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中中西方文化的碰撞
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 现实分析及实践路径
![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 现实分析及实践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025d8131bed5b9f3f90f1c7d.png)
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分析及实践路径作者:曹学娜来源:《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8年第04期〔摘要〕进入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越来越成为党和国家的自觉意识。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民族复兴的高度进一步对坚定文化自信作出了新部署。
面对近代的文化危机影响、当代的文化竞争和挑战、未来的文化走向不明确的现状,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要做到塑造文化之魂,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守文化底线,履行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筑牢文化之基,增强国民的文化自觉意识;打通文化之要,促进对外文化交流互鉴。
〔关键词〕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新部署;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8)04-0097-05古往今来,大国的兴起之路,必然伴随着文化的高度自信。
大汉之风,是捭阖中外的文化气度;盛唐景象,是包容互鉴的文化底气。
没有或缺乏文化上的高度自信,国家和民族便底气不足、精神不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进入新时代,文化自信成为时代强音。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该报告从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深处,从国运兴盛、民族强大的历史向度,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并进一步作出新部署。
一、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新部署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文化领域繁荣活跃。
我们党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积极推进文化建设。
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对于文化的重大意义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坚定文化自信越来越成为自觉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内涵不断丰富,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深入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第一次提出要“增强文化和价值观自信”,其后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等众多场合对文化自信进行了论述,指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当代中国文化多元性的发展路径
![当代中国文化多元性的发展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4b7f6103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be.png)
当代中国文化多元性的发展路径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当代中国文化正在逐步实现多元性的发展。
多元化的文化表达方式和思想观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元、更有趣的体验。
本文主要探讨当代中国文化多元性的发展路径。
一、城市化与多元文化众所周知,文化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城市化进程的基础上。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提速,这无疑为当代文化的多元性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土壤。
城市是各种文化聚合地,城市中人口密度极高,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介入和融合程度也高。
换句话说,城市中的文化是多元的,它是由不同地域、不同群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塑造出来的。
中国有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如北京、南京、杭州等,这些城市就是历史与现代相互交融的典范。
这些城市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它们吸引了大量的文化消费者前来感受和体验,也给当代文化的多元性发展提供了基础。
二、文化传承与文化新生文化传承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价值,然而也在以不同的方式为多元性的文化发展做出努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结合是具有代表性的。
例如,传统文化的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等艺术形式和当代的技术与科学融合,通过创新的方式融合成了新的、富有活力的文化表现形式。
这些文化演出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和平台举办,如博物馆,艺术展览,文化节庆和艺术表演等等,以此来展示和庆祝中国的多元性文化。
三、全球化与西方文化影响作为世界经济的重头戏,全球化早已触及了中国的领土和文化。
在这个进步的时代里,西方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对中国的多元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这种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模式,使得中国吸纳了许多优秀的西方文化元素,使得中国文化的发展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开放性。
这个时代之所以被称作多元化文化的时代,就在于全球化和西方文化影响力这两个因素,其使中国的文化在全球层面上更加多元化、丰富化和多元化。
新时代之下,多元化的文化的发展必然带来经济和社会的快速进步。
通过上述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多元化的中国文化将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更多人们的青睐。
中国文化的冲突与人生的选择
![中国文化的冲突与人生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e848c8b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6e.png)
中国文化的冲突与人生的选择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中国文化面临着一系列的冲突。
这些冲突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对我们的人生选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文化的冲突,并对人生选择提出一些建议。
一、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孝道、尊老、崇尚家庭价值观念等,但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多元化的价值观与之相冲突。
许多年轻人在追求个人自由和独立的同时,也面临着传统观念对于婚恋、职业选择等方面的束缚。
他们需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平衡点,既要尊重传统文化,又要追求自己的梦想。
在这种冲突中,人们需要审慎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要明确自己的追求,并为之努力奋斗,同时也要尊重家庭和社会的期望。
这需要个人的坚定和勇气,也需要与家人和社会进行有效的沟通和理解。
二、东方与西方文化的冲突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和互动日益频繁。
东方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家族观念和社会秩序,而西方文化则更注重个人主义、个人权利和自由。
这种文化冲突在教育、工作和社交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教育方面,中国学生常常面临着传统的应试教育和西方教育理念的冲突。
他们需要在追求成绩和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工作方面,中国员工可能需要适应西方公司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文化,同时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
在社交方面,中国人可能需要学会尊重西方人的个人空间和隐私,同时保持自己的友好和热情。
在面对东西方文化冲突时,人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并从中学习和吸收有益的元素。
要适应变化,同时也要保持自己的文化身份和价值观。
三、乡土文化与城市化的冲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地拥有不同的乡土文化。
