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
文言文复习—七年级(1)--重点题型与文言知识点-训练
文言文复习----------------七年级(1)----------------1.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比喻最细小的事物)目对日,明察秋毫..,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所以)时.(常常)有物外..(超出事物本身)之趣。
夏蚊成雷,私.(暗自、暗暗地 )拟作..(比作 )群鹤舞于空中,②心之所向,则或.(有时)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抬头)观之,项为之强.(通“僵”,僵硬)。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慢慢地)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景象、景观),③果如鹤唳.(鸟鸣)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在)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山沟),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兴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原来是)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全)为所吞。
余年幼,方.(正)出神,不觉呀然..(惊叫的样子)一惊。
④神定,捉虾蟆,鞭.(抽打、用鞭子抽打)数十,驱.(赶、驱赶)之别院。
1、本文选自清(朝代)代文学家沈复写的《浮生六记》一书。
2、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解释:3、翻译文中标有序号和横线的句子:①、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②、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③、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④、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4、解释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之:故时有物外之趣(的)昂首观之(它们,指“蚊子”)项为之强(代“昂首观之”)使之冲烟而飞鸣(它们,指“蚊子”)观之,兴正浓(代“二虫斗草间”)驱之别院(它,指“癞虾蟆”)为:项为之强(因为)以虫草为林(当作,作为)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以:徐喷以烟(用)以虫草为林(把)其: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它的,它们的)蹲其身,使与台齐(自己)神游其中(指“想象中的境界)5、写出文中的四个成语并解释其中任意两个的意思:(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体积极大的东西。
(完整版)初一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docx
初一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一.:定位1.新要求:“ 古代,有意的在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欣品位和美情趣。
”“ 价学生古代和浅易文言文的掌握情况,重点在于考学生累的程,考他能否凭借注和工具理解大意。
”2.能正确理解的内容,理解与作品关的背景料,概括曲的大意,感知的形象,理解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品析千古佳句。
二.考点分析文言文的命主要依据要求,考学生文言文的累与理解、与价。
中考文言文多自浅易懂的的外文言文。
考点通常有:1.文言朗与奏。
2. 文言。
3. 文言虚。
4. 文言句式。
5. 文言翻。
6. 内容理解。
7. 思想情感。
8. 迁移理解。
歌常考点有:1.理解内涵。
2. 感知形象。
3. 探究情感。
4. 品味言。
5. 分析技巧。
三.考方法从近几年中考情况来看,古文主要存在以下:1.没有形成迁移能力,不能学以致用。
2.没有正确理解材料内容,不能准确概括文意。
3.没有理解一般律,缺失品的方法。
4.没有理解人物内涵,不能准确行价。
上面所存在的,同学平在学文言文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夯基,厚薄。
2.梳理,注重迁移。
3.掌握律,准确价。
4.散思,系。
四.文言文基知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1. 文言:⑴通假字⑵一多⑶古今异⑷ 活用⑴通假字:古中的通假字是一种特殊的言象。
通假又叫“通借”或“假借”,是古人写本有其字而未用,却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象。
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用来代替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
如“将身被”中“被”同“披”,意思是穿着。
⑵.一多:在文言文的不同境中,同一个会生不同的意,种象被称作一多。
如“ 向所志”的“ ”是“ 找”;“ 病”的“ ”是“不久”。
⑶. 古今异:文言文中有些的古与今存在很大的差异,我把种象称作古今意有古今异。
如“率妻子邑人来此境”中的“妻子”和“ 境”都是古今意有的。
“妻子”古是“妻子儿女”,今是“男人的配偶”;“ 境”古是“与世隔的地方”,今是“走投无路的境地”。
⑷. 的活用:古中,有些在某种特殊的境中,在它本来意的基上,生了一个新的意,种象叫活用。
初一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
初一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导语:新课标要求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并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和理解诗词大意的能力。
考点分析: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多选自浅显易懂的课外文言文,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与理解、鉴赏与评价。
常见考点包括文言朗读与节奏、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文言翻译、内容理解、思想情感和迁移理解。
诗歌鉴赏的考点包括理解内涵、感知形象、探究情感、品味语言和分析技巧。
备考方法:学生常见问题包括缺乏迁移能力、不能准确概括文意、缺失品读诗词的方法和不能准确进行评价。
因此,学生需要夯实基础、梳理归纳、掌握规律、发散思维并联系实际。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实词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
通假字是古汉语中的特殊语言现象,一词多义是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产生不同意义,古今异义是某些词的古义与今义存在差异,词类活用则是指文言词汇的变化形式。
