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武隆县民俗文化
武隆县传说故事
![武隆县传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6606372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31.png)
武隆县传说故事【重庆武隆】武隆县位于重庆市东南边缘大娄山脉褶皱带,多深丘、河谷。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使其旅游资源浑然天成,厚重的历史文化更为其添光加彩。
“芙蓉仙女梦欢武隆”,武隆这个旅游大县在不断成长与发展中,将西部风景的秀、奇,文化的绚丽展现得更加淋漓。
【传说—武隆的由来】传说老武隆衙门附近有座大庙,庙上的柱头上雕有五条龙。
这五条龙几百年来受人供奉,更是有些人开光点亮、烧钱化纸。
不知不觉间便把它们供活了。
相传有人竟看到过这五条龙下乌江头吃水,转去还吃了人些点的麦子。
后来武隆糟了旱灾,庄稼年年失收。
这时五条龙竟出现了,在龙洞一条、老龙洞一条、青龙洞一条、龙洞湾一条、猫鼻梁一条。
猫鼻梁上有五重岩,龙梭起过路,留得有印印。
就是现在坐船往乌江过路,都可以看得到,一重岩上一条龙。
老衙门有五条龙的说法传开了,不知是出于畏惧,还是五条神龙惩罚起贪赃枉法的县官,那年起,许多武隆的县官没在任几年都离了位。
几年后,一位县官便把衙门搬到巷口了。
随着五条龙传说的普遍,小县也就改为五龙县。
后来,人们把五龙县又改成威武兴隆的意思,正式取名为武隆县啦。
【传说—仙女山】一则:仙女山从前,仙女山上有一个穷苦的牧童,为还父债成天给地主放牛割草。
有一天,他放牧到一个叫做清水塘的地方,捡到一件华丽的衣衫,这时出现了一位妙龄女子,她羞涩地来到牧童的面前说衣衫是她遗失的。
牧童将衣衫归还给女子。
而女子后来与牧童成亲了,帮助牧童放牧,缝补衣裳,财主知道牧童有位美丽的妻子后,想霸占女子为妻。
原来女子是仙女下凡,她巧施妙计杀了恶毒的财主。
后来仙女化为了一座山峰,屹立于悬崖之颠,成为千百年来扶正祛邪的象征。
二则:菩萨坨从前有一年的春天,仙女山上突然流行起一种怪病,不知那里来了一位老郎中,他采来了百草熬成汤药送给山民分食,治好了山民的怪病。
老郎中因此得到山民的敬重。
老郎中有一个9岁的儿子,耳濡目染,成为了父亲的好帮手。
一次老郎中采到一株千年人参后跌下悬崖摔死了,财主听说老郎中的儿子有了吃后能成仙成道的千年人参后,就派人去老郎中儿子手中抢千年人参,老郎中的儿子在逃跑时突然在仙女崖下面像被钉住了一样,怎么也挪不动脚步,情急之中,他吃了藏在怀中的千年人参,突然身子轻飘飘地就升上天了!三则:民歌《走马仙女山》“走马仙女山哟,哥哥在哪边哟,风柔柔,草绵绵,阵阵花香把衣缠,走马溜溜的哥哥哟,来到妹身边哟,水清清,天蓝蓝,双双走进白云间”【传说—芙蓉洞】麻大姐传说,芙蓉洞中麻湾洞、东王郭、鱼潜口三个地方的主人是龙王三太子的三个女儿。
关于武隆的传说
![关于武隆的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727cd32367ec102de2bd8932.png)
关于武隆的传说
据历史考证,今土坎镇武龙村纸厂处是老武隆县府所在地。
因在武陵山系的龙桥山下(仙女山),以山名各取头一字。
当地还有五龙救火的传说。
据传,在古代某年因京城失火,久扑不灭,火势凶猛,烧了九天九夜,皇帝愁急万分,正处于无计之时,这天黄昏刚临,忽见天空有五股黑云从四面袭来在天空翻滚,瞬间倾盆大雨而来,大火就被大雨扑灭,火灭云散,天空出现五条云雾向西南方向奔驰而去。
皇帝感到奇怪,并让天文学家调查访五龙踪迹。
后查看到武隆县城有座城隍庙,庙的五根檐柱上雕刻五条龙因涂的金黄色又因未经常打扫,龙身上像被烟火熏似的,就这样传为五条龙去京城扑火。
在清末民初时武隆县处于荒废时期,后于明洪武十一年改龙为隆,具有兴隆之意。
而今成为重庆最有代表性的旅游圣地之一。
重庆武隆旅游注意事项
![重庆武隆旅游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e80af801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fc.png)
重庆武隆旅游注意事项
1.重庆武隆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武隆喀斯特地貌,游客在参观时要保护环境,不可随意破坏植被和地貌。
2.重庆武隆地势陡峭,有许多山路和陡峭的石阶,游客在前往景点时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在雨天或秋冬季节,道路会变得湿滑。
3.由于旅游景点较多,游客在制定行程时应提前了解景点开放时间和游览路线,以便更好地安排行程。
4.重庆武隆属于山区地带,气温变化大,早晚温差较大,游客应准备合适的衣物,以应对不同的天气变化。
5.重庆武隆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夏季多雷雨,游客在外出时要随时关注天气预报,避免遭遇雷雨天气。
6.重庆武隆地处山区,许多景点需要爬山或行走一段距离,游客在前往时要做好充分的锻炼和准备,确保身体状况能够适应。
7.重庆武隆属于旅游热点地区,节假日和周末游客较多,游客在选择出行时间时要尽量避开高峰期,以免人多拥堵。
8.重庆武隆山区交通不便,游客在前往景点时可选择包车或者乘坐旅游巴士,提前了解交通路线和班次,以免耽误行程。
9.在游览重庆武隆的景点时,要遵守景区规定,不可随意攀爬或触摸禁止接触的物品,保持景区的环境整洁。
10.重庆武隆临近三峡大坝,游客在游览完武隆景区后,还可前往三峡大坝观光,途中可以游览长江两岸的美景。
武隆一日游最佳攻略
![武隆一日游最佳攻略](https://img.taocdn.com/s3/m/84132e7f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c8.png)
武隆一日游最佳攻略概述武隆是重庆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长江中游地区,地处川东南。
武隆以天生三桥和仙女山风景区而闻名,被誉为“金三角旅游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本攻略将为您介绍武隆一日游的最佳攻略,让您充分体验武隆的风景和文化。
行程安排上午•08:00:从重庆出发,乘坐公交车或包车前往武隆。
预计车程为2小时左右。
•10:00:抵达武隆天生三桥景区。
天生三桥位于湖北省境内,是一处由三座自然形成的石拱桥组成的景点,被誉为“奇迹中的奇迹”。
您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观赏景点、游览步道或乘坐观光电梯欣赏全景。
•12:00:午餐时间,您可以在景区内或周边的餐馆品尝当地美食,推荐尝试武隆烤全鱼和武隆米线。
下午•13:30:乘坐观光电梯返回景区入口,前往仙女山风景区。
仙女山是武隆著名的自然景点,景区内有众多奇峰怪石和古老的道观寺庙,景色宜人,环境清幽。
您可以选择乘坐缆车或步行上山,欣赏壮丽的风景。
同时,您还可以参观仙女洞、鬼斧神工石、卧佛石等景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16:00:返回景区入口,前往武隆县城。
武隆县城是一个充满古色古香的小镇,您可以漫步于街道上,欣赏传统的建筑风格和当地的民俗文化。
可以在当地特色小吃店品尝一些当地美食,如武隆豆腐花、毛血旺等。
•18:00:晚餐时间,您可以选择在武隆县城的餐馆品尝正宗的川菜,如麻辣火锅、辣子鸡等。
•20:00:结束一天的武隆之旅,返回重庆。
注意事项•武隆景区人流量较大,建议提前购买门票或在非旅游旺季前往,以避免人流拥堵。
•由于天气变化多端,建议根据具体情况携带雨具、防晒用品等。
•在景区游览时请注意安全,不要离开指定区域,尊重自然环境。
•在武隆县城游览时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民俗文化,注意保持公共秩序。
