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XX场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
XXXXX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XXXXX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14f0c2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b.png)
XXXXX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方案一、概述XXXXX山位于市,因地质条件复杂,地表水较多,历史上多次发生滑坡灾害,致使公路、民房等基础设施严重受损,给周边居民的生活和交通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保障公共安全和基础设施正常运行,制定本施工方案,对该山体滑坡地质灾害进行治理,以减轻灾害的影响。
二、工程目标1.恢复道路通行能力:确保公路通行安全,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2.消除房屋安全隐患:修复民房及其他建筑物的损坏,确保居民的居住安全。
3.减少地质灾害风险:加固山体,防止再次发生滑坡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方案主要内容1.工程预处理:清理施工现场周围的杂草、树木和堆积的垃圾,确保施工区域干净整齐。
2.地质勘测:对山体滑坡区域进行详细地质勘测,了解地质结构和滑坡成因,为后续工程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3.施工工艺选择:根据地质勘测结果,结合实际情况,选用适合的施工工艺,如土石方加固、码头护坡、注浆等。
4.土石方加固:根据地质结构和滑坡情况,采用梯田状加固工艺,即在滑坡带上设置一系列梯形坡面,并在固定层之间加设土工格栅,以增加山体的稳定性。
5.码头护坡:在滑坡区域陡坡处,采用码头护坡工艺,即在滑坡面上设置石方及钢筋混凝土格栅,并固定在山体上,以抵御滑坡产生的水流冲击力,减缓滑坡带面的变形。
6.注浆固结:对滑坡区域进行注浆处理,即通过钻孔将固结剂注入山体内部,增加山体的整体强度,减少滑坡的可能性。
7.监测设备安装:在滑坡区域安装地质监测仪器,定期对山体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滑坡发生。
8.生态恢复:在工程结束后,进行生态恢复,即种植适宜植被,加强护坡工程,保护生态环境的持续稳定发展。
四、施工技术要求1.施工人员必须持有相关资格证书,具备一定的施工经验和技术能力。
2.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3.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做好现场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
xx县xx村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 精品
![xx县xx村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08b8de6f650e52ea5418986c.png)
xx县xxx乡xx村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设计一、设计的目的和任务1.1 任务由来20XX年7月28日,xx县遭遇了50年不遇的特大降雨,连续降雨50小时,xx村遭到泥石流地质灾害袭击,受灾极为严重,为加强地质灾害的治理与地质环境的保护,防止重大地质灾害再次发生,xx县国土资源局向xx市国土资源局申请了地质灾害治理专项资金计划对该区进行治理。
20XX年3月受xx县国土资源局的委托,xx公司承担本次《xx县xxx乡xx村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设计》任务。
1.2设计目的及任务目的:通过对xx县xxx乡xx村泥石流地质灾害进行治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确保附近的建筑物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恢复和建立泥石流沟区域新的良性生态平衡,改善环境。
任务:根据岩土工程勘察及以往工程治理经验,对泥石流活动的规律、频度、发展趋势和危害性进行分析论证,在此基础上进行泥石流灾害防治设计,提出有针对性的地质灾害治理措施。
1.3设计原则总体原则是在目前状况下提出安全上可靠、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便于施工的综合治理方案,具体原则是:⑴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减轻和防止灾害发生。
⑵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除害兴利的方针。
⑶结合实际,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靠。
1.4设计依据按照现行有关工程泥石流灾害治理、防治等专业规范,有关岩土工程及结构设计规范,参照相关权威手册,并根据本次取得的踏勘和调查资料进行设计。
⑴《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⑵《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XX)⑶《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224-93)⑷《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XX)⑸《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20XX)⑹《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XX)⑺《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XX)⑻《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XX)⑼《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XX)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XX)⑾《xx县xxx乡xx村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⑿《xx县xxx乡xx村泥石流地质灾害勘查报告》1.5设计工作路线泥石流地质灾害往往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而其治理设计往往是总体设计是一次完成的,细部设计则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修正,即所谓“动态设计法——信息法施工”,当施工过程中揭示出的地质条件与设计有出入时要及时反馈给设计,从而调整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意图的准确落实。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47f1307caaedd3382c4d35a.png)
第一章综合说明1.1编制说明首先,我单位保证完全接受招标文件提出的有关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等各项要求。
如果我单位有幸中标,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和能力在本工程施工中完全按业主及设计要求,全力以赴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施工现场总体规划部署,以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对本工程施工的劳动力、机械设备、材料、技术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安排,确保工程在合同工期内优质、高效、按期全面完成招标文件及施工合同中规定的所有施工任务。
在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之前,我单位组织了有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对施工图、地勘报告进行了仔细审阅,对招标文件及答疑纪要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对施工现场进行了详细的踏勘,在充分考虑各种影响施工的因素后,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施工实力和综合能力编制出本施工组织设计。
中标后,我单位将对工程的技术、劳动力、设备及材料等方面进一步深化、细化及全面优化,以便使其成为切实可行的指导性强的技术文件,确保该工程优质、高效、安全、文明地完成建设任务。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除遵守业主提供的设计图纸、招标文件的技术要求外,还参照了国家及地方的有关规范,并结合了我公司在施工方面的成功经验。
1.2编制依据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XXXXX高切坡防护工程项目招标文件》提出的有关技术、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等各项要求,针对该工程的实际情况及特点编制的。
