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生热复合解堵工艺技术研究-终稿..
注聚驱聚合物解堵技术研究
![注聚驱聚合物解堵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4dd0ae4aeaad1f346933f1d.png)
防止聚合物及其衍生物在地层及 防砂层 的吸附。其作用 的机理为 : 保护 剂先于P M A 在岩石上吸附 ,吸附层造成疏水环境 ,吸附层增溶有 机酸 、 醇 ,形成超薄膜 ,改变岩石表面性质 ;保护剂螯合 、屏蔽高价阳离子 , 减少或 防止P M A 吸附、滞 留、沉淀造成的堵塞。
22 实 验 方 法 . 岩心 度2 c 模 La 0m,
,
一般
一
在低p H值时有腐蚀性 ,与 强酸接 触时产生有毒气体氯气
3
Kl C0
般
在低p 值时有腐蚀性 ,与强 酸接 H 触时产生有毒气体氯气
稳 定性较差 ,易 与环 境中的弱还 原 剂发生反应 而失活 遇到酸 ,会 发 生 强 烈 的反 应 而 迅 速 分 解 而 放 出氧气 ,造成 火灾或爆 炸 ;浓度 超过 1%的 0 运输也较 困难。 0 :
2 添加 防砂 层保 护稳 定 剂 ,延长 注聚 区油 井解 堵有 效期
21 添 加 防 砂 层 保 护 稳 定 剂 的 原 理 . 为了延长注聚区油井解堵有效期 ,研制出一种阳离子型聚合物 ,以
l 2
CO2 I N a 1 CO
一
般
工艺要 求十分复 杂和苛刻 ,技术 难度过大 而未 被 推 广使 用
从表2 比中可 以看 出:解 聚剂 的浓度 改变 时 ,相同的降解时间内 对 过氧化氢和A 1 Y一 型解聚剂的降解率没有明显 变化 ,而A 2 Y一 型解聚剂的 降解率不如前者 。由此推断此A 一 降解剂可 以有效地解决防砂层 中聚合 Y1
物 造 成 的 堵塞 。 12 浓 度 的 优 选 .
1解 聚卉 主剂 的 筛选 与浓度 的优 选 嘻
针对 目前桩 西采油厂聚合物堵塞原 因分析 ,设计 了一种可以应用于 注聚井油水井 ,其 主剂应为强的氧化剂 和酸 的复配体系 ,强氧化剂用来 降解聚合物及杀灭各种细菌 ,酸能溶解作为胶核的无机矿物质颗粒 。
冲击波、酸化复合解堵技术研究应用
![冲击波、酸化复合解堵技术研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0445614650e52ea5518980a.png)
( 高温 、 高压) 气体机械造缝的同时也产生了冲击波 、 超声波 、 强声
场, 它穿透性极强 , 用于油层 可疏通油流通道 , 作 降低毛细孔道的 表面张力 , 使原油 降粘 、 除垢解堵 , 而达到提高油层的渗透率 和 从 导流 能力 。 与爆炸压裂和水力 压裂 相 比, 冲击 波解 堵 工艺具 有对 升压
一
冲击波解堵工艺是 高能 气体 压裂 工艺 的改 进和 提高 , 其原 理是利用 固体药剂在 井底燃 烧产 生 的高温 高压 能量 , 通过 射孔 通道作用油层 , 使油层产生多条 辐射状微 裂缝 , 油层发生 剪切错
动, 破碎的岩石颗 粒充 填裂缝 , 因此裂缝 并 不 闭合 , 产生 高能 在
了如下的改进 :
() 1输送方式 : 传统冲击 弹用 电缆输 送 , 现采 用联作结 构 , 冲 击弹接于酸化管柱下端一次性下井 。 () 2 点火方式 : 传统电缆输送 采用地 面通 电通过 电缆 引燃 冲
力
击弹 ; 而联作 方式 采用 投棒 点火 方式 , 点 火器的 引燃 材料 上选 在
特点 , 考虑将两种解堵技术有 效结合 起来 , 利用 冲击波 解堵后 形 成裂缝 , 酸液 沿裂缝快 速渗 入地层 , 一方面 可以达到 地层 深处 , 实 现 比单 纯酸化大的解堵半径 , 另外还 可 以溶 蚀裂 缝面 , 增加 了渗
流能力 。
为了能使两者有 效结 合 , 我们 对传 统 的 冲击波 解堵技 术做
用冲击雷管 , 而传统使 用发 火管 。
() 3挂联方式 : 在冲击弹的挂联上 , 电缆输送采用的是 电缆穿
力
联; 联作 方式 采用弹架 , 弹架 内装 冲击弹 , 弹架可起到下井过程 中
热化学复合酸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热化学复合酸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78dbc4e69eae009581bec8e.png)
在热 化 学处 理 反应体 系 中加入 与其 体积 相等 的A 田稠油后 , 油
61 - 井和郑6 3 — 井注气恢复液面,日注量5 0t 。该井岩屑录井等 0 0! d
5 、后 置 常规酸
可使反应液温度升高I9 ℃,同时可产生约6 2 : 。利用该 1 7 m N 气体 反应体系产生N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从而保持、甚至提高地层
温 度 ,降低 原 油 粘度 ,防 止有 机 沉 淀和 酸液 冷 伤害 的产生 ,有 效
1%H I 2 5 C + %缓蚀剂 +3 铁稳定剂 + %助排剂 +3 % 1 %防膨剂 ;
观察 混 油液 粘度 随 时 间的变 化 曲线 可知 ,混 油液粘 度 随 着体 系 温 度 的升 高 ,在 1rn 5 i内迅速 的 a 30 P . 到 10 P . 内 ,原 油 2m a降 s 0m a 以 s
粘度下降幅度非常大,从理论上可 以起到 ,保持甚 至提升地层温
度 ,降低 原油粘度 ,防止注入 酸液造 成冷 伤 害的作用 。
