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摘要)
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
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首先,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关键。
在优化巴班斯基论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定义教学目标,确保其具体、明确、可测量和可达到。
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与学生共同理解和追求目标。
其次,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存在差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差异化地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接着,创设具有挑战性和互动性的学习环境。
巴班斯基论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此外,注重反馈和评价的有效运用。
在巴班斯基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提供具体、准确、正向的反馈,帮助学生理解和改进自己的学习。
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最后,提供适宜的资源和技术支持。
在现代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虚拟实验等,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工具。
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以上的优化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巴班斯基论的教学优势,使学生能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展其能力和兴趣。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和学生特点。
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
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Precision Teaching)是由巴班斯基(Ogden Lindsley)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理论与方法。
它侧重于强调个体学习者的进步和精确度,在教育和训练的过程中利用量化数据和反馈来促进学习。
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所不同。
传统教学方法通常关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习者个体化需求的重视。
然而,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是独特的,他们具有不同的学习速度和学习需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学习者个体的学习进展,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重视学习结果的精确度。
精确度指的是学习者在特定技能上的正确率和速度。
在这个理论中,关注的是学习者个体每次学习任务中的进步和成果。
通过定量测量和记录学习结果的精确性,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学习者在不同技能上的进步情况,并根据反馈数据进行调整和优化教学。
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还强调了反馈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习者及时和具体的反馈是非常重要的。
反馈可以告诉学习者他们的进步情况,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并帮助他们进行纠正和改进。
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提倡使用不同类型的反馈,包括正向和负向的反馈,并通过频繁的反馈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效果。
在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目标行为。
目标行为是学习者需要掌握的特定技能或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和定义学习者的目标行为,并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和练习活动。
通过设定和达到目标行为,学习者可以逐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并实现持久的学习效果。
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在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在各个领域的教育和培训中都有所运用,包括学校教育、特殊教育、医学培训等。
在学校教育中,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在特殊教育中,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可以提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习障碍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
这本书从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出发,系统地分析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法。
首先,巴班斯基强调教学的目标应该是明确、具体、可衡量的,只有这样,教学过程才能真正被优化。
他认为,教师应该将教学目标与学生的需求相结合,制定出适合学生的目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教学内容方面,巴班斯基主张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兴趣,以及教育的整体要求,选择适当的教材和教具,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他提出了一种层次化的教学内容安排方法,即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组织教学内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知识体系,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在教学方法方面,巴班斯基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主导的,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他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
他认为,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方式来学习知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他还提出了一种个别化教学的方法,即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并给予个别化的辅导。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其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评价方面,巴班斯基强调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以及课堂观察、练习测试、作业评价等。
