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秋《古代汉语》(三)作业3

合集下载

北语17秋《古代汉语》(三)作业3满分答案

北语17秋《古代汉语》(三)作业3满分答案

17秋《古代汉语》(三)作业3
试卷总分:100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25道试题,共100分)
1.下列文体属于奏议类的是。

A.《答李翊书》
B.《出师表》
C.《论佛骨表》
D.《过秦论》
满分:4分
正确答案:B
2.“儒以文乱法”中的“乱”表示的意思是()。

A.凌乱
B.扰乱
C.动乱
D.乱世
满分:4分
正确答案:B
3.古代社稷二字指?()。

A.土神
B.谷神
C.土神和谷神
满分:4分
正确答案:C
4.对“太行之阳有盘谷”中“阳”解释正确的是。

A.地名
B.山之南
C.晴天
D.人世
E.
满分:4分
正确答案:B
5.下列句子中,“趣”有“催促”义的句子是()。

A.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
B.参之《国语》以博其趣
C.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若非汉敌也
D.乃命有司趣民收敛。

北语17秋《古代汉语》(三)作业2满分答案

北语17秋《古代汉语》(三)作业2满分答案

17秋《古代汉语》(三)作业2
试卷总分:100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25道试题,共100分)
1.“气盛言宜”说出自?
A.韩愈
B.柳宗元
C.刘禹锡
D.王安石
满分:4分
正确答案:A
2.古代马车的车厢叫()。

A.舆
B.立乘
C.辕
D.厢
满分:4分
正确答案:A
3.在“腥臊恶臭而伤腹胃”中的“臭”字,古今词义发生的变化是()。

A.词义的扩大
B.词义的缩小
C.词义的转移
D.感情色彩的变化
满分:4分
正确答案:B
4.下列例句“道”字用其本义的是()。

A.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B.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C.从许子之道,则市价不贰,国中无伪
D.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
满分:4分
正确答案:A
5.孟子所谓“一箪食,一豆羹”中的“豆”指的是()。

A.植物
B.豆子
C.盛肉羹的器具
满分:4分。

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作业3

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作业3

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作业3【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1.古文字个体字的内部构造2.古文字构形系统的有序性3.汉字的形体逐渐固定正文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它的演变经历了很多阶段。

在这篇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作业中,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古代汉语的发展:古文字个体字的内部构造、古文字构形系统的有序性以及汉字的形体逐渐固定。

首先,古文字个体字的内部构造在不断向一个形体一个意义一个音节的结构类型发展。

在古代汉语的早期阶段,文字的构造主要是通过表意符号和表音符号的组合来表达语言的意义。

这些表意符号和表音符号在形态上往往是复杂的,一个符号可能代表多个意义,一个意义也可能由多个符号表示。

随着汉语的发展,表意符号和表音符号逐渐合并,形成了一个形体一个意义一个音节的结构,这种结构更加简洁明了,便于人们理解和使用。

其次,古文字构形系统的有序性不断增强。

在古代汉语的发展过程中,文字的构形系统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

早期的汉字构形比较随意,字形的变化很大,同一个字可能由不同的字形表示。

随着汉字的演变,字形逐渐变得规范,构形系统也逐渐有序。

例如,汉字的偏旁部首就是古文字构形系统有序性的体现,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汉字。

这种有序的构形系统有助于人们学习和掌握汉字,也为汉字的传播和应用提供了便利。

最后,汉字的形体逐渐固定。

在古代汉语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的形体经历了很多变化。

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隶书、楷书,汉字的形体逐渐演变,变得更加规范和美观。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不必要的笔画和复杂的结构被简化,使得汉字更加简洁明了。

汉字形体的固定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学习和使用汉字,也为汉字的传承和发扬光大提供了基础。

总之,古代汉语的发展经历了很多阶段,古文字个体字的内部构造逐渐向一个形体一个意义一个音节的结构类型发展,古文字构形系统的有序性不断增强,汉字的形体也逐渐固定。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3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3参考答案

