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式创新到开放式创新讲述
“封闭”还是“开放”,创新模式的思考(一)

“封闭”还是“开放”,创新模式的思考(一)阅读提示:不创新不行,如果盲目创新也会“死人”的,不少企业因为盲目创新而陷入困境。
那么我们该如何创新?本人将介绍“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创新思维模式。
其中“封闭式创新”是指利用自身的力量进行创新,并独自完成主要创新过程,而“开放式创新”则是以开放的心态把创新过程以及创新的环节对外开放,以多方参与的方式完成创新。
一、创新思想的评析对于创新,首先我们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笔者认为我们一再提倡的“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这种创新的指导思想却不一定正确,以下我们来分析。
(一)有创新不一定有“产权”如果自主创新的目的单纯是为了享有知识产权(本文简称“产权”,一般指专利,下同),那么这个想法很可能要落空。
首先不是自主创新都能够产出专利,有的技术创新是不可能成功的,比如“永动机”技术,因为违背自然规律其想法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是至今还有人在孜孜以求。
更多的创新面临非常大的风险,有不少的创新可能过于超前,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基本不可能创新成功,但是创新企业总是抱以幻想,不断追加投资,梦想着创造出超前的技术,其结果是因为创新失败而导致企业破产。
其次是有的创新即使产生了新技术,也不一定能获得专利,因为专利有“三性”的要求,一个不符合都不能获得专利。
在以前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某研究机构投入多少千万元进行技术公关,成功后想申请专利,却发现该技术成果早在多年前国外公司就申请了专利,花费几千万元创新得到的成果因不具有新颖性而不能获得专利。
这样的情况尽管已经不多,但是前不久还有单位因为同样的问题在咨询笔者。
创新活动除了创新失败或者因为有在先技术不能获得专利外,还有很多的情况都会导致创新活动不能获得专利,因而自主创新并不一定能获得自主的知识产权。
(二)有“产权”不一定能自主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6月3日有篇报道《自主研发也会构成专利侵权》说的是东莞一家企业自己的产品虽然是自主研发的,而且技术也更为先进,但是法院仍然判决该企业构成专利侵权。
第十九讲 开放式创新

一、开放式创新的概念与其特点
(一)开放式创新的概念 开放式创新是各种创新要素互动、整合、协同的 动态过程,这要求企业与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之间 建立紧密联系,以实现创新要素在不同企业、个 体之间的共享,构建创新要素整合、共享和创新 的网络体系。 该模式认为企业的边界是可以渗透的,改变了 “非此地发明”的思维,企业能够而且应该利用 内部和外部的创新思想、内部和外部的市场途径。
(二)开放式创新的特点
与封闭式创新相比,Chesbrough 教授描述了开放式创新 的具有以下特点: 1、通过合作,让企业内部和外部所有的聪明人都为我们 工作; 2、外部研发可以创造巨大的价值,我们应当分享; 3、我们并非仅仅依靠自己的研究,才能获利; 4、建立一种能利用一切研究成果的模式比仅仅把自己的 产品推向市场更重要; 5、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所有好的创意, 就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果;
二、开放式创新与其他各种创新模 式的比较
(一)封闭式创新 封闭式创新是指,在与外界没有合作的基 础上企业依靠自己的力量、资源进行创新。 该观念指出,成功的创新需要企业强有力 的控制,企业必须自己研发技术并生产、 销售产品,企业还必须提供售后服务、财 务支持。
(二)合作创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合作创新是指企业间或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 校之间的联合创新行为。合作创新通常以合作伙 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 提,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和合作规则, 合作各方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 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 新兴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常常采用合作创新的模 式
(三)元器件创新与构架创新
举例说明开放创新与封闭创新的优缺点

