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语文初三上学期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语文初三上学期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语文初三上学期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遣意①(节选)【唐】杜甫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①选自《杜诗详注》。

遣,抒发。

②酿黍:酿酒。

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

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①”字看出,颔联中的“②”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南邻杜甫锦里①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②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注释】①锦里:成都地名。

②航:小船。

(1)此诗描写了两幅图景,前四句可谓“山庄访邻图”,后四句可谓“”。

(2)诗人笔下的“南邻”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全诗内容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小题。

【中吕】阳春曲·春景①(节选)【元】胡祗遹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

绿窗春睡觉来②迟。

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注释】①中吕:宫调名。

阳春曲:曲牌名。

春景:曲题。

②觉来:醒来。

(1)残花一般给人以哀伤之感,但诗人却用________、________等极富生活情趣的细节,从小小的虫鸟活动中将春意写得十分浓丽,使人得到暖融融、醉醺醺的感受。

(2)“谁唤起?窗外晓莺啼”两句的自问自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5.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专项之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专项之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专项之古诗词鉴赏姓名:______班级:______1.阅读鉴赏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歌首联“ ”和“ ”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心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在诗中的本义是什么?后人运用此句时的比喻义又是什么?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写词人对亲人的怀念,因此,整首词充满了伤感压抑的情调。

B.上片写词人“欢饮”时的想象,下片写“无眠”时对人生的思索探求。

词人寓哲理于抒情之中。

C.词中把“天”与“月”人格化了,创造了一种神话般的境界。

D.“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的“转”“低”,以月光变化表示夜已深,“无眠”说明词人想念亲人,难以入睡,由此引出下面“何事”一问。

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浣溪沙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注释】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

②六幺:绿腰,曲调名。

(1)上片中“逐”“出”两字极为精妙。

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

(2)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题目。

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唐】岑参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②道口行人绝。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练习(含答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练习及答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主题思想】这首酬谢诗,在感慨身世,抒写在前半生怀才不遇的政治失意的愤慨中化沉郁为通达,变悲怨为乐观,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内容理解】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答: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

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痛苦和愤慨心情。

2.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

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答: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怀念那些被贬或被害的故友,表达诗人对故人已逝的悲痛;"烂柯人",用“王质烂柯”的典故写出回乡所见,既暗示自已被贬离京太久,又表现了世事的变迁,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

3.诗人用"闻笛赋""烂柯人"这二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示例:化用典故。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充满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4.简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

答案:诗人运用比喻、对比的修辞,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并自喻,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暗含身世凄苦却依然充满昂扬精神,表现了自已对仕官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这两句情感由之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暗示社会的发展,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因此成为千古名句。

(意思对即可)5.尾联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长精神”向友人表明态度,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以此收束全诗,点明酬赠题意,不仅表现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收到语已尽而情未了的艺术效果。

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 古诗词鉴赏 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 古诗词鉴赏 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古诗词鉴赏练习题精选(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4—5题(6分)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写“短棹”划船,委婉写出轻舟的缓慢,暗示词人游览西湖时的从容自得。

B.词人连用叠词“隐隐”“处处”描写“笙歌”,从听觉的角度表现游人的欢乐情调。

C.“无风水面琉璃滑”将无风的湖面比作光滑的琉璃,写出西潮水面的平静平滑。

D.全词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描绘了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明快的秋日美景。

5.“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一句中,“微动”与“惊起”看似矛盾却并不矛盾,为什么?(3分)4.(3分)D5.(3分)微动的水波能惊飞沙禽,以动衬静,更加衬出水面的平滑、西湖的幽静和词人的悠闲。

评分说明:以动衬静1分;“西湖的幽静和词人的悠闲”1分;结合诗句意思1分。

意思对即可。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

(6分)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4.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即笼罩在伤春的悲凉气氛中,行人绝迹,孤雁叫声愈显凄切。

B.颈联借写兄弟分散,反映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丧乱的普遍遭遇。

C.尾联进一步抒发作者内心的忧虑,战事频发,家书难通,生死难料。

D.整首诗结构严谨,前两联写景,后两联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自然。

5.“月是故乡明”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的?(3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

