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2原子和原子核
高中物理 第十九章 原子核 第1节 原子核的组成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5-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
![高中物理 第十九章 原子核 第1节 原子核的组成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5-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3ef0e9490029bd64793e2c08.png)
第1节原子核的组成1.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
放射性元素自发地发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
2.α射线是高速氦核流,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γ射线是光子流。
3.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获得了质子,1932年查德威克证实了中子的存在。
4.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揭开了人们研究原子核结构的序幕。
一、天然放射现象1.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某些物质具有放射性。
2.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元素自发地发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
3.原子序数大于或等于83的元素,都能自发地发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有的也能放出射线。
4.玛丽·居里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发现了两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命名为钋(Po)和镭(Ra)。
二、三种射线1.α射线:实际上就是氦原子核,速度可达到光速的110,其电离能力强,穿透能力较差,在空气中只能前进几厘米,用一张纸就能把它挡住。
2.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它速度很大,可达光速的99%,它的穿透能力较强,电离能力较弱,很容易穿透黑纸,也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
3.γ射线:呈电中性,是能量很高的电磁波,波长很短,在10-10 m以下,它的电离作用更小,但穿透能力更强,甚至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或几十厘米厚的混凝土。
三、原子核的组成1.质子的发现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获得了质子。
2.中子的发现(1)卢瑟福预言:原子核内可能还存在另一种粒子,它的质量与质子相同,但是不带电,他把这种粒子叫做中子。
(2)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49Be)原子核获得了中子。
3.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由质子、中子组成,它们统称为核子。
4.原子核的电荷数(Z)等于原子核的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
5.原子核的质量数(A)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的总和。
6.原子核的符号表示A X,其中X为元素符号,A为原子核的质量数,Z为原子核的电荷数。
2022物理第12章近代物理初步第2节原子结构和原子核教案
![2022物理第12章近代物理初步第2节原子结构和原子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26ecf5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9e.png)
第2节原子结构和原子核一、原子结构1.电子的发现: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
2.原子的核式结构(1)α粒子散射实验: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进行了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的角度甚至大于90°,也就是说它们几乎被“撞”了回来。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原子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3.氢原子光谱(1)光谱: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各种颜色的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
(2)光谱分类(3)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巴耳末系是氢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其波长公式1λ=R错误!,(n=3,4,5…,R是里德伯常量,R=1。
10×107 m-1)。
(4)光谱分析:利用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可以用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且灵敏度很高。
在发现和鉴别化学元素上有着重大的意义。
4.玻尔理论(1)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能量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2)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 m-E n。
(h是普朗克常量,h=6。
63×10-34 J·s)(3)轨道: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在不同的圆周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
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也是不连续的.5.氢原子的能级、能级公式(1)氢原子的能级能级图如图所示(2)氢原子的能级和轨道半径①氢原子的能级公式:E n=错误!E1(n=1,2,3…),其中E1为基态能量,其数值为E1=-13。
6 eV。
②氢原子的半径公式:r n=n2r1(n=1,2,3…),其中r1为基态半径,又称玻尔半径,其数值为r1=0.53 ×10-10m。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目录(必修版新教材课本目录)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目录(必修版新教材课本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e06663696edb6f1aff001fca.png)
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2 时间和位移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4 自由落体运动5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2 弹力3 摩擦力3 摩擦力4 力的合成5 力的分解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 牛顿第二定律4 力学单位制5 牛顿第三定律6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1 追寻守恒量2 功3 功率4 重力势能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7 动能和动能定理8 机械能守恒定律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第六章曲线运动1 曲线运动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3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4 抛体运动的规律5 圆周运动6 向心加速度7 向心力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第七章万有引力与航天1 行星的运动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3 万有引力定律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5 宇宙航行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1-1 第一章电流1、电荷库仑定律2、电场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4、电流和电源5、电流的热效应第二章磁场1、指南针与远洋航海2、电流的磁场3、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4、磁声对运动电荷的作用5、磁性材料第三章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现象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交变电流4、变压器5、高压输电6、自感现象涡流7、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1、电磁波的发现2、电磁光谱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4、信息化社会5、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1-2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内能1、分子及其热运动2、物体的内能3、固体和液体4、气体第二章能量的守恒与耗散1、能量守恒定律2、热力学第一定律3、热机的工作原理4、热力学第二定律5、有序、无序和熵6、课题研究:家庭中的热机第三章核能1、放射性的发现2、原子核的结构3、放射性的衰变4、裂变和聚变5、核能的利用第四章能源的开发与利用1、热机的发展和应用2、电力和电信的发展与应用3、新能源的开发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5、课题研究:太阳能综合利用的研究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2-1 第一章电场直流电路1、电场2、电源3、多用电表4、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5、电容器第二章磁场1、磁场磁性材料2、安培力与磁电式仪表3、洛伦兹力和显像管第三章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现象2、感应电动势3、电磁感应现象在技术中的应用第四章交变电流电机1、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2、变压器3、三相交变电流第五章电磁波通信技术1、电磁场电磁波2、无线电波的发射、接收和传播3、电视移动电话4、电磁波谱第六章集成电路传感器1、晶体管2、集成电路3、电子计算机4、传感器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2-2 第一章物体的平衡1、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2、平动和传动3、力矩和力偶4、力矩的平衡条件5、刚体平衡的条件6、物体平衡的稳定性第二章材料与结构1、物体的形变2、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3、常见承重结构第三章机械与传动装置1、常见的传动装置2、能自锁的传动装置3、液压传动4、常用机构5、机械第四章热机1、热机原理热机效率2、活塞式内燃机3、蒸汽轮机燃气轮机4、喷气发动机第五章制冷机1、制冷机的原理2、电冰箱3、空调器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2-3 第一章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折射率2、全反射光导纤维3、棱镜和透镜4、透镜成像规律5、透镜成像公式第二章常用光学仪器1、眼睛2、显微镜和望远镜。