举例说明开放创新与封闭创新的优缺点创新,顾名思义,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
就是利用已存在的自然资源或社会要素创造新的矛盾共同体的人类行为,或者可以认为是对旧有的一切所进行的替代、覆盖。
2010年11月24日中午新浪科技消息,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今日在第八届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期间表示,未来半年将是腾讯的开放转型期,腾讯将首先推出社区开放平台,而针对QQ本身的开放也在筹备之中。
报道还提到,马化腾说,做企业不能只考虑自己本身生意好。
封闭帝国腾讯要开放了。
这是顺应历史潮流、适应环境变化之举。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即能够顺应环境变化及时作出正确决定。
因为互联网已经在转型了,正在从封闭转向开放:1.只考虑自己本身生意好。
简单说,这是一种封闭模式。
过去的QQ是个典型例子,什么好,做什么,只要能做几乎都做。
比如说,QQ最早是个IM交流软件,接着发现新浪广告赚钱,马上推出综合门户;不久发现联众火爆,马上推出网络棋牌游戏;现在微博客火起来,马上上马微博,就算有困难也上……QQ大概觉得自己凭借8亿注册用户之威,便可以控制网民,进而打造一个“全能政府”,以便通吃互联网。
不料,全能政府搞的步履维艰,反而把自己搞成了“全民公敌”。
2.封闭模式是有其发展历史的。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企业竞争遵循的是“扑克规则”:大家都对外界保持高度的敏感,企业对研发信息的保密几乎上升到了国家机密的程度,彼此不知底牌;某家企业只要拥有一项核心技术,就可以“一招鲜吃遍天”,好牌致胜。
3.世界正在从封闭走向开放。
80年代以后,由于信息的自由流动,企业之间的竞争变成了“象棋规则”:棋子都摆在台面上,你有多少“家底”,棋手和观众都看得一清二楚,对研发信息没必要也无法保密(知道底牌);企业经营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因而每一次落子小心谨慎、步步为营,必须准确把握棋局走势才能准确落子。
4.有了互联网后,信息更加透明,企业更加开放。
组织工作如何由封闭走向开放

组织工作如何由封闭走向开放汇报人:日期:CATALOGUE 目录•封闭式组织的特征和问题•开放式组织的特征和优势•从封闭到开放的组织转型•开放式组织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结论:走向开放是组织工作的未来趋势封闭式组织的特征和问题01封闭式组织通常具有高度集中的决策权和资源分配权,由少数高层管理者决策,员工通常只是执行者。
高度集中封闭式组织通常具有明显的等级制度,从高层到基层员工,层级分明,决策和信息传递遵循自上而下的路径。
等级制度封闭式组织更注重内部稳定性和控制,强调规范和流程,对外部变化反应较慢。
内部稳定性信息不畅由于层级制度的存在,信息传递往往受到阻碍,基层员工难以获得决策层的及时反馈,也无法充分表达意见和建议。
缺乏创新封闭式组织往往抑制了员工的创新思维,员工难以突破现有框架和限制,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性。
适应能力差封闭式组织对外部环境变化反应较慢,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和竞争环境。
开放式组织的特征和优势02开放性沟通分布式决策灵活性和适应性多元化和包容性01020304开放式组织鼓励成员之间的透明沟通和积极反馈,强调意见和建议的自由交流。
开放式组织倾向于将决策权分散到各个层级和部门,以实现更广泛的参与和合作。
开放式组织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和外部环境,并具备灵活调整的能力。
开放式组织重视成员的背景、观点和经验,强调多元化和包容性,以促进创新和成长。
通过分布式决策和广泛参与,开放式组织能够收集更全面的信息和观点,提高决策的质量和准确性。
提高决策质量开放式组织鼓励成员参与决策和贡献,使成员感到更加有归属感和责任感,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增强成员归属感通过开放式沟通和分布式决策,组织能够更好地协调和整合资源,提高绩效和创新能力。
提高组织绩效开放式组织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外部环境,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增强组织竞争力从封闭到开放的组织转型0303开放思维打破思维定式和组织边界,接受新的思想、创意和合作模式,鼓励跨部门、跨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开放式创新的理念与实践

开放式创新的理念与实践从传统的封闭式创新到现在的开放式创新,科技的变革一直在推进着。
而开放式创新被认为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它涉及到的不仅是技术和产品,还扩展到了创新的生态系统和创新的文化。
本文将探讨开放式创新的理念和实践。
1. 开放式创新的理念开放式创新是指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开放自己的研发资源,与外部的合作伙伴进行密切合作,以获得更好的创新结果。
开放式创新的理念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共享、开放、协作、创造价值、追求可持续发展。
1.1 共享开放式创新的理念强调共享,即企业不再将自己的研发成果封闭内部,而是将其分享给外部企业,共同促进技术的进步。
在共享的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联合研发、开放创新平台等方式,与其他企业共同发现新的商业机会、评估商业风险和创造新的市场。
例如,苹果公司在2018年推出了一项新的研发合作方案,该计划将采用一种新的开放式研发模式,欢迎合作伙伴与苹果一起进行联合研发,推动新技术的发展。
1.2 开放开放式创新的理念强调开放,即企业要开放自己的研发能力与外部的伙伴进行合作,互相学习,共同推动技术的进步。
在开放的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开放标准、知识、技术、设备等方面来吸取外部企业的智慧和资源,共同实现创新。
例如,Google公司就是一个使用开放式创新模式的企业。
Google对外开放了许多技术,比如Android,这使得其他公司可以开发出更好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共同推动行业的进步。
1.3 协作开放式创新的核心是协作,即企业需要与外部合作伙伴密切合作,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技术的交流。
在协作的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共同研究、共同开发、共同制造、共同销售”等方式最大化地利用合作伙伴的优势资源,实现产品的迭代和创新。
例如,ASML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开放式创新公司,该公司在研发过程中与客户和供应商进行协作,实现对产业链的完全控制。
同时,该公司还与其他企业建立了伙伴关系,共同推动技术发展。
1.4 创造价值开放式创新的理念是为了创造价值,不仅在于实现技术的优化和商业价值的提升,还包括建立良好的企业生态环境,促进保护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等方面。
科技创新:开放创新和封闭创新的比较

