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共30张PPT) (共30张PPT)

商鞅变法的结果
材料一:《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 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 结果商鞅被车裂处死。 材料二:“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 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 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有人说:商鞅死了,因此 商鞅虽死,而秦法未败! 商鞅变法失败了,你怎么 看这个观点?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检测练习 (独立完成,全对点赞) 1.战国后期,落后的秦国一跃成为七雄中最富强的国 家,主要得益于( ) A.管仲改革 B.尊王攘夷 C.商鞅变法 D.百家争鸣
2.记听课笔记是历史学习的好习惯,小张在笔记本中 记录了以下关键词:城门立木取信、建立县制、奖励 军功等。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 A.齐桓公首霸 B.商鞅变法 C.郡县制确立 D.百家争鸣
战国初期形势图
匈 奴 三 家 分 赵 晋 晋 魏 韩 楚 楚 燕 燕 田氏代齐
齐
秦 秦
宋
吴 越
战国形势图
填 一 填
请将战国七雄的名称填入地图中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战国形势图
燕 赵
魏
韩 秦
齐
楚
东 南 西 北 上 中 下
讲授
2、著名战役
时期
主要 战役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交战 国家
典故
合作探究2。独思—互学—展示(2+2+2)
3、和春秋相比,战国时期的战争发生了什 么变化?
城濮之战(晋←→楚) 长平之战(秦←→赵)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规模 晋:2万;楚:4万
时间 一天之内
晋军大败楚军, 战争 结果 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秦活埋赵军40多万
四十六天
人教部编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共30张PPT)(2024版)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东 南 西 北 上 中 下
一、战国七雄
1、七国形成
三家分晋: 春秋原有的国家:齐(田氏代齐) 楚、秦、燕
2、七雄 :
3、主要战役
东齐西秦南楚北燕, 赵魏韩在中间
7.下列各项,属于战国时期的有( ) ①铁器的广泛使用 ②青铜器的普遍使用 ③牛耕的推广 ④管仲改革 ⑤都江堰的修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 8.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 )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商鞅变法 D.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 9. 李冰主持修筑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灵渠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提高了国力,提高了军队战斗力,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政治
经济
军事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对地主最有利
对农民最有利
提高军队战斗力
最触犯贵族利益
对后世影响最深远
商鞅变法,对各阶层的作用
地主
农民
士兵
奴隶主贵族
顺应历史潮流,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
时间
战国时期(公元前256年)
主持修筑者
李冰(秦国蜀郡郡守)
作用
防洪、灌溉、水运等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减灶计
魏
齐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东 南 西 北 上 中 下
一、战国七雄
1、七国形成
三家分晋: 春秋原有的国家:齐(田氏代齐) 楚、秦、燕
2、七雄 :
3、主要战役
东齐西秦南楚北燕, 赵魏韩在中间
7.下列各项,属于战国时期的有( ) ①铁器的广泛使用 ②青铜器的普遍使用 ③牛耕的推广 ④管仲改革 ⑤都江堰的修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 8.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 )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商鞅变法 D.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 9. 李冰主持修筑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灵渠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提高了国力,提高了军队战斗力,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政治
经济
军事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对地主最有利
对农民最有利
提高军队战斗力
最触犯贵族利益
对后世影响最深远
商鞅变法,对各阶层的作用
地主
农民
士兵
奴隶主贵族
顺应历史潮流,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
时间
战国时期(公元前256年)
主持修筑者
李冰(秦国蜀郡郡守)
作用
防洪、灌溉、水运等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减灶计
魏
齐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22张PPT)

5.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
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我国人民的智慧。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成
都 平
分水鱼嘴
原 把岷江分成
外江和内江
——
天
分洪
府
之
国
内江 外江
灌溉 分洪 排沙
宝瓶口
出水口 引水入渠 灌溉农田
李冰石像
材料研读
水旱从人,不知饥谨,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东 南 西 北 到 中 间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一、战国七雄 5.战国时期的战争
①目的: 强大的诸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
②特点: 当时的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 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③主要战役: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④性质: 带有统一战争性质的兼并战争。
