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单元(城市)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

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

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城市功能区1、功能区的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

2、功能区的特点:A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限................,可能兼有其他类......B某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型的用地....。

3、城市中常见的功能区:(1)住宅区:A地位——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

B分化——中高级住宅,多建在城市外缘,环境优美............,面积大,配套方便生活的公共设施。

(环境优美可能:地势较高,位于河流较上游,盛行风向的上风向,临近林地或公园绿地,近文化区,离工业区远等)低级住宅,多分布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环境较差,面积狭小,拥挤密集。

(2)商业区:A位置——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处..................。

B形态——呈点状或条状分布。

C中心商务区——一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是商业中心和服务中心。

D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的原因——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交通便利..............。

(3)工业区:(特点:工业企业专业化程度较高,它们之间往往有很强的协作性)布局:A往往寻求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便捷的地带——工业生产过程有大量的运输需求。

B向市区外缘迁移——随工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第三产业的兴起,市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日渐突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市区工厂纷纷向外搬迁。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概念: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城市地域结构)。

有三种模式——同心圆、扇形、多核心模式。

2、形成因素:A经济因素(主要因素)—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两方面................。

(一般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越高;距市中心越近,土地租金也越高)B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或宗教团体) C历史因素 D行政因素3变化:早期,各类功能用地混杂,无明确的功能分异。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二章演示教学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二章演示教学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中心商务区的主要特征:①经济活动最为繁忙;②建筑物高大稠密;③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④内部分区明显;2、功能区比较[理解记忆]3、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记忆] 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4、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

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5、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7、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1)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2)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3)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 (4)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6、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理解]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后期: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记忆] 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500-1000万)、大城市(100~500万)中等城市(50~100万)、小城市(50万以下)、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理解]城市等级低,数目多,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较小;城市等级高,数目少,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较大。

3、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理解记忆](1)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2)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3)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4、城市等级体系: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姐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

5、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理解]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

高一地理必修2城市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2城市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2城市知识点城市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每天都在城市中生活、工作、学习。

而对于学生来说,了解城市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学习地理这门学科的时候。

在高一地理必修2中,有一些关于城市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来学习和理解。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城市。

城市是人类长期居住和发展形成的大型聚居地,具有明显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地位和较高的人口密度。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人类社会演化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标志之一。

城市的形成有很多原因,其中包括资源的集聚、交通的便利、产业的发展等。

而对于城市开展的经济活动来说,也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

比如,城市一般会形成商业中心、工业中心、金融中心等不同的功能区域,这些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形成了城市经济的复杂网络。

在城市的发展中,地理条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不同的地理条件会对城市的格局、发展和特点产生影响。

比如,地处山地或丘陵地区的城市,往往会有起伏的地势和曲折的道路,形成独特的山地城市风貌。

而位于河流流域的城市,则会享受到丰富的水资源和交通便利的优势。

除了地理条件,城市的规模和人口也是城市知识点的重要内容之一。

城市的规模可以通过人口数量、面积等指标来衡量。

在中国,城市的规模通常根据人口数量来划分,比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等。

而城市的人口数量也会对城市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包括资源的消耗、环境的压力、社会服务的需求等。

另外,城市的功能区划也是城市知识点中的重要内容。

城市的不同区域会根据功能的不同进行划分,比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区等。

每个功能区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需求,而不同功能区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城市的交通运输体系也是城市知识点中的重要内容。

交通运输是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的重要保障。

城市的交通运输体系包括陆地交通和水路交通两个方面,其中陆地交通主要由道路、铁路、地铁等组成,而水路交通则包括河流、港口等。

(完整版)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考查

(完整版)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考查

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 城市的起源与、与等密切相关。

2. 城市产生的基本前提:3、城市的发展二、Array城市化及其特点1、城市化定义:2、城市化表现:(3点)城市化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3、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志:4、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的特点(3点)a、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和交通,通信的现代化;b、城市中心区地租不断上扬,人们迁向房价比较便宜的郊区;c、大城市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d、新商业区在郊区发展,为居住在郊区的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服务。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5点)四.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措施(制订城市规划,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2.2 城市的区位与城市体系一、城市的区位选择1、区位的含义:城市区位的含义:2、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自然因素:(3)、地形、a、平原是城市发展的理想环境;原因是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方便,水源丰富,物产丰盈,自然条件优越;利于基础设施建设;对外交通方便。

b、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于高原上;c、山区城市沿河谷或低地分布。

(4)、矿产资源——-—-—---矿业城市以煤炭为基础的: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美国的匹兹堡;中国的大同等.以铁矿为基础的:鞍山、包头、攀枝花等。