科技创新:开放创新和封闭创新的比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发展,科技创新成为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创新性的科技产品和服务不仅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
在这个大背景下,创新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其中开放创新和封闭创新是两种不同的模式,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分析开放创新和封闭创新的不同之处。
一、开放创新与封闭创新的概念开放创新是指企业通过与外部组织和个人进行合作,开放内部的研究与发展流程,从而提高研发效率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创新模式。
相比较而言,封闭创新则是企业内部自主进行创新,不与外部合作,独自掌握整个创新过程。
二、开放创新与封闭创新的比较1.创新依赖人才和技术资源开放创新推崇的是“联合创新”的理念,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开放内部流程,与外部人才和技术资源进行整合,以开创更加全面的创新。
而封闭创新则更注重企业自身的技术人才和技术资源,自主开展研发,缺乏外在刺激与新思路的引导,这往往会导致创新的千篇一律和缺乏创意的怠惰现象。
2.创新核心价值采用开放创新方式的企业,通常将创新的核心价值放在产品和服务的全面提升上,关注用户体验和服务品质的不断优化;而采用封闭创新的企业,常常关注于技术的创新,更注重在硬件方面的革新,而忽视了消费者体验的重要性。
3.风险控制和成本控制在开放创新中,企业建立的合作关系多元化,它们可以采用的合作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共享知识产权、合作研发和联合资助等。
这些方式为企业提供了风险控制的手段和共同分担成本的渠道,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快速地进行创新。
而在封闭创新中,由于企业脱离了外部创新区域,因此,其研发成本更高,风险更大。
4.创新能力的形成开放创新能够将资源集中在更具有创新能力的合作伙伴上,这种模式不仅能够加快创新速度,提高研发效果,而且还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可以提高企业对于市场变化的敏感度和抵抗别人模仿的能力。
而封闭创新则无法进行这一点,因为其限制了研究的资源和技术,单独办创新时,创新能力也没有办法得到有效运用和提高,企业也难以集中力量对市场快速响应。
从封闭式创新走向开放式创新_高柯

市场
的价值
创 新 能 力取 创 新能力不只
决于企 业自 是自身的研发
创新 身 的 研 发 能 能 力,更 是 整
能力 力 及 实 现 研 合 创 新 资源 并
发成果价值 实现创新成果
的能力
价值的能力 竞争优势取
竞争优势取 决于其商业模
竞争 决 于 能 否 最 式 ,好 的 商 业
优势 先 将 技 术 转 模 式比将 技 术
二是合 作 研发模式。英 特尔是其 典 型企业。为了有效 地 和外 部 合 作 伙伴进 行联合研发,英特尔有针对性地建立了两 个实验室:一是部件研发实验室(components research lab),从供应商获取新 技术和创意;二是架构研发实验室(Intel architecture labs),从用户及开发商获得 新技术和创意。
知识产 权保护
不让竞 争对 手从自身的 发明创造中 获利
从知识产权中 获 利 ,包 括 许 可他人使用和 购买他人知识 产权
22
对企业创新而言,开放式创新模式具 有以下积极的作用:
一是 降 低 研发 成 本,缩短 研发 周 期。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模式,可采取拿 来 主 义,不必在 技术的基 础 研究阶段 就 介入技术创新,省却前期研发的时间和成 本,缩短新产品的研发周期。从整个社会 来 看,开 放 式创新 还 有利于全 社 会 的新 知识、新技术的应用推广,提高应用技术 成果的转化率。
纵论·观点 View
其自身的商业模式进行深度变革,这是核 心企业要面对的最大挑战。
另外,还有一些较常用的模式,如产 学研合作、技术联盟、技术外包、技术转 让、委托研发等模式。
开放式创新的实施条件 实施开 放 式创新应当具 备 一定的条
从封闭式创新到开放式创新

