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人工肝治疗指南(修订讨论稿)李兰娟

合集下载

李兰娟的英雄事迹李兰娟的英雄事迹

李兰娟的英雄事迹李兰娟的英雄事迹

李兰娟的英雄事迹李兰娟的英雄事迹李兰娟的英雄事迹她,在千家万户高举起团聚酒杯的除夕夜,从北京参加完疫情会议返回杭州,在机场吃了份饺子,这就是年夜饭,这张照片流传出来,人们再一次为她动容。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消息曝出,全国震动、世界震动,李兰娟和钟南山一起,受国之所托,逆行武汉考察疫情。

多年的经验让李兰娟感受到事态之严重,她向武汉政府提议“不进不出”。

随后,她果敢地向中央建议“武汉必须封城”。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号角早已吹响。

在这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的人民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李兰娟是其中之一。

“粉”她,李兰娟,你的样子,真正的时代偶像!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那天起,她的万千关切集中于病患、防治和不断变化的疫情、疫情、疫情。

封城,在中国的疾控史上,从未有过,连2003年非典时期也没有。

万一疫情没什么大事,李兰娟一生的名誉和声望恐都将毁于一旦。

她不是不知道事关重大,但在她心里,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

她,73岁的老院士,却坚持带队去驰援武汉,“这一次,我来当一个医生,武汉有很多危重症患者,需要人工肝等支持治疗。

”“战‘疫’不成功,我就不撤兵。

”她,冒着感染的风险,武汉北京杭州三地跑,出诊开会出差,抽空接受采访,释疑解惑坚定信心,每天睡眠不超过3小时。

“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

”这是李兰娟的建议,也是她的肺腑之言。

有网友慨叹,钟南山、李兰娟是可以托付国运的大医,与其称之谓院士,不如誉之为国士,发大医国士之良知灼见,一能断论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二敢第一个提出建议封城;三是亲赴第一线抗击病毒。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倘若先生在世,他必会赞誉这位绍兴老乡为巾帼英雄、新时代的民族脊梁。

李兰娟院士及其团队的科技创新和其专利成果分析

李兰娟院士及其团队的科技创新和其专利成果分析

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专利总704期第六期2020年2月李兰娟院士及其团队的科技创新和其专利成果分析贾星航宋如生(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河南郑州450000)摘要:本文对李兰娟院士及其团队在人工肝相关装置、感染微生态学和传染病检测等领域取得的主要专利成果进行分析。

通过对专利申请的申请趋势、审查结论及法律状态、主要申请人、主分类号和海外布局等情况进行了研究,对其专利申请中涉及的重点技术进行了分析。

力图全面系统地反映该团队的专利技术的发展及现状,以期对我国相应产业研究、发展、成果运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李兰娟;专利;人工肝;感染微生态学中图分类号:R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0)06-0050-081引言2020年春节前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武汉集中爆发,为阻断疫情向全国蔓延,李兰娟院士率先提出武汉封城的建议。

事实证明,封城建议对延缓和阻断疫情传播起到了极大地作用。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现为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科技委生物与医学学部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等。

承担了国家“863”“973”“十五”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400余篇。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项。

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光华工程科技奖等[1]。

对李兰娟院士及其团队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专利技术进行分析,有助于对我国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借此对我国相应产业未来的研究、发展、成果运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2李兰娟院士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自1986年开始,李兰娟团队就开展了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研究,并成功创建独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系统,该研究成果于199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23年最新的抗疫英雄李兰娟事迹15篇

2023年最新的抗疫英雄李兰娟事迹15篇

2023年最新的抗疫英雄李兰娟事迹15篇李兰娟抗疫情事迹她是我国人工肝的开拓者,开辟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新途径。

她深入临床一线,在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甲型H7N9流感等多次重大疫情的防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她首次提出感染微生态学理论,为感染防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她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近半个世纪,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为我国传染病诊治作出了重大贡献。

她用挺拔又柔弱的身躯与死神对抗,抢回了一条又一条鲜活的生命。

有人说她,其心若兰,心济苍生。

她就是我国著名传染病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

历经数十载艰苦攻关愿肝衰竭患者不再绝望“要突破一个科学难题,永远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李兰娟在谈及科研成果背后故事时这样说道。

2023年,由李兰娟领衔,100多位科研人员参与的“李氏人工肝系统”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并得到国际医学界的肯定。

在鲜花与掌声的背后,则是李兰娟及其团队成员14年的辛勤付出。

重型肝炎肝衰竭是肝病领域难以翻越的一座高山,李兰娟在从医生涯中见过很多位因肝衰竭而英年早逝的患者。

无法挽救患者生命的遗憾和无奈一直在她心中,也“逼着”她不断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一次偶然的血液净化治疗给李兰娟带来了灵感一位肝昏迷患者因为无尿进行了血液净化治疗,治疗后不久患者苏醒了。

