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2012 年儿童哮喘国际共识

合集下载

儿童哮喘共识报告 ppt课件

儿童哮喘共识报告 ppt课件
Slide 8
PRACTALL EAACI / AAAAI 共识报告
管理
避免措施 药物治疗 免疫治疗 教育
摘自 Bacharier LB, et al. Allergy. 2008;63(1):5–34.
Slide 9
PRACTALL EAACI / AAAAI 共识报告
避免措施
• 推荐运用于致敏状态,并且接触过敏原和症状之间明显的关系
Slide 6
PRACTALL EAACI / AAAAI 共识报告
诊断
• 病史 • 体检 • IgE-介导的过敏 • 其它检测
– 胸部X线, eNO, 呼出气冷凝物等
• 评估肺功能 • 支气管舒张反应 • 鉴别诊断和并发症
IgE=免疫球蛋白E; eNO=呼出一氧化氮. 摘自 Bacharier LB, et al. Allergy. 2008;63(1):5–34.

否 运动是最常见的诱发 因素吗?

否 患儿有临床相关致敏原 吗?
是 病毒诱发的哮喘a
是 运动诱发的哮喘a
是 过敏原诱发的哮喘
是 未定义哮喘a,b
a儿童也可能是遗传过敏的. B鉴别诊断, 包括接触刺激物,还未确定的过敏原也包括在内.
摘自 Bacharier LB, et al. Allergy. 2008;63(1):5–34.
A尤其是重度或需要频繁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哮喘; b例如, 在急性并且反复频发阵发性气道阻塞期间,给予1 至 2 mg/kg/d强的松治疗3 至 5 天. 摘自 Bacharier LB, et al. Allergy. 2008;63(1):5–34.
Slide 12
PRACTALL EAACI / AAAAI 共识报告

儿童哮喘国际共识(最全版)

儿童哮喘国际共识(最全版)

儿童哮喘国际共识(最全版)摘要哮喘是全世界范围内儿童最常见的慢性下呼吸道疾病。

一些扌旨南和/或共识中有儿童哮喘的医疗决策。

尽管常规系统性的哮喘管理可以明显改善预后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些方法的昔及和实施仍然是主要的挑战。

因此,最近由欧洲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学会(EAACI)、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和免疫学会(AAAAI)、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和免疫学院(ACAAI)以及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的专家成立的哮喘变态反应和免疫国际联合会(iCAALL)已经决定提议儿童哮喘国际共识。

这份共识的目的是强调现有大部分指南中共有的关键信息,严格审查和评述差异,从而提供一个简明的参考。

儿童哮喘的管理原则是被广泛接受的。

总的来说,治疗的目标是疾病控制。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应该教育患丿斯口家长与医师合作来完成疾病的最佳管理。

确定并回避变应原也是十分重要的。

应该常规进行评估和监测来再评价和调整治疗。

药物治疗是哮喘治疗的基石。

在大多数患者,药物的最佳使用能够帮助患者控制症状和减少未来发病的风险。

哮喘急性发作的管理是慢性病治疗中需主要考虑的方面。

表型特异性的治疗选择也是一种趋势;然而, 这个目标仍没有达到。

哮喘是全世界范围内儿童最常见的慢性下呼吸道疾病。

哮喘通常起病于幼年,进展过程不同,表型不固定,这些随舂时间延长可能加重也可能消失。

学龄前儿童喘息可能由不同的原因引起;无论是否进行治疗,接近—半的学龄前喘息在学龄期症状消失。

然而,哮喘症状可能持续,尤其是在特应性体质和更严重患者哮喘症状经常会持续终生。

哮喘对于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及其花费都是很高的。

因此,适当的哮喘管理会对患者生活质量及他们的家庭还有公共卫生有较多的影响。

儿童期哮喘与致敏密切相关,尤其在发达国家。

常见暴露如香烟、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可能会诱发症状并导致发病和偶发致死。

目前,一级预防尚无可能。

然而,对于已经发病的个体,大多数儿童可通过适宜的治疗、教育和监测达到并维持控制。

支气管哮喘全球策略(2012更新版)

支气管哮喘全球策略(2012更新版)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年第5卷第8期25● 国际循证指南共识 ●支气管哮喘全球策略(2012更新版)杨慧,向平超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北京 100144)通讯作者:向平超 E-mail :xpcemail@支气管哮喘全球倡议(The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 )指南(以下简称2012版指南)始建于1993年,是基于当时最好的科学数据给出的哮喘管理推荐。

它的第一个报告: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发表于1995年,并分别于2002年、2006年基于当时发表的研究进行了修订。

