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7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七章-简单几何体练习题
试卷第1页,共6页绝密★启用前第七章 简单几何体练习题数学试卷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一、单选题1.半径为1的球的表面积是( ) A .2πB .4πC .πD .4π32.有下列命题,其中错误命题个数是( )①圆柱是将矩形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体;②过圆锥顶点的截面是等腰三角形;③以直角三角形一边为旋转轴,旋转所得的旋转体是圆锥;④平行于母线的平面截圆锥,截面是等腰三角形.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3.如图,用斜二测画法画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是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则原图形的形状是( )A .B .C .D .4.已知正四棱锥的高为3 )试卷第2页,共6页A .6B .C .2D 5.一个棱柱是正四棱柱的充要条件是( ) A .底面是正方形,有两个侧面是矩形 B .底面是正方形,有两个侧面垂直于底面 C .底面是菱形,且有一个顶点处的三条棱两两垂直 D .每个侧面都是全等矩形的四棱柱6.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则它的母线长和底面半径的比值是( ) A .1B .2C .πD .2π7.如图,已知正三棱柱底面边长4,高为7,一质点从A 出发,沿三棱柱侧面绕行两周到达1A 的最短路线长为( )A .25B .24C .31D .288.某几何体底面的四边形OABC 直观图为如图矩形1111O A B C ,其中116O A =,112O C =,则该几何体底面对角线AC 的实际长度为( )A .6B .C .D .9.圆台上、下底面半径分别是12、 ) A B . C . D 10.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如图所示,以四边形11BCC B 的前面为正前方画出的三视图正确的是( )试卷第3页,共6页A .B .C .D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多面体至少有3个面B .有2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梯形的几何体是棱台C .各侧面都是正方形的四棱柱一定是正方体D .棱柱的侧棱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12.如图所示的是一个五棱柱,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该几何体的侧面是平行四边形B .该几何体有七个面C .该几何体恰有十二条棱D .该几何体恰有十个顶点13.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的所有顶点均在一个球的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是( ) A .πB .2πC .3πD .4π14.若一个正方体的顶点都在球面上,则该正方体表面积与球表面积的比值是( )试卷第4页,共6页A .2π3B .2πC D 15.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A .12πB .18πC .24πD .36π16.如图,A B C '''是ABC 的直观图,其中1B O C O ''''==,A O ''=,那么ABC 是一个( )A .等边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D .无法确定17.如图所示,给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其中正视图与侧视图都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俯视图为半径等于1的圆.则这个几何体的侧面积与体积分别为( )A .4πB .4πC .2πD .π18.已知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底面边长为211A B BC −的体积为( ) A .12B C .1 D 19.若一个圆柱的母线长等于其底面圆的直径,且该圆柱的体积为16π,则该圆柱的母线长是( ) A .4B .3C .2D .1试卷第5页,共6页20.棱长都是1的三棱锥的表面积为( ) A B .C .D .第II 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21.圆柱的底面半径为1,高为2,则其表面积为______.22.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绕BC 旋转形成一个圆柱,则该圆柱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_.23.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将其复原为正方体后,互相重合的点是_______.①A 与B ②D 与E ③B 与D ④C 与F24.如图,若斜边长为A B C '''(B '与O '重合)是水平放置的ABC 的直观图,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25.如图是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________.三、解答题试卷第6页,共6页26.如图,四面体−P ABC 的各棱长均为3,求它的表面积.27.圆锥底面积为3π,母线与底面所的成角为60︒,求它的体积.28.如图,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截去三棱锥A 1-ABD ,求剩余的几何体A 1B 1C 1D 1-DBC 的表面积.29.如图,正方形O A B C ''''的边长为a ,它是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则它的原图形OABC 的周长是多少?30.已知棱长为5,底面为正方形,各侧面均为正三角形的四棱锥S ABCD −.(1)求它的表面积; (2)求它的体积.答案第1页,共9页参考答案:1.B【分析】利用球的表面积公式直接求解即可.【详解】球的半径1R =,∴该球的表面积24π4πS R ==. 故选:B. 2.C【分析】由圆柱、圆锥的结构特征逐一分析四个命题得结论.【详解】解:①圆柱是将矩形以一边为轴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体,故①错误; ②过圆锥顶点的截面是等腰三角形,故②正确;③以直角三角形一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所得的旋转体是圆锥,故③错误; ④平行于母线的平面截圆锥,截面不是等腰三角形,是抛物线,故④错误.∴其中错误命题个数为3. 故选:C . 3.A【分析】根据斜二测画法规律,平行于y 轴的线段长度是原长的一半即可判断. 【详解】在直观图中,其一条对角线在y 所以在原图形中其中一条对角线必在y 轴上,且长度为 故选:A . 4.C【分析】直接利用棱锥的体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根据棱锥的体积公式得该棱锥的体积为1323=故选:C. 5.C【分析】由正四棱柱的定义及几何特征,结合充要条件的概念,依次判断即可.【详解】若底面是正方形,有相对的两个侧面是矩形,另外两个侧面是不为矩形的平行四边形,则棱柱为斜棱柱,故A 不满足要求;若底面是正方形,有相对的两个侧面垂直于底面,另外两个侧面不垂直于底面,则棱柱为斜棱柱,故B 不满足要求;若底面是菱形,且有一个顶点处的三条棱两两垂直则底面为正方形,侧棱与底面垂直,此时棱柱为正四棱柱,反之也成立,故C 满足要求;答案第2页,共9页若每个侧面都是全等矩形的四棱柱,其底面可能不是正方形,故D 不满足要求. 故选:C . 6.D【分析】设圆柱母线l 、半径r ,结合2πl r =即可得结果.【详解】令圆柱母线为l ,底面半径为r ,则2πl r =,故2πlr=.故选:D 7.A【分析】根据正三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求得最短线路长.【详解】正三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底边长为4312⨯=,高为7的矩形,所以绕行两周的最短路线长为225.故选:A 8.B【分析】通过直观图与原图的关系得出A 、C 两点的坐标,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根据四边形OABC 直观图将其还有为平面图形如图:根据直观图与原图的关系可得:116OA O A ==,OD ==112CD OC ==, 则点()6,0A ,(2,C −,AC ∴=故选:B. 9.A【分析】运用圆台体积公式直接计算.【详解】由圆台体积公式知:()()22221ππ121233V h R r Rr =++=++⨯= ;故选:A.答案第3页,共9页10.A【分析】根据三视图的知识确定正确答案. 【详解】由于四边形11BCC B 的前面为正前方, 所以主视图为矩形,左视图为三角形, 俯视图是中间有一条横线的矩形, 所以A 选项正确. 故选:A 11.D【分析】由多面体、棱台、棱柱等几何体的定义逐项判断即可. 【详解】对于A ,多面体至少有4个面,故选项A 错误;对于B ,有2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梯形,但各侧棱的延长线不能交于一点,则该几何体不是棱台,故选项B 错误;对于C ,各侧面都是正方形的四棱柱,可以是底面为菱形的直棱柱,不一定是正方体,故选项C 错误;对于D ,由棱柱定义知,棱柱的各侧棱平行且相等,故侧面是平行四边形,故选项D 正确. 故选:D . 12.C【分析】根据棱柱的定义及性质判断即可.【详解】解:根据棱柱的定义可知,该几何体的侧面是平行四边形,故A 正确; 该五棱柱有七个面,十五条棱,十个顶点,故B 、D 正确,C 错误; 故选:C 13.C【分析】利用正方体外接球的直径为正方体的体对角线,即可求解. 【详解】棱长为1 而正方体的外接球直径即为正方体的体对角线, , ∴该球的表面积为224π4π3πS R ==⨯=⎝⎭故选:C答案第4页,共9页14.B【分析】设正方体边长为a ,根据体对角线为球的直径即可求出球的半径,进而可求解. 【详解】设正方体的边长为a ,则正方体的体对角线d ==, 则正方体的表面积为26a ,球的表面积为224π()3π2d a =,所以该正方体表面积与球表面积的比值是22623ππa a =, 故选:B. 15.A【分析】通过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图形形状,利用三视图的数据,求出几何体的体积即可.【详解】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底面半径为3,母线长为5的圆锥,=4故该几何体体积为2134123V ππ=⨯⨯=.故选:A.16.A【分析】将直观图还原为投影图,分析几何图形的形状.【详解】将直观图还原,则1BO CO ==,AO =ABC 是正三角形. 故选:A. 17.C答案第5页,共9页和体积公式求得结果.【详解】如图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一个圆锥,底面圆的半径1r =,母线2l =,高h =π2πS rl ==侧,体积21π3V r h ==.故选:C . 18.C【分析】根据三棱锥的体积与三棱柱体积的关系求解.【详解】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底面边长为2 棱柱的底面面积为:122⨯棱柱的体积为:3SH . 由三棱锥的体积的推导过程可知:三棱锥11A B BC −的体积为:113133V =⨯=三棱柱.故选:C . 19.A【分析】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即可求解.【详解】解:设圆柱底面半径为R ,则母线长即高为2R ,所以圆柱的体积为2π216πV R R =⋅=,解得2R =,所以母线长为:24R =, 故选:A. 20.A【分析】棱长都是1的三棱锥,四个面是全等的正三角形,求出一个面积即可求得结果. 【详解】因为四个面是全等的正三角形, 1=112S ⨯⨯底面积 则表面积4S =故选:A. 21.6π答案第6页,共9页【分析】直接利用表面积公式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表面积22π2π2π4π6πS r rh =+=+=. 故答案为:6π 22.16π【分析】圆柱的底面半径2r =,母线长2l =,代入公式求值即可. 【详解】该圆柱的底面半径2r =,母线长2l =,所以该圆柱体的表面积为222π2π2π22π2216πS r rl =+=⋅+⋅⋅=. 故答案为:16π. 23.①②④【分析】还原正方体即可解决. 【详解】根据题意,标记下图,还原得由图知,A 与B ,D 与E ,C 与F 重合, 故答案为:①②④ 24.【分析】还原原图,计算面积即可.【详解】在斜二测直观图中, 由A B 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 B ''=2A C ''=,2B C ''=.还原原图形如图:答案第7页,共9页则2AB BC ==,则11222ABC S AB BC =⨯⨯=⨯=△故答案为: 25.2【分析】由三视图可得该几何体为如图所示的直三棱柱,由三视图的数据结合三棱柱的体积公式即可求解.【详解】由三视图可得该几何体为如图所示的直三棱柱,底面为直角三角形,底边长为2,高为1,三棱柱的高为2,故该几何体的体积为112222V =⨯⨯⨯=.故答案为:2. 26.【分析】利用四面体表面积的意义直接计算作答.【详解】因为四面体−P ABC 的各棱长均为3,于是得四面体−P ABC 的四个面是全等的正三角形,所以四面体−P ABC 的表面积22443ABCS S AB ==== 27.3π【分析】由圆锥底面积,可求得底面圆的半径,由母线,底面半径,高组成的直角三角形中答案第8页,共9页求得圆锥的高,即可求得体积.【详解】由圆锥底面积为3π,即23,r r ππ==603h =, 所以圆锥的体积为2133r h ππ=故答案为:3π 282【分析】结合正方体的性质,根据表面积的定义即可求解.【详解】解:由正方体的性质可知1A BD 的等边三角形, 所以1A BD 的面积)12A BDS==2, 所以所求几何体A 1B 1C 1D 1-DBC 的表面积S =1111133A BDBDCA B C D S SS ++2+2132a ⨯3a 2a 2. 29.8a【分析】根据斜二测画法,OA O A ''=,2OB O B ''=,且△OBC 为直角三角形,则可求OC 【详解】∵O A a ''=,对角线O B ''=,如图原图形OABC 中OA O A a ''==,2OB O B ''==,且△OBC 为直角三角形, ∴3OC a ==, ∴原图形周长是2(3a +a )=8a .30.(1)25+; (2)6【分析】(1)四棱锥表面积为四个侧面等边三角形面积和底面正方形面积之和;答案第9页,共9页(2)连接AC 、BD ,AC ∩BD =O ,连接SO ,则SO 为棱锥的高,求出SO ,根据棱锥体积公式即可求解. (1)∵四棱锥S ABCD −的各棱长均为5,底面为正方形,各侧面均为正三角形, ∴它的表面积为222114sin 4552522SA SB ASB AB ∠⨯⋅⋅⋅+=⨯⨯=+(2)连接AC 、BD ,AC ∩BD =O ,连接SO ,则SO 为棱锥的高, 则SO ==2=, 故棱锥的体积2153V =⨯=。
高教版中职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电子教(学)案
【课题】6.1 数列的概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2)掌握数列的通项(一般项)和通项公式.能力目标:通过实例引出数列的定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教学重点】利用数列的通项公式写出数列中的任意一项并且能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数列中的一项.【教学难点】根据数列的前若干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教学设计】通过几个实例讲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项、首项、项数、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讲解数列的通项(一般项)和通项公式.从几个具体实例入手,引出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学生往往不易理解什么是“一定次序”.实际上,不论能否表述出来,只要写出来,就等于给出了“次序”,比如我们随便写出的两列数:2,1,15,3,243,23与1,15,23,2,243,3,就都是按照“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因此它们就都是数列,但它们的排列“次序”不一样,因此是不同的数列.例1和例3是基本题目,前者是利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中的项;后者是利用通项公式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数列中的项,是通项公式的逆向应用.例2是巩固性题目,指导学生分析完成.要列出项数与该项的对应关系,不能泛泛而谈,采用对应表的方法比较直观,降低了难度,学生容易接受.【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从小到大依次取正整数时,cos,….的近似值(四舍五入法),,n a ,.()n N.其中,下角码中的数为项数,1a 表示第由小至大依次取正整数值时,以表示数列中的各项,因此,通常把第n 项【教师教学后记】【课题】6.2 等差数列(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2)理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教学设计】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重点是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难点是通项公式的推导.等差数列的定义中,应特别强调“等差”的特点:d a a n n =-+1(常数).例1是基础题目,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教材中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无限次迭代的过程,所用的归纳方法是不完全归纳法.因此,公式的正确性还应该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例2是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中任一项的巩固性题目,注意求公差的方法.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中含有四个量:,,,,1n a n d a 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三个量,就可以求出另外的一个量. 【教学备品】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教师教学后记】【课题】6.3 等比数列(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2)理解等比数列通项公式.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难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教学设计】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等比数列的定义,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重点是等比数列的定义、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难点是通项公式的推导.