他认为,教学评价应该是全面的、客观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51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理论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1927—1987)在总结60年代顿河罗斯托夫地区克服大面积留级现象的经验基础上,运用辩证的系统方法来改进教学,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巴班斯基认为,以往的教学过程理论在一定范围内也反映了某些教学的规律性,但只是过程的某个侧面、某种关系,往往以偏概全。
因此要运用辨证系统的方法,把教学过程置于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从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中综合地研究对象,以期达到最优地处理教学过程问题,即在规定时间内以较少的精力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效果。
这里所指的“最优”,不是绝对的,而是与具体条件相联系的。
在某一条件下的最优,在另一条件下未必最优。
这就要用系统论的方法来达到最优或优化。
巴班斯基指出,近年来教育科学家“十分重视对过程基本环节的阐述”,查明一个单元教学过程的“典型段落”,这被看作是教学过程的缩影。
他认为,在现有的教育学中,对教学过程环节存在着不同观点,有的考察掌握知识过程和讲授过程的基本环节;有的用掌握知识的因素(知识的感知、理解、概括、熟记和运用)代替教学过程的环节。
故有必要对如何阐述教学过程的“段落”提出一些基本要求:第一将内容与活动结合起来;第二反映出教师与学生的活动及相互影响;第三要包括从教师使教学任务具体化(即备课)开始,到教师间接控制的学生独立学习活动(如作业)为止的整个教学过程。
这样便可以得出比较完整的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1)掌握教学的社会目的和任务,在研究学生、教学条件、教师本身可能性基础上使之具体化;(2)考虑全班学生特点,使教学内容具体化;(3)计划教学手段,最优地选择出教学活动的形式与方法,制定课的计划;(4)计划的执行,这是中心环节,要把教师的教的影响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统一起来,形成师生在教学中的相互影响;(5)对知识、技能、技巧掌握的情况进行日常检查和自我检查,随机应变进调整教学过程的进程;(6)分析教学效果,查明尚未解决的任务,供下一轮过程参考。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评析
2012年第10期山东社会科学No.10总第206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206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评析王春华(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摘要]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一种教学理论。
该理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系统论为方法论基础,分析了作为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所包含的基本成分和联系,并进而建立了较完备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体系,阐释了教学内容最优化的准则和程序,提出了最优化教学条件的创设方法,同时指出了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途径。
该理论具有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全面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等特点,在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提高教育研究水平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今后,该理论应与时俱进,从如何进一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适应信息化、网络化环境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发展。
[关键词]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评析[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2]10-0188-05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运用现代系统论的原则和方法,对教学过程进行综合性研究和探索的一种教学理论。
该理论以其独特的思想和方法,在众多的教学理论中独树一帜,对世界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尤其是对当代的教学设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产生基础20世纪60年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美苏两国的竞争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教学改革运动。
尽管改革的内容在各国并不相同,但教学内容的现代化、“高难度”、“高速度”却是各国教学改革的共同特征。
这次教学改革运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如教师不能适应新教材教法的要求,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未能实现,等等。
在苏联,除了以上问题外,学校教育改革的片面性、形式主义等问题也十分严重。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优选教学内容时的工作程序
• 1深入分析教科书内容,判断它能否完成特 定课题的教学、教育和发展任务。 • 2从教学内容中划分出最主要的、最本质的 东西。 • 3考虑学科之间的协调。 • 4按照分配给本课题的教学时数安排教学内 容。 • 5保证区别对待差生和优生。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理教学方法
• 1组织和自我组织教学活动的方法 • 2激发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 • 3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体系
• • • • • • • • 1综合规划学生的教学、教育与发展任务,注意全面发展 2深入研究学生,具体落实任务。 3依据教学大纲,优选教学内容,分出内容重点。 4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 5采取合理形式,实行区别教学。 6创造必要条件。 7随时调整教学活动。 8分析教学效率,确定最优速度,节省师生时间。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 1、克服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存 在的片面性 • 2、解决学生负担过重问题 • 3、教育经验总结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般概念
•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教师有目的地选 定一种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保 证在规定时间内解决教养和教育学生 的任务,并取得尽可能最大的效果。
评价最优化的基本标准
一、效果标准 1从学习成绩、品德修养、智能发展三方 面全面衡量效果。 2要有客观标准。 3依据具体条件和实际可能。
二、时间标准 学生和老师都遵守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 作业的时间定额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评价标准: 1形成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过程中,在形 成某种个性特征、提高每个学生的教育和 发展水平方面可能取得的最大成果。 2师生用最少的必要时间取得一定的成果。 3师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化费最少精力取得 一定的成果。 4在一定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成绩而消费最 少的物资和经费。
