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完整版)民俗学考研名词解释

(完整版)民俗学考研名词解释

1.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2.物质民俗: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3.社会民俗:亦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关涉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4.语言民俗: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5.行业语:各行工匠为了本行业的技术保密、内部交换想法或其他特殊需要而创造、传承的一种同行用语,外行人难以明白其中含义.6.行业神:各行各业信奉的行业祖神和保护神.7.祖师崇拜:我国各类工匠传统民俗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每逢祖师生日、重要节日或重要工程开工之日,都要举行隆重的祀典。

8.中人:在买卖交易中凭借经验和口才,协助买卖双方成交,起一种“说合”的作用,并从中获取酬金。

9.行商:一种流动性的交易方式,没有固定店铺。

10.市声:分为“叫卖声"和“敲击声"两种,旨在传递商品信息,招徕顾客。

12.招幌:从事手工、服务等业者为招揽顾客、推销货物所采取的多种多样的形式,有音响、实物、文字及标志性等形式式。

13.四合院:华北地区民居中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

14.十姊妹:一种社会组织,由十位成员结盟组成,任何情况,如婚嫁、死亡、迁移造成的减员都不会影响该组织在名义上的存在,只有十位成员都死亡的情况下,该组织才消亡。

15.宗族:同聚落居住的父系血亲按伦常建立的社会组织,通常拥有一些共同的财产和一定的共同文化,具有政治、经济、宗教、教育等方面较为完整的功能。

16.五服: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本来是丧服制度,用五种丧服来作为差等标志一家人分别与死者的关系,民间用五服的范围表示血缘组织的范围。

中外民俗名词解释

中外民俗名词解释

民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民间:指民众中间主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创造物质,精神财富的广大中下层民众,相对于官方习俗:就是习惯,风俗;个人或集体的传统、传承的风尚、礼节、习性风俗: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时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经济民俗:是指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过程中所形成的民俗。

社会民俗: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族,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所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信仰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游艺民俗:指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包括口头语言民俗,民间歌舞民俗,游戏竞技民俗等民俗的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民俗的模式性:也称类型性,是指民俗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彼此相似性。

民俗的传承性:是民俗文化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过程,体现了民俗的历史发展。

民俗的播布性:是民俗文化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过程。

体现了民俗的空间伸展民俗的稳定性:民俗一旦产生,就会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方式长期相对的稳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民俗的变异性:在民俗传承和播布过程中引起的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民俗的功能:是指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民俗的社会功能:民俗的功能是指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民俗的娱乐功能: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快乐和愉悦的调剂作用。

民俗的审美功能:指民俗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悦耳悦目和悦神悦意的审美作用。

教化功能:指民俗在个人行为过程中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规范功能:是指民俗对社会成员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和控制作用。

维系功能:是指民俗统一人们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成员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

服饰: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

其构成主要包括四类:衣着;各种附加的装饰物;对人体自身的装饰;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

服饰民俗:是一个地区生活风尚的表征,服、饰结合的民俗既指衣饰,也包含穿着者的行为和文化习惯。

云南民俗风情的名词解释

云南民俗风情的名词解释

云南民俗风情的名词解释云南,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是一个以多样民族和文化闻名的地方。

这片土地上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本文将通过解释一些云南民俗的名词来带领读者一窥云南的独特魅力。

一、苗族花帽苗族,是云南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以其传统服饰中的“花帽”而闻名。

花帽是苗族女子嫁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彰显其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苗族花帽采用精细制作工艺,上面饰以鲜艳多彩的绣花,图案多为自然景物和神话故事的元素。

无论是在苗族的婚礼、节日庆祝还是正式场合中,苗族女子戴上花帽,都能展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女性的美丽。

二、彝族火把节彝族火把节是云南彝族人民举行的盛大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四至十六。

火把节的起源和寓意都是彝族人对驱除邪恶、辟邪祈福的一种信仰表达。

节日期间,彝族人民身着传统服饰,手持火把,跳舞、放鞭炮,庆祝丰收和健康。

在夜晚的火把节,火把熊熊燃烧,点亮了整个夜空,气氛热烈而欢乐。

这一传统节日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更重要的是保留和传承了彝族人民的宗教和文化传统。