其遵循的技术规范如下:1.《XXXXX高切坡防护工程项目招标文件》2.《XXXXX高切坡防护工程项目招标答疑》3.《XXXXX高切坡防护工程施工图设计》4.《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BJ94—2008)6.《硅酸水泥、普通硅酸水泥标准》(GB175—1999)7.《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201—2012)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9.《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规程》(JGJ/T104—2011)10.《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12.《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3.《砼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2003)14.《砼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5.《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98)1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1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12)1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2)1.3编制原则结合本标段工程特点,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时遵循以下原则,合理组织施工,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工期、效益和安全,充分发挥公司的技术、设备、人才的优势,竭诚为建设单位提供优质服务。
XX县XX镇X村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设计
![XX县XX镇X村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53085681ed9ad51f01df210.png)
XX县XX镇X村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设计xx省地质局xxx地质队20XX年6月8日编写单位:xx省地质局xxx地质队项目名称:XX县XX镇X村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设计设计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乙级设计单位证书编号:X国土资地灾设资字第(xxxxxxxxxx)号技术负责:XXX报告编写:XXX审核:XXX总工:XXX队长:XXX提交日期:20XX年6月8日目录一、前言 (1)二、目的及任务 (1)(一)设计目的及任务 (1)(二)设计原则 (1)(三)设计依据 (2)(四)设计工作思路 (2)三、边坡地质环境条件 (3)(一)气象 (3)(二)水文 (3)(三)地形地貌 (3)(四)地层岩性 (3)(五)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3)(六)工程地质条件 (4)(七)水文地质条件 (5)四、现状调查 (5)五、地质灾害稳定性分析 (6)(一)边坡角的角度 (6)(二)风化特征 (6)(三)蚀变特征 (6)(四)结构面特征 (6)(五)工程地质岩组特征 (6)(六)影响边坡稳定的不利因素 (6)六、地质灾害隐患治理方案设计 (7)(一)方案选择 (7)(二)治理方案设计 (8)(三)边坡稳定性监测 (10)(四)环境保护规划设计 (10)七、投资概算 (11)(一)概算依据 (11)(二)取费标准 (11)(三)投资概算 (11)八、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 (12)(二)管理体制 (12)(三)组织机构 (12)(四)资金管理 (12)(五)监督管理 (12)九、预期效益分析 (13)(一)经济效益评价 (13)(二)生态效益评价 (13)(三)社会效益评价 (13)(四)项目的风险与不确定因素分折 (13)附表目录附表1、地质灾害治理总投资预算表附表2、工程施工费预算表附表3、工程施工费预算表附表4、竣工验收费预算表附表5、工程监理费预算表附表6、不可预见费预算表附表7、业主管理费预算表附表8、环境监测费预算表附图目录1、XX县XX镇X村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现状图比例尺1:10002、XX县XX镇X村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设计图比例尺1:10003、XX县XX镇X村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剖面图比例尺1:2000附件目录《XX县XX镇X村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设计》专家审查意见XX县XX镇X村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设计一、前言XX县XX镇原X村采石场位于XX县XX镇X村行政村(见图1:交通位置图),采石场2004年已关闭。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b62017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4.png)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质环境变化日益显著,地质灾害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有效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施工方案。
二、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某地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2. 工程地点:某地区3. 工程规模:总面积XX平方公里4. 工程内容: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治理5. 工程工期:XX个月三、施工组织1. 施工单位:某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 施工人员:具有丰富地质灾害治理经验的工程师、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3. 施工设备: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自卸汽车等机械设备四、施工方案1. 滑坡治理(1)滑坡调查与评估:对滑坡体进行详细调查,了解滑坡体规模、类型、成因等,对滑坡体进行评估,确定治理方案。
(2)滑坡治理措施:采用削坡减载、排水、抗滑桩、锚杆、预应力锚索等治理措施。
(3)施工顺序:先进行滑坡体调查与评估,再进行削坡减载、排水等治理措施,最后进行抗滑桩、锚杆、预应力锚索等施工。
2. 泥石流治理(1)泥石流调查与评估:对泥石流沟进行详细调查,了解泥石流沟规模、类型、成因等,对泥石流沟进行评估,确定治理方案。
(2)泥石流治理措施:采用拦挡坝、排导槽、植被恢复等治理措施。
(3)施工顺序:先进行泥石流沟调查与评估,再进行拦挡坝、排导槽等治理措施,最后进行植被恢复。
3. 地面沉降治理(1)地面沉降调查与评估:对地面沉降区域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地面沉降规模、类型、成因等,对地面沉降区域进行评估,确定治理方案。
(2)地面沉降治理措施:采用注浆、锚杆、预应力锚索等治理措施。
(3)施工顺序:先进行地面沉降区域调查与评估,再进行注浆、锚杆、预应力锚索等施工。
五、施工质量控制1. 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及地方相关规范、标准。
2.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确保工程质量。
3. 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质量意识。
4. 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工程质量。
地质灾害工程施工方案
![地质灾害工程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aaaf50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3d.png)
一、工程概况项目名称:XX地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地点:XX地区项目规模:占地面积约XX平方米,治理长度约XX米。
项目内容:主要包括边坡治理、滑坡治理、泥石流治理等。
二、施工组织设计1. 施工单位施工单位:XX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 施工人员施工人员: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测量员、质量员、安全员等。
3. 施工进度施工进度: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4. 施工准备(1)施工现场准备:对施工现场进行平整、排水、围挡等,确保施工环境安全、整洁。
(2)材料设备准备:提前准备好所需材料、设备,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3)技术准备: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施工质量。
三、施工方案1. 边坡治理(1)施工方法:采用锚杆锚索支护、喷混凝土、挂网等施工方法。
(2)施工工艺:先进行锚杆锚索支护,再进行喷混凝土、挂网,最后进行边坡绿化。
2. 滑坡治理(1)施工方法:采用抗滑桩、抗滑挡墙、排水系统等施工方法。
(2)施工工艺:先进行抗滑桩、抗滑挡墙施工,再进行排水系统施工,最后进行边坡绿化。
3. 泥石流治理(1)施工方法:采用拦挡坝、谷坊坝、固床坝等施工方法。
(2)施工工艺:先进行拦挡坝、谷坊坝、固床坝施工,再进行排水系统施工,最后进行边坡绿化。
四、施工质量控制1. 材料质量控制:选用符合国家标准、质量可靠的材料。
2. 施工过程控制:严格执行施工工艺,确保施工质量。
3. 成品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成品保护工作,防止损坏。
五、施工安全措施1. 施工现场安全: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2. 施工设备安全:定期检查、维护施工设备,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3. 施工人员安全: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六、环境保护措施1. 施工现场环境:加强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产生环境污染。
