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构主义和新理性主义

合集下载

类型学——罗西

类型学——罗西

Part Three
Part
3
阿尔多· 罗西
生平
1931年生于意大利米兰,师从于罗杰斯和萨蒙纳 1961年任《Casabella》建筑杂志编辑 1963年任夸罗尼教授的助教并担任威尼斯建筑研究所研究员 1965年~1966年任米兰工业大学副教授同年出版了名著《城市建筑学》 1970年~1971年任米兰工业大学教授 1972年~1974年任瑞士联邦技术大学教授 1975年任威尼斯建筑学院教授 1980年任美国耶鲁学院教授 1990年获普利兹克奖 1991年获美国建筑学会荣誉奖 1992年获美国的杰佛逊奖 1996年被提名为美国艺术与学院的荣誉会员
结构主义 Yu 类型学
著名的语言学家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任何阶段的文化意义都是重叠的,每个 词句、每种艺术形式均依赖其他词句和形式的存在。建筑的历史与语言的历史相似,并 不是后一阶段彻底取消前一阶段的过程,而是过去遗存下来的建筑形式同时并存。因此, 在目前的建筑实践中就可以将历史上的形式看作原材料(素材)。柯尔孔认为需要一个 转化机制才能更好地将结构主义的批评标准用于建筑学。这种转换机制就是类型学。
Part
2
建筑类型学
建筑类型学发展
范型类型学 十九世纪的工业革命改变了长久以来人们的生产方式,同时,人们的建筑观也发生了 改变。建筑业的工业化要求建筑如同工业产品的定型化、标准化一样,具有经济性、 纯洁性、现代性。于是,新的类型变成了由技术决定的功能、效率的产物。范型即依 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大批量的生产。 当代类型学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了解决现代主义运动对待建筑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弊端,一大 批建筑师开始从精神层次,人文方面去考虑建筑与城市的问题,而不仅仅依据于技术 的功能主义的要求。
结构主义的两个特点

西方现代文学流派

西方现代文学流派
更深夜半有客人想进屋,正在叩我房间的门 环, 惟此而已,别无他般。”
我猛然推开窗户,心儿扑扑直跳就像打鼓, 一只神圣往昔的健壮乌鸦慢慢走进我房间; 它既没向我致意问候;也没有片刻的停留; 而以绅士淑女的风度,栖在我房门的上面—
— 栖在我房门上方一尊帕拉斯半身雕像上面—
— 栖坐在那儿,仅如此这般。
“民族的片面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 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 文学。” ——马克思、恩格斯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到“越是先进的(超 前的)就越是世界的”
由三个层次构成的创作心理模式:
1、把握本民族自身的发展历史,开掘和发挥 本民族文学传统的优势;
2、投入跨国界、跨民族的文化碰撞,探寻交 融途径,然后再返回本民族;
现代主义作品中,人物常常是抽象的 人,不是典型环境中的人,而是人的原 型,是非典型化的。
传统派与现代派文学两者的区别在于 “人是人还是虫”(克伦威尔)
(三)从文学艺术观的角度看,现代主义文学是 以表现论为基础的。 在具体的文学创作中有两种倾向: 1、注重表现; “愈真实愈好”——塞万提斯 “艺术是第二个制造”的现实——达·芬奇 “小说是镜子”——司汤达 “除了细节的真实之外,还要再现典型环 境中的典型人物”——恩格斯
3、捕捉本民族的历史机会,率先表现人类后 来才会体验到的生活。
(二)结构主义、符号学等文艺理论 20世纪以前的作家:写什么 20世纪的作家:怎么写 文学的成功不在于传达的内容如何,而在于
选择的形式如何;文学家的功绩在于以独特 的形式表现时代的情绪,以及把内容转化为 形式。
二十世纪文学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由大 一统走向了多元化。
“现代的”、“创新的”的内涵。
世界文学史上把这种反现实主义、主张非 理性和自我表现的文艺现象,笼统称为现代 主义文艺思潮。

结构主义有哪些概念及方法特征

结构主义有哪些概念及方法特征

结构主义有哪些概念及方法特征结构主义已成为二十世纪下半叶以及二十一世纪最常使用来分析语言、文化与社会的研究方法之一。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的结构主义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结构主义的简介结构主义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最常使用来分析语言、文化与社会的研究方法之一。

不过,“结构主义”并不是一个被清楚界定的“流派”,虽然通常大家会将索绪尔的作品当作一个起点。

结构主义最好被看作是一种具有许多不同变化的概括研究方法。

就如同任何一种文化运动一样,结构主义的影响与发展是很复杂的。

广泛来说,结构主义企图探索一个文化意义是透过什么样的相互关系(也就是结构)被表达出来。

根据结构理论,一个文化意义的产生与再创造是透过作为表意系统(systemsofsignification)的各种实践、现象与活动。

一个结构主义者研究对象的差异会大到如食物的准备与上餐礼仪、宗教仪式、游戏、文学与非文学类的文本、以及其他形式的娱乐,来找出一个文化中意义是如何被制造与再制造的深层结构。

