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科学实验-魔法漆封装试验我们经常会见到许多物品都被封装起来,比如食品、饮料等。
为了探究封装的作用,我们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实验——魔法漆。
实验材料:1. 钢板2. 橡皮手套3. 砂纸4. 螺丝刀5. 透明胶带6. 透明塑料袋7.魔法漆(水性漆)实验步骤:1. 用砂纸将钢板的表面打磨光滑。
2. 戴上橡皮手套,用螺丝刀将魔法漆倒入透明塑料袋中。
3. 将钢板放入塑料袋中,将口封好,确保钢板完全被魔法漆包裹住。
4. 轻轻摇晃塑料袋,让魔法漆均匀地附着在钢板上。
5. 取出钢板,用手触摸漆的表面。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钢板上的魔法漆没有干燥,相对比较黏稠。
而且,当我们触摸漆的表面时,发现漆没有粘到手上。
实验解析: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透明塑料袋的封装可以阻止魔法漆的氧气进入,使其难以干燥。
这样,魔法漆就能保持原有的黏稠性质,不会粘到物体上。
封装的意义: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封装的性质,在许多日常生活中应用到这一原理。
比如,在食品、饮料的包装中,通过合理的封装可以防止其暴露在空气中,从而延长其保质期。
此外,封装还可以保护物品不受外界的影响,确保物品的质量。
魔法漆的原理:为了更好地理解魔法漆的原理,我们探究了魔法漆中的成分与氧气之间的关系。
魔法漆中含有一种叫做“乙烯”的成分,这种成分在氧气的存在下会与氧气反应从而变硬。
当乙烯与氧气反应时,它会失去原有的黏稠性质,变得坚硬而粘性。
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封装的原理以及魔法漆的特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这些知识来合理运用封装,保护物品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
未来的探索:封装不仅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还在许多科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封装的原理和应用,为人类创造更多的发现与进步。
参考文献:暂无。
2017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汇总
四年级下册1运动与力活动目的:探究怎样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活动材料:风车、易拉罐、文具盒等。
活动过程:1.吹气或者用手煽风,观察风车的运动状态。
2.用力推静止的易拉罐,观察易拉罐的运动状态。
3.用力拉或者用手推静止的文具盒,观察文具盒的运动状态。
活动现象:1.用力吹纸风车,静止的纸风车会动起来。
2.易拉罐原来是静止的,用手使劲碰一下,易拉罐开始滚动,它的运动状态就改变了,用手挡一下滚动的易拉罐,易拉罐就停止了。
3.文具盒原来是静止的,用手使劲碰一下文具盒,文具盒开始滑动,它的运动状态就改变了,用手挡一下滑动的文具盒,文具盒就停止了。
活动结论:改变物体运动快慢,使物体启动或停止,需要给物体施加力。
2小球的运动活动目的:探究物体的运动路线。
活动材料:小球、硬纸板、弹力绳、橡皮筋等。
活动过程:抛小球,抛出去让它自由下落;推小球,让它在桌面上滚动;拿起小球,让它直接下落;弹力绳连接小球,使小球来回运动;用纸板拍击小球等,观察小球的运动路线。
活动发现:小球的运动路线有时是直线,有时是曲线。
活动结论:按照运动路线,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两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3 运动的形式活动目的:探究物体的运动形式。
活动材料:小木块、钢尺、风车等。
活动过程:1.在桌面上推小木块。
2.把钢尺一端按在桌子上,另一端露出桌面,用手拨动。
3.用嘴吹风车或拿着风车轻轻跑动,让风车转起来,观察现象。
活动结论:物体运动的形式有平动、振动、转动等。
4 声音的产生活动目的: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活动材料:钢尺、音叉、杯子、空塑料瓶等。
活动过程:1.把钢尺一端放在桌面上,另一端露出来,用手轻轻拨动,观察现象。
2.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观察现象。
3.将一杯水倒入另一杯水里,观察水面有什么现象。
4.嘴对着塑料瓶口吹气,观察发生的现象。
活动现象:钢尺的另一端振动,并且发出声音;水面振动,并且发出声音;瓶口振动,并且发出声音。
活动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小学科学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三维目标分布框图第一单元热胀冷缩第一课温度计的秘密第二课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第二单元岩石的科学第三课认识岩石第四课做个岩石百宝箱第五课岩石的用途第六课岩石的风化第三单元土壤与植物第七课土壤里有什么第八课土壤的种类第九课土壤与植物第十课保护土壤第十一课认识光第十二课玩镜子第十三课筷子“折”了第十五课飞旋的陀螺第十六课光与我们的生活彩虹的秘密飞旋的陀螺光与我们的生活第十七课航海家的发现第十八课地球上有什么第十九课我在哪里第二十课苹果为什么落地第二十一课测量重力单元科学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科学知识热胀冷缩•认识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知道为什么使用工具比感官更重要。
•提出问题: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制订计划: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观察、试验、制作: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