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在内容上相类似,要让学生利用对比的方法去理解和记忆,并弄清楚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等比数列的定义是推导通项公式的基础,教学中要给以足够的重视.同时要强调“等比”的特点:q a a nn =+1(常数). 例1是基础题目,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与等差数列一样,教材中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归纳过程实际上也是不完全归纳法,公式的正确性也应该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这一点不需要给学生讲.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中含有四个量:1a ,q ,n , n a , 只有知道其中任意三个量,就可以求出另外的一个量.教材中例2、例3都是这类问题.注意:例3中通过两式相除求公比的方法是研究等比数列问题常用的方法.从例4可以看到,若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则将这三个数设成是aq a qa,,比较好,因为这样设了以后,这三个数的积正好等于,3a 很容易将a 求出.【教学备品】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教师教学后记】【课题】7.1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向量、向量的相等、共线向量等概念;(2)掌握向量、向量的相等、共线向量等概念.能力目标: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运算技能与熟悉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向量的线性运算.【教学难点】已知两个向量,求这两个向量的差向量以及非零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教学设计】从“不同方向的力作用于小车,产生运动的效果不同”的实际问题引入概念.向量不同于数量,数量是只有大小的量,而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教材中用有向线段来直观的表示向量,有向线段的长度叫做向量的模,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数量可以比较大小,而向量不能比较大小,记号“a>b”没有意义,而“︱a︱>︱b︱”才是有意义的.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借助于位移来引入向量的加法运算.向量的加法有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向量的减法是在负向量的基础上,通过向量的加法来定义的.即a -b =a +(-b ),它可以通过几何作图的方法得到,即a -b 可表示为从向量b 的终点指向向量a 的终点的向量.作向量减法时,必须将两个向量平移至同一起点.实数λ乘以非零向量a ,是数乘运算,其结果记作λa ,它是一个向量,其方向与向量a 相同,其模为a 的λ倍.由此得到λ⇔=ab a b ∥.对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要特别注意“非零向量a 、b ”与“0λ≠ ”等条件. 【教学备品】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教 学 过 程教师 行为 学生 行为 教学 意图 时间 *揭示课题7.1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如图7-1所示,用100N ①的力,按照不同的方向拉一辆车,效果一样吗?图7-1介绍 播放 课件引导 分析了解 观看 课件 思考 自我 分析从实例出发使学生自然的走向知识点0 3AB.也可以使用小写英文字母,印刷用黑体表示,记作手写时应在字母上面加箭头,记作a.aAB的模依次记作AB.模为零的向量叫做,零向量的方向是不确定的.模为AB与MN,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两个向量的方向相同;向量CD与PQ所在的直线平行,两个AB与MN,方向相同,模相等;平HG与TK,方向相反,模相等.我们所研究的向量只有大小与方向两个要素.的模相等并且方向相同时,称向量= b.也就是说,种性质的向量叫做自由向量.AB= MN,GH= -TK.DA 相等的向量;DC 的负向量;)找出与向量AB 平行的向量要结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分析.两个向量相等,它们必须是方向相同,模相等;两个向量互为负向量,它们必须是方向相反,模相等;两个平行向量的方向相同或相反.CB =DA ;BA =DC -,CD DC =-;BA //AB ,DC //AB ,CD //AB .强化练习如图,∆ABC 中,D 、E 、F 分别是三边的中点,试写EF 相等的向量;AD 共线的向量OC 相等的向量;OC 的负向量;A D E (练习题FABOC共线的向量.AC叫做AB与位BC的和AC=AB+BC.aa bAB=a, BC=b,AC叫做向量a+b ,即AB+BC=AC(7.求向量的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上述求向量的和的方三角形法则.可以看到:依照三角形法则进行向量的加法运算,运算的结果仍然是向量,叫做AD=BC,AB+AD=AB+BC=AC这说明,在平行四边形AC所表示的向量就是AB与AD的和.这种求和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不适用于共线向量,可以验证,向量的加法具有以下的性质:a)= 0;总结归纳AB表示船速,AC为水流速度,由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AD是船的实际航行速度,显然22AD AB AC=+=12又512tan =∠CAD ,利用计算器求得即船的实际航行速度大小是流方向)的夹角约6723'︒.过程行为行为意图间图7-12 讲解说明思考求解反复强调62*运用知识强化练习练习7.1.21.如图,已知a,b,求a+b.2.填空(向量如图所示):(1)a+b =_____________ ,(2)b+c =_____________ ,(3)a+b+c =_____________ .3.计算:(1)AB+BC+CD;(2)OB+BC+CA.启发引导提问巡视指导思考了解动手求解可以交给学生自我发现归纳65(图1-15)bbaa (1)(2)第1题图=OA,b OB,则-=+-+=+=.OA OB OA OB OA BO BO OA BA()=-=BA(7.OA OB观察图7-13可以得到:起点相同的两个向量a、b,-b仍然是一个向量,叫做a与b的差向量,其起点是减的终点,终点是被减向量a的终点过 程行为行为 意图 间解 如图7-14(2)所示,以平面上任一点O 为起点,作OA =a ,OB =b ,连接BA ,则向量BA 为所求的差向量,即 BA = a -b .【想一想】当a 与 b 共线时,如何画出a -b .说明领会 思考 求解注意 观察 学生 是否 理解 知识 点70*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1.填空:(1)AB AD -=_______________,(2)BC BA -=______________, (3)OD OA -=______________.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AB = a ,AD = b ,试用a , b 表示向量AC 、BD 、DB .启发 引导 提问 巡视 指导思考 了解 动手 求解可以 交给 学生 自我 发现 归纳72*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观察图7-15可以看出,向量OC 与向量a 共线,并且OC =3a .质疑思考引导启发BbOaAba(1)(2)图7-14过 程行为行为 意图 间 类似,因此,实数运算中的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变形,可直接应用于向量的运算中.但是,要注意向量的运算与数的运算的意义是不同的.仔细 分析 讲解 关键 词语理解 记忆引导 启发 学生 得出 结论78*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例6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O 为两对角线交点如图7-16,AB =a ,AD =b ,试用a , b 表示向量AO 、OD .分析 因为12AO AC =,12OD BD =,所以需要首先分别求出向量AC 与BD .解 AC=a +b ,BD =b −a ,因为O 分别为AC ,BD 的中点,所以1122==AO AC (a +b )=12a +12b , OD =12BD =12(b −a )=−12a +12b . 例6中,12a +12b 和−12a +12b 都叫做向量a ,b 的线性组合,或者说,AO 、OD 可以用向量a ,b 线性表示.强调 含义说明思考 求解 领会注意 观察 学生 是否 理解 知识 点图7-16OA,使OA=12AB的模依次记作AB.a与向量的模相等并且方向相同时,称向量相等,记作计算:AB+BC+CD;(OB+BC+CA.活动探究读书部分:教材【教师教学后记】【课题】7.2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向量坐标的概念,了解向量加法、减法及数乘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2)了解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的坐标形式.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应用向量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向量线性运算的坐标表示及运算法则.【教学难点】向量的坐标的概念.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是突破难点的关键.【教学设计】向量只有“模”与“方向”两个要素,为了研究方便,我们首先将向量的起点放置在坐标原点(一般称为位置向量).设x轴的单位向量为i,轴的单位向量为j.如果点A的坐标为(x,y),则OA x yi j,=+将有序实数对(x,y)叫做向量OA的坐标.记作OA=(x,y).例1是关于“向量坐标概念”的知识巩固性例题.要强调此时起点的位置.让学生认识到,当向量的起点为坐标原点时,其终点的坐标就是向量的坐标.例2是关于“向量线性运算的坐标表示”的知识巩固性例题.要强调与公式的对应.在研究起点为坐标原点的向量的基础上,利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介绍起点在任意位置的向量的坐标表示,向量的坐标等于原点到终点的向量的坐标减去原点到起点的向量的坐标,由此得到公式(7.8).数值上可以简单记为:终点的坐标减去起点的坐标.例3是关于“起点在任意位置的向量的坐标表示”的巩固性例题.要强调“终点的坐标减去起点的坐标”.【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意图时间*揭示课题7.2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创设情境兴趣导入【观察】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的单位向量为i, y轴的单位向量为j,OA为从原点出发的向量,点A的坐标为(2,3)(图7-17).则图7-172OM=i,3ON=j.由平行四边形法则知介绍质疑引导了解思考从实例出发使学生自然的走向知识点2OA OM ON =+=+i 可以看到,从原点出发的向量,其坐标在数值上与向量终点的i +=OM x 22,)x y (如图(x ,y )2212(()(i =-==-+AB OB OA x x x y 由此看到,对任一个平面向量, 使得(2,3)=OA )所示,起点为原点,终点为(,=OM x .)所示,起点为2(=-AB x x ,典型例题-19所示,用并写出它们的坐标.OM +MA (5,3)=a (4,3)=-b过 程行为 行为 意图 间【想一想】观察图7-19,OA 与OM 的坐标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例2 已知点(2,1)(3,2)-P Q ,,求PQQP ,的坐标. 解 (3,2)(2,1)(1,3),=--=PQ (2,1)(3,2)(1,3)=--=--QP .引领 讲解 说明主动 求解会15*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1. 点A 的坐标为(-2,3),写出向量OA 的坐标,并用i 与j 的线性组合表示向量OA .2. 设向量34a i j =-,写出向量a 的坐标. 3. 已知A ,B 两点的坐标,求AB BA ,的坐标. (1) (5,3),(3,1);-A B (2) (1,2),(2,1);A B (3) (4,0),(0,3)-A B . 提问 巡视 指导思考 口答及时 了解 学生 知识 掌握 得情 况20*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图7-19过 程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观察】观察图7-20,向量(5,3)OA =,(3,0)OP =,(8,3)OM OA OP =+=.可以看到,两个向量和的坐标恰好是这两个向量对应坐标的和.质疑 引导 分析思考 参与 分析引导启发学生思考27*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新知识】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11(,)x y =a ,22(,)x y =b ,则 1122()()x y x y +=+++a b i j i j1212()()x x y y =+++i j .所以1212(,)x x y y +=++a b . (7.6)类似可以得到1212(,)x x y y -=--a b . (7.7)总结 归纳思考 归纳带领 学生 总结图7-20。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平面向量的数乘运算》课件
4.13122a+8b-4a-2b=________.
2b-a [13122a+8b-4a-2b =16(2a+8b)-13(4a-2b) =13a+43b-43a+23b=2b-a.]
实数 λ 与向量 a 可作数乘,但实数 λ 不能与向量 a 进行加、减运 算,如 λ+a,λ-a 都是无意义的.还必须明确 λa 是一个向量,λ 的 符号与 λa 的方向相关,|λ|的大小与 λa 的模长有关.
共线 [d=6a-2b=2(3a-b)=2c, 所以向量 c 与 d 共线.]
向量数乘的运算律
①λ(μa)=(λμ)a; ②(λ+μ)a=λa+μa; ③λ(a+b)=λa+λb.
2.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有( )
①(-7)6a=-42a;②7(a+b)-8b=7a+15b;
③a-2b+a+2b=2a;④4(2a+b)=8a+4b.
跟踪训练1 计算:
(1)6(3a-2b)+9(-2a+b); 解 原式=18a-12b-18a+9b=-3b. (2)123a+2b-23a-b-7612a+37b+76a; 解 原式=123a-23a+2b-b-7612a+12a+37b
=1273a+b-76a+37b =76a+12b-76a-12b=0.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C [①③④正确.]
例1 计算:
(1)(-3)×4a; (2)3(a+b)-2(a-b)-a; (3)(2a+3b-c)-(3a-2b+c). 解 (1)原式=(-3×4)a=-12a; (2)原式=3a+3b-2a+2b-a=5b; (3)原式=2a+3b-c-3a+2b-c=-a+5b-2c.
OA
B
C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7.1《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ppt课件3
解:AC AB AD a b,DB AB AD a b,
MA 1 AC 1 a b 1 a 1 b,
2
2
22
MB 1 AC 1 a 1 b,
2
22
MD MB 1 DB 1 a 1 b.
2
22
一般地,a b叫做a,b的一个线性组合, 如果l a b,则称l可以用a,b线性表示。
1.向量加法三角形法则:
b 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o.
特点:首尾顺次连,起点 指终点
b
a
O.
B
a+b
a+b
A
B
A
C
2.向量加法平行四边形法则: 特点:起点相同,对角为和
15
复习2:向量的减法
如图,已知向量a和向量b,作向量a-b.
b
a
a
b
o.
B
向量减法三角形法则:
a-b A
特点:平移同起点,方向指被减 16
探究新知: 已知非零向量 a ,作出a a a ,你能发现什么?
b B
BA = a − b .
观察图可以得到:起点相同的
两个向量 a ,b 其差 a- b仍然是一
个向量,其起点是减向量 b 的终点, 终点是被减向量 a 的终点.
思考:当a,b共线时,如何画出a-b? 试一试::练习册第22页第3题;第24页第3题。
复习1:向量的加法
如图,已知向量a和向量b,作向量a+b.
2019/7/3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5
thank
you!
2019/7/31
中职数学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练习册答案