然而,城市化的进程使得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乡土文化逐渐被冲淡和遗忘。
这种冲突不仅让农民工面临着生活和工作的困境,也让城市居民失去了一部分自己的文化根基。
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城市现代化的推动和改变
![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城市现代化的推动和改变](https://img.taocdn.com/s3/m/f98215d0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db.png)
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城市现代化的推动和改变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城市现代化已成为中国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新文化运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改变作用。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文化现象,它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文学、艺术、教育、哲学、政治等。
它的核心主张是科学、民主、人权和新文化思潮,它以此来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崩溃和西方文化的兴起,从而为中国城市现代化提供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城市现代化的推动和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知识阶层的崛起和城市文化的发展新文化运动是由一批知识分子领导的,他们都是城市中的典型成员。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导致了中国知识界的兴起和壮大,为城市现代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城市的文化方面,新文化运动也推动了城市文化的发展。
城市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输出地,城市文化也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
二、西方文化的渗透和城市现代化的推动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新思潮和新文化,是以西方文化为基础的。
新文化运动对西方文化的追随和渗透,是中国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同时,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和颠覆,这种文化斗争也推动了城市现代化的进程。
三、城市教育和文化精英的培养新文化运动强调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推动了城市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一批青年才俊涌现出来。
他们在城市中接受了颇具西方思潮的教育,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这些文化精英的崛起,推动了中国城市文化的现代化。
四、民智觉醒和城市民主意识的产生新文化运动强调的是民智觉醒和人权思想。
在城市中,这种思潮影响了一大批人,他们高度重视自己的权利和利益。
在城市中产生了一种民主意识,这种民主意识推动了城市的现代化进程。
总之,新文化运动推动和改变了中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理论基础,推动了城市的文化、知识、教育、民主意识等方面的发展。
这种思潮不仅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也为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助力。
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文化冲突与融合
![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文化冲突与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7814eeaa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3.png)
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文化冲突与融合近年来,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潮流,全球范围内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
全球化的趋势给世界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文化冲突和融合。
本文将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现象以及对个体与社会的影响。
一、文化冲突的存在全球化的进程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相互碰撞,文化冲突不可避免地发生。
文化是每个国家的独特精神财富,代表了国家和民族的特色和传统。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影响,西方文化的输入和传播成为潮流,与本土文化相冲突。
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文化认同的危机,他们担心本土文化受到侵蚀。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乐器的边缘化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西方乐器的影响下,很多年轻人放弃了学习传统的中国乐器,这导致了民乐传承困难的问题。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国家,不同文化的交融使得一些国家的文化本土化变得更加困难,传统价值观受到挑战。
二、文化融合的趋势尽管文化冲突无法避免,但全球化也带来了文化融合的趋势。
在全球范围内,文化的交汇使得不同文化之间开始相互借鉴和学习,促进了文化的融合。
这种融合既体现为一种相互融合的共同文化,也体现为独特文化的多样性。
在全球城市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的交流使得城市的文化更加丰富多样。
例如,纽约是一个典型的多元化城市,各种不同的文化元素在这里交织融合。
人们可以在一天之内品尝到世界各地的美食,欣赏来自不同国家的音乐和艺术。
这种文化融合不仅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做出了贡献。
三、文化冲突与融合对个体与社会的影响文化冲突和融合不仅在个体层面上产生影响,也在整个社会层面上产生变化。
在个体层面上,文化冲突可能导致身份认同困惑。
一些年轻人在面对全球化的冲击时会产生文化认同焦虑,不知道选择哪个文化作为自己的主要身份认同。
然而,文化融合又给了他们更多的选择,可以选择多元文化中的多种元素作为自己的认同依托。
在社会层面上,文化冲突与融合对社会结构和社会价值观产生了影响。
分析中国的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建设
![分析中国的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229e479e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32.png)
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
城市形象建设注重保护和利用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古 建筑、历史街区、文化遗址等,使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 产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通过城市形象建设,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市民的爱国热情和创 新创造活力。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城市形象建设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打造具有地方 特色的文化品牌和文化产业体系,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和综合竞争力。
03 中国城市形象建设现状分析
CHAPTER
城市规划与设计理念创新
引入国际先进规划理念
中国城市在规划与设计过程中, 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注重功 能性与审美性的结合,推动城市 形象的整体提升。
科技与文化的融合
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将为城市文化与形象建设注入新的活力。通过运用科技手段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开发文 化创意产品,提高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城市规划与设计的融合
城市规划与设计是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通过跨界融合创新,实现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多元化、个性化, 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
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
近代城市文化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现 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城市文化发生 了深刻变革,逐渐形成了多元化、开 放性的文化格局。
