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的产生和变革 统一国家的建立
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教材同步复习模块一中国古代史第1章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多民族统一国家的
强固
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
中统
内 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
央一 集的 权措
措 施
文 化
容 字颁行全国(后来,社会上又流行 一种更加简易的隶书)
统一文字
的施 措 施
作 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 用 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3
秦始 皇加 强中 央集 权的 措施
战争
目的 特点 战役
强大的诸侯已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 力图拓展疆域
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桂陵之战(齐魏)、马陵之战(齐魏)、长平之战(秦赵)
过程
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越来越激烈。战国中期以后,各诸侯国的 势力此消彼长,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其他几国逐渐衰落
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21
秦
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
始
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
皇
概 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
加
内 郡县制 况 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
强 确立 容 (地方上) 中 中央
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 组织
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
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
孔 子
思想主张
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 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
则和道德规范
政治主张
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 孔子像
七年级历史上册填空汇总(部编)
七年级历史上册填空汇总(部编)研究必备欢迎下载初一历史上必考点(填空)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一、原始人群(采集狩猎,打制石器)1、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县,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使用粗糙石器,会用天然火。
2、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之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但头部还保留着猿类的一些特征。
会制造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并有了简单的语言。
3、人头部特征:前额向后倾斜,眉骨粗大突出,鼻子扁平,嘴巴前伸。
4、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模样和现代人差不多开始掌握磨制和钻孔的技术,摩擦生火。
1、二、原始农耕时(磨制石器)相同点:都过着氏族生活,都使用石器,都已有了农业和畜牧业,都会烧制,都会建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
不同点:半坡人生活在流域,种植______和蔬菜,制_____陶,式房屋。
河姆渡人生活在流域,种植______,房屋。
附:、的出现以及三、部落和部落联盟(传说和史实)1、传说4000多年以前,我国北方的三个部落首领是(神农氏),(轩辕氏,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初祖),(九黎族首领)。
2、之战:神农氏和轩辕氏结成部落联盟打败对手。
3、后人称和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他们结成部落联盟,是后来华夏族的主干。
4、原始社会后期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称为“”。
5、与制有关的人是:,,禹(黄河流域著名部落联盟领袖)。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一、夏1、用疏导的办法把河水引入大海,他在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
2、大约公元前______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定都阳城,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3、的儿子继承父位,“公天下”变为“家天下”,________制开始。
4、夏的最后一个国王_____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2、商研究必备欢迎下载1、商部落首领起兵攻夏,于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商朝,定都于亳(bó)。
2、公元前1300年商王______将都城迁到,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2012·湖北随州)7.“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演艺了春秋战国的纷争。
诸侯国的出现,源于()DA.世袭制 B.郡县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2012·山西)1.西周实行分封制,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为唐侯,叔虞的儿子后改国号为晋。
晋国的位置是右图中的()BA.① B.② C.③ D.④◆(2012·广东汕头)1.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是遵守了()DA.封建制的法规 B.禅让制的规则C.世袭制的传统 D.分封制的义务◆(2012·广东)2.《荀子》载:西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与“立七十一国”相关的制度是()C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2012·江苏泰州)30.“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政治制度是西周的()B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2012·山东聊城)2.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
这源于西周实行的()A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2012·江苏连云港)19.“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
”其中“周制”指()B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2012·福建泉州)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CA.分割诸侯的兵力 B.保证国家的兵源 C.巩固周王的统治 D.保证国家财政收入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2012·湖南怀化)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能触犯奴隶主贵族特权的是()CA.承认土地私有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奖励耕战D.推行县制◆(2012·湖南湘潭)2.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废除奴隶主旧制度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AA.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织C.奖励军功 D.推行县制◆(2012·江苏扬州)2.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大的变法。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
共包括7个学习主题:1、中华文明的起源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3、统一国家的建立4、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5、繁荣与开放的社会6、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7、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主题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一、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说出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早期人类生活和生活状况。
1、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他生活在()流域。
距今约()年,他们会制造()和使用()。
2、远古居民的三个代表图:代表文化距今时间发现地点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云南省元谋县北京人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3、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图:代表文化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用火观念社会组织北京人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粗糙的石器使用天然火原始人群山顶洞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懂得爱美死后埋葬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二、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一、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原始人类距今时间发现地点生产活动生产工具住房用具穿着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种植水稻,饲养猪狗牛羊骨制耒耜,已使用磨制石器干栏式房屋制造陶器、玉器、原始乐器学会织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黄河流域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渔猎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半地穴式房屋制造彩陶1、使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使用()的时代叫做新石器时代。
2、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于父系氏族社会晚期,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
那时他们制造的陶器有黑、白陶。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三、讲述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知道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材分析一、新课标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历史课程标准》中确定中国古代史有九大学习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二、国家的产生和变革;三、统—国家的建立;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八、科学技术;九、思想女化。