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利器。
因此,企业将其视为取得成功的必经之路。
然而,由于创新环境不断变化,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方式(也就是技术创新模式)也随之改变,根据创新模式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技术创新分为封闭式创新和开放式创新。
1.封闭式创新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企业一直坚信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希望事情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的话,那么就必须自己动手。
”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也是如此:他们认为创新需要强有力的控制,企业必须有自己的点子,然后进一步开发、研制新产品,推向市场,自己分销、提供服务、资金以及技术支持,从而保证技术保密、技术独享,这便是“封闭式创新”。
其中,有三个关键词需要我们注意:第一个是控制,第二个是保密,第三个是独享。
这是封闭式创新的主要特点,也是其所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
这种封闭式创新模式用图形表示为:其中,实现代表的是公司的边界。
研究项目从左边流向公司,从右边流向市场。
在这个过程中,项目被不断地审查和淘汰,最终剩下来的转而进入开发阶段,然后被推向市场。
这种创新模式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施乐公司为代表。
当时,施乐在硅谷建立了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PARC)。
它有非常好的研究设施和一批顶尖的科学家。
该中心实现了大量重要的技术突破,如发明了激光印刷技术,且给施乐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但是,随着知识型员工的流动性逐渐增强、风险资本市场的兴起,研究人员可以带着新技术走出研究中心,到其他的公司去或者建立自己的公司,来实现自己的发明,从而对施乐形成了挑战,最终导致施乐在某些市场上的竞争失利。
比如梅特卡夫带着以太局域网技术离开研究中心,创建了3Com公司,并从风投那里获得了100万美元的资金,使公司逐渐壮大起来,夺取了本应该属于施乐的市场。
从施乐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封闭式创新能够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首先,便于实现技术突破,而且因为所以技术创新环节均在企业内部完成,所以又便于技术保密,以给企业带来利润;然而,大量的研究设施和众多的研究人员带来了高成本,而人才流失带又来了高风险,并没有实现对技术创新的完全控制、独享。
创新管理-第四章-开放式创新

增加的利润、销售收入, 减少进入市场的时间,市 场份额
研发的严格控制知识产权
购买别人的知识产权,出 售公司知识产权从中获利
礼来公司的开放式创新
【案例】
礼来投资成立了一个名为InnoCentive的全资子公司,最初目 的是更好地利用外部人才。
【案例】
InnoCentive开放式创新的项目特征
利益机制
【案例】
1)认证为问题求解者,必须支付一定认证费用给InnoCentive。 2)问题求解者发布问题,需支付发布费用给InnoCentive。 3)问题求解者的问题解决后,需额外支付一定费用给 InnoCentive。 4)问题解决者除支付报酬税款外无需支付任何费用。 5)InnoCentive对于问题求解者何时(30天内)如何(支付方式以 及税款处理、知识产权转移等)支付报酬提供保障。
第四,要强化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增强对企业知识和技术 泄露风险的控制能力。
总结:
在开放式创新范式下,企业边界是可渗透的。 创新思想即可来源于企业内部,也可能来源于 企业外部。企业内部的创新想法可能在研发的 任何阶段通过知识的流动、人员的流动或专利 权转让扩散到企业外部。有些不适合于企业当 前经营业务的研究项目可能会在新的市场发现 其巨大价值,也可能通过外部途径使之商业化。 公司不再锁定其知识产权,而是通过许可协议、 战略联盟和其它安排,设法让其它公司利用这 一技术,自己从中获利。
2. 内部的动因
① 缩短研发周期 ② 降低研发成本 ③ 资源共享 ④ 降低风险
开放式创新的特征
① 创新环境的开放性
信息和知识的传播、资本市场、人才
②创新主体的开放性
企业本身,而且包括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政府机构等
③创新资源的开放性
封闭式创新和开放式创新模式研究