巴基斯坦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巴基斯坦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1927-1987)提出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20世纪70年代,为了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留级、学习成绩不佳的现象,巴班斯基提出,要对学校教学进行整体优化。
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
巴班斯基将最优化分为"总体最优化"和"局部最优化"。
学校实践中,领导和教师往往注意到的是个别的、局部的问题,更多地是集中精力解决薄弱环节,而有时甚至以损害其他方面为代价。
教学过程最优化原理抓住了教学论中的关键问题,即如何通过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既得到教学的最大可能效果,又不致造成师生负担过重。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方法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方法体系包括六个方法:(一)综合地规划学生的教养、教育和发展的任务;(二)研究学生并使教学任务具体化;(三)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四)选择最合理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五)区别对待学生;(六)采取专门措施节约时间,选择最优的教学速度。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巴班斯基指出,"最优的",就是"从一定标准来看是最好的"。
所谓最优化的教学,就是在教学、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成效,而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学校卫生学所规定的标准。
(一)最优化不是片面的"教学过程最优化不仅要求科学地组织教师的劳动,还要求科学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因此,把"最优化"理解为单指教师的工作,是片面的。
(二)最优化具体条件下的最优化这里所说的尽可能最大的效果并非泛泛而谈,乃是针对一所学校或一定班级现有的具体条件而说的"。
因此,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不是泛泛地谈理想,而是具体条件下的最优化。
巴班斯基教育过程最优化问答摘要
巴班斯基教育过程最优化问答摘要什么样的教学过程是最优的?我们认为,同时符合以下标准的教学过程就是最优化的:①教学过程的内容、结构和活动逻辑能保障有效地和高质量地完成对学生的教养、教育和千般发展的任务,使之符合国家教学大纲提出的要求,使每个学生达到最大学习可能性的水平(但不能比“及格”还要低);②在不超出现行教学计划规定的讲课时间,以及在不超出学校和劳动卫生学规定的家庭作业时间标准的情况下,达到预定的目的。
由于学校和教师所具有的潜力在不断增长,因此,最优化标准也在不断地变化中。
课堂教学中教学最优化的具体方法是什么?选择课堂教学最优方案,要求教师应当完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工作,这就是:综合地制订完成教学、教育和发展的最重要任务的计划;根据学生现实的学习潜力和现有教学条件,使教学任务具体化;突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实质部分,并保证使学生努力掌握之。
选择讲授课题的、合乎逻辑的最优顺序;选择课堂教学的最优结构;选择讲授、激励以及监督的最合理的方法和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上述方法与手段时要做必要的修改;选择全班的、小组的和个人的学习形式的最合理的结合方式,以便更好地分别使用其中的每一种形式;选择最合理的教学速度、运用在校和在家节省时间的专门手段;建立良好的教学条件;查明学习效果是否符合学生的现实潜力和师生所花费的时间标准。
什么是教学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在现代学校中,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是指选择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效果。
最优化的前提是:在全面考虑教学原则、现代化教学教育形式和方法、已有条件以及该班和个别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按照所提出的各项标准,使教育过程最有效地(最优化地)发挥效能。
最优化不是什么特别的教学法或教学手段,而是在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基础上:教师对教育过程的一种目标明确的安排,是教师有意识的、有科学根据的一种选择(而不是自发的、偶然的选择),是最好的、最适合于该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和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方案。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摘要)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摘要)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
他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
”巴班斯基说,这就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最一般定义。
为了澄清在教学过程最优化概念问题上的模糊认识,他还多次从不同的侧面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论述。
首先,“教学过程最优化不仅要求科学地组织教师的劳动,还要求科学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因此,把“最优化”理解为单指教师的工作,是片面的。
其次,“当谈论最优性时,必须强调指出,这里所说的尽可能最大的效果并非泛泛而谈,乃是针对一所学校或一定班级现有的具体条件而说的”。
因此,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不是泛泛地谈理想,而是具体条件下的最优化。
第三,“教学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并不是一种什么新的教学形式或教学方法,而是教师工作的一项特殊原则”。
第四,用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原则组织师生的活动时,“不单纯是提高它的效率,而且是要达到最优的,即对该条件来说是最佳的结果。
”巴班斯基认为在师生的教学活动中也存在着社会、心理、控制三方面的因素:社会因素即教育目的和内容,心理因素即师生双方的动机、注意力、意志、情感等等,控制因素就是教师对教学的组织、方法的选择和计划的调整以及学生的自我控制。
这三个方面的最佳统一,也就是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境界。
换句话说,所谓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要求将社会的具体要求与师生的具体情况和所处的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正确的教学原则几方面结合起来,从而选择和制订最佳工作方案(即教案),并在实际中坚决而灵活地施行之,最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所谓教学规律,就是指按系统论的观点分析教学这一系统与其内的子系统以及与其外的大系统之间的各种联系时所得到的规律性的结论。
形成了“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规则”三个层次的、操作性渐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控制体系,成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重要特色。
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