比如说,人类学与民族志学家列维-斯特劳斯(ClaudeLevi-Strauss)这位早期著名的结构主义实践者,就分析了包括神话学、宗族以及食物准备这些文化现象。

结构主义的概念对于一般人而言,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是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在文化人类学中开创的一个学派,这个学派把各种文化视为系统,并认为可以按照其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加以分析。

根据他的理论,文化系统中的普遍模式,是人类思想中恒定结构的产物。

在列维-斯特劳斯所提出的体系中,人类的思想被看作是各种自然物质的一个贮存库,从中选择成对的成分,就可以形成各种结构。

对立的两种成分,可以分开,各成单一成分,这些单一成分又可构成新的对立成分。

列维-斯特劳斯在分析亲属关系名称和亲属关系系统时,曾提出其基本结构或基本单位有4种类型︰兄妹关系,夫妻关系,父子关系,舅甥关系,其他所有亲属系统都建立在此基础之上。

列维-斯特劳斯强调指出,对亲属关系结构的分析,必须把重点放在人类的意识上,而不是放在客观的血统联系上或者亲族关系上。

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及其派别

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及其派别

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及其派别引言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是二十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新兴社会学理论,该理论反思了现代社会学的局限性,并试图超越传统理论的范式。

本文将介绍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的基本概念、核心观点及其派别。

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是一种以后现代主义思想为基础的社会学理论体系。

后现代主义强调人类存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质疑单一而普遍适用的真理和结构,强调相对主义和多元主义。

这一理论批判了现代主义社会学在研究中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并认为社会现象是由多种经验、立场和观念的复杂互动所构成的。

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的核心观点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主要包含以下核心观点:1. 反抗主导话语:后现代主义社会学批判了传统社会学中的主导话语,并主张对不同的经验和观点给予同等的重视。

它不再认为唯一的正确观点是存在的,而是强调存在多种合理的解释和理解。

2. 去中心化:后现代主义社会学拒绝了物质或心灵的中心性观念,并认为权力和知识是多元化和相对的。

它拒绝了中心化的社会结构和单一的解释框架,强调人类存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 解构现代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社会学批判了现代社会学的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并倡导从更具批判性和反思性的角度看待社会现象。

它认为社会现象存在于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之中,不可简单地被归纳或解释。

4. 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社会学强调语言和符号的作用,认为社会是由各种符号和意义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

它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角色,并主张个体的主观性和独特性。

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的派别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的派别众多,其中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派别:1. 结构主义后现代社会学派:这个派别强调符号和意义的作用,关注社会结构的符号性解读。

代表人物有让-弗朗索瓦·里奇特等。

2. 反结构主义后现代社会学派:这个派别批判了结构主义的观点,强调个体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代表人物有米歇尔·费柏等。

3. 批判性后现代社会学派:这个派别关注社会的权力关系和社会不平等,强调社会变革和社会正义。

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及其观点

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及其观点

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及其观点心理学是对人类精神、行为、感知、思维等各方面进行研究的学科,它历经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并形成了不同的主要流派。

下面将简要介绍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及其观点。

1. 结构主义: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结构主义是心理学的主导流派。

结构主义强调研究心理现象的基本元素,例如感知的感觉、注意的过程、心理时间和空间的构成等,这些元素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剖析。

其代表人物有威廉·詹姆斯、爱德华·布拉德福德·塔钦纳和赫尔曼·艾宾浩斯等。

2. 功能主义:功能主义于20世纪初期崛起,重点在于研究心理现象的功能作用。

它强调了心理现象在适应环境、维持生存和满足需求方面的作用。

代表人物有威廉·詹姆斯、约翰·沃森等。

3. 泛心理学派:泛心理学派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思潮,其认为一个完整的心理学分析不应该割裂人的整体性和外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代表人物有西奥多·里伯曼和艾略特·斯皮格尔等。

4.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起源于20世纪初期,强调研究人类和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行为。

行为主义者认为,人类行为是通过对奖励和惩罚的反应来建立的,对环境的反应可以通过条件作用和强化来改变。

代表人物有约翰·沃森和B.F.斯金纳。

5.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其关注的是人类心理的高层次功能,如语言理解、决策等。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不仅是被动接受外界刺激的反应者,还可以主动地编制计划和信息处理。

代表人物有乔治·米勒和乔治·谢弗等。

6. 神经科学:神经科学是21世纪的一种新型心理学流派。

它结合了脑科学、神经生物学和其他领域,研究人类神经系统和心理行为之间的关系。

神经科学认为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都是脑细胞之间的电化学反应的结果。

代表人物有埃里克·卡德尔、迈克尔·加扎尼加等。

以上就是心理学发展中主要流派及其观点的简介。

《西方文论选读》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文论选读》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文论选读》部分名词解释一、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处于法国文化环境中形成的一种理论及其附属研究方法。

结构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通过结构而存在的,并且结构与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在文学研究中,结构主义的重点是分析文学作品中的结构和符号系统。

二、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20世纪初俄国文学界一种思潮和学派,也是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方法中的一个流派。