技术创新应是信息 、 人才 、 物质资本与企业家才
能等经济要素的有机配合 , 形成独特的效用 。他 明确地将发明与创新区分开来。只要发明还没
有得 到 实 际 应 用 , 么 在 经 济 上就 是 不 起 作 用 那
的。
3 技术创新强调企业 内部知识与外部知识 .
的有效 整合 。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 技术 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种类越来越多, 创新的
求。微软公司希望员工是“ 具有商业头脑的技术 天才” 就是强调技术与市场整合 的具体体现 ; 海 尔认 为, 明不一定是技术创新 , 发 发明者也不一
定 是创 新者 , 只有能 把发 明转 化为社会 的经济活
动, 而且能发挥显著经济效益的发明才是技术创
新。
2 技术创新强调研究与发展部门、 . 生产制造 部 f-营销部 门的有效整合。 ] 9 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不仅表现在技术 的不 确定性方 面, 而且还有市场和战略的不确定性 等。绝大部分技术创新的失败不是由于技术上 的失败 , 而是由于在市场调查、 销售和组织管理 方面存在缺陷。因此 , 技术创新是一个综合性的 过程, 不是某一个单项的活动。它不仅包括技术 能力 , 还包括决策能力 、 研发 能力 、 工程操 作能 力、 市场开拓能力。因而 , 要搞好技术创新 , 必须 把研究开发、 市场和生产三方面很好地协调和组 织起来, 企业必须加强研究与发展部 门、 生产制 造部 门和营销部 门这三个关键部门的联结和界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 , 技术创新就是一个从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com
薹 誊 薹 萋 舔 蠹 誊 镳 囊誊 薹 篓蠹 蠹 誊 誊 薹 萋 攀 i篓
企业双元创新能力的演进研究——由封闭式创新到开放式创新的开题报告

企业双元创新能力的演进研究——由封闭式创新到开放式创新的开题报告1.研究背景当前全球经济形势日趋严峻,传统产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唯有创新才能使企业保持竞争优势。
而双元创新则作为一种创新方式,越来越被企业所关注和应用。
双元创新强调既要进行内部创新,又要开放合作与外部资源共创,提高企业创新的同时,还可促进产业合作和创新生态的形成。
因此,研究企业双元创新能力的演进,有助于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究企业双元创新能力的演进过程,特别关注从封闭式创新到开放式创新的过程中,企业所面临的利益、文化和组织方面的变革,并分析这些变革如何影响企业的双元创新能力。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企业双元创新能力的定义和内涵,以及企业双元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和评价指标。
(2)企业双元创新能力的演进过程,探讨从封闭式创新到开放式创新的路径和阶段,以及企业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3)企业双元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包括利益、文化和组织方面的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对企业双元创新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4)企业双元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企业如何提升双元创新能力,并提出可供企业参考的建议和对策。
3.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企业提高双元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1)探究企业双元创新的演进过程,对企业具有指导意义。
企业可根据不同阶段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灵活调整创新策略,提高双元创新能力。
(2)分析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企业找出问题所在,并寻求解决之道,提高创新效率。
(3)研究企业双元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为企业提供创新思路和方法,帮助企业实现创新转型和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
4.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形成对企业双元创新能力的概念和评价指标。
同时,选择国内外企业成功转型的案例进行深度分析,结合研究对象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利益、文化和组织三个方面分析企业在演进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总结出提升企业双元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和策略。
9. 什么是开放式创新?如何应用?

9. 什么是开放式创新?如何应用?9、什么是开放式创新?如何应用?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中,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而开放式创新作为一种新兴的创新模式,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和应用。
那么,究竟什么是开放式创新?它又如何在实际中得到应用呢?开放式创新是一种与传统封闭式创新相对的创新理念和模式。
传统的封闭式创新通常认为,创新应该在企业内部进行,由企业自己的研发团队独立完成,然后通过内部的商业化流程推向市场。
然而,开放式创新打破了这种封闭的思维,主张企业不仅要充分利用内部的创新资源,还要积极整合外部的创新资源,包括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科研机构甚至竞争对手等。
开放式创新的核心思想是,创新不再仅仅局限于企业的内部边界,而是跨越组织边界,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获取和整合创新资源。
这种模式认为,企业的外部存在着大量的有价值的知识、技术和创意,通过与外部的合作和交流,可以加速创新的进程,提高创新的成功率,降低创新的风险。
那么,开放式创新在实际中是如何应用的呢?首先,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开放的创新平台来吸引外部的创新者和合作伙伴。
例如,宝洁公司推出了“联系与发展”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宝洁向外界公开其技术需求,并鼓励外部的创新者提供解决方案。
通过这种方式,宝洁获得了许多新颖的创意和技术,成功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
其次,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和客户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创新。
供应商往往对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技术发展有着深入的了解,而客户则最清楚自己的需求和痛点。
通过与他们的合作,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创新灵感和机会。
比如,小米公司在开发新产品时,会充分听取用户的意见和建议,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和改进中来,从而推出了一系列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
再者,企业可以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利用他们的科研资源和人才优势进行创新。
科研机构和高校通常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企业与之合作,可以将这些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和服务。
9. 什么是开放式创新?如何应用?

