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样本
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样本目录一、前言 (3)1.1 编制目的 (3)1.2 工程背景 (4)1.3 设计原则与目标 (5)二、工程概况 (6)2.1 工程简介 (7)2.2 工程地点与环境 (8)2.3 工程规模与内容 (9)三、施工组织设计 (10)3.1 施工组织管理体系 (11)3.2 施工方案 (13)3.2.1 施工流程 (13)3.2.2 施工方法 (15)3.2.3 施工技术措施 (16)3.3 施工资源计划 (17)3.3.1 劳动力安排 (18)3.3.2 材料供应 (19)3.3.3 设备与设施需求 (20)3.4 施工进度计划 (21)3.4.1 施工阶段划分 (22)3.4.2 施工时间安排 (23)3.4.3 施工进度保障措施 (24)四、施工期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26)4.1 环境保护措施 (27)4.1.1 施工期污染源控制 (28)4.1.2 生态保护措施 (28)4.1.3 环境监测与应急响应 (29)4.2 水土保持措施 (31)4.2.1 水土流失预防与治理 (32)4.2.2 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估 (32)4.2.3 水土保持补偿机制 (33)五、施工安全管理与应急预案 (35)5.1 施工安全管理 (36)5.1.1 安全生产责任制 (37)5.1.2 安全教育培训 (38)5.1.3 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 (39)5.2 应急预案与处置 (40)5.2.1 应急组织体系 (41)5.2.2 应急预案编制 (43)5.2.3 应急处置流程 (44)一、前言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深入了解和持续发展的强烈追求,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已成为当今重要的环保工程之一。
本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样本旨在针对特定水库的水生态修复工程进行规划与设计,以确保工程的高效实施和预期效果的达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水库面临着水体污染、生态退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生态环境及居民的生活质量。
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方案
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而水库的建设和利用,已成为重要的水资源利用方式。
但是,水库建设和利用也会给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导致水生态系统的恶化和水质污染。
因此,对于水库水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本项目旨在通过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重建和改善水库周边的水生态系统,提高水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项目目标1. 重建水库周边的水生态系统,提高水库生态环境质量。
2. 保护和恢复水库周边的生态多样性,提高水库周边的生物多样性。
3. 促进水库水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和健康发展。
4. 提高水库水质,改善供水质量。
5. 促进当地生态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
三、项目内容及实施措施1. 生物修复(1)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进行种植,提高水体中氧气含量,净化水质。
(2)引入适宜种群的鱼类和水生动物,恢复水库中食物链的稳定,并减少病害传播。
(3)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保护和恢复当地濒危物种。
2. 水质调控(1)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并进行针对性改善。
(2)建设湿地过滤系统,提高水库水质。
(3)限制周边污染源排放,减少水质污染。
3. 库区生态修复(1)在水库周边建设生态园区,并引入当地特色植物以及恢复当地原生气候所适应的植被。
(2)修复湿地和红树林等特有的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
(3)保护周边的水源地,恢复植被覆盖。
4. 生态农业发展(1)促进水库周边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型,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农业化学品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2)开展沿江生态林果、草莓、无公害蔬菜等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5. 沙漠化防治(1)开展水库周边的水土保持工程,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2)种植抗旱树种,改善水库周边的植被覆盖,有效预防土地沙漠化。
6. 社会宣传教育(1)多渠道宣传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的重要性,提高公众对水生态环境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水生态修复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水生态修复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施工组织设计原则(1)科学性原则:根据水生态系统的特点和问题,科学确定修复的目标和方法,确保施工工作符合科学原则。
(2)系统性原则:将修复工程与周边环境相结合,确保整个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修复。
(3)可行性原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施工目标和方法,确保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施工组织设计步骤(1)确定修复目标:根据水生态系统的状况和问题,确定修复的目标,例如提高水质、恢复湿地等。
(2)选择修复方法:根据修复目标,选择适合的修复方法,例如湿地植被修复、水质净化等。
(3)确定施工方案:根据修复方法,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施工时间、施工队伍等。
(4)制定工作计划:根据施工方案,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5)配备施工人员和设备:根据施工方案和工作计划,组织配备合适的施工人员和设备,保证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6)制定安全措施:制定详细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
(7)监督和检查: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检查机制,对施工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内容和要点(1)施工工艺和方法:根据修复目标和问题,选择适合的施工工艺和方法,例如湿地植被修复的方法、水质净化的工艺等。
(2)施工时间安排:根据修复需要和水生态系统的特点,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