前七个主题内容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阶段主要特征相一致,组成七个单元;第八、第九两个主题为“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部分,分别归至各自相关的单元中。
新课标版教科书将这七个单元分布在两册书中,由此构成上册为四个单元,下册为三个单元。
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倡导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二、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例编写意图: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体现时代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编者把新的历史教科书编成既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学习的学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注意使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编写体例: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课题体。
每课用1课时,以便于教学。
课题前设专题单元。
全册书按课程标准分别分为上册4个单元和下册3个单元,分别将22课分属于各个单元。
上册5节活动课和下册4节活动课,分别穿插在有关内容的课后。
三、教材的结构、特点和教法、学法(一)教材的结构1、教材的结构主要由《写给同学们》(前言)、目录、主体课文、主题活动、附录构成。
其中“写给同学们”主要简介一下编者的意图。
主体课文实际上也就是每单元的课标要点。
主题活动即活动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教科书后面,除列有大事年表外,还附录了好书推荐和历史学习网站,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的阅读和探索。
2、单元的结构主要由主题页、主体课文和主题活动组成。
主题页即单元扉页,展示了这一单元的主要知识要点和图片。
2014年专题一: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专题一: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1、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王位,从此代替禅让制。
2、西周( )制:周王把土地和臣民封赐给同姓或异性贵族,建立起许多诸侯国。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出兵随周王作战。
目的:;评价:3、商鞅变法在地方的措施是。
4、古代中央集权制度:①形成:战国家主张“法治”。
②秦始皇:在中央设、、,在地方设。
③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解决王国问题。
汉武帝还接受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④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皇帝)重视对地方官吏的考核。
⑤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创设制度(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行省制度的实行,巩固了中央政权,加强了对全国各地的管辖。
⑥明朝在中央撤中书省,;在地方,废行省,设;设特务机构。
⑦清朝设,标志着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5、科举制:正式设置,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完善的措施是。
开创殿试和武举,将诗赋作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发展成为。
(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到年才被废除)。
6、近代化的探索中属于政治近代化探索事件的是、。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7、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的事件是。
8、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9、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10、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是。
【练一练】判断正误: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商鞅变法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建立县制。
()2、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选择题:3、毛泽东讲“百代都行秦政制”。
这里的“秦政制”是指()A、禅让制B、分封制C、皇帝制D、郡县制4、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改革家,他们变法和改革的共同作用是()A、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B、促进了民族融合C、加速了封建化进程D、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5、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
2006年中考试题整理版:中国古代史(二) 国家产生和统一国家的建立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内容标准】(1)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内容标准】(2)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2006年山东省中考试题1、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①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③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006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卷(非实验区用)1. 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是因为()A. 战争频繁B. 诸候争霸C. 新旧制度更替D. 百家争鸣2006年云南省玉溪市中考历史试题1. 公元前475年,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时期。
请你算一算,这一事件距今(2006年)应是多少年A. 2479年B. 2480年C. 2481年D. 2482年【内容标准】(3)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2006年山东省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1.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这反映了西周A.实行禅让制B.实行分封制C.确立世袭制D.推行郡县制2006年海南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科试卷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逐鹿中原,战乱不休。
诸侯国的出现源于西周的A、世袭制B、郡县制C、禅让制D、分封制【内容标准】(4)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湖北省黄冈市2006年初中升学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题11.下列哪次战役结束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A.牧野之战B.城濮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通州市2006年初三历史结业考试试卷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6、战国七雄中,后来实力最强的是秦国(√ )2006年湖南省湘潭市初中毕业会考历史试卷三、填图识图题(填图3分,识图2分,共5分)51、在下图中填出A、B、C所示国家、战役或都城的名称。
战国七雄图A秦国B楚国C齐国【内容标准】(5)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了解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思想文化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弘扬民族精神的思想品质。
【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2.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3.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4.第四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5.第五单元:辉煌的隋唐文化6.第六单元:民族关系的发展与边疆的巩固7.第七单元:思想文化的发展【教学重点】1.重要历史事件、人物、思想文化的掌握。
2.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对历史事件、人物、思想文化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和了解。
二、自主学习1.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第一单元至第七单元的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讨论a.请举例说明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b.请介绍一位你熟悉的历史人物,分析其贡献。
c.请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认识。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四、合作探究1.教师提出探究课题:探究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关系。
2.学生分组合作,收集资料,分析问题。
3.各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1.根据教材,梳理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思想文化。
2.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历史人物,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教师介绍中华文明的起源,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
2.学生自主学习,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
3.课堂讨论:中国古代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1.教师介绍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国家制度和社会变革的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整单元知识树说课稿3
教学建议
承前启后的桥梁 统一成为主流
统一 民族关系 对外关系
汉朝的统治
文化
知识结构横向联系
秦朝的统治
统一 暴政 文化
统一国家 的建立
国家的产生 和社会的变革
政权分立 与民族融合
繁荣与开放 的社会
经济中心的南移 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中 国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古
代
史
知识结构横向联系
考 纲 要 求
考试大纲
(2005年)中央电视台热播的《汉武大帝》展
现了汉武帝的雄才伟略。下列属于汉武帝的
“大一统”的措施有(
)
①颁布推恩令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平定七国之乱 ④反击匈奴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考试大纲
(2008年)在历史上,人们通常将“秦皇”“汉 武”相提并论,“秦皇”当然是指秦始皇,它的 历史功绩我们已经学过。“汉武”指的是汉武帝, 他的最大功绩就是实现了大一统。 (1)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原因?