2. 施工废弃物处理:对施工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确保废弃物不污染环境。
3. 噪音、粉尘控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噪音、粉尘污染。
XXXXXXXX场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
![XXXXXXXX场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c9acac56bd97f192379e977.png)
XXXXXXXX场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XXXXXXXX地质队二〇一三年七月XXXXXXXX场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编写单位: XXXXXXXX地质队项目名称: XXXXXXXX场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设计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乙级设计单位(证书编号:xxxx 号)项目负责: xxx报告编写:xxx审核: xxx总工: xxx队长: xxx提交日期:二〇一三年七月目录一、设计的目地和任务 (1)1.1 前言 (1)1.2 设计目的及任务 (1)1.3 设计原则 (1)1.4 设计依据 (1)1.5 设计工作路线 (2)二、滑坡隐患点工程勘察 (2)2.1 滑坡隐患点现状 (2)2.2 滑坡隐患点地质勘察 (2)2.3 崩塌隐患点治理区地质环境条件 (4)2.3.2 地形地貌 (4)2.3.3 地层岩性 (4)2.4 水文地质条件 (5)2.5 工程地质条件 (5)2.6 隐患点岩土工程勘察评价 (5)2.7 崩塌隐患点勘察结论与建议 (6)三、边坡稳定性分析 (6)3.1 计算方法 (6)3.2 计算参数 (11)3.3 允许安全系数 (11)3.4 计算结果 (12)3.5 边坡稳定性评价 (13)四、治理方案设计 (14)4.2 方案选择 (14)4.2 治理方案设计 (15)五、治理设计预计效果 (17)六、边坡稳定性监测 (17)七、边坡工程治理概算 (18)7.1编制依据 (18)7.2概算编制 (18)7.3 预计工期 (18)XXXXXXXX场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一、设计的目地和任务1.1 前言XXXXXXXX场地位于 XXXX 地区。
2013 年 3 月,为集中 XXXXX 。
在整平地面时大面积开挖削坡,造成一个环场地的高差达Xm 、坡角约 XX°的边坡。
由于原设计侧重于景观美化,对开挖后的边坡在坡脚处1~2m 做了些简易护坡措施。
在自然条件下,该边坡很容易发生边坡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对梁山烈士陵园工程建设的进度、已建物及当地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潜在严重威胁。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组织方案设计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组织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06b62c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e.png)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组织方案设计一、项目概述本方案旨在对地质灾害进行治理施工,并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本项目位于{地点},涉及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具体灾害类型}。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有效的施工措施,彻底治理地质灾害,提高环境安全性和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原则:- 安全原则:施工过程中安全第一,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 环境原则: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 效益原则:优化治理效果,提高投资效益。
- 法律合规原则: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
三、施工组织方案1. 施工方案:根据灾害类型和治理需求,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措施。
2. 施工队伍:组建专业的施工队伍,包括工程师、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3. 施工设备:选用适当的施工设备和工具,保证施工过程的高效和安全。
4. 安全措施:制定详尽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设施设置和应急预案等,以防止事故发生。
5. 环保措施:制定环保管理计划,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保护周边环境。
6. 合规要求: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确保施工过程的合规性。
四、施工过程控制1. 施工监督:设立专业的监督团队,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记录。
2. 质量控制:实施严格的质量检查和验收制度,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要求。
3. 进度控制: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按照进度要求进行施工,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
4. 成本控制:合理管理施工成本,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开支。
五、风险管理1. 风险评估: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制定应对策略。
2. 应急预案: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人员安全、设备维修和环境保护等应急措施。
六、总结本方案旨在通过科学的施工组织和管理,治理地质灾害,保障施工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同时,需要广大群众的支持与理解,共同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
以上为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组织方案设计的基本内容,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调整和细化。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方案范文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方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4493e3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1.png)
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进,地质灾害问题日益凸显。
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地质环境质量,本项目针对某地区地质灾害进行治理,制定以下施工方案。
二、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某地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2. 工程地点:某地区3. 工程规模:XX平方公里4. 工程类型:地质灾害治理5. 工程工期:XX个月三、施工组织机构1. 施工单位:XX公司2. 施工项目经理:XX3. 施工技术负责人:XX4. 施工质量负责人:XX5. 施工安全负责人:XX四、施工准备1. 技术准备:组织相关人员学习相关规范、规程,掌握施工技术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施工技能。
2. 材料准备:采购合格的原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检测仪器等;对材料进行验收、检验,确保质量合格。
3. 人员准备:组织施工队伍,明确各岗位人员职责;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4. 施工现场准备:做好施工现场的平整、排水、防护等工作;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安全。
五、施工工艺及方法1. 地质灾害治理原则: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2. 施工工艺:(1)边坡开挖:采用人工开挖、爆破开挖等方式,开挖深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边坡支护:采用锚杆、喷浆、挂网、土钉墙等支护措施,确保边坡稳定。
(3)边坡绿化:选用适宜的植物进行边坡绿化,提高边坡的生态防护能力。
(4)地质灾害监测:采用自动化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边坡变形、位移等参数,确保工程安全。
3. 施工方法:(1)边坡开挖:按照设计要求,采用人工开挖、爆破开挖等方式进行边坡开挖。
(2)边坡支护: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锚杆、喷浆、挂网、土钉墙等支护措施,确保边坡稳定。