以石油为基础的:阿伯丁、休斯敦、东营、大庆、克拉玛依等.以金矿为基础的:南非的约翰内斯堡。

(5)、地质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a、扬州的兴起,衰弱,再度兴起与交通有什么关系呢?扬州因大运河的开通而兴起,因海运、铁路的发展及大运河淤塞而衰弱。

又因宁启铁路、宁通高速、京沪高速、润扬大桥而再度兴起。

b、扬州的几度兴衰说明了什么现象?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城市的分布与发展有很大影响。

(2)、政治因素美国的华盛顿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巴西的巴西利亚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3)、宗教因素梵蒂冈:天主教拉萨:藏传佛教瓦拉那西:印度教麦加、麦地那:伊斯兰教耶路撒冷: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3、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对现代城市区位的影响减弱、成为影响城市区位的新因素、始终对城市区位产生巨大影响案例分析:1、分析我国武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中国大陆的中部自然因素: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②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有利于对外交通联系;③长江、汉江汇合处,河流径流量丰富,为武汉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另一方面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社会经济因素:①靠近大冶铁矿,有利于发展钢铁工业,棉花资源丰富;②长江和汉江汇合处,内河航运发达,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③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素质高;④武汉市是湖北省的政治中心,也是区域性的经济、文化中心。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城市与城市化是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城市形态城市形态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或放射状影响因素市中心吸引作用平原地区城市用地限制或河流阻隔、规划控制等山地、河流阻隔沿交通线分布或受地形限制河谷地区地域形态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成一片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篇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生活,各片互不相连城市地域沿主要交通干线或地形区延伸主要优点便于集中设置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各种设施利用率高,方便生活,便于管理,节省投资便于城市扩大规模,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主要缺点易造成城市污染用地分散,各片联系不方便,市政建设投资大城市交通主要集中于一方向,且运距长城市距离成都、合肥、华盛顿重庆、上海浦东新区洛阳、西宁、宜昌、兰州、延安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结构模式特点成因举例同心圆模式城市形态集中紧凑,城市功能区为少市中心呈同心圆状平原地形,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侵入和迁移,成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成都东京扇形模式城市各功能区呈扇状向外扩展交通(各功能区沿交通线延伸)沈阳烟台多核心模式城市并非依托单一核心发展,而是围绕着几个核心形成中心商务区、批发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和郊区,以及相对独立的卫星城等多功能区,并由他们共同组成城市地域随着城市不断扩展,原有市中心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出现新核心,同时也受河流、地形等因素影响淄博重庆未来"田园城市"以人为中心,兼有城市和乡村的优点以人为本、人与城市协调发展带型——兰州;放射型——武汉;星座型——上海;散点型——大庆。

2、影响因素:主要因素:经济因素(交通通达度、距市中心远近)——取决于各功能分区付租能力,地租水平(直接因素)高低历史文化(北京市);社会因素:种族宗教(黑人区、唐人街)、知名度、行政因素(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等)。

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识点城市

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识点城市

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识点城市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们身边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繁忙、多样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你介绍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识点中与城市相关的几个重要概念。

首先,我们要了解城市的定义和特征。

根据联合国的标准,城市是人口聚集、产业高度发展、经济中心地位明显的地区。

城市有着人口密集、建筑物高楼大厦林立等特征。

但城市和农村不同,城市更加现代化和高度组织化,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其次,我们要了解城市化的原因和影响。

城市化是农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是人口向城市集聚的结果。

城市化的原因有多种,比如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人口增长等。

城市化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等。

接下来,我们要了解城市规模和分级。

城市的规模可以根据人口数量进行划分,一般可以分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

大城市通常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集聚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源。

中等城市是大城市的补充,发展相对较快。

小城市则具有小规模、简单结构和较为落后的特点。

此外,城市还需要规划和治理。

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制定城市空间布局、交通规划、土地利用等计划,并实施相关政策和措施。

城市治理是指城市管理者通过政府和市民的合作,提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治安等,维护城市的秩序和稳定。

最后,我们要了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城市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城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发展是平衡的、可持续的。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和环境破坏、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等。

只有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才能够长久繁荣、人民生活幸福。

通过对以上地理知识点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城市的定义、特征和发展。

城市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但也面临着发展中的挑战。

只有通过合理的规划、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我们才能够建设更加繁荣、宜居的城市。

