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期末考试论述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题
35、简述文界革命的影响及演化
(1)以梁启超“新文体”为表征的文界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
海内外的学生、
教师、记者都好读、好写类似文章,连官场人物、反对新文体者也受其影
响而不自知。
(2)现代白话文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拜梁启超文界革命所赐。
(3)后来主张排满革命的革命派,也效其文风,而文词更为浅白。
如邹容《革
命军》。
陈天华之作,皆用白话或通俗文。
革命诗人柳亚子文风亦近“新文体”,而较为简要,意境更为沉雄
36、试述清代感伤和重实的文学思潮在词坛的表现
(1)清代感伤思潮主要体现在清初词坛。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屈大均、钱谦益、宋琬等人虽然政治立场各不相同,但词作中蕴含的兴亡之感和凄怆之情,多相类似。
他们的词风不仅预示看清词的中兴,而且也是清代文学感伤思潮的肇始。
阳羡派的词风豪放苍凉,浙西派崇尚清空婉约,也与清代感伤文学思潮相关;纳兰性德词风既感伤幽婉而文直抒胸臆,上承南唐后主李煜,旁则与清初文学的感伤思潮相融汇。
(P380下面)
(2)重实思潮主要体现在清代中后期词坛。
乾嘉时期,以朴学为代表的求实风气笼罩了整个社会,文学领域的重实倾向也成为这个时期审美的重要价值取向。
由于人们对质实的内涵理解不同,造成当时词的风格的明显差异。
以厉鹗为代表的清中叶浙派从形式方面强调词的质实,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派别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寄托比兴。
(P384第一段)
37、简述姚鼐的散文理论以及创作特点
①首先,他论文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
其中义理说来自方苞,文章说来自刘大?,考证说则受乾嘉时期汉学考证学派的影响。
他主张用乾嘉学派的考证工夫为义理和辞章服务,他说:“以考证累其文,则是弊耳;以考证助文之境,正有佳处,夫何病哉?”(《与陈硕士书》)②其次,为使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他换提出用“八要”来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有机的融合落实到实处。
所谓“八要”就是“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古文辞类篆序目》)。
“精”和“粗”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六朝时期“言意之变”所涉及的问题,但更加具体,与散文创作几散文审美的方方面面都有了关联。
他认为只有彻底领悟了“精”,才会用“粗”将其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粗”本身也就被超越。
进入“御其精者遗其粗者
38、简述《镜花缘》独特审美风格
这部小说的审美风格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极为特殊。
(1)首先,作者有感于唐敖怀才不遇、花神受制于权势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不公正事件,所以将唐敖父女的结局都安排为入仙山求仙。
这本来是古代文学中屡见不鲜的隐逸题材,但作者却将隐逸的归宿和解脱从传统的山林隐逸变化为海外游历和猎异奇,让海外奇闻奇景代替那些屡见不鲜的山林隐之所,这就为传统的隐逸思想注入了前所未所有新鲜活力。
(2)其次,小说中主人公的坎坷遭遇本来悲凉愁苦,作者将书名取意于“镜花水月”,并将刻有众花神名字的石碑放在“泣红亭”内,显然是受到《红楼梦》的影响,蕴含着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运的意味。
但作者却一反《红楼梦》的悲剧风格,以充满赞美和向往的心态和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遭受不幸后的众花神重新聚会时的欢乐和达观,并以其渊博的知识,将古代神话传说中《山海经》中那些殊方异国记载信手拈来,赋予具有时代精神的点化和诠释,为读者描绘出令人向往的崭新境界。
这种在人生自身中寻找生活乐趣和解脱的生活态度,对于《红楼梦》将整个人生视为悲剧的人生态度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冲击。
39、简述龚自珍诗歌主要意象,内容在《已亥杂诗》中的表现
40、简述严复的翻译文字的意义、
一、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原富》、《法意》、《名学》等西学名著。
其原文即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严复更精心撰述,形成渊雅的独特风格。
二、他认为,翻译西方学理精深之书,须用先秦文体、汉以前字法句法。
此事需作辨证分析,严译是有其历史价值的。
一方面,严译文笔确实限制了西学西书的广泛普及,坚持拟古文体也不利于文学发展。
另一方面,严译实际上仍是有一定自由度的文体。
其自创的名词如“物竞”“天择”“名学”“逻辑”等当时即腾播人口,如今仍耳熟能详,对现代汉语的形成亦有贡献。
在当时西学立足未稳、古文地位尚尊的条件下,用古文译书,很能抬高译书的身价。
1、明代诗文主导地位让位于小说戏曲的原因是什么?