2002年建立GINA 科学委员会,委员们汇集并评估哮喘相关文献,以便进行更新。

自2006年开始,每年12月份对GINA 进行一次更新,即结合上一年7月1日到当年6月30日发表的有影响力的研究文献进行更新。

2012年GINA 更新,委员会共检索到386篇文献,其中19篇经讨论研究确定对GINA 报告有深度影响(见本文参考文献)。

更新内容分为三组:(A )修订,即需要新的参考文献对原文进行修订或添加新的内容;(B )确定,即对已存在的文献进行添加或替换;(C )添加附加的澄清信息[1]。

下面简要介绍2012年GINA 更新的主要部分。

1 哮喘定义与概述中的修订在第一章节中,导致哮喘发生的因素部分有所修订。

哮喘的发生与宿主因素,环境因素,包括变应原,感染,职业致敏,烟草暴露,室内外空气污染及饮食有关。

而烟草暴露降低肺功能,增加哮喘严重性,对糖皮质激素反应不佳,从而导致哮喘控制不佳。

出生前及出生后烟草暴露可增加儿童早期发生哮喘样症状。

指南针对烟草暴露新增了一个Meta 分析[2],显示出生前母源性吸烟与儿童(≤2岁)哮喘发生强烈相关(OR =1.85,95%CI =1.35~2.53)。

随着儿童年龄增长,这种出生前的烟草暴露对于儿童哮喘的发生影响作用逐渐减弱,但在5~18岁之间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OR =1.23,95%CI =1.12~1.36)。

儿童支气管哮喘共患病诊治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儿童支气管哮喘共患病诊治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影响生活质量
共患病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生 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如睡眠质量 下降、学习能力减退、社交障碍等 。
诊治挑战与意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诊治挑战
儿童支气管哮喘共患病的诊治面临诸多挑战,如病情评估困难、诊断标准不统一 、治疗手段有限等。
诊治意义
提高对儿童支气管哮喘共患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同时,加强多学科合作和综合 管理,为儿童支气管哮喘共患病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建立双向转诊制度
建立基层医院与上级医院之间 的双向转诊制度,确保患者能
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THANKS。
流行病学特征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 势。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因素等是支气管哮喘发病的重要原因。
共患病概念及分类
共患病概念
共患病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慢性疾病 在同一患者身上同时存在,且相互之 间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导致病情更加 复杂、治疗更加困难。
共患病分类
明确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肺功能检查和过敏原检测等,评估 方法包括病情严重程度和控制水平评估。
共患病识别与处理原则
强调儿童支气管哮喘常与共患病同时存在,如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低通气综合征等,应尽早识别并妥善处理。
治疗策略与药物选择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控制水平,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 体激动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治疗,以及非药物治疗如氧疗、机械通气等。
诊断标准
根据患儿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鉴别诊断
需与上呼吸道感染、喘息性支气管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解读 年儿童哮喘国际共识

解读 年儿童哮喘国际共识

解读2012 年儿童哮喘国际共识2014-05-26 11:06 来源: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作者:向莉字体大小-|+来自于欧洲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学会(EAAcI)、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和免疫学会(AAAAI)、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和免疫学院(AcAAI) 以及世界变念反应组织(wAO) 的专家组成的哮喘变态反应和免疫国际联合会(IcAALL) 于20l2 年 6 月发表儿童哮喘国际共识(IcoN)。

ICAAELL 的委员对:2006 年以来修订或颁布的国际代表性或区域性儿童哮喘指南分析比较,这些指南文件包括澳大利亚哮喘管理手册2006 版、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20l1 年更新版、5 岁以下儿童哮喘诊断与管理的全球策略2009 年版、日本儿童哮喘指南2008 版、美国心肺血液研究所关于国家哮喘教育和预防计划的专家组报告一3 的2007 年版、儿童哮喘诊断和治疗的pRAcTALL 共识报告2008 年版、英国哮喘管理指南2011 年修订版(sIGN)。

IcON 强调了以上各项指南关于儿童哮喘管理理念的共同点一一哮喘治疗目标为疾病控制,达到哮喘控制的目标需要将教育患儿及其父母与卫生服务的专业人士的教育共同结合起来。

