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填空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知识点考点梳理、重点题型分类巩固练习)(基础版)(家教、补习、复习用)
沪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化学研究些什么【学习目标】1.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判断。
2.掌握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记住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3.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并能从物质的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要点梳理】要点一、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1.探究物质变化的几个实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实验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①水的沸腾液态的水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遇玻璃片又凝结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无②大理石的研碎块状的大理石块状固体被粉碎成粉末状粉末状的大理石无③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出现蓝色沉淀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有(氢氧化铜沉淀等)④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块状石灰石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溶解;烧杯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二氧化碳气体等有(二氧化碳气体等)【实验结论】:实验①、②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实验③、④的共同特征是变化中生成了新物质。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概念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特征变化中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如发光、发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变化中是物质的外观、状态等发生了改变现象联系一定伴随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发生化学变化实例实验③和④、燃烧、腐烂、发酵、金属生锈、火药爆炸等实验①和②、凝固、挥发、升华等本质区别(判断依据)变化时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但一定要注意现象只是帮助判断,而不是根本依据。
如电灯泡通电时发光、放热,但无新物质生成,所以不是化学变化。
3.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自行车胎爆炸为物理变化,而炸药爆炸为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确定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如眼看、温度计测等)通过化学变化可知实例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挥发性、延展性等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等【要点诠释】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沪教版(全国册)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默写(含答案)
第一单元第一课默写(一)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2.加热时要注意两点(1)(2)。
3.观察到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现象:(1);(2);(3);(4)。
4.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
5.加热时,试管略向下倾斜的原因:。
(二)铁丝生锈实验1.铁生锈实验的现象:,说明了。
2.铁锈的颜色主要成分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3.实际上铁生锈是铁和、发生了化学反应。
4.防止铁生锈的措施有:。
(三)环境问题1.白色污染是造成的污染;温室效应是由所引起的;臭氧空洞是由引起的。
(四)零碎知识点1.食物变馊是食物和发生了反应;薯片包装袋充的是气,这种气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
第二课默写1.化学变化的概念:。
凡是跟有关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物理变化的概念: 。
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物理变化:。
3.化学性质的概念:,常见的化学性质:。
4.物理性质的概念:,蜡烛的物理性质:。
4.(1)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本质)(2)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
(3)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
(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联系:。
(5)①煤油燃烧,②氯化氢气体和氨气混合,产生,③在碘化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以上空格填所产生的现象),以上三种物质的变化,是变化。
第三课默写1.红磷燃烧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该实验的原理是。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
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有、、。
实验结果偏大的原因有、。
4.实验时选择的可燃物需具备以下条件:(1)(如不行);(2)(如不行)(3)(如、等不行)。
5.该实验还可推出,瓶内剩余4/5体积的气体是,其物理性质有;化学性质有。
6.空气中各成分的名称及含量:、、、、。
8.混合物:。
如。
9.除了从物质种类来分辨纯净物和混合物,还可以从化学式角度来分辨,有化学式的是,无化学式的是。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2.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按右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
(1)燃烧的现象是 ; (2)红磷不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 ; 若反应后立即松开止水夹,对测定结果(3)化学方程式 (4)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 ,氮气约占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1. 电解水 2H2O ==== 2H2↑ + O2 ↑ (负氢正氧二比一) 活性炭:吸附作用 明矾:沉降作用 过滤:固液分离用肥皂水区分软、硬水; 煮沸、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 2. O2物理性质:密度比 , 溶于水O2化学性质:很活泼,有 性,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C + O2 === CO2 2H2 + O2 === 2H2O S + O2 === SO2(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大气污染物) 2Mg + O2 === 2MgO (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3Fe + 2O2 === Fe3O4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4Al + 3O2 === 2Al2O3 2Cu + O2 === 2CuO (黑色固体) 3.CO2物理性质:密度 , 溶于水,固态CO2俗称 CO2化学性质:H2O + CO2 === H2CO3 (CO2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a(OH)2 + CO2 === CaCO3 ↓+ H2O (用石灰水检验CO2)点燃通电点燃点燃点燃点燃点燃加热CO2用途:人工降雨 、 制碳酸饮料 、 灭火(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药品 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 双氧水、二氧化锰(黑色固体) 反应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H2O2 === 2H2O + O2 ↑发生 装置酒精灯、试管、铁架台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锥形瓶收集 装置 集气瓶、水槽法 向上排空气法操作 要点查气密性 导管放入水中,双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不漏气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加水,水不持续流下,不漏气收集有大量、连续气泡产生时开始收集,集气瓶外有气泡产生,收集满将带火星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集满其它棉花作用:防止KMnO4 粉末进入导管分液漏斗优点:能控制反应速度实验结束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进试管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跑出 催化剂特点:1. 