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早期中国政治制度中的禅让制,知道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起源在于夏朝;识记夏商的王位世袭制、夏商早期国家中央与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及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容;重点理解西周分封制、宗法制产生的原因及分封制、宗法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其对历史产生的重要影响。
2、过程与方法采用问题探究式方法,通过史料及历史图片进行史料结合,引导学生对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产生自己的思考,并通过合作探究解决本课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都到分封制、宗法制是我国古代人民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伟大创举,激发学生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并使学生认识到政治制度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增强学生对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的理解,以此逐步形成学生自己的历史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2、教学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特点和作用。
四、课时课型课型:讲授新课课时:一课时五、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欢迎大家进入高中的学习课堂。
高中和初中是有很多不同的,首先我知道大家在初中时期,历史学科只是语数英外的副科,而且你们的中招考试历史也是开卷的。
但我希望从本节课起,大家可以在内心重视起这门课来,首先说的功利一些,历史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抛开功利心不谈,著名的史学家钱穆先生在他的《中国历史精神》中就认为在自然科学方面基础学科是几何,而在我们社会科学的学科中,钱穆先生就认为基础学科应属历史。
历史具有很高的文化涵养,至于钱穆先生为什么这样说,就让我们在今后三年的学习中慢慢领悟。
好,在我们高中阶段呢,我们需要学三本必修和两本选修,三本必修分别是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
那么我们本学期所要共同学习的就是必修一政治史。
课件10:第1课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5)宗法制影响:
材料一:《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 宗,何也?所以 长和睦 也。 ──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
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世卿世禄”
材料二:自武王至幽王,传十二世十三王,基本上行嫡长子
世袭制。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第一卷
武王弟康叔封国 成王弟叔虞封国
功臣吕尚封国
周公长子伯禽封国 纣王兄微子启封国
(1)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室 (2)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3)分封的内容:土地和人民 (4)分布的数量和区域:王族占主体;富庶和重要的战略位 置。(统治策略:以亲制疏,将血缘内聚转化为政治向心力)
(5)诸侯的义务与权力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镇守疆土
——《诗经·北山》
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
随王作战
——《晋侯苏编钟》
管仲对曰:“……而贡包茅不入,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交纳贡赋
——《左传》文公十三年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
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
城。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2: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1)分封起到拱卫王室,巩固统治的作用 2)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3)诸侯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造成分裂割据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 高度集中
影响: ①积极作用: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消极影响:导致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 ②历史遗存影响 a.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b.姓氏的起源源于西周的封国。 c.中国的地名简称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 1 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大纲导引答题术语导学(1)王位世袭制、等级威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2)分封制是西周增强对领土管理的一种行政制度。
它利用血缘关系推行分封,起到了稳固政权的作用,但在周王室衰微后造成分裂盘据。
(3)西周的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中心,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血缘关系,也是政治上君臣隶属关系。
知识点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王位世袭制确实立(1) 确定:约公元前 2070 年,禹成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辈。
王位世袭制指“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影响:政治权益由“传贤”变为“传子”,“家天下”的场面渐渐形成。
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商朝占卜表现出王权与神权相联合。
2.初步成立行政管理制度(1) 神化王权:夏商的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王权拥有了神奇色彩。
(2)中央:相、卿士等的建立。
(3)地方:侯、伯等的建立,他们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领袖,按期向商王进贡,并受命讨伐。
[ 学思之窗 ]( 赐教材 P5) 从这段记录,你能看出商朝的相权有多大吗?提示:从资料能够看出,商朝的相,权益很大。
相在中央的行政官员中,权益最高。
他不单辅助商王,还要对其教育、劝说,甚至能放逐商王。
商朝也存在分封,但这些封国大多数是地方部族,与商王朝王室无血缘关系,在商王朝强盛时,听从于商王朝,在商王朝衰败时,就会与中央抗衡甚至反叛,与中央的关系特别不稳固。
知识点二等级威严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统治,西周推行分封制。
2.内容(1)对象:王族、元勋和古代帝王的后辈。
(2)义务:听从周天子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跟从作战、缴进贡赋和朝觐述职。
(3)权益: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医生推行再分封;可设置官员、成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3.作用(1)西周经过分封制,增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用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主要经历了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阶段和秦汉至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阶段。
