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完美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1、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掌握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选官制度的完善和监察制度的发展通过引导学生对各个朝代下政治制度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讨论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让学生深刻了解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完善是经过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程,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完善而努力【重点】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难点】中国古代的政治成熟有哪些体现【教学方法】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讨论法、情景教学法【教学用具】采用制作POWERPO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回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和影响。
讲授新课:探究一:三省六部制何时确立?它的运作方式如何?(见P10示意图),产生什么影响?在之后的朝代又是如何演变的?(隋唐时期,运作方式:中书——门下——尚书;影响: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分割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演变:宋——二府三司制;元朝一省制)探究二:假如你要研究古代统治者的选官制度,你会做出怎样的归纳?你来填填。
西周:世卿世禄制战国时期:军功授爵秦和汉初:军功授爵汉武帝:察举制和征辟制(评价?)东汉: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评价?)明清:八股取士过渡:官僚体制的确立和维系对于国家机器的运转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保证这支队伍的廉洁和效率也同样重要,作为古代的统治者,他们又是用什么措施来保证的呢?探究三:请列举出古代的监察制度。
秦朝:御史大夫汉朝:御史府(监察中央百官)、刺史(属于御史府,监察地方)过渡:有了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还必须有制度来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才能保持决策更具有科学性,这就有了古代的谏议制度。
探究四:请同学们归纳出古代谏议制度的发展过程?隋唐:门下省宋朝:谏院明清(顶峰):中央——设都察院、设监察御史、设六科给事中地方——按察使司探究五: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P12探究六: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P12-13板书:古代政治的成熟一、三省六部制何时确立和演变(一)隋唐的三省六部制1、确立:2、结构:3、作用:(二)宋朝的二府三司制1、二府:2、三司制:(三)元朝:一省制二、古代的选官制度1、西周:世卿世禄制2、战国时期:军功授爵3、秦和汉初:军功授爵4、汉武帝:察举制和征辟制5、东汉:九品中正制6、隋唐:科举制)7、明清:八股取士三、古代的监察制度。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3【教学设计】《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汉代的中外朝制;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北宋的二府三司制;元代的中书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代军机处的设立等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掌握汉代的中外朝制;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培养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
通过北宋的二府三司制;元代的中书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代军机处的设立等知识。
课堂小组讨论的方法,概括,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分析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让学生深刻了解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完善是经过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程,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完善而努力。
【教学重点】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选官制度、监察制度。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导入新课一个青年跑进太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
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成绩,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又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是正式入仕。
那是当时入仕从政的唯一正途,政府的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
”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时候的什么制度?回答以上问题和学好本课,你需要完成以下探究目标:1.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是怎样确立的?分析其特点和作用。
之后又是怎样演变的?2.简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分析科举制的影响。
3.简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历程,并给予评价。
4.简述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新课讲授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确立(1)职权: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
三省是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其职权分别是起草诏令、封驳审议、负责执行。
其长官都是宰相。
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学
1、发展演变(阅读教材填写表格)
职能 朝代
部门名称
秦 监察官员 汉
御史大夫 御史府(御史大夫、刺史)
宋
通判
谏议(含 隋唐 义?) 宋
门下省 谏院
监察顶峰 明清 谏议机构 取消
中央 都察院监察御史 “科道” 六科给事中
地方 按察使司
2、评价: 积极: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
