏之 一读懂 诗歌( 课件) 推荐( 最新版 本)推 荐
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景结句、或 以情结句、或以理结句、或以问结句。
【 名校课 堂】获 奖PPT- 高考复 习诗歌 鉴赏之 一读懂 诗歌( 课件) 推荐( 最新版 本)推 荐
【 名校课 堂】获 奖PPT- 高考复 习诗歌 鉴赏之 一读懂 诗歌( 课件) 推荐( 最新版 本)推 荐
《绝句》 杜甫
三、存在的问题
(一) 读不懂 (二) 说不清 (三) 答不全
四、诗歌的特征有哪些?(为什么 读不懂诗歌?)
1、语序的错乱 跳 跃 2、语言的省略 性
3、时空的跳跃
• 崔颢《黄鹤楼》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 洲”
• 王维《山居秋暝》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
这首诗哪一个是关键词?作者借这一关键词 表达了内心什么样的感受?
【 名校课 堂】获 奖PPT- 高考复 习诗歌 鉴赏之 一读懂 诗歌( 课件) 推荐( 最新版 本)推 荐
【 名校课 堂】获 奖PPT- 高考复 习诗歌 鉴赏之 一读懂 诗歌( 课件) 推荐( 最新版 本)推 荐
(三)抓尾句
诗歌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明志,因而把握诗 歌的尾联,有利于把握诗歌的主旨。卒章显志,是诗 文常见的写法。
诗歌鉴赏1——读懂诗歌教案
诗歌鉴赏1——读懂诗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章“诗歌鉴赏”部分,主要内容为第一章“读懂诗歌”。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诗歌的语言特点,以及如何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读懂诗歌的能力,学会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要素。
3. 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解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诗歌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美,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过程细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分享感受,引入课题。
2. 讲解:介绍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
过程细节:教师通过PPT展示诗歌的发展历程,结合实例讲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3. 实践:引导学生阅读一首诗歌,学会分析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过程细节:教师选取一首经典诗歌,指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读诗歌的方法。
4. 例题讲解:针对一首诗歌,进行详细解读。
过程细节:教师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从题目、作者、背景、内容、手法、情感等方面进行全面解读。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分析一首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细节:教师选取一首适合练习的诗歌,指导学生按照解读方法进行分析,并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的形成与发展2. 诗歌的语言特点3. 诗歌解读方法语言分析形象分析情感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诗歌,阐述其意境与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诗歌作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创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节 内容
秋思 借助题目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羁旅之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学习目标:读标题,品诗歌
古人云:“题者,额 也;目者,眼也。”
标题犹如诗歌的一扇 窗,打开它,有助于 我们品读诗歌。
说一说:标题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⑸“官满”句:这句说,官满卸任后,只有书 籍了。
⑹晓角:古代军中报晓的号角。
《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作品译文 你曾经就任西畿县县令,三年下来,马不生膘。 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任满还 乡时,也仅仅是满载车书而归。现在冒着边关 风雪远游朔方,衣衫单薄,难御寒风。此去就 住在灵州的一个角落,每日早上可以听到报晓 的号角,平时也没有什么客人来往。
表现出新媳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心情?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1、舅姑:公婆。 2、入时 :合乎时尚。无:疑问词“吗”。 3、张水部:诗人张籍,曾任水部员外郎。
思考: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考试将近,诗人担心自己的作品不符 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新妇自比,以新 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征求张大人 的意见。
切忌思维固化
如:杜甫草堂生活为界,之前他经 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又经安史之乱杜; 到了成都后,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
这样的经历决定了他前后作品内容、 风格的差异。
例(2008·福建卷)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手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愤》
《念奴娇·赤壁怀古》
羁旅之情
愤懑之情
技巧: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咏史怀古、
等等
读标题,明形象
【2014年高考题】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隐者形象:隐姓埋名、远离闹市、家 住远山、生活简朴、精神高洁、志趣 高雅、不为世俗所困、心境平和
2. 领会深层意思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1、读懂诗歌 之品读标题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1、舅姑:公婆。 2、入时 :合乎时尚。无:疑问词“吗”。
思考: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渔樵路”,是言他过着渔樵生活,是隐也; “日暮归来雨满衣”,是言他完全与山相融也, 亦隐也。
读标题,明形象
【2012年高考题】
《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①明府:对县令的尊称。②灵武:即灵州 (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登 高》
《夜归鹿门歌》
《马 嵬》 《旅夜书怀》《积雨辋川庄作》
事件
《蜀 相》 《归园田居》《卜算子·咏梅》
《书 愤》
《念奴娇·赤壁怀古》
标题可以告诉我们诗歌情感、技巧
《绝 《登 《 《 《书
句》 将进酒 《春江花月夜》
高》 》
《旅夜书怀归》田隐《园《、之积夜喜情雨归欢辋鹿川门庄歌作》》
》 《归园田居》《卜算子·咏梅》
3、读懂诗歌 之关注注释
从背景切入 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任何文章都是特定 社会背景下的产物,都打上了一定的时 代的印记。因此,欣赏古代诗歌不能不 联系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背景、文化背 景。命题者在编制试题时,往往会对一 些影响诗歌内容理解的背景作简略注释。 从“背景”入手,便于感受那个时代的 风云变化,容易体会诗歌中的内容、主 旨。