阶段1: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民族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受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明显,尤其是西周时期,周王利用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手段确定了一套严密的控制体系;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
阶段2:秦汉至明清时期是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的发展阶段线索1:君主专制: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
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初废除丞相,后来明清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的趋势。
线索2: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发展,促使秦汉至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
从郡县制、郡国并行制、权分三司再到行省制,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线索3:选官制度:从汉代察举制到魏晋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科举制,中国选官制度日趋完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但它本质上仍是巩固专制统治的一种手段。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考纲要求: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教学过程:导入:早期政治制度——夏商周时期处在中华民族早期政治文明形成的阶段,古代中国的早期政治制度也随之形成。
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割据混战,宗法制和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
复习:【知识梳理】一、商朝的政治制度(一)王权承袭1.沿用夏朝的王位世袭制。
2.王位传承方式有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
(二)政治特点: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三)行政管理1.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课件8: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内容 a.周王把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 的后代(对象),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b.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 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c.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 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 担作战等义务。(层层分封)
王位世袭制:夏朝形 成的王位在一家一姓 中传承的一种制度。
开始:禹死启继 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2.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相卿士等的设立 地方:侯、伯等的设立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开始:周武王、周公旦
礼乐制度
为了更好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还制定了各种礼乐制 度。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 一些规则和仪式,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和统治秩序的工具。
本课小结
谢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 辅相成。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 分封制是宗法制政治上的体现。 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层层封授、 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相结合 的特点。
4.影响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 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学思训练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还有没有宗法制的影子?有哪些行为 是受到了这种制度的影响? 1.“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现象 2.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3.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 4 .干部职务终身制
3.内容 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 在本宗族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稳定。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探究1:中国最早的国家是怎样产生的?
禅让制:部落首领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时代)
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标志。
探究2:夏商时期大臣是怎样参与国家政治的? 夏商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
国王
中央:相、卿士;卜、祝、史;师。
地方:侯、伯(方国)
影响: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特点。
制度的特点。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
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
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 央官制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的形成。
自主学习
泛读课文识记以下知识点: 内容: 1. 王位世袭制下王位传承的方式,夏商时的政治特点及其行政制度。 2.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作用。 3. 西周实行宗法制的目的、宗法制的含义、特点、内容和影响。
(楚王问鼎) (春秋分裂动荡)
《三字经》:“周武王,始伐纣,八百载,最长久。”
“楚王问鼎” ——《左传·宣公三年》
前613年,楚庄王即位后,楚国强盛。前 606年,楚庄王率军一直打到洛水边,在周 都洛阳陈兵示威。周王派王孙满去慰劳,庄 王竟问“鼎之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 王孙满说:“统治天下重在德,而不在鼎。” 楚庄王傲然地对王孙满说:“你不要阻止铸 鼎之事,我们楚国只要把折断的钩(一种铜兵 器)尖收集起来,就足够铸造九鼎了。”楚庄 王大有取周而代之的气势。
特点:多学科综合研究、利用现代科技进行研究、政府主导。
1.目的:拱卫王室,巩固西周统治、扩大周朝疆域。 2.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3.内容:周王分封土地和人民(设置官员\建立武装\正派赋税\继续分封。 );
