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发展

合集下载

组织社会学第二章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发展

组织社会学第二章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发展
第二章 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开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组织理论开展过程概述 理性系统组织理论 自然系统组织理论 开放系统组织理论 行动者系统组织理论
案例分析:组织理论学习与理解
第一节 组织理论开展过程概述
组织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介入的领域,有关 成果涉及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和心理 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各种理论、观点之 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所以尽管这 一研究领域的历史比较简短,但研究成果 却非常丰富,内容也十分庞杂,要整理出 一条清晰的脉络实非易事。
案例分析:组织理论学习与理解
要求
〔1〕组织理论与组织行为学、行政组织理论有何不同? 〔2〕古尔德纳、默顿的思想与韦伯的科层制思想之间的关系 是怎么样的? 〔3〕简述人际关系理论与科层组织理论的主要区别。 〔4〕简述你对巴纳德的组织协作理论的理解。 〔5〕对于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开展史,有不同的划分方法,选 择一种划分方法,并对其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特点进行简单介 绍。
第五节 行动者系统组织理论
一、理论背景和研究主题 〔一〕理论背景和思想渊源 〔二〕行动者系统理论研究的主题
二、主要理论观点
〔一〕决策理论 〔二〕组织经济理论 〔三〕社会网络理论
三、对行动者系统组织理论的综合评价
我们一再指出,从时间上看,行动者系统 组织理论与开放系统组织理论几乎 是同时 开展起来的。但是,由于当时很多人忙于 对早期组织理论特别是韦伯的科层制组织 理论进行反思,无形中使环境问题更加凸 显出来。
一、理论背景和研究主题
〔一〕理性系统组织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及 思想渊源
〔二〕理性系统组织理论研究的主题
பைடு நூலகம்
二、主要理论观点 〔一〕科学管理理论 〔二〕科层组织理论

《组织社会学十讲》apa引用

《组织社会学十讲》apa引用

《组织社会学十讲》是一本经典的社会学著作,它对组织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本文将从十个方面对该书进行精炼的概括和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组织社会学的核心内容。

1.组织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在《组织社会学十讲》中,作者对组织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清晰的阐述。

根据APA格式,引用部分请参考以下格式:(作者,出版年).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引用例如:(张三,2010).《组织社会学十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组织社会学的理论流派该书详细介绍了组织社会学的理论流派,包括古典理论、结构功能主义、符号互动主义等,系统地梳理了这些理论对组织社会学的贡献。

3.组织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组织社会学十讲》还系统地介绍了组织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田野调查、访谈、问卷调查等,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4.组织社会学与组织管理的关系该书还对组织社会学与组织管理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阐明了二者之间的内在通联和相互影响。

5.组织变革与创新《组织社会学十讲》对组织变革与创新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为读者揭示了组织变革的内在机制和创新的重要意义。

6.组织文化与组织认同该书还对组织文化与组织认同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揭示了组织文化对于组织认同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

7.权力与决策《组织社会学十讲》对组织中的权力结构和决策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为读者提供了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8.组织变革与领导力该书还系统地分析了组织变革与领导力的关系,揭示了领导力在组织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9.组织社会学与全球化《组织社会学十讲》还对全球化对组织社会学的影响进行了精辟的阐述和分析,深刻揭示了全球化背景下组织社会学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10.未来发展趋势该书还对组织社会学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的探讨,为读者揭示了组织社会学的发展方向和重要意义。

《组织社会学十讲》作为一本经典的社会学著作,系统地阐述了组织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流派、研究方法和重要内容,为读者提供了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讲组织研究与组织社会学的发展脉络