•思考与结论: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对待科学学习态度: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关注日常生活中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物质世界: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岩石的科学•认识科学探究:知道为什么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提出问题: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观察、实验、制作: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等)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能用简单的器材作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试验记录。
•搜集整理信息: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初步学会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思考与结论: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保护土壤教案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保护土壤教学目标:1、通过查阅和调查资料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能设计实验探究水土保持的方法。
2、意识到土壤的重要,能够感激土壤;能够在自己的行动上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3、向学生进行保护土地资源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尊重事实,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下面我们观看一段录像。
要求:注意观察。
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问题?播放有关黄河的影像资料。
二、探究活动:1.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1)提出问题。
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2)猜想假设。
(3)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4)汇报交流: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植物会灭亡,动物会灭亡,人类会灭亡;地球会像别的星球一样没有生命,一片空白;地球会成为一个冰球;地球会成为一片沙漠……/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 tail&word=%BF%C6%D1%A7%20%CB%C4%C4%EA%BC%B6%CF%C2%B2%E1% 20%B1%A3%BB%A4%CD%C1%C8%C0&in=6401&cl=2&lm=-1&st=&pn=43& rn=1&di=93848703570&ln=545&fr=&fm=&fmq=1330929329702_R&i 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 43&-1&di93848703570&objURLhttp%3A%2F%%2F iconograph%2F1300672749.jpg&fromURLhttp%3A%2F%2Fwww.vsre%2Findex.php%3Fd%3Darticle%26c%3Dshowread%26id%3D1 42602&W500&H375&T9839&S46&TPjpg2.怎样保护土壤?(1)提出问题。
五四制新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16课《蜡烛燃烧》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16课《蜡烛燃烧》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蜡烛燃烧》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四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引领,认识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变化,接下来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认识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新物质,最后通过交流探讨,感受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从思考“蜡烛燃烧时变短了,变短的部分去哪儿了?”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并提示学生准备烧杯、蜡烛、玻璃片、澄清的石灰水等,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做好材料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让学生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交流探讨,操作观察,认识蜡烛燃烧时会发光、产生黑烟和水。
接下来,提出自己的猜想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再通过探究实验验证猜想,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获得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结论。
最后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生成新物质的现象,通过观察分析这些现象,发现在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光、发热、改变颜色等现象;第三部分拓展活动,让学生找一找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有的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起到帮助的作用,也有的对人们的的生产生活有不利的影响,指导学生在了解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帮助与影响。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首先从观察生活现象入手初步了解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变化,实验探究生成的新物质,再研究生活中有哪些生成新物质的现象,最后回归生活,研究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科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理念。
