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与中海地产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龙湖、中海、万科地产三巨头的成本管理机制

龙湖、中海、万科地产三巨头的成本管理机制

龙湖、中海、万科地产三巨头的成本管理机制第一部分:中海地产成本管理机制中海地产项目发展成本管理制度试行这里的项目发展成本,指公司房地产开发项目各环节所有成本和税金的综合,包括:土地费用、前期费用、建安费用、其他直接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利息、税金等,以内部管理口径为准,不涉及对外提供信息,与会计核算口径不完全相同适用于公司全额投资或控股项目的内部成本管理,不属此范围的项目,总部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其具体管理办法。

中海地产成本总体思路以统一成本科目为前提,以全过程成本管理为主线,以建安成本动态监控为重点,以建立成本经验数据库为支撑,以统一合约安排模式及ERP项目管理为手段,构建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持续改进。

中海地产成本具体做法及要求1、调整组织架构(1)在总部成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小组,小组成员由公司发展管理委员会确定,由总部主管领导、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各地区公司财务负责人组成,负责统领地产业务线的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并向公司发展管理委员会负责。

(2)总部发展管理部为项目成本管理的日常工作机构,具体负责工作小组成员之间及工作小组与地区公司之间的联络等工作。

(3)总部各部门的职责分工:a投资管理部负责土地相关费用的管理,包括地价、拆迁费、契税、交易手续费等费用的目标控制值的审核和过程监控,负责审核监控项目投资回报水平不低于可行性研究阶段确立的标准。

b规划设计中心负责勘察设计相关费用的管理,进行目标控制值的审核和过程监控。

同时,对影响建安成本的主要设计指标(如钢筋含量、混凝土含量等)的合理性和经济性提出专业意见。

c营销策划中心负责营销相关费用的管理,进行目标控制值的审核和过程监控。

d财务资金部负责利息费用的管理,进行目标控制值的审核和过程监控。

e发展管理部负责总成本、建安费用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大配套工程等的管理,进行目标控制值的审核和过程监督。

(4)各地区公司由财务负责人统领本公司的成本管理工作,并向总部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小组负责。

一张图告诉你中海、万科谁更牛!

一张图告诉你中海、万科谁更牛!

一张图告诉你中海、万科谁更牛!0 条答复 415 次阅读复制链接中海地产是地产界的一个标杆、一面旌旗。

万科、龙湖、绿城高层都带队向去中海学习过,近两年浮现的几家快公司,世茂房地产、融创、旭辉,其老板都表示要向中海学习。

那么,中海地产终究牛在哪里?下文由攸克地产原创,原标题为《开发商学中海为什么只到皮毛》,邦主已获取转载受权。

连续 12 年收益率行业第一学习中海地产的什么?中海值得开发商们学习的地方有许多,但中心是成本控制或许是收益率。

中海收益率之高,中国房地产公司稀有其匹。

3 月 13 日,中国国外发展有限公司(00688.HK,本文均简称为中海地产或中海)宣布的年报显示,中海地产整年实现净收益231.7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83.16亿元),同比增添23.1% ,毛利率超出35% 。

合约销售额138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094亿元)。

正如万科总裁郁亮所说,房地产公司的收益率下滑已经是不行阻拦的趋向。

中海亦是这样。

依据年报,过去12年它的纯利复合增添41.7% ,而过去 5 年纯利复合增添34.7% 。

但这几个数据,毫无疑问是紧紧占有了行业第一的地点。

让我们看它近三年的详细收益数据。

2010年中海地产实现净收益126.7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04 亿元),同比增添66.6% ,净收益率为27.9% 。

当时好多媒体报导,中海成为内陆首家年净收益超出百亿元人民币的房企。

饶有兴趣的是,那一年,行业老大万科以1081.6亿元成为国内首家销售额超出1000 亿的房地产公司。

但是,万科2010年的净收益只有72.83亿元。

而中海的销售额只有565 亿元人民币,差不多相当于万科一半,净收益却高出万科 5 成以上。

2011年中海地产销售额870.9亿港元(人民币708 亿元),同比增添29.8% ;净收益为151.2 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25.5亿元),净收益率为31.1% 。

2011年万科销售额为1215.4亿元,净收益为96.2 亿元,净收益率为 13.4% 。

中国房产企业前十名

中国房产企业前十名

中国房产企业前十强1.万科地产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002),成立于1984年5月,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也是股市里的代表性地产蓝筹股。

总部设在广东深圳,至2009年,已在20多个城市设立分公司。

2010年公司完成新开工面积1248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面积897.7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081.6亿元。

营业收入507.1亿元,净利润72.8亿元。

这意味着,万科率先成为全国第一个年销售额超千亿的房地产公司。

这个数字,是一个让同行眼红,让外行震惊的数字,相当于美国四大住宅公司高峰时的总和。

在企业领导人王石的带领下,万科通过专注于住宅开发行业,建立起内部完善的制度体系,组建专业化团队,树立专业品牌,以所谓“万科化”的企业文化(一、简单不复杂;二、规范不权谋;三、透明不黑箱;四、责任不放任)享誉业内。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5月,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

2008年公司完成新开工面积523.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29.4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金额478.7亿元,结算收入404.9亿元,净利润40.3亿元。

万科认为,坚守价值底线、拒绝利益诱惑,坚持以专业能力从市场获取公平回报,是万科获得成功的基石。

公司致力于通过规范、透明的企业文化和稳健、专注的发展模式,成为最受客户、最受投资者、最受员工、最受合作伙伴欢迎,最受社会尊重的企业。

凭借公司治理和道德准则上的表现,公司连续六次获得“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称号,2008年入选《华尔街日报》(亚洲版)“中国十大最受尊敬企业”。

