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实验报告书写格式
心理课程教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高。
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为了探讨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方法,本实验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实验。
二、实验目的1. 探索适合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模式。
2. 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3. 分析实验效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三、实验对象与方法1. 实验对象本实验选取某大学10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
2. 实验方法(1)实验组采用以下教学方法:a.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b.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心理困惑,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c. 模拟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心理问题,学会应对策略。
d. 心理测评:定期进行心理测评,了解学生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后作业等。
四、实验过程1. 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心理测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2. 实验期间,实验组按照上述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3.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心理测评,比较两组学生的心理素质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实验组学生的心理素质明显提高,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得到缓解。
(2)实验组学生的心理测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2. 实验分析(1)案例分析法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2)讨论法有助于学生分享心理困惑,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3)模拟法有助于学生亲身体验心理问题,学会应对策略。
(4)心理测评有助于了解学生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六、结论与建议1.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模拟法等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实验心理实验报告模板
一、实验名称二、实验目的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2. 实验材料3. 实验对象4. 实验程序五、实验结果1. 实验数据记录2. 实验结果分析六、讨论与分析1. 实验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关系2. 实验结果的意义3. 实验结果与已有研究的比较4. 实验结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七、结论八、参考文献实验名称: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__________(实验目的),通过对__________(实验对象)进行__________(实验方法)实验,以验证__________(实验假设)。
二、实验原理实验原理主要基于__________(相关理论或模型),通过对__________(实验变量)的影响,来观察__________(观察变量)的变化,从而验证实验假设。
三、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采用__________(实验设计,如:随机区组设计、重复测量设计等)。
2.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包括__________(实验材料,如:实验仪器、实验物品、实验材料等)。
3. 实验对象实验对象为__________(实验对象,如:大学生、儿童、成人等)。
4. 实验程序实验程序如下:(1)__________(实验步骤一)(2)__________(实验步骤二)(3)__________(实验步骤三)(4)__________(实验步骤四)(5)__________(实验步骤五)(6)__________(实验步骤六)四、实验结果1. 实验数据记录(1)实验数据表格(2)实验数据图形2.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如:t检验、方差分析等,得出实验结果。
五、讨论与分析1. 实验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关系实验结果与预期目标基本一致,说明__________(实验假设)成立。
2. 实验结果的意义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实验结果的意义),为__________(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如何撰写心理学实验报告
如何撰写心理学实验报告
1、题目 3、方法 5、讨论 7、参考文献
2、引言 4、结果 6、结论 8、附录
1、题目 2、前言 或称引言。内容一般包括: (1)本研究问题的界定和说明,阐述本 实验中所涉及的概念和原理。 (2)前人关于此问题的研究结果。 (3)指出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3、 方法
5、分析与讨论
