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型和机翼的气动特性(精)
飞行器设计中的气动特性分析
飞行器设计中的气动特性分析引言:在飞行器设计中,气动特性分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
通过对气动特性进行详细分析,可以为设计师提供有关飞行性能、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关键信息。
本文将介绍飞行器设计中的气动特性分析,并讨论其在飞行器设计中的重要性。
一、气动力学基础:1.升力和阻力:升力是飞行器在空气中产生的垂直向上的力量,而阻力是反作用于飞行器运动方向的力量。
在飞行器设计中,升力和阻力的平衡对于保持飞行器的稳定性和控制性至关重要。
2.升力和阻力系数:升力和阻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升力和阻力系数来表示。
升力系数(CL)是升力除以速度的平方和参考面积的乘积,而阻力系数(CD)是阻力除以速度的平方和参考面积的乘积。
通过研究和优化这些系数,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飞行器的性能。
3.失速和爬升:a.失速:失速是指飞行器由于迎角过大导致气流分离,从而减少了升力。
失速是飞行器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它可能导致飞行器失去控制。
b.爬升:爬升是指飞行器上升或下降的能力。
通过调整飞行器的外形和控制系统,可以改善飞行器的爬升性能。
二、气动特性分析方法:1.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模拟飞行器飞行过程的方法。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使用数值方法,可以有效地预测飞行器在不同条件下的气动特性。
数值模拟可以帮助设计师优化飞行器的外形和流场分布。
2.实验测试:实验测试是通过在风洞中进行模型试验来研究飞行器的气动特性。
通过测量模型的升力、阻力和压力分布等参数,可以获得有关飞行器性能的实际数据。
实验测试通常用于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3.试飞测试:试飞测试是在空中对飞行器进行实际飞行测试的方法。
通过测量飞行器的动力学响应、飞行性能和操纵特性,可以评估飞行器的气动特性和飞行适应性。
三、气动特性分析的重要性:1.提高飞行性能:通过对气动特性进行详细分析,设计师可以优化飞行器的外形和控制系统,以提高飞行器的性能。
例如,通过调整飞行器的机翼形状和翼型,可以提高升力和降低阻力,从而增加飞行器的上升速度和航程。
第8章+跨音速翼型和机翼的气动特性(1)
升力特性随来流马赫数的变化
随着马赫数增大, 随着马赫数增大,下翼面也出现超音速区和激波且下翼面 激波要比上翼面激波更快地移至后缘, 激波要比上翼面激波更快地移至后缘,使下翼面压强降低 引起升力系数下降至C点 ,引起升力系数下降至 点。
升力特性随来流马赫数的变化
随着马赫数进一步增大,上翼面激波移到后缘, 随着马赫数进一步增大,上翼面激波移到后缘,边界层分 离点也后移,上翼面压强继续降低, 离点也后移,上翼面压强继续降低,使升力系数又重新回 升到D点 升到 点。
翼型的跨音速绕流图画
由于激波造成的逆压梯度将通过边界层的亚音速 区向上游传播,从而改变翼面压强分布, 区向上游传播,从而改变翼面压强分布,边界层 厚度增大, 厚度增大,增厚的边界层反过来又对外流形成一 形激波系。 系列压缩波, 系列压缩波,从而形成λ形激波系。
翼型的跨音速绕流图画
对层流边界层而言向上游传播的距离远, 对层流边界层而言向上游传播的距离远,边界层 增厚明显, 波系范围大, 增厚明显,λ波系范围大,增厚的边界层容易发 生分离(称为激波诱导分离),使翼型升力下降 激波诱导分离), 生分离(称为激波诱导分离),使翼型升力下降 激波失速),阻力增加。 即所谓激波失速),阻力增加 (即所谓激波失速),阻力增加。
跨音速流动的简单介绍
接近于1 薄翼的跨音速流场主要在来流马赫数 M∞ 接近于 时 出现,钝头物体作超音速运动时, 出现,钝头物体作超音速运动时,在头部脱体激波之 后也会出现跨音速流。 后也会出现跨音速流。
跨音速流动的简单介绍
跨音速流场远比亚音速和超音速流复杂, 跨音速流场远比亚音速和超音速流复杂,因为流 动是混合型的且存在局部激波, 动是混合型的且存在局部激波,目前在理论和实验技 术上都还存在不少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术上都还存在不少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飞机机翼翼型解析
飞机机翼翼型解析近日,网上有传我国J-20战斗机改装前掠翼版,并且配有想象图,象机翼“前掠”、“后掠”等名词,如果不配图,很多菜鸟级军迷可能还不知道是什么个翼型。
