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探究

合集下载

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有效探究方法探微

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有效探究方法探微

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有效探究方法探微探究方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下面介绍几种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常用的有效探究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实验探究。

实验是科学研究和认识客观世界真理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初中科学教学的核心环节之一。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比较、测量和记录数据,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科学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学习物体的密度时,可以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它们的密度,并让学生发现密度和浮力的关系。

第二种方法是展示探究。

展示探究是指通过展示、演示等方式来进行探究活动。

通过观察、分析展示的现象,学生可以尝试猜测、解释和验证,并通过互动和讨论来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在学习声音的传播时,可以通过展示不同材料对声音的隔绝效果,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来验证声音的传播方式。

第三种方法是研究探究。

研究探究是指通过文献调研、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

通过研究探究,学生可以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培养科学思维和研究能力。

学习地理环境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选择一个地方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调查、收集资料等方法进行环境状况的研究。

第四种方法是设计探究。

设计探究是指通过设计实验、调整变量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兴趣,设计实验来验证和解决问题,并通过观察和分析结果来得出结论。

在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时,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光线经过不同材料时的折射角度,并让学生通过实验结果来得出关于光的折射规律的结论。

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有效探究方法有实验探究、展示探究、研究探究和设计探究。

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探究方法来进行教学。

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科学探究是一种通过实践和探索的方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科学探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的实例。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们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让他们亲自种植花草,并记录下每天的观察结果。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们可以亲身体验到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通过设置问题和实验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比如:“为什么铁制的东西容易锈蚀?”然后带领学生们设计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们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防止铁制品锈蚀,然后进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们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参加一个关于火的探究活动。

学生们可以观察火的形态和特点,了解火的危险性和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可以从实践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分组进行一个关于物体重量的实验。

每个小组需要选择不同的物体,然后通过对物体的观察和测量,来判断它们的重量。

学生们需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并通过讨论来达成共识。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们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谈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探究

谈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探究

教育的重要 目标是促 进学生的发展 ,科学课程 中的一些现象。一些学生能 自主解决 的浅显问 应 当体 现这两者 的结合 ,突 出科学探究 的学 习 题 ,是不需要组织全班 同学积极进行探 究实践
方 式 。 ” “ 学 探 究是 一 种 让 学 生 理 解 科 学 知 活动的。为此 ,在 科学教 学 中,如果教 师缺 乏 科 识 的重 要 学 习方 式 ” 。 在 科 学 课 程 教 学 中 ,积 教 学 目的 性 和 针 对 性 ,随 意 开展 探 究 活 动 ,最 极 开 展 富有 针 对 性 的 、 丰 富 的 、高 效 的探 究活 终 也 只 是 营 造 了表 面 “ 闹” 的 学 习气 氛 ,只 热 动 是提 高 学生探 究 能力 的重 要 手段 。 能 “ 越探 越 乱” 。

生做 出一定努力才能完成学 习任 务的情景 ,使 强学 习的针对性 ,有利 于发挥情感在教 学中的
学 生处 于 一 种 急 切 想 要 解决 所 面 临 的疑 难 问题 作用 ,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 学 习更为有效 。在 的心理 困境 中。 由此引发学生的认 知冲突,产 创设 学习情景 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 而
21 学片段 -教 教 师举起 手 中的 多媒 体 投影仪 的遥控 器 。 教 师 : 它为什 么能遥控投 影仪 呢?
于问题 的形 成,有 了问题才 能进行探究。在 探 究性 学习中,问题 的形成是科学探究的起 点,
不仅 决定 学 习 的 内容 ,也 决 定 研 究的 方 向 ,同
教师:同学们有什 么发现 ?
仪的。
学生 :遥控 器在遥控投影仪 时是正对投影 蚓吗 ,土壤 中有蚂蚁吗 ,土壤 中有植 物根 吗,
教师:你们有 没有 尝试过 当遥控器不对准 真菌吗 ,土壤 中有细菌吗 ,土壤 中有人死 了腐