第五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5.1实数指数幂习题答案练习5.1.11.(1);(21(31(412.(1)1410;(2)1272⎛⎫⎪⎝⎭;(3)545.6;(4)45a-.3.(1)2.280; (2)0.488; (3)0.577. 练习5.1.21.(1)52a;(2)25a.2.(1)23125; (2)433.3.(1)16a; (2)2969ab.4.(1)0.033; (2)21.702. 习题5.1A组1.(1) 1; (2)18-;(3)4181x;(4)3x.2.(1)12310⎛⎫⎪⎝⎭; (2)431.5;(3;(4.3.(1)0.5; (2)116332;(3)433;(4)6.4.(1)3122a b-;(2)21343a b-.5.(1)0.354; (2)2.359; (3)39.905; (4)64.000. B组1.(1)4325;(2)109100.2.(1)0.212; (2)8.825. C 组约48.4%.提示:P=(12)6 0005 730≈0.484.5.2指数函数习题答案 练习5.2 1.(1)2.531.8 1.8<;(2)470.50.5-<.2.(1) ()(),00,-∞+∞; (2)R .习题5.2 A 组1.(1) > ; (2)> ; (3)>.2.(1) ()(),11,-∞+∞ ;(2)R .3.(1)2.531.9 1.9<;(2)0.10.20.80.8--<.4.略.5.a=3. B 组1.()1,11,2⎛⎫+∞ ⎪⎝⎭.2.19 . 提示:由()1327f =得13a =,()211239f ⎛⎫== ⎪⎝⎭. 3.(1)(,3⎤-∞⎦ ; (2))()1,22,⎡+∞⎣.4.256.提示:15分钟1次,2小时分裂8次,则82256y ==(个).C 组1.约161 km 2. 提示:()5100110%161+≈(km 2). 2.约512元. 提示:()31000120%512-≈(元).5.3对数习题答案 练习5.3.1 1.(1)2log 164=; (2)0.5log 0.1253=; (3)log 518=x.2.(1)0.1-1=10; (2)348127=; (3)415625-= . 3.(1)4; (2)1; (3)0; (4)1. 4.(1)0.653; (2)2.485; (3)-0.106. 练习5.3.21.(1)1lg 3x ;(2)lg lg lg x y z ++; (3)111lg lg lg 243x y z +-.2.(1)19. 提示:7522log 4log 272519+=⨯+=; (2)2. 提示:2ln 2e =111lg lg lg 243x y z +-. 3.32a b + .提示:()2311133ln 108ln 232ln 23ln 3ln 2ln 322222a b =⨯=+=+=+. 习题5.3 A 组1.(1)2log 7x = ; (2)116 ; (3)22.2.(1)13lg lg 2x y +; (2)3lg 3lg 3lg x y z +-; (3)4lg 2lg y x - . 3.(1)-3 ; (2)-4 ; (3)13.4.0.805. B 组1.(1)7. 提示:3434333log 33log 3log 3347⨯=+=+=.(2)12 ;(3)2. 2. 5. 提示:()lg 31a a -=,(3)10a a -=,2a =-(舍)或5a =. 3.(1)a+b. 提示:lg 23lg 2lg 3a b ⨯=+=+. (2)b-a. 提示:lg 3lg 2b a -=-. 4.0. 提示:()2lg 5lg 210+-=.C 组约2 100多年前.提示:125730log 0.7672193t =≈,所以马王堆古墓约是2 100多年前的遗址.5.4对数函数习题答案 练习5.4 1.(1) (),2-∞;(2)()0,1(1,)+∞ ; (3)2,3⎛⎫-∞ ⎪⎝⎭ ;(4))1,⎡+∞⎣. 2.(1)lg7<lg7.1; (2)0.1lg 5<0.1lg 3; (3)23log 0.5>23log 0.6 ; (4)ln 0.1<ln 0.2.习题5.4 A 组1.(1) 1,2⎛⎫-∞ ⎪⎝⎭ ; (2)()0,1; (3)(1,2⎤⎦; (4)()1,+∞. 2. 1. 提示:()99lg 1001f =-=2-1=1. 3.()(),03,-∞+∞ .4.(1)22log 5log 9< ; (2)1133log 0.4log 0.7>;(3)56log 6log 5> ; (4)0.55log 0.6log 0.7>. 5.()2,+∞. 6.()4,+∞. B 组 1.(1)()(),11,-∞-+∞ ; (2)(1,2⎤⎦; (3)()()2,33,+∞.2.b>a>c.3.a<b. C 组正常. 提示:()8lg 4.010lg 48lg 108lg 480.6027.398pH -=-⨯=--=-≈-=.5.5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应用习题答案 练习5.51.约1 697.11万吨.提示:()515001 2.5%1697.11+≈. 2.约18.87万元.提示:()2010018%18.87-≈.3.约5年.提示:()100110%60x-=. 4.2059年.提示:()7510.7%100x+=. 习题5.5 A 组1.13年.提示:()1000120%10000x +≥.2.()()3001 2.5%xy xN +=+∈ .3.171.91.提示:2023年GDP 为()390017%1102.54+≈. B 组1.2030年 .提示:设第n 年年底该企业的产值可以达到260万元,则()202013017.5%260n -+=.2.300只. 提示:由题知当x=1时y=100,得a=100;当x=7时82100log 300y ==.3.约147万件. C 组 略. 复习题5 A 组一、1.C . 2. B. 3.D. 4.A. 5.C. 6.C. 7.D. 8. D. 9.B. 10.B. 11.C. 12.B. 13.A. 14.A. 15.B. 二、16.347-. 17.-3. 18. 4.5. 19.-4.20.51log 2<125-<125.三、21. 19.22. 略.23.(1)1; (2)-2.24.(1)23-; (2). 25.(1)(),1-∞; (2)R . 26. 34.87万元. B 组 1. (1)()(),01,-∞+∞ ; (2)()0,100.2. )4,⎡+∞⎣ .3.1,2⎛⎤-∞ ⎥⎝⎦ . 4.13,44⎡⎤⎢⎥⎣⎦.5.(1)()()*1xy a r xN =+∈;(2)1 117.68元.提示:()510001 2.25%1117.68+≈.6.0,120⎡⎤⎣⎦.提示:因1211010lg IL -=,令1I =得12110lg 10120L ==,令1210I -=得110lg 10L ==.所以人听觉的声强级范围为0,120⎡⎤⎣⎦.第六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6.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习题答案 练习6.11.M (-2,4);N(1,1); P(2,-2); Q(-1,-2).2.(1)AB =线段AB 的中点坐标(11,122);(2)5CD =,线段CD 的中点坐标(15,12);(3)5PQ =,线段PQ 的中点坐标(0,12).3.(1)中点D 的坐标(1,1);(2)中线AD .4.AB b =-,线段AB 的中点坐标(3333,22a b a b++). 习题6.1 A 组1.(1)AB =(2)5AB =,BC =AC =;(3)线段AB 的中点坐标(1,-1);(4)AB =线段AB 的中点坐标(111,122-).2.点P (2+)或P (2-).3.2PQ a=,线段PQ 的中点坐标(0,b ).4.点P 2的坐标为(6,1).5.2,AB AC BC ==,根据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可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B 组 1. m=4,n=1.2.点B 的坐标(-4,5).3.顶点C 的坐标(0,0,.4.顶点A (6,5),顶点B (-2,3),顶点C (-4,-1). C 组 略.6.2直线的方程习题答案 练习6.2.1 1.2.(1)斜率为-1,倾斜角为4;(2)斜率为3;(3)斜率为56π.3.实数a =4.实数m=-1. 练习6.2.21.(1)1,4π;(23π;(3)2,3. 2.点A (2,3)在直线122y x =+上,点B (4,2)不在直线122y x =+上.3.(1)34(1)y x -=-;(2)55(2)y x +=-;(3)y x -=.4.(1)24y x =-+;(2)3y =+;(3)112y x =+;(4)1y x =-.5.4y -=;4y =+. 练习6.2.31.132y x =--.2.(1)2,230x y -+=;(2)23-,2340x y ++=.3.(1)A=0,B ≠0,C ≠0; (2)B=0,A ≠0,C ≠0.4.(1)37130x y +-=;(2)30y +=.5.30x y -+=,X 轴上的截距为-3,Y 轴上的截距为3. 习题6.2A 组1.(1)3-;(2)1,4π. 2.(1)210x y -+=;(2)3y =-;(3)430x y -+=. 3.(1)23,43;(2)1,3;(3)5,-12. 4.(1)A ≠0,B ≠0,C=0;(2)A=0,B ≠0,C=0;(3)A ≠0,B=0,C=0. 5.420x y +-=或420x y ++=. B 组1.实数52m =-.2.实数m=3,n=-8.3.(1)330x y +-=;(2)770x y -+=.4.(1)AB 边斜率为14,AC 边所在直线的斜率为1,BC 边所在直线的斜率为12-,AB 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470x y -+=;AC 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10x y -+=;BC 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2100x y +-=. (2)BC 边中线所在直线的斜率为12,AB 边中线所在直线的斜率不存在,AC 边中线所在直线的斜率为0,BC 边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230x y -+=;AB 边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3x =;AC 边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3y =. C 组 略.6.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习题答案 练习6.3.11. (1)平行;(2)重合;(3)重合;(4)平行.2.(1)12-;(2)20x y -+=;(3)360x y --=.3.x =1. 练习6.3.21.(1)相交,交点坐标(194,3-);(2)相交,交点坐标(4,-5);(3)不相交.2.(1)不垂直;(2)垂直;(3)不垂直;(4)垂直.3.20x y +-=.4.32120x y +-=. 练习6.3.31.(1;(2)0;(3)5.2.m=-3或m=7.3.习题6.3 A 组1.(1)相交;(2)平行,重合;(3)垂直.2.(1)平行;(2)垂直;(3)相交;(4)垂直.3.(1)相交,交点坐标(18,58);(2)不相交,平行;(3)相交,交点坐标(14,14); (4)相交,交点坐标(315-,435).4.10x y -+=.390y ++-=.6.(1)95;(2)0;(3)25.7.2. B 组 1.实数32a =.2.实数m=-2或m=12. 3.实数m=4,n=2.6.4 圆习题答案 练习6.4.11.(1)221x y +=;(2)22(1)9x y +-=;(3)22(3)4x y -+=;(4)22(2)(1)45x y -++=.2.(1)圆心坐标为(0,0)半径为4;(2)圆心坐标为(1,0)半径为2;(3)圆心坐标为(0,-3)半径为3;(4)圆心坐标为(2,1;(5)圆心坐标为(-1,3)半径为5. 3.22(1)(3)25x y ++-=. 练习6.4.21.(1)圆心坐标为(2,0)半径为2;(2)圆心坐标为(0,-2)半径为3;(3)圆心坐标为(3,-1)半径为4;(4)圆心坐标为(-1,32.2284160x y x y +-++=.3.是圆的方程,圆心坐标为(2,-1),. 习题6.41.(1)22(3)(1)16x y -++=,226260x y x y +-+-=;(2)(-1,3.2.(1)(-3,2;(2)(2,0),2.3.22(3)(9x y -+-=.4.226670x y x y +-+-=.5.是圆的方程,圆心坐标为(4,-1),半径为1. B 组1.2220x y x y +--=.2.0a =或8a =.3.K <34,圆心坐标为(8,2),半径为√68−2k . C 组 略.6.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习题答案 练习6.51.(1)2;(2)1.2.(1)1,不存在;(2)2,不存在,0;(3)1,0.3.(1)相切;(2)相离;(3)相交.4.y =2,x =3.5.8. 习题6.5 A 组 1.1,2,0.2.224640x y x y +-++=.3.(1)相切;(2)相交;(3)相交.4.当1b =时,直线与圆相切;当11b <当1b >或1b <-. 5.4x -3y -25=0,34250x y +-=. B 组1.22(3)(4)8x y -+-=.2.当6k =±时,直线与圆相切;当6k <-6k >+时,直线与圆相交;当66k -<<+时,直线与圆相离.切线方程为(620x y +-+=和(620x y --+=.4.k <1或k >13. C 组 略.6.6直线与圆的方程应用举例习题答案 练习6.61.(12,03-).2.x 2+(y -20.19)2=12.992.3.建立直角坐标系,A (-10,0),B (10,0)D (-5,0),E (5,0).设圆的方程为222()()x a y b r -+-=,得a =0,b =-10.5,r =14.5,将D 点横坐标-5代入方程得3.1y =,因为3 m<3.1 m ,因此船可以通过. 习题6.6 A 组 1.M (4,0). 2.3240x y ++=.3. 第二根支柱的长度约为4.49 m. B 组1.10x y --=.2.入射光线所在的直线方程为12510x y +-=,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方程为12510x y --=.3.(1)会有触礁可能;(2)可以避免触礁. C 组 略. 复习题6 A 组一、1.B. 2.D. 3.B. 4.C. 5.B. 6.B. 7.D. 8.B. 二、9.5. 10.-1. 11.(0,0). 12.0. 13.2.三、14(1)(-2,-1);(210y -+=. 15.(1)20x y +-=;(2)22(2)2x y -+=. 16.x 2+(y -1)2=1.17.(1)(1,2),2;(2)34y x =,0x =. 18.2.19.是圆的方程,圆心坐标为(2.5,2),圆的半径为1.5. B 组1.(1)20x y +-=;(2)1.2.(1)m=4;(2)x 2+(y -4)2=16.3.(1)点A 的坐标(7,1),点B 的坐标(-5,-5);(2)15.4.解:我们以港口中心为原点O ,东西方向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圆的方程为22230x y +=,轮船航线所在的直线方程为472800x y +-=;如果圆O 与直线有公共点,则轮船有触礁危险,需要改变航向;如果圆O 与直线无公共点,则轮船没有触礁危险,无需改变航向.由于圆心O (0,0)到直线的距离为30d =>,所以直线与圆O 没有公共点,轮船没有触礁危险,不用改变航向.第七章 简 单 几 何 体7.1多面体八、习题答案 练习7.1.1 1.略.2.(1)√;(2)√;(3)√; (4)√.3.)(侧2cm 60=S , S 表=73.86(cm 2), ()3320cm V =.4. 2a 22=表S ; 36a V =. 练习7.1.21.2.3.练习7.1.3 1.略.2.()2cm 34=侧S , ()3234cm V =. 3.(1)()()2cm 41939+=表S , ()3233cm V =;(2)习题7.1 A 组1.(1)Q M N P ⊆⊆⊆;(2) 2 ;(3) 4.2. S 侧=296()cm .3. 33)4V cm =.4. S 表=212()cm , 3)V =.5. S 侧2a =.6. 31)2V cm = . B 组1.S 表=(24a + , 33V a =. 2. ()372V cm =.3.4.C 组20+,S 表=122524202⨯⨯+⨯⨯⨯=+7.2旋转体习题答案 练习7.2.11. (1)√;(2)×;(3) ×.2. S 表=228()cm π, 320()V cm π=.3. S 侧=2100()cm π,3250()V cm π=.4. 2种;表面积不相等;体积不相等. 练习7.2.2 1.略.2.(1)×;(2)×;(3)√.3.38()V cm π=.4.310()3V cm π=. 5.S 表=236()cm π,316()V cm π=.6.6()L cm =, )h cm =. 练习7.2.31.(1)√;(2)√;(3)√.2.S 表=236()cm π, 336()V cm π=.3.16倍; 64倍.提示:设原球的半径为r ,S原=24r π , V 原343r π=,则现半径为R=4r ,S 现=222441664R r r πππ=⨯=,V 现=333444(4)64333R r r πππ=⨯=⨯,S 现=16S 原,V 现=64V 原. 4.4 cm. 习题7.2 A 组1. (1)26()cm π;(2)()343cm π;(3)236()cm π , 336()cm π ;(4) 8∶27.2. 2316()V cm π=.3. S 表=264()cm π,3128()3V cm =. 4. S 表=264()cm π,3256()3V cm π=. 5. 24 cm. B 组 1. 390 g. 2. (1)75()8h cm =;(2)不会溢出. 3.约4.49 cm. C 组粮囤的容积为49π+343√372π,最多能装稻谷约103 420 kg.提示:由题知圆锥的底面半径7()2r m =,高)h m =,故粮囤的容积V=V 圆柱+V 圆锥=2271774232649ππππ⎛⎫⎛⎫⨯⨯+⨯ ⎪ ⎪⎝⎭⎝⎭=+所以所装谷物质量为4957510342072ππ⎛⎫+⨯≈ ⎪ ⎪⎝⎭kg.7.3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习题答案练习7.31.2.略.3.4.5.略.习题 7.3A 组1.俯视图,主视图,左视图.2.C.3.4.(1)(2)B 组1.2.C 组俯视图复习题7 A 组一、 1.B. 2.D. 3.C. 4.A. 5.C. 6.C.二、7. 312a .8. S 表= (236()cm +,3)V cm =. 9. 4 cm.三、10. S侧= (()2384cm +,31152()V cm =.提示:由S 底=72 cm 2得AB=BC=12cm ,AC=.S 侧= ((()22416384cm +⨯=+,372161152()V cm =⨯=.11. S 侧= S π,4SV π=.提示: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 ,则高为2r ,由题知S =4r 2,得2r =,S侧=222444Sr r r S ππππ⋅===,2322284S S V r r r ππππ=⋅==⋅=.12. 3288()V cm π= 或3192()V cm π=.13.14.B 组 1. C.2. 1 004.8(cm 3). 提示:223851004.8()V r h cm ππ==⨯≈.3.34 .提示:设球的半径为2r =,所以截面圆的面积)2213s r ππ==,大圆的面积:()2224s r r ππ==.所以截面圆的面积与大圆的面积之比为34.4.(1)方案一,体积31400()V m π= .提示:仓库的半径r=10m ,h=4m ,则2311400()V r h m ππ==.方案二,体积 32288()V m π= .提示:仓库的半径r=6m ,h=8m ,则2322288()V r h m ππ==.(2)方案一,墙面建造成本80πa 元.提示:墙面建造成本112210480y r ha a πππ==⨯⨯=(元).方案二,墙面建造成本96πa 元.提示:墙面建造成本22226896y r ha a πππ==⨯⨯=(元).(3)方案一更经济.提示:由(1)(2)知1212,V V y y ><,即方案一体积大,可以储藏的粮食多、墙面建造面积小,用材少、成本低,所以选择方案一更经济.第八章概率与统计初步8.1随机事件习题答案练习8.1.11.必然事件:(1);不可能事件:(2)(5);随机事件:(3)(4).2. Ω={0,1,2},随机事件:(1)(2);不可能事件:(3);必然事件:(4).3. Ω={(书法,计算机),(计算机,陶艺),(书法,陶艺)},3个样本点.4.略.练习8.1.21.0.125.2.(1)(2)0.55.3.不是必然事件.习题8.1A组1. 不可能事件:(1); 随机事件:(3); 必然事件:(2)(4).2.(1)Ω={0,1,2};(2)A包含样本点为“没有硬币正面向上”和“只有一枚硬币正面向上”.3.0.7.4.5.(1)(2)0.949.B组1.(1)正确;(2)错误;(3)错误.2.(1)随机事件;(2)不可能事件;(3)必然事件.3.(1)(2)0.080.C组第二种解释是正确的.8.2古典概型习题答案练习8.21.0.22.(1)(2)是古典概型,(3)不是古典概型.3.1 2 .习题8.2A组1.不是古典概型.2.1 3 .3.1 2 .4.1 13.5.1 2 .6.(1)15;(2)35.B组1.1 5 .2.(1)310;(2)12;(3)710.3.(1)12;(2)16;(3)56.C组略.8.3概率的简单性质习题答案练习8.31.(1)是互斥事件;(2)(3)不是互斥事件.2.0.762.3.2 3 .习题8.3 A组1.3 10.3.0.25.4.(1)(2)(3)不是互斥事件;(4)是互斥事件.5.0.8.6.2 3 .B组1.0.3.2.0.93.3.(1)136;(2)16;(3)518.C组略.8.4抽样方法习题答案练习8.4.11.总体是300件产品;样本是50件产品;样本容量是50。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7
当 0 时,有
a ∥ b x1y2 x2 y1 0. (7.9)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例4 设 a (1,3),b (2,,6)判断向量a、 b是否共线.
解 由于 3×2−1×6=0, 故由公式(7.9)知,a ∥ b , 即向量a、 b共线.
AB OB OA (x2i + y2 j) (x1i + y1 j) (x2 x1)i ( y2 y1) j.
y M(x,y)
j Oi
图7-18(1)
y
A
B 向量的坐标等
j
于原点到终点的
向量的坐标减去
x
O
i
原点到起点x 的向
量的坐标.
图7-18(2)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由此看到,对任一个平面向量a,都存在着一对 有序实数 (x, y), 使得 a xi yj .有序实数对 (x, y)
OA 2,3
=-2i 3 j.
2. 设向量 a 3i 4 j,写出向量e的坐标.
a 3, 4.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已知A,B两点的坐标,求 AB,BA 的坐标.
(1) A(5,3), B(3, 1); (2) A(1, 2), B(2,1);
(3)A(4,0), B(0, 3). (1) AB (2,4), BA (2,4); (2) AB (1,1), BA (1,1); (3) AB (4,3), BA (4,3).
叫做向量a的坐标,记作 a (x, y).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7-19所示,用x轴与y轴上的单位向量i、j表示 向量a、b, 并写出它们的坐标.
