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中国古代科技史集锦

合集下载

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集锦

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集锦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liaoning/【导语】在事业单位公基考试中,常识部分的科技常识逐渐成为考试的一大热点。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梳理科技常识中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相关知识点。

一、数学成就1.《九章算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圆周率: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南朝祖冲之精确地计算出圆周率的数值范围,这一成果比外国早近一千年。

二、天文成就1.哈雷彗星记录:公元前613年,《春秋》记载“有星孛入于北斗”,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2.《甘石星经》:世界最早天文学著作。

3.太阳黑子: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4.张衡: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意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5.僧一行:《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6.郭守敬: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三、建筑成就1.都江堰: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镇,是中国建设于古代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赵州桥: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桥。

以上是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备考公共基础知识提供知识点集锦,供大家参考借鉴!。

2024年公共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中国古代科技

2024年公共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中国古代科技

第二部分中国古代科技中国科技史源远流长,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浩若烟海的科学技术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就最大的是农学、天文学、数学和中医学,诞生了诸如“四大发明”等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众多科技成果。

一、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的雏形。

这时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铸造冶炼技术非常高超。

这时也出现了原始的瓷器。

尤其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基本上是在这个时期奠定的。

这时中国广泛使用铁器,同时还出现了炼钢技术和铸铁柔化技术。

这时已经有了许多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的兴建,著名的有都江堰、郑国渠等。

数学上确立了十进位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之一;测定了比较精确的回归年长度;中医学理论初步建立。

1.都江堰: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2.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公元前246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

3.十进制:是中国人民的一项杰出创造,在世界数学史上有重要意义。

至迟在商代时,中国已采用了十进位值制。

4.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魏国天文学家石申写出的《天文》被后世人们称为《石氏星经》,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5.中国古代采用立表测影的方法测太阳年长度。

《汉书·天文志》把这一思想表达得非常清楚:“日去极远近之差,晷景(同影)长短之制也。

去极远近难知,要以晷景。

晷景者,所以知日之南北也。

”6.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时期,《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著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二、秦汉时期到了秦汉时期,随着封建制的巩固,中国古代的各个科学技术已经趋于成熟。

中国古代科技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科技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科技知识点归纳中国古代科技是世界科技史上的瑰宝,它不仅涵盖了广泛的领域,而且创造了许多具有重要影响的发明和创新。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科技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一、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5年的东汉时期。

通过使用纤维素质的植物纤维,如桑树皮、麻和黄麻,中国人成功地开创了制造纸张的方法。

这一发明对于传播知识、促进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最终传播到世界各地。

二、指南针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大科技发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时期。

这项发明革命性地改变了航海和导航的方式,并对世界贸易和探险产生了重要影响。

指南针的原理是利用磁性物质指向地磁场的方向,帮助航海者确定方位,提高了航海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三、火药火药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项伟大创举,对军事、烟花和炼金术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早在公元9世纪的唐朝时期,中国人就已经发现了火药的制造方法。

火药的组成成分包括硝石、炭和硫,通过混合并点燃这些成分,可以产生爆炸效果。

火药的发明推动了军事技术的发展,加强了中国古代对外防御和军事扩张。

四、印刷术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又一伟大发明,于公元7世纪的唐朝时期开始出现。

通过使用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和木刻印刷等技术,中国人成功地开创了一种高效、快捷的印刷方法。

这项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书籍、文化和思想的传播,为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天文学中国古代天文学在观测、观念和仪器相关方面都具有重大的贡献。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通过观测星象和制作天文仪器,如天球仪和浑仪,对天体运行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还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天文理论,如天圆地方说和三纲五常说等,为后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六、农业技术中国古代农业技术也是中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发明犁、耕田机械、种植和灌溉技术等,中国古代农民显著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强了农业生产能力。

常识判断五:中国古代科技史

常识判断五:中国古代科技史

常识判断五:中国古代科技史一、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造纸术:西汉:植物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便于书写的纤维纸一一“蔡侯纸”印刷术:隋唐:有雕版印刷,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国印制的《金刚经》。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