三、白族三月三白族是云南的另一重要少数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习俗。

白族的三月三是白族人民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

这一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三日举行,白族人民会着传统服饰,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和庙会活动。

白族人民还会进行民俗游戏,如跳花篮、打拉倒、牵风车等。

在白族三月三这一天,人们互相交流祝福和礼物,共同庆祝丰收,彰显团结和亲情。

四、哈尼梯田云南的哈尼梯田是世界上著名的农耕文化景观之一。

哈尼族是云南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使用传统的农耕方法,修建了壮丽的梯田景观。

哈尼梯田依山而建,层层叠叠,宛如一幅巨大的画卷,犹如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的结晶。

走在哈尼梯田中,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宁静和恢弘。

这一景观不仅展示了哈尼族人民的智慧和耕作技艺,更是一种生态文明的典范。

五、傣族泼水节傣族是云南另一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他们的泼水节是云南最著名的节日之一。

民俗学复习题

民俗学复习题

民俗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民俗即民间风俗(folklore),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反复出现、并代代相习的生活文化事象。

物质生产民俗:指一个国家、民族的特定地区、社会群体中的大众,在一定生态环境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物质文化事项16.文化:从民俗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总和2.社会组织民俗:指中国传统社会中民间形成有稳定互动关系的共同体3.岁时节日民俗:指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的特定时日。

4.人生仪礼: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环节上所经过的具有一定仪式的行为过程。

5.民间信仰民俗: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民众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

6.图腾:指是北美印第安人的方言,中“他的亲族”的意思,即认为人与某种动物、植物之间有一种特殊的血缘关系7.迷信是对在某种条件、征兆、原因下所产生的一系列的结果或后果的传统表示法8.民间语言民俗:指广大民众用来表达思想并承载着民间文化的口头用语,其主要部分是民众集体传承的俗话套话.9.宗族是同聚落居住的父系血亲按伦常建立的社会组织,通常拥有一些共同的财产和一定的共同文化,具有政治、经济、宗教、教育等方面较为完整的功能10.成年礼:指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仪礼。

11.巫术是企图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对人或事物施加影响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它是最古老最普遍的信仰。

12.风俗: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13.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地域和生活方式等特征的特定共同体。

一般由氏族、部落、部落联盟逐步形成14.“残余论”观点:即很多民俗事项都是远古时代遗留下来的。

通过对其研究来重构人类文化的历史。

15、物质生产民俗: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特定地区、社会群体中的大众,在一定生态环境中所创造、享用和承传的物质文化事象。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1.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区。

3.功能文化区:是改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4.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在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5.扩展扩散:是指谋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越来越大。

6.接触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

7.等级扩散:是指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在空间上或人群等方面,存在等级现象。

8.刺激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的改变。

9.迁移扩散:某种文化下的人或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时,会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

10.文化整合: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协调。

11.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过渡。

12.人口容量:即人口承载量,是指地球及其各个部分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所可能容纳和抚养的最多人口数量。

13.地理人种: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有一定影响,导致地理区范围内的人群具有一定共性。

14.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

15.观光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

16.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是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地。

17.城市化:以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1.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区。

3.功能文化区:是改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4.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在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5.扩展扩散:是指谋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越来越大。

6.接触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

7.等级扩散:是指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在空间上或人群等方面,存在等级现象。

8.刺激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的改变。

9.迁移扩散:某种文化下的人或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时,会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

10.文化整合: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协调。

11.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过渡。

12.人口容量:即人口承载量,是指地球及其各个部分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所可能容纳和抚养的最多人口数量。

13.地理人种: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有一定影响,导致地理区范围内的人群具有一定共性。

14.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

15.观光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

16.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是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地。

17.城市化:以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1)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1)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1.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2.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文化区。

3.功能文化区: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而是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功能文化区因其中心位置及边界的界线确切、中心功能性作用、区内的功能联系而与形式文化区具有显着差异。

)4.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情感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这种自我意思除灾感情上有所反应外,有的还有一种符号作标志。

5.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这种扩散现象的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大而形成,旧的分布区较小,而位于新的分布区内。

