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压制成型讲解

合集下载

压制成型

压制成型

制品 电器制品、机器零件、日用品 轮胎、胶带、胶管、胶鞋、密封件、各种橡胶工业品 增强复合材料(层压板、玻璃钢等)
热固性树脂、增强材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挤出
连续材料:管棒板片、挤吹薄膜、挤出流延薄膜、单丝 所有材料(热塑、热固、橡、纤) (鱼网、刷子)、纤维、线缆包覆层、异型材、复合物 热塑性塑料、某些热固性塑料、 橡胶 各种模型制品(日用品、工业品) 膜、片、复合材料(人造革、复合膜等) 中空制品 拉伸膜
大多为模型制品——有机玻璃、眼镜片;封装;大型管 材;搪塑制品;小~大型罐类制品。铸塑流延薄膜 泡沫材料 模型制品 胶乳制品——管、单丝、薄膜制品 纤维 超高强度纤维
高分子材料制造加工的发展方向
• 满足需要---对产品性能、质量的各种要求--设计 开发产品 • 低耗高效---原材料损耗少,成品率高,生产效率 高,能耗低。机械化、自动化、清洁化生产--研 发制造加工技术 • 绿色环保循环再生---对环境影响小,无毒无污染, 原料-产品-回收循环。原料来自可再生资源,产 品可回收利用或可降解--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 科学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
高分子材料成型方法
压制(模压) 挤出 注射 压延 二次成型——中空吹塑、拉伸膜、热成型、合成纤 维拉伸变形热定型 其他成型——铸塑、泡沫材料成型、冷压烧结、胶 乳制品加工、溶液纺丝、冻胶纺丝 热固性材料主要成型方式是压制 热塑性材料主要成型方式是挤出、注射、纺丝
成型方法 热固性塑料 压制 橡胶
适用原料
二、模压成型的设备和模具188 1、压机 • 上压式液压机:P188图6-1 • 下压式液压机:P188图6-2 • 压机构成:油缸、泵、阀、柱塞、上下模板(一活一固定,两板之间 放置模具)、顶出柱塞、机座、加热、时间控制等 • 压机参数---公称压力、柱塞直径、压板尺寸(决定制品面积大小)、 工作行程(决定模具厚度和制品厚度) 2、模具 • 分为两半:动模、定模 • 溢式模具:P189图6-3,结构简单成本低,易操作。不宜压制收缩率 大的塑料,用于制扁平小型低密度制品。模压时多余物料溢出。闭模 速度要适当。制品强度和厚度较难一致 。要求加料准确。浅 • 不溢式模具:P198图6-4,结构复杂成本高,阴模必须有顶出杆,操 作技术要求高。能压制收缩率大和流动性差的物料。加料必须准确一 致。模压时不易排气,固化时间长。深 • 半溢式模具:P190图6-5,分为有支承面和无支承面两种,结构及性 能介于两者之间 • 无论什么模具都要求加料必须准确、一致

184-演示文稿-压制成型

184-演示文稿-压制成型
大擦,力导两致者坯之体和变,形即、是开通裂常以所及说规的格成不型准压等力缺。陷
压力应根据上述两方面及粉料的含水量和流动 性、坯体形状大小和技术要求、设备的能力等因素通 过试验予以 确定。
( 3 )加压方式
压制成型有三种加压方式:单面加压、双面同时加压 和双面先后加压。
I. 单面加压 单面加压是从一个方向对粉料进行施压。 这种方式会 导致压强分布不均。当坯体较厚时,将形成低压区和 死角,严重影响坯体的致密度和均一性。因此,单面 加压不适于压制厚件制品。
; ④ 模具成本较低,复制模具方便; ⑤ 便于实现自动化。
( 1)
(2) (3)
( 4)
( 5)
湿袋法等静压成型过程示意图
( 1) 装模 (2) 封闭塞紧模具 (3) 放入高压容器 (4) 加压 (5) 取