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 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省制萌芽 三省六部制确立 二府三司制 一省制 内阁制
军机处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 1、隋唐时期——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起草诏令(决策) 职权: 门下省——封驳审议(审议)
尚书省——负责执行(执行) 关系:互相牵制、互为补充
作用: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分相权 强皇权。
2、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 特点:继续分割相权 3、元朝——实行一省制 特点:相权反弹
起草诏令
尚书省
负责 执行
相权分割
吏 部
户 部
皇礼部权加强兵部
门下省
封驳审议
刑
工
部
部
皇帝 宋代:二府三司制
中书门下
行政
三司
度盐户 财政 支 铁 部 财政
相权再被分割 皇权继续加强
枢密院
军政
中书省 不参与政事 尚书省 不参与政事
吏
户
礼
兵
刑
部
部
部
部
部
门下省 部隋 制唐
三
工 部
省
六
元代:一省制
皇 帝 相权反弹 威胁皇权
1、隋朝开创了三省六部制,这里的三省是指
A、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C、上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D、中书门下省、枢密院、宣政院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难点: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真正感悟到古代政治制度的价值。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过程。通过设置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政治制度的演变。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逐渐深入,但对于成熟时期的政治制度特点及其影响尚缺乏系统、全面的把握。此外,学生在分析、评价历史事件时,往往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和主观意识的影响,对政治制度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b.分析唐宋时期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推动作用。
c.评价夏商西周时期世袭制、分封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搜集相关史料,了解古代政治制度成熟时期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如秦始皇、唐太宗等,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人物介绍。要求突出其在政治制度发展中的贡献,并结合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4.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份关于古代政治制度成熟时期的选择题或简答题试卷,包括10道题目,涵盖各个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影响及联系。
2.各小组讨论结束后,进行课堂分享,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一系列关于古代政治制度的练习题,如选择题、简答题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题涵盖了各个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影响及联系,旨在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学生完成练习题后,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3.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对古代政治制度进行合理的评价,比较不同时期政治制度的异同,提高历史比较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高中历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 岳麓版必修1
第三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学详案【课标要求及解读】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解读:本节课从中央行政体制、选官制度、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的历史变化三个方面介绍了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情况,从而总结汉唐以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材分析】本课是依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所列的“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这个学习要点编写的。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很多,在一课时的篇幅里不可能面面俱到,教材择取最具特色的中央行政体制、选官制度、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作为典型,通过其发展的基本史实,来反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情分析】对于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学生在初中已经有所了解,所以对于其概念的讲解不要做过多的解释,要重点梳理其演变的脉络。
【教师对策】以问题为牵引,以资料为支撑,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体验、感受、探究历史,体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本课试图通过资料引入、情境设置、问题设计、课堂讨论和教师总结几个环节,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三省六部制、从世卿世禄制度到察举制到科举制,监察与谏议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程并对其进行评价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跨度大,使学生体验到历代王朝的选官制度的逐渐合理化和成熟化,方法要灵活多样,通过图示的演示和问题的设问,帮助学生把握三省六部制的演变过程及关系和作用;通过资料的补充和问题探究使学生了解科举制演变的过程和正确评价科举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学习制度演变的同时,加深对于中国历史的一种敬意,认识到制度演变背后体现的是一种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历代“大一统”王朝统治模式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结果,所体现的是中国管理模式逐渐平民化精英化的一种表现。
其二,认识中国的选官制度的先进性,中国选官制度使中国各个阶层的流动从而使中华文明充满了生机活力,认识到中华文明的进步性,在古代走在人类历史的前列的原因之一。