•请从表现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 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 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 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 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 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 之情。
注解是对诗歌的较好补充,作用就是帮助我们理解诗 歌。我们读时,就要分析注解起什么作用。我们可以 把注解分一下类:
(1)介绍诗歌的时代背景。要暗示诗歌的创作动机和思 想内容。
(2)交代作者的情况。作者的情况为我们理解诗句的主 旨和风格有较大的帮助。
(3)对诗句作注解。诗句的注解往往是诗中我们难以理 解的,我们可把它带入诗句,来理解诗句。暗示意境。
思考: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解读】表现诗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
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点绛唇 越山见梅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瘦还如 许,晚色天寒处。 无限新愁,难对风 前语。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空山暮。
注释(1)吴文英,南宋词人,一生未第。 (2)横笛:暗指梅花落。
这首诗通过描写在凄寒的夜色中的一株 瘦削的素梅,表达了作者仕途坎坷、无 人赏识、内心愁苦、孤寂的情怀。
(4)介绍典故。有些诗歌往往用典来增加诗歌的内涵。 大家最熟悉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多处用 典,注解就对它作了很好的解释,我们就可根据这些 很好地把握诗句,理解主旨。
(5)介绍别人评价。暗示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
必须确立“注释必用”思想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问】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 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
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 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 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 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标题可以提示我们: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 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思考:此绝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感情?
【解读】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 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燕子忙着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 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 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和词苑交织着救亡御侮的悲怆呼号!
注意:概括只为一大致倾向而非全貌,切勿以偏概全
例1(2007·江西卷)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金陵图
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答: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 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注: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 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 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你读出了什么呢?联(系情感作)者注释
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 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醒后面临处境的无限 凄凉。
鹊桥仙·夜闻杜鹃①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林 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
惊残②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③犹自不 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 ①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郑 (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 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 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 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管,离开抗战前线。此作 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 ② 惊残:惊醒。 ③故山:即家乡。
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 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 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 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鉴赏三步走
能 读懂
会 鉴赏
精 表达
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什么是诗?】师338页,生171页
【怎样才算读懂?】
1. 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 事情、景物
有许多作者的生平,我们不了解,虽 给我们做题带来些困难,但我们还可以 从诗歌中找相关的信息。
诗歌的个人风格类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孟)郊寒(贾)岛瘦
1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 简要分析。(3分)
⑴明府:唐人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 (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⑵宰:主管。西畿县:唐长安西边的一个县。
⑶“三年”句:这句说,邹明府为官清廉,在 任三年连骑的马都没有吃肥。
⑷“债多”句:这句说,为偿还高筑的债台, 只好把佩剑买了。“债多平剑与”,《嘉靖宁 夏新志》等宁夏地方志作“债多凭剑与”, 此 从《全唐诗》本。
例2(2010·江西卷)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 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 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 盾? 为什么?(4分) • 答案: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 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 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