应规律进行评估和监测以便精细调整治疗方案。

大多数儿童经合理的药物治疗能控制症状和减少未来患病风险。

表型特异性哮喘治疗是未来发展趋势。

1 哮喘的定义和分类通过比较不同指南文件在定义哮喘的差异性和共性,指出在慢性炎症这一病理本质上已经达成共识。

并在使用描述性定义中,不同程度地涵盖了症状、表现类型和潜在机制。

但由于迄今为止,有关慢性呼吸道炎症、支气管高反应性、症状三者之问的关系仍小清楚,因此,IcON 认为在哮喘的定义中增加更加细化的描述,例如细胞类型、症状时程、可逆性及其触发因素,并不能增加在哮喘认知方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因此住临床应用中,使用一个简化的哮喘的工作定义更为实用,即哮喘是与多变的气流阻塞和支气管高反应性相关的慢性炎症病变。

儿童哮喘小气道功能障碍评估及治疗专家共识

儿童哮喘小气道功能障碍评估及治疗专家共识

儿童哮喘小气道功能障碍评估及治疗专家共识儿童哮喘是常见的儿科疾病之一,主要特点是呼吸道高度敏感,在刺激下易发生气道狭窄和炎症反应,导致慢性咳嗽、喘息和胸闷等症状。

小气道功能障碍是儿童哮喘的主要表现之一,指的是气道内径缩小,阻力增加,导致呼气流速下降。

对于儿童哮喘的小气道功能障碍评估及治疗,专家共识如下。

一、小气道功能障碍评估1.评估指标:(1)肺功能检测:包括峰流速-时间曲线(PEF-T)、最大呼气流速-时间曲线(FEV1-T)等。

(2)氮氧化物测定:测定呼气一氧化氮(FE_NO)水平,可反映气道炎症程度。

(3)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评估过敏原是否参与小气道炎症反应。

2.评估方法:(1)肺功能检测:可使用峰流速计、肺活量计等设备进行测量。

(2)氮氧化物测定:可使用呼气一氧化氮仪进行测量。

(3)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可使用免疫学方法进行检测。

二、小气道功能障碍治疗1.早期干预:(1)室内环境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污染源和过敏原。

(2)合理饮食:提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禁止食用过敏原或刺激性食物。

(3)良好作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4)运动锻炼:适量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肺功能。

2.药物治疗:(1)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可用于急性发作时的缓解治疗。

(2)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可用于稳定期的控制治疗。

(3)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控制气道炎症反应。

(4)抗白细胞介素:可用于控制儿童哮喘的炎症反应。

(5)抗过敏药物:可用于控制过敏性哮喘发作。

3.支持治疗:(1)心理支持: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心态,减轻焦虑和压力。

(2)家庭护理:家长应定期观察儿童哮喘症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康复训练:通过物理治疗、呼吸训练等手段改善肺功能。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新版指南解读_儿童哮喘管理方案_ (1)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新版指南解读_儿童哮喘管理方案_ (1)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1):1948-1949.7陈剑波,田佳,贵建平.AECOPD 患者血浆BNP 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0):1763-1764.8何晟,魏立平,康闪闪,等.无创通气对AECOPD 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TNF -α,CRP 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2012,2(14):223-224.9王永华.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脑钠肽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2013,42(7):806-807.10Chen YH ,Yao WZ ,Cai BQ ,et al.Economic analysis in admitted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J ].Chinese Medical Magazine (Engl ),2008,121(7):587-591.11付利萍.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7):1155.12王娜,林育红.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 急性加重期并2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J ].疑难病杂志,2012,11(11):846-848.13谭伟,孙龙凤,代冰,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成功的临床预测因素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147.14Ye F ,He LX ,Cai BQ ,et al.Spectrum and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of common pathogenic bacteria isolated from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mainland of China [J ].Chinese Medical Magazine (Engl ),2013,126(12):2207-2212.(收稿日期:2014-06-13)·指南·共识·标准·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新版指南解读———儿童哮喘管理方案2014年5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 )委员会根据近年来研究数据对哮喘指南进行了修订,在儿童哮喘的诊断、评估、治疗和管理等方面有较多更新。

儿童哮喘诊断标准

儿童哮喘诊断标准

儿童哮喘诊断标准
儿童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道疾病,临床上的诊断标准对于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

根据国际上的共识和指南,儿童哮喘的诊断主要依据症状、肺功能检查和过敏原检测。

首先,儿童哮喘的主要症状包括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感。

这些症状通常在夜间或清晨加重,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和睡眠质量。

此外,儿童哮喘还会伴随着气喘性支气管炎的症状,如气促、呼吸困难和胸闷。

其次,肺功能检查是儿童哮喘诊断的重要手段。

肺功能检查主要包括呼气峰流速(PEF)和肺功能试验(PFT)。

PEF是评估呼吸道阻塞和狭窄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于评估哮喘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PFT则可以评估肺功能的各项指标,包括用力呼气容积、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等,对于判断哮喘的严重程度和类型有重要意义。