6.传染扩散(接触扩散):这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如同接触到易于传染的病菌一样,就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

7.等级扩散:是指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在空间上或人群等方面,存在等级现象。

8.刺激扩散:这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改变,使其得以在当地存在,得到传播。

这种受某种文化现象的刺激作用,为适应当地情况,使改变后的该文化现象得以传播称刺激扩散。

9.迁移扩散:人是文化的载体。

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

某种文化下的人或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时,会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

与其原文化区在空间上不连续。

10.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环境决定论与地理学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学派认为环境强有力地决定、限制和影响人类的行为和文化过程。

环境以单向因果关系的过程强有力的决定着文化,环境对文化的作用是直链型关系。

11.网络型文化生态关系:网络型文化生态关系强调是人的选择能力,在重视自然对人的影响的同时,把二者看成是双向影响,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类文化发展提供各种可能性。

民俗的名词解释

民俗的名词解释

民俗的名词解释
民俗是指特定社会群体或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的传统习俗、仪式、风俗和习惯。

这些习俗、仪式和习惯可能起源于古代文化,也可能随着时间和社会发展而发生变化,但都反映了这个群体或个人的信仰、价值观、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民俗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各不相同。

一些民俗已经成为传统,被代代相传,而另一些民俗则可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失或发
生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民俗也成为了人们了解传统文化和增进相互理解的重要渠道。

民俗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节日庆典、婚礼、葬礼、祭祀、祈福、传统手工艺、饮食、服饰、音乐、舞蹈等等。

在一些地区,民俗还和宗教、民族、地域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民俗的发展和传承不仅需要人们的支持和参与,也受到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保护和传承民俗,例如通过文化研究、艺术表演、文化传承等方式来促进民俗的传承和发展。

民俗是一个广泛而丰富多彩的概念,不仅反映了特定社会群体的信仰、价值观和文化习惯,也成为了人们了解传统文化和增进相互理解的重要渠道。

民俗传统与现代生活--安师大王彦章老师

民俗传统与现代生活--安师大王彦章老师

民俗传统与现代生活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民俗: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广大民众中传承的社会文化传统,是被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P1】风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反复出现、相沿成习,被一个地区或民族共同遵守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

2、饮食文化:指食物原料的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

2、饮食文化圈:是由于地域、民族、习俗、信仰等原因,历史地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饮食文化区域【P45】3、“八大菜系”:中国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主要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等菜系,即人们常说的“八大菜系”。

【P47】4、《金玉新书》:宋朝形成的比较完善的专门通信法规,共有115条,涉及邮驿刑律、赏格、邮驿递铺组织管理等内容,涉及范围很广,严格维护了官方文书的不可侵犯性。

从《金玉新书》可以看出中国封建社会,至少是宋朝时期,政府对邮驿的设施是十分重视的,规定很严格的,这种“以法治邮”的做法,保证了邮驿的正常运行【P107】5、礼仪: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成俗的程序、方式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

5、“五礼”:历史上用来撰述礼仪制度的一个权威的划分方法,影响非常大。

把礼仪分为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分别指祭祀之礼,遭遇凶丧祸患时哀悯吊唁、救患分灾的礼仪,待宾客之礼,与军事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一套礼仪制度,亲睦兄弟、男女、朋友、宾客和邦国万民的一套礼仪制度【P129-130】6、婚嫁“六礼”:古代婚嫁中的“六礼古习”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分别为男家向女家提亲,男家问女家姓名和出生年月日、用来卜婚和合婚,合婚后男家向女家报,男家给女家送聘礼,男家决定婚期告知女家求其同意,新郎至女家迎娶【P147-148】7、“集团结婚”:为响应国民政府和蒋介石提倡的“新生活运动”,上海社会局倡议发起以“简单、经济、庄严”为宗旨的新式婚礼--集团结婚,立即得到准备结婚的青年男女响应。

民俗学考试资料

民俗学考试资料

名词解释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尝新:1、在稻穗、禾稼初熟时,摘回初穗荐祖敬神的习俗2、宣威的农民认为只要在申、丑、午、己这几天才能“尝新”。