(3)施工队伍组成和分工:根据施工需要,确定施工队伍的组成和分工,确保施工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4)施工设备和材料:根据施工工艺和方法,确定所需的施工设备和材料,确保施工所需的设备和材料供应充足。
(5)安全措施和防护措施:制定详细的安全措施和防护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的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
(6)监督和管理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对施工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7)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施工工作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水利修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水利修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水利修复工程是指对水坝、水闸、河道、渠道、泵站等水利设施进行修复、加固、改造和维护的工程。
本工程为某地区受损的水利设施修复工程,主要包括修复水坝、水闸、河道和渠道,以及改造和维护泵站等设施。
工程地点位于某地区,施工期限为6个月。
二、施工组织设计1. 施工准备在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和勘测,了解受损水利设施的具体情况,制定修复方案。
同时,组织施工人员培训,提高施工技能和安全意识。
准备必要的施工设备和材料,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 施工进度计划根据工程量和施工条件,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
本工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水坝、水闸修复;第二阶段为河道、渠道修复;第三阶段为泵站改造和维护;第四阶段为工程验收。
每个阶段的施工时间分别为1.5、2、1.5、1个月。
3. 施工方法及工艺(1)水坝、水闸修复:采用灌浆、加固、防渗等方法进行修复。
首先清理受损部位的杂物,然后进行灌浆处理,加强坝体的稳定性。
对于水闸,修复受损的闸门和阀门,确保其正常运行。
(2)河道、渠道修复:清除河道、渠道内的杂物和淤泥,修复受损的河堤、渠道衬砌,保持水流畅通。
对于严重的受损部位,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其抗冲刷能力。
(3)泵站改造和维护:对泵站内的设备进行维修、更换,提高泵站的供水能力。
同时,对泵站的建筑物进行加固、防渗处理,确保其安全运行。
4. 质量管理及安全措施(1)质量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加强质量监督和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对于关键部位和重要环节,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2)安全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制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秩序。
5. 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1)环境保护:在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周边环境,避免破坏生态环境。
对施工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文明施工:遵守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规定,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有序。
水库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方案
水库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方案一、引言水库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是指通过对水库流域内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修复和重建,以实现水土流失控制、生态系统恢复、水质改善等目的。
本方案旨在对水库流域生态环境进行全面修复和保护,提高水库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工程背景水库流域是由水库的上游地区和周围流域组成的生态系统,因此其生态环境对水库水质和水量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在长期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水库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受了破坏和污染,导致了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水质恶化等问题的出现。
因此,对水库流域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保护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目标任务1. 对水库流域内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准确掌握其现状和问题;2. 建立水库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长效机制,促进水库流域生态系统稳定和健康;3. 实施一系列生态工程措施,提高水库流域土壤保持力、水土保持能力和水质净化能力;4. 提高水库流域内居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四、技术方案1. 森林和草地资源保护和恢复:对水库流域内的森林和草地资源进行全面的保护和恢复,提高植被覆盖率,减缓水土流失速度,改善水库流域水质。
2. 土壤保持和改良工程: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加强水库流域内土壤的保持和改良工程,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减少水库水体内的富营养化现象。
3. 湿地保护和恢复:对水库流域内的湿地资源进行全面保护和恢复,改善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提高水库流域的生态系统健康度。
4. 河道销根面工程:加强水库流域内河道销根面的修复和保护,减少河道泥沙的输入、提高水库水质和水量。
5. 农业和畜牧业生态化改造:推行生态农业和畜牧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降低土壤侵蚀。
6. 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水库流域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水库流域生态环境管理水平。
五、实施措施1. 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落实,为水库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提供有力支持。
水生态修复工程施工组织方案
第一章、施工组织方案一、施工方案1、编制原则本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编制时对项目管理机构设置、劳动力组织、施工进度计划控制、机械设备及周转材料配备、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工程质量控制措施、安全生产保证措施、文明施工措施、降低成本措施等诸多因素尽可能充分考虑,突出科学性及可行性。
是确保优质、低耗、安全、文明、高速完成全部施工任务的重要经济技术文件。