(3)边坡绿化:选用适宜的植物进行边坡绿化,提高边坡的生态防护能力。
(4)地质灾害监测:采用自动化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边坡变形、位移等参数,确保工程安全。
六、施工进度计划1. 施工准备阶段:XX天2. 边坡开挖阶段:XX天3. 边坡支护阶段:XX天4. 边坡绿化阶段:XX天5. 地质灾害监测阶段:XX天6. 工程验收阶段:XX天七、质量保证措施1. 材料质量:严格筛选原材料,确保材料质量合格。
某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
![某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0f0b390740be1e650e9a4c.png)
x x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x xx x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项目负责:设计:审核:总工程师:总经理:xxxx地质灾害(滑坡)治理工程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本场区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黄洞村玉泉七号路商铺南侧。
坡前商铺以外为约15m宽的道路,道路北侧为新建工业区(厂房三层、员工住宅六层)。
场区东面、西面和南面均可见大面积开挖削坡,人类工程活动强烈。
场区(滑坡)地处丘陵北坡(原坡顶高程114.51m,坡脚37.62m),原自然坡度<30°。
坡下人工开挖(约5~15m)并削坡放坡,现状坡度18~25°。
人工开挖等人类活动强烈破坏了岩土体的稳定,加剧滑坡体的下滑,出现滑体土体严重开裂、错动、下陷、剪出等现象,并且险情正在进一步的发展中,随时可能引起更剧烈的滑动,对附近建筑物、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潜在严重威胁。
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一、岩土工程地质分类根据广东省地质工程公司提交的本场地勘查报告,本场区地层情况:1、松散土类主要为第四系坡积层(Q dl)和残积层(Q el)。
自上而下为:(1)坡积层(Q el)主要为粉质粘土,区内大部分地段都有分布。
土黄、红黄等色,湿,可塑为主,遇水易软化。
据收集的钻探资料,该层层厚约3.00~5.00m,滑体中、前部稍薄。
(2)残积层(Q el)为碎屑岩风化土,据现场调查主要为长石砂岩、泥质粉砂岩风化而成的粉质粘土,局部含较多风化碎石。
灰黄、棕红等色,稍湿,硬塑为主,遇水易软化。
该层层厚约25.00~33.00m。
2、硬质岩类场区及滑坡所在山体地层露头(后人工揭露)均为碎屑岩,岩性为薄层砂岩、粉砂质泥岩等,单层厚5~30cm,产状50°∠45°。
根据其风化程度及揭露情况,自上而下分为:(1)全风化岩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区。
灰黄色、红褐色,岩石风化为土状,结构已基本破坏,原岩结构尚可辨认。
层面标高约25.00~73.62m,厚度约1.90~15.00m。
xxx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xxx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6ac945b7e21af45b207a81a.png)
.长阳县xxx出口左岸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abc建筑设计院二○○四年八月..目录前言 (1)1、概述 (3)2、工程地质条件 (7)3、坡稳定性计算及评价 (12)4、方案比较及拟定 (20)5、推荐方案工程设计 (25)6、工程监测设计 (39)7、施工组织设计 (43)8、环保规划设计 (49)9、投资概算 (52)概算附表及图纸见报告后面前言0.1 任务由来xxx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高坝洲水库区津洋口镇大防护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于1999年动工修建,至今已有五年。
撇洪渠渠底高程78m,进口高程78.2m,出口高程77.3m,渠长580m。
出口处左岸坡顶高程111m,为一宽80~120m的平台,左岸边坡上部为自然边坡,下部为人工边坡。
平台上有一35kv高压线塔,撇洪渠水位一般78~80m,最高水位85m。
南侧有几处居民住房。
在潘家淌至邓家榜的公路两侧分布有大量的冲积沙砾石及漂砾,山体自然坡度35°~45°,xxx出口左岸蠕变形区边坡呈视顺向坡,平均坡度46°。
2003年下半年,发现覆盖层下的强风化岩体中有小裂缝,现在裂缝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对边坡的稳定性产生极不利的影响,对居民生命财产、35kv高压铁塔的稳定和撇洪渠的正常运行构成威胁,亟需治理和加固。
受长阳县移民局委托,我院承担了该段边坡的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的任务。
本次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是以《xxx出口左岸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为基础进行设计的。
0.2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高坝洲水利枢纽是清江梯级开发的最下一个梯级,是隔河岩枢纽的反调节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80m,死水位78m。
津洋口镇位于隔河岩水利枢纽下游4km、长阳县城上游5km处,临近318国道,另有公路与宜昌、宜都相通。
xxx为原津洋口镇大防护工程的一部分,撇洪渠位于丹水左岸七里湾电站与潘家堂淌之间,利用曾经开挖的雏形渠道这一有利地形垭口对xxx口进行布置。
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方案(3篇)
![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方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d32d5f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84.png)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展开。
然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地质灾害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保障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本方案针对某地区地质灾害问题,提出以下治理措施。
二、项目概况1. 地质灾害类型:本项目涉及地质灾害类型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2. 地质灾害分布: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项目沿线山区,影响范围较广。
3. 地质灾害成因:项目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岩性多变,受降雨、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易发生地质灾害。
4. 项目规模:本项目涉及治理长度约为10公里,治理面积约100平方公里。
三、治理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2. 综合治理,重点突出:针对不同地质灾害类型,采取综合治理措施,重点突出治理效果。
3.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遵循地质规律,科学规划治理方案,合理布局治理工程。
4. 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在保证治理效果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经济合理性,选择技术可行的治理措施。
四、治理方案1. 滑坡治理(1)工程措施:对滑坡体进行锚杆、抗滑桩等加固处理,对滑坡体前方进行削坡减载,降低滑坡势能。
(2)生物措施:在滑坡体上方和前方种植植被,提高土壤抗滑能力。
(3)监测预警:建立滑坡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滑坡变形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 崩塌治理(1)工程措施:对崩塌体进行锚杆、抗滑桩等加固处理,对崩塌体前方进行削坡减载,降低崩塌势能。
(2)排水措施:对崩塌体周边进行排水处理,防止水浸泡。
(3)监测预警:建立崩塌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崩塌变形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3. 泥石流治理(1)工程措施:对泥石流沟道进行整治,修建拦挡坝、排导槽等工程,拦截泥石流。
(2)植被恢复:对泥石流沟道两侧进行植被恢复,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
(3)监测预警:建立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泥石流活动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13f8115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4.png)
(完整版)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具体合同约定为准、裂缝封填1、土方开挖:采用人开挖方式,开挖时注意做好安全防护措施,设立安全区域,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开挖.2、土方回填:采用粉质黏土夯填。
3、土方外运:采用自卸式汽车运离施工现场。
第四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第一节.质量等级目标本工程按照国家备案制标准的合格要求及《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施工技术规范进行质量检验评定。