小学科学论文:浅谈小学科学课中的有效探究

小学科学论文:浅谈小学科学课中的有效探究

浅谈小学科学课中的有效探究【摘要】“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课中的有效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而且可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科学 学习 有效 探究 课外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动手动脑,亲身体验,使学生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科学知识,从而在科学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科学知识三个领域都得到发展。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有效的探究呢?一、围绕探究活动组织教学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改变,许多教师已经十分注重探究活动的开展。

但由于教师习惯于按照教材中规定的内容来组织教学,特别是用知识性目标去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践,还不善于把探究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并给予更大的探索空间。

例如“单摆”的教学,我们设定的目标往往是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当学生通过实验得到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度有关时,探究就结束了,至于与摆坠有没有关系或与摆坠拉开的角度的关系如何等进一步的探究已不在教师教学的重点关注之中,这样的探究显然只是停留在知识性的目标上。

如果我们能提出这样的要求——“评价和构造一个每30秒钟摆动15次的单摆”,放手让学生多角度深入地研究,这样的探究效果就完全两样。

再如“电与磁”的教学,我们比较这样两种不同的教学过程。

第一种:①介绍奥斯特实验。

②教师演示。

③分组实验验证。

④讨论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第二种:①提出问题并猜想,让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②分组实验。

③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得出结论。

④介绍奥斯特及其实验。

表面上看,这两个教学过程只是顺序上有所不同,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前者以知识性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这是我们教师的习惯做法),而后者是围绕探究来组织教学。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不能按部就班地给学生设计好探究的路径,牵着学生走,不愿或不敢放手。

例谈科学课堂的“有效探究”

例谈科学课堂的“有效探究”

例谈科学课堂的“有效探究”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简单地通过教师的讲授就可以实现的,其中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往往需要通过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体验与感悟。

关键词:科学课;有效探究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071-001在实施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当因势利导的引导者,如何组织教学,开展有效探究,这里将以“水的表面张力”这一实验为例进行探讨。

一、降低温度,拓展深度科学教师都有过这样的切身感受,科学课包罗万象,备课难,上起课来更难。

课堂上常常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做实验往往是孩子们开心,老师们却头疼不已。

实验一开始,整个课堂就像开锅似的,温度很高,实验结束,却收获了了,没有效果。

如在操作实验“一枚一元的硬币可以盛几滴水”时,孩子们很是激动,每个人都想抢过滴管在硬币上滴水,有的小组为了公平起见,轮流滴水,有的小组甚至为了谁负责滴争执不休……谁来滴水这个无关痛痒的问题变成了这个实验的热点,过高的温度掩盖了实验的真正意图。

作为教师应该在实验之前明确分工,小组里一人滴水,一人数数,其他同学则需要安静地、仔细地观察水滴在硬币上的形状。

同样,的实验,第二次在操作要求上做了一个调整,实验就变得规范有序,场面也由喧嚣变成了安静。

静下心来的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了水滴在硬币上的形态和他们原有的潜概念是矛盾的,从而引发深度思考。

我们的课堂往往是快速地升温,升温之后学生究竟收获了什么呢?不妨降降温,让我们的孩子变得冷静,不温不火地进行实验,动手操作,在这种安静的氛围中学会用脑思考,从而拓展探究的深度。

二、观察是探究的灵魂观察是进一步展开探究活动的基础。

在问题提出、证据收集、实验过程的关注等都不同程度地需要学生进行符合科学要求的观察,它贯穿于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

因此,没有观察就没有探究。

在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探究的尝试

在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探究的尝试

在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探究的尝试在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探究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有效的探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本文将介绍在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探究的一些尝试,包括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等一系列方法,帮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在科学教学中,提出问题是探究的起点。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教学中引入一个现象或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并提出相关的科学问题。

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和动力。

在问题提出之后,设计实验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可以观察现象、验证假设、积累数据,从而探索其中的规律。

在设计实验中,学生需要考虑实验的步骤、材料的选择、实验的变量等各种因素,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师可以在实验设计中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注意实验的合理性、重复性和可比性,帮助他们进行科学探究。