2. 3.验证O2 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是氧气CO2实验室制法加热MnO 2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发生装置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锥形瓶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集满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1、化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左边:分子、原子、离子的个数右上: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上边:(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右下:1个分子中含原子的个数1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1个双氧水分子2个氮气分子3个氯离子1个铝离子2个硫酸根离子n个氢氧根离子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是正五价双氧水中氧元素是负一价2、写出下列元素、原子团的符号,并标出化合价化合价Na Cl OH Cu Fe Fe SO4离子符号Na + Cl - OH - C2+ Fe 2+ Fe 3+ SO4 2-氢钠钾银钙镁钡锌氯氧铜铝铁碳硫氮磷锰锡汞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铵根3、根据化合价写化合物化学式的步骤3.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课后习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课后习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课后习题含答案沪教版(全国)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C.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2、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的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3、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下面对图中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灭火实例灭火原理A 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或氧气C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隔绝空气或氧气D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A.A B.B C.C D.D4、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了某一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为甲、乙、丙、丁,如图为各物质在反应前和反应后某时刻的质量关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值是31 B.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7:11 C.丁可能为单质D.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7:45、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C. 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17D. 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176、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 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 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C. 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气气D. 图书档案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既隔绝氧气又降低温度7、小红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A.水能灭火B.没有达到着火点C.纸不是可燃物D.没有与氧气接触8、如图所示是通过白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最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填空
2015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是生成的变化。
(2)化学变化是有生成的变化。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判断依据)。
(4)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时,伴随有化学变化。
2、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导电性、导热性、光泽、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等。
(2)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1、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最明亮)、(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先碳化;结论: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2、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的量减少,和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4、检验气体:(1)鉴别氧气的方法是:用的木条伸到瓶,木条,证明是(氧气越多,木条燃烧越剧烈)(2)鉴别二氧化碳的方法是:把气体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证明是(石灰水中越浑浊,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高三.化学基础实验1、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2)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在。
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3)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左盘物品的质量=右盘物品读数+游码读数(4)加热器皿--酒精灯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
用酒精灯的加热物体。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
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固体以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
沪科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构成物质的微粒知识点填空(无答案)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一、构成物质的微粒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Fe、Cu、Mg)、(He、Ne)、金刚石(C)、石墨(C)、Si等。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常见气体:H2、O2、N2、、CO2、NH3、SO2、HCl等。
液体:酒精、H2O等。
固体:五氧化二磷、蔗糖等。
4.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二、微粒的性质(一)物质是由肉眼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的微粒构成的。
(二)微粒是不断运动的1.【观察与思考】实验1:向盛水的烧杯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得到溶液甲:现象:结论:再向其中滴入浓氨水现象:结论:实验2:在烧杯C中重新配制甲溶液。
在烧杯B中加入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把两个小烧杯罩一起。
现象:结论:浓氨水中的氨,并进入到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溶液变红。
由上述实验得出:☆备注:浓氨水是色、有_______________味体,有性,显性,可以使色的酚酞试液变成色。
思考::a.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的快 b.相同质量的白糖在热水中溶解比在同样多的冷水中快。
两个事例说明:影响微粒运动快慢的因素是,而且越高,微粒运动的速率越,可以解释的现象有:a.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的快 b.相同质量的白糖在热水中溶解比在同样多的冷水中快。