第二讲组织研究与组织社会学的发展脉络

• 默顿 • 布劳 • 古尔纳德 • 塞尔兹尼克
卡纳基——
• 西蒙 • 马奇
梅隆学派 • 塞特
哥伦比亚学派——默顿
默顿是功能结构学派的主倡者。他提出要对韦伯的科层制 重新解读。他与韦伯不同的是着重强调科层制度在达到其目 标所遇到的困难。强调这一制度结构对个人产生的影响。 功能失调论: 表现为两个方面 具体的官吏制度越是接近韦伯的理想类型,组织就越容 易出现功能失调、陈规守旧的现象; 官僚主义行政管理模式追求最大限度的理性化,但它却 起到相反的效果。它自身的功能失调大大地影响了它的规律 性和有效性。
Roots)发表在1949年。他的实证研究是关于田纳西水利大坝工
程和管理机构的调查,。
塞尔兹尼克映证了默顿的假设,即官僚主义导致运转失
调。
主要的贡献: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运转失调不仅是过
量制定规章制度的产物,它一方面是由于活动的专业化使得
组织成员仅仅关注特殊的目的而不顾整体目标,另一方面是
由于环境的影响。
第二讲:组织研究及组织 社会学
的发展脉络
主要发展脉络
序曲:组织研究的开端(20世纪初-50年代 经典问题--韦伯的科层制理论 发展时期:两大学派(20世纪50-70年代) 成熟时期:进入开放模型(20世纪70-90年代) 新的趋势:理论的融合(20世纪90年代以后)
序曲阶段——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及其主要思想
刺激性报酬制
职能管理原理
例外原理
精神革命论
泰罗的车间管理理论属于微观管理范畴,它 立足于现场作业,过于注重企业基层作业管理, 而忽视企业整体、全局与上层管理问题。
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经营六职能 管理五要素 十四条原则
法约尔管理理论的特点

法国组织社会学的成长历程

法国组织社会学的成长历程
• 韦伯认为,法理权威包含着五个重要信念或原则: • 1)具有组织成员服从的法规 • 2)法规是适应特殊事项的抽象规则系统,行政管理则在法规限制
下维护组织的利益 • 3)运用权威的个人同样要遵循这个客观规律 • 4)只有组织成员才需要遵循法规 • 5)不是服从于权威者,而是服从于赋予其权威地位的客观规则。
• 代表人物:默顿
整理ppt
默顿对科层制反功能的思考
• 默顿对韦伯科层制理论的反思是 从反功能的问题开始的。
• 和韦伯关于科层制观点有所不同, 默顿从两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认 识:
• 第一,韦伯强调的是科层制行政 的调节和效率;默顿则重视科层 制在企图达到其目标时所碰到的 困难,这些困难因素韦伯没有思 考。
整理ppt
科层制也有反功能?
• 在韦伯的科层制论述中,行政科层组织被当作最理性和理 想的组织形式。在这里,韦伯只是注意到了科层制的积极 功能或正功能,忽略了这种组织与制度形式可能会具有的 反功能。
• 对于科层制反功能的思考推动了组织社会学的发展,也构 成了组织社会学决策分析的一个提问起点。
• 韦伯发现,科层制组织的增长,是20世纪工业社会的一个 重要特征,和韦伯及其崇拜者主要关注科层制的积极作用 有所不同,一些研究者也意识到需要对此进行反思,科层 制是否会有反功能?
整理ppt
• 《官僚现象》惊起的“水花” • 克罗齐耶对官僚制的反思为什么有影响: • 该书的思考使得法国人惊讶地看到了他们生活于
其中的社会竟然存在着无法想象的复杂性。 • 从此,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在法国社会与学术界受
到广泛关注。 • 60年代末克罗齐耶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创立
了组织社会学所,使得法国组织决策分析在组织 社会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 这个时候的组织社会学讨论重点几乎都是围绕科 层制的命题、公共行政的角色和作用,以及公共 行动的反常问题展开的。 • 插话:一个学派形成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社会学中的社会草根组织理论及其特点

社会学中的社会草根组织理论及其特点

社会学中的社会草根组织理论及其特点在社会学领域中,草根组织理论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

它在探究社会组织、社会运动、社会变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社会草根组织理论及其特点。

一、社会草根组织理论的基本概念社会草根组织理论又称基层组织理论,是指那些由普通民众组成的、基于利益、稳定与发展而进行组织活动的组织形式,旨在推动某些共同利益。

这些组织有时被称为社会基层组织,它们运作于社会基层,并在当地产生深远的影响。

社会草根组织通常由“基层”参与者自发组织,目的是解决基本问题和提高生活水平,包括卫生、教育、居住环境等问题。

草根组织往往是以较小的组织体系运作,且成员稳定、有交流、有合作,且他们可能具有自助自救和自我政府的本领。

二、社会草根组织理论的发展历程社会草根组织理论首先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蓬勃发展起来的。

当时政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各地都涌现了很多社会、政治组织。

这些组织以草根形式为主要特征,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组织途径,也引起了社会学者的特别关注。