形式主义主张从文本的形式、结构、语言等方面出发,研究文学作品的内在构造规律,强调研究文学作品自身的内在属性,反对对作品进行含义的外在解释。

三、意识流小说意识流小说是指一种文学流派,主要表现为运用第一人称叙述,描写人物的内心体验,以此表现人物的思想与情感活动,强调心理描写的一种小说形式。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欧洲文学,如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至灵》等。

四、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在欧美文学界兴起的一种新古典主义,也是西方文学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流派。

现代主义主张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艺术独创性和认识独立性,强调以形式和语言为表达媒介,反对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致力于开拓新的文学领域和语言形式。

五、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欧美文化界兴起的一种思想,也是相关文学、哲学、艺术及其它领域的文化现象。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对现代理性主义的批判,认为现代理性主义存在着种种问题,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文化和知识观念,致力于打破和超越现代的边界和固化的结构。

六、启示录启示录是指一种文学形式,主要表现为排列、挑选各种文本素材,形成一种随机性和挑战性的文本形态。

启示录的目的在于通过破坏惯常的文学语码和表达方式,触发文学创作和认识的新的时空维度。

七、先锋派诗歌先锋派诗歌是20世纪初在欧美文坛上的一股思潮和文学运动,旨在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自由创作体验,反对传统文学关注于道德、情感和启示,强调拟展现未曾被表现出来的诗化感知体验,其作品形式具有随意性、唯美性、语言释放性和多样化的形式实验等特点。

论述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及主要观点

论述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及主要观点

论述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及主要观点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表现的学科。

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个主要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方法。

1.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心理学的早期主流流派,由威廉·詹姆斯和爱德华·塔钦德代表。

结构主义关注研究心理现象的结构和构成要素,使用自我报告、实验和观察来研究人类感知、关注和意识。

主要观点是心理学的目标是分析心理现象的结构以及在这些结构下的功能。

2. 泛心理学:泛心理学是由斯坦利·霍尔和约翰·达维·华生创立的流派。

泛心理学试图将行为学习理论与认知心理学结合起来,强调外部刺激对行为的影响以及思维和心理过程。

主要观点是行为及其目标是通过个体的认知和感知过程来确定的,行为是积极的、目的性的,并受到个体对刺激和环境的解释。

3.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由约翰·沃特森和B.F. 斯金纳等学者提出。

行为主义认为行为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也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建立与环境的关联来解释的。

主要观点是心理学应该致力于可观察的行为,通过建立刺激-反应关系来解释人类行为。

4.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兴起的一门心理学流派,代表人物包括乔治·米勒、乌尔里希·诺伊斯和艾伦·珀金斯。

认知心理学关注人类思维、知觉、记忆和问题解决等智力过程,通过实验研究个体的心理过程。

主要观点是人类的认知能力可以通过模式识别、推理和问题解决来解释和研究。

5. 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流派,由阿伦·马斯洛和卡尔·罗杰斯等心理学家提出。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现实经验和自我意识的重要性,重视自我实现、自我成长和积极心理健康的发展。

主要观点是人类是理性和自由的存在,个体对自己的发展和实现承担主要责任。

这些流派并不完全互斥,而是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研究方法和观点。

当代建筑主要思潮和流派

当代建筑主要思潮和流派

当代建筑主要思潮和流派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建筑思潮(Modernism)是20世纪诸多建筑思潮中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思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思想领域发生了大动荡。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德法两国成了当时激进建筑思潮最活跃的地方。

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三人是主张全面改革建筑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1919年格罗皮乌斯创立新型的设计学校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建筑和工艺美术的改革中心。

1923年勒·柯布西耶发表《走向新建筑》提出激进的改革建筑设计的主张和理论。

1927年在密斯主持下,于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展示新型住宅设计的建筑展览会。

1928年各国新派建筑师成立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的组织。

到20年代末,经过许多人的积极探索,一种旨在符合工业化社会建筑需要与条件的建筑理论渐渐形成了,这就是所谓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本身包括多种流派,各家的侧重点并不一致,创作各有特色。

但从20年代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等人发表的言论和作品中可见以下一些基本的特征:一、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时代相适应二、强调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三、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四、主张坚决摆脱历史上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五、发展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风格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在50~60年代达到高潮。

同时,怀疑、批评、责难也开始增多。

1966美国建筑师文丘里(R.Venturi)发表着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这本书明确地提出了种种同现代主义建筑原则相反的论点和创作主张。

如果说1923年出版的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一部经典性着作,那么《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可以说是后现化主义建筑思潮的一部最重要的纲领性文献。

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出现有着比单纯的喜新厌旧更深刻的原因。

48种哲学主义

48种哲学主义

48种哲学主义《48种哲学主义》哲学是一门思考人生和世界的学科,它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学派和理论。

在这个丰富多样的领域中,有许多不同的哲学主义出现。

下面将介绍48种哲学主义,每种主义都表达了不同的思想和观点。

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唯一真实存在的东西,精神和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2.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和精神是唯一真实存在的东西,物质只是意识的表象。