干袋法等静压
在高压容器中封紧一个加压橡皮袋,加料后的模具 送入橡皮袋中加压,压成后又从橡皮袋中退出脱模。也可 将模具直接固定在容器中。此法模具不与施压液体直接接 触,可以减少或免去在施压容器中取放模的时间,能加快 成型过程,因而目前都用这种方法压制日用瓷盘类产品。
压制成型过程中,随着压力增加,粉料颗粒 产生移动和变形而逐渐靠拢,粉料中所含的气体 同时被挤压排出。模腔中松散的粉料形成了较致 密的坯体,在这一短暂过程中,坯体的相对密度 和强度有规律地发生变化。
坯体相对密度、坯体强度与成型压力的关系曲线 (a) 坯体相对密度与成型压力的关系 (b) 坯体强度与成型压力的关系
圆筒,让粉料自然流散,再测出料堆的高 ,
粉料的流动性
粉料自然堆积的外形
( 2 )成型压力
成型压力是影响压制坯体质量的一个极重要的因素 。 定义:粉料的阻力 ( 包括克服颗粒之间的内摩擦力和 使

压塑工艺及模具设计——上篇 塑料压制成型第六讲 其他压制成型模具(二)

压塑工艺及模具设计——上篇 塑料压制成型第六讲 其他压制成型模具(二)

压塑工艺及模具设计——上篇 塑料压制成型第六讲 其他压制成型模具(二)洪慎章(上海交通大学塑性成形技术与装备研究院,上海 200030)摘要:压塑与注塑采用不同类型的塑料,前者采用热固性塑料,后者采用热塑性塑料。

压塑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综合科学,不仅随着高分子材料合成技术的提高,压塑成型设备的更新,成型工艺的成熟而改进,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快速造型技术,数值模拟技术,数字化应用技术,智能技术等在压塑成型加工领域渗透而发展。

本讲座内容主要包括:压制成型工艺及分类,压制件设计,压制模结构设计及其零件设计,压制成型设备,压制塑件质量控制及缺陷分析,压制成型模应用举例;压注成型原理及工艺过程,压注成型模具结构设计,压注成型压力的计算,压注成型设备的选择,压注塑件质量及缺陷分析,压注成型模应用举例。

关键词:压制件设计及其成型;压制工艺及其模具结构设计;压制成型设备;压制塑件质量及缺陷;压注成型工艺及设备选择;压注模具结构设计;压注塑件质量及缺陷分析中图分类号:TQ320.661文章编号:1009-797X(2020)24-0001-09文献标识码:B DOI:10.13520/ki.rpte.2020.24.001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曾任上海交通大学锻压教研室副主任,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教研室主任,中国锻压学会模具学术委员会委员。

1952年考入浙江大学机械系金工专业学习,1953年被选派为留苏预备生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1960年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机械系锻压专业,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塑性成形加工教学及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材料近净成形的各种新技术及成形过程数字化控制。

1987年获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国内外技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0多篇,编著及参编出版著作45本。

关于塑料方面成型已出版了15本。

洪慎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需求量不断增长,导致道路拥堵、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的日益严重。

粉料压制成型

粉料压制成型
颗粒50%,中颗粒10%,细颗粒40%,孔隙率仅23%)
7
流动性
• 粉料流动性好,颗粒间的内摩擦力小,重排致密化时也容 易滑移。
• 喷雾干燥 后的颗粒是圆形,流动性好。 • 烘干泥饼打碎 后的颗粒是多角形的,流动性差,很难致密
化。
8
含水率
粉料的含水率控制合适,可以获得极小的孔隙率。 粉料含水率 影响坯体的密度和收缩率 粉料水分分布的均匀程度 对坯体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局 部过干或过湿都会使压制过程出现困难,随后的干燥和烧成 中容易产生开裂或变形。
5
压制成型对粉料的要求
• ①体积密度 • ②流动性 • ③含水率 • ④易碎性
6
体积密度
• 应尽量提高粉料的体积密度,以降低其压缩比。从两个方面进 行:
• ①造粒 • 轮碾造粒:体积密度 0.90~1.10g/cm • 喷雾干燥:体积密度 0.75~0.90g/cm • ②调整颗粒级配 • 单一粒度的粉料堆积时最低孔隙率为40% • 三级颗粒配合,可降低孔隙率,获得更大的堆积密度。(如粗
• 压制成型中坯体的密度变化和强度变化是两个核心问题。
2
密度的变化
3
强度的变化
4
压制成型只要问题是坯体中压力分布不均匀
产生的原因 颗粒移动重新排列时,颗粒之间产生内摩擦力, 颗粒与模壁之间产生外摩擦力,摩擦力妨碍着压力的传递。
(最均匀的加压方式) 等静压成型 粉料的各个方面同时均匀受压的一种加压方式。 压制出的坯体密度大且均匀。
9
压制设备
10
等静压设备
11
12
将粉状的坯料在钢模中压成致密坯体(具有一 定形状、尺寸)的一种成型方法。
• 优点 压制成型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缺陷少,便于连续 化、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