国家长期处于统一局面; 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有利 于发展经济的措施;科技 的进步;水利的兴修
表格列举法 图示分析法
字头浓缩法
教
学案导学
学
建
议
对比法
讨论法 读图法
演示法
长城的起 止点
陈吴起义 的路线
临洮
辽东
表格列举法 图示分析法
字头浓缩法
教
学案导学
学
建
议
对比法
讨论法
读图法
演示法 张骞通西域 昭君出塞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知识与能力
2013年徐州历史中考(一模考点)
①时间:年7月7日,②地点:北平卢沟桥,③标志着:抗日战争爆发
(4)南京大屠杀(识记)P90
①时间:年12月13日起,②在南京屠杀我同胞多万人。
(5)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识记)P94
台儿庄战役:①时间:1938年,(属于:徐州会战)②指挥者③意义:是国民党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对外开放港口:
②“闭关锁国”政策有什么影响?A.虽曾在抵御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B.但阻碍了,C.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D.阻碍了中国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的重要原因之一
5、中国古代文化(七年级上册)
(1)汉字的演变(识记)
P116图,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的文字,汉字由它发展而来,从朝开始我国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P117图,金文(商周上的文字);P118左上图、(秦统一后字体);P118右上图,(秦出现,汉朝盛行)、P118下图草书、楷书、行书(后期出现,时成熟)
1684年,帝设,隶属省,巩固了清朝对边疆的统治。
(5)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识记)P75
1685、1686年,帝组织两次之战,打败。
1689年中俄签订《》。性质:这是划定中俄边界的条约。
内容:规定江和流域包括岛的大片地区是中国领土,从法律上划定了中俄段边界。
(6)驻藏大臣的设置(识记)P77
内容:①割让;②赔款;③开放、、、、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派驻领事;④中国征收英商关税应由。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社会。鸦片战争是的开端。
★(2)《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识记)(理解)P17
内容:①割让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日本白银两;③增开、杭州、沙市、重庆(使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发展)。
中考历史双基优化提纲页码
中国古代史(七上)1.中华文明的起源①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P1②炎帝、黄帝、尧、舜、禹P1 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①夏朝建立时间、建立者P1②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演变P1③西周分封制P1④商鞅变法P13.统一国家的建立①张骞通西域P1②丝绸之路P2③秦统一P2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P2⑤评价秦始皇P2⑥汉武帝大一统P2⑦评价汉武帝P34.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①三国鼎立P3②人口南迁、江南的开发P3③北魏孝文帝改革P3中国古代史(七下)5.繁荣与开放的社会①隋唐科举制度P10②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P10③唐与吐蕃交往P10④遣唐使P10⑤玄奘西行P10⑥鉴真东渡P10⑦贞观之治P10⑧评价唐太宗P106.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 P11②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P11③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P11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P12⑤忽必烈建立元朝P12⑥元朝时期民族关系P127.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①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P12②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P12③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P12④戚继光抗倭P12⑤郑成功收复台湾 P12⑥雅克萨之战 P13⑦郑和下西洋P13⑧闭关锁国 P138.科学技术①司母戊鼎P13②青铜工艺P13③华佗、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李时珍《本草纲目》P13④四大发明P14⑤都江堰、长城、大运河P149.思想文化①孔子P15②百家争鸣P15③佛教P15④《史记》《资治通鉴》P15⑤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P15中国近代史(八上)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①林则徐虎门销烟 P22②鸦片战争开始时间地点P22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P22④俄国割占北方大片领土P22⑤左宗棠收复新疆P22⑥邓世昌的主要事迹 P22⑦八国联军侵华 P22⑧《南京条约》P22⑨《马关条约》P23⑩《辛丑条约》P232.近代化的起步①洋务派口号、代表人物P23②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P23③孙中山主要革命活动P23④武昌起义P23⑤陈独秀、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P23⑥新文化运动作用P23⑦百日维新的内容P23⑧戊戌变法的影响P23⑨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P24⑩辛亥革命历史意义P24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①中共“一大”P24②黄埔军校的创建P24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P24④南昌起义P24⑤井冈山会师P24⑥中共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P24⑦五四爱国运动、五四精神P25⑧红军长征、长征精神P254.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①九一八事变P25②局部抗战的开始P25③七七事变P26④南京大屠杀 P26⑤血战台儿庄 P26⑥百团大战 P26⑦日本无条件投降时间P26⑧西安事变P26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P265.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①知道重庆谈判 P26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P26③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P27④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P27 6.经济和社会生活①张謇兴办的实业P27②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P277.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①詹天佑、侯德榜P27②魏源、严复 P27③科举制度的废除P28京师大学堂P28近代新式教育发端P28④鲁迅、徐悲鸿 P38聂耳、冼星海P38中国现代史(八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①西藏和平解放P36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和土地改革运动P36③开国大典 P36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P36 2.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①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P36②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P36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P36④“文化大革命”P36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P37②国有企业改革P37③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P37④十一届三中全会P374.