现在,我想从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两个方面来对各种机翼进行简单剖析。
一、固定翼飞机翼型。
1、固定翼飞机机翼大布局分为:常规布局、大三角翼布局、鸭翼布局。
常规布局就是我们常见的飞机,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翼型。
常规布局飞机的特点是前翼大、后翼小,机尾有尾垂,这些都是最基本的。
常规布局仍存在一些看起来不一样的地方飞是尾垂仍有几个式样,如:大型客机和运输机尾垂顶部有小翼,现代三代、四代战斗机多采用双尾垂,而二代以前的战斗机几乎都是单尾垂的。
很多大型飞机主翼稍部都有一个小的上翘,称为翼稍小翼;之所以做这个小翼是因为设计师们发现,飞机尖细的翼稍高速划过空气时会剧烈撕裂空气并形成紊流,而紊流对飞机的升力和高速性都造成了明显的不利影响,如果消除这样的紊流将对减小飞机的燃料消耗起到很大作用,所以现有多大型飞机都设有小翼,而战斗机之所以很少有翼稍小翼是因为小翼对飞机来说本身是一个增重,大型飞机由于自身重量大对这样小的增重不太敏感,而战斗机起飞垂量低,对超重非常敏感,设计翼稍小翼给战斗机带来的好处和飞机增重带来的小利影响基本持平或者大于收益,所以战斗机飞不再设翼稍小翼了。
现代很多战斗机翼尖可挂格斗导弹,如SU-27、J-15、F-16等等,当这些飞机翼尖不挂导弹时从减轻飞机重量来考虑应该拆掉翼稍挂架,但很多飞行中的战斗机并不拆除这一对挂架,主要原因就是这对挂架虽然会增加飞机自重,但在飞行时却起到翼稍小翼的作用,两相抵消后虽然没有多大增益但增重后对飞行的影响也不大,不拆除挂架还减少了一些维护费,所以很多战斗机平时也保留了这对挂架。
部分中型运输机改装的特种机尾翼两侧加了两到四块垂直方向安装的小板称为“端板”,端板的作用主要是增强飞机飞行的气动性,如美军E-2预警机为了方便地放进机库而降低了垂尾高度,而垂尾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平飞是改变飞行方向,垂尾降低后飞行转向性能变差了,为了弥补这个据点,增加垂尾是很普遍的方法,E-2预警机在增加垂尾后可以在降低垂尾高度的同时维持了飞机转向性能。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飞行器设计中,以下哪个参数对升力影响最大?()A. 机翼面积B. 飞行速度C. 空气密度D. 机翼形状答案:D解析:机翼形状直接决定了气流的流动状态,从而对升力产生最大的影响。
2. 飞机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A. 重心位置B. 机翼位置C. 发动机推力D. 机身长度答案:A解析:重心位置直接影响飞机的俯仰、横滚和偏航稳定性。
3. 以下哪种材料在飞行器结构中应用广泛,因为其强度高且重量轻?()A. 铝合金B. 钢铁C. 塑料D. 木材答案:A解析:铝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低的密度,适合用于飞行器结构。
4. 飞行器的操纵面主要包括()A. 升降舵、方向舵和副翼B. 机翼、尾翼和机身C. 发动机、起落架和座舱D. 雷达、导航和通信设备答案:A解析:升降舵控制俯仰,方向舵控制偏航,副翼控制滚转。
5.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克服阻力的主要方式是()A. 减小机翼面积B. 提高飞行速度C. 优化机身外形D. 增加发动机功率答案:C解析:优化机身外形可以减小阻力。
6. 以下哪种飞行原理主要应用于直升机?()A. 伯努利原理B. 牛顿第三定律C. 浮力原理D. 相对性原理答案:B解析:直升机的升力产生主要依据牛顿第三定律,通过旋转的桨叶对空气施加向下的力,从而获得向上的反作用力。
7. 飞行器的飞行高度主要取决于()A. 发动机性能B. 大气压力C. 飞行员技术D. 机翼载荷答案:A解析:发动机性能决定了飞行器能够达到的高度。
8. 在飞行器设计中,减小诱导阻力的方法是()A. 增加机翼展弦比B. 减小机翼面积C. 降低飞行速度D. 增加机翼厚度答案:A解析:增加机翼展弦比可以减小诱导阻力。
9. 以下哪种飞行器的速度最快?()A. 客机B. 战斗机C. 侦察机D. 航天飞机答案:D解析:航天飞机在太空中飞行,速度远高于其他选项中的飞行器。
10. 飞行器的翼型通常设计成()A. 对称型B. 上凸下平型C. 上平下凸型D. 双凸型答案:B解析:上凸下平型的翼型能够产生较大的升力。
固定翼无人机技术-机翼空气动力特性
脱体涡的法洗效应和切洗效应
涡升力的产生及对升力系数的影响
展弦比为1,迎角为20°的三角翼各个横截面上的压力分布图。从图上可以看出, 机翼上表面在脱体涡覆盖的区域内,吸力很大。。
4.4
翼型的亚声速气动特性
机翼高速气动特性
翼型的跨声速气动特性 翼型的超声速气动特性
后掠翼和三角翼的高速气动特性
翼型的亚声速气动特性