最后,过敏原检测也是儿童哮喘诊断的重要内容。

哮喘患儿常常伴随着过敏原的存在,如花粉、尘螨、宠物皮屑等。

过敏原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儿是否存在过敏原引起的哮喘,从而制定相应
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综上所述,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症状、肺功能检查和
过敏原检测。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指标,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儿童哮喘,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因此,对
于怀疑患儿是否患有哮喘的医生来说,需要充分了解这些诊断标准,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儿童哮喘,减轻患儿和家庭的负担。

儿童哮喘知识手册

儿童哮喘知识手册

儿童哮喘知识手册全网发布:2012-07-19 13:42 发表者:殷勇8446人已访问收藏近年来,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

2000年全球哮喘防治倡议委员会估计全球哮喘患者有3亿,目前全球发达国家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已高达10%以上。

2006年由上海疾控中心组织的对上海市学龄期少年儿童哮喘患病率的调查数据显示为5.92%。

2010年全国0~14岁儿童哮喘的第三次流行病学调查已经启动,估计上海少年儿童哮喘患病率将达到8~10%。

全国有近3000万哮喘患者,其中有儿童患儿约1000万左右。

约1/3至1/2的中、重症儿童哮喘可迁延至成人。

影响儿童哮喘发病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最相关的因素是生活环境的改变、变应原暴露的增加和遗传易感性。

但遗传绝不是哮喘的唯一诱因,更无法解释近年来哮喘患病率的明显上升。

如果将“遗传”比作哮喘发病的基础,那么环境问题就是“催化剂”。

随着工业化社会的进程,全球大气、水、土壤污染日益严重,食品、生活日用品的化学制剂越来越多,这些对于哮喘易感儿童都是极为不利,极易引起气道高反应性,最终引起儿童哮喘发病。

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必要的规避措施和药物治疗来减少儿童哮喘的急性发作,达到预防、控制哮喘的目标,大大改善儿童及其家庭生活质量,大幅度降低社会医疗费用的支出。

哮喘管理步骤哮喘管理步骤旨在帮助您了解如何有效控制哮喘,并作为您与医生讨论时的指南。

第一步:诊断请将孩子呼吸困难的症状告诉医生当医生认为孩子患有哮喘时,进行相关检查了解有关哮喘的知识,比如什么是哮喘以及如何控制哮喘第二步:诱发因素通过记日记和过敏原检查找出使哮喘加重的因素当您了解了哪些过敏性和非过敏性因素会诱发您的哮喘时,您要学会如何避免这些因素第三步:药物您的医生会给孩子处方控制哮喘的药物了解药物的用途及如何合理用药了解如何通过书面的哮喘防治计划控制您的哮喘第四步:持续控制即使您的孩子感觉良好,也请您每1-3个月与医生讨论您孩子的哮喘状况坚持记哮喘日记检查孩子使用吸入器的方法每年进行肺功能检查以判断哮喘是否得到良好控制请告诉您孩子的哮喘医生以外的其他医护人员您的孩子患有哮喘第五步:哮喘教育向您的医生尽量多提问题,尽可能多了解哮喘相关知识,积极参加哮喘教育活动或中国哮喘联盟网站(),获得更多的信息哮喘治疗目标是“达到并维持哮喘临床控制”包括l 、无(或≤2次/周)白天症状2、无日常活动,包括运动受限3、无夜间症状或因哮喘憋醒4、无(或≤2次/周)需接受缓解药物治疗5、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6、无哮喘急性加重常见问题解答什么是哮喘?哮喘是一种呼吸道的慢性炎症疾病。

专家共识: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规范化诊治(2024年版)

专家共识: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规范化诊治(2024年版)

专家共识: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规范化诊治
(2024年版)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2024年版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的专家共识。

以下是一些重要观点和策略,供医务人员参考和遵循。

诊断标准
1. 基于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肺功能检查,确立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2. 评估病史、家族史、过敏源和哮喘触发因素,以更准确地诊断和管理儿童支气管哮喘。

治疗目标
1. 控制症状:减少哮喘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2. 防止急性发作: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和严重程度。

3. 改善肺功能:提高肺功能,减少气流受限。

治疗策略
1. 教育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哮喘病情、药物使用、生活方式
改变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

2. 个体化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反
应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3. 控制触发因素:减少或避免暴露在引起哮喘发作的触发因素上,如过敏原、气候变化和感染等。

4.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哮喘控制药物和
急救药物。

5. 随访和评估:定期随访患者,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计划。

预防措施
1.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度运动、避免二手烟暴露等。

2. 预防感染: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避免与感染
者密切接触等。

结论
本文档总结了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的专家共识,包括诊断标准、治疗目标、治疗策略和预防措施等方面。