在实验进行过程中,观察现象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需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和记录,获取实验数据,掌握科学方法和技能。

通过实际观察,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科学现象,从而形成对科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在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如何用科学术语准确描述现象,如何应用科学工具进行观察和测量,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与观察现象相对应的是分析数据。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可以获得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需要经过整理、分类、比较、统计等处理方法,以获得有意义的结论。

在数据分析中,学生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理清数据之间的联系,找出数据背后的规律。

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引导学生有效探究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起到引导、激发、促进学生探究的作用。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有效探究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有效探究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有效探究玄武名林小学郑舜祯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有效探究积极有效的探究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然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科学探究”开展的如何呢?稍作调查,我们就会发现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存在,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低效性。

探究活动看似热闹,但并不能真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时甚至给课堂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真正有效的探究应该建立在学生产生探究需求的基础上,是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沟通和经验的提升。

学生在探究中不但能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在探究中不断生成智慧完善人格,科学素养不断提升。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探究的有效性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浅见。

一、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是有效探究的沃土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

我的体会是:变复习铺垫为开放式导入,铺垫太多,有时会削弱问题本身的挑战性,妨碍学生独立思考;变一问一答式的“小步走”为呈现主问题式的“大步走”,问题过细、过窄就缺乏思考价值,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同时,还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并力求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即使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有必要先让他们“跳一跳”,当他们实在无法摘到“果子”时,老师再设法帮助他们搭“脚手架”,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

实践表明,只有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探究的活动中,才能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如在教《水的浮力》一课时,我在课前准备好四个乒乓球,里面分别装有砂子、清水、盐水、空气,将四个球同时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结果学生看到:有的球沉入水底,有的浮在水面,有的悬浮在水的上半部分,有的悬浮在水的下半部分。

这是怎么回事?学生在疑惑中很自然地进入了问题情境。

二、捕捉来自学生的问题是有效探究的抓手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解决老师的问题,还要解决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老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的有价值的问题。

我在教“食物的营养”一课时,当有学生发现了“梨也含有淀粉,因为它遇到碘酒变成了紫黑色”时,面对“突如其来”的答案,我果断地正视并接受了这个真实的“意外”,立即调整教学,和学生一起来寻找问题所在。

浅谈小学科学有效探究

浅谈小学科学有效探究

浅谈小学科学有效探究近年来,小学探究式教学在教育界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究竟什么是小学探究式教学呢?小学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科学实验为主要手段,通过探究式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锻炼实践能力、培养科学思维。

小学科学有效探究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小学科学有效探究的思路与手段正确的探究思路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和技能,切实提高小学科学学科教学的效率。

小学科学有效探究应当首先确定学生学习能力的强项和弱项,设立各种实验小组,让学生学习到每组成员的学习风格偏好以及组内协作分工等相关事项,并在组内进行有效分工,制定仔细周密的探究计划、实践、结果记录等,并根据实践结果反思,不断改进计划。

通过小学科学实验的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还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契合试验的相关科学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有助于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二、实际应用效果的考量科学探究与实际应用是不可分割的,那么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最终能在实践中应用和落地,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解决问题。

当教师制定的实验指导与实验结果在实际应用效果方面达成一致时,更加说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水循环》的探究实验中,解决问题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验数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自主学习能力等,且也可引导学生将观察所得资讯通过图像、影像、文字等方式展现出来,形成对社区的科普推广,以达到实际应用与生活之间的衔接。

三、小学科学有效探究的效果小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增强学习氛围,让孩子们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学习和思考,有助于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和创造潜能。

在学生的探究实验中,效果不应该是极客意义上的成果,而是应该为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并慎重考虑进行问题的步骤和相应的方法。

在总结实验分类,最终呈现给大家时,学生也会更加主动积极的分享自己的心得感悟,让每一个步骤都得到大家的认同认可。

四、丰富多彩的形式与教材科学实验是个漫长的探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仅仅是进行实验还是不够的,更应该在认知、思维、表达等方面上全面锻炼学生,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经验、感化以及互动式的讨论,让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成熟稳定。