诸侯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纳贡并定期朝见; 4.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扩大统治疆域。 5.局限:诸侯国日益强大,威胁了周朝的统治。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1、夏朝:出现公共权力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夏启
“传贤”
“传子”
“天下为公” “天下为家”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松散性 独立性
商 王畿 (内服)
了方
土方 外 服
鬼方
周
“殷复兴,诸侯归之;殷道衰, 诸侯或不至。”
料:“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 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于是封功臣谋士, 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 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 蔡。余各以次受封……。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 独居五十三人。”
“家国同构”——宗法制 ——天下归宗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立嫡以长不以贤”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 有隶子弟。”
汉墓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
鼎
编钟
“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 “天子八佾(yi)、诸侯六佾、
五、元士三”
大夫四佾、士二佾。
“礼”的器物表现形式:礼器-青铜器→鼎
分封制的作用: ◆ 加强了统治,扩展了疆域。 ◆ 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 是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重要原因
材料: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 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 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 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 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 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 大宗。
高度集中。
夏、商、西周(王制时期、三代时期)
史实(历史事件)
史论(历史认识)
“家国同构”——宗法制 ——天下归宗 “制礼作乐”——礼乐制 ——天下归心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件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一) 宗法制的目的 (二) 宗法制的内容 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 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 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 的稳定和团结。
分封制
分封制: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武王
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 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 室,以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 局。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 个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 夫人所生,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 大夫人所生。
标志: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地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 特点: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
中传承。商朝的王位传承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影响: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家天
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三) 神秘的王权
“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
“殷人尊神, 率民以事神, 先鬼而后礼。”
(大宗)嫡长子继位为 (小宗)余子 分封为 卿大夫
(大宗)嫡长子继位为 (小宗)余子分封为
“大宗”、“小宗”是相对而言的,不是绝对的,大 宗与小宗既是家庭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分 封制是权力的分配,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贫民 奴隶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嫡(正妻)、嫡子(正妻之子)、嫡长子与次子、庶子(妾生的儿子)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一 ) 背景——西周的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同时为巩固统治,武王把王畿之外的土地和人 民分授给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 们建立侯国以巩固王室。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2019·湖南永州一模·1)据甲骨文记载,商朝除与所属盟邦联 合行动外,商王还亲自或派人到各地举行祭祀典礼等活动,并 接受方国的贡献或对朝贡者予以报偿。这说明( )
A.早期王权主要通过神权来表现
B.商王与方国首领地位完全平等
C.中央对地方实现了有效的控制
D.商朝与所属方国重视礼尚往来
【解 析】材料中商王接受方国的贡献后也对朝贡者予以报偿,说明商朝与所属 方国重视礼尚往来,故选D项;材料中商王除进行祭祀外,还接受方面的贡献或对 朝贡者予以报偿,说明商王通过祭祀等活动来加强对方国的控制,因而早期王权只 是借助神权,而不是主要通过神权来表现,排除A项;商朝内外服制下,方国首领臣 服于商王,因而商朝与方国首领地位不可能完全平等,排除B项; 【答 案】D
西周地方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地方诸侯有一 定独立性,所以不是中央集权,但也有了中央集权的因素。到 后来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2021·广东茂名二模·1)据史书记载,商王自称 “余一人 ”、 “予一人 ”,以示其至高无上,唯我 独尊。商王朝见于甲骨卜辞的官职名称有 “尹 ”、 “多尹 ”、 “司工 ”, “马 ”、 “多马 ”、 “射 ”, “巫 ”、 “卜 ”等二十余种。这表明商朝 A.君主专制的确立 B.中央集权已经形成 C.宗法制度的成熟 D.国家机构趋于完善
(2021·广东深圳模拟)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调整分封策略,并 采取了新办法安置旧殷势力。如卫康叔受封于殷都旧地,他领 有的七个殷人氏族大多是原住民;鲁侯伯禽领有的六个殷人氏 族,则是随伯禽受封迁过去的。这反映了分封制( A ) A.结合地缘与血缘加强国家管理 B.巩固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C.实现了天子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重视对边远地区的开发
解析 材料西周分封王族成员统治殷商遗民,体现出结合地缘与血缘加强国家 管理,故选A项;宗法制巩固了贵族的世袭特权,排除B项;分封制下天子对 地方实行间接控制,对地方的直接控制开始于秦朝郡县制的实行,排除C项; 殷商所在地属于中原地区,并非边远地区,排除D项。