练习1: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如图所示放在实验桌上:⑴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管口的棉花球上,仪器A的名称是,该仪器的主要用途是⑵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⑶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这一实验说明。
(三)微粒之间有空隙1.【活动与探究】实验1:取一根约30cm长一端封口的细玻璃管,按图进行实验。
现象:结论:实验2:取一支针筒,抽取一定量的空气,用手指堵住针筒末端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现象;用刚才的针筒抽取相同量的水,用手指堵住针筒末端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现象。
原创九年级上册化学基础知识填空
原创九年级上册化学基础知识填空在九年级上册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基础知识。
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化学原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化学基础知识,让我们来填空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吧!1. 元素是由一种或几种相同的______组成的,具有一定性质的最基本的物质单位。
答案:原子(注意:这里不能直接使用“元素”,因为它是待填空的内容)解析:元素是由相同的原子组成的。
每种元素都有其独特的原子结构,因此具有不同的性质,例如氧气(O2)和氮气(N2)就是由氧原子和氮原子组成的。
2. 化学反应中,原子的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而原子的______是不会改变的。
答案:数量(注意:这里不能直接使用“质量”或“重量”)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质量是守恒的,即在反应前后,参与反应的原子数量保持不变。
因此,化学反应只是重新组合原子,而原子的数量不会改变。
3. 分子式用来表示化学物质中______的种类和数量。
答案:原子解析:分子式是用来表示化学物质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的。
例如,水分子的分子式为H2O,表示其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4.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写在箭头的______,而生成物写在箭头的______。
答案:左边,右边解析: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写在箭头的左边,生成物写在箭头的右边。
这样的表示方式可以清晰地表达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变化关系。
5. 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原子数量关系的表达式被称为______。
答案:化学方程式(注意:这里不能直接使用“化学式”)解析:化学方程式是用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原子数量关系的表达式。
它通过化学符号和数字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数量。
6. 酸和碱反应生成______和______。
答案:盐,水解析:酸和碱反应时,会生成盐和水。
这种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例如,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7. 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______之间的反应,常常伴随着物质的________。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课题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学情分析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多为基础,中考考察以中等难度题为主教学目标考点分析熟练掌握相关化学式、反应方程式的应用;理解氧气、二氧化碳、金属矿物性质;了解化学变化实质,熟练掌握化学语言教学重点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金属非金属性质等教学方法面授法、归纳总结法学习内容与过程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仅是形状、状态改变)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硬度、气味、导电性等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毒性等【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描述性质用词:能、是、有、可以、会等。
性质决定物质能否发生某种变化。
变化是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件,体现了物质有何性质】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丝生锈,轮胎爆炸B.灯泡发光,食物腐烂C.烧制陶瓷,红磷燃烧D.玻璃碎裂,工业制氧气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木炭的可燃性B.汽油的挥发性C.氧气的氧化性D.碳酸氢铵的不稳定性2.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按右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
(1)燃烧的现象是 ; (2)红磷不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 ; 若反应后立即松开止水夹,对测定结果(3)化学方程式 (4)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 ,氮气约占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1. 电解水 2H2O ==== 2H2↑ + O2 ↑ (负氢正氧二比一) 活性炭:吸附作用 明矾:沉降作用 过滤:固液分离用肥皂水区分软、硬水; 煮沸、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 2. O2物理性质:密度比 , 溶于水O2化学性质:很活泼,有 性,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C + O2 === CO2 2H2 + O2 === 2H2O S + O2 === SO2(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大气污染物) 2Mg + O2 === 2MgO (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3Fe + 2O2 === Fe3O4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4Al + 3O2 === 2Al2O3 2Cu + O2 === 2CuO (黑色固体) 物理性质:密度 , 溶于水,固态CO2俗称 CO2化学性质:H2O + CO2 === H2CO3 (CO2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a(OH)2 + CO2 === CaCO3 ↓+ H2O (用石灰水检验CO2)点燃通电点燃点燃点燃点燃点燃加热CO2用途:人工降雨 、 制碳酸饮料 、 灭火(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药品 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 双氧水、二氧化锰(黑色固体) 反应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H2O2 === 2H2O + O2 ↑发生 装置酒精灯、试管、铁架台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锥形瓶收集 装置 集气瓶、水槽法 向上排空气法操作 要点查气密性 导管放入水中,双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不漏气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加水,水不持续流下,不漏气收集有大量、连续气泡产生时开始收集,集气瓶外有气泡产生,收集满将带火星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集满其它棉花作用:防止KMnO4 粉末进入导管分液漏斗优点:能控制反应速度实验结束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进试管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跑出 催化剂特点:1. 2. 3.验证O2 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是氧气CO2实验室制法加热MnO 2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发生装置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锥形瓶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集满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1、化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左边:分子、原子、离子的个数右上: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上边:(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右下:1个分子中含原子的个数1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1个双氧水分子2个氮气分子3个氯离子1个铝离子2个硫酸根离子n个氢氧根离子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是正五价双氧水中氧元素是负一价2、写出下列元素、原子团的符号,并标出化合价化合价Na Cl OH Cu Fe Fe SO4离子符号Na + Cl - OH - C2+ Fe 2+ Fe 3+ SO4 2-氢钠钾银钙镁钡锌氯氧铜铝铁碳硫氮磷锰锡汞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铵根3、根据化合价写化合物化学式的步骤第1步:正价元素符号写在左面,负价元素符号写在右面,并标出化合价原子团(..