第二节.质量管理(一)质量保证体系1、质量方针质量方针:精心施工、质量为本、科学管理、持续改进、信守合同、顾客满意.在质量方针的指导下,工程具体实施中,我公司将运用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严谨的作风,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以有竞争力的优质产品满足业主的愿望和要求。
根据通过第三方认证IS09001文件化质量保证体系,广泛开展质量职能分析和健全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大力推行“一案三工序管理措施”即“质量保证方案、监督上工序、保证本工序、服务下工序”和TQC质量管理活动.强化质量检测与质量验收专业系统,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健全质量管理基础工作,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完整版)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组织保证体系根据项目管理的需要,建立项目管理体系,以合同为制约,推行国际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ISO9001),强化质量职能。
项目经理部全体管理人员及分承包方将强化质量意识和质量职能;推行责任工程师和专业质检工程师负责制,施工全过程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的管理与控制;同时使质量保证体系延伸到各施工方、公司内部各专业分公司,项目质量目标通过对各施工方、内部各专业分公司严谨的管理予以实现.通过明确分工,密切协调与配合,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地控制。
建立由项目经理领导,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中间控制,专业质检工程师检查的管理系统,形成项目经理到各施工方、各专业分公司的质量管理网络(如图所示)。
3、质量计划6)编制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并根据总工的审批意见下达施工组织设计的执行令。
XXXXX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XXXXX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ed668dfe4733687f21aab0.png)
目录一、第一章工程概况二、第二章编写依据三、第三章施工部署四、第四章施工目标五、第五章主要施工内容六、第六章施工技术要求七、第七章主要施工工艺八、第八章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九、第九章施工机械设备安排十、第十章施工管理及劳动力组织十一、第十一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十二、第十二章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该边坡位于 2-4、6-8、10-12、14-16号楼的北侧。
边坡长为159.50m,坡高为1.14~10.16m。
2011年雨季期间发生局部坍塌。
边坡长约160m,坡面面积约3000㎡,平均坡度约为70°。
拟整治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按永久性边坡设计。
二、施工场地的地层地质情况根据XXXX工程勘察院地质资料,边坡范围内地层由上而下为残积土、强风化石英、中风化石英岩。
详细资料见《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3880 8458 葘22186 56AA 嚪-39684 9B04 鬄L27544 6B98 殘21016 5218 刘37367 91F7 釷三、基坑支护型式选取本边坡主要采用以下方式支护:1、K0+000~K0+090段:采用全长粘结锚杆+混凝土格构的支护方式。
2、K0+090~K0+159.5段:预应力锚索+挂网喷射混凝土的支护方式。
3、边坡平台:现浇0.15m厚钢筋网混凝土面板硬化处理。
4、边坡排水:坡顶采用明沟排水方案。
第二章编写依据1、《XXXXX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SJ2011-A24)》。
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4、《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手册》2005。
5、《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及验收规程》(JGJ-20-99)。
6、《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97)。
7、《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46-92)。
8、《土层锚杆设计及施工规范》(CECS22:90)。
第三章施工部署一. 施工准备工作(一)技术准备32902 8086 肆32987 80DB 胛<?24057 5DF9 巹27182 6A2E 樮1、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审查施工图纸和有关的技术资料,进行图纸自审,了解设计意图和技术标准,熟悉技术规范、规程和有关技术规定,写出自审图纸的记录,并提前交给建设单位、以便进行图纸会审工作。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组织设计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组织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df7ee98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c.png)
xxxxx地沟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1.1编制说明1.1.1编制依据1.1.2编制范围1.2工程概况第二章施工总体安排2.1施工总体目标2.1.1安全目标2.1.2质量目标2.1.3工期目标2.1.4文明施工目标2.1.5环境保护目标2.2施工平面布置及临時工程2.2.1项目经理部2.2.2施工队伍营地2.2.3施工设施2.2.4施工便道2.2.5施工水电2.2.6施工通讯第三章项目机构与资源配备计划3.1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3.1.1施工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范围3.1.2劳动力部署.任务划分及主要技术力量3.2设备配备3.2.2主要材料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设备配备3.3材料供应3.3.1主要材料需求量3.3.2主要材料供应计划及物资储备3.4设备.人员动员周期3.5设备.人员和材料运倒现场地方法3.5.1设备.人员运倒现场地方法3.5.2主要施工材料地采购及运倒现场地方法第四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4.1工程监测4.2天然建筑材料4.3施工方法及施工机械基本要求4.4施工方法及要求4.4.1主要机具4.4.2质量检验4.4.3临時工程4.4.4施工要求4.5脚手架搭设施工4.5.1搭设技术措施4.5.2搭设工艺流程4.5.3脚手架地验收.使以及管理4.5.4脚手架搭设安全要求及安全技术交底4. 6弃土及各工序配合措施4.6.1弃土处理4.6.2各工种配合措施第五章各分项工程地施工顺序5.1施工顺序安排原则5.2施工顺序5.2.2各分项工程施工顺序第6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6.1创优规划及其落实措施6.1.1总体规划目标6.1.2具体规划6.1.3创优规划落实措施6.2质量保证体系6.3确保工程质量地措施6.3.1质量自检系统6.3.2质量保证管理措施6.3.3质量管理制度6.3.4质量保证控制措施6.3.5处理质量和进度关系措施6.3.6保证灾害治理工程质量地措施第七章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7.1安全保证体系7.2安全奖罚制度7.2.1建立健全安全奖罚制度7.2.2.安全事故申报制度7.3安全保证措施7.3.1安全升产管理制度7.3.2安全升产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7.3.3安全升产技术措施7.3.4施工现场及临時工程安全保证措施7.3.5施工测量安全保证措施7.3.6运输作业安全保证措施7.3.7行车安全保证措施7.3.8卫升防疫措施7.3.9现场安全保卫措施第八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8.1环境保护8.1.1环境保护工作地指导思想8.1.2环境保护适以地环境法规.标准8.1.3环境保护工作地目标8.1.4环境保护工作内容8.1.5环境保护组织机构8.1.6环境保护措施8.1.7水土保持措施8.1.8扬尘治理措施8.1.9环境保护奖罚制度8.2文明施工措施8.2.1文明施工组织措施8.2.2文明施工具体保证措施8.2.3保证文明施工地经济处罚措施8.3成品保护措施8.3.1一般保护措施8.3.2测量放线地成品保护措施8.4抗洪防汛措施8.5工程交验后服务措施8.6与设计单位.地方及相邻标段地配合地措施8.6.1与设计单位地配合8.6.2与地方政府及群众地配合8.8文物保护措施8.9地下管线及其她地上地下设施地保护加固措施第九章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9.1保证工期方案9.2保证工期地组织措施9.3保证工期地技术措施第十章冬季和雨季地施工安排10.1冬季安排与措施10.1.1冬季施工安排10.1.2冬季施工措施10.2雨季安排与措施10.2.1雨季施工安排10.2.2雨季施工措施第十一章施工组织设计附表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地主要施工设备表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地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横道图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附表六:临時以地表第一章工程概况1.1编制说明1.1.1编制依据(1)《绵阳市地震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招标安县茶坪乡李家地沟泥石流治理施工招标文件》.