教案 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从方国联盟到天下共主人们把夏商时期活动在一定区域、血缘纽带牢固的部族集团称为方国,若干个方国联合起来组成方国联盟一、夏商——方国联盟1、继承制——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1)禅让制:据史籍记载,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首领先后有尧、舜、禹等人。
①概念:在原始氏族社会里,部落以及部落联盟的首领是经过集体协商和民主选举产生的,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
②原因: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
(必须让德才兼备的人来担任首领,才能维护部落的生存)(2)王位世袭制:①产生: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禹死后,其子启夺权,并将权力传给自己的后代。
从此,出现了“传子”不“传贤”的“家天下”的政治局面,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部落联盟首领转化为最早的专制君主。
王位在一家—姓中传承,兄终弟及、父子相传,从此,“天下为公”的原始社会为“家天下”的奴隶社会所代替。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出现,是我国政治文明的开端。
②评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其鲜明的私有化体现了社会的重大进步。
(1)王位世袭制:①标志着社会财富和社会权力的集中,即“家”的私有观念深化。
②以神权为依托,象征权力与威严的器物和建筑,如大型宫殿等的出现,表明“天下共主”的帝王专制雏形出现。
③反映尊卑与贵贱的各类墓葬、青铜制品也大量出现,意味着社会基本秩序建立。
(2)王位世袭制下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
2.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1)中央:设相卿、卜、祝、史、师等官职。
相、卿士参与商王决策;卜、祝负责祭祀占卜;史记录王朝大事;师执掌军权。
(2)地方:封侯、伯等为方国首领。
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这些侯、伯实际是部落酋长,属地方官的性质。
3.商朝的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是王畿,商朝本族的活动区域,由商王直辖。
课件7: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大禹建夏王朝始
部落联盟首领
夏王
2.夏启即位家天下
及禹崩,虽受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
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
天子之位。
——《史记•夏本纪》
问:夏启的做法改变了禅让制,对后世产生了怎样 的影响?
问:“选贤与能”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代替是否是历 史的退步?为什么?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养。……是谓大同”。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 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 由此其选也。 ……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篇》
周武王已封次子诞为邘、四子为应候、五子为韩侯。 长女大姬婚陈候。武王崩,嫡长子诵年幼,叔伯们具 以年长;诵还有同母弟虞。谁来继承王位?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互为表里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宗法制
分封制
里
表
分配的原则 是维系分封制的 血缘纽带
权利的分配 是宗法制在政治制 度方面的外在体现
共同起到维护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团结的作用。
谢谢观看!
材料二 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
干饭类食品; 羹:有浓汁的食品)羹之有菜者用枝,其无
菜者不用枝。
──摘自《礼记》
材料三 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 ……以飨燕之礼,亲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天子 大宗 (宗主)
嫡长子(嫡长孙…… )宗 卿 大夫 小宗 嫡长子…… 大宗
例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起源于
A、汉代 B、夏朝 C、春秋 D、秦朝
例3.公元前21世纪,中国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 制,主要是
A.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 B.发展统一国家的需要 C.居民“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的结果 D.私有制发展和阶级对抗的结果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封神榜》 讲述的是周 灭商的故事, 公元前 1046年周 朝建立以后, 采取了一项 重要的措施 ----分封制
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 你的依据是什么?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儿——大 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应该由我来 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 让须眉,当然由 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王一定会挑 我的。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
1、夏朝的建立 2、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3、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4、夏商的政治制度对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图1:大禹治水图
读图,请思考:
图2:戴冠冕的夏禹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王位世袭制 早期国家的 政治制度 分封制 宗法制 君主专制
课件11:第1课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一)宗法制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最大的特点(核心) 血缘与政治相结合(家国同构) 3.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1.二者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 2.共同起到维护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团结的作用。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一)禅让制:在部落联盟内实行民主选举,选贤能之人
在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首领选举实行的是禅让制,在部落联盟内部实行民主选举,“选贤与能”。到了禹的时候,夏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利也越来越大。禹按照禅让制推举伯益为继承人,但是没给实权。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
左图为戴冠冕的夏禹
(二)王位世袭制 1.夏朝的建立-禹传位给儿子启。 2.“家天下”(王位世袭制)的确立