(1)对统计结果进行解释; (2)对前言中所提出的假设根据实验结果进 行回答。 (3)与其他同类研究做比较,并对本研究的 结果进行分析。 (4)指出研究结果的理论与应用价值、指出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 问题。 (5)分析探讨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对实 验研究进行改进。
主要包括被试情况和取样方法、实验材料、 仪器、实验设计、实验程序、统计方法等。 被试:人数,男女比例,年龄段,取样方法, 是否参加过类似研究。 材料和仪器:对所用实验材料和仪器进行介 绍 程序:主要介绍指导语,实验操作过程, 要求,实验所需时间等 。
4、结果
呈现收集到的数据及统计分析的结果,但 不必对结果的意义进行解释和讨论。 利用统计图和统计表直观的展示实验结果。
6、 结论
结论是研究报告正文的最后一部分, 概括 研究的全部结果,总结本次实验所得出的结 论。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即研究过程中所参考引用的主 要文献资料。 论文文献的格式为:作者名(前三位), 文章题目,刊物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参考书的格式为:作者,书名,地址,出版 社,年代,起止页码。
心理学专业实习报告范例
心理学专业实习报告范例尊敬的导师:您好!我是XXX大学心理学专业的学生,通过这封实习报告,我想向您汇报我在心理学实习中的所见所闻和所学到的知识。
一、实习背景和目的本次实习是我在大学期间的一次重要实践环节,旨在让我更好地了解心理学专业的实际工作内容,增强实践能力,提升专业素养。
我选择了参与心理咨询中心的实习,希望通过与专业人士的交流和实际操作,深入了解心理咨询的流程和技巧,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过程和经历在实习的第一天,我向导师介绍了自己的背景和实习目的,并接受了一系列的培训。
在培训中,我学习了心理咨询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包括倾听、表达共鸣、提问等。
同时,我也了解了心理咨询的伦理准则和保密原则,这些对于未来的实践非常重要。
在接下来的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一些真实案例的讨论和分析。
通过与导师和其他实习生的互动,我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解读不同个案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咨询方案。
在实际操作中,我逐渐掌握了与来访者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包括倾听、理解和引导等。
通过与来访者的互动,我逐渐提升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除了咨询工作,我还参与了一些心理测量和评估的工作。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一些常用的心理测量工具和评估方法,如MMPI、EPQ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了解了这些工具的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并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解读测量结果。
三、实习收获和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
首先,我对心理咨询的流程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与来访者的互动中,我学会了倾听和理解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咨询师的责任和压力。
其次,我提升了自己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
在与来访者的交流中,我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他们建立信任和共鸣,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最后,我了解了心理测量和评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将来的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次实习,我也意识到心理学专业的学习远远不止于课堂。
实践是提升自己的最好途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
心理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名称姓名(安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安阳 455002)摘要:关键词:1 引言(前言)实验目的:了解不同的准备时间对于简单反应时的影响。
准备时间与简单反应时英文名称:FOREPERIOD简介:简单反应时是指一个刺激出现,要求被试从看到或听到刺激到立即作出反应的这段时间间隔,由于该反应时是感知到刺激就立即作出反应,中间没有其它的加工过程,因此也被称为基线时间。
准备时间则指的是从发出预备信号到刺激呈现之间的时间,也称为前期(foreperiod)。
研究证明,不给预备信号比给预备信号反应时要长。
如果给预备信号,准备时间的长短与反应速度也有关系。
如果在准备信号发出后紧接着就呈现刺激,被试就来不及准备,不能迅速反应。
如果准备时间太长,被试又会注意涣散,也不能做出迅速的反应。
C.W.Telford曾采用听觉刺激对29个未受训练的被试进行过试验,结果发现1-2s的准备时间的反应时比5s和4s的要短些。
一般说来,最优的准备时间大体上在2s左右。
方法与程序:本实验的实验任务有两种:视觉任务和听觉任务。
实验时屏幕上先呈现一个“+”的预备信号,一段准备时间后呈现刺激,要求被试迅速作出反应。
视觉任务中刺激物为绿圆,听觉任务中刺激物为单音。
实验程序设置有三种准备时间:1s、2s和6s。
任务安排按照ABBA方式,其中A为视觉任务,B 为听觉任务。
每个任务单元中,每种准备时间呈现8次,共24个试次,顺序随机。
每个试次中,屏幕上先呈现预备信号“+”,时间为500ms,500ms后“+”消失,间隔一段随机化(可能为0.5s、1.5s 或5.5s)的时间后再呈现任务刺激,呈现时间为1s。
要求被试在刺激呈现后迅速按相应键作反应,记录其反应时。