以上就是武隆一日游的最佳攻略,希望能为您的旅行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祝您在武隆度过美好的时光!。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2ce3fc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48.png)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城市。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民俗、传统技艺、传统表演艺术等多个领域,涵盖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和传统技艺。
在本文中,将就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介绍,深入挖掘重庆的文化内涵,展示其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传统民俗1.重庆火把节重庆火把节是重庆市区域内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传统民俗活动,其起源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曾有新火把传歌的纪录。
每年农历正月十四日,是火把节的日子,在这一天的祭祀活动中,燃烧和举起火把是关键的环节。
火把节有独特的地方表演艺术和文化活动,包括龙舞、狮舞、舞狮助力、打树花、打花灯、山歌唱会、川剧、地方民俗表演等。
2.重庆龙船节重庆龙船节是重庆市的传统民俗节日活动之一,起源于古代祭祀龙神之俗。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重庆举行龙船竞渡的日子。
在龙船节活动中,人们以此祈福,载歌载舞,舞狮舞龙,唱龙船歌,加上船头贴诗对联,灵活的划船手和挥戈舞狮子,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庆典。
3.重庆土家族苗族赶场节重庆是土家族和苗族的聚居地,而土家族苗族赶场节是重庆特有的集市传统民俗。
土家族苗族赶场节以商贸为活动主题,民间艺术表演和民俗活动是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赶场节上,土家族苗族人民穿着节服,表演摆龙灯、打花灯、跳吊脚舞、打面风鼓等,形成了独特的风俗文化。
二、传统技艺1.重庆缝纫重庆缝纫是重庆市的传统技艺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
重庆缝纫以手工缝纫为主,手工缝纫历史悠久、技艺精湛。
重庆的手工缝纫工艺非常有名,尤其是女性手工缝纫技艺,为重庆的传统技艺之一。
2.重庆剪纸重庆剪纸是重庆市的传统手工艺,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重庆剪纸以手工剪纸为主,手工剪纸技艺精湛、历史悠久。
重庆的手工剪纸工艺非常有名,尤其是剪纸艺术家的剪纸作品,传承了重庆的传统技艺之一。
3.重庆木版年画重庆木版年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技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
武隆周边值得去的地方
![武隆周边值得去的地方](https://img.taocdn.com/s3/m/42428705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b9.png)
武隆周边值得去的地方武隆是一个位于重庆市东部的县级市,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周边的景点也不少,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个值得去的地方。
1. 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武隆县城东南部,距离县城约20公里。
这里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公园内有“仙女湖”、“天鹅湖”、“翠云山庄”等多个景点,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仙女湖”了。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壮丽的山水风光,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2. 天生三桥天生三桥位于武隆县境内长江南岸,是一座连接两岸峡谷的巨型天然石桥。
它由三座不同高度和长度的石桥组成,总长超过500米,高度达到了200多米。
作为中国最大、最高、最具特色的天然石桥之一,天生三桥是重庆旅游的一个重要景点,也是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的热门地点。
3. 龙水峡漂流龙水峡漂流位于武隆县城东南部,距离仙女山不远。
这里是一个集峡谷风光、漂流、探险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在这里,你可以乘坐橡皮艇顺流而下,感受到刺激与快感;也可以徒步穿越峡谷,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和壮美。
4. 大观天下大观天下位于武隆县城北部,距离县城约10公里。
这里是一个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点,包括了多个景区和主题活动。
在这里,你可以参加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如赶花会、打秋千等;也可以欣赏到传统工艺品展示和表演。
5. 仙女山玻璃桥仙女山玻璃桥位于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玻璃桥”是由透明玻璃板铺成的桥面构成。
站在上面,你可以俯瞰整个峡谷,感受到高空的惊险和刺激。
这里也是拍照的好去处,可以留下一张令人难忘的照片。
总之,武隆周边的景点非常多,每个景点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特色。
如果你来到了武隆,不妨花时间去探索周边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
重庆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重庆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912e5983cc22bcd126ff0cd5.png)
男
75岁
40
濯水后河戏
第二批
黔江区
徐余清
女
63岁
41
亚亚戏
第三批
云阳县
黄代财
男
70岁
42
面具阳戏
第一批
酉阳县
陈永霞
男
59岁
43
木蜡庄傩戏
第二批
彭水县
李应中
男
64岁
44
川剧
第一批
川剧院
熊平安
男
66岁
45
张建平
男
59岁
46
吴子健
男
56岁
47
黄荣华
女
53岁
48
曲艺
四川竹琴
第一批
万州区
谭华波
男
53岁
49
男
38岁
31
后坝狮舞
第三批
万盛区
张晓玲
男
47岁
32
梁平狮舞
第三批
梁平县
刘培福
男
62岁
33
瑞兽金狮
第三批
开县
邹振柱
男
60岁
34
车车灯
第二批
开县
李文成
男
62岁
35
石柱板凳龙
第三批
石柱县
余绍军
男
39岁
36
传统戏剧
川剧、川剧音乐
第二批
沙坪坝区
陈耀祖
男
78岁
37
李成一
男
73岁
38
王家麒
男
72岁
39
川剧
第三批
九龙坡区
梁平县
陈永远
男
重庆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重庆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https://img.taocdn.com/s3/m/dcacc741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77.png)