(1)传承方式: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2)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3)影响:A.“公天下”—“家天下”(实质上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发展在政治上的反映,是一种历史进步) B.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血缘政治色彩。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
公元前1046年,武王发动了灭商的总攻击,纣王逃回王宫,自焚而亡,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王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
武王灭商
周武王(姬发)
庶民
士
﹝卿﹞大夫
诸侯
天子
奴隶
层层分封
等级森严
6.分封制的评价
积极作用: 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b.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c.西周成为一个延续百年的强国。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1、王位世袭制1)背景:BC2070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2、确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3)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局面形成4) 方式:王位采用世袭制,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5)强化:依靠神权来强化王权2、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1)建立: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内容:商朝中央设有相和卿士等,掌管政务。
地方封侯和伯(义务:A定期向王纳贡B奉命征伐)二、分封制1、概念: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
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特征)2、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统治3、对象:亲族、功臣、先代贵族4、周初分封的主要诸侯国:齐鲁燕卫晋宋5、内容:(土地和人民)即周王封土地,诸侯尽义务一方面,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依次分封;另一方面,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有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6、推广:武王死后,其弟周公旦继续推行分封制,扩展周的统治范围7、诸侯的义务:政治上:听命天子,朝觐述职;军事上: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经济上:交纳贡赋;8、诸侯的权利在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可a设置官员、b建立武装、c征派赋役等,d可实行再分封。
9、特点:制度一贯,对象广泛,部族色彩,宗法相连,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10、实质:西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11、评价:1)从积极方面看:A.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B.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C.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2)从消极方面看: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也就埋下了诸侯脱离中央控制形成割据势力的隐患。
原创3: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挑我的。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嫡(正妻)、嫡子(正妻之子)、嫡长子与次子、庶子(妾生的儿子)
诸侯
嫡长子(嫡长孙……)
大宗 (宗主)
嫡长子(嫡长孙…… )
小宗
大宗
嫡长子(嫡长孙……小)大宗宗
卿
嫡长子
大夫
余嫡子及庶子
士
嫡长子…小…宗 大宗
5.封国的权利: 职位世袭;再次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周 幽 王 烽 火 戏 诸 侯
6. 等级: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西周社会结构示意图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庶人
7. 作用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C 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他们( )
A. 封号和耕牛 B. 土地和耕牛 C. 土地和人口 D. 人口和铁犁
8.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A)
谢谢观看!
夏商行政管理制度: 商王(王权神秘)
纳贡
效
中央官员
忠
奉命 征伐
地方方国
奴
隶
制
相、卿士
等 级
卜祝史
关
师
系 产
侯
生
了
伯
大家是否看过《封神榜》?这部小说 讲述的是周灭商的故事。一个疆域辽阔的 周王朝建立起来以后,该如何进行治理? 它是否沿用了商王朝的统治方式?
在当时尚无先进的通 讯和交通工具的情况下, 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C 4.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主要因素是 ( )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方法指导:评价类、影响类、作用 类试题要一分为二回答。既看到积极 作用,还要看到消极作用和局限性。
2、宗法制(权利继承)
掌握宗法制的含义、目的、内容、特 点、影响。
3、礼乐制度(权利巩固)
材料一 :“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 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材料二:规定天子之城九里,高九仞;公侯方 七里、高七仞;侯伯方五里、高五仞;子男 方三里,高三仞。
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结合背景、内容、结果、影响等分析。 还要找到合适的参照物。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2、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3、最高统治集军,诸侯大国 可以拥有三个军,次国二个军,小国一个军, 每军规定人数为一万两千五百二十八;天子 兵车万乘,大夫百乘。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之间的关系:
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宗法制 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两者互为表里,相 辅相成。
2、礼乐制度是保证分封制、宗法制稳定 的工具。
如何评价分封制?
材料三:周王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不朝,则贬其爵; 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四:问鼎中原 楚王问鼎是指楚庄王蓄意询问王孙满
“鼎之大小轻重”,意欲取代周朝的故事。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想取周而代之,就借 朝拜天子的名义,到周王室去问九鼎的大小 轻重,结果周大臣王孙满回答鼎太巨大,不 清楚多重。楚庄王不满,挑衅说楚国铜多, 每个士兵的武器折下来都可以铸成九鼎了。 王孙满说“统治天下在德不在鼎”,楚庄王 哑口无言只得退回楚国。此事出自《左 传·宣公三年》,见于《史记·楚世家》。此 后,“问鼎”成了“篡夺”的替代词。
一、夏商之变
由原始社会向国家形态转变。社会的改变, 势必会带来制度的改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共56张PPT)
12
传说夏禹治水成功后,声威上升,成为民众 心目中的贤能之人,于是继承帝舜成为最高领袖。
禹的儿子在禹死后继承了禹的地位。
思考:这两种最高领袖的继承方式有何不同?