是不是可以通过血浆置换和血液吸附技术,有效吸附和清除血液中的炎症物质和毒物,使肝脏得以休养生息,改善肝功能呢李兰娟被这一病例所启发。

1986年,李兰娟带领团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研究攻关。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她和团队克服了诸多技术难点,成功创立了独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系统”,并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打破了重症肝病的死亡魔咒。

此后的多年间,李兰娟不忘救治患者的初心,将此技术毫无保留地向全国推广,力求全国各地重症肝病患者都能够得到有效救治。

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省区市的300余家医院熟练应用人工肝技术,几十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

肝衰竭诊治指南

肝衰竭诊治指南

2.病毒因素:①病毒对肝脏的直接作用。我国以乙型肝 炎患者居多。研究表明,细胞内过度表达的HBsAg可导致 肝细胞损伤及功能衰竭。HBV的x蛋白也可引起肝脏损伤, 在感染早期,x蛋白使肝细胞对TINF—d等炎性介质更敏感而 诱导细胞凋亡,这可能与重型乙型肝炎发病有关。②研究表 明,HBV基因变异可引起细胞坏死,导致严重的肝脏损害。 3.毒素因素:严重肝病患者,由于库普弗细胞功能严重 受损,来自门静脉的大量内毒素未经解毒而溢人体循环。内 毒素可直接或通过激活库普弗细胞释放的化学介质引起肝 坏死,且是其他肝毒物质(如半乳糖胺、CCI。和乙醇等)致肝 坏死的辅助因素,因而可导致肝衰竭的发生。 4.代谢因素:各类慢性肝病患者皆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 微循环障碍,血液难以进出肝脏,无法保证对肝细胞的营养 供应。胃肠道吸收的营养成分难以进入肝脏,消化不良;吸 收在血液中的药物难以进入肝脏与肝细胞接触,无法有效发 挥药物疗效;代谢废物难以排出肝脏,成为毒素,滞留于肝 脏,导致肝细胞损伤,而加快肝病进展。 (四)流行病学 我国肝衰竭的病因主要是HBV感染,这也是我国最常 见的肝脏疾病死亡原因,临床表现以慢加急性肝衰竭为主, 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如乙醇、化学制剂等)导致的肝 衰竭。在我国研究中,免疫抑制剂是HBV再激活的重要诱 因之一,任一HBV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的感染者均可发生肝 衰竭,为直接致病机制。大量病毒复制导致肝细胞营养耗 竭;免疫麻痹(与免疫耐受完全不同)是损伤前提。 HBV相关肝衰竭病情严重、并发症多、治疗困难、病死 率高。发病人群以男性居多,女性较少,年龄则以青壮年为 主,且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男性更容易发生重型肝炎有 关,也可能与饮酒因素有关。职业以农民、工人所占比例为
路的几个基因,如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关于李兰娟事迹简介作文范文大全

关于李兰娟事迹简介作文范文大全

关于李兰娟事迹简介作文范文大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73岁的李兰娟院士毫不犹豫地奔向战“疫”第一线,率先提出武汉封城。

眼下,她正和她的团队在疫情一线不停奔波。

她的优秀事迹值得每个人学习,下面小编整理李兰娟事迹简介范文,欢迎阅读。

李兰娟事迹简介范文1李兰娟院士她是我国人工肝的开拓者,开辟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新途径。

她深入临床一线,在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甲型H7N9流感等多次重大疫情的防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她首次提出感染微生态学理论,为感染防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她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近半个世纪,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为我国传染病诊治作出了重大贡献。

她用挺拔又柔弱的身躯与死神对抗,抢回了一条又一条鲜活的生命。

有人说她,其心若兰,心济苍生。

她就是我国著名传染病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

历经数十载艰苦攻关愿肝衰竭患者不再绝望“要突破一个科学难题,永远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李兰娟在谈及科研成果背后故事时这样说道。

2013年,由李兰娟领衔,100多位科研人员参与的“李氏人工肝系统”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并得到国际医学界的肯定。

在鲜花与掌声的背后,则是李兰娟及其团队成员14年的辛勤付出。

重型肝炎肝衰竭是肝病领域难以翻越的一座高山,李兰娟在从医生涯中见过很多位因肝衰竭而英年早逝的患者。

无法挽救患者生命的遗憾和无奈一直在她心中,也“逼着”她不断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一次偶然的血液净化治疗给李兰娟带来了灵感:一位肝昏迷患者因为无尿进行了血液净化治疗,治疗后不久患者苏醒了。

是不是可以通过血浆置换和血液吸附技术,有效吸附和清除血液中的炎症物质和毒物,使肝脏得以休养生息,改善肝功能呢?李兰娟被这一病例所启发。

1986年,李兰娟带领团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研究攻关。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她和团队克服了诸多技术难点,成功创立了独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系统”,并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打破了重症肝病的死亡魔咒。