万科1988年进入房地产行业,1993年将大众住宅开发确定为公司核心业务。

至2008年末,业务覆盖到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经济圈为重点的31个城市。

当年共销售住宅42500套,在全国商品住宅市场的占有率从2.07%提升到2.34%,其中市场占有率在深圳、上海、天津、佛山、厦门、沈阳、武汉、镇江、鞍山9个城市排名首位。

中海与万科

中海与万科

中海与万科,是中国房地产业中表现最稳定、最专业化的两家,虽然两家同为国内房地产行业的标杆,但是他们由于起源与发展的路径、以及接受的市场熏陶不同,导致两家企业的行为、性格与气质迥然不同。

在中国1998年商品房市场放开之后,以及2005起的中国房地产发展的第二次高潮与全行业爆发式成长与整合阶段,中海与万科的发展模式对全行业影响更加深远。

万科在A股上市,我们称其为A股性格。

中海在香港上市,我们称其为H股气质。

■以规模扩张为导向的万科模式2005年以来,中国房地产爆发式增长、流动性过剩推动国内资本市场泛滥,万科以规模为诉求的模式开始被广泛借鉴。

万科也因此获得了超常规发展,开始启动业务大量外包,自己主抓融资、资源整合,公司形式越来越象投资公司,房地产开发的过程环节则完全依赖于外部协作完成。

以规模为标准的万科模式,在整体规划、建筑设计、施工监理、装修与采购、销售、物业管理等环节上,只要能外包的都外包,自己收缩到融资、拿地领域。

这一模式大行其道的情况下,更多拥有雄厚资本、但是并无房地产开发经验与历史经验的企业蜂拥进入,并备受追捧。

但是,当万科这种模式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强的时候,一旦项目繁多,管理半径增大以后,对于工业化与标准化尚处于摸索阶段的中国地产业就是不可战胜的挑战。

■以深度挖潜为导向的中海模式与万科的极度开放不同的是,中海地产则相对保守。

比如中海并不习惯全面的业务外包,而是在各个开发环节、业务单元能力提升上,注重自身能力的延展与积累,注重自身内在价值的深度挖掘。

如果将万科比喻为流行歌星、超女,那么中海则更像是美声唱将,自我而内敛。

即使在2005~2007年房地产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中海也将保持财务稳健、追求适度扩张,作为发展的约束,更是将其利润来源均衡分布于包括港澳在内的19个城市。

2007-8-28,住宅工程界的最高权威奖项、中国房地产界的最高专业荣誉奖项----詹天佑大奖正式揭晓,20个“2007詹天佑大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中,中海独占7席,占总量的三成多。

房地产建筑十大品牌

房地产建筑十大品牌

业务范围:房地产开 发、物业管理、商业 运营等
品牌价值:稳健经营 、品质至上、诚信为 本
中海
成立时间:1979年
品牌价值:创新驱动、质量第一、社会 责任
业务范围: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商 业运营等
总部地点:中国香港
品牌愿景:成为全球领先的城市运营商 和世界500强企业
金地
总部地点:中国深 圳
业务范围:房地产 开发、物业管理、 商业运营等
恒大
总部地点:中国深 圳
业务范围:房地产 开发、金融、健康 、文化旅游等
成立时间:1996年
品牌愿景:成为全 球规模最大、实力 最强的房地产企业 之一
品牌价值:稳健经 营、品质至上、诚 信为本
碧桂园
总部地点:中国佛山
业务范围:房地产开发、物业服 务、商业运营等
成立时间:1989年
品牌愿景:成为全球领先的全生 命周期绿色生活运营商
成立时间:1988年
品牌愿景:成为具 有全球竞争力的房 地产企业之一
品牌价值:稳健经 营、品质至上、诚 信为本
华润
总部地点:中国香港
业务范围:涵盖地产、商业、科 技、医疗等多个领域
成立时间:1938年
品牌愿景:成为全球领先的企业 集团之一
品牌价值:稳健经营、品质至上 、诚信为本,追求卓越。
03
品牌项目与产品介绍
2022年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综合实力第四名
02 2022年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综合实力第四名
03
2022年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品牌价值第四名
保利
01
2022年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综合实力第五名
02
2022年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综合实力第五名
03

华润、万科,恒大,宝龙、龙湖等20家房企SWOT分析

华润、万科,恒大,宝龙、龙湖等20家房企SWOT分析

华润、万科,恒大,宝龙、龙湖等20家房企SWOT分析华润、万科,恒大,宝龙、龙湖等20家房企SWOT分析一、万科(000002,SZ)赢商网优势1、中国房地产龙头企业,主营住宅物业发展,竞争优势明显。

综合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和品牌价值排名第一。

2、赢商网万科(专题阅读)强大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其强大的销售规模和跨区域运营能力,还体现在其稳健的商业模式、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强大的融资能力以及快速应变的营销策略等。

3、公司财务状况良好,融资渠道通畅。

即使在2008年行业整体资金较为紧张的背景下,公司仍保持充裕的流动性和健康的负债状况。

赢商网4、公司的增长方式由规模速度增长向质量效益增长转变,重点关注项目的质量和赢利能力,这将有助于公司在市场调整期的平稳增长。

5、1992-2008年公司收入和净利润的复合增速分别为283>.7%和33.6%。

劣势土地储备约2200万平方米,仅能满足万科2-3年的发展需要,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可能会影响其增长并增加土地购置成本。