重庆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序号 编号 项 目 名 称 项目类别 申报地区或单位1 Ⅰ―19 钟云舫民间故事民间文学 江津区2 Ⅰ―20 巫山龙洞传说 巫山县3 Ⅰ―21 巫咸孝文 巫溪县4 Ⅱ―76 三峡背二歌传统音乐 万州区5 Ⅱ―77 谢家锣鼓黔江区6 Ⅱ―78 黎水拗岩号子7 Ⅱ―79 薅草锣鼓8 Ⅱ―80 泛川派古琴艺术 大渡口区9 Ⅱ―81 南山古琴艺术 南岸区10 Ⅱ―82 翻叉号子长寿区11 Ⅱ―83 龙溪河拖滩号子12 Ⅱ―84 永兴吆喝 江津区13 Ⅱ―85 薅草锣鼓 城口县14 Ⅱ―86 梁山吹打 丰都县序号 编号 项 目 名 称 项目类别 申报地区或单位15 Ⅱ―87 榨菜踩池号子16 Ⅱ―88 高峰薅秧歌垫江县17 Ⅱ―89 高安唢呐18 Ⅱ―90 石桥木叶吹奏武隆县19 Ⅱ―91 平桥薅秧号子20 Ⅱ―92 开州民歌 开 县21 Ⅱ―93 五句子歌 云阳县22 Ⅱ―94 酉阳吹打酉阳县23 Ⅱ―95 咚咚喹24 Ⅲ―43 南岸狮舞传统舞蹈 南岸区25 Ⅲ―44 迎龙镇民间莲萧26 Ⅲ―45 双石小金龙 永川区27 Ⅲ―46 双江莲萧潼南区28 Ⅲ―47 五节龙舞29 Ⅲ―48 新民春牛舞 垫江县30 Ⅲ―49 左家坪高台狮舞 忠 县31 Ⅲ―50 大宁河巫舞 巫溪县32 Ⅳ―24 川剧传统戏剧 万州区33 Ⅳ―25 涪州川剧 涪陵区34 Ⅳ―26 苞谷灯戏 酉阳县序号 编号 项 目 名 称 项目类别 申报地区或单位35 Ⅴ―14 花鼓曲艺 长寿区36 Ⅴ―15 谐剧 重庆演艺集团曲艺分公司 37 Ⅴ―16 相声38 Ⅵ―20 八卦掌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九龙坡区39 Ⅵ―21 石蟆百戏伎艺 江津区40 Ⅵ―22 苏家拳荣昌区41 Ⅵ―23 万灵镇游艺系列42 Ⅵ―24 夔龙术 奉节县43 Ⅶ―33 罗氏剪纸传统美术 万州区44 Ⅶ―34 巴渝民间泥塑(万州泥塑、合川泥塑、龙水泥塑、邱氏泥塑)万州区、合川区、大足区、忠县45 Ⅶ―35 渝州竹雕(万州竹雕、大足竹雕)万州区、大足区46 Ⅶ―36 叶脉画渝中区47 Ⅶ―37 葫芦烙画48 Ⅶ―38 关氏卵石雕刻技艺 大渡口区49 Ⅶ―39 琼缘刺绣沙坪坝区50 Ⅶ―40 汉艺斋木竹雕刻技艺51 Ⅶ―41 巴人漆艺传统美术南岸区 52 Ⅶ―42 北碚布艺 北碚区序号 编号 项 目 名 称 项目类别 申报地区或单位53 Ⅶ―43 合川根雕 合川区 54 Ⅶ―44 秀山金珠苗绣 秀山县 55Ⅶ―45 彭水苗绣彭水县 56 Ⅷ―122 万州杂酱面传统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万州区57 Ⅷ―123 濯水石鸡砣土陶制作技艺 黔江区58 Ⅷ―124 鲊(渣)海椒传统制作技艺 59 Ⅷ―125 黔江鸡杂传统制作技艺 60 Ⅷ―126 黔江牛肉脯传统制作技艺 61 Ⅷ―127 涪州腌腊肉传统制作技艺 涪陵区 62 Ⅷ―128 重庆周氏古船模型制作技艺 渝中区63 Ⅷ―129 陈氏抄手传统技艺 64 Ⅷ―130 谢氏烧烤传统制作技艺 大渡口区 65 Ⅷ―131 刘氏根雕书法技艺 沙坪坝区66 Ⅷ―132 磁器口陈麻花传统制作技艺 67 Ⅷ―133 南泉豌豆面传统制作技艺 南岸区 68 Ⅷ―134 古佛徐氏手工面制作技艺 北碚区69 Ⅷ―135 重庆泡菜传统制作技艺 70 Ⅷ―136 飞泉鲜花椒油低温制作技艺渝北区71 Ⅷ―137刘记永吉盐水鸭传统制作技艺序号 编号 项 目 名 称 项目类别 申报地区或单位72 Ⅷ―138 巴国阴米传统制作技艺73 Ⅷ―139 三不加酱油传统酿造技艺南川区74 Ⅷ―140 三不加食醋传统酿造技艺75 Ⅷ―141 来凤鱼传统烹饪技艺 璧山区76 Ⅷ―142 何氏制墨技艺 铜梁区77 Ⅷ―143 书画传统装裱与修复技艺荣昌区78 Ⅷ―144 烧酒房传统酿造技艺79 Ⅷ―145 黑山谷传统生态茶叶栽培与制作技艺万盛经开区80 Ⅷ―146 鸡鸣贡茶传统制作技艺传统技艺 城口县81 Ⅷ―147 永安梅咂酒传统酿造技艺 垫江县82 Ⅷ―148 鸭江老咸菜传统制作技艺武隆县83 Ⅷ―149 火炉药膳羊肉传统制作技艺84 Ⅷ―150 白马天然蜂蜜传统酿制技艺85 Ⅷ―151 谢氏铁匠传统锻造技艺忠 县86 Ⅷ―152 良玉汤圆粉传统制作技艺87 Ⅷ―153 紫水豆腐传统制作技艺开 县88 Ⅷ―154 南门红糖古法熬制技艺89 Ⅷ―155 陶器传统制作技艺云阳县 90 Ⅷ―156 鱼泉酶豆渣传统制作技艺序号 编号 项 目 名 称 项目类别 申报地区或单位91 Ⅷ―157 斑鸠叶凉粉传统制作技艺 奉节县 92 Ⅷ―158 大昌雪枣传统制作技艺 巫山县 93 Ⅷ―159 老鹰茶传统制作技艺巫溪县 94 Ⅷ―160土家倒流水豆腐干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石柱县95 Ⅷ―161辛家老店豆腐乳传统制作技艺秀山县96 Ⅷ―162 洪安腌菜鱼传统制作技艺 97 Ⅷ―163 酉阳传统造纸技艺 酉阳县98 Ⅷ―164 龙潭鸭子龙彩扎技艺 99 Ⅷ―165 柚子龟传统制作技艺 100 Ⅷ―166 龚滩镇绿豆粉传统制作技艺 101 Ⅷ―167 酉阳白酒传统酿造技艺 102 Ⅷ―168 土家油茶汤传统制作技艺 103 Ⅷ―169 麻旺醋传统酿造技艺 104 Ⅷ―170 藤茶传统制作技艺 105 Ⅷ―171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彭水县 106 Ⅷ―172 郁山泼炉印灶制盐技艺 107 Ⅷ―173 彭水米花传统制作技艺 108 Ⅸ―14 曾氏“正骨术”传统医药黔江区序号 编号 项 目 名 称 项目类别 申报地区或单位 109 Ⅸ―15 恒合正骨推拿术 渝中区110 Ⅸ―16 武医合璧 九龙坡区 111 Ⅸ―17 陪都传统膏药制作技艺 南岸区112 Ⅸ―18 九禽形意推拿功法 渝北区113 Ⅸ―19 伍舒芳膏药传统制作技艺 合川区114 Ⅸ―20 诸佛冯氏蜂毒疗法 彭水县115 Ⅹ―34 马喇龙灯习俗民俗 黔江区116 Ⅹ―35 跳磴民居上梁习俗 大渡口区117 Ⅹ―36 盂兰盆节九龙坡区 118 Ⅹ―37 九龙楹联习俗119 Ⅹ―38 綦江苗族传统婚俗 綦江区120 Ⅹ―39 更鼓红苗“绷鼓”仪式万盛经开区 121 Ⅹ―40 王家坝红苗秋坡会122 Ⅹ―41 凤来大石箐香会 武隆县 123 Ⅹ―42 巫文化的禁忌 巫山县。
土家族民居建筑参考
![土家族民居建筑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fea11eb0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4d.png)
武隆县传统民居风貌改造 2011.07
设计思想与启示
• 对山地地形旳尊重和利用 “借天不借地”旳建筑形式能最大程度
地争取空间,手法多变,具有广泛旳地形适 应性,能满足不同旳需求,简便而又丰富多 彩
• 特色空间与行为习惯 老式民居中旳特色空间不但与气候环境
有关,也与人们旳生活习惯和方式、功能旳 安排有关。如跑马廊、晾晒台、吊脚空间、 退堂空间、美人靠旳设置等,都与与人们老 式旳生活习惯和日常行为相适应,值得当代 设计参照和借鉴。
也常用回纹万棱条等装饰。 栏杆旳柱顶、挑枋骑下常以“瓜子垂”装
饰。柱子之间用月梁连接,使吊脚楼显得厚重, 朴实。也在细部上取得统一旳效果。
武隆县传统民居风貌改造 2011.07
特征总结
• 富有土家族特色,同步受盐商文化影响旳干栏式建筑 • 以穿斗式构架、硬(歇)山顶、跑马廊、封火墙为主要特征元素 • 结合自然气候地形设计,采用本地木材、砖石修建 • 色彩美观素雅,脊饰、吊柱精致多样
聚落中轻盈通透旳屋顶交错有致,形 成了一道独特旳景观。
武隆县传统民居风貌改造 2011.07
建筑元素
封火山墙是随徽商、北方盐商入
川而带来旳建筑形式,常见于长江沿岸 旳盐运古镇。
川渝地域封火山墙组合常见旳形态 有三角尖山形、和阶梯形马头墙。
武隆县传统民居风貌改造 2011.07
建筑元素
跑马廊栏杆式样多种,除了直棂栏杆外,
武隆县传统民居风貌改造 2011.07
建筑符号
屋脊、侧脊——模仿老式做法、屋顶、封火墙、门斗挑檐采用同一套手法
门窗——沿街店面 旳门主要为板门,外 设门斗。窗花选择精 致细腻旳纹样,起到 良好旳装饰效果
武隆县传统民居风貌改造 2011.07
重庆的民俗文化简介
![重庆的民俗文化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d992a2c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c7.png)
重庆的民俗文化简介
重庆民俗文化是以巴渝文化为基础,以本土宗教为特色,以民间风俗为依托,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吸收外来文化而形成的独特文化。
重庆民俗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包括物质民俗、制度民俗、精神民俗三大部分。