浅谈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浅谈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浅谈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科学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师生互动和实践操作三个方面,探讨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教学设计1. 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等。

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才能更好地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

2. 设置具体问题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体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来解决。

这样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激发他们对科学问题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提供足够的资源在进行科学探究时,学生需要各种资源来支持他们的学习活动,包括书籍、实验器材、网络资源等。

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这些资源,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探究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师生互动1.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进行科学探究时,教师要善于通过提出问题和展示实验现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只有在学生对问题感到好奇和热情时,他们才会更加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从而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2. 引导学生的思考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减少直接给出答案的做法,而是要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和发现。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体验在进行科学探究时,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检验和验证自己的观点。

教师应该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观察,从而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三、实践操作1. 配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验器材,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

科学课堂中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小学科学教师的实践与思考

科学课堂中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小学科学教师的实践与思考

科学课堂中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小学科学教师的实践与思考2023年,科学课堂中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探究式教学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学会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觉性。

小学科学教师在实践中秉持着“探究出问题,试验验证”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不断探索、创新和发现。

在探究式教学中,小学科学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抽象概念、推理过程和结论判断,使学生的知识更加深入、系统和完整。

例如,在学习动物的分类时,小学科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实验,让他们观察不同种类动物的形态、生活习性等特点,然后把相同特点的动物分类,最终得出不同属的动物。

这样的实验不但让学生参与到探究中,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动物的分类规则。

小学科学教师还注重在探究式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思考与创新,鼓励学生抱着好奇心去探究未知的事物,发挥创造力,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例如,在研究水的沸点时,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会沸腾,能否改变水的沸点等问题,并让学生尝试使用物质改变水的沸点。

这样的探究,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水的沸点的概念和实验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方法的优越性,不仅在科学理论中验证了其实用性,也在教育教学中证明了其合理性。

小学科学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能够构建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主动性。

总之,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下,小学科学教师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科学课堂里探究出一份知识的美好。

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有效探究方法探微

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有效探究方法探微

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有效探究方法探微科学探究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

然而,如何进行有效的探究,是许多教师和学生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有效探究方法。

1. 提出问题探究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这可以是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主动提出的问题。

问题应当简单明了,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对于物质的分类这个话题,可以提出“什么是物质?它们有哪些分类?”这样的问题。

2. 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是探究的核心环节。

教师可以根据问题和科学知识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实验设计应当简单明了,能够进行,且相关性强。

例如,对于物质的分类这个话题,可以教师演示钠、铁、铜、水晶玻璃等不同物质的颜色、外观、质地等特征,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些物质的外貌特征,提取特征用于分类,最终分类批改。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物质的外观特征及其分类方法。

3. 收集数据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收集数据,这是评价实验结果的重要依据。

数据的收集方式可以是记录、拍照或视频。

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进行数据展示和分析。

例如,对于物质的分类这个话题,学生可以使用笔记本记录特征,然后整理,分析所得到的数据。

4. 分析结果数据分析是评价实验结果的重要环节之一。

学生可以将数据进行图表展示,并分析每个物质的特征,进一步探究物质的分类方法。

例如,对于物质的分类这个话题,学生可以用Excel将观察到的数据绘制表格并制作图表,通过图表分析特征,进而归纳出物质的分类方法。

5. 重复实验对于探究的结果应该进行复现实验,验证实验结果是否正确。

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重复实验,比较实验结果,进一步探究实验。

例如,对于物质的分类这个话题,学生可以在颜色相同、质地相同的情况下,进一步探究特征是否相同,验证分类方法是否正确。

6. 总结探究的最后一步是总结。

学生应该将实验结果、数据展示和分析、探究过程进行总结,并归纳出学习到的科学知识。

在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探究的尝试

在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探究的尝试

在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探究的尝试在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探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有效的探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知识,更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探究的尝试,并探讨其效果与挑战。

引导学生有效探究的关键在于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现代科学教学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启发式提问、实验设计、问题解决等,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探究的方向和方法,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引导学生有效探究也需要提供适当的资源和环境。

