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1、自然资源学的研究对象:自然资源的特征性质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它以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用及其后果保护和管理等。

2、米切尔的三维图:(1)论题维:生态,经济,政治,文化;(2)时间维:过去,现在,未来;(3)空间维:全球,区域,地方,地点
3、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

4、自然资源概念的含义:
(1)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地球表面积、土壤肥力、地壳矿藏、睡、野生动植物等,都是自然生成物。

(2)资源是由人而不是由自然来界定的。

(3)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开发利用能力在不断发展,因此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4)人的需要与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有关。

(5)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尽相同的概念,但具体对象和范围又是同一客体。

(6)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人文科学概念。

5、自然资源分为不可更新(non-renewable)资源和可更新(renewable)资源两大类;后者又包括恒定性资源(Immutable or perpetual resources)和临界性资源(critical resources)。

6、不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1)资源基础(resource base)(2)探明储量(proven reserves)(3)条件储量(conditional reserves)(4)远景资源(hypothetical resources)(5)理论资源(speculative resources)(6)最终可采资源(ultimately recoverable resources)
7、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1)最大资源潜力(maximum resource potential)(2)持续能量(sustainable capacity)(3)吸收能力(absorptive capacity)(4)承载能力(carrying capacity)
8、自然资源的属性:(1)稀缺性(2)整体性(3)地域性(4)多用性(5)动态性(6)社会性
9、中国态势: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1)矿产资源(2)耕地资源(3)水资源(4)资源开发的生态影响
10、全球视野:自然资源的稀缺:(1)能源与矿物原料(2)水资源(3)食物资源
11、悲观论的主要观点与理论。

(仅供参考)
(1)1、鲍尔丁(Boulding)的“太空船地球”说:①地球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就像太空中的一艘飞船。

在这艘飞船里,人类能够使用的物质归根结底仅限于地球自然资源,人类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进行生产和消费的残留物总是以这种或那种形式与人类一起共存。

②人类应该有一个适度的规模,致力于维持地球太空船内尽可能低水平的物质流和能源流,以适应“太空船”地球的资本储量,并能永续地均衡。

(2)里夫金和霍华德的“热寂”说:①“熵增加原理”——任何孤立系统的熵永远不会减少;或者说,自然界里的一切自发过程,总是沿着熵不减小的方向进行的;熵增加原理表明,在没有外界的作用下,一个系统的熵沿着熵增加的正方向进行,一个系统的熵越大,就愈接近于平衡状态。

孤立系统里的每一种平衡必定对应于熵的极大值。

(3)世界模型3:运用计算机模型模拟未来。

12、乐观派的主要观点与理论。

(仅供参考)
(1)历史外推论:用历史资料、数据和历史外推法分析全球人地关系的前景。

(2)市场响应论:认为市场体系会对极限自动做出响应;资源稀缺——价格上涨,需求减少——替代品的出现和新的供给源的探寻——自然资源极限趋向缓和(3)替代的作用: 1)直接替代2)技术和资本替代3)重复和循环利用替代4)产业结构或生产方式变化
(4)耗散结构论:人地系统是典型的远离均衡态的耗散结构系统,人的主动能动作用,会推动着人地系统走向更进步、更有序,完全可以对付自然资源极限问题。

13、绝对稀缺:当全球尺度上自然资源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造成的稀缺。

14、相对稀缺:在自然资源的总供给尚能满足总需求,但由于分布不均而造成的区域性稀缺。

15、地域性资源稀缺表现在哪些方面:(1)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差异造成的稀缺(2)地缘政治造成的资源稀缺(3)贫困造成的资源稀缺(4)环境退化造成的资源稀缺
16、耗散结构是指开放系统不断与外界交换能量与物质,形成足够的负熵流,使系统的总熵不增加,甚至较少。

生态系统的耗散结构指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整个系统输入负熵流,负熵流经过消费者复杂的食物链和分解者的渠道流通转化、消耗散尽,最终输出到环境中去。

17、自然资源与熵:自然资源可以看作是来自太阳负熵的聚集;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就其本身而言是它的“负熵耗散”;对于可更新资源的利用,若其负熵的消耗超过了来自太阳能的负熵的补充,将使资源走向无序和退化。