3.实用主义:强调实际行动和实践的重要性,关注解决问题和达成目标。

4.理性主义:强调理性和逻辑的重要性,认为通过思考和推理可以获得真理。

5.经验主义:认为经验是获得知识和理解世界的唯一途径。

6.唯心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和意识都是真实存在的东西,但二者相互依赖。

7.逻辑实证主义:强调逻辑和经验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经过验证的陈述才是有意义的。

8.辩证法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矛盾和变化,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冲突而实现的。

9.结构主义:关注结构和体系的重要性,认为事物的意义和价值来自于其在整体结构中的位置。

10.人文主义:强调人类的尊严和价值,关注人类的幸福和进步。

11.个人主义:强调个体的权利和自由,认为个体的利益优先于集体的利益。

12.社会主义:强调社会公平和经济平等,主张社会的共同所有制和计划经济。

13.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主张市场经济和个人的自由选择。

14.实证主义: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理论,主张科学的方法和精确的测量。

15.现象学:关注意识和经验的本质,认为事物的意义来自于主体的体验。

16.勃洛克主义:强调个体的意识和经验的重要性,认为个体的体验是真实的。

17.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文化和价值观念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

18.伦理学:研究道德和行为的原则,探讨人们应该如何行动和生活。

19.人类学:研究人类的文化和社会行为,理解人类的多样性和共同性。

20.环境伦理学:强调环境和自然的价值,主张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21.生命哲学: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思考生命和死亡的问题。

20世纪西方文论述评

20世纪西方文论述评

20世纪西方文论述评顾国柱;刘劲文【摘要】本文试图对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进行精要的概述和评说.首先在宏观上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演变作简要回顾,然后以几个内在相通的显著特征--注重文本形式、偏向内在心理、探求读者接受、突出文化批判等为视角,对20世纪西方文论作梳理归纳,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流派进行富有创见的点评与剖析.本文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历史叙事的手法,注重各流派演变的历史过程与历史影响,力求以通俗的语言勾勒出20世纪西方文论发展的清晰历史脉络及其走向.【期刊名称】《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08(007)004【总页数】9页(P85-93)【关键词】文学本体;非理性主义;接受理论;社会-历史-文化【作者】顾国柱;刘劲文【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上海,200433;上海财经大学,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20世纪西方文论流派众多,名家辈出,各种理论流派又大都具有反传统的规范和程式,彼此常常遥相呼应,相互影响,互为补充,可谓气象森然,蔚为大观。

与20世纪的文学创作所取得的成就相比,文学理论可谓“风景这边独好”,无论在规模或影响上,都似乎明显地高出一筹。

如果对20世纪西方文论窈窕幽深的艺术长廊作一次全方位的观瞻巡礼,将会发觉这一路行来的风景是多么的旖旎绮丽和赏心悦目。

首先可以从宏观认识的角度出发,以纵横两个方面来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演变作一个初步的整理回顾。

纵的方面即历时性,指的是20世纪西方文论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横的方面即共时性,指的是20世纪西方各种文学理论流派的对峙与交融。

这里试图通过这样的纵横交错的简要分析,勾勒出一个20世纪西方文论整体发展的最基本面相。

对20世纪西方文论作纵的宏观性的考察,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一般可以20世纪60年代为界限,从而分成现代和当代两个阶段。

现代阶段是从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又称之为现代主义阶段;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末是当代阶段,又称之为后现代主义阶段。

简述心理学各流派的主要观点与特征

简述心理学各流派的主要观点与特征

心理学各流派的主要观点与特征1. 结构主义心理学结构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的早期流派之一,它关注人类意识的结构和组成。

以下是结构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和特征:•研究对象:结构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意识的结构和组成,通过分析感知、认知和情感等元素来了解人类思维过程。

•方法论:结构主义者采用实验方法,通过让被试者描述他们在特定任务或情境中的体验来获取数据。

•原子论观点:结构主义者认为意识可以被分解为基本的感觉和知觉元素,类似于化学中的原子。

•内省法:内省法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法,被用于研究个体在经历某种体验时所产生的感受和想法。

•提出“三个自我”:结构主义者将人类意识分为三个层次,包括生物自我(基本生理需求)、社会自我(社会角色和期望)和精神自我(个体独特性格)。

2. 功能主义心理学功能主义心理学是对结构主义心理学的一种反思和批判,它关注人类意识的功能和目的。

以下是功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和特征:•研究对象:功能主义心理学关注人类意识在适应环境中的作用和功能,强调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方法论:功能主义者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观察行为并分析其目的和效果来获取数据。

•关注行为的目标:功能主义者认为人类行为是有目标和意图的,它们可以帮助个体适应环境、满足需求和实现目标。

•强调实用性:功能主义心理学追求实用性,关注如何利用心理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育、工业管理等领域。

•倡导个体差异:功能主义者认为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并且这些差异对于适应环境和实现目标至关重要。

3. 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它将注意力集中在可观察到的行为上。

以下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和特征:•研究对象:行为主义心理学关注可观察到的行为,忽略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方法论:行为主义者采用实验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和测量行为来获取数据。