2019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目录
![2019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5a0d25a3b14e852459fb5753.png)
2019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目录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质点参考系2.时间位移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4.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3.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4.自由落体运动第三章相互作用1.重力与弹力2.摩擦力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4.力的合成和分解5.共点力平衡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1. 牛顿第一定律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3.牛顿第二定律4.力学单位制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6.超重和失重必修2第五章抛体运动1.曲线运动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3.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4.抛体运动的规律第六章圆周运动1.圆周运动2.向心力3.向心加速度4.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1.行星的运动2.万有引力定律3.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4.宇宙航行5.相对论时空观和牛顿力学的局限性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1.功与功率2.重力势能3.动能和动能定理4.机械能守恒定律5.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必修三第九章静电场及其应用1.电荷2.库仑定律3.电场电场强度4.静电的防止与利用第十章静电场中的能量1.电势能和电势2.电势差3.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4.电容器的电容5.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1.电源和电流2.导体的电阻3.导体电阻率的测量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5.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第十二章电能能量守恒定律1.电路中的能量转化2.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3.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三章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1.磁场磁感线2.磁感应强度磁通量3.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4.电磁波的发现及应用5.能量量子化选修一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1.动量2.动量定理3.动量守恒定律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5.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6.反冲现象火箭第二章机械振动1.简谐运动2.简谐运动的描述3.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4.单摆5.实验: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6.受迫振动共振第三章机械波1.波的形成2.波的描述3.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4.波的干涉5.多谱勒效应第四章光1.光的折射2.全反射3.光的干涉4.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5.光的衍射6.光的偏振和激光选修二第一章安培力与洛伦兹力1.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2.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3.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4.质谱仪与回旋加速器第二章电磁感应1.楞次定律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4.互感和自感第三章交变电流1.交变电流2.交变电流的描述3.变压器4.电能的输送第四章电磁振荡与电磁波1.电磁振荡2.电磁场与电磁波3.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4.电磁波谱第五章传感器1.认识传感器2.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3.利用传感器制作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选修3第一章分子动理论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2.实验:油膜法测油酸分子的大小3.分子运动速率分布规律4.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第二章气体固体和液体1.温度和温标2.气体的等温变化3.气体的等压变化和等容变化4.固体5.液体第三章热力学定律1.功热和内能的改变2.热力学第一定律3.能量守恒定律4.热力学第二定律第四章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1.普朗克黑体辐射理论2.光电效应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4.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5.粒子的波动性和量子力学的建立第五章原子核 1.原子核的组成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3.核力与结合能4.核裂变与核聚变5.基本粒子。
人教版高中物理目录(必修选修版新教材课本目录)
![人教版高中物理目录(必修选修版新教材课本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6a586c30647d27284b7351ee.png)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2 时间和位移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4 自由落体运动5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2 弹力3 摩擦力3 摩擦力4 力的合成5 力的分解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 牛顿第二定律4 力学单位制5 牛顿第三定律6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第五章曲线运动1 曲线运动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3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4 抛体运动的规律5 圆周运动6 向心加速度7 向心力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1 行星的运动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3 万有引力定律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5 宇宙航行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第七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1 追寻守恒量2 功3 功率4 重力势能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7 动能和动能定理8 机械能守恒定律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第一章电流1、电荷库仑定律2、电场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4、电流和电源5、电流的热效应第二章磁场1、指南针与远洋航海2、电流的磁场3、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4、磁声对运动电荷的作用5、磁性材料第三章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现象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交变电流4、变压器5、高压输电6、自感现象涡流7、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1、电磁波的发现2、电磁光谱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4、信息化社会5、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内能1、分子及其热运动2、物体的内能3、固体和液体4、气体第二章能量的守恒与耗散1、能量守恒定律2、热力学第一定律3、热机的工作原理4、热力学第二定律5、有序、无序和熵6、课题研究:家庭中的热机第三章核能1、放射性的发现2、原子核的结构3、放射性的衰变4、裂变和聚变5、核能的利用第四章能源的开发与利用1、热机的发展和应用2、电力和电信的发展与应用3、新能源的开发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5、课题研究:太阳能综合利用的研究第一章电场直流电路1、电场2、电源3、多用电表4、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5、电容器第二章磁场1、磁场磁性材料2、安培力与磁电式仪表3、洛伦兹力和显像管第三章