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宋朝:北宋广泛用于军事;南宋发明“突火枪”。

指南针:战国:出现世界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北宋:应用于航海。

二、中医战国: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后代医家奉之为“脉学之宗”。

西汉:《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最早记载“针灸”。

中国于2010年11月16日申请“针灸”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

东汉:《神农本草经》,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东汉: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基础,被誉为“万世宝典”。

东汉:华佗“外科鼻祖”,“麻沸散”,他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

唐朝:孙思邈“药王”,《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学成果,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唐朝:《唐本草》,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

宋代: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完整的儿科专著,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南宋;宋慈,《洗冤集录》,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扁鹊、华佗、李时珍、张仲景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名医”。

2018年11月17日,第十五届世界中医药大会暨“一带一路”中医药学术交流活动确立每年的10月11日为“世界中医药日”。

三、数学公元前1世纪:《周髀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介绍了勾股定理。

公基常识之中国古代科技常识盘点

公基常识之中国古代科技常识盘点

中国古代科技常识盘点四大发明(一)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干扰选项:西汉、发明造纸术(二)印刷术唐朝——雕版印刷术——金刚经北宋——毕昇——活字印刷术干扰选项:唐朝与北宋相混淆、雕版印刷术与活字印刷术相混淆(三)指南针前身:战国——司南应用:北宋——指南针——航海——对近代的世界历史进程影响最大干扰选项:南宋(四)火药源于:炼丹术应用:唐朝——用于军事;南宋——突火枪;元明——火铳干扰选项:唐朝突火枪;南宋用于军事天文1、商代的历法是迄今已知较为完整的最早历法。

2、春秋,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3、战国:《甘石星经》,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4、东汉:张衡,对月食做了世界上最早的科学解释。

5、唐朝:僧一行,做了世界上第一次子午线长度实测。

历法1、西汉:《太初历》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世界上关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2、唐朝:僧一行《大衍历》标识我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3、北宋:沈括,“十二气历”,有利于安排农事。

西方人称他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李约瑟称他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4、元朝:郭守敬《授时历》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5、清朝:康熙仿制西方天文仪器,任命传教士《南怀仁》修订历法。

地理1、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

但是这不是四大发明之一。

2、西晋:裴秀提出绘制地图的原则,制作了《禹贡地域图》。

2、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

3、明朝:《徐霞客游记》记述了石灰岩溶蚀地貌。

数学成就1、《周髀算经》,早于《九章算术》。

既是一本天文学著作,又是一本数学著作,在里面介绍了勾股定理。

2、《九章算术》,成书年代:东汉。

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

它是一本综合性的历史著作,是当时世界上最简练有效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三国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做注本。

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九九乘法表”4、祖冲之,南北朝时期的宋人,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

公共基础知识之中国古代科技史知识总结

公共基础知识之中国古代科技史知识总结

公共基础知识之中国古代科技史知识总结1. 《尚书》——最早的日食记录。

2. 商代甲骨文已记载日食、月食,并出现了原始历法——阴阳历。

3. 战国,扁鹊发明“望闻问切”,后世尊称“脉学之宗”。

4. 战国,发明“司南”,南宋时,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5. 汉代,《汉书·五行志》——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6. 汉武帝时期,《太初历》——第一部完整的历书。

7. 西汉,《神农本草经》——最早的药物学著作。

8. 东西汉时期,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

9. 东汉末,“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10. 东汉末,“神医”华佗发明“麻沸散”。

11. 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发明地动仪。

12. 南北朝,祖冲之编制大明历,求得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13. 南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农书。

14. 隋唐,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15. 隋唐,僧一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测定子午线长度,创黄道游仪。

16. 唐代,“药王”孙思邈《千金方》。

17. 唐高宗时期,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编订和颁布的药典——《唐本草》。

18. 北宋,毕昇——活字印刷书。

19. 南宋,世界最早的管型火器“突火枪”。

20. 元,郭守敬,《授时历》。

21.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

22. 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

23.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综合性科学技术著作, 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4. 明代,徐宏祖《徐霞客游记》——第一次较全面地对自然地理现象及其成因理论进行探索。