如果测试中被试在准备阶段即刺激呈现之前作出反应,则该次反应无效,计算机将警告抢码被试,并重新进行测试。
实验过程中每个任务单元结束后休息30秒,再开始下一次。
结果与讨论:分别统计在视觉任务和听觉任务中,不同准备时间下的简单反应时,同时系统还提供上述情况下反应时的折线图。
心理实验报告格式
一、实验背景与目的1. 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逐渐提高。
本研究旨在探讨某种心理干预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对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影响,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2. 实验目的(1)验证心理干预方法对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干预效果。
(2)分析心理干预方法在不同焦虑程度大学生群体中的干预效果差异。
二、实验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某高校1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
2. 实验工具(1)焦虑自评量表(SAS):用于评估受试者的焦虑程度。
(2)心理干预方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干预。
3. 实验程序(1)实验组:接受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包括心理咨询、心理训练、小组讨论等。
(2)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理健康教育。
干预周期为8周,每周进行1次干预,每次90分钟。
4. 数据收集与分析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在干预前后对两组受试者进行焦虑程度评估,并记录相关数据。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三、实验结果1. 实验组焦虑程度干预前后比较干预前,实验组焦虑程度均值为(35.2±5.8)分,干预后均值为(20.1±3.5)分。
结果显示,实验组焦虑程度在干预后显著降低(t=6.92,p<0.01)。
2. 对照组焦虑程度干预前后比较干预前,对照组焦虑程度均值为(34.5±6.2)分,干预后均值为(33.8±5.7)分。
结果显示,对照组焦虑程度在干预后无显著变化(t=1.32,p>0.05)。
3. 不同焦虑程度大学生干预效果比较根据SAS评分,将受试者分为低焦虑组、中焦虑组和高焦虑组。
结果显示,高焦虑组在干预后焦虑程度显著降低(t=3.47,p<0.01),中焦虑组在干预后焦虑程度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t=2.10,p<0.05),而低焦虑组干预前后焦虑程度无显著变化(t=0.76,p>0.05)。
心理学实验报告写作格式规范
本科实验报告写作规范化要求1、书写格式要求。
实验报告用钢笔书写或用计算机打印。
如果打印,一律采用A4纸打印。
论文排版规范附后,符合下列次序:(1)标题;(2)作者姓名、单位;(3)内容提要(中文摘要在300字以内,中文在前,外文摘要以250个实词为宜,外文在后,关键词3—5个);(3)引言;(4)正文;(5)结论;(6)主要参考文献与附录。
2、文字要求。
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思路清晰、说理透彻、书写完整、无错别字。
3、图纸要求: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圆弧连接光滑,尺寸标注规范,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
4、曲线图表要求:所有曲线、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必须按国家规定标准或工程要求手工或采用计算机绘制。
实验报告排版规范详解开放性实验室的运行机制 (居中、黑体、三号)(空1行)王宜兰(居中、小四号)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兰州 730070(宋体、居中、五号)(空1行)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开放性实验室……………. (仿宋、五号)关键词:开放性实验室;运行机制;(宋体,五号)(空1行)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的技能培养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正文,中文一律采用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1.5倍)(空2行)参考文献(小四号宋体加粗):刘广珠.高中生考试焦虑成因分析[J].陕西师大学报(哲社版),1995,24(1):161-164.郑霖,柴宗新,郑远昌,等.四川省地理[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8-111.(文献顶格,宋体,五号,单倍行距。
具体引用格式附后)说明:1、若有图表,图表应有编号及标题,字体为宋体,五号,居中,表格采用三线表;2、A4纸打印,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厘米;3、中文标点一律采用全角。
*正文部分论文标题层次层次应清楚,标题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三级标题,左对齐,具体格式如下:一级标题:黑体,小三号,行距为1.5倍,段前、段后间距为6磅或0.5行二级标题:黑体,四号,行距为1.5倍,段前、段后间距为6磅或0.5行三级标题:黑体,小四号,行距为1.5倍,段前、段后间距为6磅或0.5行例举:1 开放实验室概述1.1 开放实验室的涵义1.1.1 什么是开放实验室1.1.2 开放实验室的功能……1.2 开放实验室现状常见参考文献著录格式:(1)期刊格式:[序号] 著者.题名[J].刊物名(外文刊物可缩写),出版年,卷号(期数):起止页码.示例: 见例举[4]、[5](2)专著格式:[序号] 著者.书名[M].版次.出版地(城市名):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示例: 见例举[6]、[7](3)析出文献定义:析出文献是指从论文集中的引用的文献。
心理学实验报告格式(共4篇)