机会1、中国房地产行业集中度仍较低,万科将通过整合行业资源提高市场占有率。

2、住宅产业化或将成为万科未来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之一。

威胁赢商网绿城、恒大(专题阅读)等民营房地产公司的高速扩张,削弱了万科的竞争优势,对其未来增长构成有力威胁。

二、保利地产(600048,SH)优势1、公司最大的竞争优势在于其资源优势。

由于公司的控股股东赢商网保利(专题阅读)集团源于总参装备部,其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和地区都具有丰富的资源,包括土地、资金和人脉。

这有利于保利地产在全国各地的扩张,而且也非常有利于控制公司的扩张风险。

2、土地储备规模快速增长,保利地产项目储备增至3200万平方米,在一、二线城市形成全国性布局。

其中二、三线城市分布集中在珠三角、环渤海和西南地区,占总储备的71%。

其具有刚性需求占比高、政策紧缩风险小等优势。

3、公司成长性好,增长迅猛。

过去五年保利地产的营业额和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2%和77%,远高于同行业其他竞争对手。

中国十大房地产公司排名

中国十大房地产公司排名

中国十大房地产公司排名建筑与经济2010-03-29 15:58:32 阅读1948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订阅万科(Vanke)公司前身为成立于1984年的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1987年3月更名为“深圳现代企业有限公司”,同年11月进行股份制改组,并向社会发行股票。

1988年深万科股票在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挂牌,1991年1月29日“深万科A”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首日开盘价14.58元,1993年4月首次发行B股,同年5月28日“深万科B”上市。

中海地产中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是香港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属下企业,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地产公司。

主要业务是物业发展及投资、楼宇及土木建筑、基础工程及项目管理、房地产代理及管理,以及基建项目投资。

是恒生指数成份股(蓝筹股)。

合生创展民营企业家朱孟依先生于1992年成立,1998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是以发展中高档大型住宅地产物业为主的大型地产集团。

主要业务是投资控股、物业发展、物业投资及物业管理业务。

保利地产中国保利集团旗下的大型房地产国有企业。

公司总部设在广东广州。

1992年底成立后开始进入房地产行业,在坚持以中高端精品住宅开发为主。

1983年,解放军总参谋部、中国联合组建一家对外贸易公司,起名“保利”,保卫胜利之意。

英文前缀词POLY-有“多”“聚”的含义,与中文“保利”一词发音相同且寓意也契合。

保利集团的主标志,取英文“PLA”(中国人民解放军缩写)、“POLY”、“POWER”等单词首字母P变形而来。

一大批老一辈国家领导人都在保利。

碧桂园(Country Garden名字来自广东顺德的“碧江”和“桂山”合称而成。

物业买家大多数是香港人,用途是香港人的渡假屋(香港亲朋假日社交联谊)、安顿在内地居住的家人、或者退休回乡的长者父母。

碧桂园根据社会和人居发展的需求,不断丰富“大规模社区+优美环境+优质产品+优质管理服务+超级配套体系+合理定价” 为内涵的碧桂园家园模式。

中海地产_案例研究房地产集团战略

中海地产_案例研究房地产集团战略

一.中海发展历程二.中海发展模式三.中海管控分析三.中海规划设计及产品发展四.中海人力资源中海地产发展阶段研究:内地地产业务可分为探索期、发展期和扩张期三个阶段1992-2001发展期扩张期2002年-至今1988-1991探索期•1988年8月8日,深圳市政府正式批复中国海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深圳设立分公司•1989年4月29日,深圳公司第一个地产项目海富花园正式破土动工,标志着中国海外大规模投资内地房地产的开始•1992年8月20日,中国海外集团整合香港和内地地产业务,以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的名义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1992年10月9日,中海发展(上海)有限公司注册成立•1993年8月9日,中海发展(广州)有限公司注册成立•1998年6月8日,中海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批准成立。

•2001年6月27日,中海兴业(成都)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中海地产业务拓展至西南地区•2002年8月8日,深圳中海实业有限公司更名为中海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中国海外集团在内地地产业务及管理架构的重新整合•2002年12月,长春公司成立,中海地产业务拓展至东北地区•2003年5月,南京公司成立•2003年10月8,中山公司成立•2004年1月15日,中海地产西安公司举行揭牌成立仪式,标志着中海地产业务拓展至西北地区中心城市•2004年6月8日,中海发展(苏州)有限公司成立•2004年11月22日,正式组建佛山公司•2005年8月26日,成立宁波公司•2005年11月28日,中海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中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截至到目前,中海地产进入了内地19个城市一.中海发展历程二.中海发展模式三.中海管控分析三.中海规划设计及产品发展四.中海人力资源中海地产发展模式研究:采用的物业持有和物业发展并重的稳健策略,平衡长短期投资回报,虽然2002年到2007年它的主营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1.1%,但仍远远低于采用“快进快出”模式的万科50.7%的复合增长率500,0001,000,0001,500,0002,000,0002,500,0003,000,0003,500,0004,000,000200220032004200520062007中海万科“集团将构建以住宅为主、商业为辅的业务结构,坚持‘精品永恒’理念,重视投资物业,平衡长、短线投资资源配置,逐步提高投资物业比重,以获得长期稳定回报。

中海地产全程面经

中海地产全程面经

中海地产全程面经应一些同学的要求,我还是把地产公司的面经写一些,也算是我们这些前辈人在面试房地产公司的经验和错误的大总结吧,希望能给东大以后的师弟师妹们一些启迪,让他们知道一些大的房地产公司想要什么样的人。

其实东大有很多大牛人,大牛们拿了不少很牛的offer,我和他们根本没法比,本来不想写什么的,但是想到除了大牛人们外,还是有一些像我这样的普通学生的,还是有些东大的师弟师妹们希望进入房地产行业的,于是决定写一些经验。