最新岳麓版必修1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
最新岳麓版必修1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标要求及解读】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解读:本节课从中央行政体制、选官制度、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的历史变化三个方面介绍了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情况,从而总结汉唐以来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宋元时期三省六部制的变化;秦汉选官制度的内容,科举制;秦汉、隋唐、明清监察制度的内容。
如何理解三省六部制的标志着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科举制作用的变化;正确评价古代的监察制度。
过程与方法: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通过认识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待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三省六部制的学习,借鉴其长处,做到古为今用;通过学习,了解当前我国不断深化政治改革的必要性;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是对世界人才选拔制度的突出贡献,从而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创新。
【教学重点】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科举制。
【教学难点】监察与谏议制度。
【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相关知识,知道秦朝初步建立起来一套以皇帝制为核心较为完整的中央集权的制度体系,古代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其中存在两大基本矛盾的斗争:①君权与相权的斗争②中央与地方的斗争本节课我们就了解古代的统治者是如何调解这些矛盾的。
讲授新课:自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以来,皇帝们竭尽全力想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把权力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里,避免出现皇权旁落的现象出现。
这样,他就要解决好两对矛盾,一是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纷争,这点下节课我们将要学习。
另一对矛盾是皇帝与权臣的矛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段内容。
关于皇帝和权臣的矛盾,自秦始皇开始,皇帝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两对矛盾,采取了一系列手段解决这些矛盾。
岳麓书社课标版高中历史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教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标要求及解读】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解读:本节课从中枢权利机构、选官制度、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的历史变化三个方面介绍了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情况,从而总结汉唐以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中的第3课,本课承接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从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和监察谏议制度来讲述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展示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成熟的过程。
同时,本课又通过“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选官制度”及“监察与建议”三目,具体详述了每一制度的历史演变,展示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学情分析】对于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学生在初中已经有所了解,所以对于其概念的讲解不要做过多的解释,要重点梳理其演变的脉络,通过相关史料让学生把握历史现象的本质,加强理性思维的训练。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通过引导学生对各个朝代中枢权利机构设置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的学习,认识其对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起到的重要作用。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成熟的表现及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跨度大,使学生体验到历代王朝的官僚制度的逐渐合理化和成熟化,方法要灵活多样。
通过图示的演示和问题的设问,帮助学生把握三省六部制的演变过程及关系和作用;通过资料的补充和学生辩论使学生了解科举制演变的过程和正确评价科举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中国历代“大一统”王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结果,所体现的是中国管理模式逐渐平民化精英化的一种表现,把握历史演变的规律。
2、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先进性,了解先人的政治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特点及影响;科举制的产生及影响确立的依据:根据课标的要求,这两大制度的演变最能体现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岳麓书社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教案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岳麓书社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2.掌握秦汉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3.了解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4.理解古代政治制度的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2.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3.秦汉时期的经济、文化状况;4.古代政治制度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汉时期的经济、文化状况;3.古代政治制度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秦汉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2.古代政治制度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讲述法:教师通过PPT、黑板等方式讲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政治制度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合作学习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古代政治制度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并进行展示;3.案例分析法:教师组织学生对秦汉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秦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理解和认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1.谈论“政治制度”这个概念,询问学生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有何了解。