篇一: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系列位置效应摘要:该实验以汉字为材料,以自由回忆任务的实验,考察不同呈现速度和回忆方式下的系列位置效应,实验结果在系列位置曲线中显示了机能的双重分离,支持有关近因效应来自短时记忆而首音效应来自长时记忆的观点。
关键字:系列位置效应、近因效应、首音效应、渐近线1.导言由一系列项目组成的学习材料,在学习过程中,每个项目学习的快慢、记忆的巩固程度,都与这个项目在系列中的位置有关。
即学习材料在系列中的位置对记忆效果有影响,这种影响就叫做系列位置作用。
ebbinghaus最早研究了系列位置作用。
他用一系列无意义音节作学习材料,发现开始的部分最容易学(首音效应),其次是最末后的部分(近因效应),中间偏后一点的项目最难学(渐近线)。
许多许多心理学家进一步的实验中发现迷宫学习中也存在系列位置的作用。
l.b.ward用12个无意义音节做学习材料,得出了一个比较典型的系列位置曲线。
研究证明,影响系列位置作用的因素有:(1)学习的方式。
集中学习比分散学习对系列中部的项目更难记些,系列位置作用更明显。
(2)材料的长度。
材料越长,首末项的错误反应次数越多。
(3)材料呈现的时间。
呈现时间延长,学习效率提高。
(4)再现的方式。
若使自由再现,系列位置曲线的尾部上升的较高。
大多数支持短时存储不同于长时存储的证据来自自由回忆任务(free recall task)的实验。
这种实验呈现一系列项目(单词居多),呈现完毕要求被试回忆项目(可不按顺序)当把回忆结果以项目呈现顺序为横坐标,以争取回忆率为纵坐标作图,会得到系列位置曲线(serial position curve)。
研究者指出,近因效应来自于短时记忆,首音效应来自于长时存储。
为证明这一设想,则需在系列位置曲线中实现机能的双重分离(functional double dissociation):某些自变量影响首音效应和渐近线,但不影响近因效应;另一些变量影响近因效应,但不影响首音效应和渐近线。
心理学实验课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心理学实验的基本流程和方法;2. 掌握心理学实验报告的撰写规范;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名称心理学实验:视觉错觉三、实验背景视觉错觉是指人们在观察物体时,由于受到物体形状、颜色、大小、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产生的与客观事实不符的视觉现象。
视觉错觉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记录视觉错觉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四、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视觉错觉实验装置(如视错觉图片、视错觉视频等);2. 实验材料:实验指导书、实验记录表、计时器等。
五、实验对象某高校心理系学生,共30人,男女各半。
六、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30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人;2. 实验过程:(1)第一组进行图片观察实验,观察并记录视觉错觉现象;(2)第二组进行视频观察实验,观察并记录视觉错觉现象;(3)两组实验结束后,进行实验讨论,分析视觉错觉产生的原因;3. 实验记录:要求学生在实验记录表上记录观察到的视觉错觉现象及产生原因。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第一组观察到的视觉错觉现象:如月亮错觉、埃拉斯托勒斯错觉、潘佐错觉等;(2)第二组观察到的视觉错觉现象:如倾斜的直线错觉、运动错觉、颜色错觉等;2. 实验分析:(1)月亮错觉:由于月亮的亮度与周围环境的亮度差异较大,使得月亮看起来比实际大;(2)埃拉斯托勒斯错觉:由于视觉线索不足,导致观察者将直线视为曲线;(3)潘佐错觉:由于视觉对比,使得观察者将相同长度的线段视为不同长度;(4)倾斜的直线错觉:由于视觉线索不足,导致观察者将直线视为倾斜;(5)运动错觉:由于视觉信息的不稳定,使得观察者将静止的物体视为运动;(6)颜色错觉:由于颜色对比,使得观察者对颜色产生误解。
八、实验讨论1. 视错觉现象的产生原因主要有:物体形状、颜色、大小、位置等因素的影响;2. 视错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如建筑、广告、艺术等领域;3.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0.实验心理学 实验报告 格式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完整格式例:注意全文首行缩进2字符使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明度的差别阈限XXX 10应用心理学X班(居中)摘要测定明度的差别阈限;采用最小变化法;明度相对差别阈限为-13.01%,绝对差别阈限为-24.99;通过本次实验学会了使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明度的差别阈限(一篇简略短文,对全文概括)。
关键词(此处空两字符后接具体内容)最小变化法差别阈限明度(中间无标点符号,只需用空格隔开)1 引言(除摘要外,1-6需另起一行)1.1概念界定最小变化法是经典心理物理学测量感觉阈限的重要方法之一,……。
1.2相关的理论和观点经典心理物理学认为,可以用物理量来表达感觉量,因此,存在一种达到觉察水平所必需的临界量值,即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在测量上,常常用50%次能感觉到,50%次不能感觉到的物理量表示绝对阈限;而用50%次能感觉到差别,50%次不能感觉到差别的物理量表示差别阈限。
最小变化法的特点在于它系统地探察感觉转折点,因而具体地说明了感觉阈限的含义。
根据刺激呈现的顺序不同,可有渐增法(↑)和渐减法(↓)两种呈现方法。
在用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阈限时,上限是指感觉比标准刺激稍强和感觉与标准刺激相等的两个刺激的平均值;下限是指感觉与标准刺激相等和感觉比标准刺激稍弱的两个刺激的平均值。
上限减去标准刺激称为上差别阈限,标准刺激减去下限称为下差别阈限。
上差别阈限和下差别阈限的平均值称为绝对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之比称为相对差别阈限。
1.3本实验的目的意义本实验采用最小变化法的实验方法,使用两个色块的变化来测定两名被试明度的差别阈限。
初步寻找各被试对明度的差别阈限。