2 %HC +5 A 0 I %H C+2 蚀 剂 +3 %缓 %铁 稳定 剂 +6 %互溶 剂 +
3 2 8 Jt l 3. / o,属强放热反应。根据理论计算 ,1m  ̄ O 溶液 2 助 排剂 +3 5ko 03 N @J % %防膨 剂
(m l 3 o L)和 1m H C剂 溶液 ( moL / 03 4I N 3 l )在标 准状 态下 反应后 , /
B 剂:1%N 4 1 %铁稳定剂 + %助排剂 + %防膨剂 ; 4 H C +3 1 3
注 :A 、B 入井前 不得 混合 。 剂 剂
4 互溶 盐酸 、
在标 准 状态 ( 即温度 T= 9 . K,压 力P=1 12 2 81 5 . 35×1Sa 0 0 ) P 下 ,利用 反 应 物标 准 生 成焓 的数 据 计算 的到该 反应 焓变 △H 处理 A 一互 溶盐 酸 一热 处理 B 一 剂 剂 互溶 盐酸— 置 酸一 顶替
自生酸技术在稠油油藏开采中的应用
![自生酸技术在稠油油藏开采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671914d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d1.png)
116自生酸技术在稠油油藏开采中的应用王心刚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摘 要】自生酸解堵技术利用化学剂在地层条件下自动生成CO 2气体,降低原油粘度和溶解气驱替原油,同时与化学降粘解堵剂复合使用,降粘和驱替协同作用,进一步降低原油粘度,解除地层堵塞,改善稠油在地层中的流动性;完成了5口井的先导试验,结果表明,复合体系能够有效改善稠油在地层中的流动性,增加地层能量,解除近井地带的堵塞,提高油井产能,增产效果明显。
对于启动低凝高粘稠油区块、为难采稠油井的有效动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自生CO 2体系;化学降粘解堵剂;复合体系;稠油【DOI】10.12316/j.issn.1674-0831.2021.08.055稠油具有特殊的高粘度和高凝固点特性,高含量的胶质和沥青质是造成稠油粘度高的主要原因。
稠油油藏在开采过程中主要有冷采和热采两种方式,大港油田稠油油藏具有高粘, 油藏埋藏深,断块构造复杂,油藏类型多,部分油藏边底水发育等特点,开采技术以冷采为主,但是在开发过程中由于自身流动性差,出沙等原因,现有的冷采工艺影响稠油油井的正常生产。
目前稠油开采在整个油田生产过程中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因此需要发展以提高原油流动性为主的开采技术,“自生酸复合技术”利用化学剂在地层中自生CO 2气体,降低原油粘度,同时伴随溶解气驱替原油的作用,有利于剩余油驱替;而且自生CO 2与化学降粘解堵剂复合,降粘和驱替协同效应进一步得到发挥,能够有效改善稠油在地层中的流动性。
一、 CO 2复合降粘作用机理1.膨胀作用。
CO 2是一种易溶解于原油的气体。
在CO 2吞吐注入过程中,CO 2与地层剩余油接触溶解,使原油的体积大幅度膨胀。
原油体积膨胀后一方面可显著增加地层的弹性能量,另一方面膨胀后的剩余油脱离或部分脱离地层水的束缚,变成可动油。
2.降粘作用。
二氧化碳注入油藏,在地层温度下迅速气化,极易溶于原油,并能大幅度降低原油粘度。
油井除垢解堵技术的应用研究
![油井除垢解堵技术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0113a3c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de.png)
222研究与探索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工程技术与创新中国设备工程 2024.04(下)对油层进行反复震动,解除近井地带污染堵塞、恢复并提高油层的渗透率,达到增液的目的。
适用于油田开发后期低产、低能井以及由于盐堵、垢堵或者由于作业工艺不当造成的渗透率急剧下降的井。
2.2 液电脉冲激波解堵液电效应产生强力冲激波,破碎堵塞物,增加岩层微裂缝,提高产量。
2.3 水力震荡解堵技术是借助水动力波作用油层,并使振波在地层孔隙通道中传播,以此来实现对地层的有效震动处理。
在此作用下,从而使机械杂质和其他堵塞物松散、脱落,并随着洗井流体排出井筒,达到疏通油层孔隙吼道、增产、增注的目的。
2.4 高压水射流解堵技术高压水射流解堵技术是利用井下可控旋转自振空化射流解堵装置,在井下可以同时产生低频旋转水力波、高频振荡射流冲击波和空化噪声,三种作用综合作用于地层,达到解除地层堵塞的目的。
3 碱性化学剂除垢解堵技术三元复合驱是发展起来效果较好的三次采油新技术,但是,由于体系注人地层后,与地层流体和储层岩石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由于温度、压力、离子组成等因素的变化,造成在生产过程中举升工艺结垢严重的问题,出现生产运行参数发生较大变化,主要表现为电流升高或产液量下降,甚至造成机采井卡泵,检泵周期缩短,影响油井正常生产,制约了三元复合驱油技术的发展。
目前,国内外采用物理法除垢的还不多,三元复合驱采出井的化学除垢法主要采用酸性除垢,而螺杆泵井橡胶遇酸老化、转子遇酸腐蚀,同时酸液与采出液的不配伍性也会造成酸洗后频繁检泵。
碱性除垢技术的研究应用,解决了螺杆泵井的除垢问题,还解决了三元复合驱采出井结垢严重的问题。