《汉语专题(2)》作业3(语法部分)一、填空:1.古代汉语的名词有两项基本的语法功能是现代汉语名词不具备的,一是名词作判断句谓语,二是名词作状语。

2.在先秦汉语里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人称代词。

3.古代汉语没有数的语法范畴,人称代词在形式上没有单数复数的区别。

4.由于谓词性代词的意义相当于一个述宾结构,故称为谓词性代词。

5.基数词在整数和零数之间一般都要加“有”字。

6.古代汉语的副词一般只能作状语(谓语的修饰语),不能作其他句法成分。

7.介词多是由及物动词虚化而成的一类词。

8.从位置上看,古代汉语的语气词有句首语气词、句中语气词、句末语气词三类。

9.句末语气词“矣”表示对动态变化的报道。

10.分析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词序(及各词类在句法结构中的排列顺序,特定的词序排列可以用来标明某种句法结构);二是句法结构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平列关系、非平列关系);三是句法结构的语法性质,即从语法性质的角度分析句法结构。

如名词性结构、谓词性结构。

11.古代汉语连谓结构两项之间往往有连词,而现代汉语一般没有。

12.古今汉语的叙述句差别和大,主要表现在词类活用问题(特殊的述宾结构)、语序问题(述宾结构的位置问题)、被动句问题三方面。

二、名词解释:1.意动动词:所谓意动动词是动词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者认为宾语属于某类人或事物。

(注意: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只有名词和形容词可以活用作意动动词)2.无定代词:无定代词是古代汉语中特有的一类指示代词,没有确定的特指对象,所以叫无定代词。

有“或”(表示肯定)和“莫”(表示否定)。

3.表敬副词:表敬副词是古代汉语特有一类副词,一般都是从动词虚化来的,主要有请、敬、谨、幸、辱等。

说话人对听话人表示敬意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敬辞直接向对方表示敬意,另一种是用谦辞表示自谦,间接向听话人表达敬意。

4.转指:是指谓词性成分有陈述转而指称动作行为的施事者或受事者,或者说谓词性成分转指化以后就“提取”了原谓词性成分的施事或受事。

北语17秋《古代汉语》(二)作业3

北语17秋《古代汉语》(二)作业3

北语17秋《古代汉语》(二)作业31. "倚银屏、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关于所引词句,说法正确的是哪项?A. A"春宽梦窄",指欢聚的时间很少B. B断红,指掉落的花瓣C. C歌纨,指歌女穿着纨素的衣服D. D银屏,银,白色E. 银屏,指白色的屏风满分:5 分2. 李华《吊古战场文》:"伤心哉!秦欤?汉欤?将近代欤?"句中的"将"字其词性和词义是A. 动词,率领B. 连词,表选择C. 副词,将要D. 连词,表联合满分:5 分3.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天狼"的意思是什么?A. A代指狩猎目标,即豺狼等猛兽B. B源于《离骚》中"举长矢兮射天狼"C. C喻指西北方的敌人D. D天狼是古代星座的名称,主和平,这里表现了词人强烈渴望和平的愿望满分:5 分4.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这句词,下列解释正确的是哪项?A. 小山,是指女子闺房向外望去的远远的群山,因为远,所以显得小,故称“小山”B. 灭、雪押屑韵C. 称鬓为“云”,是形容头发乌黑,像乌云一样D. 这句话是写傍晚女子在闺房中的情态满分:5 分5. 《阿房宫赋》的作者是A. 杜甫B. 司马迁C. 班固D. 杜牧满分:5 分6.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墙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所引词句用了几个典故?A. A一个B. B两个C. C三个D. D 四个满分:5 分7.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中,"争"、"恁"二字意思解释正确的是哪项?A. A争,争相。

恁,凭借B. B争,怎么。

恁,凭借C. C争,争相。

恁,如此D. D争,怎么。

恁,如此满分:5 分8. "孰为夫子"中"夫"和下列哪句话中的"夫"同义A. 今由于求也,相夫子B.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夫君子之所取者远C. 逝者如斯夫满分:5 分9.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2017年___《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2017年___《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2017年___《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作业一:(涉及绪论、第一章内容)一、填空1、《说文解字》是汉字学的创建者。

2、所谓“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他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

另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被称为“字原”,今人或称其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是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___《一目了然初阶》、___《官话合声字母》、___《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是在甲午战争之后出版的汉字学著作。