物质民俗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和生活条件。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分工的不断细化,物质民俗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原始人获取食物到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从最初简单的取暖方式到现在各种取暖设备;从最早的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劳动到现在的规模巨大、分工明确、结构复杂的生产单位。
这一切无不反映出人类物质生活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而物质生活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又会影响到人们精神生活状况,反过来,人们精神生活状况又会反作用于物质生活条件。
制度民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文化形式,在整个社会文化系统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制度民俗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1 —1 —。
重庆武隆旅游20年三大启示
![重庆武隆旅游20年三大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4cf9d5bd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10.png)
-83-NOV 2014武隆地处武陵山与大娄山结合部,千里乌江由东向西横贯全境,幅员面积2901平方公里,人口大约41万。
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高山、峡谷、溶洞、天桥、河流等地形地貌,喀斯地貌发育十分完整,形成了世界罕见的地质奇观。
长期以来,武隆人民主要以农业为生,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由于工农业发展比较优势差,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缓慢,人们生活比较贫穷,是国家级贫困县。
从1994年5月1日芙蓉洞正式对外开放起,武隆人开始认识旅游,接触旅游,发展旅游,开始尝试以旅游来发展县城经济的路子。
这条路一走就是20年。
回顾20年武隆旅游发展历程,有太多的艰难与挫折,同时也有太多的感慨与辉煌,最为值得总结的有以下三大启示:一、秉承生态理念,始终把生态价值作为第一价值,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局面生态是一个系统,它包括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两大组成部,生态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同时也是价值无限的再生能源。
习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说:“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一个地区发展最具竞争的条件,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最大本钱。
”党的十八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局等就充分说明生态的重要性及价值所在。
武隆人从开始发展旅游起,对生态就特殊敏感。
在生态理念、生态目标、生态价值、生态经济、生态文明等方面重庆武隆旅游20年三大启示武隆县旅游局副局长 陈保洪作了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
把“绿色崛起,富民强县”作为发展战略,明确把爱护“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鸟一兽,江河溪流”写入县委全委报告中,与此同时,武隆人一直思考,探索如何将生态资源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20年的实践探索,武隆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发展经济双赢的成功路子,其主要做法有以下两个方面:(一)做大生态资源总量,提高生态品牌价值1.利用工程措施,增加森林生态总量。
武隆县充分利用国家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长江功能防护林工程等重点林业工程,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和保护力度,使森林面积及森林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从《印象武隆》看川江号子的传承
![从《印象武隆》看川江号子的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a14cc304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a9.png)
内容摘要
针对川江号子保护传承中存在的问题,本次演示提出以下措施:首先,加强 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川江号子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大众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 其次,积极培养新的传承人,为这一艺术形式注入新的生命力,确保其在未来的 发展中得以延续;最后,加强政策法规建设,为川江号子的保护传承提供有力的 法律保障。
为了让川江号子得到更好的传承,《印象武隆》团队还开展了一系列的非物 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他们深入挖掘整理川江号子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通 过舞台上的表演和剧场的精心设计,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 此外,《印象武隆》还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川江号子传承人,通过传承人的言传身 教,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川江号子的学习中来。这些努力使得川江号子这一非物质 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发展。
从《印象武隆》看川江号子 的传承
《印象武隆》:川江号子的重生 与传承
《印象武隆》:川江号子的重生与传承
在重庆市武隆县的群山之间,横亘着一条壮美的峡谷,这里上演着一场震撼 人心的实景歌会——《印象武隆》。这场由张艺谋任艺术顾问,王潮歌、樊跃任 总导演,100多位特色演员现场真人真情献唱的演出,是对于川江号子这一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全新诠释和传承。
标题:留住川江的魂魄:论川江号子的历史传承性
最后,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川江号子的国际传播。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底蕴 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川江号子应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通过各种国际文化 交流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川江号子的魅力,从而提高川江号子的国际知 名度和影响力。