作为高中生,我们应该了解和关注城市相关的知识,为未来的城市发展做出贡献。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4)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志向中表现为以中心地为核心的正六边形。
(5)意义:指导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
4、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市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5、城市化的标记有: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主要标记);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6、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拉力因素:城市就业机会多;城市社会福利和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城市交通便捷。推力因素有: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农村受自然灾难影响大。
3、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主要有三种:
①同心圆模式:呈同心圆状,一般有五个同心圆构成,形成因素是地租因素。
②扇形模式:城市各功能区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的趋势,其形态由交通因素影响。
③多核心模式:随着城市不断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扩展,范围越来越大,原有市中心区由于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缘由,使远离中心的郊区出现了新的核心,城市围绕不同的点,发展成多核心模式。
②社会因素,其中包括居民收入、本地知名度以及种族或宗教信仰的不同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
③历史因素,包括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和从前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
④行政因素,国家政策和行政规划会干预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6、城市是有等级的,这种等级通常是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的。从小到大一般可划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特大城市约有一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一般有50-100人口左右。小城市有20万以下的人口。
6、产生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的问题,缘由是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后果有;交通堵塞导致时间和能源的严峻奢侈,住房缺少,质量低劣,影响城市的环境质量 整治措施:限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加快住房建设

地理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知识点:城市化

地理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知识点:城市化

地理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知识点:城市化
地理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知识点:城市化
「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推荐了地理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城市化标志
(1)城市人口增加
(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指标)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二、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工业革命)
晚(二战后)
城市化水平
高(70%以上)
低(30-40%)
城市化速度
先快后慢
先慢后快
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地理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地理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内容可说是最繁琐的。

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复习

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复习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2.1 城乡空间结构1.城乡土地利用类型: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2.城乡土地利用差异:城市:以建设用地为主,反映的是城镇布局形态和空间功能差异乡村:以农业用地为主,反映农业生产布局、农村居民点以及相关设施的分布状况3.城市主要功能分区:住宅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4.城市主要功能区特点:城市功能区形态特征位置区位需求居住区集聚成团块状,占地面积大,是城市最基本功能区,工业革命后出现分化出现中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位置上中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中高级住宅区城市的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①购物方便②便于上下班低级住宅区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联系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经济活动最为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①交通便捷(交通最优原则)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②接近消费人群(市场最优原则)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①降低成本(地价)②保护城市环境③原料、产品运输5.城市三大功能区的判断方法:①看面积: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②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③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④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⑤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6.影响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①交通通达度;②距市中心远近7.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基本方法:(1)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便利的交通,也应设置防护林带。

①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基本原则:②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布局在城内居民区。

③用地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

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知识点2.1 城市空间结构●1、区位是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

城市的区位分析:①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

自然因素影响结果原因实例地形平原大多数城市分布在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节省建设投资我国城市大多在第三阶梯高原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热带地区低地闷热,高原地区凉爽巴西利亚、墨西哥城山区城市沿河谷谷地或开阔低地分布地表相对平坦,水源丰富汾河、渭河、湟水谷底气候气候适宜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地区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气温湿润地区的城市比例高气候恶劣荒漠区、高寒区、湿热区的城市少降水或气温条件不适宜我国西北干旱区城市少河流供水城市常沿河分布城市需大量的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长江沿岸城市运输河运起点和终点处易形成城市货物在此集聚、运转赣州干支流交汇处易行成城市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宜宾、重庆、武汉河口处易形成大城市河运、海运的转换处,人流、物流集散上海、广州军事防卫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处建城利用天然河面进行防卫巴黎②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交通运输、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商业贸易等③城市的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国家政策、外交、宗教、军事、科技教育等。

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1)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多,在人流、物流集聚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城市;2)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镇较多,河流交汇处或大的河流入海处,往往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3)在交通运输枢纽处,往往会形成较大的城市;4)在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胜地、大规模的商品集散地和边境口岸可能形成较大的城市。

●2、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用地可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交通和其他公共事业用地、农业用地、休憩和绿化用地、水面等。

●3、城市功能分区:①住宅区:为城市居民提供休养生息的场所,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

②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围,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1概念: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特点: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