层压成型工艺(精品资料)PPT

层压成型工艺(精品资料)PPT

之间的摩擦力



张力要均衡〔不能一边松、一边紧〕,大小

要适中,张力太大,布横向收缩变形,张力太小
拉不紧。适宜的张力可以使布平整地进入胶槽。
6.2.1
第六章 层压成型工艺
〔4〕浸胶布的烘干温度与时间
烘干过程任务:除去胶布中挥发分;使树 脂由A阶转向B阶。
胶布的枯燥:
制 备 工
开始时,挥发分均匀地分布在树脂 胶液中,由于外表与枯燥介质接触,外 表的挥发分气化而造成材料内部和外表
必然影响胶布的产量。
制 备 工 艺
浸胶时间过短,玻璃布不能被树脂胶液充分浸透, 上胶量不够,或胶液大局部在玻璃布的外表,影响胶布 质量,从而影响层压制品的质量。
一般控制在15~45s,不同的布浸透时间不同
第六章 层压成型工艺
〔3〕张力控制
玻璃布在浸胶过程中施加的牵引力而产生
课件
6.2.1
张力大小取决于:布自重、及布与各导向辊
课件
层压制品对玻璃布要求:
单丝直径细些,相同重量玻璃布外表
积增大,与树脂接触面增多;捻度小 取决于树脂的固化特性,适当考虑制品厚度、大小及性能要求和设备条件等。
第六章 层压成型工艺
将胶布压紧,使管卷得比较紧密。 课件
些,使纤维与纤维之间空隙增大;密
6.2.1
度小些,使树脂填充增多。 将浸有或涂有树脂的片材层叠,送入层压机,在加热加压条件下,固化成型玻璃钢制品的一种成型工艺。
浸胶
定温度、时间条件 下烘干,除去大局
制 备
烘干
部溶剂等挥发物并 使树脂有一定程度

胶布中间贮存
的固化,即得需要

胶布带搭接
卷管

压制成型原理和工艺研究

压制成型原理和工艺研究
模压压力(成型压力)
模压温度(成型温度)
模压时间
四、压缩模塑工艺条件
1.成型压力
成型压力 —— 指压缩塑件时凸模对塑料熔体和 固化时在分型面单位投影面积上的压
力(单位MPa) 施加成型压力的目的:
使塑料充满型腔
使粘流态物质在一定压力下固化
克服塑料在成型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顶模力
使模具闭合,防止飞边
四、压缩模塑工艺条件
3 、模具
(1)溢式模具 多余的物料可溢出,多用于小型制品、扁平制品。
(2)不溢式模具 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可制得高密度制品。
(3)半溢式模具 有支承面:有装料室,其余与溢式模具相似; 无支承面:有溢料槽,其余与不溢式模具相似。
三、压缩模塑工艺
模压前的准备
预压
预热和干燥
嵌件的安放
③合理堆放塑料,粉料或粒料的堆放要做到 中间高四周低,便于气体排放。
三、压缩模塑工艺
2.模压过程 ⑵合模
加料后即可合模,合模时间一般从几秒到 几十秒不等。
合模过程分为两个部分:
①凸模触及塑料之前:尽量加快合模速度 (缩短周期,避免塑料过早固化)
②凸模触及塑料之后:减慢合模速度(利于 排气)
三、压缩模塑工艺
三、压缩模塑工艺
1.模压前的准备
②采用预压锭料的优点:
锭料与塑件形状类似,便于成型复杂或带细小 嵌件的塑件。 可提高预热温度,缩短预热和固化时间。 避免加料过程粉尘飞扬,改善劳动条件。
生产过程复杂,实际生产中一般不进行预压。
三、压缩模塑工艺
1.模压前的准备
③对压塑粉的要求:
颗粒最好大小相间
压缩率(塑料/锭料)宜为3.0左右
1.成型压力 计算公式:

第六章-压制成型

第六章-压制成型

一般预压在室温下进行,如果在室温下不易预压也可将
预压温度提高到50~90℃。

预压物的密度一般要求达到制品密度的80%,预压时
施加的压力一般在40~200MPa,其合适值随模塑料的性质 和预压物的形状和大小而定。

3、预热 原料置于适当温度下加热一段时间,排出原料中的挥发物, 缩短成型时间。
第三节 压制成型

压制成型是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中历史最久,也是 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广泛用于热固性塑料和橡胶制品的 成型加工。 压制成型是指主要依靠外压的作用,实现成型物料造型的一 次成型技术。

根据成型物料的性状和加工设备及工艺的特点;压制成型
可分为模压成型和层压成型两大类,前者包括热固性塑料
固化时间与制品厚度成正比,所以在一定温度下,厚制品所
需的模压时间长。

在一定的模压压力和温度下,模压时间是决定制品质量
的关键因素。模压时间太短,塑料固化不完全,制品的物理机
械性能差,外观无光泽,且容易出现翘曲变形等现象。适当提
高模压时间,可减小制品的收缩率,而且其耐热性、物理机械
性能和电性能均能提高。

模压成型是热固性塑料的主要成型工艺,通常称压缩模塑。 其工艺过程是将模塑料在已加热到指定温度的模具中加压, 使物料熔融流动并均匀地充满模腔,在加热和加压的条件下
经过一定的时间,使其发生化学交联反应而变成具有三维体
型结构的热固性塑料制品。

适用于模压成型的热固性塑料主要有酚醛塑料、氨基
塑料、环氧树脂、有机硅树脂、聚酯树脂、聚酰亚胺等。 制品类型很多,主要有电器制品、机器零部件以及日用 制品等。

4、成型设备

通常采用油压机或水压机进行成型。

压制成型技术及其理论

压制成型技术及其理论
掉后,颗粒的变形可以消失。 塑性变形
颗粒承受的应力达到了颗粒的屈服极限时,颗粒发生塑性变形。外力卸 掉后,颗粒的变形仍然保存。 断裂
颗粒承受的应力达到了颗粒的断裂强度时,颗粒发生破裂。但压制应力 一般没有达到使颗粒破裂的程度。
孔隙率/%
粉末的韧性对压制性能的影响
60
50
40
1
30
20
2
1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1
排列(颗粒重排), 使拱桥效应破坏,
填充密度提高。
4
3
干压成型示意图(单向压) 1,阴模;2,上模冲; 3,下模冲;4,粉料
颗粒位移的几种形式
第3步:粉末变形
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颗粒产生变形。随压力增大,颗 粒依次以三种机制变形:
弹性变形 颗粒承受的应力达到了颗粒的弹性极限时,颗粒发生弹性变形。外力卸
压力/MPa
不同粉料的压缩性能 1,二氧化钍粉;2,镁粉
随着压力的增加, 粉体成型坯的孔隙率降 低;在同样压力下,镁 粉压坯中的孔隙率明显 低于二氧化钍粉压坯, 即镁坯料更容易压制。
粉末的压制理论简介
(一)基本定义
➢ 密度
= 质量/体积(g/cm3)
➢ 比容
= 1/ (cm3/g)
➢ 相对密度
(2)理想均匀压缩条件下粉末颗粒的位移规律
实际粉末颗粒层数取决于粉末体的高度H 和粉末的平
均粒度。设粉末的平均粒度为φ,粉末体高度为H,则粉
末体内颗粒层数的极限值为:。
n H
又 因为 n >> 1, 所以 n - 1 ≈ n,则
d
(dn
dn' )
H h n 1
H h n