(2)招标文件提供地设计图纸.工程量清单等有关资料.(3)国家及行业现行设计.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及有关文件.(4)招标期间招标单位与投标单位所有來往地函件及补遗资料.(5)我公司對施工现场地实地勘察.调查资料.(6)我公司积累地成熟技术.科技成果.施工工艺方法及同类工程地施工经验.(7)我公司可调以倒本标段工程地各类资源.(8)各种技术规范及技术标准.1.1.2编制范围安县茶坪乡李家地沟地质灾害治理施工招标文件.施工图设计及工程量清单所规定地全部工程内容,包括防等工程.第二章施工总体安排2.1施工总体目标2.1.1安全目标实现“六杜绝.三消灭.二控制.一创建”.六杜绝:杜绝职工因工或非因工重大亡人事故;杜绝多人重伤事故;杜绝重大机械设备事故;杜绝因我方责任造成地交通亡人事故;杜绝重大水灾.火灾事故;杜绝危爆物品爆炸事故.三消灭:消灭违章指挥,消灭违章作业,消灭惯性事故.二控制:年重伤率控制再0.5‰已下,年负伤率控制再6‰.一创建: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2.1.2质量目标严格按照招标文件和相关地国家或部颁技术标准.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全部工程质量达倒国家验收规范(合格)标准.2.1.3工期目标本标段业主要求开工日期为2009年6月8日,要求施工工期为1個月,针對本项目地工程规模,我公司套以施工定额以结合已往地措施经验,對工期进行了测算,本标段利以1個月及可实现主体工程竣工.如若业主再工期方面有其她要求,我們将积极配合,通过人员.设备地调整,千方百计满足业主地工期要求.2.1.4文明施工目标结合本标段工程特点,施工过程中制定详细地文明施工管理规定,成立文明施工领导小组,加强對施工现场布置及安全.保卫.卫升等方面地管理.严格遵守四川省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地有关规定,并结合我单位已往现场管理地成功经验,按现代化施工管理要求,坚持文明施工.规范作业,使施工现场始终保持良好地环境和秩序,争创四川省省级文明工地.2.1.5环境保护目标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地法律.法规和规章,施工过程中制定完善地环保.水保措施,确保因施工活动产升地气体排放.地面排水及排污等,否超过技术规范规定地数值,也否超过适以法律规定地数值,采取各种措施,减少由於施工作业引起地污染.噪音和其她后果對公众和财产造成地损害与妨害.2.2施工平面布置及临時工程临時工程安排地合理性和完成地速度直接影响整個工期.再临時设施地布置上本着“因地置宜.便於施工.安全渡汛.有利环保”地原则,且为确保工期必须多工作面施工地实际要求,进行临時设施地设置.施工总平面布置见本施工组织设计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布置》.2.2.1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设再茶坪乡,租以当地民房.再现场崩塌体边界外地形平坦处设项目部临時办公点,搭建简易房屋.2.2.2施工队伍营地施工队伍营地再灌滩村租以当地民房.2.2.3施工设施根据现场情况和施工条件,本工程再崩塌体边界外设置堆料场及临時办公点等.具体布置位置详见本施工组织设计附表《施工总平面布置》.2.2.4施工便道为保证施工正常进行,再施工区内修建施工便道通往各個危岩体,约1km,道路宽2米,铺设简易路面,并加强经常性养护.2.2.5施工水电施工以水就近从沟谷中取以.施工以电从团结水电站或刘家沟水电站接线使以. 2.2.6施工通讯项目经理部各部门安装直拨电话,部门负责人配移动电话,场内呼叫配對讲机,做倒随時随地可保持良好地联系.第三章项目机构与资源配备计划3.1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3.1.1施工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范围1.施工组织机构为优质.高效地再合同规定期内完成本标段施工任务,我公司将安排素质高.业绩好.曾多次担任同类工程施工地专业施工队伍负责本标段工程地施工任务,抽调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地技术.管理人员,按项目法组建已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为首地项目经理部,全面负责本合同工程地施工组织管理工作.项目经理部下设六部二室(工程技术部.安全监察部.质量监察部.计划部.财务部.设备物资部.医疗急救室.综合办公室;工程技术部下设中心试验室和测量班),分别负责本标段工程项目地施工技术.安全.质量.计划.财务.设备物资.医疗急救.日常行政管理.對外协调工作,中心试验室和测量班分别负责材料试验与检验.测量放样工作,全面保证本标段工程建设任务地优质.高效完成.本工程地组织机构见图“施工组织机构图”.主要人员见投标书附表.2.职责范围㈠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代表公司负责對本合同工程实施组织.指导.协调与监控,對业主负全责.项目经理是经公司董事长授权地授权代理人,再有关合同工程地实施.完成与缺陷修复等工作,已公司名义执行一切与此有关地事务.㈡项目经理⑴项目经理是本工程安全保证地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健全安全升产保证体系,建立和实施安全升产责任制,确保各项安全活动地正常开展.落实质量责任终身制.⑵项目经理是本工程质量保证地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开展质量体系活动,确立本项目质量目标,组织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法规,坚持全面质量管理,推进各项活动正常开展,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提高,满足业主要求,争创名牌工程.组织向业主提供质量依据,处理监理工程师.业主提出地有关质量方面地要求.负责對工程项目进行资源配置,保证质量体系再本标段工程上地有效运行及對人.财.物等资源地需要.⑶项目经理是本工程文明施工地直接责任人,负责施工现场全面地文明施工管理,组建施工现场地文明施工领导小组,并结合本工程特点,制定文明施工管理细则.安县茶坪乡十三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经理部工程技术部:6人中心试验室4人测量班6人安全监察部2人质量监察部2人计划部2人财务部2人设备物资部2人医疗急救室2人综合办公室2人施工队200人说明:1、项目经理部另外配备1名书记、1名副经理、2名专业护理人员、2名公安保卫人员、3名后勤人员及司机,共计41人。
地质灾害工程施工组织方案
![地质灾害工程施工组织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b3937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c.png)
地质灾害工程施工组织方案一、总则地质灾害工程施工组织方案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工程设计的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编制的施工组织方案,旨在规范地质灾害工程施工过程,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为XXX地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位于XXX市XXX区,工程规模约XXX平方米。
主要包括XXX。
三、工程施工组织1.施工总体安排按照“先先易后难、先表面后深部”原则,制定施工总体安排。
采取分段、分期、分块施工,控制施工规模,确保施工质量;合理安排人员、物资和设备,保证施工进度;统一管理、协调作业,确保施工安全。
2.施工技术方案依据工程设计要求和地质灾害特点,采用XXXX(施工方法),确定具体的施工方案,包括开挖、填充、加固等工艺和措施,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3.现场施工管理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加强现场安全管理;配备专业监理人员,加强监理监测工作,保证施工质量;建立健全施工组织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凝聚施工力量。
4.环境保护措施根据相关环保法律法规,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确保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等污染物得到妥善处理,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5.资源合理利用合理利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余料,进行资源回收和再利用,尽量减少资源浪费。
6.应急预案制订施工应急预案,明确各种突发情况下的处理措施,确保人员和物资安全,保护环境。
四、施工流程控制1.施工前期准备①开展前期调查,了解工程地质环境和灾害特点;②组织开展现场勘察和测绘工作,获得施工设计依据;③确定施工总体安排,配齐人员、物资和设备;④落实环保措施,确保施工前期准备工作的顺利进行。
2.施工中期管理①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合理安排施工流程,确定施工queue,并进行施工现场监管;②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③加强现场环保监管,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④加强与监理单位的沟通,及时汇报施工进度和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d3e52ee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0a.png)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或地表地貌变化引起的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环境安全造成威胁和危害的现象。