【学生分析】学生对燃烧是非常熟悉的,蜡烛燃烧也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但是,蜡烛燃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短时间内蜡烛燃烧所发生的变化是很小的,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学生对新物质的产生还是比较陌生的,没有进行进一步地观察、质疑、思考。
同时,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猜想、探究实验的能力及比较、分类、归纳、综合等科学思维。
科学四年级下册青岛版
科学四年级下册青岛版科学实践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培养科学精神的有效方式。
通过实践的亲身体验,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科学方法,提高观察和实验技能,并且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四年级下册青岛版科学教材中的一些实践内容。
一、观察植物的根、茎和叶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通过观察植物的根、茎和叶的外部形态,了解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为了使观察更加直观和有趣,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到校园内或者附近的公园中观察植物。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对比它们的根、茎和叶的特点,做出相关的记录并进行总结。
二、制作简单的发电电池这个实践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亲手制作电池的过程,了解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铜片、锌片、铜线、砂纸等材料,让学生按照指导要求进行操作。
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电池的正负极、电流的流动等现象,并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联系,加深学生对电池的理解。
三、探究空气的压力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空气的压力是什么,以及它对物体的压力是如何起作用的。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塑料瓶、吸管、水等材料,让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学生可以通过改变瓶子中的水的数量或者吸管的长度来观察空气压力对物体的压力变化的影响。
实验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
四、制作简单的风车在这个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亲手制作一个简单的风车,并观察它在风的吹动下的转动情况。
通过制作的过程,学生可以了解到风力是如何转变成机械能的,并且在观察中可以让他们发现风力的大小和方向对风车转动的影响。
学生可以在制作好的风车上标注不同方向的箭头,然后放在各个位置观察旋转情况。
五、测量物体的体积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测量物体的体积,了解体积的概念,并学会使用容量单位进行测量。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透明的直角三棱柱容器和水,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测量。
青岛版科学(六制)小学四年级下册22.《制作小台灯》教学课件
关
1、
2、
3、
活动过程
LED小台灯就完成了。
我可是同学们的 好帮手呀!
活动过程
让我们试试小台灯亮不亮?
活动过程
1.合上开关,如果不亮,要查找线路连接 是否出错误。 2.确定电路正常,把所有导线连接处用绝 缘胶带密封。 3.试一试小台灯安放是否稳固。 4.观察灯光照射位置是否合适。
活动过程
包装一下把! 让小台灯变得更精美。
1、
2
3、
4、
5、
活动过程
LED小台灯-连接灯珠两侧的导线
取出红黑导线和灯珠,按照灯珠两侧金属片上的标识,“+”正极接红线、“-”负 极接黑线,再 分别将两侧灯珠和导线的连接处用绝缘胶布包裹绝缘。
“—” 负极
“+” 正极
1、
“—”
“”
2、
两侧导线连接处 缠绝缘胶布
活动过程
LED小台灯-灯杆与灯线的组合
工程的基本步骤包括: 明确问题、确定 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
拓展活动
2个 螺帽
所
个
灯
垫
有
绝 缘 胶
电 池 盒
布
片
2节电池
开 关 LED
杆
灯
配 件 及
名
红黑导线
称
活动过程
LED小台灯-组装灯罩与灯杆
1、取出灯罩,将底部中间用小刀割个小十字,再用铅笔或灯杆轻轻的将十字钻成圆孔。 2、取出两个垫片、一个螺帽和灯杆,将灯杆一端先放一个垫片、再放灯罩、另一个垫片、最后放 螺帽拧紧,把灯罩固定在灯杆上。
青岛版小学《科学》 四年级下册配套课件
(六﹒三学制)
22.制作小台灯
活动准备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筷子折了》课件
实验材料:
塑料盒 水 激光灯
圆盘
温馨提示
1、激光灯不能照射眼睛。 2、做实验时请仔细思考光是从什么物质 进入 什么物质 ? 光的传播方向有什么变化? 3、激光灯的照射方向? 4、实验时分工要明确, 实验完毕后整理 实验器材及时填写实验报告单。
• 问题一:光从什么物质进入什么物质? 空气 → 水 • 问题二:光的传播方向有什么变化?违背了光的折 射规律源自 海 市 蜃 楼云 海 佛 光
三日同辉
拓展活动: 请查阅资料了解海市蜃楼的具体成因。
• 问题三:激光灯的照射方向? • 实验结论: • 光从( 进入( 发生(
)以( ) )时,光的传播方向会 )
光从一种透明物质 以一定的角度进入另 一种透明物质时,传 播方向发生偏折,这 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用光的折射解释有关现象
水中的鱼 看上去比 实际的位 置要浅.