三、从社会方面来看,明代文学家的个人和社会关系经历了一个从松到紧的过程,朱元璋履行文字狱,使得文坛一片沉寂,明代中期以后的几个皇帝因二百年的稳定统治而放松警惕,因此代表文人个人人格精神的公安派文学问世。
四、在思想方面,由于统治者提倡,理学思想继续成为社会统治思想,,理学自身的变化决定了它对社会文学思潮的旗帜。
五、从文学形式来看,传统的旧体文学形式通过唐宋作家的努力,在各个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明代诗文作家感到望尘莫及,同时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形式却获得无限生机,是传统文学形式相形见绌。
2、章回小说的产生经历了几个阶段,它的文体特征是什么?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雏形时期。
他的基本是唐宋俗讲和宋元讲史话本
第二阶段为初起时期,范本是元末明初,明代中期以后的小说。
第三阶段为成熟时期,范本明代中期以后所出现的章回小说。
文体特征,艺术特征,情节连贯,故事完整,尽量不使用倒叙手法,在叙事角度上第三人称。
形式特征,采用韵散结合的方式。
叙事特征,非常注意听、说的关系
3、《金瓶梅》对中国小说发展有什么贡献?
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题材的转变,在金之前,《三国演义》的帝王将相,《水浒传》好汉形象,《西游记》信仰神魔小说,与现实生活相隔甚远,而金以小人物写社会生活,真切的反映下层人物生活。
二.审美趣味的变异,金精心刻画反面群儒
三.以前写的都是类型化描写,而金完成从类型化转向个性化的转变,写出了人之间的差异。
四.网状结构成熟,通过西门庆这一个人物,各种阶层人物相互连接。
五.口语化市井语言,语言与《三国演义》《水浒传》不同,《三国演义》半文半白,金是文人创作的写俗人俗事的小说。
与之相适应的语言俚俗上功夫,小说吸收了市民中流行的行话,方言,歇后语,熔铸成了一篇市井的语言特色小说。
4、从杜丽娘的形象看《牡丹亭》的思想和社会意义
《牡丹亭》是明代作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一部传奇,作品奠定了作者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的地位。
剧中的杜丽娘是第一主角,是中国古代爱情文学人物画廊中难得的典型形象。
1、她出生名门,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她如同笼中的鸟,强烈渴望冲出牢笼。
她为此精神苦闷、忧郁。
老师对于《诗经》“后妃之德”的解释,并没有得到她的认同,反而激发了她青春的觉醒。
在“游园”中她第一次发现了自己的美好青春与明媚春光的吻合,萌发了对幸福人生的憧憬和对理想异性的渴望。
2、在生存环境没能给她的理想的实现提供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她只能到梦中寻找自己的理想。
然而寻梦的失败使她由梦境的喜悦而徒然转为无限的悲怆,但她又不甘心就此死去,死前将自己的画像放在太湖石上等待梦中情人。
为情而梦—为情而死,惊梦—寻梦
3、进入鬼蜮的杜丽娘,由于离开了封建礼教的管束而显得更为大胆、痴情。
她不满足以幽魂的身份和情人聚会,她能为爱情而死,更情愿为爱情而生。
她毫无顾忌的与阴间的判官据理力争,使自己还魂。
她还一鼓作气,让自己的非法叛逆婚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
在杜丽娘对于爱情坚持追求中,可以看到作者讴歌爱情强大力量的用心。
爱情的力量可以让死者复生,能够征服封建礼教。
生动的表现出作者关于本剧“理之所必无”,然而“情之所必有”的主题思想。
5、为什么说《红楼梦》到达古代小说的艺术巅峰?