(45)蚕月:夏历三四月。

江苏地区,三四月是养蚕的月份,故称“蚕月”。

(44)百工五法:1、是我国古代工匠技艺中最杰出的创造。

2、五法是中国古代工匠常用的五种工具:矩、规、绳、水、悬。

(57)祖师崇拜:1、是我国各类工匠传统民俗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每逢祖师生日、重要节日或重要工程开工之日,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

2、反映各行工匠对本行业开创者或技艺超群者的怀念和崇拜。

(62)斗拱:1、是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的一种支承构件,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

2、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

两者合称斗拱。

(58)赶集:1、也称“跟集”、“赶场”。

2、指到有规律地变换时间和地点的集市交易活动。

主要指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和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贸易组织形式。

(65)中人:1、在两方之间调解、做见证或介绍买卖的人。

2、凭其经验和口才,协助双方成交,起一种“说合”的作用,并从中获取酬金。

(65)溜索:1、大都高悬于河水湍急的山涧半空,行人挂钩攀索而过。

2、斜溜索从高往低,自然滑往对岸,速度快而危险。

3、平溜索则需臂力,力弱者往往需力大者牵引,始能到达对岸。

(70)南米北面:1、指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差异。

2、因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差异,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3、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种植水稻。

而北方降水较少,耕地多为旱地,种植小麦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74)干栏式住房:1、是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古时流行于南方百越民族的居住区。

(95)2、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亚历山大.冯.洪堡:德国地理学家,是对古代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地理学家之一。

他的伟大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他通过在美洲的野外考察写成了三十卷的巨著《新大陆热带地区旅行记》,晚年著有《宇宙》五卷,尽管他的成就主要在自然地理学方面,但他也注意到人地之间的相互作用,洪堡创立了因果原则,、综合原则、比较原则等研究的基本方法,使地理学从古典的对地理现象的描述和记述走向近代地理学的解释和探讨因果关系,他强调地表事物的整体研究,不仅包括地表各自然现象,还包括了人类社会活动。

卡尔.李特尔:李特尔是肩带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也是对近代人文地理学产生重要影响的德国地理学家。

他认为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家乡,要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的地理学,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他认为:地理学研究的目的,要求人们将其活动及其空间作为一个统一的舞台,因而,要叙述的不仅仅是这个舞台本身,而是其与人的关系。

他应用区域方法来论证人地关系,研究世界各地区不同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主张从自然条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上去阐明地理学的人文方向,这并不是解释人地关系的正确方法,他在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时带有浓厚的目的论色彩,把对地球和人的所有研究,都看作是上帝意志的层层揭示,这是他学术思想的重大缺陷。

拉采尔:他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

一方面,他为人生地理学或他创名的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导路线;另一方面,他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引入者,在其《人类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等著作中,阐释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国家等的支配作用,可以说是人文地理学理论体系中完整和系统的早期思想。

赫特纳:是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区域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的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

中外民俗名词解释

中外民俗名词解释

民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民间:指民众中间主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创造物质,精神财富的广大中下层民众,相对于官方习俗:就是习惯,风俗;个人或集体的传统、传承的风尚、礼节、习性风俗: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时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经济民俗:是指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过程中所形成的民俗。

社会民俗: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族,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所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信仰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游艺民俗:指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包括口头语言民俗,民间歌舞民俗,游戏竞技民俗等民俗的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民俗的模式性:也称类型性,是指民俗的容和形式方面的彼此相似性。

民俗的传承性:是民俗文化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过程,体现了民俗的历史发展。

民俗的播布性:是民俗文化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过程。

体现了民俗的空间伸展民俗的稳定性:民俗一旦产生,就会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方式长期相对的稳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民俗的变异性:在民俗传承和播布过程中引起的容和形式上的变化民俗的功能:是指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民俗的社会功能:民俗的功能是指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民俗的娱乐功能: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快乐和愉悦的调剂作用。

民俗的审美功能:指民俗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悦耳悦目和悦神悦意的审美作用。

教化功能:指民俗在个人行为过程中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规功能:是指民俗对社会成员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和控制作用。

维系功能:是指民俗统一人们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成员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

服饰: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

其构成主要包括四类:衣着;各种附加的装饰物;对人体自身的装饰;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