2 对象与方法2.1 被试西昌学院文教学院心理学系应用心理学班四名女生(1.需注明被试状态,涉及视觉色觉需根据具体实验说明被试状态正常与否。
2.一般而言被试有多少人或组,结果中的数据组数需与此处吻合;)2.2 仪器实验仪器为lenovo计算机,PsyKey实验平台。
心理测验实验报告格式(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心理学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心理测验作为一种研究心理现象的重要工具,在心理学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实验旨在探讨心理测验在了解个体心理特征方面的有效性,并通过实验验证心理测验结果的可靠性。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心理测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探讨心理测验在了解个体心理特征方面的有效性;3. 验证心理测验结果的可靠性。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某高校学生10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
2. 实验材料:采用某知名心理测验量表,如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人格类型量表。
3. 实验步骤:(1)实验组:向实验组发放心理测验量表,要求受试者按照要求认真填写,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对照组:对照组不进行心理测验,仅作为实验对比;(3)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测验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1. 实验组心理测验结果分析:(1)MBTI人格类型分布情况: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组受试者的MBTI人格类型分布情况;(2)心理测验结果与实际性格特征的相关性:将实验组受试者的MBTI人格类型与他们的实际性格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心理测验结果与实际性格特征的相关性。
2. 对照组心理测验结果分析:(1)对照组未进行心理测验,因此无法分析其心理测验结果;(2)对照组实际性格特征分析:通过其他方式收集对照组受试者的实际性格特征,并与实验组进行对比。
五、实验讨论1. 心理测验在了解个体心理特征方面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心理测验在了解个体心理特征方面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通过MBTI人格类型量表,可以较好地揭示受试者的性格特征。
2. 心理测验结果的可靠性: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受试者的心理测验结果与实际性格特征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说明心理测验结果的可靠性较高。
六、实验结论1. 心理测验在了解个体心理特征方面具有一定的有效性;2. 心理测验结果的可靠性较高;3. 心理测验可以作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为心理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心理学实验报告格式
心理学实验报告格式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不同情境下人们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并尝试分析实验结果中的规律和趋势,为心理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设计1.实验对象选取20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无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症状的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
2.实验器材实验所需器材包括计时器、问卷调查表、测谎仪、视频录像设备、照相机等。
3.实验程序(1)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实验前先对实验对象进行筛选和排除不符合条件的个体。
(2)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进入情境A,另一组进入情境B。
(3)在实验开始前,利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实验对象的个人情况、性格特点、生活习惯等。
(4)在两种情境下,利用计时器、视频录像设备和测谎仪等工具记录实验对象的反应和行为表现,并在实验结束后进行总结性分析。
三、实验结果1.实验A在情境A下,实验对象表现出明显的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出现心率加快、面部肌肉紧张等生理反应;一些实验对象出现行为失常、手足颤抖等现象。
实验结果表明,在压力和挑战较大的情境下,人们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容易出现明显波动。
2.实验B在情境B下,实验对象表现出自信、舒适、愉悦等积极情绪,心率平稳、面部肌肉放松等生理反应,一些实验对象表现出较好的行为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在放松和舒适的情境下,人们的情绪和行为表现更加平稳和积极。
四、实验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情境下人们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存在显著差异。
对于面临压力较大的情境,过度的焦虑和情绪失控可能导致恶性循环,影响个人的行为表现。
但在放松和舒适的情境下,个体更容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发挥出更好的行为潜力。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结果为心理学实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在今后的实验研究中,应考虑实验条件的严谨性和实验对象的特征,同时结合各类技术手段对实验结果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