⑤过程: 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越来越激烈。 战国中期以后,各诸侯国的势力此消彼长, 魏齐赵秦先后崛起,其他几国逐渐衰落。
3、时间: 公元前356年
4、人物: 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秦 孝
公
出生于卫国,又称卫鞅、
公孙鞅,后因功被秦国
封于商,故称商鞅。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徙木立信取信于民
二、商鞅变法 5、内容: 加强中央集权(对地方的控制)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政治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损害旧贵族利益,利于新兴地主掌权
一、战国七雄 (一)战国七雄的形成
1.背景 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
侯国左右着政局,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
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我国人民的智慧。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成
都 平
分水鱼嘴
原 把岷江分成
外江和内江
——
天
分洪
府
之
国
内江 外江
灌溉 分洪 排沙
宝瓶口
出水口 引水入渠 灌溉农田
李冰石像
材料研读
水旱从人,不知饥谨,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东 南 西 北 到 中 间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一、战国七雄 5.战国时期的战争
①目的: 强大的诸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
②特点: 当时的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 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③主要战役: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④性质: 带有统一战争性质的兼并战争。
⑤过程: 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越来越激烈。 战国中期以后,各诸侯国的势力此消彼长, 魏齐赵秦先后崛起,其他几国逐渐衰落。
3、时间: 公元前356年
4、人物: 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秦 孝
公
出生于卫国,又称卫鞅、
公孙鞅,后因功被秦国
封于商,故称商鞅。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徙木立信取信于民
二、商鞅变法 5、内容: 加强中央集权(对地方的控制)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政治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损害旧贵族利益,利于新兴地主掌权
一、战国七雄 (一)战国七雄的形成
1.背景 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
侯国左右着政局,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ppt课件(16张PPT)

商鞅变法内容及影响
1、建立县制,由国军直接派官吏管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2、废除井田制,允许自由买卖 统一度量衡
加强中央集权
建立封建土 地私有制
3、奖励耕战
奖励耕织 奖励军功
经济发展
国富
军队战斗力增强
兵强
使秦国国力 大为增强, 提高了军队 的战斗力, 一跃成为最 强盛的诸侯 国,为以后 秦统一全国 奠定了基础
•
明朝中期 《西游记》 吴承恩 唐僧取经的故事 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着市民文学日趋成熟和繁荣,小说取代诗、词、散文而成为文学的主流。
•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不仅着意于战争场景的描写,更精于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曹操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统治阶级自私、贪婪、奸诈、残暴的种种表现,
常认为,该水利工程修筑于( )
A.春秋时期秦国
B.春秋时期楚国
C.战国时期秦国
D.战国时期楚国
•
一、科技名著
•
作者 著作 价值
•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
宋应星 《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徐光启 《农政全书》农业百科全书,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
学生总结三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他们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
如:李时珍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陀罗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二十七年成书的坚韧毅力等。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ppt课件(26张PPT)

一场变革的成败标准,不在于实施者的生 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变法 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变法顺应了历史的发 展趋势,改革措施符合秦国国情,顺应了 民意,同事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改革不 是一帆风顺的,改革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 的挫折,有时会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们要 学习商鞅勇于改革、敢于创新和他不向旧 势力屈服、坚持变法的品质。
•
学生总结三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引导 学生学 习他们 刻苦学 习、勤 于思索 、脚踏 实地、 开拓进 取的品 质。
•
如:李时珍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 从古训 的创新 勇气, 刻苦钻 研的坚 强意志 ,广泛 实地考 察的科 学方法 ,亲尝 曼陀罗 的献身 精神, 不耻下 问的谦 虚态度 ,二十 七年成 书的坚 韧毅力 等。宋 应星对 只知追 求功名 利禄者 的蔑视 ,对人 与自然 关系的 精见卓 识(《天 工开物 》书名 就体现 了这种 认识)。徐光 启利用 外国传 教士采 用介绍 西方科 学知识 笼络统 治者以 换取传 教有利 条件的 做法, 坚持从 利国利 民出发 并一再 敦促, 终于使 意大利 传教士 利玛窦 答应先 译《几 何原本 》一书(利玛窦 口述, 徐光启 笔译)。
智慧。
4.修建都江堰的主持人是谁?