第六章压制成型.ppt

第六章压制成型.ppt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三点 三十分。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三点 三十分。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三点 三十分。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三点 三十分。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三点 三十分。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三点 三十分。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三点 三十分。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三点 三十分。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三点 三十分。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三点 三十分。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三点 三十分。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三点 三十分。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三点 三十分。
第二十八页,编辑点 三十分。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三点 三十分。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三点 三十分。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三点 三十分。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三点 三十分。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三点 三十分。
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三点 三十分。
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三点 三十分。
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三点 三十分。
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三点 三十分。
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三点 三十分。
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三点 三十分。
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三点 三十分。
第四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三点 三十分。
第四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三点 三十分。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三点 三十分。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三点 三十分。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三点 三十分。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三点 三十分。

塑料模具课件-压制成型

塑料模具课件-压制成型
常见管材挤出成型机头结构有以下三种形式:图 5-2 用于薄壁管材的直管机头;图 5-3为弯机头;图 5-4 旁侧机头。
管材挤出成型机头工艺参数的确定
管材挤出成型机头的工艺参数主要确定口模、芯棒、分
流器和分流器支架的形状和尺寸,
一、口模
口模是成型管材表面的零件,形状如图 5-5 所 示,管材离开口模后,由于压力降低,塑料出现因弹性变
4.2压制模具分类
压制模具的分类方法很多,可按模具在压机上固定 方式分类:可按上下模闭合形式分类,按分型面特征 分类,按型腔数目分类以及按制品顶出方式分类等。 本书按压制模具的上下模配合结构特征进行分类。 1.溢式压模如图 4-2 2.不溢式压模如图 4-3 3.半溢式压模 4-4 4.带加料板的压模 4-7 5.半不溢式压模 4-5 6.多型腔压模如图 4-6 4-8 压铸模具的典型结构如图 4-9
移动式压缩模脱模机构——撬棒
移动式压缩模脱模机构——撞击 架脱模
移动式压缩模脱模机构——卸模架脱模
5.热塑性塑料挤出成型机头
5.1挤出成型机头概述 塑料挤出成型是用加热或其它方法使塑料成为流动
状态,然后在一定压力作用下使它通过塑料模具而制 得连续得型材。挤出法几乎可加工所有得热塑性塑料 和部分热固性塑料。挤出加工的制品种类很多如管材、 薄膜、棒材、板材、电缆包层,单丝以及其它型材等。 挤出成型在塑料成型加工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压制模具结构
典型的压制模具结构如图 4-1 所示,它可分为装于压机 上模板的上模和装于下模板的下模两大部件。上下模闭合使 装于加料室和型腔中的塑料受热受压,成为熔融态充满整个 型腔,当制件固化成型后,上下模打开利用顶出装置顶出制 件,压制模具可进一步分为以下几大部分: 1.型腔 2.加料室 3.导向机构 4.侧向分型抽芯机构 5.脱模机构 6.加热系统

压制成型

压制成型

热固性塑料的模压成型
将压塑料置于金属模具的型腔内,然后闭模 在加热、加压的情况下,使塑料熔融、流动,充 满型腔,经适当的放气,经保压后,塑料就充分 交联固化为制品。因为热固性塑料经交联固化后, 其分子结构变成三维交联的体型结成型是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中历 史最悠久,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工艺。 几乎所有的高分子材料都可用此方法来成 型制品。 考虑到生产效率、制品尺寸、产品使用的 特点,目前主要用于:热固性塑料、橡胶 制品、复合材料的成型。
引言
热固性塑料模压成型(压缩模塑) 模压成型 橡胶的模压成型(模型硫化) 增强复合材料的模压成型 复合材料的高压层压成型 层压成型 (不用模具) 复合材料低压成型(接触成型)