我们平时看到的许多商品广告有的忽 视了科学性。如下图中有一处科学性 错误,请指出错误的地方,并说明它 违背了什么规律。 看到的水中部 分应弯折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共10篇)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共10篇)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全册)赵秀芹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南流小学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篇二: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全册)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篇三: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2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分组实验时间:10分钟)实验材料:碘酒、米饭、滴管、白纸、酒精灯、碟子、花生、瘦肉等实验步骤: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黑色。
这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
说明花生内含有脂肪。
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
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实验结论:食物营养成分有:淀粉、脂肪、蛋白质等。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学习指导与训练答案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学习指导与训练答案一、温度计的秘密填空:1、(冷热)2、(温度计)3、(液体热胀冷缩)4、(摄氏温度)5、(玻璃泡)(玻璃管)(刻度)6、(膨胀)(收缩)(热胀冷缩)7、(膨胀)(收缩)(热胀冷缩)(热胀冷缩)8、(0℃)(-20℃)9、(0)(100)科学探究:科学与生活:1、答:动物油遇冷后体积缩小了,所以油面的中间会凹下去。
2、答:物体一般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是有些物体却是相反的,比如这是因为水在4℃以下,随温度降低,其体积不断增大。
因此水结了冰不会缩,反而会胀破水管。
二、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填空:1、(空气)(体积膨胀)2、(膨胀)(缩小)3、(热胀冷缩)认真选一选:1(A)(B)2、(B)3、(A)4、(C)5、(C)科学探究:1、把煮熟的鸡蛋放入冷水后,鸡蛋受冷体积收缩。
由于蛋壳和里面部分收缩的程度不相同,使鸡蛋壳和里面部分容易分开,所以好剥皮。
2、气球更大了,因为气球里面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了。
科学与生活:1、车胎内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导致车胎被胀破。
2、这是为了给钢轨留出受热体积膨胀的空间,以免钢轨膨胀变形,导致火车脱轨。
三、认识岩石填空:1、(地壳)2、(山脚)(河边)(工地)当好小法官:1、(√)2、(×)3、(√)4、(√)5、(×)6、(√)科学与生活:1、从岩石的形态、结构、颜色、硬度、遇盐酸是否反应等方面进行。
2、可以在岩石上刻画,手指甲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较软;手指甲画后没有刻痕,铜钥匙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较硬;铜钥匙刻画后没有刻痕,小刀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很硬,小刀刻画后也没有刻痕的岩石非常硬。
四、做个岩石百宝箱填空:1、(石灰岩)(大理岩)2、(采集岩石)(洗净晾干)(分类编号)(做标签)3、(编号)(岩石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时间)(采集人)4、(很硬)(石英)(长石)(云母)5、(颗粒)(薄层)6、(花岗岩)(砂岩)(石灰岩)(页岩)(大理岩)当好小法官:1、(×)2、(√)3、(×)4、(√)5、(√)6、(√)科学与生活:1、到野外采集岩石首先要准备好各种工具,在河边采集时注意不要掉到水中;不要到很深的密林中去,防止迷路。
新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计划表
新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计划表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新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计划表篇1一、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经历了一年的科学学习,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比如,对周边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初步掌握了科学学习的方法,尤其是观察的方法;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