1.1确保质量实行全面质量管理,采取技术、质量承包责任制,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
1.2保证工期从优化施工方案入手,利用先进的施工设备,精干的施工队伍,精心组织,科学施工,确保按时完工。
1.3确保安全推行安全目标责任制,制定安全保证措施,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达到本标书制定的安全目标(伤亡事故为零)。
1.4保护环境遵循国家及市政府有关环保文件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噪音,杜绝传染病。
2、编制依据2.1国家、地方相关法律和法规依据设计文件要求,本项目的材料、设备、施工必须达到下列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行业和地方的一切与项目相关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国家与地方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6年4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 年10 月);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2005年4月);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4年12月);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8)《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 号;9)《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与投资指南》;10)《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荐农村污水治理示范县(市)的函》(建村房函〔2015〕75 号)。
行业规范与标准1)《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68-2008)2)《给排水构筑物施工工程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5)《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26-2006)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8)施工详图中的规定和现行规范。
某湖泊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某湖泊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 项目概述本文档旨在对某湖泊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详细规划和安排。
2. 工程范围该工程的主要目标是修复和保护某湖泊的生态环境,包括山水、林田湖草等方面的生态系统。
具体工程范围涵盖以下几个方面:2.1 山水修复通过疏浚、清淤等工艺,恢复湖泊的水质、水位和水流,提高湖泊的自净能力和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2.2 林田湖草保护加强对周边的林地、田地、湖泊和湿地等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非法开发和破坏,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持生态平衡。
2.3 生态系统恢复通过植被恢复、土壤改良等措施,重建湖泊周边的生态系统,增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3. 施工组织设计为了高效有序地完成该工程,我们将采用以下施工组织设计:3.1 项目组织架构设立项目指挥部,负责工程的整体组织、协调和管理;设立技术部门,负责工程的技术支持和管理;设立安全环保部门,负责工程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3.2 施工流程详细规划施工流程,包括前期准备、施工实施和工程竣工三个阶段。
在施工实施阶段,按照先山水修复、后林田湖草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的顺序进行施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3.3 施工安全制定详细的施工安全方案,包括人员安全培训、现场安全管理和安全设施设置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风险控制。
3.4 质量控制建立严格的质量监督和验收制度,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3.5 环境保护制定环境保护方案,采取措施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如合理处理废弃物、严格控制噪音和水污染等。
4. 施工组织图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绘制出相应的施工组织图,以清晰展示各个部门和工作的协调关系和责任划分。
5. 预算和资源安排编制详细的项目预算和资源计划,包括人力、材料、设备和资金等方面的安排,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6. 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制定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包括灭火、救援和疏散等,以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的发生。
水库生态整治工程方案
水库生态整治工程方案一、综述水库是一种以堵(坝)为主要构筑物,以蓄水和调度水量为主要功能,基本都附带有发电、灌溉、防洪、供水等多种综合效益的综合性水利工程,也是一种对流域水循环和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造成一定变化的项目。
近年来,随着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重视,水库生态整治工程成为了大多数地区的发展重点。
本文以某水库为例,对水库生态整治工程做一定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一套适合该水库的生态整治方案。
二、背景介绍某水库位于某省某市,属于某某河流域的支流。
水库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主要功能是为当地的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和工业生产供水。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工业结构的调整,水库的用途也随之改变,灌溉、供水的需求逐渐减小,而水库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需求逐渐增加。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周边的人类活动,水库的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了一定的破坏,主要表现在水质变差、水生态系统减弱、植被覆盖减少以及土壤侵蚀等问题。
因此,为了保护和修复水库的生态环境,保护水库所在河流流域的自然生态系统,提出了针对性的水库生态整治工程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三、方案目标1. 改善水库水质,保护水生态系统;2. 提高水库周边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侵蚀;3. 促进周边区域的生态经济发展,提升水生态系统综合效益。