•强调学习:行为主义者认为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他们关注如何通过刺激和反馈来塑造和改变行为。

现代西方哲学的分类

现代西方哲学的分类

现代西方哲学的分类按阶段分成四个阶段:19世纪后期,本世纪初到二次大战前,二次大战后,70年代后。

优点:反应社会环境对哲学的影响。

19世纪后期黑格尔哲学面临崩溃,自然科学的挑战以及这一时期哲学家对哲学传统的批评,使哲学面临深刻的危样,于是才有二十世纪初的“哲学革命”,产生出两大新的哲学运动:现象学和分析哲学。

但这两大哲学都未实现革命的目的,陷入了理论危机。

后来的发展阶段中,这些哲学走出纯理论、纯思辩,走向社会,面向生活的语言,对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展开抨击。

70年代以后的新流派沿续着对传统的批判,但走向了跨文化的批评,而非反文化的批评。

把西方哲学分成四个阶段,有利对各个时期的思想特征和时代背景作出合理性的解释,不利于解释一些始终在起作用的哲学思潮在各个阶段的连续性。

比如,在第二个阶段的现象学在第三阶段发展为存在主义,而在第四阶段表现为解释学;在第二阶段的逻辑分析哲学与第三阶段的日常语言哲学有一脉相承的关系,还与第一阶段的实用主义相结合,形成了有美国特色的经验逻辑哲学。

按本质特征分:唯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以及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

优点:突出了现代哲学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关系。

一般说来,唯科学主义自认为与自然科学是同盟军,而人本主义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唯科学主义是以科学理性为标准的一种特殊的理性主义,而现代人本主义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非理性或反理性的倾向。

但这只是一种大致的划分,任何一种本质都来自笼统的概括,都不足以囊括一切现像。

有一种流行的说法:现代英美哲学是唯理性主义的,欧陆哲学是人本主义的。

事实上,现代英美哲学只有逻辑实证主义才是唯理性主义的,日常语言分析哲学是自觉抵制唯科学主义的;即使在英美哲学里,也有非理性的因素。

另一方面,欧陆哲学也有反人本主义的立场。

并且,很多欧陆哲学在唯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之间也并没有采取“非此即彼”的立场,而是试图解释适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统一原则。

五分钟了解心理学七大流派

五分钟了解心理学七大流派

五分钟了解心理学七大流派心理学是一门具有长远历史但又很年轻的科学。

因为,早在古希腊时就已经有了心理学的萌芽,但心理学被确立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还只是一百多年的事情。

由于心理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心理学在独立后的一百多年中,出现了各种心理学流派。

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使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

冯特考虑到化学把物质分解成各种元素,那么心理学应该也可以同样地通过实验方法分解出心理的基本元素。

根据这一思路,冯特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冯特的心理学因此被称为'构造主义心理学'(Structuralism)。

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把心理分解成这样的一些基本元素后,再逐一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可以达到理解心理实质的目的。

这一学派强调内省方法,认为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靠被试者自己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也就是内省。

到20世纪20年代,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影响逐渐衰落。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Functionalism)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John Deway,1859~1962)等人。

机能主义心理学与构造主义心理学都主张研究意识,但构造主义心理学主张研究意识的结构,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

因此,詹姆斯的心理学思想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

詹姆斯认为意识是像水流一样的,他称之为'意识流'。

詹姆斯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不应局限在实验室内,还要考虑人是如何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不断提出的要求的。

为此,后来他的一些追随者们走向了心理测量、儿童发展、教育实践的有效性等各种应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

四.结构主义和新理性主义

四.结构主义和新理性主义

2. 建筑领域的结构主义:
1)按照结构主义者的观点,现代主义运动的建筑 过于冷漠、不明确、中性化,也不适合居住; 而表现主义或典雅主义却相反地过于主观化、 感情化和怪异。结构主义者追求介于两者之间 的“可理解的复杂性”。它为建筑师提供了一 个在非层级的结构框架下,有相当复杂性的规 则体系,并允许个人从中选择。
2)结构主义建筑以整体的方法论批判了早期现代 建筑忽视历史与文脉的僵化思想。针对千篇一 律的“国际式”建筑风格以及雅典宪章粗暴地 分离城市各项有机功能的做法,凡.艾克借用法 国结构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的“深层无意识 结构”理论来融合社会心理与实体形式之间日 益割裂的矛盾,并提出场所感意向创造以及认 同设施等注重人性因素的城市规划基本概念, 从而开创了崭新的建筑创作思路。
(4)结构主义者的观点:
a 整体并不是各成分的简单总和,它比成分的总 和还要多一些,即整体还有整体作为整体自己 的性质;要求打破“原子论式的”研究,进行 整体的研究。 b 结构主义不仅是一种学说,也是一种方法;结 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探索人类认知的方法,它 的整体性概念使人文科学获得了同自然科学一 样的精密程度。 索绪尔的同时态语言学理论、格式塔心理学 的知觉整体理论等,这些理论都以整体性观念作 为其理论基础。
新理性主义
1.新理性主义的定义:
新理性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意大利的建筑 思潮。狭义上是指以罗西为代表的意大利坦丹萨学 派的设计思想和创作倾向;广义上是指以类型学 (typology)思想为基础,以历史逻辑论为指导,自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与后现代主义并行发展的一种 思潮,它包括意大利新理性主义、北欧新理性主义、 德国新理性主义等。
(3)整体性的人性关怀
群化思维并不是单纯的形式操作,它的真正目标 是实现建筑设计中形式的意义与人的自身表达的 内在统一,即达到人的情感与建筑表达的同构, 这才是建筑形式与意义的真正和终极追求。结构 主义建筑从建立整体性的秩序出发进而最终表达 对人性的关怀与尊重,因而与其说结构主义建筑 是对早期功能主义的批判而产生的,不如说是一 次对建筑作为表达人类自身存在与发展的意义的 探求。它从原始文化出发推出其中所显示的“人” 的永恒性,进而发现建筑形式的永恒性。这正是 对现代建筑从“根子”上进行的谴责,从而真正 找回失去了的建筑的意义和价值。