当代城市文化
当代中国的城市文化在继承传统的基 础上,不断吸收现代文明成果,呈现 出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文化景 象。
当代城市文化现象解读
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文化 交融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城市文 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形 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景观 。
谢谢
THANKS
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工作策略,推动城市形象建设的持续发展。
中国当代小说作品中的文化冲突
![中国当代小说作品中的文化冲突](https://img.taocdn.com/s3/m/70b4ce43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e6.png)
中国当代小说作品中的文化冲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当代小说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的复杂性也引发了文化冲突的出现。
本文将探讨中国当代小说作品中的文化冲突,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一、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中国近代以来受到了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当代小说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一些作家通过刻画角色的思想、生活方式和世界观,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价值观之间的冲突。
例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中,女主人公红高粱通过她与丈夫马贵相爱的故事,表达了传统与现代、保守与开放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二、城市与乡村的冲突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异也愈发明显。
这种城乡差异在当代小说作品中成为了文化冲突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家们通过描写不同人物在城市与乡村生活中的经历和矛盾,展现了城乡之间的文化碰撞。
例如,李碧华的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中,主人公苏慧东在城市中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遭受到了传统价值观和家庭观念的限制,引发了文化冲突。
三、不同代际之间的冲突中国社会的变革使得不同代际之间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分歧,这种代际冲突在当代小说作品中得到了广泛探讨。
一些作家通过刻画不同代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展现了传统与新潮意识之间的碰撞。
例如,余华的《活着》中,主人公福贵与他的儿子阿贵之间存在着世代相传的家族观念的冲突,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悲剧。
四、城市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传统文化也逐渐面临着边缘化的困境。
这种冲突在当代小说作品中得到了深刻描绘。
作家们通过刻画城市中的现代化生活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张力和矛盾,反映了城市化进程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例如,莫言的《蛙》中,主人公蛙在城市中努力保持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但却无法逃离现实的冲击和摧残。
综上所述,中国当代小说作品中的文化冲突多种多样,涉及到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城市与乡村的冲突、不同代际之间的冲突以及城市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
现代巨变: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风貌
![现代巨变: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风貌](https://img.taocdn.com/s3/m/d1fffc0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3.png)
现代巨变: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风貌时光荏苒,转瞬间,中国正迈向一个新的时代。
如今,中国已从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变为了现实,成为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经济强国之一。
中国式现代化正在以磅礴之势展现出崭新的风貌。
一、经济的腾飞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之一是经济的腾飞。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从经济特区的建立到沿海城市的开放,再到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和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的巨变无处不在。
作为世界的制造工厂,中国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中国产品的品质和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二、城市的变迁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体现在经济上,也表现在城市的崭新风貌上。
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市发展迅猛且多样化。
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摩天轮的转动、地铁的发展,无不彰显着中国城市的现代化与繁荣。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迁往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城市里的人们享受着现代化带来的便利与舒适,城市也在不断焕发着新的活力与魅力。
三、科技的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技的创新。
近年来,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了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从高速铁路到无人驾驶、从人工智能到5G技术,中国的科技实力日益壮大。
中国的科技企业凭借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市场环境,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许多成就。
数字化的生活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科技创新也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四、生活的改善中国式现代化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变化,更是人们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的现代化,人们的收入水平逐渐提高,生活条件日益改善。
从物质生活到精神追求,中国人民的生活体验在不断升级。
文化娱乐的丰富多样化、教育医疗的普及、旅游度假的畅通无阻,都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人们开始关注养生、环保,注重生活品质和精神健康。
中国式现代化的推动,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五、文化的多元融合中国式现代化饱含着丰富多元的文化内涵。
改革开放中国文化变迁的例子
![改革开放中国文化变迁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4b5f0c45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fc.png)
改革开放中国文化变迁的例子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它不仅对中国的经济进行了深刻改革,也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 文化产业的兴起: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文化产业相对较为薄弱。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电影、音乐、文学、艺术等领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作品和艺术家。
例如,电影《霸王别姬》、音乐家郎朗和作家莫言等人的出现,让中国的文化产业在国际上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影响力。
2. 城市化对文化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涌入城市。
这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化带来了更多元化的文化体验和交流机会,城市中的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丰富多样。