被动句的翻译方法及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文言文中的被动句是指受动者作主语,施动者作谓语的句子。
在翻译被动句时,需要加上“被”字,同时注意补上省略的成分,符合现代汉语语言表达惯。
此外,在翻译文言文时还需要注意译句的句式特点,如加上判断词“是”、补上省略成分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我们需要掌握文言文字词的意思,并通过比较归纳找出记忆相关规律。
在翻译文言文时,要求直译,不能有漏译、误译,只有互文的句子意译。
同时,需要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如倒装句式、省略句式等,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在直译文言文时,可以采用“九字法”来处理实词和虚词。
例如,对于实词,可以留下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对于虚词,可以删去不必要的词,如“之”、“乎”等。
此外,还需要注意文言句式的补充和调整,以及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注意断句的规律。
文言文的朗诵节奏一般按意义划分,以不破句为原则,可以按照词语断句、主谓之间断句、发语词后停顿、句首表连接的词后停顿、介词前停顿等方式进行断句。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含直译、答案解析)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姓名成绩诸葛恪(kè)得驴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兄瑾①之长子也。
恪父瑾面长似驴②。
一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以纸题其面曰:诸葛子瑜。
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
”因听与笔。
恪续其下曰:“之驴。
”举坐欢笑。
权乃以驴赐恪。
【注解】①瑾:指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
②面长似驴:意为面孔狭长像驴子的面孔。
【补充注释】A.会:聚集,会合。
B.使:让。
C.以:相当于“用、把、拿”。
D.题:书写,题写。
E.益:增加。
F.因:于是。
G.听:听从。
H.与:给。
I.举:全部。
J.坐:同“座”,座位。
【译文】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的大儿子。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
一天,孙权大规模聚集大臣们,让人牵一头驴进来,用笔在纸上写了“诸葛子瑜”,贴在驴的脸上。
诸葛恪跪下来说:“(我)乞求大王让我用笔增加两个字。
”(孙权)听了就从了他,给(他)笔。
诸葛恪接在上面的字下方写了:“的驴。
”在场的人都笑了。
孙权于是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简析】这是一篇文言文历史故事,说的是诸葛恪如何用他的聪明才智把父亲的窘迫转危为安的故事。
运用了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从侧面衬托出诸葛恪的聪明,可以看出诸葛恪是个才思敏捷、善于应对、聪明机智的人。
【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心烦气躁,换一种方法或方式,就会有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⑴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孙权大会.群臣聚会②以纸题.其面写③因听.与笔听从④举.坐欢笑全⑵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乞请笔益两字(我)请求用笔增加两个字黄香温席昔汉时黄香,江夏①人也。
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
每当夏日炎热,则扇父母之帷帐②,令枕席清凉,蚊蚋③远避,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
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注释】①江夏:古地名,在今湖北境内。
②帷帐:帐子。
完整word版)初一文言文知识点汇总及专项练习
完整word版)初一文言文知识点汇总及专项练习初一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一.导语:课标定位1.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评价学生对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掌握情况,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词大意。
”2.能正确理解诗词的内容,理解与作品关联的背景资料,概括诗词曲的大意,感知诗词的艺术形象,理解诗词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品析千古佳句。
二.考点分析文言文的命题主要依据课标要求,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与理解、鉴赏与评价。
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多选自浅显易懂的的课外文言文。
考点通常有:1.文言朗读与节奏。
2.文言实词。
3.文言虚词。
4.文言句式。
5.文言翻译。
6.内容理解。
7.思想情感。
8.迁移理解。
诗歌鉴赏常见考点有:1.理解内涵。
2.感知形象。
3.探究情感。
4.品味语言。
5.分析技巧。
三.备考方法从近几年中考情况来看,古诗文阅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没有形成迁徙能力,不能学以致用。
2.没有正确理解材料内容,不能准确概括文意。
3.没有理解诗词一般规律,缺失品读诗词的方法。
4.没有理解人物内涵,不能准确进行评价。
针对上面所存在的问题,同学们平时在研究白话文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夯实根蒂根基,厚积薄发。
2.梳理归纳,注重迁移。
3.掌握规律,准确评价。
4.发散思维,联系实际。
四.白话文根蒂根基知识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1.白话实词:⑴通假字⑵一词多义⑶古今异义⑷词类活用⑴通假字:古汉语中的通假字是一种较特殊的语言现象。
通假又叫“通借”或“假借”,是古人书写时本有其字而未用,却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现象。
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代替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
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被”同“披”,意思是穿着。
⑵.一词多义:在文言文的不同语境中,同一个词会产生不同的意义,这种现象被称作一词多义。