考试特点:识记性考察,往往考察人物+发明,人物+作品,作品+历史价值的对应,如果考的更有难度的话,就涉及到人物+朝代+作品/发明的对应,这也是事业单位考试涉及过的考法,所以大家平时在积累这方面知识的时候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例: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毕昇发明了造纸术B.《黄帝内径》是我国现存最早医书C.《齐民要术》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D.三国时期,祖冲之精确计算出圆周率3.1415926~3.1415927之间从这道考题中我们可以看出A选项考察的是人物+发明,毕昇所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A 项错误;B选项考察的是作品+历史价值,最早的医学典籍是《黄帝内经》,B选项正确;C选项考察作品+历史价值,《齐民要术》是农书,不属于工艺作品,宋应星《天工开物》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C选项错误;D选项考察人物+朝代+发明,南北时期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3.1415926~3.1415927之间,D选项错误。

初中历史的中国古代科技知识点整理

初中历史的中国古代科技知识点整理

初中历史的中国古代科技知识点整理中国古代科技是世界科技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涵盖了众多领域的发展与创新。

本文将围绕初中历史的中国古代科技知识点,对相关内容进行整理,以帮助初中生更好地了解古代科技在中国的发展与影响。

1. 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科技的杰出成就之一。

在汉代,蔡伦发明了制作纸张的技术,使得纸张的制作和使用大大普及。

之后,纸张逐渐取代竹简、丝绸等材料,成为主要的书写载体,为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2. 指南针指南针是古代中国航海技术的重要基石。

早在宋代,中国已经使用了磁石制作的指南针。

指南针的发明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航海历史,使得航海成为可能,并对海洋贸易和地理探索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3. 火药火药是中国古代科技的又一伟大发明。

火药最初被应用于制作炸药,但在唐代时已经开始用于火器。

火药的发明和应用,对军事战争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火器、炮台等武器的发展,改变了战争的格局。

4. 造船技术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发展也值得一提。

随着航海和贸易的发展,中国人开始研究制作更大、更稳固的船只。

宋代的“孔子船”是一艘长达76米的巨型木船,颇具代表性。

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进步为航海和贸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 水利工程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同样具有重要的科技价值。

苏秦的合理灌溉制度、赵武灌溉工程等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

这些工程的建设大大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效率,增加了农业产量,为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6. 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明对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南朝时期的人文学者刘孝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之后进一步发展成了木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图书的印刷速度和质量,加速了知识的传承和普及。

7. 数学与天文古代中国在数学与天文学方面也有不俗的发展。

中国古代数学家发明了很多数学理论和方法,如汉代的《九章算术》,唐代的“精进法”等,为古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中国古代历史科技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历史科技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历史科技知识点归纳中国古代历史是世界上最为悠久的历史之一,也是科技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人民创造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科技成就。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些重要科技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造纸术中国古代的造纸术是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公元105年,汉朝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使用麻和葛等植物纤维制成纸张。

这项发明大大提高了书写和传播知识的效率,对于古代文明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指南针指南针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科技发明之一。

北宋时期,中国发明了最早的磁铁指南针,它基于磁性所显示的指南针方向,使得航海活动更加准确和安全。

这一发明对于中国古代航海和地理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火药火药的发明和应用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一大突破。

相传,东汉时期,中国人民发明了火药,最初用于医药和祭祀活动。

随后,火药在军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中国古代军事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四、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另一项重要科技成就。

南宋时期,印刷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用活字印刷术大量印刷了许多经典著作和文化作品。

这一技术不仅大幅提高了印刷效率,也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普及。

五、造船技术古代中国的造船技术也是举世闻名的。

从古代木船到唐宋时期的大型海船,中国人民对船舶设计和建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这为海洋贸易和航海探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为中国古代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六、农业科技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陶瓷农耕工具的发明、水利工程的建设、棉花和丝绸的种植与加工等,都为农民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七、纺织业中国古代的纺织业发展也卓有成就。

丝织品的生产和销售推动了城市和贸易的繁荣,培养了许多巧妙的纺织技术。

丝绸、棉花、麻织品等成为中国古代特色的出口产品,丰富了国家的财富和文化。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历史中涌现了许多伟大的科技成就。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造船技术、农业科技和纺织业等,都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和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科技史知识点整理

科技史知识点整理

科技史知识点整理科技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驱动力,从古代的简单发明到现代的复杂技术,科技的历程充满了无数的创新和突破。