同时,城市化也导致了传统文化的消失和城市化文化的崛起,一些传统文化元素逐渐被遗忘或淡化。
3. 西方文化的引入: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对外国文化的接触非常有限。
但是,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开始进入中国。
电视剧、电影、音乐、时尚等西方文化元素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
西方文化的引入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也带来了一些文化冲突和思想观念的碰撞。
4. 互联网的兴起:改革开放后,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来源和交流平台,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播速度。
同时,互联网也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冲击,一些传统文化形式被现代化的娱乐方式所替代。
5. 教育体制的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体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教育的改革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育的多元化和国际化导致了学生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变化。
同时,改革开放也为更多人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
6. 文化保护与传承: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被出台,以保护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例如,修复古建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设立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等。
这些举措有助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中国城市化的历史与发展
![中国城市化的历史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19907e0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90.png)
中国城市化的历史与发展一、前言中国城市化是指一种人口和经济结构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这一过程已经持续了几千年,但在20世纪,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城市化的历史和发展,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现代中国。
二、古代城市化中国古代城市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这些文化区域中出现了原始城镇。
在商朝时期,城市开始成为中国政治和经济的中心。
小城市出现在各个地方,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商业和政府服务。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一些大规模城市,如楚国的襄阳城、齐国的臧、邹、临淄、燕国的邯郸和赵国的邯郸等也随之出现。
到了秦朝时期,始设荥阳、洛阳、成都等城市,后由汉朝完成对全国的城市布局。
唐朝时期,由于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和人口增长,中国城市化开始发生剧烈变化。
长安和洛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到了明清时期,南方地区的发展促进了一些重要的港口城市的兴起。
特别是南京、杭州、苏州等等都成为了中国南方的经济、商业和文化中心。
三、现代城市化近代城市化主要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遭遇了巨大的变革,包括农业、商业和工业的现代化。
城市化开始成为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之间,国民政府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一些大规模的现代化城市,如上海、天津、重庆和广州等也随之出现。
1949年以后,全国建立了许多生产城市,新型城市的创立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石家庄,新乡,咸阳等。
1958–1960年代,中国开始采取大型工程、大型工业、大型农村和大型城市的思想,进行经济调整,城市发展也在这一时期的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和建设。
19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
全国各地都开始进行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
并涌现出一些新型城市,特别是珠三角、长江三角洲、京津冀等地区的城市快速崛起,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亮点。
四、中西城市化中国对于城市化的看法和西方国家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现代都市化与城市文化的发展
![中国现代都市化与城市文化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9dbe19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14.png)
中国现代都市化与城市文化的发展随着现代化的迅速推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
从上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日益明显,城市人口流动增加,城市人口比例快速提高,城市建设迅速发展。
中国纷繁复杂的城市文化,在现代都市化的不断推进中不断演变和发展。
一、城市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城市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早在商周时期,城市就是商业和文化交流的中心,也是社会精英和知识分子的聚集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城市文化不断演变,加上西方文化的介入和影响,在20世纪的中国城市中,城市文化已经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竞争激烈的领域。
在中国古代城市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文化与历史紧密结合。
例如,中国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中国历史上的城市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使得文化的交流变得更加广泛,不同文化和民族之间互通有无。
在丝绸之路的带动下,各城市之间逐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楼宇、花园、池塘和绘画等艺术也相继诞生,成为了重要的文化产物。
二、现代都市化的趋势如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成为了全球最为迅速和广泛的城市化进程之一,中国将有4亿人口涌入城市。
但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例如,城市交通瓶颈、公共设施滞后,环境污染、土地过度开发等问题也逐渐增多。
同时,现代都市化的趋势也使得城市文化发生了新的变化。
现代中国的城市文化,受到不同城市文化的影响,但整体来看都呈现着国际化和现代化的面貌,更注重互动和民间文化。
当今中国城市文化,已经不再只是传统文化的延伸和演变,它们也开始融合其他地域的文化元素而变得更为丰富、多元和复杂。
三、城市文化的影响城市文化的发展对于整个城市化进程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城市文化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让城市文明和精神文化得到宣扬和传播。
其次,城市文化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此外,城市文化还可以推进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发展。
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外文化在城市广告中的研究
![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外文化在城市广告中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ead0c3c7e21af45b207a83b.png)
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外文化在城市广告中的研究作者:于琼万彤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年第05期摘要: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速度的提升,国家之间各方面的联系也不断趋于密切。
文化交流也在这个过程当中,出现对比和碰撞。
在多元文化背景之下,国际上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有一定的改变和优化。
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输出,对于复兴国家的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也正是在中外文化不断的对比交流过程当中,行业内外也在文化的影响之下,实现着一定的改变。