第六章3-压制成型

第六章3-压制成型

(2)有支承面
除设装料室外,与溢式 模相似。 特点:可以采用压缩率 较大的塑料;可模压带 小嵌件的制品。 缺点:不宜模压抗冲击 性较大的塑料,易积留 在支承面上,形成较厚 毛边。
#5
模压过程和操作方法
模压工序:加料、闭模、排气、固化、脱模、模 具清理。有嵌件的需在加料前安放。 一、嵌件的安放
作为制品中导电部分或使制品与其它物体结合用 的,如:轴套、轴帽、螺钉和接线柱等。
二、模压温度
模压温度:指模压时所规定的模具温度,并不等 于模具型腔内塑料的温度。 模压温度是使热固性塑料流动、充模、并最后固 化成型的主要原因,决定了成型过程中聚合物交 联反应的速度,从而影响塑料制品的最终性能。
模压温度对制品性能的影响: (1)温度升高,加速热固性塑料在模腔中的固化 速度,固化时间缩短。 高温有利于缩短模压周期; (2)过高温度,会因固化速度太快而使塑料流动 性迅速降低,引起充模不满, 特别是形状复杂、壁薄、深度大的制品; (3)温度过高,能引起色料变色、有机填料等分 解,使制品表面暗淡;
模压成型与注射成型相比 优点:生产过程控制、使用的设备和模具较简单,较易成 型大型制品。 缺点:是生产周期长,效率低,尺寸准确性低。 成型制品:用于机械零部件、电器绝缘件、交通运输、日 常生活用品的成型。
预压(热固性塑料)
原料的准备 预热(热固性和热塑 性塑料) 模压
工艺过程:
#2
预压
2.1 预压概述
(4)高温下,外层固化比内层快,以至内层挥发物 难以排除,会降低制品的机械性能,开启模具时发 生肿胀、开裂、变形和翘曲等;
(5)对厚制品来讲,降低温度下,延长模压时间。
#7 废品类型、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一般的产品检验标准: 1. 外观质量; 2. 内应力的有无; 3. 尺寸和相对位置的准确性; 4. 与成品有关的物理机械性能、电性能和化学性 能等。 不符合要求即可分为次品或废品。

材料成型加工与工艺学-习题解答(7-8)

材料成型加工与工艺学-习题解答(7-8)

第六章压制成型2. 简述热固性塑料模压成型的工艺步骤。

将热固性模塑料在以加热到指定温度的模具中加压,使物料熔融流动并均匀地充满模腔,在加热和加压的条件下经过一定的时间,使其发生化学反应而变成具有三维体形结构的热固性塑料制品。

(1)计量(2)预压(3)预热(4)嵌件安放(5)加料(6)闭模(7)排气(8)保压固化(9)脱模冷却(10)制品后处理4. 在热固性塑料模压成型中,提高模温应相应地降低还是提高模压压力才对模压成型工艺有利?为什么?在一理论的操作温度下,模温提高时,物料的黏度下降、流动性增加,可以相对应的降低模压;但假设继续升高模温会使塑料交联反应速度增快、固化速率升高此时便需要提高模压。

一般而言提高温度应提高模压压力。

8. 试述天然橡胶硫化后的物理性能的变化,并解释之。

橡胶在硫化的过程中,交联密度发生了显着的变化。

随着交联密度的增加,橡胶的密度增加,气体、液体等小分子就难以在橡胶内运动,宏观表现为透气性、透水性减少,而且交联后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溶剂分子难以在橡胶分子之间存在,宏观表现为能使生胶溶解的溶剂只能使硫化胶溶胀,而且交联度越大,溶胀越少。

硫化也提高了橡胶的热稳定性和使用温度范围。

天然橡胶在硫化过程中,随着线型大分子逐渐变为网状结构,可塑性减小,拉伸强度、定伸强度、硬度、弹性增加,而伸长率、永久变形、疲劳生热等相应减小,但假设硫化时间再延长,则出现拉伸强度、弹性逐渐下降,伸长率、永久变形反而会上升的现象。