因此,这一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
四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学习积极性很高,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
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
通过观察,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
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二、教材分析:1、本册内容情况:《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动物与运动”“位置与运动”“力与运动”“昼与夜”和“交通运输”五个单元组成。
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册教材以“运动”为主线,通过与运动有关的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宇宙世界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开始意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不断运动的世界,从而为下学期学习“变化的世界”奠定基础。
2、本册单元目标:(1)动物的运动引导学生从多种途径观察并模仿动物运动的多种方式,逐渐养成坚持进行合理体育锻炼的习惯,能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分析动物身体结构与运动功能的联系,并鼓励学生大胆设计仿生产品。
(2)位置与运动通过学生亲历各种活动,能选择参照物,定性的描述一个给定物体的相对位置,认识地图图例,帮助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能利用简单工具测量物体运动过程中不同时刻所经过的距离,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力与运动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体验各种力作用的不同结果,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意识到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素养抽测实验及器材清单
序号
实验名称
推荐使用实验器材
4-1
怎样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易拉罐、风车、文具盒等物体(材料可替换)
4-2
运动的物体是否具有能量
2-5个瓶装矿泉水、小球、锤子、核桃等(材料可替换)
4-3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钢尺、音叉、水槽、水、2个烧杯、小鼓、鼓槌、豆粒、空塑料瓶、小泡沫球等
4-4
声音是否具有能量
小鼓、鼓槌、蜡烛、火柴、音响等
4-5
声音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水槽、石块、声音设备、桌子
4-6
不同材料传播声音的效果
音叉、敲锤、纸杯、棉线、塑胶、线铜线梳齿疏密不同的梳子
4-8
怎样改变声音的强弱
大鼓、纸屑。
4-9
帆船远航归港与地球形状的联系
平木板(或水平桌面)、圆球、帆船模型等
4-10
太阳很大看上去并不大的原因
圆形纸板、直尺等
4-11
环形山的形成原因
大小不同的石子、大小相同的玻璃球、细沙、水槽、直尺等
4-12
光照、空气流通对辣椒生长的影响
两株长势相近的辣椒
4-13
控制灯泡的亮灭
电池、电池盒、小灯泡、开关、导线、灯座
4-14
哪些物体容易导电
电池、电池盒、小灯泡、开关、鳄鱼夹导线、灯座、干木条、铁定、铝片、塑料片、纸等(材料可替换)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2
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分组实验时间:10分钟)实验材料:碘酒、米饭、滴管、白纸、酒精灯、碟子、花生、瘦肉等实验步骤: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黑色。
这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
说明花生内含有脂肪。
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
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实验结论:食物营养成分有:淀粉、脂肪、蛋白质等。
注意事项1. 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2. 加热时注意安全。
二、实验名称:不同材料的溶解实验(分组实验时间:10分钟)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实验步骤1、先在烧杯中分别倒入三分之二的清水2、用药匙取适量的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
3、搅拌后静止一会,观察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小苏打、洗衣粉能在水中溶解,面粉、食用油、粉笔末、黏土、木屑不能在水中溶解。