科学实验是学生进行探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让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实验探究,学校和教师需要提供适当的实验器材和实验场所。

还需要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文献资料和信息资源,让他们能够自主获取和利用知识。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让他们亲身感受和体验科学知识,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具体的做法来引导学生有效探究。

在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的思想,让学生在问题和现象面前产生好奇心,主动进行探索和实验。

教师还可以使用“启发式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本质和原理。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一些个性化的研究课题和实验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发现。

引导学生有效探究也面临一些挑战。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学校的教学资源和条件有限,难以满足学生进行有效探究的需求。

教师自身也需要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教学经验,才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评价学生的探究成果也是一个难点,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水平。

引导学生有效探究是现代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挑战。

浅谈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课堂中注重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科学探究是将教育内容翻译成问题和任务的学习方法。

强调了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和探究性。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进行科学探究需要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提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了解科学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探究精神的培养方法。

在探究过程中,学
生可以尝试一些有趣的实验,激发想象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更好
地理解科学知识和历史文化。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探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探究过
程中可以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并且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从而不断提高的综合能力。

四、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热情和兴趣
科学探究还能够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热情和兴趣。

在科学探究中,学生能够尝试一些有
趣的实验,通过实践体验来学习科学知识。

这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能够让他们学习
更加主动积极。

五、增强学生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总之,科学探究对于小学科学教育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

它能够增强学生的
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实践中。

同时,这种方法
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并让他们掌握一些科学知识和探索技能。

因此,在小学科学
教学中,科学探究应该得到广泛的应用。

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有效探究方法探微

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有效探究方法探微

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有效探究方法探微有效的探究方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可以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科素养。

在初中科学课堂上,采用有效的探究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一、探究方法的选择与设计探究是一种导向型的、探索性的、问题为导向的活动。

因此,在进行探究活动时,首先需要从问题出发,选择和设计合适的探究方法。

探究方法的设计需要照顾到三个方面的考虑:1.考虑学科知识背景及认知规律任何一项探究活动都需要建立在相应的学科知识背景和认知规律之上,否则探究的结果就没有意义。

例如,在进行物理实验探究时,需要先确保学生对于力学原理、功率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否则学生只是在“打摆子”,没有真正理解所进行的实验探究的意义。

2.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需求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需求也是探究方法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一方面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和设计合适难度的探究方法;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更愿意投入到探究活动中来。

3.考虑教学环境和物质条件探究方法的设计还要考虑具体的教学环境和物质条件。

例如,进行化学实验需要具备相应的实验室和实验用品,若在学校实验室条件较差,那么可以采取模拟实验等探究方法,利用图表等资源替代实验,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二、探究方法的操作与实施针对不同的探究方法,需要制定不同的操作指导和实施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探究方法的操作指导和实施方案:1.实验探究实验探究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探究方法之一。

在进行实验探究时,需要注意以下方面:(1)准确阐明问题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明确问题,确定实验目的。

问题确定后,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制作实验设备和物品。

(2)实验前准备进行实验前需要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实验环境是否适宜等一系列问题。

每个学生进行实验前都要仔细了解设备使用方法,并根据实验方案预先准备实验材料。

在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探究的尝试

在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探究的尝试

在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探究的尝试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传统的科学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我们需要尝试引导学生有效探究。

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

首先,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

一个积极向上、互动频繁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和积极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课堂中,我善于利用各种形式的互动环节,如小组合作、讨论、提问、实验演示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我也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关注每位学生的情况和进步,以此激励他们进一步提高,从而建立一个相互信任、尊重的课堂氛围。

其次,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帮助学生主动探究的方法,它采用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究。

在教学中,我更注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实验探究等方式,自我发现科学规律和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学化学中,我曾利用沉淀反应的实验现象,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和认识。

再次,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新。

科学探究需要不断实践和创新,学生必须具备实践和创新能力才能深入掌握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在实践中探究,鼓励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和设计。