医务人员应根据这些共识,提供适当的诊断和治疗,以改善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管理效果。

普米克令舒-儿科雾化维持

普米克令舒-儿科雾化维持

1.曲政海.布地奈德混悬液阶梯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哮喘的前瞻性研究.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23(8):609-611.
哮喘急性发作需要缓解, 缓解期需要进行维持治疗吗?
指南推荐——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法是儿童哮喘长期控制首选
GINA指南 20121
ICS是最有效的哮喘控制的基石用药 推荐用于各年龄段儿童哮喘的治疗
长期规律雾化吸入ICS有助于降低哮喘加重风险
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来自7项发表的已发表的研究,其中4项为美国研究,3项为欧洲研究。 Meta分析哮喘稳定时间不少于4个星期的患者停用ICS和继续ICS治疗至少3个月的差异1
停药哮喘加重
哮喘加重相对风险值增 加2.35倍
肺功能指标:FEV1降低 130mL
晨间PEF降低18L/min
平均标准哮喘症状评分增 加0.43倍
1.Rank MA,et al. The risk of asthma exacerbation after stopping low-dose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Allergy Clin Immunol.2013;131(3):724-9.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
儿童哮喘的治疗目标1
➢ 达到并维持症状的控制 ➢ 维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能力 ➢ 使肺功能水平尽量接近正常 ➢ 预防哮喘急性发作 ➢ 避免因哮喘药物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 ➢ 预防哮喘导致的死亡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等.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华儿科杂志, 2008, 46(10): 745-753.

14-2.洪建国-各国儿童哮喘指引的比较及中国儿童哮喘诊治指引的特点

14-2.洪建国-各国儿童哮喘指引的比较及中国儿童哮喘诊治指引的特点

4
儿童哮喘诊断-病史和体检
2012/7/30
儿童哮喘诊断标准
(一)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 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 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 清晨发作或加剧。
(二)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 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三)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 缓解。
薄p雾reschool wheezing illness since there is
哭吵insufficient evidence showing that the
大p笑athophysiology of preschool wheezing
运动illness is similar to that of asthma in
5
儿童哮喘诊断-评估
2012/7/30
哮喘诊断和监测指标
肺功能检测 过敏状态检测
协助哮喘诊断 有利于了解导致哮喘发生和加重的个体危险因素 有助于制定环境干预措施和确定变应原特异性免 疫治疗方案 气道无创炎症指标检测 诱导痰液检查、eNO等 哮喘问卷 C-ACT等
哮喘分期
分期 急性发作期(acute exacerbation) 指突然发生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或原有 症状急剧加重;
• 多因性喘息 mutiple-trigger wheeze
基于喘息 持续时间
• 一过性喘息 transient wheeze • 持续性喘息 persistent wheeze • 迟发性喘息 late-onset wheeze
GINA Pediatric Asthma Guidelines in Children 5 Years and Younger. May 2009

GINA方案解读儿童哮喘部分PPT课件

GINA方案解读儿童哮喘部分PPT课件

• 喘息、气短、胸闷 • 一般超过一种呼吸道症状
和咳嗽
• 呼吸道症状和强度可随时间而变化
• 不同文化背景和年 龄的人描述可能有 所不同
• 症状常于夜间或晨起加重 • 症状常由运动、大笑、接触过敏原、冷空气触发 • 症状随病毒性感染出现或加重
6
哮喘的诊断
诊断特征
诊断标准
2.确定的可变呼气气流受限
• 已证实的肺功能变异很大和气 流受限
药物
每日剂量(ug)
低剂量
中剂量
高剂量
儿丙酸倍氯米松 (CFC)
200-500
>500-1000
>1000
儿丙酸倍氯米松 (HFA)
100-200
>200-400
>400
布地奈德(DPI) 200-400
>400-800
>800
环索奈德(HFA) 80-160
>160-320
>320
丙酸氟替卡松 (DPI)
ICS+LTRA OCS
低剂量
(或+茶碱)
ICS+LTRA
(或+茶碱)
按需使用SATRA: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ABA:长效 β2受体冲动剂;SABA:短效β2受体冲动剂;OCS:口服糖皮质激素
19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每日剂量
12岁及12岁以上儿童
100-250
>250-500
>500
丙酸氟替卡松 (HFA)
100-250
>250-500
>500
糠酸莫米松
110-220
>220-440
>440
曲安奈德
400-1000
>1000-2000
>2000
20

小儿哮喘国际共识 (ICON)