高教版中职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电子教案
【课题】6.1 数列的概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2)掌握数列的通项(一般项)和通项公式.能力目标:通过实例引出数列的定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教学重点】利用数列的通项公式写出数列中的任意一项并且能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数列中的一项.【教学难点】根据数列的前若干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教学设计】通过几个实例讲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项、首项、项数、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讲解数列的通项(一般项)和通项公式.从几个具体实例入手,引出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学生往往不易理解什么是“一定次序”.实际上,不论能否表述出来,只要写出来,就等于给出了“次序”,比如我们随便写出的两列数:2,1,15,3,243,23与1,15,23,2,243,3,就都是按照“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因此它们就都是数列,但它们的排列“次序”不一样,因此是不同的数列.例1和例3是基本题目,前者是利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中的项;后者是利用通项公式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数列中的项,是通项公式的逆向应用.例2是巩固性题目,指导学生分析完成.要列出项数与该项的对应关系,不能泛泛而谈,采用对应表的方法比较直观,降低了难度,学生容易接受.【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从小到大依次取正整数时,cosN)下角码中的数为项数,a1【教师教学后记】【课题】6.2 等差数列(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2)理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难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教学设计】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重点是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难点是通项公式的推导.等差数列的定义中,应特别强调“等差”的特点:d a a n n =-+1(常数).例1是基础题目,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教材中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无限次迭代的过程,所用的归纳方法是不完全归纳法.因此,公式的正确性还应该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例2是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中任一项的巩固性题目,注意求公差的方法.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中含有四个量:,,,,1n a n d a 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三个量,就可以求出另外的一个量. 【教学备品】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教师教学后记】【课题】6.3 等比数列(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2)理解等比数列通项公式.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难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教学设计】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等比数列的定义,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重点是等比数列的定义、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难点是通项公式的推导.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在内容上相类似,要让学生利用对比的方法去理解和记忆,并弄清楚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等比数列的定义是推导通项公式的基础,教学中要给以足够的重视.同时要强调“等比”的特点:q a a nn =+1(常数). 例1是基础题目,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与等差数列一样,教材中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归纳过程实际上也是不完全归纳法,公式的正确性也应该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这一点不需要给学生讲.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中含有四个量:1a ,q ,n , n a ,只有知道其中任意三个量,就可以求出另外的一个量.教材中例2、例3都是这类问题.注意:例3中通过两式相除求公比的方法是研究等比数列问题常用的方法.从例4可以看到,若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则将这三个数设成是aq a qa,,比较好,因为这样设了以后,这三个数的积正好等于,3a 很容易将a 求出. 【教学备品】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教师教学后记】【课题】7.1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向量、向量的相等、共线向量等概念;(2)掌握向量、向量的相等、共线向量等概念.能力目标: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运算技能与熟悉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向量的线性运算.【教学难点】已知两个向量,求这两个向量的差向量以及非零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教学设计】从“不同方向的力作用于小车,产生运动的效果不同”的实际问题引入概念.向量不同于数量,数量是只有大小的量,而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教材中用有向线段来直观的表示向量,有向线段的长度叫做向量的模,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数量可以比较大小,而向量不能比较大小,记号“a>b”没有意义,而“︱a︱>︱b︱”才是有意义的.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借助于位移来引入向量的加法运算.向量的加法有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向量的减法是在负向量的基础上,通过向量的加法来定义的.即a-b=a+(-b),它可以通过几何作图的方法得到,即a-b可表示为从向量b的终点指向向量a的终点的向量.作向量减法时,必须将两个向量平移至同一起点.实数λ乘以非零向量a,是数乘运算,其结果记作λa,它是一个向量,其方向与向量a 相同,其模为a的λ倍.由此得到λ∥.对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要特别注意“非⇔=a b a bλ≠”等条件.零向量a、b”与“0【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图手写时应在字母上面加箭头,记作AB.模为零的向量叫做两个向量的方向相同;向量CD与PQ所在的直线平行,两个,方向相反,模相等.我们所研究的向量只有大小与方向两个要素.DC的负向量;)找出与向量AB平行的向量要结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分析.两个向量相等,-,CDBA=DCBA//AB,DC//AB,CD//AB强化练习A F共线的向量.巡视BC.+b ,即总结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为水流速度,由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AD 22AD AB AC=+=又512tan =∠CAD ,利用计算器求得图7-12(2)兴趣导入(-=+-OA OB OA-=BA(7.OA OB可以得到:起点相同的两个向量BA= a-b .BC B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D OA.如图,在平行四边形表示向量AC、BD、*创设情境可以看出,向量OC与向量分析 因为2AO AC =所以需要首先分别求向量ACAC,BD的中点,所以OD=12BD=12a+12b和−12a+12λa+μb叫做aAB.a与向量活动探究【教师教学后记】【课题】7.2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向量坐标的概念,了解向量加法、减法及数乘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2)了解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的坐标形式.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应用向量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向量线性运算的坐标表示及运算法则.【教学难点】向量的坐标的概念.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是突破难点的关键.【教学设计】向量只有“模”与“方向”两个要素,为了研究方便,我们首先将向量的起点放置在坐标原点(一般称为位置向量).设x轴的单位向量为i,轴的单位向量为j.如果点A的坐标为(x,y),则i j,=+OA x y将有序实数对(x,y)叫做向量OA的坐标.记作OA=(x,y).例1是关于“向量坐标概念”的知识巩固性例题.要强调此时起点的位置.让学生认识到,当向量的起点为坐标原点时,其终点的坐标就是向量的坐标.例2是关于“向量线性运算的坐标表示”的知识巩固性例题.要强调与公式的对应.在研究起点为坐标原点的向量的基础上,利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介绍起点在任意位置的向量的坐标表示,向量的坐标等于原点到终点的向量的坐标减去原点到起点的向量的坐标,由此得到公式(7.8).数值上可以简单记为:终点的坐标减去起点的坐标.例3是关于“起点在任意位置的向量的坐标表示”的巩固性例题.要强调“终点的坐标减去起点的坐标”.【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则由平行四边形法则知22,)x y (如图)所示,起点为原点,终点为所示,起点为典型例题MAa=(5,3),OA,,求PQ QP1)(3,2)Q,运用知识强化练习,写出向量两点的坐标,求AB BA,两个向量和的坐标恰好是这两个向量对应坐标的和.【教师教学后记】【课题】7.3 平面向量的内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平面向量内积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2)了解平面向量内积的计算公式.为利用向量的内积研究有关问题奠定基础. 能力目标:通过实例引出向量内积的定义,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数量积的概念及利用数量积来计算两个非零向量的夹角. 【教学设计】教材从某人拉小车做功出发,引入两个向量内积的概念.需要强调力与位移都是向量,而功是数量.因此,向量的内积又叫做数量积.在讲述向量内积时要注意:(1)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数量,而不是向量,它的值为两向量的模与两向量的夹角余弦的乘积.其符号是由夹角决定;(2)向量数量积的正确书写方法是用实心圆点连接两个向量. 教材中利用定义得到内积的性质后面的学习中会经常遇到,其中:(1)当<a ,b >=0时,a ·b =|a ||b |;当<a ,b >=180时,a ·b =-|a ||b |.可以记忆为:两个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时内积为这两个向量模的积;方向相反时内积为这两个向量模的积的相反数.(2)|a |显示出向量与向量的模的关系,是得到利用向量的坐标计算向量模的公式的基础;(3)cos<a ,b >=||||⋅a ba b ,是得到利用两个向量的坐标计算两个向量所成角的公式的基础;(4)“a·b=0⇔a⊥b”经常用来研究向量垂直问题,是推出两个向量内积坐标表示的重要基础.【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cos30FOA与OB 夹角,记作。
7.2.3 球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中职数学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 下册
。
O
O'
球及球截面的性质
当球截面不经过球心时,球及球截面有如下性质:
1.球截面的圆心与球心的连线垂直于球截面;
2.设球心到球截面圆心的连线OO’的长为d,球的半径为R
,球截面的半径为r,则有:
= −
当球的半径为R时,球的表面积和体积为:
数
适用班级
2020级大专
学
主讲教师
王 新
几何体
那些事儿
01
复习
复习
1.什么叫做圆锥?
2. 圆锥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是什么?
3.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02
7.2.3 球
旋转体
球:
名称
球
定义
相关概念
球心:__________叫做球的
半圆的圆心
直径
球心;
以半圆的____所
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径:__________________
离(
)
课堂练习
2.已知一个球的半径为3cm,求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解:∵=3cm,
∴ 球 = = (2)
∴
球 = =(3)
课堂练习
3.已知球的半径扩大为原来的4倍,那么球的表面积和体
积扩大为原来的几倍?
解:设原来球的半径为,则:
原球 = , 现球 =() = ,
∴ = + =5cm,
球 = = 1(2)
∴
球 = = (3)ˊ
03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1.判断题:
(1)经过球心的直线被球截得的线段是球的直径(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七章《平面向量》单元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职数学第七章《平面向量》单元检测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选择题(3分*10=30分)A. -12B.12C. -3D. 35、下列各不等式中成立的是( )A 、a+b〉b B、a+b”b C、a+b>a — b D、a+b 兰冋+|b6、若A(-1 ,2),B(3, 4),P(x ,y),且2AP=PB,则P点坐标为()A. (4,8)B. (〔,4)C. (4,4)D.(-,-)3 3 3 3 3 3 37、设向量a, b的长度分别为4和3,夹角为120度,则a& =()A. -6B. 6C. -12 .3D. 12 .38、已知向量AB =13,4,点A的坐标为-2,3 ,则点B的坐标是()A、-7,-1 B 、7,1 C 、1,7 D 、-1,-79、已知向量a h[2,4,b=]1, x ,若 a —b,则x 二()1 1A B 、一C 、2 D 、- 22 210、已知向量 a = (1,m) , b = (m,2),若 a // b,贝卩m=()A. 一、、2B. 、2C. - ,2 或,2D. 0二.填空题(4分*8=32分)11. 若< = ( — 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 (1,—1),贝y F—b 为12. 已知也ABC中,A B爲,B C=6当a^>0时,AABC为_____ 三角形.13. AB —AC BC = _____14. 已知< = (2,1), b = (1,3) , c = (8,9) 且 c = ma + nb 贝卩m= __,n= ____5 515. 设a= (1, 2), b= (-2 , 1),则2a+3b 等于_________________16. 设向量a=(1, m),向量 b = (2, m-3),若 a 丄b,贝S m= __________ .17. 已知向量;=(1,2), b = (-1,1),则3<—2b= _______ .218. 已知向量a=( 1,2), b=(2, -1),贝,2a+b丨的值为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计38分)19. (6 分)若 a • b=5,丨 a 丨=,10 ,| b 丨=.5,求<a , b >20. ( 6 分)已知 a b = 3, a = 3 .. 2, b = 2,求V a , b >21. ( 8分)已知a,b是平面上两个不共线的非零向量,且a=(4,-3) , 1且a b =0,求向量b的坐标。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7.1《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ppt课件1
【例2】:如图,设O是正六边形的中心,分别写 出图中与向量 、 相等的向量, OA 、 OC 负向 OB OC B A 量。
C
O
F
D
E
解:
B
A
OA CB DO
OB DC EO
O
C F
OC AB ED FO
D E
OC BA DE OF
下面几个命题:
(1)若a = b, b = c,则a = c。
两个向量a、 b,其差a − b仍然是一
个向量,其起点是减向量b的终点,
B b O a
A
终点是被减向量a的终点.
a
b
b
O
a (b)
a
b
a b
向量减法法则
a
a
ab
b b
B
A
O
a
ba
A
b
B
作法:在平面内任取一 点O, 作OA a, OB b, 则BA a b.
• 要点:1.平移到同一起点;2.指向被减向量.
向量加法法则总结与拓展
• 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 1.将向量平移使得它们首尾相连 – 2.和向量即是第一个向量的首指向第二个向量的尾 • 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 1.将向量平移到同一起点 – 2.和向量即以它们作为邻边平行四边形的共起点的 对角线 • 三角形法则推广为多边形法则:
多个向量相加, 如:AB BC CD DE EF AF ,
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移到同一条直线上,平行向量也叫
共线向量 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记作:
0 // a
3. 向量的负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向量。
高教版《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章复习题(word版直接使用,无需编辑)