例如,在教学物理中,我为学生设计了一系列智能小车的实验,在实践中让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和机械设计,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我也积极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创新,鼓励他们自主设计和制作,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是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保障,它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优劣和提高方向,促进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和深度。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课堂测试、小组讨论、实验记录等多种途径收集学生的表现和成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自身问题和提高方向。

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有效探究方法探微

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有效探究方法探微

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有效探究方法探微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而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成为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那么,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哪些探究方法是比较有效的呢?接下来,我们将对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有效探究方法进行探微。

一、实验探究实验探究是初中科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动手操作,亲自观察现象,进行数据记录与分析,从而深入理解科学概念和原理。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通过搭建简单的电路,测量电阻、电压等基本物理量,从实验中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化学反应现象,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规律。

二、问题探究问题探究是指通过提出科学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研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生活中,问题探究可以贯穿于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比如在生物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观察不同生态环境下的物种分布规律,总结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和原因。

在地理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调查和地图测绘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和地图阅读能力。

三、模型探究模型探究是指通过建立模型,模拟现实世界的物理规律和化学现象,让学生通过模型仿真实验,观察现象,推断规律。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模型探究方法常常用于物理和化学教学中,例如在力学中,可以通过模型搭建,模拟自由落体运动、弹簧振动等物理现象。

在化学中,可以通过模型搭建,模拟化学反应的过程,了解反应机理和产物的生成规律。

五、信息技术与探究信息技术与探究是指在科学教学中,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和原理。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探究方法可以运用于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例如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有效探究方法探微

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有效探究方法探微

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有效探究方法探微前言探究是一种科学探索的方法,也是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科学探究是指通过实验、观察、推理等活动,深入地研究一件事物或现象,找出其中规律、本质和特点的过程。

探究能够引发学生对现象和规律的好奇,让他们自主地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和综合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探究方法,希望能对初中科学教学有所启发。

一、问题探究法问题探究法是指通过提出问题,然后自主探究、思考、分析求解问题的过程。

问题探究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问题探究法可以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

例如,在物理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的答案,如:“摆锤的振动周期与长度的关系是怎样的?”在化学学科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探究法来开展化学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去探究化学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

二、探索发现法探索发现法是指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自主发现知识和规律,从中体验并领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探究发现法的核心在于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只是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引导作用。

例如,在初中生物学中,可以通过观察生物的特征、行为和生境等特点,让学生发现生物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如生物的分类特点、生境适应策略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记忆和掌握生物学中的知识。

三、实验探究法实验探究法是指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主分析、推理、思考,探究出实验现象背后的规律和本质。

实验探究法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让学生提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物理学中,可以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些物理现象和规律,如“空气的压强与高度的关系”、“重力与力臂的关系”。

学生可以在实验中调整实验条件,探究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加深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

四、案例探究法案例探究法是指通过让学生阅读科学实验案例、科学事件案例等,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探究,深入理解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质和综合能力。

在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探究的尝试

在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探究的尝试

在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探究的尝试在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探究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有效的探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探究的尝试,希望可以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科学探究的起点往往是一个问题,而提出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科学学习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学习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时,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在高原地区水的煮沸点比在平原地区低?”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水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索欲望。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

科学知识的获取离不开实验和观察,实验是科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在学习光的折射时,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折射实验,让学生用水和玻璃杯进行实验,观察水中的图案变化。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光的折射现象,加深对折射规律的理解。

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结论推断。

在进行实验和观察后,学生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据此进行结论推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数据表格、图表等工具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学习重力的作用力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测量不同重物的重量,绘制重力实验数据表格,分析重物的重量与重力的关系,进而推断出重力的作用规律。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讨论和实际应用。

科学是一个开放的领域,讨论和交流是科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就实验结果和结论展开讨论,分享观点和思考。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让学生结合所学的光的折射规律,分析为什么水面上会出现“倒影”等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认知和应用能力。

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思维方式,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科学教学中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浅谈科学教学中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浅谈科学教学中科学探究的有效性科学探究是指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方式自主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

相比于传统的“知识传授式”授课方式,科学探究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能力。

在科学教学中,科学探究被广泛使用,并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科学教学方法。

本文将探讨科学探究在科学教学中的有效性,并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讨论。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科学探究可以有效改善传统科学教学中的问题。