小儿哮喘国际共识 (ICON)
小儿哮喘国际共识 (ICON)
2015NCCPS
有的治疗方法下,仅有不到50%的小儿哮喘患者 能够控制症状 美国过敏、哮喘与免疫学协会(简称AAAAI)、美国 过敏、哮喘与免疫学院(简称ACAAI)、欧洲过敏 及临床免疫学会(简称 EAACI)和世界过敏组织 (简称WAO)在2012年EAACI大会上携手推出了小儿 哮喘国际共识 (ICON)。 小儿哮喘国际共识的目标在于确保患者获得适当的 哮喘处理,以便控制疾病并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 小儿哮喘国际共识是iCAALL(International Coll -aboration in Asthma, Allergy and Immunology,国际 过敏、哮喘与免疫协作)计划的一部分。
ICON
EAACI 秘书长兼小儿哮喘国际共识负责人 Nikos Papadopoulos 教授表示:“在现有的治疗方法下, 仅有不到50%的小儿哮喘患者能够控制症状。小 儿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因此需要长期治疗。有 了小儿哮喘国际共识,我们强调了通过患者与医 生的共同努力,以及遵守周详的个人管理计划, 小儿哮喘是可以得到控制的。定期监控能够确保 治疗有效,并可对治疗方案进行微调。” 小儿哮喘国际共识将在《过敏》(欧洲过敏与临 床免疫期刊)上发表。
ICON
小儿哮喘国际共识在日内瓦举行的2012年 EAACI 大会期间推出。小儿哮喘国际共识的目的在于突 出众多现有指导方针共有的重要信息,同时严密 审视和评论它们之间的不同,从而提供一个简明 参考。小儿哮喘国际共识为小儿哮喘处理提供了 最佳临床实践建议。 全球已有数亿过敏患者,预计3亿人患有哮喘。 在一些国家,三分之一儿童患有哮喘,其中80% 患者还有其它敏感症。尽管全球已有不少有关如 何治疗这种疾病的指导方针和共识文件,但宣传 和实行这些指导方针和共识文件仍是重大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2012 年儿童哮喘国际共识2014-05-26 11:06 来源: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作者:向莉字体大小-|+来自于欧洲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学会(EAAcI)、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和免疫学会(AAAAI)、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和免疫学院(AcAAI) 以及世界变念反应组织(wAO) 的专家组成的哮喘变态反应和免疫国际联合会(IcAALL) 于20l2 年 6 月发表儿童哮喘国际共识(IcoN)。

ICAAELL 的委员对:2006 年以来修订或颁布的国际代表性或区域性儿童哮喘指南分析比较,这些指南文件包括澳大利亚哮喘管理手册2006 版、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20l1 年更新版、5 岁以下儿童哮喘诊断与管理的全球策略2009 年版、日本儿童哮喘指南2008 版、美国心肺血液研究所关于国家哮喘教育和预防计划的专家组报告一3 的2007 年版、儿童哮喘诊断和治疗的pRAcTALL 共识报告2008 年版、英国哮喘管理指南2011 年修订版(sIGN)。

IcON 强调了以上各项指南关于儿童哮喘管理理念的共同点一一哮喘治疗目标为疾病控制,达到哮喘控制的目标需要将教育患儿及其父母与卫生服务的专业人士的教育共同结合起来。

应规律进行评估和监测以便精细调整治疗方案。

大多数儿童经合理的药物治疗能控制症状和减少未来患病风险。

表型特异性哮喘治疗是未来发展趋势。

1 哮喘的定义和分类通过比较不同指南文件在定义哮喘的差异性和共性,指出在慢性炎症这一病理本质上已经达成共识。

并在使用描述性定义中,不同程度地涵盖了症状、表现类型和潜在机制。

但由于迄今为止,有关慢性呼吸道炎症、支气管高反应性、症状三者之问的关系仍小清楚,因此,IcON 认为在哮喘的定义中增加更加细化的描述,例如细胞类型、症状时程、可逆性及其触发因素,并不能增加在哮喘认知方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因此住临床应用中,使用一个简化的哮喘的工作定义更为实用,即哮喘是与多变的气流阻塞和支气管高反应性相关的慢性炎症病变。

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已有哮喘的分类体系包括年龄、严重度和持续性、控制、表型,基本反映了对哮喘分类体系的发展需求。

南于按照严重性/持续性进行分类的方法不能区分以下原因:是由于疾病固有的严重程度抑或由于治疗抵抗性及其他因素(如治疗依从性) 导致严重度的差异,所以正在被动态评估“控制”这一分类体系所取代,成为指导治疗的依据。