李兰娟抗疫情事迹

李兰娟抗疫情事迹

李兰娟抗疫情事迹李兰娟,女,1947年9月13日出生于浙江绍兴,感染病(传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

以下是本站分享的李兰娟抗疫情事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李兰娟抗疫情事迹她是我国人工肝的开拓者,开辟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新途径。

她深入临床一线,在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甲型H7N9流感等多次重大疫情的防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她首次提出感染微生态学理论,为感染防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她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近半个世纪,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为我国传染病诊治作出了重大贡献。

她用挺拔又柔弱的身躯与死神对抗,抢回了一条又一条鲜活的生命。

有人说她,其心若兰,心济苍生。

她就是我国著名传染病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

历经数十载艰苦攻关愿肝衰竭患者不再绝望“要突破一个科学难题,永远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李兰娟在谈及科研成果背后故事时这样说道。

2022年,由李兰娟领衔,100多位科研人员参与的“李氏人工肝系统”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并得到国际医学界的肯定。

在鲜花与掌声的背后,则是李兰娟及其团队成员14年的辛勤付出。

重型肝炎肝衰竭是肝病领域难以翻越的一座高山,李兰娟在从医生涯中见过很多位因肝衰竭而英年早逝的患者。

无法挽救患者生命的遗憾和无奈一直在她心中,也“逼着”她不断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一次偶然的血液净化治疗给李兰娟带来了灵感:一位肝昏迷患者因为无尿进行了血液净化治疗,治疗后不久患者苏醒了。

是不是可以通过血浆置换和血液吸附技术,有效吸附和清除血液中的炎症物质和毒物,使肝脏得以休养生息,改善肝功能呢李兰娟被这一病例所启发。

1986年,李兰娟带领团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研究攻关。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她和团队克服了诸多技术难点,成功创立了独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系统”,并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打破了重症肝病的死亡魔咒。

此后的多年间,李兰娟不忘救治患者的初心,将此技术毫无保留地向全国推广,力求全国各地重症肝病患者都能够得到有效救治。

突破重症肝病诊治难题

突破重症肝病诊治难题

突破重症肝病诊治难题浙江省传染病诊治重点实验室【期刊名称】《今日科技》【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2页(P14-15)【作者】浙江省传染病诊治重点实验室【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众所周知,我国是个肝病大国,目前有病毒性肝炎及脂肪性、免疫性等各类肝病患者逾1亿,每年约800万新发病例。

其中部分进展为肝衰竭、肝硬化、肝癌等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的重症肝病,肝病已经成为一种威胁我国国人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

为解决重症肝病高病死率的难题,李兰娟院士带领科研团队历经14年艰苦攻关,将重症肝病诊治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相结合,在关键领域获得了重大理论创新和重要技术突破。

创建独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系统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病死率由88.1%显著降至21.1%,慢性重型肝炎病死率由84.6%显著降至56.6%;李兰娟院士主持制定了我国首部《肝衰竭诊疗指南》、《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指南》,率先建立一系列肝衰竭预警预测模型,引领我国人工肝发展;同时,李院士团队无私的将李氏人工肝技术推广至全国31个省市300余家单位,累计治疗肝衰竭10余万例次,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李院士团队率先建立了一系列肝衰竭预警预测模型,为肝衰竭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模型和方法;在国际领域也率先利用人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肝内移植成功治疗急性肝衰竭猪,开辟了干细胞移植治疗肝衰竭新途径。

人工肝成果还被纳入2009年APASL(亚太肝病学会)《慢加急性肝衰竭专家共识》,并在《J Hepatol》等期刊发表,其中9项发明专利转让至企业进行产业化开发,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首创重症肝病肝移植预后评估与预警体系李兰娟院士团队和郑树森院士团队紧密合作,创造性的将人工肝联合肝移植治疗重症肝病,将重症肝病肝移植患者5年生存率提高到80%以上;创建了重症肝病肝移植评估与预警体系,实现肝癌肝移植杭州标准的新突破,该标准同样适合西方国家。

中医泻下疗法是一种万能的人工肝脏治疗技术(袁维萍著)

中医泻下疗法是一种万能的人工肝脏治疗技术(袁维萍著)