标题:留住川江的魂魄:论川江号子的历史传承性
参考内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题:留住川江的魂魄:论川江 号子的历史传承性
标题:留住川江的魂魄:论川江号子的历史传承性
武隆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隆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https://img.taocdn.com/s3/m/f68a1848af1ffc4ffe47acd0.png)
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所在区域
1
石龙根雕
传统技艺
芙蓉街道
2
武隆民间传说
民间文学
3
青吉棕编
传统技艺
4
广阳青岗籽份传统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凤山街道
5
白马天尺手工茶传统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白马镇
6
江口猪血粑传统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江口镇
7
江口三河口花酒传统酿造技艺
传统技艺
传统技艺
羊角镇
54
羊角民间故事
民间文学
55
羊角百年家训
民俗
56
羊角猪油醪糟传统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57
武隆民间方言
民间文学
武隆区
58
武隆铁锅羊肉传统烹制技艺
传统技艺
59
武隆霉豆腐传统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60
武隆碗碗羊肉
传统技艺
61
武隆米豆腐传统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62
武隆魔芋传统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63
武隆袱子传统写法传统技艺44源自大洞河天麻药膳鸡传统烹制技艺
传统技艺
45
鸭江蔡龙湾蜂蜜传统酿造技艺
传统技艺
鸭江镇
46
鸭江冰粉传统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47
鸭江剪纸
传统美术
48
黄莺灰豆腐传统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黄莺乡
49
黄莺棉絮传统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50
黄莺油醪糟传统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51
黄莺根雕
传统美术
重庆各区县风俗
![重庆各区县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b53cf44ce518964bcf847ce5.png)
重庆各区县风俗重庆市下辖40个行政区县(自治县)除主城九区外的10个区:万州区、涪陵区、万盛区、双桥区、黔江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万州:初一要去太白岩爬山捡柴相传太白岩是李白曾经去过的地方,捡柴是为了在新的一年初捡“财”涪陵:踩池子“踩池子”是制做涪陵榨菜一种必不可少的劳动。
艰辛和智慧酿出了涪陵榨菜那鲜、香、脆的独特风味,十多次加工、十多种工艺,唯有腌制时“踩池子”是最富有享受的劳动。
腌制榨菜时,在池内铺上一层菜头,拾在菜头上洒上一定比例的食盐,将菜和盐踩得严严实实。
一层一层地踩、一层一层地叠高,直到池满,当地人叫做“踩池子”。
“踩池子”又是一种极为风趣的劳动。
口要喊、脚要踩,需要所有的踩池人动作协调一致,齐心合力。
一人领喊,众人附和,似川江号子。
声音粗犷豪放,很气派;言词丰富,娓婉动听;而且从不会有膛舌现象和语言障碍。
“踩池子”不分男女老幼,自由组合,几人或十几人踩一个池,池子通常一间屋子大小,用条石或水泥筑成,低于地面成方形或长方形。
踩池人的动作很好看,双手反背着,一左一右,一前一后,有节奏有韵律地跟着指挥员的号子声调,用力地踏着脚,合拍地旋转着。
口里喊着号子,脚上踩着拍子,人头攒动,高潮迭起。
那声势、那气派,听来象是在赛歌,看去又似跳着踢踏舞。
真是风情浓浓,诗情浓浓,令人陶醉。
黔江:黔江目前结婚的风俗是头一天,在新娘家办花园酒,意思就是待嫁的姑娘,答谢父母、亲戚以及身边的朋友.当天下午,男方会带着聘礼来到女方家.聘礼齐全,大到衣物、小到头上的发卡、头绳、袜子等.还有好多吃的、米、酒、烟等.新娘子在结婚当天会请命好的长者给自己上头,梳头时,长者会一边梳一边念:"一梳梳到头……一梳梳到尾"(具体的语句有点忘记了)所以聘礼中还要用一个小盒子装上给上头人的礼物:一条毛巾、一把梳子(最好是红色、老式为佳)一块生猪肉、两个红包。
聘礼的数量都以双数为佳,比如衣服要2套、4套等,鞋子也最好是2双、4双……,其意思就是好事成双。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https://img.taocdn.com/s3/m/17aa092ea5e9856a5612609b.png)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民间文学序号项目申报地区或单位1 、走马镇民间故事九龙坡区二、民间音乐2、川江号子重庆市艺术研究所3、石柱土家啰儿调石柱土家族自治县4、南溪号子黔江区5 、接龙吹打巴南区6、金桥吹打万盛区7、梁平癞子锣鼓梁平县8、木洞山歌巴南区9、鞍子苗歌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10、永城吹打綦江县11、秀山民歌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2、薅草锣鼓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3、酉阳民歌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4、小河锣鼓渝北区15、后坝山歌黔江区16、梁平抬儿调梁平县17、土家斗锣石柱土家族自治县18、甘宁鼓乐万州区19、龙骨坡抬工号子巫山县20、五句子山歌巫溪县三、民间舞蹈21、铜梁龙舞铜梁县22、北泉板凳龙北碚区23、摆手舞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24、大傩舞璧山县25、巫舞开县26、狮舞潼南县四、传统戏剧27、川剧重庆市川剧院28、梁山灯戏梁平县29、面具阳戏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30、接龙傩戏巴南区31、阳戏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32、余家傩戏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33、石壕杨戏綦江县34、踩堂戏巫山县五、曲艺35、四川评书(重庆)重庆市曲艺团36、车灯重庆市曲艺团37、川东竹琴万州区六、杂技与竞技38、中塘向氏武术黔江区39、木洞龙舟巴南区七、民间美术40、梁平木版年画梁平县41、蜀绣渝中区八、传统手工技艺42、梁平竹帘梁平县43、重庆漆艺重庆市艺术研究所44、龙灯彩扎工艺铜梁县45、荣昌陶器荣昌县46、荣昌折扇荣昌县47、荣昌夏布荣昌县48、涪陵榨菜制作工艺涪陵区49、合川桃片合川区50、合川峡砚合川区51、永川豆豉永川区52、艺庐微刻永川区53 、龙凤花烛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54、老腊肉制作工艺城口县55、朗溪竹板桥造纸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56、纸竹工艺武隆县九、传统医药57、刘氏刺熨疗法渝中区十、民俗58 、秀山花灯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59、丰都庙会丰都县60、万盛苗族踩山会万盛区61、塘河婚俗江津区62、尝新荣昌县。
武隆羊角古镇——铭记“纤夫”这个历史符号!