机翼的有关角度
01
后掠角(χ)
后掠角是指机翼上有代 表性的等百分弦线在xOz 平面上的投影与Oz轴之 间的夹角。后掠角的大 小表示机翼向后倾斜的 程度。称为前缘后掠角 ,称为1/4弦线后掠角, 称为后缘后掠角。
02
03
04
几何扭转角(φ) 上(下)反角(Ψ)
机翼安装角
机翼展向任一剖面处翼型 弦线与翼根剖面处弦线的 夹角称为几何扭转角。上 扭为正,下扭为负。除了 几何扭转角以外还有气动 扭转角,指平行于机翼对 称面的任一翼剖面的零升 力线与翼根剖面零升力线 之间的夹角。
空气流过后掠翼的流动情形
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空气流过后掠翼,流线将左右偏斜呈“S”形。
经过前缘以后,空气在流向最低压力 点的途中,有效分速又逐渐加快,平 行分速仍保持不变,气流方向又从翼 尖转向翼根。随后,又因有效分速逐 渐减慢,气流方向转向原来方向。于 是,整个流线呈“S”形弯曲。
后掠翼的翼根效应和翼尖效应
CL
d CL d
d(CL n cos2 ) d(n cos)
dCL n dn
cos
(CL )n
cos
后掠翼升阻特性
各种不同后掠角的机翼升力系数斜率(Cy )随展弦比(λ)的变化曲线。由图 可以看出,当λ一定时,后掠角增大,Cy 减小。而当后掠角一定时,λ减小,Cy 也减小。这是由于展弦比减小时,翼尖涡对机翼上下表面均压作用增强的缘故。
第7章 超音速翼型和机翼的气动特性(3)
∫
bn
0
dy 1 dxn + bn dxn f
2
∫
bn
0
dy dxn dxn c
2
无限斜置翼的波阻系数公式
根据上述超声速无限斜置翼气动特性公式计算的升力 线斜率随后掠角的变化和零升波阻系数随后掠角的变化理 论曲线见下图: 论曲线见下图:
无限斜置翼的波阻系数公式
无限斜置翼的压强系数和载荷系数公式
dy u dy (C p u ) n = ∓ α ± ( ) f ± ( l ) c l 2 dx dx cos χ Ma∞ cos 2 χ − 1 2
法向载荷系数为: 法向载荷系数为:
dy (∆C p ) n = (C pl − C pu ) n = α − ( dx ) f 2 2 cos χ Ma∞ cos χ − 1 4
bn = b cos χ
如果上述波阻系数公式中的表面导数保持为法 向导数不作代换, 向导数不作代换,则波阻系数公式还可表达为 : 4α 2 cos χ 4 I cos 3 χ C db = + 2 2 2 Ma∞ cos χ − 1 Ma∞ cos 2 χ − 1
其中 1 I= bn
∫
bn
0
dy 1 dxn + dx bn n f
2
无限斜置翼的波阻系数公式
(C d b ) n = 4 2 1 α n + 2 bn Ma∞n − 1
∫
bn
0
dy dx n
1 dx n + bn f
2
∫
bn
0
dy dx n
空动第零章
Folie 40
0.2 战斗机和攻击机的发展
飞行的黄金时代(1919-1938)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两个十年被称为飞行的黄金时代, 出现了很多美观实用的飞机。在全世界范围内,不论国 家的领土大小,是否富有,飞机设计者们忙于生产他们 所能想到的最好的飞机。 Polikarpov I-16(苏) Martin B-10(美) Ford Tri-Motor(美) Piper J-3 Cub(美)
Folie 14
0.1 先驱飞行器的贡献
1903年12月17日,世界上第一架有动力、可操纵的飞 机由美国莱特兄弟驾驶试飞成功。飞行者1号的起飞重量 仅仅360kg,勉强能载一个人飞离地面,速度比汽车还慢, 只有48km/h,最成功一次飞行只有59秒,距离260m。但 是就这么一架不起眼的小飞机翻开了人类航空史上的重 要一页,从此指出飞机成功发展的正确道路,让人类进 入新的航空文明时代。
Beech Staggerwing(美) ……
Folie 41
0.2 战斗机和攻击机的发展
Polikarpov I-16飞机(苏) 二战期间,该飞机的出现震惊了德国空军以及世界
Folie 42
0.2 战斗机和攻击机的发展
Martin B-10飞机(美) 二战期间,Martin B-10战斗机用于训练飞行员。
Folie 11
0.1 先驱飞行器的贡献
Folie 12
0.1 先驱飞行器的贡献
而真正促使人们遨游天空的,也许是受中国风筝的启 发,在航空之父凯利的科学理论指导下,将动力和升力 面分开考虑,而发明的固定翼飞机。
Folie 13
0.1 先驱飞行器的贡献
鸟的翅膀起升力和推力的双重作用。 (1)内翼起升力作用 (2)外翼起推力作用
翼型与机翼的气动特性
机翼和导弹的弹翼。
历史回顾:飞机翼型的发展
对翼型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后 期,那时的人们已经知道带有一定安装 角的平板能够产生升力,有人研究了鸟 类的飞行之后提出,弯曲的更接近于鸟 翼的形状能够产生更大的升力和效率。 鸟翼具有弯度和大展弦比的特征