李冰。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
一、科技名著
•
作者 著作 价值
•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 为多国 文字, 成为世 界医药 学的重 要文献 。
•
宋应星 《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农学史上 最早传 播西方 近代科 学知识 的书籍 。
铁器和牛耕 的出现
垦田变私 出租
地主与农民 出现
战斗 力加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ppt课件

1.商鞅变法中最能加强中央集权、 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2.损害了旧贵族的权利是?
3.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的措施是?
4.使得秦国国富的措施是?
5.使得秦国兵强的措施是?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 人可免除徭役。
鼓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 并赏赐土地。
废除旧的土地制度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4.改革顺应了历史潮流,促进了秦国实力的增强
立木为信
启示: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我们要勇于创新,不断改革。
三、经济之变·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三、经济之变·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任务三:梳理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完成都江堰知识清单。 活动1:联系所学,与春秋对比,战国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有哪 些?
形
制 经经
势
度 济济
之
之 发之
变
变 展变
· · ·
战
商
战
国
鞅
国
七
变
时
雄
法
期
一、形势之变·战国七雄
一、形势之变·战国七雄
任务一:结合教材,找出地图中战国七雄位置,并列举主要战役,概括这一时期战争特点。 活动1:对照课本34页地图,在图2中填写诸侯国的名称;对比图1、图2,结合33页第一段找出战国形势 变化(提示:从数量、国家名称方面比较)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
使3.秦建立国户的籍国制力度大,为加强增对强人,民提的高管了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
的诸侯4.严国明,法为度以,后禁秦止私国斗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地主
农民
经济 1.废除旧的土地制度。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2.损害了旧贵族的权利是?
3.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的措施是?
4.使得秦国国富的措施是?
5.使得秦国兵强的措施是?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 人可免除徭役。
鼓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 并赏赐土地。
废除旧的土地制度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4.改革顺应了历史潮流,促进了秦国实力的增强
立木为信
启示: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我们要勇于创新,不断改革。
三、经济之变·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三、经济之变·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任务三:梳理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完成都江堰知识清单。 活动1:联系所学,与春秋对比,战国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有哪 些?
形
制 经经
势
度 济济
之
之 发之
变
变 展变
· · ·
战
商
战
国
鞅
国
七
变
时
雄
法
期
一、形势之变·战国七雄
一、形势之变·战国七雄
任务一:结合教材,找出地图中战国七雄位置,并列举主要战役,概括这一时期战争特点。 活动1:对照课本34页地图,在图2中填写诸侯国的名称;对比图1、图2,结合33页第一段找出战国形势 变化(提示:从数量、国家名称方面比较)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
使3.秦建立国户的籍国制力度大,为加强增对强人,民提的高管了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
的诸侯4.严国明,法为度以,后禁秦止私国斗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地主
农民
经济 1.废除旧的土地制度。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ppt课件(38张PPT)

A.允许土地私有 B.重农抑商 C.实行“连坐法” D.推行县制
当堂诊学
6、农业是立国之本,牛耕的出现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
革命,铁制农具极大了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发了农
A 业生产的大变革和中国的社会转型,我国牛耕、铁制农
具的使用开始于 ( ) 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 夏商时期
,
队的战
2.经济:废 许 奖 度励除 量土耕井 衡地织田 。自制由;买统,允卖一;确提性发高从展立了而封农促建民进土积经地极济私有国富制
斗力, 成为最 强盛的 诸侯国, 为以后
3.军事:奖励军功
军队战斗力 增强
兵 秦统一
强
全国奠 定了基
础。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 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 被处死。 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为什么?
二、商鞅变法
1、背景:
p33
3、时间: 24、、目支的持:者: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
公元前356年 秦孝公
图说历史
孝 公 求 贤 商 鞅 入 秦
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
图说历史
商鞅舌战
变治 国世 不不 法一 古道
商鞅曰:“……苟可以强国,不法其 古;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作用: 防洪、灌溉
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
东 汉
始知李太守,
李
冰 石
伯禹亦不如。
像
1、材料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谁?