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2012.4.13本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前苏联进行教育改革后的新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由于强调"高难度"和"高速度"原则,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使师生普遍感到负担过重,同时也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劳动训练,即忽略了对学生的综合教育。
此外,在前苏联学校历史上,曾出现许多这样的情况,即当出现一种新教学法时,大家都追求这种"时髦"的教学法,而忽视本校学生、教师以及教学条件的可能性。
这样,在评价教师和学生工作时往往出现形式主义。
为此,前苏联不少教育思想家十分关注如何提高实际效率的问题,他们不断探索教学与教育的最佳方案,解决怎样从丰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中,选择最适合本身条件的那些形式和方法,也就是说,使大家知道要如何寻求一种能最恰当地考虑到具体教育情境,能在花费最少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取得最好效果的方法。
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Ю•K•巴班斯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活动和实验工作,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1977年,他首先发表了《教学过程最优化》一书,以后又陆续发表了《教学论方法论的若干迫切问题》(苏联《苏维埃教育学》杂志1978年第9期)《现代普通学校的教学原则》(苏联《国民教育》杂志1979年第2期)《论教学过程最优化问题的研究特点》(苏联《苏维埃教育学》杂志1980年第12期)以及《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一一方法论原理》《教育过程最优化问答》等许多论著和文章,进一步系统地阐明了他的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从理论上论证了一条新的教学论原则,即教学最优化原则,阐述了现代普通学校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实质、准则和研究方法,并较为系统地指明了将最优化思想贯彻到学校实践工作中去的途径。
学习和借鉴巴班斯基的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及其教育思想,会有益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工作。
本章拟从四个方面介绍巴班斯基的这一思想理论。
一、最优化理论的科学方法论前提任何一种新的学说的提出,都具有自己的基础、依据和源泉。
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
一 教学最优化概念:最优化是以最小的代价(资源、时间等的投入)得到最令人满意的效益(产量,质量等的产出)。
其中必须注意,在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中,“最优的”一词具有特定的内涵,它不等于“理想的”,也不同于“最好的”。
“最优的”是指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在具体条件制约下所能取得的最大成果,也是指学生和教师在一定场合下所具有的全部可能性。
最优化是相对一定条件而言的,在这些条件下是最优的,在另一些条件下未必是最优的。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充分体现了辩证法的灵魂──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
二 教学最优化应考虑教学的组成成分:1 在教学任务上,最优化要做到明确教学和发展的目标,了解学生的准备状态,把教学任务具体化。
2 在教学内容上,最优化要做到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教学内容。
3 在教学方法上,最优化要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的内容,完成教学任务的模式,针对不同的学习者,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4 在教学进度上,最优化要做到确定适当的教学步调、速度,既完成教学任务又节省时间。
5 在分析教学效果上,最优化要做到对教学结果作科学的测评、分析、解释以上可以看到,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模式,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
所以说,没有教学设计就不可能有教学的最优化,教学设计是教学迈向最优化理想境界必不可少的第一步。
三 评价最优化的基本标准:评价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标准有两条。
一条是效果标准,即每个学生在教学、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都达到他在该时期内实际可能达到的水平(但不得低于规定的及格水平)。
这条标准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要从学习成绩、品德修养、智能发展三个方面全面衡量效果;第二,评价效果要有客观标准,这就是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等;第三,评价要依据具体条件和实际可能。
另一条标准是时间标准,即学生和教师都遵守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
把这两条标准具体化,可以把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评价标准规定为:(1)在形成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过程中,在形成某种个性特征、提高每个学生的教育和发展水平方面可能取得的最大成果;(2)师生用最少的必要时间取得一定的成果;(3)师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花费最少的精力取得一定的成果;(4)为在一定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成绩而消耗最少的物资和经费。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展开全文一、巴班斯基生平简介巴班斯基(1927--1987年),生前是前苏联教育科学博士、教育科学院院士及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家。
他研究的中心课题是:“教学过程最优化”。
关于该课题的论述占据了他著作的较大比重,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问答》、《中学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等。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一)产生的历史背景60年代,前苏联教育改革和教学实验不断深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由于教学内容复杂化并强调不低于国际水平,而学制比别国短,要在"10年完成"12年的课程计划,因此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一直无法解决。
于是一批学者提出把“劳动的科学组织”原理纳入到教育工作中来,使教师和学生耗费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经费,获得最大可能的教育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最优化”就是从教学侧面对劳动的科学组织原理予以丰富和深化。
此外,在罗斯托夫地区,学校大面积消灭了留级现象,并总结了“发挥课堂教学巨大可能性”的经验,也为巴班斯基教学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二)主要观点1.基本概念“教学过程最优化”是由“教学过程”和“最优化”两个概念组成的。
巴班斯基用系统论观点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系统,它是由目的;激发———动机;教学内容;操作———活动;检查———调整;效果———评价六个基本要素组成的。