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现象2、感应电动势3、电磁感应现象在技术中的应用第四章交变电流电机1、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2、变压器3、三相交变电流第五章电磁波通信技术1、电磁场电磁波2、无线电波的发射、接收和传播3、电视移动电话4、电磁波谱第六章集成电路传感器1、晶体管2、集成电路3、电子计算机4、传感器第一章物体的平衡1、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2、平动和传动3、力矩和力偶4、力矩的平衡条件5、刚体平衡的条件6、物体平衡的稳定性第二章材料与结构1、物体的形变2、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3、常见承重结构第三章机械与传动装置1、常见的传动装置2、能自锁的传动装置3、液压传动4、常用机构5、机械第四章热机1、热机原理热机效率2、活塞式内燃机3、蒸汽轮机燃气轮机4、喷气发动机第五章制冷机1、制冷机的原理2、电冰箱3、空调器第一章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折射率2、全反射光导纤维3、棱镜和透镜4、透镜成像规律5、透镜成像公式第二章常用光学仪器1、眼睛2、显微镜和望远镜3、照相机第三章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1、机械波的稍微和干涉2、光的干涉3、光的衍射4、光的偏振第四章光源与激光1、光源2、常用照明光源3、激光4、激光的应用第五章放射性与原子核1、天然放射现象原子结构2、原子核衰变3、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4、射线的探测和防护第六章核能与反应堆技术1、核反应和核能2、核列变和裂变反应堆3、核聚变和受控热核反应第一章静电场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2 库仑定律3 电场强度4 电势能和电势5 电势差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7 电容器与电容8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第二章恒定电流1 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2 电动势3 欧姆定律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5 焦耳定律6 电阻定律7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8 多用电表9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10 简单的逻辑电路第三章磁场1 磁现象和磁场2 磁感应强度3 几种常见的磁场4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5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6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第四章电磁感应1 划时代的发现2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4 楞次定律5 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6 互感和自感7 涡流第五章交变电流1 交变电流2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3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4 变压器5 电能的输送第六章传感器1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2 传感器的应用(一)3 传感器的应用(二)4 传感器的应用实例附一些元器件的原理和使用要点第七章分子动理论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 分子的热运动3 分子间的作用力4 温度的温标5 内能第八章气体1 气体的等温变化2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3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4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第九章物态和物态变化1 固体2 液体3 饱和汽和饱和汽压4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第十章热力学定律1 功和内能2 热和内能3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4 热力学第二定律5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6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第十一章机械振动1 简谐运动2 简谐运动的描述3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4 单摆5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第十二章机械波1 波的形成和传播2 波的图象3 波长、频率和波速4 波的反射和折射5 波的衍射6 波的干涉7 多普勒效应第十三章光1 光的折射2 光的干涉3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4 光的颜色色散5 光的衍射6 波的干涉7 全反射8 激光第十四章电磁波1 电磁波的发现2 电磁振荡3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5 电磁波谱第十五章相对论简介1 相对论诞生2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3 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4 广义相对论简介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2 动量守恒定律(一)3 动量守恒定律(二)4 碰撞5 反冲运动火箭6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的第二定律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1 能量量子化:物理学的新纪元2 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3 崭新的一页:粒子的波动性4 概率波5 不确定的关系第十八章原子结构1 电子的发现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3 氢原子光谱4 玻尔的原子模型5 激光第十九章原子核1 原子核的组成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3 探测射线的方法4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5 核力与结合能6 重核的裂变7 核聚变8 粒子和宇宙。
人教版物理选修【1-2】第3章-第1节《放射性的发现》ppt课件
![人教版物理选修【1-2】第3章-第1节《放射性的发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83226b48d7c1c708a145f0.png)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新课标 ·物理
选修1-2
②玛丽· 居里和皮埃尔· 居里发现了两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 素,玛丽· 居里把它们命名为钋 、镭 .居里夫人证实了铀盐发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出射线的强度只与化合物中铀的含量 成正比, 而与化合物的成
新课标 ·物理
选修1-2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新课标 ·物理
选修1-2
一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放射性的发现
重 点 难 点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标 解 读 1.了解X射线的发现及其特 点和作用. 2.了解天然放射现象及放 射现象的意义. 3.掌握三种射线的实质及 其特性和应用.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新课标 ·物理
选修1-2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3.探究交流 用什么方法才能把 α、 β、 γ 射线同时挡住, 防止其辐射?
【提示】 因为这三种射线中 γ 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危害也最大, 所以小的放射源一般放在十几厘米厚的铅盒内, 大的放射性物体用几十厘米厚的混凝土墙或罩进行隔离.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新课标 ·物理
选修1-2
2.思考判断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1)运动的电荷在电磁场中可受电磁场的作用力,故可用 电磁场判断射线是否带电.(√) (2)γ 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也最强.(×) (3)用电场或磁场可把同时含有 α、β、γ 三种射线的同一 束射线分成共三束,并能分别判断出是α 、β 、γ 射线.(√)
人教物理选修1-2课件:第三章本章优化总结
![人教物理选修1-2课件:第三章本章优化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9e47d2a2f60ddccda38a0bb.png)
数守恒;c.能量守恒;d.动量守恒.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核
能
2.天然放射性元素的两种衰变 -4 (1)α 衰变:AX→A-2 Y+4He. Z Z 2 A (2)β 衰变:AZ→Z+1Y+-0e. Z 1 (3)γ 射线是伴随着α 与β 衰变同时产生的.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核
能
(4)三种射线的实质和特征. 种类 组成 γ射线 光子流(高频 高速氦核流 高速电子流 电磁波) 较强穿透几 最强穿透几 最弱用纸能 毫米厚的铝 厘米厚的铅 挡住 板 板 很强 较弱 很弱 α射线 β射线
X射线的发现
A Z 2 A Z A Z A- 4 Z- 2 A Z+ 1 4 2
-1
0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核
能
专题归纳整合
衰变及其规律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核
能
1.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1)原子序数大于83的原子核都是不稳定的, 它们能够自发地放射出某种粒子而衰变成新 的原子核. (2)衰变遵守以下规律:a.质量数守恒;b.电荷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能
A.X1→137Ba+1n 56 0 C.X3→137Ba+-0e 56 1
【精讲精析】
B.X2→131Xe+-0e 54 1 D.X4→131Xe+1p 54 1
根据核反应方程的质量数、电荷
数守恒知,131I的衰变为选项B,137Cs的衰变为 选项C,131I的中子数为131-53=78,137Cs的中 子数为137-55=82. 【答案】 B C 78 82
位是u,ΔE的单位是MeV.