2. 正文1.介绍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包括分封制、中央集权制、分权制等制度的演进;2.分析秦汉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包括秦始皇时期的法家思想统治和推行的一系列变革,以及汉武帝时期的丞相制和三公九卿制度的开创等;3.介绍秦汉时期的经济、文化状况,包括各地组织县治、厅、州,建立市场,发展手工业、商业等经济现象,以及道家、儒家、法家等学术流派的兴起和文化繁荣;4.探讨古代政治制度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包括中央集权的强化和统一政治的实现,对于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3. 总结1.小结古代政治制度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强调中央集权的优势和局限性;2.确认学生掌握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
七、作业1.阅读相关文献,对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加深了解;2.分析秦汉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写出2000字左右的论文,探讨其优势和局限性。
高中历史《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1)(新版)岳麓版必修1
教学目标
1、了解从汉代到元代的政治制度演变的主要史实
2、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趋势
教学重点
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主要史实(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二府三司制等)
教学难点
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趋势
教学方法
讲授法、阅读法、练习法、谈话法等相结合
教学策略手段(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种说法,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那么,“金榜题名时”这句话放映了历史上那种制度呢?(科举制)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科举制的由来以及与科举制相关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下(行政权)、枢密院(军权)三司:度支、盐度、户部(财政权)
4、元朝——中书一省制(阅读课本找出实行一省制的原因)
四个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变化实质是皇权与相权的争夺;趋势是皇权逐步加强
(过渡:同学们听过“公务员”这个词吗?他们是国家正式的政府官员,现在想在政府担任个一官半职,都要通过公务员考试,经过笔试、面试、体检等层层筛选,才有可能成为政府里的一员。说不定哪天我们在座的同学也有这样的经历成为公务员。古代的政府官员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3、宋代:二府三司制
4、元代:一省制
二、选官制度
战国:军功授爵汉代:察举和征辟隋唐:科举制(作用)
课堂练习
1、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2、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B.中央集权C.检察权力D.对农民的控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编者:李颖秋教学过程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进入新课】探究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问题1:以皇权为核心的中枢权力体系的形成出现时间:秦朝特点:呈现金字塔状,皇帝位于顶端,不断变化。
问题2: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出现时间:隋唐▲内容:三省: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三省制的特点:三省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效率高。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古代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影响;中国古代的监察与谏议制度。
★能力要求根据教材的总结,培养学生宏观的分析概括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点的能力,并把本节的内容与整个大专题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及监察制度的形成与完善,表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高度成熟。
也是汉唐以来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三省六部制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教学难点】科举制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内容。
【教学方法】探究式、启发式、归纳法、列表法和讨论法。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多媒体等。
▲积极影响:提高了办事效率;分割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问题3:宋朝中央权力机构的变化: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又另外设置“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其长官为宰相,但相权已被分割。
军政归枢密院掌管,财政则归度支、盐铁、户部三司掌管,三司的长官三司使又称为“计相”,总管国家财政。
问题4:元朝的一省制:废除三省,只设中书省。
中书省的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是元代的宰相。
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探究2:选官制度问题1:选官制度的确立:原因:补充官僚队伍,保证其素质和水平。