(6分)4.(3分)A5.(3分)要点与评分:点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得2分(意思相近亦可);点明客观景物中寄托了作者主观情感1分,共3分。

示例: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作者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这是因为作者在客观景物中寄托了个人的主观情感,突出表达了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九年级上册诗词鉴赏解析与答案

九年级上册诗词鉴赏解析与答案

九年级上册诗词鉴赏解析与答案1、对李白的《塞下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A、诗歌开头两句,抓住环境、气候的特点,描写边塞生活的艰难困苦,为下文作了铺垫,表现诗歌的主旨。

B、第五、六句运用对仗,选取了一天的军旅生活进行具体描写,反映了边塞军旅生活的紧张和战士奋勇杀敌报国的精神面貌。

C、皑皑的白雪,凛冽的寒风,幽怨的笛声,惨烈的厮杀,一幅幅形象鲜明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反战态度和对戍边战士的同情。

D、这首诗借用戍边战士的身份和化用“楼兰”这个典故,抒发了诗人渴望为国杀敌的满腔豪情和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完成1—2题(4分)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1—2两句极富暗示性,你从中体验到什么,请分点写出。

(2分)(2)诗后两句写法独特,请作简要赏析。

(2分)答案:见教参3、品读《诗经·关雎》的诗句,完成第1—5题。

关雎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本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

可分为:__ ___、__ ___、_____三个部分。

(2)《诗经》常用赋、比、兴手法,本诗所用起兴句是:_______、_______。

(3)出于此诗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____________。

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且细心呵护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分析专题(有答案)

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分析专题(有答案)

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分析专题(有答案)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分析专题(有答案)1.《登鹳雀楼》 - 王之涣- 题目:《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鹳雀楼后的壮丽景色和自然风光。

通过形容楼前广阔的河流、远处的青山和附近的乡村田野,作者展示了自己在高处俯瞰大地时的壮美感受。

- 主题:表达人们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 感情色彩:作者经历到了山川河流的辽阔壮丽,体味了自然景色的美妙和伟大,并产生了敬畏和自省之情。

- 修辞手法:- 比喻:用“登鹳雀楼”来比喻作者所在的高处,突出其观察的角度和高度。

- 反问:通过反问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强调了自然界的广阔无边和永无止境的奇观。

- 对偶:通过对偶结构的运用,如“何必见庙墓,心中只有诗书间”,突出了作者对名利财富等虚无的态度,强调了内心追求精神世界的重要性。

- 韵律特点:本诗共七律四十九字,平仄工整,较为优美。

2.《静夜思》 - 李白- 题目:《静夜思》- 作者:李白这首诗是李白在夜晚时刻的自省之作。

诗中写道,作者独自思索着远方家乡的事情,念及家人和朋友,感叹时间的匆匆流逝。

- 主题:表达作者在夜晚时思念远方故乡和重要人物的情感。

- 感情色彩:作者通过表达对远方家乡和重要人物的思念之情,展示了一种离别的伤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之感。

- 修辞手法:- 比喻:用“疑是地上霜”来比喻夜晚时地面上的露水,表达了作者寂寞孤独的心情。

- 借代:通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借月光和露水来象征夜晚和离别的情感,增加了诗意的含蓄性。

- 韵律特点:本诗共五言绝句,四句皆押韵,节奏明快,抒情自然。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杜甫- 题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杜甫这首诗是杜甫送别好友孟浩然时的作品。

诗中描绘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和离别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友谊和离散的思考。

- 主题:表达离别时的思念和友谊的珍贵。

- 感情色彩:通过描绘黄鹤楼的壮美景色和表达离别之情,作者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和对友谊的珍视。

九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试卷带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试卷带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试卷带答案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州宅堂前荷花范成大①凌波②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释】①范成大(1126—1193),今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