万科的面试经验实在太多了,你们一百度就能看到很多,相比之下中海则要神秘许多,经验很少,并且是我面试这么多企业中,面试最难的,我在这里写一些,希望将来有更多的东大后来人加入中海。

当然,可能也有东大人拿到了中海的offer,有自己的经验没有说。

但是我是唯一一个经历了中海全过程四面的东大学生,所以觉得我还是有资格说一些的,有不准确的地方也请大家指正。

其实不管是中海也好,万科也好,大家一旦打算投这样的公司,一定要做好公司的研究,对它们的企业文化和相关资讯一定不能放过。

譬如中海的诚信、务实、求精、创新到底是什么意思,你们一定要搞懂,弄清楚这些词的含义然后去安排你的申请表内容。

中海的招聘主要分为四个环节,也就是从一面到四面,必须填写中海的申请表才能进入面试环节。

而后进行一轮轮的面试,有的人在第三面的时候就可以拿到offer,有些人要到第四面才能拿到。

第三面的时候,总部和分公司的一些负责人会和你面谈,觉得你适合某个分公司或是总部的需要,那么就直接拿offer,要是总部无法确定你是否合适或是不知道应该派你去哪个分公司的话,那么你要去第四面,也就是中海最恐怖的体验之旅,我参加了。

那么怎样过中海的简历关呢?其实我们在苏州的时候和中海HR聊过,他们强调就是三个标准,即学习能力、组织协调团队能力和应变能力。

简历关主要看前两个标准。

那么就是你的奖学金、竞赛名次、相应的证书(国家计算机等级证书这个东西建议大家要有,国企真的很喜欢这个东西,尽管没什么用,最好要二级以上),以及你在学校的社团活动经历。

万科物业与中海物业的分析比较

万科物业与中海物业的分析比较

万科物业与中海物业的分析比较在物业管理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万科和中海物业管理脱颖而出。

其中万科以观念超前、服务精品见长,中海以管理优势和市场规模领先,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开拓市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两者都有各自的管理模式,为自己的企业赢得品牌。

本文通过万科和中海物业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试图总结出中国物业管理发展的规律性东西,用以指导物业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前言综观物业管理在深圳20年的发展,有这样几个重要的转折点:从第一家物业公司成立,到公房改制扩大物业管理的覆盖面,物业管理走向千家万户的普通居民为第一转折点;以莲花二村"一体化"管理为标志,确立深圳物业管理模式为第二个转折点;鹿丹村物业管理公开招投标,拉开了市场竞争的序幕为第三个转折点。

作为全国物业管理发源地的深圳,物业管理能取得全国瞩目的成绩,与深圳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等各方面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尤为重要的是政府主管部门的积极引导、努力探索对深圳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直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业主的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物业管理服务事项和内容由简单基本的房屋维修、清洁卫生、园林绿化、安全护卫等,再拓展到机电维护、环境设计、企业策划、家政服务、社区文化、商业代理等,力求满足业主从办公、学习、安全、环境到居家生活、邻里交往、文体活动等系列需求。

一些有品牌的公司潜心揣摩,结合不同的物业硬件和业主需求,提出并实践了一些新概念、新做法,形成自己鲜明的、独特的个性特色,突出企业形象和显示管理实力的同时,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如万科物业从早期提出的"酒店式管理"到近期的"无人化管理"、"个性化管理"和"管理报告制度";中海物业管理倡导的"一拖N模式"、"氛围管理";深业物业实施的"精品战略";金地物业实行的"产学联手";"保姆计划"、"四点半学校"等均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益。

万科、保利、中海、恒大等房企SWOT分析

万科、保利、中海、恒大等房企SWOT分析

万科、保利、中海、恒大等房企SWOT分析一、万科优势1.中国房地产龙头企业,主营住宅物业发展,竞争优势明显。

综合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和品牌价值排名第一。

2.万科强大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其强大的销售规模和跨区域运营能力,还体现在其稳健的商业模式、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强大的融资能力以及快速应变的营销策略等。

3.公司财务状况良好,融资渠道通畅。

即使在2008年行业整体资金较为紧的背景下,公司仍保持充裕的流动性和健康的负债状况。

4.公司的增长方式由规模速度增长向质量效益增长转变,重点关注项目的质量和赢利能力,这将有助于公司在市场调整期的平稳增长。

5.1992-2008年公司收入和净利润的复合增速分别为28.7%和33.6%。

劣势土地储备约2200万平方米,仅能满足万科2-3年的发展需要,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可能会影响其增长并增加土地购置成本。

机会1.中国房地产行业集中度仍较低,万科将通过整合行业资源提高市场占有率。

2.住宅产业化或将成为万科未来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之一。

威胁绿城、恒大等民营房地产公司的高速扩,削弱了万科的竞争优势,对其未来增长构成有力威胁。

二、保利地产优势1.公司最大的竞争优势在于其资源优势。

由于公司的控股股东保利集团源于总参装备部,其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和地区都具有丰富的资源,包括土地、资金和人脉。

这有利于保利地产在全国各地的扩,而且也非常有利于控制公司的扩风险。

2.土地储备规模快速增长,保利地产项目储备增至3200万平方米,在一、二线城市形成全国性布局。

其中二、三线城市分布集中在珠三角、环渤海和西南地区,占总储备的71%。

其具有刚性需求占比高、政策紧缩风险小等优势。

3.公司成长性好,增长迅猛。

过去五年保利地产的营业额和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2%和77%,远高于同行业其他竞争对手。

4.良好的执行力将保证公司高速发展。

劣势1.公司在2009年购入约10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土地成本较高,这使其应对市场调整时的销售价格弹性较小。