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37 ②香港、澳门回归P37③“一国两制”的构想P37④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P375.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38②万隆会议P38③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P38④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P38⑤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P38⑥科技强军的重要性P386.科技、教育与文化①“两弹一星”P38②“籼型杂交水稻”P38③九年义务教育P38④《义勇军进行曲》的词曲作者P387.社会生活①就业制度的变化 P39②以人们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P39福州历史①昙石山文化P46②王审知、林则徐、严复林觉民、侯德榜、冰心、陈景润P46③福州船政局、船政学堂P47④福州传统工艺三宝P47纸伞、脱胎漆器、角梳P47⑤黄乃裳P47⑥福州城市精神P47世界古代史(九上)1.上古人类文明①古代埃及的金字塔 P51②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P51③古印度种姓制度 P51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P51⑤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P51⑥雅典民主政治 P51⑦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P512.中古亚欧文明①大化改新 P52②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特点 P52③罗马教廷地位 P52④西欧城市兴起历史意义 P523.文明的冲撞与融合①马可·波罗来华 P52②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P52③希波战争P52④亚历山大大帝东征P52⑤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P52⑥世界各民族各地区文明交往的方式P53⑦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P534.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①象形文字、楔形文字P53②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P53③阿基米德的主要成就P53世界近代史(九上)1.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①《权利法案》P59《独立宣言》P59《人权宣言》P59②新航路开辟P59文艺复兴P59③英国资产阶级革命P60美国独立战争P60法国大革命P60④评价华盛顿、拿破仑P602.第一次工业革命①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机器的发明P60②瓦特改进蒸汽机P61③铁路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P613.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①“三角贸易”P61②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与残酷性P61③殖民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P614.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①美国南北战争P61 P62②林肯P61③俄国农奴制改革P61④日本明治维新 P625.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①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革命活动P62②《共产党宣言》发表P62③《国际歌》P626.第二次工业革命①电力的使用P62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P62③爱迪生的发明P62④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P62⑤科技发明创造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P637.第一次世界大战①“三国同盟”“三国协约”P63②萨拉热窝事件P63③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P638.科学与思想文化①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P63②伏尔泰、卢梭 P64③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达·芬奇、贝多芬 P64世界现代史(九下)1.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①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P72②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P72③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P72④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P72⑤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P72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①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P72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P73③产业复兴法、罗斯福新政P733.第二次世界大战①慕尼黑会议P73②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P73③日本偷袭珍珠港P73④斯大林格勒战役P73诺曼底登陆P74攻克柏林战役P74⑤《联合国家宣言》P74⑥雅尔塔会议P74⑦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及作用P74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①欧洲联盟 P74②二战后日本成为经济强国P74③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 P745.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①赫鲁晓夫改革 P75②戈尔巴乔夫改革 P75③苏联解体 P756.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①印度走上民族振兴道路 P75②中东战争 P757.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①科索沃战争 P75②杜鲁门主义 P75③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P75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P76⑤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 P768.科学技术和文化①现代音乐和电影 P76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P76。
人教版历史各册知识要点
中国古代史知识要点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1、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170万年。
北京人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
山顶洞人生活在氏族社会,会人工取火。
2、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最早),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种植粟(最早)。
3、炎帝、黄帝部落联盟,形成华夏族,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举领袖的办法叫“禅让制”。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我国早期的国家产生;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盘庚迁都到殷;周武王在牧野之战打败纣建立西周,实行分封制;三个暴君:夏桀,商纣,周厉王。
2、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
司母戊鼎是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造型奇特。
3、齐桓公(尊王攘夷)是春秋第一个霸主,晋文公(晋楚城濮大战成为霸主)。