一、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因素,包括个人特质、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等方面。
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个人特质、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均对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有显著影响。
二、引言情绪调节能力是指个体在面对情绪刺激时,通过一系列认知和行为策略来调节情绪状态的能力。
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有助于个体适应环境、维护心理健康。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面临着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情绪调节能力的高低对其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因素,为提高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三、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某高校3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50人,女生150人,年龄在18-22岁之间。
2. 研究工具(1)情绪调节能力问卷:采用成人情绪调节能力问卷(Chinese 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CERQ)进行测量,该问卷包括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反应抑制和情绪表达四个维度,共25个项目。
(2)生活事件量表: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 Scale,LES)进行测量,该量表包括家庭、学业、人际关系、健康等15个维度,共48个项目。
(3)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进行测量,该量表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三个维度,共10个项目。
3. 数据收集与处理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问卷由研究者现场发放和回收。
数据收集完成后,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四、结果1. 描述性统计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下:(1)情绪调节能力: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反应抑制和情绪表达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15、2.98、2.91和2.83。
心理学真实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名称心理学真实验研究:对个体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二、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个体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因素,为提高个体情绪调节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假设1. 个体情绪调节能力与年龄、性别、性格、心理素质等因素存在相关性。
2. 个体情绪调节能力可以通过情绪调节训练得到提高。
四、实验对象随机抽取某高校10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性50名,女性50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
五、实验材料1. 情绪调节问卷:包括情绪调节能力、年龄、性别、性格、心理素质等基本信息。
2. 情绪调节训练教材:包括情绪调节理论、技巧和方法等。
六、实验方法1. 问卷调查:对实验对象进行情绪调节问卷的施测,收集实验数据。
2. 情绪调节训练:对实验对象进行为期4周的情绪调节训练,每周2次,每次1小时。
3. 重复问卷调查:在情绪调节训练结束后,对实验对象进行第二次情绪调节问卷的施测,比较训练前后的变化。
七、实验程序1. 实验对象随机分组:将100名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人。
2. 问卷调查:对两组实验对象进行情绪调节问卷的施测,收集实验数据。
3. 情绪调节训练:对实验组进行为期4周的情绪调节训练,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
4. 重复问卷调查:在情绪调节训练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第二次情绪调节问卷的施测,比较训练前后的变化。
八、实验结果1. 实验组在情绪调节训练后,情绪调节能力得分显著提高(p<0.05)。
2. 对照组在情绪调节训练后,情绪调节能力得分没有显著变化(p>0.05)。
3.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性格、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九、讨论1. 个体情绪调节能力与年龄、性别、性格、心理素质等因素的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2. 情绪调节训练对提高个体情绪调节能力具有显著效果。
3. 本实验结果为提高个体情绪调节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十、结论1. 个体情绪调节能力可以通过情绪调节训练得到提高。