5、汉字的起源有三种说法: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和汉字自源说。

6、原始绘画是汉字的起源之一。

7、汉字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创制期,约在距今年至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

第二个阶段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在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___。

9、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属于象形表意。

10、金文是商代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文字。

11、简牍与缣帛是汉字最早的载体。

12、___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是秦朝制定的标准文字。

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多。

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

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

13、符号表意文字的形体已经与它所表示的那个词所代表的事物形象脱离了关系,而仅仅作为该意义的符号而存在。

14、汉字的字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了许多变化。

古代汉语作业3

古代汉语作业3

论“示”部与古代祭祀文化(三)上次论述,我们从季节、时间段、祭祀目的和祭祀方式等角度出发研究了祭祀的名称,体会到了古代祭祀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文将继续就这个话题,进行论述,看看不同的祭祀地点会有怎样的祭祀名称,同样地看看“示”部所体现的福与祸。

(一)不同的祭祀地点各有专门的名称1. ,《说文》解释道:“ ,门内祭先祖所以彷徨,从示,彭声。

《诗》曰:‘祝祭于 。

’祊, 或从方。

”由此可见,即祊。

《诗经·小雅·楚茨》中有“祊”,这样写的:“或肆或将,祝祭于祊”,那该如何来解释“祊”呢?毛传中这样说:“祊,门内也。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因为门内是先祖彷徨的地方,所以“ ”就是指在宗庙门内设点以祭祀先祖。

2.禓,《说文》解释道:“禓,道上祭也。

从示,昜声。

”那这个字我们从《说文》的解释中就可以看出,禓,就是在道路上祭祀鬼神,以此来求福攘灾。

3.禡,《说文》解释道:“禡,师行所止,恐有慢于神,下而祀之曰禡。

从示,马声。

《周礼》曰:‘禡于所征之地。

’”郑玄对这句话的解释是:“禡,师祭也,为兵祷。

”所以,我们可以说,禡,是军队出征时,将士领导的在驻地举行的祭祀活动。

以上是就上次论述的补充。

在对祭祀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们不难看出,古代老百姓对生命体的存在保持着虔诚的崇敬,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古代人民的祸福观。

(一)福福,甲骨文作,像两手恭敬地举于示前。

其实,“福”字过去也是祭祀的名称,就像“祭”,不过“祭”是手持肉,而“福”是双手尊奉酒樽。

像《诗·小雅·楚茨》中是这样写的:“神嗜饮食”;《左传·宣公四年》中这样说:“鬼犹求食。

”这说明什么?说明古人认为,鬼神像人一样生活,也喜欢喝酒吃肉,所以他们用同样的东西来祭祀他们,认为酒足饭饱后,神明们就会保佑祭者,降福于人。

福,甲骨文还作,这个字像人用酒和肉来祭祀神明。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福”字还可以表示用于祭祀的酒和肉。

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作业3

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作业3

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作业3摘要:一、古文字的发展与演变1.古文字的起源与早期发展2.中古文字的演变与成熟3.晚古文字的定型与传承二、古文字的构造与特点1.象形文字与指事文字2.会意文字与形声文字3.古文字的特点与规律三、古文字的分类与研究1.古文字的分类体系2.古文字的研究方法与进展3.古文字学的重要性与意义四、古文字的应用与价值1.古文字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2.古文字在文化传承中的意义3.古文字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创新正文: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作业三主要涉及古文字的发展与演变、构造与特点、分类与研究以及应用与价值等方面。

一、古文字的发展与演变古文字是汉字发展史上最早的一批文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

早期古文字主要包括象形文字和指事文字,例如仰韶文化时期的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发现的类似文字的刻画符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古文字逐渐演变并成熟,出现了会意文字和形声文字,如商朝的甲骨文和西周的金文。

晚古文字在春秋战国时期定型,秦朝的小篆和隶书标志着古文字的传承与发展。

二、古文字的构造与特点古文字的构造主要包括象形文字、指事文字、会意文字和形声文字四种。

象形文字通过描绘物体的形象来表达意义,如“日”字;指事文字通过象征性符号来表示意义,如“上”字;会意文字由两个或多个字组合而成,以表达某种意义,如“林”字;形声文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形旁表示意义,声旁表示音韵,如“江”字。