四、具体方案根据目标和水库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以下具体方案:1. 水质改善与水生态系统保护水库周边建设人工湿地,利用人工湿地的生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净化水质,提高水库周边的生态系统稳定性。
同时,加大对水库的监测力度,确保水质长期稳定改善。
此外,通过搭建鱼栖息,设立保护区等措施,进行生态保护。
2. 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侵蚀加大对水库周边植被的保护和修复力度,种植对水质无害,利于水土保持的植被。
另外,加强对水库周边土地的利用管理,严格控制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减少土壤侵蚀的风险。
3. 促进周边区域的生态经济发展鼓励水库周边区域开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文化产业等生态型产业,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根本目的,推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
水库整治工程水环境修复工程方案
水库整治工程水环境修复工程方案一、水库整治工程方案1.河道清淤清理水库周围的河道,清理河床淤泥和杂物,恢复河道的通畅,确保水库的进水口和排水口能够顺畅,提高水库的蓄水能力。
2.堤防加固对水库周围的堤防进行加固,提高其抗洪和抗冲击能力。
使用稳定的材料进行加固,如混凝土、石块等,以增加堤坝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降水排涝系统建设对水库周围的降水排涝系统进行建设,增加排涝能力,以防止降雨过多造成水库溢流和洪水灾害。
建设合理的排水渠道和泵站,加强对降雨量和水位的监测和预警。
4.水源保护加强水库周围的水源保护工作,禁止非法采矿、乱倒垃圾和违法排放污水等行为。
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库水质监测和管理,确保水库的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5.生态恢复对水库周围的植被进行恢复和保护,增加水库周围的绿化覆盖面积。
采用植物修复和生态工程等手段,恢复水库的生态环境,提高水库的景观价值和生态功能。
1.水质净化对水库的水质进行净化处理,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提高水质的透明度和水体的氧化还原能力。
2.底泥剖析和处理对水库的底泥进行剖析,分析底泥中的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污染物含量和分布情况,在底泥中加入适当的处理剂进行处理,降低底泥对水质的影响。
3.植物修复在水库周围种植一些适应性强、对污染物有较强吸附能力的植物,如菖蒲、香蒲等,利用植物根系吸附和分解污染物,提高水库水质。
4.湿地修复在水库出口的下游建设湿地生态系统,通过湿地的吸附和分解作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净化水质。
湿地修复可以增加水库的生态功能,提高水环境的自净能力。
5.生态调控通过人工控制水库的入水和出水,调节水库的水量和水质,维持水库的生态平衡。
根据不同季节和不同用水需求,合理调节水库的水位和出水量,保持水库的健康稳定运行。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水库整治工程和水环境修复工程能够有效改善水库的水质、水量和生态环境,提高水库的综合效益。
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一、项目背景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旨在改善和保护水体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为此,本项目将进行一系列施工工程,以达到治理水体的目的。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改善水体的水质和水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增加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三、施工组织设计1. 项目准备阶段在项目准备阶段,需要进行以下工作:- 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工期、工序和人员安排。
- 确定施工过程中需要的材料、设备和人力资源,并进行采购和调配。
- 确定施工现场的布置和安全措施,保障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效率性。
2. 施工阶段在施工阶段,需要进行以下工作:- 根据施工计划,按照工序进行施工作业。
各个工序之间要有明确的衔接和协调,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要求,减少施工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
合理处理废水、废弃物等产生物质,确保环境治理效果。
3. 竣工阶段在竣工阶段,需要进行以下工作:- 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评估和检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 检查清理施工现场,恢复原有生态环境。
- 提供工程竣工报告和相关资料,以供验收和档案保存。
四、项目效益本项目的实施将带来以下效益:- 改善水质,提高水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健康度。
-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供水量。
- 促进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提高生物多样性。
- 提升周边环境的品质,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五、风险与对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以下风险:- 施工期间发生意外事故。
- 施工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针对这些风险,需采取有效的对策,包括加强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措施,进行事前预防和应急预案制定等。
六、项目进度安排根据施工计划,本项目的进度安排如下:- 项目准备阶段:2022年1月-2022年3月- 施工阶段:2022年4月-2023年6月- 竣工阶段:2023年7月-2023年9月七、项目投资预算本项目的投资预算为XXX万元,具体包括人力资源、材料采购、设备租赁等费用。
新花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方案
新花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方案一、工程背景分析新花水库是我国省份的一座重要水源工程,也是该地区的旅游景点之一、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水库周边的人口增加,人类活动对水库水生态的影响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水库生态环境,提高水库的水质和景观品质,有必要进行水生态修复工程。
二、目标与原则1.目标:保护和修复水库水生态系统,提高水质,促进生态平衡,提升景观品质。
2.原则:以科学性、可行性、可持续性为原则进行修复工程。
三、水生态修复方案1.水质改善措施:-加强水库周边水源地的管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定期进行水库水质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采用生物修复技术,引入适宜的水生植物,如浮萍、水蕨等,净化水质。
-建设湿地保护区,增加湿地面积,提升水库的自净能力。
2.生态景观改善措施:-种植多样性的植物,打造丰富的岸边景观,增加生物多样性。
-保留水库周边的自然岸线和湿地,提供适宜的生境条件。
-建设生态浮岛,通过浮岛上的植物和生物群落净化水体。