实验结论:有的物体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
注意事项: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
三、实验名称:物体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分组实验时间:15分钟)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白砂糖实验步骤:实验一:在两个烧杯里分别放入等量的冷水,将两块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观察有什么现象?实验二:在两个烧杯里分别放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将两块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十秒钟,观察有什么现象?实验三:在两个烧杯里分别放入等量的冷水。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践活动
青岛版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四年级下册)1 认识光1.怎样让光穿过3张带孔的纸板照射到黑色纸屏上?实验结论:2 光的反射1.怎样看到自己的后脑勺?看到的原因:3 潜望镜的秘密1. 做一个潜望镜,探究潜望镜的秘密。
4 彩虹的秘密1. 至少用一种方法制造彩虹。
5 热传导1.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一)实验目的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实验准备带铜棒的铁架台、凡士林、火柴、酒精灯实验步骤1.将火柴版抹上少许凡士林,让其依次粘在铜棒上,保持间距一致。
2.用酒精灯加热铜棒的一端,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热过程中,会发现靠近火焰的火柴先掉落,随后火柴按铜棒受热近端至远端的顺序依次掉落。
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传导。
2.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二)实验目的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实验准备蜡烛、杯子、试管夹、铝片实验步骤给铝片均匀地涂上蜡油,铝片的一端用试管夹夹住,另一端用酒精灯加热。
1分钟后,观察铝片上蜡油产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加热过程中,会发现铝片上加热部位的蜡油先熔化,然后逐渐向外扩散。
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传导。
你知道影响热传导快慢的因素吗?6 热对流1.探究热在液体中的传递实验目的探究热在液体中的传递实验材料烧杯、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木屑实验步骤1.在烧杯的水中放点木屑。
2.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观察水变热的过程和现象。
3.画一画加热时木屑在水中的运动路线。
实验现象木屑上下流动翻滚实验结论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周围及上方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被加热再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使水逐渐变热。
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对流。
2.画一画暖气片的热在房间中传递的路线。
观察实践探究结论:7 热辐射1.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热能力的实验2.说说烧水的过程中,有哪些热的传递方式?8——10 春夏星空1. 认识星座,在星空中找一找。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全册)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实验2课3课认识岩石采集、观察岩石【实验目的】采集并研究各种各样的岩石【实验材料】各种各样的岩石、盐酸、滴管、锤子、小刀、铜钥匙、放大镜。
【观察、实验步骤】1.请你到旷野、山区或海岸寻找岩石,尽可能多采集些不同种类的岩石。
2.用水冲洗并检查每块岩石,摸摸每块岩石,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观察它的棱角,是圆的还是尖的?用刀片、铜钥匙、手指甲刻划每块岩石,测试其硬度大小。
每块岩石的颜色又是怎样的?3.观察岩石的内部,用手掰开或者是用锤子敲开每块岩石,看看岩石的内部有什么东西?岩石内部和外部的颜色是相同的吗?有小沙粒掉下来吗?4.在每块岩石上滴一滴盐酸(注意安全),冒泡吗?【实验现象及结论】放大镜的使用放大镜是简单的放大仪器。
它的主要部分是一个两面凸的透镜。
一般的放大镜能够将物体放大5~10倍,也有能放大20~30倍的。
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一般5倍以下的放大镜使用时,可将放大镜放在被观察的物体上,上下移动直至看清楚为止。
10倍以上的放大镜如果也用同样的方法,往往使观察对象变形,因此,应将放大镜放在眼前,再用另一只手移动观察对象直至看清楚为止。