如“寻向所志”的“寻”是“寻找”;“寻病终”的“寻”是“不久”。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 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初中中考文言文总结七年级上册一、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古今异义1.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v.今义:日期n.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与“来”相对3.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4.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顾客2.词类活用1)友人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作状语):在门外3.通假字1)尊君在不.:同“否”4.常考实词/虚词*序号重点字翻译例句1 舍舍弃太丘舍去2 去离开3 乃才去后乃至4 委舍弃相委而去5 顾回头看元方入门不顾5.判断句1)非人哉(“非”为表判断动词)6.省略句1)去后(客)乃至2)元方时年七岁,(于)门外戏7.写作手法1)陈太丘与友期行:反衬8.主旨情感1)咏雪: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2)陈太丘与友期行: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二、《论语》十二章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诫子书》
《诫子书》知识点汇总讲解+专题训练一、原文及翻译【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dàn)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操行,心绪宁静来加强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品德。
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平心静气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须要勤学苦练。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完成学业。
过度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偏激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龄同时光一起飞逝,意志同日月一起远离,于是变成了枯枝落叶,大多不能融入社会,悲伤地居守偏僻简陋的房屋,(悲叹)又怎么来得及呢?二、重点字解释诫:告诫、劝勉、警告,劝人警惕。
书:书信。
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导的信。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修身:提高自身的修养。
养德:培养高尚的品德。
澹(dàn)泊:也写“淡泊”,不追求名利。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须:必要、一定要。
广:使……增广。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成:达成,成就,使……完成。
淫慢:过度懈怠。
淫:过度。
慢:懈怠,懒惰。
励精:振奋精神。
险躁:偏激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陶冶性情、养成平静的性格。
年:年龄。
与:跟随。
时:季节、时光。
三、中心赏析(1)开篇以“君子之行”的高标准道德规范要求儿子,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和具体途径。
“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养的关键作用。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作者将立志、学习、成才三者紧密联系,告诫儿子要志存高远,勤学成才。
七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基础训练一、用“/”划分句子朗读停顿的节奏(每句断一处)1.恐前后受其敌2.其一犬坐于前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5.盖以诱敌6.则以钳搏之7.旬日子方皆尽8.岁以大穰9.其虫旧曾有之10.土人谓之傍不肯11.乃以瓦布之12.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13.但逐层布板讫14.盖钉板上下弥束15.人皆伏其精练16.自非亭午夜分17.至于夏水襄陵18.或王命急宣19.其间千二百里20.巴东三峡巫峡长21.猿鸣三声泪沾裳22.故时有物外之趣23.私拟作群鹤舞空24.又留蚊于素帐中25.拔山倒树而来26.何不试之以足27.遂不得履28.其剑自舟中坠于水29.是吾剑之所从坠30.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二、一词多义1.方①方为秋田之害②方两三级2.如①如土中狗蝎②匠师如其言3.以①则以钳搏之②岁以大穰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④可以为师矣⑤是以谓之“文”也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⑧徐喷以烟⑨以虫草为林4.之①又数刀毙之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③久之,目似暝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⑤其虫旧曾有之⑥问塔动之因⑦是吾剑之所从坠⑧至之市⑨心之所向⑩故时有物外之趣5.意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②目似暝,意暇甚6.前①狼不敢前②其一犬坐于前7.敌①恐前后受其敌②盖以诱敌8.盖①盖以诱敌②盖钉板上下弥束③盖一癞蛤蟆也9.止①止有剩骨②一狼得骨止10.乃①屠乃奔倚其下②乃悟前狼假寐11.其①先自度其足②常蹲其身③神游其中④其间千二百里⑤其一犬坐于前⑥择其善者而从之12.度①先自度其足②吾忘持度13.而①而置之其坐②而动如初③拔山倒树而来14.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②自非亭午夜分③六幕相持,自不能动④屠自后断其股15.绝①沿溯阻绝②绝谳多生怪柏③哀转久绝16.为①项为之强②以虫蚁为兽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④方为秋田之害⑤可以为师矣⑥知之为知之17.时①春冬之时②故时有物外之趣③学而时习之④有时朝发白帝18.于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②于土墙凹凸处③何有于我哉19.故①温故而知新②故时有物外之趣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0.三①巴东三峡巫峡长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1.从①一狼仍从②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③择其善者而从之22.向①心之所向②眈眈相向23.驱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②鞭数十,驱之别院24.持①弛担持刀②六幕相持25.遂①遂不得履②塔遂定二、词类活用1.鞭.数十 2.虽乘奔.御风 3.空谷传响. 4. 则素湍.绿潭 5.人履.其板6.便实钉.之 7.便实.钉之 8.人履.其板 9.其一犬.坐于前 10.一狼洞.其中1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2.止增笑.耳 13.不耻.下问三、古今异义1.宁信度,无自信..也 2.