服饰民俗:是一个地区生活风尚的表征,服、饰结合的民俗既指衣饰,也包含穿着者的行为和文化习惯。

民俗名词解释

民俗名词解释
民间竞技:是一种以竞赛体力、技巧、技艺为内容的娱乐活动,争强斗胜是民间竞技的基本特征。
民间杂耍:是流传于民间以杂耍性表演为主的娱乐活动。
黑话:危害公众利益的盗贼、土匪、反动帮会、流氓团伙等黑社会集团所用的秘密语。
暗语:某些社会群体、行业集团或秘密组织处于隐蔽行为的特需而约定的秘密语。
吉祥语:又称“吉利话”“口彩”,是民间在逢年过节、结婚祝寿、乔迁开张等喜庆日子或隆重场合使用的,认为能给人带来好运的词语。
忌讳语:由于风习、俗信或个人缘由,某些言语被认为不吉祥或不体面,而代之以别的话语,经久成习,便为忌讳语。
民间语言:指听得见的口传形式的民俗。
民间熟语:人民大众长期习用、熟悉、定型的民间语汇,是在民众口头流传,具有民俗文化内涵的通俗性语句。
常用型民间熟语:指在民众中普遍流传的日常生活习用语,它使用率高,流传面广,是民间语言中最基本、最丰富、最常用的部分。
特用型民间熟语:指专用于某种特殊群体或场合的较为定型的词语。
咒语:僧、道、方士、巫师等所用的法术口诀或套语。
绕口令:是用声、韵、调极易混同的字交叉重叠编成句子,要求一口气急速念出的游戏语。
民间艺术:是在社会中下层民众中广泛流行的音乐、舞蹈、美术、戏曲等艺术创造活动。
民间工艺美术:宫廷美术、宗教美术和文人美术以外,由广大民众自发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美术。
民间游戏:是民间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间娱乐中最常见、最简易、最普遍的趣味性活动。指流传于民间,以嬉戏、消遣为主的娱乐活动。
祭田:又称蘸田,祭祀公业、祭产,是专门用于资助祭祀祖先或某位祖先的。
按房轮值:由宗族的有关支派按年轮流耕种、收获,按规定办理公共实务之后的收入归自己所有。
合谱:两个宗族的族谱上所载的祖先相同,证明他们是同源分流,他们协议合并成一个宗族组织。

名词解释民俗

名词解释民俗

名词解释民俗民俗,又称民间风俗或乡俗,是指在特定社会群体或地域范围内流传的、具有一定特点的习惯活动和文化传统。

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总和,是社会发展和文化演变的产物。

民俗是人类社会生活中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包括了日常生活、生活节日、婚丧嫁娶、宗教信仰、口头传统、艺术表演等方面的风俗。

它们以语言、音乐、舞蹈、节日、仪式、戏剧、美食、民谣等形式表现,传承和展示着一个社会群体的历史、宗教、审美观念和价值观。

民俗是人们对自然环境、社会关系和宇宙秩序的认识与反映。

它们往往与特定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物产资源以及历史背景有关,反映了人们对生存条件和文化意义的理解。

例如,中国的端午节由于发源地河南地区以粽子为重要节日食品,而北方地区以龙舟比赛为特色,南方地区则注重艾草的熏制与佩戴,都体现了地域特色和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尊敬。

民俗是人们集体行为的产物,反映了社会群体内部的联系和集体意识。

它们往往是社会群体的共同经验和价值观念的表达和传承,具有凝聚社会共识、增进社会认同的功能。

例如,中国的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集合了全家人的团聚、互赠压岁钱、放鞭炮等习俗,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和互助的精神。

民俗是人们对生活情感和审美追求的表现。

它们以各种形式满足着人们的娱乐、交流和愉悦的需求,反映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的表现。

例如,中国的民间舞龙舞狮以其灵动的身姿和威猛的形象吸引了全球的关注,舞蹈中蕴含的力量和韵律展示了民族精神和审美追求。

民俗是文化多样性和人类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地域和民族都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它们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升人类文明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考研】民俗学概论(笔记)—钟敬文