根)要加括号第2步:将化合价数字前后交换,写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第3步:右下角数字约分成最简比,数字‘1 ’省略不写原子团个数为‘1 ’,一定要去掉括号4、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某化某(化合物中含两种元素)氢氧化某(化合物中含氢氧根OH )某酸某(化合物中含硝酸根NO3、碳酸根CO3 、硫酸SO4等)某酸(HNO3 、H2CO3 、H2SO4 )酸→氯化氢HCl 硝酸HNO3碳酸H2CO3硫酸H2SO4过氧化氢H2O2 氢氧化钠NaOH氯化钠NaCl硝酸钠NaNO3碳酸钠Na2CO3硫酸钠Na2SO4二氧化锰MnO2 氢氧化钾KOH氯化钾KCl硝酸钾KNO3碳酸钾K2CO3硫酸钾K2SO4四氧化三铁Fe3O4 氯化银AgCl硝酸银AgNO3五氧化二磷P2O5氯化铵NH4Cl硝酸铵NH4NO3碳酸铵(NH4)2CO3硫酸铵(NH4)2SO4氧化钙CaO 氢氧化钙Ca(OH)2氯化钙CaCl2硝酸钙Ca(NO3)2碳酸钙CaCO3硫酸钙CaSO4氧化镁氢氧化镁氯化镁硝酸镁碳酸镁硫酸镁MgO Mg(OH)2 MgCl2 Mg(NO3)2 MgCO3 MgSO4氢氧化钡Ba(OH)2 氯化钡BaCl2硝酸钡Ba(NO3)2碳酸钡BaCO3硫酸钡BaSO4 氯化锌ZnCl2硝酸锌Zn(NO3)2硫酸锌ZnSO4氧化铜CuO 氢氧化铜Cu(OH)2氯化铜CuCl2硝酸铜Cu(NO3)2硫酸铜CuSO4氧化汞HgO 硝酸汞Hg(NO3)2氧化亚铁FeO 氢氧化亚铁Fe(OH)2氯化亚铁FeCl2硝酸亚铁Fe(NO3)2硫酸亚铁FeSO4氧化铁Fe2O3 氢氧化铁Fe(OH)3氯化铁FeCl3硝酸铁Fe(NO3)3锰酸钾K2MnO4硫酸铁Fe2(SO4)3氧化铝Al2O3 氢氧化铝Al(OH)3氯化铝AlCl3硝酸铝Al(NO3)3高锰酸钾KMnO4硫酸铝Al2(SO4)3↑氧化物↑碱↑盐5.化学式有关计算(1)计算化学式中加点元素化合价例:计算H2O2 (+1)×2+2x=0 x=-1Na2S2O3O2Cu2(OH)2CO3(2)计算相对分子质量Mr相对原子质量Al : 27 S : 32 O : 16Mr[Al2(SO4)3] = 27 ×2 + 32 ×3 + 16 ×4 ×3 = 342练习:计算CaCO3 Ca(OH)2 NH4NO3 Cu(NO3)2 的相对分子质量Mr[CaCO3 ] =Mr[Ca(OH)2 ] =Mr[NH4NO3] =Mr[Cu(NO3)2 ] =(3)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Fe2O3中,铁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Fe2O3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100克Fe2O3中含多少克铁元素?140克Fe2O3中含多少克铁元素?NH4NO3中,氮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NH4NO3中,氮、氢、氧元素的质量比=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00克NH4NO3中含多少克氮元素?多少克NH4NO3中含100克氮元素?6、化学式意义宏观: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微观:表示一个分子和一个分子的构成(物质由分子构成)或物质中所含原子、离子的个数比(物质由原子或离子构成)例:H2O :表示物质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一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NaCl :表示物质氯化钠:氯化钠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氯化钠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个数比为1:1“CO2”的含义:下列关于维生素C(C6H8O6)的说法正确的有()A. 维C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B. 1个维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C. 维C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D. 维C由6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6个氧元素组成E. 维C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3:4:3F. 维C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G.维C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H.维C是氧化物7、物质的分类分类纯净物有机物: CH4、酒精等化合物金属氧化物:MgO、MnO2、Fe2O3等氧化物无机物非金属氧化物H2O、CO、P2O5等酸:HCl、H2CO3、H2SO4、HNO3等碱:NaOH、Ca(OH)2等盐:Na2CO3、FeSO4、AgNO3等8、其他知识点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沪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沪教版【篇一】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1.镁在空气中燃烧2.铁在氧气中燃烧:3.铜在空气中受热:4.铝在空气中燃烧: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10.一氧化碳燃烧:11.甲烷燃烧12.酒精燃烧:13.加热高锰酸钾:(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14.过氧化氢分解:15.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16.生石灰溶于水:17.二氧化碳可溶于水:18.镁燃烧:19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20.氢气还原氧化铜21.镁还原氧化铜23.碳充分燃烧:24.木炭还原氧化铜:25.焦炭还原氧化铁:26.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2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2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29.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30.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3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3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34.锌和稀盐酸35.铁和稀盐酸36.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KClO3、KCl、、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4.硫:淡黄色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7.(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三、化学之最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有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汇总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知识点1:区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课本P11-12页)知识点2:红磷燃烧实验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课本P13页笔记)第二章知识点1:氧气的性质(课本P32页笔记●方程式需记忆)知识点2:氧气的制法(看课本P35-36页笔记)、(●方程式需记忆)知识点3:催化剂(课本P36页笔记)知识点4、二氧化碳性质(课本p41-42页笔记●方程式需记忆)知识点5:二氧化碳制取(课本P43页笔记●方程式需记忆)知识点6:化合反应、分解反应(课本P42页课本笔记)知识点7:水的组成实验(P48页电解水实验笔记●方程式需记忆)知识点8:水的净化方法(课本P49页笔记)知识点9:硬水和软水检验的方法、硬水软化的方法(课本49页笔记)第三章知识点1:微粒的性质(课本63-64页笔记)知识点2:原子的构成(课本68-69页笔记)知识点3:离子(课本71页笔记—阴离子、阳离子、离子与化合价的关系等)知识点4:化合价的计算(依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的化学式中各元素化合价总和为0)知识点5:符号的含义(课本81页笔记—写在不同位置上数字所表示的含义、元素符号的含义、化学式的含义)知识点6:结合元素周期表考察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等知识点)知识点7:关于化学式的计算(课本P85-86页: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中原子总数、原子个数比、元素质量比、元素质量分数等)知识点8:化学式的读写(课本第一页笔记)知识点9:物质的分类(课本P76页笔记)知识点10:原子结构中的计算(公式: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第四章:知识点1:燃烧的定义(燃烧是发光、放热、剧烈的化学反应)知识点2: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课本93页笔记)知识点3: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课本P94页笔记)知识点4:质量守恒定律(书本102页笔记)(常考题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物质组成元素、物质化学式、参加反应的或反应生成气体质量、根据物质质量增加或减少判断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等)知识点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知识点6:与化学方程式有关的计算(试卷最后一题计算、物质质量比、各物质分子个数比等)第五章:知识点1: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氧气、与酸、与盐溶液反应)(课本第114-116笔记)单质铁与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反应生成+2价亚铁;氧化铁与稀硫、盐酸反应生成+3价铁)知识点2:合金知识点3:铁的冶炼(课本124页笔记)知识点4:工业炼铁设备及原理(课本124页笔记)知识点5:铁的锈蚀原因、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1)