是.吾剑之所从坠 3.良.多趣味4.岁.以大穰 5.人皆伏其精练.. 6.可以..为师矣7.屠自后断其股. 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四、通假字1.止有剩骨 2.不亦说乎 3.诲女知之乎4.人皆伏其精练 5.略无阙处 6.项为之强7.而置之其坐 8.反归取之 9.以土砾凸者为邱五、常用实词1.缀.行甚远 2.担中肉尽.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4.屠大窘. 5.恐.前后受其敌 6.顾.野有麦场7.苫蔽..成丘 8.屠乃奔倚.其下 9.弛.担持刀10.一狼径.去. 11.目似暝. 12.意暇.甚13.屠暴.起 14.乃悟前狼假寐. 15.狼亦黠.矣1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7.人不知而不愠. 18.学而不思则罔.19.思而不学则殆. 20.默而知.之 21.学而不厌.22.择其善者..而从之 23.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24.乃以瓦布.之 25.贻.以金钗 26.但逐层布板讫.27.但.逐层布板讫 28.六幕相联. 29.略无..阙处30.重岩叠嶂. 31.不见曦.月 32.至于夏水襄.陵33.沿溯..阻绝 34.或王命急宣. 35.不以疾.也36.飞漱.其间 37.每至晴初霜旦. 38.林寒涧肃.39.属引..凄异 40.千里共婵娟.. 41.私拟.作群鹤舞空42.徐.喷以烟 43.鹤唳.云端 44.而置.之其坐45.而忘操.之 46.市罢. 47.楚人有涉.江者48.遽契..其舟 49.是吾剑之所从坠. 50.不亦惑.乎六、补充解释1.缀行甚.远 2.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3.乃.悟前狼假寐4.而顷刻..两毙 5.止增笑耳. 6.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7.虽.乘奔御风 8.及.反,市罢 9.宁.信度,无自信也10.怡然.自得 11.素湍绿潭七、句子翻译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考点梳理训练附解析
统编教材文言文分册梳理训练七年级(上)第1篇咏雪南朝·刘义庆知识梳理重点字词句归纳1.重点实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集:(2)俄而..雪骤.俄而:骤:(3)公欣然..曰欣然:【F】(4)撒盐空中差.可拟.差:拟:(5)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因:2.重点虚词与.儿女讲论文义3.重点句子翻译(1)白雪纷纷何所似?(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第2篇陈太丘与友期行南朝·刘义庆知识梳理重点字词句归纳1. 重点实词(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2)过中不至.至:【F】(3)太丘舍去..舍:去:(4)门外戏.戏:【F】(5)待.君久不至待:【F】(6)相委.而去委:(7)友人惭.惭:【F】(8)下车引.之引:(9)元方入门不顾.顾:2. 重点虚词(1)去后乃.至(2)相委而.去(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3. 重点句子翻译(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第3篇《论语》十二章(2011课标) 考情搜索: 2014年与《孔子世家赞》对比考查。
曲肱(ɡōn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不择手段地追求“富贵”,宁愿贫贱而坚守“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在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第九章:讲学习的态度,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缺点和优点的人,也往往是善于学习的人。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
”(《子罕》)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第十章: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平民百姓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甲)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王子猷雪夜访戴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注释】①因:于是,就。
②(宿):一宿,一晚。
③造门:登门。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________②俄而雪骤________③夜大雪,眠觉________④人问其故________(2)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即便夜乘小船就之B.时戴在剡/学而时习之C.未若柳絮因风起/因起彷徨D.公欣然曰/四望皎然(3)用“/”给文章划线句断句(限断两处)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②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5)根据文章意思回答下列各题。
①甲文谢道韫的故事主要表现作者对“________”之情。
②乙文中对名士王子猷言行的描述,主要表现主人公“________”的为人风格。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闵子骞兄弟两人,母卒,其父更娶,复生二子。
子骞为其父御②,失辔③,父持其手,寒,衣甚单。
父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温,衣甚厚。
即谓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寒儿,汝去无留。
”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四子寒。
”其父默然。
选自《说苑》①闵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古代著名的孝子。
②御:驾驶(马车)。
③失辔:绳从手里掉下来。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今汝欺我欺________②母去四子寒去:________(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练习题第一篇:咏雪《世说新语.言语》*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的义理。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注释】谢太傅: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辈。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的义理。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骤:急,紧。
欣然:高兴的样子。
然:……的样子。
何所似:像什么。
何,什么;似,像。
胡儿:即谢朗。
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