以下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重要的科技史知识点。

古代科技在古代,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为后来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纸术的出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使得知识能够更广泛地传播和保存。

印刷术的发明进一步提高了信息复制的效率,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发展。

火药的发明最初用于烟花和爆竹,但后来被应用于军事领域,改变了战争的模式。

指南针的发明则为航海提供了重要的导航工具,促进了海上贸易和地理大发现。

古希腊时期,阿基米德在数学和物理学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发现了浮力定律和杠杆原理,对力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世纪科技在中世纪,欧洲的科技发展相对缓慢,但也有一些重要的成就。

例如,风车和水车的广泛应用,为农业和工业生产提供了动力。

伊斯兰世界在这一时期也取得了不少科技成果。

在数学方面,他们发展了代数学,并将印度的数字系统(即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传播到欧洲。

近代科技文艺复兴时期,科学精神开始复苏。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挑战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开启了近代天文学的革命。

伽利略通过天文观测和实验,进一步支持了哥白尼的学说,并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的方法。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定律,构建了经典力学的体系,对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工业革命时期,科技的发展迎来了一个高潮。

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使得工厂能够摆脱水力的限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纺织机的革新、钢铁工业的发展以及铁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现代科技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物理学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

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颠覆了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对时空和物质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

量子力学的发展则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奇特性质,为现代电子技术和半导体产业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国古代及当代科技常识知识点梳理

中国古代及当代科技常识知识点梳理

中国古代及当代科技常识知识点梳理一、古代科技成就(1)四大发明1.造纸术发明于西汉前期。

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造蔡侯纸。

2.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

868年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3.指南针指南针前身是“司南”,发明于战国时期。

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

4.火药发明于唐朝中期。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南宋时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突火枪”。

(2)农学和手工业1.《齐民要术》——贾思勰北朝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一书,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最完整的大型农业百科全书。

2.《农政全书》——徐光启明朝万历年间徐光启著成《农政全书》反映了明代最新的技术成就和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3.《天工开物》——宋应星宋应星著有《天工天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都江堰——李冰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李冰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今四川)。

5.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

6.棉纺织业——黄道婆黄道婆,宋末元初知名棉纺织家,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3)医学1.《难经》、“望闻问切”四诊法——“脉学之宗”扁鹊2.《黄帝内经》——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3.《伤寒杂病论》——“医圣”张仲景4.麻醉药剂“麻沸散”、刮骨疗伤——神医“华佗”5.《神农本草经》——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专著6.《千金方》——“药圣”孙思邈7.《唐本草》——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8.《本草纲目》——李时珍9.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10.明代出现“种痘术”预防天花。

(4)算学1.度量衡——计量物体长短、容积、轻重的物体的统称2.《周髀算经》——明确记载了勾股定理的公式3.《九章算术》——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完整的体系4.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刘徽5.精确计算圆周率——祖冲之(5)地理学1.山海经——中国最早的一部地理学著作2.“马王堆”汉墓彩色城邑图——中国现存最早的实测地图3.《水经注》——郦道元4.《徐霞客游记》——徐霞客(6)天文历法1.夏朝出现历法“夏小正”,按一年十二个月,分别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特别是生产方面的大事。

科技常识

科技常识

科技常识中国科技史常识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国四大发明是指古代中国的四种发明,一般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

2.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1)商朝: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记录。

(2)春秋:留下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3)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4)西汉:公元前28年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是世界上最早的记录。

(5)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

(6)隋唐: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主持实测了地球子午线长度,编制了《大衍历》。

(7)元朝:郭守敬改进了简仪和圭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制的《授时历》的年周期与现行公历相同。

3.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1)西周:商高讲过“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勾股定理特例,载于《周髀算经》。

(2)春秋:九九乘法表。

(3)西汉:刘歆推算圆周率为3.1547。

(4)东汉:《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5)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他还为《九章算术》作注,又著《缀术》一书。

4.中国古代的医药成就(1)战国:扁鹊发明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成为中国中医药传统的诊病法。

(2)西汉: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

(3)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后人称张仲景为“医圣”。

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誉为“神医”。

(4)隋唐: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著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学成果。