栏目 导引
人教物理选修1-2课件:第三章第一节
![人教物理选修1-2课件:第三章第一节](https://img.taocdn.com/s3/m/6b3f6f20647d27284b7351bb.png)
接高压电源正极.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核
能
三种射线的比较
种类 组成 带电量 α射线 高速氦核流 2e β射线 高速电子流 -e γ射线
光子流(高频
电磁波) 0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核
能
种类 质量 速度
α 射线 β 射线 4mp mp= mp 1.67×10-27 1837 kg 0.1c 0.99c
γ 射线 静止质 量为零 c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核
能
3.三种射线的特性 (1)α 射线具有很大的动能,速度约为 0.1c,电 小 离本领很___,但贯穿能力很___; 大 强 (2)β 射线速度约为 0.99c,贯穿能力较___,但 弱 电离本领较___; (3)γ 射 线 速 度 等 于 c , 电离本领 最 弱 , 但 ________ 贯穿能力 ________最强.
增大给灯丝供电的低压电源
【方法总结】
的电压,可以提高灯丝的温度,从而使单位 时间内发出的热电子数目增大,单位时间内 射到对阴极上的电子数目增加,对阴极发出 的伦琴射线强度也会增强;增大高压电源的 电压,可以使射线到对阴极上的电子动能增
大,对阴极发出的伦琴射线频率就会变大.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核
能
变式训练 1.图 3-1-3 为 X 射线管的结构示意图,E 为 灯丝电源.要使射线管发出 X 射线,须在 K、 A 两电极间加上几万伏的直流高压( )
第三章
核
能
第三章
核
能
第三章
核
能
第一节
放射性的发现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核
能
目标导航
1.知道伦琴射线的产生、作用和应用. 2.知道天然放射现象,知道α、β、γ三种射
2019年高中物理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第1节第2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电子的发现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_5
![2019年高中物理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第1节第2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电子的发现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_5](https://img.taocdn.com/s3/m/aa9f73622e3f5727a5e962d2.png)
得出结论:电荷量是量子化的,电荷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 e 的 整数倍.
答案:电荷量是量子化的,电荷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 e 的整数 倍
对 α 粒子散射实验的理解 1.装置:放射源、金箔、荧光屏等,如图所示.
2.现象 (1)绝大多数的 α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2)少数 α 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 (3)极少数 α 粒子偏转角度超过 90° ,有的几乎达到 180° . 3.注意事项 (1)整个实验过程在真空中进行. (2)α 粒子是氦原子核,体积很小,金箔需要做得很薄,α 粒子才 能穿过. 4.汤姆孙的原子模型不能解释 α 粒子大角度散射的实验结果.
做一做
关于原子结构,汤姆孙提出“葡萄干蛋糕模型”、 )
卢瑟福提出“行星模型”,如图甲和乙所示,都采用了类比推 理的方法.下列事实中,主要采用类比推理的是(
A.人们为便于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建立质点模型 B.伽利略从教堂吊灯的摆动中发现摆的等时性规律 C.库仑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提出库仑定律 D.托马斯· 杨通过双缝干涉实验证实光是一种波
电子比荷的测定 1910 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著名的“油滴实验”,简练而 又精确地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更重要的是密立根实验发现电 荷是量子化的, 即任何电荷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 e 的整数倍, 并求得了元电荷即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e.
密立根实验的原理 (1)如图所示, 两块平行放置的水平金属板 A、 B 与电源相连接, 使 A 板带正电,B 板带负电,从喷雾器喷嘴喷出的小油滴经上 面金属板中间的小孔,落到两板之间的匀强电场中.