做过东阳太守。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未若:倒不如。
因:凭借。
即:是。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内容理解】文中哪些地方透露出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参考答案:(1)从“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冰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
(2)从“公欣然”和“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第1页共49页兴。
【文章主旨】文章通过写谢家小辈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人高雅的生活情趣。
第二篇: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方正》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节选自刘备《遗诏敕后主》)(1)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②无以广才________③年与时驰________④能服于人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甲】【乙】两文均是诫子和训儿的名篇,请你谈谈分别从两文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鶱,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恐前后受其敌 ________②意暇甚________③屠自后断其股 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许几何哉?(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与之作斗争。
完整版)初一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
完整版)初一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导语:根据新课标要求,学生需要诵读古代诗词,通过积累、感悟和运用来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评价学生对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的掌握情况,主要考查学生记忆和积累的过程,以及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词的大意。
考点分析:文言文的考题主要基于课标要求,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与理解、鉴赏与评价。
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多选自浅显易懂的课外文言文。
考点通常包括文言朗读与节奏、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文言翻译、内容理解、思想情感和迁移理解。
在诗歌鉴赏方面,常见考点包括理解内涵、感知形象、探究情感、品味语言和分析技巧。
备考方法:从近几年的中考情况来看,古诗文阅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没有形成迁移能力,不能学以致用;没有正确理解材料内容,不能准确概括文意;没有理解诗词一般规律,缺失品读诗词的方法;没有理解人物内涵,不能准确进行评价。
针对这些问题,同学们平时在研究文言文时要做到以下几点:夯实基础,厚积薄发;梳理归纳,注重迁移;掌握规律,准确评价;发散思维,联系实际。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重点。
文言实词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
通假字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表示古人在书写时本有其字未用,却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
一词多义是指在文言文的不同语境中,同一个词会产生不同的意义。
古今异义是指文言文中一些词的古义与今义存在很大的差异。
词类活用是指文言文中的词类变化和活用规律。
古汉语的词类活用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某些词语会产生新的意义。
例如,“无案牍之劳形”中的“劳”表示“使…感到劳累”,是使动用法。
另外,“固以怪之矣”中的“怪”表示“对…感到奇怪”,是意动用法。
还有一些名词或形容词会被活用成动词,例如“鞭数十,驱之别院”中的“鞭”是“鞭打”的意思,“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尽”表示“吃完”。
此外,名词还可以被活用成状语,例如“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表示“像狗一样”,在动词“坐”的前面做状语。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含答案)
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专题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俄而雪骤.(3)撒盐空中差可拟.(4)未若柳絮因.风起(5)人不知而不愠.(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不逾矩.(8)学而不思则罔.(9)思而不学则殆.(10)人不堪.其忧(11)于.我如浮云(12)必有我师焉.(13)逝者如斯.夫(14)三军可夺.帅也(15)博学而笃.志则不能励精(16)淫慢..(17)遂.成枯落(18)多不接世...(19)缀.行甚远(20)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成丘(21)苫蔽..(22)弛.担持刀(23)目似瞑.(24)意暇.甚(25)止露尻.尾(26)乃悟前狼假寐.(27)盖.以诱敌(28)止增笑耳.(29)家无井而出溉汲..(30)及.其家穿井(31)得一人之使.(32)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33)因.往晓之(34)若.屈伸呼吸坠(35)只使..(36)晓.之者亦舍然大喜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尊君在不“”同“”,意思:(2)不亦说乎“”同“”,意思:(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意思:(4)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同“”,意思: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形式并解释。
(1)友人惭.(2)学而时.习之(3)吾日.三省吾身(4)传.不习乎(5)温故.而知新.(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7)饭.疏食(8)非宁静无以致远.(9)非学无以广.才(10)其一犬.坐于前 (11)一狼洞.其中 (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3)恐前后受其敌.(14)狼不敢前.(15)非志.无以成学 (16)闻.之于宋君 4.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