(1)《红楼梦》使世情小说的写实精神达到了最高境界。
继承了《金瓶梅》的写实传统而又突破了它那自然主义的写法。
自觉避免才子佳人小说的公式化、概念化的失真写法。
努力按照生活自身的逻辑和规律,以生活中可能有和实际有的方式去描写,为其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达到了人物个性与共性高度统一的典型高度。
如成功塑造了王熙凤这个典型人物。
(2)《红楼梦》达到了中国古代叙事艺术的最高成就。
,也取得了极为成功的经验。
将限知叙事的比重和深度达到较高的程度:无论是情节场面的进展,还是人物的性格交代,《红楼梦》的作者都最大可能地使用了限知叙事的方式。
如以几个不同人物的视线来观察同一事物或人物,使读者获得更立体的印象,让读者自己去感受和评价。
在处理全知和限知叙事的关系上,精彩地以局部的全知叙事与整体的限知叙事完美地统一起来。
如作品的心理描写:主要人物用全知心理描写,众多一般的人物用限知心理交代,两者合理地编织在一起,成了互通有无、水乳交融的艺术组合。
(3)《红楼梦》展现了精美绝伦的结构艺术。
以贾府这样一个具有深刻典型性的封建家族为圆心,从纵横两个方面展开其网状结构。
纵的方面,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的兴衰历史为轴线,与之相关的社会的上下左右联系形成一条条经线。
横的方面,以宝黛的爱情悲剧为轴线,金陵十二钗及其他诸多女子的爱情婚姻悲剧和命运悲剧则构成一条条纬线。
经线和纬线纵横交错,相互关联,每一事件和人物如同经线和纬线的交叉点,联系着各种矛盾和人物。
6、分析《长生殿》中爱情描写与政治批判的关系
《长生殿》一方面从爱情的角度,热情歌颂和赞美了李隆基和杨玉环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又从政治和社会角度对他们沉湎于情欲而造成国家危机而提出批评,责难。
在剧中第一出《传概》中(传概就是文章的大概意思)作者写道,“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但果精诚不敬经成连理,接太真外传写新词,情而已”。
这些都说明作者对于李杨的爱情充满同情和赞颂,因此借李扬的爱情赞颂人们真正的爱情,另一方面,作者对“逞侈心而寡人欲”所造成的国家灾难应当承担责任,这种爱情主题与政治主题,对应的描写不是艺术描写的败笔,恰恰是匠心独运所在,《长生殿》剧作中,李扬“有了情场”而“弛了嘲讽”的矛盾,这是作者阐述人生哲理的外显层次,他的内在追求是从表面的矛盾中去挖掘内在的哲理意蕴,这个是忘我的爱情,与其社会产生后的矛盾是远远难以克服和弥合的。
《长生殿》在此基础上,对着永恒的遗憾用佛家出仕思想进行顿悟和超越。
7、明代散文发展演变的基本线索是什么?