(1)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认为阴极射线是一种电磁
(2)组成阴极射线的粒子是电子.( √ ) (3)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电子电荷量可以取任意数值. ( × ) (4)α 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汤姆孙的原子模型是符合事实的. ( × ) (5)α 粒子散射实验中大多数 α 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或反弹. ( × ) (6)α 粒子大角度的偏转是电子造成的.( × )
高中物理 11裂变和聚变 核能的利用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1-2
![高中物理 11裂变和聚变 核能的利用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1-2](https://img.taocdn.com/s3/m/46879587af45b307e9719793.png)
高中物理 11裂变和聚变核能的利用素材新人教版选修1-2教学建议核能在新能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核能包括裂变能和聚变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展示相关图片,以问题为中心,说明现在核能的和平利用只是用重核裂变所释放的核能,和平利用聚变所产生的核能还在研究之中。
核能的和平利用主要利用核裂变能,核反应堆中发生的核反应就是重核的裂变反应。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核反应堆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知道核能发电有着广泛的应用。
资源参考可控核聚变核能包括裂变能和聚变能两种主要形式。
裂变能是重金属元素的质子通过裂变而释放的巨大能量,目前已经实现商用化。
因为裂变需要的铀等重金属元素在地球上含量稀少,而且常规裂变反应堆会产生长寿命放射性较强的核废料,这些因素限制了裂变能的发展。
另一种核能形式是目前尚未实现商用化的聚变能。
核聚变是两个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是氢的同位素——氘与氚的聚变,这种反应在太阳上已经持续了50亿年。
氘在地球的海水中蕴藏量丰富,多达40万亿吨,如果全部用于聚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足够人类使用几百亿年,而且反应产物是无放射性污染的氦。
聚变能是一种无限的、清洁的、安全的新能源。
作为21世纪理想的换代新能源,核聚变的研究和发展对中国和亚洲等能源需求巨大、化石燃料资源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受控热核聚变能的研究分惯性约束和磁约束两种途径。
惯性约束是利用超高强度的激光在极短的时间内辐照靶板来产生聚变。
磁约束是利用强磁场可以很好地约束带电粒子这个特性,构造一个特殊的磁容器,建成聚变反应堆,在其中将聚变材料加热至数亿摄氏度高温,实现聚变反应。
高中物理选修1-2:3.4 裂变和聚变
![高中物理选修1-2:3.4 裂变和聚变](https://img.taocdn.com/s3/m/b602ae047375a417866f8f58.png)
一二三
三、裂变与聚变的比较 1.原理不同 重核的裂变是重核裂变成几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而聚变是几个 轻核聚变(结合)成质量较大的原子核。 2.放出能量的多少不同 聚变比裂变能放出更多的能量。
一二三
3.“燃料”的丰富程度不同 聚变所需要的“燃料”——氘在地球上非常丰富,1 L海水中大约 有0.03 g氘,如果用来进行热核反应,放出的能量约和燃烧300 L汽油 相当;而裂变燃料——铀在地球上储量有限,尤其是用于核裂变的 铀235,在铀矿中仅占0.7%,相比起来聚变的燃料——氘要丰富得多, 我国是一个“贫铀”国家,贮藏量不多。 4.两种反应的可控制性不同 裂变反应速度可以比较容易地进行人工控制,因此,现在国际上 的核电站都是利用裂变放出能量;而聚变反应的可控制性比较困难,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积极研究可控热核反应的理论和技术。
触类旁通完成如下核裂变反应方程
235 92
U+10n→3985
Sr+15349Xe
+
2
答案:10n
类型一 类型二
类型二 计算核聚变中释放的核能
【例题 2】 热核反应所进行的聚变过程是 12H + 13H → 24He +
10n, 反应原料氘( 12H)富存于海水中, 而氚( 13H)是放射性元素,
了反应,所以该核聚变中的质量亏损
Δm=
������ ������2
=
5×5.6×10-13 (3×108)2
kg=3.1×10-29
kg。
答案: (1)10n
4 2
He
(2)3.1×10-29 kg
类型一 类型二
题后反思和一切核反应一样,求核聚变中释放的核能,首先要正确 写出聚变方程,求出反应中的质量亏损,利用ΔE=Δmc2求得反应中 释放的核能。
人教版物理选修教材(高中物理)
![人教版物理选修教材(高中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af8375264b35eefdc8d33353.png)
人教版物理选修教材(高中物理)选修1-1第一章电流一、电荷库仑定律 (2)二、电场 (8)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2)四、电容器 (16)五、电流和电源 (19)六、电流的热效应 (23)第二章磁场一、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30)二、电流的磁场 (34)三、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38)四、磁声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44)五、磁性材料 (49)第三章电磁感应一、电磁感应现象 (54)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60)三、交变电流 (64)四、变压器 (71)五、高压输电 (74)六、自感现象涡流 (78)七、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 (83)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一、电磁波的发现 (90)二、电磁光谱 (94)三、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101)四、信息化社会 (105)五、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 (112)选修1-2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内能一、分子及其热运动 (2)二、物体的内能 (7)三、固体和液体 (11)四、气体 (18)第二章能量的守恒与耗散一、能量守恒定律 (24)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28)三、热机的工作原理 (31)四、热力学第二定律 (36)五、有序、无序和熵 (39)六、课题研究:家庭中的热机 (44)第三章核能一、放射性的发现 (49)二、原子核的结构 (54)三、放射性的衰变 (58)四、裂变和聚变 (62)五、核能的利用 (67)第四章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一、热机的发展和应用 (74)二、电力和电信的发展与应用 (80)三、新能源的开发 (88)四、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94)五、课题研究:太阳能综合利用的研究 (101)选修2-1第1章电场直流电路第1节电场 (2)第2节电源 (7)第3节多用电表 (15)第4节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20)第5节电容器 (26)第2章磁场第1节磁场磁性材料 (32)第2节安培力与磁电式仪表 (36)第3节洛伦兹力和显像管 (41)第3章电磁感应第1节电磁感应现象 (47)第2节感应电动势 (51)第3节电磁感应现象在技术中的应用 (54)第4章交变电流电机第1节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 (59)第2节变压器 (63)第3节三相交变电流 (68)第5章电磁波通信技术第1节电磁场电磁波 (73)第2节无线电波的发射、接收和传播 (75)第3节电视移动电话 (81)第4节电磁波谱 (85)第6章集成电路传感器第1节晶体管 (90)第2节集成电路 (96)第3节电子计算机 (100)第4节传感器 (107)选修2-2第1章物体的平衡 (1)第1节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2)第2节平动和转动 (6)第3节力矩和力偶 (8)第4节力矩的平衡条件 (11)第5节刚体平衡的条件 (14)第6节物体平衡的稳定性 (18)第2章材料与结构 (23)第1节物体的形变 (24)第2节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 (28)第3节常见承重结构 (30)第3章机械与传动装置 (33)第1节常见的传动装置 (34)第2节能自锁的传动装置 (38)第3节液压传动 (41)第4节常用机构 (46)第5节机械 (49)第4章热机 (52)第1节热机原理热机效率 (53)第2节活塞式内燃机 (56)第3节蒸汽轮机燃气轮机 (62)第4节喷气发动机 (65)第5章制冷机 (72)第1节制冷机的原理 (73)第2节电冰箱 (76)第3节空调器 (80)选修2-3第1章光的折射第1节光的折射折射率 (2)第2节全反射光导纤维 (6)第3节棱镜和透镜 (11)第4节透镜成像规律 (16)第5节透镜成像公式 (20)第2章常用光学仪器第1节眼睛 (26)第2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28)第3节照相机 (33)第3章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第1节机械波的衍射和干涉 (39)第2节光的干涉 (43)第3节光的衍射 (47)第4节光的偏振 (50)第4章光源与激光第1节光源 (56)第2节常用照明光源 (60)第3节激光 (63)第4节激光的应用 (66)第5章放射性与原子核第1节天然放射现象原子结构 (70)第2节原子核衰变 (74)第3节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78)第4节射线的探测和防护 (82)第6章核能与反应堆技术第1节核反应和核能 (88)第2节核裂变和裂变反应堆 (90)第3节核聚变和受控热核反应 (95)。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和原子核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和原子核](https://img.taocdn.com/s3/m/47feb957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5e.png)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和原子核原子结构和原子核是高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基本概念开始,逐步展开对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讲解。
一、原子结构原子结构是指原子的内部构造。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意识到物质是由非常小的粒子构成的,而这些粒子就是原子。
但直到19世纪末,科学家们才通过实验证据确信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
1.原子的基本构成原子是由三种基本粒子组成的:质子、中子和电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的核心,被称为原子核,而电子则绕着原子核旋转。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近,质量大约为1.67x10^-27千克,而电子的质量则非常小,大约为9.11x10^-31千克。
原子核的半径约为0.1纳米,而电子的轨道半径约为0.1埃。
2.原子的电荷质子带有正电荷,记为+e,其中e为元电荷的基本单位。
电子带有负电荷,记为-e。
中子没有电荷,是中性粒子。
原子总的电荷是零,因为质子和电子数量相等。
3.原子的元素特性每种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是固定不变的,被称为原子序数或核电荷数。
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可以得到元素周期表。
电子的数量和排布方式则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原子核原子核是原子的核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原子核的直径约为10^-15米,相比整个原子的尺寸非常小。
但是原子核却凝聚着原子99.95%的质量。
1.质子质子带有正电荷,质量较大。
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元素特性,因为不同元素的质子数是不同的。
质子数可以通过查看元素周期表获得。
2.中子中子没有电荷,是中性粒子。
中子的质量和质子相近。
中子数可以通过减去原子的质子数来得到。
3.原子的核外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按能级分布在轨道上。
能级较低的电子离原子核较近,能级较高的电子离原子核较远。
根据一套量子数规则,电子的能级和轨道数量是有限的。
电子的排布方式决定了元素化学性质的差别。
三、原子结构的实验验证原子结构的理论模型得到广泛接受,主要是基于一系列实验证据得出的。
1.序列反应一些放射性原子的衰变过程表明有一种带正电的粒子存在于原子核中。
2018版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1-2课件:3.3 放射性衰变
![2018版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1-2课件:3.3 放射性衰变](https://img.taocdn.com/s3/m/dd49729983d049649b665871.png)
三、放射性衰变
一 二
M 目标导航 Z 知识梳理 Z 重难聚焦
UBIAODAOHANG HISHI SHULI
HONGNAN JVJIAO
D典例透析 S随堂演练
IANLI TOUXI
UITANGYANLIAN
2.确定衰变次数的方法 设放射性元素 ������ X 经过n 次 α 衰变和 m 次 β 衰变后,变成稳定的 新元素 ������' Y, 则衰变方程为:
-5-
三、放射性衰变
一 二 三
M 目标导航 Z 知识梳理 Z 重难聚焦
UBIAODAOHANG HISHI SHULI
HONGNAN JVJIAO
D典例透析 S随堂演练
IANLI TOUXI
UITANGYANLIAN
二、放射性的应用 1.有些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叫作放射性同位素。 2.利用射线可以对病人进行放射治疗;工业上用来测厚度;还可以 使种子发生变异;可以杀菌防止食品腐坏;利用放射性元素作为示 踪原子等。
-3-
三、放射性衰变
一 二 三
M 目标导航 Z 知识梳理 Z 重难聚焦
UBIAODAOHANG HISHI SHULI
HONGNAN JVJIAO
D典例透析 S随堂演练
IANLI TOUXI
UITANGYANLIAN
2.分类 (1)α衰变:α衰变的实质是其元素的原子核同时放出由两个质子 和两个中子组成的粒子(氦核),每发生一次α衰变,新元素与原元素 比较,核电荷数减少2,质量数减少4,即新核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前 移两位。 (2)β衰变:β衰变的实质是其元素的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衰变为一 个质子释放出一个电子的过程。每发生一次β衰变,新核与旧核比 较,核电荷数增加1,质子数增加1,中子数减少1。 (3)γ衰变:在原子核衰变过程中产生的新核,有些处于激发态,这些 不稳定的激发态核会辐射出光子(γ射线)而变成稳定的核。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2课件第三节半衰期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2课件第三节半衰期](https://img.taocdn.com/s3/m/c917122dcc7931b765ce15af.png)
原子量 开始质量 最后质量
变化质量
K=?