4、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长平之战使六国无力抗秦(转折点)。
5、李冰修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为天府之国“水旱从人,不知饥谨”);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使秦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汉字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神医扁鹊创望、闻、问、切四诊法。
7、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仁”“爱人”“ 为政以德”,创办私学,因材施教;老子是道家创始人,朴素辩证法,“无为而治”;法家(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制;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忍让;兵家(孙武)《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秦汉1、公元前221年,赢政建立秦朝(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巩固措施: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统—文字——小篆;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修长城抗匈奴。
陕西中考历史考点
历史第一章中国古代史主题1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和民族融合………… P 1 考点1:知道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西周分封制目的内容作用考点2:知道商鞅变法主要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P 1 商鞅变法时间、人物目的主要内容性质作用成功的原因战国时期社会变革…………………………………………………… P 2主要表现影响认识考点3: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秦兼并六国…………………………………………………P 2秦兼并六国秦的建立及意义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治上经济上思想文化上军事、民族关系上评价秦始皇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考点4:列举汉武帝大一统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P 2 汉武帝大一统措施政治上经济上思想文化上军事上对外交往方面评价认识考点5:简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P 3张赛通西域西域的概念概况西域都护设立建立意义丝绸之路路线得名原因作用中原地区与西域的交流考点6:简述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P 3 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人口南迁民族交往影响对江南地区的开发得到开发的原因主要表现影响考点7: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P 3 背景措施性质影响…………………………………………………………………………P 4 孝文帝启示拓展提升1.对商鞅变法的基本认识、启示、结论与归纳。
…………………………P 42.如何认识统一多民族是中国历史的基本特点?…………………………P 43.探讨丝绸之路开通后的作用,理解开放、交流的重要性质。
…………P 4 主题2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P 8 考点8: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P 8产生完善科举发榜影响考点9: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P 8 贞观之治唐太宗治国举措评价唐太宗考点10: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教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学生对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的掌握。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2.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3.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4.第四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5.第五单元:民族关系的发展与对外交往6.第六单元:动荡与变革的时代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每个单元的核心知识点,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难点: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四、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课堂趣味性。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导入: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华文明起源的标志吗?(2)讲解:介绍中华文明起源的标志,如: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等文化遗址。
(3)小组讨论:分析这些文化遗址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2.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1)导入: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哪个吗?(2)讲解:介绍夏商西周时期的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3)小组讨论:分析夏商西周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3.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1)导入: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秦朝是如何统一六国的吗?(2)讲解:介绍秦朝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过程。
(3)小组讨论:分析秦朝统一六国对后世的影响。
4.第四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导入: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唐朝为什么被称为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吗?(2)讲解:介绍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与开放。
(3)小组讨论:分析唐朝繁荣与开放的原因。
5.第五单元:民族关系的发展与对外交往(1)导入: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民族关系是如何发展的吗?(2)讲解:介绍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过程,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唐朝的民族政策等。
广东省初三中考复习中国历史考点知识(人教版)
广东省初三中考复习中国历史考点知识[新人教]《中国历史》第一、二册第一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1、变革的社会背景:土地国有变为土地私有,奴隶主转化为地主,奴隶变成农民。
2、变法的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3、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1)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热,可免除徭役;③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④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4、影响:经过商鞅变法,封建制度在秦国确立,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为秦结束战国七雄纷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注:经过变法,封建制度在各国先后确立,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