建立时间:战国时期用军功爵制度取代“世卿世禄”制。
发展演变过程:秦汉沿用军功爵制度。
汉武帝时期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
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
2017级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教学案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2017级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课时教学案学案编订人万宝奎审核人万宝奎使用时间2017.09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学案参考答案问题思考一(1)答案:察举制度。
影响:①举荐标准主要是德行、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先秦贵族血缘世袭制的藩篱。
(2)答案:原因:①从根本上说是经济地位和阶级关系变动的结果。
②世家大族垄断仕途,且具有很强的政治经济实力,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封建国家的稳定。
(2)趋势:①由以家世门第为选拔标准逐渐演变成以学识才能为选拔标准。
②由地方评议推荐的方式演变为以考试作为选拔的重要依据。
借鉴价值:要有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
问题思考二唐宋最高统治者为加强皇权,在中央官制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有何异同?(1)相同点:通过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朝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2)不同点:唐朝加强了三省六部制的职能,宋朝三省六部有名无实;唐朝以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宋朝以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
【高效训练】参考答案1.答案A。
解析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被削弱,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唐代的最高行政机构是尚书省;相权虽被分割但并不是分成行政权、军权和财权三部分。
2.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决策不单纯是皇帝的个人行为,可排除A;此题考查的是唐朝皇帝和三省的关系,故排除B;根据古代中央集权制的特点最终决策权在皇帝,故排除D;根据门下省可以封驳审议皇帝经中书省起草的诏令,故应该选择C。
3.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三省的运行情况,A项说法正确。
三省之间分工协作,相互监督,从而分散相权,加强皇权,故C、D两项正确。
三省属行政运作程序,不是完善中央监察机制,B项表述有误。
4.答案B。
解析本题实际上是考查两种制度能够加强中央集权的共同原因。
A、C两项只符合科举制;D项出现在唐朝。
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自下而上地选拔官员,可以扩大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故正确答案为B项。
高一历史教案 1.3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6(岳麓版必修1)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一、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就有所接触,但主要内容为历史史实的罗列,同时,在影视剧中也有所出现。
但学生只是了解一些表面的东西,具体内容所知不详,而且学生分析的能力不强。
因此在讲课过程中应增加知识点的分析和落实。
二、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历史,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教材分析本课第一目“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主要介绍了中国唐朝至元朝时期为加强在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所采用的政治制度。
第二目“选官制度”介绍了中国古代2000多年的封建用人制度。
第三目“监察与谏议”介绍了维系官僚制度的政治手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本节要求学生掌握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北宋的"二府三司"制;元代的中书一省制;通过引导学生对各个朝代下中枢权力机构的设置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让学生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搜集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
(2) 通过引导学生依据史实比较分析科举选官制度的优点与不足,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具有其先进性。
4、教学重难点重点: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监察制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和珅图像。
画面上的人物大家知道是谁吗?(一个饰演和珅的专业户,这个形象大家比较熟悉;另一个才是和珅的画像)想到和珅大家会想到什么?和珅是历史上的大贪官。
(和珅总财产是“二十亿两有奇政府岁入七千万,而和珅以二十年之阁臣,其所蓄当一国二十年岁入而强”。
2001年,入选《亚洲华尔街日报》世界级富翁行列。
)为什么他能够做到这样呢?跟他的官职有关。
因为他官居高位,做了户部尚书20几年,有职务之便。
那么大家知道这个户部尚书是管什么的吗?为什么会这么有油水?它源于中国古代哪一个官制?(三省六部制)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三省六部制以及相关的选官等内容。
2021-2022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Word版含解析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化1.确立(1)背景:自秦以后,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不断发生变化。
(2)确立:①时间:隋唐时期。
②机构:三省是指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③特点: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
(3)意义:提高了办事效率,又分割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2.演化(1)宋朝:设置“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其长官为宰相,设枢密院掌管军政,设三司掌管财政。
宰相只保留行政权。
(2)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归入中书省。
3.评价: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既明确了行政分工,又使三省相互牵制,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深远影响。