2010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研究报告

2010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研究报告

2010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研究报告2010年10月13日02:13每日经济新闻1研究背景2010年4月“新国十条”出台后,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

市场高潮做利润,市场调整做品牌。

市场调整蕴含机遇,品牌作为产品分辨器、信誉保证书,将成为企业抓住市场机遇、提高市场份额的“利器”,推动品牌优、实力强的企业提升客户忠诚度、聚集社会资源、扩大市场优势。

加强品牌建设、沉淀品牌资产成为企业赢得市场先机、提升竞争优势的制胜法宝。

22010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研究2.12010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研究成果2.1.12010中国房地产公司品牌价值TOP10中海地产的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价值创造能力得到资本市场充分认可:早在2005年,企业获得穆迪和标准普尔给予的“Baa3”和“BBB-”投资级评级,2009~2010年,穆迪和标准普尔再度调升企业投资评级。

万科则是中国房地产企业规模化发展的典范。

2009年,万科以634.20亿元的销售额继续领跑同行,即使2010年市场进入新政调控阶段,万科1~8月仍累计实现销售额572.00亿元,遥遥领先于其他房地产企业。

保利地产在企业发展方面坚信“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企业总资产由2006年的165.08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1237.82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95.73%;销售额由83.65亿元增长至513.82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83.14%;品牌价值由19.62亿元增长至目前的136.89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62.52%,成长速度显著领先于其他品牌开发企业。

绿城通过“商业代建”等方式输出品牌,获得了丰厚的品牌收益,成为2010中国房地产品牌效益创造力典范。

2009年企业实现品牌使用费收入9.2亿元,同比增长了8.2倍。

混合所有品牌开发企业2010年品牌价值均值为49.93亿元,同比增长了35.80%,企业实现了品牌价值和经营业绩的联动提升。

恒大地产、绿城、金地集团、富力地产、沿海绿色家园等通过打造产品系列品牌,星河湾、合生创展、龙湖地产、金科地产通过品牌延伸形成多业务组合,绿城、阳光100通过品牌输出,促进了企业品牌效益的提升。

万科、金地和中海项目发展的对比分析

万科、金地和中海项目发展的对比分析

万科、金地和中海工程开展的比照分析我们选取了金地、中海两家企业,就工程开展方面的情况,与万科进行了比照,期望能够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以助于提升我们自身工程开展操作和管理水平。

金地和中海,都是值得万科关注的行业对手。

金地,是地产行业的后起之秀,保持强劲的开展势头。

它采取典型的尾随战略,在许多方面学习和摹仿万科,其05年的目标就是要到达万科01年的水平。

尽管与万科存在许多共性,但在其身上,仍然可以看到许多区别于万科的特征。

中海,向来以来就是万科学习的对象,其工程开展方面的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操作能力,为中海内地业务的持续开展提供了工程资源上的保障。

一、土地储藏规模万科、金地和中海,土地储藏规模的比拟概述:万科、金地和中海,土地储藏的力度都非常大,三者对于业务增长的期望都比拟高。

但它们在土地储藏方面面临的主要矛盾却略有差异。

金地,在经历了一个土地储藏高潮之后,其进一步的土地储藏重新受到资金条件的约束。

为保持其业务的增长势头,金地将会积极寻求更多的融资渠道,以此满足土地储藏的需求。

中海,内地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行将建立,资本将得到显著的补充。

充裕的资金面临策略投向的选择。

扩大对二线城市的投入,加快跨地域开展的步伐,是中海必然的开展趋势。

万科,土地储藏需求的不断上升,给工程开展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

在保证获得足够土地的同时,已经开始对未来盈利模式进行思量,并着手研究房地产产业化的问题。

以下是2002年初至2003年一季度,万科新增的土地储藏的汇总:地区工程地块建造面积〔万平米〕获取方式广州南海黄歧工程32.80挂牌上海城花南块工程 3.18协议出让新龙路工程11.75协议出让景洪新村工程 5.0邀标深圳华宇工程13.0挂牌南昌四季花城大二期30.00协议出让武汉三湾工程90.45协议出让成都前锋工程9.5拍卖鞍山营城子工程17.3协议转让合计212.98截止2002年底,万科土地储藏总量为706万平米。

02年,新开工面积为167万平米。

国内标杆地产集团对标提高 万科VS中海 万科对标中海项目管理

国内标杆地产集团对标提高  万科VS中海   万科对标中海项目管理

18.8.22 4
J 目录
> 项目管理目标、愿景 > 项目管理理念、侧重点
项目管理思路和方法 > 装修房管理预控 > 项目管理评析、总结

囡万科 囡万科
18.8.22
5 江页目管理目标、愿景
口中海地产项目工程愿景
中海地产的使命与愿景:致力于长远发展而且有专业抱负的房地产开 发商。公司的目标有三个维度:即 市场占有率、利润率以 及客户满意 度。对我们而言, 已经形成了为核心城市中高端客户提供精品 住宅 的 战略定位。 中海地产工程业务线的 愿景:致力于工 程管理的行业领先。可以说 这 是中海地产愿景在专业业务线上的延续。作为中海一份子 , 我们
习项目管理思路与方法
囡 万科
口 项目部管理职责的细分 • 完善项目管理制度,细化工程管理要求 。在公司制度框架体系下 ,结合项目具
体情况完善项目管理制度 ,细化工程管理要求 。 • 熟悉项目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要求项目部每位员工加强熟悉项目管理制
度和 工作流程。 • 形成质 量管理体系。项目经理、高级业务主管、标段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施