2、他们在历史上共同的贡献是什 么?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都江堰李冰父子塑像
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 调节内、外江流量
当堂诊学
6、农业是立国之本,牛耕的出现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
革命,铁制农具极大了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发了农
A 业生产的大变革和中国的社会转型,我国牛耕、铁制农
具的使用开始于 ( ) 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 夏商时期
,
队的战
2.经济:废 许 奖 度励除 量土耕井 衡地织田 。自制由;买统,允卖一;确提性发高从展立了而封农促建民进土积经地极济私有国富制
斗力, 成为最 强盛的 诸侯国, 为以后
3.军事:奖励军功
军队战斗力 增强
兵 秦统一
强
全国奠 定了基
础。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 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 被处死。 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为什么?
二、商鞅变法
1、背景:
p33
3、时间: 24、、目支的持:者: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
公元前356年 秦孝公
图说历史
孝 公 求 贤 商 鞅 入 秦
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
图说历史
商鞅舌战
变治 国世 不不 法一 古道
商鞅曰:“……苟可以强国,不法其 古;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作用: 防洪、灌溉
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
东 汉
始知李太守,
李
冰 石
伯禹亦不如。
像
1、材料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谁?
2、他们在历史上共同的贡献是什 么?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都江堰李冰父子塑像
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 调节内、外江流量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ppt课件(24张PPT)

宋应星对只知追求功名利禄者的蔑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精见卓识(《天工开物》书名就体现了这种认识)。徐光启利用外国传教士采用介绍西方科学知识笼络统治者以换取传教有利条件的做法,
坚持从利国利民出发并一再敦促,终于使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答应先译《几何原本》一书(利玛窦口述,徐光启笔译)。
•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北京城 学生概括明北京城的特点。(指导学生归纳紫禁城内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的基础上,认识到其中包含着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思想。)
•
宋应星 《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徐光启 《农政全书》农业百科全书,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
学生总结三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他们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
如:李时珍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陀罗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二十七年成书的坚韧毅力等。
政治上: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 理;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3.改革户籍制度; 4.严明法度
经济上: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3.统一度量衡
军事上:奖励军功
【归纳】:各国经过变法改革,政治、经济、 军事、法治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大的变革,整 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加速了。
随堂达标案 ●当堂检测反馈矫正 请完成学生用书“随堂达标案”部分。 课后评价案 ●课后作业测评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课后评价案 ”部分。
•
一、科技名著
•
作者 著作 价值
•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ppt课件(29张PPT)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 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导入新课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胡曾《流沙》
导入新课
战国七雄 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导入新课
认识与了解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起迄年代;掌握“ 战国七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 2.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 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使学生 初步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 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讲授新课
一 战国七雄
观察与思考
什么是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的名称、方位
战国七雄与春秋五霸在 出现时间上有什么不同?
春秋五霸先后出现 战国七雄同时并存
讲授新课
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东
齐
南
燕
楚
西 北 上
而诸葛亮的形象,则成为民族智慧的象征。
随堂训练
材料一: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 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 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 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 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材料二: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在 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 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 府之国”。
随堂训练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 专家A和B分别指的谁? (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 是什么? (3)这两位水利专家能够治水成功 的原因有哪些? (4)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精 神?
•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
•
出示明北京城的图片。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导入新课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胡曾《流沙》
导入新课
战国七雄 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导入新课
认识与了解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起迄年代;掌握“ 战国七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 2.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 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使学生 初步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 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讲授新课
一 战国七雄
观察与思考
什么是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的名称、方位
战国七雄与春秋五霸在 出现时间上有什么不同?
春秋五霸先后出现 战国七雄同时并存
讲授新课
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东
齐
南
燕
楚
西 北 上
而诸葛亮的形象,则成为民族智慧的象征。
随堂训练
材料一: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 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 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 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 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材料二: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在 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 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 府之国”。
随堂训练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 专家A和B分别指的谁? (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 是什么? (3)这两位水利专家能够治水成功 的原因有哪些? (4)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精 神?