高教版《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章复习题(word版直接使用,无需编辑)《第5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复习题 5A 知识巩固一、选择题.1. 下列式子计算正确的是 ( ).A. (−1)2=−1B. (−1)0=−1C. (a12)2=a(a>0) D. a−1=a(a≠0)2.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273=3 B. 16 的四次方根是±2C. √−325=±2 D. √81=−93. 若指数函数f(x)=(a−1)x是R上的减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A. a>2B. a<2C. 0<a<1D. 1<a<24. 下列各指数函数中,在(−∞,+∞)上为增函数的是( ).A. y=1.5xB. y=(π5) xC. y =0.2xD. y =(13)x5. 不在指数函数 y =5x 的图像上的点是 ( ).A.(0,1)B.(1,5)C.(-1, - 5)D. (−1,15)6. 函数 y =lgx ( ).A. 在 (−∞,+∞) 上是增函数B. 在 (−∞,+∞) 上是减函数C. 在 (0,+∞) 上是增函数D. 在 (−∞,0) 上是减函数7. 函数 y =log 12(1−2x ) 的定义域是( ). A. (−∞,+∞) B. (−∞,12)∪(12,+∞)C. [12,+∞)D. (−∞,12)8. 已知 3x−1=19 ,则 x = ( ).A. 2B. -2C. 1D. -19. 若 log 4x =−3 ,则 x = ( ).A. 12B. 164C. -12D. −3410. 若 1<x <y ,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A. 3y <3xB. 3x <3yC. log 4y <log 4xD. log 14x <log 14y11. 若 a 2<a −12,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A. a ≥0B. a >0C. 0<a <1D. 0≤a ≤112. 已知 a =(23)−12,b =(23)−13,c =1 ,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A. b >c >aB. a >b >cC. b >a >cD. c >a >b13. (lg5)2+lg2×lg5+lg2= ( ).A 1 B. -1C. 2D. -214. 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 log 32<log 23<log 25B. log 32<log 25<log 23C. log 23<log 32<log 25D. log 23<log 25<log 3215. 已知函数 f (x )={3x ,x <1,−x,x >1,则 f (12)= ( ). A. 3 B. √3C. 12D. −12 二、填空题. 16. √734 写成分数指数幂为____ .17. (25)−3=1258 的对数式为____ .18. 0.2512+(181)−14+(π−3)0= ____ . 19. log 28+2lg 1100−log 327= ____ .20. 将三个数 5−12 、 512 、 log 512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____ . 三、解答题.21. 已知指数函数 y =a x (a >0 且 a ≠1) 的图像经过点 P (2,9) ,求 x =−2 时 y 的值.22. 作出下列各函数的图像.(1) y =4x ; (2) y =log 12x . 23.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 2log 242+12log 2436 ; (2) lg2+2lg3−lg60−lg30 .24.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 √(−4)24+27−13⋅(π−√2)0+log 1327 ; (2) (√273×√54)÷√2 .25.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 y =log 0.5(1−x ) ; (2) y =2−x+lg3 .26. 某工厂机器设备的初始价值为 100 万元,由于磨损,每一年比上一年的价值降低 10% ,使用 10 年后, 该机器设备的价值为多少万元 (保留到小数点后第 2 位)?B 能力提升1.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 y =ln (x 2−x ) ; (2) y =√2−lgx . 2. 求函数 f (x )=4x 2−4x+5 的值域.3. 若 √4a 2−4a +1=1−2a ,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4. 若 0≤x ≤2 ,求函数 y =(12)x+3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5. 按复利计算利息的一种储蓄产品,设本利和为 y ,存期为 x ,若本金为 a 元,每期利率为 r .(1)试写出本利和 y 随存期 x 变化的函数关系式.(2)如果本金 a =1000 元,每期利率 r =2.25% ,试计算 5 期后本利和是多少 (保留到小数点后第 2 位).6. 声强级 L I (单位: dB ) 由公式 L I =10lg (I 10−12) 给出,其中 I 为声强 (单位: W/m 2 ),一般正常人听觉能忍受的最高声强为 1 W/m 2 ,能听到的最低声强为 10−12 W/m 2 ,那么,人听觉的声强级范围是多少?7. 我国是世界上鸟类种数较多的国家之一, 现有鸟类 1000 多种, 其中具有迁徙习性的鸟类有 800 多种. 燕子每年秋天要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 研究发现, 燕子的飞行速度可以表示为函数 v =5log 2Q 10 ,单位是 m/s ,其中 Q 表示燕子耗氧量的单位数.(1) 计算: 燕子静止时的耗氧量是多少个单位?(2)当一只燕子的耗氧量是 80 个单位时, 它的飞行速度是多少? C 学以致用1. 为推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促进居住消费健康发展,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某地开发商新建住宅单价为 1000元/m 2 ,金融机构可以提供 4 年期短期融资服务,年利率为 4.5% ,采取复利方式支付利息. 若某人购买一套 120 m 2 的房屋,选择融资服务, 总付款多少元?2. 为预防某种病毒, 某职业学校用中药熏雾消毒法对教室进行消毒. 已知药物释放完毕后, 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药物的含量 y 与时间 t 的函数关系式为 y =(116)t−a ( a 为常数),假设 0.1 h 时,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药物的含量为 1mg ,据测定,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降低到 0.25mg 以下时,学生可以进入教室. 请写出从药物释放开始,每立方米空气中药物的含量 y 与时间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从药物释放开始,学生至少需要经过多少小时后才能进入教室? 复习题 6 É《第6章直线与圆的方程》复习题 6A 知识巩固一、选择题.1. 已知两点 A (1,0) 和 B (3,3) ,则直线 AB 的斜率为( ).A. 23B. 32C. 2D. 32. 经过点(1,2)且倾斜角为 π4 的直线方程为( ).A. x +y −1=0B. x +y +1=0C. x −y −1=0D. x −y +1=03. 若直线 l 1:2x +ay −1=0 与直线 l 2:x +3y =0 平行,则实数 a = ( ).A. 4B. 6C. -4D. -64. 已知直线 l 过点(0,1)且与直线 y =x 平行,则直线 l 的方程为( ).A. x −y −1=0B. x +y −1=0C. x −y +1=0D. x +y +1=05. 若第一象限的点A(2,m)到直线3x−4y+2=0的距离为 4,则实数m的值为( ).A. -3B. 7C. -3 或 7D. 3 或 76. 圆x2+y2+4x−10y+20=0的圆心坐标为( ).A.(2, - 5)B.(-2,5)C.(2,5)D.(-2, - 5)7. 过圆x2+y2=5上一点A(1,2) ,与该圆相切的直线方程为( ).A. 2x+y+5=0B. 2x+y−5=0C. x+2y+5=0D. x+2y−5=08. 直线3x+4y=0与圆(x−2)2+(y−1)2=4的位置关系为( ).A. 相离B. 相切C. 相交且过圆心D. 相交但不过圆心二、填空题.9. 已知点A(1,0)和B(4,4) ,则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为____ .10. 直线x+y+1=0的倾斜角是____ .11. 已知直线y=x与圆x2+y2=1交于P和Q两点,则线段PQ的中点坐标为____ .12. 如果直线6x−7y+m=0过原点,则m= _____.13. 已知直线kx−y−2=0与直线x+2y−1=0垂直,则k=____ .三、解答题.14. 已知直线x+y+3=0与直线x−y+1=0相交, A为交点,求:(1) 交点A的坐标; (2)过点A且倾斜角为π的直线的方程.315. 已知直线与两坐标轴的交点为A(2,0)和B(0,2) ,求:(1) 该直线的方程; 呈; (2) 以点A为圆心、以线段AB为半径的圆的方程.16. 求经过点A(0,0)和B(1,1)且圆心在y轴上的圆的方程.17. 已知圆C的方程为x2+y2−2x−4y+4=0 .(1) 求圆心坐标和圆的直径; (2)过原点作圆的切线, 求切线方程.18. 已知直线y=x与圆x2+y2=1相交于P和Q两点,求两点间的距离|PQ| .19. 方程x2+y2−5x−4y+8=0是否为圆的方程? 若是,求出圆心坐标和圆的半径; 若不是,说明理由.B 能力提升1. 已知△OAB的三个顶点分别为O(0,0)、A(1,1)、B(0,2) ,求:(1) 直线AB的方程; (2) △OAB的面积.2. 直线y=−3x+m与y轴交于点A(0,4) ,求:(1) m的值; (2) 以A为圆心,且过原点的圆的方程.3. 已知直线x−2y−5=0与圆x2+y2=50相交于两点A、B ,点O为坐标原点,求:(1) 交点A、B的坐标; (2) △AOB的面积.C 学以致用1. 求过点P(0,2)且与点A(1,1)、B(−3,1)等距离的直线l的方程.2. 已知圆C:(x−2)2+(y−1)2=25 ,直线l:(k−1)x+2y+5−3k=0 . 求直线l被圆C截得的最短弦长.3. 某小岛的周围有环岛暗礁,暗礁分布在以小岛的中心为圆心、半径为30 km的圆形区域内. 已知小岛中心位于轮船正西70 km处,港口位于小岛中心正北40 km处,如果轮船沿直线返港, 那么轮船是否会有触礁的危险?《第7章简单几何体》复习题 7A 知识巩固一、选择题.1. 图 7-69 所示选项中, 可以表示直立摆放的圆柱所对应的主视图的是 ( ).图 7-692.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 正方形在地面上的投影不可能是 ( ).A. 正方形B. 菱形C. 线段D. 梯形3. 已知正方形的直观图是平行四边形,若平行四边形某一边的边长为4 cm ,则正方形的边长是( )cm .A. 4B. 8C. 4 或 8D. 124. 已知球的直径为6 cm ,则其体积为( )cm3 .A. 36πB. 72πC. 144πD. 288π5. 正六棱锥的底面周长是12 cm ,高是√13 cm ,则它的侧面积是( )cm2 .A. 15√3B. 6C. 24D. 156. 图 7-70 中, 三视图所对应的直观图是 ( ).图 7-70二、填空题.7. 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a ,则三棱柱A1DD1−B1CC1的体积为____ .8. 已知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6 cm ,斜高为4 cm ,则三棱锥的表面积为体积为____ .9. 把一个高12 cm的圆锥形容器装满水,倒进一个与它底面积相等、高度相等的圆柱形容器中,此时水的高度是____ .三、解答题.10. 已知侧棱长为16 cm、底面面积为72 cm2的直三棱柱ABC−A1B1C1中, AB= BC,∠ABC=90∘ , 求三棱柱的侧面积和体积.11. 已知圆柱的轴截面是正方形,面积为S ,求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12. 已知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为12 cm、宽为8 cm的矩形,求圆柱的体积.13. 画出图 7-71 所示组合体的三视图.图 7-7114. 根据图 7-72 所示的三视图, 画出物体的直观图.图 7-72B 能力提升1. 如图 7-73 所示的空心圆柱, 以下哪一选项是其在指定方向上的主视图( ).图 7-732. 圆柱形水槽的底面半径是8 cm ,一个铁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当铁块取出时,水面下降了5 cm ,求铁块的体积.3. 过球半径的中点作一个垂直于半径的截面, 该截面的面积与球的大圆面积之比是多少?4. 某粮库现有一个用于储藏粮食的圆柱形仓库,仓库的底面直径为12 m ,高为4 m ,为存放更多粮食, 拟建一个更大的圆柱形仓库. 现有两种方案: 一是新建仓库的底面半径比原来大4 m ,高不变;二是高度增加4 m ,底面半径不变.(1)分别计算这两种方案所建仓库的体积;(2) 仅就仓库墙面 (即仓库的侧面) 而言,若每平方米的成本为a元,分别计算这两种方案的墙面建造成本;(3) 从建造成本和容量大小角度比较, 哪一个方案效益更好?C 学以致用1. 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 7-74 所示.图 7-74(1) 求此几何体的表面积S ;(2) 画出此几何体的直观图.2. 阿基米德的墓碑上刻了一个如图 7-75 所示的图案, 图案中球的直径、圆柱底面的直径和圆柱的高均相等, 圆锥的顶点为圆柱上底面的圆心, 圆锥的底面是圆柱的下底面. 试计算图案中圆锥、球、圆柱的体积比.图 7-75《第8章概率与统计初步》复习题 8A 知识巩固一、选择题.1. 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 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 0 , 必然事件的概率是 1=0.2B. 进行 100 次随机试验,事件A发生了 20 次,则事件A的概率是20100C. 同时抛掷两颗质地均匀的骰子, 向上一面的点数和一定是 6D. 若某种疾病的治愈率为 0.7 , 则 10 个病人进行治疗, 一定有 7 人被治愈2. 下列试验中, 是古典概型的是 ( ).A. 测量某校任意一名学生的身高B. 了解某个学生每周去图书馆的次数C. 抛掷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 观察向上的点数D. 评估灯的使用寿命3. 下列选项中,两个事件为互斥事件的是( ).A. 运动员射击一次,事件A={命中环数大于8}与事件B={命中环数小于 6 }B. 某班统计数学考试成绩,事件A={成绩不低于 90 分}与事件B={成绩不高于 90 分}C. 抛掷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事件A={向上的一面出现奇数点}与事件B={向上的一面出现 5 点}D. 从数字1,2,3中抽取两个数字,事件A={抽取到1,2}与事件B={抽取的数字中有1}4. 电视台从已经确认编号的 10000 名观众中随机抽取 10 名幸运观众, 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进行抽取, 分段间隔为 ( ).A. 10B. 100C. 1 000D. 10000[(x1−18)2+(x2−18)2+⋯+(x10−18)2]中,数5. 在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s=√19字 10 和 18 分别表示样本的( ).A. 容量、方差B. 均值、容量C. 容量、均值D. 标准差、均值二、填空题.6. 事件A={367个人中至少有两个人生日相同}是____ 事件.7. 已知事件A与事件B是互斥事件, P(A∪B)=1,P(A)=0.3 ,则P(B)= _____.8. 从甲、乙、丙三名学生中任选两名参加比赛, 丙被选中的概率是_____.9. 某学校要了解实习学生情况, 从 500 名实习学生中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 50 名学生, 则分段间隔为_____10. 将样本容量为 100 的数据分成 8 组, 见表 8-18 :表 8-18则第 3 组的频率是_____.三、解答题.11. 某中职学校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开设了合唱社团、舞蹈社团、摄影社团和礼仪社团, 如果某学生要选报其中的两个社团, 请列出所有的基本事件.12. 某单选题有四个选项, 如果学生从中随机选择一个答案, 求学生选对的概率.13. 已知样本数据是12,11,9,15,12,13,求样本标准差.14. 为了解职业院校一年级男生的身体素质情况, 对某职业院校的 24 名一年级男生进行1 min脉搏检查. 结果记录如下:71,72,66,74,83,75,62,58,85,74,67,62,71,90,73,64,80,78,67,56,86,59,105,65 .(1)列出频率分布表 (保留到小数点后第 3 位);(2) 绘出频率分布直方图.B 能力提升1. 连续 2 次抛掷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 计算向上的点数之和是 7 的概率.2. 甲、乙两人做猜拳游戏 (锤子、剪刀、布) ,求:(1) 两人平局的概率;(2) 甲获胜的概率;(3) 乙获胜的概率.3. 某学校举办文明风采比赛,评委有两组, A组由 12 名老师组成; B组由 12 名学生组成. 两组同时给一名选手打分, 成绩如下:A 组:44,45,48,46,52,47,49,55,47,51,47,45;B 组:55,36,70,66,75,49,46,68,40,62,58,47. 哪组的打分更有参考价值? 说明理由 (保留到小数点第 3 位).4. 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装有 3 个白色乒乓球和若干个黄色乒乓球, 若从这个袋子里,求袋子里共有多少个乒乓球?随机摸出一个乒乓球,恰好是黄球的概率为7105.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佳节, 小芳同学带了 4 个粽子 (除粽馅不同外, 其他均相同) 到学校, 其中有两个肉馅粽子、一个红枣馅粽子和一个豆沙馅粽子, 准备从中任意拿出两个送给她的好朋友小丽.(1)列出小丽收到两个粽子的所有可能结果;(2) 请你计算小丽收到的两个粽子都是肉馅的概率.C 学以致用蒙提霍尔问题, 又称三门问题, 是博弈论中的数学游戏问题. 有三扇关闭的门, 其中一扇门的后面有一辆汽车, 选中该门可赢得汽车, 另外两扇门后面各有一只山羊. 如果参赛者选定了一扇门, 在未开启它时, 主持人开启了另外两扇门中的一扇, 露出的是山羊, 此时主持人允许参赛者重新选择. 问参赛者是坚持已选, 还是重新选另一扇门, 赢得汽车的概率更大? 概率各是多少?。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七章平面向量
【课题】7.1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向量、向量的相等、共线向量等概念;(2)掌握向量、向量的相等、共线向量等概念.能力目标: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运算技能与熟悉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向量的线性运算.【教学难点】已知两个向量,求这两个向量的差向量以及非零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教学设计】从“不同方向的力作用于小车,产生运动的效果不同”的实际问题引入概念.向量不同于数量,数量是只有大小的量,而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教材中用有向线段来直观的表示向量,有向线段的长度叫做向量的模,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数量可以比较大小,而向量不能比较大小,记号“a>b”没有意义,而“︱a︱>︱b︱”才是有意义的.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借助于位移来引入向量的加法运算.向量的加法有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向量的减法是在负向量的基础上,通过向量的加法来定义的.即a-b=a+(-b),它可以通过几何作图的方法得到,即a-b可表示为从向量b的终点指向向量a的终点的向量.作向量减法时,必须将两个向量平移至同一起点.实数λ乘以非零向量a,是数乘运算,其结果记作λa,它是一个向量,其方向与向量a 相同,其模为a的λ倍.由此得到λ⇔=a b a b∥.对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要特别注意“非零向量a、b”与“0λ≠”等条件.【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意图时间*揭示课题过程行为行为意图间7.1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创设情境兴趣导入如图7-1所示,用100N①的力,按照不同的方向拉一辆车,效果一样吗?图7-1 介绍播放课件引导分析了解观看课件思考自我分析从实例出发使学生自然的走向知识点3*动脑思考探索新知【新知识】在数学与物理学中,有两种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叫做数量(标量),例如质量、时间、温度、面积、密度等.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矢量),例如力、速度、位移等.平面上带有指向的线段(有向线段)叫做平面向量,线段的指向就是向量的方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如图7-2所示,有向线段的起点叫做平面向量的起点,有向线段的终点叫做平面向量的终点.以A为起点,B为终点的向量记作AB.也可以使用小写英文字母,印刷用黑体表示,记作a;手写时应在字母上面加箭头,记作a.图7-2向量的大小叫做向量的模.向量a,AB的模依次记作a,AB.模为零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记作0,零向量的方向是不确定的.总结归纳仔细分析讲解关键词语思考理解记忆带领学生分析引导式启发学生得出结果10aAB过 程行为 行为 意图 间模为1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例1 一架飞机从A 处向正南方向飞行200km ,另一架飞机从A 处朝北偏东45°方向飞行200km , 两架飞机的位移相同吗?分别用有向线段表示两架飞机的位移.解 位移是向量.虽然这两个向量的模相等,但是它们的方向不同,所以两架飞机的位移不相同.两架飞机位移的有向线段表示分别为图7-3中的有向线段a 与b .图7-3 说明 强调 引领 讲解 说明 强调 含义观察 思考 主动 求解通过例题进一步领会13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说出下图中各向量的模,并指出其中的单位向量 (小方格为1).提问 巡视 指导思考 口答及时 了解 学生 知识 掌握 得情 况18ab AKT图7−4ABCDEF HGMNQPL Z过程行为行为意图间*创设情境兴趣导入观察图7−4中的向量AB与MN,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两个向量的方向相同;向量CD与PQ所在的直线平行,两个向量的方向相反.播放课件质疑引导分析观看课件自我分析从实例出发使学生自然的走向知识点20*动脑思考探索新知【新知识】方向相同或相反的两个非零向量叫做互相平行的向量.向量a与向量b平行记作a//b.规定:零向量与任何一个向量平行.由于任意一组平行向量都可以平移到同一条直线上,因此相互平行的向量又叫做共线向量.【想一想】图7−4中,哪些向量是共线向量?总结归纳仔细分析讲解关键词语思考归纳理解记忆带领学生总结23*动脑思考探索新知【新知识】图7−4中的平行向量AB与MN,方向相同,模相等;平行向量HG与TK,方向相反,模相等.我们所研究的向量只有大小与方向两个要素.