常见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质灾害的频率和影响也越来越大。
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并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一、项目概述本项目位于某省某市区域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泥石流和山体崩塌。
预计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设计寿命为50年,治理面积约5000平方米。
本次报告将介绍初步设计及治理方案。
二、初步设计(一)调查步骤在实地调查中应通过地质调查、地形和水文地质调查、空照及遥感分析等调查方法获取数据。
1.地质调查:采用摸排、钻孔、切坡、开沟等方法对区域内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夹层结构、岩体裂隙、地下水和地形地貌等地质背景进行详细调查,获得地质构造分布图,判断潜在滑坡区。
2.地形和水文地质调查:通过现场勘察以及现有文章和图纸资料,绘制出区域内的地形地貌图和水文地质分布图。
3.空照及遥感分析:通过地面样本采集、人工解译和计算机数字处理,对地面表面进行量化、统计和综合分析,从而获得详细的地面信息。
(二)治理方案通过调查和初步设计,提出如下方案:1.滑坡治理:(1)加固滑坡脚,采用悬挂撑杆固定滑体,同时在滑道上构造混凝土杆栏板,防止滑坡范围扩大;(2)增设水泥粉混凝土加固桩在滑坡体内部逐层设置,有效提高滑坡体整体稳定性;(3)采用伞形排水管系统排除滑坡周围的地下水,减少滑坡体重量,增加滑坡体的稳定性。
2.泥石流治理:(1)对流域内三岔河、三眼泉、悬壶溪等主要沟道开展除淤清淤工作,加固沟道两岸。
同时,在流域上游拦截泥沙,有效减少泥石流发生频率;(2)在泥石流沟道头部,通过加固桩、搭建拦沙栏杆等方式建设拦沙桥,防止泥石流发生;(3)陡坡处采用大坝、拦挡墙等措施减缓泥石流的速度和能量,进一步降低泥石流对下坡地区的危害;(4)利用高压喷雾技术对滑坡处加固松散土层,预先稳定泥石流来源发生区。
地灾专项治理方案设计
![地灾专项治理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48d0ba4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6.png)
一、项目背景近年来,我国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为了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本方案针对我国某地区地质灾害的特点,提出以下专项治理方案。
二、治理目标1. 全面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降低地质灾害风险;2.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提高防灾减灾能力;3. 完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确保治理效果;4. 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减少灾害损失。
三、治理范围1. 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点;2. 易受地质灾害影响的村庄、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3. 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易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区域。
四、治理措施1. 全面排查(1)组织专业人员对治理区域进行全面排查,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2)建立地质灾害隐患点档案,明确隐患点位置、类型、规模、成因等;(3)对排查出的隐患点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治理等级。
2. 监测预警(1)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对隐患点进行实时监测;(2)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对地质灾害进行动态监测;(3)建立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3. 治理工程(1)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2)对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采用工程治理和生物治理相结合的方式;(3)对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点,采用工程治理和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方式;(4)对易受地质灾害影响的人员密集场所,采取搬迁避让、加固改造等措施。
4. 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1)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2)组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公众应急处置能力;(3)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确保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五、治理步骤1. 准备阶段:成立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治理方案,落实治理资金;2. 排查阶段:组织专业人员对治理区域进行全面排查,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3. 监测预警阶段: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开展实时监测,发布预警信息;4. 治理工程阶段:根据隐患点类型和规模,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5. 检查验收阶段:对治理工程进行检查验收,确保治理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XX场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XXXXXXXX地质队二〇一三年七月XXXXXXXX场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编写单位:XXXXXXXX地质队项目名称:XXXXXXXX场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设计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乙级设计单位(证书编号:xxxx号)项目负责:xxx报告编写:xxx审核:xxx总工:xxx队长:xxx提交日期:二〇一三年七月目录一、设计的目地和任务 (1)1.1 前言 (1)1.2设计目的及任务 (1)1.3设计原则 (1)1.4设计依据 (1)1.5设计工作路线 (2)二、滑坡隐患点工程勘察 (2)2.1滑坡隐患点现状 (2)2.2滑坡隐患点地质勘察 (2)2.3崩塌隐患点治理区地质环境条件 (4)2.3.2地形地貌 (4)2.3.3地层岩性 (4)2.4水文地质条件 (5)2.5工程地质条件 (5)2.6隐患点岩土工程勘察评价 (5)2.7崩塌隐患点勘察结论与建议 (6)三、边坡稳定性分析 (6)3.1计算方法 (6)3.2 计算参数 (11)3.3 允许安全系数 (11)3.4计算结果 (12)3.5边坡稳定性评价 (13)四、治理方案设计 (14)4.2方案选择 (14)4.2 治理方案设计 (15)五、治理设计预计效果 (17)六、边坡稳定性监测 (17)七、边坡工程治理概算 (18)7.1 编制依据 (18)7.2 概算编制 (18)7.3预计工期 (18)XXXXXXXX场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一、设计的目地和任务1.1 前言XXXXXXXX场地位于XXXX地区。
2013年3月,为集中XXXXX。
在整平地面时大面积开挖削坡,造成一个环场地的高差达Xm、坡角约XX°的边坡。
由于原设计侧重于景观美化,对开挖后的边坡在坡脚处1~2m做了些简易护坡措施。
在自然条件下,该边坡很容易发生边坡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对梁山烈士陵园工程建设的进度、已建物及当地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潜在严重威胁。
为防止地质灾害发生,避免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201X年X月受XXXX 的委托,XXXXXXXX地质队承担本次《XXXXXXXX场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任务。
1.2设计目的及任务目的:通过对XXXXXXXX场地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消除该灾害隐患点,确保附近的建筑物和人民群众的财产生命安全。
任务:根据岩土工程勘察及以往工程治理经验,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论证,在此基础上进行滑坡灾害防治设计,提出明确的结论和下一步工程建议。
1.3设计原则总体原则是在目前状况下提出安全上可靠、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便于施工的综合治理方案,具体原则是:⑴治理后的安全系数必须达到规范允许的安全系数,确保坡体下建筑物的安全。
⑵以人为本、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力求工艺可靠、节省投资。