4、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岩石的影响。
【实验材料】酒精灯、火柴、镊子、小块岩石、烧杯、冷水。
【实验步骤】1.用镊子夹住一小块岩石在酒精灯上烧一会儿,然后立即把它放入冷水中,观察有什么变化。
2.照上述方法反复做几次,观察这块岩石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岩石的表面出现裂缝,而且裂缝越来越大,甚至一块块往下掉碎石屑。
【实验结论】当岩石受热时,体积膨胀,由于岩石从表面到内部受热程度不一样,因此整块岩石各部分的膨胀程度也就不同。
当岩石受冷时,体积收缩,同样,由于从岩石表面到岩石内部冷的程度不一样,整块岩石各部分收缩的程度也不同。
时间长了,岩石各部分总是胀缩不均,内部结构就会受到破坏,产生裂缝,甚至脱落下碎石屑。
5、土壤成分分析实验【实验目的】探究土壤的成分。
【实验材料】烧杯、量筒(或试管)、铁架台、酒精灯、滴管、铁盘、铁网、一小块土壤。
【实验步骤】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仔细观察,出现什么现象?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或试管)里,尽量搅拌,然后静置。
观察出现什么现象?3.用滴管取上层清液滴在玻璃片上,将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观察现象。
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有什么现象发生?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及结论】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会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里含有空气。
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或试管)里,尽量搅拌,然后静置。
会发现土壤分层沉降,下层是粗粒的砂,上层是很细的粘土。
这说明土壤中含有颗粒较大的砂和很细的粘土。
3.烧干水后,发现玻璃片上就会有一些“脏”的痕迹。
说明土壤中含有溶于水的物质,例如盐类。
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现象:冒烟,有气味,少过后颜色变浅了。
这说明土壤中含有能够燃烧的腐殖质。
土壤性质实验【实验目的】探究三种土壤的特点。
【实验材料】砂质土、壤土、黏质土,去底塑料瓶、纱布、玻璃杯、支架。
【实验步骤】1.把三个同样大小的去底塑料瓶用纱布扎好口,倒放在支架上,并分别加入同样多的砂质土、壤土、黏质土。
2.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实验现象】砂质土渗水最快,粘质土渗水最慢,壤土渗水适中。
停止滴水后,盛砂质土的瓶子内剩下的水最少,盛黏质土的瓶子内剩下的水最多,盛壤土的瓶子内剩下的水适中。
【实验结论】砂质土:渗水快,保水性能差。
壤土:渗水中,保水性能中。
黏质土:渗水慢,保水性能好。
6、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实验目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实验材料】砂质土、壤土、黏质土,花盆、豆苗。
【实验步骤】1.在三个同样大小的花盆,分别加入同样多的砂质土、壤土、黏质土。
2.同时栽入三棵生长情况相同的豆苗,同时浇同样多的水。
3.一周后,观察豆苗的生长情况。
【实验现象】壤土中的豆苗生长得最好,砂质土中的居中,黏质土中的最差。
【实验结论】土壤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也不同。
豆苗适于生长在壤土中。
7、水土流失实验【实验目的】探究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实验材料】两块木板,上面铺着同样厚的土,一块没有植物,一块长有青草;喷壶;量筒;烧杯。
【实验步骤】1.两块木板,上面铺着同样厚的土,一块没有植物,一块长有青草,把两块木板倾斜相同的角度。
2.同时用喷壶浇同样多的水。
用烧杯把流下的水收集起来。
3.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有草覆盖的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较少,而且比较清;无草覆盖的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较多,而且比较浑浊。
【实验结论】水、土、植物是互相依存的,植物可以保护土不被水冲走,同时也使水不致流失,有了土和水植物才能生存。
没有植物的保护,土容易被水冲走,同时也使水流失;没有了土和水,植物也不能生存。
第四单元光与我们的生活8、光的传播实验(选一种)方法一:【活动目的】研究光的传播路线。
【活动材料】三张硬卡纸、蜡烛、小刀。
【活动过程】1.用小刀在三张硬卡纸上分别刻出一个小孔。
2.点燃蜡烛,放在桌子的一端。
3.将三张硬卡纸放在人的眼睛与蜡烛之间,想办法固定住。
4.调整硬卡纸,想办法看到蜡烛的火苗。
【实验现象】只有当人的眼睛与硬卡纸的三个小孔、蜡烛在一条直线上时,才能看到蜡烛的火苗。
【实验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方法二:【活动目的】研究光的传播路线。
【活动材料】纸、电灯(蜡烛或者是某一观察点,如黑板上的字)。
【活动过程】用纸卷一个直径比眼睛稍大的圆筒,闭上一只眼,用另一只眼先通过这个筒(此时筒是直的)看灯(也可看蜡烛,或者看某一观察点,如黑板上的字),然后再将直筒的前端弯折后观察。