NACA翼型族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for Aeronautics,缩写为NACA,后来为NASA,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对低速翼型进行了
系统的实验研究。他们发现当时的几种优秀翼型的折算成相同厚度时,
6.2 低速翼型及机翼气动特性
6.2.1 低速翼型
Airfoil characteristics(experiment)
翼型的低速绕流图画
翼型的低速绕流图画 起动涡:尾缘 附着涡:由绕整个翼型的环量形成 驻点位置变化:下翼面距前缘不远处;迎角越小,驻点离前缘越近
;迎角增大,驻点位置后移;压强最大点 压强与速度变化
平板翼型效率较低,失速迎角很小
将头部弄弯以后的平板翼型, 失速迎角有所增加
1884年,H.F.菲利普使用早期的风洞测试了一系列翼型, 后来他为这些翼型申请了专利。
早期的风洞
与此同时,德国人奥托·利林塔尔设计并测试了许多曲线翼 的滑翔机,他仔细测量了鸟翼的外形,认为试飞成功的关键 是机翼的曲率或者说是弯度,他还试验了不同的翼尖半径和 厚度分布。
yf xff2(2xf xx2)
yf
f
(1xf
机翼及翼型的基本知识翼型绕流图画ppt课件
中弧线上最高点的y向坐标f来表示,通常取相对值,其弦
向位置用xf来表示 ff c
xf xf c
翼型的弯度反映了上下翼面外凸程度差别的大。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引言
按其几何形状,翼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圆头尖 尾的,用于低速、亚音速和跨音速飞行的飞机机 翼,以及低超音速飞行的超音速飞机机翼;另一 类是尖头尖尾的,用于较高超音速飞行的超音速 飞机机翼和导弹的弹翼。
本章中,围绕低速翼型 的气动特性,主要介绍, 翼型的几何参数和翼型 的绕流图画和实用翼型 的一般气动特性等内容。
前缘
最大厚度
最大中弧高 上表面
中弧线
后缘
前缘半 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翼弦
下表面 弦长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翼面的无量纲坐标
➢ 坐标原点位于前缘,x轴沿弦线向后,y轴向上,翼型上下
引言
机翼一般都有对称面。平行于机翼的对称面截得 的机翼截面,称为翼剖面,通常也称为翼型。
翼型的几何形状是机翼的基本几何特性之一。翼 型的气动特性,直接影响到机翼及整个飞行器的 气动特性,在空气 动力学理论和飞行 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第一位数字2—— f 2%
机翼理论
p p∞ 1 2 ρv∞ 2
′ ′ θ1′′ θ 2′ = 2(υ1′′ υ2′)
′ ′ ′ ′ 将υ2 = 0 ,υ2′ = 2π ,θ 2 = 0 ,θ 2′ = 2π 代入,得: θ1′ θ1′′ = 0 (近似值)
平面过 = c 的平滑曲线经变换为在z 平面上过 z = 2 c 的夹角近似
为零的曲线,即夹角近似为零的夹角。
力增加很快,在达到临界攻角以后增加更快。
3)升力系数Cl 与阻力系数Cd 关系曲线 Cl ~ Cd 这一曲线亦称极曲线,以Cd 为横坐标,C 为纵坐标,对应每一个攻角α ,
l
有一对 Cl 、Cd ,在图上可画一点,同时标上相应角度α ,连接所有点,即成极 曲线。
用途:a)对任一冲角,可得出Cl 、Cd ; b)原点和曲线上任取一点连直线,直线长度代表该冲角下的合力系 数, CR =
dz ) 角度。 d
dz 倍, d
3.流动奇点的强度在保角变换中的变化 流动奇点:点源、点汇、点涡等,流动奇点作保角变换时其强度保持 不变。 以上 3 点汇总: 若已知 平面上绕物体流动的复势,则可通过一解析函数 z = f ( ) 将W ( ) d 变换为W ( z ) , 这一变换时复速度为V ( z ) = V ( ) , 两平面上流动奇点强度
L ,这就是要求机翼采用适当的 D
机翼迎向来流的最前边缘叫机翼前缘,背向来流的边缘称机翼后缘,机 翼的左右两端称为翼梢。 机翼顺着来流方向切下来的剖面称为翼型,翼型通常都具有流线型外 形,头部圆滑、尾部尖瘦、上弧稍拱曲,下弧形状则有凹、凸、平的。 机翼的几个主要参数有: 1.机翼面积 S :它是机翼的俯视平面正投影面积; 2.机翼翼展 l : 3.翼弦 b : 机翼两梢之间的距离称为翼展; 前后缘连线的长度;
固定翼无人机技术-翼型的空气动力特性
分离特性——后缘分离
前驻点在下表面距前缘点很近处,从而前缘外形成较大的正压力。在后缘处,上 下表面两股气流平滑汇合沿中弧线切线方向向下后方流去,并逐渐转折回来流方向
翼型压力中心与焦点
翼型上有两个重要的气动特性点:一个是压力中心(Pressure center,cp),简 称压心;另一个是焦点,也称空气动力中心(aerodynamic center)或气动中心,是 升力增量的作用点。