9. 什么是开放式创新?如何应用?9、什么是开放式创新?如何应用?在当今竞争激烈且变化迅速的商业世界中,创新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而开放式创新作为一种新兴的创新模式,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和应用。
那么,什么是开放式创新呢?简单来说,开放式创新是指企业在创新过程中,不仅仅依靠内部的资源和能力,还积极整合外部的创新资源,包括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高校、科研机构甚至竞争对手等,以实现更高效、更有价值的创新成果。
与传统的封闭式创新模式不同,封闭式创新强调企业依靠自身的研发团队和资源进行创新,将创新成果严格控制在企业内部。
而开放式创新则打破了这种边界,认为创新的灵感和资源可以来自企业外部的广阔世界。
开放式创新具有许多显著的特点。
首先,它强调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企业不再将自己孤立起来,而是积极与外部建立联系,共同探索创新的可能性。
其次,它注重知识的流动和交流。
信息和知识在企业内外自由传播,促进了创新思维的碰撞和融合。
再者,开放式创新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及时调整创新方向和策略。
那么,企业如何应用开放式创新呢?第一步,企业需要建立开放的创新文化。
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员工,都要树立开放合作的意识,摒弃保守封闭的思维方式。
鼓励员工积极与外部交流合作,分享创新想法和经验。
第二步,搭建开放的创新平台。
这可以是线上的创新社区,也可以是线下的创新实验室。
通过这些平台,企业可以广泛收集外部的创新建议和方案,同时也为外部合作伙伴提供了解企业需求和合作机会的窗口。
第三步,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
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他们在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
企业可以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实践场景和资金支持,共同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第四步,与供应商和客户合作创新。
供应商往往对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创新有着深入的了解,而客户则最清楚自己的需求和痛点。
通过与他们的合作,企业能够开发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封闭式创新到开放式创新

The knowledge required for innovation is arguably becoming more organisationally dispersed and increasingly being coproduced with partners. This puts greater emphasis on the desirability of openness to external agents (e.g. Chesbrough, 2003; von Hippel, 2005).
亨利· 切斯布罗格是美国组织行为学家、加州 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开放式创新中心 执行董事。
开放式创新
Chesbrough (2003) coined the notion Open Innovation to signify a new model for organiz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large R&D intensive companies. According to this model, “firms can and should use external ideas as well as internal ideas, and internal and external paths to market, as the firms look to advance their technology”. “开放式创新” (The Open Innovation):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 广泛资源中鼓励和寻找创新,有意识地把企业的能力和资源与外部 获得的资源整合起来,并通过多种渠道开发市场机会的一种创新模 式。
开放式创新的方法

开放式创新的方法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创新已经成为了企业和组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开放式创新作为一种创新方法,已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所采用。
本文将介绍开放式创新的定义、原理、优势和实施方法。
一、定义开放式创新是指企业或组织通过与外界的合作与互动,获取创新的资源和知识,并将其应用到产品、服务或流程的开发中的一种创新方式。
与传统的封闭式创新相比,开放式创新更加注重与外界的合作和共享,能够更好地利用外部资源和知识,提高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二、原理开放式创新的原理基于以下几点:1. 外部资源:开放式创新将企业或组织的研发能力扩展到了外部,通过与外部合作伙伴共享资源和知识,实现创新的共赢。
2. 多元化思维:开放式创新鼓励不同领域和背景的人士参与创新过程,多元化的思维能够带来更多的创新想法和解决方案。
3. 快速迭代:开放式创新采用迭代的方式进行创新,通过快速试错和反馈,不断优化和改进创新成果。
三、优势开放式创新相比传统的封闭式创新有以下几个优势:1. 资源共享:通过与外部合作伙伴合作,企业或组织可以共享外部的资源和知识,降低研发成本,提高效率。
2. 多元化创新:开放式创新能够吸引不同领域和背景的人士参与创新,带来更多的创新想法和解决方案。
3. 快速迭代:开放式创新采用迭代的方式进行创新,通过快速试错和反馈,能够快速优化和改进创新成果。
4. 提高竞争力:开放式创新能够加快产品、服务或流程的创新速度,提高企业或组织的竞争力。
四、实施方法要实施开放式创新,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1. 合作伙伴关系:与外部的合作伙伴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共享资源和知识,共同进行创新。
2. 开放创新平台:建立开放创新平台,吸引外部创新者参与创新,通过竞赛或众包的方式获取创新的解决方案。
3. 技术转移:通过技术转移的方式,将外部的技术和知识引入到企业或组织的创新过程中。
4. 开放式研发:将企业或组织的研发过程开放给外部参与者,共同进行创新。
技术创新战略的基本类型