(1)日{①日中不至②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信{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知{①人不知而不愠②温故而知新(4)乐{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②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③乐亦在其中矣 (5)敌{①恐前后受其敌②盖以诱敌(6)以{①投以骨②以刀劈狼首 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7)学{①夫学须静也②非志无以成学(8)不{①尊君在不②待君久不至(9)意{①意暇甚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10)闻{①有闻而传之者②闻之于宋君(11)之{①学而时习之②君子之行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④久之 (12)而{①博学而笃志②相委而去 ③人不知而不愠 (13)乃{①屠乃奔倚其下②乃悟前狼假寐(14)其{①其一犬坐于前②屠自后断其股 ③其人曰:“奈地坏何?” 5.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七年级上下册文言文复习重点字词归纳
七年级上下册文言文复习重点字词归纳(一)通假字1不亦说乎_______ .3尊君在不.4不亦颠乎.(二)古今异义1可以为师矣2饭疏食饮水3饭疏食饮水4匹夫不可夺志也5吾日三省吾身6与儿女讲论文义7太丘舍去8元方入门不顾9与友期行10虽有佳肴11弗食,不知其旨也12教然后知困13 学学半14一寺临河干15阅十余岁16尔辈不能究物理17是非木柿18转转不已19但知其一20马无故亡而入胡暮果大亡其财21盖石性坚重三、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温故而知新.4.传不习乎.5.饭疏食饮水.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7、友人惭8、门外戏9棹数小舟10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11 (其家甚智其子)四、一词多义1为可以为师矣_________ 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_________ 众服为确论_________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_________2知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 温故而知新_________ ..3而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 温故而知新_________ 博学而笃志_______ ...4乐不亦乐乎_________ 回也不改其乐_________ .好之者不如乐知者_________ .7则学而不思则罔8亡暮而果大亡其财_ 马无故亡而入胡_9将不筑,必将有盗________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________ ..10以可以为师矣_______ 此独以跛之故______ .11于于我如浮云_________ 果得于数里外______12故温故而知新_ 此独以跛之故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13将不筑,必将有盗_______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________1-3单元文言文复习练习题班级姓名得分(一)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2、对镜帖花黄3、出门看火伴4、卿今当涂掌事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二)辨析古今异义: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2、或以钱币乞之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4、卷卷有爷名5、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6、但当涉猎7、出郭相扶将8、双兔傍地走9、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三)一词多义:①并自为其名()①余闻之也久()②自是指物作诗立就()②不能称前时之闻()①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①东市买骏马()②稍稍宾客其父()②愿为市鞍马()①当涂掌事()①以军中多务()②但当涉猎()②自以为大有所益()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四)词类活用:1、忽啼求之()2、父异焉()3、宾客其父()4、父利其然()5、日扳仲咏环谒于邑人()6、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7、策勋十二转()(五)重要的文言词:1、世隶耕()2、未尝识书具()3、泯然()众人()4、惟闻女叹息()5、旦辞爷娘去()6、万里赴戎机()7、关山度若飞()8、朔气传金柝()9、赏赐百千强()10、出郭相扶将()11、蒙乃始就学()12、即更目相待(七年级下4~6单元文言文复习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满坐寂然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对镜帖花黄4、出门看火伴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6、孰为汝多知乎7、止有剩骨二、解释下列加点字:1、缀行甚远2、方欲行3、恐前后受其敌4、顾野有麦场5、屠暴起6、盖以诱敌7、其一犬坐于前8、一狼洞其中9、狼亦黠矣10、一狼径去11、弛担持刀12、眈眈相向13、与日逐走14、欲得饮15、北饮大泽16、未至17、地维绝18、地不满东南19、会宾客大宴20、施八尺屏障21、怒而触不周山2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2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24、不能指其一端25、不能名其一处26、京中有善口技者27、满坐寂然28、屠大窘29、众妙毕备三、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意和今义:1、稍稍正坐古:今:3、当是时古:今:4、虽人有百手古:今:5、几欲先走古:今:7、但闻屏障中古:今:8、变色离席古:今:四、一词多义:1、故:①问其故②并驱如故2、自:①自后断其骨②自为其名3、妙:①众妙毕备②以为妙绝4、绝:①群响毕绝②以为妙绝5、指:①手有百指②指其一端6、见:①见往事耳②昨夜见军帖③何见事之晚乎7、以:①投以骨②以刀劈狼首③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④以攻其后⑤盖以诱敌8、为:①愿为市鞍马②化为邓林③此不为近者大而远者小乎④孰为汝多知乎9、而:①后狼止而前狼又至②妇拍而呜之③道渴而死10、去:①一狼径去②日中时去人近11、意:①意暇甚②意将隧入③意少舒12、之:①久之②又数刀毙之③于厅事之东北角④两狼之并驱如故13、其:①其一犬坐于前②恐前后受其敌③指其一端。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过关训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原卷版