二、选官制度1.战国至汉初:军功爵制度。
2.汉武帝时期:察举制和征辟制。
(1)缘由:为适应和平年月的需要。
(2)内容:①察举制是让各郡国每年向国家推举人才。
②征辟制是中心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
(3)评价:①在肯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
②简洁任人唯亲,也简洁形成小集团。
3.隋唐时期:科举制。
(1)背景:隋朝统一后,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已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
(2)过程:①隋文帝时分设不同科目推举人才。
②隋炀帝时设进士科,以试策取士。
③唐代时日臻完善,成为中心统一分科、定期进行的考试选官制度。
(3)影响:①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供应了参政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②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供应了高素养人才。
③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富强的制度保障之一。
三、监察与谏议1.监察(1)目的: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与效率。
(2)历程:①秦朝:确立官员监察制度,由御史大夫掌管监察。
②汉代:设御史府,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和弹劾百官;汉武帝设立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员。
③明清:中心设都察院与六科给事中,合称“科道”;地方设有负责司法、监察的按察使司。
2.谏议(1)目的: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
岳麓版必修一第一单元 第三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教案
第三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材分析】本课是依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所列的“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这个学习要点编写的。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很多,在一课时的篇幅里不可能面面俱到,教材择取最具特色的中央行政体制、选官制度、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作为典型,通过其发展的基本史实,来反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情分析】对于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学生在初中已经有所了解,所以对于其概念的讲解不要做过多的解释,要重点梳理其演变的脉络。
【设计思想】以问题为牵引,以资料为支撑,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体验、感受、探究历史,体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本课试图通过资料引入、情境设置、问题设计、课堂讨论和教师总结几个环节,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三省六部制、从世卿世禄制度到察举制到科举制,监察与谏议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程并对其进行评价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跨度大,使学生体验到历代王朝的选官制度的逐渐合理化和成熟化,方法要灵活多样,通过图示的演示和问题的设问,帮助学生把握三省六部制的演变过程及关系和作用;通过资料的补充和问题探究使学生了解科举制演变的过程和正确评价科举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学习制度演变的同时,加深对于中国历史的一种敬意,认识到制度演变背后体现的是一种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历代“大一统”王朝统治模式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结果,所体现的是中国管理模式逐渐平民化精英化的一种表现。
其二,认识中国的选官制度的先进性,中国选官制度使中国各个阶层的流动从而使中华文明充满了生机活力,认识到中华文明的进步性,在古代走在人类历史的前列的原因之一。
【教学重点】三省六部制、选官制、监察和谏议制的演变过程【教学难点】如何评价科举制,分析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人们都常常说中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津津乐道的事例极多,但有一项更伟大的文明,而且已创造出,并行用了两千余年,却为人们所忽视,这就是在中国所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最全版
在皇帝任命诏书已经发下后, 门下省给事中萧放认为这个任命不合适。 唐宣宗这 时正在欣赏乐曲, 听了理由后, 觉得这个任命的确不当, 叫别人去追回任命已来 不及,便当场叫一个伶人骑快马去追回诏书。
【板书】 3.监察、谏议制度的发展 【教师讲解】明朝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但专门的谏议机构已经没有了, 这与皇权的高度加强是一致的。在中央,既设立都察院,设立监察御史,分道对 地方官员实行监督, 又设有六科给事中, 与六部相对应, 进行业务监督, 全称“科 道”。在地方,省级最高机构还专门设有负责监察的按察使司。 【过渡】我们如何评价监察、谏议制度呢? 【板书】 4.评价 【学生看书回答】 中国古代的监察、 谏议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 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 但它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 度,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 失误等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师总结】 当今社会, 我们仍然需要监察制度作为国家政治机器正常运转 的有力保障。 既然我们今天学了古代的监察制度, 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 中国古 代监察制度的得失对当今社会的政治建设有哪些借鉴作用? 师生共同探讨。 (无定论,可从纪委、检察、反腐、舆论监督等角度来考虑。 )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三省六部制、 古代的选官制度和监察、 谏议制度。 中国古 代的政治制度自秦代以来,不断发展、完善,并逐步走向成熟,形成中国古代政 治制度的一些突出特点。 板书设计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2.宋朝的二府三司制 3.元朝实行“一省制” 二、选官制度
时的政治制度有什么关系? 新课学习