当向量a与向量b的模相等并且方向相同时,称向量a与向量b相等,记作a= b.也就是说,向量可以在平面内任意平移,具有这种性质的向量叫做自由向量.与非零向量a的模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向量a的负向量,记作 a.规定:零向量的负向量仍为零向量.总结归纳仔细分析讲解关键词语思考归纳理解记忆思考归纳理解记忆28过 程行为 行为 意图 间显然,在图7-4中,AB = MN ,GH = -TK .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例2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图7-5),O 为对角线交点. (1)找出与向量DA 相等的向量; (2)找出向量DC 的负向量;(3)找出与向量AB 平行的向量.分析 要结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分析.两个向量相等,它们必须是方向相同,模相等;两个向量互为负向量,它们必须是方向相反,模相等;两个平行向量的方向相同或相反.解 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 (1)CB =DA ;(2)BA =DC -,CD DC =-; (3)BA //AB ,DC //AB ,CD //AB .说明 强调引领 讲解 说明 引领 强调 含义 说明观察 思考 主动 求解 观察 思考 求解 领会 思考 求解通过例题进一步领 注意 观察 学生 是否 理解 知识 点 反复 强调+ 33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1. 如图,∆ABC 中,D 、E 、F 分别是三边的中点,试写出(1)与EF 相等的向量;(2)与AD 共线的向量.2.如图,O 点是正六边形ABCDEF 的中心,试写出 (1)与OC 相等的向量; (2)OC 的负向量; (3)与OC启发 引导 提问 巡视 指导思考 了解 动手 求解可以 交给 学生 自我 发现 归纳F AD BE C(练习题第1题图EFAB C DO (图1-8)第2题图 ADCB图7-5O过 程行为 行为 意图 间共线的向量.38 *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王涛同学从家中(A 处)出发,向正南方向行走500 m 到达超市(B 处),买了文具后,又沿着北偏东60°角方向行走200 m 到达学校(C 处)(如图7-6).王涛同学这两次位移的总效果是从家(A 处)到达了学校(C 处).播放 课件 质疑 引导 分析观看 课件 自我 分析从实例出发使学生自然的走向知识点42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位移AC 叫做位移AB 与位移BC 的和,记作AC =AB +BC .一般地,设向量a 与向量b 不共线,在平面上任取一点A (如图7-6),依次作AB =a , BC =b ,则向量AC 叫做向量a 与向量b 的和,记作a +b ,即a +b =AB +BC =AC (7.1)求向量的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上述求向量的和的方法叫做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观察图7-7可以看到:依照三角形法则进行向量a 与向总结 归纳 仔细 分析 讲解思考 归纳 理解 记忆带领 学生 总结ABC图7-6500m200m图7-7ACBaba +bab过 程行为 行为 意图 间量b 的加法运算,运算的结果仍然是向量,叫做a 与b 的和向量.其和向量的起点是向量a 的起点,终点是向量b 的终点.【做一做】给出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 和b ,画出它们的和向量. 【想一想】(1)a +b 与b +a 相等吗?请画出图来说明.(2)如果向量a 和向量b 共线,如何画出它们的和向量?关键 词语50*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如图7-9所示, ABCD 为平行四边形,由于AD =BC ,根据三角形法则得AB +AD =AB +BC =AC这说明,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 AC 所表示的向量就是AB 与AD 的和.这种求和方法叫做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不适用于共线向量,可以验证,向量的加法具有以下的性质:(1)a +0 = 0+a = a ; a +(−a )= 0; (2)a +b =b +a ;(3)(a +b )+ c = a +(b +c ).总结 归纳仔细 分析 讲解 关键 词语思考 归纳 理解 记忆带领 学生 总结55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例3 一艘船以12 km/h 的速度航行,方向垂直于河岸,已知水流速度为5 km/h ,求该船的实际航行速度.图7-9ADCB过 程行为 行为 意图 间解 如图7-10所示,AB 表示船速,AC 为水流速度,由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AD 是船的实际航行速度,显然22AD AB AC=+=22125+=13.又512tan =∠CAD ,利用计算器求得6723CAD '∠≈︒1.即船的实际航行速度大小是13km/h ,其方向与河岸线(水流方向)的夹角约6723'︒.*例4 用两条同样的绳子挂一个物体(图7-11).设物体的重力为k ,两条绳子与垂线的夹角为θ,求物体受到沿两条绳子的方向的拉力1F 与2F 的大小.分析 由于两条同样的绳子与竖直垂线所成的角都是θ,所以12F F =.解决问题不考虑其它因素,只考虑受力的平衡,所以12F F k +=-.解 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可以得到1212cos F F F k +==θ,所以12cos k F =θ.【想一想】说明 强调 引领 讲解 说明 引领 分析观察 思考 主动 求解 观察 思考 求解 领会注意 观察 学生 是否 理解 知识 点 反复A BDC图7-10F 1F 2kθ 图7-11过程行为行为意图间根据例题4的分析,判断在单杠上悬挂身体时(如图7-12),两臂成什么角度时,双臂受力最小?图7-12 讲解说明思考求解强调62*运用知识强化练习练习7.1.21.如图,已知a,b,求a+b.2.填空(向量如图所示):(1)a+b =_____________ ,(2)b+c =_____________ ,(3)a+b+c =_____________ .3.计算:(1)AB+BC+CD;(2)OB+BC+CA.启发引导提问巡视指导思考了解动手求解可以交给学生自我发现归纳65*创设情境兴趣导入在进行数学运算的时候,减去一个数可以看作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质疑引导分析思考参与分析引导启发学生思考66(图1-15)bbaa (1)(2)第1题图过 程行为 行为 意图 间*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与数的运算相类似,可以将向量a 与向量b 的负向量的和定义为向量a 与向量b 的差.即a −b = a +(−b ). 设a =OA ,b =OB ,则 ()= OA OB OA OB OA BO BO OA BA -=+-+=+=.即 OA OB -=BA (7.2) 观察图7-13可以得到:起点相同的两个向量a 、 b ,其差a -b 仍然是一个向量,叫做a 与b 的差向量,其起点是减向量b 的终点,终点是被减向量a 的终点.总结 归纳仔细 分析 讲解关键 词语思考 归纳 理解 记忆带领 学生 总结68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例5 已知如图7-14(1)所示向量a 、b ,请画出向量a -b .解 如图7-14(2)所示,以平面上任一点O 为起点,作OA =a ,OB =b ,连接BA ,则向量BA 为所求的差向量,即BA = a -b .【想一想】强调 含义说明思考 求解 领会 思考 求解注意 观察 学生 是否 理解 知识 点70aAa -bBbO图7-13BbOaAba(1)(2)图7-14过 程行为 行为 意图 间当a 与 b 共线时,如何画出a -b .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1.填空:(1)AB AD -=_______________,(2)BC BA -=______________, (3)OD OA -=______________.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AB = a ,AD = b ,试用a , b 表示向量AC 、BD 、DB .启发 引导 提问 巡视 指导 思考 了解 动手 求解可以 交给 学生 自我 发现 归纳72 *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观察图7-15可以看出,向量OC 与向量a 共线,并且OC =3a .图7−15质疑 引导 分析思考 参与 分析引导启发学生思考74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一般地,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 ,它的模为||||||a a λ=λ (7.3) 若||λ≠a 0,则当λ>0时,λ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当λ<0时,λ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由上面定义可以得到,对于非零向量a 、b ,当0λ≠时,总结 归纳思考 归纳带领 学生 分析a a aaOAB C过 程行为 行为 意图 间有 λ⇔=a b a b ∥ (7.4)一般地,有 0a = 0,λ0 = 0 .数与向量的乘法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运算,容易验证,对于任意向量a , b 及任意实数λμ、,向量数乘运算满足如下的法则:()()111=-=-a a a a , ;()()()()2a a a λμλμμλ== ;()()3a a a λμλμ+=+ ;()()a b a b λλλ+=+4 . 【做一做】请画出图形来,分别验证这些法则.向量加法及数乘运算在形式上与实数的有关运算规律相类似,因此,实数运算中的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变形,可直接应用于向量的运算中.但是,要注意向量的运算与数的运算的意义是不同的.仔细 分析 讲解 关键 词语理解 记忆 理解 记忆引导 启发 学生 得出 结论78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例6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O 为两对角线交点如图7-16,AB =a ,AD =b ,试用a , b 表示向量AO 、OD .分析 因为12AO AC =,12OD BD =,所以需要首先分别求出向量AC 与BD .强调 含义思考 求解注意 观察过 程行为 行为 意图 间解 AC+b ,BD =b −a ,=a因为O 分别为AC ,BD 的中点,所以1122==AO AC (a +b )=12a +12b , OD =12BD =12(b −a )=−12a +12b . 例6中,12a +12b 和−12a +12b 都叫做向量a ,b 的线性组合,或者说,AO 、OD 可以用向量a ,b 线性表示.一般地,λa +μb 叫做a , b 的一个线性组合(其中λ,μ均为系数).如果l =λa +μ b ,则称l 可以用a ,b 线性表示.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运算都叫做向量的线性运算. 说明领会 思考 求解学生 是否 理解 知识 点81*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1. 计算:(1)3(a −2 b )-2(2 a +b );(2)3 a −2(3 a −4 b )+3(a −b ).2.设a , b 不共线,求作有向线段OA ,使OA =12(a +b ).启发 引导提问巡视指导思考 了解 动手 求解可以 交给 学生 自我 发现 归纳83 *理论升华 整体建构 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向量、向量的模、向量相等是如何定义的? 结论:当一种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例如力、速度、位移等,这种量叫做向量(矢量)向量的大小叫做向量的模.向量a , AB 的模依次记作a ,AB .质疑归纳强调回答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图7-16过程行为行为意图间a与向量b的模相等并且方向相同时,称向量a与向量b相等,记作a= b.85 *归纳小结强化思想本次课学了哪些内容?重点和难点各是什么?引导回忆*自我反思目标检测本次课采用了怎样的学习方法?你是如何进行学习的?你的学习效果如何?计算:(1)AB+BC+CD;(2)OB+BC+CA.提问巡视指导反思动手求解检验学生学习效果88*继续探索活动探究(1)读书部分:教材(2)书面作业:教材习题7.1 A组(必做);7.1 B组(选做)(3)实践调查:试着用向量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说明记录分层次要求90【教师教学后记】项目反思点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有关知识;是否能利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在知识、技能的掌握上存在哪些问题;学生的情感态度学生是否参与有关活动;在数学活动中,是否认真、积极、自信;遇到困难时,是否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克服;学生思维情况学生是否积极思考;思维是否有条理、灵活;是否能提出新的想法;是否自觉地进行反思;学生合作交流的情况学生是否善于与人合作;在交流中,是否积极表达;是否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学生实践的情况学生是否愿意开展实践;能否根据问题合理地进行实践;在实践中能否积极思考;能否有意识的反思实践过程的方面;【课题】7.2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向量坐标的概念,了解向量加法、减法及数乘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2)了解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的坐标形式.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应用向量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向量线性运算的坐标表示及运算法则.【教学难点】向量的坐标的概念.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是突破难点的关键.【教学设计】向量只有“模”与“方向”两个要素,为了研究方便,我们首先将向量的起点放置在坐标原点(一般称为位置向量).设x轴的单位向量为i,轴的单位向量为j.如果点A的坐标为(x,y),则OA x y=+i j,将有序实数对(x,y)叫做向量OA的坐标.记作OA=(x,y).例1是关于“向量坐标概念”的知识巩固性例题.要强调此时起点的位置.让学生认识到,当向量的起点为坐标原点时,其终点的坐标就是向量的坐标.例2是关于“向量线性运算的坐标表示”的知识巩固性例题.要强调与公式的对应.在研究起点为坐标原点的向量的基础上,利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介绍起点在任意位置的向量的坐标表示,向量的坐标等于原点到终点的向量的坐标减去原点到起点的向量的坐标,由此得到公式(7.8).数值上可以简单记为:终点的坐标减去起点的坐标.例3是关于“起点在任意位置的向量的坐标表示”的巩固性例题.要强调“终点的坐标减去起点的坐标”.【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意图时间过 程行为 行为 意图 间*揭示课题7.2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观察】 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 轴的单位向量为i , y 轴的单位向量为j ,OA 为从原点出发的向量,点A 的坐标为(2,3)(图7-17).则图7-172OM =i ,3ON =j .由平行四边形法则知23OA OM ON =+=+i j .【说明】可以看到,从原点出发的向量,其坐标在数值上与向量终点的坐标是相同的.介绍质疑 引导 分析了解 思考 自我 分析从实例出发使学生自然的走向知识点0 5*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新知识】设i , j 分别为x 轴、y 轴的单位向量,(1)设点(,)M x y ,则i +j =OM x y (如图7-18(1)); (2)设点1122(,)(,)A x y B x y ,(如图7-18(2)),则仔细 分析 讲解 关键 词语思考 理解 记忆引导 式启 发学 生得 出结 果10过 程行为 行为 意图 间(1)(2)图7-1822112121()()()()i +j i +j i j =-=-=-+-AB OB OA x y x y x x y y .由此看到,对任一个平面向量a ,都存在着一对有序实数(,)x y , 使得x y =+a i j .有序实数对(,)x y 叫做向量a 的坐标,记作 (,)x y =a . 如图7-17所示,向量的坐标为(2,3)=OA .如图7-18(1)所示,起点为原点,终点为(,)M x y 的向量的坐标为(,)=OM x y .如图7-18(2)所示,起点为11(,)A x y ,终点为22(,)B x y 的向Ox ij M (x ,y )yj iBA Oyx过 程行为 行为 意图 间量坐标为2121()=--AB x x y y ,. (7.5)*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例1 如图7-19所示,用x 轴与y 轴上的单位向量i 、j 表示向量a 、b , 并写出它们的坐标.解 因为a =OM +MA =5i +3j ,所以 (5,3)=a . 同理可得 (4,3)=-b .【想一想】观察图7-19,OA 与OM 的坐标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例2 已知点(2,1)(3,2)-P Q ,,求PQQP ,的坐标. 解 (3,2)(2,1)(1,3),=--=PQ (2,1)(3,2)(1,3)=--=--QP .说明 强调 引领 讲解 说明观察 思考 主动 求解通过例题进一步领会15*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1. 点A 的坐标为(-2,3),写出向量OA 的坐标,并用i 与j 的线性组合表示向量OA .2. 设向量34a i j =-,写出向量a 的坐标.提问 巡视 指导思考 口答及时 了解 学生 知识 掌握 得情图7-19过 程行为 行为 意图 间3. 已知A ,B 两点的坐标,求AB BA ,的坐标. (1) (5,3),(3,1);-A B (2) (1,2),(2,1);A B (3) (4,0),(0,3)-A B . 况20*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 【观察】观察图7-20,向量(5,3)OA =,(3,0)OP =,(8,3)OM OA OP =+=.可以看到,两个向量和的坐标恰好是这两个向量对应坐标的和.质疑 引导 分析思考 参与 分析引导启发学生思考27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新知识】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11(,)x y =a ,22(,)x y =b ,则 1122()()x y x y +=+++a b i j i j1212()()x x y y =+++i j .所以1212(,)x x y y +=++a b . (7.6)类似可以得到总结 归纳 仔细 分析 讲解思考 归纳 理解 记忆带领 学生 总结图7-20过 程行为 行为 意图 间1212(,)x x y y -=--a b . (7.7)11(,)x y λλλ=a . (7.8)关键 词语35*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例3 设a =(1,−2), b =(−2,3),求下列向量的坐标: (1) a +b , (2) −3 a , (3) 3 a −2 b . 解 (1) a +b =(1, −2)+(−2,3)=(−1,1) (2) −3 a =−3×(1, −2)=(−3,6)(3) 3 a −2 b =3×(1, −2) − 2×(−2,3)=(3, −6) − (−4,6)=(7, −12).说明 强调 引领 讲解 说明观察 思考 主动 求解通过例题进一步领会45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已知向量a , b 的坐标,求a +b 、 a −b 、−2 a +3 b 的坐标. (1) a =(−2,3), b =(1,1); (2) a =(1,0), b =(−4, −3); (3) a =(−1,2), b =(3,0).启发 引导 提问 巡视 指导思考 了解 动手 求解及时 了解 学生 知识 掌握 得情 况 55 *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 【问题】前面我们学习了公式(7.4),知道对于非零向量a 、b ,当0≠λ时,有λ⇔=a b a b ∥如何用向量的坐标来判断两个向量是否共线呢?引导 分析 观察 思考思考 参与 分析 引导启发学生思考60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新知识】总结 归纳思考 归纳过 程行为 行为 意图 间设1122(,),(,),a b ==x y x y 由a b =λ,有 1212,,==x x y y λλ于是1221=x y x y λλ,即12210-=x y x y .由此得到,对非零向量a 、 b ,设1122(,),(,),a b ==x y x y 当0≠λ时,有12210a b ⇔-=x y x y ∥. (7.9) 仔细 分析 讲解理解 记忆带领 学生 总结67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例4 设(1,3),(2,6)a b ==,判断向量a 、 b 是否共线. 