而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中外文化作用下的城市化广告,也在各自文化的影响之下,形成了一些自身的城市文化广告特色。
关键词:多元文化;中外文化;城市广告一、综述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广告也在不断地发挥自身的宣传价值,来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在多元文化的发展背景之下,国际交流日益密切,在文化的交互过程当中,对于城市广告的应用和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元素的融合。
文化一直都是城市广告的内涵所在,任何的城市广告都离不开文化作为支撑。
因为地域文化能够突出自身的核心价值地域文化,让产品广告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性,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受众的感情联想,对城市文化和城市广告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当下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在城市广告的发展进程当中,文化一直都是广告的核心和内涵。
在多元化的背景之下,受到不同思潮的作用影响,从而导致中外城市广告当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虽然广告“广而告之”的功能性作用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在文化的作用下,城市广告的内容和形式,已经在不断地优化和改进。
二、城市广告(一)城市化与城市广告当下在研究城市发展过程当中,城市化与城市广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发展阶段,由于同西方城市化进程相比,起步晚、基础薄等因素的制约,从而使得我国的城市广告更加集中。
而西方发达国家在城市化进程当中,由于基础设施健全,而且起步较早等因素的作用,很多地方都出现了逆城市化的现象。
城市发展 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
![城市发展 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dc31781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f.png)
城市发展与我国式现代化的关系一、介绍我国式现代化的概念我国式现代化是指我国在追求现代化过程中融合了本土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化理念的发展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既强调了技术创新、经济发展,又注重了文化传承和社会和谐。
在我国式现代化的框架内,城市发展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发展的规划和建设与我国式现代化密切相关。
二、城市发展对我国式现代化的推动作用1. 经济增长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城市发展对我国式现代化起着推动作用。
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各大城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成为推动我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像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以及珠江三角洲、长三角地区都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2. 文化交流城市作为文化交流的中心,对我国式现代化的推动也具有重要作用。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各种不同的文化在城市中相互交融,促进了我国传统文化与国际现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这种文化多样性对我国式现代化的推动起着重要作用,并丰富了我国的现代文化。
三、城市发展对我国式现代化的影响1. 社会结构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城市里的社会关系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这对整个社会的结构和秩序都带来影响。
城市化对我国社会的传统结构产生了冲击,也对我国式现代化的社会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
2. 环境问题城市化进程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城市发展对环境的破坏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问题。
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如何在城市发展中解决好环境问题成为我国式现代化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四、城市发展的挑战与对策1. 可持续发展城市发展在我国式现代化中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和资源紧缺问题,需要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政策,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推动城市发展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2. 社会公平城市发展与我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之间也存在着社会公平的问题。
通史复习:中国近代史(1840—1900)
![通史复习:中国近代史(1840—1900)](https://img.taocdn.com/s3/m/cc4c2932f18583d04964599a.png)
(2015·山东)“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 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 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 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 强调的是 ( )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两对矛盾
两大历史任务
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
反侵略(反 帝)
——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民族革命)
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
反封建
——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民主革命)
两个时期:
1919五四运动
1840
约80年
1949 约30年
同: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异: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 发展前途(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重点深化一:四次侵华战争中国失败原因】
• 材料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 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 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 •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 请回答: • 材料中对三次战争失败原因的表述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表述:不完全正确。 理由:三次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落后, 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中国近代史复习
(1840—1900)
中国近代史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社会变革
![中国近代史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社会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44b9ce3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b.png)
中国近代史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社会变革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影响,中国在19世纪末开始迎来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这一过程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近代史中的城市化过程及其对城市社会的变革。
一、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主要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这一时期,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
1. 城市化的推动力量工业革命的影响使得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得以推动。
西方列强的侵略及贸易活动导致了中国传统经济体系的动荡,推动了传统手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型。