mz
mz0
mCL z
CL
阻力特性
作用在翼型上的空气动力在V∞方向上的分量称为翼型阻力,简称型阻CD pr。从
物理实质上可以将黏性阻力分为摩擦阻力CD f和压差阻力CD p(与边界层分离有关)
:
CD pr CD f CD p
当迎角不大时,摩擦阻力是型阻的主要成分。通常在设计升力系数CL d下(此时 迎角不大)对应,阻力系数最小,称为最小阻力系数CD min,它可由相当平板的摩擦
在描述飞机空气动力学特性时,经常使用无量纲的空气动力系数,翼型无量纲的 空气动力系数定义如下(分母中的“1”是单位展长)。
升力系数: 阻力系数: 力矩系数:
CL
1 2
L V2c 1
CD
1 2
D V2c 1
mz
1 2
Mz V2c2
1
升力的产生
空气流到机翼前缘,分为上下两段,分别沿机翼上下表面流过。由于机翼有一定 正迎角,上表面又比较凸出(弯度>0),所以,机翼上表面的流线弯曲很大,流管变 细,流速加快,压力减小;下表面的流管变粗,流速减慢,压力增大。
空间和刚度
除了气动方面的考虑,还要考虑减轻 结构重量。对于小飞机来说,翼型相 对厚度较大带来结构高度增加的同时 ,对加工制造也会带来很大的便利。
飞机机翼的气动特性研究与优化设计
飞机机翼的气动特性研究与优化设计在航空工程领域,飞机机翼的气动特性研究与优化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机翼的气动特性直接影响着飞机的飞行性能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飞机机翼的气动特性进行研究,并提出优化设计方案,以期提高飞机的性能和安全性。
一、气动力学基础在开始研究飞机机翼的气动特性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气动力学基础知识。
气动力学是研究空气与物体运动相互作用的科学,而飞机机翼则是在飞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机翼产生升力和阻力是其最基本的气动特性。
升力使飞机能够克服重力并维持在空中飞行,而阻力则是抵抗飞机前进的力量。
除此之外,机翼的升阻比、失速特性、气动操纵特性等也是需要研究与优化的关键要素。
二、机翼气动特性研究方法为了研究飞机机翼的气动特性,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其中,数值模拟、风洞试验和实际飞行测试是最常见的方法。
1. 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是通过计算机模拟飞机在各种飞行状态下与空气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得出机翼的气动特性。
数值模拟方法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并且可以对各种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2. 风洞试验风洞试验是通过在实验室里建立一个人工流体环境,模拟飞机在真实空气中的飞行情况。
利用风洞试验可以获得具体的数据和图像,并验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
3. 实际飞行测试实际飞行测试是验证数值模拟和风洞试验结果的最终步骤。
通过在真实飞行中对机翼的气动特性进行观测和测量,可以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和修正。
三、飞机机翼气动特性的优化设计了解了机翼的气动特性研究方法后,我们可以开始讨论如何进行机翼的优化设计。
机翼的优化设计旨在减小阻力、提高升力,并尽量降低飞机的空气阻力。
1. 翼型设计翼型的选择对机翼的气动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翼型具有不同的升阻比、失速速度和气动操纵特性。
通过翼型的优化设计,可以在提高升力的同时减小阻力,提高整体飞行性能。
2. 翼展与梢加载荷分布翼展和梢加载荷分布也是影响机翼气动特性的关键因素。
空气动力学第二章第二部分讲解
Cy (Cy )n cos
(Cx ) (Cxn )n cos3
四、后掠翼低速气动特性-后掠翼流动特点
翼根前段:流管粗,扩张,V ,Cp ; 翼根后段:流管变细,V ,Cp ,Cpmin 后移;
亚音速前(后)缘
或 m 1
超音速前(后)缘
或 m 1
一、主要概念回顾(续)
V
V
d d
(z) 1 l 2 d
4V l 2 z
改变了实际迎角,有效迎角为
e(z) a(z) (z)
二、升力线理论 — 升力
剖面假设:各剖面展向速度分量 以及流动参数沿展向的变化比其 他方向小得多,剖面流动为二维。
库塔-儒可夫斯基定理
R(z) Ve (z)(z)
机翼单位展长翼段升力可表示为:
Y
(z)
1 2
V2C
y
(
z)
b( z)
1
1 2