-设置观鸟塔和生态步道,提供观赏和学习的场所。
3.水资源管理措施:-制定水资源管理计划,科学调度水库水源,保证生态需水。
-加大水库周边地区的节水宣传力度,提倡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修建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集中存储,减少径流污染。
4.社会参与与宣传:-组织相关培训班,提高周边居民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
-开展生态修复志愿者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水生态修复。
-利用媒体宣传水生态修复的理念和成果,提高公众对水生态保护的重视。
四、实施与管理机制1.成立水生态修复工程项目组,由专业人士组成,负责工程的实施与管理。
2.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与时间表,并定期召开工作会议,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3.积极争取相关资金支持,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4.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形成合力,确保修复工程的顺利实施。
5.定期进行工程成效评估和监测,及时调整修复方案,以确保修复工程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新花水库生态修复工程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
新花水库生态修复工程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新花水库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座重要的水源工程。
为了提高水库的生态环境和水质,减少滞留污染物对水库的影响,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系统,新花水库生态修复工程被提上日程。
本次生态修复工程主要包括三个支流的生态修复、水生植物的种植和保护区的建设。
工程总投资约为1亿元。
二、施工方案1.生态修复工程生态修复工程采用自然繁衍的方式,通过引进和增加水生动植物数量,提高水库生态环境质量。
具体工作如下:1.1捕捉、筛选和引入适合生长的水生植物。
1.2利用水生植物和寄生生物生态系统,净化水库中的污染物。
1.3增加水生植物的种植面积,丰富水库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1.4种植水生植物的位置,应根据水库的地理要素、水流动态和气候要求进行评估和选择。
2.水生植物的种植2.1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水质条件的水生植物。
2.2依据水库水质和环境特点,选择适合的水生植物种类进行种植。
2.3在设计生态修复区域内合理规划不同种植区域的位置和数量。
2.4种植过程中,要做好水生植物的养护和管理,确保其良好生长和繁殖。
3.保护区的建设3.1确定保护区的位置,保护区包括水库周围的湿地和植被。
3.2设置警示标志,禁止非法捕捞和采集水生植物。
3.3加强巡逻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行为。
3.4建立保护区管理机构,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加强保护区的管理和监督。
4.安全控制措施4.1在施工过程中,制定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工人安全。
4.2严格遵守环境保护规定,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
4.3在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标志,防止工人误入危险区域。
4.4加强施工现场安全巡视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工程期限和进度安排工程总工期为12个月,按照生态修复工程、水生植物种植和保护区建设的顺序进行施工。
生态修复工程的工期为3个月,水生植物的种植工期为6个月,保护区的建设工期为3个月。
具体施工进度需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工程实际进展情况进行调整和安排。
水域生态修复与整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水域生态修复与整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水域生态修复与整治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详细规划和说明。
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旨在保护和恢复水域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
本文档将包括施工组织的总体方案、施工流程、施工人员组织及管理、设备和材料的使用等内容。
2. 施工组织总体方案在进行水域生态修复与整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确定施工区域范围和工程任务,细分施工单元,并确定施工的先后顺序;- 考虑施工期间的生态保护措施,如临时围堰建设、水域生态物种转移等;- 确定施工期间的安全管理措施,包括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作业人员的培训等;- 制定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能够按时完成。
3. 施工流程水域生态修复与整治工程的施工流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3.1 前期准备前期准备阶段包括调查研究、设计方案的制定、施工计划的编制等工作。
3.2 施工准备施工准备阶段包括场地准备、设备调配、材料采购等工作。
3.3 施工实施施工实施阶段按照施工计划进行各项工程的实施。
3.4 施工验收施工验收阶段对施工完成的工程进行验收,确保质量合格。
4. 施工人员组织及管理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需要合理组织和管理施工人员,包括:- 设立专门的施工组织管理部门;- 制定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建立施工人员考核制度,激励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5. 设备和材料的使用在进行施工工程时,需要根据工程的需求和要求,合理选择和使用设备和材料。
在选择设备和材料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设备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材料的质量和环保性;- 设备和材料的供应和管理。
6. 总结水域生态修复与整治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是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能够有效减少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实现水域生态的恢复和保护。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水生态修复)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水生态修复)1. 前言水生态修复工作是一项需要高水准规划和施工组织的工程,需要保证施工过程中不会影响到周围环境,最终达到修复水生态的目标。
本文将详细介绍在进行水生态修复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相关方案。
2.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2.1 优选方案在进行水生态修复之前,应首先制定方案,寻找最优的施工组织方案。