中医泻下疗法是一种万能的人工肝脏治疗技术(袁维萍著)引用袁维萍著《中医信息技术的临床应用与传承》、《中医信息疗法荟萃》作者单位:安徽省利辛县新张集乡阳光村卫生室电话:主要内容导读:一、人工肝脏技术的临床应用1、李兰娟教授发明了人工肝脏的治疗技术2、人工肝脏技术在肝病治疗上的临床应用3、人工肝脏技术在治疗非典病上的临床应用4、李兰娟肠道微生态学研究与中医泻下治病之间的关系5、中医疗法是证明肠道微生物失调引起肠道外疾病的有力方法案例1:农民李奶妈采用民间中医“按炭子”的方法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病,神效!案例2:民间中医采用“按炭子”的方法,2次治愈了婴儿急性肠出血性肠道感染案例3:民间中医采用口服蜘蛛的方法,治疗婴儿急性腹泻案例4:民间中医采用“按炭子”的方法治疗婴儿急性腹泻,是属于一种信息治疗方法二、中医泻下疗法治病之理1、肠道微生物发酵产生内毒素与人体健康2、中医泻下排毒3、中医泻下治疗百病,是通过泻下排毒和信息反馈调节作用实现三、中医泻下疗法治疗百病1、中药十枣汤泻下治疗小儿肺炎2、中药十枣汤泻下治疗恶性肿瘤3、中药大戟涌吐、泻下治疗精神分裂症4、中药甘遂泻下治疗精神分裂症5、中药大黄泻下治疗重型肝炎、胰腺炎、肾功能不全、出血热、烧伤等多种疾病6、中药大黄泻下治疗急性白血病7、民间中医懂有本,采用中药泻下攻邪的信息应激方法治疗多种癌症四、中医泻下技术是一种万能的人工肝脏技术1、运用中医泻下治病原理,拓展人工肝脏技术治病的临床应用范围2、中医泻下排毒是人工肝脏的最佳替代技术3、中医泻下技术即属一种万能的人工肝脏技术一、人工肝脏技术的临床应用1、李兰娟教授发明了人工肝脏的治疗技术李兰娟,女,1947年9月出生,浙江绍兴人,传染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

李兰娟发明了人工肝脏的治疗技术。

通俗地说,人工肝脏技术是利用体外循环装置,使血液进行体外循环,过滤掉血液中多种有毒、有害的物质,让毒素排泄出肌体外,体外进行血液净化,替代肝脏的解毒功能,用于重型肝炎及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抢救。

人工肝治疗指南ppt课件

人工肝治疗指南ppt课件

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以治愈率作为判断标准
乏力、纳差、腹胀、尿少、出血倾向和肝性脑病等临床症状消失 黄疸消退,肝脏恢复正常大小 肝功能检查基本恢复正常

慢性重型肝炎以好转率作为判断标准
乏力、纳差、腹胀、尿少、出血倾向和肝性脑病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黄疸、腹水等体征明显好转 肝功能:白蛋白>30g/L,总胆红素降至正常的2~5倍以下,血丙氨酸氨基转 移酶在正常的2倍以内,凝血酶原活动度大于60%
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水电解
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等
血液滤过
原理

血 SMW-S 液
MMW-S
对流
以对流方式清除血液中过量的 水分和有毒物质 清除率与超滤量和筛滤系数有 关,而与分子量大小无关

特点

PB-S
与血液透析相比,血液滤过对 中分子物质的清除更为有效 适用于各种重型肝炎伴有肝肾 综合征或肝性脑病
开展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医院必须具备血 液净化条件 开展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必须设有:

治疗室(需达10万级要求) 重症监护病房 医护人员更衣室 污水处理系统 每张病床净使用面积 应不少于8平方米
人工肝支持系统人员配置
至少一名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一名主管护师
总体人员配备相当于监护室 医师须有执业医师资格并经专 科培训
基本过程

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膜式血浆
分离器分离血细胞和血浆,弃去 含有毒素的异常血浆或血浆中病 理成分

患者的血细胞、保留成分和补充 的等量新鲜血浆、人血白蛋白等 置换液一起回输体内
特点
清除: 蛋白结合毒素(如内毒素、未结合 胆红素等)、自身抗体、异体抗体、可溶 性免疫复合物及抗基底膜抗体 补充: 凝血因子、调理素、白蛋白等多 种生物活性物质

李兰娟在疫情中的贡献李兰娟抗疫情事迹

李兰娟在疫情中的贡献李兰娟抗疫情事迹

李兰娟在疫情中的贡献李兰娟抗疫情事迹李兰娟在疫情中的贡献她是我国人工肝的开拓者,开辟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新途径。

她深入临床一线,在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甲型H7N9流感等多次重大疫情的防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她首次提出感染微生态学理论,为感染防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她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近半个世纪,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为我国传染病诊治作出了重大贡献。

她用挺拔又柔弱的身躯与死神对抗,抢回了一条又一条鲜活的生命。

有人说她,其心若兰,心济苍生。

她就是我国著名传染病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

历经数十载艰苦攻关愿肝衰竭患者不再绝望“要突破一个科学难题,永远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李兰娟在谈及科研成果背后故事时这样说道。