碱性除垢剂分子中的络合原子(N、0、S)与金属成垢离子通过配位反应形成稳定的水溶络合物,从而溶解碳酸盐和硅酸盐等垢质,达到除垢的目的。
同时,由于产品的碱性,因此,对油井管道、设备、储罐等无腐蚀,使用安全。
自生热复合解堵工艺技术
![自生热复合解堵工艺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e5a6c32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2.png)
该技术不产生易燃易爆气体,因此可以保障生产安全。
提高社会效益
通过提高原油采收率和降低环境污染,可以提高社会效益。
环境安全与社会效益评估
06
自生热复合解堵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技术发展方向与重点
优化工艺参数和条件
针对不同的油藏条件和堵塞情况,探索最优的工艺参数和条件,提高解堵效果和采收率。
提高原油采收率
自生热复合解堵工艺技术利用地层自身能量进行解堵,不需要外部能源,因此可以降低开发成本。
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
适用范围广泛
通过提高原油采收率和降低开采成本,可以提高整体开发效益。
该技术适用于多种类型的油气藏,包括低渗透、中渗透和高渗透油气藏。
03
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02
01
减少环境污染
自生热复合解堵工艺技术不使用化学药剂,因此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油田现场试验与推广
技术推广与应用前景
将自生热复合解堵工艺技术应用于其他工业领域,如化工、能源、环保等,拓展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市场前景。
跨行业应用
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和合作,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同时,推动成立相关产业联盟和技术创新中心,促进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
政策支持与产业发展
复杂地层和油藏条件的适应性
针对不同地层和油藏条件,研究自生热复合解堵工艺的适应性问题和解决方案,提高技术的普适性。
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挑战
解堵剂合成与优化
研究开发高效、环保、低成本的解堵剂合成方法和技术,提高解堵剂的性能和品质,以满足不同油藏的需求。
工艺参数优化与设备设计
针对不同油藏条件和堵塞情况,优化工艺参数和设备设计,提高解堵效果和采收率,同时降低成本和风险。
复合防盐解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复合防盐解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f262145fe4733687e21aa41.png)
饱和 的地 层水 溶 液 变 为 过 饱 和 水 溶 液 , 可 能 在 地 就 层 中 、 井地 带及 井筒 内结盐 , 井筒 及地 面 管线 的 近 而 压力 、 度变 化较 大, 以 在 井 筒 、 面 管 线 内极 易 温 所 地 生成 无 机盐垢 。 使 盐 的晶 体颗粒 变 大 、 并 强度 增高 。 2 2 地层 产 出水 结盐 的特 性 、 对各种地层产出水析 出盐样组分进行分析后发 现 : 化钠 占 到 盐 样 总 质 量 的 9 %以 上 。 因 此 , 氯 5 研 究氯化 钠 在水 中的 溶解 、 出特 点 , 可 以找 出地层 析 就 产 出水 结盐 的特 性 。为 此 。 们对 氯 化 钠 溶 液 的特 我 性 进行 了研 究 , 氯化 钠溶 液 存在 着稳 定 区 、 稳 定 区 亚 和 不稳 定 区等 三个 溶解 区间 ( 图 1 。稳 定 区 是指 见 ) 水 溶液 中 的氯化 钠 未 达 到 饱 和 。 化钠 没有 晶体 存 氯 在 。亚 稳 定 区指 水 溶液 中氯 化 钠 的 含量 达 到 饱 和 , 这时 氯化 钠 的结 晶与 溶解 处于 动 态平衡 状 态 。外 界 条件的 改 变 . 能 成 为 过 饱 和 溶 液, 不 会 自发 结 可 但 晶 , 此 时将 晶种 放入亚 稳 区, 但 就会 在 晶种 上进 行结 晶 , 成盐 的 晶体 。不 稳 定 区 是 指 水 溶 液 的 盐 饱 和 形 度超过 一定范 围. 溶液 中的氯 化钠 会 自动 发生 结 晶 。 此外 , 化钠 在水 中 的溶 解 度 也 受 到 其 它 无 机 盐 离 氯 子 的影 响 , 由于“ 离子 效应 ” 的作用 。 化钠 在 卤水 中 氯 的 溶解 度 比纯 水 中 的低 。氯 化钠 的特 性可 以归纳 为 三 点, 一点 . 界条 件 的变 化可 以使 不 饱和 溶液 变 第 外 为 饱和 溶液 或过 饱和 溶液 ; 二 点, 和盐 溶 液 中 晶 第 饱 核 的存 在 , 以使饱 和盐 溶 液 产 生结 晶 ; 可 第三 点 , 溶 液 中其它 无机 盐 离 子 的 存 在 , 以 降低 氯 化 钠 的溶 可 解 度 。因此 . 们把 克服 晶 核作 用 、 离 子效 应” 我 “ 的影 响、 提高 氯 化钠在 地层 水 中 的溶 解 度 作 为 解 决 地 层 防盐 的主要 技 术思 路 。