22
1、西周的分封制
巩固西周统治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土地和人民
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再分封。 服从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加强统治,开发了边疆,扩大疆域,使 周朝成为延续几百年的强国。
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破坏。楚王问鼎
23
3、宗法制 小儿子
考一考: 西周时期,一个诸侯王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 女儿,后来他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 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数十年后,这位诸侯王死去,请 问他的王位和家业应该由谁继承?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48
13.下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礼记》载: “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49
14“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
31
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 丧祭器用,皆有等宜。
——《礼记·王制》
礼乐制度
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 越行为的工具。
32
●礼乐制——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据《周礼》记载,衮服是西周 统治阶级的最高一级礼服。
西周一般贵族服饰
33
课件6: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思考:当时的社会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大禹治水图
戴冠冕的夏禹
两张图中的大禹有何不同,它说明了什么?
臣民——部落联盟首领——国王;“家天下”取代 了“公天下”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同?此后王位该如何传承?
是生产力进步和私有制发展的产物;王位世袭制
世袭制:天下为家的开端
启与交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 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层层分封, 等级森严
生产力发展 诸侯的独立性
天子
士 庶
周公封邦建国
方国联盟首领转为天下之君 中国统一国家形态由此奠定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宗”字是什么意思? 宗法制:
宗
嫡庶分明
法 制
的秩序
太庙
以血缘
关系为
神
纽带; 表明宗法制与血
主
政权与 缘和神权有关
神权的
结合
宗 嫡长子继承制 法 运行原则: 制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 制度。 王位世袭制:是指阶级社会中,帝位(或王位)世代沿袭的 制度。
禅让制:远古的美丽传说
尧
舜
禹
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 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 人世及以为礼……
——《史记·燕召公世家》 通过占卜神化王权 建立行政管理制度
如何治理“家天下”?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分封制:等级森严的统治
1.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 分什么?分给谁?
2.受封者享有什么权利, 要履行什么义务?
巩固统治 土地和人民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设置官员、建立 武装、征派赋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尧 舜 禹
……
两宋
元
960-1279 1206-1368 1368-1644
1644-1911
前221
220-265 265-316 317-420
两汉 前202
明
清
中华民国
东晋
南北朝 420-479
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原始社会: 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 奴隶社会 分封制 宗法制 封建社会: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夏朝建立后,从禅让制到 理应让位 王位世袭制,有时父子相 传,有时兄终弟及, “家天下”局面形成
伯益
到了禹的时候,夏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部落联 盟首领的权利也越来越大。禹按照禅让制推举 伯益为继承人,但是不给实权。相反,禹把实 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 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
内容
分封制
(重点)
特点 作用 破坏 内容
西周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重点)
特点 作用
第一课 三大易错知识点: 1.西周分封制下分封的对象 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族功臣和先代 贵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 2.宗法制下大宗、小宗的关系 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而言的,而是相对而言的。
24.(2017)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 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 北京)。分封(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两个重点 一个难点——四大特点 三个易错知识点
课堂练习
25. (2009)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 表现是( ) A 嫡长子继承制 B 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 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 传统的宗族观念 24. (2010)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 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早期国家政治 制度
(奴隶制社会)
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
(封建制社会)
(BC2070年— BC476年)
(BC221年 — AD1912年)
夏、商、周
秦
清朝
第1 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 教学重点: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 教学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与宗 法制 • 教学方法:分析图表 • 史料解读 • 问题探究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王朝至此完。
中华五千年历史线索示意图
约4600年前
黃帝
夏
商 周
秦
三国 西晋
前2070
隋
前1600
前1046
唐
五代十国
581-618 618-907
907-923
2.宗法制的特点
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和规 定等级秩序。
4
宗法制的深远影响(意义、作用)
宗法制即宗族法规,是一种权利继承制度,将君 位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和巩 固了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 纷争。 宗法制下的等级尊卑观念非常严格,等级森严, 尊卑有序,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 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嫡长子继承制: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 嫡长子继承父亲的权力、财产和土地, 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为天子,被称为大宗。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 让须 并且对按照分封制对父亲其他儿子进 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行分封,为诸侯,被称为小宗。
西周时期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等级关系. 其中(1)“周天子——诸侯”这一范围而言,周天子是大宗,诸侯是小宗. (2)“诸侯——卿大夫”这一范围而言,诸侯是大宗,卿大夫是小宗. (3)“卿大夫——士”这一范围而言,卿大夫是大宗,士是小宗.