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

②凌波:水面之上。

(1)本诗颈联写出了荷花怎样的特点?(2)这首诗前四句是怎样描写“州宅堂前荷花”的?请加以赏析。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绝句漫兴九首(其一)杜甫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乙)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释】《绝句漫兴九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

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

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一时成之。

(1)(甲)诗借________来写自己的处境,(乙)诗借________来写自己的心情。

(2)结合(甲)(乙)两诗,分别分析每诗最后两句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梅花【元】王冕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①,无数梅花落野桥。

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释】①见(xiàn):出现。

(1)两首诗中,“花”都是自然界中植物的花吗?为什么?(2)从写作特色看,王冕的《梅花》质朴,韩愈的《春雪》灵动,请选择你喜欢的一首,对后两句作简要赏析。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对雪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1)诗中直接表达诗人的情感的字是,点题的诗句是。

九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同李十一醉忆元九①【唐】白居易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梁州梦【唐】元稹梦君②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所惊身在古梁州。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和《梁州梦》写于同一天。

联系两首诗歌内容,结合“梁州”一词,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

2.细读全诗,品析画线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吊扶苏(宋)孔武仲天下精兵掌握间,便宜长啸入秦关。

奈何指剑区区死,不辨从来赵李奸。

【注释】赵李:赵高与李斯。

二人篡改秦始皇遗诏,赐死当时在边疆带兵的秦始皇长子扶苏。

3.古诗文阅读画堂春·寄子由①(宋)苏轼柳花飞处麦摇波。

晚湖②净鉴新磨。

小舟飞棹去如梭。

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

济南何在暮云多。

归去奈愁何。

【注释】①这首词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南。

②“湖”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

《画堂春》中的“归去奈愁何”与《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都有“归去”一词,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梅花【元】王冕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①,无数梅花落野桥。

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释】①见(xiàn):出现。

(1)两首诗中,“花”都是自然界中植物的花吗?为什么?(2)从写作特色看,王冕的《梅花》质朴,韩愈的《春雪》灵动,请选择你喜欢的一首,对后两句作简要赏析。

5.古诗阅读悯农杨万里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范成大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两首以农家生活为题材的诗,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检测试题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检测试题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检测试题答案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同李十一醉忆元九①【唐】白居易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梁州梦【唐】元稹梦君②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所惊身在古梁州。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和《梁州梦》写于同一天。

联系两首诗歌内容,结合“梁州”一词,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

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遣意①(节选)【唐】杜甫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①选自《杜诗详注》。

遣,抒发。

②酿黍:酿酒。

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

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①”字看出,颔联中的“②”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3.古诗赏析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体北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苏堤清明即事(南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注释】即事:歌咏眼前景物。

(1)这首诗中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哪两句?(2)这首诗借游人的纵情、黄莺的恣意表现出诗人清明时节郊游踏青怎样的心情?5.阅读《行路难》,完成后面小题《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题及情景默写练习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题及情景默写练习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题及情景默写练习卷一、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鉴赏品析】1、主题概述。

诗作通过对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的描写,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愤慨和不平,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

2、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诗中借用了姜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的愿望。

【默写考点】1.诗中通过“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

2、诗中形象生动地描写“行路难”的句子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诗中体现李白积极进取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句子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鉴赏品析】1、主题概述。

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用典(闻笛赋、烂柯人)。

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默写考点】1、诗中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愤怒的句子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2、诗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三、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期末诗词鉴赏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期末诗词鉴赏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鉴赏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选出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A.诗中“停、投、拔、顾”四个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

B.“冰塞川”“雪满山”是诗人的想象,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借用典故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悲愤之情。

D.“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表达了诗人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

2.简要说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以下选项中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作者写给白居易的回赠之作,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的心情。

B.一、二句回首往事,抒发感慨并点明酬答之意。

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写出诗人贬谪地点之偏,贬谪时间之久。

C.三、四句运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

“闻笛赋”表达怀念友人之情:“烂柯人”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D.“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古诗词鉴赏作为语文常考考点,是我们学习的要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咸阳城东楼【作者】许浑【朝代】唐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节奏划分】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释】⑴咸阳:今属陕西。