【考研】民俗学概论(笔记)—钟敬文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民俗与民俗学一、什么是民俗1、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中下层民众所创造、想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2、“folklore”这个词是英国学者汤姆斯于1846年创立的3、【历史上人们对“民俗”概念的狭义理解】①.文化遗留物说。

(英国文化进化学派)②.精神文化说。

(英国民俗学会)③.民间文学说。

(美国学者厄特利和苏联学者)④.传统文化说。

(西方普遍流行)4、【广义的“民俗”】民俗是人民大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民俗是中下层民间文化的一部分。

它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现象,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的方式扩布和传承。

这种社会生活文化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民众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民俗事项分类】(1)物质民俗:是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2)社会民俗:也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是指人民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3)精神民俗:是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它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经验,这种经验一旦成为集体的心理习惯,并表现位特定的行为方式并世代传承,就成为精神民俗。

(4)语言民俗:是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

它包括两大部分: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

二、民俗学的性质与任务1、【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

民俗学是一门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与文化、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文科学。

2、【民俗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民俗学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民俗学名词解释

民俗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译1.民俗:民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文化模式。

它涵盖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民俗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二、民俗是靠口头和行为的方式一代一代传承的;三、民俗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已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制约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的文化模式.2.民俗学:民俗学(folklore)是一门针对信仰、风俗、口传文学、传统文化及思考模式进行研究,来阐明这些民俗现象在时空中流变意义的学科。

民俗学是研究人们在日常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通过语言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民俗事象的学问。

已成为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门独立的学科.目前,其研究领域包括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和心理民俗.3.传承性:即民俗在时间上的传承性。

主要表现为在传承过程中内容和形式上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它是民俗得以延续的一种手段,在民俗的形成和发展中,起承上启下的中介作用.一定地域的、民族的、社会的民俗传承,总是受地域、民族、社会的人们共同心理因素支配的。

4。

变异性:民俗的变异性是指民俗事象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受社会的、政治的、生活的种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

5.历史性:6.地方性:7。

田野作业法:民俗学中,把深入实地考察,直接采集民俗资料的方法叫做“田野作业法”,也称“直接观察法”。

它提倡和鼓励民俗学工作者走出书斋,深入民间社会.是民俗学中最可靠的研究方法,既可获得忠实可靠的资料,又可修正补充前人调查资料的不足。

8.AT分类法:阿尔奈发展的研究民间故事的精细工具。

即将大同小异的民间故事按地区分布进行排列,并给各个资料标上分类编号。

先按语言分,给个符号;再按国家分,给个符号;然后加上故事顺序编号。

后经美国民俗学家斯蒂斯·汤姆逊(Stith Thompson)补充修订,成为“阿尔奈—汤姆逊体系”,即AT分类法。

9。

比较研究法:民俗学的比较研究法是指,在民俗学研究中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国度的民俗事象拿来作比较,从而找出各类民俗事象之间的纵的和横的联系,探讨某一民族民俗产生、发展和演变规律的方法。

民俗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民俗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的民众所创造、享用、传承、相沿已久的社会风尚、风俗习惯。

民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文化模式。

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人们的精神生活方面,民俗的信仰心理占重要地位。

民俗学:民俗学(folklore)是一门针对信仰、风俗、口传文学、传统文化及思考模式进行研究,来阐明这些民俗现象在时空中流变意义的学科。

民俗学是研究人们在日常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通过语言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民俗事象的学问。

目前,其研究领域包括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和心理民俗。

以民间风俗习惯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

人文科学:是指以人的社会存在、人的社会性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民俗事象:一个特定民族(主体)在特定地域(空间)、特定历史阶段(时间)的民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带有标志性、典型性的现象,它体现在生产、生活各个方面。

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

1、物质民俗:指民众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新产品形式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农业民俗、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工匠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建筑民俗、交通民俗、医药保健民俗,等等2、社会民俗:也叫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

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关涉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及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主要包括社会组织民俗、社会制度民俗(如习惯法、人生仪礼等)、岁时节日民俗以及民间娱乐习俗,等等3. 精神民俗:是指在生产与生活中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它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经验,这种经验一旦成为集体的心理习惯,并表现为特定的行为方式并世代传承,就成为精神民俗。