解 由于 3×2−1×6=0,故由公式(7.9)知,a b ∥,即向量a 、 b 共线.说明 强调 引领 分析 讲解 说明观察 思考 主动 求解通过例题进一步领会70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判断下列各组向量是否共线: (1) a =(2,3), b =(1,32); (2) a =(1, −1) , b =(−2,2); (3) a =(2, 1) , b =(−1,2).启发 引导 提问 巡视 指导思考 了解 动手 求解及时 了解 学生 知识 掌握 得情 况75*理论升华 整体建构 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向量坐标的概念?任意起点的向量的坐标表示? 共线向量的坐标表示?质疑回答及时了解过 程行为 行为 意图 间结论:一般地,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 轴的单位向量为i , y 轴的单位向量为j ,则对于从原点出发的任意向量a 都有唯一一对实数x 、y ,使得x y =+a i j .有序实数对(,)x y 叫做向量a 的坐标,记作(,)x y =a .向量的坐标等于原点到终点的向量的坐标减去原点到起点的向量的坐标.对非零向量a 、 b ,设1122(,),(,),a b ==x y x y 当0≠λ时,有12210a b ⇔-=x y x y ∥.归纳强调学生知识掌握情况80 *归纳小结 强化思想本次课学了哪些内容?重点和难点各是什么? 引导回忆*自我反思 目标检测本次课采用了怎样的学习方法?你是如何进行学习的?你的学习效果如何?已知向量a , b 的坐标,求a +b 、 a − b 、−2 a +3 b 的坐标. a =(−2,3), b =(1,1); 提问 巡视 指导反思 动手 求解检验 学生 学习 效果85 *继续探索 活动探究(1)读书部分:教材(2)书面作业:教材习题7.2 A 组(必做);7.2 B 组(选做)(3)实践调查:寻找生活中的向量坐标实例 说明记录分层次要求90【教师教学后记】【课题】7.3 平面向量的内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平面向量内积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2)了解平面向量内积的计算公式.为利用向量的内积研究有关问题奠定基础. 能力目标:通过实例引出向量内积的定义,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的能力.【教学重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念及计算公式.【教学难点】数量积的概念及利用数量积来计算两个非零向量的夹角.【教学设计】教材从某人拉小车做功出发,引入两个向量内积的概念.需要强调力与位移都是向量,而功是数量.因此,向量的内积又叫做数量积.在讲述向量内积时要注意:(1)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数量,而不是向量,它的值为两向量的模与两向量的夹角余弦的乘积.其符号是由夹角决定;(2)向量数量积的正确书写方法是用实心圆点连接两个向量. 教材中利用定义得到内积的性质后面的学习中会经常遇到,其中:(1)当<a ,b >=0时,a ·b =|a ||b |;当<a ,b >=180时,a ·b =-|a ||b |.可以记忆为:两个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时内积为这两个向量模的积;方向相反时内积为这两个向量模的积的相反数.(2)|a |⋅a a 显示出向量与向量的模的关系,是得到利用向量的坐标计算向量模的公式的基础;(3)cos<a ,b >=||||⋅a ba b ,是得到利用两个向量的坐标计算两个向量所成角的公式的基础;(4)“a ·b =0⇔a ⊥b ”经常用来研究向量垂直问题,是推出两个向量内积坐标表示的重要基础.【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教 学 过 程教师 行为 学生 行为 教学 意图 时间过 程行为 行为 意图 间*揭示课题7.3 平面向量的内积*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如图7-21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辆车,某人用100 N 的力,朝着与水平线成︒30角的方向拉小车,使小车前进了100 m .那么,这个人做了多少功?介绍 质疑引导分析了解 思考 自我 分析从实例出发使学生自然的走向知识点0 5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新知识】我们知道,这个人做功等于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如图7-22所示,设水平方向的单位向量为i ,垂直方向的单位向量为j ,则F =x i + y j sin 30cos30F i F j =⋅+⋅,即力F 是水平方向的力与垂直方向的力的和,垂直方向上没有产生位移,没有做功,水平方向上产生的位移为s ,即W =|F |cos ︒30·|s |=100×23·10=5003 (J )总结 归纳思考 理解带领 学生 分析Fs图7—21 ︒30O过 程行为 行为 意图 间图7-22这里,力F 与位移s 都是向量,而功W 是一个数量,它等于由两个向量F ,s 的模及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乘积,W 叫做向量F 与向量s 的内积,它是一个数量,又叫做数量积.如图7-23,设有两个非零向量a , b ,作OA=a , OB =b ,由射线OA 与OB 所形成的角叫做向量a 与向量b 的夹角,记作<a ,b>.两个向量a ,b 的模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之积叫做向量a 与向量b 的内积,记作a ·b , 即a ·b =|a ||b |c os<a ,b > (7.10) 上面的问题中,人所做的功可以记作W =F ·s. 由内积的定义可知a ·0=0, 0·a =0.仔细 分析讲解 关键 词语记忆引导 式启 发学 生得 出结 果15由内积的定义可以得到下面几个重要结果:(1) 当<a ,b >=0时,a ·b =|a ||b |;当<a ,b >=180时,a ·b=−|a ||b |.思考Ox ij F (x ,y )yBAO图7-23ab。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七单元《平面向量》word教案
第七单元平面向量复数知识体系第1节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基础梳理1.向量的有关概念(1)向量:既有又有的量叫做向量,向量的大小叫做向量的(或称).(2)零向量:的向量叫做零向量,其方向是任意的.(3)单位向量:长度等于个单位的向量.(4)平行向量:方向或的非零向量叫做平行向量,平行向量又叫做向量,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以移动到同一直线上.规定:0与任一向量(5)相等向量:长度且方向的向量.(6)相反向量:与a长度,方向的向量,叫做a的相反向量.2.向量的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1)三角形法则:已知非零向量a、b,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作AB=a,BC=b,则向量AC 叫做a与b的,记作a+b,即a+b=AB+BC=AC,这种求向量和的方法,称为向量加法的.(2)平行四边形法则:以同一点O为起点的两个已知向量a、b为邻边作▱OACB,则以O为起点的对角线就是a与b的和,这种作两个向量和的方法叫做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3)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从法则可以看出,如图所示.3.向量的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1)定义:a-b=a+(-b),即减去一个向量相当于加上这个向量的.(2)如图,AB=a,AD=b,则DB=a-b.4.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1)定义:实数λ与向量a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它的长度与方向规定如下:①|λa|=|λ||a|;②当λ>0时,λa的方向与a的方向;当λ<0时,λa的方向与a的方向;当λ=0时,λa=0.(2)运算律设λ,μ是两个实数,则①λ(μa)=(λμ) a;②(λ+μ) a=λa+μa;③λ(a+b)=λa+λb.(3)两个向量共线定理:向量a(a≠0)与b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一个实数λ,使b=λa.典例分析向量的有关概念【例1】 给出下列各命题:①零向量没有方向;②若|a |=|b |,则a =b ;③单位向量都相等;④向量就是有向线段;⑤若a =b ,b =c ,则a =c ;⑥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则AB =,=.其中真命题是________.向量共线与三点共线问题【例3】 设两个非零向量a 与b 不共线,(1)若AB =a +b ,=2a +8b ,=3(a -b ),求证:A 、B 、D 三点共线;(2)试确定实数k ,使k a +b 和a +k b 共线.变式探究31:已知向量a 、b 不共线,c =k a +b (k ∈R ),d =a -b ,如果c ∥d ,那么( )(A)k =1且c 与d 同向 (B)k =1且c 与d 反向(C)k =-1且c 与d 同向 (D)k =-1且c 与d 反向向量的线性运算【例2】 (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ABC 中,点D 在边AB 上,CD 平分∠ACB .设CB ―→=a ,CA ―→=b ,|a |=1,|b |=2,则CD ―→等于( ) (A)13a +23b (B)23a +13b (C)35a +45b (D)45a +35b 变式探究21:(2010年山东济南模拟)已知平面上不共线的四点O 、A 、B 、C .若OA ―→-3OB ―→+2OC ―→=0,则|AB ―→||BC ―→|等于______.易错警示错源一:零向量“惹的祸”【例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向量a、b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仅有一个实数λ,使b=λa;(B)在△ABC中,AB―→+BC―→+CA―→=0;(C)不等式||a|-|b||≤|a+b|≤|a|+|b|中两个等号不可能同时成立;(D)向量a、b不共线,则向量a+b与向量a-b必不共线错源二:向量有关概念理解不当【例2】如图,由一个正方体的12条棱构成的向量组成了一个集合M,则集合M的元素个数为________.第2节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坐标表示基础梳理1.向量的夹角(1)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和b,如图,作OA=a,OB=b,则∠AOB=θ叫做向量a 与b的夹角,也可记作〈a,b〉=θ.(2)范围:向量夹角θ的范围是[0,π],a与b同向时,夹角θ=0;a与b反向时,夹角θ=π.(3)垂直关系:如果向量a与b的夹角是90°,我们说a与b垂直,记作a⊥b.质疑探究1:在△ABC中,设=a,=b,则a与b的夹角是∠ABC吗?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λ1e1+λ2e2.我们把不共线的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质疑探究2:平面内任一向量用两已知不共线向量e1、e2表示时,结果唯一吗?平面内任何两个向量a、b都能作一组基底吗?3.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与坐标表示(1)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把一个向量分解为两个的向量,叫做把向量正交分解.(2)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取与x 轴、y 轴正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 、j 作为基底.对于平面内的一个向量a ,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 ,y ,使得a =x i +y j ,则有序数对(x ,y )叫做向量a 的坐标,记作a =(x ,y ),其中x ,y 分别叫做a 在x 轴、y 轴上的坐标,a =(x ,y )叫做向量a 的坐标表示.相等的向量其坐标相同,坐标相同的向量是相等向量.4.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已知点A (x 1,y 1),B (x 2,y 2),则=(x 2-x 1,y 2-y 1).(2)已知a =(x 1,y 1),b =(x 2,y 2),则a +b =(x 1+x 2,y 1+y 2),a -b =(x 1-x 2,y 1-y 2),λa =(λx 1,λy 1),a ∥b (b ≠0)的充要条件是x 1y 2-x 2y 1=0.(3)非零向量a =(x ,y )的单位向量为典例分析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应用【例1】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M ,N 分别为DC ,BC的中点,已知AM =c ,AN =d ,试用c ,d 表示AB ,AD .共线向量的坐标运算【例3】 (2010年高考陕西卷)已知向量a =(2,-1),b =(-1,m ),c =(-1,2),若(a +b )±1|a |a 或±1x 2+y 2(x ,y ). (4)a =(x 1,y 1),b =(x 2,y 2),a =b ⇔⎩⎪⎨⎪⎧x 1=x 2y 1=y 2. 质疑探究3:若a =(x 1,y 1),b =(x 2,y 2),则a ∥b 的条件能否可以写成x 1x 2=y 1y2? 提示:不能,因为x 2,y 2有可能为0,应表示为x 1y 2-x 2y 1=0. 向量坐标的概念及运算 【例2】 已知点A (-1,2),B (2,8)以及AC ―→=13AB ―→,DA ―→=-13―→,求点C 、D 的坐标和CD ―→的坐标.变式探究21:(2010年山东临沂联考)已知A (7,1)、B (1,4),直线y =12ax 与线段AB 交于C ,且AC ―→=2CB ―→,则实数a 等于( )(A)2 (B)1 (C)45 (D)53∥c ,则m =________.变式探究31:(2010年福州市质检)已知向量a =(1,2),b =(-2,m ),若a ∥b ,则2a +3b 等于( )(A)(-5,-10) (B)(-4,-8)(C)(-3,-6) (D)(-2,-4)易错警示第3节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基础梳理1.数量积的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与b ,其夹角为θ.我们把数量|a ||b |cos θ叫做a 与b 的数量积(或内积),记作a ·b ,即a ·b =|a ||b |cos θ.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为0.2.数量积的几何意义(1)向量的投影:|a |cos θ叫做向量a 在b 方向上的投影,当θ为锐角时,它是正数,当θ为钝角时,它是负数;当θ为直角时,它是0.(2)a ·b 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 ·b 等于a 的长度|a |与b 在a 的方向上的投影|b |cos θ的乘积.3.数量积的运算律已知向量a 、b 、c 和实数λ,则:(1)交换律:a ·b =b ·a ;(2)结合律:(λa )·b =λ(a ·b )=a ·(λb );(3)分配律:(a +b )·c =a ·c +b ·c .质疑探究:若非零向量a ,b ,c 满足①a ·c =b·c ,则a =b 吗?②(a·b )·c =a ·(b·c )恒成立吗? 提示:①不一定有a =b ,因为a ·c =b ·c ⇔c ·(a -b )=0,即c 与a -b 垂直,但不一定有a =错源:对共线向量不理解 【例题】 已知两点A (2,3),B (-4,5),则与AB ―→共线的单位向量是( ) (A)e =(-6,2) (B)e =(-31010,1010) (C)e =(-31010,1010)或e =(31010,-1010) (D)e =(-6,2)或(6,-2)b .因此数量积不满足消去律.②因为(a·b )·c 与向量c 共线,(b·c )·a 与向量a 共线.当c 与a 不共线时(a ·b )·c ≠a ·(b ·c )即向量的数量积不满足结合律.4.向量数量积的性质设a 、b 都是非零向量,e 是与b 方向相同的单位向量,θ是a 与e 的夹角,则(1)e·a =a·e =|a |cos θ.(2)a ⊥b ⇔a ·b =0.(3)当a 与b 同向时,a ·b =|a ||b |;当a 与b 反向时,a ·b =-|a ||b |;典例分析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及模的问题【例1】(1)(2010年高考天津卷)如图,在△ABC 中,AD ⊥AB ,BC =,||=1,则·=________.(2)(2010年高考广东卷)若向量a =(1,1),b =(2,5),c =(3,x ),满足条件(8a -b )·c =30,则x =( )(A)6 (B)5 (C)4 (D)3特别地,a ·a =|a |2或|a |=a ·a . (4)cos θ=a ·b |a ||b |. (5)|a ·b |≤|a ||b |. 5.用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表达相关问题 (1)若非零向量a =(x 1,y 1),b =(x 2,y 2),则a ·b =x 1x 2+y 1y 2. (2)夹角公式:若非零向量a =(x 1,y 1),b =(x 2,2与b 的夹角,则cos θ=x 1x 2+y 1y 2x 12+y 12x 22+y 22. (3)距离公式:若表示向量a 的有向线段的起点坐标和终点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则|a |=(x 2-x 1)2+(y 2-y 1)2,这就是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4)垂直关系:设非零向量a =(x 1,y 1),b =(x 2,y 2),则a ⊥b ⇔a ·b =0⇔x 1x 2+y 1y 2=0. (1)向量的数量积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根据数量积的定义进行计算;二是依据向量的坐标来计算.(2)利用数量积求解长度问题是数量积的重要应用,此类问题的处理方法如下: ①若a =(x ,y ),则|a |=x 2+y 2.②|a |2=a 2=a ·a .③|a ±b |2=a 2±2a ·b +b 2. 变式探究11:(2009年高考辽宁卷)平面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60°,a =(2,0),|b |=1,则|a +2b |等于( ) (A) 3 (B)2 3 (C)4 (D)12易错警示错源:忽视角的范围而“惹祸”【例题】设两个向量e 1,e 2,满足|e 1|=2,|e 2|=1,e 1与e 2的夹角为,若向量2t e 1+7e 2与e 1+t e 2的夹角为钝角,求实数t 的取值范围.两向量垂直问题 【例2】 已知|a |=5,|b |=4,且a 与b 的夹角为60°,则当向量k a -b 与a +2b 垂直时,k =________. 变式探究21:(2009年高考宁夏、海南卷)已知a =(-3,2),b =(-1,0),向量λa +b 与a -2b 垂直,则实数λ的值为( ) (A)-17 (B)17 (C)-16 (D)16 两向量夹角问题【例3】 已知|a |=1,a ·b =12,(a -b )·(a +b )=12,求: (1)a 与b 的夹角的大小;(2)a -b 与a +b 的夹角的余弦值. 变式探究31:(2009年高考重庆卷)已知|a |=1,|b |=6,a ·(b -a )=2,则向量a 与b 的夹角是( ) (A)π6 (B)π4 (C)π3 (D)π2 数量积的综合应用 【例4】 已知|a |=1,|b |= 2. (1)若a ∥b ,求a ·b ; (2)若a ,b 的夹角为60°,求|a +b |; (3)若(a -b )⊥b ,求a 与b 的夹角.第4节 平面向量的应用基础梳理1.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平面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主要是用向量的线性运算和数量积解决平行、垂直、长度、夹角等问题.设a =(x 1,y 1),b =(x 2,y 2),①证明线线平行或点共线问题,主要利用共线向量定理,即a ∥b ⇔a =λb (b ≠0)⇔x 1y 2-x 2y 1=0.②证明垂直问题,主要利用向量数量积,即a ⊥b ⇔a ·b =0⇔x 1x 2+y 1y 2=0.③求线段的长,主要利用向量的模,即2.平面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1)由于物理中的力、速度、位移都是向量,它们的分解与合成是向量的加法与减法的具体应用,可用向量来解决.(2)物理中的功W 是一个标量,它是力f 与位移s 的数量积,即W =f ·s =|f ||s |cos θ.3.平面向量与其他数学知识的交汇平面向量作为一种运算工具,经常与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数列、解析几何等知识结合,当平面向量给出的形式中含有未知数时,由向量平行或垂直的充要条件可以得到关于该未知数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可以求解有关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数列的综合问题. 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是转化为代数运算,其转化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平面向量平行或垂直的充要条件;二是利用向量数量积的公式和性质.