技术创新战略的基本类型技术创新一直是企业发展和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技术创新战略显得尤为关键。
技术创新战略的基本类型经过长期实践和学术研究总结,主要包括开放式创新、闭合式创新、组织内部创新和组织外部创新等几种类型。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创新战略,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一、开放式创新开放式创新是指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与外部伙伴进行广泛的合作和知识共享。
这种类型的技术创新战略主要倡导跨界合作和外部资源整合,通过与外部合作伙伴共享知识和资源实现技术创新。
开放式创新的优势在于可以有效地利用外部创新资源和知识,加快创新速度,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成功率。
不过,开放式创新也存在一些挑战,如管理外部合作伙伴的风险、保护知识产权和协调合作方之间的利益关系等。
二、闭合式创新闭合式创新是指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主要依靠内部资源和能力进行创新。
这种类型的技术创新战略注重自主研发和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往往会封闭自身创新系统,保护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
闭合式创新的优势在于能够保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优势,降低技术泄露的风险,提高技术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但闭合式创新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容易陷入技术孤岛、创新能力受限和创新速度较慢等问题。
三、组织内部创新组织内部创新是指企业在组织内部开展创新活动,通过激励和培养员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组织的技术创新。
组织内部创新主要强调员工参与和创新文化的建设,企业通过组织内部的研发团队、创新实验室等机构推动技术创新。
组织内部创新的优势在于员工对企业文化和市场需求的了解更深刻,创新成果更容易转化为商业价值。
但组织内部创新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创新能力受限、创新成本较高和创新风险相对较大等。
四、组织外部创新组织外部创新是指企业通过与外部合作伙伴、研究机构和大学等外部组织合作开展创新活动。
封闭式创新与开放式创新_原则比较与案例分析

※2008年11月第30卷第11期当代经济管理CONTEMPOR AR Y ECONOMY &MANAGEMENTNov.2008Vol.30No.11封闭式创新与开放式创新:原则比较与案例分析(1.湖北大学商学院,湖北武汉430062;2.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随着各种破坏性因素的出现,20世纪80年代以前企业通用的创新模式———封闭式创新逐渐瓦解,一种新的创新模式———开放式创新正在兴起。
IBM 、美的等企业正在从这种新的创新模式中获益。
[关键词]封闭式创新;开放式创新;案例分析[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461(2008)11-0039-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级竞争环境下企业从组织学习到持久竞争优势传导机制研究》(70372046)的部分研究成果。
一、企业创新:从封闭到开放1.封闭式创新“封闭式创新”(The Closed Innovation )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前企业通用的创新模式,该模式指出:成功的创新需要企业全过程强有力的控制,企业必须自己研发技术并生产、销售产品,企业还必须提供售后服务、财务支持。
该模式的实质是封闭的资金供给与有限研发力量的结合,其目的是保证技术保密、独享和垄断(钱德勒的研究也有力地证明了企业中央实验室在实现业务自然垄断和规模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该模式的核心是在严格控制下,企业通过资助大规模的内部实验室来开发技术,以此作为新产品来源的基础,从中获取高额的边际利润。
该模式的特点是:劳动力流动性低、风险投资少、技术流动困难且对企业研发能力要求高、大学等机构的影响力不重要。
该模式的直接结果是大企业的中央研究机构(如杜邦公司的杜邦实验室、朗讯科技公司的贝尔实验室、IBM 公司的沃森实验室、HP 公司的中央实验室和施乐公司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PARC 等)垄断了行业的大部分创新活动。
数学新课标背景下的创新教学:把封闭式问题转换为开放式问题