V2b( z )
C
y
a
(z)
(
z)
Y(z) V(z)
(z)
1 2
Vb( z )C y
a
(z)
(z)
d d
(z) 1 l 2 d
翼根效应:翼根剖面最小压强点后移, 升力贡献下降; 翼尖前段:流管变细,V ,Cp ,Cpmin 前移。 翼尖后段:流管变粗,V ,Cp 。
翼尖效应:翼尖剖面最小压强点前移升 力增加。
翼尖先失速
四、后掠翼低速气动特性-后掠翼气动特性
第7章 超音速翼型和机翼的气动特性(4)
前后马赫锥的概念
例如平板后掠翼上一点 P(x,0,z)仅受位于上游前 马赫线内机翼部分的影响
前后马赫锥的概念
当P点位于机翼上方时 P(x,y,z),(P点不在机翼 表面上,Y坐标不为零) , 其依赖区是空间马赫锥与机 翼表面的交线范围区域。
7.5.2 前缘后缘和侧缘
前缘后缘和侧缘
超声速机翼不同边界对机翼绕流性质有很大影响,从而 影响机翼的气动特性,因此必须将机翼的边界划分为前 缘、后缘和侧缘。
第7章 超音速翼型和机翼的气 动特性(4)
7.5 有限翼展薄机翼的超声速绕流 图画
7.5.1 前后马赫锥的概念
M 1
前后马赫锥的概念
M 1
为更好了解薄机翼超声速绕流的 气动特性,先说明几个基本概念。 超声速流场内从任一点P 作两个 与来流平行的马赫锥,P 点上游 的称为前马赫锥,下游的称为后 马赫锥,如图:
锥形流场概念
由于在超音速气流中,后面的扰 动不会影响到前面,因此补上梯 形ABB’A’后,不影响到P1点的 流动参数。
锥形流场概念
在三角形OA’B’中,P2点所处的 位置,相应于P1点在三角形 OAB中所处的位置。
锥形流场概念
比较(a),(b)两图,对于两个几 何相似的三角形平板机翼OAB, OA’B’来说,在相同的来流情况 下,其对应点的流动参数应相同, 亦即P1点与P2点的流动参数相 同。
有限翼展薄机翼的超声速绕流图画
超声速前缘和超声速后缘时,前后、缘处压强系数均为 有限值(图c);
7.6 锥形流
锥形流场概念
所谓锥形流场就是所有流动参数(速度、压强、密 度等,但不包括扰动速位)沿从某顶点发出的射线 均保持为常量的流场。
锥形流场概念
右图所示的点,位于自顶点O发 出的某条射线上,现设想将三角 形OAB放大K倍,得到三角形 OA’B’,它可视为在三角形OAB 后面补上梯形ABB’A’。
空气动力学第二章第一部分分解
2.翼型的力矩特性
mz , L , E
1 4 Cy
1
4
( A2
A1)
mCy z
Cy
mz 0
mz , L, E
mz0
mCy y
n 1
2
( A0
A1 ) 2
升力和力矩特性(续)
mz
Mz qb2
1 qb2
b
P(x)xdx
0
mz
1 2
(
A0
A1
1 2
A2 )
Cy
2
( A0
A1 ) 2
1
mz 4 C y 4 ( A2 A1 )
A0
An
2
1 dy f (x) d 0 dx
dy f
(x)
cos n
d
0 dx
1.翼型的升力特性
x • y f (x)-弯度函数; f -最大弯度;
• b -翼弦
c -最大厚度位置
-最大弯度位置; f
•
-前缘内切圆半径; -后缘角
r l
翼面方程:
• 对于弯度、厚度不太大的翼型的形面是由弯度分布和厚度分布迭加 而成的,所以上下翼面的方程可写成 :
yu,l (x) y f (x) yc (x)
§2-1 机翼的几何参数
机翼的几何参数:翼型+平面形状 机翼的坐标系:
一、翼型的几何参数
• 翼型:平行于机翼纵向对称面的平面与机翼 相截所得到的外形。
①翼弦:
翼型前缘与后缘的连线。其长度叫弦长,用b表示。翼弦上部的机翼表面 为上翼面,翼弦下部机翼表面为下翼面。
②厚度特性:
• 厚度分布 yc (x) :上下翼面在垂直翼弦方向的距离叫翼型的厚度,
翼型与机翼的气动特性
阻力系数随来流马赫数之变化
阻力系数随来流马赫数的变化
俯仰力矩特性随来流马赫数之变化
压力中心随来流马赫数的变化
机翼主要几何参数对跨声速气动特性 的影响
翼型的临界马赫数将随翼型的相对厚度、相对弯度以及升 力系数Cy的增大而降低
翼型临界马赫数与相对厚度的关系
翼型临界马赫数与相对弯度的关系
第六章 翼型与机翼的气动特性
Present theoretical methods for the calculation of airfoil aerodynamic properties
6.1 翼型和机翼的发展简史
翼型(airfoil)与机翼(wing)
平行于机翼的对称面截得的机翼截面,称为翼剖面,即翼 型。机翼是由翼型构成的,是飞行器产生升力的主要部件 ,翼型的几何形状是机翼的基本几何特性之一。
翼型的几何参数
Leading edge: 前缘 Chord line: 弦线 Thickness: 厚度 Mean chamber line:
trailing edge: 后缘
chord length: 弦长
camber:
弯度
中弧线
翼型的分类
按几何形状,翼型可分为两类: 圆头尖尾的,用于低速、亚声速和跨声速飞行的飞机机翼
当粘性考略在流动中时,这种悖论立马消失。 事实上,流动的粘性产生翼型阻力的唯一原因。 阻力产生于两种物理机制:
1、表面摩擦阻力:即作用在表面上的剪切力