第一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一)秦朝建立的基本情况: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过家——秦朝,都城咸阳。
(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政治上: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②中央设三公九卿制: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③地方推行郡县制(对后世影响最深)。
2、经济上:①统一货币,采用圆形方孔钱为全国统一货币;②统一度量衡。
3、文化上:①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②焚书坑儒。
4、军事上:①北击匈奴,修筑长城;②开发南疆,开凿灵渠。
第二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一)科举制度产生的背景:魏晋以来,高官多是出自豪门权贵,且升迁极快,出身低微而有真才实学之人,难有出人头地之机。
(二)科举制度的创立1、创立——隋朝(1)隋文帝: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人才。
(还需推荐)(2)隋炀帝:正式设进士科,按成绩选拔。
(科举制度正式诞生)2、完善——唐朝(1)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
2012年徐州中考历史考点整理
金字塔和象形文字1、金字塔: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的陵墓,大小80余座,位于今天埃及下游的吉萨地区,其中最大的金字塔是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建筑科学和智慧的结晶,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
2、象形文字:大约在年左右,古代人发明了象形文字,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主要书写材料是,也有刻在石碑、石柱上的。
这种文字使用了大约3000年后才被其他文字所取代。
《汉谟拉比法典》和楔形文字1、《汉谟拉比法典》:(1)目的:为了维护,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成文法典。
(2)内容:涉及诉讼、财产、债务、奴隶、婚姻等各方面,比较全面反映了的社会面貌。
(3)评价:《》是世界上现存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2、楔形文字:公元年左右,古代的人们创造了楔形文字。
主要书写材料是。
公元前2000年左右成为西亚通用文字,后来被其他文字所取代。
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1、印度种姓制度:古代印度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叫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把古代印度居民从高到低依次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主要是僧侣,掌管神权;第二等级,主要是各级官吏和武士,掌管世俗军政大权;第三等级,主要是平民,从事农工商业,多数人无政治权利;第四等级,主要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和沦落的雅利安人(实际上是奴隶)从事最低贱的职业。
各种姓之间,界限森严,职业世袭,互不通婚。
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的社会发展。
2、佛教的创立:公元前6世纪,佛教在兴起,相传创始人为,后被尊称为。
佛教反对制度,主张“众生平等”,宣扬因果报应,提倡禁欲修行。
公元前3世纪被阿育王定为国教,“”是佛教的经典,公元前2世纪开始向外传播,先后传入中国、朝鲜、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
大化改新和日本受唐朝文化的影响1大化改新:(1)特点:646年日本天皇效仿制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2)内容:①废除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②仿效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和③实行,废除世袭制,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进行管理。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北宋与辽 西夏并立
南宋与 元朝实 金对峙 现统一
重心 南移
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社会风貌气象万千
繁 荣 与 开 放
民经 族济 关重 系心 发南 展移
3
君权 强化
明
清
(
前
巩固
期
统一
)
时
期
中外 交往
2021/5/27
第四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 的危机
明朝:废行省和丞相;设厂卫特务机 构;八股取士;削藩;迁都北京
论
社
会
南方讲话
特区姓“社”不姓“资”
主
中共十四大
义
中共十五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新
多民族国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加强民族团结
中
国
历史遗留问题 一国两制,港澳回归海峡两岸关系发展 促进祖国统一
2021/5/27
10
第十一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教育与文化和社会生活
国防建设
海军 空军 导弹部队
远古居民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农耕文明 华夏之祖 早期国家 变革时代
元北 谋京 人人
山河 顶姆 洞渡 人原
始 农 耕
半人 坡文 原初 始祖 农黄 耕帝
尧夏 商 周 春战商
舜
秋国鞅
禹
世袭制
五七变 霸雄法
的
禅
分封制
让
生产力的发展
2021/5/27
1
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及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俄国探索
列宁: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第一、二个五年计划、斯大林模式
国际关系 经济危机
中国古代史 第1讲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二)
2、丝绸之路 (1)开通时期:汉朝。 (2)形成:张骞出使西域后,打通了西域的交通;西汉政府
对西域实行有效管辖后,中原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使者、商 人往来不断,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陆上商路逐渐形成。这条商 路运输最多的商品是丝绸,因此叫做“丝绸之路”。
(3)路径(出发地是 长安 ,终点是 地中海沿岸 )
考点7 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 (1)西域:西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
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作用:使内地与西域的联系日益密切,辟了通
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加强了 汉朝与西域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奠定了西汉王朝对西域 管辖的基础。(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 西域都护府 , 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 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秦朝疆域图 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至 陇西,北到长城,南到 南海。
(2)统一意义 ①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中国几百年的分裂战乱局面,
使社会趋于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 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将中国
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长期统一的阶段。
2、秦始皇加强封建统治、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 ①首创 皇帝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示意图
(4)作用及评价 ①搭起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把古老的中国文化、
七年级历史主要考点
(一)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分封制 商鞅变法
(二)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汉武帝大一统 丝绸之路