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论语〉十二章》(过关训练)(解析版)知识卡片文言文阅读之★[知识梳理]强化两个意识:一是语境意识,即根据语境灵活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整体翻译。
二是分点意识,切忌笼统应付,应当注意逐一落实。
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技巧点拨]文言文翻译的10点方法:1、留(原词保留):像古汉语中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官名、朝代名、度量衡单位等词语,译时均可保留原词,不必翻译。
2换(古今词代替)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如:①吾本布衣,汝亦黎民。
这里“吾”“汝”直接换为“我”“你”;“布衣”“黎民”换为“百姓”即可。
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这里“而”“翁”“汝”应分别换成“你”“爹”“你”。
3 对(对应翻译):主要包括通假字要解释为对应的通假本词的意义:一般词语最好翻译为一个包含此语素的现代汉语常用词语等。
例如:①商君佐之。
这里的“佐”翻译为“辅佐”较好,帮助,辅助也可。
②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这里的“游”翻译为“游玩”较好。
4、转(转词意译):文言文中有一些习惯用语(如“下车”),运用比喻、借代(“秋毫”)等修辞用语,形象描绘的词语(“乞骸骨”、“山陵崩”)等,要根据语境转换词语,意译。
①上书乞骸骨:上书请求退休,回家养老。
②一旦山陵崩:万一有意外(有个三长两短,有个好歹)③刎颈之交:成为能以生死相托的朋友。
④世无孔子:当世没有像孔子那样的智慧贤人。
5 调(调整语序):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语后置)以及固定句式翻译时要调整过来。
完整word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练习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一、文学常识填空(8分)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及其弟子的言行,共二十篇。
与、、并称“四书”。
2.孔子名,字,时期的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8分)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44分)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 1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而枕之() 19. 曲肱..)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而从之(择其善者)23...上曰()24子在川.)夫(逝者如斯)(25...)26.不舍昼夜(.)三军27.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博学而笃)29..)(切问而近思)(30.....分)四、通假字(4 通,意思是1.不亦说乎,意思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2. 通 5五、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分)分)六、按要求默写(7 2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一.导语:课标定位1.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评价学生对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掌握情况,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词大意。
”2.能正确理解诗词的内容,理解与作品关联的背景资料,概括诗词曲的大意,感知诗词的艺术形象,理解诗词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品析千古佳句。
二.考点分析文言文的命题主要依据课标要求,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与理解、鉴赏与评价。
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多选自浅显易懂的的课外文言文。
考点通常有:1.文言朗读与节奏。
2.文言实词。
3.文言虚词。
4.文言句式。
5.文言翻译。
6.内容理解。
7.思想情感。
8.迁移理解。
1.理解内涵。
2.感知形象。
3.探究情感。
4.品味语言。
5.分析技巧。
三.备考方法从近几年中考情况来看,古诗文阅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没有形成迁移能力,不能学以致用。
2.没有正确理解材料内容,不能准确概括文意。
3.没有理解诗词一般规律,缺失品读诗词的方法。
4.没有理解人物内涵,不能准确进行评价。
针对上面所存在的问题,同学们平时在学习文言文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2.梳理归纳,注重迁移。
3.掌握规律,准确评价。
4.发散思维,联系实际。
四.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1.文言实词:⑴通假字⑵一词多义⑶古今异义⑷词类活用⑴通假字:古汉语中的通假字是一种较特殊的语言现象。
通假又叫“通借”或“假借”,是古人书写时本有其字而未用,却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现象。
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代替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
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被”同“披”,意思是穿着。
⑵.一词多义:在文言文的不同语境中,同一个词会产生不同的意义,这种现象被称作一词多义。
如“寻向所志”的“寻”是“寻找”;“寻病终”的“寻”是“不久”。
⑶.古今异义:文言文中有些词的古义与今义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古今意义有别﹙古今异义﹚。
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和“绝境”都是古今意义有别的词。
“妻子”古义是“妻子儿女”,今义是“男人的配偶”;“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走投无路的境地”。
⑷.词类的活用:古汉语中,有些词语在某种特殊的语境中,在它本来意义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个新的意义,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①使动用法。
如“无案牍之劳形”中的“劳”意思是“使……感到劳累”。
②意动用法。
如“固以怪之矣”中的“怪”意思是“对……感到奇怪”。
③名词活用作动词。
如“鞭数十,驱之别院”中的“鞭”是“鞭打”。
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如“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尽”意思是“吃完”。
⑤名词活用做状语。
如“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意思是“像狗一样”,在动词“坐”的前面做状语。