主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哲学伦理观念以及民间艺术等等4. 语言民俗:指通过口语进行信息交流的行为过程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习俗惯制,即语言方面形成的风俗习惯。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3 / 8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④民俗学史:关于民俗问题的思想史、理论史,也包括搜集、记录、整理和运用它们的 历史。
⑤民俗学方法论:关于民俗事象整体的观察研究和具体的调查整理的技术与方法两个方 面的理论。
⑥资料学:关于民俗事象资料的获取、整理、保存和运用等活动的探索与论述。 (2)民俗学的任务 ①帮助我们认识民族历史与文化传统,解释和改造现实社会生活。 ②它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认识作用。学习民俗学可以加深我们对现实社会生活的认 识。 ③作为一门既研究民族文化传统、又注重考察人民现实生活的学问,有着多种实用价值。 a.它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识,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激励广大人民爱 祖国、爱民族、爱乡土的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振奋民族精神。 b.它可以指导和辅助我们建设现实社会生活,自觉地运用民俗活动的内在规律,为人 民生活的不断提高服务。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第1章 概 述
一、填空题 “民俗”(folklore)一词作为专门学科术语,是英国学者____1846 年创用的。 【答案】汤姆斯 【解析】“民俗”一词作为专门学科术语,是对英文“Folklore”的意译。这个词是由 英国学者汤姆斯 1846 年创用的,他以撒克逊语的“folk”(民众、民间)和“lore”(知识、 学问)合成为一个新词,既指民间风俗现象,又指研究这门现象的学问。后来,该词逐渐被 世界其他国家的学者们接受,成为国际上通用的学科名词。
2.简述民俗学的内容和任务。 答:(1)民俗学的内容 ①民俗学原理:对民俗事象发生、发展、演变及其性质、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理论探索, 包括对其综合或单项问题的研究。 ②民俗史:对民俗事象的历史探究与描述,包括通史、断代史、综合性的或单项性的民 俗事象发展史。 ③民俗志:对全国或某一民族、某一地区的民俗事象进行综合或单项的科学记述的作品。

行为礼仪民俗名词解释

行为礼仪民俗名词解释

行为礼仪民俗名词解释
行为礼仪民俗是指在社交和日常生活中,人们所遵循和遵守的行为准则、礼节规范和传统习俗。

它涵盖了个人行为、社交互动、礼仪规范、仪式活动等方面,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对几个相关名词的解释:
行为准则:行为准则是指在社交和公共场合中,人们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

例如,尊重他人、礼貌待人、守时守约等都是行为准则的体现。

礼节规范:礼节规范是指人们在社交互动中应当遵循的礼仪规则。

这包括穿着得体、言谈举止得体、用餐礼仪等方面的规范。

传统习俗:传统习俗是特定文化和地区流传下来的惯例和习惯。

它包括节日庆祝、婚丧嫁娶、宴会礼仪等方面的习俗。

行为礼仪民俗的遵守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人际关系和文化传承。

它体现了一种尊重和关心他人的态度,使社会更加和谐、文明和友善。

同时,行为礼仪民俗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留和传承这些传统习俗有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统的延续。