传统的科学教学中,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需要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并且缺乏实践能力。

相比之下,科学探究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能力,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注意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实验操作,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通过科学探究,教师能够更好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进行反馈和调整。

总的来说,科学探究可以让教师更灵活地教学,更个性化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改善了传统科学教学的不足。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科学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科学探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角,这样学生就能更加主动、有效地学习科学知识。

相比于单纯地接受知识,学生通过科学探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同时也能够更深刻地体验到科学的奥妙和魅力。

科学探究也可以让学生更加重视实践能力,因为探究的过程是需要实验、观察等实践操作的。

实践能力在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科学知识的运用是需要实践操作的,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然而,对于科学探究,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难点。

首先是时间和资源的问题。

科学探究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和实验,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物质资源。

如果学校条件较为简陋,可能会对科学探究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制约。

其次是学生的素质问题。

科学探究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性和实践能力,但是对于一些学习成绩不好或者自主意识不强的学生来说,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探究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初中科学的课堂教学突出科学探究,努力提高每位学生的科学素养。

笔者也进行了不断的尝试,同时在“热探究”的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实现更有效的课堂探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经验。

下面笔者通过以下三个案例,来阐述如何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一、恰当预设实验问题,有效生成课堂探究。

生成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

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

预设成功是课堂有效学习的基础。

实验预设,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益。

没有探究前的预设准备,我们的探究将变成“空中楼阁”。

但这个教学预设不是单维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教学设计,而应该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块式设计。

因此,教师应根据自己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征等的预先深入的了解,预设明确而富有弹性的教学目标、恰当的教学情境、留有思维扩展空间的教学板块。

【案例】电功率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在学习了“可用灯泡的亮度来判断它们的实际电功率的大小”后,笔者是这样开展教学的:
师:白炽灯的电功率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没有学生回答)
师:(改变了提问的方式)你能提高某一小灯泡的亮度吗?即提高小灯泡的电功率。

生:可以通过提高灯两端的电压或增大通过灯泡的电流的方法来提高小灯泡的亮度。

同学们都有这样的实验经历,所以都赞成这位同学的回答。

师:同学们能通过实验来证明吗?请你们自己设计探究实验方案。

学生完成设计后,教师展示了几位学生设计的实验电路图,但学生只能想到用改变电源电压或移动滑动变阻器来进行探究。

师:这些设计方案有什么共同的不足吗?
生:没有控制变量,灯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其中的电流是同时发生改变的。

这时其他同学也恍然大悟。

师:很好!那同学们有没有其他的方案呢?
学生没有其他的方案,根本想不到书本上的能控制变量的方法(分别将阻值不同的两灯泡进行串联和并联)。

这时,笔者请学生翻开课本看书本上的方案,学生们豁然开朗。

(实验预设达到效果)
从以上案例中,我认为预设方式不同,教学效果也会不同。

具体的、有情境的实际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也就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个成功的实验设计可使学生对控制变量方法的应用加深印象,也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经典实验的巧妙之处。

二、整合有益信息,促进探究生成。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积极有效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必然会不断地产生许多学习信息。

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信息加工能力,在课堂中善于捕捉,整合利用
信息,把握动态生成的机会,巧妙运用信息,从而使课堂充满活力,促进探究的生成.
【案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在学生了解了滑动摩擦力的存在后,进行“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教学时,笔者是这样开展教学的:
师:请同学们猜测一下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提出了很多猜测,有重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的大小等。

师:谁能利用你身边的器材和教师准备的器材来告诉大家结论是怎样的?请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实验,并给予评价。