课题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学情分析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多为基础,中考考察以中等难度题为主教学目标考点分析熟练掌握相关化学式、反应方程式的应用;理解氧气、二氧化碳、金属矿物性质;了解化学变化实质,熟练掌握化学语言教学重点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金属非金属性质等教学方法面授法、归纳总结法学习内容与过程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1.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仅是形状、状态改变)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硬度、气味、导电性等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毒性等【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描述性质用词:能、是、有、可以、会等。
性质决定物质能否发生某种变化。
变化是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件,体现了物质有何性质】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丝生锈,轮胎爆炸B.灯泡发光,食物腐烂C.烧制陶瓷,红磷燃烧D.玻璃碎裂,工业制氧气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 木炭的可燃性B.汽油的挥发性C.氧气的氧化性D.碳酸氢铵的不稳定性2.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按右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
(1) 燃烧的现象是; (2) 红磷不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若反应后立即松开止水夹,对测定结果(3) 化学方程式(4) 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氮气约占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通电1. 电解水 2H2O ==== 2H2↑ + O2 ↑ (负氢正氧二比一)活性炭:吸附作用 明矾:沉降作用过滤:固液分离用肥皂水区分软、硬水; 煮沸、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2. O2 物理性质:密度比,溶于水O2 化学性点质燃:很活泼,有点燃性,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C + O2 =点=燃= CO22H2 + O2 === 2H2OS + O 点2燃=== SO2(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大气污染物)2Mg + O2点=燃== 2MgO (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3F e+ 2O=== Fe3O4(在氧气中加剧热 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4Al + 3O2 === 2Al2O3 2Cu + O2 === 2CuO (黑色固体)3. CO2 物理性质:密度,溶于水,固态CO2 俗称CO2 化学性质:H2O + CO2 === H2CO3 (CO2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a(OH)2 + CO2 === CaCO3 ↓+ H2O (用石灰水检验CO2)CO2 用途:人工降雨、制碳酸饮料、灭火(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药品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双氧水、二氧化锰(黑色固体)反应加热MnO 2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H2O2 === 2H2O + O2 ↑发生长颈漏斗或分装置酒精灯、试管、铁架台液漏斗、锥形瓶收集集气瓶、水槽装置法向上排空气法查气导管放入水中,双手握住试管,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加水,水不操作密性要点收集导管口有气泡,不漏气有大量、连续气泡产生时开始收集,集气瓶外有气泡产生,收集满棉花作用:防止KMnO4 粉末进入导管持续流下,不漏气将带火星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集满分液漏斗优点:能控制反应速度实验结束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其它面,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进试管气体从长颈漏斗跑出催化剂特点:1. 2. 3.验证O2 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是氧气CO2 实验室制法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发生装置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锥形瓶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集满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1、化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左边:分子、原子、离子的个数右上: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上边:(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右下: 1 个分子中含原子的个数1 个氢原子 2 个氧原子 1 个双氧水分子 2 个氮气分子3 个氯离子 1 个铝离子 2 个硫酸根离子n 个氢氧根离子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是正五价双氧水中氧元素是负一价2、写出下列元素、原子团的符号,并标出化合价化合价Na Cl OH Cu Fe Fe SO4 离子符号Na + Cl - OH - C2+ Fe 2+ Fe 3+ SO4 2- 氢钠钾银钙镁钡锌氯氧铜氢氧根铝铁硝酸根碳硫碳酸根氮磷硫酸根锰锡铵根汞3、根据化合价写化合物化学式的步骤第1 步:正价元素符号写在左面,负价元素符号写在右面,并标出化合价原子团(..根)要加括号第2 步:将化合价数字前后交换,写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第3 步:右下角数字约分成最简比,数字‘ 1 ’省略不写原子团个数为‘ 1 ’,一定要去掉括号4、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某化某(化合物中含两种元素)氢氧化某(化合物中含氢氧根OH )某酸某(化合物中含硝酸根NO3、碳酸根CO3 、硫酸SO4 等)某酸(HNO3 、H2CO3 、H2SO4 )氯化氢硝酸碳酸硫酸酸→HCl HNO3 H2CO3 H2SO4 过氧化氢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钠碳酸钠硫酸钠H2O2 NaOH NaCl NaNO3 Na2CO3 Na2SO4二氧化锰氢氧化钾氯化钾硝酸钾碳酸钾硫酸钾MnO2 KOH KCl KNO3 K2CO3 K2SO4 四氧化三氯化银硝酸银铁Fe3O4 AgCl AgNO3氯化铵硝酸铵碳酸铵硫酸铵五氧化二磷P2O5氧化钙氢氧化钙NH4Cl氯化钙NH4NO3硝酸钙(NH4)2CO3碳酸钙(NH4)2SO4硫酸钙CaO Ca(OH)2 CaCl2 Ca(NO3)2 CaCO3 CaSO4氧化镁氢氧化镁氯化镁硝酸镁碳酸镁硫酸镁MgO Mg(OH)2 MgCl2 Mg(NO3)2 MgCO3 MgSO4 氢氧化钡氯化钡硝酸钡碳酸钡硫酸钡Ba(OH)2 BaCl2 Ba(NO3)2 BaCO3 BaSO4氯化锌硝酸锌硫酸锌ZnCl2 Zn(NO3)2 ZnSO4氧化铜氢氧化铜氯化铜硝酸铜硫酸铜CuO Cu(OH)2 CuCl2 Cu(NO3)2 CuSO4氧化汞硝酸汞HgO Hg(NO3)2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氯化亚铁硝酸亚铁硫酸亚铁FeO Fe(OH)2 FeCl2 Fe(NO3)2 FeSO4氧化铁氢氧化铁氯化铁硝酸铁锰酸钾硫酸铁Fe2O3 Fe(OH)3 FeCl3 Fe(NO3)3 K2MnO4 Fe2(SO4)3氧化铝氢氧化铝氯化铝硝酸铝高锰酸钾硫酸铝Al2O3 ↑Al(OH)3↑AlCl3↑Al(NO3)3 KMnO4 Al2(SO4)3氧化物碱盐5.