10. 橡胶的硫化历程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实质和意义是什么?(1) 焦烧阶段又称硫化诱导期,是指橡胶开始前的延迟作用时间,在此阶段胶料尚未开始交联,胶料在模型内有良好的流动性。

对于模型硫化制品,胶料的流动、充模必须在此阶段完成,否则就会发生焦烧,出现制品花纹不清、缺胶等缺陷。

焦烧阶段的长短决定了胶料的焦烧性能和操作安全性。

(2) 预硫化阶段焦烧期以后橡胶开始交联的阶段。

在此阶段,随着交联反应得进行,橡胶的交联程度逐渐增加,并形成网状结构,橡胶的物理机械性能逐渐上升,但尚未到达预期的水平,但有些性能如撕裂性能、耐磨性能等却优于正硫化阶段时的胶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热固性塑料
(1)注射等成型工艺会产生大量的浇注系统废料 (流道赘物),对于热固性塑料而言,是不可再利 用的。
(2)注射制品的收缩率一般较大,而压制制品的 收缩率一般很小S压制< S传递< S注射。
(3)压制可以生产“布基”增强的制品。
(4)压制成型的设备投入等费用较低。
七、模压用原材料
(1)树脂体系:包括树脂、稀释剂和交联剂、引 发剂和固化剂、阻聚剂等。 (2)增强材料:骨架,赋予模压料良好的力学性 能,防止微裂纹的扩展。 (3)填料:降低成本,改善工艺和物理性能、外 观及赋予特殊性能; (4)脱模剂:改善脱模性能 (5)增稠剂、着色剂等等
热固性塑料模压:型腔中的热固性塑料在热的作 用下,先由固体变为熔体,在压力下熔体流满型腔而 取得型腔所赋予的形状,随着交联反应的进行,树脂 的分子量增大、固化程度随之提高,模压料的粘度逐 渐增加以至变为固体,最后脱模成为制品。
热塑性塑料模压:过程与热固性塑料基本相同, 但没有交联反应,熔体充满型腔后,模具冷却使熔体 变为具有一定强度的固体才能脱模成为制品。因此, 模具需交替加热与冷却,周期长,不经济。只用于模 塑较大平面的或流动性差的塑料制品。
第二节 压制前准备
装料量的计算 脱模剂的涂刷 预热 预压
一、装料量的计算
目的:保证制品几何尺寸的精确;防止物料不 足;防止物料损失过多而造成废品和材料的浪费。
原则:准确的装料量应等于该模体制品的体积 乘以密度,再附加3%-5%的挥发物、毛刺等损耗, 经过几次试压后,确定出理想的装料量。
1.不饱和聚酯树脂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用量远远超过其他热固性树脂。
俗称聚酯,是由不饱和二元酸或酸酐混以定量的 饱和二元酸或酸酐在高温下与饱和二元酸或二元酚经 缩聚而制得的线性聚酯树脂。其大分子结构中存在不 饱和乙烯基双键,可与活泼的烯类单体交联形成体型 结构的热固性树脂。
特点:成型工艺特性好,而且价格低廉、可室温 固化、固化时无低分子物放出、可在较低的温度和压 力下成型。
2.酚醛树脂
以酚类化合物与醛类化合物缩聚而得的树脂。是合 成树脂中最早发现并最先工业化的品种。
特点:耐热性好、电绝缘性优良、耐腐蚀、原料来 源充足、价格低廉等特点。
酚醛树脂在一定温度下,即可成为不溶不熔状态。 这一变化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A阶):线型结构,称为可溶性酚 醛树脂,它在加热条件下可熔融,并可溶解于丙 酮、醇及碱水溶液中。
氨基树脂是由含有氨基或酚胺基的单体(如脲、 三聚氰胺、苯胺等)与醛类(主要是甲醛)经缩聚反 应而生成的线性聚合物,在加入固化剂后才形成体型 结构的热固性树脂。