学生纷纷举手,因为这在他们看来并不难。

生1:边演示边讲解:利用自己的笔袋来进行实验,实验时改变袋内的文具数量来改变重力的大小,用弹簧秤进行摩擦力的测量。

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重力大小有关,且随重力的增大而增大。

生2:边演示边讲解:让笔袋分别在桌面和毛巾面上进行滑动,用弹簧秤进行摩擦力的测量。

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且随粗糙程度的增加而增大。

师:两位同学已成功地完成了实验,请其他同学评价评价。

生3:我认为实验很成功。

生4:这两个实验所用器材可得,实验方案简单。

生5:在操作时,未能很好地控制笔袋作匀速直线运动,这样物
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就不等于拉力的大小了。

生6:我也想补充做一下实验。

(在老师的同意下,这位学生也边讲边演示):当重力不变时,若用手适当施力压在笔袋上,笔袋在水平桌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增大了。

不论是改变笔袋的重力,还是给笔袋施加压力,都是改变了笔袋对支撑面的压力。

所以我想更正一下,滑动摩擦力大小不是随重力的改变而改变,而是随压力的改变而改变。

师:很不错!(整合学生的回答)看来滑动摩擦力大小的确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但滑动摩擦为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是否有关呢?下面请看老师的实验(略)。

实验结果很明显:接触面积的大小并不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

这时有几个学生举手了。

生:我觉得实验结果不可靠。

(大部分学生都笑了)摩擦是因为接触而产生的,所以接触的面积(即摩擦的面积)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学生们马上安静了下来,觉得这位学生说的又似乎很有道理。

这可怎么解释呢?课前笔者也未好好思考过这一问题,而且一时半刻还很难有答案啊!
师:谁能说出自己的看法?(没人举手)要不,大家讨论讨论(我也趁此机会思考思考)。

讨论了几分钟,有几个小组有了想法,我心中也有了答案。

生:我们觉得在增大接触面积时,把压力分散了。

(其他学生很难理解这个答案,但这是个多好的解释啊!)
师:这样说吧,假设压力为100牛,原来压在1平方分米的面积上,现在压了2平方分米的面积上,每平方分米面积上受到的摩擦力也就只有原来的一半了。

而将2平方分米上受到的摩擦力加起来却还是等于原来的值。

所以说,总摩擦力的大小并不随接触面积的改变而改变。

(学生们连连点头表示赞成。

)
让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来做实验,往往更能提高其他学生的关注度,而且课堂的生成会更多,也更精彩。

当教师遇到一时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把问题抛向学生,通过学生的讨论整合信息。

这样,一方面教师可赢得思考的时间,另一方面让学生也充分进行思考,从而对问题会有更深的认识。

在碰到意思很难表达清楚的情况,可用实际的例子、数字来举例说明,学生理解起来会容易些。

三、延伸课堂实验,拓展探究任务。

科学教学应当是开放性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仅依靠教材实验是不够的,科学探究活动注重课内实验的同时还应适当的延伸课堂实验。

适度地拓展探究任务,可以促进学生探究的有效性。

【案例】铜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吗?
在演示铜与氧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发生反应这一实验时,当学生看到在铜丝表面生成了黑色物质后,很多学生就根据已有知识一一氧化铜是黑色,且铜又是在空气这一环境中,所以就异口同声地认为这层黑色物质就一定是氧化铜了。

这时,笔者问道:“这黑色物质一定是氧化铜吗?有没有是其他物质的可能?”没有学生知道。

于是,笔者又介绍了像酒精这些含碳元素物质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
下燃烧可能会生成碳单质,也即这黑色物质可能是碳。

“那怎么检验这黑色物质到底是氧化铜还是碳呢?”我又把问题抛给了学生。

学生们就又讨论开了,不一会儿,就有了答案。

学生根据之前学习过的硫酸可与氧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溶液的方法来检验,而碳却不具有这样的性质。

我让两个学生上台来亲自演示,学生目睹了的确能生成蓝色溶液的过程,从而确定了铜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

结合学生的实际,提出可再探究的任务,这样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机会,使学生进行更有效的探究,以促成其探究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新生成的探究任务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较好地丰富、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

科学探究是科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体验以探究为主的科学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有效的探究在科学教学中至关重要。

教学中不是缺乏探究的教学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探究的眼睛。

所以只要我们科学教师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努力创设条件,恰当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一定能使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探究活动,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