3.区分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目的 分封制是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 做诸侯,主要是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是解决宗族矛 盾;宗法制是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土地继承上的 矛盾,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族的地位。
启
禹的儿子
臣民
部落首领(禹)
国王(禹)
国王(启)
禅让制
建立国家政权
世袭制 “家天下”
“公天下”
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民主,王位世袭制体现 了专制。请你思考: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 的迚步还是倒退? (参考答案)观点:历史的迚步。 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私有制发展的结 果,阶级对立的产物。
读材料回答问题
2、分封的对象
王室贵族: 燕、鲁、卫、晋、吴
分封对象
先代贵族: 杞、宋、许、陈、楚
功臣: 齐
西周分封
根据教材第5页及上图,将封国归类。
王室贵族: 对 象
燕、鲁、卫、晋、吴
古代帝王后代: 杞、宋、许、陈、楚 功 臣:
齐
皇帝冕旒冠
亲王冠服
3.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①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 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②诸侯对周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 述职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
思考: 维系王位世袭制、分封制的 制度是什么?
讨论:该由谁来继承王位?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 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 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③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再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卿大夫, 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士。 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 ④诸侯在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 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4.分封制的特点
层层分封, 等级森严,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
演变
诸侯受分封的土地理论上在其死后可由 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袭,一些 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强大。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破坏, 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周朝 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 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 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开始破坏。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分封制”, 秦王朝在全国推行单一的“郡县制”。
西周社会结构示意图
天子
贵族、统治阶级 诸侯 卿大夫 士 被统治阶级 庶人
楚王问鼎
(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遂至洛,观兵 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 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 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 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天所命 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 未可问也。”楚王乃归。
(大宗)嫡长子继位为
(小宗)余子
分封为 卿大夫
(大宗)嫡长子继位为 (小宗)余子分封为
互为表里
分封制、宗法制和西周各种礼乐 制度(周礼)三者关系如下:
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四大特点
商(铜鼎和甲骨文) —— 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
分封制 ——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行权力的高度集中
宗法制 ——以宗法制为核心,具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 夏400多年、商600多年、周800多年实行王位 世袭制,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 ——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
周朝实行分封制度 周武王自称天子,所有诸侯 国都是由天子授权分封的。
申国
申侯受封
论从史出
学会从历史材料中得出结论!
读材料回答问题:
1、分封的主要目的:
原文:
以蕃屏周
“蕃”:同“藩”,属国属地或分封的土地 “屏”:遮挡。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将土地分封给亲戚功臣, 让他们在各自的土地上建立诸侯国,让这些诸侯国 作为藩篱拱卫周朝。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 让须 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 王一定会挑我的,因为父王最疼我。
讨论:该由谁来继承王位?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 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 王一定会挑我的,因为父王最疼我。
• 立嫡以长不以贤, • 立子以贵不以长。
-----《春秋· 公羊传》
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宗法制的主要内容
核心内容(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 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 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 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大小宗: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 从大宗。周王既是全国的大宗又是最高的政治领袖。
本课总结
王位世袭制的形成 中央
夏商的政治制度
相、卿、师等的设立 地方 封侯、伯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封建诸侯,以蕃屏周 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被破坏 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 嫡长子继承制 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 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夏 商 周 的 政 治 制 度
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