18.8.22
10
> 项目管理思路与方法
囡 万科
口 中海集团质噩目标
一、2010年基本消除质量通病 ,显著减少质量投诉;
二 、2011年基本实现精品工程; 三 、2012年实现楼楼精品 ,使精品工程成为中 海标识。 口 中 海 集 团 质量管理建议
• 优化管理流程。 • 改变开工节奏 。争取更多施工周期,消除抢工对质量管理带来
万科
18.8.22 8
江页目 管理理念、侧 重

口 按成时本入管伙控,,备品案质结监利管 口 样板先行,质量把控 口 杜绝事故,维护形象 口 服从营销,主导拆迁

规划设计:中海VS万科VS绿城

规划设计:中海VS万科VS绿城

规划设计:中海VS万科VS绿城在房地产开发的实践中,常常可以碰到“一个好的规划设计方案,为营销预设了卖点和卖相”、“一个设计方案害死一个项目”的情况。

为什么会出现后一种情况呢?究其原因,大体有两种,一种是设计公司自己没有专业能力,做出低下水平的作品;另一种是开发商自以为是,听不进专业意见,最后的结局是项目失败,建筑师承担罪名。

一、规划设计管理在房地产开发中的作用和意义1.规划设计是开发商的产品,而不是建筑师的作品规划设计是开发商的产品,责任也应由开发商承担,开发商是毫无疑义的核心,建筑师只是开发商统一领导下的一个重要角色。

很多人认为,好的规划设计能够增加产品附加值和地产利润空间。

但我认为产品的设计本身并不会带来附加价值。

中国地产业最大的危险除过度营销外,就是过度设计。

因为营销或设计都不是客户价值的载体,客户只对他所能获取的价值买单,客户不会长期为建筑师的理想买单。

正如中海地产总建筑师罗亮曾经说过,“中国有太多建筑师想把自己的设计做成作品,而不是适应于住户居住的需求,风险非常大。

这样说,并不是反对建筑师的创作,而是说这种倾向需要引起关注。

建筑师只需要在地产公司呆上三个月,就会明显改变他原来的想法。

客户不是建筑师,他可以去感知或认同,但没有义务去读懂建筑师的语言。

”对开发商而言,住宅设计不需要大师,只需要建筑师,建筑师不做作品,只做产品。

作品与产品如同时装与成衣的关系,设计师要转变的观念就是,你做的不是时装,是成衣,地产公司的建筑师要做的是优质的产品而不是有争议的作品。

这会给一些没有市场意识的建筑师一个打击,特别是刚从学院出来有着许多理想的设计师。

历史上有文化价值的东西很少是为市场考虑的商品。

因此,开发商需要创造的是一种不失文化水准的商品。

住宅产品中要融入文化,是为了照顾人们的文化需求,而不是照顾建筑师的文化追求。

2、规划设计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人为本,构建项目的核心价值体系。

如果我们从房地产经营开发的战略角度出发,规划设计并不是单纯的方案和图纸设计,而是为特定的目标市场设计出一个可盈利的住宅产品和营销战略。

中国房地产十强企业有哪些

中国房地产十强企业有哪些

1.中国房地产十强企业有:
1.万科地产
始于1984年,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之一,全球200家最佳中小企业,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2.保利地产
大型国有房地产企业,国有房地产企业综合实力领先企业之一,房地产行业十强,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绿地地产
成立于1992年,上海市国有控股特大型企业集团,房地产龙头企业之一,中国企业500强,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4.恒大地产
国内在建工程面积最大.进入省会城市最多房地产企业之一,十大房地产品牌,著名品牌,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5.中海地产
始创于1979年,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中国房地产行业领导品牌之一,著名品牌,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
6.碧桂园
国内最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之一,房地产行业大盘开发模式的倡导者,联交所上市公司,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

7.华润置地
华润集团旗下,中国内地最具实力的综合型地产开发商之一,领先的高端房地产发展商,上市公司,华润置地有限公司
8.龙湖地产
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公司,大型地产开发运营商,极具规模与竟争实力房地产企业,著名品牌,龙湖地产有限公司
9.世茂地产
中国最具实力的综合性房地产开发企业之一,首创地产行业“滨江模式”,上市公司,世茂房地产控股有限公司
10.富力地产
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房地产企业之一,上市公司,国内房地产界影响力品牌,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clover2011)。

深圳万科公司治理案例

深圳万科公司治理案例

1有效制衡: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的各部分之间不仅要协调配合, 而且还要有效地实现制衡,包括 不同层级机构之间的制衡,不同 利益主体之间的制衡,利用制衡 控制风险.
2科学决策:科学决策是现代企 业制度建设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 它要求企业设计好企业法人治理 结构中的决策权的配置与控制体 系、科学的决策程序,以及董事 责任可追溯制度,从决策环节防 范企业风险.
11
2000年年底,华润集团及其关联公司成为第一大 股东,持有的万科股份占万科总股本的15. 08% 见图1.
2000年以后,华润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万科的单一优势股东,万科 的公司治理模式演变方向也从2000年以前的股权逐步分散下 的创始人控制模式转变为股权重新集中的单一优势股东模式.
12
99.984 212% 中国华润 总公司
2.董事会
董事会由公司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对公司的发展目标和重大经营活
动作出决策,维护出资人的权益
3. 董事会下属的专业委员会
董事会建立了审计、投资与决策、薪酬与提名三个专业委员会,以
123审投薪提审计资酬高查委与与董公员决提事司会策名会内负委委运控责员员作制审会会效度核负负率等公责责;. 司战高的略管财规人务证员划员董信监中、的事息会应重选,其,规当大聘组中定有项与织计应:三目考和专当上分经核沟业至市之营、通人少公一决公外员包司以策司部.括董上等的、一事为;薪内名会独酬部会成立与审绩计,
域及成都、武汉等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大城市进行住宅开 发.1991年1月,公司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是深圳证 券交易所第二家上市公司000002 . 过去二十年,万科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31.4.%,净利润复合增长 率为36.2%
8
7.关键人物
董事会主席-王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科与中海地产的对比研究2010年,万科26岁,中海31岁。