2、由于流动分离产生的压差阻力,有时也叫 做形阻力
如图a清晰展示出剪切力产生的阻力。由于流动分离(b )产生的压差阻力相对来说是一个细微的现象
矩形机翼在亚声速气流 中的气动载荷分布
第五章 低速翼型讲解
1.1 翼型的几何参数及其发展
4、厚度
பைடு நூலகம்
厚度分布函数为:
yc (x)
yc b
1 2 ( yu
yl )
相对厚度
c
c b
2 ycmax b
2 ycmax
最大厚度位置
xc
xc b
EXIT
1.1 翼型的几何参数及其发展
r 5、前缘半径 L ,后缘角
翼型的前缘是圆的,要很精确地画出前缘附近的翼型 曲线,通常得给出前缘半径。这个与前缘相切的圆,其圆
0 x xf xf x 1
例: NACA ②
④
①②
f 2% xf 40%
c 12%
EXIT
1.1 翼型的几何参数及其发展
1935年,NACA又确定了五位数翼型族。 五位数翼族的厚度分布与四位数翼型相同。不同的是中 弧线。它的中弧线前段是三次代数式,后段是一次代数式。
EXIT
1.1 翼型的几何参数及其发展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
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for Aeronautics,缩写为
NACA,后来为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对低速翼型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他们
心在 x 0.05处中弧线的切线上。
翼型上下表面在后缘处切线间的夹角称为后缘角。
EXIT
1.1 翼型的几何参数及其发展
三、翼型的发展 通常飞机设计要求,机翼和尾翼的尽可能升力大、阻力
小。
对于不同的飞行速度,机翼的翼型形状是不同的。如 对于低亚声速飞机,为了提高升力系数,翼型形状为圆头 尖尾形;而对于高亚声速飞机,为了提高阻力发散Ma数, 采用超临界翼型,其特点是前缘丰满、上翼面平坦、后缘 向下凹;对于超声速飞机,为了减小激波阻力,采用尖头 、尖尾形翼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定常理想可压流速位方程
在等熵流动中,密度只是压强的函数 ( p) , d p 1 p 2 是正压流体,故 ,同样有 x dp x a x
1 p 1 p 2 2 , z a z y a y
将欧拉方程中的压强导数通过音速代换成密度导数,代入 连续方程,即得只含速度和音速的方程:
况相比,无本质区别,只是在翼型上下流管收缩处,亚音速
可压流在竖向受到扰动的扩张,要比低速不可压流的流线为 大,即压缩性使翼型在竖向产生的扰动,要比低速不可压流
的为强,传播得更远。
上面现象可以用一维等熵流的理论来分析。取AA’和BB’
之间的流管,我们知道,有
dA 2 dV (1 M ) A V
u' v' w' 1, 1, 1, 忽略二阶小量,上式成为 V V V
f f 1, 1, x z
v' 面
f V x
EXIT
3.3 小扰动线化理论
由于物体的厚度、弯度很小,当迎角较小时有
v' 面 v' y 0
从而得到线化的物面边界条件
v' y 0
y x
2 式中, 2 1 M
0
由上述方程解出速度势后,可以计算翼型表面上的压 强系数分布,其他的气动特性如升力、力矩可通过积分求
得。
EXIT
3.4 亚声速可压流中薄翼型的气动特性
一、戈泰特法则
上面式中带上标′的参数代表的是不可压流场中的参数。
EXIT
3.4 亚声速可压流中薄翼型的气动特性
亚声速翼型绕流与相应的不可压低速翼型之间的几何
参数的关系为:
相对厚度 相对厚度 迎 角
c ' c
f ' f
'
可见,对应不可压翼型比原始翼型薄、弯度小、迎角小。
(a)可压流场
(b)不可压流场
f y V x y 0
EXIT
3.4 亚声速可压流中薄翼型的气动特性
二维亚声速可压流的线化速度势方程、线化物面边界 条件和远场边界条件为: 2 2 2 0 2 2
x y dy V y dx y 0
EXIT
3.1亚音速可压流中绕翼型的流动特点
即对相同的速度增量的dV/V,亚音速可压流引起的截面 积减小dA/A,要小于不可压的情况,故当地流管要大, 因为可压流时,随着速度的增加,密度要减小,故为保持 质量守恒,截面积减小的程度就要小于不可压情况,即流 管比不可压情况为大。
EXIT
3.2 定常理想可压流速位方程
该方程即为定常理想可压流速位方程,又称全速位方程。 不可压流动相当于音速趋于无穷大的情况,代入全速位 方程,即得拉普拉斯方程。
EXIT
3.2 定常理想可压流速位方程
这样,定常、理想、等熵可压缩绕流问题,即成为满足
具体边界条件求解全速位方程的数学问题,由于方程非线性
,对于实际物体形状的绕流问题,一般无法求解。 全速位方程因为系数是速度位的函数,故是非线性的 二阶偏微分方程, 难于求解; 可采用小扰动线化的近似解法
处处都是亚音速的,则称该流场为亚音
速流场。
我们知道,当马赫数小于0.3时,可以忽略空气的压缩性 ,按不可压缩流动处理;当马赫数大于0.3时,就要考虑压缩