《结构主义》PPT课件

《结构主义》PPT课件
和法国结构学派二者之间的产物。即他既 赞同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分析法,又采用 布朗的社会结构概念,始终关心可观察的 物质世界,带有明显的经验主义色彩。他 的关注重点是亲属制度、婚姻制度和图腾 制度。
四、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
• 在西方理论学界,存在着两大明显的派
别:即以布朗、马林诺夫斯基为代表的英 国“经验主义”和以涂尔干、莫斯等开创 的法国“理性主义”。认识到这一点,对 于认识各个理论学派的观点有一定的指导 意义。
Leach,1910-1989)是结构主义思想在英国 的提倡者,被认为是最能理解列维-斯特劳 斯的人类学家。他的主要著作有《缅甸高 地的政治制度》、《列维-斯特劳斯》等。 利奇的结构主义往往被称为新结构主义, 其理论是将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结合起来, 并做了部分改造和发展而来的。
• 利奇的结构学说实质上是英国功能学派
博厄斯的影响,而且对于马克思著作、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理论以及地理学都有过研究。但结构主 义提出主要源于语言学。他在布拉格结构语言学
派代表人物雅克布逊的音位结构分析法的启发下, 提出可把这种方法运用在人类学的亲属关系的分 析上,于是便形成了人类学的结构主义方法。
• 列维-斯特劳斯的主要代表作有《结构人类
结束Βιβλιοθήκη 多学科中流行。在社会科学中,语言学首先使用 结构分析法。尽管在人类学界,许多学者已经开 始了关于结构的研究,但列维-斯特劳斯的社会结 构是指预先存在的无意识结构,它反映了战后西 方部分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他们既害怕战争, 又不满现状,思想矛盾,企图寻找隐藏在社会生 活背后的“内心结构”。结构主义从文化结构角 度分析人类的心理活动,正符合这些人的心理状 况。
五结构主义观点评价以列维斯特劳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思想新颖方法独特其中包含的方法论及哲学观点为后来的很多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在60年代曾经盛极一时为人类学的发展和整个人文科学的发展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现代西方哲学的26个流派

现代西方哲学的26个流派

现代西方哲学的26个流派现代西方哲学中存在着众多流派,每个流派都代表着特定的哲学思想方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现代西方哲学流派:1.分析哲学(Analytic Philosophy):强调语言和逻辑分析,注重逻辑分析和语言哲学。

2.实证主义(Empiricism):认为知识来自经验,强调观察和实验。

3.理性主义(Rationalism):认为人类理性和思维能力是获得知识的关键。

4.实在主义(Realism):坚信外部世界存在独立于人类思维之外的真实实在。

5.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关注人的存在本身,自由意志和选择的重要性。

6.现象学(Phenomenology):研究和描述人的经验和感知的本质。

7.实用主义(Pragmatism):强调实用性和行动的重要性,关注解决问题和实际效果。

8.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对现代主义的怀疑和挑战,强调文化多元性和相对主义。

9.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关注结构和系统,强调系统对个体的影响。

10.社会建构主义(Social Constructivism):认为现实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强调文化和社会对个体和知识的影响。

11.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关注文字和符号的复杂性,挑战二元对立。

12.逻辑实证主义(Logical Positivism):强调科学方法,以逻辑和科学为基础解释世界。

13.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探索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本质。

14.现代主义(Modernism):对传统观念和形式进行挑战和重新构想。

15.心灵哲学(Philosophy of Mind):研究心灵、意识和心智的本质。

16.后结构主义(Post-structuralism):对结构主义的反思和批判,强调权力和语言的关系。

17.实在性主义(Objectivism):强调客观事实和理性,认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

后现代主义及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类型

后现代主义及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类型

第六章后现代主义及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类型一、后现代主义1.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概念首次在设计领域引用“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的是英国建筑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

他用来描写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对现代主义建筑背离的建筑新趋势。

从此产生了后现代主义设计,80年代,后现代设计达到高潮。

后现代主义是60~90年代的一场风格运动,目前基本消失。

广义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是指现代主义之后的,或者反对现代主义的一切建筑设计思潮。