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

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

唐代咸阳城隔渭水与新都长安相望。

⑵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

蒹,荻;葭,芦。

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⑶“溪云”句:溪,指磻溪;阁,指慈福寺。

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⑷“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⑸当年:一作“前朝”。

行人:过客。

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内。

⑹“故国东来渭水流”:一作“渭水寒声昼夜流”,“声”一作“光”。

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

东来:指诗人(不是渭水)自东边而来。

【译文】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

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

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

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夜间。

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

【主题思想】《咸阳城东楼》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作品。

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题含答案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梅花【元】王冕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①,无数梅花落野桥。

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释】①见(xiàn):出现。

(1)两首诗中,“花”都是自然界中植物的花吗?为什么?(2)从写作特色看,王冕的《梅花》质朴,韩愈的《春雪》灵动,请选择你喜欢的一首,对后两句作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描绘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C.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当的锐气。

D.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2)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里”的情景?3.阅读下面诗歌选段,完成小题。

镜子艾青仅只是一个平面或是鬓如霜雪却又是深不可测有人喜欢它它最爱真实因为自己美决不隐瞒缺点有人躲避它它忠于寻找它的人因为它直率谁都能从它发现自己甚至会有人或是醉后酡颜恨不得把它打碎(1)概括诗歌前后两节的内容。

(2)这首诗歌中的“镜子”是个怎样的艺术形象?请结合原诗简要赏析。

(3)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请用“/”画出下面这句诗的朗读节奏。

半江瑟瑟半江红。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8首古诗词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8首古诗词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8首古诗词阅读鉴赏题背诵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 杜甫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商山早行/ 温庭筠课外古诗词诵读(二)咸阳城东楼/ 许浑无题/ 李商隐行香子/ 秦观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内容主旨: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2.“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的描述中融入主观感受,写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此外,今夜露白、故乡明月的词序稍作变化,化平凡为神奇,成为千古名句。

3.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

这种以幻作真的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浓浓思念。

故乡的月亮并非真的更亮,但是却寄托了人们对家乡最深的感情。

4.理解诗歌尾联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

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

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抒写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之情,使我们想起了杜甫《春望》中的另外两句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初三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综合试卷附答案

初三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综合试卷附答案

初三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综合试卷附答案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小石潭记(节选)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A. 甲诗作者为宋代诗人,乙文作者为唐代文学家。

B. 从题材看,甲诗为怀人诗,乙文为山水游记C. 甲乙两诗文均有感而发,写于作者被贬谪之地。

D. 甲乙两诗文作者在文坛上被并称为“刘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A. 甲诗颈联描绘了诗人所见的“千帆过”“万木春”之景,表达其对生活哲理性的思考。

B. 乙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句着意描写了潭中鱼儿自由游弋的可爱情态。

C. 甲诗尾联中“长精神”和乙文中“凄神寒骨”都隐约传达出作者被贬后的失意与怅惘。

D. 甲诗和乙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均较为显性,伤感至豁达、欢乐转忧伤,读者能感同身受。

(4)古人云“诗言志,歌咏怀”,甲诗和乙文作者有过被贬谪经历后,都在作品中以含蓄委婉的方式表达情感,请举例说明。

2.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结合全词,“”、“”等景物体现“空”的意境。

(2)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3.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初三上学期诗歌鉴赏语文试卷附答案

初三上学期诗歌鉴赏语文试卷附答案

初三上学期诗歌鉴赏语文试卷附答案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选文,回答问题浣溪沙①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②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注)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

②六幺:绿腰,曲调名。

(1)上片中“逐”“出”两字极为精妙。

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

(2)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咏瀑布(清)冯云山穿天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

溪涧焉能留得住,终须大海作波涛。

(1)冯云山《咏瀑布》用“”这个词语写出了瀑布气势雄伟的动态美。

(2)这两首诗都写瀑布,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是否相同?请作具体分析。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颔联连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说出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绝句漫兴九首(其一)杜甫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释】《绝句漫兴九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