这一年的8月,万科市值900亿元,中海市值1100多亿元;这一年上半年,万科销售367亿元,中海244亿元;万科半年净利28亿元,中海44.6亿元。

两个标杆,谁是第一难解难分。

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最专业、开发能力最强、表现最稳健的两个标杆,由于起源和发展路径不同,两家企业行为和气质各异。

在中国的地产江湖中,万科和中海的差异天然地把中国房地产行业划分为两派,一个是以万科为代表的规模派,它的追随者包括保利、恒大、碧桂园等;另一个是以中海为代表的利润派,它的门徒包括绿城、龙湖和华润置地等。

万科是一家管理层强势、进取并持续取得成功的公众企业,而中海则是较早于香港上市的央企红筹,低调而沉稳,追求效益与股东价值最大化。

因为发展模式的差异,很难说清万科和中海到底谁是中国最优秀的地产公司,但二者的差异在财报中表露无遗:在总资产、营业收入、销售额等经营规模指标上,万科首屈一指,但在净利润额、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营收利润率和成本控制等经营效率指标上,中海技高一筹。

在如今宏观调控的大势之下,两个标杆仍旧风格迥异,以万科为代表的规模派正谋求在三、四线城市做规模,而以中海为代表的利润派在继续蹲守一、二线城市求利润。

作为彼此认可的对手,二者又在互相模仿。

2008年之后,万科已不再追求单纯的规模扩张,而中海则在扩大联合经营和并购的模式下在规模上发力。

因为深交所第二只股票,因为明星企业家王石,万科是最被市场与大众认知的地产企业,这一方面源自万科的规模和实力,另一方面则源自万科的品牌溢价能力,万科进入的城市和区域,房价通常会涨,而中海过于薄弱的品牌知名度通常会让人误认为是一家中海油的下属公司。

规模万科作为全球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万科的规模无人能及。

在总资产、营业收入、销售额等经营规模指标上,万科仍旧是国内表现最优异的公司。

中报显示,截至2010年6月30日,万科的总资产是1605亿元,而2009年年末这一数字为1376亿元,增长高达16.64%。

为了支撑规模上的扩张,万科采取了更加激进的财务措施。

今年上半年,万科的负债是858亿元,2009年年末是680亿元,增长率高达26.19%。

在营业额指标上,由于上半年结算资源较少,共实现营业收入167.7亿元,同比略有下降,但万科上半年已售未结资源较年初上升了50%,合同金额达到创纪录的573亿元。

上半年,万科累计实现销售面积320.2万平方米,销售金额367.7亿元,销售金额同比增长19.5%。

截至报告期末,万科销售额占全国商品住宅成交额的比例为2.18%。

另外,万科在15个城市的占有率排名较2009年上升,其中,在北京、天津、青岛等城市的排名升至市场第一,在深圳、无锡、沈阳、武汉、镇江等城市继续保持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

中海的规模指标要比万科逊色。

中报显示,中海报告期内营业收入达到175.5亿港元(1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4%;其中内地房地产营业额占96.6%。

在销售额和销售面积上,中海也被万科压制。

今年上半年,中海内地房地产销售额破纪录,达到280.7亿港元,增加9.5%,销售面积222.3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1.1%,在这两个指标上,中海和万科的差距仍在百亿以上。

规模的扩张也反映在土地储备和进入城市数量等战略指标上,中报显示,万科上半年,新增项目38个,对应的按万科权益计算的规划建筑面积合计 893万平方米。

新增项目的平均楼面地价在2300元/平方米左右。

万科对二、三线城市的布局也在继续扩大,新进入昆明、贵阳、唐山、吉林等城市,除了中报计入报表的32个城市,全国近40个城市已被万科插上旗帜。

相比万科,今年上半年,中海在土地储备上呈现出前高后低的态势,调控前,中海在8个城市新增土地9块,可供发展的楼面面积为280万平方米。

另外收购中国海外宏洋集团有限公司,增加土地储备230万平方米。

截至6月底,中海土地储备的楼面面积为3450万平方米,权益面积为3050万平方米,目前中海在内地已经进驻25个城市。

在规模上,市值是中海能胜出的为数不多的指标,截至2010年8月26日,万科的总市值是934.59亿元,而中海的总市值则达到了1310.83亿港元,折合人民币1140亿元。

效益中海做规模是万科的强项,但盈利则是中海的看家本领。

在净利润额、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营收利润率和成本控制等经营效率指标上,中海数年来都是业内首位。

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中海的经营利润为79.8亿港元,同比增加48.4%,其中内地房地产经营利润占80.7%,净利润则达到了50.7 亿港元(4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7%,公司股东权益从去年底的420.9亿港元上升至463.8亿港元,增长10.2%,每股资产净值为港币5.68元。

在这些指标上,多年来,万科落后于中海。

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万科的营业利润41.18亿元,比去年同期的41.90亿略有减少,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亿元,比去年同期的25亿元增加11.41%。

基本每股收益0.26元,去年同期为0.23元,增加13.04%,净资产收益率(全面摊薄)7.07%,去年同期为7.31%。

今年上半年,中海净利大增的一个原因是,去年同期和期内并无物业回拨及投资物业重估增值。

但今年集团出售了3个项目部分权益予房地产基金和收购中国海外宏洋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权,2项交易合共产生约12亿港元的利润。