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5)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5.中国古代的地理成就(1)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中外地理的认识。

(2)北魏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作《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

公基常识之中国古代科学成就

公基常识之中国古代科学成就

中国古代科学成就-科技常识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发明于西汉前期,公元105年,蔡伦造蔡侯纸。

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868年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指南针前身是“司南”,发明于战国时期。

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

火药:发明于唐朝中期,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南宋时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突火枪”。

二、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尚书》记载了公元前2137年的一次日食,为人类最早的日食记录。

商代甲骨文已经记载了日食、月食,并且出现了原始历法--阴阳历。

春秋战国之际,二十八宿体系已经建立。

春秋战国时采用的是古四分历,取周年长度为365又1/4天,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

《春秋·文公十四年》中记载公元前613年世界上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比欧洲早600多年。

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石申绘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星象表。

在我国历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二十四节气经过逐步发展,到战国时已完备。

汉武帝时编制第一部完整历书--《太初历》。

《汉书·五行志》中有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发明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编制的大明历取一周年长度为365.24231481天,和近代科学测定的数值相差仅50余秒。

隋唐时期著名学者僧一行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子午线长度的测定,创制了用于天体测量的仪器--黄道游仪。

他还发现了恒星位置移动现象,比英国人哈雷提出恒星自行早了一千多年。

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编制的恒星多达2500颗,1280年他完成《授时历》,以365.2425日为一年,比公历早300年。

三、中国古代医学卫生成就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后世尊为“脉学之宗”。

东汉末年张仲景,后人尊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其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公共基础知识之历史人文科技知识重点归纳整理

公共基础知识之历史人文科技知识重点归纳整理

人文与科技●第一章历史●第二章文学常识●第三章科技第一章历史考点透视掌握古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

第一节中国古代史一、先秦(一)我国最早的人类主要有距今170万年的元谋猿人、距今80万年的蓝田猿人、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猿人和1.8万年的“山顶洞人”。

(二)氏族公社距今约五六千年,氏族公社进入繁荣时期。

山顶洞人已过渡到氏族公社时期。

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分别发明了种植粟和水稻,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距今约四五千年,山东大汶口文化的居民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产生了阶级和阶级压迫。

(三)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废除“禅让制”,实行世袭制,建立了夏朝。

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16世纪,商汤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

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小屯),因此商朝也叫殷朝。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在牧野打败纣王,灭了商朝,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周厉王时发生了“国人暴-dong”,起义的平民和奴隶攻入王宫,周厉王出逃,于是出现了“共和行政”的局面。

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西周末年,社会矛盾进一步加深,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攻入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幽王的儿子周平王继位后,将王都迁到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四)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先后起来争霸的诸侯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史称“春秋五霸”。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出现了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

公元前365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使秦迅速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商鞅变法的内容主要有: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实行军功爵制;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中国历代科技史

中国历代科技史

中国历代科技史摘要:一、引言二、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1.四大发明2.天文历法3.医学三、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1.西方科技传入2.洋务运动3.近代科学研究的兴起四、现代中国科技的发展1.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政策2.科技创新成果3.未来科技发展方向五、结论正文:【引言】中国科技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代科技创新,中国科技发展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历史。

本文将简要回顾中国历代科技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其中,四大发明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四大发明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

这些发明分别促进了书写、军事、航海和知识传播等领域的发展。

2.天文历法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为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指导。

如夏商周三代的观象授时、春秋战国的天文学研究等。

3.医学中国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出现了许多重要医学著作和著名医学家。

如《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

【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受到西方科技传入的影响,开始走向现代化。

1.西方科技传入自19 世纪中叶起,西方科技逐渐传入中国,促使中国科技发生变革。

如洋务运动期间,大量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2.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学习和引进西方科技,推动了中国经济和科技的现代化。

3.近代科学研究的兴起20 世纪初,近代科学研究在中国兴起,一批新兴学科逐渐建立,如物理、化学、生物等。

同时,中国科学家开始参与国际学术交流。

【现代中国科技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技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1.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政策新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科技政策,大力支持科技事业。

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确定了科技在国家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2.科技创新成果近年来,中国在航天、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古代史专题之科技文化