因此,依靠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约束来进行合理的调配生态平衡才不致走向崩溃。

(仅供参考)
18、当代适应策略研究包括:①需要适应的资源性质和环境变化性质;②受资源环境变化干扰的人类社会系统自身特征,明确其影响适应策略的性质;③适应行为和策略。

19、生态占用:(Ecological footprint,亦译为生态足迹)指人类消耗自然资源或消纳废物所占用的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包括陆地和水域)。

其实质是将人类对自然资源(包括生态服务功能)的消耗与生态影响联系起来。

20、生态潜力:即一定区域能够提供的生态生产性地域面积。

21、生态占用核算有两种方法:综合法和成分法。

其应遵循的步骤:(1)核算各主要消费项目的人均年消费量;(2)核算为了生产各种消费项目人均占用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3)核算生态占用;(4)核算生态容量;(5)核算生态盈余ER或赤字ED。

22、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体系。

真实储蓄(Sg)为经济净储蓄(Sn)、资源净产值(NRP)、环境净产值(NEP)之和:Sg= Sn + NRP+ NEP。

其中:C
S n-
=)
Y
d
NEP-
(σe
=
g
(R
n
NRP-
=)
Y为国民可支配净收入,C为最终消费支出; n为自然资源租金; g为自然资源增长量; R自然资源消耗量;б为污染排放的边际社会成本; d为环境的自净能力; e 为污染排放量; n(g-R)和б(d-e)分别为自然资源净消耗价值和污染物净积累价
值。

于是:)

)
(
C
Y e
d
R
g
n
S g-
+
-
+
-
=
23、报酬递增的源泉:劳动分工、专业化、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培训、教育、知识的获得,知识的外溢,经济思想和知识的发展,经济制度的改善,经济组织的改善,经济均衡的恢复。

24、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描述的是什么?“收入与环境影响”。

一些环境经济学家基于技术、感知和环境投资的静态假设认为:经济增长不可避免会损害环境,可表达为:e = a y 式中:e为某种污染物的人均排放量;y为人均收入;
a为系数。

因此e随y线性增加。

假定a自身与y是线性函数:a=β
0-β
1
y带
入公式 e = a y,则得:e =β
0 y-β
1
y2。

环境经济学家提出环境污染与收入的
上述关系,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仅供参考)
25、经济分析的两个基本假设:(1)利润最大化;(2)价格支配资源配置。

26、稀缺的基本生产要素:(1)人力资源即劳动;(2)土地即自然资源;(3)资本:包括固定资本(厂房、机器、设备等)和流动资本(资金、产品)。

27、自由财货(free goods):有少数财货在零点价格上的供给仍大于需求。

28、经济财货(economic goods):大部分商品和劳务是利用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出来以满足某种需要的,相对于零点价格上的需求而言其数量有限,因此这些商品和劳务需要有一个正值的价格。

29、自然资源的自然供给:实际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自然资源的可得数量。

自然资源的经济供给:在自然资源的自然供给范围内,某用途的资源供给随该用途收益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

30、在自然资源自然供给的范围内,影响自然资源经济供给的因素:(1)对自然资源的需求;(2)自然资源的自然供给量;(3)其他用途的竞争;(4)科学技术的发展;(5)自然资源利用的集约度;(6)交通条件的改善;(7)政府政策与公众舆论。

31、自然资源的自然需要与有效需求及有效需求的影响因素。

自然需求:自然概念,是指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要(或欲望)。

有效需求: 经济概念,是指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要和满足这种需要的能力。

有效需求一般随价格上升而减少,随价格下降而增加,影响因素还有:(1)自然资源的经济供给;(2)自然资源的需要;(3)需要者的支付能力;(4)自然资源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比价;(5)自然资源产品与其他产品的比价;(6)自然资源利用集约度。

32、经济决策与经济制度:
(1)经济决策: 1)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 2)如何生产? 3)如何分配?(2)基本经济制度:1)传统经济制度2)纯市场经济制度3)纯计划经济制度4)混合经济制度
33、GDP的局限性:(1)不能全面地反映经济发展;(2)不能全面地反映社会进步;(3)不能反映资源环境的变化;(4)不能全面地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4、内部成本:由某一经济财货所包含并计入市场价格的直接费用。