数学新课标背景下的创新教学:把封闭式问题转换为开放式问题01 活动目标把“封闭式问题”转换为“开放式问题”是指在识别“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使用一些疑问词,将已有的“封闭式问题”转换为“开放式问题”的活动。
利用这一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提问层次浅、提问问题简单、思考不深入,不能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的困难。
02 活动流程通过把“封闭式问题”转换为“开放式问题”活动,使学生了解“开放式问题”的特点,促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深入思考,把问题再聚焦、进行转换,从而提出更有思考价值或更有研究空间的问题。
03 活动设计苏老师首先展示了一些同学们曾经提出过的数学问题,然后说道:“这些都是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提出过的一些数学问题。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看看这里面有没有读不懂的问题。
”在学生读懂问题之后,苏老师提出了把问题分类的活动要求。
同学们按照活动的要求,先独立思考,然后开始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上面的活动结束后,苏老师组织全班同学展示、交流各小组的分类结果。
通过交流,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还是有一定的感知的。
但对于有的问题,学生是有不一样的意见的,苏老师又请同学们继续分享。
看到同学们讨论的很热烈,都在用自己的理由进行说明。
苏老师将下面两个问题同时呈现,让同学们再对比着看看。
在学生明确什么是“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并初步感受到这两类问题的特点后,苏老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分类活动,说一说这两类问题各自有什么样的特点?苏老师根据同学们的交流讨论,梳理了两类问题的特点后,选出了2个“封闭式问题”,提出了把“封闭式问题”转换成“开放式问题”的任务。
同学们按照活动要求,开始了对“封闭式问题”的转换,提问时间到,苏老师组织同学们分享转换成的“开放式问题”并进行记录和呈现。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苏老师请提出这些问题的同学向大家介绍提问的过程,分享把“封闭式问题”转换成“开放式问题”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enry Chesbrough
Henry Chesbrough (born 1956) is an American organizational theorist, adjunct professor and the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Garwood Center for Corporate Innovation at the Haas School of Busines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He is known for coining the term open innovation.
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变得越发的分散,新型的创新模式要求增强与外部 企业的合作,而不再局限于企业的内部。从封闭式创新到开放式创新, 将会进一步打破组织的边界,使得信息来源多元化。
封闭式创新
“封闭式创新” (The Closed Innovation) 是指20 世纪80 年 代以前企业通用的创新模式,该模式指出:成功的创新需要企业 全过程强有力的控制。企业必须自己研发技术并生产、销售产品, 企业还必须提供售后服务、财务支持。 该模式的实质是封闭的资 金供给与有限研发力量的结合,其目的是保证技术保密、独享和 垄断。 该模式的核心是在严格控制下,企业通过资助大规模的内部实验 室来开发技术,以此作为新产品来源的基础,从中获取高额的边 际利润。
封闭式创新的弊端
那些无力承担高额研发投入的企业将处于竞争劣势。 大量的技术因过度开发或者与市场需求相脱离而不能获利。 企业内部不断有怀揣重要创新成果的骨干力量离职出走 。 企业无视外部众多优秀且廉价的同类创新成果而导致“闭门造 车”。 因局限于既有的组织资源、知识和能力,企业不能应付快速变化 与新兴的市场 。
马锋,张玉芳.封闭式创新和开放式创新模式研究[ J]
.
企业创新模式发生变化的原因
(1) 知识资源配置的变化。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学术机构研究能力和研 究质量的迅速提高,使得知识由以前富集于企业研究部门和科研单位, 转变为广泛分布于产品价值网络中的各个节点。
(2)创新成果实现机制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浪潮带来了创新的崭新局面, 使得创新成果的实现可以在更多种途径中进行,很多以前只能被搁置起 来的“无用”研究成果,现在可以在外部寻找更多的实现价值的机会, 并且随着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外部机会越来越多.
亨利· 切斯布罗格是美国组织行为学家、加州 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开放式创新中心 执行董事。
开放式创新
Chesbrough (2003) coined the notion Open Innovation to signify a new model for organiz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large R&D intensive companies. According to this model, “firms can and should use external ideas as well as internal ideas, and internal and external paths to market, as the firms look to advance their technology”. “开放式创新” (The Open Innovation):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 广泛资源中鼓励和寻找创新,有意识地把企业的能力和资源与外部 获得的资源整合起来,并通过多种渠道开发市场机会的一种创新模 式。
王圆圆,周明,袁泽沛. 封闭式创新与开放式创新: 原则比较与案例分析[ J] .
封闭式创新相当于在 企业的边界筑起了一 道厚厚的墙,无论是 在企业的研发、销售 还是服务阶段都与外 界隔绝。封闭式创新 之所以能够为企业带 来成功,是因为它在 企业内部创造出了一 种“良性循环”。
图1 封闭式创新中企业内部的良性循环
Chesbrough, H. W. Open Innovation: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 [M] . Boston: Harvard
The Open Innovation model has emerged in the wake of factors undermin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losed model, in particular the increasing availability and mobility of knowledge workers, the flourishing of the venture capital market specializing in creating new firms 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d the increasing scope of capable external suppliers.
(3) 市场主导力量的变化。在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过程中,消费 者和供应商的专业知识也越来越广博,消费者和供应商主导企业经营的 时代逐渐到来。 (4) 创新成败决定因素的变化。技术与产品的生命周期日益变短,使得 外界对创新速度的要求更甚于对创新质量的要求。 (5) 人力资源的变化。高素质人才的就业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由以前的 忠诚于企业,转变为忠诚于职业;劳动力市场中已经形成了一个“拍卖 市场”。
From closed to open innovation
企业管理 李洋
From closed to open innovation:
The knowledge required for innovation is arguably becoming more organisationally dispersed and increasingly being coproduced with partners. This puts greater emphasis on the desirability of openness to external agents (e.g. Chesbrough, 2003; von Hippel,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