化学式有关计算(1)计算化学式中加点元素化合价例:计算H2O2 (+1) ×2+2x=0 x=-1Na2S2O3O2Cu2(OH)2CO3(2)计算相对分子质量Mr相对原子质量Al : 27 S : 32 O : 16Mr[Al2(SO4)3] = 27 ×2 + 32 ×3 + 16 ×4 ×3 = 342练习:计算CaCO3 Ca(OH)2 NH4NO3 Cu(NO3)2 的相对分子质量Mr[CaCO3 ] =Mr[Ca(OH)2 ] =Mr[NH4NO3] =Mr[Cu(NO3)2 ] =(3) 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Fe2O3 中,铁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Fe2O3 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Fe2O3 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100 克Fe2O3 中含多少克铁元素?140 克Fe2O3 中含多少克铁元素?NH4NO3 中,氮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NH4NO3 中,氮、氢、氧元素的质量比=NH4NO3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00 克NH4NO3 中含多少克氮元素?多少克NH4NO3 中含100 克氮元素?6、化学式意义宏观: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微观:表示一个分子和一个分子的构成(物质由分子构成)或物质中所含原子、离子的个数比(物质由原子或离子构成)例:H2O :表示物质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一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NaCl :表示物质氯化钠:氯化钠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氯化钠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个数比为1:1“CO2”的含义:下列关于维生素C(C6H8O6)的说法正确的有()A. 维C 由6 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6 个氧原子构成的B. 1 个维C 分子是由 6 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6 个氧原子构成的C. 维C 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D. 维C 由6 个碳元素、8 个氢元素、6 个氧元素组成E. 维C 中C、H、O 元素的质量比为3:4:3F. 维C 中C、H、O 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G.维C 中C、H、O 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H.维C 是氧化物7、物质的分类A B C【A 和B 中都只有一种分子,是纯净物, C 中含有两种分子,是混合物A 中只含有一种原子(一种元素),是单质,B 中含有两种原子(一种元素),是化合物,B 还可能是氧化物】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由不同种微粒构成)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由同一种微粒构成)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只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练习: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⑴冰水混合物⑵氧化铜⑶稀有气体⑷高锰酸钾⑸液氮⑹干冰⑺硫⑻大理石⑼碳酸钙⑽铁⑾氦气⑿澄清石灰水⒀氢氧化钙⒁纯净水⒂二氧化锰⒃碳酸氢铵⒄蒸馏水⒅稀盐酸混合物有纯净物有化合物有单质有氧化物有混合物(无化学式):空气、海水、溶液等金属单质:M g 、Al 、Zn、Fe、Cu 等物质单质非金属单质:C、P、S、H2、O2、N2 等分类纯净物有机物: CH4、酒精等化合物金属氧化物:MgO 、MnO2、Fe2O3 等氧化物无机物非金属氧化物H2O、CO、P2O5 等10酸:HCl 、H2CO3、H2SO4、HNO3 等碱:NaOH、Ca(OH)2 等盐:Na2CO3、FeSO4、AgNO3 等8、其他知识点质子:每个质子带 1 个单位正电荷。
2022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同步知识点测试题附答案不全
《2.1性质活泼的氧气》一、选择题:1、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氧气B.稀有气体C.氢气D.氮气2、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4:1B.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很少,可有可无C.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D.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种成分含量保持相对稳定3、空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下列生产生活中用到的气体来自空气的是()A.填充气球用到的氦气B.制硝酸用到的二氧化氮C.炼铁用到的一氧化碳D.做饭用到的天然气4、关于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产生氧气的途径主要是植物光合作用B.自然界中的“氧循环”是通过物理变化实现的C.自然界中通过“氧循环”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大气含氧量D.自然界中通过“氧循环”为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A.大试管、铁架台B.烧杯、玻璃棒C.集气瓶、酒精灯D.导管、单孔塞6、如图是实验室的对应操作,其中正确的是()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C.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8、某同学学习了氧气制取和性质后,记录了部分实验操作或现象,其中符合事实的是()A.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加入药品后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铜片在氧气中加热时,不会发生任何变化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9、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雾10、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①装药品②开始收集氧气③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连接好装置⑥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⑦熄灭酒精灯。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
沪教版九班级化学上册知识点1.沪教版九班级化学上册知识点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转变和性质1、概念:物理转变――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转变。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转变――有其它物质生成的转变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转变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转变,无则是物理转变3、相互关系:经常伴随发生,化学转变确定伴有物理转变,物理转变不确定有化学转变。
4、化学转变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转变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转变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课题2化学是一门试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争辩的对象是物质,以试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试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现象:蜡烛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涌现)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结论:⑴燃烧前: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⑵燃烧时: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涌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涌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⑶白烟:能重新燃烧。
石蜡固体小颗粒。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1、A.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涌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沪教版(全国册)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默写(含答案)
第一单元第一课默写(一)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2.加热时要注意两点(1)(2)。
3.观察到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现象:(1);(2);(3);(4)。