2.文言虚词文言虚词是指那些词汇意义比较抽象,绝大多数没有明确含义,只能和实词连用的词。
初中阶段,应重点掌握“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等13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其中常见的是以下几个虚词“之、其、而、以、为、于、乎、焉”等。
常见意义及作用见下:(1)以:可译为“凭借、因为、用来、来、用、把、以致、相当于‘而’、认为、如”。
(2)之:主要作用是助词、代词、介词。
(3)其:主要作用是代词,指代的内容要视具体语境而定。
(4)而:主要作用是表示顺承、并列、转折、修饰。
(5)为:用作动词的基本词意是“做”,其它意思视具体语境改变;用作介词时译为“为了”。
(6)于:可译为“对、对于、从、在、到、向、比、给”。
(7)乎:可译为“呼、吗、于、对”。
(8)焉:主要作用有语气词,代词、兼词。
初中阶段常考的文言虚词,主要有如下几种作用:①起指代作用。
如“之”“其”;②起组合作用。
如“以”“为”;③起连接作用。
如“而”“则”;④起语气助词作用。
如“也”“焉”“乎”“矣”。
3.文言句式常见的文言句式有:⑴判断句⑵倒装句⑶省略句⑷被动句⑴判断句常见的几种形式①……者,……也。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也。
例“环滁皆山也。
”③……者也。
例“莲,花之君子者也。
”④……者……⑵倒装句①主谓倒装。
例句:如鸣佩环。
②宾语前置。
例句:会宾客大宴。
宋何罪之有。
③定语后置。
例句:马之千里者。
④状语后置。
例句:又七年,还自扬州。
⑶省略句①省略主语。
例句:﹙﹚便要还家。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省略谓语。
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③省略宾语。
例句: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④省略介词“于”。
例句:北饮﹙﹚大泽⑷被动句被动句就是受动者作主语,施动者作谓语的句子。
例。
山峦为晴雪所洗。
帝感其诚。
文言文译句的基本要求一、文言文字词的复习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要结合语境理解词义,通过比较归纳,找出记忆的相关规律。
课内的字词意思掌握是为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作最基本的准备。
②一般的句子要求直译,且不能有漏译、误译,只有互文的句子意译。
②译句要考虑到句式特点,判断句翻译时要加判断词“是”,省略句翻译时,要将省略的成分补上,且加上﹙﹚,被动句翻译时要加“被”字,倒装句翻译时要让译句符合现代汉语语言表达习惯二、文言直译的方法——“九字法”(一)针对实词(1) 留。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2) 译。
译出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活用现象和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3) 意。
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例(二)针对虚词(4) 删。
删去不译的词,例如:(三)针对实词和虚词(5) 换。
在翻译时应把文言词换成现代词,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例如:(6) 选。
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文言文翻译的难点,例如:)(四)针对文言句式(7) 补。
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主要是省略句式、内容缺省、例如:(8) 调。
在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
(主要针对倒装句式: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例如:(9) 固。
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文言文断句的复习答题方法(断句的规律)文言文的朗诵节奏一般按意义划分,以不破句为原则,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按词语断例:浮光/跃金,静影/沉壁2、主谓之间断句。
例:潭中鱼/可百许头。
3、发语词后停顿。
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4、句首表连接的词后停顿。
例: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5、介词前停顿。
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方法总结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
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
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
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
一般来说,作者通过短小的文言语段,记叙一件事,表达一个中心或一种哲理。
所以我们了解了全文的内容后,还要进一步思考作者蕴藏在文章里的写作意图。
有时作者将主旨蕴藏在叙事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就要思考事件的含意;有时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时发表议论,直抒胸臆,以此来揭示文章的中心,我们也要倍加注意。
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作者将自己的写作意图蕴藏在叙事和写景中,直到文尾,才卒章显旨,赞颂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旷达胸襟,勉励自己和朋友以天下为己任,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课外文言文训练(一) 害群之马黄帝将见①大(taì)隗(wěi)②乎具茨③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④焉,曰:“若⑤知具茨之山乎?”曰:“然⑥。
”“若知大隗之所存⑦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⑧小童!非徒⑨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⑩。
”小童辞⑾。
黄帝又问。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⑿?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黄帝再拜稽(qǐ)首⒀,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注释】①见:拜访。
②大隗:传说中的神名。
③具茨:山名,在荥阳密县(今河南省密县)。
④涂:同“途”。
即路。
⑤若:你。
⑥然:是的。
表应答。
⑦所存:所在的地方。
⑧异哉:了不起啊。
异:不寻常。
⑨非徒:不但,不只。
⑩为天下:治理天下。
⑾辞:谢绝。
⑿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这与牧马还有什么两样吗?奚,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