2城市区位分析:自然地理区位(相对稳定):(1)地形:温带——平原,热带——高原,山区——河谷或开阔低地(2)气候:降水适中(沿海地区)和气温适中(中地位地区)(3)河流:沿河设城,河流交汇处或河口水运的起点或重点社会经济区位(不是一成不变的)(1)资源:矿产(2)交通运输:武汉,徐州(3)政治:首都:雅典,罗马城,西安,洛阳,杭州新首都:华盛顿,堪培拉,巴西利亚,伊斯兰堡(4)旅游(5)科技(经济)(6)宗教: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拉萨(7)军事:嘉峪关市3日本城市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原因:山多平原少、海洋性温带季风气候、资源匮乏多进口、海岸线曲折多海湾港口易于贸易4城市的区位选择考虑因素:地质(避开灾害多发区,考虑地基承载力),地形(平原),河流(码头建在河的凹岸处),注意环境保护5城市地域形态(区位因素影响城市形态):集中式(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组团式(用地分散,交通联系不方便,投资较大)条带式,放射式6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P307中心商务区的特点:建筑高大密集、经济活动最为频繁、内部分区明显、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交通通达度高8西方城市结构学说: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P32\339中心地是向周围地区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其等级主要是根据中心地提供的职能种类和服务范围来划分的。

10一个地区城镇的规模的大小与数量成反比,城镇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到商业因素、行政因素、交通因素的影响。

11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远,六边形数目大,低级中心地反之(高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低级中心地3倍)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覆盖低级服务范围,从而构成层次分明的空间网络体系(相同级别的中心地服务范围彼此独立排斥)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1城市化的表现: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中不断上升(衡量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志)2城市化的意义P363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高一地理必修二课本第二章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二课本第二章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二课本第二章知识点吉哈德斯·墨卡托是一位创新的地图学家,它制作了麦卡托投影法。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二课本第二章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必修二课本第二章知识点(一)城市的空间结构形成原因(1)历史因素,功能延续:东京江户高级住宅区(武士住宅的延续)功能改变:北京故宫,原为行政中心,现为文化游览区(2)经济因素(最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经济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距市中心远近,通达性高低(3)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社会地位:高级、低级住宅区生活方式:美国纽约唐人街、山东村宗教信仰:济南回民小区(4)行政因素:行政规划,例北京方庄住宅小区(5)一般的,城市规模越大,地域结构的分化越明显。

中心地理论:①高级中心位于正六边形中心,六个低一级中心地分布在六个角上(服务范围为正六边形)②嵌套包围③同级服务范围相互独立,不重叠④低级中心地服务功能小,数目多⑤高级中心地是低级中心地面积的3倍⑥假设状态,现实不存在,但可以指导商业网点和城市布局一般的,城市规模越大,服务功能越强。

但不能说:城市规模大小与城市服务功能大小成正比(桂林等旅游城市,某一方面功能很强,其服务区域可达全国)高一地理必修二课本第二章知识点(二)1、地域文化:物质基础是地理环境形成:自然和人文因素范围:可大可小,可单、多要素状态:一定时期相对稳定,不断变化举例:耕地:南水北旱;饮食:南甜北咸;民居:华北四合院、黄土高原窑洞,傣家竹楼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建筑空间布局美国:中心摩天大楼,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立体化发展,现代城市布局欧洲:市中心为广场、教堂,中心及四周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体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建筑结构围墙,中国:保守,建筑外一般有围墙;西方:很少有围墙园林,中国: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内向、封闭;西方:整齐划一、对称、和盘托出、外向、开放建筑风格中国:宫廷式建筑:红墙、黄瓦、飞檐、楼台殿阁、突出皇权的地位西方:喷泉、雕塑、洋房、草地、突出教堂的地位高一地理必修二课本第二章知识点(三)1、城市功能分区功能分区组成区位特点中心商务区大商场、公司、大银行(例上海外滩和浦东陆家嘴) 一般位于市中心①建筑密集,高楼林立②交通便捷,通信发达③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④内部存在明显分区商业区商业街、百货商店、金融中心①市中心②CB外侧③街道两侧工业区同类工厂①城市边缘②交通干线两侧住宅区成片住宅楼和配套服务设施①企业单位职工住宅②市政统一规划住宅行政中心区行政机构①单独区域②与其他功能区混杂人口昼夜差异大。

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
类型: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影响因素: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同时地租、工资水平、历史与文化、民族与宗教等因素也可以对其产生影响。