4.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
5.加热时,试管略向下倾斜的原因:。
(二)铁丝生锈实验1.铁生锈实验的现象:,说明了。
2.铁锈的颜色主要成分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3.实际上铁生锈是铁和、发生了化学反应。
4.防止铁生锈的措施有:。
(三)环境问题1.白色污染是造成的污染;温室效应是由所引起的;臭氧空洞是由引起的。
(四)零碎知识点1.食物变馊是食物和发生了反应;薯片包装袋充的是气,这种气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
第二课默写1.化学变化的概念:。
凡是跟有关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物理变化的概念: 。
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物理变化:。
3.化学性质的概念:,常见的化学性质:。
4.物理性质的概念:,蜡烛的物理性质:。
4.(1)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本质)(2)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
(3)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
(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联系:。
(5)①煤油燃烧,②氯化氢气体和氨气混合,产生,③在碘化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以上空格填所产生的现象),以上三种物质的变化,是变化。
第三课默写1.红磷燃烧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该实验的原理是。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
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有、、。
实验结果偏大的原因有、。
4.实验时选择的可燃物需具备以下条件:(1)(如不行);(2)(如不行)(3)(如、等不行)。
5.该实验还可推出,瓶内剩余4/5体积的气体是,其物理性质有;化学性质有。
6.空气中各成分的名称及含量:、、、、。
7.纯净物:。
如。
8.混合物:。
如。
9.除了从物质种类来分辨纯净物和混合物,还可以从化学式角度来分辨,有化学式的是,无化学式的是。
化学初三上册知识点沪教版(Word版)
化学初三上册知识点沪教版(2021最新版)作者:______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导语:由于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学习方法的差别,出现部分学生刚开始学习时很有兴趣,也下功夫,但学习方法不对,成绩总不理想,因此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化学初三上册知识点沪教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措施:①改善燃料的结构: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更多使用清洁能源。
如太阳能、核能、风能、潮汐能。
②增强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如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森林等。
其密度通过倾倒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的实验来认识,其溶解性结合课本小实验和制汽水等生活实例理解。
干冰不是冰,而是固态二氧化碳。
不支持燃烧是相对的,指它不支持非还原性物质燃烧,却能支持一些还原性很强的(如活泼金属镁)物质燃烧。
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不是二氧化碳的作用,而是生成的碳酸的作用。
这地方比较容易出错。
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方式。
药品的选用要注意:(1)不能选用浓盐酸,因浓盐酸挥发性太强,能挥发出大量的氯化氢气体,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不纯。
(2)不能选用硫酸,因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性的硫酸钙沉淀包在碳酸钙的表面,会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3)不能用碳酸钠、碳酸钾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因为它们易溶于水,反应速率大,难以收集。
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据此,气体发生装置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类是:固体与固体需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
如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需要的仪器有:大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带导管的单孔塞等。
另一类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
如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需要的仪器可以是:大试管、铁架台、带导管的单孔塞。
也可以用下列仪器:锥形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是生成的变化。
(2)化学变化是有生成的变化。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判断依据)。
(4)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时,伴随有化学变化。
2、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导电性、导热性、光泽、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等。
(2)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1、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最明亮)、(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先碳化;结论: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2、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的量减少,和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4、检验气体:(1)鉴别氧气的方法是:用的木条伸到瓶,木条,证明是(氧气越多,木条燃烧越剧烈)(2)鉴别二氧化碳的方法是:把气体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证明是(石灰水中越浑浊,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高三.化学基础实验1、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2)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在。
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3)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左盘物品的质量=右盘物品读数+游码读数(4)加热器皿--酒精灯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
用酒精灯的加热物体。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
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固体以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另一洁净的。
②“三不”:、、。
C、固体药品的取用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
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夹取D、液体药品的取用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取下瓶盖,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
标签应,(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
拿起试剂瓶,将瓶口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放回原处。
:(2)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用手紧贴,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3)物质的加热A、加热固体时,试管,试管受热时先,再。
B、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
(4)蒸发的注意点:在加热过程中,用不断搅拌(作用:)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一、空气1(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要求:药品足量,只与氧气反应且产物是固体(红磷)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有水流进瓶中,流入水的体积占瓶内气体体积的1/5。