古文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字形、字义和字音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规律性和系统性。

三、古文字的分类与研究古文字的分类体系主要包括时代分类、地域分类和字体分类等。

在研究方法上,通过田野考古、文献研究和科技手段等多种方法相互结合,不断推动古文字学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甲骨学、金文学、简牍学等分支学科的繁荣,古文字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四、古文字的应用与价值古文字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为研究古代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同时,古文字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意义,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国开汉语言本科《古代汉语专题》2017秋试题及答案

国开汉语言本科《古代汉语专题》2017秋试题及答案

国开汉语言本科《古代汉语专题》2017秋试题及答案国开汉语言本科《古代汉语专题》2017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1.章太炎认为,把研究汉字的学问与训诂学和音韵学一并称为____,这样名不副实,应改称之为____。

小学;语言文字之学2.传统的汉字学研究,以____、____、字义为研究对象,民国时期唐兰写的____,对文字学的范围重新晃定,只限于____。

(字)形;(字)音;《古文字学导论》;形体3.汉字学有多个分支,其中探讨汉字形体的理据构成和演变规律的学问为____,探讨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学科称之为____。

汉字构形学;汉字文化学4.公元100年,著名学者许慎撰写的____,成为____学科的奠基之作。

《说文解字》;汉字学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5.唐兰、陈梦家、裘锡圭提出的“三书说”具体名目是什么?答:(1)唐兰的“三书说”是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

(2)陈梦家的“三书说”是象形字、声假字、形声字。

(3)裘锡圭的“三书说”是表意字、假借字、形声字。

或意符字、表音字(或音符字)、半表意半表音字(或意符音符字)。

6.字形感知活动的要求对字形变化有哪些作用?答:对字形的感知要求字形要容易识别,即容易看清楚字形的形状,这就要求文字必须具有一定的清晰度。

要清晰,就要做到:第一,字不宜笔画太多,写得不易过小。

如果字形过于繁富,写得过小,就不容易看清。

第二,部件的分布要相对地集中,这就使汉字形成了二维结构的块形文字。

第三,字形之间的区别度要明显。

7.为什么说汉字对汉民族的发展壮大与国家的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答:国家的统一,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

而汉字对在中华大地上形成共同的汉语和共同的汉文化,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作用,从而对中国的统一,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中国和欧洲的面积差不多,欧洲在历史上,一直处于分裂状态,现在仍然有几十个国家,而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而且在历史上,统一一直是发展的主流,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使用着形体稳定的、能够沟通各地方言的汉字。

古代汉语_在线作业三

古代汉语_在线作业三

古代汉语_在线作业三
一. 单选题(共10题,共40分)
A.主语
B.定语
C.动词的宾语
D.介词的宾语
A.直训
B.声训
C.形训
D.义界
A.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平仄相反
B.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平仄相同
C.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的第二个字平仄相同
D.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的第二个字平仄相反
A.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B.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C.田侯召大臣而谋曰:“救赵孰与勿救?”
D.素车朴船,孰与加漆采画也?
A.介词、介词
B.衬音助词、语气助词
C.介词、语气助词
D.衬音助词、介词
A.夫法度之功者,谓何等也?
B.宋何罪之有?
C.许字奚为不自织?
D.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A.之为言
B.谓之
C.犹
D.或曰
A.仄仄平平仄
B.平平仄仄平
C.平平平仄仄
D.仄仄仄平平
A.宾语
B.状语
C.补语
D.定语
A.传
B.注
C.疏
D.笺
二. 多选题(共10题,共40分)
三. 判断题(共5题,共20分)
错误
正确
错误
正确
错误
正确
错误
正确
错误正确。

北语 17秋《古代汉语(三)》作业1234满分答案

北语 17秋《古代汉语(三)》作业1234满分答案

17秋《古代汉语(三)》作业_1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5道小题, 总分值60分)1.唐代中央主持科举考试的机关是。