早在2009 年更新的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 指南中,已经指出用轻度间歇、轻度持续、中度持续和重度持续这种分类体系不能体现哮喘严重程度存在可变性的特征,也不能反映对治疗的反应程度如何,建议哮喘严重度分级水平应以达到哮喘控制所需的治疗程发来进行分级。

与我们当前应用的中国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和治疗所不同的是,在控制评估上,Ic0N 列举了没有疾病活动的状态所谓“完全控制”的概念,以及控制评估的 2 个维度,一个维度是当前损害(评估条目 5 项即日间症状、夜间症状、缓解药糊的使用、活动受限、5 岁以上儿童肺功能),另一个维度是未来风险(评估条目2 项即哮喘急性加重频次、药物不良反应)。

而在对于完全控制的定义上,各维度的各条目均为“零”门槛和正常肺功能,较之于原有的“控制”级明星提升,可谓控制级的最高水平。

对哮喘进行表型分类是一种指导疾病个体化管理的新理念,但其临床应用价值仍在研究中。

根据确切的触发因素提出的表型分类方法(病毒诱发,运动诱发,变应原诱发,未确定因素) 提供了一种简单的表型分类系统,用于指导治疗策略,但这仅仅是表型分类体系的一个代表,更加精确的关于反映确切病理生理机制的内表型体系和表型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深入研究将更适宜于临床实践。

2 诊断流程和鉴别诊断具备典型症状的反复发作是临床诊断哮喘的起步点。

现存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反复发作的次数或频率,但绝人多数指南指出至少 3 次发作。

除典型病史之外,在诊断程序的使用上,Ic0N 将诊断要点按照(相对) 重要性顺序排列如下:(1)既往史中有反复呼吸道症状(喘息,咳嗽,呼吸困难,胸闷),通常夜间/清晨症状严重,可因运动、病毒感染、暴露烟草烟雾、灰尘、宠物、真菌、潮湿的环境、气候的变化、大小、哭闹、暴露于变应原而导致发作;(2)个人过敏史(湿疹,食物过敏,变应性鼻炎);(3) 哮喘或变应性疾病的家族史;(4)体格检查发现胸部听诊有喘息声,或其他变应性疾病如鼻炎或湿疹的症状/体征;(5)肺功能评估(包括呼啜道可逆试验测定);(6) 过敏程度评估(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7) 排除其他诊断的检查(如x 片);(8) 试验性治疗;(9)呼吸道炎症的评估(呼出气一氧化氮分析,痰嗜酸性粒细胞汁数);(10) 呼吸道高反应性的评估(非特异性支气管激发实验,如乙酰甲胆碱,运动)。

对上述客观检查的临床应用上,强调了评估肺功能对哮喘的诊断和监测均具有重要意义。

适当地采用肺量测定法的最小年龄建议红5~7 岁。

虽然现有的儿童指南直接应用成人的判定标准如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在80%,预计值以上视为正常,支气管舒张试验后可逆性≥l2%视为异常,但仍然缺乏更多的儿童循证医学证据,重新评估相关指标的应用标准很有必要。

呼吸峰流速(PEF) 测定,包括可逆性和变异性,在儿童能掌握正确方法豹前提下有助于监测病情。

年龄<5 岁的儿童,视应用条件而定,可采用脉冲震荡法和特殊呼吸道阻力体描仪评估肺功能。

呼出气中一氧化氮增高用于确定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反应性住有所帮助,并能发现潜在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

痰嗜酸性粒细胞这项参数的临床有效性尚缺乏证据,因此目前不建议用痰嗜酸性粒细胞诊断或监测儿童哮喘。

而绝大部分药物和运动激发试验在儿童尚末进行标准化,因此以科研目的的应用多于临床常规。

需要与支气管哮喘病进行鉴别诊断的疾病谱基本包括(1) 感染和免疫相关疾病如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变应反应细支气管炎、免疫缺陷、反复呼吸道感染、鼻炎、鼻窦炎、结节病、肺结核;(2)支气管病理改变性疾病如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囊性纤维化、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3)机械性阻塞如先天畸形、淋巴结大或肿瘤、吸入异物、喉软骨软化/气管软化、血管环/喉蹼、声带功能障碍;(4)其他非呼吸系统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胃食管反流病、神经肌肉性失常(导致误吸)、心因性咳嗽。

试验性治疗用于不能确定诊断的病侧,特别是5 岁以下儿童,建议短期(如3 个月) 的吸入激素试验性治疗。

治疗期间(症状) 显著改善,治疗停止后恶化,则支持哮喘诊断。

但对于治疗的反应性为阴性时仍不能完全排除诊断。

3 药物治疗对于儿童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 应用剂量规则是ICON 有别于现行指南的一大特点。