注聚井自生热活化氧化复合增注技术室内研究
![注聚井自生热活化氧化复合增注技术室内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3e75566af1ffc4ffe47ace8.png)
当。有 些 井 由 于注入 压 力 高 ,被 迫 注 水 降低 注入 压 力后 再 实施 注 聚 ,在 一 定程 度 上影 响 了注聚 开 发 效果 。 本 文针 对 注聚 井 不 同 的堵 塞 类 型 .开 展 自生 热 活化 氧 化 复 合 增 注 技 术 室 内研 究 , 对 目前 现 有 的 生 热 剂进 行 筛选 评 价 ,研 究适 合 的 生热 体 系,活性 氧 化解 堵体 系 ,进 行 复配研 究 ,并 对其 复合 注入 工 艺进 行 了优 化研 究 。
综上所述 ,本文的生热 剂选择摩尔比为1 : 1 的1 0 %的N a N O 一
N H C 1 体 系 ,其 催化 剂 为0 . 5 %的催 化 剂3 。
2 活 性 氧化 解堵 剂 的优化
选择生热 量高 、对地层 无伤害的生热剂是本文 的基础 ,目 前油田用的生热剂主要有 以下几种 :
率 最 低 ,生 成物 N , 、N a C 1 、H , O 对 地 层无 伤 害 ,而 且反 应 产生 的
热量可以大幅度的提高近井地带的温度,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增 加地层压力;同时,该种生热体系的两种主要的发热剂 ,水溶液
都 接近 中性 ,且在 常 温下 反应 非常 缓 慢,对氧 化解 堵 体 系影 响不 大 ,所 以 选择 N a N O 。 一 N H C 1 作 为本 文 的生 热体 系。 对Na NO 。 一 N H C I 体 系 的 浓 度 ,催 化 剂 量 进 行 优 化 ,进 行 正 交试 验 ,得 到 结果 如 表2 所示。
关 键词 自生 热 注聚 解堵 增 注
油 田开发 中后期 ,聚合物驱 已成 为油 田稳产和提高原油采 收率的重要措施 ,胜利油田在孤岛 、孤东 、胜采等采油厂推广均
自生CO2复合蒸汽吞吐增效技术研究及应用
![自生CO2复合蒸汽吞吐增效技术研究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ad42fed9b89680203d82552.png)
田应用化学 专业 , 事采油工艺研究 。 从
工
进
展
AD VANC S I n NE ETROC EM 1 AL E N P H C S
第 l 卷第 2期 l
见 图 1 。
增效剂对 粘土膨 胀 的抑 制能力 较强 。
表 3 岩心驱 替试 验结 果
图 1 增 效剂 分解 时温度和压 力 的关 系
分 别在 不 同温 度恒 温 1h , A 测定 钢瓶 压 力 。结 果
收稿 日期 :0 9—1 20 0-2 。 7 作者简介 : 建 , 郭斌 工程师 , 0 年毕业于西南 石油学院油气 2 0 0
定 的封堵 , 扩大了蒸汽 的波及体积。N H 与原油 中有机酸反应生成表 面活性剂 , 添加 的发泡剂 与
胺, 分子式 C ( H ) , O N ::在地层高温条件下分解产 生C: N , O 和 H 气体 , 同时添加发泡剂等 。C O 膨 胀 能产 生 附加驱 动 能量 , 化 回采 ; 过发 泡剂作 强 通
用生 成稳 定 的泡沫 , 大孔 道 或 汽 窜通 道 产 生 一 对
自来水和5 % 的增效剂溶液 , 0 置于耐高压钢瓶中 ,
2 1 2月 0 0年
郭斌 建. 自生 C O 复合蒸汽吞吐增效技术研 究及应用
7
自生 C O2复 合 蒸 汽 吞 吐 增 效 技 术 研 究 及 应 用
郭斌建
( 中国石 油辽 河油 田公 司曙光采油厂工艺研究所 , 盘锦 14 1 ) 2 0 0
摘 要 针对杜 8 3兴隆 台油藏 蒸汽吞 吐中后期 的开发现状 , 制 出一种蒸 汽吞 吐增效 剂 , 1 研
蒸 汽吞 吐规律 和影 响 因素 分 析 , 区块 多 数 已进入
氮气助返排解堵技术
![氮气助返排解堵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c8fda6458fafab069dc029e.png)
能量较 低 ,抗 伤 害 能力 较 弱 ,生产 过 程 中 的洗 井 、 注聚等作 业与措 施极 易造成 地层堵 塞 ,从 而导致 油 井 产液量 明显 下降甚 至不 出液 。 根据 不 同的生 产情 况和油层 物性 以及油 井措施
情 况 进 行 分 析 ,河 南 某 油 田地 层 堵 塞 主 要 是 :机 械
体可人 油层孑 隙 冲散 “ L 桥架 ”物 质 ,打 破毛管 压力
造成 的油流阻 力 ;在 放压返排 时 ,地层 中的气体 向
井 筒 运 移 过 程 中 ,可 携 带 出堵 塞 物 和 残 酸 , 因 而 具 有 较 强 的 返 排 驱 动 能 力 。 主 剂 AN02 改 性 、
性均 很好 ,即使 在 0 C,也 不会 有 晶体析 出 。而且
反 应 物 和 生 成 物 均 有 离 子 防膨 功 能 ,也 不 会 产 生 新
的地 层 伤 害 。
型 进 行 解 堵 配 方 的研 究 和 改 进 ,该 油 田 已研
该 技术应 用 的特点是 依靠高 温及产 生 的气体 对
自生 热 氮 气 助 返 排 酸 化 解 堵 技 术 是 利 用 不 同 的 酸 液 组 份 及 添 加 剂 来 处 理 地 层 中 各 种 铁 质 和 无 机 堵
井号 普
泌 12 l 54 .
T7 2 6 3 — 31 .