通过调研和对比不同方案的优缺点,参考过去实施的成功案例,选择最适合的方案进行工程施工。
2.2 技术措施在进行水生态修复施工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或其他影响。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以下技术措施:•确定施工范围和边界;•对区域内的植被进行保护;•小心处理工作地点,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按照计划按部就班地施工,不要超时或延误。
2.3 材料管理材料管理是施工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在进行水生态修复施工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采购优质材料;•控制材料的使用量;•对剩余材料进行分类存储;•在施工前对材料进行检查,确保无损坏。
2.4 施工计划在进行水生态修复施工过程中,要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以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施工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施工队伍的配置和分工;•工程进度安排;•安全预防措施;•施工地点周边环境保护措施。
2.5 施工现场管理在水生态修复施工现场的每一个细节都应该得到十分严谨的管理。
在施工现场管理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交通安全管理;•建立工地安全规章制度;•管理施工进度和资金;•确保施工质量;•对现场噪音和粉尘进行控制。
3. 结束语在进行水生态修复施工过程中需要非常小心谨慎,随时时刻都要注意环境的保护和工程的质量。
只有在严格遵守施工流程和要求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完成水生态修复工程。
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施工工作计划
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施工工作计划一、项目背景水库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储备和供水工程,承担着农田灌溉、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维护等重要任务。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水库的水生态系统已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恶化。
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施工工作计划。
二、项目目标通过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旨在恢复和改善水库水生态系统,提高水质,增加物种多样性,改善周边环境,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态服务。
具体目标如下:1. 恢复和改善水库的湿地生态系统,增加湿地面积和湿地类型;2. 减少水库的富营养化现象,改善水体透明度和水质状况;3. 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促进水生生物的繁殖和发展;4. 改善岸线环境,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和食物链,增加物种多样性。
三、施工计划1. 前期准备在施工工作开始之前,需要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具体包括:1.1 确定施工范围和目标区域;1.2 进行水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现状评估,分析问题和潜在风险;1.3 制定施工方案和时间表;1.4 调查和评估周边环境,确保施工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1.5 所需材料和设备的准备。
2. 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施工施工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流程如下:2.1 清除水库内的有害水生生物和杂草,以减少竞争和对修复工作的干扰;2.2 修复湿地生态系统,增加湿地面积和湿地类型。
可以采取人工植被、生物工程和湿地复垦等方式;2.3 实施生物修复措施,增加适宜生境和重要物种。
可以引入外来物种、建立人工鱼礁等方式;2.4 减少富营养化问题,加强水体净化。
可以采用生物修复、水草种植和环境修复等措施;2.5 改善岸线环境,增加栖息地和食物链。
可以进行植被恢复、生态岸线建设等工作;2.6 监测施工效果,评估水质改善和生态恢复情况。
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3. 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注重安全和环境保护。
怀来县官厅水库上游水生态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项目主体施-施工方案
第一章、施工方案及主要技术措施一、工程概况1、项目名称:怀来县官厅水库上游水生态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项目主体施工。
2、建设单位:怀来县林业局。
3、项目内容:(1)招标范围:约 5000 亩湿地的河道疏浚工程;湿地形态及标高设计工程;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突发环保事件应急防控工程等施工。
(2)工程地址:怀来县境内官厅水库上游,大秦铁路以西、宋家营村南永定河河漫。
4、计划工期:2017 年 4 月 20 日开工,2017 年 10 月 31 日竣工,共195 日历日。
5、质量要求:合格。
6、施工技术标准及依据:《张家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 年)》《永定河流域防洪规划(河北省部分)》《河北怀来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给水排水构建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4-2008)《防洪标准》(GB50201-2014)《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SL239-1999)《水利水电施工测量规范》(SL52-2015)《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二、施工准备施工准备是为拟建工程建立必要的技术和物资条件,统筹安排施工力量和施工现场。
1、临时便道临时便道西侧起点为宋家营村南入河口,以入河旧有便道做为施工用临时便道。
东侧临时便道为西水泉村东、大秦铁路桥下,旧有入河便道做为施工用便道。
东西两侧便道与河中现有土埂相连,组成东西贯通的施工临时便道。
将新建临时便道加以修整,作为运送块石、砂、水泥等建筑材料道路。
便道宽度设计为6m,临时便道填筑 100cm 建筑垃圾压实,可以保证运送块石、砂、水泥等建筑材料的重车通行。
2、组织准备选调公司有施工经验,有创新精神和工作效率的人组成项目经理部(后附图)。
组建合理精干的施工队,制定出劳动力需用量计划。
按照开工日期和劳动力需要量计划组织劳动力进场,同时进行安全、防火和文明施工等教育,安排好职工生活。
向参与施工各层人员进行施工组织设计、计划和技术、交底,建立岗位责任制和保证措施。