①明代散文的基本走向与明代诗歌相同,它始终是在“文”与“道”、“情”与“理”的相互对峙和交锋中向前推进发展。
与诗歌稍有不同的是,明代散文在前期,道统势力的影响要大于文辞的追求。
然而随着人们社会思想的进步,反理学思想的王学左派在社会上影响的普及和壮大,明代散文最终以“文”对“道”、“情”对“理”的胜利而告终。
②明代初年,由于政治环境的骤然变化,元代末年文人那种洒脱的情怀和隐逸的心理受到了重创;文人们不得不依附于政权,以求得安生。
受此背景影响,代表官方意志强调“道统”的文学观念成为明初文学思潮的主流。
③明代中期,“道统”和“文采”分庭抗礼、平分秋色。
人们在台阁体的自我消亡中看到“道统”对于文学自身的桎梏作用,于是前后七子便起而匡之。
然而由于他们攻击“道统”的武器不是人的心胸情感,而是古人的牙慧,因而不能承担起振兴文学自身传统的重任,反而受到“道统”文学观念的强烈反驳。
④在明代中期以后注重个性和情感的社会思潮逐渐上扬的趋势下,文学领域的主情、主文一派的主导地位逐渐得到确立。
公安派提出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口号在晚明小品散文中得到了彻底地贯彻和落实。
晚明小品散文的出现,标志着明代散文领域主情、主文一方的最终胜利。
8、“临川四梦”反映了汤显祖的怎样的心态历程?
①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的创作历时十五年,是作者以戏剧形式表现出自己对人性、人生及其意义的思考。
②汤显祖所注重的“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真情”,二是“矫情”。
“真情”就是人们力图摆脱封建专制和礼教观念统治的合理要求;“矫情”就是人们自身那些不正当的情欲。
“临川四梦”前二梦写男女青年的爱情故事,是在蹈扬“真情”的力量;后二梦则写士人仕途生涯和宦海浮沉,意在劝戒世人超越对“矫情”的贪恋。
③《紫钗记》是希望的春天之梦,像一个载满希望的风筝,摇荡着飞上蓝天,但又十分脆弱。
《牡丹亭还魂记》通过作品向世人展示了作者炽热的真情,剖白自己的忠贞和追求,是一个炽热的仲夏夜之梦。
《南柯梦记》标志着作者从对真情与梦境的讴歌转向对二者的忏悔,这时作者的热情还没有完全熄灭,是一个秋天的失落之梦。
《邯郸梦记》是冬天的冰之梦。
在经历了长久的困惑之后,汤显祖终于从情和梦的纠缠中走了出来,穿过哲学的沉思,他把眼光重新投向了现实,永远地沉默了。
论述《聊斋志异》与清初文化价值取向的关系
《聊斋志异》主要描写鬼狐灵怪故事,但却表现了清初社会人们普遍的文化追求和价值取向。
其中既表现出与明末文化思潮的衔接,又明显显示出清代文化思潮的变异。
一、是明末主情浪漫思潮的延续。
肯定个人情欲的愿望和追求美好爱情仍然是清初部分文人和市民的潜在心态。
《聊斋志异》中许多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正是这种心态的形象反映。
《聊斋志异》强调了男女爱情交往过程中“真情”的意义以及它可能产生的巨大能量。
二、反映了清代经世致用的思潮:蒲松龄认为那些不切实际的空想和幻想都是对生活有害的,应当坚决制止。
如《崂山道士》、《黄英》等。
在对待科举考试的态度上,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激烈抨击八股考试不注重实效,考不出考生真实水平这一弊端。
在政治方面,作者的求实思想反映为对有公理、讲公道的公平政治的追求。
三、将主情浪漫和经世致用交融并汇,达到对二者的超越。
感伤的情怀。
全书的总体风格和氛围主调中,阴森森的鬼蜮世界与捉摸不透的妖狐精魅所构成的作品主旋律,与清代总体文化思潮总的感伤情调极为吻合
9、论述贾宝玉的悲剧形象在贾府社会悲剧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意义
一.在贾府的后代中,贾宝玉本来最有条件成为重振家族的人物,然而作为社会新思潮代表人物的贾宝玉与作为腐朽的封建势力化身的家庭是格格不入的水火关系。
这就决定了他形象的悲剧性质。
二、贾宝玉与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背道而驰的东西,虽然对于他个人来说,体现了
他作为社会新思潮和新气象人物的资格,但对封建家庭和社会来说,却承担不起重振家族重任,仍然是后继乏人的象征。
三、对贾宝玉来说,虽然他拒绝了家庭给自己规定的生活道路,却找不到自己理想的生活道路,他最初积极用世的美好愿望也就成了虚幻的泡影。