_ 油台 解 油 液 f 堵增/ = 7 :
下 4— 9 8 1 2 .2
T4 2 01 1. 0 9
塞 ,对 渗透率 较低 的油层 ,通过 调整酸液 浓度 ,以 达到溶 蚀岩石 的作用 与 效果 。发 热 剂 产 生 的热 量 ,
魏 2 6 1. 3 0 7
2005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奖励授奖项目
![2005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奖励授奖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0477610ff18583d04964595b.png)
13、吸附精馏法回收精制二氧化碳大连理工大学张永春宋伟杰白洪亮匡国柱杨建华
工业化技术及应用黄勃李桂民
14、高掺量复合工业废渣辅助性南京工业大学沈晓冬李东旭许仲梓钟白茜王洪芬
胶凝材料在水泥中的应用研究袁园黄弘唐明亮陶星
15、常压立式石油储罐声发射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陈颖锋关卫和李新河沈纯厚陈学东
18、催化裂化吸收稳定系统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王菁辉李林崔中强韩剑敏叶晓东
防腐蚀应用研究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杨金辉郭鹏邓朝阳刘静翔杨书显
获奖完成单位:
19、"尿二"去瓶颈扩建2000吨/日中国成达工程公司卢喆宇宁慈康鄢家祥黄伯容邓敏
技改项目张惠琼童秋阶魏红魏宗胜张谊
20、氯霉素和盐酸克伦特罗酶江南大学胥传来彭池方王武康朱建平谢正军
41、工业过氧化氢国家标准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范国强王彦朱爱萍李现风许艳萍
GB 1616-2003黎明化工研究院
河南省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市双鸥化工有限公司
42、磷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9-2002)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熊先孝薛天星王炳铨刘长学姬凡宁
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0-2002)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王庆龙赵玉海连卫张幼勋孟宪钦
范涛蒋平广褚人才吴俊杰何小雄
11、过程设备强度计算软件包全国化工设备设计技术中心站秦叔经魏兆灿林杰程岱赵栓柱
SW6 - 1998 v3.1中国寰球化学工程公司李家伟徐才福姚峰洪瑛郎春生
中国五环化学工程公司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
华东理工大学
中国华陆工程公司
12、EDC裂解A/B单元上海工程化学设计院有限公司洪达许刚张军陈鹤龄潘引娟
国土资源部关于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289526c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7a.png)
国土资源部关于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2.10.23•【文号】国土资发[2012]154号•【施行日期】2012.10.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国土资源部关于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15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有关直属单位,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是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以下简称“三率”)的关键环节,是提高矿业科技水平、实现矿业大国向矿业强国转变的必然要求。
为贯彻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加快转变矿业发展方式,根据矿产资源法律法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的有关要求,国土资源部决定加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突出重点,加大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力度(一)抓好重点领域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工作。
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地区资源禀赋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结合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和淘汰落后技术、产能等工作,做好重点领域先进适用技术推广。
重点推广高含水、低渗透、稠油等主要类型油田和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等非常规能源的高效开发技术;薄煤层机械化开采、厚煤层一次采全高和充填开采、煤炭干选以及与煤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金属矿产充填开采、矿石超细碎、大型浮选等高效采选及矿山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技术;非金属溶浸采矿、充填采矿等高效开采技术。
(二)建立健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目录发布制度。
国土资源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发展状况,分批发布《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目录》,适时对目录进行修订,发挥导向和示范作用;地方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发布区域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目录。