A
B +放射出的粒子
元素A
M
设为m0
mo
(
1 2
)
t T
m0
mo
(
1
)
t T
2
元素B m 0
m' ? m'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如何求 m' ?
例题 课时2
第10 题
例题 课时2
第11 题
作业:
课时训练 2
第 2、5、10题
元素的半衰期. ( 用 T 表示 )
m
m
经过 2
时间T
经过 时间T
m
m
4
经过 时间T
8
m 应是一个可与摩尔质量可比的质量
半衰期:
半衰期是一个对大量原子核 才有意义的物理量.
半衰期是一个统计规律
半衰期:
半衰期是由原子核本身内在的因素 决定的. 一种放射性元素,(1)以单质存在, (2)以化合物存在,(3)改变温度, (4)改变压力,
都不会改变半衰期
半衰期:
有关核个数
N
N/2
N/2
N/4
3N/4
N/8
7N/8
有关核质量
m0
m0 2
m1
m0 4
m2
m0 8
m3
半衰期:
设半衰期为T 放射性元素的质量为m0 经过时间为t 后 问放射性元素余下的质量为?
m
mo
(
1 2
)
t T
例一:
某放射性元素A半衰期为T,原子 量为M,经过一系列衰变后,变成稳定 的元素B,B的原子量为m,现测得一 块矿石中A和B的质量比为K,设该矿 石在最初形成时不含的B元素,试求此 时矿石的年龄。
人教版初中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五章《原子核》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五章《原子核》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262eb2c28ea81c759f578da.png)
一、选择题1.贝可勒尔在120 年前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如今原子核的放射性在众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
下列属于核聚变的是( )A .23411120H H He n +→+B .427301213130He Al P n +→+C .14140671C N e -→+D .2351131103192053390U n I Y 2n +→++ 2.下列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B .23892U (铀)衰变为23491Pa (镤)要经过1次α衰变和2次β衰变C .质子与中子结合成氘核的过程中发生质量亏损并释放能量D .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后而形成的电子流3.我国科学家为解决“玉兔号”月球车长时间处于黑夜工作的需要,研制了一种小型核能电池,将核反应释放的核能转变为电能,需要的功率并不大,但要便于防护其产生的核辐射。
请据此猜测“玉兔号”所用核能电池有可能采纳的核反应方程是( )A .32411120H+H He+n →B .235114192192056360U+n Ba+Kr+3n →C .238238094951Pu Am+e -→D .274301132150Al+He P+n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3892U 衰变为22286Rn 要经过4次α衰变和2次β衰变B .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C .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并第一次实现了人工合成放射性同位素D .汤姆孙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并准确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5.静止的氡核弱22286Rn 放出α粒子后变成钋核21884Po ,α粒子动能为k E α.若衰变放出的能量全部变为反冲核和α粒子的动能,真空中的光速为c ,则该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 A .24218k E c α⋅ B .0 C .2222218k E c α⋅ D .2218222k E cα⋅ 6.质子和中子质量分别为m 1和m 2,当它们结合成氘核时,产生能量E ,并以γ射线的形式放出.已知普朗克常数为h ,真空中的光速为c ,则氘核的质量和γ射线的频率的表达式分别为( )A .122(),E E m m c h -+ B .122(),E E m m c h +- C .122(),E h m m c E ++ D .122(),E E m m c h++7.根据有关放射性方面的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一个氡原子核B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 .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D .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来源于核外电子8.麻省理工学院要建人类史上第一个可控核聚变发电站.该发电站的核反应方程可能是A .23411120H H He n +→+B .238234492902U Th He →+ C .2351891441920365603U n Kr Ba n +→++D .1441717281N He O H +→+9.23892U 变成20682Pb 要经过m 次衰变、n 次衰变,中子数减少的个数为q ,则( )A .m=8,n=6,q=32B .m=6,n=8,q=32C .m=8,n=6,q=22D .m=6,n=8,q=22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较小比结合能的原子核不稳定,容易发生裂变B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无关,但与外部条件有关C .某种频率的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够发生光电效应,若增大该种紫外线照射的强度,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并不改变D .根据玻尔的原子理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时,会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核外电子的动能变小11.贝克勒尔在120年前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如今原子核的放射性在众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属于放射性衰变的是A .14140671C N e -→+B .2351139951920533902U n I Y n +→++C .23411120H +H He+n →D .427301213150He +Al P+n →12.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图甲为圆板衍射条纹,图乙为共振曲线,图丙为三种射线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图,图丁为核反应堆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单元检测题十三——原子和原子核