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

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一时成之。

(1)(甲)诗借________来写自己的处境,(乙)诗借________来写自己的心情。

(2)结合(甲)(乙)两诗,分别分析每诗最后两句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5.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古诗文阅读春日秦观①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初晴游沧浪亭苏舜钦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鸠相对鸣。

【注释】①秦观;北宋著名诗歌,先后多次贬官,一生潦倒失意。

①庆历四年,苏舜钦被罢去官职,流寓苏州,在城南营建沧浪亭。

(1)两首诗歌都描述了雨后初晴的景象,《春日》中________写出了春雨淅淅沥沥,《初晴游沧浪亭》中________则写出了雨势不小,河水涨了起来。

(2)《春日》后两句使用了拟人手法,而《初晴游沧浪亭》则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请你选择其一,试做简要赏析,说说它们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2.古诗阅读终南别业【唐】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下列选项中与“兴来每独往”一句中的“独”字蕴意相似的一项()。

A.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王维《秋夜独坐》)B.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诗的最后一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突出“偶然”二字。

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诗中其他地方也处处流露出这样的“偶然”。

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样的“偶然”所表现的情感。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绝句漫兴九首(其一)杜甫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乙)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释】《绝句漫兴九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

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

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一时成之。

(1)(甲)诗借________来写自己的处境,(乙)诗借________来写自己的心情。

九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

九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

部编版语文九上古诗文赏析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姓名:班级:说明:精心编辑整理,可以下载后删除答案印刷使用。

诗词目录:13.诗词三首一、行路难(其一)/李白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课外古诗词诵读——四、月夜忆舍弟/杜甫五、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六、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七、商山早行/温庭筠课外古诗词诵读八、咸阳城东楼/许浑九、无题/李商隐十、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十一、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一、《行路难》李白【习题】1、以下对诗歌《行路难》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分析:诗人的心情不是愉悦的,而是郁闷,怀才不遇。

2、选出下列对李白《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 D )A.本诗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以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悲愤、郁闷的心情。

C.“冰塞川”“雪满山”两个比喻不仅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因其带有浓厚的夸饰色彩使两句诗颇具豪放的气势。

D.“多歧路,今安在?”表现诗人已从迷惘中清醒过来,以古人的崇高志向自勉。

【答案】D【解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人用语短促,感情激越,这是说前路多艰,未来仍有机遇。

从这跌宕起伏的感情中,人们可以体会到诗人万般艰难、内心矛盾的心情。

诗人仍处在矛盾之中,前路未明。

最后两句,是说诗人终于振作起来,即使前途多艰,仍不放弃,努力进取,相信终于实现人生理想的机会。

3、选出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练习及答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主题思想】这首酬谢诗,在感慨身世,抒写在前半生怀才不遇的政治失意的愤慨中化沉郁为通达,变悲怨为乐观,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内容理解】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答: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

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痛苦和愤慨心情。

2.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

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答: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怀念那些被贬或被害的故友,表达诗人对故人已逝的悲痛;"烂柯人",用“王质烂柯”的典故写出回乡所见,既暗示自已被贬离京太久,又表现了世事的变迁,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

3.诗人用"闻笛赋""烂柯人"这二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示例:化用典故。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充满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4.简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

答案:诗人运用比喻、对比的修辞,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并自喻,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暗含身世凄苦却依然充满昂扬精神,表现了自已对仕官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这两句情感由之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暗示社会的发展,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因此成为千古名句。

(意思对即可)5.尾联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长精神”向友人表明态度,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以此收束全诗,点明酬赠题意,不仅表现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收到语已尽而情未了的艺术效果。

情6.诗歌第一、二联起什么作用?答:写作者的坎坷遭遇,表现出无限辛酸和愤怒,实为下联张目蓄势,起到欲扬先抑的作用。

尤其第二联用典贴切,表意深刻。

7.有人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被贬的苦闷之情,你怎么认为?请简要分析。

(4分)这种说法不正确,诗人虽有对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之情。

但作者在困苦失意中不是意志消沉,而是以乐观豁达的心态泰然处之,全诗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翻译】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主题思想】本诗主要写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后内心苦闷,感叹世路艰险,功业难建,但诗人仍将执着追求的心路历程,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强烈苦闷、愤郁不平和迷惘,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自信、乐观、豪迈的性格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诗歌鉴赏】。