1/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话:
危害公众利益的盗贼、
土匪、反动帮会、流氓团伙
等黑社会集团所用的秘密
语。
暗语:
某些社会群体、行业
集团或秘密组织处于隐蔽行
为的特需而约定的秘密语。
xx语:
又称“吉利话”“口
彩”,是民间在逢年过节、结
婚xx、xx开张等xx日
子或隆重场合使用的,认为
能给人带来好运的词语。
忌讳语:
由于风习、俗信或
个人缘由,某些xx被认为
民间游戏:
是民间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间娱乐中最常见、最简易、最普遍的趣味性活动。指流传于民间,以嬉戏、消遣为主的娱乐活动。
民间竞技:
是一种以竞赛体力、技巧、技艺为内容的娱乐活动,争强斗胜是民间竞技的基本特征。
民间杂耍:
是流传于民间以杂耍性表演为主的娱乐活动。
民俗:
即民间风俗,指一个
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群众
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
文化。
物质民俗:
指人民在创造和
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
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
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
有模式性产品形式。
社会民俗:
亦称社会组织及
制度民俗,至人民在特定的
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
惯制。
精神民俗:
是指在物质文化
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
物质生产民俗:
物质生产民
俗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特定
地区,社会群体中的大众,
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所创
造、享用和传承的物质文化
现象。
职业行话:
又称行业语,是
各行工匠为了本行业的技术
保密,内部交换想法或其他特殊需要而创造的行业用
语。
坐商:
凡有固定的摊位和店
铺,并有规定的营业时间和
专营商品的均称坐商。
社会组织:
指民俗在
人类个体的社会化文化过程
中所起的教育和模塑作用。
民俗的规范功能:
指民俗对
社会群体中每一个成员的行
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作用。
民俗的维系功能:
指民俗统
一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生活
保持稳定,使群体内所有成
员保持xx和凝聚力。
民俗的调节功能:
指民俗活
动中的娱乐、宣泄、补偿等
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心
理本能得到调剂的功能。
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语言民俗:
指口语约定俗成、
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
民俗的集体性:
指民俗在产
生流传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
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民俗的传承性:
指民俗文化
在时间上传衍的连续性,即
历时的纵向延续性,同时也
是文化的一种传递方式。
民俗的类型性或模式性:指民俗文化的一种传递方式。
民俗的教化功能:
指听得见的口传
形式的民俗。民间熟语:人 Nhomakorabea大众长期习
用、熟悉、定型的民间语汇,
是在民众口头流传,具有民
俗文化内涵的通俗性语句。
常用型民间熟语:
指在民众
中普遍流传的日常生活习用
语,它使用率高,流传面广,
是民间语言中最基本、最丰
xx、最常用的部分。
特用型民间熟语:
指专用于
某种特殊群体或场合的较为
定型的词语。
葬礼。
童养婚:
抱养别家幼女为xx
养媳,待到一定年龄,即让
xx与自家儿子“圆房”。
指腹婚:
两个门户相当的人
家,当主妇同时有孕时,由
家长为未出生的孩子订婚。
襁褓婚:
两人家在孩子幼儿
阶段就为他们订婚。
冥婚:
由双方家长做主,将
两家已亡故的男女结为“鬼
夫妻”。
民俗信仰:
是长期的历史发
展过程中,在民众中自发产
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
规定办理公共实务之后的收
入归自己所有。
合谱:
两个宗族的族谱上所
载的xx相同,证明他们是
同源分流,他们协议合并成
一个宗族组织。
岁时节日:
指与天时、物候
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在人
们的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
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的特定时
日。
人生礼仪:
指人在一生中几
个重要环节上所经过的具有
一定仪式的行为过程,主要
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
不xx或不体面,而代之以
别的话语,经久成习,便为
忌讳语。
咒语:
僧、道、方士、xx
等所用的法术口诀或套语。
绕口令:
是用声、韵、调极
易混同的字交叉重叠编成句
子,要求一口气急速念出的
游戏语。民间艺术:
是在社会中下层民众中广泛流行的音乐、舞蹈、美术、戏曲等艺术创造活动。
民间工艺美术:
宫廷美术、宗教美术和文人美术以外,由广大民众自发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美术。
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风水术:
是一种以地理知识
为基础,吸收xx、天
人感应,以及xx、望气、
三才、生气等思想而创造的
一种相地术,主要为建宅、
造墓服务。
传说:
主要是关于特定的人、
地、事、物的口头故事。
民间诗歌:
指民间口头韵文
创作中,除谚语、谜语以外
的作品,包括短篇扬情性的
民间歌谣和民间长篇诗歌。
民间语言:
xx传统社会中
民间各种形成稳定互动关系
的人们共同体。
宗族:
同聚落居住的父系血
亲按xx建立的社会组织,
通常拥有一些共同的财产和
一定的共同文化,具有政治、
经济、宗教、教育等方面较
为完整的功能。
祭田:
又称蘸田,祭祀公业、
祭产,是专门用于资助祭祀
xx或某位xx的。
按房轮值:
由宗族的有关支
派按年轮流耕种、收获,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