10、论述四大谴责小说各自的特点
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揭开了官场的黑暗内幕,讽刺清末政治的腐败。
全书六十回,作者原拟写一百二十回,现存于后世的这六十回为前半部,是揭露贪官污吏的种种丑行;拟写的后六十回,原意想展示官场上好官的优良品行,却不知什么原因始终没有问世。
其实,仅前六十回已足以教诲身居官位者该如何把握自己,该如何借前车之鉴不做遭世人谴责的恶事丑事。
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半部《官场现形记》又何尝不是一部诲人的教科书。
吴天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刻划贪官污吏、买办洋奴的种种丑态和肮脏灵魂。
从一个初出茅庐的纯朴士子的眼里观察世界,从他与世人的交往中了解现实人生,层层剥开掩盖在伪装下面的真相。
作品主要从官场吏治及家族生活两方面切入,为我们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晚清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习俗方面的形象化资料,也使我们看到了腐朽制度带来的人性堕落和种种丑态。
刘鹗的《老残游记》,通过一个摇串铃的江湖医生老残在游历途中的所见、所闻及所为,反映了清朝末年山东一带的社会生活面貌和人民的疾苦,揭露了所谓“清官”的罪行,暴露了清王朝吏治的黑暗。
作品在语言的运用、对生活的观察以及细节的描绘等方面均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曾朴的《孽海花》,全书以金汮和傅彩云的故事为线索,以写实的方式,记述了晚清30年的上层社会的琐闻铁事,联系清末政治、外交和社会风气,暴露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没落。
11、分析《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桃花扇》的内容是以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弘光王朝覆灭和兴亡的历史,作者借舍离之情写兴亡之感,来抒发历史兴亡和人生空旷的感慨,为后文提供历史和人生的借鉴,从剧本的表层来看,作者是要说明三百年之基业,毁于何人,败于何时,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为此他在充分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又加以点染和虚构,将侯李的爱情悲欢离合置于南明弘光王朝覆灭的环境中,从而揭露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与清初那些有识之士相比,孔尚任也将弘光王朝覆灭的元婴归为,马士英,阮大铖,同时也把他们归结于剧中男女悲剧的罪魁祸首,作者从单个方面对这些祸国殃民的权奸进行揭露和鞭挞。
首先,他们出于自己的私利,拥立福王,但并非从此卧薪尝胆,而是犬马声色,过着荒淫无道的生活,而他们因此乘机卖官鬻爵,排除异己。
其次,当清兵南下时候,他们或拒或降,指江北同室操戈,争权内讧,从此清兵长驱直入,攻陷扬州,史可法沉降壮烈殉国。
第三,在俱悲欢离合的爱情中,阮大铖一直扮演着侯李爱情的障碍和悲剧的制造者,侯李二人对流离失所的原因,只是天下是马阮所害,然而作者并不想把他们指斥作为剧本的最终目的,该剧的最终意义,远远超过一段历史聚合爱情剧,而以侯李彻悟出家作为他们节后重逢的最终人生错路的选择,这样的结局上升到哲理的角度来体会人生的意义。
人在命运面前的被动和无奈是永远无法改变和难以逃离的,使剧作具有更为生动的历史纵深感和人生哲理感。
从现实上看,《桃花扇》的思想表现了清初文人在阅尽社会政治,历尽沧桑巨变后,对社会政治失去信心而产生的逃避的心态,从文化传统上看,它是长期以来,个体会对社会依附关系,一旦失去平衡后,人们难以承受,因而,恐慌失落心态的反映。
12、分析《红楼梦》如何解释以家族悲剧为代表的社会悲剧以及对儒家传统思想的质疑。
(1)《红楼梦》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基本线索,以宝、黛爱情为中心事件,写出了从
家庭到社会的悲剧命运。
作者将封建官僚家族政治上的腐败作为他们必然衰败的根本原因。