低剂量lCs 可以使大部分轻度哮喘的患儿病情得到控制,持续性哮喘患儿应每日用Ics。

中、高剂量分别是低剂量的 2 倍和4 倍,丽氟尼缩松及曲安奈德这 2 个药物种类的低剂量3 倍为高剂量。

每种ICS 的剂量- 反应曲线虽然未尽可知,但是对大部分患儿而言,药物达到平台期时均能起效,起效剂量约为中等剂量或低于中等剂量。

一旦症状控制良好,应该逐渐将Ics 减至最低有效剂量。

各种Ics 的每日最低剂量见表l。

对照这个剂量,与现行中国儿童哮喘防治指南比较,在常用的二丙酸倍氯米松(5 岁以下低剂量范围100~200μg,5 岁以上低剂量范围:200~500μg)、布地奈德(5 岁以下低剂量范围100~200μg,5 岁以上低剂量范围200~600μg)、布地奈德混悬液(低剂量范围250~500μg)、氟替卡松(5 岁以下低剂量范围l00~200μg,5 岁以上低剂量范围100~250μg) 这4 种剂型的每日低剂量应予以重新认识,更加明确每类药物的低限剂量。

ICON 也仍然指出,Ics 的作用和生物利用率具有个体差异性,哮喘治疗的剂量一反应关系曲线相对平坦,最低维持剂量应该是个体化的。

且激素总量应包括针对变应性鼻炎或特应性皮炎局部应用激素的剂量。

Ics 应用的第1 年内其身高生长降低接近lcm,停后无持续影响。

最迈研究表明Ics 对患儿成年期最后身高的影响仍然存在。

其他不良反应如白内障或骨质疏松,在儿童期很少发生。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 如孟鲁司特在全球广泛应用。

在临床研究中,Ics 的有效性要大于LTRA,个别患者应用LTRA 的作用优于Ics,大多数指南建议在哮喘长期控制治疗的初级治疗方案中,可将LTRA 定为低剂量Ics 后的第二治疗选择,或为一线治疗的备选药物。

在升级治疗中,LTRA 也可作为联合用药,但其有效性次于二联合长效β2。

受体激动剂(LABA),LTRA 可适用于合并鼻炎的患者以及运动诱发哮喘。

长效LABA 包括沙美特罗及福莫特罗,LABA 必须与Ics 联合应用,作为附加治疗约物。

在大年龄患儿及成人中,Ics 联合LABA 比高剂量Ics 更能改善哮喘的预后。

鉴于小年龄患儿应用Ics 联合LABA 治疗效果的循证医学依据不足,安全性及有效性尚不清楚,LABA 在 5 岁以下儿章哮喘的治疗中的地位存在争议。

5 岁以下GINA 方案中不推荐应用LABA 联合Ics。

色酮类药物包括色苷酸钠和奈多罗米调节肥大细胞炎性介质的释放和嗜酸性粒细胞化,每天服用3、4 次色酮类药物,其作用效果不及Ics,虽其安全性高,“在传统意义上”被大多数指南作为二线冶疗药物,许多围家中已渐无使用。

茶碱类药物最常用的药物为甲基黄嘌呤,可作为Ics 的附加用药,但其作用效果比LABA 弱,治疗窗窄,且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需要监测其血药浓度,建议作为二线治疗约物的最后选择。

奥玛珠单抗适用于常规药物控制不佳的变应性哮喘儿童。

4 药物的阶梯式治疗方案IcON 将阶梯式控制治疗方案定义为0~5 缀。

急性缓解期药物可用于任何急性发作分级或控制级别分期时症状出现或喘息发作。

在症状最轻的级别(0 级),不需要长期控制用药。

下一级需要使用一种长期控制药物治疗(第l 级)。

如果症状不能被控制,则需要 2 种药物联合应用,或吸入激素的剂量加倍(第 2 级)。

如果仍治疗不顺利,可继续增加吸入激素的剂量,或联合其他药物(第3、4 级)。

对于非常严重的患者,可将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作为最后豹治疗方案(第5 级)。

关于生物治疗,儿童治疗指南中,第3 级或 3 级以上建议可应用奥玛珠单抗。

应定期评估病情,了解控制情况,以进行升级或降级治疗。

存升级治疗前,应注意治疗依从性,变应原暴露情况和鉴别诊断。

需要强调的是每个治疗级别药物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均不相同,应该针对不同年龄优化选择。

另外不同患者对药物反应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应该重视对病情的密切监测以便对治疗做出相应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