2013年,由李兰娟领衔,100多位科研人员参与的“李氏人工肝系统”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并得到国际医学界的肯定。

在鲜花与掌声的背后,则是李兰娟及其团队成员14年的辛勤付出。

重型肝炎肝衰竭是肝病领域难以翻越的一座高山,李兰娟在从医生涯中见过很多位因肝衰竭而英年早逝的患者。

无法挽救患者生命的遗憾和无奈一直在她心中,也“逼着”她不断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一次偶然的血液净化治疗给李兰娟带来了灵感:一位肝昏迷患者因为无尿进行了血液净化治疗,治疗后不久患者苏醒了。

是不是可以通过血浆置换和血液吸附技术,有效吸附和清除血液中的炎症物质和毒物,使肝脏得以休养生息,改善肝功能呢?李兰娟被这一病例所启发。

1986年,李兰娟带领团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研究攻关。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她和团队克服了诸多技术难点,成功创立了独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系统”,并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打破了重症肝病的死亡魔咒。

此后的多年间,李兰娟不忘救治患者的初心,将此技术毫无保留地向全国推广,力求全国各地重症肝病患者都能够得到有效救治。

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省区市的300余家医院熟练应用人工肝技术,几十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

李兰娟院士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

李兰娟院士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

李兰娟:传染病医学领域的开拓者生于江南水乡浙江绍兴的李兰娟,被誉为中国传染病医学领域的领军人物。

这位共和国培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感染微生态学建立及应用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分别获得1998年和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她的带领下,经过多年积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一院传染病学科于2001年跻身国家重点学科,传染病实验室建成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使浙江省传染病学科成为我国传染病诊治领军学科。

李兰娟勇于探索钻研SARS、手足口病、地震灾后防疫、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控难题,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李兰娟院士作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数字卫生关键技术和区域示范应用研究”项目负责人,致力于国家数字卫生关键技术,为推进医疗卫生改革、保障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卫生部临床路径技术审核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李兰娟院士积极组织实施和推进临床路径和主要疾病知识系统研究,不断规范临床诊疗工作,努力开创临床诊治新模式。

开辟重型肝病治疗新途径肝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重型病毒性肝炎由于肝细胞在短期内大量坏死,迅速导致肝功能衰竭,眼看着许多病人未能待药物起效,就因肝功能衰竭而去世,李兰娟心情十分沉重。

医生的责任使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开辟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攻破重型肝炎病死率高达80%这一国际性难题,挽救患者的生命。

为此,李兰娟于1986年申请了青年科研基金,并带领课题组开展对重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救治研究。

经过20余年的艰苦攻关,终于创建了一套独特有效的人工肝治疗新方法——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

该技术根据患者不同病情选用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血液滤过、血液透析、血浆吸附等方法单用或联合应用,进行“个体化”治疗,为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从而降低重型肝炎肝衰竭病死率。

至今,李兰娟带领的专家组已应用ALSS在浙医一院治疗重型肝炎1300余例,4000余例次,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病死率由88.1%显著降低至21.1%,慢性重型肝炎病死率由84.6%显著降至56.6%。

李兰娟委员:平衡微生态可防肝病加重

李兰娟委员:平衡微生态可防肝病加重

就没必要停产了。我们创新链上 ‘ 工程化’
这 一环 太 弱了 。 ”
不一样 ,但也应该按照这个思路 ,集中财 后把增加的清除掉 , 减少的那些 , 帮助他们
黄伯云是第二次参加两会 ,这次带来
的三个提案中,呼吁加快建设突出大型工 程化能力的国家实验室的提案最为详尽 。


经费来支持和保障大型工程化能力建设 。 ” 优先部署突出大型工程化能力的国家实验 室, 特别是要尽快启动有利于国家中、 长期
化是重要的诱因——重型肝炎的病人往往 胞的损害 , 甚至引起肝功能衰竭。 而内毒素
暴雨、强对流天 内毒素增高。“ 内毒素的增加,会加重肝细 海的主汛期 ,台风、高温、 是肠道细菌产生的。 她说 , 我们进一步发 场 , ” “ 游客估计有七千万至一个亿人, 0 而且很 现 ,革兰氏阴性细菌一增加 ,内毒素就增 李兰娟做了大量的动物实验以及病人
上9 但谈起关于国家实验室的提案 , 点, 他
脸上没有丝毫倦意 , 直入主题 : “ 如果我 们有大型工程化能力的国家实验室 ,企业
国家实验室主要是基于国家战略 目标进行 有害的肠杆菌科细菌明显增加 。谈到这项 基础研究和工程化研究 ,而企业实验室大 研究的远期 目标 ,李兰娟说 :“ 如果我们把
型肝 炎 的发 生发 展密 切相 关 。
“ 这里面有个什么问题 呢?高校 等科 研单位做基础研究 ,企业做产业化 、市场
推 广 ,对 于 工 程 化 研 究 ,高 校 没 钱 ,想
3月 4日,全国政协科协界委员、中 国气象局局长郑 国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
做做不了,企业无利 ,不愿意 冒风险,两
黄伯云委员 :国家实验室要突出工程 很大, 要做到持续创新 , 要解决重大科技问 质。李兰娟说:“ 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人体