d、结论:空气是;O2约占1/5,可支持;N2约占4/5,不支持,也不能,不易溶于水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气,量不足,瓶内气体未冷却至室温,导气管中还剩余小部分的水。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原因:。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原因:。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等(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保护:加强大气,改善,使用,工厂的废气经过后才能排放,积极、、等4、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1)氧气:(如潜水、医疗急救)(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2)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性等,重要用途:、氮肥等(3)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的化学性质:稳定性,重要用途:作保护气、作电光源、霓虹灯等。
二.氧气1、氧气的检验:将的木条伸入集气瓶,若木条,则瓶内气体为氧气。
*铁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
三.氧气的制取1、实验室制备氧气的药品: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和氯酸钾2、氧气的制备: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固液常温型)实验室制氧原理固固加热型)固固加热型)3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4、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a、步骤:——————(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b、注意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再熄灭:防止水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6)氧气的验满:用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向上排空气法);瓶口有冒出(排水法)氧气的检验:用的木条伸入集气瓶,若木条,则瓶内气体为。
5、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而本身的和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一变两不变)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四、二氧化碳的制法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2)收集方法:气体的及决定: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2) 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原因是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若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集气瓶口,若木条。
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CaCO 高温CaO+CO2↑四、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2、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不能供给。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H2CO3 == H2O+ 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本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3、用途:灭火4、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效应。
五、水的组成1、水的组成: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了气泡,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都收集了不少的气体,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收集的气体,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收集的气体,两只试管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化学方程式:。
3、物质的分类:单质:纯净物。
化合物:。
氧化物:由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元素。
六、水的净化1、自来水工厂净化水的流程:2、过滤的要点: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二低”:A、;B、;“三靠”:A、;B、;C、。
3、硬水和软水:A.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用,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泡沫较多的是。
C.硬水软化的方法:、。
4、水的净化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一、分子和原子2、氨分子扩散的实验:现象:A 烧杯中酚酞溶液变成红色,B 烧杯酚酞溶液不变色。
分析:C 烧杯中浓氨水中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先进入大烧杯的空气中,然后进入A 烧杯的酚酞溶液中,形成氨水。
结论:1) 。
B 烧杯的作用:作 实验。
3、水蒸发的微观解释:水受热蒸发时,水分子 运动,间隔不断 ,水就由液态变成了气态。
属于 变化。
二、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4)相对原子质量≈ + .决定元素种类 (核电荷数)(5)三决定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决定原子的质量三、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核 (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了解)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 不同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 2、O 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12 2 8 2 原子核 第一电子层(带 电) (不带电)电 ) (带 电) 原子a、书写方法:b、意义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如Fe、He 、C 、Si*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C、常用的元素符号D、元素与人体健康缺Ca ,缺Zn ,缺Co、Fe ,缺I ,四、物质的组成的表示:1、化合价: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a、写法及意义: Mg: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MgCl2价为+2价b、几种数字的含义Fe2+ 2C 3 Fe2+:H2O; 2H 。
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为零d、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单质分子中元素化合价为。
②原子团:硝酸根(NO3)负一价;氢氧根(OH)负一价;氯酸根(ClO3)负一价;硫酸根(SO4)负二价;碳酸根(CO3)负二价;铵根(NH4)正1价1、氧气;2、氦气;3、金刚石;4、水银;5、水;6、过氧化氢;7、氧化铁;8、氧化亚铁;9、四氧化三铁;10、氯化铁;11、氯化亚铁;12、氯化银;13、氢氧化钠;14、氢氧化钙;15、碳酸钠;四、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组成:物质(纯净物)由组成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物质构成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2、O2、N2、Cl2。
离子:NaCl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钠离子(Na+)氯离子(Cl-)构成混合物(多种物质)分类单质:、、(一种元素)(一种物质)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淀粉、蛋白质(多种元素)氧化物无机化合物酸碱盐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一、燃烧和灭火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1)(2)(或空气)(3)。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1);(2)(或空气);(3)。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与氧气的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
(2)。
二、燃料和能量1、三大化石燃料: 、、(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1)煤:“”(主要含元素);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2)石油:“工业的”(主要含、元素);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是较清洁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