低温自生气增能解堵技术在树19-43井的应用
![低温自生气增能解堵技术在树19-43井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d99cea12cc58bd63086bd50.png)
低温自生气增能解堵技术在树19-43井的应用赵成琢(大庆榆树林油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肇东151126)摘要:东16井区位于榆树林油田北部,开采扶杨油层、属于特低渗透油藏。
树19-43井是东16井区一口采油井,1993年10月投产,射开砂岩厚度17.0m、有效厚度10.8m。
该井2014年5月实施缝网压裂,与同批缝网压裂井相比:有效期明显偏短、单位有效厚度增油量明显偏少。
2017年11月对该井实施低温自生气增能解堵,取得较好效果,有望为同类井恢复产能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树19-43井;低温自生气解堵;恢复产能中图分类号:TE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81(2018)05—0080—021低温自生气解堵技术简介1.1技术原理低温自生气增能技术,是从储层潜害因素分析诊断入手,根据油层在钻完井、采油生产各环节产生伤害原因、类型、程度评价结果,将低碳混合有机酸解堵、稠油稀化降粘、低温自生气体复合剂、高温混相暂堵封窜、聚合物污染物解堵等专利技术特性有机结合,借助交替注入液体药剂段塞,确保措施药剂进入目的层,在不动管柱的条件下,实现油井增产目的。
自生气增能反应是在地层条件下,借助于复合型引发剂,使原来只能在高温(138—140ħ)条件下分解释放出气体的化学反应,也能够在低温(15-85ħ可控制)条件下反应,并产生大量气体,最大限度恢复油层产能。
1.2药剂主要成份低温自生气增能解堵技术,由A、B两种药剂构成,A药剂主要成分是固体气源药剂、薄膜扩展剂、起泡剂。
B药剂主要成分是气源引发剂、原油稀化降粘剂、低碳混合有机酸解堵剂、聚合物类水化降解剂、润湿转向剂。
1.3技术特性①油层条件下产生大量气体,补充储层能量,提高回采速度和采出程度;借助“胀、穿、溶”作用,改善连通性,提高渗透性,实现原油采收率提高。
②降低界面张力,降低原油粘度、油水流度比,改善原油流动性,减小油流阻力,实现提液降水,同时对沥青质、胶质等有机质具有较强的分散、溶解性,充分解除有机物堵塞。
井筒解堵技术在普光气田的适应性分析
![井筒解堵技术在普光气田的适应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e0bb2542af90242a895e57a.png)
油田管理212 |2019年1月Na、Ca、Mg、Zr 的硅酸盐和氧化硅。
部分井堵塞物以脂肪烃为主,含量高达95%-98%,同时含有少量硅酸盐、氧化硅;(3)同一口井,堵塞部位不同,其堵塞物组分也不禁相同:一种为粉状堵塞物,另一种堵塞物则为片状。
综上,需要完善井筒解堵技术满足精确井段解堵的要求。
3 目前高含硫气井解堵技术体系普光气田高含硫气井解堵技术主要包括解堵工作液及配套解堵工艺两部分。
解堵工作液选择及优化的基本依据是:适应高温、深井环境,尽可能溶解或反应完井筒内的堵塞物,不产生二次沉淀,对储层伤害小;满足解堵酸化工艺的要求。
优化了解堵体系主剂、缓蚀剂、铁离子稳定剂、助排剂以及粘土稳定剂比例。
研制成固体防垢棒,针对饱和碳酸氢钙溶液,防垢效率较好。
优化复合酸解堵体系,结合连续油管解堵工艺,降低解堵体系腐蚀连续油管导致的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综合完井管柱、排量和下深需要等因素,确定解堵作业连续油管优选标准。
高含硫气井连续油管解堵液,对井筒堵塞物针对性强,还能有效控制连续油管腐蚀,为复杂环境下作业管柱腐蚀防治提供了新方法。
鉴于普光气田采用永久式完井管柱,采用水力冲洗工艺作为井筒解堵配套工艺,施工风险相对较低。
由于目前地层能量降低,压井液容易失返,综合考虑,采用“水力冲洗+酸溶”的解堵工艺:先采用水力冲洗解除桥堵、破碎堵塞物,再用酸液溶蚀碳酸钙等固体堵塞物,配合连续油管冲洗工艺可以实现精确井段解堵。
4 结论通过对比国内外井筒解堵技术优缺点及对普光气田的适用性,得出以下结论:(1)储层高含硫化氢,压井困难,导致普光气田动管柱作业风险大、成本高,通过动管柱作业的方式进行井筒解堵在普光气田不适用。
(2)除动管柱外,其余的物理法解堵技术,均存在对井筒管柱伤害大、解堵持续时间长、效率低、风险高等问题,也不适用于高腐蚀、深井筒的普光气田。
(3)化学解堵技术对井筒堵塞物针对性较强,可通过完善解堵液体系配方,实现对井筒内复合堵塞物的清除。
低温自生气增能复产新技术
![低温自生气增能复产新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8f6c221647d27284b735180.png)
理 主 要 是 通 过 无 机 酸 类 对 油 层 岩 石 强 烈酸 化 溶 蚀 , 提 高 油
层 渗 透 性 ,从 而 达 到 采 出油 层 流 体 的 目的 , 其 前 题 是借 助 油 层 能 量 ,当 油 层 能 量 较 低 ( 层 流 体 采 出 程 度大 , 油层 油 亏 空 严 重 甚 至 造 成 负 压 )使 用 该 类 解 堵 剂 效 果 不 明 显 , 同 时 ,无 机 酸 类 进 行 酸 化 过 程 中 ,容 易 产 生 酸 渣 、 酸 敏 等 二
要求 ,研 制 开发 的油层 自生气增 能解堵 复产 技术 ,该技
术 是 在 地 层 条 件 下 , 借 助 于 复 合 型 催 化 剂 , 使 原 来 只 能 在 高 温 ( 4 " 8 ℃ )条 件 下 放 出气 体 的 化 学 反 应 , 也 10C-10 能够在低温 ( 5 - 5 1 ℃ 6 ℃可 控 制 )条 件 下 反 应 并 产 生大 量
二、低 温 自生气增能解堵复产技术简介
低 温 白生 气 增 能 解 堵 复 产 技 术 , 是 在 分 析 、 总 结 上 述 几 项 解 堵 技 术 特 点 的基 础 上 , 从 分 析 造 成 油 井 堵 塞 原
次伤 害 , 当伤 害 程 度 大 于 提 高 渗 透 率 程 度 时 , 酸化 本 身 就 是 一 种 伤 害 , 致 使 无 机 酸 酸 化 具 有 局 限性 。
气体 ,最 大限度恢复油井产能。
( ) 术原理 一 技
低温 自生 气 增 能 复 产 技 术 ,主 要 有 两 个 方 面 :
一
目的 ,其 克服 无机酸 类二 次伤 害 问题 ,但 前提仍 然要 借