李兰娟——精选推荐

李兰娟——精选推荐

李兰娟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简介李兰娟李兰娟[1](1947.9-)女,浙江省绍兴县夏履镇夏履桥村人。

汉族,传染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我国人工肝开拓者,原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女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浙江省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副主委,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组长。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传染病学》主编,感染病杂志主编,中华传染病学、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副主编。

全国人工肝培训基地主任。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兰娟1973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从事传染病学医疗、教学和研究工作30余年,并取得显著成就。

2013年3月李兰娟院士为首的中国科学家在H7N9禽流感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论文《人类感染活禽市场来源的新发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临床分析和病毒基因组特征》,已在世界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

创建独特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ALSS)获重大突破。

急性、亚急性重肝病死率从88.1%显著降低至21.1%,慢重肝从84.6%降至56.6%,已治疗700余例。

主持制定ALSS技术规范作为全国标准,积极推广至全国;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建立我国第一个永生化人源性肝细胞系;创建四步灌流分离肝细胞新方法;构建新型混合型人工肝。

申请专利9项,已授权2项。

首次揭示重肝肠道微生态变化规律,提出B/E值为肠道定植抗力新指标;发现五个β-内酰胺酶新基因型,01、03年分别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发表论文130余篇,SCI收录10余篇。

主编专著8部,参编9部。

折叠编辑本段担任职务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

浙江省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

担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

李兰娟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黄建荣: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

黄建荣: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

黄建荣: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陈词【期刊名称】《肝博士》【年(卷),期】2016(000)005【总页数】4页(P21-24)【作者】陈词【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人物档案黄建荣:教授、主任医师,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副主任,《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编辑部主任,中华医学会寄生虫病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副组长,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分会主任,浙江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

获得了“2015年抗埃博拉出血热全国先进个人”,“2012 年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项获得者”,“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重肝首席科学家”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80篇,出版专著10本,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次),省部级二、三等奖三项,主持并完成国家“十一五”、“十二五”传染病重大防治专项——“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治疗新方案、新方法的研究”,国家“863”攻关课题——“新型生物型人工肝的研制与应用”,参加了“973”、“863”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取得了显著成绩。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6年4月第9卷第2期刊出了由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新修订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指南(2016年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副主任黄建荣教授是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的副组长,也是新版指南撰写组中非常重要的撰稿人,研究人工肝技术30年。

《肝博士》杂志希望了解指南更新情况,向老百姓介绍,使他们了解重肝、了解人工肝。

记者:引起重肝的病因是什么?有什么具体表现?出现哪些现象要警惕?黄建荣教授:引起重肝的原因很多,如感染病毒、细菌、寄生虫,中毒(药物、化学毒物);外伤、免疫性疾病等等。

学而优则仕的智慧人生--访人工肝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教授

学而优则仕的智慧人生--访人工肝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教授

学而优则仕的智慧人生--访人工肝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李
兰娟教授
费菲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
【年(卷),期】2013(3)17
【摘要】每个院士身上都有鲜明的个性标签,因为作为每一行业和领域的顶尖人物,他们领跑在各个学术“跑道”;毫无例外,他们的人生也都是一个个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传奇。

放眼望去,跻身于学术“珠峰”行列的女院上本来就寥寥无几,【总页数】3页(P1-3)
【作者】费菲
【作者单位】《中国医药科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H7N9禽流感防控展示我国传染病防治能力和水平——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教授 [J], 潘锋
2.李兰娟:我国唯一的传染病学科女院士——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李兰娟教授 [J], 郭静娟
3.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学科建设的创新与发展——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杰教授 [J], 蔡三发; 王倩; 沈阳
4.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救治效果——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教授 [J], 潘锋
5.人工心脏将成为未来心衰治疗的主战场——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教授 [J], 潘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李兰娟疫情防控事迹材料(推荐阅读)

李兰娟疫情防控事迹材料(推荐阅读)

李兰娟疫情防控事迹材料(推荐阅读)第一篇:李兰娟疫情防控事迹材料李兰娟疫情防控事迹材料全国人民守望相助、人民军队有力支援、医护人员共同努力。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时间就是生命。

赢得时间就是赢得生命。

东星资源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李兰娟疫情防控事迹材料,供大家参考选择。

李兰娟疫情防控事迹材料一李兰娟,女,1947年9月13日出生于浙江绍兴,感染病(传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