中国古代史专题之科技文化

中国古代史专题之古代科技、思想、文化(一)基础知识1、造纸术:西汉发明,东汉改进。

2、印刷术:①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发明,唐朝印制的,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②活字印刷术:北宋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3、指南针:时发明,并运用于航海事业,时,广泛用于航海。

4、火药:唐朝时开始用于军事,时,广泛用于战争。

1、楚辞:战国时期的创造,代表作。

2、唐诗:唐朝是我国诗歌创造的黄金时代,代表人物有、、。

“诗仙”指的是,“诗圣”指的是。

3、宋词:词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

豪放派北宋的代表是,代表作是,南宋的代表是;婉约派的代表是。

4、戏曲:①元朝优秀的剧作家是,代表作是。

②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是汤显祖,代表作有。

③19世纪中期,在徽剧和汉调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新的剧种。

5、明清小说:①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作者是。

②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作者。

③长篇神话小说是,作者是。

④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是,作者是。

五、史学巨著1、《史记》:西汉史学家编写,是我国第一部通史,记述了从到的史实。

2、《资治通鉴》:北宋史学家所著,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叙述了从到的历史。

六、汉字的演变和艺术成就1、汉字的演变:①甲骨文: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②金文:西周时期,铸刻在上的文字,也成“铭文”。

③小篆:秦朝统一后,把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后又推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2、艺术成就①书法⑴东晋“书圣”王羲之的《》,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⑵唐朝创“颜体”,是继王羲之之后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创“柳体”。

②绘画⑴东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⑵唐朝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像》《步辇图》;“画圣”的《送子天王图》。

⑶北宋张择端的《》,反映了北宋商业的繁荣。

③雕塑⑴是秦汉雕塑艺术的杰作。

⑵北朝的山西大同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隋唐的敦煌。

④音乐:湖北随州出土的战国编钟。

(二)真题再现1. 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会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历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历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是一个拥有众多科技发明的国家,这些发明对世界的科技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中国古代的重要科技发明。

一、纸张纸张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科技发明之一。

在西汉时期,汉武帝曾发出命令,要求每天都给他送来报纸。

这表明古代中国已经使用纸张来记录和传播信息。

纸张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二、火药火药被认为是中国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早在9世纪时,火药已经在中国广泛使用。

最初,火药是作为炼金术中的一种药物使用的,但后来人们发现它的爆炸力,于是开始将其用于军事目的。

火药的发明对战争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并对世界军事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指南针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

它最初是作为一种用于卜筮的工具出现的,但很快人们发现指南针可以用来指示方向。

这项发明对于航海和探索领域有着巨大的影响,使得人们能够准确地找到方向并开辟新的航线。

四、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科技发明。

在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使得纸张的生产变得更加简单和高效。

这项发明推动了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也促进了知识的广泛传播。

五、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之一。

在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得印刷变得更加快速和便捷。

这项发明对于书籍的大规模印刷和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了文化的传承和智识的传播。

六、井灌技术井灌技术是中国古代农业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

在北方干旱地区,人们通过挖掘井并利用地下水源进行灌溉,充分发挥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益。

这种井灌技术使得荒漠地区变得肥沃,增加了粮食产量,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七、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科技发明。

在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使得纸张的生产变得更加简单和高效。

这项发明推动了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也促进了知识的广泛传播。

八、天文仪器中国古代也在天文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宋代的苏颂发明了浑仪,这是一种可以观测天体运行轨迹的仪器。

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知识—历史常识

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知识—历史常识

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知识—历史常识一古代科技文化成就1、四大发明(1)造纸术发明:西汉前期。

发展:东汉,105年,蔡伦造蔡侯纸。

(2)印刷术发明: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

(868年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发展:活字印刷发明于北宋,发明者为平民毕昇。

(3)指南针发明:战国“司南”。

发展: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

(作用:经济文化交流和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实现环球航行)(4)火药发明:唐朝中期。

发展: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南宋时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突火枪”。

2、古代天文历法(1)《尚书》记载了公元前2137年的一次日食,为人类最早的日食记录。

(2)商代甲骨文已经记载了日食、月食,并且出现了原始历法——阴阳历。

(3)春秋战国时采用的是古四分历,取周年长度为365又1/4天,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