西周分封制产生的目的、内容、历史作用
➢目的: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
➢主要内容: (1)周王把土地和臣民封赐给贵族,建立 诸侯国,称为“授民授疆土”。诸侯可逐级 分封给封国内的卿、大夫和士。 (2)受封诸侯必须承担镇守疆土、出兵勤 王、交纳赋税和定期朝见周王述职等义务。
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
止。
——《史记》
请回答: (1)材料二所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据 材料一说明这一制度推行的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诸侯有何义务?诸侯 与天子之间是何种关系?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出现了什么 新问题? (4)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你认为该制 度能不能保证周天子对广大疆域实行长 久牢固的统治?为什么?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
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
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
自《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
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
(郑庄公臣下)射(周)王中肩。
——摘自《左传》
材料四: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
丝绸之路
➢时间: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通。
➢路线——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 越过今新疆,运到安息(古波斯),再 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古罗马)。 ➢影响——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孟子·告子》:“天子适诸侯,曰 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 地,三不朝,则六师移(讨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梁邱三中刘茂军【复习目标】1、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知道禅让制到世袭制的演变,说出西周分封制的内容,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知道陈胜、吴广起义,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史实,评价汉武帝,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2、知道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国家建立和发展的基本线索;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描述历史事件,初步了解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3、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复习重点】1、国家的建立与发展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商鞅变法、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汉武帝大一统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影响。
【复习难点】国家建立与发展的知识整合【复习过程】一、自主温故1、根据老师提供的下列要求,请同学快速尝试回忆要复习的知识要点。
(3分钟)(1)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兼并,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2)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3)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4)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5)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6)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7)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8)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9)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学生回顾后,教师进行简要提问。
如最早实施王位世袭制的是谁、有关三代更替的重大史实、说说分封制的内容等等、不求面面俱到,但要突出重点。
2分钟。
)2、知识梳理(同学根据回忆和阅读课文,完成下列知识梳理,8分钟)A、国家的产生与变革夏朝建立,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前1600年,商汤灭夏;盘庚迁都到;武王伐纣,牧野大战,西周建立。
西周为巩固统治,实行,其主要内容包括、等两个方面。
春秋战国:春秋首霸是,为其争霸做出突出贡献的是;奠定晋文公霸主地位的战役是;结束晋国霸主地位的是。
请举出你所知道的有关春秋争霸的成语:。
春秋争霸的出现意味着的结束。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战国开始。
战国七雄是齐、楚、秦、燕、韩、赵、魏。
战国时期重要的战役有。
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大变革的内容是。
由于和的使用和推广,水利工程的出现,生产有了很大发展。
战国时期兴起的变法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其中最著名的变法是。
青铜文明:青铜器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代表作品有、和西南地区成都平原的文化。
B、统一国家的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建立者是,对这一政权建立起重要作用的事件是和。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创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焚书坑儒、北筑长城、出击匈奴、开凿灵渠、开发南疆等。
秦结束了春秋以来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此后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前209年,陈胜、吴广在起义,其根本原因是。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汉武帝的大一统:条件:汉初减轻农民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的经济政策,使西汉出现了的局面。
措施:政治上;思想文化上;军事上。
丝绸之路: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基础的是,此活动密切了汉朝和西域之间的关系,促进了两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为前年,设立,使今新疆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管辖奠定了基础。
陆上丝绸之路的走向是。
是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要道。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于后。
(教师在学习自主梳理时,进行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完成后,同桌间讨论,完成纠错,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进行点播,估计可能出现的问题是:春秋争霸的出现意味在分封制的瓦解,这也是春秋时期社会变革的一个表现。
)二、合作知新(20分钟)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周分封71国,其中同姓诸侯40国……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材料二秦朝君臣之间,围绕在地方采取何种统治方式问题,发生过激烈争论……秦始皇认为李斯的话有道理,决定实行郡县制。