社会草根组织一般是为本地社会服务的非营利组织,无政治倾向。

但是,这些组织的实践过程中,有时会发动社会运动,特别是一些地方官员无法解决的问题。

中国农民工权益维护组织、印度低阶层社会组织、美国某些州的民间环保组织等,都是当今世界上较为著名的草根组织。

三、社会草根组织理论的特点(一)基于利益和稳定。

人们有共同的利益,会自发地组织到一起,组成社会草根组织。

而且组织能持续下去,也是因为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稳定性。

(二)基于信任和合作。

草根组织中的成员之间存在相互依赖,需要相互信任和合作才能完成组织的任务。

因此,草根组织的核心特征之一就是信任和合作。

(三)基于民主和平等。

在草根组织中,权利和机会应平等分配,而组织中的民主决策应受到尊重和保护。

(四)基于倡导和反抗。

社会草根组织可能倡导一些相关利益并通过非正规的方式来促进其实现。

而有时,他们也会反抗不平等、不公正和不合理的现象。

《组织社会学全》课件

《组织社会学全》课件

总结和提问
1 总结
回顾本课件中所学习的关键概念和知识,总结组织社会学的核心内容。
2 提问
鼓励学员提问、参与讨论,以加深对组织社会学的理解和应用。
第一章:组织的起源和发展
探索组织是如何诞生并逐渐演变的过程,从人类历史的角度深入研究组织的 起源和发展。
第二章:组织的结构和文化
组织结构
研究各种组织结构的类型和特征,以及影响组织成功的因素。
组织文化
揭示组织文化的重要性,讨论如何营造积极的组织文化。
第三章:组织的权力和决策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权力
探索组织内部的权力结构,以及权力如何影响组织的决策和运作。
2
决策
研究组织中的决策过程,包括决策制定者、决策方法和决策后果。
3
决策制定者
讨论不同类型的决策者,如管理层、团队和基层员工,以及他们在决策中的角色。
第四章:组织的变革和创新
变革管理
了解组织变革的过程,学习有效的变革管理策略,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创新
探索组织如何通过创新来获得竞争优势,以及创新 对组织发展的重要性。
《组织社会学全》PPT课 件
通过本课件,我们将深入研究组织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为您展示一个 充满洞察力和知识的学习之旅。
课件结构和章节概述
结构
本课件分为七个章节,每个章节覆盖不同的主题,将帮助您全面了解组织社会学领域的重要 内容。
概述
我们将从组织的起源和发展开始,深入研究组织的结构和文化、权力和决策,以及组织的变 革和创新。

组织社会学

组织社会学

(三)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所组成的协作 系统,管理者应在这个系统中处于相互联系的中 心,并致力于获得有效协作所必需的协调,因此, 经理人员要招募和选择那些能为组织目标的实现 而做出最好贡献并能协调地工作在一起的人员。 为了使组织的成员能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和进行有效地协调,巴纳德认为应该采用 “维持”
的方法,包括“诱因”方案的维持和“威慑”方 案的维持。
“诱因”方案的维持是指采用各种报酬奖励的方 式来鼓励组织成员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做出他们的 贡献,“威慑”方案的维持是指采用监督、控制、 检验、教育和训练的方法来促使组织成员为组织 目标的实现做出他们的贡献。
(四)巴纳德认为“组织是二人或二人以上, 用人类意识加以协调而成的活动或力量系统”, 他所强调的是人的行为,是活动和相互作用的系 统,因此他认为在组织内主管人是最为重要的因 素,只有依靠主管人的协调,才能维持一个“努 力合作”的系统。
弗利特在波士顿积极从事社会工作,领导了为年轻人创办夜校和 娱乐中心的活动。同时,还帮助建立了一些青年服务社。在从事社会 福利事业的过程中,她亲眼目睹了其家乡波士顿工业界存在的种种弊 病,这促使她开始关注工业方面的组织和管理问题。福莱特关于组织 和管理的思想大多是通过演讲表达出来的。作为一位学者,她赢得了 广泛的尊敬。福莱特在其生命的最后五年中,一直在英格兰从事教学 和研究,并发表演讲。后来,她的演讲稿经过厄威克的整理,编成 《动态的行政》。生前,她自己完成的著作有:《新国家》、《创造 性的经验》。福莱特的动态行政管理理论的重点是研究组织的运行。 她认为在组织运行中,有两个问题是最基本的:一是组织想让人们做 什么,二是如何对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给予科学的控制和引导。福莱特 认为这两个问题都与人际关系中人的基本动机有关。她试图从人的角 度来看待组织运行过程中的领导、权力、冲突等因素。