性的影响,否则会导致较大误差。
EXIT
3.1亚音速可压流中绕翼型的流动特点
亚音速可压流流过翼型的绕流图画与低速不可压流动情
1
把 V 2 (V u' ) 2 v'2 w'2 代入上式,将上式按二项式展 开,略去扰动速度的三次及更高阶小量,得
EXIT
3.3 小扰动线化理论
2 2u ' v'2 w'2 2 u' C p (1 M ) 2 2 V V V
EXIT
3.3 小扰动线化理论
在小扰动条件下,全速位方程可以简化为线化方程。 通过能量方程给出音速a: 1 2 1 2 2
a 2 V a
2 a 2 a 2 V
1
2
2
( 2V u 'u '2 v '2 w'2 )
代入全速位方程,略去三阶以上小量后可推得: 2 2 2 2 u ' 2 2 (1 M ) 2 M ( 1 ) 2 2 2
(C p ) M , ,c , f
1
2
(C p ) 0, , c , f
EXIT
3.4 亚声速可压流中薄翼型的气动特性
有了压强系数的关系后,两翼型其它气动特性的关系就
可以建立:
(C y ) M , ,c , f (mz ) M , ,c , f
1
2
(C y ) 0, , c , f (mz ) 0, , c , f (C y ) 0 , , c , f
2
3. 非高超音速流,即 M 不是很大。 此时,上式左侧同一量级,右侧为二阶小量,略去,得
2 2 2 (1 M ) 2 2 0 2 x y z
2
该方程是线性二阶偏微分方程,故称为全速位方程的线 化方程。
EXIT
3.3 小扰动线化理论
2 2 M 1 时,令 1 M ,上面方程为
V
o x
z
厚度问题:
y , z , x 时 , 0
升力问题:
y , z , x 时 , 0
EXIT
3.3 小扰动线化理论
3. 后缘条件(库塔条件) 4. 自由尾涡面(速度势间断面)
pu pl
u l
在小扰动条件下,可获得较简单的线化物面边界条件。 设物面的方程是
3.2 定常理想可压流速位方程
对于位流,存在速度位 知函数 ,将其代入,即得只包含一个未
的方程
u 2 2 v 2 2 w2 2 (1 2 ) 2 (1 2 ) 2 (1 2 ) 2 a x a y a z uv 2 vw 2 wu 2 2 2 2 2 2 2 0 a xy a yz a zx
3.3.2 压强系数的线化 按压强系数的定义
Cp p p 2 p ( 1) 2 1 M p 2 V 2
应用能量方程 p 1 2 p 1 2 V V 1 2 1 2 上式可写为
2 p p V V2 ( 1) (1 2 ) 1 p 2 V 1 p 2 a 因为等熵时 p ,此外 p
对于薄翼,只取一次近似得
Cp 2u ' 2 V V x
对于细长旋成体
2u ' v '2 w'2 C p 2 V V
EXIT
3.3 小扰动线化理论
3.3.3 边界条件的线化 1. 物面边界条件
y
V n 0
2. 远场边界条件
u 2 u v 2 v w2 w (1 2 ) (1 2 ) (1 2 ) a x a y a x uv u v vw v w wu w u 2 ( ) 2 ( ) 2 ( ) 0 a y x a z y a x z
EXIT
2 2 2 2 2 2 2 0 x y z
2 M 1 时,令 B 2 1 M ,上面方程为
2 2 2 B 2 2 0 2 x y z
2
可见,线化方程在亚音速时为椭圆型的,超音速时为双曲 型的。
EXIT
3.3 小扰动线化理论
在定常理想中,对等熵可压问题,由于密度不再是常 数,故不再有简单的速度位拉普拉斯方程。 此时,连续方程为
( u ) ( v) ( w) 0 x y z
欧拉方程为 u u u 1 p u v w x y z x v v v 1 p u v w x y z y w w w 1 p u v w x y z z
y f ( x, z)
EXIT
3.3 小扰动线化理论
V (V u ' , v' , w' ), f f n ( ,1, ) x z
f f V n (V u ' ) v' w' 0 x z
小扰动假设下,物体厚度弯度都很小,
第3章 亚音速翼型和机翼的气动特性
3.1 亚音速可压流中绕翼型的流动特点
3.2 定常理想可压流速位方程 3.3 小扰动线化理论 全速位方程的线化,压强系数的线化,边界条件的线化 3.4 亚音速可压流中薄翼型的气动特性
葛泰特法则,普兰特-葛涝渥法则,卡门-钱学森公式
3.5 亚音速机翼的气动特性及马赫数对气动特性的影响 机翼平面形状的变换,葛泰特法则,普兰特-葛涝渥法则 ,马赫数对机翼气动特性的影响。
EXIT
3.3 小扰动线化理论
u V u ' x v v' y w w' z
u' 若扰动分速与来流相比都是小量,即 1, V
,则称为小扰动。
v' 1, V
w' 1 V
3.3.1 全速位方程的线化 令 为扰动速度位
, v' , x y V x u' w' z
EXIT
3.3 小扰动线化理论
从而可解得
p 1 2 V 2 1 M 1 2 p 2 V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