主要区域:中心商务区(CBD)、工业区、住宅区、文化区。

其中,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划分标准:城市人口规模。

我国城市等级的划分:100万人口以上为特大城市;50万至100万人口为大城市;20万至50万人口为中等城市;20万人口以下为小城市。

服务种类和级别: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大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城市化:
定义: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衡量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意义:不仅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自然方面:地形、气候、河流。

社会经济方面:资源、交通条件等。

以上是对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的主要知识点的总结,涵盖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化以及影响城市的区
位因素等方面。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城市的发展和变化。

2021高一地理必修2第二单元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知识点

2021高一地理必修2第二单元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知识点

2021高一地理必修2第二单元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知识点地理学作为一个学科可以粗略分为两个较小的领域:人文地理学及自然地理学。

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一地理必修2第二单元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地形条件。

地形是构成土地的重要基础,不同的地形具有不同的地势起伏和地面坡度、坡向特征,并通过对热量、水文的地表再分布影响着城市土地的空间布局状况;不同的地表起伏即相对高差,对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利用措施有着显著的影响。

不同地形部位的土地质量、水分状况和水土流失程度不同,造成土地利用方式不同。

地面坡度、坡向等地形条件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从城址选择、用地选择、功能分区、绿地布局无一不受地形的影响。

不同的建筑对坡度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坡度可以适宜不同的建设,从而形成不同的土地利用结构,造成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程度的空间差异格局。

2.水分条件。

主要包括天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部分,它是人类改造利用土地的重要条件,它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形成、利用方式、作物结构和生产水平均有着重要影响。

在城市建设方面,水资源状况的优劣显得尤为重要,充分的水资源条件为城市人们的生活及城市生产建设提供了有利保障,推动了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城市的发展,水资源短缺则会制约诸多城市发展。

3.地基承载力。

城市土地的地基承裁力主要由地基土堆积年代、地基土成因、地基土性质、地下水情况等诸多因素决定,域市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受相应区域的地基承裁力的影响和制约。

地基承载力大,则比较适宜建造高层建筑物,进行高密度、高强度的土地开发利用。

4.植被绿化条件。

绿色植被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起着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重要}明,如净化空气、减弱噤音、倜节和改善小气候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

城市土地利用的提高必须在维持城市生态环境优美的前提下,保证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条件的相互协调发展。

总之,自然条件是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发育的自然物质基质,是人们生产和生活所依赖的条件,是地球表层系统城市人地系统运动的自然动力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城市化基础知识
1、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功能区的特征:①无明确的界线;②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皆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城市中所具有的最常见的三种功能区是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其中住宅区是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占城市空间的40%—60%,且由于收入的不同会导致它的分化,分为低级住宅区和中高级住宅区(城市位置、功能区、地势);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带
大城状分布(因此,商业区的分布一般遵循两个原则:市场最优原则和交通最优原则),在有些
..
市的市中心,会形成中心商务区(CBD);工业区的布局主要有两大趋势,一是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二是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其考虑的因素主要是(保护)环境和(降低)成本。

2、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主要有三种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交通线)和多核心模式(地价、交通、居住)。

3、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城市中各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

(P23图2.7及读图思考题)其他因素包括:收入、知名度、种族和宗教、城市规划(历史因素)
4、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称为城市化。

城市化的三个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与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其中最重要的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5、从人口迁移的角度看,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主要有推力(使人离开乡村的因素)和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6、城市化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后[由此理解最先出现城市化现象的国家是英国],其发展过程(类似与“S”形曲线)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中期加速阶
1
段、后期成熟阶段。

目前发达国家大都进入后期成熟阶段,而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注意中期加速阶段的特点: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就业困难、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并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另外,许多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其原因是⑴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⑵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⑶交通便捷。

7、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点
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发展不合理。

8、城市化对四大圈层均有影响,而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

今后人们在城市化中引入了生态的概念,提出了建设和的目标,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我们把这种模式成称为“田园模式”【功能区布局】
9、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①宏观表现: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其中城市建筑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

②具体表现(以城市建筑为例)
a.建筑布局:美国大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欧洲保留着大量历史建筑,如广场教堂,近代高层建筑大都建在城市中心区外围的地区。

b.建筑形式:表现:中国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西方园林强调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直率敞朗,和盘托出。

成因: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西方文化以外向和开放著称。

c.建筑风格:中国:宫廷中多楼、台、殿、阁,民居有四合院。

西方:宫廷中有喷泉、雕塑,民居中花园、洋房、绿篱、草地特征明显。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