【板书】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板书】 1.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教师:自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以来, 皇帝们竭尽心力想要达到的 目的就是要把权力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里,避免出现皇权旁落的现象。这样, 他就要解决好两对矛盾: 一是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纷争, 这点上节课已学习过; 另 一对矛盾是皇帝与权臣的矛盾。 那么,秦始皇是如何解决与权臣的矛盾的呢?汉 武帝又是采取什么手段来加强皇权的? 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总结) 秦始皇通过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 来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各种事务, 三 公中的丞相拥有很大的权力。 到汉武帝时, 他通过设置中朝, 用一些品级较低的 官员来参加决策的方法削弱宰相的权力。 这种方法发展到后来就形成了隋唐的三 省六部制度。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教师:根据课本上给出的三省六部制的示意图, 思考皇帝是怎样通过三省六 部制来控制中央权力,防止权臣专权的。 学生:看图,看课文,思考答案,教师巡视。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三省六部制是隋唐的主要中枢机构, 控制着中央的权力。 那么, 皇帝是如何 控制三省六部的呢?简单来说, 就是分权。 三省的职能各不相同, 他们谁也没有 办法真正掌握所有的权力, 只有通过皇帝才能使一件事执行下去, 这样, 就使皇 帝牢牢地控制了中枢权力机构, 皇权得到了加强。 具体的, 就是中书省根据皇帝 的意思草拟诏令, 但是中书省草拟的诏令必须经过门下省的审核, 所以, 门下省 的职能主要是负责审核中书省的意见。 如果中书省草拟的意见得到了门下省的同 意,那么,它是否就能够执行了呢?不能,为什么?因为他要经过皇帝的批准。 这样,决策和执行机构分离, 皇帝成为三省六部制良好运转的重要一环。 权力牢 牢地控制在了皇帝的手里,相权被分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口二府三司力、元朝中书省、明朝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等相关知识,提高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
(2)了解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如察举制、征辟制、科举制等,认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步演进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唐代三省六部示意图》,认识唐代中枢权力机构的设置,提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
(2)通过研习原始资料,初步学会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3)通过让学生搜集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搜集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君主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中枢权力体系的发展变化,认识专制皇权的加强在我国古代曾经对历史的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它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其消极作用也日益凸显,进而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使学生初步认识制度的创新和完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重点:三省六部的确立及其演变。
难点:科举选官制度与监察谏议制度在中国官僚制度中扮演的角色。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凌烟阁、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
根据史料记载,唐太宗一朝仅有名的宰相就有29位,凌烟阁内更是供奉着贞观年间的主要功臣如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名相。
试问,唐太宗一共在朝23年,为何仅有名的宰相就有29位之多呢?这和当时的政治制度有什么关系?新课学习【板书】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板书】1.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教师:自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以来,皇帝们竭尽心力想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把权力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里,避免出现皇权旁落的现象。
这样,他就要解决好两对矛盾:一是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纷争,这点上节课已学习过;另一对矛盾是皇帝与权臣的矛盾。
那么,秦始皇是如何解决与权臣的矛盾的呢?汉武帝又是采取什么手段来加强皇权的?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总结)秦始皇通过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来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各种事务,三公中的丞相拥有很大的权力。
到汉武帝时,他通过设置中朝,用一些品级较低的官员来参加决策的方法削弱宰相的权力。
这种方法发展到后来就形成了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度。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教师:根据课本上给出的三省六部制的示意图,思考皇帝是怎样通过三省六部制来控制中央权力,防止权臣专权的。
学生:看图,看课文,思考答案,教师巡视。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三省六部制是隋唐的主要中枢机构,控制着中央的权力。
那么,皇帝是如何控制三省六部的呢?简单来说,就是分权。
三省的职能各不相同,他们谁也没有办法真正掌握所有的权力,只有通过皇帝才能使一件事执行下去,这样,就使皇帝牢牢地控制了中枢权力机构,皇权得到了加强。
具体的,就是中书省根据皇帝的意思草拟诏令,但是中书省草拟的诏令必须经过门下省的审核,所以,门下省的职能主要是负责审核中书省的意见。
如果中书省草拟的意见得到了门下省的同意,那么,它是否就能够执行了呢?不能,为什么?因为他要经过皇帝的批准。
这样,决策和执行机构分离,皇帝成为三省六部制良好运转的重要一环。
权力牢牢地控制在了皇帝的手里,相权被分割。
(2)三省六部制的作用①三省之间相互牵制,相互补充,分工明确。
②三省长官都为宰相,三分相权,避免丞相独揽大权,加强皇权。
【问题】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有什么意义呢?【学生回答】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决策、审议、执行权力的分解,既明确了行政分工,又使三省相互牵制,对后世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板书】2.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归纳:分组讨论:根据三省六部制的示意图,设计宋代“二府三司制”。