助 油 层 能 量 , 当 油 层 能 量 较 低 ( 层 流 体 采 出程 度 大 , 油 油 层 亏 空 严 重 甚 至 造 成 负 压 )使 用 该 类 解 堵 剂 效 果 仍 然 具 有 局 限 性 , 同 时 , 有 机 类 加 大 操 作 成 本 , 进 行 措 施 过
低温自生气增能解堵技术研究及应用
![低温自生气增能解堵技术研究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02f5d6f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82.png)
低温自生气增能解堵技术研究及应用低温自生气增能解堵技术是一种能够解决天然气井堵塞问题的先进技术。
由于天然气井生产中存在着多种原因导致的堵塞,如矿物质沉积、结构物腐蚀、水合物生成等,传统的堵塞处理方法往往效果不佳,而低温自生气增能解堵技术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
低温自生气增能解堵技术是一种基于流体动力学理论和低温溶解原理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将低温气体注入到堵塞物中,使其发生物理变化,溶解或破坏堵塞物,以达到解除堵塞的目的。
相比于传统的堵塞处理方法,低温自生气增能解堵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势:首先,低温自生气增能解堵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矿物质沉积堵塞问题。
在生产中,由于天然气中存在大量的水蒸气和其他气体成分,气体中的水分在经过降温处理后会析出,形成固态结晶物质,而这些结晶物质往往是堵塞的主要原因之一。
采用低温自生气增能解堵技术可以将气体温度降低到结晶成核温度以下,使结晶物质溶解或破坏,从而解除堵塞。
其次,低温自生气增能解堵技术也可以有效地解决结构物腐蚀堵塞问题。
在天然气井中,由于气体中存在CO2、H2S等腐蚀性气体,这些气体会与金属结构物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腐蚀产物,导致堵塞。
低温自生气增能解堵技术可以通过降低气体温度,降低腐蚀反应速率,减少腐蚀产物的生成,从而解决结构物腐蚀堵塞问题。
此外,低温自生气增能解堵技术还可以解决水合物生成堵塞问题。
在天然气生产中,如果气井温度较低,压力较高,同时存在一定的水分,气体中的水分会与天然气中的甲烷分子形成水合物,导致堵塞。
低温自生气增能解堵技术通过降低气体温度,增加水合物的溶解度,使水合物溶解或破坏,从而解决水合物生成堵塞问题。
目前,低温自生气增能解堵技术已经在天然气生产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国内外许多油气公司都采用了这项技术进行堵塞处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例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某些堵塞严重的天然气井中采用了低温自生气增能解堵技术,成功地解决了堵塞问题,提高了井口产能。
自生热复合解堵工艺技术研究终稿PPT课件
![自生热复合解堵工艺技术研究终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ca38e4581b6bd97e19ea0b.png)
第20页/共39页
四、工作液综合性能评价
对稠油环境中石英的溶蚀能力
实验实用验用石石英英成成分分
SiO2(%) 99.580
Al2O3(%) Fe2O3(%) MgO(%)
0.301
0.016
0.012
不同酸液不同对酸石液对英石的英的溶溶蚀蚀率率
其他(%) 0.089
酸液类型
反应后混合量
滤纸(g) 石英(g) 稠油(g)
第28页/共39页
汇报提纲
1
技术背景
2
反应放热能力评价
3
生热剂性能评价
4
工作液综合性能评价
5
添加剂优选研究
第29页/共39页
特效添加剂优选研究
自生热溶液反应残液防膨性能评价
H自生热、气化学液反应残液的粘土防膨性能测定
项目
浓度(%) 5
10
15
20
V
2.2
2.2
2.1
2.1
V0 (V0-V)/V0
不同浓度生热剂石蜡溶解速率 第16页/共39页
三、生热剂性能评价
模拟油管清蜡实验
石蜡在管壁的沉积附着照片 沉积凝固附着在管壁上的石蜡
清理后管壁上石蜡沉积附着照片
生热液的放热升温融化、气体的冲刷作用,有效清除管壁附着的石蜡
第17页/共39页
汇报提纲
1
技术背景
2
反应放热能力评价
3
生热剂性能评价
4
工作液综合性能评价
第30页/共39页
第13页/共39页
三、生热剂性能评价
H自生热解堵化学体系惰性气体降粘效用
对比单纯的升温和利用H自生热解堵液两种不同的方法对稠油进 行降粘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酸液对石英的溶蚀率 不同酸液对石英的溶蚀率
酸液类型 自生热酸 (自生热液+多氢 酸) 自生热泡沫酸 (自生热液+多氢 酸+起泡剂) 常规酸 (多氢酸) 滤纸(g) 石英(g) 稠油(g) 反应后混合量 (g) 26.6432 溶蚀率(%)
9.9901
10.0081
10.0055
11.2
9.8913
10.0051
10.0038
27.3287
8.6
9.8879
10.0029
10.0071
28.6123
4.3
自生热解堵、酸解堵液对有稠油环境下的石英溶蚀率远远高于 常规酸,加入起泡剂的自生解堵液对石英的溶蚀能力居中。
四、工作液综合性能评价
单岩心酸化流动效果评价
酸液名称 多氢酸 自生热、气酸 酸液配方 3%HCl+3%SA601+1%SA701+添加剂 溶液Ⅰ(10%A+20%B)+ 溶液Ⅱ(12%C+3%HCl+3%SA601+1%SA701+ 添加剂)
滚子炉直接加热法降粘 H自生热解堵溶液降粘
三、生热剂性能评价
实验目的
固
评价H自生热解堵体系对固体石蜡的溶解能力;
H自
生热
解堵 体系
体 实验条件 石 药剂:生热剂,固体石蜡; 蜡 温度:室温 的 实验步骤 溶 配制生热剂A浓度分别为4%、5%、10%自生热溶液各100ml;
的升
温效 应
解 称取50g固体石蜡3份,分别放入盛有不同浓度自生热溶液组 分I的三个烧杯中; 试
已投产油田石油探明储量:131965.28 单位:万方
稠油,135538.38 71%
常规油, 22% 28488.08
总石油探明储量:190937.11 单位:万方
稠油, 78% 103477.20
已投产油田探明储量分布-按流体性质
3
一、技术背景
石蜡、沥青质及胶质 沉积形成有机伤害
钻井、固井、完井造 成无机伤害
三、生热剂性能评价
H自生热解堵体系的升温效应
稠油降粘试验
温度(℃) 粘度(mp.s)
120 100 80
室温 2984
“热峰”值 121
反应结束 578
混合液温度能维持30min在60℃ 以上,有足够溶解稠油能力