某水库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市**水库至**连通及生态修复工程**段(生态修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二零二零年八月1.编制依据(1)、国家及地方现行与本项目施工有关的规范、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1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 303-2017《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5-2010《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导则》RISN-TG006-2009《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201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1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技术规范》JGB59-2011(2)、**市**水库至**连通及生态修复工程招标文件和施工图纸;(3)、省市级主管部门有关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的规定和文件;(4)、编制过程结合本公司的具体情况及技术、经济等综合管理水平,包括技术力量、技术水平、机械设备装备水平、经济实力、自身管理水平等。
2.工程概述2.1基本情况**水库至**连通及生态修复工程,位于**市中部地区,**城区东侧,地跨***。
项目的主要任务为连通**水库至**,增强水循环运转,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缓解高新区***区发展规划中缺水问题;改善城市水环境,增强城市发展潜力,提升居民居住条件,体现城市品位,弘扬水文化。
通过**水库下游总干渠上*****其中第**段主要是在**库岸影响区进行人工湿地工程。
采用微生物技术、梯级氧化塘、人工湿地、滨岸缓冲带、涵养林、污泥清除等生态措施进行治理,改善其水环境和水质。
2.2气候概况工程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阳光充足,雨量丰沛,四季分明。
全年各月盛行东南风,大风多出现于夏季。
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水质提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一、工程概况:*****,东经117°35’30”至117°36’10”,北纬24°29’32”至24°34’44”,北起九龙江西溪南岸,南至龙厦铁路,东邻圆山山麓,西以沈海高速公路复线为界,规划控制区总面积68.62km²,涉及靖城镇草坂村、大房村等18个行政村,总人口近4万人,常用耕地面积4.5万亩。
本次整治对象是靖城镇田仓水渠,其目标是进行水质提升,改善水质,田仓囊渠现状水质为劣五,局部黑臭。
因此急需治理,田仓水渠水质污染(结果)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是管网,关键在排口。
实现田仓水渠的全面改善,除了自身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设,更关键的是需要在解决内源污染的基础上,严控岸上污水直排,削减雨水径流面源污染汇入,本次工程主要为末端水质改善工程。
治理河道范围:田仓污水处理站到武林排涝口,全长2.3km,主要设计内容为:人工水草工程、曝气工程、生态石笼工程、底泥净化剂、填料过滤吸附工程。
二、建设的必要性:水资源的有效保障至关重要,有效保护水资源,兴修水利,防治水害,能够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满足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三、编制依据:1、施工合同2、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纸3、技术交底会议纪要4、相关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要求四、施工条件工程区处于水库岸边,其地面较为平坦,便于施工。
本工程所需材料等可从当地物质部门购买。
工程区紧临水库,水源丰富,施工用水主要利用水库水。
施工用电可依托当地的供电系统。
五、总体施工部署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工程量、工期等多方面条件,本工程的总体施工分为底泥净化技术、人工水草(生态基)技术、潜水推流曝气、生态石笼、其它配套技术等内容4大施工部分。
(1)底泥净化技术。
1、标示投放区域:根据图纸设计在现场测量规划需投放区域,并标示。
2、确定投加时间,要求选择非雨季,保证水体流速较小且泥沙含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渝北区大湾镇团丘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一、工程概况:团丘水库位于重庆市渝北区大湾镇境内,是御临河上的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场镇供水、防洪和生态环境改造等综合利用的小(一)型水库,目前已经规划为大湾镇备用水源,拟建规模680m³/d,服务人口8000~10000。
水库位于渝北区大湾镇团丘村,距重庆市区69km,距渝北区府所在地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43km,距大坝0.5~2km有渝邻高等级公路和巨型钢筋混凝土转盘立交桥,以及大湾镇新、老场镇街道。
团丘水库于1976年开工,1980年完工,并且在2003~2004年进行加固整治,加固后最大坝高为22.76m,集雨面积为7.58km2,水库正常水位434.5m,设计洪水位436.14m,水库正常库容181万m3,总库容为272.0万m3。
项目区多为丘陵,局部为低山,地质构造数扬子准地台四川凹陷的一部分,坝区为其中的宣汉—重庆平行褶皱江北向斜轴中段东翼。
该区属浅丘剥蚀地貌库区河岸陡峭,山谷切割较深,库岸周边山体宽厚,库岸稳定,无滑坡、崩塌等不良的地质现象。
项目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季炎热、大陆性气候显著。
该工程主要包括生态浮床工程、生态护篱工程、水源涵养林工程和机械清淤工程。
二、建设的必要性:水资源的有效保障至关重要,有效保护水资源,兴修水利,防治水害,能够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满足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团丘水库曾经作为大湾镇的水源,由于水质逐渐恶化而废弃,因此团丘水库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和防洪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水量的日益增加,拟将团丘水库作为大湾镇的备用水源。
在1997~2007年间水库用于肥水养鱼,大量投加鸡粪、鸭粪,碳铵等,造成底泥中营养元素严重超标,底泥不断向水体释放污染物,水质恶化严重。
比如污染较严重的库尾,水草完全覆盖了水面,以及大坝区域可以看见水质发黑。
通过走访调查,附近居民反映夏季炎热天气会有臭味飘散,对当地的居民的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此外,水库周围存在化肥损失、水土流失、畜禽养殖、周围居民生活垃圾乱丢等现象,对水库造成一定威胁。
2011年水质监测报告显示,高锰酸钾指数、BOD5等水质指标无法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III类水质要求,从而不满足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
为了充分发挥其水域功能,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对团丘水库进行生态修复势在必行。
通过底泥处理、水源涵养和水域保护,有利于实现水库健康水循环,恢复生物多样性、促使生态系统、城乡环境的良性循环。
三、编制依据: 1、施工合同2、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纸3、技术交底会议纪要4、相关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要求四、施工条件团丘水库附近有一条公路,陆路交通条件良好,施工机械容易进入库区。
工程区处于水库岸边,其地面较为平坦,便于施工。
本工程所需材料等可从当地物质部门购买。