在抗疫第一线,最值得让我们关注的,是这位70多岁的老人李兰娟院士。

我们从她的身上,深切感受到科学严谨的研学精神和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

她也是连夜赶往武汉,投入到这场前途未卜的战“疫”中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江应安:“70多岁的老人了,真的是不分昼夜,她凌晨4点下火车,吃过早餐就接着开会。

各个医院的专家、基层的管理者都要见面,把她对疾病的认识告诉我们。

我感觉,这个老太太,真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这位由赤脚医生成长起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正以最饱满的情感和对人民健康负责的责任心投入到抗疫最前沿,在他的不断发言中,我们看到她和她的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

根据初步测试,在体外细胞实验中显示:(1)阿比朵尔在10~30微摩尔浓度下,与药物未处理的对照组比较,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达到60倍,并且显著抑制病毒对细胞的病变效应。

(2)达芦那韦在300微摩尔浓度下,能显著抑制病毒复制,与未用药物处理组比较,抑制效率达280倍。

她建议将以上两种药物列入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在抗疫第一线,70多岁的她忘我工作,每天只休息三个小时,当有人担心地问她时,她却淡然地说:“没问题,放心好了。

家里人都担心我,其实我身体还是蛮好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型
单纯血浆臵换 选择性血浆臵换
适用于重型肝炎等各种肝功能衰竭
May, 2005 Zhejiang University
19
血液透析
清除:尿素、肌酐、胍类、中
分子物质、酸根和过多的电解质
补充:碳酸氢根、醋酸盐、葡
按浓度梯度和渗透 梯度作跨膜移动
SMW-S
MMW-S
弥 散
萄糖、电解质等机体所需物质
May, 2005 Zhejiang University 22
血液灌流 /血浆吸附
机理:
含特制活性炭或树脂颗粒的灌流 器的吸附清除血液/血浆中的毒素 或药物
血液灌流
特点:
对中分子物质及与蛋白结合的物 质清除率较高 适用于重型肝炎并发肝性脑病、 内毒素血症及急性中毒等
血浆吸附
May, 2005
27
低血压
发生原因
有效血容量减少,失血,心源性药物,血浆过敏 ,血液 灌流综合征, 血管活性物质
预防及处理
低蛋白血症患者术前或术中输血浆、白蛋白或其它胶体溶液 严重贫血患者在治疗前要补充血液 药物或血浆过敏者预先给予抗过敏治疗 纠正酸碱平衡、水电解质紊乱 治疗心律失常 非心源性低血压应补充血容量,必要时使用升压药 血液灌流综合征可预先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或改用血浆 吸附
May, 2005 Zhejiang University 32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护理
人工肝治疗前的护理
耐心心理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 药物物品准备 消毒治疗室及仪器
人工肝治疗中的护理
Zhejiang University
23
血液透析吸附
血液透析和血液吸附的组合。将精制吸附剂制成悬液 充当透析液, 血液流经透析膜的同时也进行了毒物吸附。
Biologic-DT / DTPF 系统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
Molecular Adsorption Recycling System
May, 2005
Zhejiang Un路有关的感染
应作血培养及导管头培养 可采用针对革兰阳性菌的抗生素预防性用药
血源性感染:应特别注意 HCV 和 HIV 感染 , 预防
是关键
May, 2005
Zhejiang University
29
溶血
急性溶血是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严重时可致命
人 工 肝 治 疗 指 南
(修订讨论稿)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李兰娟
May, 2005
Zhejiang University
1
肝衰竭治疗原则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针对不同病因
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措施。
一般支持治疗
针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治疗
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人工肝支持系统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ALSS)治疗
过敏等)。
晚期肝病肝移植术前等待供体及肝移植术后排异反应、移植肝 无功能期的患者。 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肝内胆汁淤积、术后高胆红素 血症等),内科治疗无效者。 临床医师认为适合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其他疾病。
May, 2005
Zhejiang University
10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相对禁忌证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 并发症及防治
May, 2005
Zhejiang University
25
出 血
插管处出血:拔除留臵管,加压包扎 消化道出血:正确估计出血量,及时予扩容、 制酸剂、止血等治疗 皮肤黏膜出血:可表现为鼻衄、皮肤瘀点、瘀 斑,根据病情进行对症处理
颅内出血:易出现脑疝而死亡,必需严密观察患
II型(生物型)
体外含培养的外源性肝 细胞生物反应装臵组合 而成 I型与II型混合组成
III型(混合型)
May, 2005
Zhejiang University
3
为了规范人工肝支持系统的临床应用,中
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在二