温度/℃
60 40 20 0 0 5 10结束时油样
自生热解堵液在静态条件下能很好的清洗岩石颗粒表面的稠油 和有机质,清洗效率可以达到80%以上。
四、工作液综合性能评价
对稠油环境中石英的溶蚀能力
实验用石英成分 实验用石英成分
SiO2(%) 99.580 Al2O3(%) 0.301 Fe2O3(%) 0.016 MgO(%) 0.012 其他(%) 0.089
H自生热解堵化学体系惰性气体降粘效用
对比单纯的升温和利用H自生热解堵液两种不同的方法对稠油
进行降粘的效果。
降粘法类型 降粘前粘度(mPa.s) 降粘后粘度(mPa.s) 降粘率(%) H自生热解堵溶液 2984 483 83.8 滚子炉加热加热 2984 927 68.9
H自生热解堵体系在放 出热量的同时生成大量的 惰性气体溶胀稠油,改善 原油的流动性。
质量g 11.0092 10.9477 10.9973
反应后质量g 质量损失g 腐蚀速度g/(m2h) 11.0081 10.9127 10.9544 0.0011 0.035 0.0429 0.202226103 3.494946324 5.042675606
汇报提纲
1 2 3 技术背景 反应放热能力评价 生热剂性能评价
编号 1 2 3 4 5 长度(cm) 10 10 10 10 10 直径(cm) 2.5 2.5 2.5 2.5 2.5 孔隙体积(ml) 23.86 19.31 16.60 19.76 21.69 孔隙度(%) 48.65 39.35 33.84 40.28 44.20 基液测渗透率(mD) 526 4639 6008 2286 1283
四、工作液综合性能评价
并联岩心驱替试验
试验结果
岩心1-2并联分流结果(1:8.8)
短暂分流
入口、出口处液体流量曲线 累计入口、出口液体流量曲线
四、工作液综合性能评价
并联岩心驱替试验
试验结果
岩心1-3并联分流实验结果(1:11.4)
无分流
入口、出口处液体流量曲线 累计入口、出口液体流量曲线
四、工作液综合性能评价
温度增量,℃ 38 49 60 72 83 95
初始温度:20℃
在不考虑热量通过环空扩散情形下,由上述结果推算1m3反应液可 使得300m油管及液体温度升高幅度达到80-95℃。
汇报提纲
1 2 3 技术背景 反应放热能力评价 生热剂性能评价
工作液综合性能评价
4 5
添加剂优选研究
三、生热剂性能评价
验 将配好的自生热溶液组分II倒入烧杯,并记录溶解石蜡所需的 时间。组分Ⅰ(A+B)+组分Ⅱ(无机酸C)
三、生热剂性能评价
H自生热解堵体系对石蜡的溶蚀
固
生热剂浓度(%) 石蜡溶解量(g) 时间(min) 溶解速率(g/min) 石蜡溶解百分比 4 14.7 11 1.33 29.4% 5 21.5 8 2.68 43% 10 37.3 6 6.21 74.6%
汇报提纲
1 2 3 技术背景 反应放热能力评价 生热剂性能评价
工作液综合性能评价
4 5
添加剂优选研究
四、工作液综合性能评价
对稠油、有机质 的清洗能力
.
岩石溶蚀 能力
工作液腐蚀性
综合性能评价
酸化流动效果 酸液分流效果
四、工作液综合性能评价
对稠油、有机质的清洗能力 自生热解堵解堵液对表面包裹稠油和石蜡、沥青等 有机质的岩石颗粒的清洗实验。
自生热复合解堵工艺技术研究
采油技术服务公司增产作业分公司 2011年07月
汇报提纲
1 2 3 技术背景 反应放热能力评价 生热剂性能评价
工作液综合性能评价
4 5
添加剂优选研究
一、技术背景
渤海稠油油藏的地质储量占整个渤海油田地质储量80%以上。
所有油田探明储量分布-按流体性质
常规油,55398.73 29%
四、工作液综合性能评价
并联岩心驱替试验
试验结果
岩心1-5并联分流实验结果(1:2.4)
从这 点开 斜率 始变 了, 后又 渐又 复。
出现分流
入口、出口处液体流量曲线 累计入口、出口液体流量曲线
四、工作液综合性能评价
并联岩心驱替试验
试验结果
岩心1-4并联分流实验结果(1:4.3)
出现分流
入口、出口处液体流量曲线 累计入口、出口液体流量曲线
流体粘度大,流动性 差,产量低
井筒结蜡
单一技术难以解除 伤害
研究一种新技术,有效解除多重伤害,改善近井地带渗透率
技术的作用机理
自生热复合解堵技术
热量
气体
溶剂溶解
酸处理
高温熔化蜡、胶 质、沥青等有机物
提高近井油层压 力,提高返排能力
利用相似相溶原理,使 油垢溶解并随有机相流动
溶蚀无机垢,参 与热反应
特效添加剂优选研究
工作液综合性能评价
4 5
添加剂优选研究
特效添加剂优选研究
自生热溶液反应残液防膨性能评价
H自生热、气化学液反应残液的粘土防膨性能测定
浓度(%) 项目 V V0 (V0-V)/V0 5 2.2 6.2 64.5 10 2.2 6.2 64.5 15 2.1 6.2 66.1 20 2.1 6.2 66.1
岩心在H自生热、气反应残液中的膨胀率能测定
岩心 NB35-26井 井深m 989.5991.5 温度 常温 120℃ 岩心高度mm 6.3 6.4 膨胀后高度mm 6.3 6.4 膨胀率% 0 0
H自生热、气工作液反应残液不仅不会引起储层内粘土矿物的水化膨 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般防膨剂的防膨性能。
产气量(ml) 3200 3300 4300 9000
“热峰”值 (℃) 80 62 55 106
H自生热解堵体系产气量、“热峰”值最高
二、反应放热能力评价
反应放热测量实验
不同反应液体积使得体系温度升高幅度
反应液总体积,ml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温度峰值,℃ 58 69 80 92 103 115
稠油粘度从2984mp.s下降到121mp.s,
混油液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20 时间/min 25 30 35 40
流动性大大增加
三、生热剂性能评价
H自生热解堵化学体系惰性气体降粘效用
分别通过单纯的升温和利用H自生热解堵溶液两种不同方法对稠油
进行降粘。
实验方法:
称取100g稠油放入高温反应釜中,配置生热剂A浓度为5%的H自生热
自生热解堵、 酸工作液解堵 效果明显
常规多氢酸解堵液对2号岩心的酸化解堵效果
自生热解堵酸解堵液对1号岩心的酸化解堵效果
四、工作液综合性能评价
并联岩心驱替试验
试验目的 分析H自生热解堵泡沫液对高低渗并联岩心的分流效果。 工作液配方 自生热解堵液组分I(10%A+20%B)+组分II(12%C+1%起泡剂)。 岩心数据(人造岩心)
体系防腐性能评价
一级 (60℃) 盐酸: >3-4 土酸: >2-3 SY/T 5405 — 1996 二级 (60℃) 盐酸: >4-5 土酸: >3-5 三级 (60℃) 盐酸: >5-8 土酸: >5-10
编号 生热、气工作液 多氢酸 自生热、气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