A. 户部B. 礼部C. 兵部D. 工部答案B 在线作业,结课作业代做:8050092612.“二十四节气”是根据什么确定的()。

A. 太阳在黄道上不同的位置B. 月缺月圆C. 春夏秋冬D. 星座答案A3.科举考试中,由皇帝主持的考试是。

A. 乡试B. 殿试C. 会试D. 秋闺答案B4.本义为“圈养牛马的栅栏”的词是()。

A. 间B. 圈C. 栏D. 闲答案D5.下面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 佗邑唯命。

B. 无使滋蔓。

C. 庄公寤生。

D. 楚子使屈完如师。

答案D6.孟子所谓“一箪食,一豆羹”中的“豆”指的是()。

A. 植物B. 豆子C. 盛肉羹的器具7.“天汉四年春正月,朝诸侯王于甘泉宫。

”句中“朝”的用法是()。

A. 动词使动用法B. 名词使动用法C. 名词意动用法D. 名词用如动词8.下列句中的“休”,当“完了”讲的是()。

A.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B. 他生未卜此生休C. 汝休妄杀南飞鸿D. 官应老病休9.下列句子中的“判”,当“高位兼低职”讲的是()。

A. 以能判断,见知时人B. 强弱胜负已判矣C. 能自判命者,能杀人也D. 宰相出典州曰判10.“责毕收,以何市而反?”中的“市”指的是()。

A. 市场B. 卖C. 街市D. 买11.下列句子中的“便”,有“轻便”之意的是()。

A. 或谓救之便B. 友便辟,友善柔C. 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D. 人人自便12.《醉翁亭记》的作者是。

A. 欧阳修B. 王安石C. 苏轼D. 韩愈13.“《易》之嗛嗛”中的“嗛”,正确的通假字应该是()。

A. 嫌B. 谦C. 兼D. 歉14.“干国之纪”中“干”的意思是()。

A. 盾牌B. 岸C. 冒犯D. 追求15.“项王则受璧,置之地上”句中“置”的意思是()。

A. 安放B. 建立C. 设立D. 放弃二、多选题( 每题4分, 共5道小题, 总分值20分)1.《古代汉语》大致可以分成两个系统,它们是()。

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作业3

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作业3

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作业3【实用版】目录一、古代汉语的发展背景二、古文字个体字的内部构造三、古文字构形系统的有序性四、汉字的形体逐渐固定正文一、古代汉语的发展背景古代汉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汉字作为汉语的书写系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

从甲骨文到小篆,再到楷书,汉字的形体和结构不断演化,使得汉语更加精确、简洁、具有表意能力。

二、古文字个体字的内部构造古文字个体字的内部构造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由繁到简的过程。

早期的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其字形较为简单,很多字形直接反映了物体的外形特征,如“日”字就像一个圆圈,“月”字则像一个弯月。

随着汉字的发展,字形逐渐变得复杂,一个字可能包含多个部分,每个部分代表一个音节或意义。

例如,“湖”字,由“三点水”和“胡”两个部分组成,表示水域较大的湖泊。

后来,随着汉字的简化,许多字又回归了简单字形,但仍保留了原有的意义和音节。

三、古文字构形系统的有序性古文字构形系统的有序性主要体现在字形的组织和演变上。

在古文字的发展过程中,字形的构造逐渐从随意性向规范性发展。

例如,甲骨文中的“人”字,形象地画出一个人站立的形状;而到了金文时期,“人”字已经演变成一个由“亻”和“二”组成的规范字形,表示一个人的概念。

这种有序性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不断增强,到了楷书时期,汉字的字形已经变得非常规范,为现代汉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四、汉字的形体逐渐固定随着古代汉语的发展,汉字的形体逐渐固定。

从甲骨文到小篆,再到楷书,字形的变化越来越小,楷书时期的字形已经成为现代汉字的基本形态。

在这个过程中,汉字的字数也逐渐增多,表意能力越来越强。

《古代汉语》练习题第三套

《古代汉语》练习题第三套

古代汉语练习题第三套一、论述题1、本义指什么?怎样推求词的本义?论述并举例说明。

答:(1)本义:这里是指现代人们所能找到的有文献根据或字形根据的最古的意义,但并不一定是最初的意义。

(2)分析汉字的字形来推求本义:1)根据古文字字形来推求本义:古文字是一种形象的音节表意文字,字形与字义之间有密切联系,所以从分析古文字字形入手探求词的本义,是一种较为可靠而有效的方法。