而师生的双边关系及教学条件!包括物质条件和社会心理条件(是影响系统运作的三个基本因素。
他的“最优化”是指“对现有条件来说,对学生和教师在当时的实际可能性来说,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
因此“最优化永远是相对的,因为它并不提供理想的、绝对的决策”,它只是寻求指导教学过程的理想方案的一个步骤。
2.基本标准为寻求最优化的教学方案,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用以对所有可能的方案进行最优程度的评定。
为此,他提出效果和时间耗费两个标准。
效果标准是指在学生达到国家规定水平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学校和班级,提出不同的评价标准。
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
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2012.4.13本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前苏联进行教育改革后的新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由于强调"高难度"和"高速度"原则,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使师生普遍感到负担过重,同时也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劳动训练,即忽略了对学生的综合教育。
此外,在前苏联学校历史上,曾出现许多这样的情况,即当出现一种新教学法时,大家都追求这种"时髦"的教学法,而忽视本校学生、教师以及教学条件的可能性。
这样,在评价教师和学生工作时往往出现形式主义。
为此,前苏联不少教育思想家十分关注如何提高实际效率的问题,他们不断探索教学与教育的最佳方案,解决怎样从丰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中,选择最适合本身条件的那些形式和方法,也就是说,使大家知道要如何寻求一种能最恰当地考虑到具体教育情境,能在花费最少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取得最好效果的方法。
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Ю•K•巴班斯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活动和实验工作,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1977年,他首先发表了《教学过程最优化》一书,以后又陆续发表了《教学论方法论的若干迫切问题》(苏联《苏维埃教育学》杂志1978年第9期)《现代普通学校的教学原则》(苏联《国民教育》杂志1979年第2期)《论教学过程最优化问题的研究特点》(苏联《苏维埃教育学》杂志1980年第12期)以及《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一一方法论原理》《教育过程最优化问答》等许多论著和文章,进一步系统地阐明了他的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从理论上论证了一条新的教学论原则,即教学最优化原则,阐述了现代普通学校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实质、准则和研究方法,并较为系统地指明了将最优化思想贯彻到学校实践工作中去的途径。
学习和借鉴巴班斯基的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及其教育思想,会有益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工作。
本章拟从四个方面介绍巴班斯基的这一思想理论。
一、最优化理论的科学方法论前提任何一种新的学说的提出,都具有自己的基础、依据和源泉。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巴班斯基是俄罗斯心理学家,他的最优化教学理论是关于学习和教学的理论。
他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师的角色是创造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强调了学习的个体差异和学生现有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性。
他提出了一些原则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教学。
首先,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强调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所以教学方法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
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和目标,以便个性化地指导学生。
这种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
此外,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还强调了积极反馈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明确的目标和期望,以及及时的反馈和认可。
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促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
这种积极的反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进展,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
另外,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强调了学习的互动性。
他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过程,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中才能更好地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合作学习等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和合作能力。
总之,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原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他的理论强调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现有知识的重要性,以及教学的互动性和积极反馈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原则和方法,设计适合学生的个性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就。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及其现实反思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及其现实反思巴班斯基是教育心理学家,他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一种基于实践和经验的理论,旨在寻求教学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巴班斯基认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核心概念是“适应”和“反馈”。
他认为,教学过程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进行调整,以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和教学策略。
而反馈是用来评估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学效果的工具,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首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水平,设计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