•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
•
出示明北京城的图片。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26张PPT)

政治改革确 立新的社会 制度
商鞅变法以及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 主要或者说根本原因.
2.政治:
奴隶主 铁农具、牛耕
占有
租
井田(外)
地主 转 为 大量私田 转
奴隶、平民
种
为 农民
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诸侯国掀起一系 列变法改革运动。例如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 韩国申不害改革,赵国赵武灵王改革,齐国邹忌改革, 燕国乐毅改革等。
4.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纷争与 变革交织,动荡与创新 并存,一大批杰出的思 想家,他著书立说、招 徒讲学,宣传自己的治 国理念,从而形成了历 史上空前壮观的“百家 争鸣”。
法家韩非子思想主张:进步的历史观,主张 变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主张以法治国 (严刑峻法);“法”、“术”、“势”糅 合的为君之道。
1.经济: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
生产关系的变化(新兴地主和自耕农出现)
根本原因
2.政治:地主阶级要求推翻旧制度(奴隶制度),
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3.军事: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 (直接动力)
4.思想:战国时期出现的法家学说成为改革的思
想理论武器
1.经济: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铁农具
权力下移 晋
新兴地主 阶级崛起
赵魏韩三家分晋
齐景公废长立幼政局 不稳。田乞趁机政变,操 控齐国朝政。公元前386 年田和被周王册命齐候, 取得合法地位。
田氏代齐
战国七雄
三家分晋:赵、魏、韩
1、形成:
田氏代齐
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
燕4
赵5
齐1
东
南 西
秦3
北
魏6 韩7
齐 楚 秦 燕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ppt课件

马陵之战 交战国家:魏、齐(庞涓 孙膑) 典故: 减灶计 结果: 齐国强大起来
战国时期的兵器
战国时期铜戈
(河南省新郑县出土)
长杆三戈铜戟[jǐ](湖北省随县出土) 秦国青铜长剑(骑兵使用 最长达三米)
靴形铜钺[yuè]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银山岭出土)
青铜箭镞[zú] 龙凤云纹皮盾
用锻造法生产的战国环柄铁刀
管鲍之交 纸上谈兵 负荆请罪 鞭长莫及 南辕北辙 买椟还珠 大公无私 狡兔三窟
老马识途 一鸣惊人 卧薪尝胆 围魏救赵 一鼓作气 两败俱伤 不耻下问 打草惊蛇 狐假虎威 东施效颦 画蛇添足 门庭若市 一字千金 三令五申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战国七雄
春秋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比较《春秋形势图》与《战国形势图》,与春秋 时期比,战国时期大国形势有什么变化?
战国七雄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晋
春秋形势图
齐楚秦燕 赵 魏 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战国形势图
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
三家分晋:赵、魏、韩
春秋原有的国家: 齐(田氏代齐)楚、秦、燕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知识卡片——都江堰 修建者: 李冰(秦国) 修建时期:公元前256年 地点: 岷江 组成:渠首和灌溉网 功能:防洪、灌溉、水运
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小结:
作业:
1、学生活动:搜集春秋战国时期的 成语及典故并加以理解
2、历史练习册
与春秋战国历史相关的成语拾录:
数典忘祖 朝秦暮楚 完璧归赵 唇亡齿寒 滥竽充数 亡羊补牢 舍本逐末 上行下效
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战国铁矛
战国时期铁兜鍪[móu] (湖北铜绿山出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目标引领
1、掌握战国七雄及三次典型战役; 2、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识记商鞅 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3、识记都江堰的修建和作用 。
一、战国七雄 独立自学一:
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P31-32,期待你3分钟之后精彩的回答。
1、结合课本 32页地图,完 成战国七雄分 布图;
2、战国时期 著名的战役有 哪些?