(4)《春秋·文公十四年》中记载公元前613年世界上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比欧洲早600多年。

(5)在我国历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二十四节气经过逐步发展,到战国时已完备。

(6)汉武帝时编制第一部完整历书——《太初历》。

(7)《汉书·五行志》中有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8)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发明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9)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编制的大明历取一周年长度为365.24231481天,和近代科学测定的数值相差仅50余秒。

(10)隋唐时期著名学者僧一行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子午线长度的测定,创制了用于天体测量的仪器——黄道游仪。

他还发现了恒星位置移动现象,比英国人哈雷提出恒星自行早了一千多年。

(11)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编制的恒星多达2500颗。

他在1280年完成了中国古代登峰造极的历法——《授时历》,以365.2425日为一年,比公历早300年。

3、古代医学卫生成就(1)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后世尊为“脉学之宗”。

中国科技常识大全

中国科技常识大全

中国科技常识大全
中国科技常识大全是一个庞大的话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科技常识:
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2. 青铜器:中国古代的重要科技成就之一,青铜器制作精美,被widely used for various purposes such as cooking, religious ceremonies, and warfare.
3. 造纸术:中国的造纸术是世界上最早的,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使书写和文化传播变得更加方便。

4. 火药:中国古代发明的火药最初是用于军事目的,后来也被用于烟花和医药等领域。

5. 指南针:中国古代发明的指南针用于指示方向,对于航海和地理探索有重要影响。

6. 牛痘:中国古代发明的牛痘是世界上最早的疫苗之一,用于预防天花。

7. 瓷器:中国古代制作瓷器的技术非常先进,中国的瓷器在世界上非常有名。

8. 移动支付:中国的移动支付技术非常发达,人们可以通过手机进行支付,无需使用现金或信用卡。

9. 高铁:中国的高速铁路网络是全球最大的,高铁技术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10. 电子支付:中国的电子支付系统非常普及,人们可以通过
手机或电子钱包进行支付,这在商业和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

11. 医疗科技:中国的医疗科技不断发展,包括基因科学、生
物技术和中医药等领域。

12. 互联网技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之一,中国
的互联网技术在电子商务、社交媒体和云计算等领域非常先进。

这只是中国科技常识的一小部分,在中国科技领域还有很多其他的重要成就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语】在事业单位公基考试中,常识部分的科技常识逐渐成为考试的一大热点。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梳理科技常识中中国古代科技史的相关知识点。

1.《尚书》记载了公元前 2137 年的一次日食,为人类最早的日食记录。

2.商代甲骨文已经记载了日食、月食,并且出现了原始历法——阴阳历。

3.春秋战国时期,二十八宿体系已经建立。

4.春秋战国时期,采用的是古四分历,取周年长度为 365 又 1/4 天,采用 19 年 7 闰的方法。

5.战国时期,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后世尊为“脉学之宗”。

6.战国时,发明“司南”,到南宋时,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7.《汉书·五行志》中有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8.汉武帝时,编制我国第一部完整历书——《太初历》。

9.东汉末年,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后人尊为“医圣”。

10.东汉末年,华佗发明的麻醉药剂“麻沸散”,比西方早 1600 多年,被人誉为“神医”。

11.东汉时,蔡伦造蔡侯纸。

12.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发明地动仪,比欧洲早 1700 多年。

13.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编制的大明历取一周年长度为 365.24231481 天,和近代科学测定的数值相差仅 50 余秒。

14.隋唐时期,印刷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15.隋唐时期著名学者僧一行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子午线长度的测定,创制了用于天体测量的仪器——黄道游仪。

16.唐代孙思邈著有《千金方》。

17.唐高宗时编《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

18.北宋时,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19.南宋时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突火枪”。

20.宋元时代传统的天文仪器发展到尽善尽美的程度。

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编制的恒星多达 2500 颗。

他在 1280 年完成了中国古代登峰造极的历法——《授时历》,以 365.2425 日为一年,比公历早 300 年。

21.明代李时珍编著了中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liaoning/
22.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P.S.高频考点:1、2、5、8、9、10、11、18 。

以上是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备考公共基础知识提供知识点集锦,供大家参考借鉴!
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liaon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