【板书】3.元朝实行“一省制”“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日有壅,况三省乎!”【教师总结】元朝建立后,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
中书省的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是元代的宰相。
六部也归人中书省。
元朝实行“一省制”是自隋唐以来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一次反弹。
【过渡】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
那么,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又是如何呢?【板书】二、选官制度【板书】1.军功爵制度【问题】西周以来,实行贵族世袭的“世卿世禄”制,“世卿世禄”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世卿世禄”就是世代做官,世代享受俸禄。
这是贵族世袭制的体现。
军功爵制是指战场立功便可授于爵位。
军功爵制度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之后,大行其道,成为当时的重要选官制度。
【问题】后来“世卿世禄”制为军功爵制度所取代的原因是什么,军功爵制度开始于何时?哪些朝代沿用此制度?【学生阅读教材回答】秦汉官僚制度确立的同时,必须建立一套相应的选官用人制度,以补充官僚队伍,保证这个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战国时期已经开始用立军功便授官爵的制度替代西周以来贵族世袭的“世卿世禄”制,秦和汉初基本沿袭。
【过渡】汉武帝时期,军功爵制度为察举制和征辟制所取代。
【板书】2.察举制和征辟制【问题】什么是察举制和孝廉制?有什么弊端?其取代军功爵制度的原因?【回答】察举制:各郡国每年向国家推享人才;孝廉制: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
弊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荐举人和被举人也容易形成小集团。
原因:军功爵制度不再适应和平年代的需要。
【过渡】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至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
【板书】3.科举制展示图片北京国子监元代进士题名碑【问题】为什么在隋统一后要实行科举制呢?【问题】科举制发展到唐代时情况怎样?有什么积极影响?【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原因:隋统一以后,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发展:隋炀帝时设进士科,以试策取士;唐代日臻完善,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考试的选官制度;宋代取士范围扩大;明清八股取士,逐步束缚思想。
积极作用: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过渡】军功爵制度、察举制、征辟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都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那么古代对各级官吏又是如何监督、评价的呢?【板书】三、监察与谏议【板书】1.监察制度【多媒体】展示獬豸图。
【教师讲解】獬豸是古代传说中能辨忠奸的神兽,后来成为青代监察官服上的图案。
【问题】古代有哪些掌管监察的官员?【学生回答】秦朝的“三公”之一御史大夫就是掌管监察,汉代则专设御史府,长官即为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和弹劾百官。
汉武帝为监督郡国长官而专门设立十三州刺史,成为地方的专职监察官员,而这些刺史就归御史府掌管。
这项在中央和地方设立监察制度的原则,一直为后世沿袭。
【问题】为什么要设立监察制度呢?【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回答】官僚制度的确立和维系对于国家机器的运转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保证这支队伍的廉洁和效率也同样重要。
因此,从秦汉时期开始,官员监察制度便确立起来,成为封建帝国政治体制建设的重要方面。
【教师讲解】事实上,当时不但对地方有监察机构,中央也有相应的监察机构,并且有一整套相对完善的监察制度,作为中央集权的有力保障。
监察制度本身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部分。
那么这个制度是怎样发展的,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
任何一种政治制度都要求有相应的监察制度。
在秦朝刚刚建立君主专制制度时就有相应的负责监察的官职设置。
西汉时期监察制度开始走向健全,有了相对完备的机构设置和职责安排。
【过渡】除了对官员的监督之外,如何来监督至高无上的皇帝的言行和决策呢?中国古代又实行了谏议制度。
【板书】2.谏议制度【问题】你能说说中国古代的谏议制度吗?【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除了对官员的监督外,还需要有制度来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这就是谏议制度。
隋唐时期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其中门下省就负责谏议和封驳,不仅有权又对宰相作出的决策提出异议,也可以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的意见。
至宋代还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
【问题】你能举一个古代谏议的例子吗?【学生据教材回答】唐宣宗认为大将李燧德才兼备,任命他为白岭南节度使。
在皇帝任命诏书已经发下后,门下省给事中萧放认为这个任命不合适。
唐宣宗这时正在欣赏乐曲,听了理由后,觉得这个任命的确不当,叫别人去追回任命已来不及,便当场叫一个伶人骑快马去追回诏书。
【板书】3.监察、谏议制度的发展【教师讲解】明朝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但专门的谏议机构已经没有了,这与皇权的高度加强是一致的。
在中央,既设立都察院,设立监察御史,分道对地方官员实行监督,又设有六科给事中,与六部相对应,进行业务监督,全称“科道”。
在地方,省级最高机构还专门设有负责监察的按察使司。
【过渡】我们如何评价监察、谏议制度呢?【板书】4.评价【学生看书回答】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
但它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师总结】当今社会,我们仍然需要监察制度作为国家政治机器正常运转的有力保障。
既然我们今天学了古代的监察制度,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得失对当今社会的政治建设有哪些借鉴作用?师生共同探讨。
(无定论,可从纪委、检察、反腐、舆论监督等角度来考虑。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三省六部制、古代的选官制度和监察、谏议制度。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自秦代以来,不断发展、完善,并逐步走向成熟,形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些突出特点。
板书设计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2.宋朝的二府三司制3.元朝实行“一省制”二、选官制度1.军功爵制度2.察举制和征辟制3.科举制三、监察与谏议1.监察制度2.谏议制度3.监察、谏议制度的发展4.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