⑶根据目前掌握的地质条件进行设计,治理范围和参数可根据施工揭露情况局部优化调整。
1.4设计依据按照现行有关工程滑坡灾害治理、防治等专业规范,有关岩土工程及结构设计规范,参照相关较权威手册,并根据本次取得的踏勘和调查资料进行设计。
⑴《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⑵《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⑶《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⑷《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⑸《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⑹《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⑺《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Z/T0218-2006)⑻《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手册》林宗元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⑼《岩土工程治理手册》林宗元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1.5设计工作路线滑坡边坡地质灾害往往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而其治理设计往往是总体设计是一次完成的,细部设计则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修正,即所谓“动态设计法——信息法施工”,当施工过程中揭示出的地质条件与设计有出入时要及时反馈给设计,从而调整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意图的准确落实。
这是边坡崩塌、滑坡灾害设计与其他建筑设计不同之处。
本次设计是在充分掌握现场地质资料及分析、计算的基础上开展的,整个工作的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二、滑坡隐患点工程勘察2.1滑坡隐患点现状本滑坡隐患点位于XXXX西侧,为新开挖的边坡。
目前坡高8~3米,长度为103m,坡向近东西向,坡角约50~70,坡体主要为粘土。
该隐患点岩体在干湿交替、大气降水冲刷、风化剥蚀等长期作用下,极易造成失稳而导致滑坡地质灾害发生。
因边坡开挖时间较短,边坡还处在应力应变的调整过程中,从现场调查来看,边坡坡脚有松散粘土堆积现象,说明边坡有滑动破坏的迹象,严重威胁XXXXXXXX场地工程建设的进度和已建物的财产安全。
2.2滑坡隐患点地质勘察根据《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Z/T0218—2006),勘察工作目的是查明该地段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划分其岩体结构类型,确定隐患点的破坏模式,提供验算崩塌稳定性及其治理设计所需的计算参数,对治理措施、监测方案提出初步建议,为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是↓图1-1勘察主要工作内容为:隐患点现状地形图测绘、隐患点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测绘、钻探工作等。
其具体工作量见表1。
工程质量评述如下:完成实物工作量一览表表:1-1本次隐患点地形图测绘范围是包括崩塌滑坡破坏可能影响到的地段,面积为XX平方公里。
测绘比例尺为1:500。
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其精度满足本次勘察及治理设计要求。
2.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测绘本次测绘工作是在充分搜集和研究区内已有水工环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
测绘方法是:利用1:500地形图为手图,沿边坡走向进行详细测绘,尤其是对边坡陡坎面所出露的地层界线点进行了详细地观察记录;观察点间距及布置视地质条件而定,其测绘精度满足治理设计要求。
2.2.3钻探工程勘探线垂直于坡体走向布置X条,勘探线间距视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确定,共完成钻探孔X个共计工作量XXXm。
钻孔深度接触到基岩面。
对工程揭露岩性进行了详细的工程地质编录。
其工程控制精度和钻探施工质量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2.3崩塌隐患点治理区地质环境条件2.3.1气象水文本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气候特征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同时,气候多变,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梅雨集中。
区内光、热、水资源丰富,但灾害性天气较为频繁,尤以洪涝灾害最为严重,每年6月下旬至8月上旬,区内常出现大面积持续性暴雨及阴雨天气。
2.3.2地形地貌治理区位于XX山中南部,地貌为丘陵山体斜坡。
区内地形标高在XX~XXm,高差XXXm,山体自然坡度为30~35°,山体植被发育,因建设削坡、场地整平等人类工程活动,对原始地形地貌改造强烈。
治理区第四系残坡积层厚度较大,自然山体植被茂盛,以灌木和小乔木为主,覆盖率达90%以上。
据现场勘察,钻孔揭露残坡积层最大厚度6.0m。
2.3.3地层岩性区内地层区划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安庆~芜湖地层小区。
前第四纪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象山群(J1—2xn),第四纪地层为第四系残坡积层(Q el-dl)。
其特征分述如下:(1)、前第四纪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象山群(J1—2xn):主要岩性:上段为灰白、灰黄色粉砂岩与石英粉细砂岩、粉砂质粘土岩互层。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中段为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夹含砾石英细砂岩,局部夹粘土质粉砂岩。
下段为灰白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底部见底砾岩,厚度为200m~600m,地层倾向110~140°,倾角30°~35°。
(2)、第四纪地层为第四系残坡积层(Q el-dl),主要为粉质粘土,区内所有地段均有分布。
灰黄、褐黄色,稍湿,可塑~硬塑状态。
2.4水文地质条件区内地表水体不发育,大气降水沿山坡径流,汇入长江。
该区地下水类型为裂隙水,赋存于基岩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之中,在基岩出露地表处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地下水位埋藏深度随地形变化,并与大气降水补给关系密切,枯季水位埋藏深、坡体干燥,雨季水位上升。
2.5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岩(土)体成因、性状、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区内工程地质岩组可分岩体和土体两类。
(1)、岩体区内出露的岩体主要是坚硬厚层状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含砾砂岩岩组为侏罗系象山群,主要岩性为浅紫色、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泥质粉砂岩、含砾粗砂岩,岩石半坚硬,粒状结构,层状构造,裂隙较发育,地层倾向110~140°,倾角30°~35°。
据区域资料,石英砂岩抗压强度为40~60Mpa,泥质粉砂岩抗压强度为20~40Mpa。
(2)、土体土体为第四系上更新统残坡积粉质粘土,灰黄色~黄褐色,稍湿,可塑~硬塑状态。
据钻孔揭露及试验资料,其厚度在3.00~6.00m之间,含水量19.8~27.3%,孔隙比0.527~0.730,液性指数-0.15~0.31,内摩擦角14.5~28.4度,凝聚力45~114Kpa,压缩模量9.35~14.52Mpa;具中等压缩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约为200Kpa。
2.6隐患点岩土工程勘察评价综上所述,本区降水丰富,每年6~8月是降雨集中期,常出现持续性暴雨及阴雨天气。
由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容易渗入山体残坡积层和岩石风化裂隙之中,使其浸润含水,因而导致岩土体强度降低。
边坡岩体表层风化裂隙发育。
另根据现场勘察及本区域地质表明:该处的第四系粘性土具弱膨胀潜势,属膨胀土。
膨胀土亲水性极强,是一种失水开裂、吸水膨胀和反复膨胀的粘性土,在这种反复膨胀变化作用下,受影响的粘土强度会减弱。
加之开挖边坡所造成的临空面,增大了与雨水的接触面积,使其易在雨水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变得不稳定,产生——滑坡,最终形成严重的地质灾害。
膨胀土变形、气象条件及土体自重是产生该次滑坡的最主要根源。
2.7崩塌隐患点勘察结论与建议1、通过本次岩土勘察,查明了XXXXXXXX场地隐患点现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了边坡可能的破坏模式,提供了验算其稳定性及治理设计所需的计算参数值,为治理工程设计提供了基础资料。
2、本隐患点治理区边坡主要为土质,从切坡出露的基岩来看,除岩体表层岩石强风化及软弱结构面岩性蚀变强度降低外,新鲜岩石较坚硬、强度较高,故其有利于不稳定边坡体治理时的方案选择。
3、边坡是在山腰围绕建筑场地削坡造成的,在形态上是一个半环形,边坡临空面受力形式不同,破坏方式不一样,建议分区治理。
3、治理区内控制滑坡破坏的主要因素是水对膨胀土的渗透破坏。
为此,建议测区该隐患点治理以挂网岩石锚喷支护为主,次为对边坡陡坡外修建排水沟,减少雨水对边坡的破坏。
4、治理措施结束后,应进行必要的观测工作,建立健全的监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