如:叔:《说文》:“叔,拾也。

从又尗声。

”本义是拾取。

2)根据汉字的偏旁部首辨别本义:形声字的声符表示该字的声音,意符表示该字本意所属的范畴。

分析形声字的意符有助于辨别本义。

如:贱“贱”字的形符是“贝”,凡意符是“贝”的字,本义一般与财物有关,由此可知的“贱”的几个义项(“价钱低”、“地位卑下”、“轻视”)中“价钱低”是本义。

(3)从词的多义中进行分析归纳来推求本义:因为一个词的内部的各意义是互相关联的,词义的产生是有先后顺序的,是有规律可循的,先后产生的意义之间通常存在着某种“相似点”或其他方面的联系,只要我们抓住词义的相互联结的纽带,就可以推出它的本义。

如:集:有鸟落树上、聚集、聚会、成就、诗文的汇集等在义项中,可以推知(1)群鸟落在树上是本义,其它词义都与此义项有关。

2、写出七言律诗两种基本平仄格律格式.答: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是分别在五言律诗每句的前面加平平或仄仄形成的。

七言律诗以首句入韵为正轨,以首句入韵的两种格式为基本格式七言律诗的平起平收式(即首句入韵的平起式)的平仄格式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律诗仄起平收式(即首句入韵的仄起式)的平仄格式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阅读题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3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3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3一、填空1、给汉字注音法有:反切法、直音法、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法。

2、P114;“反切注音”是用两个汉字给另外一个汉字标注读音;反切字和被切字的字音关系是被切字的声母和反切上字相同,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与反切下字相同。

3、P120;异读字形成的原因是异读字是 1、.通假字的本义和假借义读音不用。

2、古今字由于其分工不同,读音亦不尽相同。

3、许多人名、地名、物名保留了古代的读音,与今音异读。

4、有些来自外族语言的国名、人名、姓氏名等,读音也较为特殊。

4、P127;汉字的讹音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适用于甲义的音误用于乙义,另一种情况是误读了一个本来没有的音。

5、根据字的义项生成次序及生成关系,多义字的字义可以分为本义、引申义与假借义三类。

6、P147;字义的变化方式主要有引申、分化、假借与更替四种。

7、P146;字的假借义是一个字被借用而产生的意义。

8、P147;字义的变化方式主要有引申、分化、假借与更替四种。

(6题与8题重复)9、P149字义的分化与一般的引申的区别是字义分化是从一个义项同时分化出几个并列的不同义项,或者说是从原来的义项的义素中分化出独立的义项。

10、P152末行;字义的更替是指字的后起义排除了其原有的意义,使得这类字后来的意义与最初的意义完全不同。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同音字?同音字有几类,有什么作用?(教材P122---123)同音字是指读音相同而形体、意义不同的一组字。

同音字又可分为基本同音字与完全同音字两类。

基本同音字是指声调不同,声母、韵母相同的字。

完全同音字则指声韵调完全相同的字。

同音字的作用主要是:1、可以区别同音词。

2、同音字可以用来注音。

3、同音字之间,有的还具有同义关系,人们可以利用同音字来解释字义。

4、可以利用同音字来探求词的同源关系。

5、同音字之间,还可以形成通假关系。

2、汉字误读出现讹音有几种情况?(教材P128--129)1、因声旁而误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秋《古代汉语》(三)作业3
试卷总分:100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25道试题,共100分)
1.下列文体属于奏议类的是。

A.《答李翊书》
B.《出师表》
C.《论佛骨表》
D.《过秦论》
满分:4分
正确答案:B
2.“儒以文乱法”中的“乱”表示的意思是()。

A.凌乱
B.扰乱
C.动乱
D.乱世
满分:4分
正确答案:B
3.古代社稷二字指?()。

A.土神
B.谷神
C.土神和谷神
满分:4分
正确答案:C
4.对“太行之阳有盘谷”中“阳”解释正确的是。

A.地名
B.山之南
C.晴天
D.人世
E.
满分:4分
正确答案:B
5.下列句子中,“趣”有“催促”义的句子是()。

A.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
B.参之《国语》以博其趣
C.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若非汉敌也
D.乃命有司趣民收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