这可以帮助每个学生在适当的挑战下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
其次,教师还应该提供明确和具体的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
同时,他也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和激励学生的重要性,以促进他们的参与和努力。
首先,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强调了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的重要性,但在一个班级中,教师往往需要应对30多个学生的差异和需求。
这对教师的能力和资源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很难实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教学。
其次,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强调了反馈的重要性,但实际上,给每个学生提供及时和个性化的反馈也是一项困难的任务。
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可能导致教师无法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反馈,而只能采用一些普遍性、一般性的反馈方式。
再次,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教学策略和方法,但这些策略和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教学场景和问题。
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年级和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需求,需要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最后,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强调了教师的主动参与和指导的重要性,但现实中,学生的学习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家庭背景、学校资源等。
在一些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教师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和指导。
综上所述,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在理论上提出了一种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教学方式,强调了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的重要性。
巴班斯基:《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
---------------------------------------------------------------最新资料推荐------------------------------------------------------ 巴班斯基:《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巴班斯基:《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整理稿)优化教学过程可以使广大师生耗费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收到优质效果,它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突破口和有效途径,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素质教育的主攻方向。
所谓优化教学过程是指选择的教学过程的方法,可以使师生耗费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而收到优质效果。
显然,优化教学过程不是某种特别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它是在对教学规律与原则把握的基础上,教师对教学过程的一种明确的安排;是教师有意识地、有科学根据地选择一种最适合于某个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方案。
那么优化教学过程的基本标准是什么呢? 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是否达到了最优化有两个基本标准;其一是效果与质量标准,指在具体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发挥最大的效率,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其二是时间标准,即教师必须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去完成教学的要求。
据此,我们确定当前优化的教学过程标准是:教学效果佳,时间耗费少,精力耗费少,过重精神负担少,经费1/ 14花费少。
一、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检查和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依据。
因此构建有利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一步。
优化的教学目标,要求全面、具体、适当、明确。
全面既有知识、智能应达到的水平,也有思想品德、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应做的挖掘和渗透等。
具体对识记、理解、运用等行为要求要有具体的内容和明确的评定标准和依据,具备可测性。
适当即教学目标既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实际,还要考虑学生的差别,设层次性目标,有因材施教措施。
明确即教学目标表述要准确,简明。
二、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内容,首先要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连接点,着力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
巴班斯基《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
巴班斯基《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是由苏联心理学家巴班斯基(Lev Vygotsky)所著,这本书是关于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过程优化的重要著作之一、巴班斯基通过对儿童发展和学习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和观点,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儿童的学习过程。
《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首先探讨了儿童发展的基本原理。
巴班斯基认为,儿童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儿童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情境的参与来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知识和认知能力。
这一观点与传统的认知发展理论不同,传统理论认为儿童是在个体内部不断发展的,而巴班斯基强调了社会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
接着,巴班斯基介绍了他的主要理论,社会文化心理学。
他认为,人类的意识和思维是通过语言和符号系统来形成和发展的。
这一理论强调了文化和社会背景对于儿童学习的影响,也说明了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教育者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文化工具,来引导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在《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后半部分,巴班斯基具体阐述了他关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考。