心理实验报告的开头(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情绪调节作为个体应对压力的重要手段,对于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情绪调节策略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缓解效果的影响,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心理压力普遍较高,心理问题发生率逐年上升。
心理压力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可能导致心理障碍,严重时甚至引发自杀等极端事件。
因此,研究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缓解策略,对于促进其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情绪调节作为个体应对压力的重要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医学等领域。
研究表明,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能够帮助个体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然而,目前关于情绪调节策略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缓解效果的研究尚不充分,特别是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的研究更为匮乏。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以下问题:1. 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如何?2. 情绪调节策略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缓解效果有何影响?3. 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缓解效果有何差异?4. 如何根据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1. 问卷调查法:通过编制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调查问卷,对某高校1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心理压力现状及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情况。
2. 实验法:将100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情绪调节训练,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
通过前后测比较,分析情绪调节策略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缓解效果的影响。
四、研究内容1. 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调查:分析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程度及应对方式,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2. 情绪调节策略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缓解效果的影响:分析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缓解效果的影响,为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_论文的写作格式及其内容(080304)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论文的写作格式及其内容
2.4 实验程序(步骤) ⑴
⑵
3 结果 要如实地以描述和数量的形式把主要结果呈现出来。结果放在结果中,如有
必要可放在文章的附录中。实验结果必须将原始材料整理后用图或表呈现出
来。表格要分类列出,切忌把所有的结果都填在一张大表中,各处理的平均数、
结论应具有客观性和恰当的概括性。结论一定要具体,不可夸大本研究的结果 和适用范围。说明本实验证实了或否定了什么假设。
⑴ ⑵ 。。。 。。。 6 参考文献 a)应把文章中引用的文献都列出来,但不要“引中引”。 b)每篇文献应与文章中引用的地方相对应,对应的方法可以按文章中引用的 顺序,用[1]、[2]…等数字注明,文献也用 1、2、…等数字排列顺序。 c)另一种相对应的方式就是在文章引用文献的地方,在括号内注明作者的姓 名和出版年代,如(Brown, 1982),这样参考文献就要按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 或者笔画顺序排列。如果同一作者在同一年发表的不同文章被引用,则可在年 代处加下标 a, b,或直接加字母 a, b。 [1] [2] [3] or 不需要编号 书写格式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论文的写作格式及其内容
题目
(题目:要把研究问题最重要的特点用最简单的词句说清楚。一般中文标题不得 超过 20 个汉字。如果字数太少不能说明问题,可以在正标题外再加上一个副标 题。如果是因素性实验,最好说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摘 要:也称内容提要,是关于研究的总结,应对研究的目的、所用的方法、得 到的结果和结论做一简短的叙述。应说明自变量,被试的特点,实验设计,所用 实验仪器和主要的发现,以及统计考验的显著性水平。因为摘要是放在文章最前 面的,所以它提供的信息应使读者了解本研究的主要方面,以便决定是否继续阅 读。摘要必须精炼而完整,一般在 300 字以内。 关键词:能联机检索,突出文章要点