工程区紧临团丘水库,水源丰富,施工用水主要利用水库水。
施工用电可依托当地的供电系统。
五、总体施工部署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工程量、工期等多方面条件,本工程的总体施工分为水源涵养林植物种植、生态浮床布置、生态护篱植物种植工程及机械清淤工程4大施工部分。
(1)水源涵养植物种植。
施工准备(机械设备到位,临建设施齐备)→表面清理→平整场地→分苗→植物种植→植物养护→收尾工作。
(2)生态护篱植物种植施工准备(机械设备到位,临建设施齐备)→库岸边坡整治→分苗→植物种植→植物养护→收尾工作。
(3)生态浮床施工阶段施工准备(材料到位,临建设施齐备)→浮床下水→浮床连接→锚石固定。
(4)机械清淤阶段施工准备(机械设备到位,临建设施齐备)→机械清淤六、工程施工内容及方法1、土石方工程本土方工程含垃圾清运、土方开挖及土方回填等项。
1)、植被清理、垃圾清运本工程主体工程施工场地地表的植被清理至离施工图所示最大开挖边线外侧5m的距离。
须予挖除树根的范围延伸到施工图所示最大开挖边线、填筑线或建筑物基础外侧3m的距离。
植被清理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清理开挖工程区域内的树根、杂草、废渣及监理人指明的其它有碍物,保护清理区域附近的其他天然植被。
清理过程中凡属无价值可燃物,采用焚毁方式进行处理。
无法烧尽或严重影响环境的清除物,在甲方认可的地区进行掩埋。
开工后联系环卫部门及社会垃圾消纳场。
进场后立即开始垃圾清运施工。
现场垃圾采用人工、机械清理。
2、清淤及土方开挖(1)土方开挖前,收集施工现场的一切资料,以便掌握现场实际情况。
(2)根据给定的国家永久性控制坐标和水准点,引测入施工现场,设置现场的测量控制网,包括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平基准点。
(3)土方开挖前,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清除并处理完毕。
(4)护岸基础的土质要符合设计要求,淤泥、泥炭、腐殖土、浮土等均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清除或处理。
地基为原状土,不能扰动。
(5)护岸基础基坑的尺寸不小于设计尺寸,底部高程要求不高于设计高程,不能及时砌筑时,要预留保护土厚度。
(6)护岸基础基坑的开挖采用机械配合人工开挖方式,基础肥槽宽及边坡由设计指定或由我单位根据施工方法和土质情况现场确定。
3、开挖要求(1)严格按开挖图测量放线,并在高程变化的位置要有明显的标志,放线完毕后由监理检查确认,并办理完预检手续。
开挖图交给测量员、工长和挖掘机的司机,并要有书面技术交底。
(2)开挖过程中,测量员一定要在现场,配合工长指挥挖掘机施工,及时标明高程。
(3)夜间施工时,要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要设置明显标志。
(4)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开挖时,严格控制标高,人工开挖时禁止挖至设计标高以下,以免扰动持力层;机械开挖要留出150mm厚的原土层,以防止扰动地基持力层。
人工清理时,要按照测量员给定的高程,及时清理剩余土方。
不得在机械开挖全部结束之后,再清理土方,避免造成人工和工期的浪费。
七、植物种植工程1、施工内容本工程的植物种植主要包括生态护篱、水源涵养林的植物种植。
工程施工顺序安排如下:土地平整→分苗→植物种植→植物养护。
2、施工准备(1)工程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及现场管理人员学习施工规范、工艺标准、合同文件、施工图纸以及业主、监理下发的有关文件。
(2)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认真阅读、审读工程量计算等有关文件。
(3)完成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及实施,对分项施工方案的编制。
(4)开工前完成前期施工各项目的现场施工技术交底,熟悉各类植物栽植的技术特点和技术要求。
(5)根据图纸编制工程总计划及月计划。
(6)做现场平面布置,搭建施工临时设施。
3、施工技术方案根据植物材料的生态学特性,制订严谨科学的施工方案,确保竣工后植物的旺盛生长,达到优良的生态环境景观。
严格按照合同文件要求的植物种类和比例施工。
(1)水生植物准备①定点放线:邀请监理工程师验点,合理后方可施工,严格按图施工。
根据设计图纸特点,用自然式配植放线法中的距离放线法;坡面种植植物用皮尺经纬仪按等图示尺寸定位放线。
用上述方法,定出种植范围,皆用白灰洒线分块。
②根苗准备:选根系发达的根苗,并注意保护根系完整,避免造成机械损伤,确保运输中根苗的安全。
起苗时间与栽苗时间紧密配合,严格执行随起随运随栽原则,起苗前1~3天适当浇水,使土松软。
③根苗运输:根苗运输量根据种植量确定,根苗运到现场后及时栽植;根苗在装卸车时轻取轻放,不损伤根苗和根系;起带土球(台)小型苗木时用绳网兜土球;裸根苗必须当天种植。
起苗开始暴露时间不宜超过8h,当日不能种植时,根部喷水。
(2)水生植物种植湿地植物及生态护篱的种植需按照《园林绿化施工规范》进行种植,要符合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排灌水方便等条件。
再则,种植时应严格按照设计的间距要求执行。
(3)乔灌木种植①苗木准备号苗:苗木准备的关键是苗圃号苗工作,对常规绿树的阴阳方向做标识,栽植时按原树生长的方向一致,提高成活率。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规范、行业技术标准执行确保苗木的优质及优美的生态园林景观效果。
起苗:先根系发达并注意保护根系完整,避免造成机械损伤,保护土球不散,用五角形包装法包装,确保运输中土球苗木的安全。
起苗时间与栽苗时间紧密配合,严格执行随起随运随栽原则,起苗前1~3天适当浇水,使土松软,保持土球的含水量和完整性。
②苗木运输和假植1)苗木运输量根据种植量确定,苗木运到现场后及时栽植。
2)苗木在装卸车时轻吊轻放,不损伤苗木和造成散球。
3)起吊带土球(台)小型苗木时用绳网兜土球。
4)土球苗木装车时,按车辆行驶方向,将土球向前,树冠向后码放整齐。
裸根乔木长途运输时,覆盖并保持根系湿润,根处用湿草、塑料薄膜等加以包扎和保温。
装车时顺序码放整齐;装车后将树干捆牢,并加垫层防止磨损树干。
5)裸根苗木必须当天种植。
裸树苗木自起苗开始暴露时间不超过8h。
当天不能种植的苗木进行假植。
6)小型花灌木运至施工现场后,紧密排码整齐,当日不能种植时,喷水保持土球湿润。
③挖树穴:根据苗木的品种、规格、现在的季节时令要求,按照招标要求,灌木0.5*0.5参照GB/T15776-1995造林规程。
腐熟鸡粪与土壤1:15充分混合,填入树根部,并在施用前加杀虫剂杀虫。
树坑回填土壤使用树坑周边2m范围内的表层粘性土(约0.1m厚),形成树盘。
对于粘性较高的土应将砂土混掺后填入树坑。
其它的按照《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以放线的白灰点为中心向四周挖穴,坑位上下一致穴的形状为圆形。
无小口大肚或大口小肚现象。
种植穴挖好后在坑底加入适量的保水剂、生根粉。
回填10~15cm经过消毒并拌复合肥料等处理的优良种植土,加腐熟的鸡粪作基肥,按设计要求用量,垫土为圆锥形土丘,保证苗木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
易积水区、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做渗水层,保证常绿怕涝苗木的成活率。
④苗木定植1)修剪保护措施对苗木的病、虫枝、枯枝、受伤枝进行修剪,花灌木、生长缓慢的苗木进行疏剪,有些乔木进行摘叶处理,提高成活率。
对根部伤口、枝部剪口、锯口进行消毒、刷漆保护,防止水分蒸发,伤口感染病菌,提高成活率。
2)苗木定植方法在穴底施基肥并铺设细土垫层后,将树苗根部的包扎物去除,把土球或根立于树穴内,由经验丰富的技工指挥立起、扶正,与原种植地的阴阳面保持一致方向,树体上下垂直,分层填土、分层夯实。
填第一层土时,将树体稍稍上提,使根部舒展,与土壤充分结合,有利于生根,填土高度到根茎部位或与原种植地的填土高度一致,培土作围堰,浇遍透水。
3)定植时间:经修剪的树苗要马上栽植,最好在上午11:00时或下午16:00时后,安排好栽与剪、运、假植等的时间御接。
灌水:树苗栽好后要立即灌水,灌水时要注意不损坏围堰。
土围堰中要灌满水,让水慢慢浸下到种植穴内,为了提高定植成活率,可在所浇灌的水中加入生长素,刺激新根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