外部成本:生产和使用某种经济财货又没有包括在该财货的市场价格中的有害社会后果。

外部成本的内化:是今后资源与环境管理的根本趋势。

35、经济效率包括:技术效率、产品选择效率、配置效率。

36、帕累托改进是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37、劳动价值论的核心观点:劳动是价值的源泉,自然资源是大自然的恩赐,不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因而没有价值。

38、边际效用价值论。

(1)价值起源于效用,效用是形成价值的必要条件,又以物品的稀缺性为条件,效用和稀缺性是价值得以出现的充分条件;
(2)价值量取决于边际效用量,即满足人的最后欲望的那一单位商品的效用,“价值就是经济人对于财货所具有的意义所下的判断”;
(3)人们对于某种物品的欲望程度,随着享用的该物品数量的不断增加而递减,此即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不关几种欲望最初的绝对量如何,最终使各种欲望满足的程度彼此相同才能使人们从中获得的总效用达到最大,此即边际效用均等定律;
(4)效用量由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状况决定的,其大小与需求强度成正比例关系,物品的价值最终由效用和稀缺性共同决定;
(5)生产资料的价值由其生产出来的消费资料的边际效用决定的;有多种用途的物品,其价值由各种用途中边际效用最大的那种用途的边际效用决定。

39、自然资源价值的构成:(1)弗里曼的资源价值构成系统;(2)Pearce 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资源价值构成系统;(3)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计划的资源价值构成系统。

40、自然资源价值重建方法:(1)传统市场法,包括生产函数法、人力资本法、重置成本法;(2)替代市场法:包括旅行费用法、规避行为与防护费用法。

(3)意愿评估法。

41、矿产资源评价:(1)资源分布(2)经济评价(3)环境影响评价(4)社会影响评价
42、总自然产量(TPP):假设一个单位的土地作为固定的投入要素,资本和劳动的混合均质单位作为变动的投入要素,直到某一点上,资本-劳动投入对于固定要素的每一相继增加部分都使总产出增加。

平均自然产量(APP):每变动投入单位的平均产量或产出。

边际自然产量(MPP):每增加一个投入单位所带来的产出增加。

43、均等边际原则:当利用有限资源时,应将它适当地分配给各种用途,使其在每一种用途中所获得的边际报酬大致相等,这样才能使各种用途的总报酬最高。

44、规模经济:整个生产规模变动时,所发生的收益的变动称为规模经济。

可从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两方面分析。

45、土地利用集约度:生产过程中与单位土地相结合的资本和劳动的相对数量。

46、集约边际:是集约度最高的那一点,是一定自然资源利用中所增加的产值刚刚能补偿其追加的劳动和资本成本的那一点。

47、粗放边际:是集约度的最低限度,在这个边际上的土地只能使产出刚够补偿生产成本。

48、成本-效益的内容:(1)效益的构成:基本效益、无形效益、派生效益;
(2)成本的构成:直接成本、附加成本、派生成本。

49、自然资源保护的经济学含义:如何是自然资源得到有序、高效的利用、消除浪费和使社会长期净收益最大化。

可归纳为3个层次:生态伦理层次、可持续发展层次、经济含义层次。

50、三大类自然资源:储存性资源、恒定性资源、临界性资源的原理及原则。

(仅供参考)
(1)储存性资源的长期明智利用:降低资源损耗或消费速度,增加期末未来利用的剩余资源量。

(2)恒定性资源长期明智利用:消除由于资源闲置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浪费现象,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有效利用这些自然资源。

(3)临界性资源长期明智利用:每个经营计划期都能带来尽可能大的净收益,而同时又维持或者尽可能地提高资源的未来生产力。

51、自然资源价值重建案例:耕地资源的价值重建。

52、自然资源价格的决定与一般商品的区别。

(仅供参考)
(1)商品经济条件下,一般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受供求定律支配,需求大于供给,价格将上涨;需求小于供给,价格将下降;
(2)自然资源的价格常常是由需求单方的运动决定;
(3)自然资源的价格应以其价值为基础;
(4)自然资源价格的确定非常复杂;
(5)自然资源的价值不会折旧反会增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