【优质】心理实验报告格式-精选word文档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心理实验报告格式篇一: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实验编号: 201X-201X学年第学期实验名称摘要(空一格开始,200字以内)关键词 3-5个)专业年级:实验组别:实验者:其他成员:实验时间: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空一格开始,1 引言(正文,首行缩进2字符)2 研究方法2.1 被试(正文,首行缩进2字符)2.2 实验仪器(正文,首行缩进2字符)2.3 实验步骤(正文,首行缩进2字符)3 结果(正文,首行缩进2字符)3.1(正文,首行缩进2字符;如果需要绘制表格或统计图,请居中,表格与统计图不能绘制在两页上)3.2(正文,首行缩进2字符;同3.1)4 讨论(正文,首行缩进2字符;如果讨论从不同角度展开,可采用4.1、4.2、?、?依次进行)5 结论(正文,首行缩进2字符;请使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将本实验所得结论加以说明;或分(一)(二)逐条说明)(与正文隔1行)参考文献[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规范的参考文献格式一、参考文献的类型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M——专著 C——论文集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S——标准P——专利A——文章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常用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DB/OL]——联机网上数据(database online)[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 ROM)[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Gordon.;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
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本实验旨在探讨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反应时间和情绪变化,以及不同因素对心理状态的影响。
实验采用了简单的视觉刺激和情绪诱发材料,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实验对象为大学生群体,实验过程分为两个部分。
首先,实验对象需要完成一个反应时间测试,他们需要在屏幕上出现的特定图形出现时按下按钮。
这个测试旨在测量实验对象对视觉刺激的反应速度。
其次,实验对象需要观看一段情绪诱发视频,视频内容包括高度情绪化的场景和音乐。
在观看完视频后,实验对象需要填写一份情绪状态问卷,以便记录他们的情绪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在反应时间测试中,实验对象的平均反应时间为2.5秒,反应时间的分布呈现正态分布。
而在观看情绪诱发视频后,实验对象的情绪状态出现了显著的变化。
大多数实验对象在观看完视频后报告了情绪上的波动,其中有些人表示情绪变得更加激动和兴奋,而另一部分人则表示情绪变得更加低落和沮丧。
这些结果表明,情绪诱发材料对实验对象的情绪状态有显著的影响。
此外,实验结果还显示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在情绪诱发视频中,有些实验对象的反应时间明显缩短,而另一些实验对象的反应时间则明显延长。
这表明,不同的情绪状态可能会对个体的认知和反应产生不同的影响。
同时,实验对象的性别、年龄和个人情绪稳定性也对实验结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反应时间和情绪状态会有所差异,情绪诱发材料对个体的情绪状态和认知反应有显著影响。
这些结论对于理解人类情绪和认知过程具有一定的意义,也为心理学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之,本实验通过对大学生群体的实验数据收集和分析,探讨了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反应时间和情绪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情境因素对个体的情绪状态和认知反应有显著影响,这为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希望本实验的结果能够对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系:教育科学学院
姓 实 项 名 验 目
专业:
学 项 类 号 目 型 组 完 时 别 成 间 第 年 月 组 日
1
引言 深度知觉是指„„„„,包括„„„„,也就是说„„。 深度知觉受„„因素影响。„„„„其中„„„,双眼线
索包括„„„„„。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 2 方法 从 XX 班随机抽取 XX 名被试,男 XX 人,女 XX 人,平 均年龄为 XX。 2.2 仪器 XXXX 型仪器,记录纸,笔。 2.3 程序 2.3.1 2.3.2 2.3.3 接通电源„„„„„。 指导语: “„„„„„” 。 主试操作„„„„„,被试„„„„„,记 2.1 被试
录„„„„„。一个被试做完后,换下一被试。
成绩:
实验教师签名:
批阅日期: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
院系:心理与教育学院
姓 实 项 名 验 目
专业:
学 项 类 号 目 型 组 完 时 别 成 间 第 年 月 组 日
3
结果 表1 被试 1 2 3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XXXXXXXXXX(单位:XX) XX X X X XX X X X
东部 西部 北部
图1 讨论 XXXXXXXXXX
XXXXXXXX
详细计算公式、过程及计算结果 4
成绩:
实验教师签名:
批阅日期: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
院系:心理与教育学院
姓 实 项 名 验 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专业:
学 项 类 号 目 型 组 完 时 别 成 间 第 年 月 组 日
成绩:
实验教师签名:
批阅日期:
5
结论 XXXXXXXXXXXX. 参考文献 杨治良. (1998). 实验心理学.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436,
6
440-450. 作者 1,作者 2. (年). 书名. 所在城市:出版社名称. XXX-XXX. 作者 1, 作者 2.(年) 文章名. 杂志名,(期)XXX-XXX. . 卷 , 7 附录 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见 XXX 实验报告。