第四回借门子之口,以“护官符”的作用,点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黑暗内幕,他们上通朝廷,下结州县,“一损俱损,一荣皆荣”。
预示出官僚政治从腐败到衰败的必然结局。
作者揭露出贾府荣华富贵表面之下掩盖的无法治愈的痈疽。
作者从生活的穷奢极欲写出四大家族必然崩溃的结局。
奢侈和荒淫又是难解难分的,贾府上下的淫乱无耻已经到了乱伦的地步。
个人无节制、无止境的欲求又必然导致相互之间的你争我夺、勾心斗角。
作者以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生动描写,揭示出封建家族自然枯萎的悲剧命运。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西方那样超越政体的宗教力量,然而儒家思想却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西方宗教的社会作用。
儒家思想在本质是一种伦理思想,它的突出要点就在于一方面它用“仁爱”来作为每一个人的道信信念和行为准则,另一方面又强调个人对社会的服从原则。
所以尽管儒家也赞美“人为万物之灵”,但它所肯定的是人必须以服从社会为前提,否则只能遭到排斥。
这种特性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它具有增强社会凝聚力、鼓励人们参与社会贡献的作用;然而从反面来看,这种积极作用却是以牺牲个性价值为代价的。
因此,对于传统儒家思想负面效应的反省,也就成为一些有识之士的自觉追求。
《红楼梦》就是这种反省的突出范例。
曹雪芹通过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以仁爱为核心的和以个人服从社会为前提的儒家思想提出了大胆的质疑。
我们不仅可以从贾赦、贾琏、贾珍这些丧失廉耻的贵族后裔身上看到儒家思想的失败,而且就连那些作者肯定的青年女子的不幸命运,往往也可以从儒家道德文化的影响中找到原因。
如迎春、黛玉、薛宝钗等。
贾迎春尽管与人为善,但却懦弱无能,她的逆来顺受性格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反而使她的生命葬送在孙绍祖的折磨摧残之下;尽管林黛玉自己的悲剧就是儒家道德和礼教婚姻制度的牺牲品,但她的悲剧又何尝没有自己被儒家道德文化浸润难以自拔而造成的原因呢?薛宝权尽管是婚姻上的胜利者,然而在个人自我上却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作为封建道德文化造就的标准的淑女形象,她只知道以压抑个性去服从杜会和家族。
于是,明明自己也喜爱贾宝玉,却从不公开表白,而只是被动地接受命运的选择;明明自己具备与林黛玉等才女相抗衡的才学,却总地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规范自己,奉劝别人。
她与贾宝玉婚姻的最后解体,不仅意味着她的爱情生活的最终失败,同时也标志着她作为封建淑女典范的彻底失败
13、分析《桃花扇》结构艺术的特点
孔尚任在吸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他对中国戏剧结构艺术的系列探索,首先,以主要任务的爱情悲伤作为铺设情节的基点,作者巧妙的以桃花比喻侯李爱情的悲欢离合为全局的中心线索,通过他们二人,联系上江北四镇,以及弘光王朝中大臣和秦淮歌姬,这两条线索南北交叉,疏密相间,虽然情节变化变化起伏。
但情节浑然一体。
其次,以典型道具作为全剧中的主线,作者一顶宫扇作为贯穿全剧的线索,把扇子置于戏剧结构中一个特殊的位置上,第三。
以中介作为连接正邪双方的纽带,此人为杨龙友,刻画了他的双重性格。
14、分析《聊斋志异》的写作笔法的特色
《聊斋志异》写作手法的特色是用传奇笔法,表现志怪题材,而在这两方面都对前人有所超越。
一.在运用志怪题材反映现实生活方面,无论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了以往的志怪、传奇,取得了新的成就。
二、唐传奇在写法上通过“尽设幻语”的虚构手法,完成了委婉曲折、优美动人的故事。
这就是所谓“传奇手法”。
《聊斋志异》艺术大多以志怪反映现实,且使用传奇手法,所以兼具志怪、传奇二体的特点,以至成为成熟的短篇小说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