组织社会学理论发展

组织社会学理论发展

第二章 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发展
——柯林斯
科层组织最早是由韦伯提出来的一种组织形式,也被称为科层制(bureaucracy)。
在组织研究领域,甚至所有的社会学领域,没有比韦伯的科层制模式更为著名的了。
一、产生的历史背景
韦伯的科层制观点建立在他对社会支配类型的划分上,科层制是他所分析的三种支配类型中法理型权威的最典型、最纯粹的形式。
其二,专家和技术人员、严格的规章和纪律、密切的配合、事本主义的原则,这些共同保障了科层组织的有效运转。
其三,科层制在保证其成员行为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优于其它管理方式。
05
五、科层制的影响
01
02
03
04
科层组织的负功能
理想的官员要以严格排除私人感情的精神……去处理公务……没有憎恨和热爱,也因此不受感情的影响。
主张:都强调非市场因素(如制度因素、法律因素、历史因素、社会和伦理因素等)是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因素,认为市场经济本身具有较大的缺陷,使社会无法在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方面协调。
01
方法:制度分析方法或结构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和社会文化分析方法。
02
T.凡勃伦:1899年发表《有闲阶级论》,1904年发表《企业论》,创立制度学派。
三是它的非道德性,科层组织作为一种非人格化的组织,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工具,没有道德关怀。 对于科层组织可能引起的负面影响,韦伯自己也意识到了,如“铁笼困境”。
有富士康内部管理人士对本刊记者称,自幼生长在台湾的郭台铭,深受台湾“全民皆兵”的文化影响。他本人强悍、干练、节制的个性,也深刻影响着企业文化,渗透在企业管理的各个角落。员工的压力来自多个方面,包括自身性格、家庭背景、社会遭遇等多种问题;但所谓军事化管理、工作强度与条件等,确实也带来了巨大压力。

组织社会学答案

组织社会学答案

组织社会学一、选择1. 组织设计的基本形式:a)直线式职能制结构形式b)矩阵组织结构形式:工程矩阵结构、产品矩阵结构、项目矩阵结构c)事业部制组织形式2.冲突变迁:传统观点、人际关系观点、相互作用观点3.冲突类型的功能分析:(一)正功能的冲突类型:超个人冲突、手段性冲突、非基础性冲突(二)负功能的冲突类型:个性化冲突、目的性冲突、基础性冲突二、简答1.组织的任务:(1)应付环境和技术的挑战(2)满足组织成员的社会需求(3)统一成员的认识,以实现集体的目标(4)有效率,至少要做得比市场好2.组织的基本变项:人的变项、组织的变项、环境的变项3.组织社会学的基本任务:研究组织运用新设施或出现新的变化后对组织内外各要素产生的影响。