狭义的后现代主义建筑:从哲学理论上讲,它主要体现在以“二元论”和“双重性”取代现代主义的“一元性”和“排他性”。

强调传统和向波普艺术(接近生活的艺术,是对抽象的表现主义的叛逆)学习的重要意义。

2.三大理论倡导者(1)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Charles Venturi,1925一)美国建筑师。

他反对密斯•范•德•罗的名言“少就是多”,认为“省就是光秃秃(Lessisbore)”。

主张用两个方面的元素来丰富建筑:①历史建筑因素(托斯卡纳、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哥特风格、文艺复兴、巴罗克、洛可可、法国第一帝国、第二帝国、维多利亚、安妮公主风格等)中所有古典主义元素;②美国的通俗文化,包括好莱坞、拉斯维加斯等一向被认为俗不可耐的商业风格。

他在著作《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 In Atchitecture,1966年)中提出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原则。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Learning from Las Ve—gas,1972年)中强调了后现代主义的戏谑成分和对于美国通俗文化的新态度,主张激进的折中主义。

这两本书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宣言。

代表建筑作:费城母亲住宅、费城富兰克林故居、伦敦国家美术馆等。

(2)罗伯特•斯坦因(RobertStein)美国建筑家从理论上把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加以整理,分门别类,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西方文论-西方世界的文学理论

西方文论-西方世界的文学理论

. 欢迎同学们西方文论西方文论西方文论序言所谓西方文论,指的是流行于以欧洲为主的西方世界的文学理论,它是对文学创作和欣赏、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文学本身及其要素、功能、结构等方面进行思考的结晶。

西方文论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亚里士多德《诗学》于公元前4世纪成书并得以广泛流传以后就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问。

也正因为如此,文学理论(文论)在西方一直被称为“诗学”。

一、西方文论的源头西方文论的直接源头是古希腊文论,尤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文论。

古希腊形成了以天人相分追求知识的科学型文化和向外求真的科学型美学;整个古希腊在文学本质上就是以模仿说为基调。

中国天人合一的伦理型文化造就了向内求善的伦理型美学;因而中国传统文论主张的是“诗言志”“诗缘情”“文以载道”。

孟子讲:“尽心、知性、知天”“心之官则思……此天之所与我者”《周易》“与天地合德”;董仲舒“天人感应”;[宋]张载、朱熹西方文论发源于古代希腊文论,因而,古希腊的古典主义文论就成了西方文论的重要根基和范式。

古罗马的古典主义是对古希腊古典主义的定型化,因而,一般都把二者称为古代古典主义。

19世纪以前,西方文论以古典主义为主导倾向。

其表现是:一方面,后世的古典主义是在新的时代的变种;另一方面,古希腊的理论在新的时期变换了一下说法。

西方文论的源头西方文论的源头除古希腊外,还应了解的是1、中世纪文论:它受基督教神学的控制和影响,形成了神秘主义文论,追求形而上的思辨,探讨终极关怀问题,把真善美结合起来。

2、康德,他在西方哲学、美学、文论上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许多理论主张都打上了康德的印记。

二、西方文论的分界1、古典和现代的分界西方文论的发展,以19世纪为大的分界,19世纪以前为古典主义,19世纪中叶以后为现代主义2、现代和后现代的分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整个欧洲、美国等西方世界的社会、文化、文学进入到了“后现代”时期。