【实验现象】通过直纸筒可以看到,而通过弯纸筒则看不到。
【实验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方法三:【活动目的】研究光的传播路线。
【活动材料】水槽、水、激光灯、牛奶。
【活动过程及发现】在水槽中加上水,用激光灯从水槽的一侧通过水照向另一侧,发现激光灯在水中留下了一束笔直的光束。
如果看不清楚,可以向水中加入一些牛奶,再用激光灯照,这时,在水槽中会看到一条很清晰的笔直的光束。
【实验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方法四:把几枚大头针插在纸板上,使后一枚针总是遮住前几枚,然后用直尺测一测,会看到插孔在同一直线上,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实验五:用一只眼看某一物体,把一支笔或一手指放到这只眼前,使眼、笔(或手指)和物体在一条直线上就看不见物体了,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9、小孔成像目的:研究光的传播路线材料:纸屏、灯、硬纸片、缝衣针。
过程:1、在桌上放一张白纸作屏。
2、用针在硬纸片的中心戳一个小孔。
并把它放在白炽灯和纸屏之间。
固定在支架上。
3、将电灯打开,即可在光屏看到灯丝的像。
现象:成的像是倒立的。
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0、自制万花筒【制作材料】三面大小一样的方形镜子,万能胶,硬纸片,剪刀,三角形的透明塑料袋,彩色小纸屑,透明描图纸。
【制作步骤】1.用万能胶把三面镜子组成上下中空的三棱柱,镜面朝里。
2.用剪刀在硬纸片的中央剪一个小孔,然后将硬纸片贴在三棱柱一端封上。
3.将透明塑料袋剪成三角形,大小与三棱镜底部三角形面积一致。
将准备好的彩色小纸屑放到透明塑料上,蒙上一片透明描图纸,封好封口。
4.将装有彩纸的透明塑料安装在三棱柱的另一个端口,注意让描图纸一面朝外。
为了防止漏光,可以找一张不透明的硬纸卷成圆筒,把镜子和装有彩色纸屑的透明塑料的侧面包住,这样一个万花筒就算大功告成了。
对着光线,透过小孔,慢慢转动万花筒,镜片不断反射出图案。
观看里面非常漂亮的图案,摇一摇,再看,又是另外一幅漂亮的图案,真是妙不可言。
【实验分析】根据镜子的成像原理,把万花筒的底部朝向明亮处的时候,光线就会从半透明的描图纸透过去,照在彩色的的碎纸片上。
透明塑料中的彩色纸屑被三角形的镜子反射形成影像,三面镜子互相反射,能第二次成像,这些图案规则对称,每一次转动万花筒,彩纸在透明塑料中的排列就不一样,所以在镜子中反复形成的图案也不一样,美不胜收。
11、消失的硬币材料:硬币、一个杯口比底大的玻璃杯。
步骤:1、将玻璃杯压在硬币下,我可以从杯子的侧面看到硬币。
2、在玻璃杯里盛满水,从杯子的侧面看去,我们会发现,硬币不见了。
但从杯口向下望的时候,硬币还在那里。
3、给玻璃杯底与硬币周围沾满水,再来做这个实验,你会发现,这个魔术不灵了。
透过玻璃杯的侧壁,总能看到一个硬币,这是为什么?现象:结论:倒入水后,光点的位置会偏移,原因是倒入水后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
12、自制彩虹【实验材料】黑色卡片,剪刀,镜子,橡皮泥,白色卡片,手电筒,碗。
【实验步骤】1.在黑色卡片上方剪一条水平的隙缝,折起卡片的底部,使卡片能立起来。
2.在碗里倒入半碗水。
将镜子倾斜45度放在碗里,使之一半在水下,一半在水上,用橡皮泥固定住。
3.把黑色卡片立起来,细缝正对着镜子,并将白色卡片放在它前面。
4.让手电筒的光透过细缝照在镜子上。
调整光柱、碗和白色卡片的相对位置,直到能在白色卡片上看到彩虹。
【实验分析】镜子与水构成的三角形形成了一个棱镜。
当光线通过棱镜时,每种颜色的光会以不同的速度传播,也会弯曲成不同的角度。
白光被切分为一个光谱,所以就能够看到反射在白色卡片上的彩虹了。
13、三色光的混合【实验材料】直径约10厘米的硬白纸板,彩笔,针,1米长的细绳,【实验步骤】1.把硬纸板分成相等的三部分,并分别用彩笔按顺序涂成红色、绿色和蓝色。
2.在圆心两侧小心的各打两个孔,两个孔相距2厘米。
3.用细绳穿过两个孔,把绳的两端系在一起。
4.使盘两边的绳的长度相等,转动圆盘使绳索绷紧。
当圆盘快速旋转时,你看到了什么颜色?【实验分析】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它们混合后就会出现白色,当圆盘快速旋转时,由于视觉暂留的效应,就会让三种光混合在一起,成为白色。
14、观察地图和地球仪的发现[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地图和地球仪发现地球的表面有什么[实验材料] 世界地形图、地球仪[实验过程]1.观察地图及地球仪,发现蓝色的表示海洋,黄褐色的表示陆地;地球的表面积很大,有5.1亿平方千米;地球上的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小。
2、观察地球陆地上各式各样的地形、地貌、山峰、高原、平原、沙漠、丘陵、盆地等。
3.通过观察发现地球仪上有经线、纬线、赤道、五带分布。
15、模拟苹果落地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模拟苹果落地现象的实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力,重力。
[实验材料]细线、小木块、皮球、毽子、橡皮、钩码、火柴等。
[实验步骤]1.一细线拴住一钩码吊在铁架台上,用火柴把细线烧断,钩码会落回地面。
2.用手托住一木块,松手,看到木块会落到地面上。
3.用手拍皮球,球弹起很高,但总会落回地面。
[实验结果]这些物体都会落回地面,说明这些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