主要有:(1)在行政系统中,对政府行为的可行性,中央集权的局限性以及整体社会控制方式的研究;(2)在营利性组织中,对组织的规则的形成过程、复杂程度与组织发展的关系,规模与效益之间的关系;交易费用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不同类型的经济组织结构的比较研究;(3)关于组织过程的研究;(4)关于各类新型组织的研究4.组织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四种形态:(一)理性系统组织理论:韦伯认为科层组织理论,科层制是最理想的组织形式泰罗指出专业化分工、合理化的工艺流程和标准化的训练是组织效率的根本保障法约尔探讨了正式组织结构与一般管理过程的关系共同点:把组织看成一个理性的工具,认为组织的效率是源于组织的理性(二)自然系统组织理论:梅约主要研究组织非正式结构对工作效率的影响马斯洛和郝次伯格从不同角度考虑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麦克格雷戈探讨人性及人的行为假设与管理模式的关系问题共同点:把组织现象看成一个自然历史发展的过程,认为组织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理性工具,而是人们为了完成某种特定的任务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结构,因此建立在情感认同基础上的非正式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形形色色的动机、需求对组织目标的实现影响重大(三)开放系统组织理论:共同点:人们的注意力已从组织内部转移到组织环境上,组织是被当成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加以研究(四)行动者系统组织理论:共同点:把组织看成行动者的系统,其解释逻辑也超越了以往组织理论最关注的效率合法性等问题5.韦伯关于权威类型的分析:法理型权威、传统型权威、感召性权威韦伯关于科层制的基本观点:(1)基于职能专业化和劳动分工(2)有明确规定的职权等级(3)稳定不变的规章制度(4)职员非人格化(5)量才用人(6)行政效率6.科层制的局限性及其发展:正功能:(1)依据科层制原则组织起来的机构是合理的,这种合理性表现为它能体现组织追求高效率的目标(2)专家和技术人员严格的规章和纪律、密切的配合,还有事本主义原则,这些共同保障了科层组织的运转(3)科层制在保证其成员行为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优于其他管理方式反功能:(1)严格的纪律、繁琐的规则是组织成员只照章办事,形成官僚主义人格,同时缺乏人格性(2)由于组织按专才选用人才,所以当遇到规则未能涉及的问题时,可能会束手无策,从而产生训练出来的功能的现象(3)权利过于集中,容易造成个人的独断和决策失误,同时组织中严格的分层级权利的明确划分,使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变得繁琐,缺乏应变力(4)事本主义原则把组织成员限制在工作范围内,缺乏感情沟通,久之会影响其工作积极性7.组织研究的系统方法:含义:系统是指相互作用着的各个部分所组成的联合体,表现形式有经济系统、通信系统、电气系统内容:(1)相互依赖的观念(2)整体性的观念(3)协同作用的观念8.目标制定的基本原则:(1)互惠原则(2)评估原则(3)选择原则9.选择原则的内容:(1)正确阐明组织目标的意图,详细说明目标系统之间的关系(2)说明目标的重要性,并制定详细的目标战略(3)确定实现目标途径的行动计划,把组合字目标具体化和分化为可操作性的目标(4)确定测量工作执行情况的衡量标准(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质化)(5)分析预期将发生的问题,给予目标实施以较大的灵活性和伸缩性(6)预算执行目标活动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的预算)(7)选择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互作用的方式(个人目标的实现应以不损害组织目标为前提,或通过组织目标的实现来满足个人需求)(8)建立一套实用的考核机制,对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客观评价10.目标管理的含义:有效的管理技巧,指组织上下级管理人员一起制定组织的共同目标,根据预期愿望来严格制定个人的职责范围,并用这个尺度作为组织经营的指导方针和评定个人所做贡献的标准(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效益的方法)11.组织结构的假设与变项:(1)组织的存在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2)每一组织都有一套适合其目标、环境、技术及人员的结构(3)当组织环境极其成员的感情要素均被理性规范所限制时,组织最为有效(4)专门化有利于选择个人的聪明才智(5)最佳的沟通和控制是权威和事本规则(6)结构可以有系统的设计和实行(7)组织问题常常以不适应的结构为特征,重新设计及改组结构就可以解决问题12.群体的类型:(一)根据结构特征: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二)根据群体所要实现的目标及由此决定的成员间作用的性质:(1)功能型群体:目的是为了能够稳定、持续的满足某种必不可少的、经常重复出现的常规性需要,它的最典型特征就是成员间建立了严格的上下隶属关系和正式的职位规范。

社会学理论知识:社区工作——社区、社会组织和发展

社会学理论知识:社区工作——社区、社会组织和发展

社会学理论知识:社区工作——社区、社会组织和发展社区工作是在社区中为了促进社区居民的福利、提升社区素质、解决社会问题和提高社会生活水平而进行的一种社会工作。

社区工作的目标是通过提供有益资源、建立社区网络、协调组织和协作解决问题等途径,以帮助社区居民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和社会参与能力。

社区工作是一个多方面的过程,需要社区、社会组织和发展的协同支持,以实现社区工作的理想目标。

社区是指具有相同居住区域,生活在同一个社会环境下的人们所组成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

社区是一个相对简单和有限制的接触网络,它具有一种相对类似的互动和文化特征。

社区居民之间的社会联系程度越高,社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就越容易。

社区工作注重社区居民参与,协作解决社区问题和提升社区素质。

社区工作与社区开发项目相同点在于都需要全面地了解社区居住者的需求和意愿,并通过共同合作实现目标。

社区工作重点在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建立社区居民之间更强的联系。

社会组织是指那些具有社会目的和社会活动的人所组成的团体,其目的在于解决和影响社会问题。

它们可以通过自愿组织、合作共同在社区内进行协作解决问题。

进而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社会参与度。

社会组织可以形成各种形式的网络:从志愿者团体、协会、学术研究组织到社区合作机构。

这些社会组织在社区工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区工作的发展就是社区的发展。

这种发展呈现非常明显的地域性。

发展是指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壮大,是一个由社区居民共同掌握的过程。

社区工作与社区居民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社区的发展。

为了实现社区工作的发展需求,需要将社区居民的力量与社会组织的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协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社会组织既可以起到信息渠道的作用,也可以组织和管理活动、提供资源、引导行为、构建合作关系。

它们的表现力量对于社区工作的成功都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社区、社会组织和发展是社区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元素。