他提出了一种被称为“近发展区”的概念,意味着教学应该处于儿童已经掌握的能力和他们还未掌握的能力之间。
这样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逐步达到更高的学习水平。
巴班斯基还强调了对于儿童的教学应该是个体化和情境化的,需要根据每个儿童的特点和需求来进行。
这一理念对于现代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总的来说,《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通过对儿童发展和学习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和观点。
这些理论和观点为教育者提供了有关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指导和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儿童的学习过程。
同时,这本书还强调了社会和文化对于儿童学习的影响,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因此,《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是一本对于教育者和研究者都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摘要)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
他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
”巴班斯基说,这就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最一般定义。
为了澄清在教学过程最优化概念问题上的模糊认识,他还多次从不同的侧面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论述。
首先,“教学过程最优化不仅要求科学地组织教师的劳动,还要求科学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因此,把“最优化”理解为单指教师的工作,是片面的。
其次,“当谈论最优性时,必须强调指出,这里所说的尽可能最大的效果并非泛泛而谈,乃是针对一所学校或一定班级现有的具体条件而说的”。
因此,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不是泛泛地谈理想,而是具体条件下的最优化。
第三,“教学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并不是一种什么新的教学形式或教学方法,而是教师工作的一项特殊原则”。
第四,用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原则组织师生的活动时,“不单纯是提高它的效率,而且是要达到最优的,即对该条件来说是最佳的结果。
”巴班斯基认为在师生的教学活动中也存在着社会、心理、控制三方面的因素:社会因素即教育目的和内容,心理因素即师生双方的动机、注意力、意志、情感等等,控制因素就是教师对教学的组织、方法的选择和计划的调整以及学生的自我控制。
这三个方面的最佳统一,也就是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境界。
换句话说,所谓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要求将社会的具体要求与师生的具体情况和所处的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正确的教学原则几方面结合起来,从而选择和制订最佳工作方案(即教案),并在实际中坚决而灵活地施行之,最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所谓教学规律,就是指按系统论的观点分析教学这一系统与其内的子系统以及与其外的大系统之间的各种联系时所得到的规律性的结论。
形成了“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规则”三个层次的、操作性渐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控制体系,成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重要特色。
巴班斯基认为,上述控制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科学技术及其他人文学科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研究本身的深入,对教学规律的研究也会有所进展,相应的教学原则和规则都会有所更新。
按照巴班斯基的观点,最优化指“从一定看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标准是效果和时间,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不增加负担。
效果标准指每个学生于某个时间,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大可能的水平;时间标准指师生应遵守学校卫生学和相应文件所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
为使教学过程符合上述标准,他根据辩证系统的方法,对教学过程的因素进行了新的划分,包括社会(目的、内容),心理(动机、意志等)和控制(计划、调整)方面。
他对教学过程的环节亦做了新的划分,制定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方法体系。
具体来讲,他提出了最合理的课堂结构、十大教学原则和六项实施办法。
巴班斯基认为,应按下列顺序安排课堂教学:提问→讲解→巩固→检查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复习已学过的知识→概括这些知识并使之系统化。
他从整体性的观点出发,视教学原则为一系统,它所包含成分即每条原则。
十大原则在实际运用时,必须相互联系作为一个整体才能发挥最优作用。
其六项实施方法是:①综合考虑任务,注意全面发展;②深入了解学生,具体落实任务;③依据教学大纲,分清内容重点;④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方法;⑤采取合理形式,实行区别教学;⑥确定最优进度,节省师生时间。
由此可见,教学过程最优化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而是一种教学的方法论、教学策略。
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它作为一种教学上的优选法,最优化并不是最理想的,其结果应根据具体的条件和实际的可能性来评价。
因此,最优化的概念是相对的,并非固定的模式或标准,每个教师都可致力于自己的最优化。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具体实施程序由以下六个步骤组成:①教学任务的具体化;②选择一定条件下最优组织教学过程的标准;③制定一整套该条件下的最优手段;④尽最大可能改善教学条件,以实施选定的教学方案;⑤实施规定的教学计划;⑥根据选择的最优化标准,分析教学过程的结果。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产生,与苏联教育改革中产生的问题直接有关。
第一,这一理论的提出,是要克服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片面性。
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理论家们对一些基本的教学论问题看法不一,互相排斥,方法论上形而上学和绝对化盛行。
以赞科夫为代表的各种教学实验取得很大成就,但由于大部分研究者只从某一方面研究教学现象,导致了片面性,只能使一部分学生获得较好发展,而且忽略了德育和劳动教育问题。
第二,提出这一理论是为了解决学生负担过重问题。
1964年教改的重点是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过分强调“高难度”和“高速度”原则,使社会对学校的要求与师生实现这些要求的实际可能之间存在差距,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
第三,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对罗斯托夫地区教育经验的总结。