工业化的推动力量促使了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2. 城市化的推动因素城市化的推动因素主要包括人口迁移、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农村人口的大规模迁徙到城市,带动了城市的发展。
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也促进了农民向城市迁移。
经济发展带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功能的多样化,而科技进步则为城市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城市社会变革的影响城市化进程不仅带来了人口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也深刻地影响了城市社会的多个方面。
1. 社会结构的变化城市化使传统的封建社会结构逐渐瓦解,社会等级的差距逐渐减小。
城市中的新兴中产阶级逐渐崛起,与传统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形成鲜明的对比。
城市文化的兴盛促使了社会结构的进一步变化。
2. 文化与思想的变迁城市化进程催生了新的文化形态和思想观念。
西方文化的传入以及新兴的市民文化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
知识分子和市民阶层的成长为新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平台。
3. 社会服务的改善城市化的推动带来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社会服务的改善。
城市规模的扩大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交通、供水、供电等。
同时,城市化也提高了人们的教育水平和医疗条件,改善了社会服务。
4. 社会问题的增加城市化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增加。
城市化的推动导致了人口过度集中,城市拥挤、交通堵塞等问题愈发凸显。
同时,城市社会的多样性也带来了犯罪率的上升、社会隔离等问题。
西方文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冲击
![西方文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冲击](https://img.taocdn.com/s3/m/710c4ba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d4.png)
标。
实践经验
02
中国现代化重视实践经验,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包容并蓄
03
中国现代化具有包容性和并蓄性,吸收不同文化的优秀元素。
西方文化对中国现代化的冲击
价值观冲突
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与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价 值观存在冲突。
思维方式差异
西方文化的科学理性与中国传统的感性思维方 式存在差异。
文化认同问题
中世纪
基督教文化成为主导,形成独特的宗教观念 和骑士精神。
启蒙运动
理性主义成为主流,推动科学、民主、自由 等价值观的发展。
主要内容
宗教
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道德、艺术、哲学等方面产生深远 影响。
哲学
从古希腊哲学到现代哲学,探讨人类 存在、知识、价值等问题。
艺术
包括绘画、音乐、文学等多种形式, 反映西方文化的审美观念和精神追求 。
科学
西方科学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领 域取得显著成就,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
03
中国现代化概述
现代化的定义与特点
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在政治、经 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实现全 面进步的过程。
现代化通常伴随着工业化、城 市化、信息化等社会变革。
现代化的目标是提高国家的综 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改善人 民的生活水平。
建议
加强中西文化交流
通过加强中西文化交流,促进两种文化的相互了解和认知,减少文 化误解和冲突,推动文化的和谐发展。
推动文化创新
在吸收和借鉴西方文化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护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 化,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文化。
提高文化自觉
加强对自身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以更 好地应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浅析西方建筑文化对现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
![浅析西方建筑文化对现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62fb8c5360cba1aa811da6a.png)
浅析西方建筑文化对现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摘要:建筑的性格便是城市文化与社会生活价值的表现,西方的城市建筑体现的是一种持久的、人文的及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内涵。
现代中国的城市建筑在真善美的协调上面有着诸多缺陷,而只有从地方建筑文化中吸取自己所没有的合理成分,才能弥补不足,整合真善美,体现自身的文化内涵。
本文从建筑的角度出发,论述中西设计艺术相汇合后,近现代中国建筑在西方建筑的影响下发生的变化。
关键词:中西建筑;传承;融合Abstract: the character of the building is city culture and social life value of the performance, the western city architecture embodies a kind of lasting, the humanities and the spiri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notation. Modern China’s city construction in coordination with beauty above many drawbacks, but only from the local architectural culture from what we have not reasonable components, to make up this deficiency, the integration of beauty, reflect their own cultural connotation. This paper,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build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sign phas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rt up, modern China in the western architectural construc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change of happened.Keywords: Chinese and western architecture; Inheritance; fusion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城市的现代建筑离不开地方化,地方建筑又必须走向现代化,让城市建筑的地方性在现代化发展之途上“二者合一”,这无疑是有效的方式。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与现代化建设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与现代化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08d4644f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9.png)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与现代化建设近代中国的城市化与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在近代中国,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中国经历了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这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近代中国城市化与现代化建设的背景、推动力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背景近代中国的城市化与现代化建设背景十分复杂。
19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本土政治、经济体制的落后等问题。
以战乱和自然灾害等因素为导火索,一大批中国农村居民开始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
同时,中国在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意识到了自身的落后,也开始积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大力推动改革。
这一背景使得近代中国的城市化与现代化建设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二、推动力近代中国城市化与现代化建设的推动力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的城市化与现代化建设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集聚地,能够集中资源,提高生产力,并吸引资本和技术的引进。