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

只有当它们协调和支持互相相应时,才有可能实现社区工作的长期目标。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组织与组织发展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组织与组织发展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组织与组织发展社会组织是指那些集合了一定数量的人,并且基于一种目的或理念而组织起来的社团或机构。

它们能够为个人和社会提供全面的服务和帮助,是社会组织和组织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社会学视角下,社会组织和组织发展具有一些独特的理论框架和思想,下面将详细探讨这些方面。

一、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组织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组织的学科,它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作为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在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时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社会组织作为多元化的社会系统,能够满足不同层面和层次的需要和需求。

它们有助于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同时也能够促进社会合作和协调。

社会组织有多种形式,比如非政府组织、慈善机构、教育机构、文化机构、职业协会等。

这些社会组织具有不同的目的和建立的原因,它们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为社会和公众服务。

例如,非政府组织可以帮助政府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慈善机构可以为弱势群体提供救助和帮助,教育机构可以为学生提供教育和培训,文化机构可以传承和弘扬文化,职业协会可以维护会员的利益和权益等。

二、社会学视角下的组织发展组织发展是社会组织建立和发展的过程,其中包括了组织的创立、建立、发展、变革等。

组织发展的过程具有多层次性、多维度性和多学科性的特征。

在社会学视角下,组织发展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因素。

组织内部的因素主要包括组织的使命和目标、组织的结构和形式、组织的领导与管理等。

社会组织的使命和目标是组织建立的初衷和目的,而组织的结构和形式是组织内部的组织形式和规范。

组织的领导与管理是组织内部的管理体系和机制。

组织外部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和组织文化等。

社会环境是指组织所处的社会背景和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因素。

组织文化是组织的内部文化和风格,是组织内部的一种共同价值观和信仰。

三、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组织与社会发展社会组织和组织发展,是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组织社会学理性系统组织理论

组织社会学理性系统组织理论

法约尔旳管理原则
劳动分工 权力与责任 纪律 统一指挥 统一领导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人员旳酬劳
集权化 等级制度 秩序 公平 人员稳定 首创精神 集体精神
生于德国,主要著作 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般 经济史》、《社会和经济组织旳理论》等, 其中科层组织模式旳理论,对后世产生了 最为深远旳影响。
最主要旳贡献在于三个方面:从经营职能中 独立出管理活动;提出管理活动所需旳五大 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
从企业经营活动中提炼出管理活动
技术活动 商业活动 财务活动 安全活动。 会计活动 管理活动
管理旳五项职能
法约尔最大旳贡献是有关管理旳定义,他 以为管理就是实施计划、组织、指挥、协 调和控制旳过程。
代表式:规章制度是由教授制定旳,而这些 教授旳权威则为组织旳全部组员接受。所以 组织旳上级和下级都遵守规章。
处罚为主式:规则旳制定是为了压制不同意 见旳那一派服从组织规则。
古德纳:科层制旳后果
科层制要求了哪些行为是不允许旳,这么人们便 会找到科层制最低可接受旳原则,它便成为了人 们行为旳原则,显然这种做法会降低组织效能。
处罚为主式也会引起一定旳紧张和冲突,为了调 整这些紧张组织必须不断地制定出正式旳规则, 这时又开始了新一轮旳规则和人员关系紧张旳循 环。
思索
科层制旳不足
思索:
从功能主义者和冲突理论旳视角看科层制?
思索
假如你在大学毕业后旳第一份工作是远距 工作,你觉得在家办公旳优点和缺陷是什 么?你觉得会满意远距工作吗?
组织社会学理论(一)
第二讲
主要内容
理性系统组织理论简介 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旳科学管理理论 法约尔旳科学管理理论
科层组织理论 韦伯旳权威类型 韦伯科层制旳基本特点 古德纳对科层制与现实关系旳研究 科层制旳不足