4.稀释剂
稀释剂:降低树脂粘度,增加树脂的浸润能力,改 进树脂的工艺性能;同时,由于稀释剂的加入,降低 了树脂粘度,可多加些填料,降低成本。某些稀释剂 尚可参与化学反应,从而对制品性能有某种影响。
(4)可以成型形状较为复杂的制品; (5)废料损耗相对较小;对于热塑性塑料,浇注系 统可以在利用。
压缩模塑有存在的意义吗?
六、压缩模塑存在的原因(优点)
1.热塑性塑料
(1)投影面积大的制品 (2)大分子定向(制品翘曲)
如:大面积平板制品
(3)流动性特别差的塑料原料的成型
如:特种工程塑料(PEEK,PES, PEEKK)高填充的塑料制品(磁性塑料)
凡能同时起到稀释作用及与树脂起化学反应的稀 释剂称为活性稀释剂。
仅对树脂起稀释作用的称为非活性稀释剂,一般 有丙酮、酒精等。
5.增稠剂
或增粘剂,指能使树脂粘度增加且不粘手,满 足模压工艺要求,又相对稳定的物质。
有机增稠剂(有机酸类化合物及其有机盐类化 合物)
无机增稠剂(碱金属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用量一般不大。常用的有氧化镁、氢氧化镁、 氧化钙、氢氧化钙等。
第六章 压制成型
主要内容
概述 压制前准备 设 备 压缩模塑工艺过程 压制成型过程的控制因素
第一节 概述
一、压缩模塑的过程
1907年,Leo H. Baekeland博士发现一种酚和 一种醛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反应,形成一种合成 树脂。度下的模具型腔中,然后闭模加压而使 其成型并固化的作业。
树脂体系
树脂:主要为热固性树脂(85%-90%,不饱和 聚酯、酚醛树脂、环氧树脂)
模压成型方法对树脂体系的基本要求:
对增强材料和填料要有良好的浸润性能,树脂 要有适当的粘度、良好的流动性;
树脂的固化温度低,在固化过程中挥发物要 少,工艺性好、并能满足模压制品特定的性能 要求等;
特殊性能的要求,如耐腐、耐热等; 一般具有较快的固化速度;
第二阶段(B阶):可凝酚醛树脂,部分地溶 解于丙酮及醇,同时有溶胀现象,A阶酚醛树脂在 热或长期存放条件下可转变为B阶酚醛树脂。
第三阶段(C阶):不溶不熔,具有一定的机械 强度及电绝缘性,不溶于有机溶剂,对酸碱水溶 液和有机溶剂有一定的稳定性。
3.环氧树脂和氨基树脂
在大分子主链上大多含有醚键的,同时在其两端 含有环氧基团的聚合物总成为环氧树脂。是由双酚A 或多元醇、多元酚、多元酸、多胺与环氧氯丙烷经缩 聚反应而成。环氧树脂在未固化前是线性热塑性树脂。 分子链中有很多活性基团,在固化剂的作用下能交联 为网状体型结构。
二、压缩模塑的过程
原料准备(原料配制、预压、预热、计量等) 放气(热固性) 模压(加热、加压、熔化、成型) 固化( + 冷却定型)
三、压缩模塑的缺点
(1)塑化作用不强,成型过程中无物 料补充,须对原料进行予塑化,计量要 求准确、压缩比要小。 (2)间歇操作,生产效率低,难以连 续化、自动化。 (3)生产周期长。 (4)成型产品的形状、尺寸等受到一 定的限制。
四、压缩模塑的变形和发展
压制
传递模塑是1926年由 L.E.Shaw发明的,如 下图所示。
五、注射成型的优点:
(1)生产效率高。如,大屏幕电视机外壳注塑成型 仅需要1min,而对于小型制品则一模可以同时成型 数百个制品;
(2)劳动强度相对较低; (3)制品无需修整或仅需少量修整,如可以消除飞 边,自动切除浇注系统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