![武隆羊角古镇——铭记“纤夫”这个历史符号!](https://img.taocdn.com/s3/m/cd57c55731b765ce05081471.png)
武隆羊角古镇——铭记“纤夫”这个历史符号!如果说,人们要探寻千里乌江悠远的历史,为其流域中的古镇标注其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符号,武隆羊角镇应该是一座纤夫拉来的古镇!羊角镇位于武隆县西部,东与土坎镇接壤,西与白马镇相邻,南与车盘乡、北与木根乡和涪陵区龙塘乡相接。
清乾隆五十年(1785),李家湾山崩,乱石泥流在江边堆积成碛,形式羊角,得名羊角碛。
由于“五里滩”(千里乌江第一长滩)滩险水急,上下货船在此卸货,服务业逐步兴起而形成集镇。
这里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是重庆有名的千年古镇。
因有五里长的险滩,羊角碛变成了船只不能逾越的“天堑”,有“乌江第一险滩”之称。
就是这么一个险滩恶水的地方,催生出了一群不畏艰苦、敢于拼搏、坚强刚毅的纤夫们。
当沉寂的乌江峡谷响起雄浑激昂的纤夫号子时,荒凉沉睡的羊角碛瞬间被纤夫的号子和足迹,点画成一幅幅生动活跃的历史画卷。
纤夫虽然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是纤夫精神不能忘记。
纤夫文化主题古镇,还原鼎盛时期的繁荣景象,挂满大大小小灯笼的古镇商铺;品茶议商的老旧茶馆;沿街叫卖吆喝的过街小贩;喝酒划拳声声吼叫的酒店客栈......将带入人们重返繁华的乌江羊角古镇的梦幻之境。
古镇将按照国家4A级景区打造,开街后驻足古镇,游客即可环顾白马山、仙女山之雄奇,纵览乌江画廊之旖旎,自然风光美不胜收。
天地悠悠,岁月悠悠,时光流逝,古镇永存。
为让更多人铭记纤夫这一珍贵的历史符号,纤夫所代表的隐忍、团结、不辞辛苦的精神正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武隆羊角古镇也将成为歌颂乌江纤夫文化的精神“补给站”。
羊角有三宝:豆干、老醋、猪腰枣,武隆县羊角镇保存了武隆人太多的记忆。
羊角是中国豆腐干之乡,千来米长的羊角镇,居然排列着“羊角”、“杨聂”、“王平”、“樊三”、“双鸽”等二三十家豆制品店。
豆干是利用羊角镇的地下水,加上武隆山区的多种中药材制成的卤水,经反复卤制而成的,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历程。
羊角老醋始创于十八世纪,生产十分考究,以大米、小麦为主要原料,辅以四十多种名贵中药材,用羊角镇独特泉水精制而成。
重庆武隆县民俗文化
![重庆武隆县民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917bc51c581b6bd97f19eaa2.png)
武隆民间舞武隆县人民历来都具有艰苦朴素,勤劳勇敢、憨厚、淳朴的美德。
武隆县历史悠久,早在五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有这块土地上养育生息,而且建县比较早,在蜀汉延熙十三年(公元250年)就在今日白马建置汉平县,先后在这块地盘上建置过信宁、武龙、都濡等四个县。
春秋战国时期,武隆为巴楚相交的出入孔道,从两汉时期莫葬出土的文物中就有各种舞俑、衣物等器型、人物交往繁盛、常以舞相迎。
人类生活和开始,就是舞蹈历史的开始。
明代朱载培的《乐律全书》记载“盖乐心内发,感物支,不觉手足自运,欢乐之至也”。
口不能表达的,就用手之舞足之蹈之。
人受外界事物的感动下,手和脚就自然动起来,达到非常欢乐的境地,这就产是产生舞蹈的由来。
舞蹈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最原始的舞蹈多是反映狩猎和模仿鸟兽的动作而来,这就慢慢产生了生活舞蹈。
另外,当时人们对大自然没有科学的理解,产生了祈神和祷祝活动。
后来就逐渐产生了宗教、祭祀的巫舞。
特别是在民族地区,这种舞蹈的成份相当重,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为发在劳动之余,减轻疲劳,庆贺丰收,招男嫁女,婚丧喜庆,求神拜佛,又产生了一些人们喜欢的各种民族民间舞蹈和自娱性的舞蹈,从而流传至今。
现将武隆县民间舞蹈的流传情况及动律特点作如下简略介绍。
(一)坛枪舞:属巫舞的一个舞种,农村又叫“跳坛”。
建国前,流传在武隆县各地乡村。
据说人们为了免除灾祸就要许愿“跳坛”。
如果你许了愿到时就不要跳,不然就会有灾难降临。
跳坛分墩墩坛和兜兜坛,一般是跳墩墩坛。
跳兜兜坛又叫请“小神子”。
跳时在兜兜的周围插上很多小旗子表示千军万马,反它敬奉得好一夜之间它就可使你富裕起来,如果把它得罪了,一夜之间它就可以把你搞得倾家荡产。
在表演时,舞者的基本动作,主要是翻天车、地车、左车、右车、盘龙车,动作性较强,以连续串翻身、绞脚步连续翻身等。
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快速旋转和翻身为基本动律。
动作激情奔放,相互配合,对称性较强,现已很少表演。
(二)打财神:属有娱必舞蹈的一种。
重庆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重庆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https://img.taocdn.com/s3/m/e419653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7e.png)
葛兰石狮艺术
58 Ⅶ―32
重庆面塑
59 Ⅷ―87
诗仙太白酒传统酿制技艺
60 Ⅷ―88
花丝镶嵌传统工艺
61 Ⅷ―89
九园包子传统制作技艺
62 Ⅷ―90 重庆陆稿荐卤菜传统制作技艺
63 Ⅷ―91
王鸭子传统制作技艺
64 Ⅷ―92
正东担担面传统制作技艺
65 Ⅷ―93
德元酸梅汤传统制作技艺
66 Ⅷ―94
重庆大漆制作技艺
67 Ⅷ―95
重庆饶氏核桃雕刻技艺
68 Ⅷ―96 桥头火锅调料传统熬制技艺
69 Ⅷ―97
贾氏桂花酒传统酿造技艺
70 Ⅷ―98
北碚豆花传统制作技艺
71 Ⅷ―99
大足铁山竹编
72 Ⅷ―100
邮亭鲫鱼传统制作技艺
73 Ⅷ―101
土沱麻饼传统制作技艺
74 Ⅷ―102
渝北老窖酿造技艺
75 Ⅷ―103 西兰卡普(土家织锦)制作技艺
麻辣鸡块传统技艺
86 Ⅷ―114
垫江酱瓜传统制作技艺
项目类别 传统技艺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 位
长寿区 市文研院
万州区 渝中区 渝中区 渝中区 渝中区 渝中区 渝中区 大渡口区 南岸区 南岸区 南岸区 北碚区 大足区 大足区 渝北区 渝北区 黔江区 长寿区 合川区 永川区 荣昌县 璧山县 璧山县 璧山县 梁平县 梁平县 丰都县 垫江县
项目名称
后坪木器制作工艺 羊角老醋传统制作技艺 乌杨白酒传统酿造技艺
开州龙珠茶制作技艺 冉氏霉豆卷传统制作技艺
打牮拨正 巫溪传统手工制盐技艺 李志沧传统中医正骨术 郭昌毕中医跌打损伤传统疗法
赵氏雷火灸 老氏静卧养生法 刘氏“捏膈食筋”疗法 柴氏推灸养生祛病法
武隆旅游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武隆旅游社会实践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a0d96ea8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1.png)