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发展

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发展

•权变理论
•决策理论
1
了解组织理论 的产生和发展 过程,理论发 展的多样化和 多样性说明组 织现象的复杂 性
2
3
每种理论都是 从历史的角度
其时代的产物, 考察组织理论,
都有其优势和 从当前的实际
缺陷,因此不 来明确理论是
存在正确的或 否对实践具有
错误,只有是 指导意义,有
否适合组织需 鉴别的接受和
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的主 要倡导者, 《科学管理原理》是他的代表 作,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 他也被后人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泰罗18岁进入费城的一家工厂学习制作模 具,4年之后到费城钢铁厂工作,由于他工 作刻苦,表现突出,他从一个普通的车间杂 工开始干起,先后被提拔为车间主任、技师、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 工长、维修组长、设计室主任和总工程师。
• 主张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二、理性系统组织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及其他同期先行者的理论和实践构成了“泰罗制”。 他把管理看成是一个物质资源、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结合起来 以便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着重解决用科学的方法提高生产现 场的生产效率问题。
管理模式的特点是:按照合理化的公式规定工作人员的外 在行为,而把工作人员看成是机器的零部件。
二、理性系统组织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 企图创造出一种理性技术,以便建构那些能使组织各部
分之间关系协调的结构和过程。 只要能找到确定的理性技术和方法,组织就能够更好地
实现自己得目标。因此,此种理论的研究重点在于如何使组 织的运行能够保持合理性。
二、理性系统组织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了解人类社会的组织与结构社会学的重要理论

了解人类社会的组织与结构社会学的重要理论

了解人类社会的组织与结构社会学的重要理论了解人类社会的组织与结构:社会学的重要理论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及其组织结构、社会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

作为一门综合学科,社会学涉及广泛的领域,从个体行为到集体行为,从社会互动到社会制度,都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的重要理论为我们深入了解和分析人类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指导。

本文将探讨一些社会学的重要理论,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组织与结构。

一、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关系的科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现象的规律和特点。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关系、社会变迁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对象的研究,社会学试图理解人类社会的运作机制和行为模式。

二、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结构功能主义是社会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强调社会的组织和结构在维持社会稳定和运行过程中的重要性。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由各种互相依存的组织、制度和角色构成,每个组织和角色都有特定的功能和职责,共同构成了社会的结构。

社会的结构和组织通过有效的运作,确保社会内部的相对稳定。

例如,家庭是社会结构中的一个基本单位,它承担着照顾子女、传承价值观念等重要功能。

三、冲突理论冲突理论认为,社会是由各种相互冲突的利益集团和阶级所构成的。

冲突理论强调社会中的不平等和权力分配不均对社会组织和结构产生的影响。

冲突理论认为,社会的不平等和冲突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主要动力。

例如,社会中的阶级斗争和经济利益的冲突,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革和社会制度的演进。

四、符号互动主义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理论注重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沟通,强调对个体行为的理解和解释。

符号互动主义认为,个体通过符号和意义的交流来构建自己的社会现实,并通过互动中的反馈机制塑造个体的行为。

符号互动主义理论融合了个体主义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强调个体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和塑造。

五、社会网络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关注个体通过社会网络与他人相互连接和相互作用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管理的主要目的应该 ▪ 是使雇主实现最大限度 ▪ 的富裕,同时也使每个 ▪ 雇员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
(一)三个著名实验
▪ 1、搬运铁块实验 ▪ 2、铁砂和煤炭的铲掘实验 ▪ 3、金属切削实验
搬运铁块实验
▪ 实验心得: ▪ 1、精心挑选工人 ▪ 2、诱导工人了解:这样做对他们不但没有
损害,而且还可以得到利益。 ▪ 3、对工人进行训练和帮助,使之获得完成
升 ▪ (6)管理者不因其履行的职务而具有特权 ▪ (7)严格而统一的工作纪律和监督
对科层制的评论
▪ 韦伯赞扬其高效性、精确性、稳定性、纪 律的严明性和可靠性。
▪ 弊端:(1)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2)对人性的漠视
▪ 1958年 《官场病:帕金森定律》
四、总结与评价

古典管理理论:经济人假设

卓别林:《摩登时代》
一方面,大大提高了 劳动生产率; 另一方面,为榨取血汗 的剥削制度服务。
亨利·法约尔 Henri Fayol (1841—1925)


管理理论之父

《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一)对管理进行定义
▪ 企业的全部活动分为以下六种: ▪ 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
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 ▪ 管理: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
(二)科学管理的基本假设前提
▪ 1、当时日益尖锐的劳资矛盾的主要原因是, 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如果能通 过科学管理将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就会使 劳资双方得到利益,从而解决矛盾。
▪ 2、经济人假设 ▪ 3、单个人可以取得最大效率。
(三)科学管理的两个基本原理
▪ 作业研究原理:把每次操作分解成许多动作, 并把动作细分为若干动作要素。然后研究每 项动作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据此决定去掉那 些不合理的动作要素,并对保留下来的必要 成分,依据经济合理的原则加以改进和合并, 以形成标准的作业方法。
第二章 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发展
主要内容
▪ 第一节 组织理论发展过程概述 ▪ 第二节 理性系统组织理论 ▪ 第三节 自然系统组织理论 ▪ 第四节 开放系统组织理论 ▪ 第五节 行动者系统组织理论
第一节 组织理论发展过程概述
▪ 一、阶段的划分 ▪ 分为三个时期: ▪ 第一阶段,20世纪30年代以前,理性系统 ▪ 第二阶段,20世纪30-60年代,自然系统 ▪ 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开放系统;
泰勒:科学管理 个体效率