零零二年制定了人工肝治疗指南,经过三年的
使用后,现进行了部份修订,供大家讨论。
May, 2005
医院共享的设备
自动生化分析仪 APTT检测仪 PCR分析仪 血库
人工肝治疗仪 回路及血浆分离器、胆 红素吸附器、 血液灌流 器、血滤器、透析器等 可移动治疗床 心电监护仪 血氧饱和度监测仪 水浴箱 输液泵 空气净化器 空调
Zhejiang University
8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治疗适应证、 禁忌证和疗效判断
May, 2005 Zhejiang University 12
患者出院时的治愈好转率
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以治愈率作为判断标准
• 乏力、纳差、腹胀、尿少、出血倾向和肝性脑病等临床症状消失 • 黄疸消退,肝脏恢复正常大小 • 肝功能检查基本恢复正常
慢性重型肝炎以好转率作为判断标准
• 乏力、纳差、腹胀、尿少、出血倾向和肝性脑病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 黄疸、腹水等体征明显好转 • 肝功能:白蛋白>30g/L,总胆红素降至正常的2~5倍以下,血丙氨酸氨基转 移酶在正常的2倍以内,凝血酶原活动度大于60%
May, 2005
Zhejiang University
13
人工肝治疗机制和方法
May, 2005
Zhejiang University
14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机制
清除肝衰竭所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 ----暂时替代肝脏的解毒功能 补充蛋白质、凝血因子等必需物质 ----部分替代肝脏生物合成等代谢功能 改善内环境,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创造条件促使残存肝细胞再生,使肝功 能得以恢复或等待机会进行肝移植
血 SMW-S 液
MMW-S
对流
特点
与血液透析相比,血液滤过对 中分子物质的清除更为有效 适用于各种重型肝炎伴有肝肾 综合征或肝性脑病
PB-S
滤 过 液
对SMW-S 低效 对MMW-S 有效 对PB-S 无效
21
May, 2005
Zhejiang University
持续血液透析滤过
模拟肾脏功能缓慢、连续不断的 清除水分、中、小分子代谢毒素 保持机体内环境水、电解质、酸 碱平衡和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性,消 除炎症介质、改善营养支持 适用于肝衰竭伴有肾、心、肺等 多脏器衰竭
Zhejiang University
16
治疗方案组合
重型肝炎伴有
肝性脑病 肝肾综合征 高胆红素血症 电解质紊乱
May, 2005
PE联合BP
CHDF联合PE或PDF
PA联合PDF
CHDF联合PE或HDA
Zhejiang University
17
血浆臵换
基本过程
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膜式血浆
May, 2005
Zhejiang University
4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基本设臵
May, 2005
Zhejiang University
5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设臵
开展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医院必须具备 血液净化条件 开展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必须设有:
治疗室(需达10万级要求) 重症监护病房 医护人员更衣室 污水处理系统 每张病床净使用面积 应不少于8平方米
分离器分离血细胞和血浆,弃去 含有毒素的异常血浆或血浆中病 理成分 患者的血细胞、保留成分和补充 的等量新鲜血浆、人血白蛋白等 臵换液一起回输体内
May, 2005
Zhejiang University
18
特点
清除: 蛋白结合毒素(如内毒素、未结合 胆红素等)、自身抗体、异体抗体、可溶 性免疫复合物及抗基底膜抗体 补充: 凝血因子、调理素、白蛋白等多 种生物活性物质
May, 2005 Zhejiang University 15
非生物人工肝治疗方法
血浆臵换(PE)
血浆吸附(PA)
血液灌流 (BP) 血液滤过 (BF) 血液透析(BD) 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 (CHDF)
血液透析吸附(HDA)
血浆滤过透析(PDF)
May, 2005
疾病晚期,出现难以逆转的呼吸衰竭、重度脑水肿伴 有脑疝等频危症状者禁用。 有严重全身循环功能衰竭者禁用。 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状态者禁用,有较重的活动性出 血者慎用。
对治疗过程中所用药品如血浆、肝素、鱼精蛋白等高 过敏者,应慎用。
妊娠晚期应慎用。
临床医师认为不能耐受治疗的其他情况患者。
者各项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及时抢救
May, 2005 Zhejiang University 26
凝 血
表现为:
灌流器凝血 留臵管凝血
预防和处理:
对管路进行足量肝素化处理 根据患者凝血功能合理掌握肝素的用量在封管时, 根据留臵管的长度给足肝素量
May, 2005
Zhejiang University
May, 2005 Zhejiang University 11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疗效判断
治疗前后疗效对比以下列指标为评判标准
患者乏力、纳差、腹胀、尿少、出血倾向和肝性脑病等
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 血生化检查示白球蛋白比值改善,血清胆红素下降,胆
碱脂酶活力增高
凝血酶原活动度改善 血内毒素下降 血芳香氨基酸和支链氨基酸比值的好转
PB-S
尤其适用于各种重型肝炎伴有
血液
透析液
对SMW-S高效 对MMW-S低效 对PB-S无效
20
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水电解
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等
May, 2005
Zhejiang Universit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