典例分析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例1】 如图所示,若点D 是三角形ABC 内一点,并且满足AB 2+CD 2=AC 2+BD 2,|a |=a 2=x 12+y 12. ④求夹角问题,利用数量积的变形公式:即cos θ=cos 〈a ,b 〉=a ·b |a ||b |=x 1x 2+y 1y 2x 12+y 12·x 22+y 22.求证:AD ⊥BC .变式探究11:在直角△ABC 中,CD 是斜边AB 上的高,则下列等式不成立的是( ) (A)|AC ―→|2=AC ―→·AB ―→ (B)|BC ―→|2=BA ―→·BC ―→ (C)|AB ―→|2=AC ―→·CD ―→ (D)|CD ―→|2=(AC ―→·AB ―→)×(BA ―→·BC ―→)|AB ―→|2平面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例2】 (2009年高考广东卷)一质点受到平面上的三个力F 1,F 2,F 3(单位:牛顿)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已知F 1,F 2成60°角,且F 1,F 2的大小分别为2和4,则F 3的大小为( ) (A)6 (B)2 (C)2 5 (D)27 向量与三角的整合 【例3】 已知向量a =(cos α,sin α),b =(cos β,sin β),c =(-1,0). (1)求向量b +c 的长度的最大值; (2)设α=π4,且a ⊥(b +c ),求cos β的值. 变式探究31:(2010年河西区模拟)已知向量a =(3,1),向量b =(sin α-m ,cos α), (1)若a ∥b ,且α∈[0,2π),将m 表示为α的函数,并求m 的最小值及相应的α的值; (2)若a ⊥b ,且m =0,求cos (π2-α)sin (π+2α)cos (π-α)的值.变式探究41:(2010年大连市六校联考)设F 为抛物线y 2=2px (p >0)的焦点,A ,B ,C 为该抛物线上三点,若++=0,||+||+||=3,则该抛物线的方程是( )(A)y 2=2x (B)y 2=4x(C)y 2=6x (D)y 2=8x易错警示错源:“共线”运用出错【例题】 如图,半圆的直径AB =2,O 为圆心,C 是半圆上不同于A ,B 的任意一点,若P 为半径OC 上的动点,则(+)·PC 的最小值是________.第5节 复数的概念及运算基础梳理1.复数的有关概念(1)复数的概念:形如a +b i(a ,b ∈R )的数叫做复数,其中a ,b 分别是它的实部和虚部.若b =0,则a +b i 为实数,若b ≠0,则a +b i 为虚数,若a =0,b ≠0,则a +b i 为纯虚数.(2)复数相等:a +b i =c +d i ⇔a =c 且b =d (a ,b ,c ,d ∈R ).(3)共轭复数:a +b i 与c +d i 共轭⇔a =c 且b =-d (a ,b ,c ,d ∈R ).(4)复平面:建立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复数的平面,叫做复平面.x 轴叫做实轴,y 轴叫做虚轴.实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除原点外,虚轴上的点都表示纯虚数;各象限内的点都表示复数.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的整合 【例4】 (2010年安徽巢湖模拟)已知A (-3,0),B (3,0),动点P (x ,y )满足|PA ―→|+|PB ―→|=4. (1)求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 (2)过点(1,0)作直线l 与曲线C 交于M 、N 两点,求OM ―→·ON―→的取值范围. (5)复数的模:向量OZ ―→的模r 叫做复数z =a +b i 的模,记作|z |或|a +b i|,即|z |=|a +b i|=r =a 2+b 2(r ≥0,r ∈R ).质疑探究2:(1)z 1,z 2为复数,z 1-z 2>0,那么z 1>z 2,这个命题是真命题吗?(2)若z 1,z 2∈R ,z 12+z 22=0,则z 1=z 2=0,此命题对z 1,z 2∈C 还成立吗?提示:(1)假命题.例如:z 1=1+i ,z 2=-2+i ,z 1-z 2=3>0.但z 1>z 2无意义,因为虚数无大小概念.(2)不一定成立.比如z 1=1,z 2=i 满足z 12+z 22=0.但z 1≠0,z 2≠0.典例分析变式探究11:已知(x +i)(1-i)=y ,则实数x ,y 分别为( )(A)x =-1,y =1 (B)x =-1,y =2(C)x =1,y =1 (D)x =1,y =2质疑探究1:复数a +b i(a ,b ∈R )为纯虚数的充要条件是a =0吗?提示:不是,a =0是a +b i(a ,b ∈R )为纯虚数的必要条件,只有当a =0,b ≠0时,a +b i 才为纯虚数.2.复数的几何意义(1)复数z =a +b i ――→一一――→对应复平面内的点Z (a ,b )(a ,b ∈R );(2)复数z =a +b i ――→一一――→对应平面向量OZ ―→ (a ,b ∈R ).3.复数的运算设z 1=a +b i ,z 2=c +d i(a ,b ,c ,d ∈R ),则(1)加法:z 1+z 2=(a +b i)+(c +d i)=(a +c )+(b +d )i ;(2)减法:z 1-z 2=(a +b i)-(c +d i)=(a -c )+(b -d )i ;(3)乘法:z 1·z 2=(a +b i)·(c +d i)=(ac -bd )+(ad +bc )i ;(4)除法:z 1z 2=a +b i c +d i =(a +b i )(c -d i )(c +d i )(c -d i )=ac +bdc 2+d 2+bc -adc 2+d 2i(c +d i ≠0).(1)i n 的周期性:i 4n =1,i 4n +1=i ,i 4n +2=-1,i 4n +3=-i ,n ∈Z .(2)常用结论:1i =-i ,(1±i)2=±2i.(对应学生用书第69页)复数的有关概念【例1】 已知0<a <2,复数z 的实部为a ,虚部为1,则|z |的取值范围是( ) (A)(1,5) (B)(1,3) (C)(1,5) (D)(1,3) 思路点拨:写出|z |的表达式,根据a 的范围确定|z |的取值范围.复数代数形式的运算【例2】 (2009年高考海南、宁夏卷)复数3+2i 2-3i -3-2i 2+3i 等于()(A)0 (B)2 (C)-2i (D)2i变式探究21:(2010年高考广东卷)若复数z 1=1+i ,z 2=3-i ,则z 1·z 2等于( )(A)4+2i (B)2+i (C)2+2i (D)3+i变式探究31:已知复数z 1=-1+2i ,z 2=1-i ,z 3=3-2i ,它们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 ,B ,C .O 为坐标原点,若=x +y ,则x +y 的值是______.易错警示篇末总结平面向量是高中数学中的工具性知识,是高考必考内容,直接命题时题量一般为1道选择题或填空题,更多地是作为工具整合于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相应的解答题中,其考查的重点是向量的概念和线性运算(如2010年高考湖北卷,理5),数量积(如2010年高考湖南卷,文6),与三角或解析几何的结合仍是高考中的重要题型(如2010年高考福建卷,文11).复数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题量为1道选择题或填空题,主要考查复数的有关概念、几何意义和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如2010年高考辽宁卷,理2).复数的几何意义【例3】 (2010年高考陕西卷)复数z =i 1+i 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位于(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错源:对复数的概念理解不透 【例题】 设复数z =a +b i(a ,b ∈R )的共轭复数为z =a -b i ,则z -z 为( ) (A)实数 (B)纯虚数 (C)0 (D)零或纯虚数1.(2010年高考湖北卷,理5)已知△ABC 和点M 满足MA ―→+MB ―→+MC ―→=0,若存在实数m 使得AB ―→+AC ―→=mAM ―→成立,则m 等于( )(A)2 (B)3 (C)4 (D)52.若非零向量a ,b 满足|a |=|b |,(2a +b )·b =0,则a 与b 的夹角为 ( )(A)30° (B)60° (C)120° (D)150°【真题2】 (2010年高考重庆卷,理14)已知以F 为焦点的抛物线y 2=4x 上的两点A 、B 满足AF ―→=3FB ―→,则弦AB 的中点到准线的距离为______.3.(2010年高考福建卷,文11)若点O 和点F 分别为椭圆x 24+y 23=1的中心和左焦点,点P 为椭圆上的任意一点,则OP ―→·FP ―→的最大值为( )(A)2 (B)3 (C)6 (D)8 4.(2010年高考辽宁卷,理2)设a ,b 为实数,若复数1+2i a +b i =1+i ,则( ) (A)a =32b =12 (B)a =3,b =1 (C)a =12b =32 (D)a =1,b =3 【真题1】 (2010年高考江西卷,理13)已知向量a ,b 满足|a |=1,|b |=2,a 与b 的夹角为60°,则|a -b |=______. 追本溯源:人教A 版必修4第119页复习参考题A 组第13题: 已知|a |=3,|b |=2,a 与b 的夹角为30°,求|a +b |,|a -b |.【真题3】 (2010年高考江苏卷,2)设复数z 满足z (2-3i)=6+4i(i 为虚数单位),则z 的模为____.2.已知平面向量a =(3,1),b =(x ,-3),a ∥b ,则x 等于( C )(A)9 (B)1 (C)-9 (D)-15.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为一条对角线,若AB ―→=(2,4),AC ―→=(1,3),则BD ―→等于( B )(A)(-2,-4) (B)(-3,-5)(C)(3,5) (D)(2,4)6.已知两个单位向量e 1,e 2的夹角为θ,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D )(A)e 1在e 2方向上的投影为cos θ(B)e 12=e 22(C)(e 1+e 2)⊥(e 1-e 2)(D)e 1·e 2=18.(2010年高考四川卷)设点M 是线段BC 的中点,点A 在直线BC 外,BC ―→2=16,|AB ―→+AC ―→|=|AB ―→-AC ―→|,则|AM ―→|等于( C )(A)8 (B)4 (C)2 (D)110.(2009年高考海南、宁夏卷)已知点O ,N ,P 在△ABC 所在平面内,且|OA ―→|=|OB ―→|=|OC ―→|,NA ―→+NB ―→+NC ―→=0,且P A ―→·PB ―→=PB ―→·PC ―→=PC ―→·P A ―→,则点O ,N ,P 依次是△ABC 的( C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0年河西区模拟)复数z =(2+i )21-i (i 是虚数单位)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位于( B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3.在△ABC 中,AB ―→=c ,AC ―→=b ,若点D 满足BD ―→=2DC ―→,则AD ―→等于( A ) (A)23b +13c (B)53c -23b (C)23b -13c (D)13b +23c4.(2010年高考山东卷)已知a +2i i =b +i(a ,b ∈R ),其中i 为虚数单位,则a +b 等于( B )(A)-1 (B)1 (C)2 (D)3 7.(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a ,b 为平面向量,已知a =(4,3),2a +b =(3,18),则a ,b 夹角的余弦值等于( C ) (A)865 (B)-865 (C)1665 (D)-16659.已知向量a =(2cos α,2sin α),b =(3cos β,3sin β),若a 与b 的夹角为60°,则直线x cos α-y sin α+12=0与圆(x -cos β)2+(y +sin β)2=12的位置关系是( D ) (A)相交 (B)相交且过圆心 (C)相切 (D)相离(A)重心、外心、垂心 (B)重心、外心、内心(C)外心、重心、垂心 (D)外心、重心、内心11.(2011年广东江门市高考模拟考试)若四边形ABCD 满足AB ―→+CD ―→=0,(AB ―→-AD ―→)·AC ―→=0,则该四边形一定是( B )(A)直角梯形 (B)菱形(C)矩形 (D)正方形16.(2011年深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所对的边,S 为△ABC 的面积.若向量p =(4,a 2+b 2-c 2),q =(1,S )满足p ∥q ,则C =______.18.(本小题满分11分)(2010年高考江苏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A (-1,-2),B (2,3),C (-2,-1).(1)求以线段AB 、AC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2)设实数t 满足(AB ―→-tOC ―→)·OC ―→=0,求t 的值.19.(本小题满分11分)(2009年高考湖南卷)已知向量a =(sin θ,cos θ-2sin θ),b =(1,2).(1)若a ∥b ,求tan θ的值;(2)若|a |=|b |,0<θ<π,求θ的值.12.设a 、b 、c 是单位向量,且a·b =0,则(a -c )·(b -c )的最小值为( D ) (A)-2 (B)2-2 (C)-1 (D)1- 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2010年高考上海卷)若复数z =1-2i(i 为虚数单位),则z ·z +z =________. 14.(2010年重庆模拟)已知|a |=2,|b |=2,a 与b 的夹角为45°,若|a +λb |<10,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5.(2010年高考重庆卷)已知复数z =1+i ,则2z-z =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 17.(本小题满分11分) (2009年高考上海卷)已知复数z =a +b i(a ,b ∈R +)(i 是虚数单位)是方程x 2-4x +5=0的根.复数w =u +3i(u ∈R )满足|w -z |<25,求u 的取值范围.20.(本小题满分11分)已知:两点M(-1,0),N(1,0),且点P使MP―→·MN―→,PM―→·PN―→,NM―→·NP―→成公差小于零的等差数列.(1)点P的轨迹是什么曲线?(2)若点P坐标为(x0,y0),θ为PM―→,PN―→的夹角,求θ的取值范围.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复数z1=m+(3-2m2)i(m∈R),z2=2cos θ+(λ+2sin θ)i,(λ,θ∈R),并且z1=z2,求λ的取值范围.22.(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抛物线x2=8y的焦点为F,A、B是抛物线上的两动点,且AF―→=λFB―→(λ>0),过A、B两点分别作抛物线的切线,设其交点为M.(1)证明:线段FM被x轴平分;(2)计算FM―→·AB―→的值;(3)求证:|FM|2=|F A|·|F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 F(x,y)
板书 分析 讲解 板书 分析 讲解 巡视 归纳 小结 板书 说明
j
Oi
x
思考
分析
理解
掌握
思考 分析 理解 掌握 思考 分析 理解 掌握 思考 分析 理解 掌握
练习
思考 10 分析 10 理解 10 掌握 10
这就是说,两个向量的内积等于它们对应坐标乘积的和,即
a·b= x1 x2+ y1 y2
(7.11)
利用公式(7.11)可以计算向量的模.设 a=(x,y),则
a a a x2 y2 ,即 a x2 y2
由平面向量内积的定义可以得到,当 a、b 是非零向量时,
cos<a,b>= a b =
3.当 b=a 时,有<a,a>=0,所以 a·a=|a||a|=|a|2,即|a|= a a .
4.当 a,b 90 时,a b,因此,a·b= a b cos 90 0, 因此对 非零向量 a,b,有 a·b=0 a b.
可以验证,向量的内积满足下面的运算律: (1) a·b=b·a.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最新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 7
理论课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数学
7.3 平面向
课题名称
课时
2
量的内积
授课日期
任课教师 谢春霞
目标群体 14 级五高汽车工程系 2,3,4 班 教学环境
理论课堂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平面向量内积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1) a= (2,−3), b=(1,3);
(2) a= (2, −1), b=(1,2);
(3) a= (4,2), b=(−2, −3).
解 (1) a·b=2×1+(−3)×3=−7;
(2) a·b=2×1+(−1)×2=0;
(3) a·b=2×(−2)+2×(−3)=−14.
情景 引入 新知 探索 例题 练习 新知识 例题 练习 小结 作业
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
提问
分析
F
讲解
强调
O s
讲解 强调
板书
分析
图 7—21
讲解
板书
如图 7-21 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辆车,某人用 100 N 的力,
分析 讲解
朝着与水平线成 30 角的方向拉小车,使小车前进了 100 m.那么, 板书
x1 x2 y1 y2
.
| a || b |
x12 y12 x22 y22
(7.13)
利用公式(7.13)可以方便地求出两个向量的夹角.
由于 a b a·b=0,由公式(7.11)可知
a·b=0 x1 x2+ y1 y2=0.
因此 a b x1 x2+ y1 y2=0.
(7.1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例 3 求下列向量的内积:
这个人做了多少功?
分析 讲解
【新知识】
巡视
我们知道,这个人做功等于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 板书 分析
积.如图 7-22 所示,设水平方向的单位向量为 i,垂直方向的单 讲解
位向量为 j,则 F x i + y j F sin 30 i F cos 30 j ,
即力 F 是水平方向的力与垂直方向的力的和,垂直方向上没有产生 位移,没有做功,水平方向上产生的位移为 s,即
(2) ( a )·b= (a·b)=a·( b).
(3) (a+b)·c=a·c+b·c.
例 1 已知|a|=3,|b|=2, <a,b>= 60 ,求 a·b. 解 a·b=|a||b| cos<a,b> =3×2×cos 60 =3.
例 2 已知|a|=|b|= 2 ,a·b= 2 ,求<a,b>.
学习难点
教法:讲授为主,学生自主预习为辅。
教法.学法 学法:直观学习法、练习、讨论
课件,教材
教学媒体
教学. 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练习的资料 学生:教材、练习册
成都市技师学院理论课教案副页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时间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了解平面向量内积的计算公式.利用向量的内积研究有关问题奠定基础.
职业通用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制造业通用能力目标:
通过把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提高学生用数学的 意识,及学习数学的爱好.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学习重点
数量积的概念及利用数量积来计算两个非零向量的夹角.
解
cos<a,b>= a b =
2
=−
2
.
| a || b | 2 2 2
由于
0≤<a,b>≤180 ,
所以
<a,b>=135 .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设平面向量 a=(x1,y1),b=(x2,y2),i,j 分别为 x 轴,y 轴上的单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积,W 叫做向量 F 与向量 s 的内积,它是一个数量,又叫做数量积.
如图 7-23,设有两个非零向量 a, b,作 OA =a, OB =b,由射
线 OA 与 OB 所形成的角叫做向量 a 与向量 b 的夹角,记作<a,b>.
两个向量 a,b 的模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之积叫做向量 a 与向量
b 的内积,记作 a·b, 即
位向量,由于 i⊥j,故 i·j =0,又| i |=|j|=1,所以
a·b=(x1 i+y1j)· (x2 i+y2j) = x1 x2 i •i+ x1 y2 i •j+ x2 y1 i •j + y1 y2 j •j = x1 x2 |j|2+ y1 y2 |j|2 = x1 x2+ y1 y2.
10 思考 10 分析 10 理解 10 掌握 5 思考 5 分析 理解 掌握
练习 归纳 小结 记录
图 7-22
这里,力 F 与位移 s 都 是向量,而功 W 是一个数量,
A
a
它等于由两个向量 F,s 的模
O
b
B
及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乘
图 7-23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a·b=|a||b|cos<a,b>
(7.10)
上面的问题中,人所做的功可以记作 W=F·s.
由内积的定义可知 a·0=0, 0·a=0.
由内积的定义可以得到下面几个重要结果:
1.当<a,b>=0 时,a·b=|a||b|;当<a,b>=180 时,a·b=−|a||b|.
2.cos<a,b>= a b . | a ||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