不过,即便除去这一部分,今年上半年,中海较万科利润仍高出约8亿人民币。

相比之下,今年上半年,万科只有南京金域蓝湾项目和成都海悦汇城项目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人民币16688万元和人民币8150万元回拨的额外收入。

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净利润之差,并不代表万科的房屋售价低于中海。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万科的平均售价达到1.2万元/平方米,中海整体销售均价是12635港元/平方米,两者大体持平,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2009年,万科的销售均价9557元/平方米,而中海销售均价在10000港元 /平方米左右,与万科大体相当。

比中海大得多的规模却只能获得比中海少许多的利润,这一指标一直是王石等人的心病。

这与万科的发展模式不无关系,2005年之后,追求规模扩张的万科获得了超常规发展,开始启动业务大量外包,自己主抓融资、资源整合,公司形式越来越像投资公司,房地产开发的过程环节则完全依赖于外部协作完成,据称这会令其平均成本提高两个点。

另外,万科相对较高的土地成本,大规模全装修和送面积等措施,也让万科的成本高于中海。

中海的盈利能力来自对成本的控制,2010年上半年,中海营业收入是175亿港元,反映销售给顾客的所有产品的成本的销售成本项中,中海上半年的销售成本是100亿港元,而2009年同期这一成本是94亿港元,营业额则是154亿港元。

从单纯的数字对比看,20亿港元的营业额只多付出了6亿港元的成本支出,中海的成本控制力进一步增加。

反观万科,对成本的管控能力一直是大问题,尽管多方努力却见效不大,2010年上半年万科的营业收入为167亿元,相对应的销售成本是102亿,明显比中海高。

在销售费用上,中海的销售费用是1.9亿港元,尽管规模继续扩大,但销售费用却比2009年同期的2.2亿元大幅减少。

2010年上半年,万科的销售费用则为6.06亿元,是中海的3倍左右。

万科对费用的控制仍存在问题,今年上半年对比去年同期,在营业收入略有下降的情况下,销售费用逆势增加了将近9%,达到6亿元,而管理费用则只减少了不到600万。

向左向右起源和发展路径的不同,决定了两家企业行为和气质各异。

如今,在宏观调控的局面下,两家企业仍旧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万科三、四线城市做规模,而中海则坚守一、二线城市做中高端物业。

中报显示,万科上半年合并报表的公司多达353家,而且表外公司数量庞大,目前,万科在全国各地正在开发的项目为100多个。

事实上,万科上半年的拿地策略也是这一思路的体现。

由于投入合营、联营的项目发展金增加,2010年上半年万科的应收账款比去年同期大增51.84%,达到了创纪录的118亿元,同期,应付账款也增加31.19%,主要也是因为合作项目应付款增加。

万科合作项目近几年大幅增加,也是其销售规模快速膨胀的原因。

万科在三、四线城市的扩张是以牺牲如今的盈利为代价的,或许是为明天蓄力。

万科总计在全国近40个城市拥有项目,并且仍在不断地进入新的城市,但真正能盈利的仍是深圳、上海等传统重镇,众多三、四线城市处于微利甚至亏损阶段,这点在环渤海区域尤为明显。

在计入报表的32个城市中,深圳、上海、杭州、宁波等传统城市分别贡献了20.25%、23.94%、9.82%和11.70%的净利润,将近大半。

三、四线城市的规模和盈利能力都相当薄弱,珠江三角洲区域除深圳、广州、东莞、佛山和海南的其他城市,贡献了0.47%的主营业务收入,却只贡献了0.04%的净利润,而在除北京、天津和沈阳的环渤海区域,其他城市贡献了0.95%的主营业务收入,却对整个净利润造成了-1.47%的亏损,环渤海区域,类似于大连、青岛、烟台、太原、长春等优质地产城市仍不能为万科带来利润。

除了直接拿地,收购和合作一直是万科主流的扩张方式之一。

这个风格从万科成立以来一直延续至今,2月,万科以3.3亿元收购昆明一家地产公司;3月又以1.5亿元收购上海房滨江房产有限公司75%的股权;4月,万科又以9820万将深圳一家地产公司收入囊中。

数据显示,在2010年头6个月,万科共收购了17家公司,平均每10天就消灭一家地产公司。

中报显示,上半年中海在国内8个城市买入9幅地块,新增可供发展楼面面积280万平方米。

万科在实现从农村包围城市,而中海则从城市辐射农村。

与万科发力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不同,中海对土地的诉求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这种拿地模式,符合中海一贯的逻辑。

中海董事局主席孔庆平说,母公司中建的地产业务大多在三、四线城市,中海地产的市场主要是一、二线城市。

“二线城市我们还没有完全占领”。

殊途同归尽管路径不同,但中海和万科都逃不脱基本的商业逻辑:做大规模,寻求利润。

只是在这一过程中万科先规模后利润,而中海则是先利润再规模。

在成功避开了2009年地王的争夺后,在土地储备上,2009年未能进入行业前十名的万科进取心十足,通过多种方式在二、三线城市攻城略地,100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已然赶上去年全年。

而中海则在2009年下半年突然发力,中海2009年新增权益土地面积1090万平方米,分布在上海、沈阳、重庆、成都等10个城市,除了上海长风“地王”之外,以二线省会城市为主,这也保证了中海做大规模的土地需求。

中海对规模的扩张还反映在开工量和竣工面积上,并且大有赶超万科之势。

中海预计今年新开工面积超过900万平方米,在建规模超过1500万平方米,这一规模已赶上体量巨大的万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