现代化建设则强调科学技术的应用和高效管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文化交流的推动。
中国在近代以来积极与西方进行文化交流,汲取西方的先进经验和理念。
城市化与现代化建设成为了中国接触和吸收其他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拓展。
最后,政治现实的考虑。
近代中国政府为了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应对外来势力的压力,积极推进城市化与现代化建设。
通过改革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中国政府试图在城市化与现代化建设中增强国家的控制力和竞争力。
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近代中国的城市化与现代化建设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城市化使得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大量农村居民涌入城市,城市人口迅速增长。
这使得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面貌急剧改变。
同时,社会阶级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新兴的城市中产阶级崛起,成为社会的重要力量。
其次,现代化建设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中国社会的文化冲突
![中国社会的文化冲突](https://img.taocdn.com/s3/m/345732e7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7.png)
中国社会的文化冲突论文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众多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国度中,文化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除了因为种族和宗教信仰的差异外,不同地区和社会阶层之间的文化差异也很容易导致文化冲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社会中的文化冲突。
一、城乡文化差异所引发的文化冲突城市和农村之间一直存在着文化差异,城市文化更加现代化和多元化,而农村文化则更加传统和保守。
这种文化差异在城市化进程中得到了更好地体现。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扩大,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文化差异进一步增强,进而引发了一系列文化冲突。
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最突出的文化冲突是价值和生活方式的不同。
城市人更注重物质文明,他们追求时尚、创新和多样性。
然而,乡村人则更注重传统文明,他们注重家庭、宗教和文化传承。
这种文化差异导致了农村居民在城市生活中感到不适应,而城市居民对农村生活中的传统生活方式感到陌生。
另一方面,城市文化还涉及到人们的思想观念。
因为城市中的教育、媒体和文化活动,城市人更加受到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影响,而农村人则更加受到传统文明和民族思想的影响。
这种思想上的差异会导致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的不和谐。
二、不同地区的文化冲突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民族和不同地区文化的国度。
这些文化在历史的漫长时间中得到了相互交融和共同发展,但在现代,不同地区文化之间的差异仍然会产生冲突。
对于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冲突,最典型的例子是广东与北方的文化差异。
在广东,人们生活的是“海派文化”,最重要的价值是交际和合作。
与此相反,北方的文化是“黄河文化”,人们更加在意智力和个人主义。
这种文化差异导致了在北方工作和生活的广东人很难融入北方的社会和文化。
同样,北方人在广东时也会因为文化差异而感到陌生。
此外,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是导致文化冲突的重要原因。
汉族人的文化与少数民族的文化存在差异,他们时常在宗教信仰、饮食习惯、祭祀習俗、婚姻制度等方面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这种文化差异在许多地区已经导致了社会压力和社会矛盾。
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现代化与传统的碰撞
![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现代化与传统的碰撞](https://img.taocdn.com/s3/m/7b437c87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5.png)
文化观念的冲突与融合
传统观念:儒家思想、封建礼教等 西方观念:民主、科学、自由等 冲突:传统观念与西方观念的碰撞 融合:传统观念与西方观念的融合,形成新的文化观念
03
现代化进程中的探索与尝试
章节副标题
洋务运动:器物层面的现代化
背景:清朝晚期, 面临内忧外患, 急需改革
目的:学习西方 先进技术,富国 强兵
中国近代化的历 史进程:现代化
与传统的碰撞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中国近代化的背景
03
现代化进程中的探索与尝试
04
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影响
05
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06
中国近代化的成就与局限
01
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02
中国近代化的背景
章节副标题
西方列强的入侵
农业现代化:1958 年,中国开始实施 农业集体化,推动 农业现代化进程
04
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影响
章节副标题
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影响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 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强调仁、义、 礼、智、信等道德 观念。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 史上长期占据主导 地位,对政治、社 会、文化等方面产 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家庭 、社会和国家的和 谐关系,提倡尊老 爱幼、孝道等传统 价值观。
道家思想:追求自Biblioteka 、无为、超脱等传统价值观念佛教思想:强调慈悲、智慧、平等等传统价值观念
传统价值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如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在现代社会中的体现, 道家思想中的“无为”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等。
05
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化中中西方文化的碰撞黄玉兴,张娟(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81)【作者简介】黄玉兴(1988-),男,吉林伊通室满族自治州人,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城市化与城市管理;张娟(1974-),女,湖北宜昌人,武汉科技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摘要】中国的近现代城市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虽然从街道房屋的建设到法律制度的制定都表现出了与西方国家相近的形态,但是从根本上说中国内在的文化并没有因此而西方化,西方文化也并没有被中国文化同化吸收,在现代城市化的进程中两者不断地摩擦导致中国城市化阻力增强矛盾增多。
因此结合中国文化的特点,建立“中国模式”下的城市化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城市化;中国文化;西方文化;现代文化;中国模式【中图分类号】G04;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36(2013)01-0030-03要使中国城市化发展得以平稳进行,从文化角度对发展问题进行剖析研究,寻求适于本土城市化的文化方式和文化诉求尤为重要。
一、西方文化对中国城市化的影响西方文化同中国文化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为理性地改造世界,后者为理性地适应世界,这使得在两者的文化体系中前者强调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相分离,依靠自身的欲求从自然中寻找或制造所需,后者则为顺应自然的规则,天人合一。
正是因为西方文化的“唯物”心理,导致了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兴起。
在这场革命中西方文化体系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更新,机械化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使得西方发展理念风靡全球成为了现代化发展的主流方式,这一思想体系较之以前则更加理性化、法制化,个体的独立意识更强,也更能适应发展速度极快的现代社会。
同西方先进发展理念产生鲜明对比的是,此时的中国文化因为长期受制于封建统治体系,呈现出严重的政治化、封建化,已经很难进行自我的更新优化,百姓表现愚昧、麻木,对于压迫具有很强的忍耐能力,同时传统的封建统治观念深入人心,所以国内本身很难爆发具有时代意义的根本性的革命,此时中国的本土文化已经很难满足时代的需求。