武隆旅游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在这次武隆旅游社会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旅游业对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武隆县作为重庆市的一个重要旅游目的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
首先,在游览华山飞瀑景区的过程中,我被其壮丽的自然景观深深折服。
站在雄伟的瀑布前,听着水流的轰鸣声,感受着水珠溅起时带来的清凉,我不禁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到敬畏。
同时,游览过程中的解说员对景区的介绍和讲解也让我对华山飞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次实践让我认识到,旅游不仅是欣赏美景的机会,更是学习和增长知识的机会。
其次,我还参观了武隆的博物馆和民俗村,了解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历史。
博物馆展示了丰富的文物和历史遗迹,通过对展品的观看和解说,我对武隆的过去和现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民俗村则展示了武隆的民风民俗和传统手工艺,我有幸亲身体验了编竹篮、绣花等民间手工活动,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些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对于一个地方的特色旅游发展至关重要。
最后,我还参观了武隆的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
无论是酒店、餐厅还是旅游设施,都展现了武隆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的规模和水平。
在旅游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情和友好,无论是旅游工作人员还是当地居民,都对我们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服务。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旅游不仅是景点的存在,更离不开背后的服务和支持。
通过这次武隆旅游社会实践,我不仅增长了见识,还深刻认识到旅游业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相信我应该积极参与和支持地方旅游发展,为我国的旅游业贡献一份力量。
同时,我也意识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只有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当地的传统文化,才能真正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隆民间舞武隆县人民历来都具有艰苦朴素,勤劳勇敢、憨厚、淳朴的美德。
武隆县历史悠久,早在五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有这块土地上养育生息,而且建县比较早,在蜀汉延熙十三年(公元250年)就在今日白马建置汉平县,先后在这块地盘上建置过信宁、武龙、都濡等四个县。
春秋战国时期,武隆为巴楚相交的出入孔道,从两汉时期莫葬出土的文物中就有各种舞俑、衣物等器型、人物交往繁盛、常以舞相迎。
人类生活和开始,就是舞蹈历史的开始。
明代朱载培的《乐律全书》记载“盖乐心内发,感物支,不觉手足自运,欢乐之至也”。
口不能表达的,就用手之舞足之蹈之。
人受外界事物的感动下,手和脚就自然动起来,达到非常欢乐的境地,这就产是产生舞蹈的由来。
舞蹈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最原始的舞蹈多是反映狩猎和模仿鸟兽的动作而来,这就慢慢产生了生活舞蹈。
另外,当时人们对大自然没有科学的理解,产生了祈神和祷祝活动。
后来就逐渐产生了宗教、祭祀的巫舞。
特别是在民族地区,这种舞蹈的成份相当重,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为发在劳动之余,减轻疲劳,庆贺丰收,招男嫁女,婚丧喜庆,求神拜佛,又产生了一些人们喜欢的各种民族民间舞蹈和自娱性的舞蹈,从而流传至今。
现将武隆县民间舞蹈的流传情况及动律特点作如下简略介绍。
(一)坛枪舞:属巫舞的一个舞种,农村又叫“跳坛”。
建国前,流传在武隆县各地乡村。
据说人们为了免除灾祸就要许愿“跳坛”。
如果你许了愿到时就不要跳,不然就会有灾难降临。
跳坛分墩墩坛和兜兜坛,一般是跳墩墩坛。
跳兜兜坛又叫请“小神子”。
跳时在兜兜的周围插上很多小旗子表示千军万马,反它敬奉得好一夜之间它就可使你富裕起来,如果把它得罪了,一夜之间它就可以把你搞得倾家荡产。
在表演时,舞者的基本动作,主要是翻天车、地车、左车、右车、盘龙车,动作性较强,以连续串翻身、绞脚步连续翻身等。
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快速旋转和翻身为基本动律。
动作激情奔放,相互配合,对称性较强,现已很少表演。
(二)打财神:属有娱必舞蹈的一种。
主要流传在我县江口区临近彭水县和贵州省的几个乡。
它是在春节期间人们喜欢娱乐性的舞蹈。
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这一带农民每家每户都要请来跳此舞。
以求大吉大利,财源茂盛,六畜兴旺。
表演者一人扮三花脸,一人扮幺妹,舞者领唱,锣鼓伴奏者帮腔。
见啥唱啥可即兴表演,唱词都是带奉承吉利的话。
主要以左右小晃手,左右靠脚合掌,踏步转身相互对转等为基本动律,它的特点在表演时要风趣、幽默诙谐,动作灵活。
(三)莲宵舞:建国前后流传在武隆县民间,属自娱性的舞蹈。
不用舞台,不择地点,街头院坝都可打起来。
一般在逢年过节和重大节日时表演。
我县莲宵分双打和单打。
单打和其它地区流传的动作基本相同。
双打表演者两手各执一根莲宵,击的部位和打法又有所不同,舞者执莲宵,击脚尖、腰、背、大腿、脚心等身体各个部位,主要有勾脚、后翻脚、跳、跃、走、绕线八字为基本动律。
(四)腰鼓舞:是在建国后,由西南服务团一个叫李君的同志带来武隆县的。
主要流传在沿江一带场、镇,在欢庆重大节日时候表演。
人数不限,男女均可,主要动作有十路。
其中有前进跳,后一捶,加三点等为主要动律。
(五)狮舞:狮舞是武隆县民间流传最广、历史最长的一个民间舞种。
几乎每个乡、村都有玩狮者,有玩地狮和高台狮之分。
其中又分寿狮和孝狮。
寿狮在生朝满日、祝寿时玩。
孝狮则是在办喜事时玩,主要套路,地狮有:1、平地滚绣球;2、美女梳头;3、大舜耕田;4、太公钓鱼;5、天鹅抱蛋;6、滚九连环;7、麒麟送子;8、拆字等一百多种套路。