1.赏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通过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高档次的宴会,衬托诗人内心孤立、苦闷、迷茫,也表现了友人对诗人的盛情。

2.有人说诗歌中“听”“投”“拔”“顾”这几个动词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停”、“投”、“拔”、“顾”四个动词,面对美酒佳肴,诗人的停止端酒,扔下筷子,拔出佩剑,四下顾望,这一系列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彷徨,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3.请欣赏“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诗句的妙处?这两句诗运用对偶、比喻的手法,写想象离开长安后渡黄河登太行的情景,实际是以山川的险阻比喻世路的艰难、前途的渺茫,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内心无限的苦闷、惆怅、悲愤。

4.诗歌中引用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引用姜太公垂钓碧溪得遇周文王,伊尹梦舟日边被商汤聘请的典故,委婉地表现自己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突出诗人的自信、乐观、豪迈,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

5. 欣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用比喻、典故,生动形象地写出虽然前路障碍重重,但仍会有一天,驾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句诗突出表现了诗人的自信、旷达的性格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的豪迈气概。

6.《行路难》这首诗歌诗人的情感激荡起伏,请简要分析。

诗开头面对“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诗人却是“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表现诗人内心极度苦闷抑郁;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诗人内心充满将能被重用的希望;“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逼真地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诗人内心乐观豪迈,他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主题思想】表达了词人由心有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的情怀。

【内容理解】1. 这首诗中“无眠”一词照应小序中的“欢饮达旦”。

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人生。

2.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一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恐”字把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这种矛盾更能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当时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及对团圆的向往。

4.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答案:月亮的阴睛圆缺有如人的悲欢离合,是必然规律,不必为此感叹悲伤,表达了词人的豁达胸襟。

5.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答:最后这两句是作者的进一步自我解脱。

“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代指明月。

“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这两句唤起了人类普遍情感体验,道尽了千载离人之情,人们能从美好的想象中得到人生的慰藉,成为千古名句。

6.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变化?上阕中作者表现了厌倦尘世生活的倾向,“我欲乘风归去”,但思虑过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转而放达开阔。

或,作者的感情从抑郁惆怅到乐观豁达。

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朗读划分】戍(shù)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主题思想】《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

此诗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戍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

【阅读鉴赏】1.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

这种以幻作真的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浓浓思念。

2.结合全诗,请指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3.赏析“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首联描绘了一副边塞秋天的图景。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戍鼓”指戍楼上宵禁的鼓声。

“断人行”写出所见,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这两句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4.月是故乡明”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不知曾被多少人用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请问:故乡的月亮真比外面看到的更亮吗?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的?答案:在思乡人的眼里,故乡的月色总是格外的明亮。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达了对亲人们的悠悠深情。

5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表达效果。

这两句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意思是露水从今夜开始更凉更白,月亮是故乡的最圆最亮。

这里的景融入了诗人更多的主观感受,是诗人思亲思乡情感的真实体现。

6.古代文人咏月的诗数不胜数,你能写几句吗?(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3)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

(4)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朗读划分】晨起/动征铎(duó),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hú)叶/落山路,枳(zhǐ)花/明驿(yì)墙。

因思/杜陵梦,凫(fú)雁/满回塘。

【译文】黎明破晓起身,套子驾车铃声叮当。

踏上遥遥征途,游子不禁思念故乡。

残月高挂苍穹,村野客店鸡鸣声声;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槲树枯叶飘落,悄然铺满静寂山路;枳树白花绽放,映亮原本暗淡店墙。

令我触景伤情,不由想起归乡之梦。

遥想野鸭大雁,早已挤满曲岸湖塘。

【主题思想】《商山早行》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

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