18世纪中叶,英、法、葡、德、美等国家向海外实行殖民主义扩张,这一变动对常年处于封建统治状态下的中国造成严重冲击,加之国内文化疲软,经济落后毫无反击之力,这使得当列强打开国门之时西方文化亦随着铁蹄倾泻而至,并且凭借其远优于传统文化的时代性而在中国国内得到认可并蔓延。
虽然这在本质上是异质性文化的强势入侵,严重地冲击着国内的精神物质基础,但是它的进入也以前所未有的强度刺激着中国的城市化发展。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西方文化快速渗入中国后,国内的发展从街道、马路等基础设施,到市政体制,管理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趣味等均表现出明显的西方化[1]。
例如上海,“从市政建设与管理,上海士绅自治运动,到上海人的行为方式,婚丧嫁娶礼仪的变化,多有西方的影响,……这不是仿照租界,而是学自泰西”[2],西方文化的到来为长期处于战乱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生机,也正因如此,使得西方文化在中国很快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并快速蔓延,甚至于北京市政公所及其官员认为:“要使中国强大,便意味着沿着西方道路进行现代化”,这些都使得西方的发展理念和生活方式在中国城市化历程中打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在中国的现代城市化发展中捕捉到大量西方化的元素,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平整宽阔的柏油马路,一方面显示着现代社会失去了情感的理性、利益,另一方面也严重违背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
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过分依赖外来异质文化作为核心指导来进行城市化的发展,必然会使之与本土的环境产生不适应性,与本土的文化产生强烈的摩擦,若不能很好地将中西方文化相结合,则必然阻碍本国的城市化发展。
1.中国的传统文化重于集体,现代社会重于个人西方文化认为:“一个人文主义者,他崇拜有限和自黑河学刊Heihe Journal 2013年1月总第186期第1期Jan.2013Serial No.186No.130··然,而不是超凡脱俗的崇高理想境界。
为此,他不愿使他的神带有令人敬畏的性质,他也根本不去捏造人是恶劣的罪孽造物的概念。
”[3]所以作为以西方文化为发展内核的现代城市化发展,整体也随之表现出对于个体欲望满足的重视,强调个体价值实现的重要性。
而传统的中国是宗法社会,强调的是集体的存在和发展,个人价值的实现是在满足集体需求的前提下而进行的。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传统文化是趋于集体化的价值观要求人们抑制自身的欲望,并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依赖。
诚然,城市化过程中社会的分工愈来愈细,个体的独立性愈来愈强,社会集体由情感依赖维系转变为由社会制度来维持,使得个人价值的实现可以直接作用于社会的发展,也唯有当社会中每一个个体的需求被充分满足之后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如此的价值引导很容易诱发人欲的膨胀和物质主义的盛行,但是它在西方文化体系的背景下会有效地被宗教(尤指基督教)所束缚,人们可以在一面放纵欲望的同时一面痛心疾首地悔罪[4],从而避免了严重的功利主义和贪婪的肆意蔓延。
可是将这样的价值引导置于尚处于发展状态下的中国文化环境中,却是另一番模样。
首先,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中为保证集体的利益对个体的欲望也表现为抑制,其作用效果同西方的宗教力量有所相似,但是这一约束力因为前文所提到的中国近代发展断层而带有很难磨灭的落后性,在进行现代化的初期又一度摒弃传统文化,这些都一再地削弱着中国伦理约束道德的力量。
当外在约束力不断减弱时人性的欲望开始膨胀变得没有节制,贪婪的本性开始出现并蔓延。
因此,若要借用西方现代化的个体独立主义发展中国,就需要重新唤醒传统文化中的伦理约束力与之配合,不然很难治其根本。
其次,情感联系单薄。
中国人素来强调集体之中的相依相存,对于彼此之间的情感维系要求很高,但是中国现代城市化发展中更加强调的是与之截然相反的个体独立意识,在人际关系上人们首先以个人主义为出发点,其次按不同功能建立人际关系,建立以理性、功能性和本我利益为基础的目的联盟,每一个个体相对独立且不愿他人干涉自己,导致社会氛围冷漠。
这虽然提高了个体价值实现的可能性,却使人们必须独自面对发展中的压力,虽然心中对于情感的诉求依旧强烈,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置人于千里之外,使人们的孤独感增强,归属感削弱,整体表现为人口和文化一致性突出,首属交往被次属交往所代替,短暂性亲属关系纽带减弱,家庭的社会意义功能降低,邻里关系和社会整合的传统基础被破坏,城市中的交往具有肤浅性,短暂性,匿名性和非人个性等。
[5]2.中国文化重于礼,现代文化重于法社会的不断发展,其复杂性的增长是快速的,所以以何种手段来维系社会的稳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西方文化因为其核心思想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故而其维护社会稳定的手段也有所不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味地依赖法理来治理中国是绝对行不通的。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中国的文化是一种群体性的文化,因此切实地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教导个体如何在自己所处的社会群体中尽量减少摩擦[6],找到自身位置的中庸文化,强调“以和为贵”和“和而不同”,其中“和而不同”的思想观念即是中国文化用以维系社会的准则,它认同差别,承认不同,要求个体面向群众,具有较强的包容性[7]。
此外,当人与人之间出现较大的分歧和矛盾时,则会有以依靠社会舆论,公众观点和自身道德对个体进行由内而外约束的社会制裁体制,这种在价值观中内隐化的社会制裁意识具有全面性和良好的弹性,但是也极易被掌权者所主导。
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今天的中国社会崇尚理性治国。
西方古典主义所代表的理性注重“从社会整体的层面来看待人性,推崇均匀,严谨,庄重,强调形式规范和理性精神,对人强调高雅,用义务和责任来维系人的自然情感。
”[4]这种文化崇尚知识和思想,认为“我思想多久,就存在多久,严格说,我只是一个思想的东西,一个心灵,一个理智或理性”,[8]因此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对理性管理的强烈诉求。
此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社会结构、产业结构均趋于复杂化,社会的发展也需要法律来进行统一管理。
但是,对于与西方文化截然不同的中国文化而言,法律仅仅是维护社会发展的手段而已。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法”等同于“刑”,法代表的是外在的强制力,而非如同西方文化中所代表的内化约束力,因而中国人对于“法”大多是敬而远之的,难以主动以法规为自身的行为准则[8]。
因此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中,人们大多是因为害怕法律的“严厉”而选择遵守,并非内在如同遵守伦理道德一般作为行为准则去执行,又因为随着社会复杂性的逐步提高,个体欲望的不断膨胀使得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伦理观一再受到强大冲击使之约束力被削弱,因此中国社会总体表现出“礼崩乐坏”,和无视法律的约束为了满足私欲而不断打法律“擦边球”的现象,令人担忧。
所以,从中国城市化发展中的价值观和规范手段所表现出的诸多矛盾来看,以西方文化为指导的中国现代城市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适应于中国本身,只有当发展与民族的文化内核相适应时城市化的发展才能够平稳地进行,建立现代城市化中的“中国模式”是必须的选择。
二、现代城市发展的“中国模式”结合中国文化特点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笔者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在文化层面来看,必须在保留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文化特性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特点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发展模式”。
1.吸收多元文化,优化自身首先,虽然西方文化的侵入对于中国发展的影响是格外剧烈的,城市化过程中在文化层面所激起的矛盾是尖锐31··□编辑/齐伟的,但是我们却不能否认西方文化在很多方面是更适合于现代社会发展现状的,所以在中国现代城市化的过程中对于西方经验的吸收利用很有必要。
其实,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异质性文化侵入并产生强烈影响的现象并不是仅此一次。
从十六国时期的五胡乱华,到满清入主中原,都未能中断中国传统文化,相反却是征服者最后被同化、被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吸收了各少数民族的新鲜血液,增加了新的生命活力,这表明中国文化本身即有着强大的同化力,因此我们需要注重的是如何将西方文化逐渐中国化,为中国文化越过近代时期发展滞后的鸿沟创造条件,并让其为中国城市化发展提供动力。
2.法礼同行,共同治理首先,现代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社会分工的细化,这使得社会的复杂性和多维性得以大幅度地提高,因此选用法律治国是必要的。
一方面法律具有客观性和强制性,在面对复杂的社会和因为物质极大丰富而刺激诱导的欲望膨胀时可以很好地予以规范和限制;另一方面,法律是西方文明的基石,它是理性主义最好的代表,在面对全球化的今天,理性冷静地处理问题,治理国家是必须要倡导的。
其次,在中国文化体系中更加注重的是道德说教而不是法律的强制,法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冷冰冰的、机械的治国手段,中国人在相当程度上更容易受到个人判断和理解的影响,道德、礼教能够内部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在根本上解决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