法约尔:组织管理 企业组织效率

韦伯:科层制 社会组织效率

效率最大化目标
评价
▪ 1、组织是一个封闭的理性系统,具有唯一 的组织目标,即效率最大化。
▪ 2、以经济人假设(即人们是以完全的理性、 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为基础,这种假设 忽视了人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需求。
代管理形式。
(二)科层制
▪ 科层制:是法理型统治下的组织内部管理形式, 又称为官僚制。基本特点:
▪ (1)人格自由,仅服从公务职责 ▪ (2)具有牢固的职务层级、严格的职务权限 ▪ (3)根据专业资格和考试来聘任 ▪ (4)薪金的多少与等级职位挂钩 ▪ (5)根据工龄长短和成绩大小来决定一个人的晋
马克思·韦伯
(1864-1920)
(一)三种权威类型
▪ 1、传统型权威 traditional authority ▪ 长老制、家长制、传统的世袭制度 ▪ 2、感召型权威、卡里斯玛型权威 ▪ charismatic authority ▪ (1)领袖人物的非凡的超人的特征 ▪ (2)群众的拥戴和服从 ▪ 3、法理型权威 legal authority ▪ 建立在非人格化的法律规章制度基础上的现
位、角色和权威等)和组织规范,以稳定 地预期其他成员在特定条件下的行为。
三、主要流派
▪ A 时代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B 流派: ▪ 弗雷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 ▪ 亨利·法约尔 :组织管理
马克思·韦伯:科层制
弗雷德里克·泰勒(Taylor)
▪ (1856-1915)
▪ 1903 《车间管理》 ▪ 1911 《科学管理原理》
制等要素。
▪ 计划:统一性、连续性、灵活性、精确性 ▪ 组织:为企业的经营提供所有必要的原料、
设备、资本、人员。
▪ 指挥:运用管理的原则使人尽其才。 ▪ 协调:使企业的一切工作和谐配合,以利
于企业经营。
▪ 控制:企业的运行是否遵循组织的目标。
(二)十四项管理原则
▪ ①劳动分工;②权力与责任; ③纪律; ④ 统一指挥; ⑤统一领导; ⑥个人利益服从 整体利益;⑦人员的报酬;⑧集权化或非 集权化; ⑨等级制度; ⑩秩序;⑾公平; ⑿人员的稳定;⒀首创精神;⒁集体精神
既定工作量的技能。 ▪ 4、按科学的方法干活节省体力。☆
铁砂和煤炭的铲掘实验
▪ 提出新的管理思想: ▪ 1、将实验的手段引入到经营管理领域; ▪ 2、计划和执行相分离; ▪ 3、标准化管理概念的形成; ▪ 4、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金属切削实验
▪ 实验成果: ▪ 1、高速钢的发明,并取得了专利。 ▪ 2、形成了金属加工方面的工作规范。☆
行动者系统
二、组织理论发展的动力
▪ 源于组织的双重本质: ▪ 理性——非理性(SelzEmery,1959) ▪ 强制——妥协(Gouldner,1954)
第一节 理性系统组织理论
▪ 一、什么是理性? ▪ 二、理性系统组织理论的特征是什么? ▪ 三、主要流派 ▪ 四、总结与评价
▪ 时间研究原理:在动作分解与作业分析的基 础上,考虑到满足一些生理需要的时间和不 可避免的情况而耽误的时间,为标准作业方 法制定标准的作业时间,以确定工人的劳动 定额,即一天合理的工作量。
(四)科学管理的内容
1、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 2、制定培训工人的科学方法 3、实行激励性的报酬制度 4、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相分离
一、什么是理性
▪ 理性是指,为了最有效地达成预定目标而 以某种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系列行为逻辑。
▪ 这是一种狭义的概念。 ▪ 它包括不惜任何手段去实现一个疯狂的目
标。
二、特征:组织是一个理性工具
▪ 1、组织目标具体化 ▪ 制定清晰、精确而具体的组织目标,以有
力地指导组织的理性行为。 ▪ 2、组织结构形式化 ▪ 设计和制定清晰明确的组织结构(包括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