60~70年代,罗斯托夫地区的教师创造了在普通学校中大面积消灭留级现象、预防学生成绩不良的成功经验。
巴班斯基运用现代科学的系统论思想,对这一经验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原理。
他又会同有关部门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四年实验研究,使这一理论更成熟、更完整、更科学。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般概念巴班斯基把辩证的系统论观点作为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以整体性观点、相互联系观点、动态观点、综合观点、最优化观点等指导教学论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这就是说,巴班斯基的理论把构成教学过程的所有成分、师生活动的一切内外部条件,看成是相互联系的,在相互联系中考察所有教学任务和完成这些任务所可能采用的形式和方法。
因此,教学过程最优化不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而是科学地指导教学、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的方法论原则;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任务、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教师对教学过程作出的一种目的性非常明确的安排,是教师有意识地、有科学根据地选择一种最适合于某一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整个教学过程的模式,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以保证教学过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挥从一定标准看来是最优的作用,获得可能的最大效果。
必须注意,在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中,“最优的”一词具有特定的内涵,它不等于“理想的”,也不同于“最好的”。
“最优的”是指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在具体条件制约下所能取得的最大成果,也是指学生和教师在一定场合下所具有的全部可能性。
最优化是相对一定条件而言的,在这些条件下是最优的,在另一些条件下未必是最优的。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充分体现了辩证法的灵魂──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
(三)评价最优化的基本标准评价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标准有两条。
一条是效果标准,即每个学生在教学、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都达到他在该时期内实际可能达到的水平(但不得低于规定的及格水平)。
这条标准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要从学习成绩、品德修养、智能发展三个方面全面衡量效果;第二,评价效果要有客观标准,这就是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等;第三,评价要依据具体条件和实际可能。
另一条标准是时间标准,即学生和教师都遵守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
把这两条标准具体化,可以把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评价标准规定为:(1)在形成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过程中,在形成某种个性特征、提高每个学生的教育和发展水平方面可能取得的最大成果;(2)师生用最少的必要时间取得一定的成果;(3)师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花费最少的精力取得一定的成果;(4)为在一定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成绩而消耗最少的物资和经费。
教学过程最优化可分为总体最优化和局部最优化。
总体最优化要求以综合地解决教学、教育和发展任务为目标,以效果和时间、精力、经费等的最低消耗作为衡量最优化的标准,要求学校领导、全体师生、家长共同解决最优化任务。
局部最优化是根据总体目标的一部分或按照个别标准进行最优化。
(四)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体系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体系是指相互联系的、导致教学最优化的方法的总和。
这一方法体系强调教学双方最优化方法的有机统一,它既包括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成分(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效果),又包括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准备、进行、分析结果);既包括教师活动,又包括学生活动,强调师生力量的协调一致,从而找到在不加重师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
该方法体系包括以下八个基本方法。
1.综合规划学生的教学、教育和发展任务,注意全面发展巴班斯基通过深入研究,为广大教师拟定了综合规划任务的程序。
教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周密考虑学生在学习某个课题时可能完成的教学、教育和发展任务。
然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业程度、教育水平和发展水平去具体确定任务。
第三步是教师比较各种任务的意义和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从中确定主要的任务。
最后,教师确定每堂课的“最高任务”。
按这样的程序综合设计和具体确定教学任务,就能同时完成多项任务,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2.深入研究学生,具体落实任务巴班斯基提出要研究学生实际的学习可能性。
实际的学习可能性是指以个性为中介的、决定具体的个人在学习活动范围内潜在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的统一。
内部条件包括:个人接受教学的能力、思维、记忆等基本过程和属性的发展程度;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学习劳动的技能和技巧;对个人的工作能力有特殊影响的身体发展因素;个人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有特殊影响的教育因素。
外部条件包括家庭、文化环境和生产环境的影响以及教师、学生集体和教学物质基础等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判明学生的实际学习可能性,必须有比较完整的研究学生的大纲和一套行之有效的研究学生的方法。
巴班斯基经过深入的实验研究后提出了一份大纲。
该大纲包括七个项目:学生参加公共活动的积极性和劳动积极性,道德修养,学习态度,学习认识活动的技能技巧水平,学习毅力,身体素质,家庭的教育作用。
研究学生的方法包括观察、谈话、诊断性作业、研究有关文件、教育会诊等。
教育会诊法是巴班斯基的创造。
这种方法类似于医生给病人看病,即在班主任的主持下,由任课教师、校医、家长代表等参加讨论全班学生鉴定的会议。
与会者充分发表意见,找到个别学生学习不良和行为欠佳的原因,确定用共同的力量去排除那些原因的方法。
3.依据教学大纲,优选教学内容,分出内容重点这一方法以抓住活动的主要环节这个方法论原理为根据,并且考虑了心理学关于形成动力定型以及在一定时间内所能感受的客体和概念有一个最合适的可能数量的理论。
巴班斯基提出了优选教学内容的七条标准:(1)教学内容的完整性;(2)教学内容的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3)突出主要的、本质的东西;(4)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各年级学生的可能性;(5)教材安排必须符合规定给该教材的时数;(6)考虑教学内容的国际水平;(7)内容应符合当前教师的可能性和学校教学物质设备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