一、战国七雄
燕4
东
南
西
秦3
北
赵5
齐1
魏6
韩7
齐 楚 秦 燕
到
赵
中
楚2
魏
央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韩
一、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三次经典战役
主要 时期 战役
交战 国家
典故
战 桂陵之战 魏、赵、齐 围魏救赵
国 马陵之战 魏、齐 减灶计
长平之战 秦、赵 纸上谈兵
二、商鞅变法 独立自学二: 阅读P33,3分钟之后回答下列问题:
(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原因有哪些? 铁制工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 水平提高。
(2)商鞅变法的目的、时间?支持者?
富国强兵;前356年;秦孝公 (3)说出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二、商鞅变法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舌战群臣
二、商鞅变法
旁白:秦孝公要决定启用商鞅进行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但有害 怕反对的大臣多,感到为难,就把许多大臣召集过来,进行辩论。 (大臣甲、乙、丙边说边上) 大臣甲:听说秦孝公要启用商鞅这个穷小子进行变法,这不是要乱 了我们祖宗的规矩吗? 大臣乙:是啊!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怎么能乱改呢? 大臣丙:我们赶快去劝劝君王吧! 大臣甲:现在的制度是祖宗传下来的,官吏做起来得心应手,老百 姓也都习惯了,不能 改,改了准会乱。 大臣乙:新法是胡来!是谬论! 大臣丙:古法、古礼改不得。 商鞅:你们口口声声讲什么古法、古礼,请问这一套能使秦国富强 起来吗?从古到今就没一成不变的法和礼!只要对国家有好处,改 变古法、古礼有什么不对的?墨守成规只能使国家灭亡。 众大臣:这……这…… 秦孝公:先生说得对!新法非推行不可!本王封你为左庶长。请赶 快制定方案,推行变法图强。(下场)
1、知道我们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 巨大发 展,理 解改革 开放是 强国之 路、富 民之路 。
2、了解我国的经济制度,充分认识市 场在资 源配置 中在决 定作用 。 3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 法之上 ,一切 违反宪 法的行 为,都 必须予 以追究
4、认识到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中国, 也深刻 影响了 世界。 5、了解校史发展变化,思考为什么学 校面貌 会发生 如此大 的改变 ? 6、通过了解商品市场、技术市场、人 才市场 等,分 析市场 在我们 经济发 展中的 作用。 7、通过我国在科技、教育、文化等各 方面的 变化体 会改革 开放的 强国之 路是富 民之路 。 8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任何违 反宪法 的行为 都应受 到刑罚 处罚
判断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 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 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 秦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 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独立自学三:
结合课本P31-32页,2分钟之后回答下列问题: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队的战 斗力,
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国 富
成为最 强盛的 诸侯国,
为以后
3.军事: 奖励军功
军队战斗力增强
兵 秦统一 强 全国奠
定了基
础。
二、商鞅变法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 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 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 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C 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
A 3、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
它的修建者是( ) A.李冰 B.商鞅 C.秦始皇 D.李春
4、(l)根据商鞅变法的内容,请思考,商鞅为 什么被处以车裂之刑?商鞅变法有哪些影响?
革命,铁制农具极大了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发了农
A 业生产的大变革和中国的社会转型,我国牛耕、铁制农
具的使用开始于 ( ) 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夏商时期
2、《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 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这
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内
二、商鞅变法
二、商鞅变法
如何你是变秦法国内一容位农民,你对商作鞅用变法持什么态度?为什
么?如果影你响是位旧贵族又会怎么样?
建立县制,废除
1.政治:旧权贵,族编的定世户袭 籍特,
加强中 央集权
严明法度。
使秦国 的国力 大为增 强,提 高了军
废除井田制,允许
2.经济:土地自由买卖;
奖励耕织;统一 度量衡。
上图是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它位于哪里? 是谁修建的?它主要有什么作用?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 地点: 四川 岷江中游 • 修建者: 李冰(秦国) • 作用: 防洪灌溉,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
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当堂诊学
1、农业是立国之本,牛耕的出现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目标引领
1、掌握战国七雄及三次典型战役; 2、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识记商鞅 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3、识记都江堰的修建和作用 。
一、战国七雄 独立自学一:
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P31-32,期待你3分钟之后精彩的回答。
1、结合课本 32页地图,完 成战国七雄分 布图;
2、战国时期 著名的战役有 哪些?