一、单选题
1.下列叙述中,不符合物理学史的有
(A)托马斯·杨通过对光的干涉研究,证实了光具有波动性
(B)爱因斯坦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提出了光子说
(C)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D)贝克勒耳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答:()
2.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当α粒子最接近原子核时,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①α粒子的电势能最小②α粒子的动能最小
③α粒子的动量最小④α粒子受到的斥力最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 ) 3.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从能级A跃迁到能级B时,释放频率为ν1的光子;氢原子从能级B跃迁到C时,吸收频率为ν2的光子,已知ν1>ν2,则氢原子从能级C跃迁到能级A 时,将
(A)吸收频率为ν2-ν1的光子(B)吸收频率为ν2+ν1的光子
(C)吸收频率为ν1-ν2的光子(D)释放频率为ν2+ν1的光子
答:( ) 4.一个原子核经历了2次α衰变,6次β衰变,在这过程中,它的电荷数、质量数、中子数、质子数的变化情况是
(A)电荷数减少4,质量数减少2 (B)电荷数增加2,质量数减少8 (C)质量数增加2,中子数减少10 (D)质子数增加6,中子数减少4
答:( )
5.关于α、β、γ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α、β、γ三种射线是波长不同的电磁波
(B)按电量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α、γ、β
(C)按电离作用由强到弱排列的顺序是α、β、γ
(D)按穿透作用由强到弱排列的顺序是α、β、γ
答:( )
6.关于原子能量和原子核能量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辐射出光子时,原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
(B)原子电离时,原子能量要减小
(C )原子核辐射出γ射线时,原子核能量要减小
(D)核子结合成原子核过程中,要吸收能量
答:( )
7.入射光照射到某金属表面上能发生光电效应,若入射光的强度减弱,而频率保持不变,那么
(A)从光照到金属表面到发射出光电子的时间间隔将明显增加
(B)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减少
(C)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少
(D)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
答:( )
8.下列核反应中,表示核聚变过程的是
(A)e P P 0130143015-+→ (B)n He H H 10423121+→+
(C)e N C 01147146-+→ (D)He Th U 422349023892+→
答:( )
9.设氢核、中子、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3,当核子结合成氘核时,所释放的能量是(c 是真空中的光速)
(A)(M 1-M 2-M 3)c2(B)(M 3-M 1-M 2)c2
(C)(M 1+M 2+M 3)c2(D)(M 1+M 2-M 3)c
2 答:( )
10.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结合成一个氦核的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是△E .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 A,则2g氘和3g 氚完全结合成氦的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为
(A)2N A△E (B)N A△E (C)5N A△E (D)5△E /N A
答:( )
二、填空题
11.
U 23292(原子量为232.0372u)衰变为Th 22890(原子量为228.0287u )时,释放出一个α粒子(He 42的原子量为4.0026u),则在衰变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为__________J .
12.一个α粒子击中一个硼核(B 115),生成碳核(C 146)和另一个粒子,在这个核反应中
还释放出0.75×106eV 的能量.则这个核反应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是E 1=-13.6eV,如果氢原子吸收___________eV的能量,它可由基态跃迁到第二能级.
14.完成下列核反应方程,并说明其反应类型:
23592U+10n→13954Xe +9538Sr +____,属__________反应;222
86Rn→218
84Po +___________,属__________反应.
15.用中子轰击铝27,产生钠24.这个核反应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钠24是具有放射性的,衰变后变成镁24,这个核反应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和论述题
16.试证明,1原子质量单位u 相当于931.50M eV的能量.1u=1.6606×10
-27kg ,光速c=2.9979×108m /s ,1eV =1.6022×10
-19J.
17.已知一个铍核94Be 和一个α粒子结合成一个碳核12
6C,并放出5.6M eV能量.
(1)写出核反应方程;
(2)若铍核和α粒子共有130g,刚好完全反应,那么共放出多少焦的能量?阿伏伽德罗常数N A=6.02×1023mol -1)
(3)质量亏损共多少千克?
(十三)答案
1.D 2.D 3.C 4.B 5.C 6.C7.C 8.B 9.D 10.B
11.8.8×10-1312.4
2He+11
5
B→14
6
C+1
1
H+γ
13.10.2 14.21
0n;裂变;4
2
He;α衰变
15.27
13Al+1
n→24
11
Na+4
2
He;24
11
Na→24
12
Mg+0
1
e16.略
17.(1)9
4Be+4
2
He→12
6
C+1
n+5.6MeV
(2)△E=5.4×1012J(3)△m=6×10-5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