材料三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把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作为革命目标……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摘自初中历史教材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说出西周与夏商时期相比在政治上有什么创新之处?(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郡县制与西周的政治制度相比有哪些变化?(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民国与历代封建专制王朝相比在政治上有什么明显的进步?(4)从上述政治制度对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方面,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统一后,官员王绾等建议说:如今六国刚亡,燕、齐、荆(楚)处于僻远之地,如不分封建国,谁去管理?臣等请陛下分封诸位皇子为王。
李斯说:只能建立郡县,而绝对不能封王。
至于皇子和众位功臣,国家从赋税中拿出钱财重重给予赏赐就可以了。
周青臣说:把诸侯国变成郡县,人人都可安居乐业,避免战争祸患,皇帝的江山可以传之万世。
淳于越说:殷、周王国绵延千余年,是因为将王室的子弟和功臣分封为诸侯国作为依靠,若废分封,置郡县,一旦发生大臣篡权之事,将无以自救。
最终,秦始皇采纳李斯等人的意见。
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秦始皇下令烧毁六国的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著作,百姓只可以保留秦国的史书和医药、占卜、种树之类的书籍;如有人再谈论儒家诗书,就判处死刑。
此后,还有一些儒生和方士批评他的治国政策,被他活埋。
(1)下列结论均是正确的。
请你仔细阅读材料,如果该结论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在括号中划上“√”;如果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中划上“×”。
①秦朝统一后,国家应该实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人们持不同意见。
()②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③秦朝建立后,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④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
()⑤秦始皇好大喜功,穷奢极欲,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他建造宫殿和陵墓。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
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胡曾(2)材料二中“秦王”、“秦皇”指的都是谁?两位诗人对他的评价情感是否一样?(3)材料二中“防胡万里城”的诗句反映了哪一史实?(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秦王”“扫六合”的历史意义?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1)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取有关秦朝的哪些信息?材料二(2)图中地区在当时称为西域,它是通过什么机构的设置归属中央的?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材料三……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
首先,为后代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
其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3)依据材料三,判断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制度的评价?)(4)清朝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请你列举两项清政府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
4、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为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阅读下列材料,自己拟定题目,请同学回答:材料一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
禁止弃农经商。
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
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
公布法律,实行连坐法。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诗材料三(请同学分组完成四道题目,完成时,先自己思考,如不能解决,再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在学生进行讨论时,参与各小组讨论,并进行点播指导。
学生讨论完毕后,教师指每小组的的发言人,进行学习成果的呈现,教师对学习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A、对学生进行答题的指导,如什么是创新?就是西周有而夏商没有的,此问体现了国家的变革,体现了了两个知识点:世袭制和分封制。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对比,从内容上引导。
民国政治和封建政治的进步之处,从三民主义内容上分析,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要引导学生分析,如何想,如何总结答案。
启示,要引导学生分析是什么给你的启示,题目中说是政治制度对社会产生的作用,而材料中所体现的是政治制度在不同时期的变化,从而引导出政治制度与社会的关系。
下面几题,可同样引导。
第四题鼓励学生命题,有意即可。
B、答案:1、(1)政治创新表现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2)郡县制与西周的政治制度相比,主要表现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3)政治上的明显进步:用民主共和制替代封建君主制;或者:资本主义制度替代封建制度;或民主替代专制(4)如:不同的政治制度在根据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革,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政治制度的变革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等。
2、(1)①√;②√;③×;④√;⑤×。
(2)秦始皇(嬴政)。
不一样,李白的情感是褒扬,胡曾的情感却是贬责。
(3)秦朝为了抗御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4)意义:结束了长期以来分立混战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3、⑴秦朝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巩固边疆。
(。
答对其中一条即可得分)(2)西域都护的设置。
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
(3)行省制度。
(4)确立了册封达赖、班禅制度;设驻藏大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设置伊犁将军;妥善安置重返祖国的土尔扈特部等;加强对台湾的管理;雅克萨之战。
(答出其中任意两项即可得分)4、学生命题可能都是针对某一条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几条材料归纳起来命题,如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有什么关系等。
)三、反思完善(5分钟)1、学生讨论思考我们本课复习了哪些问题?(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复习的重点内容,学生可围绕复习目标进行总结。
)2、教师进行总结完善我们本课复习了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大家要理清国家产生的过程和早期国家的更替,特别是政权更替的标志性事件;理解世袭制和分封制的作用。
社会的变革,要弄清变革的原因、内容、方式、和意义。
二是统一国家的建立,理清统一国家建立和巩固的过程,特别是秦始皇和汉武帝对统一国家的建立所作的贡献。
四、课堂达标(7分钟)1、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国家距今已有(C)A.2000年左右B.3000年左右C.4000年左右D.5000年左右2、通过“甲骨卜辞”“司母戊鼎”“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B)A.夏朝历史B.商朝历史C.秦朝历史D.汉朝历史3、《左传》中记载:在一个重要的仪式上,司空(官名)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赐疆土,司徒(官名)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赐平民、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