一、战国七雄
燕4
东
南
西
秦3
北
赵5
齐1
魏6
韩7
齐 楚 秦 燕
到
赵
中
楚2
魏
央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韩
一、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三次经典战役
主要 时期 战役
交战 国家
典故
战 桂陵之战 魏、赵、齐 围魏救赵
国 马陵之战 魏、齐 减灶计
长平之战 秦、赵 纸上谈兵
二、商鞅变法 独立自学二: 阅读P33,3分钟之后回答下列问题:
(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原因有哪些? 铁制工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 水平提高。
(2)商鞅变法的目的、时间?支持者?
富国强兵;前356年;秦孝公 (3)说出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二、商鞅变法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舌战群臣
二、商鞅变法
旁白:秦孝公要决定启用商鞅进行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但有害 怕反对的大臣多,感到为难,就把许多大臣召集过来,进行辩论。 (大臣甲、乙、丙边说边上) 大臣甲:听说秦孝公要启用商鞅这个穷小子进行变法,这不是要乱 了我们祖宗的规矩吗? 大臣乙:是啊!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怎么能乱改呢? 大臣丙:我们赶快去劝劝君王吧! 大臣甲:现在的制度是祖宗传下来的,官吏做起来得心应手,老百 姓也都习惯了,不能 改,改了准会乱。 大臣乙:新法是胡来!是谬论! 大臣丙:古法、古礼改不得。 商鞅:你们口口声声讲什么古法、古礼,请问这一套能使秦国富强 起来吗?从古到今就没一成不变的法和礼!只要对国家有好处,改 变古法、古礼有什么不对的?墨守成规只能使国家灭亡。 众大臣:这……这…… 秦孝公:先生说得对!新法非推行不可!本王封你为左庶长。请赶 快制定方案,推行变法图强。(下场)
1、知道我们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 巨大发 展,理 解改革 开放是 强国之 路、富 民之路 。
2、了解我国的经济制度,充分认识市 场在资 源配置 中在决 定作用 。 3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 法之上 ,一切 违反宪 法的行 为,都 必须予 以追究
4、认识到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中国, 也深刻 影响了 世界。 5、了解校史发展变化,思考为什么学 校面貌 会发生 如此大 的改变 ? 6、通过了解商品市场、技术市场、人 才市场 等,分 析市场 在我们 经济发 展中的 作用。 7、通过我国在科技、教育、文化等各 方面的 变化体 会改革 开放的 强国之 路是富 民之路 。 8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任何违 反宪法 的行为 都应受 到刑罚 处罚
判断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 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 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 秦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 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独立自学三:
结合课本P31-32页,2分钟之后回答下列问题: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队的战 斗力,
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国 富
成为最 强盛的 诸侯国,
为以后
3.军事: 奖励军功
军队战斗力增强
兵 秦统一 强 全国奠
定了基
础。
二、商鞅变法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 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 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 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C 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
A 3、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
它的修建者是( ) A.李冰 B.商鞅 C.秦始皇 D.李春
4、(l)根据商鞅变法的内容,请思考,商鞅为 什么被处以车裂之刑?商鞅变法有哪些影响?
革命,铁制农具极大了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发了农
A 业生产的大变革和中国的社会转型,我国牛耕、铁制农
具的使用开始于 ( ) 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夏商时期
2、《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 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这
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内
二、商鞅变法
二、商鞅变法
如何你是变秦法国内一容位农民,你对商作鞅用变法持什么态度?为什
么?如果影你响是位旧贵族又会怎么样?
建立县制,废除
1.政治:旧权贵,族编的定世户袭 籍特,
加强中 央集权
严明法度。
使秦国 的国力 大为增 强,提 高了军
废除井田制,允许
2.经济:土地自由买卖;
奖励耕织;统一 度量衡。
上图是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它位于哪里? 是谁修建的?它主要有什么作用?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 地点: 四川 岷江中游 • 修建者: 李冰(秦国) • 作用: 防洪灌溉,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
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当堂诊学
1、农业是立国之本,牛耕的出现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