高台舞狮有:1、黄莺展翅;2、翻天印等。
一般是一人扮大头和尚,两人玩狮,建国前武隆县民间艺人最多可玩高台狮上十七张桌子。
(六)龙灯舞:主要分耍龙、烧龙、孝龙、水龙。
一般是玩九栋龙,也在玩十二栋的。
表演以滚龙、穿花龙、上山龙、下山龙等为基本动作组合。
(七)橙香龙舞(又名橙子龙):流传在武隆沿江和乡村的场镇,属儿自娱乐自乐性舞蹈。
每年中秋节玩,动作和玩耍龙动作基本相同。
(八)花船舞:以一人扮幺妹,一人扮艄翁,幺妹在表演时坐于船中,艄翁划船以跑园场、走碎步、上三步、退四步、走十字步为基本动律。
(九)蚌壳舞:是女扮蚌壳精,男扮渔翁。
主要动作是:有碎步、十字步、左右弓步等为基本动律。
(十)堂二行路舞:属跳阳戏的一段。
表演者为一人,以走绞脚步、绕线八字,手做大箭头、二箭头、三元箭、四支箭等象形动作为基本动律。
(十一)打场舞:属农民在劳动中的一种自娱性舞蹈。
动作基本上是平时劳动的重复,在收草头、园场、创草、翻叉等主要动律。
主要流传在平桥、鸭江一带。
(十二)秧歌舞:秧歌舞是建国后由西南服务团传来武隆县的。
它原来流传于北方,有各种秧歌,是在重大节日时和欢送英雄,模范、参军、结婚时表演,人数不限,男女均可。
一般都化装成北方男女青年模样,分大秧歌和小秧歌,基本动作是进两步,退一步或溜十字步。
老鹰茶老鹰茶,又称老荫茶。
乌江流域沿河、务川、彭水称老鹰茶,武隆、涪陵、南川有称老鹰茶,也有称老荫茶。
老鹰茶植物学名称豹皮樟,属樟科木本常绿植物,是北纬30度线上安徽、湖北、重庆、贵州、四川一带海拔1000米山区生长的一种高大常绿乔木,叶互生,叶质甚厚,色泽深绿。
《野生经济植物志》名曰老鹰茶,老岩茶、老人茶、老荫茶是别称。
老鹰特别喜欢在长有老鹰茶树的崖壁上筑巢,即使巢穴附近没有,也会从远处叼一些老鹰茶树的枝叶放在窝里。
强烈的樟科植物芳香油的味道,是蛇、鼠之类偷食幼鹰的动物害怕嗅这股味道,有了它,母鹰可以放心地把鹰宝宝搁在家里面独自出外觅食,这是民间关于老鹰茶一词的具体解说。
此茶只产于崇山峻岭之上,或在悬崖峭壁畔,一般只有像老鹰那样的飞禽才能飞到树上啄食树叶解渴,这也是民间一个朴素的解释,山区的老年人都喜欢喝此茶,此茶大多产在岩畔和阴山,阴和荫互通,就有了老人茶、老岩茶、老阴茶、老荫茶等不同称谓。
《本草纲目》有止咳、祛痰、平喘、消暑解渴等记载。
老鹰茶含芳香油多,因含多酚类化合物,泡饮时清香,滋味厚实,浅涩后甘。
还富含氨基酸、矿质元素、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黄铜酮类、多酚类、咖啡碱等物质,其含有高锌、高铁、高铬特征,有利于改善造血系统的功能。
老鹰茶含有其他微量元素如铷、磷等对脑神经和心血管具有保健作用。
成品茶汤色金黄带红,有强烈的樟科植物芳香油味,适合夏季饮用,有消渴去暑、消食解胀、解毒消肿、提神益智慧、明目健胃、散淤止痛、止泻、止嗝等多种功效。
武隆纸竹工艺武隆纸竹工艺历史久远,分布面广,遍及全县26个乡镇。
其内容十分丰富,在丧事、寿诞、街头游乐、逢年过节的庆典礼仪中,都有式样众多、制作精致的纸竹工艺品。
婚事剪喜字窗花;满十祝寿剪寿字,剪松鹤延龄,做宫灯挂在大门上,还做《八仙庆寿》木偶戏子,药发木偶焰火架等;丧事的纸竹工艺品种类繁多,最具特色。
灵屋是丧葬仪式中必不可少的纸竹工艺品。
其品类多达30多种。
在总体形式上,有背匣房、烽火房、三滴水房、一面向三面转房、三面向四面转房、四面向房等;在制作结构上,有内搬外斗(柱头和篾块混斗)、满穿斗(柱头全部穿斗)等;在纸质裱糊上,有平纸糊盖草房、卷纸糊盖瓦房、搓筒瓦盖琉璃房等。
其他纸竹工艺品也很丰富,主要有丧轿、金童玉女、金银宝山、士兵、车夫头、男马女轿、马夫、轿夫、幡、旗、伞、衣厢、高灯撞牌、孝龙、孝狮、土地、隔坛、铜蛇、铁狗、冥塔,还有灵官、鸟狱、牛头、马面、判官、小鬼、四值功曹、十仙女(香、花、灯、水、果、茶、食、宝、珠、衣十供养的供奉者等。
这些纸竹工艺品不仅制作精美,而且文化内涵也比较丰富。
如灵屋有对联24对,隔坛有对联12对,门楣隔坛有吊页35张、35字,还有宝塔诗3首,藏头诗5首,回文诗4首,破狱图案1张,游城图案1张,踩桥图案1张,佛教典故2则等。
摆设阵容庞大,气势宏伟,给人们一种艺术陶冶。
由于社会的发展,现代文化的广泛传播,自愿学习传统纸竹制作工艺者越来越少,这门技艺面临失传的境地。
抢救、保护工作急需进行。
武隆民间习俗之仡佬族风俗仡佬族散居在贵州省西部的织金、黔西、六枝、关岭等20多个县,少数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隆林各族自治县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广南、文山、富宁、马关等县。
武隆县境内也有仡佬族分布,有浩口苗族仡佬族乡,位于武隆县东南部,与贵州省相邻,芙蓉江于贵州省穿峡入境处,距县城61千米(武务路贯通后41千米)。
东与彭水县大丫乡相连,西南与贵州道真县洛龙镇、忠信镇接壤,北与本县石桥乡相连。
面积84.5平方千米,人口6498人。
辖浩口、何家、三汇、接官、邹家、落心6个行政村,29个农业社。
乡政府驻蓼垭。
江口电站库区尾端在境内,景点有芙蓉江、朱子溪峡谷风光、红军渡、石墙、古木参天的一线天等。
仡佬族有自已的语言,但各地仡佬语差别很大。
如今,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人还会仡佬话,汉语已成仡佬人的交际工具。
一部分人还会讲苗语、彝语或布依语等。
仡佬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信仰多神,崇拜祖先。
仡佬族主要从事农业。
手工打铁业比较发达,因此,史书上把有些地方的仡佬称为“打铁仡佬”。
习俗仡佬族生活习俗等方面和当地汉族相似。
仡佬族的禁忌有:平时不能站立或坐在家门口;有分娩或有丧事的人家,外人不得入内;妇女生孩子未满40天的,不能跨门槛,也不能到井边挑水。
仡佬族热情好客,亲戚朋友相聚,都要以酒为礼,遇到喜庆或节日,酒必不可少。
婚俗男女青年结婚时,男方须请媒人携带鸡、酒等物送给女家,如礼物被女方接收,就表示婚姻已经缔结。
居住在道真等地的仡佬族,在娶亲嫁女或宴请宾客时还要办“三么台”酒宴进行款待,即按特点顺序共分三台,第一台称茶席,喝清茶辅以各种糖果点心和香香(即核桃、板栗、花生、白果、葵花籽等);第二台称酒席,渴白酒,拌以各种凉菜及酸、咸、辣腌菜和香肠、盐蛋等;第三台称正席,上饭菜,菜中有扣肉吃“大菜”,招待客人时,客人不放筷,主人必须陪到底。
在婚嫁期间,亲友要把自家酿制的“爬坡”酒装坛,贴上红条,做为礼品,置于门外,内插长粽叶茎一根,男女客人可随意以茎为管吸吮。
食俗习惯日食三餐,早餐稀饭或酸汤烫饭,中餐和晚餐多为大米干饭或玉米干饭。
糯米食品,是仡佬族最喜食用的食品之一。
糯米一般都用来制作糯米粑,因制作方法不同,各具不同的风味。
食用时,常配以蜂蜜、红糖、白糖、芝麻、苏子等。
仡佬族大都喜欢把鲜菜做成酸菜和腌菜再吃,如用青菜、辣椒、大蒜、生姜混合腌制的酸辣菜,用香椿芽腌制的腌香椿,不仅可以凉拌,单独作菜,而且还可用来做成大菜(即扣肉底菜)。
肉类主要有猪肉、羊肉和牛肉、马肉,其中较有代表性的风味菜肴是用猪骨头、鸡肉加大量的辣椒粉舂碎,加各种佐料做成的辣椒骨,食用时既可单独做汤,又可与其他菜相配,制成各种风味菜肴。
仡佬族很喜欢吃辣食,吃法很多,如:将嫩辣椒放在干锅内爆成半熟,然后用油炒煳;或将嫩辣椒煮成半熟,晒干,吃时再用油炸,直接用来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