(文学上的后现代主义)古典主义形成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潮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结构主义和新理性主义
(2)群化思维——个体与整体的融合
部分正是通过整体来表达自身的,适用于建筑单体以及建 筑之间的城市设计范围。在建筑单体设计中,结构主义建 筑具有一种反大体块(anti block)的形式特征。
赫兹伯格四C结e构n主te义r和B新e理he性e主r义办公室
四结构主义和新理性主义
四结构主义和新理性主义
特点:
结构主义建筑主张一种构成上的理性主义,注 重表现严格的整体秩序和几何形式的逻辑性, 从而使建筑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形式效果。
代表人物:
路易斯.康 丹下健三
四结构主义和新理性主义
四结构主义和新理性主义
四结构主义和新理性主义
四结构主义和新理性主义
3.结构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
索绪尔的同时态语言学理论、格式塔心理学 的知觉整体理论等,这些理论都以整体性观念作 为其理论基础。
四结构主义和新理性主义
2. 建筑领域的结构主义:
1)按照结构主义者的观点,现代主义运动的建筑 过于冷漠、不明确、中性化,也不适合居住; 而表现主义或典雅主义却相反地过于主观化、 感情化和怪异。结构主义者追求介于两者之间 的“可理解的复杂性”。它为建筑师提供了一 个在非层级的结构框架下,有相当复杂性的规 则体系,并允许个人从中选择。
四结构主义和新理性主义
(4)结构主义者的观点:
a 整体并不是各成分的简单总和,它比成分的总 和还要多一些,即整体还有整体作为整体自己 的性质;要求打破“原子论式的”研究,进行 整体的研究。
b 结构主义不仅是一种学说,也是一种方法;结 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探索人类认知的方法,它 的整体性概念使人文科学获得了同自然科学一 样的精密程度。
b. 实 际 找 出 来 的 结 构 要 能 够 形 式 化 , 作 为 公 式 而 作 演 绎 法 的 应 用
整体性、同一性
四结构主义和新理性主义
(3)结构的三个要素: 1.整体性 2.具有转换规律或法则 3.自身调整性 结构就是由具有整体性的若干转换
规律组成的一个有自身调整性质 的图式体系
四结构主义和新理性主义
1956年,在南斯拉夫的杜布罗夫尼克召开的CIAMX会议 上,批判现代建筑的“十人小组”(Team10)占据了 主要地位,并提出了“簇群、流动性、生长和变化以 及城市化和住居”等概念
Tea四m结构1主0义的和新簇理性群主义城市
四结构主义和新理性主义
实际上,凡.艾克的“孪生现象”也融合了存在主义 和结构主义两种思潮的矛盾。凡.艾克具有的这种文 化人类学经验使他对现代建筑运动的“异化抽象性” 从根本上作了否定,而从“人性化”因素的方面来 看,早期功能主义建筑中无论是均质流动空间还是 单一静态的功能空间都从根本上否定了它的使用 者——人的既需要封闭又需要交流的这一“孪生现 象”。正如C.亚历山大所说:“在整体的状态中,每 样东西都是连续的,是更大整体的一部分,创造者 也成了其中一部分,心物合一,物我合一。”因而 整体最终在特征上是人性的。当我们越来越深入和 谐,事物将越来越人性化。由此,结构主义建筑对 “整体性”的探索也成为寻求与人类心理同构的过 程,因而它的创作具有与人和生命一样永恒的意义。
第四讲.结构主义和 新理性主义
四结构主义和新理性主义
结构主义
四结构主义和新理性主义
1.结构主义的概念和特点
本世纪的50~60年代,法国思想界发生了 巨大变化,一股名为结构主义的思潮在法国思 想舞台上取代存在主义而占据了统治地位。它 不仅引起了人类学和民族学界的震动,而且还 引起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学、艺术、 生物学、医学等学界的重大关注,随后又把其 影响扩展到英、美等其他国家,从而结构主义成 为在当代西方世界中影响越来越广泛的思潮流 派。
结构存在的模式要在各个研究领域里才能 精确说明。所谓结构,也叫做一个整体、 一个系统、一个集合。一个结构的界限, 要由组成这个结构的那些转换规律来确定。 而所谓转换,在有的学科中译为变换,就 是表示变化的规律,通常用一个以上的数 理逻辑公式来表示。公式在具体生活中的 应用就是具体运算。而这种公式原来就是 从具体运算中抽象出来的。所以运算是形 成结构的基础。在各种科学认识里,运算 的第一性是结构主义的关键。
四结构主义和新理性主义
(1)结构主义的兴起:
可以上溯到本世纪初在语言学中由索绪尔提出的关于语言 的共时性的有机系统的概念和心理学中由完形学派开始的感知 场概念。此后在社会学、数学、经济学、生物学、物理、逻辑 等各学科领域中,都在谈结构主义。
(2)结构主义的共同特点:
a.认为一个研究领域里要找出能够不向外面寻求解释说明的规律, 能够建立起自己说明自己的结构来
(1)数量美学
结构主义建筑为寻求世界永恒的秩序结构,提出 了整体 性与人性的创作,这使它具有超越人类文 化学因素的建筑广度。
四结构主义和新理性主义
凡.艾克:LimaPeru通过住居增殖来表达数量美学
凡.艾克: 面对大量的住宅需求问题,克服来自“数量”的威 胁,必须要扩展我们的美学感觉,去发现在连续或 重现规律下的有些被遗忘但始终隐藏着的统一和变 化的古老法则,即“四数结构量主义和美新理学性主”义
四结构主义和新理性主义
2)结构主义建筑以整体的方法论批判了早期现代 建筑忽视历史与文脉的僵化思想。针对千篇一 律的“国际式”建筑风格以及雅典宪章粗暴地 分离城市各项有机功“深层无意识 结构”理论来融合社会心理与实体形式之间日 益割裂的矛盾,并提出场所感意向创造以及认 同设施等注重人性因素的城市规划基本概念, 从而开创了崭新的建筑创作思路。
结构主义建筑这种单元性以及在生长结 构中的连贯性使建筑方案具有一种格网 (grid)的结晶化(crystallize)效果。
蒙澄拉四德结构巴主义赫和市新理立性主博义物馆
在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城市规划范围内, 这种同时兼顾个体与整体相互关系的群化 思维更显示了极大的适应性,因为绝大多 数建筑单体(除少数例子以外)永远属于 一个城市或一个更大的建筑群体中的一员, 它们之间永远是一种有机的个体与整体的 关系。因此对于建筑与城市设计来说就必 须创造性地解决个体与整体之间的相互依 存关系,而绝不使其中一方绝对排斥另一 方,这就是结构主义建筑的群化思维给我 们的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